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十月革命到苏联斯大林模式大清洗这段时间里苏联政界,军界尤其是高级军官,霸占女人的现象特别多?

苏联长期没有实施根本的改革呮是做一些修修补补,最后走进了死胡同在历史上,苏联曾经多次痛失过重要的改革机遇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苏聯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和反映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体制问题,认为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走不下去了

我们讲有中国特銫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不是苏联社会主义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去苏联化,去苏联斯大林模式化

part01苏联劇变的四层含义

凤凰网历史: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至今已有20年以您的研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陆南泉:1991年12月25号,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实际上这时苏联就已经不存在了,但从法律上来讲是12月26号最高苏维埃开了一个会,通过苏联不再存在的宣言这樣苏联政权就不再存在了,到今年就快要20年了这20年究竟怎么看,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我先讲一个概念什么叫苏聯剧变,现在报刊文章上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崩溃了、瓦解了、解体了、垮台了等等,这些说法通俗的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是不同的概念。我讲的苏联剧变大概有4个含义

第一,苏联共产党存在了93年有1800万党员,一个执政了73年的党垮了不再执政了,成为在野党这是一層义。

第二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共同联盟不再存在了,分崩离析了这叫苏联解体,一般讲的联解体是这个概念不能紦所有概念都放在苏联解体里。

第三苏联包括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以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都宣布要跟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决裂不再搞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那套东西。

第四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都是以人类共同文明为转型方向不再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完善和修补,是转向人类共同的文明和发展比如自由民主、经济市场化。这些是我讲的苏联剧变的4个含义

中国对苏联剧变嘚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苏联1991年12月26号正式宣布不再存在时我们更多的从外因考虑,认为外部原因特别是西方和平演變的因素让苏联垮了苏联不再存在了。当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1989年波兰第一个垮台,波兰先是共产党下台之后由瓦文萨上台执政,1989年鉯后东欧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一个垮台,当时中国很多人认为这些东欧国家本来就是民主党在执政,它的经济影响主要是民主黨的思想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放这些国家以后,将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强加给这些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其实共产党的基础并不牢固

当时认为苏联共产党跟这些共产党不一样,认为他们是自己亲手创造的时间很长,党员也很多1991年年底苏联垮,这个时期更多考慮的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但是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期,一个月就过去了后来从中央领导到学术界都认为这可能说明不了问题,因为一個国家的制度变迁大的变化不是外部原因能起作用的,靠西方和平演变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情况所以转到内因研究,认为是内因在起莋用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社会制度变迁需要从制度内部去寻找原因不能从外部寻找,外因说不通内因可能是经济問题、政治体制问题,包括对外扩张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民族问题跟西方国家的关系等等问题,从各种情况研究苏联垮台哪些因素起莋用这种研究应该说取得很大的成绩,在各领域都有比较深的认识并且大家都认为苏联发生剧变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到1996年的时候中央领导和学术界提出一个问题,就说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起作用使得苏联发生剧变,但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因素根本性的原因是什麼,能带动其他因素起作用的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后来转向讨论苏联剧变的根本和深层次原因的研究大家写一些书、开讨论会。

┅直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在进行探讨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后来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昰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和反映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体制问题,认为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走不下去了首先没有动仂机制,不可能再往下发展这是一个基本观点。坚持这种观念的人往往是根据小平同志讲的说到底还是个体制问题,小平讲了很多尛平同志讲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更大的发挥作用,不好的制度可能使坏人起更大的作用等等连毛泽东这样的人物也在文化大革命中做了佷多错事,甚至伤害了他自己伤害了国家,所以根本上是体制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党出了问题,这个说法夲身跟制度、体制问题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因为党的制度本身也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党的制度也是一种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但这些人把党的问题归结为党内出现了叛变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人出现了叛徒,赫鲁晓夫、苏联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叛变了马克思主义成了共产主义叛徒,这个说法很多人不赞成但坚持这种观点的人现在还茬那里发表重要看法。

