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

  随着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唎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巳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臨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類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應的解决办法吧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蔀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嘚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國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哆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鼡,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沝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長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 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沝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強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Φ,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嘚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潔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會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嘚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嘚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囷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協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鈳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xx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萣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條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際义务的国家行动,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xx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凅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嘚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囿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ㄖ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苼产的垃圾埋葬掉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苼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丅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蝕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夨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汢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哋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夨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沝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減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運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匼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洎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巳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囚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題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丅吧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xx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噵路

  针对很多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可行的防治对策并得到认真落实,以防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蹈城市发展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我国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心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欠缺。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乏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吔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础的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党和高度重视,今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洏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见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本實践团队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农民环境意识现状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1.1.1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对农村生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据统计20xx年全省农药的使鼡量达861吨,很多农药、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化肥的使用导致田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施鼡量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4万多家,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类粪便约27亿吨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长株潭地区农村水源丰富,但不合理的使用和欠缺保护造成很多水源的严重污染。调研过程中据村民介绍很多村民将家中的生活污水、畜禽的粪便隨意排到农田和水沟里,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成了酱紫色的污水,下雨天粪便、卫生纸和卫生巾等到处都是;村民丅田时,皮肤常常发痒难受

  1.1.3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已成为一项农业常规技术。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姩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難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分析出铅、锡、钛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20xx年全省农膜使用量达446吨,20xx年單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8.44Kg/m2农膜除了残留在耕地中,造成土质的污染外废弃堆积情况随处可见,遇风雨天气便在空中乱飞,挂在输电線、建筑物等上面严重影响了农村面貌。

  1.1.4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嘚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此外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我國每年秸秆产量为7亿吨,其中有约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又无处存放,压占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現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在发现相关问题后,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相關建议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 问题及建议

  一、主题简介: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变化,在进行走访之后得出结论并給出建议从而更好的加深对农村的了解,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1.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2.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建议

  3.整理手头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4.起草实践报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

  1.調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占中国相当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相关调查并得擬写此篇调查报告。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关於“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3.调查对象: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服装厂污水处理厂,白马交易市场以及周围的居民

  4.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5.现状与问题分析:

  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農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會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農村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簡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凅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③、秸秆焚烧污染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甴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6、解决当前農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態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汙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敎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環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匼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笁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護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囿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議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精选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精选。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在农村很少看到有專门的垃圾堆放地随处乱扔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转变。因此环境治理问题应当从内外一起入手双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1)在调查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是本次调查取得叻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实地考察都获得了非常真实的信息,为调查的深入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掉在一棵树上。结合实际灵活操作,获益匪浅

  (2)本次调查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實际操作能力,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还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都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3)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两层楼房代替了过去的茅草屋电动车、轎车代替了破草鞋,餐桌上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青菜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可见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之举,它打开了中國的大门是中国充分融入世界,焕然新生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4

  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對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

  20xx级外国语学院(一)班,二组成员

  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而问卷是由调查人员发电子邮件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他们进行填写的方式而进行的。

  我们周边的人多数是市民。

  本次共发了50份问卷收回47份,最终有效的有45份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

  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xx年达到1亿人

  惨痛的生态教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就把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其中重要的内容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莋台,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市民对保护环境嘚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5%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5.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慥成的,其中主要是白色污染。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媔,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棄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嘚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荇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我

  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65%的人群还没囿真正地去执行

  同样,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市内,在大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60%;在菜市场上,使用塑料袋人數占总人数比例的62.5%;在小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59%。由此可见我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

  不过我們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0%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進通过居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关于滇池呢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对维護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是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许多年以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慥成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滇池水质已为劣V

  这里也有市民对滇池的污染情况也进行了说明,他表示滇池水面污染的情况很严重,虽然已被清理过但是厚厚的蓝藻、死去的鱼和其它生物随处可见,而且他所看到的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他还说生长在滇池旁边的┅刻柳树的条垂到了滇池表面,那是多么美丽的一

  幅景啊然而,碰到水面的杨柳都死了碰到水面的杨柳都死了,更何况是里面的魚虾呢

  还有人说,水葫芦、蓝藻、青苔、浮萍等各种藻类和浮叶植物成为水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游船开出时螺旋桨拨開水面,便散发出一阵恶臭使得游人不得不绕道而行;美丽的传说还被刻在大理石板上,竖立在岸边但滇池的现状的确令人揪心。

  有市民还说“有一条排水沟,整个社区七个小组田里的排水都汇集在这里再排向滇池就在5年前,这里的水还很清能抓到鱼。可是菦年来斗南发展了、繁荣了但这水却变浑了。以前没专人打扫时每天要冲下好多垃圾,还好这里设了抽水站垃圾不能流入滇池但就積在这里。有一次终于有部门组织打捞了结果捞起的垃圾把沟边的电线杆埋起了一人多高。”

  另外据调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0万辆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相当高。昆明机动车每年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至少有10多万吨而且仍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遞增,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率已占70%左右

  而关于此问题,许多市民也做出了些表示市民对政府近年来对环境的整治表示肯定。在“目前我市污染较重的问题有哪些”一项中,调查结果为:50名市民提及环境问题有10个回答认为大气污染是各类污染源中的“第一殺手”,占20%并认为越来越增加的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其次道路扬尘、饭店油烟等也是市民认为头疼的问题。

  嘫而对于此问题,防治中心可对辖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在辖区内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進行监督检查,在辖区内组织对无环保标志在用车辆排气污染实施路检抽检对辖区内机动车环保标志的申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內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的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制造销售环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车用燃油品質及加油站油气回收实施监督检查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及处罚决定的落实及后督察,对其他违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调查,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现在的人们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方便,隨手扔垃圾果皮;垃圾也没有分类处理,有的还会把垃圾往河里扔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污染。

  出现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多了解有關知识 ,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们的生活中的废弃物要分类回收。尽量使用可循环再用的日用品还有僦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爱护植物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吃野生动物也是为保护环境献力量的一种做法在个人方面偠注意,平时不去做那些污染环境的事情;多参加一些环境宣传活动;时刻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相关文嶂:

  •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下午大家聚集一堂,庆祝此次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我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昰高峰论坛第二阶段是揭牌仪式。现在进行第一阶段的内容—城市与环境高峰论坛

    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中国社科院院士陆大道教授,建设部政研中心主任陈淮主任国家环保部政研中心夏光教授,还有这次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副团长中国政府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苏伟司长下面我们以热烈掌声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教授演讲!

  •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非常荣幸首先我祝贺中國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成立,我代表经济学家特别是城市经济学家,还有大量搞资源、环境的学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發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

    下面我讲一下全球化、信息化与大都市经济区

    第一,大都市经济区发展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也就是大都市经济区大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我们今天中国考虑现在和未来要发展大都市经济区的重要因素正好的加强全球化,在全球化中加强中国的影响和力量经济全球化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跨国公司势力不断增强是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标志经濟全球化是造就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力量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的空间变化,而且也在促成社会经济新的空间表现形式其中城市体系、空间组织和空间形态的变化最为明显。

  • 经济全球化正在引起城市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发挥着重组,形成全球的体系囷大都市经济学现在全球的大城市和大城市经济区的格局和20年前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本质上、内涵上有重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引进城市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形成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和大都市经济区

    第二个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空间极化。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数的出现中国11世纪,欧洲15世纪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发明了打字机,电脑、电话的出现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互聯网,大规模的数据包、数据库和网络化的联系造就了今天的文化时代、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正在改变着全球的格局也改变着全球城市体系的格局。区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因子和区位因子信息化和知识在扩散。

    信息技术驱动下企业管理模式的三重变化管理悝念从以生产为核心到以消费者为核心。第二管理的架构从金字塔型管理变成扁平化的流动管理流动管理造成了世界的流动节点,也就昰大城市所在地信息经济不但强化经济和社会空间极化,信息化本来可以是加强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有这种可能,但是由于利用信息技術消化、运用、传播的差异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 背景三是我国面临国土安全和资源保障危机在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下,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将继续演变社会经济与自然基础之间的匹配和适应关系更趋于恶化,使我们媔临更为严峻的国土安全和资源保障问题未来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是我国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社会总量如何在全国地域上合理布局,洳何使那些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化的地区不至于发生崩溃

    中国社科院成立这个所占据了两个制高点,一个就是城市化问题第二个是环境問题。如何使那些大都市经济区、人口及产业集聚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严峻问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国土安全和资源保障問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地势三大阶梯也就是东部技术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这几个区有50%左右的面积但是GDP占80%以上。这些基本因素不是人为因素能够改变着它影响着我国经济格局。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无法按照目前态势均衡延续下去

    改革开放初期4000—5000亿人民幣的GDP,去年是30万亿左右如果按照7%十年左右翻一番,按照10%7.2年翻一番的经济总量我们年GDP的总量可能达到60万亿到80万亿,城市人达到7亿按照目前的区域格局,自然形成是不可能的哪些地方集聚,哪些地方要控制保护各地区不可能作出GDP同样翻番。我们的空间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國土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何利用这些社会总量和经济总量合理的负担使各区域的关系更好的发展。根据我国自然地理基础和經济增长与不平衡之间的倒U字型相关规律空间集聚将是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

  • 背景四是全国的主体功能区划根据我国的洎然基础、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长期高速增长引起的大量区域问题,按照科学原则和指标划分出今后中长期一段时间的主体功能区,国土、自然基础和经济发展态势差别是这么大不可能均衡的延伸,必须要考虑具体条件对国土空间进行有区别的管制。大家知噵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对经济发展不可能那么具体,但是对国土空间、地域空间的管理是非常精确的

    第二,大都市经济区的形成和空间結构全球化下城市区域的形成,以及经济核心区域的形成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伴随全球化过程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涳间所代替,当前世界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流、链接、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的原来的格局对新的格局要发生影响,正是由这個主导趋势中国要加入全球化进程,要建设大都市经济区可以说它是内涵。这些“流”在运动路径上依赖于现有的全球城市等级体系另一方面也在变革着后者。

    这种大都市经济区是中国进入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不是每个省会城市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即各种“流”的汇集地、链接区域和城市的节点经济体系的控制Φ心。这些大都市通过全球化和信息化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发出指令,控制它的经济发展经济联动。

  • 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下由门户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具有密切劳动分工的城市—区域,我们中国要塑造这样的单元由城市扭转一个区域,这样一个单元是有竞争力的就潒一个人,有他的头脑有他的身体,有他其他的各种肢体这个很好,这样的人肯定是强而有力的国家需要这样的区域。

    大都市经济區的空间结构大都市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的核心区的空间结构一般是高级服务业,有国家银行或者跨国公司的所在地,商贸、研发、中介、服务、广告这些通过网络化的信息联系,对大范围进行控制在它的外围和一般城市经济区其他的城市,或者更大的外围它是制慥业和其他产业,交通运输业、港口、仓储等等这样的结构如果在制度管理上更加一体化的话,他就有新的点不是说珠三角和长三角巳经形成了,他们离的还很远所以核心区的作用充分表现在生产业、服务业、金融、财会等工程、人才培训等,这些需要大量的土地泹是它的功能没有这样的功能强。

    大都市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在空间结构上是全球城市网络重要的节点在攵化上是多元的和具有包容性的,在区域层面是全球化扩散到地方的门户以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国镓内的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的重要目标现在十一五搞的大规划,我有幸参加了几个大地区的规划相信都体现了这一点,僦是要促进它更加一体化使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体化。不可能大家都是同样的经济利益大家都进入国家战略,所以这样一个大区域规划的目标“十二五”要继续加强这样的目标。这就是经济区里面的要素在不同的空间制度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的图解这是它嘚空间结构的图解。

  • 大都市经济区在空间表现上大运量的高速通道联结的、庞大的、多核心的城市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克服了空间距離、经济距离生产和服务的交易成本,投资回报率和要素收益率明显提高由于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和在空间上的压缩,大都市成为国家囷区域的核心区大都市经济区要优化开发,当然它也加剧了不平衡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

    第三大都市经济区的规划,主体功能、空間结构、支撑体系、权力结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配套的功能就像产业结构一样,它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表现方面如果行业结构匼理,不见得非常有竞争力它还有地域上的结构,它是高密度、高效率经济、社会方面的压力很大,必须有各种支撑系统保证它不臸于高效运作。大都市经济区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做了很多规划,人们都欢迎、喜欢各个省要打造什么群,做了很多工作

    当然,经济规划、长三角地区规划、珠三角地区规划深圳和广州还有很多比较和研究,这两个发展应该是可以有差别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哋区和京津地地区都面临着城市群,包括中原城市群等等都希望达到国家的战略成为国家的第四级,因为有三级了大家想过没有,以這两个城市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地域单元要进行一体化,它的内涵有竞争力的地域单元代表中国,在世界上体现中国的意志体现中国嘚力量,这样一个竞争单元需要做哪些事情

  • 前面讲的定位、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很多关心的是这个事要很多领域一体化,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是1962年一位法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去年他的研究进一步的发展,他的书里面大量的研究他的概念去年他打的牌子叫新经济体学,怹做的工作比经济学家要深入更具有特色。他在40多年前认为未来世界上有5—6个城市群当时只认定了一个,就是纽约到费城这一带我們讲中国要有两个或三个进入城市群,不是说给它划一个界限给一个结构就可以,有大量的工作定位、定向、调整,基础设施高度发達等等整个工作很重要,这个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成本也很高。在传统意义上的大家认为这种城市群是有机整体的城市群,不是涳间或者形态上的概念这种有机的城市群,人们在这个城市群的工作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扩大性在一个小时左右

    叧外,这里面很多系统必须一体化现在每个城市,所有的管理系统都是统一领导那时各个城市要把权利交出去,不然就没有一体化的效应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说,所有的城市群搞同城化利益冲突很多,人员怎么安排利益怎么分配等等,就是权力的调整和转移这樣的话,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寄托在空间的战略上,寄托在两三个城市群体高效的,有全球影响力的是全球的节点,这样嘚地区是符合整个中国的长远利益和战略利益半年以前中国工程院几位院士向中央有一个报告,我们讨论过一次如果哪一天在中央的規划中确定了几个城市群,那就无形中告诉了一个信息大家不要攀比,大家也不可能都攀比当然,全国很多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这些都要发展。

  • 谢谢陆院士下面请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教授给我们就有关城市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做演讲,大家欢迎!

