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如荷生存

>> 欧洲 >> 其他
“丛林”不适宜生存:流亡到法国的难民为何还想去英国?
发布时间:
12:40:30&&来源:上海界面网&&作者:
浏览次数:
加莱“丛林”。(图片来源:资料图)
太阳刚刚下山,23岁的阿克巴(Akbrat)就和其他难民一起偷偷割开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出口附近的铁丝网。
上海界面网报道,翻过了铁丝网逃过搜查之后,她悄悄地躲在了一辆货运火车的下面,火车上装着的是运往英国的货物。阿克巴想等到火车开动的时候再爬上去,这样就可以跟着车一路逃到英国。但是还没过几分钟,一名法国警察就发现了她,她的英国之旅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了。
被警察放了之后,阿克巴拖着扭伤的腿走了5个小时回到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加来市外的难民聚居地。
来自厄立特里亚的阿克巴从13岁就开始了逃亡生活。13岁时,阿克巴和两个妹妹被母亲带着逃往了苏丹。七个月前,她的母亲去世了,阿克巴随后离开了苏丹,到了土耳其,在土耳其和其他难民一起坐偷渡船越过地中海到了希腊。终于踏上了欧洲大陆之后,她又穿越希腊来到了法国加来。
但对她来说,加来并不是最终的定居之所。和在加来的其他难民一样,她最终想的是穿过英吉利海峡去英国。因为她会说英语,希望能在英国找到工作之后把自己的儿子也接到英国去。她觉得不管怎么样,情况都会比现在好,“到我死之前,我都会试着到英国去”。
“丛林”距英国只有48公里。(图片来源:美国《纽约时报》)
对于为什么这些难民都想去英国,而不愿意在法国申请避难,英国红十字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认为英国的福利和教育更好。就算不能成功申请到避难签证也能更容易在黑市上找到工作。而且很多难民会说英语,或者有亲戚在英国,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还有些人对英国抱有一种情结。
事实上,有数据统计显示,英国和法国为难民提供的福利其实差不多,都提供医疗和住宿,甚至法国对单身难民提供的补贴金还更高一些,最高能到11欧元一天。
但是对于生活在加来市外的难民聚居地——“丛林”的人来说,那里“根本不适合动物生存”。
“丛林”位于加来港口以东,容纳了超过3000名来自非洲和中东的难民。这些难民主要来自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阿富汗、叙利亚和利比亚。
和其他的官办难民营不一样,“丛林”不是由当地政府修建的,而是因为近几年非洲和中东局势的恶化,到加来的难民日益增多而自己聚集形成的。
在加来,由法国官方最近一次设立的难民营要追溯到1999年了。当时因为科索沃问题,逃往法国的难民日益增多,有数百名科索沃难民露宿在加来街头。为了解决难民问题,在法国内政部要求下,法国红十字会在加来设立了桑加特难民营。
桑加特难民营是由一个废弃的仓库改建的,最多只能容纳700人。但是因为难民营距离英吉利海峡隧道入口只有3公里,在设立之后,很多蛇头利用它作为据点,开始帮助难民偷渡到英国。后来随着难民数量增加,难民营超负荷运转,出现了打架斗殴事件,给桑加特镇带来了安全隐患。2002年,在英国政府的抗议和法国国内的不满声中,红十字会关闭了桑加特难民营。
但是问题并没有就此得到解决。在难民营关闭之后,抵达加来的难民就开始自己寻找落脚点,在被法国警察清扫了多次之后,最终留下了现在的“丛林”和其他几个难民聚居地。
由于是自发形成的,“丛林”里基本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难民要么住在简易帐篷里,要么住在用木头和塑料布搭的棚屋里。聚集地里只有30个厕所供3000人使用,营地四周有几个水龙头,供人们接水用。因为没有人管理,地上到处都是垃圾和空水瓶。
“丛林”里到处是垃圾。(图片来源:上海界面网)
长久以来一直是当地的几家非政府机构在为“丛林”里的居民提供修棚屋用的材料、简单的医疗服务和食物。直到今年4月,当地政府才在“丛林”附近开了一家官方难民服务中心,每天为难民提供一顿饭,下午可以让附近的难民洗澡、给手机充电。晚上可以给50名左右的妇女和小孩提供睡觉的地方。
虽然如此,为“丛林”提供过援助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表示聚居地的卫生状况很糟糕,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丛林”的最大好处就是到英国的距离只有48公里。很多难民都想搭上开往英国的货车和火车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前往英国。上个月,仅一个晚上就有1700名难民想冲破海峡隧道外面的围栏前往英国。从6月开始,已经有10人在试图穿越海峡隧道时丧生。
对于加来难民聚居地的恶劣生存情况,联合国难民署呼吁法国政府对难民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善,建议法国政府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能为难民设立收容地。6月,法国政府投资了50万欧元,准备在加来的难民聚居地安置水电设施、路灯和简易棚屋。
