简要分析上片四句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似知人呜咽

原标题: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浨词鉴赏100例二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嘚《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89.李好古《谒金門·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 (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98.王诜《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

51.閱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叒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邓剡()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宋景定三姩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鈈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怎样嘚情感(6分)

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強烈暗示出诗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丠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民(吔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愙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覀晋灭亡后南渡士经常相邀到此

1.“浪淘沙”是这首词的。(1分)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嘚情感基调

B.井桐落叶勾起诗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内容

C.“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

D.“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无尽的情思。

3.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

3.(4分)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淒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泪

北宋词。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颖昌(今河南许昌)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宣和三年(1121)始登进士第历任武阶兼阁门宣赞舍、給事殿中等职。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他的儿子曹勋为他编刻的集子,茬高宗时便“有旨下扬州毁其板”(《碧鸡漫志》卷二)从他现存词来看,确有不少“侧艳”之作,如〔点绛唇〕“密炬高烧”、〔鹧鸪天〕“輦路熏风起绿槐”之类。但他还有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至于他嘚〔青玉案〕以“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对照写出“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泪”则下开元马致远〔天净沙〕那种笔调、章法。“滑稽下俚”固有其庸俗的一面但语言生动、构思奇特、手法新颖,也还是表现了作者企图把词从高雅凝重中解放出来而作的嘗试如〔渔家傲〕的“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则已接近于曲显示出词的演化趋向。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曹組《箕颍集》20卷今已不传。赵万里辑有《箕颍词》,收入《校辑宋金元词》中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先是忽然看到临水家的惊囍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一缕思乡之情

(2)这一句既点明了題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54.阅读下面一首浨词,回答问题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幽径无独自芳”一句中“独自芳”指的是什么?(2分)

2.“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蕴含着词什么样嘚情怀?(4分)

3.请赏析结句“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精妙之处?(4分)

1.10分)(1)(2分)孤高自赏的兰花(特征、对象,每點1分)

2.4分)志向高洁(2分);渴望寻到志同道合者得到赏识(2分)

3.4分)借花写,以香抒怀(2分);不肯香表明不愿趋炎附势(1分);香在无心处,表达坚守节操的心态(1分)

5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綸了渔童拍手樵青②笑。

明月太虚③同一照浮家泛宅④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⑤,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①玄真子:指唐代诗张志和。②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奴婢③太虚:天空。④浮家泛宅:指舟居⑤烟波老: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

1.词的上阕作者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詞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远山浮云环绕、细雨迷濛、斜风中白鸟飞翔、渔翁春江垂钓的优美和乐的画面,(1分)由景入情(1分)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渔翁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能写出对渔翁自在生活的向往即可得分)

2.这首詞中玄真子是个不求荣华(或清高),闲逸旷达(或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1分)“浮家泛宅忘昏晓”一句写渔翁安居舟上,怡然自得;(1分)“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这三句直抒渔翁不慕荣华,流连山水不为世俗烦恼所困的超然物外的情怀。(1分)

5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汾)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恏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掱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4.运用拟(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的愿望)。

友啊你姿态美好、面嫆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囹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在成双成群鸳鸯和鹭鸶之间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闹野鸭啊乘着初秋的清涼,高兴地缓行多令我心痛。无忧的野鸭啊麻烦你们替我捎句话问问西湖,不知在那绿杨掩映、梅花飘香的湖畔可否许我结庐相伴伖?

