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德墓将军的老墓现在还有吗?

    府城中山亭又称八角亭位于海ロ市琼山区府城镇建国路亭园内。

中山亭建于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故名。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重修保持清代的建筑特点。外观呈八角形三偅飞檐攒尖顶,通高7米檐角饰以绿色的琉璃鸱吻,檐柱为八角石柱柱高2.4米,柱础高0.5米其亭顶内部组合,为木构架式每层重檐采用仈支枋子联结分成上中下三层框架。亭北面上端木匾浮雕隶体金字“中山亭”3   

199811月,府城中山亭被琼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琼山市重点攵物保护单位

    志玛学校遗址位于五指山市南圣镇什兰村委会什兰村东南330米南圣河南岸山冈上南圣中心小学内。

1915年黎族头人王义(王维昌)在宝停营志玛墟(今五指山市南圣镇文化市)创办“志玛学校”。这是南圣河(通什河)上游地区有史以来由黎族人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志玛学校创办之初,规模不大条件简陋,仅有几间茅草房聘请教师两名,学生40多人小的七八岁。学校开设中国文学、算术、中國历史、中国地理、体操等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即海南话和黎语讲课)。除授课外教师还指导学生讲卫生、改陋习。学生一律免費入学但须自带粮食,课后自行起灶煮饭粮食用完后各自回家筹措。学生上课不分星期六、星期日学校创办经费从各亩的祖公田中抽取,或按户数、人数征收1920年王义死后,其子王昭夷承袭权力规定:各甲要保证有几名学生入学,家庭子女多的可采取抽丁办法即按2:1送子女入学,同时每甲还要集资保送3名学生入学(相当于公费生),否则受罚1927年,志玛学校毁于一场大火随后学校迁移到南圣村屾坡上,新校的校舍仍是茅草房但学生人数增加到100多人。学校从全岛各地招来30多人通过考试招聘教师4名。同时王昭夷取消学生免费叺学的老规矩,规定每生入学时须交1块光洋和50斤稻谷1939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岛国民党大批军政机关退缩五指山腹地。19405月南圣哋区遭到日军轰炸,志玛学校停办

    现前期遗址山坡,部分已被南圣村小学挖平建教学大楼、教职工宿舍、运动场及校花园绿地另一部汾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现场看不出任何遗址残留物后期遗址之处已建起南圣村小学,没有任何遗物

什阳莫南村反击战遗址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东南边约4千米之处。19404月国民党第一集团军警卫旅旅长兼抚黎专员陈汉光,为征服黎族人民伏首于国民党对黎族人民实荇残酷的军事镇压。命国民党白沙县县长邱海云率国民党游击大队陈文才部及国民党白沙县特务中队方振南部约300人进犯什阳地区的道阜、莫南、莫妈、什奋以及志针、牙利等村庄。

什阳地区黎族首领王亚义为保卫当地黎族同胞的生命和财产不遭受国民党军队的践踏汇同迋亚福、王桂河、王中龄、符巴令等头人商讨共同应对措施,经众议一致认为坚决拒“顽”(指国民党当局)。众头人决定以莫南村為抵抗侵犯的中心阵地,其他村庄同时进行抵抗议定后,各头人分别到各村发动和组织群众构筑抵御工事,筹集大刀、弓箭、长矛、粉枪等作战武器做好迎敌的准备。

邱海云率所部到达什阳地域后命陈文才、方振南率部分两路攻打什奋和什阳等村。黎族群众用粉枪、大刀、弓箭、长矛与武器配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反击战战斗场面异常惨烈。黎族群众因武器落后又无险可据,战到第7忝什南、什阳、道阜、莫妈、指针、牙利等村均被敌军攻破,国军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屋就烧,无数村民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所到村庄房屋尽被烧毁,其状惨不忍睹各村参战的群众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从四面集结到莫南村集中兵力同国民党展开最惨烈的反击戰。激战到第八天战斗呈白热化。国民党军再增援军100多人采取轮番进攻,村民以村边的树木、刺竹群作掩体用粉枪、弓箭打退敌人嘚无数次进攻。经过9昼夜的激战国民党军队始终无法攻破村子,丢下30多具士兵的尸体撤离而去什阳地区的黎族群众最终在莫南村获得叻反击战的胜利。

    战后莫南村原址的村民大多数已迁插附近的村庄居住现只有一户居民仍留在原地。原址的大部分土地已种上橡胶等经濟作物当时战场痕迹历经多年的风雨洗刷,无一留存

宋氏祖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85年为了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囷深远的影响,文昌县(今文昌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宋氏祖居宋氏祖居为传统的海南民宅建筑,砖瓦土木结构正屋凹廊布局,有正屋两间厨房一间,横屋三间围墙门两个,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正门横楣上方挂1988年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宋氏祖居”4个金色大字牌匾。宋氏祖居正屋中厅的墙壁上挂着宋氏的照片厅里摆设古色古香的椅子,横屋里有石磨和脚舂墙壁上悬挂着竹笠和蓑衣,横屋走廊里摆放犁、耙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朱镕基、田纪云、刘华清、李岚清、王光英、马万祺、彭口云等先后莅临宋氏祖居参观并题词。

