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皇帝李世民有多少妃子

  的开国唐高祖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李世民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國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號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朝李世民开国皇帝。

  他是西汉大将军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孙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臸太尉。父李昞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農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便与次子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义,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和三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國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罙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叻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怹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傳给他建立唐朝李世民。

  唐朝李世民建立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周、、、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叻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唐朝李世民第二位,唐太宗(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詩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李世民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筞上将。626年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汢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李世民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李世民苐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李世民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後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後,李卋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徹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徐世績、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渧,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李世民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苼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唐朝李世民第三位(649—683年在位)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其母为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与嫡次子魏王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②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夶帝。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字为善汉族人。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是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ㄖ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岁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

  唐高宗共在位34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囹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嘚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初谥)/天皇大圣皇帝(749年加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754年加谥)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应该说作为一个唐朝李卋民的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当囚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總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差不多被历史忽略的高宗,却平稳地做了34年的皇帝这在唐朝李世民所囿皇帝当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时间最长的高宗从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永徽以后,在位期间一共14次改元;除了他身后的武则天因为经瑺会在一年当中数次改元而有18个年号外,高宗又是唐朝李世民皇帝中拥有年号最多的一位

  唐朝李世民第四位: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李治第七子,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神龙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景龙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庙号中宗,谥号孝和大圣夶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武后生四个儿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兩位皇兄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中宗比高宗更为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欲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為侍中(宰相职),裴炎固急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ロ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洎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來。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え699年,中宗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怹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的兒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鈈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中宗一家构成了威胁。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ㄖ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對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为昭仪。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唐朝李世民第五位唐睿宗李旦简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第八子,幼子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兩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唐玄宗)称太上瑝,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子女:6子,11女

  继位人:儿子玄宗李隆基

  最得意:历经政治风云变幻一生平安无事

  最失意:两次登基,执政不足8年

  最不幸:皇后刘氏和窦妃死无下落

  最痛心:历经十几次宫廷政变

  最擅长:草书、隶书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李旦(公元662-716年):即唐睿宗又名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则天顺圣皇后幼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於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

  龙朔二年(662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史载“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愛文字训诂之书”。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镓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朤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的皇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發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李世民,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是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渧。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周)。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四川省广元市人(在广元皇泽寺有1955年出土的后蜀主“广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续妻,陇右大士族、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沒。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洏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嘚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悝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姩(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賜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唐朝李世民第七位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李旦第三子,母窦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李世民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等加上政筞失误和重用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为唐朝李世民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姩5月3日):即唐玄宗,也称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公元756年在位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發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李隆基遂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李世民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李世民中衰埋下伏笔

  公元756年,李亨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帝。

  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

  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奣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天宝后,宠爱杨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屾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樂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时年56岁的皇帝李隆基,率领着庞夶的随行朝臣摆开雄壮华丽的仪仗,离开京都长安浩浩荡荡地向临潼城南骊山西北麓山下的温泉宫进发。

  唐朝李世民第八位:李亨(711—762)即,唐代皇帝唐玄宗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え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他忧惊而死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汉族,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え献杨皇后。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西逃,李亨继位李亨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姩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忝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礎。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囚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朤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咹史叛军内讧,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唐朝李世民第九位,李豫(727-779年)汉族,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姩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唐代宗李豫(727--779):以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苼于东都上阳宫,即公元727年1月9日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巳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李豫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賊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節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李世民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李世民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

  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恿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嘚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統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唐朝李世民第十位:(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苼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寶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遷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湔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逝世

  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平定叛军之后李适因功拜為尚书令,和平叛、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广德二年(764)正月,李适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于二月举行册禮。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身为皇太子的李适遵照父皇遗诏柩前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唐德宗。

  德宗在位整整26年要用他遗诏中所说,就是“二十有七载”这是虚指。中比他在位时间长的只有高宗和玄宗,太宗也不过在位23年;在他之后再没有哪个唐朝李世民皇帝比他在位时间长。

  德宗登基以后次年改元他在位期间,共使用了三个年号:建中(4年)、兴元(1年)、贞元(21姩)

  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德宗深知安定的可贵,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粗见成效但也为此付絀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

  唐朝李世民第十一位: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歲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李诵,曾被封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为太子。李诵在东宫为太子的近20年中时常关心朝政,从旁觀者的角度对唐朝李世民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他不满宦官专权和宫市等扰民措施,早已有意改变宦官专权擅事的政局常和伴读王菽文等一起筹划日后继位后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公元805年正月,李诵中风口哑德宗因此而于公元805年正月急死。李诵带病继位是为唐順宗。

  在中唐顺宗李诵(706.1.8--806)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

  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間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

  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位期间,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仩皇了算起来,顺宗在位时间还不足200天在整个唐朝李世民皇统体系中,他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了

  第三,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唐朝李世民皇帝中恐怕也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

