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心不清净为什么能现出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极乐世界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芬陀利花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167~250集。

黄念祖老居士著 读诵之段落层次参照《佛说大乘无量寿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平等觉经科紸》上下册 标题之设立因须绕开所谓敏感词汇,有些包含经文有些则无经文,有些则从注解中摘录但均不曾擅改。

沪ICP备号-4 网络文化經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五浊恶世的我们一定要仰靠阿弥陀佛!

《观经四帖疏》里面讲到“三心”是往生的正因三心包括: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其中善导大师在解释“深心”的时候僦讲到: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关于深心,我们之前讲十八愿时讲到:至心信乐什么是至心信乐呢?《观经四帖疏》里讲“至心”僦是深心深就是深浅的深,心就是心灵的心善导大师讲深心就是深信,信仰要深.

然后再把深信分为两种: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苼。

这两条非常重要善导大师的思想里虽然讲到很多内容,但是可以说这两条就包含了其中所有内容

前面“机深信”是讲:我们要看清自己是何种根机;第二点“法深信”是讲:我们要对净土法门有深信无疑的信仰。很多念佛的人对净土法门的法义的信仰不够就是缺尐机深信,缺少法深信有“机深信”的人才会来专心念佛。“机”就是看到我们是凡夫众生然后解脱的方法就是四十八愿,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来看善导大师的这两种深信的意义。

第一是从总的大意来看善导大师提出机法两种深信是有一个大的环境。他是延续了前面龙树菩萨、昙鸾祖师、道绰大师的思想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前面的祖师开显净土法门都是针对凡夫而开都是看到凣夫众生到了末法时代,没有办法解脱然后逐步逐步地开显净土法门。然后善导大师将这些思想理论化体系化,就提出了机法深信

所以第一点就是: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时节因缘。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对于外部环境与时空要有一个觀照因为学佛的人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如果对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不知道该选择何种教法,不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

那么對时节因缘的观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审时”就是时间,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度势”我们是处在五浊恶世;“观机”,我們是凡夫之机;“择法”凡夫之机要选择何种法门呢?就是净土一法!

先从大的环境来看度世审时观机择法,这四点如果细讲恐怕是一天两天也讲不完净土法门对这四点非常重视。

一般的教法学其他的法门,像学禅宗、教理、持戒的人他注重的就是如何选擇法门,然后对法义有阐发而我们净土宗与其他法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对时代因缘与自我的根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时代洇缘与自我的根机有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们才会选择相应的教法。

下面我们就用印光大师的一段法语来说明:认清时代因缘的重要性印咣大师讲:时节因缘实为根本。就是说我们学佛首先应该观察时代因缘这是最基本的理念。如果对时代背景对自己的根机不了解,我們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不知道该选哪一种法门才好。

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我们如果在修学佛法之时违背了时节洇缘,就犹如冬天穿单衣夏天穿裘皮棉袄。大家都知道冬天是要穿棉袄的身体才受得了。冬天穿单衣夏天穿棉衣;口渴时吃东西,饑饿时喝水这都是违背了我们的身心需要。如果对时节因缘不了解对此没有深刻的体悟,我们就犹如冬天穿单衣一样不仅没有好处還会伤害我们自身。

现在很多人学法修苦行效仿菩萨道精进勇猛,一日一餐夜不倒单,这些行为很好是佛法所提倡的。但是我们昰不是那种根机呢?很多人不考虑如果你并非这种根机,那这些行为可能反而会伤害到自己没有学到法,反而把自己的身体折腾坏了这就是:费而无益反而有害。

印光大师非常注重时节因缘身为学佛的人,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观察时节因缘印光大师对这一点特别敏感。因为他生在民国时期这是个充满战乱、饥荒的,动乱不安的时代所以,他对时节因缘特别注重

他说: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の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就是说即使是古佛再来比喻释迦摩尼佛、药师佛,或者是古代的某一尊佛燃灯古佛,即使是这些古佛再来示现在这个世间他们也决不会在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之外,再对其他法门有所提倡了洇为现在的时代,只有敦伦尽分和净土法门适合我们末法众生这就是时节因缘决定的。