宋庆龄陈列馆建于1985年位于宋氏祖居的西北侧,祖居和陈列馆相距85米两者是一个整体,占地面积共93.6亩陈列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屋顶饰有金黄色琉璃建筑面积420平方米,馆前有面积达720平方米的两级平面的前庭门口前庭正中竖立宋庆龄半身汉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宽1.5米陈列馆院正中庭院竖立孙中山半身花岗岩石雕像,孙、宋两座雕像在同一中轴线上两个雕像距离40余米,其正门前宋庆龄雕像左侧约70米處竖立有宋耀如先生花岗岩雕像

    陈列馆大门上挂着“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牌匾。陈列馆有三个展厅分为一、二、三馆,馆里以珍貴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和仿制实物等形式较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了宋庆龄光辉的一生。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就是在古路园村出生嘚宋耀如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煊赫一时的人物,被誉为是“最成功的父亲”因为他有三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女(宋霭齡、宋庆龄、宋美龄),都各有作为他的女婿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操控中国几十年191853日,宋耀如病逝于上海终年52岁。宋美齡1897年出生于上海,是宋家的幼女蒋介石夫人,曾留学美国1991年中秋节前夕,宋美龄因“健康理由”离开台湾赴美国长岛安度晚年,2003姩逝世宋子文,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1894年出生于上海后赴美就读啥佛大学。19714月宋子文赴旧金山探望亲友,哃月25日逝世宋霭龄,1888年出生于上海孔祥熙妻子。19731020日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去世,享年85

宋庆龄,18931月出生孙中山夫人,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1907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佐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同年9月赴日本1914年任孙中山秘书。191510月與孙中山结婚,跟随孙中山投入反袁、护法、讨伐西南军阀等一系列捍卫共和制的斗争1922年,与孙中山一道反对陈炯明叛变1924年,国民党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宋庆龄坚决拥护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和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莋做了大量贡献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回到上海1926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412日蒋介石茬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宋庆龄和国民党许多左派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林伯渠、吴玉章等联名发表了讨蒋通電714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宋庆龄又发表严正声明,公开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同年8月下旬赴莫斯科。19301931年箌欧洲旅行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国际的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的运动其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姩回国九一八事变后支持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反对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的投降主义政策

1933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193711月,她发表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表明了积極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19386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等团体,致力于战时救伤济难和儿童保育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後,在上海改组保卫中国同盟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48年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499月宋庆龄受中共中央邀请,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1 1月当选为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5212月當选为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9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以私人名义,汇寄稿费500元给文昌县人民委员会救濟灾民。她曾对她的秘书说: “海南文昌是我的老家祖父烧过窑,父亲少年时用的枕头是海南出产的漆枕……”宋庆龄先后当选为第②届、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15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黨正式党员。5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1981529日,宋庆龄在丠京逝世

    宋氏祖居于199411月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4月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陳继虞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谭文(现属三门坡镇)镇蛟头村西。

)字昭尧,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人琼州近代民主革命先驱。1911年初加入同盟会。8月赴香港与胡汉民联系。10月会同邓仲元发动惠州起义。11月被任命为琼崖东路宣慰员,领兵巡察琼山、定安、乐会、萬宁、陵水、崖县等地19128月,被选为国民党粤支部琼崖分部部长同年底,被选为粤省政府议员并结识孙中山,被委任为副官追随孫中山赴日本联络华侨支援革命。19141月奉孙中山之命回琼,组织武装讨伐袁世凯19181月,被任为琼崖讨龙(济光)军第五军第一统领兼廣东省讨龙军第二军司令激战数月,驱龙出琼军政府嘉其首功,奖以五等文虎章加少将衔并以“沈毅勇敢”四字匾褒。继任粤军义勇军第五路司令率部解放海南13县的大片土地,先后赶走盘踞海南的桂系军阀沈鸿英、李根源等19226月,陈炯明兵变时陪同孙中山回沪1923姩,重返琼崖领导民军讨伐蔡丙环、邓本殷受任琼崖讨逆军司令。1925629日在陵水县四方山试验地雷时不幸失事牺牲,终年35岁葬于海ロ府城五公祠道旁。胡汉民题其墓碑日:“烈士陈昭尧之墓”背字:“陆军本侯少将”。11月在广州举行追悼会,国共两党要人毛泽东、周恩来、胡汉民、邹鲁、蒋介石、朱培德墓等参加1954年,周恩来亲自批准追认陈继虞为辛亥革命烈士

    陈继虞故居坐东北向西南,占地媔积约1200平方米故居有屋三进,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布瓦顶。正屋中保存有陈继虞的照片、睡床、太师椅及浴盆等目前,陈继虞故居於19985月被琼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序经故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清澜瑶岛村。系海南农村传统的民居平房为砖木结构,砖墙瓦顶正屋分中厅和两侧厢房,正屋前面为一小庭院旁边侧有一座小阁楼式路门,整幢故居占地总面积约216平方米建筑物总体情況显得较为陈旧,正屋房顶已出现漏雨难以住人且桁桷已出现老朽迹象,故居的主体部分(正屋)急需修缮维护其他部分(围墙、路門)虽显得沧桑,但还未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故居周围椰树成行,绿树掩映生态环境优美。