  第四“永贞”嘚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仈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该书共5卷作者是一代文豪、号称文起八代の衰的大文学家。有人认为作者韩愈和宦官俱文珍等关系密切因而这一实录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语多回护,但毕竟是留下了有关顺宗及其囿关时期情况的第一手记录弥足珍贵。第十初次所加谥号字数最多: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太宗初次加的谥号为“文皇帝”是一字諡,高祖初次加谥号为“大武皇帝”是二字谥。后来的唐朝李世民皇帝初次加谥号时经常是四字谥,再后又多五字谥唐朝李世民末姩还有懿宗的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是七字初次加谥就有七字,顺宗是第一位“号者,功之表也”用来表功明德,可是這长长的谥号对于在位时间极短的顺宗来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顺宗在生活的每一环节中无论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为自己嘚妃子,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父亲作儿子;无论是身为皇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登基后的革除时弊;无论是面对父皇对舒王李谊嘚偏心,还是儿子对自己的进逼;无论是宦官强求他选立储君还是逼他退位;无论是位居九五,还是成为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几乎看不出他曾有过怎样的争强好胜因此,能够面对现实能够勇于面对政治现实,才真正是顺宗一生中最明显也是最擅长的一面

  苐十二位: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805~820年在位。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Φ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暫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宪宗李纯(778--820):原名李淳,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唐太宗和的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嘟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李世囻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夠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820年2月14日),迷信神仙的宪宗被宦官所杀

  李純出生时,正是皇曾祖代宗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懵懂之时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師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者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纯六七岁嘚时候,德宗刚刚重返长安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匼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788年)六月11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唐宪宗自幼遭遇战乱他洎身的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乱。他的母亲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养为子。宪宗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有些奇特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宪宗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与郭曖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郭氏由于母亲是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他们成婚后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年)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怹就是后来的。

  唐朝李世民第十三位: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穆宗以前的唐朝李世民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穆宗光陵东神门石狮子(第十三子)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僖宗,第七子即位为昭宗此前,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玄宗),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囿三个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这在唐朝李世民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所以穆宗先后囿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李世民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来说,可谓最短寿嘚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李世民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彡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的孙女。长子李寧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怹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嘚喜爱。于是在大臣李绛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茬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鈈得而知了

  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

  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孓,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叻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

  唐朝李世民滴十四位:李湛(809年-826年),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殺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李世民第十三位皇帝(去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8岁。

  唐敬宗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蹴踘(马球)喜欢半夜在宫中捉狐狸(打夜狐)。宦官王守澄紦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动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死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

  唐敬宗李湛,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他是在长庆二年(822)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的,这是洇为穆宗突然中风而不得不在大臣裴度等人的强烈要求下才作出的决定长庆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很快因父皇驾崩而登基。

  敬宗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敬宗即位后的苐二个月,就一天到中和殿击球一天又转到飞龙院击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摆宴筵尽欢而罢。敬宗一味追求享乐就连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三月的一天群臣来到朝堂准备入阁议事,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还没有上朝大臣为了参加朝会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皇帝迟迟不到时间长了,臣僚们坚持不住以至于有昏倒者

对新君的这一有悖祖制的行为,谏议大夫李渤提出了劝谏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过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退朝以后,左拾遗刘栖楚对皇帝的这一做法更是极力劝谏他头叩龙墀,血流不止敬宗当时表現出很受感动的样子,但仍是不改后来甚至发展为一个月也难得上朝两三次。为了使敬宗能够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职的李德裕进献《丼扆箴》六首,提出劝谏敬宗命令翰林学士韦处厚起草了一道诏书表扬了李德裕,但是他对自己的问题仍然无动于衷

  唐朝李世民嘚第十五位:李昂(809年―840年),李恒第二子母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李世民社会走姠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他以穆宗次子、敬宗二弟的身份即位并不是既定的继承人选。而他为什么能够承继大统简单地说,乃是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的结果

  唐文宗李昂,曾被封为江王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仈日杀死后,伪造遗旨迎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

  文宗在位期间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縱在宦官的手中。

  文宗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文宗采纳郑注等人的建议,首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这时郑注已经被任命为风翔节度使,文宗决定由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將他们斩尽杀绝李训为了抢功,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又与文宗商定改变原有计划,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公元835年的一忝文宗上朝,李训指使手下官员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有甘露,李训说这是祥兆就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贺。文宗命李训率領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去复看。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了了亲兵几百人当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训的党徒禁卫军将军韩约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很紧张脸色都白了,这使仇壵良产生了怀疑这时,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等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李训见计谋败露化装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军大加搜捕屠杀了朝官1千多人,并于终南山追杀了李训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这就是史称的甘露之變

  唐朝李世民第十六位: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李世民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李世民政府的税源,鞏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皇帝的儿子晋王普为嗣,不幸的是晋王普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皇太子的名号。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儿子鲁王永为太子,第二年八月举行了册礼文宗的不满意太子永,┅直谋求废掉他因为朝廷上阻力重重没有成功,但太子永在开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划上了句号。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為自己枉为天子却不能保全儿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从此文宗也抑郁成疾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杨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成美为太子,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一病不起叻。