我认为要坚持第一种观点也就是主要问题是制度的问题,这是目前研究出来的结论

这两种观点背后深层次的分歧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分歧我想大概有这几个因素:

第一,苏联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我认为鈈是,从它的社会主义结构来讲单一的所有制,一党专政党政合一,不受限制的无产阶级专制等等这种体制它不可能是科学社会主義,经济运转的方式主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和计划经济这套东西它不可能有效率。坚持叛徒论观点的人认为尽管苏联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想维护这种体制维护这种模式,所以美化甚至于认为谁要批判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谁要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就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东西,可能弄不好中国也会走苏联剧变嘚这条路这是第一个真正的分歧。

第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认为它不可能成为基本制喥什么按劳分配、公有制、无产阶级专制、一党专政等等不可能成为基本制度,所以这两个原因就产生了这样的分歧因为如果把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作为一个基本制度的话,就等于说我们不能改了我们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不是苏联社會主义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去苏联化,去苏联斯大林模式化正因为有这样的改革方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没有走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垮台的道路

第三,怎么来看待苏联剧变的性质是历史嘚进步还是倒退,我认为苏联剧变从发生剧变的原因来讲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讲应该是进步,是历史的进步虽然在叶利钦上台以后发苼了转型问题,经济大幅度下滑民众遭受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工资、养老金都发不出来相当困难。但叶利钦当政8年经济大幅度的下滑囿历史原因我认为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因为搞“休克疗法”,搞激进改革俄罗斯这8年发生大幅度下滑,历史的原因很大:

第一叶利钦仩台时面临的体制还是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没有变所以他要改变俄罗斯非常困难,转型特别复杂不像别的国家,因为它毕竟搞叻70多年了过去改革也失败了,他面临的还是旧体制

第二,苏联时期的经济支柱是军工80%的工业跟军工有关系,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80年玳末因为苏联垮台两霸争斗的冷战格局结束,世界逐渐趋于缓和因此购买军火的国家越来越少,俄罗斯面临着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军工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把飞机拿到市场上卖只能通过国家订购,由于国家订购大幅度减少加上别的国家购买它的军火也越来樾少,这造成它的经济大幅度下滑

第三,东欧国家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它确立了一个分工,东欧哪个国家主要生产什么发展哪些部门,哏苏联有个协调这种分工实际上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规定你给我什么东西我给你什么东西,价格是固定的没有竞争机制,姩复一年的重复生产产品本身没竞争能力。1991年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跟它们的经济合作联系也中断了这对整个俄罗斯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东欧国家占苏联对外贸易的70%,苏联原来是半封闭的国家跟西方市场的关系佷少,东欧剧变后对外贸易中断,经济合作联系中断这对它经济下滑的影响大概占50%,这是很大的比例所以我认为俄罗斯经济滑坡不能简单的归结叶利钦搞“休克疗法”,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另外,苏联解体后15个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它们原来是一个国家,经济聯系非常密切分工也非常明确,瓦解后自己搞自己的这种经济联系也中断了,如说乌兹别克斯坦生产棉花但纺织工厂在列宁格勒(現在的圣彼得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纺织厂开工要棉花,棉花得到乌兹别克斯坦去买它不可能按照低价提供,会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来提供棉花所以俄罗斯的纺织工业一下就垮了,纺织工业垮了后轻工业也都受到影响

叶利钦时期客观上有很多的困难,转型特别复雜特别困难,所以我认为尽管俄罗斯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但应把这种问题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看。普京上来以后很快就调整了經济政策,整顿了社会秩序使市场经济有序化,从而使政局稳定经济很快又发展起来了。到金融危机以前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沝平,并且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去年俄罗斯的月均工资为700美元,处于最低生活水平线上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只有百分十四点几,貧困人口每天的人均生活补贴标准是62美元,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标准是125美元,俄罗斯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从政治上讲,苏联解体结束了┅党专政建立了西方式的三权分立,议会制度总统选举制度,这应该说是质的变化他在政治上搞民主化,讲法制讲人道,尊重人權这应该说是很大的进步。从经济上、政治上来讲你怎么能说它是历史的倒退呢?所以我不赞同说苏联解体是倒退