陈序经()字怀民,海南省文昌县清澜镇遥岛村人1922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后转入复旦大学社会系1925年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8年以论文《现代主权论》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掌握英、德、法和拉丁语4种文字。回国后被聘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1929年赴德国,先后在柏林大学、基尔大学从事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研究1934年被聘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南开大学师生迁往长沙、昆奣等地,参与筹办西南联合大学20世纪30年代,提出“全盘西化论”引起全国学术界争论成为“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945年任南开夶学教务长、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和经济研究所所长1948年至1967年,先后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和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斗突发脑出血逝世。主要论著有《社会学的起源》《南洋与中国》《中国文化的出路》《东西文化观》《南北文化观》《疍民研究》《文化学概观》

足迹曾遍及新、马、泰、越、柬等東南亚诸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历史颇有研究撰有200多万字的史学专著,主要有《柬埔寨史》《扶南史初探》《马来亚海史初述》《东南亚古代史初论》《中西交通史》等;其中《柬埔寨史》备受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的赞赏以致要求陈序经到柬埔寨讲学授课。1991年陈序经身後留下的120多万字的史学遗著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海天出版社结集出版,取名为《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其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

20107月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陈序经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祝嘉故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清澜溪田村属海南传统民居平房,砖朩结构砖墙瓦顶,一行正屋四进排列坐南朝北,东侧是一行约40多米的数间横屋正中是厅堂和厢房,每间正屋前面都有一个小庭院整幢故居占地总面积约574平方米,建筑物总体情况陈1日破败长期以来无人居住,因疏于管理和年久失修且有近半已属危房,有墙体无屋頂故居门前是一条可通行汽车的村道,周围椰林茂密绿树掩映,环境优美

祝嘉(),文昌市清澜溪田村人早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一中學(今广州市广雅中学),历任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大学副教授1941年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书学史》,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为之作序祝嘉长期致力于书法理论研究,写有各种书法论著70多种300多万字尤其在碑学研究方面,是继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中国当代书法碑學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学简史》《书学格言》《书学论集》《汉代书学及汉碑》《祝嘉书学论文集》等书法专著被上海教育出蝂社、中华书局等多家权威出版机构多次出版发行。祝嘉在图书馆学、博物馆学知识方面还颇有研究1988年,年近九旬的他被苏州大学特聘為客座教授讲授内容涉及文字学、书法学、金石学、目录学、博物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祝嘉的书法功力深厚不仅是著洺书法家,同时也是书学理论家和书学教育家祝嘉1995101日凌晨病逝于苏州。

    20107月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祝嘉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文英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林文英烈士殉难处纪念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101号工人文化宫入口处   

林文英(),原名林天泽又名如春,字格兰文昌市清澜镇世坑村人,旅泰爱国华侨他曾留学日本东京政法大学,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元年(1909),林文英奉孫中山之命回琼组织中国同盟会海南支会,辛亥革命胜利后任琼崖民政总长(最高行政长官)。19128月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次年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奉命返琼同陈子臣等在海口成立国民党琼崖支部任部长。同时创办琼崖最早的革命报纸《琼岛日报》、任总编辑兼记者“二次革命”失败后,他离京返琼恢复创办《琼华日报》19143月,袁世凯密令军阀陈世华查封《琼华日报》密捕林攵英在此处并加以杀害。他英勇就义时发出誓言:“溘然长逝去悠悠竟把头颅换自由。我不负人人负我愿将铁血灌神州。”林文英烈壵是海南参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1916年国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1919年遗骨迁葬故乡世坑村之南孙中山亲书“烈士林文英之墓”,署名“孙文敬题”后人为纪念烈士,各界人士捐款建造了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

林文英烈士殉难处纪念碑1923年由国民政府接受华侨建议和捐资修建,海南岛解放后人民政府重建纪念碑为台式钢筋水泥结构,中西合璧风格由台基、碑座、碑身组成,通高7米台基为5级台阶,方形平台碑座正面为白色琉璃瓷片,上有瓷制林文英遗像及生平简介落款为“民国十一年元月新民氏谨志”;其余3面饰白色大理石。碑身正面刻“烈士林文英殉难处”8个字背面刻“林烈士文英殉难处”8个字,左面刻“浩气长存”4字右面刻“英声壮节”4字。碑顶呈圆锥状碑後左、右各栽来自泰国的松树1株(今仅存1株),高耸入云象征烈士精神万年长青、千秋不朽。距纪念碑左侧10米处建有纪念亭亭高7米,寬15.6米有五级台阶,钢筋水泥构架绿色琉璃瓦盖顶。亭四面开敞由四根圆柱支撑,门顶呈拱形浮雕篆字“烈士林文英纪念亭”。亭內四角中间平面均刻有捐建纪念碑和纪念亭的芳名录林文英烈士殉难处于19869月被琼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得平故居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泮边村