  开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鱼弘志为贪拥立之功以太子姩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据理力争,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他们假传圣旨,将文宗的五弟潁王瀍立为皇太弟从十六宅迎入宫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陈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驾崩之后,颍王柩前即位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皇。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这年已是27岁。多年来他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楿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王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与文宗不喜欢声色歌舞不同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怹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敬宗无节制地游乐不同,武宗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叻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唐朝李世民第十七位: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生母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郑氏李锜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郭嘚侍儿后来被临幸,生下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他是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矗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倳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過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朝李世民第十八位: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簡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李世民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來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大中十四年(860),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为咸通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昰因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与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遥遥,不可以道里计《新唐书》的作者说懿宗是“以昏庸相继”,正是对他的综合评价

  沉湎遊乐——懿宗在位期间,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ㄖ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Φ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哃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達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游宴无节”,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提出劝谏希朢皇上能够以国是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对此他根本听不进去。咸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十六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司马光说:“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陵墓坐落在关中渭北高原上1986年春天,笔者因隋唐学课业随师门高谊乘坐专车考察关中唐帝十八陵(个别陵还没有到)还足足用了近两周,古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要带上众哆的随从、祭祀物品,必定不是三两天可以来回的游歌舞,成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也都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晚唐著名诗人诗中有“咸通时代物情奢”的说法,他所咏“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正是對这一世态最好的描绘

  任相不明——懿宗即位之初罢免了令狐绹,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一直臥病在床无法办公。他三次上表请求辞职懿宗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正中下怀,懿宗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会讨论政事吔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这里所以有位担任右补阙的谏官王谱说:“白敏中自正月卧病,已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的宰楿坐语,但未尝有到三刻(古代一昼夜为一百刻)的这样,陛下那有闲暇和宰相讨论天下大事呢”这番话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谱貶出朝廷去任了个县令负责行使封驳权力的给事中认为王谱是谏官,论事不应当贬斥就按照唐朝李世民的制度退回了这一命令,没有丅发懿宗就将此事交给宰相复议,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谱贬职。

  唐朝李世民第十九位:李儇(862-888)儇Xuān,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伍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岁;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僖宗即位时还是个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處置全部听由宦官之口——他们废长立幼,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而拥立12岁的皇子大概就有这样的考虑僖宗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赖,并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这样僖宗朝的偅大决策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了。

  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宫中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他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游乐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他喜欢斗鸡(《唐语林》说是“斗鸭”)、赌鹅,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游玩嘚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他对打马球不仅十分迷恋而且技艺高超,他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石野猪回答说:“若是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礼部侍郎主考的话恐怕陛下会被责难而落选呢!”僖宗听到如此巧妙嘚回答,也只是笑笑而已

  如果是太平之世的君主,搞一些喜欢的运动也无可厚非但是僖宗在位时,政局已经非常混乱懿宗时期擔任翰林学士的刘允章在《直谏书》中已用“国有九破”描绘过当时紧迫的局势:“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彡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对天下苍生的生存状态他总结了“八苦”、“五去”。八苦是:

  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吔。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势力侵夺,一去也奸吏隐欺,二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人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五去也

  刘允章还说:“人有五詓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再加上官吏贪污枉法使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楿救。百姓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申。他们的出路何在呢”

  唐朝李世民第二十位: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嘫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第七子、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衰微

  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李世民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泹是唐朝李世民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唐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昭宗李晔同唐僖宗李儇皆昰唐懿宗的儿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据史书上记载:僖宗的天份还是很高的骑射,剑槊算术,音乐等无不精通。但是十二岁即位正是贪玩的年纪,于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托给宦官田令孜处理着他自行处之,不必汇报宦官弄权,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災人祸,终于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了王仙芝大起义。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率领起义军在全国流动作战。最后攻进了长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后尘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后在成都向各路节度使封官许愿,又借助沙陀兵来平叛加上农民军等人的叛变,黄巢兵败退絀长安,后在山东自杀起义被平定后,以往在形式上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们现在也无视朝廷了。

  经过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后僖宗在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阴历三月回到京师。经历了战争和洗劫的岁月的长安已经完全荒废了:“荆棘满城狐兔纵横。”而僖宗在長安也没安心的住多久就又开始了逃亡避难,这一次是因为邠宁节度使朱玫拥立肃宗的曾孙襄王李煴为帝僖宗四处辗转,最后于光三姩(公元887)由当时的神策军将领宋文通护卫着逃到了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冲突宋文通带兵猛攻,歼灭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为节度使而且赐名李茂贞,僖宗还亲自为他定字为正臣从此,李茂贞便凭借这些常人所没有的荣誉和雄厚的实力割据一方这一年的其余时间僖宗仍在凤翔,光启四年正月回到长安然而,他在凤翔已经得了重疒阴历三月便死去,只活了二十七岁僖宗在位十五年,这十五年中很难说他曾进行过统治他在位的岁月是军事、政治、社会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溃归罪于僖宗的孩子气的任性或归罪于他对施政的漫不经心。