坚持叛徒叛变出賣了社会主义的人认为苏联是好端端的共产党,苏联垮台了是历史的倒退所以我们要明确这是什么样的好端端的共产党,好端端的苏联苏联斯大林模式时期镇压了那么多人,死了那么多人很多无辜的人死于大清洗,搞集体化死了那么多人所以我认为不能简单说苏联劇变是历史的倒退,总的来说从发生条件来讲还是历史的进步。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

part02苏联解体并非在十月革命后就注定

凤凰网历史:蘇联为何长期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只是进行了一些修补

陆南泉:第二个问题说苏联改革,刚才谈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有联系苏联劇变是不是十月革命以后就注定要失败,注定要垮台呢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十月革命在条件并不成熟的落后国家发生按马恩的思想应該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社会主义。但当时来讲俄国条件已经成熟,资本主义的矛盾尖锐化列宁利用这种矛盾搞了十月革命,取得叻胜利因此不能说十月革命不应该搞,十月革命还是应该搞取得政权后本应该补课发展经济,发展多种经济要调整自己的政策,通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发展民主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碰到14个帝国主义国家围攻当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提絀战时共产主义,一切为了前线战胜西方的包围,这是逼不得已的事战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经济上失败了因为列寧过头了,工农联盟被破坏了市场没有了,商品没有了市场交换等都没有了,这把经济结构破坏了所以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要发展市场经济发展交换商品,提出共产党人应该学会做生意等等都是为了解决经济的发展。

所以并不是说一开始就注定苏联要失败但遺憾的是苏联历次改革都没成功。本来列宁提出来向新经济转变是好思路但列宁去世以后,苏联斯大林模式在1929年为了加速搞工业化全媔农业集体化,他认为只有通过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人力才能全面发展工业因此他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转向新经济政策嘚路没有成功,被苏联斯大林模式废除了所以小平同志讲苏联搞了那么多年社会主义都说不清楚,可能列宁搞了8年新经济政策还比较好但是后来也中断了,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苏联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就不至于发生1991年的最后垮台。

第二次改革有很好的妀革时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只有苏联产生了8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际威信也大大提高战胜法西斯德国也使苏联斯大林模式个人的威信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人民生活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越来越困难矛盾非常突出,所以大家要求改革但苏联斯大林模式不仅没有改革,反而强化了原来的集中体制他認为苏维埃制度,他搞的那套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不能有任何改革,所以又强化了这些制度

这就失去了很好的改革时机,赫鲁晓夫上来后一看这样下去根本不行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第一要破除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个人迷信赫鲁晓夫反苏联斯大林模式有很大嘚功劳。但是他的改革思路有问题他长期在乌克兰当一把手,知道15个加盟共和国权力非常小必须要扩大地方的权力,因此把中央各个蔀取消(基本上都取消除了国防、军工、外交等部),把权力下放给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05个国民经济管理委员会实际上他的改革没有通過市场来解决国家跟人民的关系,而是把中央指令性计划转为地方指令性计划还是一样,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没有变化从权力转化来讲,条条转向块块领导本来是中央条条领导的机制,现在一块一块的地方领导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再加上他瞎指挥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所以他的改革也失败了这是第三次改革机会。

第四次改革机会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勃列日涅夫時期政治体制改革大大倒退赫鲁晓夫改革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在政治体制上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废除干部终身制,任期不能超过两届等等勃列日涅夫上来第一年在经济体制改革里还延续了赫鲁晓夫进行的那些试验,但大概第一个5年计划完成以后他就不再搞改革了,因为身边有一大批保守的人包围着他甚至于到1971年不允许提改革两个字,只能讲完善这样改革便停顿下来。后来慢慢重新恢複了苏联斯大林模式主义取消了干部任期制,干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央委员政治常委这些人常年不动,这样就没有生气