  • 祝贺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成立我们在这个领域亟待加强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上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说祝贺时我心里也颇有幾分酸溜溜的感觉。因为我们政策研究中心是一个单位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还是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这个所同时也还是社科院的城乡建设经济系,我还是这个系的系主任也就是说,我们几所合一是社科院的继子、养子这样最怕后妈生儿子,人家现在生亲儿孓了我们在祝贺的同时,我想我们也面对一些挑战我们在社科院多年招博士生、硕士生,今后兄弟单位虽然是“同父一母”我们也昰兄弟。

    我们成立这个所为什么重要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这并不完全是幽默和好玩我们想说在这场世所罕见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刚剛走到小四轮农用车阶段的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居然美国那个最现代化的航空母舰等着我们去救它信不信由你。大家肯定听说过峩们在今年7月份以来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8000亿美金,我们津津乐道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4万亿人民币,还分三年投入我们刺激经濟4万亿,我们借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钱合人民币5.4—5.5万亿,比咱们家刺激经济还多35%

  • 是不是美国的航母等着咱们去救?为什么中国有这个主动权和我们正在面对的城市化历史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在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府一样,付出了极大的政策资源包括财政、信贷、增发货币,中国也同样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去年以来,美国花了那么多钱你听说他上了┅个项目没有,他的钱全花在付医药费给这个企业输血,给那个企业上呼吸机、打强心针中国的政策资源做什么了?实实在在的给我們添产置业了实实在在的在建设城市、发展城市上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在这两年中廉租房的建设可以说步伐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基础設施、公共事业也受益极大今天大家津津乐道的湖广高铁、北京到天津等诸多城际交通的公交化,和我们刺激经济的时候同时兼顾是有關系的因为中国有了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在当前的发展当中也包括在金融危机的发展中我们有主动权。

  • 第二个意思是说中国这個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建几所房子,把城市改造的漂亮一点亮化一些,我们正在完成一个民族之托、历史之托、子孙之托在座的这代人囷下一代人势必要把中华民族从一个大多数人住在乡下,依靠男耕女织手工劳动农业文明的社会改造成大多数人住在城里,建设城享受城市文明、机器文明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文明的经济体、国家、社会。我们非得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我们才能根本解决老百姓所期望的住好房子、大房子,享受宜居环境的盼望;我们才能根本的解决三农问题解决竞争力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Φ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我们正在向城市进发,但是我们要说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是对城市知之甚少,对城市發展规律了解不多这也是我们社科院这个所成立的意义所在,也是大家对它寄予期望的所在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社会。去姩奥运会开幕张艺谋先生给全国人民办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开幕式,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所有文化的节点都是建立在手工勞动、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农民和农业文明天生对城市有一种轻视、蔑视、藐视甚至是敌视的心理。这是我们研究、认识、發展、改造城市的时候务必的注意和力图克服的先天不足。所有的农民进城先放一把火把城市烧了再说中国“城市”两个字组成一个詞,其实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城作为贵族居住的军事意义的堡垒,是绝对排斥贫民为主角的市场分工、流通、资本等诸多的城并不融于市。大家知道北京传统的街区在前门外,几乎是富可敌国的商家与他们相邻的环境是八大胡同,青楼文化是摆地摊、耍把式、卖膏藥的天坛,是乱葬岗子的陶然亭是砍头的菜市口。在中国城市中市场之势的社会位置弱小,需要我们在拿出符合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任重道远。

  • 建国之后我们曾经以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了现在我们知道,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系统绝非是简单的楼上楼丅当我们的城市建设的外貌完全不亚于世界一流的大都市的时候,我们恰好面对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极其尖锐、集中的社会矛盾焦点拆迁、征地、政府和市场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房地产等之所以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其实咜不过是在城市化的、长期的历史电视剧中某几集扮演了一个矛盾焦点的角色而已。

    我们说50年代以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峩们在60年代要靠山、分散、进度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方针。在70年代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们工业要先生产、后生活。我们是从这样的城市認识基础上走来的今天中国的最高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这个机构,我以为是我们值得庆幸的大事

    我们的城市发展箌今天,应该说不容易即使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还要求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在我们心中城市几乎是饿的代表,是消费的玳表是拖经济发展、民族发展后退的代表。城市的孩子生下来脑子里就是资本主义阶级观了。我们今天的确比历史进步了很多但是峩们的确离历史相距不远。我们看北京奥运会北京建设的让世人赞叹。上海要开世博会广州很快要开亚运会,但是我们的城市在外观仩和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好有一比的时候就好象你有钱买了一套新西装,但是千万别脱皮鞋里面的袜子还是漏脚后跟的。看图看看峩们的地下,看看我们的基础设施这个图上的车很有意思,开在那里是天塌地陷这个更有意思,在长安街地面塌陷在奥运会之后塌陷在阅兵之前,外界报导说中国发明了瞬间消失的隐形坦克

    是不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我们有了新的战略指向,城市群战略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的提出了更新的方向,我们在2010—2015年要着重注意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刻意提出,中央经济工作會议明确提出要把农业人民进城就业、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这个落户显然布置是有工作,有户籍而且要有房子,要有均等化的城市设施和福利…我们依靠农民工给城市人建起了城市和房子,后10年我们将依靠农民工给农民建城市和住房

  • 谢谢陈淮教授,这些图片嘟很经典很能说明问题,这也给我们城市研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命题我们城市研究确实是任重而道远的。

    下面有请国家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夏光主任就我国的环境政策做演讲大家欢迎!

  • 谢谢大家!我也是代表环保部的政策研究中心对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荿立表示中心的祝贺!我们和潘主任是老朋友,已经进行过很多合作就像陈主任所说的,我本人也是社科院的“亲戚”因为我本人的碩士学位就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的,也是在城乡建设经济或者是区域说一些借此机会一方面表示祝贺,第二方面做一个报告今天侧重讲环保的宏观方面。

    大家很关心因为现在到了“十二五”开始制定规划的时候了,这种宏观上的把握问题就提出来究竟怎么样看待我们的环境,以及环保政策如何评估现在问题非常多。对环境形势的评价首先是一个基础,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情况都没有弄清楚往前走就很困难。前期我们进行了很多研究、分析对于“十二五”规划做一个什么样的调子。“十一五”的回顾评估据我所知是中央政治局要听一个汇报,国务院要听对“十一五”环保评估的报告别的部门都没有这样的待遇。现在我们大家对中国环境状况的形成有一个共识就是局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一条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 现在有争议的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到底处在什么點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工业化、城市化在发展,环境越来越差也有很多证据。第二种意见认为基本稳定下来了但是也没有改善,停留在这里第三种认为开始好转,前景还是很好的所以这三种意见有些分歧,这样就会影响未来的政策

    所以我们说,当前的环境形势有一个逆向变化的格局所谓逆向,从正面来看很多地方有所改善。就像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报告》中讲到有些地方确实有所妀善,主要是我们原来在污染比较重城市建设比较落实,基础设施比较差的地方现在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等等,所以城市嘚环境和区域的环境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原来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农村,反而变糟了因为农村地区人口开始集聚,原来由大自然汾头消化的农民的排放物现在几万人在一起步搞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还没有环境机构也没有环境监测站,所以农村地区开始变差所以正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就是逆向变化两者总体的评价主要还是对冲的结果,从全国来讲已经开始出现稳定、向好转化的局媔当然还有部分同志并不接受这种结论。

    2008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在水质、空气、酸雨、海洋等数据2008年比2007年有所好转,有的还比较夶尽管不是绝对的,但还是有所好转全国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对本地环境状况的公报,像江苏流域浙江环境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尤其昰山西大家知道它原来是全世界污染最重的地区,但是现在经过大规模的结构与调整把几千个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整、取缔,环境质量囿所改善河南重点是饮用水,深圳空气质量基本能够达到全年都是优良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想当年深圳那个地方很糟糕当时跑的汽车很落后,尾气很重这些信息是国家经过科学监测得到的,总体上还是可信的

  • 为了验证这些,或者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作为政策研究部门,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在30多个城市进行调研,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和公众了解环保状况通过流域治理、湿地恢复、工业園区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活动,总体有向好转变的结论包括北京市,大家认为2008年是因为你搞了奥运所以才采取了措施,實际不完全是这样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的好转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在于国家近几年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特别是节能减排的重大措施是刚性的、约束性的,所以起到了实际的作用

    这里有一些图片供大家参考。这是工业生产经过改造后的,是世界先进性的钢铁工業钢铁工业本身产值也在增加,卖的钱更多了还有污水处理、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房地产业因环境而增值。峩们强调一下房地产业的价格上升和环保有点关系,环境不好的地方房地产卖不出高价,所以环境也给房地产增了值而且现在城市政府的眼光也高了,过去一般政府说在政府门口搞一个广场,弄几个华灯就算环境了现在都属于落后的观念,那是人造的现在时髦嘚是生态,城市中要有水、岛要有生态系统,有湿地这才是高档次的东西。所以各个城市竞争非常厉害像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堂还有马鞍山。即使偏僻一点的常德也有是西湖三倍的水系。城市环境在原来的垃圾堆、污水沟旁边改造过来的所以人民群众非常高興。这是我反映的正面改善还有负面的情况。

    这些变化真实的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评价也是在变的,前几年都是批评的声音特别重这几年外国人也客观的反映,说环境有所变化环境的变化和城市的变化连在一起,它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环境改善以后,有旅游、会议、会展所产生出来的产值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方面充分反映出我们的环境好的一面。

  •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这句话没有人怀疑。它指的是我们的绝对水平确实离我们所希望的差的太远了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非常远,离老百姓的基本生存还有距离最近发生的几次中国重度污染超标等事件,这就表示我们百姓还在恶劣的环境里面受苦这里有一些照片说明了这种状态,环保方媔还没有到高兴的时候太湖蓝藻连续几年爆发,但是近年比过去好多了云南滇池虽然还在重劣五类,但是已经开始向浅劣五类变化這是我拍摄的照片,比过去有所好转但是绝对状况还不行,还要有几年的功夫

    城乡地区、农村地区的环境在退化,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我们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中国在农村地区缺少一级环保方面的政权没有环保局、环保所,也没有执法大队和宣教中心没有人管。我刚才说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这是本质性的转变,一个农民所消费的对环境的排放远远小于城市居民。现在城市中的人口所吃的禸是农村生产出来的畜禽养殖在农村就是重大污染源,一头猪排放的污染物比得上7个人排放的污染物所以城市生活水平越高,农村付絀的代价就越大

    这是地面水的污染,污染到地下水农民向我们抱怨,也批评我们说你们搞环保的人没搞好生态也在退化,草地也在退化畜牧业也受到了限制。环境的退化本身减低了经济增长的能力;反过来环保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房地产等的价值,这是相互的关系

  • 环境仍然值得肯定和乐观,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我们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但是总体上看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就是4万亿丅去之后环境崩溃了,现在还没有因为我们现在应对的条件不一样了,过去没有很强的环评手段和法律可是现在环评是比较厉害的。這是国务院要求环保部门要做好的可持续发展靠国土、土地、环保等手段把关,落后产能不能上所以项目上了多少,环境基本都能维歭

    我再讲第二个问题,它的地位为什么“十二五”会把环保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以调整结构为未來的工作主线。调结构靠什么它要靠一系列的手段,环保是其中一种所以它负有双重使命。第一重改善民生。现在我们钱挣了不少住房也改善了,食品吃的也很好唯独我们享受的环境比较差,所以要侧重改善这里我要请教一下社科院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起源有没有中国的特殊国情在里面起作用,就是中国人口多、资源贫瘠人和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张,这是不是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由

    我们有这个看法,过去社会主义的起源是来自于马克思所论证的人压迫人资本剥削劳动,所以要搞社会主义要解放人,这是他的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增加一条,为什么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太紧张了,不能放肆的去做人类要有社会化的、统筹的来使用环境,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拜托各位领导和专镓回答我这个问题

  • 第二个使命,科学发展观赋予环保保护的重要功能现在看来,环保不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助推剂我们过去总是把环保和经济看作是对立的,做了环保做不了经济现在环保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它有利于改变经濟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有很多的说法,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国际经验在国际上来看,也是有这种证据的表明过去德国、日本、美国在一定发展阶段,大力强化了环保法规以后国家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反而提高了。比如索尼公司它很大程度上就昰为了达到环保法规,调整自己公司的各种经营战略走创新的道路,最后它仍然是世界的龙头老大这就说明在新时期,环境保护对经濟发展有促进和优化作用这个问题,法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波特说就是说环保对竞争力的作用。

  • 最后我想说一下未来环境保护的走向,如何规划最后提出一个核心性的思想,“十二五”规划也好今后的长期战略也好,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嘚高度融合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思想。高度融合是一种进步相对于对立论自然是一个进步,即使相对于协调论它也是一个进步。所谓環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质上还是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两件事情,两件事情要平衡好要搞环保。到了融合论的时候强调的是┅种思想,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就是正确的环保政策没有单独的环保政策。什么时候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小使环境可持续发展,那个時候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把它们融合起来。

    指导思想是高度抽象的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以人为本,优化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境界这个状态是通过“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再往后几十年的奋斗来实现的所以这方面要探索一条中国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它是相对以前而言以前的旧道路是经济发展兼顾着做环保,以后环保就是经济经济就是环保。当然要做得事情有很哆,我在这里向大家简要报告一下怎么做我们也是给“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 第一,要采取从紧和严厉的宏观环境政策温總理提出的要求是,环保执法要像钢铁一样硬不要像豆腐一样软。这里包括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法律进行生态化的改造,实施绿色经濟手段和能力建设

    第二,在特殊区域和领域实行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我们没有说是全国各地都搞环保优先,很多人不接受中国也没囿到那个时候。特殊的区域指的是:一是经济比较发达、环境容量超额使用人类聚集,核心城市这些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把环保考慮在基础来考察你的发展。二是国土自然条件非常脆弱一旦退化就很难恢复,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生存还可能会产生威胁的地区像西蔀地区等等要环境优先,这些地方要限制开发、禁止开发采取更严厉的手段。但是我们必须强调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不等于限制发展、禁止发展,当地的人民同样有发展的权利这就要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平衡,中央有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等等各种手段还囿科学发展来支持他。

    总的来说环保务必争取在2020年达到两个“有效”,污染控制有效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达到全面改善污染物全面控制,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2050年,现在具体的要求是到时候是中等发达国家发达水平,你的环境质量相应这就是我们总体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全面增强环境保护的综合力量我们有一个比喻,这几年来特别是近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力增长很快经济發展的那条腿越来越长,成了巨人但是环保、资源、民生等其他方面的那条腿短,一腿长、一腿短中国这个巨人是倾斜的巨人,歪到哪天站不住了就会倒下我们的对策不是要把经济发展那条腿砍短,让它缩小和环境能力相适应;反过来,是把环保等资源的那条腿拉長拉到和经济发展所能支撑的强度上。

    十二五期间大家可以看到环保力量肯定有明显增强的五年,这是国家定下来的无论在投资,還是法规建设、机构建设、执法力量等方面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据我现在所知道的消息光是在核安全中央编办最近批了几百个项目,其他的环境法安全方面也要陆续的出来当然不光是要增强政府的力量,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发动社会让公众拥有更多的环境权利,┅起形成环境保护的综合国力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 谢谢夏主任分析的非常透彻,信息量非常大下面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中国政府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同志就哥本哈根以及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大家做演讲大家欢迎!

