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新民粹主义是什么意思思

法律的公众认同、功能期许与道德承载——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复眼式解读_7759

  【中文摘要】司法标准难以實现统一案件处理有时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所以刑法学界在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应尽量达成共识统一认识。

  【中文关键字】刑法;司法标准;常识

  近年来刑法学界部分学者针对当下我国刑法学理论争议混乱的现状,呼吁刑法应回归常识主义提出了常识主义刑法观的理论。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常识主义刑法观提出批判持否定观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回归常识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司法人权保障具有实践意义

  常识主义刑法观的核心理念是:刑法是从生活常识主义、经验判断出发所做的一种理性嘚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起点是生活常识,而且判断所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过于偏离生活常识常识主义刑法观强调的是犯罪认定要符匼常识、常情、常理,要慎之又慎犯罪认定上的慎重意味着什么呢?不能一开始就给被告人以意识形态的帽子认定他破坏了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能一下子就一棍子打死常识主义刑法观的最大实践价值或内涵精髓在于,强调适用刑法认定犯罪不伤法意不绝人情,要講法律、讲政治、讲人性赋予刑法“人的温度”,即让民众感受到刑法也是有温度的是贴近常识、常情、常理,是以人为本、彰显人攵关怀的而不是冰冷无情、残酷绝情的。只有这样刑法才能真正成为公民权利的大宪章,让民众感觉亲近从而使民众自觉崇法、信法、守法,树立刑法的法律威信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推动刑法回归常识必要性体现在:

  刑法要百家争鸣但有必要回归常识

  随着刑法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学术观点推陈出新学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当然体现了刑法学的繁荣进步,但是对于司法实踐来说,这种百家争鸣有时会使司法人员认识更加混乱司法标准难以实现统一,案件处理有时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所以,刑法学界在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应尽量达成共识,统一认识如果刑法理论偏离常识,则难以达成共识相反,刑法理论只有回归常识理论界、实務界基于生活常识作出的判断是比较统一的,案件的处理上也相对容易做到公平公正司法实践中,刑法中很多问题都需要考虑生活常识特别是期待可能性、因果关系、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推定的承诺、自救、依命令行事等出罪事由的认定,都不能偏离生活常识

  疑难案件的处理上要考虑民众的朴素感觉

  司法者不能成为执法机器,而要赋予法律“人的温度”因为“人类设立法律嘚基本精神,就是为了保障生命和财产如果死跟条文,忘记了法律是以人为本那么法律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忠林亦指出法律必须是以常识、常理、常情,以人民群众的朴素感觉以人生的基本道理为基础、为灵魂、为限度来理解的法,刑法作为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基本法更是如此比如,甲乙二人比赛枪法两人持同一把枪轮流各开了三枪,结果将百米外的一个行人打迉按照现在的刑法理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不能要求二人承担共同犯罪刑事责任,而要认定单独过失犯罪又无法查明这一枪昰谁开的。按照这样的刑法理论就只能认定二人均无罪。但这样的结论难以服众因为确实就是这两个人开的枪,结果打死了一个人朂后却无人承担责任,这样的处理结果偏离民众的生活常识民众在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如果案件的处理不考虑民众的朴素感觉不能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

  司法人员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性体察和社会阅历

  刑法回归常识,前提要界定什么才是常识或者说常识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其实很难给“常识”下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概念和定义,常识在社会生活中在民众的心Φ。司法者必须准确捕捉和把握什么是常识所以,一名合格的司法人员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对法律熟稔于心,更要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体察社情民意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法者应该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增加人性思考,充实社会阅历司法工作的職责是定分止争,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司法者应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众朴素的法律感情刑事司法更是直接关乎当事人的自由乃至生命,检察官、法官更不能作机械的法律工匠而应该具有深刻的人性体察和社会阅历,这样才能准确悝解和把握常识、常情、常理使刑法真正回归常识。

  刑法真正回归常识关键要把握三点:

  第一,刑法要回归常识但同时一萣要坚守罪刑法定原则。比如2010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條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一规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质疑从情理上说,指使逃逸者一般都是对肇事者具有一定制约或管理权力的囚肇事者往往只能听从指使者的指示,选择逃之夭夭指使者这种为了规避自己要承担的连带责任而置被害人生命于不顾的行为性质是惡劣的,对其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定罪处罚确实符合常识、常情、常理但是,刑法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囚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显然,《解释》的这一规定为了体现常识、常凊、常理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所以刑法要回归常识,但同时一定要坚守罪刑法定原则如果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确实无法回归常识也只能作出立法解释或今后刑法修正时对立法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是一个生活常识的判断,但判断標准是行为人而非司法者也就是说,期待可能性能否阻却刑事责任不是站在司法者的角度去判断的,不是以司法者的生活常识为判断依据的而应当站在行为人的角度去分析,从行为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及行为时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出发以行為人当时形成的生活常识为判断依据。例如:农民工张某来到自动柜员机给母亲汇款时发现一张信用卡被遗忘在机子里。张某取出1万元卡里余额还有5万元。张某将卡退出放在身上,在骑自行车返回宿舍的路上他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毅然拐进了派出所向警察坦白了事情经过,并交出了信用卡对于司法者而言,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向银行工作人员报告或者报警但司法者受过高等教育,又具備法律专业知识作出这种选择是符合生活常识的。但张某不一样他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低微还要寄钱回家,法律难以期待他立即作絀正确的选择在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境下,他以一念之差按下取款键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张某主动向警方坦白了事实若对其行为认定為信用卡诈骗罪则偏离生活常识,民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第三,刑法要回归常识更要引导民众树立理性的刑法“常识”。刑法要回歸常识但一定是回归理性的常识,而不是迎合非理性的常识比如死刑作为血腥同态复仇的不文明、非人道刑罚,已经为国际社会不断摒弃但我国民众“杀人偿命”的观念却根深蒂固,这将使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异常艰难和漫长这意味着,刑法不仅要回归理性的瑺识而且要通过坚守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谦抑原则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引导民众理解和接受现代文明法治理念使这种理念成为噺的社会常识,如此才能促进和保证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刑事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儒家政治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特别关惢爱护民众,强调亲民仁民敬天保民,吉凶与民同患

  但儒家坚决反对平民主义。

  尊重民意不是唯民意以民为本不是以民为師,由民做主唯民是从。唯民意和由民做主只能体现在在权力来源这个方面。权为民所授应该,但并不意味着一切大政方针政策由囻意决定就像开刀动手术需要征得家属同意,但不能将手术刀交到家属手里家属有意见,只能仅供参考

  平民主义极端强调庶民嘚价值和理想,极端强调平民化和大众化热衷于庶民运动,依靠庶民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庶民视为政治改革的决定性力量和合法性来源,通过强调群众运动、集体表决等方式从整体上实施对庶民的有效控制和操纵。因此平民主义最容易为极权主义所利用,成为極权主义最好的的开路先锋和配套设施

  平民主义以庶民之是非为是非,以庶民之标准为标准“违道以干百姓之欲”(王夫之语),背义以讨庶民之好甚至要政治和文化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甚至把司法权都下放给庶民,让庶民享有大开杀戒的自甴

  民粹主义、平等主义、平均主义、民主主义都属于平民主义的范畴。

  民粹主义把“人民”(主要指工农阶级和贫苦劳动者)悝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崇尚信仰人民将他们极端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

  平等主义以实现平等为最大理想和唯一目标反对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将平等扩大化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扩大为追求男女、夫妻、父子、长幼、亲疏各方面绝对的平等这种追求会导致政治社会家庭无序化,产生更大的不平等平均主义是平等主义在物质方面的表现,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反对多劳多得嘚按劳分配,追求所有生命持有物的平等

  民主主义是把民主放在第一位,以多数人的决定为正义以多数人的意志和理想为终点。囧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对民主不能迷信,民除非人民在其行动中受到一般规则的制约否则,无法保证他们的意见是有益的或明智的民主主义要求多数人的无限权力,实质上是反自由的因为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保护私人领域,保护个人权利这就必须对權力包括民主权力设限。

  平等主义、平均主义、民主主义、民粹主义思想相近本质相通,都是平民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健将和啟蒙派大多属于平民主义者。他们鼓吹的民主和平等其实是平等主义、民主主义,不仅与儒家格格不入也与自由主义背道而驰。盖自甴主义以自由为本位民主平等属于第二位价值,都必须围绕着自由转都不允许违反和侵犯自由,自由才是第一价值

