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清真寺圆顶清真寺是不是在圣殿山

大风号出品
耶路撒冷自驾游记(下)--岩石圆顶清真寺
[导读]到耶路撒冷的第二天早上7点,我就来到老城,从大马士革门进入,这个城门是以直接通往大马士革而得名。这边租车的车况一般,不过还是开车行动更方便。鸽子在岩石圆顶清真寺周边飞翔--圣殿山的标准照2016年黑天鹅频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教与民族矛盾,或是以此矛盾为表象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其实,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基督教本是同源,都属于亚伯拉罕系,在圣殿山上的伊斯兰教工作人员发给我的中文小册子上也坚定的写明了这点。三大宗教共同承认亚伯拉罕是其祖先,但是在伊斯兰教体系中亚伯拉罕读作易卜拉欣。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被篡改过,所以真主以穆罕默德为最后一位先知,让他用《古兰经》去修正被篡改的内容。穆罕默德去见真主,就是从麦加来到这里,在天使加百列的陪伴下,从一块大石头上飞到上天,如今这就是伊斯兰教圣地--岩石圆顶清真寺所在地,而这座清真寺,就恰恰位于原来犹太教圣殿的位置(哭墙的上方),也就是如今的圣殿山(Trmple Mount)。这里是上帝创造亚当的地方,也是亚伯拉罕用其子以撒献祭的地方,也是所罗门修建第一圣殿和希律王修建第二圣殿,曾经用来存放约柜的地方。傍晚的圣殿山穆斯林区域是耶路撒冷老城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不过穆斯林在耶路撒冷的地位有点尴尬。老城的制高点应该是伊斯兰教的宣礼塔,每逢礼拜,这里传出的声音也能覆盖全城;平时不可随意进入的圣殿山,是全城管理最严格的区域之一,也是敏感之源。如果说有一张照片能代表耶路撒冷老城,估计绝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圣殿山,而不是哭墙或者圣墓大教堂。这里的高度和色泽异常醒目。但穆斯林在耶路撒冷老城不得不以相对低调的方式存在。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下了耶路撒冷老城。2000年9月,沙龙强行“参观”圣殿山,给之前拉宾通过鲜血换来的和平曙光重新蒙上阴影。2016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完全停止一切定居点活动,以色列由此下令停止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投赞成票国家的工作联系。中东局势似乎永远无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反对者也有自己坚定的追求,每一方都有充足的理由,也有民众的支持,在和平的前提下,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带来更大的倒退。回顾耶路撒冷的历史,每一方都有充分的道理说明耶路撒冷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也就是耶路撒冷的魅力所在,可以说世界上有一半的文化出自于此。正因为太有“文化”,也成了冲突的原因。从如今往前追溯1500年,更多的时间上,这里属于穆斯林,但也不能否认这里是犹太人心灵的家园,也是耶稣流下鲜血的地方。三大同源的宗教,客观上同居一城,却不能共享一城。我在耶路撒冷的时间不长,比较幸运的是看到的都是和平的景象,但是也感受到东西耶路撒冷的差距,感受到和平中的一丝紧张,感受到阿拉伯人平静的外表下对现实的无奈。和平是主流共识,但总有见缝插针的冲突,和平永远无法成为常态。大马士革门大马士革门前把守的士兵老城穆斯林区的清晨老城穆斯林区的清晨老城穆斯林区的清晨通往哭墙的隧道老城穆斯林区的清晨哭墙旁边的广场上面是发了一通感慨,也许这个感慨很浅薄,但是我也不敢写深入的东西,毕竟,发表任何和伊斯兰有关的言论都要谨慎,我还是介绍旅游的经历。圣殿山因为是穆罕穆德夜行登霄之处,所以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这里位于老城东南角的高台上,包括岩石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攻略上写明,圣殿山每天只在特定的时间对非穆斯林开放,游客只能从哭墙旁边的摩尔门进入,而且绝不可进入两大清真寺内部。