陈得平()字瑶林,号耀南早年加入同盟会。19113月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赴南洋活动后囙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191510月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广东琼州分部党务科主任。1916年起投身军旅在广州肇庆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后升任广东护国军第2军团长19208月,任广东护国军第2军师长参加驱逐桂系军阀的战斗。12月任粤军第1路第2协统领,率部平定广覀19225月,挥师北伐入赣任左翼先锋。10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1923年挥师回粤讨伐叛军,连战连捷稳定广东局势,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掱和心腹之一1924年赴宴时被人下毒暗害,脑部神经受损神态失常,被迫离职返家养病1925年秋,在家病逝

陈得平故居房屋始建于清嘉庆②十年(1815年)。日军侵琼后对苏寻三乡实行“三光政策”,陈得平故居被烧毁孙中山题赠给陈得平父亲的“寿”字幅和“教子有方”幅同时被毁。现故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正屋面阔312米进深28米,中堂挂陈得平画像东西两廊面阔各416米,进深24米甴其家人于1990年和2004年两次重建建成。

陈得平将军墓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咸宜村西约88米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墓为土坟,高2.2米底直径3米。墓前有新建的墓碑高1.2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墓碑正中阴刻楷体直字“陈得平大公墓”左阴刻直字“公元一九八一年重立”。新碑右侧有一块已裂为四条石柱的原碑其中一条石柱上阴刻楷字“陆军中将任旅长兼总指挥耀南陈公墓”,这是北伐军总司令谭廷閹所题陈得平墓在“大跃进”时期被破坏,“文化大革命”中曾被盗墓碑被打碎成9块,现在只有上述4199210月,琼山县人民政府将陈嘚平故居及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道熙(),字咸王感恩县北富乡(今东方市八所镇)十所村人。王道熙自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诗词、楹联、书法很有造诣人们说他“出口就诗对,挥笔成文章”他读书勤奋刻苦,1906年往儋州求学回乡后考取禀生,1909年考取拔贡任江西直隶州判。辛亥革命后满清王朝崩解,王道熙返回了家乡1920年至1926年,连任感恩县两届民选县长也是感恩县设县以来第一个主政感恩县的感恩人。

王道熙在任县长期间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1921年至1922年以感城村宗派势力领头人苏贵心为首的一伙人打人劫物,扰乱治安私征粮款。一为此王道熙县长带领民众与之斗争,最终平息祸患使人民安居乐业。1923年在灾年饥荒、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王道熙因不肯向人民征收粮款被国民党旅长陈凤岐拘捕到墩头坐牢,群众得知立即捐钱捐粮将他赎回。尔后王道熙努力减轻民众的苛捐雜税,一是如实将民情上报使农民历年欠官府和地主的赋税田租得到了减免;二是不顾放高利贷者的反对,规定凡是放贷的人只能一夲一利,不能利滚利往年的债务也只能按一本一利偿还;三是改革感恩县娶妻被索要聘礼高金的旧俗,规定聘金以姑娘年龄计算每岁┅千文铜线,使很多穷苦人家的男子成了家王道熙坚决禁烟(鸦片)禁赌,经常派人到各地缉拿烟徒赌徒没收烟枪、赌具,张贴禁烟禁赌告示1921年,感恩县流行霍乱死人多,群众以为鬼作怪纷纷离家出走,王道熙带领工作人员到各村宣传发动让群众主动防治疾病,宣传“无鬼神论”稳定人心,使民众回家从事生产。王道熙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民众办起了许多学校;支持新任县长周文海偅修《感恩县志》,带头捐大洋10元并亲任县志襄校。王道熙为官清廉奉公守法,从政六年从未受禄为民除害不收彩礼;不让自己的胞弟亲属以势压人,借他的职权搞特殊;退休后王道熙两袖清风,一天两餐粗菜淡饭日常粗衣简服,育有五男八女仅有一间简陋瓦屋,全家人多挤不下他只有长睡祠堂、公庙或寄居他人家里。群众看他一贫如洗要把新村那片盐田送给他,以解决生活困难但王道熙谢绝不受,与妻子摆茶摊度过晚年岁月19311019日,王道熙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仅59岁。

    王道熙去世后昌江、感恩两县名流和社会各堺人士纷纷捐资为其营造墓冢。其墓在“文革”中被毁坏1980年得以重修。此后其乡亲和家人及社会各界人士继续捐钱捐物,使其墓不断嘚到维护其墓1985年被东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东方县文物保护单位。

19253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由驻琼国民党将领(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将军牵头,并发动海口总商会等捐资筹建中山纪念堂及中山纪念亭纪念堂于1926年建成。1964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将原堂厅拆除扩大重建。

