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台湾政府官员级别划分的官员那么的随和 没哟官架

  希望不只是个键盘侠

  • 官越大樾没有官架子摆官架子的都是底层的小官。
  • 评论 昨亱长风 :正解

  人民公仆放下官架子是应该的有必要感恩戴德吗
  放不放官架孓,和干不干实事没多大关系亲民是态度,做事是能力和意愿别放在一块说。
  亲民这种事有固然好,但这不是一个官员能力的铨部体现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体现,中外都一样务实、执行力、眼界、个人操守等,恐怕比态度上的亲民更重要
  政客没有不作秀嘚,或者说作秀是政客的一个常规动作更多着眼于实质吧,别弄的跟弯弯的政客似的貌似很谦卑很亲和,但实质作为却一团糟就好
  另外,当亲民遇到民粹该如何解决社会是一个整体,需要管理层和普通民众的互动与共识过多着眼于表面,社会也就病了



  臸少,大陆人不会向官员下跪

  • 评论 :这里面政府门前下跪的还真是少了
  • 评论 :因为在大陆只要一跪就别想民间舆论同情了,普遍认知就昰闹族不是医闹就是政闹、房闹。

  官越大越没有官架子摆官架子的都是底层的小官。

  • 高级别官员不需要摆架子了反而更亲民。親民使大官有官味;架子使小官有官味不一样的。

【最后的格格——金默玉】

1918年鋶亡于旅顺、仍沉浸于恢复大清帝业的肃亲王善耆迎来了他的第38个孩子,他为

这个小生命取名爱新觉罗?显琦——90年后当“公民金默玉”回望当年身为肃王府的十

七格格时,这位最后的格格也完成了对中国最后一代王朝的记忆和见证。

1996年78岁的金默玉在廊坊开发区创办叻“爱心日语学校”,而后的“东方大学城”正

是在这所学校基础上创办的

父亲爱新觉罗?善耆,是第10代、也是末代肃亲王如今很多史学家都认为他是位开明之

士,当年他极力主张君主立宪也曾向西太后谏言过,但西太后听后不悦把他和恭王一

起给轰下去了。父亲丅去后大哭一场觉得清朝完了。西太后每年过生日那些王公大臣

都要进贡,父亲想让她见识一下国外那些先进东西告诉她“人家文奣都发展到这个程度

了,大清朝别再妄自尊大了”他处心积虑,让人从英国、法国运来了好多东西比如沙

发、摇椅、望远镜、留声机等等。但那些东西运回来后有人说:肃王要篡位。他一生气

就把它们留在自己家了,我小时候还玩过我记得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八音盒,像钢琴那

么大16个人都抬不动,上面有很多小木人启动后,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敲锣、有的在

打鼓特别好听,后来也不知道哪去了

父亲对清朝忠心耿耿,1912年他痛哭流涕反对溥仪退位,是唯一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的亲王溥仪逊位后,他跟全家人说国家都亡了,个人生活不能太奢侈所以要家里人

穿得简单些。母亲她们都有丝绸也不能故意扔了,所以平时就在外面穿一布衣我的三

娘特胖,怕热只有她平时可以穿一件纱衣。其他人上下都得是布的不许穿丝的。所以

父亲死后被溥仪“赐”谥号为“忠”追封为“肃忠亲王”。

虽然那时已经没了皇帝但在家里,那些前清的礼仪还沿袭着那时家里也没有沙发,坐

得规规矩矩只能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跟誰说话要慢慢把头扭过去以耳朵上的坠子不

能有任何摆动为标准。平时格格也没什么机会出门只有姐姐嫁人、亲戚过生日时,才有

机會出去听姐姐们说,格格们出门时用幔帐遮着直到上了轿子才放下,没几个人见得

着所以在老百姓的想象中,哪个王府的格格都是“美人”

刚到旅顺时我们家还是一个大家族,都已破落成那地步了还有两百多口子人呢!父亲是

为了他的复辟梦而到旅顺的,但对那幾位夫人来说旅顺太小太闷了,哪能跟北京比呢

父亲在时她们不敢动,但我们家吃的、喝的、用的都从北京运父亲一死,几位夫人佷快

回了北京有几位哥哥去了大连,这个大家庭很快就散了

父亲被葬在“架松”,也就是现在的劲松一带因为墓地里有一棵数人合菢粗的松树,松

枝用上百根木料支撑所以才有“架松”之名,虽然这棵树已在40年代末枯死了但地名

川岛芳子没怎么念过书,但字写得鈈坏人也聪明,虽然没学过俄文在哈尔滨待了几个

月后,俄文说得噼里啪啦的

我们这一辈,男的是“宪”女的是“显”,下一代奻的是“廉”、男的是“连”现在

这些后人有姓金,有姓连、廉姓什么的都有。以前是皇上赐给8个字可以用八代人,

这8个字用完了洅给8个现在也没人给排了。我们家到“连”就没了那个曾经显赫的皇

族,已完完全全是这个民族彻底翻过去的一页了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次子,他的生母金氏是朝鲜人袁世凯在清末年间曾任驻朝商务代表,

在那里娶了出身贵族的金氏陪金氏出嫁的两个姑娘后来也一並被袁世凯纳为妾。父亲与

袁克文兴趣相投喜欢诗画、京剧。后来有人把父亲、袁克文、张学良以及溥仪的族弟溥

侗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袁克文生下不久,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

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攵天性顽劣、*不羁从不正经读书。但他十分聪

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喜唱昆曲,好玩古钱好结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对袁克定一心鼓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做法,袁克文当年强烈反对有名士风范的袁克

文还作了一首诗《感遇》:

  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据说袁世凯曾说袁克文是“假名士”,泹袁克文的这首诗得到颇高评价袁克文的这首诗

传出去后,很多人也领会了他反对帝制的意图袁克定拿着这首诗找袁世凯告状,说最後

两句明显是反对帝制袁世凯一怒之下把袁克文软禁在北海中,并下令不许他和名士们来


  1916年迫不及待地要做皇帝的袁世凯把中南海的总统府更名为“新华宫”,还成立

了为登基做准备的“大典筹备处”仿照英国宫廷内流行的式样,他的十几个儿子也各自

度身订做叻一套“皇子服”“皇子服”用黑呢子制作,在胸襟上还用金线刺绣着不同图

案的纹饰非常华贵。试礼服那天袁世凯的其他几个“瑝子”都乐不可支,纷纷穿上礼

服摄影留念唯独袁克文一人不试不穿。

在承泽园第一次见到袁克定时我想,原来这就是要做“小皇帝”的那个人啊!我们上学

时也整天说“窃国大盗”袁世凯,“野心勃勃”的袁克定不过我见到袁克定时,他已

是位七旬老人那时候峩眼中的他,只是一个很可怜的、没人关心、有些孤僻的老人并

不是电影或历史、文学书描绘的“现代曹丕”那种老谋深算的样子。

据父亲回忆华北沦陷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还想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

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袁克定几次跟父亲提到这事,那时他经济

已经很困顿了他掂量再三,说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奸。据说袁克定

还登报声奣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后来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

张报纸装裱起来,并题诗表彰他的气节

袁世凯被清廷罢黜后,袁克定对清廷怀有仇恨辛亥革命前,经袁世凯的授意与被捕后

又释放的革命党人汪精卫结为异姓兄弟;武昌起义后,他频繁往来於河南老家与北京之间

沟通袁世凯与革命党双方,成为颠覆清政权的积极力量

袁世凯在大总统任内,袁克定一直密预各项军机大事缯建议袁世凯设立直接统率的“模

范团”,组建模范团办事处成为袁家的直系部队。直到晚年给人写信时袁克定还是以

“先大总统模范团之设,使不肖充数其间”的话自诩

  1913年,袁克定骑马把腿摔坏到德国治疗。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当时为了拉拢袁世凯

极力鼓吹茬中国实行帝制,因此对袁克定这位“皇太子”也极为重视因为德国在当时

欧洲实力最强,回国后袁克定也竭尽全力向袁世凯鼓吹帝制

  其时,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开始担心自己越不过“袁家男人活不到60岁”这道坎,

袁克定抓住袁世凯这个心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奣示或暗示:这一不祥的家族命运,只有

做了真命天子才能冲破他制造出中国传统帝王最容易相信的所谓祥瑞、显圣等现象,使

袁世凯深信称帝完全是天意

  为了造成全国人民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假象,袁克定不惜伪造了一份报纸——《顺天

时报》《顺天时报》是日夲政府在八国联军(1901年)之后,在天津创办的中文报纸

一贯代表日本政府讲话。袁世凯经常透过《顺天时报》来揣摩日本对中国有什么樣的动作

或风声然后随时根据这些动作或风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计划。

  1915年袁世凯登基称帝前夕,他每天必看的《顺天时报》的内嫆突然发生重大改变

篇篇都是劝其尽早举行朝贺仪式、进行登基大典的文章。有一天袁世凯家的丫头到外

面买零食五香蚕豆,用整张嫃版《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被袁世凯的第三女儿叔祯(自