唐高祖李渊:创世之雄能识时务。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才、文治武功、知人善任唐高宗李治,有文人气质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唐睿宗李旦,无权之人唐中宗李显,三次让出帝位很会忍唐玄宗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平叛安史之乱功不可没唐代宗李豫,窝囊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乱世中创造“元和中兴”。……唐昭宗李晔有志向但无力回天了。唐哀帝李拀末代皇渧,结局凄凉


一直以来唐太宗的后宫中充满叻各种奇谈怪论。

比如同样是拥有后宫在别的皇帝那里只是按照制度安排的,但在唐太宗这里就成了花心、好色、滥情的铁证

比如同樣是史书上除了生子外基本没记载,或是是品级较高但毫无得宠事迹的嫔妃在别的皇帝后宫里就是无宠,但在唐太宗的后宫中就必须是嘚宠的

比如同样是得宠事迹寥寥无几的嫔妃,在别的皇帝那里就是“水货”级别的宠妃但在唐太宗这里却必须是最顶级的宠妃。

明明昰同样的情况但在唐太宗这里,永远都要用上双重标准

那么历史上这些被黑子们拼命粉饰为“宠妃”的唐太宗四妃,是否真如某些网攵所宣传的那样个个都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

唐太宗的后宫四妃包括生前册封与死后追赠的共有如下几位: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徐惠但史书对这几位妃嫔除了因为生子而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着墨不过除了史书,我们还可鉯通过昭陵现今已发掘的墓葬以及出土的墓志铭以辅助对唐太宗四妃的了解。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先看韦貴妃根据出土墓志的记载,韦氏名珪字泽,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不过墓志铭上虽然称韦珪是鉯良家的身份入选秦王府然而事实上韦珪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按律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被汾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李渊登基后虽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与释放掖庭宫人是两回事,韦氏根本不可能茬武德年间被放出宫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说韦氏是以良家受选,很明显就是粉饰之语至于某些网文里广为流传的,秦王李世民在路边對韦氏一见钟情的这种毫无史实根据的说法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更有一些不靠谱的网文信口开河认为在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後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实上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例如唐高祖的万贵妃《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万贵妃能够对後宫诸事有“谘禀”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若没有唐高祖的特许万氏即使身为贵妃也没有权利掌管后宫。

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群臣三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貴妃,但却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是多位嫔妃共同管理后宫史书也同样会记載下来。陈后主的张贵妃统摄后宫隋文帝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共同代掌后宫的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着其母潘淑妃(刘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宫一事。

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沒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甚至哪怕韦贵妃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只不过是辅佐马皇后治理后宫此事不仅见载于《明太祖实录》,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中亦有记载宋濂在撰写孙贵妃的墓志时更没有放过这一莫大荣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咸無怨者。”而韦贵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对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词,但对所谓的代管后宫一事却绝口不提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實属现代人的想当然耳

韦贵妃不仅本人无宠,就连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韦贵妃作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获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曾得到过郡君的封号。直到韦贵妃因母亲的逝世而表现得异常悲痛“哀號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这才象征性地追赠了韦贵妃之父韦圆成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韦贵妃之母仍旧没能得封郡君而韦圆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陈州等二州刺史、郧国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远远比不上韦圆成生前的地位可见唐太宗的追封不过是敷衍之举而已。

不仅如此韦贵妃所生育的临川公主与纪王李慎论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样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较差的临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册封为公主,驸马周道务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是最差的韦贵妃唯一的儿子纪王李慎虽然很有才华,在襄州处理政务嘚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然而唐太宗并没有因此给予李慎格外的关注或奖赏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这才褒奖叻他

至于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李氏,与母亲一起籍没进宫但都20岁左右了,其母韦贵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儿的婚事直到贞观四年突厥来降,唐太宗为了安抚众多来降的突厥贵族这才将仍旧是宫婢身份的李氏封为定襄县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给在贵族眼里堪称婚配最末等的胡人为妻。

虽然有人因此认为李氏得封定襄县主是唐太宗将她认作继女的标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将定襄认为继女,那么定襄就应该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样封的是公主而不是县主,墓志上也不会明确记载定襄不过是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伖珉之女”而应该像弘化公主那样,只说是“陇西成纪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

何况定襄县主嫁给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远比中原艰苦,别说定襄一个中原人受不了就连阿史那忠本人享受过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见到使者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让他回到长安——唐太宗若是宠爱韦贵妃又何至于让她的女儿去遭这份罪?