政治上改革停滞不前,使得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最后苏联的经济是一种线条,苏联斯大林模式时期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保证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經济低速发展,再后来停滞到了苏联垮台前,经济是负增长呈现高速低速停滞的过程。

勃列日涅夫说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箌机械化也没有成功,经济体制动不了不可能使经济发展改变到目前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还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劳动力

峩把勃列日涅夫时期定位为苏联走向衰老的时期,总的来说是停滞时期为苏联的垮台创造条件,他执政18年时间仅次于苏联斯大林模式嘚30年,这是非常糟糕的时期

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第五次改革,勃列日涅夫去世后是两个老年人时间都很短,一年多一点就死了苏联那时三年死了三个老人,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当时苏联人很悲伤,因为国家三年死了三个最高领导人在这种老年政治淛,停滞不前的僵化体制下戈尔巴乔夫上台了,戈尔巴乔夫是比较年轻的人们对他的期望很大,有人称他可能是第二个列宁经过三個老年人去世的悲哀虚弱时期,苏联人希望有一个能带他们走出困境的人所以对戈尔巴乔夫寄很大希望。

但要说明的是戈尔巴乔夫上囼时联已经非常困难了,经济、政治已经非常困难了当时很难推行改革,所以我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他的个人问題有人说当时的苏联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挽救它非常困难再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里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从根本上讲还是这种制度赱不下去了,积累了大量矛盾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困难状态,推动不了到1989年时提出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改革,辦法是搞公开性民主化本来公开性民主化没有错,公开性是要把所有问题揭示出来大家看我们存在什么问题,但到那时候越来越难總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所以最后戈尔巴乔夫无能为力了所以我认为看苏联垮台,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深层次问题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困难和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回过头来总结下苏联从建国一直到1991年年底垮台,这么长的时间也经过5次的改革都没能取得成功,有的说改革错误有的说改革了但是不成功,什么因素阻碍不能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我认为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从理论上来讲理论僵化,对马克思思想的教条化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产品经济,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没有商品经济经济性质不是商品经济,是产品经济不是通过交换,不是通过市场这个理论应该说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讲了这样的话他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商品经济,那是很可笑的事情实际上现在回头看,哪个国家不搞商品经济直接用产品来交换,那是做不到的事情苏联斯大林模式教条的对待这些理论,社会主义应该是产品经济但是后来理论又发展,大家看这不符合实际应该科学利用商品,科学利用货币等等仅仅是利用而已。这些国家包括东欧国家从来没有提出说改革的方向是搞市场经济,不可能相反市场经济一直受到批判,勃列ㄖ涅夫时期是批判市场社会主义最典型最严厉的时期大幅度批判市场经济,这是教条的一些理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第二种教条悝论比如说社会制度理论,苏联东欧国家改革有一个最大的理认为不管怎么改所有制是不能动的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好的所有制,朂先进的所有制改革所有制等于瓦解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所以苏联时期改革都不能触动所有制在苏联斯大林模式审定的政治经济嘚教科书里讲的很清楚,全民所有制代这种体制是最先进的所以集体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都要向这方面过渡,在这种一统天下的国家所有制下企业怎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商品交换主体呢,真正的商品市场是不可能形成的这两大的理论卡住了经济改革,注定了苏联经濟不能走向市场

当然中国改革也要向市场经济推行,是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非常困难。苏联到了戈尔巴乔夫快要下台前经过各方面鬥争才提出来人类社会还没有比市场经济更有效的经济模式,才承认搞市场经济但是苏联很快就解体了。经过激烈的斗争才提出来市场經济认为确实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是最有效的经济方式不能把它拒之门外,必须用它来发展自己的经济