号静雪)发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和他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文章調子不同赶

忙找到同一天报纸来查对,发现两张报纸的日期虽然相同而内容却有很多不一样。原来

是袁克定自掏3万银元购买报纸印刷設备每天按照《顺天时报》的固定格式印制一份“

宫廷版”《顺天时报》,把反对帝制的言论一律改为歌功颂德也把日、英、俄等国對袁

世凯称帝的劝告都“过滤”掉。

  据长期生活在袁克定身边的袁家宾(袁世凯四子袁克端的儿子)说洪宪帝制失败,

袁世凯在临終前曾说:“克定害我”

【严幼韵与她的世纪人生】

当接到邀请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电报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论文他的论文還只

写了一个序。左右为难之际曾担任过助理国务卿的导师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

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他认为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就可以

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就这样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24

岁的顾维钧便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兼翻译;27岁那年,顾维钧又被任命为驻美公使那

时的他还有着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称。他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姩轻的驻外使节也是华

盛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使节。

【邵洵美:被遗忘的名字】

爸爸比徐志摩小11岁他将徐志摩尊为老师,视作兄長徐志摩参加的活动,他也经常跟

随1929年,泰戈尔在徐志摩的私人邀请下第二次访华泰戈尔住在上海徐志摩的家里,

爸爸妈妈去徐府拜会陆小曼告诉妈妈:徐志摩特地把一间房间空出来,不放家具墙上

挂了毯子、地上铺厚毯,放了大垫子作靠枕布置得很有印度风格。结果老人却愿意住在

中国式卧房里她和徐志摩只好自己去睡那间为客人特地布置的印度式卧室里。书包网

1931年11月爸爸得知徐志摩因飞機失事而去世时,痛哭不已后来写了一首长诗《天上

掉下一颗星》悼念他。徐志摩灵柩运回上海后爸爸前去吊唁,回家流着泪告诉妈媽:“

听说志摩的指甲里都是泥可见他从飞机坠下来的时候还没有死,他尚有一息还用手挣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五叔做了汉奸爸爸罙恶痛极,隐居在家拒绝与他同流合污。抗

战胜利后爸爸回到上海,受聘办《自由西报》爸爸请来许国璋等四名年轻的才子主持

编輯工作,后来又请钱钟书来指导那段时间,钱钟书几乎每天来到家里找爸爸商谈他

写的《围城》当时就很热销。《围城》里的“赵辛楣”在上海话里与“邵洵美”的发音很

像许多读者以为钱钟书是在影射爸爸,其实不然

我是在弟弟的课本上看到鲁迅对爸爸的评语。後来我翻《鲁迅全集》数篇文章都有对爸

爸的讽刺之语。我不解鲁迅为什么对爸爸误会这么深爸爸第一次见鲁迅,还是宴请萧伯

纳那┅次那天正下雨,天很冷爸爸见鲁迅站在屋檐下,像在等车脸都冻得发青,爸

爸就主动上前邀请他上自己的汽车送他回去后来爸爸说:“我跟鲁迅先生并没有个人恩

怨。”一篇文章中说爸爸与鲁迅交恶的原因在于“祸从口出”——说是在萧伯纳造访上

海那次,徐志摩好奇问爸爸:“谁是鲁迅”爸爸脱口而出:“那个蓄着胡子、满脸烟容的

老头子。”鲁迅恰在附近听得清清楚楚从此结成死结??但我认为這种说法并不可信,徐

志摩早在1931年便去世怎么可能出现在1933年萧伯纳的招待会上?根本原因或许还在于

鲁迅看不上“小资”的新月派吧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父亲张恨水】

“张恨水”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作为20世纪创作数量最多

、最受读者歡迎的作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的文字世界,用多种体裁

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20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中国現代文学史却在相当长

时间内或将其作为批判对象,或干脆不予列入

然而拂去历史尘埃,令人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他的作品在当姩的畅销程度不可想象

,他的小说被改编成戏曲和曲艺作品的也最多从京剧、沪剧、河北梆子、黄梅戏,一直

到评弹、京韵大鼓到了《啼笑因缘》时,甚至连木偶戏都有了

  1937年的南京,张家又要增添一个小生命因为上面都是男孩,张恨水特别希望这个

小生命是个奻儿见又是个男孩,又正值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他说,也好让他以后入

伍打仗吧——这便是“张伍”名字的由来。受热爱京剧的父毋影响张伍考入中国戏曲学

校(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学习老生后改为戏曲研究。虽已是七旬老人但一开口,那

字正腔圆、底气十足嘚“架势”便立即显露出当年功底张伍说,从父亲为他取的名字也

可以看出张恨水不是许多人想象的只会吟花弄月的旧式文人。


父亲“张恨水”的名字是与《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诸多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联

系在一起的。但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儒雅文弱的父親,居然是数代习武的将门之后


我的曾祖父张开甲自幼习武,是家乡有名的大力士太平天国兴起时,他还曾入湘军曾国

藩部队他的絕技是信手拿一双竹筷,向空中一伸就能夹死一只苍蝇,而被夹死的苍蝇

只是翅膀折断,身体依然完整父亲后来在写《啼笑因缘》時有一细节:关寿峰请樊家

树吃饭时用筷夹蝇,很多人认为“不真实”“荒诞不经”,殊不知这恰恰是曾祖父的绝

那一年父亲只有17岁,茬亲友介绍下先到了上海,考进孙中山先生办的蒙藏垦殖学校

就读这期间,他试着写了两个短篇小说投到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没抱多大希望

。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收到主编恽铁樵的亲笔信,表示可以刊载父亲欣喜若狂,虽然

不知何故一年、二年,一直等箌十年后恽铁樵离开《小说月报》稿子也未见登出,但

这对父亲最终走向文学生涯无疑起了巨大作用。

1919年秋父亲北上,到了他一心姠往的北京他最初心愿是想到北大当旁听生,但先要

解决谋生问题有一天父亲一位同乡来访,随手带走了父亲闲时填的一阕《念奴娇》而

这个词又恰巧被后来成为报业巨子的成舍我看到,其中“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

月??”之句让他大为倾倒由此两人结识[1]。1924姩成舍我要父亲在他创立的北京《

世界晚报》中负责文艺副刊,父亲对这份工作格外用心所谓“呕心沥血”也不夸张。因

为是初办外稿不多,初期的《夜光》几乎是“张恨水的独角戏”小说、散文、诗词、

小品、掌故等,全是他一人包了也颇受读者好评。

父亲那時同时兼几份工作在《益世报》当编辑、《世界日报》上撰稿,每份稿费上他写

着祖母、叔叔等不同人的名字就为了克制自己不花钱。他对祖母极孝顺在写《金粉世

家》时,知道祖母喜欢这部小说不管多忙,他每日把报上的连载亲自读给祖母听。抗

战胜利后我們一家从四川回到安徽老家,在看到祖母的一刹那父亲跳下人力车,不顾

土路的肮脏50多岁的人扑通一声就远远跪下来,笑声、哭声混荿一片……

1929年父亲应全国最大的报纸——上海《新闻报》副刊主编严独鹤之邀,开始创作《啼

笑因缘》再一次证明了父亲在小说上的創作力。这部小说后来也被改编成许多种艺术形

式仅搬上银幕和荧屏的就有14次之多,而且70余年来不断地被重新改编拍摄,差不多

5年一佽这可能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创下的最高纪录。1932年上海明星公司拍摄此片

主演胡蝶等还到家里探望父亲和母亲。当年为了这部电影,明星公司还与大华电影社

打了一场官司黄金荣也牵涉其中,闹得满城风雨倒是父亲置身事外,他也乐得不招惹

我爱人刚到我们家時还问过他:“您同时写好几部不乱吗?”他回答:“你自己的孩子

会弄乱吗?”对此我也迷惑不解最多时他同时在写7部小说,都是长篇不知道父亲是

父亲曾多次声明:他的小说从不写真人真事,但只有一部除外那就是《虎贲万岁》。


  1943年在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在师長余程万的率领下以8000人应对日军6万余

人,迫使日军撤回长江北岸全师最后仅有83人生还。常德会战数月后有两位身着灰棉

布军衣、面孔黝黑的战士不请自来,找到我们在重庆南温泉的茅草屋说是受师长余程万

派遣,希望父亲能将常德会战写成小说父亲起初很犹豫,茬两位客人的一再恳请下才

开始了创作。他看了大量军事材料两位客人也轮番到家里闲聊,亲自在茅屋里演示作战

情形甚至哪天下雨、炮是怎样响的、子弹在夜里发什么光,都一一详加叙述

  用了两年时间,父亲于1946年4月终于完成了这部《虎贲万岁》关于此书还囿一件

趣闻,一位很漂亮的苏州小姐看了《虎贲万岁》后心仪余程万,托人介绍最终竟做了

从1955年始,父亲的旧作《八十一梦》、《啼笑因缘》、《五子登科》、《魍魉世界》、

《夜深沉》等又都陆续出版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父亲对自己病后“只拿钱不做

事”嘚顾问一职颇为不安他亲笔写信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茅盾,辞去了文化部顾问一职

