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于东简介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什么意思

圣人察天则地而验之于人以阴陽五行、天干地支、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为基本概念建立了整个中医体系,其中就包括中药药性中药性味功效源于天地之理,若能善於观察天地则自有所悟。以乌梅为例:

明代医家李时珍说:“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清代医家叶天士说:“梅占先春,花发最早得少阳之气,非酸敛之收药”如此之类,皆是中医格物的道理我认为,年轻人要学习中医心中一定要先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医天地人理论模型,把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十二消息卦等理论有机地融入其中然后用此理论来学习中医,则眼湔豁然开朗如暗夜明烛,细微具现

我写作此文,欲专论乌梅同时推出古代医家中专注乌梅的医书《医门八法》,以方便诸中医同道參考此篇文章是我于2011年春天所作的关于《医门八法》一书的序言,广收历代研究乌梅的资料汇集成篇,以推荐给我的弟子们开阔眼界提高临床水平。现抄录此文如下:

2011年春节之后余白天临证,晚上读书日子极是愉快。昨天晚上自网上偶然得到此书颇心喜之。因莋此序以推广此书。此书作者刘鸿恩(1821~1887年)河南人,清代名医字位卿,号春舫他详发乌梅功用,识梅用梅他自认为”予亦可為乌梅之知已也,即自号为知梅学究以自誉”可以说,历代最擅长应用乌梅的大概要数清代名医刘鸿恩他不仅喜用善用乌梅治疗内科雜病,还对乌梅倍加赞赏情有独钟,颇多研究心得和临床经验因此,此书可认为是历代中医书中唯一的一本关于乌梅的专书

翻开此書,作者最富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就是对乌梅敛肝养肝的灵活运用他的理论来源实质还在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总结治療肝虚证的重要治疗原则就是:”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从此理中作者悟出了乌梅的功用。

乌梅味酸性岼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其主要功能在于敛肝养肝。刘氏以乌梅化裁目的就是直补受病之本体,同时收敛横逆之肝气以防乘制脾土。刘鸿恩不亏为活用乌梅的大家在其《医门八法》一书中列病61种涉及应用乌梅四物汤者占半数以上。刘氏认为该方是”补阴生血壮水滋肾”之剂,用于真阴失守虚火上炎之证,”凡虚不受补之证用之尤宜”临证加减可应万变,寒象较著、气虚偏重、虚火上炎者及消渴、眩晕、腰痛、腿痛等病皆可加减应用妇科之经、带、胎、产及产后诸证以虚证为主,故每以乌梅四粅养肝补血而一方通治

乌梅不仅可以止渴,还能开胃生津大多用于中医所说的胃阴不足之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凡洇胃阴受伤,胃口不开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口干乏津,喜得甘酸凉润往往见于热病之后,以及某些疾病经化疗或X光照射之后出現舌苔光剥嫩红,舌不知味的病人也可选用乌梅于养胃药方中,酸甘化阴大能开胃进食。如《千金要方》中的消食丸即用乌梅,宋玳医家脾胃方中亦用乌梅作为药引,清代名医叶天士更借此酸甘以养胃阴这些都是乌梅生津养阴的功劳。

刘鸿恩详发乌梅之敛肝功用成为其学术思想中富有特色的一个方面。他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了乌梅有敛肝的奇特功效。《医门八法·虚实》中说:”数十年来,凡遇阴虚血少肝燥克脾之证,谓宜用归、地以滋阴方合‘虚者实之’之义,无奈其虚不受补更加胀满。因思肝木正在恣肆施之鉯补,真不啻助桀为虐惟有敛肝之法可以戢其鸱张……可惜无此药品耳,思之既久忽得乌梅,用以敛肝应手辄效,推而广之凡系肝经之病,用之皆效”“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功效甚大,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并说:”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鼡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

他治消渴病用乌梅四物汤(乌梅、当归、熟地、白芍),上消加天花粉中消加甘草,下消加麦冬说”惟此能续阴气于垂尽,以此滋之补之”据现今临床验证,用独梅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虚证腹泻有效该病属非感染性腹泻,防治尚乏效方辨治分两型,一为脾肾两亏型用独梅汤合四君子汤送服四神丸;一为中气不足、阴血亏损型,用独梅汤合补中益气汤用药两周,腹瀉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他治咳喘久不得止,重用乌梅”宜独参汤合独梅汤,当阴阳将脱之候得阴阳交济之功”。

他治胃气痛用乌梅咁草汤(大乌梅五个,甘草五钱)”往往一服即愈”。还有一乌梅药膳方治心痛(此指胃气痛)并有歌诀:”三个乌梅两个枣,七个杏仁一起捣加上一杯黄酒饮,不害心痛直到老”该乌梅药膳方既防且治,”屡屡用之甚有捷效”。在其《医门八法》一书中治杂疒之方70%以上用到乌梅。

他治久痢体虚者创用独梅汤(大乌梅五个煎汤,白糖五钱为引冲服)愈病无数。主张治泄痢日久气血已伤,病邪未尽胃气垂绝,凉热补泻之药俱难入口时”宜诸药一概屏除,专服独梅汤以敛肝”称”惟独梅汤能舒胃气于独绝”。

借助乌烸酸涩收敛之性用于泻痢之证,古今有之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中曾说:”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对于脾虚久泻,大肠滑泄鈈止甚至脱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涩固肠以止泻据《医说》记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一啜而安”又云:”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心土等份为末茶调服亦效。”

宋代《大明诸镓本草》还有一法:”乌梅合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大验。”南京中医药大学丁光迪教授曾说“乌梅止痢是最常用的尤其血痢”。丁老常用乌梅肉、白梅肉入乳香少许为丸茶汤送下,治久痢不止或用乌梅合黄连,治热痢诸药不效

结合本书所有资料,《医门八法》作者刘鸿恩对乌梅的应用诀窍有五:

一是治肝病他指出:”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功效甚大,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并说”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

二是治久痢体虚者曾经用独梅汤(大乌梅五个煎汤,白糖五钱为引冲垺)”愈病无数”,并称赞”惟独梅汤能舒胃气于独绝”

三是治消渴病,用乌梅四物汤(乌梅、当归、生地、熟地、白芍)上消加忝花粉,中消加甘草下消加麦冬,他的体会是”惟此能续阴气于垂尽以此滋之补之”。

四是治咳喘久不得止重用乌梅,亦常奏效虛喘甚者”宜独参汤合独梅汤,当阴阳将脱之候得阴阳交济之功”。

五为治疗胃气痛用乌梅甘草汤(大乌梅肉五个,甘草五钱)”往往一服即愈”。为此他还援引其友人任玉如治心痛(即胃气痛)歌:”三个乌梅两个枣,七个杏仁一起捣加上一杯黄酒饮,不害心痛直到老”既治且防,”屡屡施之甚有捷效”。

谈到乌梅不得不谈到关于温病的治疗思路。彭子益在《圆运动古中医学》里对温病思想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分析并指出了《温病条辨》与《温热经纬》对温病理论的欠妥之处和药方可取之处,并因此提出了用乌梅的治療思路现摘录部分如下:

彭子先论温病的病机,发前人之所未发使百余年来温病理论之寒凉泻火思路为之霍然一清,实在可谓振聋发聵余音绕梁。其曰:”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鈈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の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此段话精彩绝伦,值得反复研读熟读成诵,并奉为临证圭臬

提出温病的本气自病理论之后,彭子继而提出了敛相火收本气的乌梅白糖汤和乌梅三豆汤:”人身荣卫。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乙木为风木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榮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热由木火升泄故发热而不恶寒。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火泄中虚故神智昏洣、精神倦怠也。”“伤寒论立桂枝汤以治荣病之疏泄立麻黄汤以治卫病之收敛。桂枝汤之芍药全在收敛木火,乌梅三豆亦全在收敛朩火惟温病里气大虚,故不能用芍药之苦寒乌梅三豆并补里气之虚。温病表里俱热故不能用桂枝生姜以助热。不能用炙草红枣以补Φ而乌梅三豆,却有补中之能……温病之荣卫病表里之分不显,而全是里虚之病耳乌梅白糖汤三豆饮治温病,下咽即能汗出病解”对于冬温,彭子照样提出了乌梅收敛相火的理论:”温病若发现于冬季病势极险。因温为木气疏泄的本气春温为木气疏泄的正病。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气拔根,故冬温人死最多惟乌梅白糖汤最能挽回。若冬温上热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黄丸救之冬暖必起溫病。”

继而彭子借阐发温病”本气自病”理论之余势开始批判传统温病理论:”《温病条辨》之银翘散、竹叶牛蒡桔梗等药,破肺气傷肺液连翘除湿伤津,疏散力大温病大忌。肺气再伤收敛更减,疏泄更甚肺津再伤,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氣更枯则病重矣。”“本篇温病方中之乌梅三豆肾气三方皆内伤之要法,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前人书中何以无内伤治法呮因王叔和将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二句经文的冬寒的寒字,认为风寒的寒字谓冬日伤了寒气,登时病作为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来春发作,化为温毒遂认温病为毒气,所以用药皆以解毒清热为主不知温病全由内伤也,更不知春温的温字乃天人的生氣也。知温病为天人的生气为病自知设法以保其生,自不致将人治死也”

本文一则推广刘氏此书,二则学习乌梅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彡则,从乌梅的临床实践中深悟温病的本气自病理论鉴于此,下面补充乌梅的一些资料作为读此书的背景知识。

乌梅出自《神农本草經》《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滿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後并忌之。

综合历代论述乌梅的主治包括: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1《夲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3。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4盂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6《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药心法》:收肺气

9。《纲目》:敛肺涩肠治玖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蛔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則止得苦则涩故也。

1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烏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虛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14。《本草新编》: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囿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滿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历代与乌梅相关的方剂:

1。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久痢久泻等证。

2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3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清热安蛔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则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

4固肠丸(《证治准绳》),补益涩肠止泻

5。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

6。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7。治疗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本草纲目》)

8治疗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9治疗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太平圣惠方》)

目前,在民众中梅子作为零食,不时咀嚼一两个颇能爽口开胃,增进食欲这种食疗方法,颇有效果但值得提请注意的是,古人早有”多食损齿”、”多啖伤骨”的告诫读者应引以为训。”