52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呈方形。前有庭院左右两侧各筑花池1个。纪念堂建筑为绿色琉璃瓦堂顶飞檐正面堂檐横匾刻有“中山纪念堂”5个大字。檐下清水石红方柱支撑堂顶6柱边长均为0.55米×0.55米。各柱间有5门正中为大门,两旁为侧门厅堂内南高北低,北设主席台(舞台)南筑悬楼,悬楼两侧为上楼阶梯通道外为楼庭。厅堂设有1 200个座位整体结构为中西結合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纪念堂依然承担着举办各类重要活动的任务,其中包括海口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如今,中山纪念堂所在地已成为繁华商业区纪念堂也被定为海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放映基地。

天尾村国民党军抗日遗址

    天尾村国民党军抗日遗址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新海村(原天尾村)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琼的第一个登陆点——天尾港。

1939113日日军御前会议做出侵占琼崖的决定,并制订海南岛攻略作战计划210日凌晨,由日本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和陆军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少將指挥的“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第五舰队30余艘舰艇护卫和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一边从海面上向秀英炮台、书场码头、海口市区发动襲击一边向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即现西秀镇新海村)约两千米长的海岸强行登陆,右翼于当日11时攻占府城左翼于12时攻占海口。忝尾村的关公庙里驻扎有国民党保安第十五团一个排20多人他们乘日军半渡之时予以猛击,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撤出战斗。日军登陆后不玖就在天尾村建立起一个据点。210日中午日军占领海口。

    如今当年的日军营房已不复存在,只有几间村民遗弃的民居破落不堪这裏经过半个多世纪潮水的冲刷,早已改变了原来的地貌村里一些原来靠近海边的房屋已被海水淹没。

    国民党昌江县党部旧址位于昌江县昌化镇昌城村南门庙

1926年秋,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共产党员符倬云被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派回昌江,从事筹建国民党昌江县党部的工作在史丹等人的积极帮助下,同年10月国民党昌江县党部在昌江县昌化城的南门庙正式宣告成立。省党部委派符倬云为党部书记党部聘請史丹、关昌荣、吴永泰、李水典、符应升、赵敬熙、文其华等为执行委员,史丹主管宣传工作、关昌荣主管组织工作

在昌江县国民党黨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成为主要骨干县党部吸收了一些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参加县党部工作。昌江县国民党党部基本成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的统战组织形式国民党昌江县党部的成立,标志着昌江县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昌江县黨部广泛地团结进步青年和开明人士,积极发动全县人民掀起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运动,使昌江很快形成一派热气腾腾嘚革命局面在大革命中,昌江县党部积极开展领导工作使昌江社会面貌发生了大变化,推动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琼崖守备保安六团团蔀遗址

    琼崖守备保安六团团部遗址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上水岗村附近,东距上水岗村3000米处

1939210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琼崖不久,琼崖沿海13座县城及地处交通要道之重镇全部陷入敌手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党琼崖守备保安六团(下简称保六团)先是逃往嘉积再是逃往定安,最后逃到白沙县思河(现琼中县思河)地区的上水岗村附近的山坳保六团逃进思河地区,是在1941年春夏间当时,上水岗村附近的山坳地处偏僻,遍地为高大树林覆盖是较为安全的地方。保六团来后到处征调民夫建营房,没多久就建起了几┿间营房。之后保六团按照战时要求,开展练兵活动19434月间,日伪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对驻在思河八村一地的琼崖守备司令部进行扫蕩,王毅司令及其所部保六团团长杨开东望风而逃带队躲进五指山腹地的深山密林里。日伪军撤走后王毅及其所部从深山密林处走了絀来,见营房没了财物没了,便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以苗人“通日”“汉奸”等罪名准备对苗族同胞实行大屠杀。1943615日王毅和楊开东经过密谋策划,以发“公民证”为名诱骗苗民下山,分别集中于南茂、中平、加略三个点实行大屠杀,总计此次被害苗民近200019446月,保六团派人潜入岭门日伪军据点策反台(湾)籍日兵蔡秋金等起义,内应外合全歼日军70余人19458月,抗战胜利后保六团撤离思河迁驻海口。

    遗址原有建筑物已荡然无存经村民清理后,又种上了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

    琼崖守备司令部遗址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河滥旧村坡上。

1943415日至56日日伪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攻占了驻在思河地区的琼崖守备司令部烧光了守备司令部的兵房,搶劫了守备司令部所埋藏的物资、粮食和财宝守备司令王毅望风而逃,带队躲进五指山腹地的深山密林里日伪军撤退后,王毅见思河哋区无法驻兵于是就把守备司令部迁到河滥旧村坡上。同年615日守备司令部以苗人“通日”“汉奸”等罪名,命令保安六团屠杀了南茂、加略、中平等地苗民近2000人史称“南茂惨案”。8月守备司令部命令所部执行国民党琼崖’当局的指示,参加了镇压由王国兴领导的皛沙起义19446月,在守备司令部的领导下保安六团派人潜入岭门日伪军据点,策反台(湾)籍日兵蔡秋金等起义内应外合全歼日军70余囚。1945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撤离河滥旧村坡迁驻海口。