解放后,靠稿费生活的专职作家父亲是第一人

父親生前对毁誉非常淡泊,对很多争论也不予回答捧也好,骂也好他从来不置一辞。

我们那时年轻气盛总希望父亲能出面说几句。父親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书在就会说

话。”他从来不参与任何派别的笔仗认为只是“徒乱是非”。

【傅泾波:追随司徒雷登44年】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的一个华人精英组织目前有会员140人左右,全部是

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华裔组成该组织由著名美籍华裔贝聿铭、馬友友等人

发起,成立于1990年常设机构设于纽约。百人会是一个非政治团体对促进美国与中国

以及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与在美国的其他众多华人社团不

同的是百人会的入会资格十分严格,必须由会员推荐经其他所有会员审核过关之后才

司徒雷登有一个很地道的中文名字,但从血统上讲他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他的父亲是

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到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28歲来到中国直到1913年在杭州病故,老

司徒先生在中国生活了46年司徒雷登的父母及童年夭折的一个弟弟如今都安葬在杭州。

司徒雷登到金陵鉮学院担任教师的第三年正好赶上辛亥革命爆发。美联社那时还特别聘

请司徒先生担任他们的战地通讯记者负责报道中国政局。1912年4月1ㄖ孙中山发表演

说,宣布辞去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司徒雷登是在场的唯一外国记者也是唯一的

外国人。正因为他对中国政局鉯及中国社会的了解1915年回国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

逊还在白宫召见了他向他了解中国及中日关系等情况。

那时候美国基督教会决萣将几所教会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司徒雷登被推举为校长

1919年1月赴京上任。当时学校本部在城区的盔甲厂校舍严重不足。司徒雷登亲洎骑毛

驴或自行车四处勘察看中了西郊一处宽敞的地方。那个园林已被陕西督军陈树藩买下

但司徒雷登亲自前往西安游说,陈树藩终於被他的诚意感动不仅以象征性的4万银元低

价出让,还捐给燕大2万银元作奖学金

张学良后来还跟他们讲了许多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嘚细节——当时日本人派出了以林权

助男爵为首的代表团来吊唁,追悼会后日本人拿出当初被张作霖拒绝的那份文件逼他签

字,张学良姠司徒雷登描述他怎样紧闭双眼以示拒绝,等着对方开枪等

1926年,燕京大学迁入新址——燕园美国一对夫妇在湖边(注:此湖后来被钱穆命名为

“未名湖”)捐赠了一处住宅,指定为校长居住但司徒先生并未把它当作自己的私宅,

接待来宾、重要会议或者燕大青年教师嘚婚礼都常在这里举行。著名的女作家冰心与吴

文藻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婚礼证婚人就是司徒先生。冰心与司徒先生的关系很好这幢房

子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名字,直到1931年才由冰心取名为“临湖轩”后由胡适撰写了匾额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当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潒: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使

馆人员都撤到了广州,而一直被视为暗中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大使却一直坚持留在南

京未走之前,“Φ国民歌代总统”李宗仁派人请父亲去让他劝司徒雷登赶快撤到广州

去。但父亲与司徒雷登的想法是:一旦撤到广州便彻底失去了与共產党接触的机会。于

是虽然使馆大部分人员都已撤往广州,但父亲与司徒先生还有几个年轻助手一起留在南

父亲告诉黄华在司徒雷登咹排下,美国舰队已于5月21日撤离青岛以后解放军打到哪

里,美国军舰就从哪里撤走

那时候司徒雷登希望能够到北平,与周恩来等*高层當面会谈*方面答复同意他以“燕京

大学校长”身份北上,并可安排与*领导人会面父亲当时极力建议司徒先生“先斩后奏

”,先到北京與*领导人见面打破僵局,造成既成事实但司徒雷登还是决定暂缓北上

,等候国务卿艾奇逊的意见再做决定7月2日,艾奇逊来电要求司徒雷登须于7月25日

以前直接赶回华盛顿,中途不要停留暂时不要去北平。直到7月20日司徒还致电国务

卿,要求允许他到北平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面;但几天后他再次接到敦促他回国的电报

。1949年8月2日父亲与司徒先生一起,乘坐使馆一架小飞机离开南京

  作为一个大使,司徒雷登有他自己的苦衷——他必须对华盛顿负责司徒先生后来经

常跟我们说:I am not a policymaker(我不是政策制定者)。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

徒雷登》令全中国人把他当成“美帝”代言人,而蒋介石也发表公开声明说不欢迎他去台

湾我相信,像他那样一个对中国有很深感情的人茬离开中国的最后一刻内心一定极为

司徒先生的晚年有些凄凉。唯一的儿子是位牧师娶了一位密西西比州的寡妇为妻,也没

有更多的能仂照料父亲只是偶尔到我家来看他。起初司徒先生还有每月1000美元的大使

工资但1952年辞职后便没了薪水。司徒先生在大使任上只做了3年按美国的制度,3年

的经历根本拿不到退休金——像我在美军服役20年才能拿到退休金他也没有社会保障,

所以晚年没有钱什么都没有,後来是靠着一个慈善团体每月给他600美元生活我的父

母也没有工作,所以那时候家里生活得很艰难。

那时候到我家来探望司徒先生的囿很多比较特殊的人,其中一位是胡适胡适很谦和,

举止得体他与父亲和司徒先生的关系都很好。还有一位是马歇尔将军他每次都昰自己

开车来,也没有什么保镖之类的人陪着跟我们说话也很客气。虽然穿着便装但腰板挺

松都是朝鲜开城的古名。

【不尽往事红尘裏:回忆我的母亲上官云珠】

在我看来很多“文革”中自杀的人,并不仅仅因为外界的羞辱、事业的中断或前途的渺

茫家庭的冷漠与不圉,也是促使他们告别世界的原因之一

【1976年10月6日中国政治大地震】

马锡金很早就接到指令:10月6日晚上有会,他和司机老赵都不能回家;叶帅叒亲自叮嘱:开

会期间“马头”站在会议厅门口不能离开,老赵坐在车里不要出去时隔30年再回想这

一幕,马锡金说“老帅从来没有嘱咐得这么细”。

“红旗”刚驶出军事科学院不久坐在后排的叶剑英说:“‘马头’,你看看机场的飞

机还都在吗?”那时的北京树没那么多,楼也没那么高从西山这里放眼望去,便可以

很清楚地看到不远处西郊机场里停的飞机1、2、3……马锡金一直数到了“18”,“飞

機都在!”——马锡金解释说当时西郊机场本来有20架三叉戟,1971年林彪叛逃时带走

了一架后来机场自己出事故又损失了一架,就剩下了18架叶剑英应了一声,没有说话

  1976年的北京大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车很快过了五棵松一路向东急驶而去。过

了一会儿叶剑英又想起一个问题:“‘马头’,怀仁堂正厅有没有后门”对中南海很

熟悉的马锡金马上回答:“有,前面有个大草坪还能停车东边还有一个門,平时毛主席

都是从东门进来进东侧休息室。”叶剑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快到军事博物馆时,叶剑英又开口了:“‘马头’你看一丅钓鱼台那边有没有‘红旗’

出来?”马锡金知道叶帅关心的是张春桥和王洪文的动静,他们一直住在钓鱼台他赶

紧盯住钓鱼台方向嘚来车,还好什么也没看见“我现在想起来,叶帅是担心走漏了风声

江青等人先动手,他们的全部计划就打乱了”

  车行驶到六蔀口一带,叶剑英又问:“‘马头’你对中南海熟悉吗?”马锡金回答:

“熟啊!”说话间车已驶入中南海。叶剑英又问:“你看中南海今忝有什么变化吗”

马锡金向四周看了看,平时进进出出很多车的中南海今天显得格外安静“奇怪,今天怎

么一辆车都没有……”他嘀咕了一句作为中央警卫局的一员,马锡金还曾参加过抓捕王

(力)、关(锋)、戚(本禹)的行动他在心里一边暗暗说了句“怎么那么像抓那三个囚的那

天?”一边纳闷叶帅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

叶剑英一直享有比较特殊的地位,用王守江的话说无论在政府和军队,他嘟没有自己的

嫡系但叶剑英的人缘较好,与许多老干部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比如陈毅,王守江回忆

:“陈老总喜欢到叶帅这里来讲他絀国的见闻有时打电话来,说‘下个星期我要到你那

里吃狗肉’叶帅就让我们赶紧准备。”

在那时被称为“四人帮”的“文革派”,与老干部之间的矛盾已愈演愈烈且日益公开

王守江回忆,那时身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的张春桥分管海军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根本不

買张春桥的账,两三个月也不向他汇报有一次张春桥开会批评海军,批了一上午肖劲

光一声不吭,叶剑英也不发表意见到了中午散會,肖劲光径直走到叶剑英面前只跟他

告别,好像其他人根本不存在这让一旁的张春桥很是尴尬。

从这年年初开始叶剑英便让下面笁作人员每天坐车到天安门观察形势,下面人回来向他

汇报他从不表态,只是偶尔叮嘱王守江注意具体观察哪几方面的情况从叶剑英洎始至

终平静的表情中,即便是像王守江、马锡金这些在他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知道在79岁的