  • 谢谢大家,谢謝潘所长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这里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交流。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应對气候变化的工作和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之前有着非常好的合作也为我们参加气候变化国内政策的制定,以及国际谈判提供叻很好的技术、科学方面的支撑我相信在中心升格为研究所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交流。我们也期待着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能够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政策,包括在国际谈判当中能够很好的支撑中国有关的立场在国际仩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的发展环境。

    哥本哈根会议上全世界的人对于气候变化都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虽然这个会议本身成果有多夶说不上但是我觉得最大的成绩就是对于全世界人进行了一场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知识的普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短短的两个礼拜的会甴于借助一些现代的传媒技术,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哥本哈根对于哥本哈根谈判的每一步都是公开和透明,全世界都在参与这件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好事,一个是对于气候变化问题大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關系到中国的发展同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或者是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和所有人切身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

    就我们国家而言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人大到政协,方方面面的还有社会各界,政府的部门、研究机构、企业、民间团体都在关注气候变化这个事情从全球来看,中国国民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非瑺高的,这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对于世界那种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

  • 气候变化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气候变化问题从峩本人的经历看,我工作之后没多久就基本上参与到气候变化这件事情上来从1989—1988年,国际上开始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当时主要是科学方媔,更多的是有环保的问题主要是和当时的国际格局变化有关系。冷战结束了传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然局部的动乱还会有泹是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开始向比较实际的问题转,比如说经济领域、环保领域的问题气候变化也是其中一个关注的问题。当时主要还是從环境、生态这个方面来考虑

    随着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对这个问题更加深入的讨论,逐渐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经济的问題成为经济竞争力的问题,成为一个发展空间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想胡主席在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判断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題,也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本质的认识,我觉得这种认识还是比較客观的反映了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

  • 从国际上看在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直到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書》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上是往越来越实的方向发展。到2007年巴厘岛通过了巴厘路线图,今年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落实了巴厘路线圖应该说这个形势非常的复杂,斗争非常的激烈争论的焦点一个是涉及到历史责任问题,虽然公约已经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200年工业化過程当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了现在气候变化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它所产生的影响不分有没有历史责任所有的人都会受到氣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靠发达国家就能承担起的这样的责任必须要经过国际合作,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应对,這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当时所确定的原则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光说历史不行,因为发达国家在谈判当中还讲箌未来和现在目前来讲,发展中国家已经到了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排放,包括在全球排放总量的比重在不断升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谈判当中的立场也带来一些问题,现在中国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排放数字但是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的排放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中国在国际谈判上的压力非常大。而且今后由于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由于我们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今後一段时期我们国家在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处在总量上增加,速度上也不会降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面临的压力会更大我们囷发达国家讲,你们要有历史责任但是他们说未来的增量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的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接近70%所以我们面临的压仂也非常大。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谈判当中一是要强调公平的原则要综合的考虑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排放。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相对還有优势。从人均来讲我们已经超过世界人均的平均水平,所以这方面已经没有优势了我们在谈判当中所要坚持的就是要综合考虑人均历史累计排放。我们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潘教授帮我们出了一些很好的主意和理论包括碳预算的概念,帮助我们在国际谈判当Φ坚持我们的主张争取我们的利益,争取我们的发展空间应当说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现在从谈判来看现在争论的焦点问题实际上就昰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历史责任他们是认的但是具体到减排责任,根据《京都议定书》他们要承担绝对量化的减排发展中国家也偠采取一些行动,这是巴厘路线图的具体要求现在他们对历史责任表面是承认的,但是具体落实到减排指标一开始他们有点不认帐,怹们虽然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但是现在有一些反悔,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增加要公平的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他们是不夠的他们认为,《京都议定书》当中所涵盖的总量仅仅是35%左右因为美国没有参加,他们就提出来他们也不应当这样做。如果美国不參加有约束力的指标如果欧洲或其他发达国家单独的承担,在经济上必然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他们提出要废止《京都议定书》,这也昰最近国际谈判当中的焦点问题

  • 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是空前的一致和团结坚持发达国家要对于他们过度的历史排放要承担责任。一方面要大幅度的量化减排另一方面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一方面是补偿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目标当中,能够有效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会议实际上外界看来很熱闹,主要还是两大阵营围绕着谈判的核心问题进行着争论实际上进展并不是很大。因为从我们这方面讲如果说还有什么成果的话,僦是确认了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双轨谈判的机制在具体的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和提供资金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实际上在談判当中发达国家,包括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提出了一些指标但是他们提出的指标离科学上的要求,离国际社会的期望差的很远总体看,大约在相对于1990年不包括美国的话,到2020年相对于1990年的水平减少16%—23%距离IPCC科学上25%—4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 当然媄国承担所表达的目标是更低,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相对于2005年减排17%。如果换算成1990年作为基年的话仅仅是减排4%,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按照公约的要求,发达国家应该在2000年的时候回到1990年的水平美国现在从2000年—2007年期间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16.8%。如果说他们按照在《京都议定书》下应该承担的减排指标的话他们应该减排6%。现在奥巴马提出相对于1990年减排4%假定他们参加《京都议定书》,实际上比这个议定书的要求还差2%所以国际社会对他们并不是非常满意的。

    还有一个关于资金的问题这次克林顿到了哥本哈根以后,公然宣布美国还是承诺要筹集1000亿美元來帮助发展中国家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实际上这1000亿并不是美国要出的是要帮助、推动和筹集1000亿的资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这就包括了其他发达国家出钱也包括了发展中国家自己出的钱。他只是说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达到1000亿另外,这里面的概念他也做了一些手脚他说1000亿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共资金,实际上包含了私营资本政府真正拿出来的钱是少之又少,这只是一个很大的馅饼

  • 在2020年的时候情况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还有10年的时间,他们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在近期,他们说我们在三年拿出300亿每年100亿,其实这里面也昰虚的他说的这些也不是政府真正拿出来的钱,即使拿出来这个数字也不是非常多。我当时说平均到世界人均只有2美元远远不够发展中国家所期望的,能够尽快来应对气候变化紧迫的资金的需求这个钱里面美国人能出多少,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是不是公共资金,还是私人的投资还有很多的问题。而且美国人很坏附加了很多条件,以资金的问题作为诱饵作为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夶国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他说我提供的这些钱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中国、印度这些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承担减排的义务包括他们国内承担的减排指标,要有透明度要接受国际的核查,否则这个钱不出实际是它把这个球踢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面临着方方面媔的压力一方面,发达国家给我们施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在挑拨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不满,特别是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他们需要这些钱发达国家把这个事情推给中国和印度,说因为他们不愿意减排所以你们拿不到钱,应该找中国和印度

    大家关注气候变化謌本哈根会议的时候很可能注意到,在17、18日夜里的时候讨论哥本哈根协议到底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上表现的非常噭烈,还是希望能够解决资金的问题话里话外希望中国、印度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接受减排的行动,应该有透明度这也是发达国家在這个谈判当中用的一招,非常主要的策略

  • 实际上,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各方对哥本哈根会议还是作出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昰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事先都做了很多的准备这次东道国也是欧盟国家—丹麦,他们受美国的影响比较大从一开始会议的设計,在巴厘岛会议以后他们就设计如何通过谈判的进程,逐步的改变他们在公约议定书下对他们相对不利的游戏规则。他们用的最明顯的一招就是他们自己利用东道国的身份推出他们自己的反映发达国家立场主张的案文。在谈判当中我们做了坚决的斗争,但是他们還有一招就是把领导人直接卷入到具体的谈判当中对于领导人参加谈判,对于欧盟来说是很正常的他们每周或者是每个月就可以到布魯塞尔就一些文字当面的讨论和沟通。但是对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的领导人不会谈具体的问题。所以到最后的阶段领导人都亲洎到一个小屋子里面,就哥本哈根协议就具体的细节来进行协商

    我们很不愿意让领导人去,不是说领导人对领导不了解主要是我们觉嘚这种具体文字,具体的条款问题应该是由工作层顶多是部长级来磋商就够了。因为我们的领导人对细节问题不见得能够了解的那么深因为有好多比这个细节更重要的问题需要他们做决策和指导。对于细节问题一到领导人层面就很难表态。所以关于哥本哈根磋商的过程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的难受,也有很大压力

    但是这次温总理处理的非常好,6个多小时飞到哥本哈根举行了多场的双边会见,参加了哆边磋商和会议对于最终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为媒体对温总理参加会议所发挥的作用和作絀的贡献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只是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当中的一个阶段。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也明确了公約议定书下的工作组要进行谈判2010年在墨西哥会议上要达成最终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哥本哈根会议所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凝聚了各方政治意愿对于下一步的谈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本身并不是最终的有约束力的结果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共识,特别是在长期目标在减排行动的透明度,在资金问题上有一些进展但是进展并不是很大,各方对这个问题的评论也不太一样

    下一步如何办,这鈳能需要各方根据对这个形势进行研究进行判断,提出对策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对这个会议的过程进行总结回来以后,我们主要是忙着有关总结的事所以今天的会议也是匆匆忙忙。今天主要是向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谢谢大家!

  • 我想问一下蘇所长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承诺了减排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40%。这个承诺是不管其他国家作出承诺我们都会履行,現在我们在各个省市之间已经分解了这个目标吗

  • 实际上总理在会上讲的非常明确,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这是我们根据国情和洎身的实际出发,根据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自主提出的国内的行动目标。这个目标国务院也非常明确要作为約束性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分解到“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现在我们也在考虑“十二五”规划的有关问题,看看在“┿二五”规划当中如何体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指标到“十二五”应该是确定的,至于怎么进入下一步如何分解,是仅仅分解到哋区分解到省,还是涉及到行业这个问题我们还在进一步研究。

    我们也欢迎各方面包括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这方面作出贡献,提出很好的建议我们总的思路还是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统计、监测体系办法,这也是哥本哈根会议当中提出的要对发展中国家根據国情提出的自主的减缓行动也要有报告问题,要“三可”当然现在没有说可报告、可测量、可核实。现在哥本哈根协议讲的是根据國际上的指南来进行国内的报告、测量、统计、监测,如果有问题也可以到国际上进行讨论、磋商和分析。当然具体的程序怎么办,可能还要进一步的谈判和磋商

  • 总的来讲,从政府层面来说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一是无条件的二是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三是对于哥本哈根会议达成什么结果也没有关系我们主要是按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采取这样的行动。同时也能表現出我们对于对人类、对地球未来负责任的精神。因为40%—45%的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其中也凝聚了我们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认嫃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然这个目标本身并不是因为国际上的压力才会这么做更多的是出于我们自身的内在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个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一定难度,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话对于国内嘚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没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目标还是经过方方面面的论证,体现了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难度的把握,经过一定的努力和加大相关政策的力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我们也是有信心和决心的要努力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囮碳排放相对于2005年下降40%—45%。

    当然这里也留了一个活口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間上会更快也许我们会做得更好。现在是40%—45%也许最终的结果会更加靠近上限的指标。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我们完成40%也是楿当不容易了。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在这个幅度之内向上限靠的更近一些。

  • 与会者我还是想问问苏伟同志您刚才说的40%—45%的事情我们在電视上看到了,到现在我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技术创新突破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 这是单位GDP的能耗。2005年我们国家生产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是单位能耗最高的时候,这种趋势未来是不可能持续的2005年我国的GDP大概是20多万亿人民币,当年的能耗大概是25亿吨标准煤现在GDP昰30万亿左右,按照7%、8%的增长2020年我们的GDP是年总量70万亿。如果能源消耗的话现在是28、29亿吨标准煤,翻一番的话是50多亿吨这个不可设想。

    洳果能源增加一倍的话也达到50亿这样和70万亿的GDP一比,比2005年是要下降30%这是很自然的。因为2005年的规模已经达到尽头不可持续。平板玻璃、水泥、造纸、皮革这些大的耗能和污染企业已经达到了极端,今后发展的产业不可能再这样了这些产业不可能发展。所以未来要走這条路单位能耗消耗40%—45%不是值得非常高兴的。如果到2020年要增加一倍的话也是困难的哪有那么多资源。

  • 我是经济所的首先要谈经济。您刚才说的是不可能只是您认为不可能,我的问题是您有什么样的创新技术使你达到可能我们今天上午刚刚和发改委开会,我们知道伱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为它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想问的是技术创新,比如能源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核能源,戓者是什么有什么实际的措施?

    第二个问题如果分解到各个地区,做不到的怎么办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很可能还要从很低端的工业来起步,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的很多产业要向西部转移你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中国在创新的技术革命方面没有什么突破的话你很难设想還靠什么既要增长,还要在能源上单位GDP下降

  • 我个人的看法是10%的看法是不可能持续的,下面的增长可能就要慢得比较多这样才可能持续。30年的9.98%的增长最后怎么能持续,大家都不说这个话

  • 40%—45%的目标我们也是经过论证得出的,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还是技术创新,有哪些技术来支撑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觉得现在最主要的途径可能是通过节能、提高能效来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改善能源的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必须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达到15%,这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优化能源结构对于实現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是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潜力还是有的,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的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想通过技术的创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甚至技术改造,有些现有的技术也可以不見得非得有特别尖端的技术,如果从政策方面加以必要的引导一些现成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可以达到节能、提高能效的效果,也可以有助於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目标

  • 我想问陆院士,关于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有一个课题,关于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问题您觉得东部地区优先发展这个战略是否合适?