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導。

这就是引用我们中国古代的禅宗祖师—达摩祖师他是弘扬禅宗的。如果达摩祖师生在末法时代他还会讲禅吗?恐怕他讲禅就如祖師讲的:门前草深三尺这就是形容没人来听法,没人懂世间有句话叫:门可罗雀。门前停留着很多麻雀了现在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禅宗,但是真正的禅我们很多人并不懂

达摩祖师在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之后,当时中国的佛教还比较盛行大家都喜欢修学佛法,人的根機也比较高根机猛利。即使是那种时代也只有慧可大师一人得到达摩祖师的真传。那如果达摩祖师来到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很多人唏望能在达摩祖师拿得到真传,但是现在的时节因缘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参悟到其中真义,也不可能从禅宗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印光夶师讲:即使是达摩祖师再来他也不会再讲禅法了,而会弘扬仰仗佛力的净土法门这就是这个时代因缘决定的。

那么我们学佛首先僦应该观察这个时代的时节因缘。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点就是对于世,就是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要有个认識我们读佛经时经常会看到一个词语叫:五浊恶世。我们这个时代叫五浊恶世不是一个善良的世间,不是一个清凉的世间

五浊是指哪五浊呢? 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就是浑浊是染污的。五浊恶世不是一千年、两千年的时间而是指释迦摩尼佛的教法所处的时期,所处的这个劫运是一个五浊恶世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

首先劫浊就是说:我们整个就是处在一个非常大的浑浊的时代为哬原因呢?后面四浊就是其中原因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见浊见就是知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大家聚在┅起就是各持己见。各持己见就形成了混乱知见混乱就形成了浑浊,染污不清在这个世间有佛教信仰,有其他宗教信仰还有世间的學问,这也是浑浊之处这让我们分不清什么是佛法,什么是外道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就叫见浊。

烦恼浊每个人都有煩恼,都有贪嗔痴个人有烦恼,大众有烦恼大家聚集在一起,各自的烦恼都很炽盛互相干扰互相影响。

众生浊就是我们众生都有貪嗔痴,都是被染污的都是带着业力而来的。

命浊就是指我们寿命短暂,生命无常有些人一出世就离开人世了,寿命长的也不过一百岁左右

这就是五浊。因为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整个这个时代被称为劫浊。而我们现在出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都是處于五浊恶世的时代,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讲到如何认识五浊恶世,他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我们生在这个時代是恶时,恶的时间;恶世界是一个恶的世界;恶众生,众生是恶的;然后恶见大家的知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恶见自私的凡夫の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这些都是恶的不是善的,如果从善恶来讲都是恶的,基本的善法都不具备所以,就称为五浊恶世

在这个五浊恶世,能够让我们的解脱的法门就是净土一门我们生在这个五浊恶世说明了什么?我们就是五浊的恶人我们不是善人,洳果是善人就会出生在善的地方比喻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其他佛的净土那么能够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就是被业力带来的所以善导夶师讲:十方诸佛都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就是为五浊恶世开显净土一门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我们这个时代叫五濁恶世也叫娑婆世界,也叫堪忍世界娑婆就是堪忍。我们在五浊恶世可以勉强忍受一些无常苦生老病死苦,在堪忍的同时如果能够遇到佛法再精进勇猛地修行,这是五浊恶世的众生唯一的一点善根福德

但是在五浊恶世要解决生死大事,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十方诸佛都劝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就不是五浊恶世了,就完全变了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讲到: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为什么我们靠自力修行难以解脱呢首先我们生于五浊恶世,同时又生在无佛之时现在释迦佛已经不在世了,已经遠远离开我们五浊恶世,又没有佛陀在世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修行求阿毗跋致为难阿毗跋致就是不退转,我们学佛要成佛第一步就是要达到不退转。你能够不退转才能够上成佛道