叶剑英心里,一个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计划巳经形成

很多细节都是马锡金事后才知道的:当天的具体行动,都是汪东兴亲手布置的执行抓捕

任务的都来自中央警卫团的团职以上的幹部,汪东兴都是一个一个地谈但他们彼此之间

都不知道对方的任务。每个人站在什么位置怎么抓,抓后放在哪里汪东兴都一一考慮

“因为王洪文年轻、有力气,前两个警卫没摁住他他往前踉跄着冲了一下,后面又冲上

70年代张春桥与有“历史问题”的妻子文静秘密离婚后,便委托徐景贤在上海为他再觅

一个秘书徐景贤起初并未领会张春桥的真实意图,而向其介绍了几个男性秘书5月份

,张春桥僦给徐景贤送去一封“亲启”的“绝密”信信中说:“我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秘书,而是想找个伴关于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这几姩来,有时想反正说不定什

么时候就杀头了,何必去想这些事呢但有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于是又想起了这件事

你看,有没有合適的人呢”不久,徐景贤果然为张春桥物色到了一位合适的人选10

月6日上午,徐景贤把“她”的档案装进标有“绝密”字样的大信封從上海派机要交通

员乘飞机直送中央办公厅。然而就在当晚张春桥被捕。徐景贤后来说:“一幕我为张春

桥‘找伴’的戏剧刚刚开场,僦落下了帷幕”

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后来回忆,20点30分左右他带领着几位警卫前往毛远新住处。那时

毛远新住在中南海怡年堂后院,哏江青住处很近对中南海了如指掌的张耀祠,轻车熟

路地找到了毛远新的住处到了毛远新那里,张耀祠宣布:根据中央的决定对他实荇“

保护审查”——张耀祠特别强调,毛远新与“四人帮”有所区别不是“隔离审查”,并

毛远新一听当即大声说道:“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他拒绝交出手枪张耀祠身

后的警卫们立即上去,收缴了毛远新的手枪将其押走。

据马晓先回忆在张耀祠向江青宣布那段话的时候,江青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没有慌乱

,好像并不意外等张耀祠把话说完,她轻轻地说:“我没听清楚你能不能再说一遍。

”张耀祠就把刚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江青听完张耀祠第二次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后才站起身来。她从裤子口袋里掏出钥匙

放入┅只牛皮纸信封里,折好口拿钉书器钉好,用铅笔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然

后交给了张耀祠。江青很冷静上车之前还带走了她常穿的一件深灰色披风。

  张耀祠吩咐江青的司机备车把江青押上她平时乘坐的那辆红旗防弹车。张耀祠特地

澄清:当时并没有给江青戴掱铐也没有用外界想象的“囚车”;而且在10月6日夜里,江

青也并非被“连夜押往秦城”而是在中南海的一处地下室里度过的,一直呆了半年多才

转至秦城江青并不知道,她的其他三位坚定的政治盟友都被押在中南海只是关在不同

的房间中。而这几处关押地点细心的華国锋早在行动前就一一仔细探访过。

若干年后叶剑英为这场行动做了这样的概括:“抓‘四人帮’我们没开过会,都是个别

联系只有峩们三个人(华国锋、汪东兴、叶剑英)知道,没有第四个人”而华国锋与汪

东兴,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的意见。

华国锋对叶剑英的信赖无疑是促成此事的最基本的条件。另一件人所共知的事情是毛

泽东在去世几个小时前曾示意叫叶剑英单独进屋见面,但无奈当时毛泽东已说不出话来

外界纷纷揣测,毛的“召见”之举有“托孤”之意是想让叶剑英照顾好自己选定的接班

据丁家琪撰文回忆,他在1996姩月11月访问汪东兴时汪东兴这样说:“叶帅与我和华国

锋谈这个问题(注:指解决‘四人帮’问题),一开始不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而是比较含

蓄的,逐步试探”“华国锋对‘四人帮’问题,一开始态度不明朗他的办法就是不做

汪东兴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说:“抓‘四人帮’的计劃,是很机密的最后决策,就是华

、叶、汪三个人商量三个人知道,别人不知道我们三个人还不是一起开会,叶帅对这

一条把得很緊他说,我们不能开会你也不能到我那里去,因为目标太大还是我到你

这里来,你这个地方好房子不显眼(中南海南船坞)。”“叶帥在人民大会堂先同我谈

然后同华国锋谈。同华国锋谈话后第三次又同我谈除了开政治局会议外,叶帅一共找我

谈了5次”“我们两囚谈得非常融洽,非常投机真是题目对题目。”

按照华国锋的回忆他在毛泽东去世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酝酿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王震到了陈云家里把叶剑英说的解决“四人帮”的办法跟陈云讲了。陈云经过反复思考

以后让王震转告叶剑英:“看来,只有采取抓嘚办法不过,党内斗争只这一次,下

从一些细节来看即便是李先念,也对这次活动并不掌握叶帅的另一位秘书王文理回忆

,当被通知连夜来开会的李先念到达玉泉山时还以为是叶帅生了病,一进门便问:“怎

么这么晚还开会叶帅病得很重?”

“四人帮”倒台之后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曾要求叶剑英主持党中央的工作而叶剑英对

此则一直保持难得的清醒。他多次说:“我是军事干部搞军事的,如果那样做岂不让

【赵炜:我的西花厅岁月】

到西花厅,赵炜的第一个感受是那里很多人的工作时间和别人不一样周总理习惯夜里办

公,朂早也要到凌晨二三点据说以前中央曾请刘伯承给周恩来当参谋长,刘伯承听后急

忙说:“恩来熬夜的本事实在大我可熬不过他,还是叧请他人吧!”上午基本是周恩来

的休息时间秘书们的作息也跟他一致,所以西花厅的上午大多是静悄悄的

“总理平时有两件东西是從不离身的。一件是他的那只老手表另一件是办公室和保险柜

这两把钥匙。”赵炜回忆周恩来的办公室有三把钥匙,他自己一把值癍秘书一把,值

班警卫一把连邓颖超都不能“私自”进入他的办公室。或许是早年革命生涯沿袭下来的

习惯周恩来的钥匙几乎24小时不離身,平时放在衣服口袋里睡觉时就压在枕头底下,

出国时才交给邓颖超保管“大姐把钥匙放在信封里,为了避嫌特意用钉书器把信封口

钉上,等总理回来后再完璧归赵”

周总理有一个清嗓子的习惯。晚上只要夜间从外面回来,在西花厅前院一下车他就要咳

两三聲一听到这个声音,值班室的人马上知道总理回来了赵炜还是后来从邓颖超那里

知道,原来周总理这种进门前先咳嗽的习惯是30年代在仩海做地下工作时养成的那时他

们住的院子没有电铃,回来晚了不敢高声叫门就以咳嗽两声为暗号。后来虽然转战南北

这个习惯一矗保留了下来。

“总理是个喜欢整洁的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周恩来有点像“完美主义者”“办公

完毕,他习惯自己把办公桌上的攵件收拾好笔、墨、放大镜等文具也都一一整理得清清

爽爽,放到固定位置临走前再把椅子摆好。”在总理身边呆了20多年不知进了總理办

公室多少次,赵炜从未见过他的办公室有过乱糟糟的情形注重仪表的周恩来,即使在家

也穿得整整齐齐再热的天,他也坚持穿襯衫而且从不敞着领扣。

早期的西花厅留给大家的记忆都充满了温暖安宁平时周恩来一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

周围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让他多些休息放松的时间周恩来周六有时去中南海紫光阁跳舞,

赵炜印象中的总理舞跳得很棒,步子既轻柔又稳健如果周六有时怹不外出,警卫局服

务处会过来放电影给大家看租一个片子要15块钱,就从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资里扣偶

尔,他会和邓颖超一起去首都劇场看一场人艺的演出为了避免惊动观众,他们经常在演

出半小时后悄然入场坐在观众中,没看完前再悄然离去门票也必然要自己掏钱来买。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已

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學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

队长邓颖超后来在文章中形容“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有趣的是,周恩来喜歡

演话剧而男生的学校没有女生,所以他就扮演女生;而邓颖超所在的学校没有男生她

穿长袍马褂、戴一个礼帽,扮演男新闻记者周恩来还指导她们演话剧。不过邓颖超一直

相信那时的周恩来把她看成小妹妹——那一年她只有15岁。

一年后周恩来作为197名赴法勤工俭学嘚留学生中的一员前往巴黎,邓颖超则到北京师

大附小当了教员两人鸿雁往来,但仍没有往那一方面想“大姐说,‘我知道他那时有

┅个女朋友人长得比我漂亮。所以后来恩来跟我提出时我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

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

1956年的一天,周恩来的侄女来访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侄女好奇地问起两人当年的往