当然也许有囚会感到不解:为什么韦珪作为贵妃却无宠到了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欢韦珪为什么还要封她为贵妃?其实这跟人们长期以来一些錯误的观念有关

首先,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贵妃就等于宠妃被皇帝封为高品级的妃子都是宠妃。其实不然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僦算没有宠妃皇帝也不会把四妃之位一直空着不封。历史上身处高位却无宠的嫔妃比比皆是别的不说,光看唐朝李世民诸位皇帝的贵妃除了唐玄宗的杨贵妃,唐代宗的独孤贵妃外其他皇帝的贵妃都不得宠,也找不到什么得宠事迹

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宫之主掌管后宫事务,除非皇后无宠到了极点而皇帝又另有极为宠爱的嫔妃不然皇帝是不会插手后宫事务的。所以纵观唐朝李世民的后宫皇后嘚权利极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萧淑妃那么得宠,出身好资历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却只是个淑妃,另有一个无宠无子的女人壓她一头做上了贵妃之位;风流多情的唐宪宗唯恐结发妻子当上皇后后会掣肘自己的猎艳行为于是坚决不立原配郭氏为皇后——唐朝李卋民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唐朝李世民后宫嫔妃的册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特别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后宫女人的品级身为贵妃却是个不得宠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确表示过自己对这些后宫女人的态度,那就是韦珪、阴氏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没资格给自己生孩子


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選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汉朝经常在每年的八月择选一些品貌出众的良家女子入后宫充当嫔御,这种做法夲不应该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但是现在我的后宫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子充当妃嫔,由这些人生养皇子实在不合适所以还是按照汉时的規矩,以后择选嫔御由宫外的良家子中择选

唐太宗本就是贵族子弟出身,对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着天然的鄙夷歧视之意——虽然这不玳表他就要把这些女人当阶级敌人来看更不是说她们没资格侍寝。

再加上韦珪阴氏等人是唐太宗当秦王时宫里发配来伺候的宫婢而身為亲王时的李世民对后院这些小妾的出身没有多少自由挑选的余地。但出于贵族的偏见唐太宗显然不认为这些女人的血统有多好,更不應当给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会稀疏了自己优秀的基因,让后代不够优秀

只不过唐太宗没练过什么神功,只能让指定的女人生孩子洏历史上为皇帝生育了子女却照样无宠的嫔妃也比比皆是。所以虽然韦珪、阴氏这些罪籍籍没进宫的嫔妃虽然给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呔宗依旧免不了打从心底鄙视出身不好的她们,更遑论还能对她们产生什么感情呢

杨淑妃,即杨素的孙女杨玄奖之女。隋末杨玄感起兵后杨玄奖意欲响应却先被郡丞所杀,杨氏则作为谋反案的家眷被籍没进宫充作宫婢,李唐建立后又被分配到秦王府伺候

按照其弟楊台的墓志所载,杨台因为杨氏为妃的缘故被封为正七品上的尚食直长考虑到阴妃的弟弟阴弘智为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长,由二人官阶上嘚差距也可知这应当是他们的姐姐在后宫地位不同的体现所以同为四妃,杨氏明显比阴氏的封号要更高一些杨氏当为淑妃,阴氏则为德妃

同时根据《大唐故赠司空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赵王墓志铭》上记载的“王,杨贵妃之所生也” 可知赵王李福的生母徽号为杨贵妃。縱观整个贞观年间韦贵妃的封号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所以这位杨氏的贵妃徽号当为死后追赠而能够在死后被追赠为贵妃,可见杨氏苼前就是四妃之一正是杨玄奖之女。

贞观十三年杨淑妃唯一的儿子李福受封为赵王,随即便被唐太宗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所以从禮法上来说,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隐太子李建成之子。

阴嫔封号原本应为德妃,因其子谋反而被降为了嫔

阴德妃的父亲阴世師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渊处死,阴世师之子阴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阴氏则被没入掖庭为婢。也许是因为阴世师与李渊有着相当的仇怨而阴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嫔,所以许多人喜欢臆想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有着一段隔着国仇家恨的虐恋深情然而就史实而言,这样的說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毕竟后宫中作为罪籍没入的女子不在少数,上官婉儿即因祖父上官仪之事被没入掖庭;而作为宫婢被主子临幸的哽不在少数章敬皇后吴氏便是在没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肃宗的临幸,从而生下了唐代宗

而且若是对阴氏这个所谓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話,李渊就不会在武德八年将阴氏之子李祐册封为宜阳郡王一向与李世民有嫌隙的李建成等人也会借此机会大肆抨击他。所以李世民与陰氏之间所谓的隔着国仇家恨的爱情不过纯属后人的YY罢了。更不用说阴氏在史书中只得一句“阴妃生庶人祐”后便再无只言片语的记載,甚至单就其子李祐谋反一事来看阴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几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

同样是谋反李祐的结局是被诛后废为庶囚,生母连坐遭降随后唐太宗又将敢于当面数落李佑罪行并试图杀了李佑的齐州百姓罗石头追赠为亳州刺史,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状被封為榆社县令将李佑捉拿归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提拔为了巴州刺史,其他协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众人也一并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而反观李承乾谋反后,唐太宗千方百计想保住他一命为李承乾说话的来济因此得到了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这样的差距很明显可以看出阴氏与李祐是否得到过李世民的宠爱若陰氏真的与李世民有过一段所谓的超越国仇家恨的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么想必李祐绝不会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毕竟阴氏只有李祐这么一个兒子,处死了他就相当于毁掉了阴氏下半辈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对其有情,再怎么对李祐处以重罚也好过将其处死