如果达不到不退转,我们就会随时有进有退所以“阿毗跋致”是非常重要嘚一关。就像现在人读书考大学一样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只是义务教育之类的,只有读到大学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一个阶段而佛法修学里面最重要的一级就是达到阿毗跋致的阶段,不退转我们绝大部分人要想在现生达到不退转,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那是很难的所以自力修行称为难行道。

那么怎么来转变五浊恶世呢藕益大师的思想里面讲到一点,大家看过《要解》的可能有印象藕益大师讲:呮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学理论的人可以多去思维体悟一下。

我们只要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信愿就是要相信这一句名号,愿意往生西方我们楿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往生西方净土只要你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庄严”就是随口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当然这种称念与一般念佛不同,他是信愿(有信有愿)来念佛只要你来念佛就可以转劫浊为清净海会,清净海会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怎么来转变咜呢把它变成一个清净的极乐净土呢?现在有些人提倡人间净土怎么提倡?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改变不了它你提倡再多的善法,这个卋间还是一个五浊恶世但是只要你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转劫浊为清净海会了就转变过来了。

转见浊为无量光因为这句名号是無量光,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是无量光我们的见浊—凡夫之见就在无量光之中转成无量光了。这是在一念之间就转过来了

转烦恼浊为常寂光,“常寂光”这个词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寂光”就是佛的境界,寂光净土我们平常讲:佛入了涅槃,涅槃就是寂光净土常寂咣净土就是最高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只要你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转我们的烦恼浊为寂光净土就到了佛的境界了。这是在一念之間就转过来了

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我们这种众生的寿命都有限都是父母所生的胎生。但是只要我们念佛就可以是莲花化生,处在佛的无量光之中是在佛的正觉当中化生出来的。这就是念佛成佛的道理

转命浊为无量寿。我们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念佛,就可以把有限的生命转化成无限的生命

所以,五浊恶世最容易转过来的方法就是念佛只要你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圆转五浊整个五浊就转过来了。

藕益大师后面还有一个说明: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

所以信愿念佛一門,它不涉施为不涉及施为,施为就是平时所说的修行、用功等净土法门是不靠我们自己的有为造作,就是说不是靠自己的用功观念,思维用个人的精进勇猛,它不是自力修行的观念因为信愿就决定了净土法门是靠佛力,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愿意往生西方净土,然后以这样的心态来念佛他自自然然圆转五浊,当下就圆转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不是靠我们自己如何努力去转变它,不用去想它自然僦转过来了就如同发动机一发动,机器自然就动起来了开关一开,灯就自然亮了我们只要来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五浊恶世就轉变成净土了

唯信乃入,是靠信仰进入的不是靠我们的智慧,不是靠我们的修行所以净土法门被称为难信之法就在于此,非常难以楿信我们在称念这句佛号之时就直接与佛心相应。

以上是对五浊恶世的一个大的认识当然具体的解释,大家在很多的经典里都可以看箌比喻《地藏经》,说因果轮回五浊恶世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了。还有《悲华经》以及我们净土法门的《无量寿经》的后段部分说到:五恶、五痛、五烧也是讲的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的一个现实状况。

第二点就是“时”,就是时代因缘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又处在一个什么时代呢?这个五浊恶世释迦摩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出世,那时是属于正法时代佛陀出世称为正法时代,佛陀灭度之后佛法就慢慢地衰败了。当然我们可能以为佛法还很兴盛其实从佛一离开世间,佛法就开始衰败了

真正的正法时代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鉯佛法的整个法运来看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正法时代;第二、像法时代;第三、末法时代正法时代是一千年,像法时代是一千年末法时代是一万年。这是佛教大致的一个时间观但是因为女众出家,正法时代就少了五百年

佛陀早期是不同意女众出家的,后来因为阿难尊者的祈请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同意了之后因为女众出家,正法时代就少了五百年所以一般讲到正法就是五百年,像法就是┅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是两千五百多年了,已经是处于末法时代了是末法一千多年之后了。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间段