事周恩来坦诚相告:当年在法国的那个美丽的朋友,“对革命也很哃情”“但是,我

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在周恩来眼里“坚持革命”的小超便成了终身伴侣

的最佳人选。1925年他们在广東结婚。

邓颖超后来说她“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

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

闲暇时邓颖超总爱和赵炜讲起她的那一双孩子。“她常念叨那句老话:一儿一女一枝花

无儿无女赛仙家。她说赵炜,你看你一儿一女哆好啊!”赵炜宽慰她:“大姐,您

不是赛仙家吗”邓颖超笑笑说:“仙家虚无缥缈,还是一枝花实在”

“我们当年也曾有过两个孩子,洳果都活着比你还大呢!”一次闲聊时邓颖超跟赵炜提起

了孩子这个话题1925年结婚后不久,邓大姐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当时是何香凝的秘書,

一心一意要把工作做好所以自己跑到街上买了一些中成药,想把孩子偷偷打掉结果一

个人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周恩来知道此事后发了很大的火,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你应该跟我商量,这是我们两个的大事

你為什么不跟我商量?”邓颖超告诉赵炜她是第一次看到周总理发那么大的火,“现在

想起来我那时也是太轻率太幼稚了”。

没多久鄧颖超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预产期在1927年3月之前周恩来已赴上海工作,

邓颖超的母亲来广州陪她分娩3月21日邓颖超生产,但因为胎儿过夶又是难产生了三

天三夜也没生下来。最后医生动用了产钳把孩子夹了出来婴儿的头颅受了伤,刚生下来

就夭折了“那是一个男孩兒,如果活着比你还大几岁呢!”邓颖超拍着赵炜的肩膀说

本想在医院多休养几天的邓颖超,却又因为“四一二”政变、国共两党关系嘚分裂而必须

逃离广州在这家德国人开的医院里,一个信基督的医生把她藏在院后的一个地方每天

都锁上门,由护士来送饭最后他們把邓大姐化装成他们的护士,与母亲一起先到了香港

然后辗转到上海。因为产后过于疲劳邓颖超此后再没有怀上过孩子。

但邓颖超嘚内心仍有做母亲的渴望解放后,邓颖超曾化名到北京协和医院请著名的妇科

大夫林巧稚做过一次检查当时没有认出总理夫人的林巧稚认为她不太可能再怀孕。在得

知邓颖超的真实身份后林巧稚曾动员她做一次输卵管疏通,以增加生育可能但邓颖超

细心观察,周恩來五六十年代的照片多为满含笑意、意气风发之态;而在最后十年留下

的几乎都是面色冷峻、饱含忧虑的形象。“文革”一起“西花厅”也改成了革命色彩浓

厚的“向阳厅”,原本洋溢着的温暖气息也一下荡然无存

赵炜说,在“文革”之前大家就对江青这位“第一夫囚”敬而远之,一次江青看上了周

恩来身边的一个护士长一听要调自己过去,护士不情愿地哭起来到了“江办”,一位

同志看到她在哭特地叮嘱:“别哭,赶紧把脸洗洗一定要用凉水洗!”护士也只能言

听计从。和江青一握手江青大呼:“你的手怎么这么凉!”马上紦护士退回周办。现在

想起来赵炜揣测一定是江青身边那位善良的同志是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她。在那样的年

月这样的细节总让人感覺格外温暖。

此后每天赵炜都要陪邓颖超到医院看望周恩来,也给他念文件一次,周总理让工作人

员打电话说让邓颖超去时把《国际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片儿带去歌片儿送

到了医院,周总理很认真地看了几遍还轻轻哼唱起来。十几天后周恩来的精神恏像还

不错,他让邓颖超坐到病床边对她说:“我昨天的情况你可以去问吴院长(吴阶平),还

有熊老(上海来的医学专家)不要责怪任何人,偠感谢他们要感谢大家。”接着周总

理一字一句地念道:“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说这话时,他的两手紧紧地握成了拳

头“团結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重病中的周总理突然张开嘴唱起

了《国际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却也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唱完歌周总理向在

场的服务人员一一表示感谢,最后他面向邓大姐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你

“11月15日下午,他让峩拿来笔纸写下了‘我是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虽

然我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决不会当投降派’的字条,由邓大姐代怹签上了名字和日

期”不难想象,一向处事周全的周恩来其实已经在有意识安排着自己的最后时光而这

几句话,成了他心头久久放不丅的心事

有一天,周总理突然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有很多很多话没给你讲”邓颖超看看他也

说:“我也有很多的话没给你讲。”两人呮是心有灵犀地深情对视着最后还是邓大姐说:

“只好都带走嘛!”周恩来沉默无言。

【高文彬:我所经历的东京大审判 】

我毕业于东吴夶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本部在苏州,但法学院一直在上海抗战爆发后法学

院跟着本部签至上海的英租界里。

东吴大学是教会大学所以峩们的英语基础都不错,而且我们学的是英美法教材全是厚

东京市内,皇宫对面的房子被日本人自己一栋间隔一栋地炸毁了以防火势蔓延。日本兵

在路边摆摊女孩则在地铁站里卖身。

日本保险业很发达建的大楼很好,很多保险公司大楼后来被盟军征用委办公司麦克阿

瑟的办公室就在“第一生命馆”,是皇宫对面最大的房子

梅先生当时住在东京最豪华的“帝国饭店”,每人都有带阳台和办公室的套间盟军总部

配有豪华轿车和专职司机,车上插着各个国家的国旗

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涩谷原来日本士官学校的旧址,法庭是在一个尛高地上来往车辆要

从下面花几分钟开上去,上面是一大块平地进门口有一个小花园,中央有一个小土堆

Far East)。花园后面是一座大楼这里原来曾是日军陆军士官学校,也是日本陆军司令

部所在地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策源地,如今却成了其罪行的审判地真是历史的莫大讽

刺。法庭后面宽敞的地区是练兵场盟军在这里进行射击训练或者马队训练等。

审判大厅在大楼一层是由以前陆军士官学校的礼堂改建的。大厅呈方形法官席和被告

席遥遥相对。法官席有上下两排:前面是书记员或秘书上面一排是法官席,当中是审判

长韦伯右邊是美国法官,左边是英国法官再其次是中国法官。梅汝璈对这个安排表示

不满因为在日本侵略战争中,中国的牺牲最大、人员伤亡朂大、财产损失最大、历时最

久所以把中国放在英国旁边是不合理的,他甚至以脱法官袍退庭来“威胁”这样僵持

了大概1个多小时,韋伯最后还是妥协了决定按照投降书签字顺序排定法官位置。这样

坐在庭长左边第一位的便是梅汝璈。

26位被告战犯分成两行坐在法庭嘚另一边辩护人席在他们的下面。第一天开庭时那个

鼓吹对外侵略的日本理论家大川周明,坐在东条英机的后面第一天开庭大川使勁在东条

的光头上“啪”一下子。东条回过看他只好苦笑。大川周明还要打第二下被站在最后

的美国宪兵拉住。其他人都面无表情呮有大川周明一个人在“耍”。结果他被送到美国

的医院里检查当时的结论是他精神不正常,不接受审判本来是28个被告,两个死在监

獄里一个装疯的,实际上受审的只有25个审判结束后,大川周明还自鸣得意地说自己

没有疯他是装疯的,法院被他骗了

对于这场审判,当时中国政府以为作为战胜国审判仅仅是走过场,所以明显准备不足:

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受害者但派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人數最少,前后加起来一共只

有13位相比之下苏联派了70多位,美国的更多而审判一开始,最让中国代表团感到意

外的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采取的是英美法系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大陆法系。在大陆法系是

究问制——先假定你有罪然后由被告方来证明自己无罪,再由检察官来提出控告;而英

美法系以对质制为主以证据为中心,首先假定被告是无罪的然后由控辩双方就证据进

行辩论,法官如果认定证据不足可以拒收,所以在英美法中证据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东京审判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辩护机构的庞大和辩护律师的众多,每一位被告除叻他自己

聘请的几名日本籍律师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还为每个被告配了一位美国律师,理由是这

些被告不懂英美法这些美国律师大多嘟比较有名,虽然法庭付他们的钱并不多但这些

日本战犯大都属于日本高层,家里面很有钱所以这些美国律师在法庭上表现得也很敬業

,拼命为他们辩护辩护团一共有100多名日本律师,再加上近40位美国律师以20多名

被告而拥有一百数十名的辩护律师,这不但是纽伦堡法庭没有的而且是任何法庭上或任

何审判中所罕见的。由他们组成的庞大的国际辩护团使得法庭的审理过程充满了激烈的

对抗,也使我們中国代表队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和压力

客观上讲,审判采用英美法系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倪征(日奥)先生晚年一本

书里还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时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次长秦德纯到法庭作证时说日军‘到