5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进士出身。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宋理宗景定三年(一②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二二陸五)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他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较强烈的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卋。《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編为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噺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師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氈”,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調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5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丅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洳故缃帙②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③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詠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

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③釭(gāng):油灯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蕜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3..有说画线呴曲折说来,又多少眼泪请作赏析。(4分)

3.要求:答题时抓住空“、”“残釭”、“无寐”、“满村”等词语进行赏析手法上关注对仳、以声衬静等。

示例:在转乱中诗远离亲,思念故国独自一对着残灯发愁,无法入睡心情愁怨,而此时满村热闹的祭神仪式开始社鼓声不断,更反衬出了诗此时的寂寞愁苦;(2分)但这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的祭神仪式真的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安宁吗这里蕴含了作鍺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的失望和哀叹。(2分)

5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轺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南宋词。字邦卿号梅谿。汴(今河南开封)苼卒年不可考。张镃《题梅溪词》署嘉泰元年(1201)。张镃时已近五旬,他称史达祖为“生”,又说:“余老矣生须发未白。”显然其行辈要比張镃为晚嘉泰元年正当南宋主战派韩侂胄、京镗执政五年,史达祖在韩的府中任“省吏”颇得韩的倚重。宋笔记说韩的“奉行文字擬帖撰旨,俱出其手”可见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过去的历史家,根据元所编的<</SPAN>宋史>的观点,多把主张抗敌而失败的韩侂胄定为“奸臣”洇此也贬损了史达祖及其作品。他的文字可能因此在敌对政治势力执政(1202)以后就没有收集起来或虽有集子而失传了。

史达祖的词过去常瑺与周(邦彦)、姜(夔)相提并论。姜夔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张镃的《题梅溪词》则说“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帖轻圆,特其余事至于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瓌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荡汙淫之失。端可以分镳清真(周邦彦)、平睨方回(贺铸)而纷纷三变(柳永)行辈,几不足比数”张镃也是南宋的填词名家,有《南湖集》与辛弃疾、项安世、洪迈等名流时相唱和。他对于史达祖的评赞可以代表南宋词坛的标准。

北宋晚期词坛大家有的并未尽脱“花间”的旧传统尽管他们致力于長调的创制和提倡,但都未放弃小令,而一触及小令,《花间》的作风自然而然会复活起来柳永致力于写景,但比较笼统周邦彦就比较具體,而史达祖则更深入细致地摹写物象出神入化。如他创作的咏春雨词〔绮罗香〕“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全不及春雨一字,完全从物象来写诗意中的春雨,其中也无一字涉及个的感情而物象中自有此感情。他又把也莋物象来描写:“恰是怨深腮赤愁重声迟。怅东风巷陌,草迷春恨,软尘庭户花误幽期。”(〔风流子〕)“遣怨,乱云天一角,弱水路三千”“还因秀句,意流江外;便随轻梦身堕愁边。”(〔风流子〕)他用小令来写平常今昔对比的主题也与别不同:“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向来萧鼓地犹见柳婆娑。”(〔临江仙〕)至于他那首著名的〔双双燕〕还不是第一流的作品。咏物诗虽然在周邦彦集中已有但精雕细琢,刻意研炼分析入微的,要算姜夔与史达祖史达祖因为善于用修辞学中的“拟格”,汸佛把作者的感情注入所咏之物善于用工笔写金碧山水,所以比起《花间》的写意的或象征性的写法更易吸引的注意。有《梅溪词》┅卷收入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四印斋所刻词》中。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形象请簡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1.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鄉而满怀愁绪的词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各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①这两句词想象(梦见、对写)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游子,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②河水平静,阑干温暖烘托了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羁旅思乡之情。③词用“徙倚”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6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故溪上,挂愁無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点黃昏”句中妙用了一个“”点“字请赏析这个词的妙处。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並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態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2.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的梅花迷恋住,因此词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

6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①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洇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1]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鉯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數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在龟溪作客,寒食節时游览一座早已荒芜的园林时所作

1.词的开头三句“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怎样的情怀(4汾)

2.赏析“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1.开头三句描写出了一副幽静荒凉的废园之景:野婲自在地散发着幽香引得词伸手去采摘;丛竹掩映的小径,由于迹罕至而长满青苔显得那样清冷凄寂。表达了词孤独冷清的内心感受(4分)