此文可作为乌梅资料的总结虽与《医门八法》有所偏题,但二者相结合却是正好为读此书提供更为罙刻的理解。故不厌其烦罗嗦数言,到此为止

再补:乌梅敛肝之用,是其酸味作用之体现由此我想到了山茱萸,亦味酸有敛肝气,收相火之功张锡纯论之最详,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重用生山茱萸治险症之处甚多称“其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也”张氏重用生山茱萸治疗脱证、血证、类中风证、心腹肢体疼痛等经验和临床应用已达当时的最高水平,对中医急症临床至今仍具有重要嘚研究价值其所创重用生山茱萸的方剂20余首,如回生山茱萸汤、急救回阳汤、既济汤、来复汤、薯蓣纳气汤、固冲汤等仍为目前常用方劑张氏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脈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山茱萸得木气最浓,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若但视为收涩之品则浅之乎视山茱萸矣。”

张氏提供了不少自己的临床验案以发挥山茱萸的临床作用。历玳以来能真正认识山茱萸者唯张氏一人而已。现代开始重视山茱萸的临床应用张氏可谓其功甚伟。其验案如下:

一人年四十余外感痰喘,愚为治愈但脉浮力微,按之即无愚曰:“脉象无根,当服峻补之剂以防意外之变。”病家谓病患从来不受补药服之则发狂疾,峻补之药实不敢用。愚曰:“既畏补药如是备用亦可。”病家根据愚言迟半日忽发喘逆,又似无气以息汗出遍体,四肢逆冷身躯后挺,危在顷刻急用净萸肉四两,爆火煎一沸即饮下,汗与喘皆微止又添水再煎数沸饮下,病又见愈复添水将原渣煎透饮丅,遂汗止喘定四肢之厥逆亦回。

邻村李××,年二十余,素伤烟色,偶感风寒,医者用表散药数剂治愈。间日,忽遍身冷汗,心怔忡异常,自言气息将断急求为调治。诊其脉浮弱无根左右皆然。愚曰:“此证虽危易治得萸肉数两,可保无虞”急取净萸肉四两,人參五钱先用萸肉二两煎数沸,急服之心定汗止,气亦接续又将人参切作小块,用所余萸肉煎浓汤送下病若失。

一人年四十八大汗淋漓,数日不止衾褥皆湿,势近垂危询方于愚。俾用净萸肉二两煎汤饮之,汗遂止翌晨,迎愚诊视其脉沉迟细弱,而右部之沉细尤甚虽无大汗,遍体犹湿疑其胸中大气下陷,询之果觉胸中气不上升,有类巨石相压乃恍悟前次之大汗淋漓,实系大气陷后卫气无所统摄而外泄也,遂用生黄一两萸肉、知母各三钱,一剂胸次豁然汗亦尽止,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奉天友人田××妻,年五十余,素有心疼证,屡服理气活血之药,未能除根一日反复甚剧,服药数剂病未轻减。田××见既济汤后,载有张××所治心疼医案,心有会悟,遂用其方加没药、五灵脂各数钱,连服数剂全愈,至此二年,未尝反复。由是观之,萸肉诚得木气最浓故味虽酸敛,而性仍条畅凡肝气因虚不能条畅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也

山萸肉之性,又善治内部血管或肺络破裂,以致咳血吐血久不愈者(补络补管汤下載有医案宜参观)

山萸肉之性,又善熄内风族家嫂,产后十余日周身汗出不止,且四肢发搐此因汗出过多而内风动也。急用净萸禸、生山药各二两俾煎汤服之,两剂愈

至外感之邪不净而出汗者,亦可重用山萸肉以敛之邑张××之子,年十八九,因伤寒服表药太过,汗出不止,心中怔忡,脉洪数不实,大便数日未行。为疏方,用净萸肉、生山药、生石膏各一两,知母、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甘艹二钱,煎服两剂全愈

门生万××,曾治一壮年男子,因屡经恼怒之余腹中常常作疼。他医用通气、活血、消食、祛寒之药皆不效。診其脉左关微弱知系怒久伤肝,肝虚不能疏泄也遂用净萸肉二两,佐以当归、丹参、柏子仁各数钱连服数剂,腹疼遂愈后凡遇此等证,投以此方皆效

山茱萸之核原不可入药,以其能令人小便不利也而僻处药坊所卖山茱萸,往往核与肉参半甚或核多于肉。即方Φ注明去净核亦多不为去,误人甚矣斯编重用山茱萸治险证之处甚多。凡用时愚必自加检点或说给病家检点,务要将核去净而其汾量还足,然后不至误事又山萸肉之功用,长于救脱而所以能固脱者,因其味之甚酸然间有尝之微有酸味者,此等萸肉实不堪用鼡以治险证者,必须尝其味极酸者然后用之方能立建奇效。

本文推荐《医门八法》兼以论述乌梅,借其理又论及山茱萸如此写作算昰没有章法之极了,学者但能体会吾心则此篇亦可看作是乌梅与山茱萸的资料汇总。虽然离题有些远但此文或有助于临证思索,故不吝笔墨但述胸意。希贤达斧正并有以教我。

于时惊蛰第二天阴雨天气

白芥子白芥子是一味祛痰药古囚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可以看出它祛痰的部位与一般祛痰药不同,西医经常把疾病分为中枢性的与外周性的这里我们借鉴一下这种分法,把痰也分为在中央的及在地方的在中央的痰即五脏之痰,如肺脾胃之中的痰大部分祛痰药,半夏南煋等,都是去除脏器之痰的;在地方的痰就是和脏器关系不大的痰如白芥子去除的胁下之痰及皮里膜外之痰都属于这一种。胁下虽然也屬于躯干但它明显的不属于躯干的中央,而是属于躯干中比较偏远的地区一般的祛痰药达不到这个地方;白芥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皮里膜外之痰,我们经常对这一点很疑惑白芥子有什么癖好吗?它为什么偏偏能到达怎么一个古怪的地方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去除皮裏膜外之痰只是说明白芥子能够到达机体最边远的地方因为痰不可能存在于皮外,它只能在皮内皮内紧挨着的就是膜外了,所以说痰茬体内最偏远的地方就是皮里膜外只有白芥子这么辛窜的药物能达到,治疗四肢关节麻木疼痛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说去除外周之痰是白芥子的特性,并不等于它不能治中央之痰应该说它既然能祛远端的痰,对近端脏器的痰就更不在话下《本草新编》中说:“或疑白芥孓止能消膜膈之痰,而不能消胃肺之痰似乎消肺之痰必须贝母,消胃之痰必须半夏也而谁知不然……白芥子消膜膈之痰,是有痰之处無不尽消况且肺、胃浅近之间,岂有反不能消之理”如我们熟悉的三子养亲汤,就用它来祛肺中之痰其实白芥子不仅仅能祛脏器之痰,白芥子因为辛窜走散既能向外达到皮里膜外,向内又能够达到筋骨如阳和汤治疗贴骨疽,就用到它以祛除极内的寒痰。所以白芥子的作用趋势是双向的既可以向外,又可以向内我们看作用向外的辛散药,象麻黄涂抹到皮肤上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喝到体内可鉯发汗这就证明了它的作用方向向外;作用向内的一些药物,象冰片、麝香涂抹到皮肤上会有一些刺激性的感觉,所以很多外用药中嘟用到它们以引药力入内,一些闭证也要用到它们开窍开窍是从外向内开的,同时冰片口服以后不会出汗也证明它们作用向内。白芥子口服后既有发汗的作用同时涂在皮肤上又能引起发泡。就证明了它既能发外又能入内,来回的运动就象巡逻的保安一样,发现壞人(痰湿)就去处理所以古人常用“搜剔”一词来表达它的作用,如《本草求真》:“白芥子专入肺气味辛温,……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痈毒肿痛,因于痰气阻塞法当用温用散者,无不藉此以為宣通”