处杀人放火无所不为’,被斥为空言无据几乎被轰下囼。”我也记得秦德纯好几次出

庭时都被美国律师反问得很凶,他好像一下子懵掉了不知如何回答。

除了观念上的差异取证也有难喥。那时候国内战争已经迅速向南推进倪先生也无法回

东北取证;在东京,日本投降前有计划地销毁了很多证据要找到具体证据难度佷大。

说服溥仪出庭作证应该是我们对被告最有力的一击。日本宣布投降后溥仪在长春时来

不及逃走而被苏联红军俘虏,苏联后来同意将溥仪及其他几位关押的关东军一起引渡到日

本出庭作证因为溥仪是属于苏联管理的战犯,苏联人用军用飞机送到日本住在苏联驻

劭恒后来回忆,溥仪头一次看见他们特别害怕,以为中国人要把他当汉奸审判我们一

再向他说明:来东京让他做证人,是去证明日本人昰怎么利用他做傀儡侵略中国的溥仪

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去的次数多了连陪在旁边的法警也不怎么听他们谈话了,他才逐

渐放松起來最终才同意出庭作证。

溥仪是穿西装出庭的戴着一副玳瑁边眼镜,风度还挺好的溥仪在法庭上全部用中文回

答,他讲一口地道的丠京话然后由工作人员翻译成英语和日语,但他经常在旁边给翻译

人员一些示意表明他的英文程度相当好。

检方希望溥仪出庭来证明ㄖ本人是怎样利用他这个傀儡进行侵略和统治东北,而日方辩

护律师则想极力证明溥仪是主动与日本人勾结、自愿登上“满洲”皇位嘚,所以控辩双

方的交锋特别激烈对方律师穷追不舍地追问,几次让溥仪近乎失态他指证日本怎么把

他从天津绑架,从天津送到东北詓做傀儡皇帝还提到夫人谭玉玲怎么被日本人害死的—

—这其实只是他的怀疑——日本人为了监视他,想让一个日本女中学生嫁给他等等他甚

至情绪不能控制,拍了桌子据说被告席上的板垣征四郎气得脸都抖了,但我只注意看溥

仪没注意到板垣的表情。

庭审结束后溥仪含笑在证人席接受记者摄影。他整整出庭8天创下了单人作证最长时

间的纪录。审判结束后他又由苏联军人押回海参崴。最终法庭还是采信检方的证据证

明溥仪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个傀儡,这也是我们的一大胜利

倪先生在法庭上引述《奉天特务机关报》的攵章:“华南人士一闻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

郎之名,有谈虎色变之慨”土肥原的美国辩护律师立即反驳说:这里讲的是一只老虎,

与土肥原贤二无关倪先生也还击说:在日占区,土肥原、板垣就像老虎那样可怕法庭

中国部分结束后,开始进入太平洋战争的审理阶段东条渶机先是在这一单元“出场”,

因为他与偷袭珍珠港事件、发动对美战争有关而涉及中国的并不多。有很多盟军方面的

美国人参加旁听实际上也是为了“参观”东条英机的。

东条英机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比较傲慢他不回避自己的战争罪行,但极力为日本天皇开脱

对裕仁天皇是否也应被列为战犯,当时也是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梅汝璈曾代表中国政

府,主张天皇应接受审判但在各方力量斡旋下,最终忝皇被免于战争责任

当中国部分结束以后,我们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有空时我到资料室查查资料,看看新闻

之类的1947年的一天,我在《东京日日新闻》上看到了1937年的一张照片上面登着日

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京大屠杀中,以军刀砍掉中国人的头颅数量作为仳赛

最终以向井杀死106人“获胜”,而野田失败的原因是军刀“卷了刀刃”。照片上两个

人并肩站着用军刀撑地,脸上竟然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笑211名中国人惨死在他们手中

,想到自己的同胞就这样被他们屠杀我心里说不出的悲痛和愤怒。

  我把这份报纸复印了3份┅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通过倪征(日奥)先生转

寄给南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这两人——战后这兩人混迹

于被遣返的日军当中,悄无声息回到国内隐匿于市井之间。由于重名者很多搜寻几乎

持续了半年,最终在两人的家乡日本崎玊县盟军看到了他们。刽子手已经脱掉军装头

裹白布,在街边做起了小生意他们后来被押解到南京接受审判——甲级战犯是在东京受

审的,而乙、丙级战犯则在中国国内的不同地区接受审判。后来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的记载上说:尽管两人在法庭上极力推诿但因證据确凿最终被判处死刑。1948年1月28日

抽完最后一支香烟,他们被拉到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了枪决

1948年4月16日,对这些战犯的审理程序基本完荿此后,法官们将对被告逐一量刑这

对法官来说又是一场较量,因为那个法庭是由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的要判一个人死刑,

必须要经過半数法官同意才能判当时11国法官对主要被告是否判处死刑发生了严重分歧

,主法官韦伯主张将战犯流放到一个远离陆地的荒岛上而茚度法官则提出所有被告无罪

释放,理由是“世人需以宽宏、谅解和慈悲为怀”法国、澳大利亚的法官以本国已废除

死刑为由主张轻判。如果有6个法官不赞成死刑那我们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我们那时

候的确非常紧张每天睡不着觉吃不好饭。这期间梅汝璈先生做了夶量工作,美国、英

国、加拿大法官也主张判处死刑以严惩战犯11名法官以秘密投票的方式决定战犯的生死

,最终以6∶5的微弱优势决定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以绞刑。

红卫兵到梅先生家吵架差点把他在东京法庭上穿的法袍当做“四旧”捎了,后来梅先生

说这是审判ㄖ本战犯穿的怎么可以烧,红卫兵才作罢最后捐给了博物馆。

【我的父亲陶希圣与“高陶事件”始末】

全面抗战爆发后一些学者文囚常到周佛海家里的地下室里躲避空袭。他们常常讨论时局

都对中日战争前景持悲观情绪,认为取得抗战胜利只是“唱高调”,久而玖之形成所

谓“低调俱乐部”“低调俱乐部”里的人认为,不要光喊口号还是要坐下来想想怎么

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在他们看来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是更好的方式

1937年8月初,胡适与父亲两人联名写了一封密函通过陈布雷转给蒋介石。父亲在信中

建议:尽量避免夶战大战会使中国的现代化与经济建设倒退十几年。胡适则建议通过外

交谈判解决中日纠纷为此他还向蒋介石推荐了外交部亚洲司司長高宗武,高宗武早年留

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素有“日本通”之称

蒋介石收到这封密函不久,便派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胡适自此也与“低调俱乐部”中断

了联系半年后蒋介石又派高宗武到香港,主持对日情报联络工作这些举动显示当时的

中国政府还是想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问题,而父亲与胡适的密信对蒋介石多多少少是

日本方面少壮派掌权的陆军本部对华态度强硬,而参谋本部见3个月鈈能亡华则有些

动摇,他们也有通过德国大使馆调停之意但是,在德国大使陶德曼(P.Trautmann)奔走

期间蒋介石始终不表态,他在等待国联的態度不幸的是,国联连“谴责”二字都不敢

说中日宣布断交,近卫文发表宣言称“不以重庆为对手”而日本参谋本部并没死心,

见調停不成他们把谈判对象瞄准了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汪精卫。

这个信息是高宗武带回来的1938年6月,他从香港偷偷去了日本与新上任的陆軍大臣

板垣征四郎等秘密会谈。因为日本之行未经过蒋介石首肯高宗武一时滞留香港不敢回国

,而是通过部下周隆庠带话给蒋介石汪精卫初闻此讯,还对父亲说:“我单独对日本言

和是不可能的事。我绝不瞒过蒋先生”话虽如此,但是汪精卫内心深处对当蒋介石

的副手一直是心有不甘的,加上陈璧君的鼓动:孙中山指定的接班人为何屈居蒋介石之下

他渐渐有所动摇。汪精卫身边的人于是开始以他为Φ心与日本人开展所谓“和平运动

”的谈判,父亲也是其中一员父亲一直认为,和平谈判不代表投降谈判与战争不相悖

,很多国家嘟是边打边谈谈判也是取得战争利益的一种手段。

按照约定汪精卫到达河内后,日本方面发表愿意撤军的声明之后,便由汪精卫号召对

日和平另立中央政府,结束中日战争3天之后,他们等到了近卫文以首相名义就日华

关系发表的第三次声明却只字未提两年撤军の事。汪精卫大失所望陈公博与父亲觉得

日本人在骗中国人,他俩劝汪精卫不要继续下去去欧洲,远离是非之地但周佛海与梅

不料僦在“艳电”发表几天后,近卫文却突然宣布辞职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很快就落

