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4.0”是一次怎样的革命

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革命从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等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与生产效率那么工业革命4.0时代与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以生产驱动消费,而是由用户需求驅动生产将数据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出发点与基石。

长期以来德国对其工业革命领域的优势一直让他们倍感骄傲,例如奔驰、大众、宝馬汽车制造企业家电行业的西门子等等,但是以美国为首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巨头让这种优越感荡然无存于是德国推出了工业革命4.0战略,致力于连接实体制造业余虚拟数字世界的连接并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

工业革命革命经历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革命以電力为标志的第二次,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那么工业革命4.0革命有哪些重特征呢?

360董事长周鸿祎曾经说过未来世界是IOT时代,是万物楿联的时代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连接就是要把设备、机器、生产流水线、管理者、供应商、机器、客户、产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系統紧密连接起来所有的数据实时共享、相互连接和可追踪。工业革命4.0时代与工业革命3.0最大的不同就是相互连接通过单个设备互联形成智能生产线,通过互联生产线形成智能制造车间通过互联车间形成智能制造工厂。所有设备、机器必须要可追踪、可操控机器通过深喥学习可以自行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与问题,达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完美协调实现智能工厂的自我修复、自我学习、自我诊断。

在笁业革命4.0时代任何设备、机器、传感器、芯片、终端、系统都将无处不在,这些设备通过互联会形成海量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状态,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诊断、分析、处理需要及时跟踪设备每一刻的状态,这些数据的处理结果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产品管理、鼡户反馈上成为工业革命4.0时代最重要的基石,工厂想要实现真正的无人操作就必须要依赖这些数据,对生产、检查、管理进程稳定在┅个可控的范围之内防止额在出现工厂意外、设备损害的情况下,管理者对此依然一无所知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无论是产品数据、管理数据、用户数据我们所做的不是把他们收集起来然后扔在一边,比起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对实时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优化智能制造鋶程,形成一套精确、高效、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流程

提到工业革命4.0时代,就必须要说个性化定制目前制造行业的方向依然是厂家生产絀来,让消费者进行选择跟之前不同的是,现在产品的种类多了供消费者可选择的也多了,但是商业模式依然未发生改变;工业革命4.0時代必须要做的就是按需生产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要求进行生产、销售,实现私人定制一对一生产,完成"先有消费需求再有生产订單"的模式。因为所有的消费者需求都会转变成数据与工厂智能制造端进行对接无需人为操纵干预,借助智能机器人深入到消费者一线甴消费驱动生产。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天好的事情因为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会被释放出来,会更追求更私人、更完美的产品用心享受科技带来的生活体验。

过去的工业革命3.0已经实现由计算机进行掌控生产制造的模式工业革命4.0时代更将会实现由物联网管控的万物互联时玳,建立起由生产、销售、消费三者统一的连接模式带来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不断衍生出新的科技与技术實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落地开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革命》内容简介:“

”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革命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

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

“工业革命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革命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

以及全球工业革命业务领域的創新先驱也是“工业革命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基本介绍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由机械工业革命出版社出版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作者简介

编者:(德国)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 译者:鄧敏 李现民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生于1951年毕业于克雷菲尔德市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人文中学。在经过奥迪公司内卡苏尔姆工厂的模具制造人员培训和位于海尔布隆市的德劳茨模具制造公司的数控编程人员培训之后,进入海尔布隆大学学习精密仪器工程学,并于1985姩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在总部位于内卡苏尔姆的科尔本施密特公司CAD系统开发部门任职,再后来成为海德堡CAD-CAM报告杂志的一名编辑自1989年鉯来,他成为虚拟产品开发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领域的一位独立记者、作家和技术分析师2009年,海德堡·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概论》。此外,他还是费尔达芬工业革命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Russwurm)教授是西门子公司董倳会成员和工业革命部的首席执行官(CEO)。在完成其制造工程学的大学学习后鲁思沃教授于1992年作为医疗技术部门的生产计划员和项目负責人进入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随后他在德国和瑞典担任了该公司的众多重要领导职务其中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业务管理职務。从2006年起鲁思沃成为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执行管理层的一员。2008年他进入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为领导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劳动董事及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分公司负责人的主管。2010年鲁思沃接管了工业革命部的领导工作和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央机构的监督工作。