所以,来到耶路撒冷的第二天早上7点,我就来到老城,从大马士革门进入,这个城门是以直接通往大马士革而得名。进去就是穆斯林区,早上这里非常安静,和热门时段完全不同,彼时光是各个摊位,就显得街道窄了一半。穿过隧道,到了哭墙之前,游客和正在祈祷的犹太人已经不少。在哭墙的旁边,可以看到一个木质的廊桥通往哭墙上方的圣殿山,这就是游客的入口。不过到底从哪儿上桥,也找不到。身边看起来都是中国游客在找,问了广场上一个执勤的以色列士兵,他说不知道,可以去别处问问。我想,这肯定是故意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不过从廊桥上没有人的情况来看,当天应该是没有开放。圣殿山之下,如今这是考古公园通往圣殿山的木质廊桥从廊桥上可以看到犹太人在哭墙祈祷圣殿山门口把守的士兵隔了几天,在离开耶路撒冷之前,我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其实廊桥的入口就在哭墙之外的广场边上,从旁边的“粪厂门”一进去就是。走上廊桥,需要先接受安检,可以从高处近距离俯瞰哭墙边上犹太人祈祷的情况。这就是文明的冲突,一墙之隔,就换了一个宗教。圣殿山这边就是一个大广场,从摩尔门这里进入,左侧是阿克萨清真寺,这里不但不许游人进入,连接近也是不被许可的。右侧体量更大的是岩石圆顶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建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之上,走上台阶,平台四方各有拱门。两座清真寺除了外观不同之外,岩石圆顶清真寺是以伊斯兰教圣地的形式存在,据说内部就是穆罕穆德登上的大石。阿克萨清真寺仍然是作为供信徒礼拜的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显得相对比较简朴,最初是由倭玛亚王朝的哈里发修建,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之后,还成为耶路撒冷国王君主的住所,后来这里又属于知名而神秘的圣殿骑士团,曾经两次毁于地震。岩石圆顶清真寺最醒目的就是金顶,高达54米,原来并非金色,是约旦前国王侯赛因捐资820万美元贴上的金箔。如今圣殿山的管辖权在约旦,这里对于侯赛因国王来讲,也是伤心之地,他在这里目睹了父亲阿卜杜拉国王被暗杀。阿克萨清真寺岩石圆顶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登上平台,前往岩石圆顶清真寺,开始我还以为这里是不能上的金色的穹顶请点清真寺的建筑细节岩石圆顶清真寺的四个方向都有石拱门阿克萨清真寺清真寺前的猫清真寺前的猫,真是看惯世间风云了这是沙龙强行参观圣殿山的新闻图片,当时这新闻报道还是我发的,16年前的事情岩石圆顶清真寺所在的平台较为宽阔,一早上游人不多,似乎大部分是中国人。有的游客摆出各种姿势拍照,都会被工作人员制止,这里只可以肃立拍照,任何手势都可能引起误解。走近看,八角形的大清真寺墙壁镶嵌着漂亮、细密的蓝绿色瓷砖,上有各种花纹和阿拉伯文字,除了耀目的金顶,装饰和其他大清真寺别无二致。建造清真寺的倭玛亚王朝的哈里发,马利克也是要宣示,这里既然能建造伟大的犹太圣殿、基督教堂,也能建造伟大的清真寺。此时艳阳初升,金顶折射着光芒,鸽子在空中飞翔,特别和谐,就是一张经典照片,让我感触颇多。离开圣殿山,就需要从别的门走出,门口有警卫,再进入穆斯林区狭窄的街道,经过古老破落的房子,对比非常强烈。橄榄山下的万国教堂汲沦谷的犹太人墓地,偏右侧是押沙龙柱,押沙龙是大卫的儿子,以貌美著称,因叛乱而死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橄榄山上的犹太人墓橄榄山航的犹太人墓,右侧灰顶的建筑是主哭耶京堂橄榄山上的犹太人墓橄榄山和汲沦谷圣殿山就在老城边缘,隔着汲沦谷(Kidron),是一座小山。这就是最后审判的地方--橄榄山(Mount of Olives)。为了离上帝近一些,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墓地,蔚为壮观,据说埋葬了15万犹太人,他们的墓地基本都一样,土黄色的石棺置于地上,上面用希伯来文写着名字,有的上面放着石块,这应该是犹太人祭奠亲友的传统。山脚下和半山腰可以看到一些突出的建筑,都是些教堂。山脚下是耶稣被逮捕时所在的客西马尼园(Garden of Gethsemane),这里有很多古老的橄榄树。山脚下最醒目的教堂是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精致的廊柱上,山墙位置有巨大的金色马赛克镶嵌画。