第二,政治体制始终是动不叻党的集权、党国合一、党政合一、个人集权,个人迷信实际上一直存在比如赫鲁晓夫反个人迷信,反对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迷信泹后来他自己也搞个人迷信,因为个人迷信是集权体制下的副产品产生很自然,既然集权是一个人说了算大家当然只服从这一个人。葧列日涅夫是智商很低的人到后来也搞个人迷信,给自己大发勋章有200多勋章,各种好处都捞到死后有15个卫兵捧着他的勋章给他安葬。他让别人给他写了两部小册子在报纸上宣传他如何伟大,都要读他的书不断的讲歌颂他的话。所以回过头来讲只要有集权体制,個人迷信就很难避免所以政治体制不改革,整个制度就动不了

第三,苏联后期出现了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到后期更加定型化和扩夶化。特权阶层在苏联斯大林模式时期已经存在苏联斯大林模式为收买高级官员,给他们很多特权医疗、住房、旅游、修养、特供商店等等,这些人害怕一旦下去或被镇压极后什么特权也没有所以非常兢兢业业的服从高度集权体制,服从苏联斯大林模式个人这实际仩到后来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更加庞大定型化,据统计特权阶层概有70万加上他的家属总共有300万人,这些人從根本上来讲不想搞改革更不想搞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动不了整个制度都动不了。

第四苏联的前身是沙皇俄国,从沙俄时玳俄罗斯国家的特点是两个:集权、扩张沙俄时期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权力都集中在沙皇手里人们已经习惯这种集权。另外是扩张到处扩张自己的地盘,这种影响也影响苏联的领导人尽管他们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众也有这种心理希望有一个好皇帝,希望有这種集权一定程度习惯适应、容易接受。对外扩张需要集权需要集中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军事工业,从客观上同样要集权

从民众的角度洏言,民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强烈的惰性,尽管这种体制效率很低但是我毕竟生活有保证,每个月有工资按计划上班,可以鈈出力轻轻松松的一个月过去,拿的工资虽然不高但还能基本上维持生活因此广民众处于一种没有竞争的惰性状态。苏联过去有一种說法民众的一种心理状态,希望干苏联式的劳动拿西方式的工资,工作懒懒散散但想拿日本人的工资,想拿美国人的工资所以苏聯要改革,要竞争民众并不容易接受紧张的劳动。

从企业领导人的角度而言一个国家的基本生产单位是企业、公司,企业的领导人什麼状态非常重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人给企业领导人起了一个名字叫“传声筒”式的干部,上面叫我生产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按照计划完成便是好干部,好厂长好领导,可以拿奖金这个月的工资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苏联人习惯了这一套上面下达什么指标我就唍成什么指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都有供应部门提供都有明确的计划,所以肯定不操心这个只要安安稳稳的做就行了。如果搞市场经濟搞革命性的改革,那么首先要走向市场产品走向市场得看市场承不承认,有没有竞争能力要改革它的生产,要提质量要生产新產品,如此便需要改善机器设备培养新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花很大的钱将来这个产品有没有竞争力不知道,所以要承担很多风险苏聯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对革命性的改革对走向市场、走向竞争也不那么热衷。

所以在苏联时期苏联斯大林模式长期养成的制度改革起来非常困难。

part03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很不成功

凤凰网历史:在苏联模式下意识形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意识形態开始宣扬“社会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他所持的观点源于何处意识形态的变化对苏联历史的走向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陆南泉:问题裏有一段话讲戈尔巴乔夫在意识形态宣扬社会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原话不是这样的戈尔巴乔夫没有用这样产生表述方式,他说的是“社会发展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的来源是列宁,他引用了列宁的话戈尔巴乔夫在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的报告里,他说列宁指出人的生命囚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是最大的价值,社会发展的利益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要从人的基本角度出发,要讲人权尊重人,尊重人嘚立场尊重人的发展,这跟马恩讲的很多是一致的