但是如何真正处理加来的难民问题,法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进一步实质的行动。法国国内有担心由于桑加特难民营的前车之鉴,如果在加来设立官方难民营将会鼓励更多的难民涌入加来。而从2013年开始,12.6%的失业率让加来成了法国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加来市长甚至公开就难民问题要求英国赔偿5000万欧元,因为加来“一直在解决本不该由我们负责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同样也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英国先是在英吉利海峡隧道加派了警卫人手防止难民偷渡,接着外交大臣哈蒙德就称难民涌入会对欧盟的生活标准和社会结构造成威胁。还有内政部官员表示,法国应该对自己国内的难民营情况负全责。
法国和英国这种互相踢皮球的表述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加来的难民是个多么严重的负担。但是事实上,加来难民的总人数,预计为5000人,只占到了今年涌入欧洲难民总人数的2.5%。目前为止,一共有22多万难民登上欧洲大陆,其中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最多。
在接收难民上,英国一直是属于保守派。2014年,在法国申请避难的5,2053名难民中,只有16%获得了避难签证。英国则更少,只发出了1,0050个难民避难签证。而人口比英国少差不多4倍的荷兰都发出了1,2550个避难签证。
对于现在这种僵局,英国自己有官员都看不下去了。英国影子内政大臣顾绮慧(Yvette Cooper)建议让联合国介入帮助解决加来的难民问题。她认为英国应该对难民采取更宽容的态度,接受更多符合条件,来自战乱国家的难民。
而加来的难民问题其实也是欧洲面临的难民问题的缩影。面对二战以来的最大难民潮,欧洲各国因为财力不同,对待难民的政策和态度不同,在如何分担难民人数上也很难达成一致。
目前为止,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和匈牙利接收了75%的难民,这些国家也在呼吁在难民分担上欧洲各国需要更加公平。
正如英国前内阁大臣米歇尔(Andrew Mitchell)所呼吁,难民问题不光是各国的政策问题,更是人道主义问题,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编辑:木槿)
Copyright (C) 2008 Nouvelles d'Europ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1]面对难民潮 | 我们应该怎样思考人性
我的图书馆
面对难民潮 | 我们应该怎样思考人性
人性与兽性  叙利亚危机导致难民潮泛滥,欧洲宣布门户大开,为了人道主义,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欧洲难民危机。  于是便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现代社会何以为人  在客观事实层面:人类没有道德依然是人类,野蛮的人类。如果问人类为什么称之为人?那就是因为天生的,是物种进化的结果,人是人不需要任何理由。  现代社会的认知  而现代社会谈论人的概念,往往不是纯粹的物种概念,而是一个感性的价值观问题,比如爱,同情心,人性,道德这些精神世界的东西。——但是如果反问,抛弃这些道德,人性,我们还是人类吗?物种上面是,但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来看,不是,抛弃这些我们就是野兽。  “兽性”是“人性”的基础  现代人们对于“兽性”的批驳和对于“人性”的赞扬持续了数百年,关于“人性”,纸上帛中赞美之辞俯拾皆是。关于“兽性”,那些痛心疾首切齿拊心的批判声讨更是不绝于耳,一旦提起“兽性”,自私、邪恶、贪婪等饱含负面色彩的词语便会呼之欲出。关于“兽性”与“人性”,人们一旦提及,更多的是,将两者分割开来进行比对并大肆赞扬“人性”而大贬“兽性”。但是如果要讨论“人性”的来源以及它的发展规律,那就需要从一种相对客观的角度来对这两个词进行重新定义。  个人认为“兽性”原本应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绝对客观的哲学概念。“人性”由“兽性”延伸而来,“兽性”是“人性”的基础。  那么何为兽性?  我认为“兽性”即“百兽之通性”,这是一个普适的概念(“百兽”当然也包括人类),就如同DNA包含了生物体所有遗传信息一样,它包含了世间万(动)物与生俱来的共同的特征,比如“一切动物物种都需要生存资料”,再加上自然界中生存资料有限这一客观条件,就会构成“一切物种都会与其他物种争夺生存资料”和“所有动物个体之间都会争夺生存资料”这两个特征。而“兽性”则毫无疑问包含了所有类似的无法拒绝(或者“与生俱来”)、无法改变、无法突破、无法创造的概念。换句话说,这些概念实质上就是客观规律。  实际上,每一个动物种群都会为了生存资料而战斗。这一点毋庸置疑,各个种群之间在这一方面的区别就在于方式。群体捕杀,群体分食,这是狼群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是狼群的特性,是从“捕食”方面将狼和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根据。因此这一特性再加上“所有动物都要为生存资料而战斗”这一通性就构成了“狼性”。