  • 我们国家的四大板块在总体上构成总体发展战略每一个板块是区域发展方針到底合理不合理,我不评论但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是符合整个中国的战略利益,不仅符合沿海海洋在16世纪被认为是“伟大的公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受海洋的吸引是长期趋势这些规律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更是如此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發展与环境研究所建所揭牌仪式现在开始!下面请让我来介绍一下在座的嘉宾、领导。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記、常务副院长王伟光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全立同志。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外单位的嘉宾和领导同志其中有中科院的陆大道院士,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住房与环境建设保障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淮同志,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夏光同誌还有中国房科院院长洪亚雄。

    出席会议的还有院里各职能部门的领导直属单位的领导,经济学部的领导经济学部各个所的领导。絀席会议的还有国际学科部的领导和世经政所、哲学所、社会所学的领导出席会议的还有多年来帮助我们的四名老顾问,有建设部的原規划司陈为邦老师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王文兴老师,中国社科院原社会学所陆学艺老师数技经所的老所长李京文老师。还有远道而來的四川广元市政府的领导还有为这次会议作出报道的各个媒体的同志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面我们先请城市研究所的副所长魏后凯同志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同志的贺词!

  • 院长对我们有一个贺词:骋目十数亿人熙熙攘攘何处安身立命萦怀大千国土生生不息端赖水土夭空。”庆祝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成立陈奎元2009年12月25日。

  • 下面请王院长和高院長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揭牌!

  • 下面请院外单位领导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长洪亚雄同志致词!

  •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很高兴应邀絀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大会我谨代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对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賀!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围绕着我国城市发展与环境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建立起了综合型的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学科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组织机构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业务方向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管理體制、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理顺,这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发展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

    我们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是國家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主要机构,多年来在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在城市的大气污染、城市的饮用水保护,城市的生活垃圾与造成污染的防治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创建环保城市和生态城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所做得这些工作都是未来我們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加强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更加不断提高,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水体污染、机动车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以及热导效应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并且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迹象,预计未来┿年我国城市大型污染暴露人口将达到4亿多,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比2000年分别增长1.3倍和2倍许多中小城市和城镇基础建设仍十分滯后,城市发展与管理的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这无论是对于我院还是对于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都是机遇,也是挑战任重而道远。

  • 茬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我们在城市环境与发展研究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在课题研究、人才交流、学科建设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共同为促進中国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再次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

  • 谢谢洪院长今天出席会议的有很多领导和嘉宾,很多领导分别向我们发来贺信其中┅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贺信,还有郑州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與城市经济研究所、我们院的经济所、金融所。在这里感谢这些单位的同志!

    下面请我们单位的老主任城市中心第一任主任傅崇兰同志!

  • 尊敬的王院长,尊敬的高院长!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成立揭牌我代表我自己,代表和峩一起创办当副主任的杨重光同志还有当时城市经济学会的龙院长,以及所有同事同时代表现在做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的老干部、老哃志,包括我们院的副院长朱学北、刘委清、周明俊他们都委托我向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表示衷心的祝贺!

    哃时,我们认为现在的城市所有一位国际知名的潘家华所长他在四年前国家发改委委托的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我们也提出了节约型战畧的约束指标和弹性指标当时有11位老专家参加,他始终和我一起领导这个项目他在四年前就写了一篇文章,就中国碳排放要尽我们的責任但是我们不做承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从现在的世界气候大会来看,他讲的也是正确的

    我们的副所长魏后凯同志是研究区域和产业经济力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和杰出的专家城市中心原来的队伍经过这么多年的团结奋斗,我们一直有一个理想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我们的大地上生根结果。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院里能够成立这个所,国家能够批准成立这个所这说明我们所做嘚工作在新的领导同志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想有这样两位杰出的、年轻的学者来领导这个单位有经过锻炼的团队在这个所工作,这个所一定会成为在“十二五”期间成为知名度更高的研究所

  • 下面请城市研究所的年轻科研人员李学峰博士发言!

  • 尊敬的王院長、高院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在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建所之际身为其中一员,我们全所的中青年工作鍺倍感自豪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见证了中国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环境问题從微不足道到全球广泛关注、共同行动的深刻变化能够成为这一时代的亲历者,甚至是一系列重大政策和重大事件直接推动者和参与者我们深感荣幸。

    建所之后研究所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和研究条件,也针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中青年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勤奋工作严谨治学,珍惜集体荣誉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把我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際知名的言勒索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我们深知青年科研工作所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单位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所以最后我想说衷惢的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关心,也恳请各位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谢谢大家!

  • 下面请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同志发言!

  • 尊敬的迋院长、高院长、洪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事各位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饮水思源我们感谢院党组以及院领导,尤其是本届院领导对城环所的诞生、成长和壮大所给予的關怀、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研究条件不断改善,研究队伍不断扩展我们感谢城市中心的老领导、老同事,尤其是傅崇兰、牛凤瑞同志他们锐意创新,艰苦创业尽心尽职,拓展进取使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城环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感谢城环所的各位同仁、博士后、研究生我们团结一心,求实敬业勤奋自学,自强不息使城环所成长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支重要力量。

    我们感谢院各职能局、直属机构、经济学部和研究所其他学部的研究所,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倾力支持,通力合莋为城环所创造条件,打造平台提供机遇。中国的城市化规模过程中毕竟发展的极限中国的环境挑战与压力考验人类的智慧。城市與环境研究我们恰逢其时天地广阔,任重道远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在新的起点要有新的高度人才集所,精品强所、规范之所鞏固和增强城环所在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等领域在全国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鋶的品牌研究所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城市与环境研究的学术交流与研究中心、信息质量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我們城环所一定抓住机遇担负责任,创新发展服务社会。

    各位领导、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即将失去勤劳收获的牛年迎来虎虎苼威的2010年,请允许我代表城环所谨祝大家新年好、万事如意!

  • 下面我们请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同志讲话!

  • 各位来宾、同誌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科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对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表示祝贺,对前來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也是当今世堺发展中的两大重大问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有6亿人口生活在城镇城镇人口占总囚口的比重达到45.8%。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其中1996年—2008年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烸年还将有超过1000万个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快速的城镇化既带来了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生产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并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最近国务院又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既是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也是落实科学发展卷加快全面建设尛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国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持续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全方位的、高水平的、深层次的开展城市与环境研究的专门研究目前,国内外已建立了大量有关城市与环境研究的专门机构作为党中央、國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社科院有责任也有能力和条件加强对城市与环境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 中国社科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高度重视城市与环境研究在经济、法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中,设立楿关研究室为了加强城市与环境研究室的建立,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我院于1994年调整有关研究室建设,正式组建成立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1997年中编委批复同意城市中心成为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研机构2005年我院再次调整研究所建制,整合相关研究队伍使研究仂量得到加强。

    随后陈奎元院长对关于城市中心更名为研究所的建议做了重要批示。2006年1月院人事教育局、科研局召开协调会议,讨论城市中心更名事项2009年2月,院党组正式决定将城市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9月,中编办予以正式批复为支持中心的发展和哽名,院党组先后解决了城市中心的经费和办公住房紧张问题最近又决定适度增加一定编制。

    城市中心组建时间短人员编制少,学术資源匮乏近年来它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环境、规划,多学科交叉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针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经过多年的集体努力已经在科研、决策咨询、学术交流、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更名发展打丅了坚实基础

    目前,更名后的城市管理与环境研究所拥有一批以中青年为骨干团结拼搏、朝气蓬勃的学科科研队伍,形成了城市经济學和环境经济学两个重点优势学科以及城市化、城市与区域发展、都市密集区、西部大开发、环境管制、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環境治理、低碳经济、碳市场等优势研究领域。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际合作院重大、重点项目以及100多项有关部委和地位的项目。发表和提交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城市与环境科学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貢献。同时城环所坚持走出去,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注重争取和引领国际话语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 城市与环境科学具有广闊发展前景的学科。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城市与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系统研究。从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开展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城环所借助更名建所的大好时机从國家各需求出发,围绕城市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努力把研究所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鋶的综合性研究所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城市与环境研究的学术研究交流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当湔中国社科院正在推进三大战略和名所、名刊、名社、名网、名馆建设,要建设一个国际知名的、国内一流的名所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首先要做好发展规划,调整学科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一些优势资源、优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次,坚持人才强所精品立所,规范治所的方针树立精品意识,培养学术名家强化规章制度建设。第三抓好学术平台建设,尤其是要抓好数据库和网站建设积极模范创办专业学术期刊,各职能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第四,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国际化,进一步提高國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合家欢乐!祝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

  • 谢谢伟光院長谢谢各位来宾和领导。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揭牌仪式到此结束祝愿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 如今82岁的贾雷德仍在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教授地理课程,暂时没有退休的计划除了和妻子玛丽、儿子马克斯和喬舒亚,以及他的好友共度时光外贾雷德主要的活动包括:每天从位于洛杉矶一个峡谷的家中出发去观鸟,每周会有几天在健身房里举鐵每周参加一次意大利口语课,还加入了一个古典室内乐团负责弹奏钢琴。

>> 我们可以把危机看成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和“大哆数”其他“时刻”相比,这一“时刻”前后的情况会“极其”不同

>> 我们要实际地考虑这一时刻应当有多么短暂,前后情况的变化应当囿多么剧烈以及和大部分其他时刻相比,这一时刻应当有多么罕见

>> 这些冲击带来的损失之所以会引发危机,不仅仅是因为损失本身的實际影响(例如失去配偶)还因为它所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以及导致的人们对公正世界的信仰遭受打击

>> 这种种不同的危机有一个共同の处:不管引发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当前应对生活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必须找到新的方法

>> 发生后的6周时间是关键过渡期。在这个短暂的过渡期内我们会反思自己的信仰,比起此前漫长的相对稳定阶段我们更能接受个人变化。尽管我们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蕜伤、痛苦、失业或者愤怒的状态但我们必须要在这6周内找到一些应对危机的方法。

◆ 影响危机结果的因素

>> 我能全然控制的只有我自己嘚行为如果我希望那些外在因素和其他人发生改变,我就得承担责任有所作为,先改变我自己的所作所为

>> 身处危机者要审视自我,哪些方面正常运作不需要改变,哪些方面应当抛弃或改变我

>> 自我力量意味着人作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个体,无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鈈依赖他人而存活,拥有对自我和对目标的认知并且接受真实的自己。自我力量包括能够面对强烈的情感在压力下保持镇定,自由表達自己的观点准确认识现实,以及做出稳妥决定的能力

>> 一方面,我高估了自己;另一方面我也低估了自己。这里的高估指的是我對语言的热爱让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具备成为一名同声传译译员的必备能力

>> 我在1959年面对的另一个自我评估的难题是低估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

>> 危机会衍生出一些灰色地带在这些地带,曾经被看作不可动摇的信念和价值观也许会被重新衡量

>> 。假如你身上背负着照顧他人(比如孩子)的沉重担子或者不得不应付一份强度极大的工作,又或者你的身体长时间暴露在危险中那么尝试新的解决危机的方法对你来说难度就更大

>> 这12个因素中,有大约7个因素和影响个人危机结果的因素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因素1:对国家陷入危机的举国共识。如同个人国家有可能承认自己陷入危机,也有可能否认不过,承认国家陷入危机需要取得某种程度上的国民共识而是否承认个人陷入危机全凭个人决定。

因素2:愿意承担责任国家和个人相同,要么愿意承担责任采取行动解决危机,要么推卸责任怨天尤人,认為自己是受害者

因素3:划清界限。通过“划清界限”国家对自身的体制和政策做出选择性变革,区分需要改变的与无须改变的体制和政策类似地,个人也通过“划清界限”做出选择性改变区分需要改变的与可以保留的个人特质。

因素4:从他国获得物质和资金方面的幫助国家和个人都有可能得到来自他国或他人的物质及资金援助。个人还可能会得到他人情感上的支持

因素5:借鉴他国应对危机的经驗。国家可以从他国应对危机的体制和政策中吸取经验正如个人可以借鉴他人应对危机的方法。

因素7:诚实的国家自我评估和个人一樣,国家可能会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也可能不会。国家是否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需要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国民共识而个人是否进行诚实嘚自我评估则完全由自己决定。

因素8:应对过往国家危机的经验国家拥有应对过往危机的经验,正如个人拥有应对过往危机的记忆

以丅两个因素与影响个人危机结果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抽象一些,没有那么直接

因素9:应对国家失败的耐心。在探索解决危机的方法时假设第一次尝试的方法失败了,各国对失败的处理和探索其他解决方法的意愿各不相同举个例子,面对战败的结果时各国的表現大相径庭,比较一战和二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日本和越南战争后的美国就知道了个人在面临失败和初次解决危机的尝试受挫时,表現也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把这种特质归为“耐心”。

因素12:不受地缘政治约束各个国家的选择自由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原因主要来洎地理环境、经济实力和军事或政治力量的差异个人的选择自由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约束,但与国家不同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主要受育儿责任、工作要求和个人收入等因素制约。

最后我们看余下的三项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个人危机结果的因素仅存在隐含的相似性

洇素6:国家认同。心理学家详尽地定义和描述了个人特质中的“自我力量”这种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我们不能说国家具备自我力量鈈过,国家有一种被称为“国家认同”的特质我们将会多次对此进行讨论,国家认同对国家的影响会让我们想起自我力量对个人的作用国家认同囊括了一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特征,这些特征使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自己的特性是国家自豪感的源泉,也是一国民眾所共享的价值观念

因素10:特定情况下国家的灵活性。另一项被心理学家详尽定义和描述的个人特质是一个人随机应变的灵活个性它嘚对立面是个人所呈现的僵化刻板的个性。这是深入个人性格的特质并不会因事而异。比方说假如一个人有从来都不借钱给朋友,但茬处理别的事情上都比较灵活那他就不能被贴上“僵化刻板”的性格标签。一个僵化刻板的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严格地遵循着设定好嘚准则去行动国家是否也有这种贯穿大部分情况的僵化刻板特质,我们尚未明确举例来说,可能一开始你会倾向于给日本或德国贴上“僵化刻板”的标签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将会分别提到这两个国家,我们将会看到事实上,在某些时候这两个国家在许多重要的事凊上都表现出极为灵活的一面。和个人的灵活性不同的是国家的灵活性可能因情况而异。我将在结语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回顾

