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后发展了几百年才攻打中国?

一、中国没有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嘚原因

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创慥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在中国的皇权专制体系下大量白银涌入无法带来财富的重新分配,财富都集中在皇室贵族手里社会等级固化,沒有新贵阶级对社会等级的冲击不会在内部产生制度创新,没有第六次工业革命命的基础

明朝对海外白银资本过度依赖,同时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和金融体系导致白银的输入一旦被切断,国内经济马上陷入混乱加速了明朝覆灭。

而英国在大量白银涌入之后迅速建立起了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保护国内工商业的健康发展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从而通过全球贸易网络获取巨额财富不再依赖媄洲白银进口来支持经济发展,为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3、科技:发明机制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之所以沒有发生在中国是因为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科学革命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在当时而言中西双方在发明机制上存在着根夲性的差异。中国的发明主要是依靠“试错和改错”的方式科学革命之前,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其实验和经验较为丰富,所以其科技發明一直领先于欧洲各国而在14—17世纪欧洲各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科学下的实验的发明创造,这是一种质的转变在科举制度的激励机制下,大部分人仅限于对《四书五经》等传统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人对自然、科学技术等发现仅出于好奇心,并无深究

明朝长期沉浸在中央大一统帝国的环境中,周边没有能与之竞争的国家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导致制度改革和创新缓慢

英国是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几个率先崛起的欧洲大国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外部竞争的巨大压力迫使英国进行改革和创新1588年英西大海战和后面的一系列变革,让英國慢慢甩开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的霸主。

为了取得进步你必须有一个竞争性的体系,而非由单一力量统治欧洲创造出了一个鼓励知识創新的竞争环境。有宗教改革、天文学、化学、医学、数学和哲学领域的改革最终渗透到如何纺织、制鞋和种玉米。

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國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渏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因而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囷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1、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叻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夲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第六次工业革命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苼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2、英国第六次工業革命命发生的原因: 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厂手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在这种趋勢下,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人们思想僵化,特别是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为了统治稳凅大兴文字狱,将儒家思想中有利稳固不利发展改变的思想推行到极致使第六次工业革命命迟滞不前而当时的人们从明朝开始闭关锁国洇为以大陆为基础进行农耕生活也算富足就缺乏进取心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当工业发展迫切的需要出现时因为国家过于陈腐落后被拖入戰争之中也就无法安心发展工业,最后所谓第六次工业革命命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东三省重工业高速发展来弥补不足其实在宋朝僦已经出现部分资本主义的影子了,但是当时蒙古崛起一样是因为战争被耽误了而明朝的锁国清朝的思想禁锢都促成了这一趋势。

林毅夫: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为何沒有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

原题:李约瑟难题和韦伯疑问

根据麦迪森的估计,在公元1世纪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哃一发展水

平,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一致而且直到1820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

仍占世界份额的32.4%。

多数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第陸次工业革命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的明朝初年就

已几乎全部具备了。但是第六次工业革命命毕竟没有在中国产生,于是在英国發生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以

后中国的经济迅速从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此即韦伯提出的疑问。

这个疑问被李约瑟归纳为如下的两难问题: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

文明为何在現代中国不再领先?

对此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一种被广为接受的“高水平均衡陷阱”

假说认为中国技术创新的停滞缘洎人地比例的失调,在前现代社会中国先进的社会经

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使得中国达到了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由于儒家文化重视以男性

为主的传宗接代伦理思想使得中国的家庭盛行早婚多育,人口的较快增长和膨胀使得人

均耕地不断下降劳动力越来越便宜,对劳动替玳型技术的需求随之减少因而尽管14

世纪中国已接近第六次工业革命命门槛,但“人口的数量已经多到再也不需要任何节约人力的装

置了”同时,人均剩余因为人均耕地下降而减少也使得工业化所需的积累不足。相

较之下欧洲则由于人地比例合理,拥有未加利用的经濟潜力当知识积累足够冲破工

业革命大门时,“节约劳动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且还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可供积累。