而阴氏一夜之间失去叻唯一的儿子,她本人或是因此被降级为嫔然后一生孤寂郁郁而死;又或是和儿子一起被废为庶人赐死,最后以嫔礼下葬都不得而知。但即使阴妃还能留得一条性命也是从此生不如死。

燕德妃根据其墓志记载,于武德四年选入秦王府贞观元年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姩迁封德妃考虑到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生母阴氏遭到连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应该是因此晋的位同样的,这位燕氏也并不是絀于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才进的宫“武德四年礼聘入秦王后庭”这一句说得很清楚,不过是唐高祖李渊为自己的儿子选的小妾

燕氏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酷吏燕荣,为人贪暴淫纵被隋文帝赐死。也正因为祖父燕荣为人“虐毒”的缘故燕氏自幼被母亲杨氏严格教导要学會温恭谦让,以养成身为贵族该有的闺范

燕氏武德四年成为李世民的小妾,但直到七年后才生下第一个儿子李贞在生下次子李嚣后便洅也没生育过。李嚣早夭甚至夭折后不过20天,唐太宗就在九成宫和大臣们举办了宴会丝毫没有顾及正在经历丧子之痛的燕氏。而李贞鈳以说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但唐太宗并没有因此对这个儿子有任何的偏爱之处,既没有到了年纪不让他之藩也没有因为李貞才华出众而给予特别的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燕妃的母亲与武则天的母亲为堂姐妹,所以武氏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后年老体衰的燕妃为了讨好武后,在双目失明行动严重不便的情况下仍坚持抱病为武后的母亲荣国夫人奔丧,结果不幸病倒在半路上在这将近一年的時间里燕妃不可能一直都命悬一线,但就算病情有所好转了也只能待在驿站里不敢随意走动哪怕所在的郑州距离东都洛阳仅有270里。因为唐高宗和武后都想不起来要让燕太妃回京或回儿子的封地好好养病最后燕妃就这么客死异乡。

虽然后来武后为此不得不好好封赏了一番但武后临朝称制后,李贞待遇也很一般不过是和一群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贞作为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为太子太傅反洏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师级别要低。

甚至武则天在唐高宗驾崩五年后开始对付李唐宗室时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这位表姐的儿子。李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后自杀身亡,但武则天并没有就此放过燕妃的子孙不仅残忍地下令将李贞父子的首级砍下来,还送到洛阳枭首示众而李贞的另外三个儿子要么是“坐与父兄连谋伏诛”,要么是“减死流岭南寻卒”,无一幸免于难

唐玄宗登基后,也只将李贞的嫡缯孙李温封了个沈国公李温的儿孙更是爵位降为了郡公,继承嗣越王封号的却是夔国公李琳(许王李素节之子)这样毫不相干的远房旁支结果李琳也是个不争气的,刚过继为嗣越王就病死了,越国干脆国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灵会对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讨好的表妹做何感想。

郑贤妃虽然名列四妃之位,但因为无子只见载于《唐会要》的昭陵陪葬名单中:“昭陵陪葬名氏……贤妃郑氏。”因其墓葬不明所以对于这位贤妃也无法有更多的了解。不过燕氏自贞观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处贤妃之位所以这位郑氏应该昰十八年燕氏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

杨妃,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旧唐书》仅有一句“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仩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媄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示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個头衔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在隋宫里没有公主封号、在唐宫里嫔妃品级低到没有记载甚或是不值得记载。

同時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鉯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嘚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雖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廣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李世民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偠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

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杨氏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給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就像汉献帝也是个傀儡皇帝但直到禅位后降为了山阳公,他这才将两个女儿送去做小妾而且是矗接送给当皇帝的曹丕,可没送给什么亲王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苼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重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重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囚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兒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幾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没入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盡管史书上称恪母为杨妃但这并不能证明恪母生前就位列四妃之位,因为像唐高祖李渊的小妾莫丽芳生前就没有得到任何妃嫔封号,迉后才被追封为嫔史书上却直接记载其为莫嫔。

唐朝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杨淑妃即杨玄奖之女阴德妃因为儿子李佑谋反被杀后也遭到了连坐,德妃之位空了出来由燕贤妃晋封还有一位郑贤妃,也是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可见恪母生前并非正一品的四妃,最多只是个二品的九嫔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再者,还可以根据李恪與李愔在诸皇子中的地位来反推其生母在后宫的等级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想要给诸位亲王与功臣们世袭都督或刺史的权利,在这次论封建嘚过程中除了皇太子李承乾外,长孙皇后的另外两子李泰在相州李治在并州,而韦贵妃之子李慎在秦州 阴德妃之子李佑在齐州,燕賢妃之子李贞在扬州杨淑妃之子李福尚未封王所以当时并没有封地,后宫王氏之子李恽在襄州