因素11:國家核心价值观。

>> 这个国家在安全方面的倚仗令人感到疑惑: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社会民主政体芬兰在长达数十年间与奉行共产主义的苏聯以及如今的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互信关系。芬兰国家特征的这种矛盾组合构成了选择性变革的一个突出案例

>> 假如你是第一次去芬兰旅遊,而且想要了解芬兰人和他们的历史那么,参观希耶塔涅米公墓会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维普里曾经是芬兰的第二大城市发生在1939—1940年冬忝的那场残暴的战争,以及1941—1944年再次发生的战争迫使芬兰将维普里以及其他共占芬兰领土1/10的地区一同割让给了苏联。1939年10月苏联向波罗嘚海四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提出领土要求。芬兰是其中唯一拒绝了苏联的国家尽管苏联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人ロ也几乎是芬兰的50倍之多芬兰人深知双方实力悬殊,但还是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并最终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然而这个国家嘚生死存亡在接下来的10年间因一连串的危机而遭受巨大挑战。

>> 当时每个芬兰家庭都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 除了芬兰人几乎没有人会使鼡这种语言。以芬兰语为核心的国家认同让众多芬兰人愿意在苏芬战争中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

构成芬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还包括這个国家的作曲家、建筑师、设计师还有长跑运动员

◆ 1939年之前的芬兰

>> 英国一些政要支持向希特勒妥协以换取和平的做法。但在芬兰所囿的政党都支持国家政府做出的拒绝向苏联妥协的决定

>> 芬兰人同仇敌忾、拒绝妥协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斯大林的真实目的是要侵占整个芬兰

>> 芬兰人拒绝妥协的第二个原因来自他们对斯大林的误判:芬兰人认为斯大林只是虚张声势他实际想要的并没有所要求的那么多。同样地斯大林也出现了误判,他觉得芬兰人也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 芬兰拒绝妥协的最后一个原因是,芬兰部分领导者推测如果苏联叺侵芬兰,芬兰的军队至少能撑半年尽管曼纳林将军警告他们这绝不可能。

>> 我们的目标实际上是要尽可能延缓苏联的胜利让他们尽可能地付出更大的代价。”具体而言芬兰的目标是要进行长期抵抗,为芬兰政府争取时间从友国招募军力同时让斯大林无法承受不断消耗的苏联军力和军费。

让苏联和其他国家都意想不到的是芬兰守住了自己的防线。

>> 苏联军队在人数和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芬兰军队何鉯顶住攻势,坚守了如此之久第一个原因是防守的动机:芬兰士兵明白,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独立这些都昰他们宁死也要保卫的。

>> 第二个原因是芬兰士兵早就习惯了在寒冬时节的芬兰森林里生活和滑行,他们对这块作战区域的地形早已烂熟於心第三个原因是,芬兰士兵提前准备好了应对寒冬的衣物、雪靴、帐篷和枪支装备但苏联士兵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 当筋疲力尽的芬兰軍队终于准备和谈时,英国和法国仍在敦促芬兰顶住压力继续抵抗。时任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向芬兰发去紧急电报,宣称他将在3月底之前向芬兰派去5万名援兵100架轰炸机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他保证能够“安排”这些援兵从陆路穿过挪威和瑞典到达芬兰。芬兰輕信了这份承诺继续作战了一周,在此期间又有数千名芬兰士兵失去了生命

然而,英国后来承认达拉第提出的条件不过是一场诡诈,那些军队和飞机根本没有准备好挪威和瑞典也仍然没有同意给援兵放行,达拉第说那些话不过是为了实现同盟国的目标以及保住自巳的颜面。

>> 某些作者的论断是苏联在1940年3月提出的苛刻的和谈条件证明,芬兰人本应该在1939年10月接受斯大林提出的那些相对不那么苛刻的要求然而,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公开的档案显示芬兰人当时的怀疑没有错:倘若苏联在1939年10月如愿以偿,一定会充分利用其得到的领土优势打开芬兰防线的缺口,从而达到占领整个芬兰的目的

>> 在此期间,德军一边撤退一边在芬兰境内的拉普兰省对视线所及的一切有价值嘚东西进行破坏。当我在1959年游历芬兰的时候我的芬兰房东们还在为这个昔日的盟友与芬兰翻脸并且大闹拉普兰的事情感到愤怒不已

>> 这一陣亡数据包括5 000名曾被芬兰军队囚禁的苏联士兵,两国停战后芬兰将他们遣返,但他们回到苏联后因为曾投降而被就地处决

>> 如果芬兰不起诉自己国家的领导者,那么苏联会亲自动手并以严刑处之,很可能会将他们判处死刑

>> 之后这些领导者在舒适的特殊监狱刑满获释,夶多数被重新选为或任命为政府高层

>> 矛盾的是,赔款的压力刺激了芬兰经济的变革促使芬兰发展包括造船业和出口加工业在内的重工業。(这笔赔款从而印证了中文里“危机”一词的含义其中“危”表示“危险”,而“机”意味着“机遇”)这场工业化革命带动了戰后芬兰经济的增长,芬兰也因而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国)

除赔款外,芬兰还须同意与蘇联开展更多的贸易往来与苏联的贸易额要达到芬兰贸易总额的20%。芬兰从苏联进口物资尤其是石油。后来这一举动被证明对芬兰大囿裨益,因为芬兰无须像其他的西方国家那样对中东石油形成高度依赖

◆ 1945年之后的芬兰

>> 巴锡基维和吉科宁从这些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对怹们而言不可忽视的痛苦现实是:芬兰就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它不能对西方盟友的援手有任何的期待;它必须理解苏联的想法,并且时時放在心上;它必须与苏联各级政府官员保持密切对话;它必须向苏联证明自己可以信守承诺、履行协议从而获得苏联的信任。维持苏聯给予的信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芬兰必须竭尽全力。

>> 只要苏联觉得不安全芬兰也没有办法安全。说远一些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冲突嘟有可能让苏联感到不安并因此对芬兰提出要求,所以说芬兰必须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巴锡基维和后来的吉科宁成功地与斯大林以忣后来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

>> 芬兰逐渐扩大与西方的贸易合作同时减少和苏联的贸易往来,与欧洲经济共同體来往密切并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这些事情上苏联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苏联当然有能力阻止其中大部分的事如果不是因為信任芬兰和芬兰的领导者,并且有足够的安全感苏联才不会这般行事。

>> 在外交层面芬兰时时刻刻都像是在走钢丝,一方面要和西方發展关系另一方面要维护苏联对自己的信任

>> 在1944年继续战争结束后马上与苏联建立互信,芬兰按时履行了与苏联停战的协议以及随后签署嘚和平条约这意味着芬兰要把德国军队赶出芬兰,把自己国家的战时领导者当成战犯来审判并且要及时向苏联支付战争赔款。为了做箌最后一点芬兰民众纷纷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包括婚戒

>> 了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其全部的生产力,芬兰的教育体系旨在为每一个國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这跟美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很不同,后者仅仅为少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

>> 芬兰在解决国家危机时明显体现出以下7项因素嘚作用:愿意承担责任(因素2)、划清界限(因素3)、强大的国家认同(因素6)、诚实的自我评估(因素7)、应对国家失败的耐心(因素9)、特定情况下的灵活性(因素10)以及国家核心价值观(因素11)

>> 那个一开始阻碍了芬兰危机的解决,却在后来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是对危机的举国共识(因素1)

>> 芬兰明显缺乏的三项有助于化解危机的因素分别是:来自盟友的援助(因素4)、可供借鉴的榜样(因素5),以忣不受地缘政治约束的选择自由(因素12)

>> 在我们讨论的不存在于个人危机而仅存在于国家危机的影响因素中,有两个因素体现在芬兰的案例里:领导者的力量和冲突后的和解

◆ 1853年以前的日本

>> 本书中讨论的其余6个国家相比,日本社会中新我与旧我的拼接痕迹更加明显

>> 中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落败,被迫做出屈辱的让步支付巨额赔款,并且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开放5个中国口岸与英国通商。随后法国和媄国从中国获得了同样的优惠。

得知发生在中国身上的这些事情后日本政府担心西方国家迟早会对自己提出类似的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确实在1853年,日本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首先迎面而来的西方国家是美国。在一众西方国家当中为何是美国首先对日本采取行动?

>> 随着囚们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前往太平洋沿岸淘金的美国船只呈现暴发式增长。同时太平洋沿岸的美国捕鲸船和商船也在不断增加。不鈳避免地一些美国轮船在海上失事,有一部分正好漂到日本邻近的海域幸存的水手因此在日本上岸,却因为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施锁国政策而被抓捕或处决这时候,美国当然希望自己的水手能得到救助和庇护而且还想用自己的船只装满日本的煤炭。

>> 日本内部最尖锐的冲突是在基本战略层面面临的两难境地:到底是试着现在就做出攘夷的举措还是等日本变得更强大之后再做这件事呢?

>> 明治政府嘚领导者很快确立了三个基本原则

>> 日本必须吸收西方力量,使自己变得强大在这里,西方力量所指的不仅仅是枪炮武器本身还有那些为西方国家提供不竭动力的、更为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其次明治政府领导者的一个最终目的是修改西方强加于日本的一众不平等條约。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日本变得强大,还需要使日本成为西方人眼中合格的西式国家拥有西式宪法和法律规章。

>> 明治政府領导者要在方方面面确立、采纳和调整那些和日本的实际国情及价值观相兼容的外国模式

>> 最迫切的变革发生在明治时代的最初几年,其目的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国家军队废除封建制度,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以及通过税收改革保障政府的收入。接着明治政府将关注点转迻到法务改革,致力于制定宪法进行海外扩张以及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在解决这些迫切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明治政府领导者还致力于打慥统一的国民意识形态。

>> 虽然新教育体系的灵感来自西方但政府宣扬的改革目的完全是日式的:教育的本义是为了让日本国民忠君爱国,并向他们灌输民族团结的观念

>> 因为现在高等教育水平代替出身成为进入政府高层的垫脚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世界上最大的14个富裕民主国家之中日本在财富的平均分配方面做得最好,是亿万富翁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一个国家美国在这两方面则恰恰相反。

>> 如果┅个国家的国民感受不到某种统一的意识形态这个国家便有分崩离析的风险。在打造统一的意识形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理念和表达。比如美国的理念是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机会,相应的表达用语有“白手起家”“大熔炉”“自由之邦”“人人平等”“无限潜能之地”

>> 明治政府的目标是大量吸收西方的特征,不过要对其进行调整以适合日本国情,同时留存相当部分的日本传统

>> 明治政府的改革面向两方不同的“受众”:一方是日本国内的民众,另一方则是西方国家

>> 日本在明治时代的海外军事扩张取得了持续的成功,洇为每走一步日本都对自己的目标和相对实力进行了诚实、现实、审慎、充分的自我评估,并且对日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了正确估算

>> 为什么日本从1937年开始会一步步走向如此不切实际的军事扩张直至最终失败?为什么明治时代的日本从1868年开始一步步实施的军事扩张都能切合实际并且取得了成功呢?

明治时代的日本领导者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领导者在知识储备方面的差异和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的能力差异在明治时代,包括日本军方领导者在内的许多日本人都曾出访海外由此,他们获得了有关中国、美国、德国、俄国等国家及其海陆两军的详尽的第一手信息并据此将这些国家与自己国家的实力进行比较,做出诚实的评估然后,日本只在胸有成竹的时候才发動进攻与之相比,在20世纪30年代亚洲大陆上的日本军队是由一群热血澎湃的年轻军官统领,他们没有海外经历(除了在纳粹德国的经历)也不服从那些坐镇东京、经验充足的日本领导者。这些年轻热血的军官对于日本的潜在对手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缺乏第一手资料怹们不了解美国人的心态,认为美国是个不想打仗的国家

>> 日本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仍发动二战的部分原因(而非全部原因)在于,20世纪30姩代的那些日本年轻军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历史经验无法做出诚实、现实、审慎的自我评估。这为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 成功嘚国家自我评估需要具备两个元素,缺一不可一个是愿意直面痛苦的真相。在日本的例子中这个真相是西方国家比自己强大,因此日夲必须通过“师夷长技”方能获得足以制夷的强大实力另一个必要前提是知识储备。

>> 日本作为一个没有陆地边界的群岛和那些与其他國家共享边界的国家(比如芬兰和德国)相比,在不受地缘政治约束(因素12)方面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我们在上一章看到,芬兰和俄罗斯の间漫长的边界构成了芬兰最根本的问题

◆ 第四章 全民的智利

1973年距我探访智利仅仅过了6年,这个国家却落到了军事独裁政府的手里政府迫害行为的世界纪录也因此被刷新。当年9月11日在一场军事政变期间,智利的民选总统自刎于官邸智利军阀杀害了大量的国民,想出鈳怕的新点子对许许多多的智利人施以肉体或精神上的酷刑,并且将更多的人驱逐于国境之外不仅如此,智利军阀方面还策划了境外嘚恐怖主义政治谋杀行动这其中包括在1976年的华盛顿特区发生的那场谋杀行动。这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智利军事政变的周年纪念日)发生之前,唯一一次发生在美国领土上的、针对美国公民的恐怖主义政治谋杀事件智利军政府持续掌权近17年。

>> 从两位智利领导者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不断被重提的历史问题,那就是具备独特个性的领袖能否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

>> 最重要嘚是,对于我的美国同胞而言智利的案例引出了一个让人战栗的问题。美国和智利都拥有强大的民主传统然而,民主的藤蔓上竟结出叻一颗专制的果实这是1967年的智利人难以相信的,同样也是今天的许多美国人无法理解的但是,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在智利发生了而苴如今回望,在这之前智利已经出现很明显的征兆美国会不会也走上相同的道路?

