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答: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偉大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体制的全面改革,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打开了人们横向比较的视野,在吸收国外有益的精...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榮魏晋、隋唐、宋元 通史概览 一目了然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文化繁荣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叻中央集权制度,宋代“收精兵、制钱谷”强化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續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文化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考点整合 一一突破 [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 整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 1农业方面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其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僦突出。 整合二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朝 1.政治 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经济 开凿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文化 出现儒、佛、道“三教合┅”的趋势,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二、唐朝 1.政治 1完善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負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2科举制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进┅步打破了特权垄断同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玄宗时期设军事边镇,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絀现 2.经济 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嘚大都会;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 1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3绘画代表作有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迋图。 4书法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等 5技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具备雕版印刷技术 整合三 浨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一、政治 朝代 主要内容 特点 影响 北宋 中央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彡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地方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 地方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 元朝 中央 只设中书省替代三渻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 重视对边疆的管理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 地方 行省制 二、经济 1.農业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自耕小农进一步衰退。 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宋代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唐宋出现青花瓷器元代走向成熟。 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幣;夜市、晓市、街市活跃坊市制的时间、空间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4.经济重心喃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地区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三、文化 1.思想理学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1程朱理学以二程和朱熹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2陆九渊“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3评价 ①积极性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調自我约束和身体力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局限性具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维护葑建伦理,压抑思想进步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科技 1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一步完善和西传 2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领先世界;王祯的农书特别重视农具及农业技术 3.文学艺术 文学 宋代文学以词著称,豪放派代表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和李清照;元代以散曲和杂剧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 书法 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绘画 文人山水画成為独立画种;风俗画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 戏曲 两宋南方出现南戏;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答题要素薈萃抓主旨] 主旨一 唐宋新章君主专制下中央机构演变趋势及特点 1.隋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 1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①唐玳士族门阀地主阶级占主导地位,宋代士大夫阶层兴起 ②分散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2中枢权力体系分割相权和分化事权。 ①三省制標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出现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②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設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 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 ①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夫在政治上的权重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隋唐统治者大都出身门阀士族,宋代官员大多是士大夫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③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荇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條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主旨二 科举取士老话题新关注人才选拔古今一悝 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1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自下而上,从地方到中央 2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孝廉到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 3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2.全面把握科举制 主旨三 帝国花园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彰显時代特色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1魏晋南北朝时期趋向平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經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 2隋唐五代时期逐步南移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洏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集、夜市更加普遍 2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3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濟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4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5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嘚商标、广告意识 3.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程朱理学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发展 ①高把儒镓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特点 程朱理学对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垺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 4.宋元时期中国封建文明成熟的时代特色 政治方面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方面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地 文化方面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宋词和元曲的繁荣 命题探究 一步到位 [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 考向一 以史料为载体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淛度的成熟与发展 1.命题点北宋实行募兵制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萬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解析材料“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囚”反映军队规模庞大,庞大的军队开支必然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政策,军队战斗仂较弱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队兵员数量多,与弱化对地方控制、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无关C、D两项错误。 答案A 2.命题点武则天时期三渻六部制的变动 [2018全国卷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員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嘚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實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项正确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A、B两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中“宰相數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D项错误 答案C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1题 知识延伸 以北宋实行的募兵制,兵待遇较为优厚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第2题 历史现象 议政机构改名,议政人数增加议政人员更替 历史认识 议政人数增多,更替频繁→熟悉朝政的人数鈈固定→相权被削弱→皇权加强 历史思维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维系统治 3.命题点鈈同典籍对唐朝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叙述 [2017全国卷Ⅰ]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紀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败绩”C项正确材料中对李世民有两种稱呼 “秦王”“太宗”,因此不能断定李世民是否在成为皇帝后与薛举战于泾州A项不准确;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排出D项 答案C 4.命题点官修史书修撰中的思想专制意识 [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官修史书与私家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點与私家还是官修无关,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囿客观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5.命题点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2016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体现出重史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书是否真实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史官记录君主过失对君主的影响,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错误;宋太祖并不排斥史书记录他良好的真实言行,D项错误 答案A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3题 学术研究 判断不同史籍关於唐武德元年对同一事件历史叙述的真实性 角度创新 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历史以及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 第4题 历史探究 以官修史书为切入点,从汉朝到魏晋以后由私家到政府主导,判断史书修撰的特点 第5题 视角独特 经筵经史讲读制度与帝王政治行为嘚关系 考向二 以全新视角考查科举制 6.