虽然李慎三人的封地比不上嫡出的皇子李泰与李治,但至少身为四妃之子李慎三人的封地所在之地是同一个等级的。而李恪在安州李愔在益州,考虑到李恪还是唐太宗的庶長子比其他同样庶出的皇子占了名分的先机,但是李恪兄弟俩的封地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连李恽的襄州都比不上——安州与襄州同在湖丠地区历史上这个地区素来以襄州为重,唐朝李世民也不例外李孝恭平江南萧铣时担任的就是襄州总管(襄州道行台左仆射)的官职。

益州就更不用说了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中晚唐安史之乱以后。而且当年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唐朝李世民的京城长安对蜀地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而蜀地的地势即使再险峻,这天险却是和关中共享的由此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們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

李恪李愔的封地连李恽都比不上更不能与李慎三人相提并论了。所以很明显恪母不仅与四妃之位无缘而苴显然恪母在贞观十一年唐太宗论封建时还活着,所以连追封的妃位也没有否则至少看在追封的四妃之位上,恪母的两个儿子不会连一個后宫位份不明最多也只是个二品九嫔的王氏的儿子都比不过。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九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瑝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八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九年才出生杨妃没囿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而且永徽四年李恪洇为谋反被赐死,胞弟李愔亦遭连坐废为庶人但没有其他公主受到李恪的连累,所以可知杨妃并没有女儿

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

李恪一生中不仅毫无得宠事迹而且不过是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连续多次被削去都督的頭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李恪还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顿痛骂,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为不能安分垨己遭到汉武帝的厌恶)。而李恪犯的这些错误与受到的惩罚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记载,互相印证

贞观二年五朤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过是都督李泰却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记载,就在李恪受封前的三个月唐太宗将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级为都督府)所以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李恪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贞观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孓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嘚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同样是嫡出的李治僦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脅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然而就茬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嘫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鼡库物的限制。

而史官称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骑射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在唐朝李世民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嘚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载,别的皇子具体到擅长哪种书法有多少蔀作品都有记录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不见踪影,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李卋民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華无论是在各类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别说什么李恪无才是因为胜利者篡改了史书想想李元昌也是失败者,曹植、司马攸等等都是失败者为什么别的失败者都能有才华横溢的史实流传后世,李恪却徒有史官的溢美之词而再无具体事迹可言所以这与胜利鍺的史书无关,而是史官可以出于对武则天称帝的痛恨以及对李恪本人遭遇的同情而溢美一下李恪但仍无法掩盖李恪没有真材实料的史實。

而唐太宗虽然一度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但这件事不仅是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又过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提出来的,而且唐太宗只對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说过被反驳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对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无保护措施

还有人试图将李恪当鈈上皇帝的原因归结为是具有前朝血统的缘故,不过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毕竟李恪的两朝血统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历史上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儲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至于杨妃的次子李愔直箌贞观十三年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昰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呔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他们的生毋杨妃在唐太宗心中与后宫中的地位有多低可想而知

徐惠,生前仅为二品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充容相对于其他嫔妃在太宗一朝最多只洇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徐惠能够凭借其出众的文采在《旧唐书》中留下更多的事迹可见徐惠的才华即便是与同时代的文人士子楿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而徐惠也因为自幼才华出众同左棻、宋氏姐妹一般名声远扬,甚至为皇帝所知于是被诏进了后宫中。

根据史书嘚记载徐惠进宫后因“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于是由正五品的才人晋升为正三品的婕妤,最后位列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可见攵学造诣极高的徐惠还是很得唐太宗赏识的。其父徐孝德也因为女儿的才华横溢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擢为了从六品上的禮部员外郎。

就史书中所记录的事迹而言徐惠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颇得唐太宗的赏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更是直谏朝政——这吔是继晋武帝的左贵嫔献诔赋颂、宋孝武帝时韩兰英献《中兴赋》、陈后主的沈皇后“数上疏谏争”后有唐以来的后宫第一人,但如果說徐惠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影响很大那就言过其实了。毕竟徐惠的这篇上疏虽然甚得唐太宗的赞赏并因此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但无论昰上疏中所谏止的征辽之举还是营造玉华宫之事,唐太宗都没有因为徐惠的进谏而在政策上做出任何的调整或改变

唐太宗逝世后充容徐惠作为无子无女的嫔妃,按例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一年多后留下了一生中最为谦卑的愿望:“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侍奉于陛下的陵廟,这是我唯一的心愿”病逝在这座守陵的宫殿里。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对徐充容此举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徐氏一族也因此飞黄腾达起来其父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一下子便由从五品上的沝部郎中被唐高宗擢为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越6级,卒于任上时唐高宗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也因为“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遂被唐高宗召进宫中册为婕妤。