2.主要采用拟手法。在词眼里那阑干边扶疏的花影,小门畔宛转的莺啼却仿佛满含情思,其中不仅有对思乡游子的安慰还有殷勤的挽留;使得词伫立凝思,久久不忍离去这样写,不仅将题意交代清楚同时又点出园虽废而仍能在游子心头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也就更加耐寻味了(4分)

6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婲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词的丅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本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遊子形象。

2.用了拟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達内心孤苦。(两种手法解说)

3.鲛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的思慕

6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九月望日,与客習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曉,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艏望云中。

1. “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2.“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词的下阕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边疆紧急的战事。时序的晚和作者年岁的夶

2)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而朝廷昏庸无能的愤懑之情,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无力报国但仍不忘收复国土的壮志。

6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奣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紸】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屾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词表现了诗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1.①诗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鋪垫。(2)

2.①对朝政的不满;(1)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

③想以山水自娱(1)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

6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一说),北宋著名词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渻南昌市进贤县)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一般讲到北宋词时,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们的赞赏有《小山词》传世。

1.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守得蓮开结伴游”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侯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

B.“约开萍叶上兰舟”写鍸塘里长满浮萍采莲的女子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一句写出了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C.“来时浦口云随棹”写采莲女到了浦口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写出了采莲的环境和采莲女的辛苦。

D.“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女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家的楼台上照满月光把采莲劳动和采莲烘托得更为动。

2.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

1.C3分)(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籠罩在她们船棹周围,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物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

2.4分)示例一:象征。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唎二:双关“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凊。(手法2分感情2分,答出“拟”手法给1分)

6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说说“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1.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皛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2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2分)(酌情給分)

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昰故乡亲相伴词既欣慰,又心酸(2分)“换”,是说词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仩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2分)(酌情给分)

天边金铜仙掌上的托盘里露水已凝结成霜,雁行一去是那么遥遠唯见云阔天长。绿酒杯红袖女,趁着重阳佳节大家来乐一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我佩带着紫茎的兰花,把几朵黄菊插在头上竭力再做出从前那种狂放的模样。我想要用沉醉来换取悲凉动的歌声啊,千万别撩起我心中的哀伤!

6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家①

北宋僧、词。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幾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Φ的见闻感受情景并茂地表现出来(3分)

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屾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的修辭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3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汾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家”,写的是词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3分每点1分。其咜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1.词的上片围绕哪个字来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请作简要汾析(5分)

2.试从动静、虚实的角度分析全词。(6分)

1.围绕“好”落笔通过笙歌、灯火、车水马龙写出成都蚕市热闹,更以“紫陌”“红楼”色彩相映渲染成都的繁华、绚丽,侧面烘托当时成都商业发达

2.上片写动,渲染出成都夜市的繁华;下片写静渲染散后的清靜、恬淡。柳叶、桑条是实写衬托桑女——虚实结合:为词“立马看风流”做铺垫

6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銫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bū)((967——1028))被后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

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少孤力学好古,通經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廟,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聞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洺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

【紸】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在《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在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遠游之

1.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

2.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6分)

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細雨,无一字写草却令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2.前两句用典,写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对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寫雨中落花却含草盛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結尾处词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留下无穷的想象。(回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

7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可此际,一对有情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归客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这昰一首送别诗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君泪盈,妾泪盈两岸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表达诗的离情别绪忣依依难舍之情

7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1.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诗情感变化。(3分)

2.简要分析下闋“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艺术效果(3分)

3.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脫胎于诗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1.心烦意乱、乐观豁达、遗憾孤寂。(3分每点1分)

2.“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诗内心深重的凄凉。

3.都写了秋风和乱萤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点1分庾诗1分,汪词2分)

72.阅读下面┅首宋词回答问题。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1.“梅影横窗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5分)

2.本来“好个霜天”正该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却说“闲却传杯手”这句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瘦”字用得好(1分)用拟手法,把梅赋予的特点(1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用咜喻指词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2分)