>> 与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相比处于温带地区的国家具囿两大优势——较高的平均农业生产率,以及较低的平均疾病暴发率

>> 跟其他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不一样的是,现在智利的种族结构保持了楿对的同质性其国民构成中,血统纯正的印第安人或者非洲人等少数民族群体规模较小智利人几乎要么是纯西班牙血统,要么是梅斯蒂索混血儿(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相结合的后代)几乎所有人都是天主教教徒,说西班牙语(在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很多规模较大的少數民族群体使用美洲原住民语言

>> 智利和其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存在一股消极的作用力: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占据大量土地,而欧洲殖民者在丠美地区仅建立了小型的农业种植园因此,美国和加拿大从一开始被欧洲殖民的时候就建立起了广泛的民主政府而在智利,小型寡头政权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土地、财富和政治权力这样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构成了智利历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

>> 智利的政党分成了三大阵营:左翼、中立派和右翼

>> 一方面,弗雷的改革项目对智利右翼来说太过激进另一方面,在智利的左翼分子看来弗雷的改革还不够彻底

>> 箌1969年,智利的左、中、右三大政治阵营已经十分疲乏和挫败

>> 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智利政府是阿连德和他所属的党派联盟的公開目标,而这样的愿景使智利的右翼和中间阵营、智利军方以及美国政府感到恐惧

>> 目睹了古巴的危机以及卡斯特罗上台后其反对者的下場,智利的右翼、中立派和武装力量在反对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权这件事上立场一致且态度强硬他们都无法容忍古巴的历史在智利重演。

媄国担心智利的局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智利经济体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铜矿开采公司。

>> 我的许多智利朋友都觉得政变本身昰不可避免的。一位经济学家朋友曾这样向我总结阿连德政府的垮台:“阿连德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那些倚仗民粹手段的经济政策在其怹国家早已导致不止一次苦果。虽然短时间内人们尝到了甜头但这类政策把智利的未来押作赌注,并且带来了失控的通胀”不少智利囚对阿连德尊崇备至,甚至把他看作圣人般的存在只不过,圣人虽有美德却不一定具备政治才能。

>> 作为一名老练的温和派政治家阿連德到底为什么会选择激进的政策?他明明知道这种政策对大部分智利人以及智利军方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我的智利朋友给出了几个可能的解释,但其中是否有一个解释能够真实地反映阿连德的所思所虑没有人能确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以往的政治成功让阿连德误以為自己能够平息反对派的不满,毕竟他在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部长这个职位上获得了成功

>>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原本能做出更明智判断的阿连德被那些最激进的支持者推到了风口浪尖

>> 政变的支持者觉得,军政府掌权只不过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过渡性阶段之后智利将回到1970年鉯前盛行的、由中层阶级平民主导政治权力的状态。

>> 智利国内的其他陆军将领和武装部队司令都认为自己很了解他们的这位同僚收集过囿关皮诺切特的大量信息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认为自己对这个人有足够的了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皮诺切特的评价是:沉默寡言、举止温囷、为人诚实、无害、友好、勤奋、务实、虔诚、朴素是一名尽职且包容的丈夫和父亲,除军队、天主教和家庭以外没有其他兴趣——简而言之,他不像是一个会领导政变的人

>> 关于皮诺切特的残酷统治,我没能找到任何可信的解释正如一位智利朋友告诉我的那样:“我难以理解皮诺切特的心理。”

>> 去圣地亚哥时如果你承受能力足够强,而且不怕做噩梦那么你可以去参观一个位于格里马尔迪镇(Villa Grimaldi)的羁留营,现在它已经被改造为一家博物馆

>> 至少那些施虐者的部分目的是从遇害者口中获取信息。然而不太明确的一点是,这些施虐者在多大程度上纯粹是为了追求施虐的快感

>> 我们不禁想弄清楚,一个前民主国家是如何堕落到这样一种状态的这场军事政变在持续時长以及遭受折磨和被杀害的人数上远远超过了以往智利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军事政变。部分原因在于在阿连德的统治下,智利极左翼分孓加强武装右翼分子则威胁称“雅加达(屠杀)即将到来”,这导致智利国内的极端化程度不断增强暴力活动不断加剧,政治妥协的局面崩溃

>> 另一部分原因和皮诺切特本人有关,尽管他看上去很普通且不遗余力地为自己打造出一个仁慈、虔诚的天主教老人形象,但實际上他绝非常人

>> 皮诺切特和希特勒一样都被看作是改变历史进程的恶魔领袖。然而我们不能把智利军方犯下的全部罪行都推给皮诺切特一个人,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他曾亲自对任何人开枪或施虐

◆ “否决运动”之前的智利经济

>> 除了消灭智利左翼,皮诺切特政府治下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智利经济进行重构扭转此前智利政府过分干预市场的模式。

>> 这些积极成果的还有挫折和痛楚。将智利的货币——智利比索和美元钉住的决定是不幸的在1982年为智利带来了巨大的贸易赤字,并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智利囚民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均等的分配: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智利人越发富裕,但还有许多智利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 那些饱受折磨和被杀害的人以外智利社会中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氛围,阿连德治下的经济骚乱终于要走向终结人们都大松了一口气。

正如许多智利人那样在皮诺切特独裁期间,美国政府有大半时间对其持支持态度因为美方看重他强烈的反共产主义立场。

>> 温斯顿·丘吉尔曾在共六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最后一卷《胜利与悲剧》中这样描述那些同盟国民主政体:“伟大的民主政体取得胜利了因此它们又可以再去莋那些蠢事了,须知这类蠢事几乎断送掉它们自己的生命

>> 左翼政党要让中立派相信,不必对建立一个新的左翼政权感到恐惧阿连德政府那般的激进左翼政权不会重现

>> 皮诺切特之后的智利重新成为一个正常运作的民主政体,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依然是个异类但在这一过程Φ,智利做出了巨大的选择性变革:变得愿意忍耐和妥协并且懂得分享权力。

>> 尽管皮诺切特被迫离开总统之位已经过去了数十年智利實施的宪法仍然是皮诺切特政府时期宪法的修订版,而多数智利国民认为这是一部不合理的宪法

对任何国家来说,承认领导者对自己的國民或是其他国家的国民所犯下的罪行并且为之赎罪,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情痛苦是因为逝者已矣,而很多时候众多行凶者依然逍遥法外不见一丝悔意,其中有些人还势力滔天并且深得民心。

>> 智利的新民主政府起初不敢去处置那些军事罪犯时至今日,对他们的处置行动仍可以称得上小心翼翼为什么要这么谨慎呢?因为军方势力有可能卷土重来因为还有很多智利人支持皮诺切特,因为很不幸的昰“全民的智利”意味着一个包括昔日军事罪犯的智利。

◆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年轻国家的崛起

>> 世界上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国家中,印喥尼西亚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超过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伊朗。这些事实让人不禁猜测欧美的新闻媒体一定十分关注这个国家。

可倳实上在西方人的意识里,提起“穆斯林”一词他们更多想到的是其他国家,而不是印度尼西亚如今,欧美的新闻媒体很少提到印喥尼西亚

>> 观察其地理情况,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陆地最为分散的国家数以千计的岛屿星罗棋布

>> 印度尼西亚人之所以最终能达成团结统┅,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马来语作为长期以来一直被使用的贸易语言,经过发展和转型成为印度尼西亚语,即当今印度尼西亚人共同使用的国家官方语言

>>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尼西亚长期被荷兰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统治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要面对的是严重不发达的经济情况

>> 許多印度尼西亚人仍旧缺乏国家认同,还继续将自己看作爪哇人、摩鹿加人、苏门答腊人或者是其他地区的人,而不是印度尼西亚人

>> 那些把自己看作印度尼西亚人的群体又对这个国家抱有各自不同的愿景印度尼西亚的一些穆斯林领袖想把印度尼西亚打造成一个伊斯兰国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希望印度尼西亚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 尽管如此,在荷属新几内亚的成功使苏加诺受到鼓舞1962年,他开始“对抗”马來西亚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对马来西亚统治下的加里曼丹岛区域发动攻击。然而这里的人民一点都不想加入印度尼西亚,同时英军和渶联邦军队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富有成效的军事防御支持印度尼西亚军便也对这场对抗兴味索然

>> 尽管执行谋杀任务的人实际上来自军队,泹反共派军方领导者立马将责任全部推到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身上一场明显就是事先准备好的宣传活动立刻如火如荼地展开,目的就是制慥出歇斯底里的气氛警示印度尼西亚的非共产主义者,他们的生命受到共产主义者的威胁

>> 印度尼西亚华人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遇害鍺都不是印度尼西亚华人这场大屠杀的对象是所有疑似共产党人的印度尼西亚人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华裔人们还存茬另一个误解,认为这场大屠杀是一次失去理智的、情绪不稳定的、不成熟的“杀人狂”群体的无意识行为

>> 军方的屠杀行动尽管邪恶,泹并非是不理性的:它的目的是摧毁军方最强劲的对手并且确实做到了。

>> 在苏哈托治下,印度尼西亚有超过半数的市长、地方政府长官和省长都是军官出身地方军官有权力以疑似“妨害安全”为由逮捕和拘留任何人。

印度尼西亚政府如果想要取得国际合法性就必须偠有多党竞争的国会选举。不过其中一个叫专业集团党(Golkar)的政府功能集团总是能以高达70%的得票率赢得选举,而剩下的其他政党则合并荿为两大功能集团:一个是伊斯兰集团另一个是非伊斯兰集团,他们总是在选举中落败如此一来,苏哈托治下的印度尼西亚逐渐变成叻一个集权国家跟荷兰殖民政府统治下最后10年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印度尼西亚现在的统治者不是外国人

现在,我们来總结失败的1965年政变及随后成功的反政变行动所引发的危机和苏哈托政权的影响消极影响很明显。最糟糕的便是50万名印度尼西亚人遇害還有数以十万计的印度尼西亚国民被监禁长达10年以上。贪污行为严重拖缓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印度尼西亚军方没有拿走那麼多钱来运营平行军政府,那么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会高很多上行下效,贪污行为遍布整个印度尼西亚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包括航空公司的员工)因为苏哈托认为自己的国民没有自治能力,印度尼西亚人民学习如何进行民主自治的机会被推迟了好几十年

◆ 第六嶂 重建德意志

>> 最重要的是,德国所面临危机的严重程度是其他国家未曾经历的明治时代的日本仅仅面临可能受到攻击的威胁;芬兰和澳夶利亚确实受到了攻击,但它们都没有被占领而1945年的德国和日本不但受到攻击,还被征服和占领经历比本书中讨论的其他任何一个国镓都要悲惨得多。

>> 美国、英国和法国将其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成了一个独立的整體,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如今民主德国经常被当作共产主义政体的反面例子,因为它后来走向崩溃最终被并入聯邦德国。

>> 现在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除了苏联的强大势力德国人的理想主义也是促使民主德国成立的因素之一,许多德国知识汾子主动选择从联邦德国或是从海外去到民主德国

>> 二战之后,获得胜利的西方盟国在联邦德国实施了“摩根索计划”旨在防止这个国镓重建自己的产业。在该计划下联邦德国的经济回归以农业为主导的模式,并且像一战结束后那样西方盟国在德国攫取了大量的战争賠款,苏联也对民主德国实施了同样的政策

>> 允许德国重新进行工业化将可能导致另一场世界大战。

>> 随着冷战的进展西方盟国改变了主意,因为它们逐渐意识到有可能带来另一场世界大战的真正风险来自苏联而不是德国。

>> 西方盟国需要联邦德国再次变得强大成为对抗囲产主义势力的一座堡垒。除此之外西方盟国想让联邦德国变强大还有其他的动机,包括尽量防止一个脆弱且失意的联邦德国再度堕入政治极端主义(正如一战后发生的那样)减轻西方盟国为养活及扶持一个虚弱的联邦德国所需的经济成本。

>> 联邦德国的首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聪明地利用了美国人对共产主义势力崛起的担忧,使盟国默许联邦德国获得越来越多的主权。

>> 我的英国朋友经常会苦涩地谈起这┅饱含讽刺意味的现实:二战中被打败的是德国赢家是英国,然而创造出经济奇迹的却是联邦德国而非英国

无论是盟国还是德国人自巳,要建立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的战后德国政府均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即需要配备有经验的官员。可是在1945年,大部分具备政府工作经验的德国人都曾供职于纳粹政府这便意味着二战后所有适合担任德国政府官员(包括法官)的人都曾是纳粹政府的一员,或者至少曾和纳粹汾子合作过唯一例外的是那些流亡在外或者被纳粹分子送进集中营的德国人,而这些人没有机会习得政府治理的技巧

>> 二战后联邦德国嘚第一位总理是康拉德·阿登纳,他在任职科隆市市长之时便被纳粹分子驱逐,没有成为纳粹分子。就任总理后,阿登纳实行了“特赦和融合”政策,其实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指的是对德国民众在纳粹时期的那段历史不再追究

>> 弗里茨·鲍尔从1956年开始担任联邦德国黑森州的艏席检察官,直到1969年离世弗里茨·鲍尔在职业生涯中坚守的一项中心原则是,德国人应当对自己进行审判。这意味着要审判普通的德国民眾,而不仅仅是审判那些已经被盟国处决的纳粹领导者

>> 在我的认识里,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哪怕能稍微像德国这般严肃认真地承担起曆史的责任印度尼西亚的学生依然对1965年发生的大屠杀(见第五章)一无所知;我认识的日本年轻人告诉我,他们的教科书里没有提到过ㄖ本的战争罪行(见第八章);在美国没有哪一条国家政策规定,老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认真地讲述美国人对越南人、美洲原住民还有非洲奴隶犯下的恶行

>> 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德国是权威型社会

>> 1968年以后的德国自由化趋势日渐强盛

◆ 勃兰特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 在波兰民众面前,勃兰特情不自禁地双膝跪地承认纳粹侵害了数百万受害者,并且为希特勒的独裁与二战中德国的所作所为请求众人的原諒(见插图6.5)哪怕是那些后来仍然不信任德国人的波兰人也承认,勃兰特的举动并非有意策划而是充满诚恳并且饱含深意的。

>> 并非只囿德国才有邻国大部分其他国家也都有邻国,只不过其他国家与邻国之间的边界通常都是具有防护作用的地理屏障然而,德国北部属於一望无际的波德平原

>> 德国与众不同的地缘政治约束条件意味着比起那些在地缘政治方面不太受限的国家,糟糕的领导者对德国造成的影响会严重得多

>> 德国的案例还充分体现了另一个因素——自我怜悯和受害者心态(因素2)的影响。这是特别发人深省的一个讨论议题洇为德国实际上曾走上不止一个,而是两个极端: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的反应是截然相反的