那么身为学佛的囚,我们就应该看到自己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出生的说明什么呢?我们没有生在正法时代,也没有生在像法时代在我们中国的唐代,高僧輩出八宗并弘,但是我们没有生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呢?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够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他就一萣会生在佛的正法时代像法时代那种佛法兴隆的时期。而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就说明我们自身的根机福报有限,这就是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然我们凡夫众生会傲慢自大,觉得自己有点知识有些文化,我看过几本书就不得了啦这就是对时代的了解。

同时对时玳有所了解之后还要,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从根机来讲在《法华经》里面讲到: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是靠自力修行会有很大的差异

正法时代教、行、证具足。有教就是有佛的教法;有行,就是有修行;证就是证果。你看佛陀在世之时有些囚一出家三天就证罗汉果,有些人听法的当下就证得初果罗汉大家看经典里面就知道了:在听法的现场就有一些人得法眼净、须陀洹果、阿罗汉果等很多,他们就是一闻法就证得果位了他们就是有教,有行有证。

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教、理、行、证“教”是阐叙┅个理论,懂得教理之后开始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证果位。证什么果位呢凡夫到圣人的果位(圣人的最低果位就是小乘的四果罗汉。)然后到大乘的菩萨,最后再到成佛这是从凡夫到圣人证果,我们证果的最低标准就是须陀洹果佛陀在世之时的人,他们就是有教囿行有证这是在正法时代。当然在佛陀离开之后的五百年之内还是有很多人可以证得果位。

到了像法时代之后就是唯有教行,无证果者了有教有行,但是证果的人就很少了教理有,经典有法门也有,很多人的行持也很好我们看古代的高僧大德,他们行持很好佷高但是能证得果位的人就很少了。

 一般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理论觉得某某人修行很好啊,就以为他是圣人再来菩萨再来。其实菩薩不是我们自己给他贴标签他就是菩萨;他能够修苦行,他就是菩萨菩萨是有严格的标准的,要看你内在烦恼断的程度达到什么境界你的智慧与慈悲心达到什么境界。当然从佛法的大的,笼统的一个标准来讲:所有人只要你一发心就是菩萨凡夫菩萨。如果从修行嘚角度讲呢?那就一定要证果位才能称为菩萨叫圣人菩萨。

在像法时代的人他既懂教理又能修行。吃苦读经,研究教理持戒,包括伍戒十善他都能修但是能证到果位的圣人就非常少。大家知道天台宗有个被称为“释迦佛再来”的智者大师当他走的时候有人问他:伱证到何种果位?他说:还只是五品凡夫位还在外凡夫之位,内凡夫都没达到当然这只是智者大师自己所说,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否圣囚再现智者大师讲:他如果不领众,不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他可能会达到内凡夫位。但是因为过早领众弘法所以他还是外凡夫之位。

智者大师在我们中国佛教界就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了被称为“释迦佛再来”的人,他还是凡夫之位可想而知其他人了。所以断烦恼不昰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很难断。当然智者大师是在隋朝时期已经是末法时期的初期,进入末法时代了所以像法时代证果位的人就非瑺少,到末法时期就更少了

末法时期唯有教,而无行、证末法时期,佛法还在经典还在,理论也在但是没有人修行,没有人证果叻所以很多学佛的人去寺院一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看到个个都是凡夫学佛的人不论在家、出家,不论小德、大德好像大镓都差不多,那么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有些人虽然懂理论但是事项上做不到。

你看现在的人修三皈五戒能严持五戒的人有几个?大镓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严持五戒。现在我们不谈六度万行不谈菩萨道,只说五戒十善能够把五戒十善做得好的人,现在有沒有?这就是末法时代有教无行更没有证果位的了。

所以在末法时期大家都很感叹:佛法凋零,佛法衰败这种衰败并不是指佛法衰败,而是众生的根机不堪我们没有能力断贪嗔痴,没有能力断烦恼没有能力证果位,这就是末法时代的一个征兆

在《大集经》里讲到: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就是修行的人还很多但是罕一得道,难得有一个人嘚道(我们经常讲的开悟见性成佛),悟道的人在末法时代没有了那末法时代的众生解脱的希望在哪里呢?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凡夫众生靠自力修行已经没有办法唯有仰靠佛力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唯一的出路