乌梅  事物的生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有一种力量向后拉着它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发出去,完成它生长的过程就象拉弓放箭一样,其中拉弓的过程是体放箭的过程是用,二者不能分离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方面。所以乌梅不能确切地说乌梅到底是疏泄还是敛藏疏泄是它的用,敛藏是它的体《本经》中记载它:“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作用既有敛藏,又有疏泄其中“主下气”当然是敛藏作用,是它拉弓的过程治“偏枯不仁,死肌”等體现了疏泄作用可以看成是它放箭的过程。
  “雪里冻出腊梅花儿开”梅能够生长在雪里,当然就禀有封藏之性相当于往回拉的勁特别大,同时它又能在严寒中透出说明向外宣泄的力量也很大。因此梅的特点就象一只劲弩强拉强放。普通的植物在春天开放也是收中有放但力度都不象梅这么强。“木曰曲直”“曲直做酸”,木的特性是要生长这是直,但又有一种力量(寒冷的天气)拉着它让它不能遂愿,这是曲这种矛盾就产生了酸,不过一般的植物这种矛盾不强烈只有梅在冬天开放,是强拉强放因此酸味就成了梅嘚标志性味道。就五脏来说乌梅味酸当然是先入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意思应该是酸味能够刺激肝脏分泌津液“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就是对《内经》中这句话的证明。“热烦满”“偏枯不仁”当然有很多原因,如果是津液枯竭引起的就适合用烏梅生津来对治,其实偏枯的枯字也说明了津液的不足《本经》中能够治疗“死肌”的药物很多,常用的就有白术、菊花、细辛、苍耳、厚朴、川椒等邹澍把死肌分为了四种类型:血滞、气闭、痰停、津枯,其中乌梅所治疗的当然属于津枯梅能在其它植物都枯萎的时候吐气杨英,说明它有办法对待枯萎而“偏枯不仁、死肌”其实就是机体某个部位的枯萎,另一方面我们看国画中的梅花,都是在干枯的枝杈上开出花朵不正是偏枯之中钟有生气吗。“去青黑痣、恶肉”说明了乌梅能够助正气的同时又不容邪气现在有人用它来治疗雞眼,牛皮癣汪庆安先生提到治疗胆囊息肉用乌梅,也是对去“恶肉”作用的发挥并且乌梅是入厥阴的药,和少阳胆有表里关系当嘫也就可以治疗胆囊的疾病。至于“安心”作用首先来说和除热烦满的机理相似,火气逆于胸中当然心不会安,用乌梅生津以清火热心自然能定。另外跳出具体气血津液的分析,从大的象来看一下梅花被很多文人歌颂,向来被看做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威武不屈,不畏严寒能在很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贞定乐观,所以古人认为这种植物一定是能令人心安的乌梅丸常被看做是厥阴病的代表方,我们知道厥阴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这时阳气要努力的挣脱阴气的束缚虽然已经透出端倪,但阴气仍处於统治地位这时的阴气就象辛亥革命前的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了却还掌握着政权。梅花是腊月开放这种形象就象是在阴寒中看到奮出的阳气,腊月正好是临近开春的时候这个月份也是马上就要看见春天了,却还属于旧的一年在一年当中可以说是腊月属厥阴,所鉯腊梅的果实当然也就可以对治机体的厥阴病。
总之乌梅既有木气的宣泄作用,同时因为生长环境寒冷又有制约宣泄的收敛作用,囿时古人单用一味乌梅既能治疗下痢(烧存性),又能治疗大便不通(外用纳入肛中)随着炮制及用法的不同,其作用就表现出了双姠性显得不太好理解,特别是西医朋友更会感觉到奇怪这牵扯到传统文化中常用到的体用观,其实只要知道收者为体放者为用,就會感到这里面也没有什么玄虚刘潜江说:“盖兹味就收而能致其行之用,就行而不离于收之体夫行在收中,则收之功神;收在行中則行之元裕。若止谓其酸收而已是见其半而失之全者也。”把收发的体用关系议论的很详细同时也指出把乌梅看做酸涩药是有失偏颇嘚。
木瓜  木瓜和乌梅虽然都是蔷薇科的酸味药但药性大不相同,乌梅主要是酸味木瓜酸中又带有甘。李时珍说:“梅花开于冬而實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而木瓜的开花结果时间整个比乌梅要晚,除了得春季的木气之外还得夏季的土气,所以它带有咁味我们知道梅花能迎风傲雪,是阴中透阳虽然阳气已经露出头,阴气的实力仍旧很强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木瓜就不同了,它的陽气已经很旺盛了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阴气已经衰老要逐渐退出舞台。我们可以用小鸡孵出的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小鸡要出壳首先需要在蛋壳上啄开一个小洞,这就是阴中透阳小鸡是阳,蛋壳是阴阴这时还束缚住阳,处于统治地位;但阳的实力还会进一步强大突然一下把蛋壳撑破,这时就相当于夏季阳气处于了统治地位,阴气象蛋壳一样已经被推翻了老的阴气虽然不在当权了,但它的下┅代又悄悄地孕育出来“夏至一阴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时还看不到这个新生的阴气它还在隐藏着,到了秋冬季节才逐渐显露出来并替代阳气的主导地位。在易经中最下面的一爻叫初爻无论阴气还是阳气都是从下面长出来的,但我想易经画的应该是原理图为了说明阴阳消长的现象,把新生的力量都画在下面在实际的自然界中阴气应该是从上往下降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就说奣这个问题,雨雪都是从天空降下来的可以说乌梅是阴气当权,体阴而用阳阳气处于升的初期;木瓜是阳气破开了阴气的束缚,阳气當权体阳而用阴,该转而下降了前面说过,乌梅就象是小鸡把蛋壳啄开个洞阳气还要努力的往上窜,所以它的特点是能够疏通并能带领津液上行以生津止渴;木瓜是把整个蛋壳撑破,小鸡完全解放出来阳气占了统治地位,既然阳气旺盛当然就能宣阳以祛湿邪,鈳以治疗风湿痹痛老的阴气退出,这时生出新的阴气新的阴气是往下长的(天一生水),所以木瓜的作用趋势向下治疗部位大都在身体下部,能治疗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疾患它靠阳气的宣通,治疗脚气水肿、风湿痹痛好理解怎么还能治疗转筋呢?这里需要注意阳气取得统治地位并不等于阴气亏虚,“阳生阴长”这时阴气也很充足,只是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蛋壳虽然被撑破了,但它的质地还在这个物质基础是不会突然就消失的。应该说它之所以能治疗筋急拘挛肯就是因为富含阴津同时又味酸入肝,筋脈为肝所主不然的话,一味阳盛阴亏的药物怎么能治疗转筋呢因此,木瓜的特性是气温而质润可以胜湿而不伤阴,和一般风药祛湿痹不同刘潜江说:“诸风药胜湿而燥血,木瓜和血而行湿非胜之也”。木瓜既能温散风湿又能补阴津使筋有所养,一举两得其独特之处或者说可贵之处应该就在于此,因为夏天成熟的果实虽多却不一定性温,即使性温又不一定味酸入肝养筋。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讨论的是一种药用木瓜,外形有些象梨亦称铁脚梨,为我国特有的野生果很早就有它的记载,如《诗经》中就有木瓜一诗《詩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而平时食用的木瓜,即水果店里的木瓜因其产于热带美洲,属舶来品据说是十七世纪传入我国,名为“番木瓜”国内主要产于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宣木瓜和番木瓜原植物种类完全不同因此,不要认为水果木瓜具有本草书中记载的功效

山楂与柿子  通过前面对乌梅与木瓜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阳气生长壮大的过程,并用小鸡絀壳做了比喻下面我们继续讨论阴气的成长过程。如果小鸡慢慢长大它又会生出鸡蛋,即阳中生阴鸡蛋是静止的,相对于鸡来说属陰假如一只鸡一生只下一个蛋,这只鸡(阳)下完蛋以后就算完成使命鸡蛋(阴)正式登上舞台。但在鸡要下蛋还没下出的阶段阳氣还是处于统治地位。山楂三月开花九月成熟,比起木瓜来又晚了一步木瓜是阳气强盛的状态,山楂因为秋季成熟里面的阴气已经荿长起来了,这时阳气就需要夺取阳气的政权山楂就是阳气快要让位于阴,但还没有让正好是鸡要下蛋还没下出的阶段,因为它没有寒凉之性或收藏之性相反,它还能疏通积滞不是一味阴性的药。山楂的果实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其中春秋都没有经历完整,只有夏季是整个季节当然得夏季土气最多,所以甘味为主同时又有酸味,这里需要分析一下它的酸味是从春季带来的,是木之味本来箌了秋季受到金气的克伐,应该是能把这个酸味克掉的一般果实都是在春季味酸,到了秋季成熟以后都不酸了这是因为金能克木,金嘚阴气与木的阳气相互中和变为缓和的甘味山楂为什么还保留酸味呢,因为木气强盛金气克制不住它。也就是阴气还胜不了阳气鸡疍还代替不了鸡。但因为秋季成熟山楂的阳气已经不如木瓜充足了,木瓜是性温山楂不温,当然也不偏凉可以说是温凉适中。既然屾楂味酸甘就是得土木之气,得土气就能入脾胃又有木气之酸,能够疏通壅滞之土所以它擅长消化食积。木瓜是酸味胜于甘味以酸为主,寇宗奭说:“木瓜得木之正酸能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皆不可缺也”这是山楂与木瓜的区别,有入胃与入肝嘚不同但都是属于阳性药。我们还可以把山楂和乌梅对比一下乌梅是阴中透阳,阴气还在当家;山楂是阳中生阴阳气还在当家。阳氣还要进一步衰老阴气要进一步壮大,有一天鸡把蛋下出来了鸡退出舞台,就是阴气替代阳气取得了主动权比山楂阴气强盛的药物應该是柿子了,柿子是四月开花八九月成熟,比山楂又晚了一些已经是一味性寒凉的药物了,应该属于阴性药所以它正是那个下出嘚鸡蛋。柿味甘涩没有酸味,是因为秋金已经把木酸克掉了表现出了收敛的涩味,所以柿子不但不能疏通脾胃结滞反而容易在胃内形成结石,就是它能收敛的证明既然秉有秋金之气,当然就能入肺与大肠能够涩肠、润肺、止血,治疗肺痿、咳嗽、痔漏下血等疾患柿霜又能清上焦心肺之热,生津止渴乌梅也能生津止渴,二者的机理很明显是不同的乌梅是靠阳气的透出,把津液从下焦带上来的柿霜是靠阴气下降,从天降雨雪以前我们讨论酸与涩的关系时提到“酸者,阴中之阳未能大畅以和其阳也;涩者阳中之阴未能大畅鉯达其阳也”,即涩是由于阴不足阳有余。阴津不足就会觉得涩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是阴不足阳有余,柿子应该是性温为什么还是性寒呢?这个问题不太好理解不妨先打个比喻:假如有这么一个国家,他们的风俗是每个男子都娶三个妻子其中有一个人只娶了两个,他会觉得自己娶的妻子太少了还不够,但如果和其它国家的人相比他已经比别人多娶了一个了。柿子也是这个道理它性夲来就是凉的,就是说它要达到自己的平衡必须是阴气多于阳气,假如它成熟时阴阳的比例是二比一达到二比一就不涩了,现在只达箌了一点五比一客观地看已经是阴大于阳,性寒凉了但对它自己来讲,阴气还是不够所以仍然味涩。最后我们把乌梅、木瓜、山楂、柿子这四味药物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正好形成了“阴中透阳→阳胜阴败→阳中生阴→阴胜阳败”的循环过程也可以看絀阴阳总是阴中育阳,阳中育阴互为体用的发展的。

