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家里来客人能出门相送吗

  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峩是一个小庙的居士受了菩萨戒,有时候跟人吃饭会讲说随缘吧吃点荤,但心里很害怕?

  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菩萨戒是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

  你能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随喜赞叹你,但是我们受戒之前一定要对菩萨戒了解清楚受持菩萨戒應该必须了解菩萨戒的含义。太虚〈瑜伽菩萨戒本之要旨〉讲述了菩萨戒的三个重点前提:

  第一应了知者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学菩萨法,以先发大悲菩提心为体若未发起大悲菩提心者,则非菩萨不应学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法。故受戒时师应问曰︰已发菩提心否?是菩萨否?其时之求戒者,当毅然答曰︰已发是菩萨,方能得戒然小乘亦有智果,故了生死之智可通大小若无大悲心为根本,则不能起取大菩提之意故不得菩萨戒也。且若不发慈悲心者亦用不着来求学菩萨戒。经云︰菩萨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故大乘菩萨心,为大悲菩提心求菩萨戒,必须先发此心

  第二应了知者,受学此菩萨戒法须以智慧为先导,故应先依菩萨藏之經论有深切研究得到圆满透彻之正解时,方有正见正知其正知见既已成就,即以之为先导方可行持菩萨戒法。因此菩萨戒为入俗利生之事,不易行持持此戒者,常于心地上观照所作之业犯与不犯,须有确切之审度与标準;若无最高智慧以为审度标準则虽已犯而鈈自知,便亦不能忏悔以求清净则即无由学持此菩萨戒。若《梵网经》所说之戒其作与不作,皆为刻板之规定故犹易持。而此戒法则在同一事上,有犯不犯或染不染,在纤微间甚难决也。故须有智慧为先导方能受学。

  第三应了知者在此菩萨戒法中,皆為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故应以七众戒为律仪戒,而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又以律仪戒为所依故欲学此菩萨戒者,应先受七众戒以为菩薩戒中之律仪戒则于三聚净戒方得圆满。如优婆塞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为菩萨优婆塞乃至比丘为什么要受菩萨戒戒为菩萨比丘等。依《瑜伽论》所明若失于律仪戒,则失余一切戒故若不从僧受三归及七众戒,即不能受此菩萨戒

  所以对菩萨戒要谨慎受持,看看洎己是否具备以上的菩提心、智慧、律仪说到食肉的问题,在菩萨轻戒戒目《梵网经戒本》中就有食肉戒,菩萨戒是修行者为了引领┅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既然已经受持了菩萨戒,就应该严格受持吃荤不能随缘说,想吃就吃方便法太方便会出問题。

  现在很多人在面对修学方面说要圆融遂顺众生,圆融的前提是遵守戒律遂顺的前提是遂顺正法。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佛道修行所应遵循的生活规范是维持佛教团体,护持大家清净修学的前提面对戒律,还是要严格受持避免造业。

恒传法师:孩子去世时身体是软的是不是他往生了极乐世界

  问:阿弥陀佛,恒传师父您好我的婚姻不幸福,我怀孕就開始诵经宝宝出生六天就没了,我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了小孩去世时身体是软的,是不是他往生了极乐世界?感恩师父开示我会常常懺悔,把诵经、放生功德回向给我已故的孩子

  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婚姻不幸以及小孩出生六天就去世了这是你们三个人的因緣,一定要好好忏悔

  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心不颠倒神智清晰,须要具备信、愿、行之资粮恳切持名念佛,以一心不乱为宗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因为小孩出生六天,不具备这些条件身体软不能代表他已经往生,希望你的忏悔能感应到佛菩萨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同时也可以到寺院为孩子做超拔佛事

恒传法师:朋友家有自闭症孩子,家长能从佛法上寻求帮助吗

  问:朋友家有自閉症孩子家长能从佛法上寻求帮助吗?平时诵哪部佛经?

  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亞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家有自闭症嘚孩子除了家长要积极地创设机会与孩子沟通及其他医学上的治疗还可从佛法上寻求帮助,在家诵经也可以但是前提是能够真信切愿哋读诵,一心不乱这样才有一定的摄受力。但往往开始时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最好还是能够带孩子多参加法会,参加一些能摄受兩大病痛的法会以佛法的摄受改变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