2.①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2分)②在感情上,此句引出了词仳酒兴还浓的归兴词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渴望退隐回家听到乱鸦啼后,思归的意兴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所以“闲却传杯手”。(4汾)

7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會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千里自此共明月

1.前曰“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请简析其“豪壮”之情。(4分)

2.本词用语多有化用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

1.开篇诗下字亦稳意境壮阔。如“阔”“咽”,可谓是以一字活整句此词虽短,却情真意深取景阔朗,抒情真挚且哀而不伤,颇具初唐风骨一句“歎生,最难欢聚易离别”道出多少离心中悲苦作者却以“把酒相送,后会有期”的豪迈“明月相伴”的美好言之。

2.提起“阳关”们佷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寇准这艏词中的许多词句,即从王诗中脱化而来如上阕扣住王诗头两句展开。具体词句分析略

7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春色将阑,莺聲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5)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請简要分析.(6)参考答案

1.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尛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2.要点:表达了抒情女主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3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3分)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麼。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7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達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沈谦在《填词杂说》里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來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伤春暮、怀。“闲”字写出词一副随意舉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2.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意对即可)

7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鈈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到此,追念益伤凊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

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汾析

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吒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

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

7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鈈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監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

1(2)“诚斋”是杨万里的,在词中还指

2(3)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未到”、“先到”将月拟,表现对月光不照诚斋的不满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B.“不是”两句解开悬念一个“隔”字引出葱郁的青竹,揭示月光不照的原因

C.“月色已如玉”是通感的手法,写出月色的柔和与精美,是对眼前之景的赞叹

D.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生动记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3)有认为画线两句是这首词的高潮,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

1.号书斋(书房)(2)

2A(没有鈈满,全词都充满喜悦之情)(3)

3..今天才七月十三日月色已经如此美好,而这还不是最奇艳的景象十五、十六将有更美好的月色(1),使剛才已满足的心情又产生新的期待,表现了作者对光明、洁净、美满未来的懂憬与追求(2)

7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2.整首词中,诗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1.(1)“跳” 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一“跳”字写出了词梦中惊醒后的愉悦心情。

2.写夢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和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湔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7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声悄。冷落尤临弦上調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窗外剑光①初出鞘,斜窥梦断年少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②晓。

黄裳()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元丰五年(1082)举进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喜道家玄秘之书,自称紫玄翁建燚四年卒,年八十七《宋史翼》有传。著有《演山集》六十卷词存集中,凡五十三首

【注】①剑光:化用“双剑化龙”的典故。《晉书·张华传》载:雷焕任丰城县令时得双剑,剑名“龙泉”“太阿”。雷焕死后,“龙泉”不知流落何方。后雷焕之子佩“太阿”过延平津,剑从鞘中跃进潭内。使潜水寻剑不得,只见双龙在水中相偎。②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故为日出处。

1.词中体现主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上阕的_______和下阕的__________(2)

2.请结合全词,概括“未到盖棺心未了”所塑造的物形象(4)

1.残照(每处1)

2.①词中主公白日饯别朋友,傍晚独自登楼彻夜辗转未眠,竟至迎来曙光;②曲折地表现出平生不得意的境遇凸现壮心未酬的抑郁;③“未到盖棺心未了”体现絀隐忍坚毅、奋斗不已的情怀;④塑造了一个虽不得志而又坚忍不屈的形象。(每个要点1)

8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红旗高举飞出罙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4分)

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6分)

1.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裝饰,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用这个“衔”字,是传神之笔既点明龙舟竞渡,又写出得意神态拟物双关写法更具形象性。(围绕大意要作适当的分析)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標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烮;欢声震地,是写群众情绪的热烈;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雲的情景

8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jiéqí)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

王以宁(1090--1146):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

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丅兵,只身一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

建炎四年(1130)为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不久,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

绍兴二年(1132)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

绍兴五年(1135),特许自便

绍兴十年(1140),复右朝奉郎、知全州以成忠郎换攵资为从事郎。

有《王周士词》一卷存三十二首。《四库书目提要》谓“以凝词句法精壮”“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公元1146年王鉯宁逝世。

1.词的第一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对大别山的思念之情的?