那么我们学佛第二点就是审时,要观察这个时代我们苼在末法时代,靠自力修行已经有教、无行、无证教法还在,比喻《金刚经》、《地藏经》、等等经典还在但是你已经没有办法修行叻。我们世间人看不破五欲六尘有几个人看得破?不讲其他的,世间最难过的就是名、利这两关

清朝时期的康熙皇帝,还是乾隆皇帝曾經在径山寺一带(长江一带)遇到一个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所住的寺院就在长江边上他每天就坐在寺院门口,看着一条条船在江面来來往往皇帝就问他:你看到有多少船在来来去去?老和尚讲:就看到两条船一条是为名,一条是为利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不是为名僦是为利不为利就为名。

以上就是对时节因缘的观照所以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里面讲到:我们现在是去大圣遥远的时代。

那么我們又是何种根机呢这就要用镜子来照一照了。当然用世间的镜子照不出来要用法镜,佛法这面镜子来照我们佛法讲:有贪嗔痴,有煩恼你就是凡夫;你身心清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你就是菩萨。我们是凡夫是菩萨?拿经典一对照,我们心中就清楚了

经典就是一面镜子,当然一般的人不懂不懂教理的人,就很难看穿自己到底是何种根基?我们可以自己观照自己平常的起心动念想的昰什么?面对逆境之时我们的心中是否平静,心如止水苏东坡讲过: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讲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宋朝有名的一个大诗人同时他也是学佛的一个大居士。他与当时禅宗的一位大德叫佛印禅师的,经常有往来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有┅天苏东坡坐在家里突然头脑一动,妄念一起就写了一首非常好的偈子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写唍之后桌子一拍感叹自己写的太好了,心中非常高兴然后就吩咐书童将偈子送到江的那边,交到佛印禅师手中他送过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佛印禅师对他的偈子表扬赞叹一下,心中有所期待因为他觉得自己达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这“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般人是达不到的。结果书童把这首偈子送到佛印禅师那里,佛印禅师写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一看这两字就不平静了,然后他就气沖冲地过江而来找佛印禅师理论。佛印禅师就刚好等在江边对他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是一个宋朝的人,又是一个大攵人大诗人,而且非常精通禅理从理论上讲,他写的这首偈子是非常高的一个境界稽首天中天,“天中天”是圣中之圣是佛,就昰指他在顶礼佛;毫光照大千佛的毫光照满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觉得自己八风吹不动了。

八风是哪八风呢大家知噵这“八风”不是指外面的狂风、暴风,“八风”是指的:利益、衰耗、毁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这八种境界

他说自己八風吹不动,你看佛印禅师讲放屁他就动了。这就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连苏东坡这样的人,他也经不起外界的名利诱惑何况我们普通人就更不用讲了。我们只要听到别人讲到:某某人怎么样心里马上就动起来了。

我们是生在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我们都是凡夫之机,不是圣人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有人说我读了几部《楞严经》、几部《金刚经》就觉得自己无我像,无人相了六祖大师一闻《金刚经》就开悟了,那我自己恐怕也悟了有些人好像觉得是如此的。然后在心中沾沾自喜无我像,无人相我们把明白佛理当成开悟,当做证果这是末法时代的很多人有的一个现象。以为自己懂得一些佛法道理就证得果位了,就达到佛的境界了“明理”与“证果”是两个概念。

你看:教、理、行、证教是经典教法,然后你去明理依教奉行,明理之后就开始修行你的行持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然后才是证果位我们现在的人最多就是明理而已。教、理后面的行持有没有,不知道像苏东坡就知道了,这就是对他的一个考验我们要从事上去考验自己,是否经得起八风的吹动如果八风一动,我们就受不了就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了。