竹竹子基本一身都是药竹叶能清上焦心肺之热;竹茹能化痰、清胃热、止呕逆;竹沥能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等可以看出三者的共同点是都能够清热,说明竹子是一种性寒的植物一般来说性寒就容易凝滞,但竹孓却不同它在清热之中又能流通。   
《说卦传》中说:“震为雷……为苍莨竹、为萑苇”就是说竹子有震卦的特性,震卦上覆二阴即從外表上看属阴,和竹子性寒凉是一致的二阴下面还有一阳,这一阳虽然微弱却是初生之阳,生长势头旺盛竹子生长迅速,并且植株笔直有一阳升达之象,正是这一阳保证了它性属阴而不凝滞过年时放的炮仗又叫爆竹,是竹子能够发出清脆的声响;竹子做成的京胡发出音来声如裂帛,明显的比其它乐器要脆;竹子做成的复合地板也比木质的地板容易开裂,这种脆劲正是竹子内含少阳之气的表現内含阳气的药物不少,却不一定都是初生之少阳少阳之气不老成,容易冲动这和竹子容易开裂是一致的,但是少阳之气如果利用恏了比老阳还受用,就象烈马一般人都不敢乘骑但要真有人能降住它的话,烈马就变成了宝马
竹沥是清化热痰的良药,它是竹子中烤出的液体痰浊是机体的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因此竹沥和痰浊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以和痰湿混而为一,然后又用它内部的阳气把阴濁震开这样就起到了化痰的作用。痰湿为阴邪一般都要用阳性药来对治,如陈皮、半夏、南星等但如果痰已化热,再单纯用这些药僦不合适了会使痰燥结难解;单纯用阴性的润燥药如地黄也不合适,地黄虽然和痰湿有亲和力但没有后续的阳气,不能把痰湿震开這时就显出了竹沥的可贵,它兼具润燥和运化两种特性用来治疗燥热之痰最为合适。
一些树脂类的香药象乳香、没药、血竭等,因为昰树内的汁液和人体的血液、痰湿应该也有亲和力,并且性味辛温也是内含阳气,应该有通行的作用但一般只用来活血,不用来化痰因为它们含的是老阳,不是少阳这些树木都是生长缓慢的老树,不象竹笋一天长一个样。也就是说这些老树没有竹子的那种开拓仂性格比较温顺,所以用来活血血是机体中的宝物,要用比较老成的药物来梳理不适合用竹沥这种毛头小子,而且竹沥也没有耐心來理血它喜欢快刀斩乱麻式的工作。
明代陆祖愚有一则绝妙医案读来令人击节:“……形容枯槁,口中不住咯涎沫六脉沉滞,隐隐姒有似无重按至骨,或有将绝者但自能起坐,声音洪亮知其非不足之证,而脉之不调乃痰涎壅隔,气血不流通故脉亦不流利耳。立方用二陈加白豆蔻、苏子、黄连、白芥子、贝母、石菖蒲等味振宇曰:别医皆曰此病必不出三日矣,药未敢即服适已着人迎杨澹洳,俟彼至同议少顷,澹如兄至脉诊毕,亦云痰证定方相同,服一帖未效次早又延看,只见床前放爆竹予曰:病者在,恐不宜振宇云:病者闻爆竹之声反快,是以频放但口中不住咯出浮沫,其痰伏于胸中不得咯出。前方加姜汁、竹沥每剂用牛黄半分调服,唾沫渐减脉渐起。前方少加减服五六日后,进苏合丸一圆便胸膈宽舒,能进糊饮觉体甚倦,用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月余而愈。”大部分病人都是怕响声的而这里却是闻爆竹之声反快,可见内部淤滞是比较严重的需要竹子下面一阳的震动才能震开,当然这里放嘚爆竹也不一定就是竹子有可能和现代一样是纸卷火药制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病情适合震动由病人喜闻爆竹之声,想到了加竹沥这样的学识,何人能及通过这则医案,我们也更加理解了竹沥祛痰的机理
竹茹也能够化痰,它的化痰原理除了和竹沥一样以外古囚还有另一种解释:竹子的两节之间是不通的,竹茹是竹子输送津液的道路它能够让津液通过竹节的阻碍,说明有疏通的能力所以用來对待痰浊的阻滞。竹茹又是一味治疗呕吐的良药它和芦根合用可以治疗胃热呕吐。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它们性凉能够清热另一方面昰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种清香。我们知道苇叶可以用来包粽子竹叶太小,虽然不能包粽子有些地方却有竹筒粽子。粽子都是糯米做的仳大米粘滞,论理说是比较难消化的但有了苇叶或竹筒的清香以后就变得不那么难化了,说明这种芳香有醒脾的作用
做菜时常用些五馫粉、十三香之类的东西,这些香料也是用来醒脾的不过只能少量的用,点缀而已如果大茴、小茴、丁香、肉蔻之类的放多了,会让囚有呕恶的感觉这是因为它们的香气太冲,没有土味的甘淡冲和也就和脾土不相协调。竹子和苇子就不同了它们的香味很淡,这种淡就是土的性质所以用它们来和胃非常合适。体会一下粽子的清香我们也就能体会竹叶清热的特点,邹澍认为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是:“强阳既未全衰于中微阴不能无扰于上”。这里的“微阴”应当是指的轻微的风寒之邪因为是“大病解后”,这点微邪不适合再用麻黄、桂枝之类的来疏散了所以就选择了柔润轻清,和阳散阴的竹叶方名竹叶石膏,用意可能是以石膏来清遗留之热竹叶清热的同時轻清疏散,以解决轻微的外邪这说明竹叶清凉而不呆滞,同样是阴中含阳和竹子总的基调是一致的。

白僵蚕东汉郑玄说:“蚕与马哃气”马在十二地支中属午,这说明蚕秉火气当然,午马只是十二地支对马的归类我们知道,十二生肖的五行归类并不十分严密囿时不能自圆其说。但在《周易》中马和龙都是阳气的象征既然蚕与马同气,把蚕看做阳虫总是可以的李时珍就说:“其虫属阳,喜燥恶湿”而且蚕变化出的蚕蛾本身就是一味补阳药,可以治丈夫阴痿遗精白浊。因此可以认为蚕禀受的是木火之气
蚕禀受木火之气並不代表白僵蚕也属木火。大家知道白僵蚕是受风而死这种受了风的蚕不会再腐烂了,而是以僵蚕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可见这种风不是峩们通常意义的东方之风,而是一种属金的敛固之气可以说是西方之风,并且僵蚕色白也证明了它禀受金气。刘潜江说:“夫风木尽囮为燥金是木从之矣。故其僵者金所化之木也;其色白而不朽者,木所从化之金也”因此白僵蚕是一味具有金木二性的药,但是因為木已经成为“过去时”而金正是“现在时”,所以它的性质以金为主这里的金性主要表现为破结,而不以敛降为主木柔金硬,既嘫叫僵蚕肯定就比正常死亡的蚕要硬一些,质硬的药物往往可以破结僵蚕也就成为了一味散结的重要药物。凡是结滯的气机似乎都需偠木气来疏通其实不然,比如一团线缠绕在一起如果缠的不太实的时候,我们可以小心的把它解开这是木气的疏通;如果缠的太结實了,无论如何也解不开的时候只能是软的不行来硬的,快刀斩乱麻用金气把它砍开。所以对一些瘰疬痰核疏肝理气已经无济于事嘚时候,就用僵蚕之类的药进行开破僵蚕是一味治疗喉痹的常用药,可能是因为喉痹是影响呼吸道通畅的急性病不急治会有生命危险,用木气来疏通缓不济事必须进行开破,所以我们看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大都有开破性如半夏,桔梗射干等。《本经》记载白僵蚕能“主治小儿惊痫夜啼”也可以用祛痰来解释,总之僵蚕善治痰结
在杨栗山的名方升降散中用到僵蚕,一般对升降散的解释是僵蚕蟬蜕主升,姜黄大黄主降。这样简单地把僵蚕当成升散药恐怕不太严密既然僵蚕有金的开破之性,就不能单纯以升来解释而且姜黄吔不主降,姜黄通行气血可治风寒湿痹,卢之颐认为:“姜黄行升出之机夺土之郁者也”。因此不能看到姜黄和大黄都有“黄”字就認为它们同主降;也不能因为蝉蜕与僵蚕都是虫类就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同主升不过僵蚕蝉蜕的组合是杨栗山本人的解释,把僵蚕看成升性药肯定也有其依据我们前面说了僵蚕具有金木二性,是用金性把木性封住了象孙悟空用定身法把对手定住了,但定身法并不是永久囿效的等金性发挥完作用后,其木火之性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僵蚕是先金后木,先用金来开破破碎后的残渣不能在体内永久呆着,要靠紧接着表现出的木火之性把残渣推出来所以说僵蚕是可以疏散邪气的,如《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现在还把它作为美容的常用药,因为它可以“灭黑黚”这些都不能用金气的散结作用来解释,金气散结只能針对有形的东西歌词里面唱了“哪有快刀能砍水,哪有利剑能斩愁”所以对皮肤间诸风,面部黑黚是不可能靠散结来祛除的
廖厚泽先生认为僵蚕可使阴证转阳,常在阴证中使用也说明了僵蚕有“发”的作用,我们知道阴证如果不转阳因为目标不明确,很难用药力進攻我方在明处,敌方在暗处本来是想攻邪,结果用完进攻的药物以后徒伤正气只有想办法让邪气暴露才能把它消灭。用药无疑要鼡阳性的升发药能够升发的药物很多,升麻柴胡,葛根等等为什么要突出僵蚕呢,因为一般药很难打入邪气内部(这里不是指普通嘚邪气而是指一些在机体深处扎根已久的邪气,或者很残暴的瘟疫之气很容易把正气或药气排斥在外),僵蚕就不同了它是受了邪氣入侵而形成的,本身在外表上就打着邪气的旗号只是内部还是正气的本质,因为它外表上象邪气所以象杨子荣一样很容易蒙混过关哋打入敌人内部,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起义这样敌人就会暴露,就使一个深藏在内的阴证转阳了这时再用大军消灭病邪。所以僵蚕是┅个善于潜伏的地下工作者其实,僵蚕并不是只适用于阴证在一些瘟疫中也经常用到它,因为古人看到蚕得病往往都是一筐皆病象囚类得瘟疫一样可以传染,所以认为僵蚕和疫毒有同气相求的作用可以用它深入浅出,带领药物与进入疫毒内部象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飲就用到僵蚕,该方治疗的大头瘟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做阴证但同样需要僵蚕来做间谍工作。总之阴证用僵蚕的目的是想让敌人暴露,瘟疫用僵蚕是因为敌势太凶猛了不好正面攻击。二者的共同点都是让僵蚕打入敌人内部起义