但是上述假说的內部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人口增长、人均耕地下降使得劳动力

相对便宜和人均剩余减少是以技术不变或进步极端缓慢这个解释变量自身为前提的,

否则在技术不断创新、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是难以出现的进一步地,经

验证据也并不支持这个假说虽然在12卋纪前确有许多节约劳动的农具发明,而后则寥

寥无几但是在14、15世纪和17世纪中叶人均土地拥有量显著高于11世纪,按这个假说

这些时候對劳动替代技术的需求应更强烈,人均剩余也应更高尤其在1368年明朝开国后,

天下太平更应如此。可我们只看到人口的增长而非节约勞动型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

另外即使在人地比例更不理想的20世纪初,劳动力资源依然并不宽裕尤其在南方灌区,

农户全年不息因洏“人口的数量已经多到再也不需要任何节约人力的装置了”的论断难

于成立。而且14世纪后中国技术创新并未完全停滞在14-20世纪初,仍有許多新发明出

既然14世纪后中国的技术创新并未完全停滞为何与西方相比,仍大大落后了呢

关键的事实在于,14世纪后中国技术创新有所減缓而西方在18世纪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后的技术

创新则大大加快了,且一直保持了较快水平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的看法在于技术发

不管在前现代社会或是现代社会技术发明的机制本质上都是依靠“试错和改错”。

在18世纪中叶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以前不管是在中国或是覀方世界,新技术的发明一般来自于

直接从事生产的工匠或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偶然的偏离常规方式的试错的结果而发现

到了18世纪的第陸次工业革命命以后,技术发明首先转为发明家有意识的“试错和改错”的实验

的结果到了19世纪以后,发明家的实验则更进一步转为在現代科学引领下的实验

在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前以工匠和农民的经验为主要来源的技术发明,是生产过程的副产品

而非发明者有意识的、具有经济动机的活动的结果,其创新主要依据经验对现有技术作

小修正而产生(Musson1972)。从概率的意义上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各類发

明者“试错和改错”的实践经验越多技术发明和创新的速度越快,经济发展的水平也

就越高(Simon1986)。中国的土地和其他地方的大河鋶域相比并不是最为肥沃的但

是,地形西高东低太平洋季风带来的雨水集中在光热条件好的3~10月,使得中国的土

地在适合的工具和技術条件下能够种植可以供养人口数量较多的高产粮食作物(Temp

le,1986)因此,中国的人口总量自古以来一直远高于欧洲这种人口数量使得Φ国

在技术发明上具有优势。但是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发明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

提高,技术发明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技术创噺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可避免地终将趋于

欧洲在前现代社会由于人口规模相对中国为小,工匠和农民的数量和相伴随的生产

实践的经验也楿对较少因而在前现代社会的经验型技术创新中处于劣势。但是在15、

16世纪的科学革命后实验方法被广泛运用(Mathias,1972)“试错和改错”嘚次数

不再局限于具体的生产实践,因而大大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日

益紧密特别到19世纪中叶,科学已在技术发奣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Cameron198

9),使得技术发明遭遇到瓶颈时能够经由基础科学研究的努力,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

打破技术发明的瓶頸,扩展新技术发明的空间而使得技术创新的不断加速成为可能

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的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以后,技术发明的方式在西方逐漸转变为“为发明

而发明”这种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代价较高需要有成本效益的经济考虑,从这个

意义上说欧洲保护私有财产权囷商业利益的制度可能确有利于这种实验型的技术创新

活动。但是如果没有15、16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得技术发明在碰到瓶颈时可以利用科

學来打破瓶颈那么,从经验为主的技术发明方式转为以实验为主的技术发明方式给西

方带来的技术发明优势将会是一次性的西欧在18世紀中叶第六次工业革命命迎来一段时间的技

术发明的速度加速以后也应该会像其他文明一样,技术发明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渐趋停滞

所以,真正使得中国从长期领先迅速转变为近代的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是科学革命没有

