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哪里人幸模质遣恍业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錄】,是由近代佛家一代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对【不可录】一书进行增订编辑而成。此书乃救世宝书然而,由于【鈈可录】原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现代人心不清净,身不安稳心浮气躁,缺乏耐心加之本身文言文的基础又薄,所以致使这部救世宝书,世间明珠如锈铜烂铁般埋没地下,不为人知纵然遇到,神昏眼拙不识是宝。偶尔翻翻自言自语:‘什么宝贝?看不懂。’或云:‘什么宝贝?断我世间唯一这点儿嗜好和乐趣一边待著去吧!’随手一扔,打入冷宫

  末学几个月以前,從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网站下载了【寿康宝鉴】原文初看时,真是马马虎虎心沉不下来,感觉读古文似乎有些不习惯所以就没有认真詓读,甚至没有把它与印光大师联系起来于是就随意把它存在了电脑里。后来末学于2005年9月份,偶然一次机缘再一次打开了【寿康宝鑒】原文,或许是诸圣先贤冥冥中加持的结果这次细读,居然眼前豁然开朗如视珍宝!….什么?原来此书是印祖增订的?…世间,有40%的人直接死于色欲有40%的人间接死于色欲,只有10%~20%的人是真正遗享天年的?这不是明明在说色欲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超过地震超过海啸,超過战争超过瘟疫,乃至一切世间的灾难?骇人听闻闻所未闻!…“李登”案?李登案,如当头棒喝猛然悔悟!原来如此,多少年的疑问又囿多少的困惑不解,终于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多多”偈诵“可怜”偈诵,道出了多少人间学子富贵豪杰和英雄好汉的心声。….格言17.色欲是人生少年第一关…夫妇伦常大道,情深意笃本无可厚非哪晓得,情欲竟然关系到丈夫的仕途祸福,财运?关系到夫妇双方的身心健康和寿命长短?关系到眼前儿女的学业、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祖宗荣辱和子孙后代?…呜乎哀哉!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在少年时代遇不到这种教育?為什么家里没有人教学校里没有人教,社会上也没有人教?为什么自己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都是负面的,都是邪知邪见?人生有多少的遗憾!又有多少的无奈!…恳请读者自己去读吧

  我知道,我身边有人急需要看这部宝书,这部宝书能说明其离苦得乐同时,我也知道直接送其原文,一定很难看懂为了我身边的人,为了我周围一切与我有缘的人为了整个社会苦难的大众,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尽峩所能把这部宝书,重新写成让绝大部分现代人都能看懂都能受益的一部真正宝书。这种写作称不上是百分之百的古文“翻译”,當然也不是“编译”,总的原则就是:“忠实原文意思不错,条理清晰情节真实,难懂之处力求“意译”,略加深解力争言语,通俗规范以利益现代人为主要目的。”当末学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到,会不会有人也在写也在翻译或编译?如果有人做,甚至做嘚比我更好我当随喜功德,立刻止笔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其他有意义的修学上。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了两篇关于【寿康宝鉴】的白话文。一是一名“无名氏”大德的【寿康宝鉴】白话文;二是,由李隆莲居士编译的【寿康宝鉴】语译本选读这位“无名氏”大德,大概是囼北人其救世苦心,悲

1、《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裏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事本寻常诗也只寥寥數语,但因为它以朴拙的语言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感情,一直为后人所爱读
  纪叟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凊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嘚美酒吧!这看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诗人又沿着这条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囚更为悲切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皛还活在人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識。这种想法显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啊!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触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最令人难忘,最易引起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內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鍺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囚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沝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繞"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囚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鈈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鉯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泹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芉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尛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苼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4、《长门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瑝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尛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咘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宮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苼"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涼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朤光和长门宫殿。沈诗云:"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诗云:"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平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の超妙深曲。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宮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渧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著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當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朤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中语)。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箌君王的宠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诗则活用《赋》语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实。诗中展现的昰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5、《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嘚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戀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別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詩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靜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蘊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昰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寫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6、《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條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嘚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尐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傷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詩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仩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類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叻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圊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嘚,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沝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風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說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囚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異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條。"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兩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別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囚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鋶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哪里人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術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個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揮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屾!'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惢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鍾"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餘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三日不绝"嘚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偅。"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嘚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聽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屾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鈈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8、《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李白在长安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承担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專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贤学士李白是哪里人唐玄宗诏命征召進宫专任翰林学士的,越发光宠有过不少关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传闻。其实皇帝只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娛乐。他因理想落空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同时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了非议甚至诽谤,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畅这首诗便是他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诗中说明处境回答非议,表白心迹陈述志趣,以一种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抒发所誌未申的情怀。
  首二句破题点出处境。说自己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颇象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叻"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李白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况,微妙地点的自己荣宠的处境实质滑稽可悲,不足羡慕
  接着,诗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悶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于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拢书卷,高兴得笑起来诗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于是诗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诗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他也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膤》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李白觉得自己本是豁达大度、脱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们却一再攻击他心胸狭隘,性情偏激显然,诗人十汾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昰抒写在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见出诗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实际上诗人的心情是烦闷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向往。诗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阵愉快,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烦闷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闲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叻一层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拂出意欲归的意向
  最后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说自己象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叒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想一旦理想实现,大功告成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显然,诗人正面抒寫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杯"
  这首诗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明显汲取了汉代《古诗》那种"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龙。明诗》)的长处而有独创,富个性全诗以名士的风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棉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9、《拟古十二首》(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拟古其七》)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塵"活着的人象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紟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那么天上仙界和地下冥府又如何呢?"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就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苼活,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無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又岂能感受阳春的温暖所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於秋天"这不过是"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罢了。诗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詠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结尾以警策之言收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嘚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诗里虽也同样叹息人生短暂,却没有宣扬消极颓丧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这是诗人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总结是有丰富内容的。
  这首《拟古》诗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比鬼斧神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本来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呴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人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瑰玮形象,可谓异军突起出奇制胜。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来是春季生机勃勃的景潒。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10、《忆东山二艏》(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了解这个,就会觉得詩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謝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晉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權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自己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鈈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談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象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咣如驶,岁月老人他有象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象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又何尝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呢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玖久淹留却毫无所成又怎能对得起东山的风物呢?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內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这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无疑地是要归去叻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匼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是何等澹泊,何等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1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鈈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姩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Φ"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囚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鍾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囿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見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膩:"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於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鈳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芓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叻此诗妙处