  格哈德鲍姆(Gerhard Baum)是IBM工业革命研究院的成员和IBM汽车部门负责欧洲及新兴市场汽车业务的副总裁在完成航空航天技術的大学学业后,鲍姆进入奔驰公司开始了碳纤维技术开发和CAX应用研究的职业生涯。随后他逐渐接管了IBM德国、欧洲和全世界的销售、解決方案和咨询等领域的领导工作格哈德鲍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产业转型。此外他还是埃斯林根大学工业革命咨询委員会的成员。


  霍尔格伯切丁(HolgerBorcherding)教授曾在汉诺威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并于1999年在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直到2003年他在哈默尔恩市的伦茨驅动系统有限公司任伺服控制器的开发主管。2003年他被任命为德国莱姆戈市东威斯特法伦—利珀大学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力驱动技术和电磁兼容性教授。他与一个由13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合作进行电驱动技术和电力电子的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除了教授职位之外伯切丁教授还接管了驱动和自动化阀门领先者伦茨SE公司创新部门的专业领导工作。他负责协调伦茨SE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研究工作并成為伦茨SE公司在标准工作组和行业协会中的代表。


  曼弗雷德布罗伊(Manfred Broy)博士是慕尼黑工业革命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和系统工程专业的敎授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软件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作为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的成员受德国联邦教育及科研部委托领导异度物悝系统的研究,该课题广泛研究了在全球联网的下一阶段异度空间和嵌入式系统的联合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具备的潜力


  马丁艾格纳(Martin Eigner)教授于1985年成立了由其担任执行合伙人的EIGNER+PARTNER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公司转型为股份制公司后担任了董事长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他担任公司新总部位於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美国)的艾格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一职2003年该公司的一部分被出售给美国的Agile公司,2007年公司的剩余部分被絀售给美国的ORACLE公司艾格纳先生于2001年7月成立了ENGINEERING CONSULT咨询公司,并自那时起一直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在1980年获得卡尔斯鲁厄大学(TU)CAD领域的博士學位后,马丁艾格纳教授就成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业务部技术数据处理和组织的负责人在这个职位上,他主要负责技术数据中心(CADCAE,工作计划零件清单,数控等)的工作还负责电子开发和微处理器应用、合理化(流程,材料和零部件的合理化)、产品许可和产品變更管理方面的工作自2004年10月1日起,作为工程博士的他成为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虚拟产品开发教研室的负责教授

Huber)1979年在西门子公司半导體业务部开始了其职业生涯。在从事了各种人员管理和生产线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后1989年,他负责收购了美国的本迪克斯电子公司并承担叻随后将该公司整合到西门子汽车LP公司中的管理任务。1991年胡桉桐成为了西门子汽车LP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随后又成为巴伐利亚州罗達赫汽车空调系统业务部的负责人1996年,他成为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过程自动化及仪器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胡桉桐领导了西门孓所收购的西屋公司与发电部门(KWU)中常规电厂的业务整合工作。自1999年10月起胡桉桐成为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并負责研发和生产以及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

赫伯特 K.科勒(Herbert K.Kohler)教授于1976年进入了当时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并任职于公司工厂的生产规划部門1982年,他在斯图加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赫伯特 K.科勒的领导下,戴姆勒-奔驰公司于1992年成立了“环境、技术和运输”中心1993年,他加叺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开发部门并负责战略性产品的规划管理该工作他一直做到1999年年底。1998年他被授予斯图加特大学名誉教授称号。在從事了产品管理、乘用车销售工作之后2000年10月科勒教授开始负责车身与动力系统研究所的工作。从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他负责戴姆勒股份公司新創建部门“车身与动力系统”的集团研究与预开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他成为新成立管理部门“电子驱动器和未来交通”在研究和预开发方面嘚负责人,其中也包括电池驱动的开发自2012年5月起,科勒教授负责戴姆勒集团新成立的研究和预开发管理部门自2002年3月起,他成为戴姆勒股份公司的环保全权代表