从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公式:兽性+种群某方面特性=种群在某方面的“性”。  分解人性本质  那么何为“人性”?我们是否可以用上面公式来推出“人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就拿原始人为例。原始社会时期,原始部落获得实物的方式主要有采集、狩猎、小规模粗放型种植或养殖以及战争。毫无疑问,这就是那个时期的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特有的方式,再加上“人类社会需要生存资料”这一兽性就构成了原始社会时期的“人性”。  以“生存资料”为根基,再进一步推论,就可以得出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社会面貌的其他面貌。例如,原始人社会并非所有个体都具有狩猎的技能,并非所有人都有采集的能力,战争掠夺和种植亦然。因此社会内部的生产部分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各个部门,所有新获得的生存资料都将被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同样的,不同个体的生产能力当然不同,因此生产力较高的个体便在统一的社会体系下间接地照顾了生产力低下的其他个体。  因此,“多劳多得”和“照顾同类”这两个特性便与“兽性”一同构成了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将我们与其他动物种群区分开来,我们的主体意识便引以为傲,将它视为崇高的“人性”。由此可见,“人性”就像是RNA,决定生物细胞的性状不仅是DNA所记录的遗传信息,还有RNA对于信息的解读。  人类对于“兽性”的演绎,最终就形成了“人性”。  人性随需求改变  “人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世界在运动,人类社会体系在运动,“人性”当然也在运动。  还是拿原始人为例,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和个人饮食偏好等,当时人类的食谱中肯定包括“人肉”,因此“食用同类”便也“荣升”为“人性”的一部分(食用同类的哺乳动物十分罕见,我想这一点同样给予了我们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区别)。  那么,随着古人类对于上天的大地的恩赐利用越来越得心应手,种植和养殖在生产方式中的比重渐渐增大并逐步超过其他方式,食用类作物和驯服的野兽便成为了古人类的主食,慢慢地人们便习惯于不再食用人肉了,“人性”随之也发生了改变:同样是获取生存资料,而人类已经不再食用同类(我们同螳螂之间的区别于是又大了一点)。  “人性”与人类社会(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自文明开始,人类就已经会依据各自的共同意识建立起契约团体并彼此遵守契约,这就是人类的契约意识。而人类社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契约团体,“人性”是最大的契约,社会以此为根基确立下来,人在社会之中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也从此就有了是非判断的标准:遵守“人性”。违背“人性”就是破坏契约,破坏契约的行为必将受到处罚。  自此,“人性”终于被赋予了近现代人类社会对于“人性”一词的解读,人们开始自发地将自己和其他动物,植物区别开来。“人性”终于成为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行为准则,人类社会也终于开始按照“人性”的要求来发展,而“人性”则发挥着它的作用:  作为人类社会最强大的社会意识,引导人类社会向着有利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存的方向发展。  契约只有在契约团体中才能发挥效力  同样也只有对于团体成员有约束效力。换言之:“人性”对于每一个人同时期的人类个体来讲,都是绝对正确的,而对于人类社会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效力,也不能被作为判断标准。就像你不可能将一匹猎杀了一个人的狼送上法庭,并用依据我们“人性”建立的法律对它进行审判。  同样,你不能谴责一条咸水鳄吃掉同类的幼崽来充饥,而一头杀掉对手幼崽来确保统治地位的雄狮也永远不会背上良心债。它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动机:“争夺生存资料”。但这只是共性,它们的族群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特性,它们不属于人类社会,因此“人性”对它们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力。  同样的,当时代发生变化,“人性”存在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时,“人性”这个人类世界最大的契约思想随之改变,因此你同样不可能用本时代的“人性”去要求不同时代的人。