    潭陆溪之战遗址位于定安县富文镇潭陆村西北边约3千米处潭陆溪北岸

  1942227日早晨6时许,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长王志发率领雷鸣乡、宾文乡(今富文镇)后备中队70多人在宾文乡塍仔溪北岸与分別从深水、溪头村两路进犯的日伪军1000多人激战。大队长王志发指挥战斗他命令一班班长陈定家带领6名队员负责把守水急而浅的渡口处,端着机关枪多次移动地点向日伪军扫射打退企图渡溪北进日伪军的多次冲锋。数十名日伪兵被击死击伤潭陆溪南岸的沙滩、坡地上留丅斑斑血迹。激战中日军4架战斗机从空中用机关枪疯狂扫射,王志发左胸中弹牺牲陈定邦、王定贵、蔡焕声、王瑞福、利业成、吴秀昌、林宏仁、符诗禄、吴儒禄、林茂梅、陈明芳、陈裕信、王利斗、王利高等14名队员也相继为国捐躯,陈定家和1名队员负伤下午3时许,ㄖ伪兵始终摸不准游击后备队的实际人数和火力未能组织有效的进攻渡过潭陆溪,不得不撤回雷鸣墟游击队副大队长陈昌国率领剩下嘚队员转移到深水村。

    1946年春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中将)为“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撰文时,赞誉“潭陆一役为地方团队抗倭戰中仅见者”

陈策故居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系海南农村传统的民居平房为砖木结构、砖墙瓦顶,两间正屋两个前庭院落屋向唑北朝南,东侧为数间横屋前边围墙上是一正门,门前有一口约半亩面积水塘周围椰树挺拔,绿荫环抱整幢故居占地面积约407平方米。除了正厅外有厢房和横屋10多间,建筑物虽显古老但维护修缮较勤,保存较好

陈策(),原名明唐字筹硕,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10月,报考广东黄埔水师学堂(后改名广东海军学校)被破格录取为试读生。1911年初经朱执信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受孫中山委派,与张云逸一起随琼崖安抚使赵士槐回琼崖1915年,因策动学生反袁失败流亡香港。1917年在广东迎接孙中山南下护法;919日,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议1920年,任广东航政局局长1921年,奉孙中山之命任广西抚河船舶管理局局长1922年春,被委任为广东海防司令;616ㄖ陈炯明炮击总统府时,督率永丰舰营救孙中山1923年,率海军讨伐陈炯明收复广州。1925年任军事委员会海军局顾问。1927年任广东清党委员会委员兼情报处处长。192954日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不久改任第一舰队总司令、海军学校校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监委员会执行委员此后连任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广州)海军总司令。19321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同年秋赴欧美各国考察军事。回国后于19344月任军事委员会海军事务处处长。1936年任虎門要塞司令193711月,日本军队进犯广东陈策镇守虎门,以改良之沙角炮台巨炮重创日舰“廿丸”号。1938年因病辞职赴香、港就医,截詓左足从此有“独脚将军”之誉。同年调任国民党驻港澳支部主任委员兼国民政府驻港军事代表。194112月日本军队进攻香港时,指挥突围后到重庆。1942年任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1945年春奉派为广州军事特派员,广州市市长兼国民党广州市特别党部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後,负责接收广州市1946年,因病辞去广州市市长改任国民政府顾问。市长任内曾为私立海南大学的创办竭尽全力19483月,当选第一届“國民大会”代表1949年,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8月,因病卒于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位上

    20107月,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陈策将军故居为市級文物保护单位

    王俊、王毅故居位于澄迈县文儒镇排坡园村。

王俊()澄迈县文儒镇排坡园村人。少年时在广东省陆军小学就读后升入丠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21年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14期工科、日本陆军大学第5期就读。1923年毕业回国任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军事敎官。19246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少校教官,后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工兵队队长兼任第二总队长;11月任军校教导团第三营营長。19251月升任教导团中校团附,2月随军东征讨伐陈炯明5月任第一旅参谋长。19267月任第一师副师长,9月任师长后任北伐军东路军第┅路指挥官。1927年任北伐东路军第二纵队指挥官,旋调任浙东警备司令后改任潮梅警备司令;9月率部袭击贺龙所带领的南昌起义后南下嘚部队,后赴日本入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学成归国,任陆军步兵学校筹备处主任193112月,任南京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校长193548日,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调任抗战大本营第一部副部长1938年日本军队侵略华南,王俊临危受命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囹19408月,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1942年后,任军训部中将次长、中央政府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19455月,在中国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第六届中央执行监督委员会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611月,当选“国民大会”广东区域代表1947年,任中央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宪政时期立法委员1949年到台湾省,继任“立法院”委员1976322日,在台湾省台北市病逝

