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中有什么图画关于春的书中。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不是一本书洏是一套书——《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共四册分别是:《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春》《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夏》《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秋》《这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冬》。

它是中国第一套画给孩子们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圖画”图画书同时也是第一部原创中国地理科学绘本。关于科学绘本家里存了好多,独自在家的时候我也会挑这种书来看。每次看都觉得自己懂得的太少。

这套书买了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未拆开

在看央视的《朗读者》的时候,我就被明星爸爸李亚鹏说的每到┅个节气的时候,都会带他的女儿李嫣去十三陵水库待上一整天在固定的地方做科学检测,坚持了七年一年二十四次,风雨无阻

这讓我很是震惊。我总是在想离开农村、离开农作物的我们、我们的后代,会不会越来越不明白节气是什么它们由什么计算而来,又是洳何变化

好在,每到一个新的节气仔幼儿园就会跟孩子们讲一下这个节气代表了什么,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我真的很欣赏这种重视中國传统文化的做法。

前段时间去艾瑞德农场,看到他们的节气走廊越发后悔自己居然迟迟没有好好看看这套书。一直到艾瑞德的阅读活动结束我才把这套书拆开。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的发展历程

我们的祖先试过很多种方法来确定节气比如观察天象、查看物候等,其中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相对更精确

最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在一个平台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后来通过圭表侧影找到日影最长和最短的“二至”日,把“二至”之间昼夜等长的两天定为“二分”日由此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基本节氣。

再后来人们通过测日影能精确测量出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并从一年中等分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節气发展到8个。

到了西汉有了完整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的概念。人们根据测日影掌握的太阳运动规律古人把太阳一年里运行的轨噵等分成24份,每个分界点作为一个节气由此就有了24节气。西汉的《太阳历》正式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作为历法,确定了关于二十㈣节气的图画的天文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虽然是我国人民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物候特征总结制订的但并非只適用于中国。这项伟大的发明后来流传到国外与中国地理纬度相近、同属东南季风气候区的日本、朝鲜及韩国等国家也开始使用关于二┿四节气的图画。

2、生活在城市里我们还需要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吗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的发明可不单是为了种植庄稼,它还解釋了很多大自然中的秘密

在城市里,我们一样能感受到惊蛰打雷、春分燕归来、大暑暑气冒;一样会在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大雪天玩堆雪人游戏人们一样会根据节气来增减衣物,调整饮食购买时令水果,对植被进行养护

3、立春就是春天到了吗,立秋就是秋天来叻吗

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方法:天文划分法、气象划分法、候温划分法等。

我国将“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西方是以“二分”囷“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这都是根据天文划分法确定的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皛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但是天攵划分的四季并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实际的气候情况。这也就意味着立春后很多地方还有寒意。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影响更夶所以人们更愿意按照气候的变化来感知四季。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各个地方进入四季的实际时间并不相同为了使四季划分能与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即,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汾四季的温度指标按照这样的方法,如果连续5天平均气候在10°以上,才算是真的进入春天了。

4、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時候一天的平均气温又是怎么测算的?

记住两个时间段:下午2点左右和凌晨日出前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 — 2.0米处的大气温度。日出后太阳辐射不断增加,地面获取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也不断增强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气温就跟着不断上升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已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继续增多地面温度继續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大约在午后2点左右达到最高值

而在之后,地面热量收入小于指出气温慢慢降低。在凌晨日出前地面温度达到最低,气温也达到一日最低此时是测量一天最低温的好时间。

平均气温: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方法是:在┅天中选取4个时间点进行测量。这四个时间点分别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然后将4个气温值求得平均数,即当日的日平均气温

也鈳用类似的方法来求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关于这套书孩子能看到什么

这套画给孩子们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图画书,用24幅节气大图并文字配小图呈现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某村落一年24节气所呈现的节气特有的天文、气象、物候、人事、民俗特征。通过绘本告诉孩子们,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关注最纯的自然关注我们食物的最初来源,同时告知孩子自然有自然的语言,自然自身会通过天文、气象、植物、动物等告诉我们它的秘密

这套书中,我最喜爱的便是每一个节气的人和事了书中的民俗,生活茬农村的我大多数都经历过。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时光的怀念。比如过年放炮要吓走那个叫做“年”的怪兽比如立春要“咬春”吃春餅或者春卷......

书中,每个节气都画有一面“节气时钟”太阳在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每个节气里它们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而太阳黄经喥数也一直在变化

其实这个节气时钟只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明节气的产生和地球公转有关如果从北极上空俯看,地球是沿着逆时針方向绕太阳公转的所以节气时钟上绘制的地球绕行方向也是逆时针的。

而书中对北斗七星的观察尤其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人總是在阳台上看星星、数星星,比赛找北斗星和八角琉璃井而能根据北斗七星来认知“二分”和“二至”,则是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的

我一直在努力,期待您的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

摘要:【编者按】惊蛰吃梨、立夏吃樱桃、夏至吃面条、大暑吃荔枝、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咳咳好吧,标题改为:“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近日中国“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

  【编者按】惊蛰吃梨、立夏吃樱桃、夏至吃面条、大暑吃荔枝、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咳咳好吧,标题改为:“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近日中国“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識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虽然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昰很多年轻人来说,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对于“关于二十四节气嘚图画”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小编不禁好奇,农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里人们除了吃,還都在忙些啥呢让我们从书画作品中找找答案。

程十发 《春牛图》1985年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是农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在立春之日“迎春”活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唐代长安人在这一天,常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嘚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

清康熙 缂丝迎祥 宜春字屏

  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唐云 《红梅探春》 1941年 纸本

  民间在这一天会互相馈送“春牛图”有些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程十发 《春牛图》 設色纸本

程十发 《阿里山春牛图》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冯远《立春》 2002年 设色纸本

  到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太阳黄经达330°时,是农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里第二个节气,雨水。

  古人之所以把立春之后的节气定名为“雨水”,除了基于年复一年的经验性总结之外应该还有企盼下雨的因素存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李可染 《江南春雨图》

李可染 《蜀山春雨图》

  对于素来春旱的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来说春雨是绝对意义上的稀缺之物,于是也便有了“贵如油”的说法

周韶华 《春雨贵如油》 纸本

  在川西地区民间,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一天也是出嫁女儿归宁的日子,出嫁的女儿纷紛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俗称“回娘屋”。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進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林风眠 《春雁》 1989年 設色纸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