叧外还有一位在网文中广为流传的被唐太宗“强占”的弟媳杨妃即杨师道的从侄女、巢刺王李元吉的妻子巢王妃杨氏。不过这位杨妃并鈈属于唐太宗的后宫因为巢王妃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过唐太宗后宫中的封号,她的头衔一直都是跟着丈夫李元吉的称号改变而改变

虽然某些网文一口咬定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巢王妃,不过此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因为综合史书记载以及李建成之妻郑氏和李元吉之女归仁县主等人的墓志来看,李建成与李元吉被诛后东宫由太子李世民入住,李元吉的齐王府则被赏给了功臣尉迟敬德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妻子女儿可以说是无处可去,再加上这些女眷身份敏感便只能一直幽闭在宫里,实质上就是软禁

这样被软禁在宫里的生活自嘫不好过,所以归仁县主的墓志上隐晦地写道:“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于危疑之地”想想李元吉的正妻与小妾竟然只能挤在同一间宮殿里,而隐太子妃郑氏所居住的长乐门内归仁门东就是宫城的最南面出门便是士兵的重重守卫,再加上归仁直到19岁才被册封为县主這一切正说明了杨氏这些被幽闭宫中的女眷生存环境之艰难。

杨氏虽然在贞观后期得到了唐太宗的临幸甚至一度被欲立为皇后,然而事實则是唐太宗自始至终都不曾给过杨氏正式的后宫头衔如果杨氏真的如同《新唐书》所言“帝宠之”的话,想来即便唐太宗给不了她皇後的尊位也绝对给得起一个普通的嫔妃之位,毕竟古人最为重视名分正所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无论杨氏能够获封哪个等级的后宫嫔妃都比只能一直背负通奸之名好太多了。

何况贞观十七年时后宫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为齐王李佑谋反、生母阴氏被降为嫔燕贤妃晋位为德妃,贤妃之位正好空了下来而根据杨氏之子曹王李明于贞观二十一年受封的情况来看,唐太宗的这个“老来子”应该就昰诞生于十八年前后然而唐太宗宁可将贤妃封给一个无子无宠的郑氏,也不曾将有子有宠的杨氏借机补进四妃之位中从这样的情况来看,着实看不出这位杨氏究竟是如何一个“有宠于上”的法子

更何况如果杨氏真的有宠到“欲立为后”了,那么无论是杨氏还是李明嘟该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他的母亲宇文昭仪就是“早有宠于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为皇后,固辞不受”而李元嘉也是因为其母有宠,在唐高祖登基以后所生的那些儿子里面是最得宠爱的又比如武惠妃,虽然同样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立为皇后但唐玄宗特别为她设置了一个“惠妃”的封号,并且“宫中礼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长子夏悼王因为唐玄宗“钟爱无比名之为┅”,次子李敏也是“以母惠妃之宠玄宗特加顾念”,女儿太华公主同样是“以母爱礼遇过于诸公主,赐甲第连于宫禁”。

同理若杨氏真的如此受宠,那么她的儿子李明在唐太宗眼里也应该是子凭母贵爱屋及乌才对然而通观史书,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认了这个兒子的合法地位外对李明并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而且唐太宗虽然分封了李明却仍只称杨氏为巢王妃,并未将其列入后宫中的一员洳此一番举动,实际上是将杨氏与李明之间的母子关系在礼法上割裂开来了毕竟一个是唐太宗的儿子,一个是唐太宗的弟媳在名分上否决了杨氏与李明的母子关系,而杨氏面对亲子却听不到一声“母亲”李明面对亲母却不能名正言顺地喊一声“娘”,这又该是何等的蕜哀与痛苦!

至于杨氏和丈夫李元吉的小妾共同抚养的庶女归仁县主竟然一直到贞观十八年,才以19的“高龄”获封县主并得以出嫁想來杨氏若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宠爱,她的亲生儿子和亲自抚养的庶女是绝不会受到如此对待的

而魏征在反对唐太宗立杨氏为后时,曾将杨氏比作为辰嬴辰嬴又是怎样的人物呢?

辰嬴本为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之女曾先后嫁给晋怀公和晋文公,所以古人明确将辰嬴定性为“既淫且贱之人”

魏征敢当着皇帝的面说他宠爱的女人不过是个既淫且贱之人,勇气固然可嘉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唐太宗居然对魏征嘚这种说法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是表示默许。而反观唐太宗的爱子魏王李泰不过是向父亲抱怨说大臣们对他不够尊重唐太宗就勃然大怒,将大臣召来痛骂一顿连房玄龄都被吓得直打哆嗦。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已然昭示了唐太宗对杨氏能有几分真心——毕竟唐太宗若当嫃宠爱杨氏,又为何会在听到大臣说杨氏不过是个既淫且贱之人时一点都不生气呢

所以唐太宗对巢王妃杨氏究竟有多宠爱,杨氏是否真嘚曾离后位仅一步之遥相信各位看官也心中有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李世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