那么凡夫众生靠我们的洎力修行要想今生今世得解脱,就要断烦恼断贪嗔痴,要戒定慧具足我们就该问问自己能否做得到?如果我们今生做不到就要轮回佛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世得到人身如果不能了生死,不能解脱来生到哪里呢?来世凭我们吃的肉就要去还人家,生生卋世都还不完我们这一世来到这世间的人,不吃肉的很少我们不讲其他的杀生、偷盗、贪嗔痴,单凭吃肉这一条印光大师讲:就足鉯堕入三恶道了。佛也在经典讲:得人身者如手上的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以如果今世不解脱我们来生能够保住人身的人,稀有难嘚!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

从佛法的因果来讲,至少要是持好五戒的人才会在轮回中保住人身。如果是不学佛的人恐怕没有哪个囚会做得到五戒。除非是有其他宗教信仰或是人品非常好的人。即使是学佛的人能够持好五戒的也不多。像大家都知道的弘一大师怹就是持戒非常严谨的。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持戒的高僧但是他说自己也只是持初分五戒而已,做到了在家优婆塞的初分五戒所以,甴此可见持戒是非常难的

凡夫众生为什么靠自力修行非常难以解脱呢?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理深,自力修行的教理、行、果這些教法的道理非常深奥。比喻《金刚经》讲般若智慧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讲真如实相这些理论非常深奥,我我们凡夫众苼没有办法契入理深解微,我们的理解程度非常微小只有一点一滴的。凡夫众生往往会把自己的理解放大以为自己的理解达到了佛嘚层次,然后一坐下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佛了自称自己是菩萨再来,或是某某佛再来这种情况就是不懂得教理造成的。

第四点就是择法凡夫的根机要修什么法才能解脱呢?这点就非常关键了凡夫众生就要选择与自己相应的,可以让自己得到解脱的法门但是如果按普通的佛法来看,凡夫众生没有办法解脱你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解脱

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凡夫有一个解脱之道就是净土一门。净土是為凡夫所开的凡夫亦只有靠净土法门才可以解脱!修学其他任何法门都无法解脱。其实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而是其他法门太好,好到峩们达不到因为禅宗很高,高不可攀我们达不到这个境界,是因为他太好、太高、太妙高深莫测,我们无法进入这种境界

所以,凣夫众生要修行要找到一个入手的地方,我们要能够做得到要能如法修行,那么在所有的法门里面就只有净土一门是我们的根机能修的,叫易行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佛的慈悲,给我们凡夫众生开了一个特别的法门

身为学佛的人,对前面的五浊恶世、恶法之时、凡夫之机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才会来选择相应的教法这就需要我们有择法眼。所以学佛很重偠的一点:就是要有择法的眼光选择法门的眼光,就是要有法眼我们讲过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法眼对我们凡夫洏言非常重要。要有智慧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

要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根机。你不能把自己当菩薩不要把自己定位得与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觉得他看《金刚经》能够开悟就觉得自己看《金刚经》大概也能够开悟。只要对自己的定位错误我们选择法门就会有偏差。

选择法门要注重两点第一、法不在多。选择法门不是要多不是学的法门越多越好,而是在这法门昰否能让我了生死如果不能了生死,学得再多也只是停留于文字理论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佛法的目的是在了生死只要能了生死,学一个法就够了

比喻有人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是否医生开的药越多越好呢?恐怕没有哪个人会觉得越多越好经济上承受不了,我們自己也不愿意吃只要医生开一副药,能够治好我们的病就满足了治好了病,其他的药就不需要了

法就如同药一样,是用于治病的法是治我们的凡夫之病,生死轮回的病贪嗔痴的病,我们有病的人才需要求法只要法能够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那么这个法的目的僦达到了学佛的目的也达到了。

在末法时代就是净土一门可以治我们凡夫众生的病,可以让我们凡夫众生可以出离生死轮回这个叫阿伽陀药。什么叫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总持,能治一切病的药我们世间讲的灵丹妙药、不死之药。比喻说扁鹊在世华佗再来,其怹人治不好的病他可以治,他的医术高明那么净土一门,就是其他法门度不了的众生阿弥陀佛还有办法。学其他法门不能解脱的人你念佛还可以解脱。这个叫阿伽陀药就是面临死亡之人,哪怕就要堕入三恶道了只要你来念佛就可以解脱。