半山腰还可以看到拥有金色葱头顶的建筑,就是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Church of Mary Magdalene)。上山的路很窄,也比较抖,走起来不近,还是开车方便,需要挂1挡迅速冲上去。山顶有个观景台,正对着圣殿山,可以观赏整个老城。来耶路撒冷,一定要在这里看看。我分别在黄昏和清晨来了一次,感受老城的日出和日落。到了晚上,脚下就是数万陵墓,似乎有点阴森,但是远处圣殿山的灯火,和诸多陵墓组合起来,颇有神圣的感觉。到了早上,看到金顶由灯光映衬,到逐渐被天光打亮,最终反射日光的过程,应该是耶路撒冷最为动人的图景之一。在这里,我被耶路撒冷的魅力所征服,这是个有气场的景致。圣殿山的黄昏圣殿山的黄昏圣殿山的清晨圣殿山的清晨初升的阳光照在耶路撒冷老城和锡安山太阳升起,照亮岩石圆顶清真寺老城的早晨把我的标致301停在橄榄山的观景台上,这边租车的车况一般,动力不是太好,车身有不少磕磕碰碰,车内还有些异味,不过还是开车行动更方便。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耶路撒冷究竟是个啥样子?|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圣殿山_新浪网
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耶路撒冷究竟是个啥样子?
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耶路撒冷究竟是个啥样子?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犹如引爆了一颗政治核弹,马上在全世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强烈反响。那么,从旅游的角度看,耶路撒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带各位去逛逛。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历经千年的必争之地,在这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城池里,刻满了征战和兴亡的印记。犹太羊皮卷《塔木德》这样评价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老城区,也是穆斯林区,著名的景点包括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圣地。雅法门是老城犹太区的入口,耶路撒冷八座城门之一。从雅法路走到尽头,你就可以抵达老城。老城里,每一块砖石似乎都见证了两千多年来曲折的历史,空气中都回荡着浓浓的超越世俗的文化气息。在老城区边走边逛,似乎整个人的节奏都放慢了,不赶时间,不追行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哭墙前有一道栅栏隔开,男左女右分开祈祷,游客也需要跟当地人一样,男子必须要戴上派发的小纸帽,女子则要后退着离开。在这里可以见到,有人在悲苦的诉说着什么;有人深深的鞠躬祈祷;有人手捧圣经默默祈祷;也有人亲吻着哭墙;更有人往哭墙的石缝中塞入写上心里话的白色纸条,因为他们相信,这写给上帝的信,上帝一定会收到。哭墙的边上就是圣殿山。圣殿山的敏感性,在于不同凡响的历史。在不到14公顷的地方,保存着众多的宗教遗迹,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圣殿山的圆顶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是少有的没有高耸宣礼塔的清真寺,自公元7世纪修建以来,几经翻修,由木屋顶变成了今天美丽的金色穹顶,承载了穆斯林的虔诚与兴盛。整座建筑呈八角形,每边长21米。大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由真金箔贴成,顶上有新月形标志柱子。圆顶富丽堂皇,墙壁由大理石砌建,以马赛克彩磁贴成阿拉伯图案装饰,墙上方还有马赛克磁砖装饰成的可兰经文字。圆顶下方栅栏内的白色岩丘据说是亚伯拉罕将其子以撒献祭予上帝,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由天使引领升天之处。岩丘下的比雷-阿尔瓦洞穴即为灵魂之井,传说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旧城内有一段弯弯曲曲长约1公里的小路,被称为“苦路”, 那是耶稣的受难之路。当年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沿着这条路走向刑场,其间经历了14件事,包括被审判、背十字架、数次跌倒、被钉十字架、死亡、被葬圣墓教堂等,因而苦路也有14站。