在原始社会,食用同类会显得理所当然;当社会生产力水平不足以让人们树立起民族意识的时候,“王权大于教权”的观念更是无以立足;当自由与民主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时,当时的人们也不会用“人性”去谴责那些独裁者。  事异则备变,然而无论“人性”如何千变万化,它永远都是“兽性”在人类身上的体现,只要“兽性”这一通性不发生改变,“人性”的变化永远有迹可循。  任何意识,最终都会归宿到社会实践之中。  古代无数先贤对于“人性”的不同解释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缔造更好的社会,那么要让“人性”始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就需要人类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性”和“兽性”,并不断地发展“人性”使其逐步地适应所有人类,适应所有生命。如今的“人性”,正在向着“博爱”发展。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洗礼,“人性”中增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热爱他人命,平等对待一切生命等这些对整个自然界都有积极作用的因素,“人性”是人类的作品,而正是这些“人性”逐步地将我们与自然界的其他造物区别开来,也许有一天,“万物之灵”将会实至名归,他们将会像造物主一样深沉地爱着自然界的一切。  当人类文明随着科技的脚步走遍星河时,造物主或许会因人类的“人性”而倍感自豪,而人类,则会对着造物主会心一笑。  那时候也许,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社会以及他们引以为傲的“人性”最初来源于何处,不过现阶段我们很明显忘记了,而是很彻底。  人性本无善恶  综上所述,人性和道德都不是什么永恒价值观,也不是什么特别神圣光辉的东西,而就是一个类似程序的东西,用来维持我们人类社会运作而已,所以人类的道德和人性的善恶定性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  但是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力极大丰富,所以物质上的稀缺带来的生存危机感荡然无存,就好像灭亡以前骄奢淫逸的罗马人一样,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开始倒行逆施。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第三世界人民,他们的价值观于沉醉道德优越感的西方人本质不同,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世界。  而欧洲人开始错误的认为,生存并不是第一要素,道德人性才是。之所以因为认为,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有大量的精神消费,并没有物质稀缺的生存危机。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忘记生存的本质人,最终也会被生存抛弃。我想说明一个特点,在生产力越贫乏,物质越稀缺的年代,人类越现实,越不圣母。  结语: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如果现代人仅仅是因为优越的生活让他们忘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一直都是在无法生存的死亡边缘徘徊,而仅仅是因为感性就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的邻居。  那么难民那种长期强烈在残酷环境下饥渴强烈的生存欲望会毫不犹豫的摧毁人们梦境中的世界大同。(馆主对于摘下的这篇文章中对人性与兽性的说法不敢认同。个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与野兽的绝对不同,人没有兽性才可以称之为人。蛮夷之所以是蛮夷野兽,就是因为他们有兽性。纯正的华夏人是只有人性,而极少兽性的,华夏先贤圣人育化万民,演绎华夏文明,便是为了彻底消除兽性,唯存人性,合于天道。只有蛮夷的“人性”是兽性演化来的,华夏人的人性是自华夏人存在之初便先天存在的。)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探访尼日利亚难民生存现状:艰辛回家路依然漫长(高清组图)
& | & 来源: & | & 编辑:杨磊 & | &
“幸运”的难民得到了当地人的接济,得以容身。 摄影 李晋
  原标题:CRI记者探访尼日利亚难民生存现状:艰辛回家路依然漫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晋):平民永远都是恐怖主义最大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在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持续肆虐的的西非大国尼日利亚,迄今已有上万人在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中失去生命,数十万老百姓被迫流离失所。那么这些尼日利亚的难民现状如何?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踏上回家的路呢?