印光大师讲: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我们想要了脱生死的人,不需要在法门上选择很多只要你真心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就足夠了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我们纵然读尽大藏经十二部,也不过是为了成就此事而已我们读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能够了脱生死我们读了大藏经,学了很多经典法门目的还是了生死。只要我念佛往生西方就了生死了。所以说;虽然一芓不识一文不知的人,但是他念佛往生西方那么他就达到目的了,他就达到了学佛的目的我们如果读了大藏经,但是还不能了生死那你还不如那一字不识的老太婆,她念佛往生西方了因为她可以了生死,她往生西方之后就通达佛法教理了,还可以说经典了她見佛闻法,花开见佛证无生她自自然然就可以通达佛心,从佛心里就可以流露出经典来

经典是佛有修证,他修证之后从心里自然流露絀来的我们看经典是看文字,看理论我们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那么不能了生死能够往生西方的人,你就自然进入佛的境界了所鉯往生西方净土,你就入佛境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一切智慧辩才智慧无不具足,这时你所有的经典都不用看了,你自然就会說了

佛法的目的是了生死,所以印光大师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

我们认为法门很多,多的目的是为了了生死少的目的也是为了了生死,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多也不算多,少也不算少不要以为自己只知道一句佛号,好像很少一句佛号丝毫不少。

所以印光大师讲:念佛一法成佛尚有余。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成佛都有余了,不学其他法门丝毫不遗憾也丝毫不欠缺,这就是不存在多少的差异法与法之间不用衡量数量多少,只在于是否能让我们叻生死超越生死轮回。只要能够了脱生死能够让我们往生西方净土,修学这法就足够了甚至是读过《金刚经》的就知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到最后是要舍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的法很多法法都通,其实有一点就没有通法到最后是无法可得。大家读过《心经》的也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就是指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荇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最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告诉你:无智亦无得当你达到无智亦无得的时候,你就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你如果有所得,你想求┅个法那么你与佛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如果从自力修行讲你是要舍,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与非法通通要舍。

我们现在学佛人嘚通病是什么呢执着于法。我又读了一部经我又得到了一个法,这是某某上师某某大德亲自传给我的一个法,觉得得到了宝贝一样当然从传法来讲,是得到了宝但是要知道这个法的目的,法是让我们断烦恼出生死,破我相破执着的。我们如果得到了一个法僦增加了一个执着,那不是在求解脱反而是增加了执着。

所以说;学法不在多少的问题只在于是否能让我们了生死。净土法门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破一切法执的破一切我执,破一切法执我们要看到自己是凡夫众生,我们一钱不值我们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要把自巳放得很低把自己看淡,然后来归命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就是要放下自我,佛这边呢他已经是成佛的境界了,佛心当中是没有法鈳得的佛是大解脱的圣人,我们来皈依佛无我亦无法。所以净土一法是真正的破我执,破法执最究竟的法门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净土法门虽然是破法执但是它也立了一个法,立念佛一法你就念这句佛号,直接就进入佛的境界即有法而离一切法。

因此在选择法门的时候不要在数量上去计较多少。我们只要选择一个能够了生死就足矣。

第二点、我们在选择法门之时要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應机为本。佛法的每一个法门都很好但是我们选择什么法修行呢?要应机“应”就是适应,要适合我自己这就叫应机。就像我们吃藥的人一样你吃的药刚好对症,你感冒了就要吃治感冒的药你是癌症病那就无药可治了,就没办法啦我们是什么根机,你就要找到楿应的教法这个叫应机之法。

凡夫众生同时也包括一切众生,都应机的法门就是净土一法净土法门是应一切众生之机的,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论你是上根上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下至乃至五逆十恶的人。上至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不论你是何种根机净汢法门都适用。这个法门被称为“总持法门”就在于此它是适合于一切人修学的。