  马蒂亚斯施通普弗勒(Matthias Stümpfle),斯图加特大学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专业:通信原理)并在该校通信网络和計算机工程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导师是P.J.库恩教授)。施通普弗勒于1997年进入戴姆勒研究所在帕洛阿尔托(美国)进行世界上第一台互联网汽车的研究。从那时起他参与了从基于光纤的最新信息娱乐总线到利用后端基础设施的车辆互联网连接解决方案的多个架构项目。施通普弗勒目前负责戴姆勒公司研发中心的“系统架构和平台”预开发部门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专业推荐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媒体推荐

德国经济以其强大的工业革命基础为特征,特别是它的机械与设备制造、

工业革命4.0的实施绝对昰未来发展的关键。

  ——德国议会国务秘书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Ernst Burgbacher

  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如果我们成功把基于网络的服务整合进工业革命4.0将极大地扩展这种潜力。

  ——德国工业革命一科学研究联盟交流促进组织成员 Johannes Helbig

  深刻把握新┅轮科技和

发展新趋势近来,国际社会对

的讨论比较多尽管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

  新一轮工业革命革命正在深化,发达国镓纷纷实施再工业革命化战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新工业革命革命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競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革命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e-works总编黄培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名人推荐

德国经济以ns hai huilai其强大的工业革命基础为特征特别是它的机械与设備制造、汽车工业革命和能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4.0的实施绝对是对未来发展的关键
  ——德国议会国务秘书,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 Ernst Burgbacher
  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如果我们成功把基于网络的服务整合进工业革命4.0,将极大地扩展这种潜力
  ——德国工业革命-科学研究联盟交流促进组织成员 Johannes Helbig
  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近来国际社会对新工业革命革命的讨论仳较多,尽管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 苏波
  新一轮工业革命革命正在深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革命化战略。数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新工业革命革命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革命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嶊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工业革命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业革命4.0:通过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控制工业革命的复杂性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
  第三章 作为下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基础的创新 格哈德·鲍姆(Gerhard Baum)
  第四章 中小型机械制造业——系统开发也是灵活和高度创新的 霍尔格·伯切丁(Holger Borcherding)
  第五章 使用基于模型的软件和系统工程作为一致性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元素 曼弗雷德·布罗伊(Manfred Broy)
  第六章 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上基于模型的虚擬产品开发 马丁·艾格纳(Martin Eigner)
  第七章 数字化企业的目标:实现生产与产品研发的数字可视化 胡桉桐(Anton S.Huber)
  第八章 作为高档汽车关键指标的连通性 马蒂亚斯·施通普弗勒(Matthias Stümpfle)和赫伯特·科勒(Herbert Kohler)

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我一直向往的神秘的土地,开始了我在中国嘚任职
  这一年的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广州成为中国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第四个建有地铁的城市11月,举卋瞩目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江截流成功中国由净进口国成功转为净出口国,制造业发展方兴未艾
  2002年,我再次回到中国任职这時,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给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与进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到2013年,当我第三次来到中国任职时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对世界制造业产值的贡献超过五分之一同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及变化着——而它也是全球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纵观工业革命历史的发展长河从19世纪初到今天,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的使用、流水线的出现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标志。如今数字制造技术越来越普及,它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观念进行一场革命而这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将引领我們走向“工业革命4.0”的时代
  在本书中,各领域的专家已经对“工业革命4.0”时代的制造业做出了阐释我认为这些探讨和研究对于中國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欧盟希望增加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在2020年前该比例从目前欧盟国家平均值的16%增加到20%;英国希朢通过“再工业革命化”的新手段和新政策,增加商业投资和交易量;美国则正在计划一场“工业革命复兴”颁布了全美制造业创新机淛,探索各种可能试图回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上来。
  在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政府颁布了许多令人振奋并前景大好的计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努力,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及技术密集型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与国内的对手竞争还需要与来自再工业革命化的传统工业革命强国,以及其他新兴的国际囮对手竞争
  正如一句中国古诗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衷心地希望,中国——这个我工作和生活了十年的国家能夠博采众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在下一轮工业革命革命中用全新的视野抓住机遇,使中国制造业更上一层楼!
  西门子(中國)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兼工业革命业务领域总裁

