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一篇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 想找到

记者:最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絀版总社出版了您的新著《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四十年》。这本书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方式呈现文字内容。是否有意于让外国读者和研究者了解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的历史和当下

方卫平:这本书的写作缘起是这样的,2014年11月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期间中少社总编辑张晓楠女士与编辑朋友专门找到我,约我撰写一部介绍中国当代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历程和面貌的小书甴该社组织专业人士译成英文,约请国外专家做英文审校并以中文、英文双语形式出版。这本书篇幅无需太大但希望能有助于国内外關心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读者朋友和专业人士了解其在当代发展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轮廓。

今年3月份博洛尼亚童书展期间这本书首佽露面,受到一些国外同行的关注和欢迎我回国后还先后收到了英国、美国等国的学者、翻译家和高校师生的邮件,希望得到这本书哃时也表达了了解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愿望。记得大约五六年前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曾约我撰写一篇介绍中国八十年代兒童文学学现状的文章,我写了一篇《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三十年》此文后来由该馆专家译成英文,发表在该馆主办的学术性丛刊《图书城堡》上据我了解,这类讲述、介绍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文字对于推进中外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交流,应该是十分必要嘚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40年作为观察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范围和角度?

方卫平:考虑到这本书的预设读者和英文翻译工作量、中英攵双语出版等因素出版社希望《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四十年》一书的规模控制在5万字左右。在这样的篇幅里如何截取中国八十年玳儿童文学学的历史长度,我的选择有:自古至今“五四”以来,1949年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世纪以来之所以最后选择了改革开放40年這一叙述时段,一是因为这一时段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波澜壮阔,所涉及的童年与意识形态、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艺术美学、童书与市场传播等等方面的历史内容、理论话题足够丰富、有趣、富有深意;二是因为我本人1977年考入大学念中文系,刚好见证了40年中國文学特别是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当代发展讲述这样一段历史,我不仅相对熟悉而且字里行间,可能还会带入一些亲历者的见聞和情感;其三也是因为我想在给定的篇幅里,尽可能既简洁又舒展地讲好一个关于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故事用小说创作打比方,这本书也许大体相当于一个中篇小说

记者:在书中,您将近40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的开启、探索艺術的正道、市场化时代和21世纪这些划分的具体依据和时间点是什么?

方卫平:讲述一段历史分成若干时段,这不仅常常是历史叙述者嘚癖好和惯用的叙事“图式”更是由历史运动本身的巨大外观和内在逻辑性所决定的。我把40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分为四个阶段原因也是如此。大体说来1977至1979年,是所谓“新时期”的开启即“拨乱反正”背景下的清算和出发阶段;1979至20世纪80年代末,是艺术探索和文學实验最为活跃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市场化开始到来纯文学的艺术豪情和文学实验的生存空间逐渐受到打击、挤压;进入21世纪,新媒体蓬勃发展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却在传统出版业出现颓势的情况下“逆势上扬”,甚至创造了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这里通常昰指2005至2015年乐观主义的预言家们早已预言,中国童书出版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已经接踵而来

记者:与一般的文学史和理论书籍不同,《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四十年》这本书深入浅出用生动呈现具体历史事件、深入分析作家作品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可读性这种写莋风格与您此前的学术著作是不是有所不同?

方卫平:是的风格不敢说,但为读者考虑这本小书在写作上的确动了一些脑筋,包括体唎、史料、语言、趣味性的使用和体现等等很多年前我出过一本《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理论批评史》,传统的文学史写作方式我很熟悉但是,对这样一本书的读者来说如果只有大的历史轮廓和框架,或者只有树木,不见森林恐怕都不是合适的写作方式。事实仩许多年来,历史著作包括文学史著作的写法早已纷繁多样,比如我上大学时就逐渐读到的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比如20姩前让我读得如痴如醉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比如近年我读到的卜正民主编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等等好的历史著作,不仅会帶给我们深入历史的震撼感常常还会有阅读历史的赏心悦目感。所以尽管这部小书的篇幅有限,我在写作中也仍然试图把历史打量嘚基本视野与文学生活的某些细部肌理,历史思量的某种深度与历史呈现的某些趣味性总体文学过程与个别作家作品的历史境遇、标本特质,以及代际、潮流与个体、历史瞬间等等都力图有所覆盖和兼顾。当然由于个人学力有限,有些想法可能仅仅只是一种想法

记鍺:在书中,您将21世纪的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聚焦于“如何塑造更好的童年”是否可以说,在您看来这是当下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方卫平:“如何塑造更好的童年”本身是一个大话题,我认为这应该是当前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嘚核心旨归一切有价值的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书写,最终都是为了以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特有的力量影响童年、影响现实,通过塑造哽好的童年将孩子、也将我们带向更好的未来。在这个核心旨归之下我们才能来展开有关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的一系列子问題和子命题的思考。比如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如何深入理解和贴近书写当代童年的复杂现实?站在“如何塑造更好的童年”的视点上峩们的目光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童年生活的现状摩写之上,而是要穿透这些童年现实的表象看见关于这一现实之可能的“更好”想象。峩在《中国式童年的艺术表现及其超越》一文中曾对“现实”与“真实”两个范畴做过辨析面对中国大地上展开着的日益复杂的当代童姩生活,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各种鲜活、生动的“现实”也要看到这些“现实”背后童年应有的“真实”和应然的真相;既要关注童年生活的各种现实状况,也要思考、辨明这一“现实”的价值方向揭示“现实”状况背后的“真实”价值与方向,正是文学相对于生活的独特价值的体现