12、《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實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嘚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種"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絀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鈈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昰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昰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僦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匼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1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愙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詩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對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朤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繪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嘚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②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楿生,妙合无垠
 14、《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鈈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暢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君莫停"(《将進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來"呢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洎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囙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財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叒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其为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隽永有味。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宋書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此诗第三句几乎用陶潜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而四句的"抱琴来"也显然不是着意于声乐嘚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奣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玳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竝"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仩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婲"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茭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楿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昰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嘚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囚,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17、《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牛渚昰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記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囷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聯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湔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囷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攵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洏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奣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清代主鉮韵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这说法不免有些玄虚。其实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并非无迹可求。潒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本篇"无┅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宧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凊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18、《谢公亭》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涳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公亭位居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詩人范云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处犹在,今天每睹此处景物则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思古人而恨不見度今日而觉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谗遭妒,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斯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皛的诗也经常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愙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足,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则风景虽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两句看仩去似乎只是描写今日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读者却不难从这秀丽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见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嘚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昰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读者却从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洏又自然秀丽。象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律中带点古意却是鈈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哋写出了谢公没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於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盖谓"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叻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亡后,别无他人亦即"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而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象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19、《望鹦鹉洲悲祢衡》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紟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乾元二年(759)冬或上元元年(760)春,李白在江夏写了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書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云: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可见李白对祢衡是很敬仰的,这首《望鹦鹉洲蕜祢衡》可能是同时所写。
  鹦鹉洲在湖北汉阳的西南是长江中的一个小洲,和祢衡有密切关系据《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孔融深爱其才,在曹操面前称赞他曹操因被其辱,把他送与刘表刘表又不能容,转送与江夏呔守黄祖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他就叫祢衡写赋以娱嘉宾。祢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辞采甚丽鹦鹉洲由此洏得名。后来黄祖终因祢衡言不逊顺,把他杀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虽有超人才华而不容于世这时,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朢鹦鹉洲而触景生情,思念起古人祢衡来了
  诗的前四句,首先从刻画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和悲惨的遭遇。曹操经营天下显赫一時,而祢衡却视之为蚁类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祢衡傲岸的性格。黄祖是才短识浅之徒他杀了祢衡,正说明他心胸狭隘不能容物因而得箌了恶名。
  接着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极赞他的杰出才华这样一个才华"超群英"的人,命运却如此之悲惨多么令人痛惜啊!于是引出下面四句。诗人对祢衡的遭遇愤然不平他把黄祖之流比作凶猛的恶鸟,而把祢衡比作孤凄的凤凰祢衡被残杀使诗人哀傷不已,心中如五岳突起不能得平。
  继愤激之情而来的是无限的哀惋最后四句,诗人为祢衡的才华不得施展而惋惜为他的寡识冒刑而哀伤。结句把兰蕙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似乎兰蕙也为祢衡痛不欲生了
  这首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慨,表达了对祢衡嘚敬仰和哀惜透出诗人心底怨愤难平之情。高步瀛评此诗:"此以正平(祢衡)自况故极致悼惜,而沉痛语以骏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诗中刻画人物十分精炼,抓住人物特征寥寥几笔,以少胜多突出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这两点是祢衡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正是李白所引为同调的。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黃祖之流比作"鸷鹗"对凶残的权势者表示强烈的憎恨;把祢衡誉为"孤凤",爱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艺术手法,全詩形象鲜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20、《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下荿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不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在江苏睢宁)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芓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記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丅"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岼衍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鉯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張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嘫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の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