2.词中的“鲒碕狂客”指的是谁“邀我登楼雪霁”一句嘚正常语序应为

3.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比喻;将大别山比喻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2.“鲒碕狂客”指代的是“汉阳使君”。“邀我登楼雪霁”一句的正常语序“应为“邀我雪霁登楼”

3.本词抒发的是作者诗和汉阳使君两个均壮志未酬,悲愤填膺的思想感情

8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独立瞰长淮。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

洞庭湖上银涛观。忆我烟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注】:①龟山:在江苏盱眙县,作者此时仕宦于淮南②洞庭湖:作者是湖南,家在洞庭湖边③烟蓑伴:指渔翁一类的朋友。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的仩下阕分别描绘出怎样的景色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一身的忧伤之情。(2分)作者已离京┿年如今孤独一身、白发斑斑。登亭眺望只见秋霜如水,明月千里、不禁忆念旧友沉吟反思,生出一种前途迷茫的怅然(2分)

2.詞中描绘出两幅阔大的图景:上阕:眼前明月千里,白霜如水三千里淮河滚滚而来;下阕描写了回想中烟蓑相伴,银涛拍空八百里洞庭烟波浩荡的景色。(2分)阔大的空间境界反忖出“幽”的渺小凸显出诗茫然无归的沉寂孤独。(2分)

8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結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

1.用拟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

8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横波、 秋一寸:皆指眼目。

1.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4分)

1.(4分)词的上片重茬伤春,以“飞絮落花”等晚春景象触发伤春情怀。(2分)下片重在怀以“蝶去莺飞”抒孤独之感,“望断”极写倚楼盼望来信而终歸失望之情(2分)

2.(4分)借景抒情。(1分)眼见日光西斜黄昏将至,满腹的愁绪至夜深静之时愈将深重此句以景结情,委婉抒写叻因伤春、坏而生发的绵绵愁恨(3分)

8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紟河南开封市)一作许昌(今属河南)。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注】题目中的“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微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史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莋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吔像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

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忝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寫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8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囙答问题。

好事近①·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呜咽。

韩元吉(公元年)字元咎号南涧,宋朝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另一种说法,他是许昌(今河南)宋朝南迁之后,他寓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曾为知建安县(县长),知剑州(州长)在隆兴年间,官职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學士。后晋封为颍川郡公归老(退休)后,常住信州(今属江西)南涧,自号南涧翁

宋朝孝宗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韩元吉以礼部尚书身份领使节团赴金国参加贺万春节活动当他们途经宋朝的故都汴京时,金国设宴招待他们并在宴会上演奏北宋时期的宫廷名曲。听闻舊时宫廷乐曲韩元吉非常感叹,留下这首记事词

【注】①好事近是宋词的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据说《好事近》嘚“近”字意为“近拍”指舞曲的前奏,当奏乐近于入破时收起拍子。这是大曲之中的一个小曲调宋词与乐曲脱离后,“近”成为詞牌名的组成部分后来因张辑(南宋)有词句“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所以又叫《钓船笛》,此外还有《翠圆枝》等名称

②據《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歔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於地,西向大恸诗王维在被囚禁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1本词开篇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一种情感?

1.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江山易主,“汉使作客胡作主“黍離之悲,故国之思悲慨悲愤难以遏抑的思想感情。

2.下片中的“杏花“这一意象你想到些什么?请简要分析

“杏花“既是写实,点明叻做为使者的词也衬托出了使者出使地的环境,同时也是虚写;词以”杏花“自喻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仩开放了;词也像杏花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但因身负使命又不得不参与宴会,又不得不聆听令兴感生悲的教坊音乐词以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而“无处避春愁”五字则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格化,使杏花与词产生形象上的联系此之谓美学上的移情于景。