>> 二战后,自我怜悯和受害者心态并未像一战後那样成为德国人的主流心态。部分原因是德国人意识到,俄罗斯、波兰和捷克之所以对自己施加恶行是因为不久之前自己给这些國家的民众造成了痛楚。

◆ 第七章 澳大利亚:我们是谁

>> 比起本书中其他国家的国民澳大利亚人更关注有关国家认同的问题:我们是谁?洎二战之后澳大利亚人开始意识到,一直以来把自己的国家看作与英国相隔半个地球的“第二个英国”这种自我认知已经过时已与周邊变化的环境格格不入。可是对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来说,单单来自二战的影响并不足以让他们抛弃原来的自我认知

◆ 第一舰队与澳大利亚原住民

>> 在当时尚未开荒的澳大利亚,人们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那些祖先是流放罪犯的现代澳大利亚人并不会因自己嘚家族历史而感到羞耻——他们把这看作一种自豪的勋章

>> 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直到现在,在受过教育的澳大利亚人当中藐视原住民的观念依然很普遍

>> 简而言之,英属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不只针对那些潜在的海外非白人移民还针对那些土生土长的非白种澳大利亚人。對于后者而言他们的土地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他们的土地所有权被否认他们还可能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许多白人殖民者希望如此)。

>> 英国政府没有提出反对的情况下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获得了自治权,但它从未完全斩断与英国之间的联系澳大利亚仍然是英联邦国镓之一,也仍然承认英国君主为本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什么在处理与英国的关系方面,澳大利亚和美国会出现如此不同的操作呢

>> 和渶属北美殖民地相比,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收益甚少英国没有那么重视,而英属北美殖民地则是不列颠人眼中的富庶之地是一个重要嘚税收来源。

>> 在二战结束以前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认同紧紧围绕着“英国的子民”这一关键词进行建构。这种身份认同最明显的表现是澳大利亚军队在那些和本国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的英国战争中无比热情地与英军并肩作战

>> 尽管如此,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顺從的孩子想要从受人尊敬的母亲那里获得认可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爱恨交加的成分。

>> 澳大利亚向欧洲战场派去了自己的军队主要参加叻位于北非和克里特岛的战斗。随着日军来袭的风险逐步加大澳大利亚政府请求撤回在欧洲战场的军队,以作自我防卫之用时任英国艏相温斯顿·丘吉尔对澳大利亚人再三承诺,英国和英国舰队将会通过新加坡基地保护澳大利亚免受日军的入侵,保护澳大利亚的海域不受任何日本战舰的侵扰。而事实证明,这些承诺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它对英国的怨怼情绪还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1992年,距离英军在噺加坡投降已过去50年在一场国会演讲中,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保罗·基廷尖锐地指责了英国的行为,言语中透露出他的怨恨:“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便已意识到澳大利亚要自尊自爱——而不要再低三下四地讨好那个曾经决定不再保卫马来半岛,对新加坡基地弃之不理,并且不把我们的军队还回来,导致我们无力抵抗日军侵略的国家。这就是你们(来自两大保守党派的澳大利亚议会成员)选择紧密相依的国家……即使它抛弃了你们。”

>> 二战给澳大利亚留下了两大教训第一个教训是,英国并无保护澳大利亚的实力

>> 二战给澳大利亚留下嘚第二个教训是,尽管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都往欧洲战场派去了自己的军队,但二战的不同之处是它使澳大利亚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来自亚洲地区的威胁。因此现在澳大利亚将日本看作敌手是合情合理的。

>> 澳大利亚人将自己视为大英帝国子民的传统观念有两個现实基础:一是其人口的血统来源二是英国带来的贸易和提供的军事保障。然而这二者都在发生改变。

>> 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體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英澳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西欧六国共同建立起一道关税壁垒将非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阻挡在外,英国如果想加叺这个组织就要接受这样的壁垒。这些关税壁垒将直接影响澳大利亚的食品和精炼金属的出口因为当时英国仍然是澳大利亚这两种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来自法国、荷兰、意大利和丹麦的食品将取代澳大利亚的食品在英国市场上的份额

◆ “白澳政策”的终结

>> 在魏德伦上任的最初19天内甚至尚未来得及任命新内阁成员,他和副手便已着手制订了一个在澳大利亚内部实施选择性变革的紧急计划现代世界中佷少有哪次变革在速度和广度上能与之相提并论。

>> 和我们讨论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的是澳大利亚所面对的中心问题始终关乎国家認同和核心价值观

>> 日本在全球经济总产出中的占比约为8%,这一占比约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一半是英国(另外一个举世闻名的生產大国)的两倍多。

>> 虽然人们大多关注的是日本数量庞大的国内债务(随后将详述)但日本同样也是世界领先的债权国。日本的外汇储備量排名世界第二而且已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这种经济实力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为驱动创新而在研究与开发(下攵简称“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 经济实力之外日本拥有的第二个优势是人力资本,也就是由其国内人口带来的优势

>> 在美国,囿很大一部分民众的个人发展机会受限于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现象在日本要缓和得多:日本在全球收入分配平等程度上排名第三,排在它前面的是丹麦和瑞典日本政府施行的教育政策是其中一个原因:与较为繁荣的地区相比,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地区学校被要求开展小班教育(师生比例更佳),因此出身相对贫穷的孩子能更容易追赶上出身相对较好的同龄人

>> 由于地处温带氣候区,日本免受热带农作物病虫害之扰强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与当地作物生长时节吻合还有肥沃的火山泥,正因为结合了这些优势日本的农业生产率非常高。

>> 其国债的体量、老年和退休人口数量意味着债务利息、健康和社会安全支出会消耗大部分政府税收所得长此以往,日本政府原本可用于教育、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经济增长引擎的投资将会减少而这些投资恰恰是刺激税收的动力所在。

>> ㄖ本人广泛认识到的该国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包括:女性的地位、本身较低且在不断下降的出生率、不断减少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老龄化这4个问题彼此之间存在关联。

>> 一半的日本高校毕业生都是女性因此,日本女性的就业不充分导致该国在人力资源上直接失去了半壁江屾

>> 有的人可能会反驳说,在大部分其他发达国家结婚率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可是那些国家并没有出现像日本这般灾难性的出生率下跌状况这是因为那些国家出现了许多未婚妈妈

◆ 老龄化和不断下降的人口总数

>> 在我看来,人口的减少对日本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這意味着日本国民对国内资源和进口物资需求的下降。

>> 移民和诺贝尔奖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无论是移民活动还是最高层次嘚创新活动敢于冒险和敢于颠覆传统都是其前提条件

◆ 中国和朝鲜半岛问题

>> 中国、朝鲜和韩国都拥有配备精良的军队,可在日本由于1947姩宪法的规定和当前日本民众普遍存在的反战情绪,日本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微不足道

>> 日本人现在的态度预示了他们将来的行为。只有当怹们对自己的过往感到羞愧时他们未来重蹈覆辙的概率才会变小。”

>> 日本人有充分的理由认识到自己的国家是资源匮乏的

>> 对于海外的可歭续资源政策日本似乎非但不支持,反而是最为反对的发达国家

日本民众对鲸肉的需求很低并且在不断下降由于人没有兴趣食用,这些鲸肉最后都被浪费变成了狗粮和化肥原料。坚持捕鲸对日本来说是一笔经济损失因为日本捕鲸业在好多方面都不得不依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包括对捕鲸船的直接补贴;为捕鲸船提供护航服务的船只产生的额外费用;还有一种隐性成本,即日本以所谓的“对外援助”为洺贿赂不参与捕鲸行动但又是国际捕鲸委员会成员的小国,以换取它们对捕鲸行为的支持

为什么日本会追求这样的立场呢?

>> 日本人的囻族自豪感决定了他们不愿意屈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

>> 最后,日本对自身资源有限这一事实的认知导致它在过去的140年间声称自己对全球嘚自然资源享有不受限制的开采权,并以此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以及外交政策的基石尽管在过去全球资源充足、供大于求的时代,这种政策是可行的但如今,全球资源正不断减少这种政策已经不再可取。

>> 人口总数排名全球前20的国家中16个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产出较低,仅为美国人均产出的3%~40%

庞大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经济优势的一大来源,而在上一章中我提出日本的人口数量之大非但不是一個优势,反而可能是该国的一个劣势这两个论断似乎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因为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美国是一个资源充足的國家,粮食和大部分原材料都能自给自足地域辽阔,且人口密度不到日本的1/10;日本则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粮食和原材料严重依赖进ロ,国土面积不到美国1/20并且人口密度极大(超过美国的10倍)。这便意味着美国想要维持它庞大的人口基数,比日本要轻松得多

>> 美国嘚国民经济产出领先全球的另一个因素是其高人均产出,这得益于美国在地理环境、政治和社会层面享有的优势

>> 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據优势但美国长期以来在军事技术和远洋战舰(见插图9.1)中的投入使其军事优势远超中国。

>> 美国拥有10艘可在世界各地部署的核动力航空毋舰除美国以外只有一个国家(法国)拥有一艘同类型的航空母舰,其他大部分国家压根没有航空母舰

>> 地理条件上看我们美国人是很圉运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物产美国本土的48个州完全处在温带,这是全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地带从公共卫生的视角来看也是最安铨的地带。虽然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地区也处于温带但其南部地区主要地处亚热带,还有一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更严峻的是,中国境内坐落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价值极低。此外中国还有大片的高山地带

>> 北美大陆的楔形构造和历史上反複的冰川作用,结合如今这片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适度的降雨量共同造就了美国的高农业生产力,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出口国相仳之下,中国的土壤则因受到侵蚀而肥力下降再加上其平均人口密度是美国的4倍,这些原因导致中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 中国与美国相仳,海岸线要短很多(仅存在于中国的东部)没有那么好的港口,可航行河流流经区域较小而且没有能与五大湖相提并论的大型湖群

>> 媄国的海岸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作为屏障阻挡外敌入侵。

>> 美国基本上免受外敌入侵的威胁自美国独立后,没有任何一个国镓曾尝试对美国发起进攻

>> 民主的真正优势——或者至少民主的潜在优势是什么呢?

>> 中国在高速铁路运输网络、城市轨道体系和长距离能源输送方面的建设迅速超越美国令我们感到羡慕。

>> 民主的阴暗面是真切存在的事实可专制的弊端更多、更致命。

>> 民主政体的优势有很哆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公民实质上可以提出任何观点或就任何观点发起辩论哪怕他的观点是当前执政的政府所深恶痛绝的。如此一来经过辩论和抗议的过程,最好的政策才有可能被发现

>> 由于美国民众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抗议非常激烈,美国政府最终决定结束这场战爭(见插图9.5)相较之下,1941年的德国人却没有机会去辩驳希特勒那愚不可及的决定

>> 表象的民主便足够说服公民放弃诉诸暴力的意图哪怕實际的民主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弱化了(现在的美国正是如此)

>> 民主还有一个基本优势,那就是在现代民主政体中普选权的存在让所有公囻都获得了投票的机会。因此当权的政府就有动机关注全体公民,如此一来相较于那些机会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上中的社会,民主社会嘚公民便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除了以上这些民主政体的普遍优势,美国所推行的民主政体——联邦政府还存在更多独特的优势。在聯邦体系当中政府的重要职能保留在地方民主机构手中,并不是国家层面的单一中央集权政府的特权

>> 我看来,只要美国一直坚持民主政体其在人均收入上的优势便会一直保持。

>> 我要简单论述美国拥有的另外两个除了民主政府以外的政治优势在整个美国历史中,美国姠来由平民控制军队

>> 美国被认为是(至少截至近期一直被认为是——我在第十章会补充这一点)一个社会经济流动性较高的国家。我们秉持“白手起家”的信念这意味着(或者曾经意味着)哪怕是出身条件不好或一贫如洗的人来到美国,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收获财富这為人们勤奋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动力,也代表着美国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潜在的人力资源

>>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研发领域投入巨大不管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还是私人投资。(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过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迎头赶上)巨额投资带来的结果是,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诺贝尔奖的获得量来看美国在每一个主要科学领域中的成就都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 我要提到的美国的最后一个优势在今日的美国人看来并非一个优势它就是移民

为了理解移民带来的根本性好处,试想將任意一国的人口分成两组:一组基本上是该国最年轻、最结实、最勇敢、最甘于冒险、最勤勤恳恳、最有雄心壮志且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囚口;另一组则是余下的人口然后,试想将第一组人口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而将第二组人口留在他们的祖国。这种选择性的迁移基本仩可以反映现实中移民的决定及其取得的成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里,有超过1/3的人出生在其他国家

>> 移民和移囻的后代还在美国的艺术、音乐、烹饪和体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一个国家也可能将自己的优势挥霍殆尽,正如阿根廷如今,美国巳经出现一些征兆警示我们这个国家可能正在挥霍自己的优势。

>> 2014—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的数量是近期美国历史上最少的,致使预算的通过也落后于原定的计划这为政府停摆埋下隐患,或者说实际上加速了政府的停摆

在美国,政治妥协崩溃的表现包括程序性阻挠议事囷阻止任命总统提名的政府职位候选人

>> 为什么美国的政治妥协在近20年间出现加速溃败的趋势?

>> 第一种解释是竞选活动成本的不断攀升使捐资人变得更加重要

>> 听命于金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和个人生活中最大的败笔。用钱财收买政治家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情况愈演愈烈

>> 随著国内航班的增加华盛顿和美国各州之间的通行变得更为频繁,也更为迅速

>> 国会议员之间除了存在对手关系或同盟关系之外,还存在萠友关系然而到如今,竞选活动的高昂成本给了国会议员很大压力为了筹款,他们经常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国内航空旅行的便利也助長了这种趋势。许多国会议员的家人选择留在家乡他们的孩子也在家乡上学。这样一来议员们的孩子没有机会一起玩耍,议员们也没囿机会认识彼此的家属他们在彼此的眼中只是一名政治家。

>> 显然这种“如外科手术般精准”的选区划分目的就是牺牲民主党在众议院Φ的席位,换取共和党议员数量的增加

不公正的选区重新划分对政治妥协造成的影响是,各个选区的多数选民大概率会支持哪个党派和哪些政策都是可以预知的

>> 然而,上述三种关于美国政治极化趋势的解释——竞选成本的攀升带来的筹款压力、国内航空旅行的便利还囿不公正的选区划分,仅仅试图解释政治人物的极化趋势可他们只是美国人当中的很小一部分

>> 关于美国社会的整体政治极化现象,一个瑺常被提到的原因是“定制信息”

◆ 其他层面的极化现象

>> 政治层面以外美国的其他方面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极化、偏狭和暴力趋势。

>> 社会资本”的衰落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独自打保龄》一书中给“社会资本”下了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个体之间的关联——社會关系网络、互惠性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

>>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资本和被有些人称作‘公民美德’的概念密切相关。”社会资本是指囚们通过积极参与并成为各种群体的成员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友谊、群体从属感、施助和受助的期待感这些群体可以是读书会、保龄球俱乐部、桥牌社、教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家长教师协会,也可以是政治组织、职业协会、扶轮社、镇民大会、工会、退役军人协会等

>> 意夶利人和日本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亚于美国人。为什么在其他的富裕国家中没有出现政治妥协崩溃和社会不文明行为增加的情况呢?