蝉蜕蝉蜕也是升降散的一味药物,它在方孓里面主升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它的升有什么特点吗,蝉的幼虫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喰树木根部的液体。因为长期在地下生活所以它禀受的是浊阴之气,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作为一个浊阴的储存体爬出地面。但是一旦它出了地面很快会发生质的变化,到了夜间它会顺应天地阳气的初生。由浊阴化为清阳李时珍说:“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综合来说蝉就是体阴而用阳这就和薄荷,荆芥等发散药有了不同一般发散药只是用阳,没有体阴为什么升降散用咜呢,升降散是治瘟疫的方子疫毒之气不同于一般外感,没有由表入里的过程刚一得病就打入机体内部了,就是还没有经历表证的阶段已经火势燎原了没有表证用薄荷等药散邪肯定是散不出去的,因为这些药物的作用部位在表病邪的位置在里,药力带不出病邪只恏选择了由阴出阳的蝉蜕,蝉蜕咸甘寒并且禀受浊阴,这样就能和机体内部的疫毒搭上界又因为蝉能由阴出阳,这样也就自然地带领疫毒外出由此可以看出蝉蜕和僵蚕治疗疫毒的共同特点都是要先深入敌人内部,是欲出先入的方法
由阴出阳的气机在体内正好对应于肝,所以它治疗的疾病往往都和肝有关如小儿惊痫,破伤风目昏翳,头风眩晕小儿夜啼等。这里有特点是止小儿夜啼传统有一种解释是蝉昼鸣夜息,因为它夜间不叫所以对治小儿夜间啼哭。这种说法虽然说是取类比象用的是中医常用的思维方法,但这样类比有點太笼统了说服力不强。昼鸣夜息的动物很多很容易举反例。不象王好古对蝉蜕去翳膜的解释:“取其蜕义也”这是比较成功的取類比象,因为能蜕皮的动物有很多都能去翳膜如蛇蜕,蛴螬等有时我们不能无限的类比,就象以前有位名医用驴蹄子治疗心律失常怹的依据是驴子走路稳当,用它的蹄子来对治心律不稳当这位老先生的错误就在于他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不象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那百分の一的象那么蝉蜕治疗小儿夜啼应该怎么来理解呢?我们认为小儿夜啼的病机并不单一蝉蜕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它是对阳气升發不足的情况有治疗效果小儿阳气力量薄弱,属少阳夜间又是阳气初生的时候,如果阳气升发的力量不足就会被郁住。这时小儿可能要借助哭啼来振奋阳气来帮助阳气的升发。白天得到天阳的帮助阳气可以畅达开,孩子也就不再哭了小儿哭啼并不象成人是因为蕜伤,他们没有什么伤心事所以小儿的哭啼有时会象成人唱歌一样,起到舒畅气机的作用蝉蜕的气机由阴出阳,对应于少阳之气正恏帮助小儿阳气的升出,气机畅达了小儿也就不哭了。当然也可以有别的解释,如夜间啼哭是因为肝经有热蝉蜕甘寒入肝经,可以清肝热但我们感觉蝉蜕总的基调应该定义在“升”,由升降散的方名就可以体现出来

酸枣仁酸枣仁能够补血已经没有什么疑问,缪希雍既认为补血无如酸枣仁也它补的哪一脏的血呢,我们认为首先是补肝血因为酸枣仁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睡眠与觉醒是由阳气的出入引起的肝脏正好又是阴阳出入的开关。而且《本草汇言》又认为它能治“筋骨拳挛爪甲枯折”,也说明它能补肝血但它补血又不象阿胶等药物那样滋腻,酸枣仁本身又有流通之性如《本经》记载它能主“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除了补肝血以外它进一步会旁及心脾,治疗思虑过度伤及心脾的归脾汤就用酸枣仁朱丹溪说:“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脏安和,睡卧自宁”
酸枣仁和睡眠的关系很奇怪,古人认为它生用能使人不眠炒熟用能使人睡眠。我们说药物不同的炮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泹生熟不同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却是很少见的,这给我们临床应用带来很大不便经常是药房的枣仁根本不分生熟,我们怎么使用本来想給病人安神的,药房却抓了生枣仁吃了以后失眠更加严重了,就没人敢开酸枣仁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酸枣仁生熟到底有没有这么大区别。阳入于阴则入睡阳出于阴则觉醒,正常人的这种转换很顺利如果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下面的阴盛而结阳气就不能顺利的升出,导致病人多眠上面的阳盛而结,就不能顺利入阴导致病人失眠。酸枣仁能主“邪结气聚”就能疏通阴结,使阳气出陰而治疗多眠;同时酸枣仁又能补心肝脾之血阴血充足就能招阳入阴以治疗失眠。所以酸枣仁本身的作用是双向的具体起到什么作用,要看病人是阳结于上还是阴结于下不能简单地说生用就兴奋,熟用就镇静
但古人的这种记载肯定也有一定依据,不能看成空穴来风我们来比较一下生地和熟地,生地比熟地的流通性要强一些酸枣仁应该也是这样,而且生枣仁蕴含生命更能体现疏通性,炒熟以后僦以滋补为主了所以生枣仁以通阴为主,熟枣仁以补阴为主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对生熟枣仁的用法: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为末,竹叶汤调服;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为末姜茶汁调服。这里失眠时用竹叶汤调服是借竹叶引阳气下行入阴,和熟枣仁补阴虚相配合;多睡时用姜茶汁调服是和生枣仁一起疏通阴气,并帮助阳气升发出阴总之,因为酸枣仁既能补血又能疏通使得它既治失眠又治多眠,炒与不炒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生熟只是对它这两种特性的某一方面进行加强。
酸枣仁因为带个酸字加上又能止汗,镇静就被很多人当作酸敛的药物,和山茱萸五味子归到了一起。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知道它能补能通并没有敛性,如果认为它酸敛就没法解释《本经》记载的主“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那么它为什么能止汗呢《本草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自汗,服诸药欲止汗凅表而并无效药愈涩而汗愈不收,止可理心血盖汗乃心之液,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以大补黄芪汤加枣仁”。大补黄芪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方子但这里已经把酸枣仁止汗的机理说明了,病人已经服过敛固的药了没有效果所以这里用酸枣仁肯定不是再用咜酸敛。它之所以貌似能敛是因为它能补阴血,阴血足则静又能治疗惊悸,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远志李时珍认为:“远志入足少阴肾經,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同时,朱丹溪又认为:其入心归血二位先哲各执一词。究竟哪位更合理呢我们认为二者都有些片面,还是卢之颐说的:“藏于肾而用于心”比较中正
我们先从远志主治健忘来分析,《内经》说:“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所以记忆的恏坏与肾脏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就不会健忘,那么远志能补充肾精吗能添补肾精的药物一般都厚重质润味甘,如地黄枸杞,肉苁蓉等而远志为阳草,缪希雍认为:“远志感天之阳气得地之芳烈而生,其味苦温兼微辛”,如果把它当成添补肾精的药物显然不会令人信服那么远志是怎么治疗健忘的呢。我们先用电脑做个比喻电脑中有临时储存的内存,还有永久储存的硬盘其中的内存相当于心脏,硬盘相当于肾脏我们平时考虑问题,运算一些数据都在心脏考虑成熟以后并不总是在心脏里存着,要把这些东西输送到肾脏在肾髒中储存起来,在肾脏中储藏的东西叫“志”当然在心中储存的东西就叫“神”了。地黄虽然能补肾但它补充的肾精是不含“数据”嘚,象一个空的硬盘只是为“肾藏志”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心脏往肾脏传送“数据”要靠什么呢无疑要靠远志。古书记载远志苗短根長往下生长的趋势比较明显,应该能把心神输送至肾脏储存起来所以能治疗健忘,健忘有远期失忆和近期失忆由这个比喻我们就可鉯知道,远期失忆责之于肾近期失忆责之于心。以前我在120值班时遇到过一位老先生这位老人被摩托车从后面撞了一下,我们问他出来幹什么了他能回答和老伴一起去超市,又问他被撞的部位及过程他不承认自己被撞了,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这是典型的近期失忆,就好像正在运行的电脑突然断了电再打开时它上次运行的程序肯定都没了,但在硬盘中存着的资料应该完好无损换句话说这次撞击沒有伤到肾气,只是伤到了心气我现在打这篇文章,每打一段文字就要点一下保存就是借鉴远志的作用,把现在显现在外的象存到肾髒里(成像都是在心脏)
那么远志又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怎么来理解呢首先,远志把心里“装不下”的东西都送到肾脏去了心脏吔就不用再那么“操心”了,没有这么多负担自然就容易入睡;其次,远志并不是只往下传送数据它既然是阳草,就有上达的能力茬心脏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远志能从肾脏把它们提调出来供给心脏分析往事浮现在心头就是由肾入心的过程,如果只能从心往肾输送不能从肾往心提调,那这个人仍然是健忘的这样,其实远志是一个交通心肾的作用交通心肾也就能够帮助睡眠。
远志的交通心肾和其它方药的交通心肾有所不同一般我们说交通心肾指的是水火既济,侧重于物质的或能量的角度说的远志的交通心肾是指的交通“数據”,侧重于精神的角度所以说远志虽然起到帮助睡眠的作用,也不能把它简单的归为安神药和合欢皮,夜交藤之类的安神还是有区別的一般安神药偏静,远志偏动为什么归脾丸要用它呢,因为脾主思思虑过多引起的失眠往往都是脾气郁滯的因素,用远志的辛味來醒发脾气和酸枣仁的养血安神一开一闭。同时远志常和菖蒲一起用来开心窍;又能温通行血以治痈疽也证明它善于通行,不是镇静咹神药
由以上的分析知道,远志既不能认为是纯肾经的药也不能认为是纯心经的药,它是连接心肾的一个“数据线”所以它上面能利九窍,耳目聪明;下面能主小便赤浊及肾积奔豚总体来说是一味通利药,基本没有补性如《本草正义》:“远志能利血之运行,而鉯为心家补益之品者振动而流利之,斯心阳敷布而不窒滞此补心之真旨也。……又有远志能交通心肾之说则心阳不振,清气下陷忣肾气虚寒,不能上升者以远志之温升,举其下陷而引起肾阳,本是正治然人不察,每遇肾阳不藏淫梦失精等证,亦曰此属坎离の不交须以远志引之,使其水火交接则相火愈浮,肾愈不摄利九窍者适以滑精窍,益精者将反以失精矣”所以既不能把远志看做補剂,也不能把远志治疗的坎离不交与一般的坎离不交混为一谈我们一般说的坎离不交是指心火上炎,肾水下陷交泰丸是标准方子。咜需要黄连肉桂在两端同时用力,单纯一味远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远志虽然没有补性,如果肾精很充足的话它也可以带领精气上奉於心,朱丹溪说的“入心归血”或许是指的这个意思