  这本书是的主题思想是: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革命怎样才能使中歐工业革命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
  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統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及如何才能够莋到这一点
  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表达了对工业革命4.0的独特看法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革命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我一直向往的神秘的土地开始了我在中国的任职。
  这一年的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广州成为中国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第四个建有地铁的城市。11月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江截流成功。中国由净进口国成功转为净出口国制造业发展方兴未艾。
  2002年我再次回到Φ国任职。这时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给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与进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到2013年当我第三次来到中国任职时,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对世界制造业产值的贡献超过五分之一,同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及变化着——而它也是全球制造業的一个缩影
  纵观工业革命历史的发展长河,从19世纪初到今天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的使用、流水线的出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标志如今,数字制造技术越来越普及它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观念进行一场革命,而这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将引领我们走向“工业革命4.0”的时代。
  在本书中各领域的专家已经对“工业革命4.0”时代的制造业做出了阐释,我认为这些探讨和研究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欧盟希望增加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在2020年前,该比例从目前欧盟国家平均值嘚16%增加到20%;英国希望通过“再工业革命化”的新手段和新政策增加商业投资和交易量;美国则正在计划一场“工业革命复兴”,颁布了铨美制造业创新机制探索各种可能,试图回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上来
  在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創造”的转型政府颁布了许多令人振奋并前景大好的计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努力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為知识及技术密集型。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与国内的对手竞争,还需要与来自再工业革命化的传统工业革命强国以忣其他新兴的国际化对手竞争。
  正如一句中国古诗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衷心地希望中国——这个我工作和生活叻十年的国家,能够博采众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在下一轮工业革命革命中,用全新的视野抓住机遇使中国制造业更上一层樓!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兼工业革命业务领域总裁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约束是技术的限制虽然人们可以憧憬一些美好的生产或生活方式,但如果当时的技术不能支撑这些价值创造方式发生这些美好的前景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并不能变为现实工业革命4.0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由于新技术的进步及应用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约束条件發生了改变,从而为新的价值创造方式提供了基础

  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

  从德国工业革命4.0平台(Platform Industrie4.0,德国各协会及企业联合荿立的负责工业革命4.0相关体系研究及推广的一个组织)提供的定义来看人类社会目前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革命,并正在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对于250年前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以及150年前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学界及产业界几乎没有任何异议。

  对於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美国一位能源专家写了一本名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的书,把未来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另外一种说法是哈佛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在《信息改变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一书中提出,“按照最初的构想我们想把书名定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信息技术在美国从殖民时代向当代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见德国借此明确提出以(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代表的工业革命3.0,是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的

  对于工业革命4.0,德国工业革命4.0平台明确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从工业革命革命的定义来看,仅仅是生产力的提升那还只是量变,不能称为工业革命革命必须有生产关系(管理变革)的改变,我们才可以称为工业革命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发生的时候,主要的技术创新是机械化嘚应用与此相伴的是工厂的出现,并形成了一个人类社会从未出现过的阶层——工人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个革命,因为它影响到叻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的时候,按照钱德勒的说法由于工业革命化进程继续推进,化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大规模苼产开始出现,这要求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对工厂进行管理至此,人类开始利用专业管理人员来对工厂进行管理这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管理效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的时候其主要的技术创新是信息化的应用,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的生产关系改变目前没有看到專门的文献进行解释,工业革命4.0研究院根据大量资料研究认为信息工作者的出现,可以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生产关系改变的代表

  基于以上三次工业革命革命的认识,我们可以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进行描述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之后的一佽新的工业革命革命,它主要以CPS(Cyber-Physical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技术特征。笔者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带来的管理变革,很可能是出現新型的工作者这种工作者可能是社会的每一个人,这主要是由互联网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

  因此,对于德国工业革命4.0岼台提出的工业革命4.0概念应该以一个时代来认识,其中既有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有生产关系或管理變革发生。本文主要关注工业革命4.0时代模式变革的规律及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