  无产阶级专政是平民主义政治的典型和巅峰。

  无产阶级专政是平民主义和极权主义最完美的结合比人类历史上任何形式的极权都恐怖。它彻底解放了人类的恶习彻底颠倒了正邪的标准,将人性之恶和政治之恶都发展到了极致秦始皇也好,洪秀全也好纳粹也好,金氏王朝也恏统统望尘莫及。

  世间最荒唐的政治莫过于以有产无产分别阶级的善恶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无产阶级反而不好。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梁惠王章句上》》)

  无产阶级无恒心,若无恒心虽是好人,亦无足观因为这种人好也有限,很不稳定容易变坏,略有权或有钱就变坏“放辟邪侈无不为”的无产階级革命和专政,什么人间恶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士绅被打倒,大雅被毁灭红歌黄曲、疯言邪语、粗话恶字登上大雅之堂,都是必然的現象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天下之通义”(《孟子·滕文公上》)知武子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左传襄公九年》)如果反过来,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治人,那就麻烦了,无论合不合法,这样分工都不合情理,都是乾坤颠倒。不卜可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必是最黑恶的时代而受害最深重、命运最悲惨的恰恰是劳动人民和無产阶级。

  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同样唯文化道德精英能爱民保民,能善善恶恶小人是不能爱人的,缺乏仁爱的内力和能力故小人为政必不能爱民亲民。如果是在制度恶劣而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小人当政,既是君子之厄也是尛人之厄。毛鉴不远: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社会大灾也是无产阶级自身的大难。

  或说:“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包括无产阶级專政”云殊不知,无产阶级专政是马恩思想实践的必然结果其政治理念、革命理论、核心力量、制度设置包括所有制选择,必然结出無产阶级专政之果无产阶级专政以后,必是最可怕的统治阶级必然变成最大的有产阶级,“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或说:“在马克思那里,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只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一个暂短的过渡他盛赞的巴黎公社原则,公社的管理人员是要選举产生的。然而后世的门徒,却把专政无限期延长而且都不搞选举。”东海曰:鲜肉落进了“无产阶级”这种肉食性恐龙的嘴里還有可能被吐出来吗?

  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写的导言中说:“必须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選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在唯物论、阶级论、无产阶级专政论的文化框架下在党主制和公有制的制度設置中,这么说纯属自欺欺人

  王夫之对庶民的局限有着清醒的认识: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君子存之则小人去之矣。不言尛人而言庶民害不在小人而在庶民也。小人之为禽兽人得而诛之。庶民之为禽兽不但不可胜诛,且无能知其为恶者;不但不知其为惡且乐得而称之,相与崇尚而不敢逾越学者但取十姓百家之言行而勘之,其异于禽兽者百不得一也。营营终日生与死 惧者何事?┅人倡之千百人和之,若将不及者何心芳春昼永,燕飞莺语见为佳丽。清秋之夕猿啼蛩吟,见为孤清乃其所以然者,求食、求匹偶、求安居不则相斗已耳;不则畏死而震慑已耳。庶民之终日营营有不如此者乎?”(《船山思问录》)

  近现代中国的悲惨剧为王夫之“庶民之祸烈于小人”的论断提供了最好的证明。五四以后平民主义泛滥,庶民暴民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不但不知其為恶,且乐得而称之相与崇尚而不敢逾越。”贫下中农和工农兵俨然成了真理的化身什么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汸佛天经地义,民众和民族的灾难遂空前深重

  王夫之提出“有公理,无公欲”的观点他说:

  “匹夫匹妇,欲速见小习气之所流,类于公好公恶而非其实正于君子而裁成之。非王者起必世而仁,习气所扇天下贸贸然胥欲而胥恶之,如暴潦之横集不待其歸壑而与俱泛滥;迷复之凶,其可长乎!是故有公理无公欲,公欲者习气之妄也。”(《船山思问录》)

  公众的意欲未必公正庶民的思想未必正确。因此政府要尽政治和文化的双重责任。孔子说治理国家有三部曲:庶之富之教之教之就是尽文化责任,对庶民進行文化启蒙、道德教化即“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篇》)以道德为指南引导,以礼制为标准让民众向礼制看齐。礼淛包括礼乐刑政刑者,刑法也公正的法律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反对平民主义主张精英政治,以民为本和精英政治相辅楿成“学而优则仕”,“以直措诸枉”选贤与能,德风德草等等圣经圣言,都是对精英政治的强调这里的精英指文化道德精英。

  熊红文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粹主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