如今,苦路是游览耶路撒冷的必走线路,更是基督徒的朝圣之路。这儿不但能看到来朝拜的信徒,还能看到不少商人。道路两边的店铺里,卖的是东方的食品和异地的香料,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纪念品。苦路尽头就是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这是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完全没有欧洲教堂的华丽和精美,那种不规则的结构和布局,在形式上就少了肃穆和敬畏,加上人群熙攘,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著名景点。大马士革门又名示剑门或纳布卢斯门,是耶路撒冷城门中最大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城门,位于耶路撒冷旧城北侧,阿拉伯集市的边缘。最初修建于第二圣殿时期,现存的城门由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兴建于1542年,有两个塔。城门前矗立着一根罗马柱,大马士革门的阿拉伯语名称“柱门”由此而得名。城门口一带很热闹,各色人等在小巷中穿行不息,门洞里和道路上很多店铺和售货摊,卖香料、水果、点心、服装等各种食品和日用品,一派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像是来到大巴扎。位于旧城之南的锡安山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各具宗教历史价值。基督徒必到的耶稣最后晚餐室就在此地,圣餐崇拜的礼仪於此建立。该建筑原本是十字军时代所建,拥有美丽的拱形线条,在15世纪伊斯兰教占领锡安山时将之改为清真寺。多米森教堂是锡安山的路标,是一座拥有圆顶钟塔的本笃会教堂,相传为圣母玛利亚逝世的地方。教堂地下室有座卧着的圣母玛利亚进入永远睡眠的雕像。金门是耶路撒冷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城门,是耶路撒冷旧城少数封闭的城门之一。 第二圣殿时代的更古老的城门遗址已经被发现。目前的城门可能修建于公元520年代,,是查士丁尼一世在耶路撒冷的建设工程之一,兴建在早期城门废墟的顶上。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位于耶路撒冷东区旧城东部沙里夫内院的西南角。主体建筑高88米,宽35米。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相传为古代先知苏莱曼所建,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期(公元705年)重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穷游大洋洲
Old City Temple Mount
coolding的其他更多点评圣经考古学:圣殿山穆斯林清真寺下面,有争议的隧道,真相?
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知道1996年9月在以色列发生的爆炸性事件。事情发生时,ABR[,圣经研究协会]主任Bryant Wood博士正带队在Khirbet al-Makater开掘。当骚动发生,我们正在该国,我们发现很难获得关于引发暴力事件原因的准确信息。我们听到的大多数新闻报导,都提说耶路撒冷考古学家最近发现的一个地下隧道,或说,直接在穆斯林圣地Haram
Al-Sharif(即圣殿山[Temple Mount])之下开通的隧道。只有回家之后,才能得到澄清。据我所知,大多数媒体没有得到正确的消息。事情实在是这样的:
争议中的地下隧道在八十年代正式被称为“西墙隧道”;也非正式地被称为“拉比的隧道”,因为这是耶路撒冷的正统拉比们,于1967年的六日战争后不久,在宗教事务部下的工作计划。拉比们并非发现一条古老的隧道,而是自己挖掘一条狭窄的、平衡地面的坑道。它从西墙(又称“哭墙”)广场开始,沿著圣殿山建筑群西壁的外面,向北延伸。圣殿山现在有阿耳阿克沙清真寺(Al
Aqsa Mosque)和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的神龛。希律王曾重新装修,是他修建第二圣殿工程的一部分。虽然政府知道拉比们的工作,但甚少监督;专业考古学家也没有兴趣或参与这个项目。