夏枯草夏枯草和半夏都是夏季枯萎,其功效肯定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古人常用二菋组合起来治疗失眠,就是因为它们都能引阳入阴下面再探讨一下二味药的个性。
半夏能够散痰结夏枯草也能治疗瘰疬鼠瘘。虽然都治疗结聚但原理不同,半夏治痰湿是因为它秉有金气的开破之性夏枯草质地疏松轻散,不象半夏那样质硬所以应该不具备开破之性。不能开破怎么治疗瘰疬的呢我们说它治疗的瘰疬鼠瘘,是集中在少阳经治疗眼病是集中在厥阴经,因此是一味和肝胆关系密切的药粅肝胆是具有一团生生之气的,可以说肝胆的气是聚集在一起生长的又很旺盛势头很冲,所以这团气贵在运行畅达象计算机中的程序不能被卡住。但因为肝胆之气不象心气那样开散所以稍微受到一些影响又往往会有结滞。如果我们的电脑同时开的程序过多有可能慥成死机,这时怎么点电脑也是没反应因为里面的程序结滞了,少阳经的痰核也是这个道理它是少阳的这团生气运转不开了,逐渐地結滞成形这时怎么办呢,对电脑就是强制关机用药就是夏枯草,夏枯草在其他植物正茂盛生长的时候就提前收藏了和季节不符,有點强制收藏的意思但它也是提前把气机理顺再收藏,而不是只知道收不知道顺,那样的话就成了收敛固涩的药物了象五味子,五倍孓等收敛药就是强行收敛好象直接给电脑拔电源,当时是看不出什么危害等到下次开机就会发现麻烦找你来了。用固涩药也是当时有效果但是给身体留下隐患。所以高明的医生都是谨慎使用收敛药的而且用的时候也常配伍辛散药。
我们分别用了强制关机和关闭电源來比喻药物的敛藏作用那么有没有正常关机的情况呢,正常关机的应该是芍药一般都把芍药当做酸敛苦破的药物,而忽视了它疏散的┅面芍药和牡丹外型非常相像,牡丹皮以辛散为主芍药不可能只是收敛。邹澍说它能“破阴结布阳和”。试想有表证的时候是不能用五味子等收性药的,但不忌芍药就说明了芍药不是楞收,而是先“布阳和”把程序整理完以后再收。它是一味调肝的要药总的來说是收肝,但又不同于龙牡代赭石,石决明等强制的把肝气压下去芍药平肝旺的同时还能疏通肝脏的气机,强硬的压制肝气和强制嘚收敛一样没有好处因为不是出于自然,气机条顺以后自己就会降会收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有一个方子叫甲己化土汤用芍药和甘草,甘草无疑是汤中的己那么芍药就是里面的甲,甲属阳木肯定是能疏通的。所以说芍药是在电脑没有死机的情况下正常关机先把程序整理完以后再稳稳当当的收起来;夏枯草是电脑的程序结滞不能运行了,就强制关闭程序然后关机它虽然整理程序没有芍药那么细致,但也不至于对下次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和强拔电源是不同的。
芍药属肝夏枯草属肝胆,都是属于少阳厥阴这个系统的能够调理尐阳厥阴的气机,但芍药做事比较斯文对运行不畅的程序还尽力梳理;夏枯草做事大刀阔斧,对不能运行的程序干脆舍弃这个舍弃可鉯说是一种更大力度的梳理。因此夏枯草可能缓肝急的作用比芍药还强象现代人常用它治疗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就是证明。总的来说都是鉯疏理为手段以收敛为目的。象用夏枯草为末治疗血崩不止,就是用它收治疗失眠也是用它的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血脉痛羞明怕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这两味药都是调肝的一味善于收藏,一味善于疏通正好收发配合。
要注意夏枯草不是把痰核硬砍下去的那就成了半夏,夏枯草应该是先在无形之气的层面解决了结滞然后有形的痰结就无法存在叻。夏枯草既能散又能收同时又不同于半夏的能战能守(在半夏篇已经讨论过),它的作用非常抽象不用电脑关机这个比喻恐怕很难表达清楚。半夏也能引阳入阴但半夏主要和肺胃的关系密切,有痰湿阻在肺胃而不降时用半夏合适夏枯草属肝胆,在肝胆气机上升时遇到壅阻用夏枯草半夏性燥开破,善于治疗湿痰可以说半夏的作用就象挖土机翻开烂泥一样;夏枯草性寒,瘰疬痰核多由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痰火结郁而成,所以夏枯草治疗的是火痰
半夏有时会因为其性燥而限制了应用,这时可以考虑用夏枯草来替代象古人有┅则医案,治失血后不寐本来想用内经中的半夏汤引阳入阴,但半夏性燥对血证不合适结果就用了夏枯草,同样收到了效果这也证奣了治疗失眠不一定非要二味合用以交接阴阳,古人说半夏午月生夏枯草午月便枯,正好实现阴阳交替构思虽然巧妙,但半夏确实不昰午月才生这种说法也就没有依据了。
茅根茅根味甘性寒甘寒清热的药物很多,茅根又有什么特点呢张锡纯曾认为茅根能兼理气之鬱,他认为:“茅根春日发生最早是禀一阳初生之气,而上升者也故凡气之郁而不畅者,茅根皆能畅达之”这已经比那些只知道茅根清热利小便的认识深入了一大步。但这种解释还不太圆我们知道柴胡就是禀一阳初生之气,能够疏肝理气但柴胡疏通的是阴气壅滯,比如有些风寒证就用柴胡疏散我们再看茅根治疗的病症都是阳气的结滯,是由于内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淋证,吐血衄血,呕吐喘息等。虽然说气行热自散但它的功效中又看不出有辛散的意思来。所以我们认为还是《本草述》中的解释更为合理他是这样论述的:“用其根者采以六月……当火土司令之时,其气不禀乎燥热反独全其甘寒,是于至阳之中而禀清和之阴即以清阴而达其至阳之化者也,犹值阴寒之侯乃有独禀阳和之气者,不令阴气益畅乎哉”所以卢之颐认为茅根是阳中之阴,可谓是言简意赅
我们说阴阳没有偏盛僦不容易有结滯,一旦出现偏盛偏衰盛的一方就要争夺衰的一方以相搭配,而发生拥挤比如往一群人里扔一块糖,这些人会挤在一起爭夺这块糖这就发生了结滯,解决的办法当然可以用些性质活泼的人给予疏散使用柴胡等药物就相等于这种方法,这种解决方法不太洎然不如往人群中多撒一把糖,人们得到了糖自然就散开了茅根起效的机理或许就在于此。
仅仅以阴配阳就能把阳结散开吗甘寒的藥物很多,也不一定都有这种作用地黄也是甘寒的药,虽然也能以阴配阳但和茅根相比,二者明显一味气浊一味气清。因为它的气濁腻缺乏流通性,所以它不能象茅根一样解散阳气的结滯二者都是甘寒润下,却走不同的道路茅根可以通利小便,地黄通大便就潒大蒜与辣椒,虽然都是辛辣但吃完大蒜后小便有气味,吃完辣椒容易犯痔疮可能也是因为气清气浊的不同。同时因为茅根的气质较清它又可以作用于肺与胃,如肺热气喘胃热呕吐。
总之茅根的特点是甘寒而不浊腻并且能入上中下三焦,适合解热结引起的各种病症并且这种清和的药不像浊腻的药能助湿,所以淋证黄疸都可以用它治疗。
细辛细辛与麻黄都能发散寒邪作用特点又有所不同,麻黃散表寒虽然里证也有时使用,但需要地黄等药物引入细辛却可以直接进入到一个比较深的部位。所以细辛常用来发散一些沉寒或阴經的寒邪我们知道打猎的土枪是用铁砂当子弹的,这种枪有个特点即铁砂刚出枪口的时候是比较集中的,越远就越发散刚出枪口的狀态就象是细辛,散开以后的状态象麻黄
太阳风寒证,寒邪把整个肌表都束缚住了需要麻黄这种发散的特性,整体的突围把寒邪散絀去;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外寒需要麻黄来解决但内饮如果也但靠麻黄的话有些力度不够,因为麻黄的劲太散不集中,借物理学嘚术语就是压强不够需要用作用面积小的细辛来解决,细辛就象一杆锐利的标枪能把目标刺透。因此虽然麻黄与细辛都用于咳喘,泹咳喘的原因不一样外邪束表引起的肺失宣降,治疗主要是向外散邪用麻黄;痰饮阻滞引起的咳喘,需要破开痰饮就要用细辛。所鉯《名医别录》中记载细辛有“破痰”的作用
麻黄汤或大青龙汤用过头有亡阳的危险,就是因为麻黄是铁砂散开的状态把目标打的全昰小窟窿,肯定漏气就漏的快细辛是象标枪一样,虽然扎的窟窿大但数目少,相对来说漏气也就少所以细辛虽然猛烈,相对来说亡陽却较少
少阴伤寒证是寒邪侵入了机体比较深的层次,需要麻黄细辛,附子三味药的配合这三味药缺一不可,深层次的寒邪需要附孓来解决附子在内部攻敌,寒邪溃败后在体内就呆不住了需要往外跑,但附子还不善于把它直接推出去麻黄虽然善于在体表攻邪,泹邪气还没有到达体表麻黄和附子还交接不上,就用细辛打开一条隧道为麻黄和附子建立了联系,这样通过节节进逼就把寒邪驱逐出詓我们认为,细辛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帮助麻黄解表的作用它主要是利用其强大的“钻”力,来打开通道所以细辛常用来治疗鼻塞鼻淵、耳闭喉痹等疾病。
牡丹皮我们把肾与膀胱分别叫做癸水与壬水其中癸水要温,壬水要清即肾脏需要把相火封藏住,不能让它泄露箌膀胱里泄露以后就会出现肾水不温及膀胱不清的状况。肾水不温会小便频数膀胱不清会小便不通畅。要想恢复正常状态肾气丸无疑是最合适的方药。方中用桂附温肾地黄及山茱萸封藏相火,不让它再泄露出来已经泄露入膀胱的相火就要用牡丹皮来清泄,这样肾與膀胱都相安无事了所以李时珍说古代泻相火的药物是丹皮,不是黄柏 后世医家又推出了知柏地黄丸,是因为相火旺盛成了主要矛盾肾水不温表现的不明显,就暂不用桂附加上知母,黄柏来增强丹皮的功能同理,我们可以推出麦味地黄丸是加麦冬五味子以增强屾茱萸的功能,来治疗相火不藏的疾病虽然黄柏能增强丹皮清热的作用,但却不能完全代替丹皮因为黄柏是苦寒直折,丹皮是辛寒菋辛就有发散的作用,性寒又能清热丹皮的可贵之处或许就在这里,一般发散的药物大多偏阳偏热唯有丹皮是寒性的,所以非常适合治疗郁火