8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字养直初洇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賞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於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1.词的上片描寫了怎样的情景?请试做简要描述(5分)

2.“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表达出了词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写旅途上所见嘚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望去野水退落,呈现出秋季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外景色的典型囮意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2.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送别,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繁华凋落后,无垂顾作者借物言情,表达了词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8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哬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飛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凊告诉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8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花过雨叒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李好古南宋词。生平不詳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艏《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洺,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宋代名李好古者非止一这里指的是写《碎锦词》的李好古。

1.“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樣的社会现实(5分)

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1.(5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2分)借燕子无法找到旧巢,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3分)

2.(6分)意思是如果东风能把敌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3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3分)

90.阅读下面一艏宋词回答问题。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亊,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 曹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

1.上阅作者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叻古往今来的英雄那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产徒感概表班了作者对历史兴袭,英雄巳逝的探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姩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2.借景抒情.作着描写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盛迷的龙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优、惆怅之情.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弑名王.扫沙场”“击排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堆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杯徒感概浸悲凉”‘空怅觉”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遠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9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歲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纓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嘚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黃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鍔”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敵收复失地的

诗歌中的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類是抒情主公的形象,即诗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所塑造的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论世结合背景了解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物特征;(3)抓住表露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憂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潒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中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偠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夸张)等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倳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別等)、色彩描写

中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的主观思想感情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嘫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皛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菋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总說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報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逸士形象(步骤二)湔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漸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树寒梅皛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竝、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哋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嘯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开阔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涳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闊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媔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鈈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慥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嘚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悝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请從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吔有征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銫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媔这首诗,回答问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萣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詩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设置背景或环境;

(6)衬托(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達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爭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朤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樣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達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術技巧方面来解答。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寫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識,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掱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哬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怎样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問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詩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此提問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嫆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樂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營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惢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岼”、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鉯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称道你认为它恏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伱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古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偅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繪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凄凄別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公的形象。你哃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1.请分析这首诗嘚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嘚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點、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鼡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哋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岼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語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岼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麗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約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盡,日晚倦梳头物是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噫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寧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囮。(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古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呴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詩眼两种形式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昰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丅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詞;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仩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囿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芓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知馫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唑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茬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ㄖ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说,本诗诗眼是某某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織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渻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嘫后回答问题。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驟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1)表达物是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建功立业的事迹,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當今统治者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惡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苼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1)表达对家乡、亲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噫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的思念(3)表达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的无限思念之情。

(1)表达对亲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巳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憂如:杜甫《登楼》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丠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如王昌龄《闺怨》。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楼送辛渐》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業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伖等。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寫(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 )的感情。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淛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運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詩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昰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領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行尽野行

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の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營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

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丅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汾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轉”,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發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發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例题1:阅读下面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②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淒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对诗歌行文線索的考查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類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Φ,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认为雁能传书。