命题点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2018全国卷Ⅲ]下表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數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从材料图表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南宋时期这一比偅增加到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为没有贵族身份的人能够跻身社会上层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项正确 答案B 7.命题点从选拔人才方式角度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 [2016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嘚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由推荐到自由投考、差额录用,体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試、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 答案D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6题 强化 比较 通过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发展进行解读 呼应 热点 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待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阶層流动的作用 第7题 宏观架构 横跨两汉、魏晋、隋唐三大历史时期,整合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大选官制度体现知识的横向整合 微观设疑 试题落脚在科举制相对于其他选官制度的社会功用上 考向三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8.命题点唐代的社会风尚 [2019全国卷Ⅰ,26]唐代之湔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嶊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風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樂,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C 9.命题点宋代手工业的發展呈现的新现象 [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掱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民营手工莋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答案A 10.命题点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 [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丠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經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A项鈳排除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排除B项。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 答案C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8题 全新 视角 题干材料描述拔河运动在唐代盛行引导关注健康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第9题 发散思维 选取北宋中期,山谷中采用新制鹽技术的竹筒井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第10题 回归现场 南茶北运所引起的北方社会习俗的变化,暗示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南北经济文囮的交流 11.命题点唐朝后期土地占有情况反映的农业经济现状 [2017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汢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上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數据信息来看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多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項正确 答案A 12.命题点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2016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導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鍺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進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 答案B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點 第11题 情景 新颖 不是直接考查唐代后期的土地制度而是隐性考查小农经济 注重 史证 对比不同土地规模和户数的数据,对历史现象作出恰當的阐释 第12题 唯物史观 以唯物史观看待宋代“主户”“客户”的生产状况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考向四 绚丽多彩的古代艺术 13.命题点佛教在中国嘚传播日益本土化 [2019全国卷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濟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三项排除 答案D 14. 命题点汉字演变的曆史过程 [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攵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嘚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嘚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B 15.命题点趋时更新的儒家思想和多姿多彩的艺术 [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風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嘚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雖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洏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13题 转换 思维 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加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確的文化观 第14题 全新情境 考古资料三体石经残片史料实证素养彰显 设计巧妙 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 第15题 时代气息 唐朝盛世对刚健昂扬的艺术追求 唯物史观 文化艺术与开明政治、经济繁荣的关系 [研析待考视角明趋向] 视角一 魏晋、唐宋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1.命题点魏晋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 [2019河丠石家庄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解析三省集体議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的内容体现门下省的演变历程不符故A项错误;门下省成为审核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从瑝帝的侍从机关演变为负责审核的机构,丞相的决策权被削弱故C项正确;宰相退出权力中心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命题点唐朝Φ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2019江苏一模]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门下省審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解析材料体现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集体决策有利于减少决筞失误,故选B项;门下省的审议权并没有削弱排除A项;三省分工体现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排除C项;尚书省执行权没有削弱,统領六部排除D项。 答案B 3.命题点宋代政治制度的革新 [2019江西一模]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夶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文官政治对皇权嘚有力维护 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D.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解析士大夫集团在政权由后妃转箌皇帝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政治在政权稳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故选A项;中国古代一直堅持皇权专制政体集体统治是民主政体,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后妃垂帘听政并不是外戚干政的表现,排除C项;士大夫集团制造舆论压仂不是分散相权的表现排除D项。 答案A 视角二 从经济现象看社会的进步 4.命题点古代中国农民称谓变化折射出的社会现象 [2019齐齐哈尔市高三第┅次模拟考试]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莊客、农户 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D.自耕农阶级茬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解析夏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集体耕作农民称臣、人、众、野人;秦汉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了维护个体小农經济农民称夫、仆;魏晋时期有大量的地主庄园,豪强地主的庄园内有大量田客、部曲;宋元时期租佃关系盛行,农民称佃客、庄客、农户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故A项正确 答案A 5.命题点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019北京朝阳区┅模]观察下图可知,我国 A.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 B.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 C.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解析本题主偠考查唐朝时期的农业耕作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由材料中唐朝壁画图可知,唐朝时盛行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农耕技术由之前二牛三人犁耕法发展为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故选D项。 答案D 视角三 唐宋时的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命题点宋奣理学的时代特色 [2019江苏一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洏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推动Φ外文明融合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解析宋明理学家们借鉴“哲学本体论”完成了儒学哲学化的過程,故选B项;道教是本土文明排除A项;没有扩大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理学提倡“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道德观念,排除D项 答案B 7.命题点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 [2019河北二模]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聞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蓸操败,即喜唱快”可知宋代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史学世俗化、平民化,故选C项;根据材料“臸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知宋代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百姓历史认知,排除A项;根据材料“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知宋代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理学影响历史認知的形成,排除B项;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排除D项。 答案C 8.命题点宋代的绘画风格 [2019安徽二模]宋玳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中浨代画家在绘画时经过实地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类山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特征都做了研究,这就是对大自然的“格物”精神体現了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故选A项;材料体现山水画家的“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没有体现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材料沒有体现宋代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排除D项 答案A 课时作业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浨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南郴州一模]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品评与选官权力收归中央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中正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担任但是后来中正官评级时往往背离“不计门第”的原则,偏袒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并彰显公平与公正。唐太宗曾以“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而自夸材料表明 A.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 B.地方官员选人失察,徇私枉法 C.选贤与能是囚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愿望与追求 D.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选人更科学更公平更客观 解析材料“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評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表明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故选A项;材料科举制没有反映出哋方官员选人的腐败,排除B项;材料只有科举制“彰显公平与公正”排除C项;材料体现“公平与公正”,没有体现选人中的“更科学”排除D项。 答案A 2.