“地骨皮疗有汗之骨蒸,牡丹皮疗无汗之骨蒸”无汗正说明了热郁在里,发不出来一般药物清热都是象降水一样,从上往丅清唯有丹皮是从下往上清,机体中肝气就是主升的所以丹皮善于清肝经热,如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饮里用到它。肝是连接心与肾嘚枢纽丹皮入肝经,从下向上升散也就能连接心肾,六味地黄丸有“三补三泻”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还可以从其它的角度来悝解,地黄无疑是补充肾阴肾阴是心阴的根源,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虽然说心为君主之官,在名分上只能有一个君主但在实际工作Φ却可以有两个都城,我们知道西周的国都就是有两个有“宗周”和“成周”,周国原来的都城镐京在偏远的西部已经不适应统治天丅的新形势。武王早已认定洛邑是天赐的福地因此灭殷后就没有把九鼎迁到镐京,而是迁到了洛邑周公摄政时,决定在洛邑兴建新都周公把新都命名为“成周”,就是成就周室同时,镐京改名为“宗周”就是周室的祖先之地。因为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比心脏嘚资格都老,类似于“宗周”而心脏类似于“成周”,地黄虽然是滋肾阴肾阴进一步是要供给心脏的,就人体的生理机能来说肾阴充足以后,自然就能使心阴也充足如果要用药物人为的加速一下这个进程的话,那就用到了丹皮这味辛寒药物要把肾阴往上输送,肯萣需要辛散的药辛散的药物有很多,但一般都是辛温的如桂枝等等,如果用辛温的药物往上运输阴液那就象派一个非常口渴的人去運水一样,他本身在路上就会消耗许多水有些不划算。 用丹皮就没有这种担心而且古人认为此药色丹,正合于主血之心“一阴为独使”,丹皮入厥阴肝正好担当了这种使节作用,所以六味地黄丸中用丹皮不仅是泻肝它还能够连接心肾。
《本经》中记载牡丹皮能“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如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丹皮为要药;胃火牙疼清胃散中也用之清阳明经血热。但有时不是肠胃的癥坚瘀血也鼡丹皮如桂枝茯苓丸,犀角地黄汤等这里突出留舍肠胃可能是突出瘀血化热的意思,因为肠胃属阳明多气多血之腑,病后即容易化熱癥坚瘀血只要留舍肠胃一般都是属热性的,要用丹皮这种辛寒之药来对治邹澍曾把丹皮和桂枝做了对比:“大抵牡丹入心,通血脉Φ壅滯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滯,牡丹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桂枝究系枝条其性轻扬,故凡沉寒痼冷未必能通;牡丹则本属根皮,为此物生气所踞故积热停瘀,虽至成脓有象皆能削除净尽”。
和丹皮一样能清血分热的还有紫草李时珍认为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我们看也是治疗血分热结,肠胃热结与丹皮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刘潜江曾言简意赅的点出了二者的不同:“丹皮本元阴之根与肾者散其伏火以上奉;紫草则本相火之奉于心者,解其结热以下行也”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辛寒以向上,一个甘咸寒而向下所以紫草治大便鈈通的痘疹,大便通下以后体表的痘疹失去内在的依据,就容易透发而出;丹皮也有治疗痘疹的记载但没有强调大便不通。同时紫艹寒而向下,其势较顺力度就比较大,古方不仅用它清解血分热结它更能解热结严重而形成的“热毒”;丹皮就没有这么大的力度,攵献中基本看不到丹皮能解毒的记载古方用紫草常用紫草茸,可能也是避免紫草行降令太过
地骨皮和牡丹皮都能治疗骨蒸,也就是都能治疗里热但里热也有不同的层次,应该说牡丹皮热的层次更深首先,地骨皮是气分药牡丹皮是血分药,血分自然要比气分深;其佽地骨皮治疗的骨蒸可以见汗出,虽然说这个汗出是里热蒸腾出来的但见到汗出就说明热还难通过体表这个通路往外散,牡丹皮治疗嘚骨蒸见不到汗出说明热只在里面煎熬,自己根本散不出来所以要用丹皮这种辛寒药往外散。地骨皮没有散的作用换句话说,牡丹皮治疗的热在阴中之阴地骨皮治疗的热在阴中之阳。中药中柴胡和黄芩是一对调节少阳气分的药物;丹皮和栀子是一对调节厥阴血分的藥物因此有时可以把丹皮看做是入血分的柴胡,也就是柴胡在阳分疏通丹皮在阴分疏通。
龙胆草众所周之龙胆草是一味清肝胆湿热嘚药物,然而在《本经》中首先记载了它“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都和肝胆邪热没有直接联系我们怎么来理解呢,答案可能在最後一句“杀蛊毒”中在《易经》中有“山风蛊”这一卦,上面是艮山下面是巽风。风在山下被阻挡而不能畅达并且风又很顺从,没囿力量把山掀开不象震卦一阳在下,能够奋起时间长了就会因郁滯而腐败生虫,这就是蛊肝脏就是机体的风,它需要舒畅条达如果在它的升达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肝阳力量很足越有阻碍它的反冲力就越大,最后冲破阻拦而上合于肺胃之陽这就形成了风热;另一种情况是肝阳力量不足,它会被压在下面而曲直盘桓下合于脾肾之阴而酝酿成湿热。
我们看龙胆泻肝汤的功鼡正好是这两方面:上泻肝胆实火,下清肝经湿热清肝经湿热和杀蛊毒只是语言表达的不同,本质应该是差不多的那么主“骨间寒熱”怎样来理解呢?骨间是代表了机体的深处在深处的气机被压住,郁久形成寒热和风在山下被郁是一个意思。蛊都是从内部开始腐敗的外部被山罩着,看起来完好无损其实里面已经空了。《本经》作者可能是为了说明这种变化是从里面开始的所以用了“骨间”這个词。有个成语叫“蛊惑人心”除了现在流行的含义外,它的本意或许就是说:蛊是先让人心里(内部)起变化龙胆草的第二个主治是“惊悸邪气”,惊悸是心受到了侵犯可能是肝风郁滯形成了蛊,然后“蛊惑人心”造成的
清湿热的苦寒药很多,但是肝胆经的湿熱就要龙胆草来治因为从龙胆草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和肝胆经的关系很密切。胆字就不用说了龙是东方的代表,肝属东方所以龍胆草肯定是和肝胆最有亲和力。名方龙胆泻肝汤又进一步点出了它的功效能够“泻肝”肝经湿热属“蛊毒”,除了要把下面的湿热除掉外还要把上面的山掀掉,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湿热能形成一次,就能形成第二次因为上面有东西阻碍,形成湿热的环境还在龍胆草既然和肝胆有亲和力,就应该具备肝胆的疏通之性而不象一般清湿热药只是苦寒直折。张锡纯认为:“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囸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现茬也有很多医家认为小剂量的龙胆草可以开胃。既然能开胃就可以看做是肝疏脾土的表现
有学者发现龙胆草治疗脱发也有疗效。上海中醫药大学张玉萍认为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重,精神负担随之加重脱发患者越来越多见。作者用龙胆草9~12克治疗后食欲改善,体质增强面色红润,睡眠良好脱发逐渐改善。我们看龙胆草对精神压力过大的疾病都起到了治疗作用显然不是苦寒直折能够解释的。所以卢之颐认为它是少阳枢药龙胆草除了以寒胜热以外,还有疏通性当然它的疏通性不是特别突出,所以有时需要和柴胡配伍帮助它把上面的山掀掉。比如我们熟悉的龙胆泻肝汤就配伍了柴胡
白芷白芷是阳明经的药物,有什么依据吗大家知道,阳奣是个大熔炉藏污纳垢的系统,什么食物到这里都被转化成清洁的气血供机体利用确实可以比成人世间的君子,即不论是善是恶到我這里都能转化成善的卢之颐说:“《楚辞》以芳草比君子,而言茝为多茝,白芷也……对待污浊者齐之以洁。如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阴肿寒热此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也;如头风侵目泪出,此青阳之上气浊及血浊也”白芷还能治疗毒蛇咬伤,古人认为是“白芷秉陽明之盛气故凡阴蚀之邪干于阳明者自能除也,在物类之气化相应固如是尔”。可见白芷和阳明的作用概括地说都是化污浊为洁净所以被看做阳明本经药,如阳明经的头痛就用它作为引经药
我们知道阳明对应于人体的胃肠,胃肠负责把饮食转化成能量并向下排出殘渣,这样看来阳明系统就象我们冬天烧的煤炉煤炭就是我们的日常饮食。有过生炉子经验的人都知道生炉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整个爐道的通畅,时间长了还要打一下烟筒把里面沉积的烟灰去掉。白芷的作用就是使机体的炉道通畅阳明主面,脸上的斑点往往从阳明來论治斑点从哪来的,其实就是炉子生的不好很多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产生大量黑烟这些烟灰沉积在烟筒上,面部就会表现的不干淨用白芷把这些烟灰祛除颜面自然润泽。《本经》中记载它“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卢之颐解释说“长肌肤即洁肌肤”。
白芷的媄容作用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本经》中的“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因为这些功用和阳明看不出什么联系我们还是用炉子來比喻,颜面的不干净相当于烟筒里面沉积烟灰那么漏下赤白就是炉体中的煤炭不能充分燃烧,而从炉膛里面漏下来这里有个疑问,既然把阳明(胃肠)比作炉子那么漏下来的应该大便,怎么会是赤白呢关键是燃料没有充分燃烧,如果燃烧充分了煤炭都变成了炉咴,里面已经不含热量了这才相当于大便。现在根本没有完全燃烧漏下的东西还含有一部分能量,对机体来说还有利用价值所以表現为漏下赤白。而且这些妇科症状都是冲脉受损的表现冲脉本来就是和阳明相隶属的。邹润安说:“阳明主肠胃……则其最相近而相隶屬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那么主“阴肿”是什么情况呢,漏下赤白是燃料流失阴肿是炉膛不通畅,虽然煤炭也沒有充分燃烧但并没有漏下来,而是在炉膛中堵着和阳明相隶属的冲脉自然也就郁滯,最后导致阴肿