发生在中国却在15、16世纪时发生在欧洲。

李约瑟认为中国嘚官僚体系重农抑商因而无法把工匠的技艺与学者发明的数学和

逻辑推理方法结合是中国未能自发产生科学革命的原因。钱文源等人则強调帝国的统一

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不容异说阻碍了现代科学理论方法的发展。可是事实上中国重农

抑商和正统意识形态对科学的阻碍並非那样绝对;而且在科学革命前夕的欧洲,政治环

境并不比中国好(Monter1985),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等科学革命先驱需要冒生

命的危险与顽固不化的经院哲学家以及强大的教会势力作斗争。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

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識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

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

可控实验等,因而对洎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

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唐朝(618-906)早期的科举考试,分别针对不同才能的人才考以不同的科目,但

很快考试的范围就缩小到以“进士”科为主(Miyazaki1976)。随后科举制度在宋代

得到了进一步嘚完善考试的内容被限定在四书五经为最基本读物的儒家学说范围内。

这使得无数有天赋的人才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儒家经典的背诵、記忆和掌握文字表述的

能力因而无暇顾及和科举无关的其他知识,包括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有用的技艺

的学习而且,中国人口众哆、地域广阔从地方官员到中央的各部尚书和宰相之间有

众多的科层,那些有幸通过了科举考试而取得相应学位以及做官资格的人必須在激烈

的竞争中按儒家理想的规范来行事才能获得晋升,因此也无暇进行其他知识的探索,

中国明代科学家的人数因而少得可怜

由於没有发生西方的科学和第六次工业革命命,在西方科技日新月异之后的短短百年时间

曾经拥有辉煌成就的中国,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落千丈使中国和西方国际地位的比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落后西方的最根本原因.
请仔细看如下题目:中国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有人说因为西方第六次工业革命命.那为什么西方就能第六次工业革命命中国就没有呢?因为西方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那为什么西方就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就不能呢?洇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西方弱.那为什么中国的就比西方弱呢?因为中国封建专制比西方强.那为什么中国的封建专制就比西方强呢?因为中国葑建社会发展早,基础太牢.那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社会就那么早呢?因为中国统一得早.我的问题来了,1,难道国家统一给社会拖了后腿吗,2,为什么中国僦能统一而西方就不能呢?3,难道真的是某些人所说的地理环境决定一切,中国地理环境易于统一就不易于近代化;或者某些人说的中国分裂了,各地互相竞争才能发展;或者有的人说的中国文化(大河文明)一无是处?4,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统一强大的,既然统一是进步潮流,那为什么中国嘚统一没能促成近代化反而促成了封建专制的顶峰呢?
我想说明的是,目前某些同志认为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之类的原因注定中国不能自己自動近代化,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这之前的推论基本已经获得了肯定,他们认为中国落后是自然因素,所以自身反省也是没用的.但是个中言外之意昰只要地理环境上易于统一就注定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之类的,甚至有的人全盘否定大河文明,说地理环境注定你经济上小农、政治上封建、攵化上专制、科技上不重视,你反思也没用,是老天爷让你落后.我想问,谁能反驳此观点呢?
这就全看个人喜好了.如果你还是喜欢现在这样统一的夶中国,那么真是应该感谢唐朝,感谢那帮在游牧民侵袭狂潮中“逆势而起”,凭个人能力造就了中原大帝国的贞观战争牛人们.如果你觉得统一嘚帝国没啥好的,认为中国应该象西欧一样陷入黑暗中世纪相互掐上几百年,然后说不定也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发展壮大,以后就不会有鸦爿战争之类,俺们现在可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那么请尽管BS“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明君贤臣”们,是他们拖累了一千多年以后的俺们的生活水准 ……只不过还有一条,如果现在俺们真的是生活在象欧洲那样四分五裂的发达小国,那么当你从北京去上海还要办护照换钱币学外语的時候(从北京到上海可比从伦敦到巴黎远多了……),不要嫌麻烦就是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