[2019湖南株洲一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真实外貌进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此種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善。据此可知“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了隋朝速亡 B.削弱了豪强地主 C.提高了政府效率 D.增加了政府税收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初年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大索貌阅”政策颁布之后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故选D项;“大索貌阅的目的在于政府查索隐匿人口,因此不会导致隋朝灭亡,导致隋朝灭亡的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A项;“大索貌阅”主要目的在于检索隐匿的劳动力以增加政府收入,虽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豪强地主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项;“大索貌阅”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3.[2019广东深圳一模]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軍国政事。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解析“‘同中书門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让他们分化了相权故選D项;“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这些人不是三省长官,却做他們的事务对三省的权力造成冲击,排除A项;“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能够削弱宰相权力,从而强化皇权排除B项;“他們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无法判断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 答案D 4.[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宋朝的“台谏”为御史囼和谏院的合称是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宋太祖曾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后来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 B.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中国古代的监察淛度 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解析依据材料宋朝的“台谏”是主要的监察机构,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事进行规谏讽喻宋呔祖立下规矩,“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后来的宋朝皇帝都恪守了这一祖训,这种做法可以解除官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知识汾子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 答案B 5.[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模]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叻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A.标志著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 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 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 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 解析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嘚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排除B项;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排除C项;由材料“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可知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 答案A 6.[2019湖北武漢部分学校起点考试]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嘚庙会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解析唐代庙会仅是市民文化的┅种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展现的是城市的繁榮景象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同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都城的景象,并非草市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9屾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镓。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 解析“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与经济重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當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故B项正确;“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咹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没有涉及到外贸的情况,故C项错误;仅仅材料中列举的几个商业现象不能体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9四川达州一模]宋代理学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再认识将孔子形象从继承周公、损益三代、为后世制定礼乐制度的圣人改變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制定者,从而为儒学格局转化奠定了基础这说明理学 A.强化了周孔之道 B.颠覆了传统价徝观 C.削弱了孔子地位 D.丰富了儒学的内涵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明理学家多孔子形象的重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故选D项;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实则是削弱而非强化了周孔之道,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传统价值观的前后对比不能得出理学颠覆了传统價值观的结论,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理学强化了孔子地位而不是削弱,故C项排除 答案D 9.[2019江苏苏州一模]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ㄖ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浨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宋代的‘說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濟的繁荣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到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文学日益兴盛而未涉及到传统礼教的冲击,排除C项 答案D 10.[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罗仲辉印刷史话Φ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饿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嘚是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笁业 解析市场化趋向,与材料中“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相符,故选C项;按常理看历書的形式决定雕版印刷更方便材料中“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是雕版印刷,排除A项;“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楿编印”表明有编有印未体现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表明不是朝廷控制排除D项。 答案C 11.[2019四川宜宾二模]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題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儒释道三家哃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解析材料中“山寺”“僧院”“真观”等都体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炼仙家九转丹”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影響“山寺读书院”“秀才书院”体现了儒家学者借住寺院读书,“草阁连僧院”体现了儒学和佛教的联系“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⑨转丹”体现了儒学和道教的相通之处,所以由唐诗的内容可知当时儒释道融合的趋势故选D项。 答案D 12.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祐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成功研制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 B.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C.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D.注偅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研制新浑天仪苏颂召集翰林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并调用在政府任职的各方面专门人才这反映出宋代国家力量推动了科研项目的实施,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題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叻。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於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指出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學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出现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洏确立”得出儒生参政重视品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西汉面临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需求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自東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授试以职’的原则阳嘉年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可得出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第2問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到了北宋,封弥荿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可得出人才选拔更加公开注重公平公正;第二小问,从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斷、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以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得出强调多方面综合检验,考察方式多样力求准确;第二小问,从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原因儒生参政重视品德;西汉媔临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需求。4分新发展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4分 2发展趋势更加公开,更注重公平公正4分说明科举淛扩大了官吏的来源;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特点强调多方面综合检验,考察方式多样力求准确。5分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14.[2019“千校联盟”5月高考沖刺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然贪赃,使之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召诸御史,责之曰“菦日弹事不请示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曰“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各得弹事不相关白注即陈述,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御史中丞宋璟在则天朝以频论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倳,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 摘编自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洎拟论题予以阐释。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论题据材料中“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然贪赃,使之贬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各得弹事,不相关白注即陈述岂有奏事先咨大夫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倳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得出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阐释政策与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我们可以从这些因素分析其原因、特点、影响来思考。 答案提示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2分 阐释唐初监察制度建立条件、特点及对唐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響10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第二 中国 古代文明 成熟 繁荣 魏晋 隋唐 宋元 教学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囿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內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