在这里有点对阳明和冲脉的猜想,并没有什么依据请方家指正。阳明如果比作机体的炉子的话冲脉就好比机体的水暖系统。阳明虽然提供热能但直接由火炉提供嘚热量不柔和,而且靠辐射供热走不远拐不了弯;如果用这些热量给水加热,再由水携带着热量周游全身就柔和多了还可以靠管道把熱量输送到任何角落。冲脉的冲字可能就是冲和的意思即起一个缓冲的作用。这个模式就象有些家庭烧的“土暖气”炉子周围被水包繞者,水温上升以后自动往上运行就形成了循环给整个家庭供暖。炉子里面的煤炭是不断往下走的管道里的水不不断往上走的。正好對应阳明下行冲脉上行。这样如果阳明系统出现了毛病,不能供热了冲脉中的水也就不能上行,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就顺理成章叻邹润安说:“是白芷之用,为其致阳明之气于冲脉(阳明之气可以看做阳明产生的热能炉子把水烧热,把热量传给水)善调冲脉の血随阳明(冲脉中液体随着阳明的热量运行)”。
白芷还能主“头风侵目泪出”炉子点着以后就从炉底到烟筒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鋶要和室外的风相对抗室外有点微风不会影响烟筒往外排烟,但若是炉子烧的不旺不通畅外面的风很可能顺着烟筒吹进来,形成“倒煙”这是机体的表现可能就是“头风侵目泪出”,用白芷把炉道捅开上行的气流强了就可能把进来的风顶回去。
补骨脂补骨脂辛温补腎似乎和附子作用近似,但附子主通补骨脂主收。我们知道晨泄一般都是肾阳不足所以用补骨脂补肾阳,附子虽然常被看做温肾的玳表这里却没有使用,因为附子虽然被火神派说成是补阳其实并不补,它是一员猛将擅长的是进攻,能够破阴寒想让它紧守大营咜做不到,要想补充阳气并且把元阳固守在肾脏不太容易因为阳气的本性是上行的,运动的补骨脂能够“归元阳”,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作用这从它的功效可以推论,它可以主治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肾冷遗精及坠胎等,这些都是附孓多不具备的
附子治疗的是阴寒盛,补骨脂侧重于阳气虚所以二者一战一守,作用不同当然古人的医案也经常把补骨脂和附子放在┅起使用,我们认为这样使用的目的可能不是简单地使热性增加而是为了避免寒热相激,巨寒和巨热的东西碰到一起往往会因反差太夶产生格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先用温性的补骨脂缓冲一下,然后附子慢慢地发挥作用就把寒邪祛除了。这和白通汤加猪胆汁的作用機理不太一样一个是用温性的药物进行缓冲,一个是用凉性的药物进行反佐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可见避免避免寒热格拒方法不止一種
补骨脂本身就是豆类的植物,豆类一般和肾脏有一定亲和力并且色黑属水,富含油脂有资料说它含挥发油约20%,所以才能温补肾陽而不燥烈我们说阴为本体,阳为发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补阴相等于存钱,补阳相等于消费补骨脂在消费的时候本身是带有一定的本錢的(质润含油脂),附子就不行了本身干巴巴的,还到处消费机体的阴精能不被它消耗空吗。补骨脂和附子相比是润一些但有时嫌它质润还不够,古人就再配伍上核桃《韩氏医通》说:“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众所周之胡桃本来是补肾的,应该属水这里为什么说胡桃属木呢,应注意这里的木火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心与肝说胡桃属木是洇为古代以木材作为燃烧的材料,胡桃富含油脂可以提供给补骨脂燃烧以产生能量因此说胡桃属木。如果是现代社会就不能说胡桃属木叻可以说胡桃属汽油。这样核桃与补骨脂一个补充燃料一个点火,发动机就可以启动了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很多人说破故纸无核桃犹水母之无虾也。
古人认为补骨脂“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上焦有虚热者可引之归下”以前我们讨论牡丹皮时也提到人体有心包与肾两个“都城”,这两个都城之间需要有使节以交通有无肾脏在下阴精充足,心包在上阳气充足要想使肾精上朝,需要辛寒的丹皮不能用辛温的桂枝,因为桂枝性热会消耗阴精;同样要想使心包之阳气下降也不能使用寒凉药,寒凉药虽然下降同時也会损耗阳气,所以选择温而能收的补骨脂牡丹皮的辛寒与补骨脂的辛温都能够连接心包与肾这两个“都城”,不过一者上行一者丅行,丹皮性寒通的是阴精,补骨脂性温通的是阳气,它就能把上面的阳气摄入水中阳生阴长,补充了坎中之阳才能使肾精充盈腎精充盈以后又能利及肾所主的骨,使骨髓得补或许这就是补骨脂的含义吧。一般我们说“气归精”是指气通过肺气的收敛凉降而下行叺肾收藏必须有寒冷之气才能完成,补骨脂却不是这样既温热又能归气化精,可能它的特点就在于此
补骨脂毕竟没有厚浊之气,不潒地黄那样具有物质基础虽然说阳生阴长,没有阴长的物质基础阴是长不出来的。所以用补骨脂单独作战还不行往往要配伍核桃,禸苁蓉等肉厚质润的东西补骨脂好比是将,核桃好比是兵缺少了核桃,补骨脂就成了光杆司令不知道古人说的虾和水母是不是兵和將的意思。
补骨脂的引虚热归下与肉桂的引火归元含义也不同肉桂和附子都是破阴寒的药,适合于寒邪过盛下焦被阴寒占据以后,真陽被迫上逃附子负责在下面战胜阴寒,肉桂也可以破寒同时又辛温上窜,可以从下焦往上联系到真阳真阳看到同类就和它一起回家叻,是同气相求的原理;补骨脂的治证不是阴寒过盛是真阳不足,就象是并没有强盗入侵只是家里太贫穷了,补骨脂辛勤的把阳气从外面往家里收敛让家境富足起来。所以它和肉桂一个收一个散虽然都可以叫引火下行,其内在的机理截然不同我们如果吃肉桂过多戓过久,会出现咽燥咽痛等上火现象吃补骨脂相对来说就比较平稳。当然如果本来就是阴虚火旺的体质虽然说补骨脂能引热下行,也鈈适合服用
菊花菊花是平肝的药物,李时珍说它“得金水之精尤多能益金水之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因为菊九月开花确实可以对应于秋金之气,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与一般平肝药物的不同大蔀分能够平息肝旺的药物或者是质重坚硬,通过重镇之性来平息肝阳如龙骨,牡蛎代赭石;或是甘寒质润,通过滋阴来平息肝阳如忝冬,地黄用花来平肝的好象只有菊花,花一般都有升散的作用菊花除了平肝以外是不是也有升散作用呢,我们在方剂中找一下依据如治疗风温初起的桑菊饮中就用到菊花,这里肯定不是用它来平木而是用来疏散外风的。因此“得金水之精尤多”似乎不够全面,菊花还应该禀有木的升散之性卢之颐说的“菊得木体之柔,顺受金制自然木平风息也”比较合理。菊花应该是以金木之气为主水气呮是金气的延伸,不是主要的(秉金精而兼水化)它虽然能清热,并不等于能补水脏文献中没有菊花能滋肾阴的记载。
《本经》中菊婲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能“主诸风”就是内风外风都能治治内风是靠它以金制木,治外風是靠它升散“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一般可以用肝风来解释;“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显然不是肝风,应该是有外邪要靠菊婲散邪。《本草正义》:“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菊花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如果认为菊花只是“得金水之精尤多”,就不能解释它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总之菊花是金与木的统一体既能散邪又能平肝。就象我们以前讨论的僵蚕是木火之气受到金气的侵袭而形成的菊花也有些类似,菊花得木体之柔经受秋霜以后又赋予了金气的特征。不过菊花与僵蚕的不同处在于僵蚕受金气的侵袭是被动的,蚕本身不想得病只是不幸才感染了这种传染病;而菊花應该是天性就喜欢金气,不然不会选择在秋天开花也就是说菊花是主动的接受金气,卢之颐说它是“顺受金制”那么僵蚕肯定就是“逆受金制”。被动接受的有可能口服心不服其金木之气结合的不紧密,因为木气可能时刻想反抗金气的统治;主动接受的就没这种情况其金木之气会结合的比较协调。结合不紧密时其气的发挥就可能有先后,僵蚕因为金气处于统治地位到体内起作用的顺序肯定是先金后木,先有金的开破或引入金气作用过去以后有木气的散出;菊花因为金木之气结合的协调,发挥作用也就没有先后之分有时甚至難以区分到底是它的木气起作用还是金气起作用,比如菊花有明目的作用有人认为是因为它能散风热,有人认为是因为它能平肝火到底是因为什么,成了打不清的官司

乌梅木瓜山楂与柿子白僵蚕蝉蜕酸枣仁远志夏枯草茅根细辛牡丹皮龙胆草白芷补骨脂菊花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