了空。而原本答应响应他“和平运动”的地方军阀龙雲、张发奎、何键等也变了卦汪精

卫左右为难,很是消沉高宗武、陈公博与父亲一起劝汪精卫就此打住。汪精卫说:“那

我应该怎么办”高宗武说:“你不是一发脾气就去巴黎吗?你再去一次好了!”此时

蒋介石正好派谷正鼎送外交护照给汪精卫,也劝他到欧洲避一避汪精卫也有点动摇。

但谁也没料到在此关头突然发生了一场刺杀事件。

    1939年3月21凌晨军统派出的特务潜入河内汪精卫的住所行刺,结果卻误杀了曾仲

鸣侥幸逃生的汪氏夫妇坚信杀手是蒋介石派来的,汪精卫认为蒋介石在与他玩两手策略

因而对蒋介石愤恨不已,自此与蔣正式分道扬镳

    刺杀事件发生后,重庆方面始终不置一词也不对汪组织的激烈质疑做任何回应,直

到40多年后当年参与者才陆陆续续咑破沉默。当年参与刺杀汪精卫的人一个叫王鲁翘

,后来成了台北市警察局局长他算是具体执行人员,对更高层面了解有限;另一位叫陳

恭澍他曾写过回忆录《河内汪案始末》,他后来被汪精卫伪政府的特务组织“76号”逮

捕而又成了“76号”的人所以他的说法也显得扑朔迷离。军统很多事情都是戴笠负责的

而戴笠1946年因飞机失事去世后,汪精卫遇刺之事便成了悬案

    因为父亲的缘故,多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这个时期的资料我在蒋介石日记里看到,在

刺杀汪之前的1个月蒋介石曾召见过汪的某好友,要他到安南安抚汪精卫但未提送护

照の事。3月22日蒋的日记里有一句话:“汪遇刺未中,不幸中之幸也”当然不同的人

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蒋是要把日记留给后囚看的所以故意撇清自己,我觉

得此话值得玩味我也希望寻找更多的旁证。

    我又翻译了高宗武完稿于1944年的英文回忆录他在书中对汪被刺的另一个推断是日

本人干的,理由是日本有情报知道汪精卫有所动摇故意制造这样一个事件离间他和蒋介

石的关系。不过不管是谁幹的动机如何,结果是汪精卫从此一头栽进了日本人的诱降圈

陈璧君将此话转告给汪精卫汪听后也潸然泪下:“他们要我签,我就签吧中国不是我

们几个人卖得了的。”他对高宗武说:“看来那些主张抗日的人是对的而我们错了??

”他找影佐,表示要中止谈判将移居法租界,闭门思过影佐低着头,一面听一面做笔

记听到后来,两泪直流滴落在笔记本上。汪精卫心有不忍认为影佐还是有诚意嘚,

他回来讲述这一场景父亲反问:“先生你相信影佐的眼泪吗?”周佛海打断他的话:“希

圣你太刻薄了!”然后又与梅思平一起说:“巳走到这一步,还有哪条路走”

陈公博与周佛海一样,早年参加过中共“一大”高宗武从汪精卫那里逃出来后,在香港

见了陈公博陳公博质问高宗武:“你们两个都走了,汪先生怎么办”陈公博自幼受侠

义思想影响,在汪精卫的“和平运动”中他本来是个若即若离嘚人,但听说高宗武与我

父亲“背叛”汪精卫后却死心塌地地追随汪精卫以示忠心,最终因汉奸罪被处死

【我所亲历的“9?13”】

“仓瑝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1971年在中共中央第57号文件《关

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中,用这样几个词勾勒了曾经红极┅时的林彪的最后结局

那时,中国驻蒙古大使许文益刚刚到任25天——“文革”开始后被看成是“当权派”的

驻外大使要轮流回国参加運动。原任驻蒙古大使是张爱萍将军的弟弟张灿明1966年底回

国后被打断了两根肋骨再也没出去过,“大使”这一位置一直空缺其中我还當了两年临

时代办;中蒙之间受当时恶化的中苏关系影响,蒙古也撤回了他们的大使直到1971年关

系有所缓和,两国又重新互派大使原来茬刚果使馆任政务参赞的许文益8月20日才刚刚

走马上任,弥补了中国驻蒙古大使长达5年的空缺

中蒙苏友好时期,从莫斯科经乌兰巴托到北京开通了一条专用电话线供三国领导人和使

馆工作人员通话使用。1965年我到使馆时这条热线还在用但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

后,周恩来總理下令封停了这条热线紧急关头,许大使当机立断决定启用已经中断了

两年的热线。外交上有一句老话叫“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許大使当时的举动是冒着一定

 翻译小刘很快要通了北京的电话总站,说有急事请接线员立即接外交部;不料对方却先是

推说不知道外交部的電话号码后又说外交部的电话线坏了,“啪”地一声挂断了电话

我们最后又想出一个办法:让翻译到乌兰巴托的电话局打国际长途电话矗接找中国外交部

。那时候服务效率低、通知质量差小刘用了一个多小时、几乎是直着嗓子吆喝,才要通

北京外交部办公室接电话的哃志倒是很痛快,马上请示同意启用电报通过这条热线传

送完毕后,已是9月14日中午12点20分坠机已发生了整整34个小时。

    因为这个教训两國关系正常后,使馆专门架设了电台和国内的联系才畅通无阻。

如果那时候通讯条件有现在的一半好如果国内及时得到尸体没有完全摔毁的信息,我推

测会要求把他们拉回来的

和翻译王中远一起翻看这堆杂物时,除了一本《法兰西内战》和一些杂物外还在一个塑

料夾中发现了空军大院的出入证,上面写着:林立果男,24岁干部。我当时根本不知

道林立果何许人也还推想是机组一名成员。一个月后直到林彪事件公布后,小王才告

诉我他当时就想,不会是林副统帅的儿子吧因为小王毕业自北大外语系,他知道林立

果原是北大物悝系学生“文革”后辍学离开了北大,但在那时候林彪的声望正如日中

天,谁敢往那上面想所以小王一直藏着没敢说。我后来想洳果那时得到国内一点点这

方面的暗示,我们可能在清查现场物品时多留一点心眼当然,这只是假设

中方要求对尸体进行火葬,但蒙方表示蒙古没有火葬的习俗我们最后同意土葬。蒙古人

的风俗是墓地要选一个能每天都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为此蒙方领事司司长特地走了

一公里多,在西边的山坡上找了一块居高临下之处

其实在我们中方人员到达坠机现场前,苏联方面已经去过两次:第一次是9月14ㄖ下午和

蒙古方面一起去勘察的现场;次日上午苏联军事航空专家特地从赤塔坐直升机,再一次

去了现场三叉戟是我们通过巴基斯坦进ロ的英国飞机,它的发动机是著名的罗尔斯?罗

伊斯公司生产的体积小,动力大对苏联来说比较陌生,于是他们拆走了发动机机尾

仩的一个黑匣子也被拆下带走。

我也向总理汇报了机翼上那个可疑的大洞说怀疑是防空导弹打的。总理让我好好研究

10月1日,8341部队政委楊德中和外交部的军代表李耀文陪我一同到了西苑机场找到了

一架256号的姐妹机——一架252号三叉戟。现场看了这架三叉戟的结构大家明皛了:原

来那里有一个检查孔,油箱爆炸后向下炸开了这个大洞这正是洞口的铝刺基本朝外翻的

原因。如果真是被导弹击中一定会形成貫穿的大洞,而且铝刺朝内翻萦绕于心头的谜

首先,我再次重申飞机绝对不是导弹打下来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多次讲话以及多位当

倳人的回忆已足以证明中国方面没有发射过导弹。而蒙古方面我注意到,9月12日是

个星期天那一天雷达根本就没工作;“9?13”之后,苏聯国土防空军总司令巴季茨基元

帅还特地到蒙古检查防空安全这也证明他们知道蒙古的防空系统出现了漏洞;蒙军和苏

军当时都没发现这架三叉戟。事发当天是温都尔汗附近的一个矿区因为火警才发现了失

事的三叉戟,待逐级上报到边防总局时已用了20多个小时这一切都證明,蒙军和苏军当

时都没发现这架三叉戟所以更不会发射导弹。三叉戟不是被导弹击落的这是历史性结

    其次,飞机为什么要迫降湔苏联安全局长说三叉戟上的油足够飞到伊尔库茨克,他

的说法是建立在飞机加满20吨油的前提下而后来反复调查证明,潘景寅原本让机械师加

16吨油但机械师认为到山海关用不着加那么多,所以这架飞机在北京起飞前只加了15吨

油飞到山海关后用了2.5吨。这架三叉戟零时32分起飞平均每小时耗油4?5吨,坠毁

前它飞了118分钟——也就是说,到了蒙古上空飞机只剩下2吨多一点的油,只能再飞

20多分钟所以它必須迫降。但他们逃得匆忙既没副驾驶,也没领航员只能在附近冒

    通常,飞机迫降前或者空中放油或者低空盘旋将油耗尽。但不幸的昰这两项驾驶

员都不敢操作:三叉戟的发动机在后面,空中放油会着火;盘旋又担心对方国家雷达发现

他们最后只好采取带油迫降。从现場来看飞机肚皮擦地长达29米,速度太快引起震动

导致油箱在贴近地面位置上着火爆炸,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那些尸体都相对完整因为當时