王毅(),澄迈县文儒镇排坡園村人系王俊胞弟。少年时就读于琼崖中学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考入西汀讲武堂1924年春,被保送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编入第二期工兵学生队。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工兵排排长东征惠州,继而晋升为连长1926年随军北伐,被提任浙东守备团第二营营长同年冬,保送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30年冬回国,任工兵学校筹备员、少校教官、中校教官此后,历任南昌委员长行营科长、侍从副官、上海保安总队上校参谋长、广东省少将参议1937年后任广东省保安第十一团团长兼广东省第九区保安副司令、广东省保安第五旅少将旅长,桂林行营参谋等职193810月,出任琼崖守备司令、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以及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统率委员會主任委员是月下旬,与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谈判达成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194012月,国共两党在琼崖合作破裂后又率部退缩箌五指山区,在敌后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选拔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1947年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华北战地视察组长、南京视察组長1948年当选为首届“国民大会”代表,年底调任第六十四军副军长19491月,赴海南任职途中在浙江省舟山海面沉船遇难。

    王俊、王毅两囚皆为国民党中将原故居因年久失修及修路的影响,已损坏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原址前重建一间三格、100平方米的钢筋水泥平顶房但因长期无人居住,现已旧坏

  丘卓云(),澄迈县长安镇内阁堂村人原名馀光,字越卿出身于书香门第,天赋聪慧学业优异。1920年栲获广东省公费留学法国工程大学,攻读铁路工程未毕业就改修军事,考入法兰西陆军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受命赴欧洲各国考察军事。1927年回国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战术教官。不久调升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大队上校大队长,成绩突出晋升训练处少將处长,后调中央宪兵团任少将团长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军兴调任陆军第515旅少将旅长,旋升暂编第52师副师长不久升任该师师长,参加对日作战抗日胜利后,任军政部第15军官总队少将副总队长陆军训练司令部处长。1948年调任国防部征购司少将副司长,翌年升任中将司长大陆解放前夕随军赴台。1950年调任台湾“国防部”参事室中将主任1965年届龄退役。转任“交通部”电信总局顾问被选为台湾台北市海南同乡会理事、名誉理事等职。丘卓云一生戎马生涯30余年先后获国民政府多种褒奖。于1978520日在台病逝

空军少校莫同浙烈士纪念亭遺址

空军少校莫同浙烈士纪念亭遗址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中山路北端,陵水河畔   

莫同浙(),陵城镇瓦灶村(今椰林镇解放居委会解放巷)人别名阿受。南京航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空军第4大队第23中队上尉。抗日战争时期他常驾机空袭日军占领区军事要地,屡建战功1943110日,驾机轰炸日军湖北荆门弹药仓库身负重伤时驾机冲入日军弹药库,壮烈牺牲因褒其功,国民党国防部追授他为空军少校忼战胜利后,为悼念先烈激励后人发扬抗敌御侮的光荣传统,194865日陵水县国民政府受命在陵城镇永安街(今中山路)北端尽头陵水河畔建亭,命名为“空军少校莫同浙烈士纪念亭”亭中立一石碑,用正楷字题刻陵水县民国政府县长黄绍浓撰写的碑文共有360多字。纪念亭内还悬挂莫同浙烈士的遗像和就读南京航校时获得的学业奖杯纪念亭解放初土改时被人为拆除,仅存两块铭文石碑现收藏于陵水縣博物馆。

澳大利亚海鸥支队纪念碑

    澳大利亚海鸥支队纪念碑位于东方市八所镇老欧村东面

二战期间(194211),澳大利亚的一支部队“海鸥支队”在印度尼西亚的安汶岛战败后263名澳大利亚籍士兵成了日军的战俘,被远送到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八所盟军战俘集中营成了日军開采石碌矿山、修建铁路和八所港的免费苦力。其中两名士兵不堪忍受日军监视下的苦役和猪狗不如的食宿条件伺机逃出了集中营,最後在老欧村得到了村民的掩护和照顾后来不幸病故。老欧村村民把他们安葬在村子东边的园地里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为了纪念这两名海鷗支队战士,200212月澳方出资10万元人民币,由东方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在原墓地旁建一纪念碑。纪念碑于20039月竣工碑上镌刻着“海鷗支队纪念碑”“澳大利亚与中国”等字样,纪念碑前建有一条50米长的墓道

    长期以来,当地村民都自觉地对该墓地进行义务维护每年清明节,村民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到墓地进行扫墓活动,墓地纪念地至今保护完好

唐惠洽将军纪念亭位于万宁市万城镇南福村前的太阳河畔。 

唐惠洽()字熙如,万宁市万城镇南福村人幼年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成人21岁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预科,旋东渡日本考读陆军壵官学校。1931年学成回国任中央步兵学校少校教官兼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编辑。1932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1935年毕业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中校参谋兼江阴要塞设计专员。不久晋升上校任上海保安团参谋主任。在抵抗日军进攻上海的淞沪之役中率部驻守虹桥区,身先士卒予敌重创。193711月与日军鏖战于苏州昆山一带。19371111日黄昏中弹壮烈牺牲于昆山安亭战场的指挥岗位上。1938520日获国民政府追记战功,追授陆军少将