  阿达玛瓦州是尼日利亚东北部受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4年开始,随着尼日利亚恐怖主义危机的持续升级,该州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博科圣地攻占并血洗,大批难民被迫开始了向南逃亡之路。为了安置难民,从去年11月开始,尼日利亚政府在阿达玛瓦州首府约拉地区陆续建立无家可归者营地,记者走访的玛约科西难民营就是其中之一。营区负责人、阿达玛瓦州紧急情况处理局的罗文娜对记者说,“恐怖危主义机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从北部逃难过来的难民汇聚到这里,这里比较安全,有食物和水,全部是免费的,大多数是女人和孩子,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不错了。”
  应该说除了基本的饮食,从实际情况来看,记者所在的这个营区运转情况良好,尼日利亚国家紧急情况处理署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对记者说:“你看,这里放的是粮食、白糖、植物油,那边堆的是床垫,我们在附近还有一个库房,保证物资供应。整个营地还有发电机和一个小诊所,还有专门给小孩子们上课的学校。”
  像玛约科西这样的难民聚集点最多的时候达到两千多人的规模,而类似的营区在附近还有三处,但是随着尼日利亚东北部反恐形势的不断恶化,大批地区被博科圣地攻占,越来越多的难民不断涌入,让政府开设的难民点人满为患,更多的难民只能寻找个人家庭接收点容身。来自阿达玛瓦州北部的穆罕穆德?阿里就是其中之一。“我的姑妈被博科圣地砍了头,我的女儿被子弹打中了腿,我们连夜从老家跑了出来,有些老人实在走不了留在村子里,到现在已经8个月了,不知生死。刚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出去乞讨,好心人给了一些钱,攒一点就买一些袋装水去街上卖,最大的困难还是怕吃不饱饭。”
  像阿里这样靠私人接济的难民其实占到了尼日利亚难民群体的绝大多数,由于无法获得直接援助,他们的状况更为艰辛。家住在约拉城外的小学教师阿卜杜拉希接纳了22个难民在家中避难,但生活并不富裕的他只能是尽力维持:“难民住在我家里,我尽力帮他们食宿,我靠工资生活,没办法给他们太多,只能尽力而为。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国际援助只针对政府组织的难民营,像我们这样的私人难民点没有政府援助,国际组织的援助也到不了这里。”
  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几乎所有难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急切的心愿,那就是回家。从今年3月开始,尼日利亚政府军联合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联军对博科圣地恐怖组织展开系列攻势,两周之前,政府军已经宣称阿达玛瓦州全境获得解放。但是安全形势仍不稳定,前景不明,而且长期流亡之后,大多数难民已经身无分文,回乡之后该如何生计让他们不知所措。阿里说:“我当然很想回去,但是现在没有路费,回去也是一无所有,不知道怎么生活,只能祈祷上天能帮助我们,让这样的灾难结束,让我们早点回家。”
  当我即将离开的时候,难民点的孩子们唱起了家乡的儿歌,歌声萦绕,有如天籁。也许孩子们还太年幼,还不懂得恐怖主义,不懂得战争,甚至还不理解流亡的含义,才能维持这份简单的快乐。只是希望不远的将来,他们的回家之路能够平坦,希望他们的纯真和欢乐能够延续下去。1
更多新闻v&& 08:39:19v&& 10:21:16v&& 10:51:39v&& 08:54: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一技之长如何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