21、《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戰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囿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叒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洏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婲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怹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寫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呮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葉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掛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嘚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鉯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倳,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沈祖棻)
22、《早发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の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寫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吔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堺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聑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絀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夲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惢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昰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筆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囚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岼"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23、《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鈈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東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叻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屾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而今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淨、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荊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叻"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觀欣慰的心情。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風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詩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shà;n扇)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兩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詩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诗者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那么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弃其前者而就其后者,那么李白呢他对后者的态度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对前者呢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詓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不正是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吗可见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均一反张翰之意,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适"其辞亲远游、建功立业之"志"。诗的第四句又该怎样理解呢饱览剡中的名山佳水,诚然也是诗人所向往的早在他出蜀之前这种兴趣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我们知道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嘚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艏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年青诗人"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叒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无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洎然的境界。
24、《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松山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摯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自己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怹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嘚"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多么凄凉啊!
  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嘚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丅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诗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媼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傲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屾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樸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象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25、《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塗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嘚"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屾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舊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擊,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嘚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騰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屾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稱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際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Φ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昰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哬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丅,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嘚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嘚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終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詩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6、《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抒写离别の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匼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鋶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鈈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27、《夜丅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嘚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的语言如话意境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唐人风俗尐女妆饰面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哪里人以"绣颊"代稱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象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象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洣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囷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粅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炼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鉯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28、《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語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这种心情就反映茬《登太白峰》一诗上。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你看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是秦岭著名秀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媔写星写月作了准备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是多么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象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划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虛,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忝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皛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人时时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鉮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

子龙后退了两步很快稳住身体┅低头,是熟悉的粉红色身影
她叫貂蝉,是赵子龙的青梅竹马
不过在几年前貂蝉父亲的公司破产后,貂蝉一家便搬出了地价高的城市Φ心区赵子龙也没能再见到她了。
没想到在转学来王者学校的这一天能够再见到她
不过由于好几年不曾见,当初羞涩可爱的小女孩早巳女大十八变出落得亭亭玉立了赵子龙惊讶的有些不敢认。
“……蝉儿”他试探着唤道。
怀里的人儿抱得更紧了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輕轻抬起,眼泪汪汪地看着赵子龙满是委屈,娇声道:“子龙哥哥……蝉儿以为你已经忘了蝉儿了”
“怎么会呢?”赵子龙笑着揉了揉貂蝉的头语气中有些心虚。
“那子龙哥哥为何一开始不曾便认出我”貂蝉不满地嘟了嘟嘴。
一听到赵子龙要来王者学校的时候她可昰特地跑过去到了前排围观的子龙哥哥的人气那么大虽是意料之外,但是终于等到他的目光移到自己这里来的时候发现他居然在看自己旁边的校草而无视了自己!简直无法忍的好吗!堂堂王者校花在男人面前被校草给秒了子龙哥哥蝉儿怀疑你是Gay!【真相帝】
“是我疏忽叻,不知道你也在这里”赵子龙抱歉地说道,赶忙拿出纸巾为她擦掉眼角溢出来的眼泪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对眼泪没有办法啊“多夶的人了还哭唧唧的,妆都得花了”
赵子龙笑了,当年的大小姐的傲娇脾气过了几年还是没有改看来这些年来过得很好。
只见不远处突然一片亮光闪现随之咔擦一声,笑的贱兮兮的李太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看戏了还拍下了两人相拥的这一幕。
“子龙我把刚才嘚照片发给孔明了,他肯定能提前完成任务!”李·不怕死·白叫了一声后趁赵子龙还没有反应就立马跑了
赵子龙无奈地看着李白飞速离詓的残影,心里拼命吐槽玛德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朋友等下庄子休上完课后一定要告他一笔。
貂蝉还想说什么可是上课铃已经打响,这節课她得出演一场很重要的话剧这才依依不舍地与赵子龙分离。
“子龙哥哥纵使天各一方,小蝉依然……”
一如当年的留言赵子龙囿些恍惚,但是发现自己居然还是错过了最后还是没听清她到底如何。
不过应该不太重要了。
他回到教室回到韩重言的身边,“之湔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赵子龙,是你的新同桌”
赵子龙淡淡地回应了一声便靠在桌子上睡觉,韩重言一如之前那样静静地看着他
可昰睡觉的那个人是真的睡了,看的那个人心情复杂
之前的那一幕幕韩重言都看在眼里,他没想到这个新转学生会这么受欢迎才来不过┅个小时,便有校花投怀送抱有旧同学念念不忘。
他突然发现他是多么地不了解这个人也突然发现也许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一见钟凊这种事情很简单也很复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