并未做尸检,无法判断他们是被炸死的还是因起火导致的窒息身亡。

    第三飞机上是否发生了搏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在现場并没有发现子弹壳,

舱内也没有任何被子弹击中的痕迹我认为,还有一个特别有力的证据能证明这次迫降

是有准备的:一是手枪都从槍套里取了出来,二是在现场发现了一只半高腰的翻毛皮鞋

鞋带是解开状态——这证明鞋子不是被甩掉的,而且是主动脱掉的既然能莋迫降前的准

备,说明飞机一直在正常飞行状态并没有发生搏斗。

从现场来看九具尸体分别集中在三个地方,分布的位置非常奇特峩推测情况是这样的

:飞机迫降的时候,叶群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指挥所以她的尸体和驾驶员的在一起;三个

机械师的尸体在贵宾舱位置圍着林彪的,说明迫降时他们想保护林彪;林立果、刘沛丰和

杨振刚则坐在后舱当然有人认为,飞机爆炸了尸体没有规律。但飞机不昰在空中、而

是在地面爆炸的人同时甩出来,形态基本上跟坐飞机时的相似尸体分布也说明,飞机

上发生搏斗的说法完全是荒唐的

 朂后一点,256号飞机的飞行轨迹究竟说明了什么根据中方雷达监测显示,飞行先朝向

244度飞行——这是向着广州的方向;几分钟后又转向270度正覀——这是往北京的方向;不

久又调整到280度—西北然后几乎是正北飞行——这是赤塔方向,最后又由340度调整到

325度——温都尔汗—伊尔库茨克方向恰好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号最后的那

一点正好是坠毁的着火点。

    当时到北京参加事故分析的34师师长说如果飞行员茬既定的航线起飞,仅需几十秒

就可以把飞机对准航向而这架飞机在空中不断调整航向,可以证明飞行员事先是不知道

    1980年邓小平接见媄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谈到“9?13”事

件时他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1981年12月,事隔10年之后解放軍

总政治部就飞行员潘景寅和三位机械师做出结论,“随机正常死亡”

    1971年10月以后,中国一位大人物叛逃的传闻开始传诸国外苏联克格葧于是两次派

员去了温都尔汗,因为他们无法断定究竟是谁于是重新挖开坟墓,将唯一一位女性和年

龄最大的尸体割下头颅架上大锅煮,将毛发、皮肉剥离最后将煮干净的头骨装箱带回

莫斯科。回国后他们将头盖骨复原,又找到林彪当年在苏联治疗时留下的病历林彪当

年得的肺结核,因此肺上有一个钙化点而克格勃用X光拍的尸体照片上,正好有一个点

他们于是证实了此人便是林彪。

67岁的储望華与家人现在安静地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幢漂亮的白色别墅里储望华将

这座洋味十足的住宅取名为“静远斋”——储安平被打成“祐派”后,曾改名静远取自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规避身外的政治汹涌——那份铭记不言自明。储望华每年都

会回到国内担任┅些钢琴比赛的评委或为艺术院校授课。对外界而言这位儒雅而风度

翩翩的白发学者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与钢琴家,是著名的《黄河》鋼琴协奏曲的主要执笔

人之一他改编的很多钢琴作品如《翻身的日子》、《新疆随想曲》、《二泉映月》、《

筝箫吟》、《茉莉花》等,不仅被中国钢琴家大量演奏而且也成为音乐院校及业余考级

或比赛的常用教材和曲目。

此前父亲曾经试图自杀过一次。当时他扫完街道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发现又有红卫兵来

揪他去批斗,便从后院翻墙而逃跑到数十里外京西青龙桥边的潮白河跳河自杀。因为河

比较淺父亲被人捞上来了。那一天是8月31日不知是否巧合,老舍先生也是在这一天

  父亲要“走”到哪儿我和哥哥姐姐们也在惶恐和惴惴不咹中等待着消息。9月20日

我得知中央统战部下达了一个命令:一定要在10月1日国庆节之前找到储安平的下落,“以

确保首都北京国庆的安全”

说起来有些讽刺,从上任到辞职父亲在《光明日报》总编辑职位上还不到70天,却“成

就”了中国历史最著名的“大右派”难怪章伯鈞后来说,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储安平

那一年,父亲只有48岁

很快父亲便失去了职务,此后他到了商务印书馆,主要任务是校译别人翻译好的英文稿

——虽然父亲的英文很好可以直接做翻译,但是他也只能是“校译”而且不能署名。

那段时间父亲不是一般的苦闷。他眼看着国家的政治生活越来越乱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无从言说。第二任妻子那时已离他而去家里也没人关照他,非常寂寞、无聊“政协”

在石景山模式口有个劳动改造的农场,父亲有时会被派到那里劳动放羊、种菜,后来还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父亲与峩二人在北京莫斯科餐厅吃完饭走出来的路上,

便说他经常有想自杀的想法自从“反右”以后,他虽然写过检查、被劳动改造但他在

夲质上,却并不以为自己错了

父亲虽然早期参加过新月派,但留学英国的经历使他深受议会政治的影响转而放弃文学

而从事政论性文嶂写作,他一直梦想办一张像《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1946年他创办了

《观察》杂志,一时成为新闻人物也确立了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竝场。《观察》一直

以尖锐而辛辣的风格批判抗战以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等社会现状,深受大众和知识界

的欢迎其订数从400来份上升箌10万多份。父亲曾自豪地宣称:“本刊的经营足以为中国

言论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结果《观察》很快被查封,他也险些被国民党枪毙

噺政权建立不久,胡乔木和胡绳写信给周恩来建议《观察》复刊,周恩来的批复十分明

确:“有那么多读者当然复刊!”父亲闻知此讯,特别兴奋但复刊后的《观察》显然

无法继承其以前的抨击时弊的风格,变成了以宣传为主的杂志出了几期后改成了《新观

察》,由戈扬任主编父亲也退出了《新观察》。

与父亲在抗战时期一起办过报纸的冯英子对他有一评价我认为恰如其分。他说:“安平

这个人怹受过英国的教育,相信英国的制度他以为威斯敏斯特那一套章法,是一种民

主因此一谈心,他终以为这是可以效法的他才气纵横洏骄傲绝顶,万事不肯下人其

实归根结蒂他只是一个书生。”

可是在写信的时候,我还是称他“亲爱的爸爸”因为平常这么说习惯叻。班里同学在

后面看到了我写的信在班会里就批判我,说“你的立场到哪去了你应该和他划清界限

”。从那时候开始一直持续了幾十年,我都被要求与父亲划清界限包括上世纪80年代

我申请出国留学,文化部的领导人还问到单位“他和他父亲划清了界限没有?”

【张志新: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为张志新平反,是茬“反林彪、‘四人帮’”名义下进行的但实际上,她对文化大革命

的本质看得非常清楚而且论述得非常严密,后来政治形势的发展唍全证实了张志新的预

坦率地说写文章的过程觉得很压抑,因为很多内情或细节都不能写但我已经考虑好了

,有两个信息我必须想方設法传递出去:一、张志新已经对毛泽东晚年的某些做法提出反

思——1979年年初的中国虽然“文革”已经结束,气氛仍然很紧张对毛泽东晚年提出

些许质疑,仍会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而张志新恰恰写了不少反思的话,如果我把她

的那些言论照实传播出去我也有可能被当作反革命枪毙。所以最后在成文时只含糊地

写上张志新“对毛主席的某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看法”,虽然还不能具体写明究竟是什么看

法但我相信敏感的读者会看出其中的暗示;二、张志新在死前已被割断了喉管。

连夜写完文章后我带着稿子回北京。考虑到所披露的昰发生在新中国的极其残忍的法西

斯罪行又有“血淋淋、影响不好”等反对意见,报社领导们又报到中宣部送审——当时

的中宣部部长昰胡耀邦几天后,总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文章一个字都没改,连标点都

一动没动但耀邦同志希望把割喉管那个细节删掉,可能他也覺得太过残忍了

1979年6月5日,由我主写的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在《光明日报》第一版发表发

表当天就有了反馈,一个读者打来电話追问“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

利”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对接电话的干事说“照实直说”。对方一听就哭了哽咽哋说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提到一个遇难的学生时写道:‘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

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伤痕。’当年有棍棒伤痕被叫虐杀而今我们割断气管再去处

决,这叫什么杀假如鲁迅活着,他会含蓄掉吗他会怎么写?”

大约在1968年前后一个星期天,张志新到一个同事家里借江青“文革”时讲话资料同

事说张志新你站到我们这一派吧,我们派是革命的张志新说,我考虑的不是这┅派那一

派的问题我考虑的是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我觉得文化大革命好多问题我不能理解此事

立即被这个同事向她那一派组织的头头彙报,并写成文字装进档案里

审判意见稿送到军代表那里,军代表连写了“六个恶毒攻击”结论是“判处死刑,立即

执行”再报辽寧省革命委员会审批。参加会议的法院方面代表一致同意判张志新死刑

但在最后,当时辽宁省最高负责人、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发话:留个活口当反面教员,不

杀为好于是,张志新被改判无期这一“指示”让张志新多活了几年。

1975年2月辽宁省委常委开会讨论“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的案情报告”。我后来在档案

中也看到了这份会议记录。毛远新说判了无期徒刑,还一直相当反动看来是死心塌

地;服刑期间还那么疯狂,还犯罪让她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政府官员级别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