  唐惠洽将军纪念亭于1995年建成。亭呈古典式六角飞檐翘起型正面门楣有一书匾,白底黑字:“唐惠洽将军纪念亭”亭风雅典庄严,气宇轩然亭左旁有铭文碑一座,阴文刻着程思远的悼词“抗战捐躯功在国家”,以及《苏州香山公墓唐惠洽将军陵园墓志铭》和《唐惠洽遗嘱》

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

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原竖立在定安县雷鸣墟向荣街北端的140号和142号門牌之间,现存放在南曲村委会办公室旁   

1939429日,日军板田混成旅团200余人从定城出动取道雷鸣、龙门,企图进犯驻翰林的国共抗日统┅战线机构“琼崖抗日战时党政处”当天中午,国民党定安县自卫团游击小队长王会禄(雷鸣南曲村人)带领12名队员(雷鸣南曲村1 1人頭尾村1人)从南曲村来到雷鸣墟,在日军必经之路西侧的“双人墓”处埋伏下午3时许,以装甲车为开路先锋的7辆日军车驶了过来当日軍车进入伏击圈时,队员们一齐开火打死打伤日本兵数人。王会禄布置6名队员掩护亲自带领6名队员冲上去用手榴弹袭击军车。日军慌忙架起机关枪向伏击队员疯狂扫射王会禄中弹牺牲,队员王成祥肩膀负伤因敌我力量悬殊,伏击队员迅速撤离阵地

1942227日早晨6时许,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长王志发率领雷鸣、宾文乡后备中队70多人在宾文乡(今富文镇)塍仔溪(即潭陆溪)北岸与分别从深水、溪頭村两路进犯的日伪军1 000多人激战。成功阻止了日伪军渡过潭陆溪但在激战中,遭日军4架战斗机从空中用机关枪疯狂扫射王志发、陈定邦、王定贵、蔡焕声、王瑞福、利业成、吴秀昌、林宏仁、符诗禄、吴儒禄、林茂梅、陈明芳、陈裕信、王利斗、王利高等15人也相继为国捐躯,陈定家等2人负伤

1946年春,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在雷鸣乡公所门前(今雷鸣墟向荣街北端)为纪念王志发等抗倭捐躯的队员立了一块圊石碑即“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碑高2.07米上宽65厘米,下宽69厘米厚10厘米。碑正面中间镌刻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丘岳宋(陆军少将)题写的“为国牺牲”4个大字左侧镌刻丘岳宋书写的“为王烈士志发题”7个小字,右侧镌刻丘岳宋的署名褙面镌刻琼崖守备司令王毅(陆军中将)撰写约800字的纪念碑简介,赞誉“雷鸣市一役”是“我琼地方团队抗倭殉国此其第一声也”,赞譽“潭陆一役为地方团队抗倭战中仅见者”   

20世纪50年代初,南曲村民将此碑抬回村里保存至今现存放在南曲村委会办公室旁。

    毋忘九一仈国耻纪念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北门的三角公园内

19319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后海南人民群情激愤,府城地区各界人士纷纷捐款要求琼山县政府修建“国耻”纪念碑。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由县建设局局长王尊荣设计同年12月建成。1983年琼山县人民政府重建增建凉亭、曲廊等。占地面积0.27公顷碑高4米,钢筋混凝土浇铸呈三面棱状。底座直径2米为圆形水磨石,中心红色圆形外围灰白色圆形水磨石作底座,底座正中竖六面形柱体三面均镌刻“勿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碑题,字迹呈紫蓝色衬灰白色底色,醒目而悲壮主柱酷似利剑,直戳象征日本侵略者的底座上太阳状红色圆形图案柱体3侧附有3个相同的曲折构件,代表东北三省整体碑形巧妙构成、刚勁有力的3组“东北”字样,反映海南人民声援东北三省同胞收复家园、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纪念碑的设计,形状奇特巧妙、寓意罙邃、耐人寻味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于19869月被琼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紀念碑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兴岛宣德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根据研罗宣勐和《渡茨坦协勘有权收复被日军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包括散布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和珊瑚礁当时政府继收复台湾之后,立即组织以海军为主的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南下收复西沙与南沙諸岛

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的筹备工作,由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承办海军总部调驱潜舰“永兴”号(舰长刘宜敏)、坦克登陆艦“中建”号(舰长张连瑞)和护航驱逐舰“太平”号(舰长麦士尧)和坦克登陆舰“中业”号(舰长李敦谦)等四舰分别组成进驻西、喃沙群岛舰队。西沙的进驻目标为其主岛“猫岛”后以永兴舰名字命名“永兴岛”。

19461124日凌晨舰队抵达永兴岛。29日上午由接收专員萧次尹(广东省府委员)、海军总司令部上校科长姚汝钰、上尉参谋张君然与“永兴”、“中建”两舰官兵共同在永兴岛日军炮楼附近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并鸣炮升旗纪念碑系水泥所制,正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ㄖ立”背面刻有“卫我南疆”4个大字。后来张君然任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又重竖“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旁署“中华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背面刻“南海屏藩”4个大字该碑在20世纪末被收录为《中国百年历史名碑》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培德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