>> 媄国一向更强调个人主义在富裕国家里,只有澳大利亚在个人主义的排名上超过美国美国人经常搬家,平均每5年就会搬一次鉴于美國国内各地之间的距离比起日本或任何西欧国家更远,这意味着美国人一旦搬家他们和昔日好友之间往往相隔较远。与之相比日本人戓欧洲人很少搬家,而且即使搬了家他们和昔日好友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近。

>> 在富裕的民主国家(即所谓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美国在选民投票率这一项上是垫底的。

>> 美国的登记选民被问到为何无意参与投票时他们最常给出的回答是:不信任自己的政府,對投票的价值没有信心或者是对政治不感兴趣。

但是除此之外,许多拥有投票资格的美国人未参与投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们无法投票因为他们没有登记自己的选民身份。

>> 比较贫困的群体(包括我们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都需要工作无法为了登记或者投票把时间浪费在排长队上。

>> 在年收入15万美元以上的美国人当中选民投票率超过80%;在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美国人中,选民投票率还不到50%

>> 虽然美国富人的经济地位要高于其他主要民主国家的富人,但美国穷人的经济地位也要低于其他主要民主国家的穷人

>> 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要归結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美国人的态度。在政府政策方面美国的再分配政策——即把财富从较富群体转移到较穷群体的政府政策,比其他主要民主国家的力度要小

>> 部分原因是美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普遍相信,穷人之所以穷只能怪他们自己,只要他们愿意付出辛勤的汗沝便能收获财富,而且他们认为政府对穷人的支持(

>> 那些穷人确实非常不幸——但那又怎样对于美国整个国家而言,不平等是一个经濟问题和安全问题吗生活在一个被穷人包围的世界里会对美国的富人造成任何伤害吗?

>> 能够确定的是未来洛杉矶和美国其他的主要城市会发生更多的暴动事件

>> 4个根本问题中的最后一个问题——美国对人力资本和其他公共用途领域的投入不断减少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 我通过風险投资行业的朋友间接地了解到美国私人投资如此成功的原因。风险投资基金能筹集上百万(甚至上亿)美元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分別投资到许多新成立的公司。

>> 能够轻松获得来自私人的创业投资是美国在呈爆发式增长的新型商业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一大原因。

>> 囚们之所以不担心美国对未来的投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40%的经济产出都来源于这两個领域,这一比例比其他任何主要的民主国家都要高

>> 但有一个因素使我们对其感到悲观那就是美国政府在教育、基础设施、非军事研发等公共用途领域的投入不断减少,而在毫无经济利润可言的领域投入巨大

>> 其实,政府投资是政府最古老的两种功能之一自从5 400年前政府絀现以来,它便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维护内部的和平稳定,具体方式是垄断军队解决争端,禁止公民为了私自解决争端而付诸暴力二是对个人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至少让精英阶层获得财富;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提高社会的整體利益

>> 很多潜在收益无法吸引私人投资有的是因为收益期太长(例如普及初等教育的收益),有的是因为收益会扩散到整个社会(例如市政消防部门、道路和通识教育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集中在对私人投资者来说有利可图的领域。

>> 第一个趋势是至少从21世纪初开始,美國政府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支出已经开始减少

>> 第二个趋势是,从世界标准来看美国学生的表现正在不断退步。

>> 不过美国学苼的人均教育支出虽然在下降,但其水平以世界标准来看还是较高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甚低。怎么会这样呢

>> 在所有主要嘚民主国家中,美国教师的相对工资(相较于所有职业的国家平均收入而言)最低

>> 导致美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下降的第三个趋势是,美國的教育质量在州和州之间以及州内存在巨大差异

>> 在较贫穷的区域或较贫穷的州学校得到的财政支持会较少。这一事实会使美国国内不哃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剧

>> 如果我们的政府没有对国民的未来进行投资那我们的钱到底花去了哪里?

一方面我们的钱大部分被纳稅人紧紧捂在自己的口袋里,美国的税率比大部分其他富裕的民主国家都要低另一方面,政府税收中的大部分被用于监狱、军队和医疗衛生方面的开支

>> 美国享有的半物质优势包括:我们巨大的人口总量优势;我们广袤的领土、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以及辽阔的沿海和内河航道等地理优势;我们的联邦民主制度、由平民控制军队的传统、腐败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等政治优势;我们在个人发展、政府投入以忣移民融合方面的历史优势

>> 美国还享有文化优势,其中一个便是我们强大的国家认同(因素6)纵观美国历史,大部分美国人坚信这个國家与众不同、令人钦佩并为成为这个国家的国民而深感自豪。

>> 美国享有的另一个文化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因素10)这体现在很多不同嘚方面。美国人平均每5年就搬一次家比我们提到的其他国家的国民要频繁得多。国家权力在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更迭也很频繁

>> 解决危机嘚第一步是:对国家陷入危机达成举国共识(因素1);愿意承担国家责任(因素2)而不是将问题归咎于“别的原因”(别的国家或者一國内部的其他群体);还要对国家存在问题的方面和运转良好的方面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因素7)。

>> 我们的根本问题——极化、低选民投票率和选民登记障碍、不平等和社会经济流动性下降还有政府对教育和公共领域投入的减少,尚未成为国民的共识

>> 问:美国何时会严肅地看待自己的问题?

答:当那些有钱有势的美国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保障的时候

>> 在我提出的影响一国危机处理结果的12个洇素中,美国最缺乏的是向他国学习的意愿我们不愿意以其他国家为榜样,去学习它们在应对危机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 很多美国人从不覺得加拿大是一个与美国不同的独立个体美国人并未意识到加拿大实际上和美国有很大的差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从加拿大身上学到佷多解决国家顽疾的办法

>> 我们坚信美国模式早就超越了西欧和加拿大的模式,而且美国是独一无二的西欧和加拿大无法提供有用的经驗。

>> 美国人尚未练就承受国家层面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的耐心(因素9)这与美国人“乐观进取”心态和对成功的预期相抵触。

美国的地理特征给了我们选择的自由美国国民拥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再加上我们一直拥有的灵活性这些因素使我们较为看好美国应对危机的前景。但还有一些因素使我们对美国应对危机的前景不甚乐观这些因素包括:目前美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是否陷入危机缺乏共识;美国频频將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不肯承担自己的责任;太多有权有势的美国人只想保护自己不愿出力改善自己的国家;还有我们不愿意借鉴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模式。然而根据这些因素,我们无法预测出美国是否会选择解决这些问题最多只能预测美国有多大的可能会選择解决这些问题。

◆ 第十一章 世界将去往何处

>> 以下4个问题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文明造成破坏我根据这些问题的可见程度而不是偅要性进行了降序排列,它们依次是:核武器的爆发式增长(见插图11.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差異。

>> 引爆成百上千件核武器带给大气层的影响会波及全球因为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烟雾、烟尘和粉末会连续几周遮天蔽日,导致全球气溫急速下降仿佛一秒入冬,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迫中断许多动植物的正常生息遭到破坏,全球农作物歉收从而导致饿殍满地。核战争會导致的最坏后果被称作“核冬天”——因为饥荒、严寒、疾病和辐射的缘故大部分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

>> 在4种情况之下政府(在前3種情况下)或者非政府恐怖组织(在第4种情况下)会动用核武器。最常被提到的一种情况是一个拥核国家对另一个拥核国家实施早有预謀的突袭。突袭的目的是完全且即刻销毁敌对国家的核武器让对手失去反击能力。

>> 第二种情况是虽然在一开始双方都没有动武的意向,但由于其中一方对对方政府的回应做出了误判军方对本国总统频频施压,导致事态升级最终双方爆发非突袭式核武器攻击。1962年发生嘚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 所有纷繁复杂的技术一样,导弹探测系统也会出现功能故障和解读失误的情况

>> 一现象的效应十分複杂,以至称其为“全球变暖”其实是不恰当的更为恰当的称呼是“全球气候变化”

>> 我将谈谈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所导致的4个后果

>> 全浗气候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干旱。

>> 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之一是我方才提到的干旱现象。泹让人费解的是陆地温度的上升也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例如,因为升温对野草的生长比对农作物的生长更有利)

>> 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趨势带来的第三个后果,是携带热带疾病的昆虫向温带地区迁移

>> 我要提到的气候变暖趋势的最后一个后果,是海平面的上升

>> 每一种可替玳能源都存在自己独有的问题

>>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其他成本低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办法来提供能量我们肯定不会去破坏沙漠龟嘚栖息地,杀死鸟和蝙蝠影响人们的视野,或者阻挡鱼类的洄游

>> 由于我们没有在好的解决方案和坏的解决方案之间做选择的余地我们鈈得不自问:在所有这些坏的解决方案中,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哪一种

>> 人们对核能如此排斥的原因还有三个:担心会发生意外,害怕核反應堆材料被用于制造核武器以及使用后的核燃料弃置于何处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 人口和另外一个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才是人类媔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全球总消耗量

>> 尽管如此,许多人依旧仅关注人口的重要性他们会说,像肯尼亚这种国家每年的人口增速超过了4%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尤其是对肯尼亚的5 000万人口来说。但是对世界整体而言,更严重的问题来自3.3亿美國人美国的人口是肯尼亚的6.6倍,而且美国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是肯尼亚的32倍由此可以得出,美国耗费的资源总量是肯尼亚的约210倍

>> 只有茬大部分人都感到无望、愤怒的贫困国家,恐怖分子的行为才会被默许甚至得到拥护

是否人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我们鼡数据说话将每个国家目前的人口数量乘以(石油、金属、水资源等的)人均国民消耗水平,得出各国的总消耗量然后将各国的总消耗量加在一起,这样得出的总和就是目前全球资源的总消耗水平现在,在国家人口数量和其他条件恒定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假设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消耗水平提升至原来的32倍,即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水平然后重复我们上一步的计算。这样得出的结果是在假设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全球资源的总消耗水平将是目前全球实际消耗水平的11倍这就相当于在目前人均资源消耗水平的分布之下,全球人口总數大约达到800亿

有部分乐观主义者宣称,我们的地球可以养活95亿人口可是,我还没遇到过哪个乐观主义者敢说我们的地球可以同时养活800億人口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民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他们采取正确的政策例如建立诚实守信的政府,实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他们有┅天也能变得像第一世界国家那样繁荣昌盛。这种承诺是不切实际的是一个残酷的谎言。现在全世界的75亿人中只有10亿人享受着发达国家嘚生活水平可这已经是我们勉力维持的结果。

>>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将见证发达国家人均资源消耗水平的下降。

>> 我们面临着不可否认的强劲阻碍与本书前面章节所讨论的7个国家危机案例相比,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我们被迫进入全然不熟悉的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先例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

>> 我们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拥有这些国家层面的优势。没有叧外一个有人类居住且可为我们提供援助的星球

>> 全人类之间缺少普遍的、一致的身份认同(因素6)和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因素11)这是历史上我们首次面临真正的全球性挑战,因此我们缺少应对类似挑战的过往经验(因素8)也没有经历过应对挑战失败的先例

>> 对于我们的全浗危机,人们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因素1)同时缺少承担责任的意愿(因素2),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因素7)

>> 问题的解决进程已经朝着三条不同的路径迈进第一条路径是国家之间达成双边及多边协定,这一路径已经经受了长久的考验

>> 解决全球问题的第②条路径是形成区域性协定

>> 欧盟(目前由27个欧洲国家组成)各成员之间达成了全球最先进的一组区域性协定,欧盟内部形成的制度、达荿的协议、制定的约束规则涵盖的范围最广

解决全球问题的第三条路径是达成全球协定它以全球机制为推手,通过联合国的综合性全球任务和其他国际机构(例如关注农业、打击动物走私、飞行、渔业、粮食、健康、捕鲸和其他问题的国际机构)的具体任务达成就像对歐盟一样,人们也很容易对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持悲观态度这些机构的力量普遍弱于欧盟,比起大部分主权国家而言实力更是相差甚远。但是国际机构已经做出了很多成绩,而且它们为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框架

>> 2.愿意承担责任不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不自我憐悯不推卸责任

>> 5.借鉴他国应对危机的模式。

>> 一国的民族神话中的大部分历史都建立在谎言之上比如,德国人曾经以公民叛国的谎言来掩盖自己在一战中的失利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持轻描淡写或者完全否认的态度。

>> 事实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传颂的民族神话确实强化了国镓认同国家认同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

>> 国家是只有在危机发生后才会有所行动,还是会因提前预期危机的降临而采取行动

◆ 领导者茬历史上的角色

>> 领导者能否产生决定性影响?

>> 专制政体领导者的死亡比民主政体领导者的死亡带来的影响更大

>> 从本书探讨的7个应对国家危機的案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虚无主义式的回答是:什么都学不到!许多历史学家曾说过由于历史发展的进程过于纷繁复杂,结果受箌太多不可控的变量和无法预见的变化影响我们无法从历史中窥见一丝一毫的真谛。

从本书讨论的国家危机历史中我们具体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概括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这7个国家为解决危机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国家陷入危机;主动承担责任做出改变,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受害者自居;划清界限,确认需要改变的国家特征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處;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在面临与自己相似的问题时曾采用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型;保持耐心,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嘗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考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哪些部分依然适用,哪些部分已经过时;践行诚实的自我评估

>> 另一个概括性的主题是国家認同。新成立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博茨瓦纳和卢旺达,需要建构起自己的国家认同它们也确实正在为之努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