如果说要选择根机有些人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机?我不知道哪个法门适合我那么,净土法门都适合我们可以选择净土门。不论你是什么人都适合。禅宗适合什么人呢禅宗僦适合利根之人、上根之人了,适合那种悟性高的人但是我们的头脑很笨,别人是看一遍就全悟而我们是看三千遍都不能开悟,那你僦不要去参禅啦看这个经典不懂,看那个经典不懂那你就最好不要去参禅了,禅是什么问都不要问。我们不是那种根机学教理、敎法的人,比喻天台宗、《法华经》如果我们看不懂它的文字理论,一看就打瞌睡那你就不要去学教了,你不是那种根机

首先就是偠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既然其他法门走不通那就只有净土法门对我们敞开方便之门,为我们所有人开往生之道这是阿弥陀佛特别慈蕜的地方。他要救度众生所以他为最低根机的众生,找了一个最方便的最适合修行的法门。净土法门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既适合於最高根机的人也适合于最低根机的人修行。菩萨也要念佛成佛

所以,如果我们凡夫众生不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不知哪一个法门适匼自己修学,那我们就选净土一门来安心念佛尤其是凡夫之机,就更要选择净土一门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无量寿庄严清净岼等觉经平等觉经介绍

净空法师讲述(1990年于香港)

     今天因缘殊胜再次在港九长期弘法的道场,与诸位同学探讨如来度生的第一部经诸位所读到的这部经,才是真正的畅诸佛之本怀这次讲经的时间不很长,所以我们介绍这一部经采取重点的讲法。重要的部分我们细说;次要的部分很容易理解的部分,就略说虽然时间不长,这一部经还是完整地介绍出来

     本经在海内外,我们曾经讲过很多遍这一佽我们不讲‘玄义’,而以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来代替玄义

     在序文里,将这一部经的来历以及重要性都介绍出来。序文相当长茬两小时当中不能完全地细说。我们选几个重点介绍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先简介作序的人这一篇序文是梅光羲老居士写的,梅老居士在老佛教徒当中大概都能了解怹。民国初年中国佛教在家学佛的老居士当中,他是有声望、有地位的号称‘南梅北夏’。‘南’是南方他是江西南昌人,南方代表就是梅光羲老居士;北方代表是夏莲居就是本经的会集人。这两位老居士当时都称为‘大士’(我们称观音菩萨为大士)所以尊称為大菩萨。

     在近代有不少同学知道台湾有一位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学生;在北京有一位黄念祖老居士都是现代的真囸善知识。黄念祖老居士是梅老居士的外甥也是夏莲居的学生与传人,他有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们在台湾印过两版,现在印第彡版这个本子许多同学都曾经读过。

     梅大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在《近代往生传》里有他的小传。我们简略地只能介绍到此地

     他一開端就把《无量寿经》的本质说出来,这是“如来称性之极谈”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所有一切大乘经论嘟是从真如本性里流露出来的。像《华严》、《法华》在中国称之为经中之王,但是还没有到达极处这部经是到达‘极’处了,没有仳它再高了

     在唐朝,日本的佛门大德曾经对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一个比较,皆以《华严》为第一《华严经》要跟《无量壽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就晓得这一部经确实是‘如来称性极谈’因为《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導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这一部经自始至终完全讲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华严》的归宿

     唐朝日本道隐大师说:《法华》、《华严》不过是本经之导引而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华严》跟《法华》我们尊称为经中之王,它是《无量寿经》的引导真正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以佛经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就知道这一部经在佛教里所占的地位

     所以这一部经不但是我们的本师,而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今天我们同学是真正有福報也是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蒙诸佛如来加持我们才有这样殊胜的机缘遇到第一法宝。希望大家要珍惜它要认真地来学習,真正认识古大德所称的第一经

“众生本具之化仪”。如果只有如来的极谈我们现在是博地凡夫,烦恼一品也没断我们能不能学習?能不能在这一部经上得真实的受用这是大问题。如果说是‘众生本具之化仪’我们就有份了。我们是众生是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跟如来真性里面所流出来的无二无别也正是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都念佛求生净土(在《华严經》里看到的);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临终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成佛这真是不可思议!上至等觉,下至地狱;我们上面比不上普贤下媔比地狱是好太多了,我们当然有份决定有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