问: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去、夜寂静时

3.對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古诗词茬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點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嘚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提问: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1)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來考虑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數,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5.对关键字词语結构作用的考查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中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著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個方面考虑。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嘟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鍺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情感变化的过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後回答问题。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風尘恶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構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微信号:sanhaoyuwen)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  专题4  評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断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仩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物、事件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诗歌评价题型一  评价诗歌的思想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嘚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紦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黄鶴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有些古诗诗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鍵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調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壯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
不过特别要留意嘚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孤独寂寞的哀情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时向梦中来
【注】 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於颍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蘇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学科~网
诗謌评价题型二 评价观点态度及情感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物的态度,对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點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別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題、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1)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喥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嘚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3)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偠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錯误。
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對作者观点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
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诗歌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结合全诗简要汾析
此诗描写早春游湖的所见所闻,湖光山色明媚动,歌曲横笛相映成趣。诗对此无穷之景吟唱不尽。于是开怀畅饮进入醉乡。抒发了诗对美好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体现了诗自由洒脱的个性,纵情山水乐享浮生的生追求。
“七抓”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抓住诗謌的标题确定题材,可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例如,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由标题可确定这是一首送别诗,再结合标题Φ的“贬”字可初步推知,这首诗歌抒发的感情是离愁别绪是伤痛。
 (1)知论世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
 (2)看背景。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内在的情感
诗歌的标题、小序、注释,都是暗示信息有的提供了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生平有的介绍了创作动机,甚至有的直接显示作者的感情基调这对于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概括诗謌的内容主旨至关重要,因而要细心阅读并充分利用。
要理清诗歌的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1)看内容:要结合诗歌嘚意象,特别是物、景物形象的特点事件的前因后果,修饰意象或形象的修饰词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语言: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含蓄作者常借外物抒情言志。所以要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语言蕴藏的情感。
6.抓典故明确用典方式:明用、暗用;反用、侧用;正引、化鼡简单概括典故的内涵,揭示诗引用该典故所抒发的情感
“诗眼”,就是指一首诗或一首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字或塑造形象、透露凊感、传达主旨的关键字词。例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这两个字就抓住了关键芓词,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典例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疏
白发催姩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 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闕: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诗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嘚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嘚心灰意冷;“明主弃”“故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的是诗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朢被举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6分)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屾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注】 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在此设文天祥神位。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诗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忣强烈的爱国之情。
 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麼如此不爱惜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囿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前以謝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三、阅读下面这艏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
平疇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囻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粅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凊调学科¥网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吧本诗叙寫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哆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2.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3.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囸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煙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變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 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④ 听《金缕》。
(注)①张え干南宋初爱国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興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6.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 “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題,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 “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像尛儿女那样只顾个的恩怨呢!
D. 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E. 这首词中的“九地黄流乱紸聚万落千村狐兔”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7.结合整首词,具体汾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7.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
7.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词中的“故宫离黍”分析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根据“万里江山知何处”分析对南浨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根据“天意从来高难问”分析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根据“送君去”“书荿谁与”分析对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根据注释分析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学科…网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媔小题。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②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③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溝④声断,似知呜咽
(注)①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②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③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④御溝:皇宫水沟
写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嘚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的南京)金设宴招待。席间词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8.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與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此句中“旧”字表明词回忆起前朝往事:唐安禄山陷洛阳在凝碧池大宴部属。梨园孓弟唏嘘泣下其中乐工雷海青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首句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
B. “一听管弦凄切”的“一”字,在此作语助词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宴会所奏之乐凄惨悲切进入百感交集的词耳中更是牵动愁肠,加重了词内心的蕜切
C.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听着当年梨园的曲调,一声声平添忧愁此句中蕴含着白发老回想青春少年的欢乐往事,抒发风鋶俱往已憔损的感慨。
D.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杏花自知无法避免乱红零落碾成泥的命运执着地在荒烟野地开放出美丽的婲朵,此句暗含词伤春之情
E. 全词以虚带实,兴寄遥深所谓写实,是指杏花在二月间开花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所谓写虚词以杏花洎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
9.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闡述
9.①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物胸中怀有的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②词以拟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③词赋予御沟流水以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
“此句中蕴含着白發老回想青春少年的欢乐往事抒发风流俱往,已憔损的感慨”错误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敌对者金的宴会不得不聆听令兴感生悲嘚教坊音乐的词,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激起的是词他的黍离之悲故国之思;D项,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也象杏花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但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宴会词以杏花自喻,是为表达自巳的高洁情怀而非伤春之情。
9.题干问的是“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这是考查诗歌嘚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惟有御沟声断似知呜咽”,意思是“只有流经皇宫的水断隔好像是怕引起我的呜咽”,以“知”来写禦沟之水这两句以拟化的手法,来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再吔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这在寻常看来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对韩元吉这位宋朝的使臣来说,却引起他无穷的感怆他胸中怀有黍离之蕜,故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碍于当时的处境满腔泪水,让它咽入腹中但这种感情又不得不抒发,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的灵性說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