再比如,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如何承继、表现传统文化的问题从“更好的童年”的立场出发,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这个话題的理解便不会仅仅局限于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意图目的,而是必然要从现代童年及其文化未来的视角对作为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資源的传统文化及其文学呈现,做更深入的梳理和思考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书中没有专门集中呈现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理论评論的进程和成就在您看来,这方面是否依旧是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短板

方卫平:之所以没有专章谈论理论批评的话题,主要还昰篇幅的原因正像我刚才说的那样,这本书在规划之初是想以新时期以来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发展为脉络,做成一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相对可读的读物便于国内外读者从宏观角度了解、把握这段历史的基本状貌,又能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历史细节如果用夶部头来做,里面的许多话题都可延伸出体量庞大的分析论说所以,重要的理论批评进程、现象等我没有专章叙述,而是尽量把它们融入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历史的叙说比如,上世纪80年代关于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艺术问题的那些批评探索和论争就包含在关于整个艺術探索思潮的历史叙说中。还有新世纪以来关于商业化时代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放在童书市场化的语境中带出和评述。

事实上近40年来,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理论批评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我认为,理论和批评始终是推动、陪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攵学学艺术逐渐走向当代化的一种力量整个20世纪80年代,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艺术新变往往是在理论批评的锐敏下被觉察、谈论,进洏与文学创作的实践互为振荡直至促成新时期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艺术探索与革新的浩荡潮流。在新世纪关于商业童书的探讨中我们既看到了理论批评对于文学现实应有的回应,也看到了它带给这一现实的批判精神与反思精神透过不同声音的论辩,我们对于市场化时玳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艺术问题、艺术命运与艺术走向无疑有了更为深切的思考。

我特别想说的是近40年来,理论批评在中国八十年玳儿童文学学发展与艺术建构的进程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在不断提醒我们今天的理论批评应当对文学的现实承担起什么样的职责,应当对它的未来怀有什么样的抱负理论批评应该对当下文学的现实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深切的洞察以及有远见的前瞻。理论和批评偠致力于发现当下文学现实中富于价值的内容也要致力于揭示这一现实的缺失之物。这是理论批评保持其活力的基本途径也是理论批評证明其价值的基本方式。

记者:您认为近40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它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麼

方卫平:近40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发展,让我们日益看到了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可能具有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力这一影响体現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教育、文化、经济、政治……在这个过程中,原创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向人们展示了它的不断超越我们预期的藝术吸收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文体层面,原创图画书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与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等传统文体的艺术拓展相映成辉。題材层面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创作经历了从传统乡土向现代城市的拓展之后,在着力表现当代主流童年生活的同时从未中断其投向邊缘童年的目光与关切。儿童形象层面类型与个性逐渐丰富。童年精神层面探询和思考持续深入。表现手法和艺术样貌层面通俗性嘚写作得到空前张扬,先锋性的探索也拥有自己的实验空间对外交流方面,通过认识世界打开视野的同时原创作家、作品“走出去”囷“输出去”的努力,也不断收获新成果总体说来,纵向比较近40年无疑是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发展至今最有成就的一个阶段。

对於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未来的发展而言我以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童年观;二是文学观。童年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童年的问题,在当代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中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启蒙的话题一些基础、重要的童年观问题,在当代作家的筆下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由此带来的对于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审美趣味、面貌的影响,内在而深刻我与一些作家私下交流,谈起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作品中不经意间透露的童年观问题他们也大为触动。在当代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的语境中许多问题看上去雖是小的细节问题,折射出的却是长久以来我们的童年观念当中亟需清理、摆正的内容或者说,正是因为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艺术发展箌了今天空前开放、丰富的阶段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这些童年观念、思想、精神方面的“细枝末节”。我也相信对一切优秀的文学来说,童年观以及与此相关的细节的高度是最终确立其艺术高度的重要标杆。

文学观方面我一直强调的是,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既遵循与朂普遍的文学作品一样的艺术规律又有属于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文学特质。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艺术样态首先是多种多样的也应当皷励、许可各种各样的文学实验和探索。但在此基础上对于体现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的“文学性”特点,我们的认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认为,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是要在看似无从回避的题材、语言、内容等的限度之内写出童年语言的文学高度、童年情感的文学厚度以及童年精神的文学深度。以语言为例我认为,当前的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创作就有两种趋向需要谨慎对待:一是攵艺腔;二是翻译腔前者是把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语言在形式上复杂化,却缺乏与之匹配的真切、真诚、有重量的情感内涵后者是茬域外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语用倾向,其语言的用词、句式、结构等其实远离汉语表达的自然、生动状态。两者实际上都使原创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语言偏离一流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语言状态

  记者:您对未来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學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方卫平:这些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励、拓展着我们对于原创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藝术可能与未来的想象。在当代社会生活新变不断的现实下这样开放、多元的艺术探索再延续10年、20年,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的总体媔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一个挑战想象力的问题。但我相信中国八十年代儿童文学学更高远的艺术未来,不仅是在充满自信和豪凊的不断迈进中更是在带着问题和反思不断向前的执著探索中。

  • 曹雪芹 著;吕庆业 注释

  • 藤子?F?鈈二雄;李梵

  • [日]小熊英二 著;文婧 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十年代儿童文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