1982年,他们沿著圣殿山西墙的向北凿隧道时,拉比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密封的地下大门。他们冲破大门,开始清理圣殿山下的房间。有报导称,他们正在寻找古代犹太圣殿的“约柜”和“圣所”的证据。在圣殿山建筑群地面的巴勒斯坦工人听到他们从蓄水池向上挖掘的声音。他们开了蓄水池冲下去。在蓄水池和建筑群闸门聚合的地方,他们发现有犹太人在清理圣殿山下的闸门房和通道。
巴勒斯坦人的骚乱造成了无数的损伤。以色列政府停止了圣殿山下面的工作,封闭了地下闸门。然而,拉比们仍被允许沿著西墙的外面向北开挖。
到了八十年代末,他们到达了圣殿山建筑群的北端。这时,他们也到了一个圣殿以北的水隧道,是主前二至一世纪的,就是希律以前(哈斯摩宁时代[Hasmonean
Period])的。因为发现了这个古老的从岩石雕出的水利系统,整个隧道正式被称为“哈斯摩宁隧道”。该项目于1988年完工,当时隧道已经稳固并向游客开放。虽然游览没有广泛宣传,但自1990年以来,每年有超过一万名游客走过这地下隧道。
1992年,我亲自带领一个小组穿过这隧道。这项旅游的唯一问题是,当走了400码,到达北端之后,你不得不转身返回入口。多年来,以色列政府已经考虑在北端开一个出口,但恐惧巴勒斯坦人的反应,使这个想法被搁置。以色列总理纳坦亚胡(Netanyahu)的新政府决定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开放北面大门。这个新的出口在旧城穆斯林区的Via
Dolorosa(“苦路”&&&传统认为是耶稣走上十字架的路)开放。
不幸的是,巴勒斯坦人的反应,导致了以色列自1967年以来最严重的暴力事件。
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一个新的考古发现;也不在圣殿山下面,也不影响穆斯林的圣地;再者,已经向游客开放了多年。引发暴力的,只不过是隧道北端的一个新出口。
圣殿山建筑群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圣地,使人情绪激动。二者都宣称,它是自己的古代宗教和现代政治地点。不幸的是,他们的分歧似乎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在,双方都需要尊重对方的想法,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可悲的是,即使这样,也似乎遥不可及。
作者:Gary Byers
of&张逸萍译自:&&
转自: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archaeology/S_temple-mount.htm
已投稿到:《不要混淆耶路撒冷的两座清真寺》 - 美篇
/&&&&《不要混淆耶路撒冷的两座清真寺》
扫码分享到微信
《不要混淆耶路撒冷的两座清真寺》
您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本地或在国际媒体上,只要一提及阿克萨清真寺(远寺)的时候就会出现萨赫热(岩石)清真寺的图片!其实这是犹太媒体有意混淆概念,对穆斯林造成信仰上的混乱,让他们误以为最初朝向耶路撒冷礼拜的时候,朝向的是金顶清真寺。
阿克萨( ???? ?????? 远寺)又称银顶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该寺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东区旧城东部沙里夫内院的西南墙角。重建于公元705年。高88米,宽35米,有102根石柱。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朝向麦加禁寺礼拜之前这座寺是礼拜的朝向。这是穆圣登宵的夜晚上天前礼拜的位置。萨赫热(???? ??????)又称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圆顶清清真寺,位于沙里夫内院中心,也是伊斯兰教圣地。穆斯林称之为高贵圣殿,犹太人和基督徒称之为圣殿山。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这是穆圣登宵的夜晚上天的位置。所以你看到的(银顶清真寺)是伊斯兰原来的朝向,(金顶清真寺)是穆圣登宵上天处。--- & 网络空间
<ads :show-footer='true' :recommend-ads='{"type":1,"j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路撒冷萨赫莱清真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