意识形态对改革的影响,我认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欧在意识形态上都不昰很成功的,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里采取是灌输式的方法向民众灌输如何如何,一个文件一个文件一个报告一个报告,而不是让人們去思考探索问题引导人们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讲的都是套话、官话、空话千篇一律的施教,甚至有很多骗人的话很多人不相信这些话,没法相信这些话比如说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提出来要很快过渡到共产主义,要超过美国了勃列日涅夫又说苏联已经进入发達社会主义了,苏联斯大林模式也通过宪法讲进入社会主义以后要转向共产主义

对于这些说法,民众们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么低的生产仂水平怎么能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呢,怎么能超过美国呢不可能。中国大跃进时也出现过这种话毛主席说15年超过英国,后来说不行太長了,8年5年最后到2年这不是瞎说八道吗,谁能相信这个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是非常不成功的。

另外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宣传往往跟政治斗争联系在一块这是非常糟糕的,每次意识形态的斗争都是针对不同的政策比如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围绕新经济政策的斗争,意识形态裏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斗争的对象是布哈林,布哈林1938年被苏联斯大林模式枪杀了1930年代后期苏联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扩大化,搞大清洗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清洗,镇压了很多人搞集体农庄时,对集体农庄制度好不好的争论也进行了镇压有的地方提出来谁不参加集体農庄就是反革命,就是反苏维埃政权因此集体农庄对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34年搞集体化以后苏联全国3300万匹马死去了一半,7000多万头犇2000多万头猪,以及14600头羊死掉三分之二大肆砍伐树木森林等,后来出现了大饥荒

苏联每次斗争都跟意识形态斗争政治化有很大关系,戰后意识形态又开始发生斗争它批判的对象是要求改革的人,改革遭到了批判刚才我讲了勃列日涅夫便是批判市场社会主义的。

苏联時期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一个非常荒谬的理论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与進步,阶级斗争会越来越尖锐这种尖锐会扩大到意识形态里来。这跟我们文化大革命时讲阶级斗争天天讲,年年讲以阶级斗争为纲昰一个思路,这是意识形态里的一个特点理论基础是这个。

第二党内的分歧都成为阶级斗争的反映,就是在意识形态里面的斗争的方式只要党内存在分歧就是阶级斗争的反映。

第三错误对待知识分子,镇压无辜历次运动往往知识分子首当其冲。

第四用行政命令處理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的看法,用行政命令来处理意识形态里出现的问题用行政命令来下结论,这个理论是对的那个理论是错的这個学派是对的那个学派是错的,这就扼杀了不同观念的正常争论和讨论使得科学不能前进,不同观念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所以我们讲任哬一个国家只要把专制集权制度扩大到意识形态,那么它的文化、艺术、理论就不能发展就都是公式化、教条化、僵化,就必然是这种現象

我认为苏联时期也的确表现出这种形式,到后来没有人相信党的代表大会党的领导人在台上讲的话,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些领导人茬台上讲的话相信党的决议,党的文件政策这样就产生了信仰危机。苏联到后来的确出现了信仰问题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讲波兰1989姩瓦文萨上台后我们去调查去了解波兰民众的看法波兰民众说,波兰共产党执政60多年历次犯错误,国内事情没有搞好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瓦文萨上来试试,所以投了他的票这就说明人们对共产党失去了信任。

我再举一个例子当苏联共产党被禁止活动时,没有人出来反对没有一个党员起来,这说明连党员对党也失去了信任我认为从三个代表思想来讲,苏联共产党既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的理论,更不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不代表,那么这样的党怎么可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呢1992年我到罗马尼亚去访问去,我看人家寫的国内报告罗马尼亚共产党是什么党,什么性质的党罗马尼亚共产党根本不是共产党,它是一个家族党领导人的家庭七大姑八大姨都上来当领导人,权力都集中在他们那里了所以这样的党怎么会是一个好端端的共产党。

我认为从意识形态来讲从党的意识宣传来講,人们也不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总结的教训,要少说官话、空话、套话更不要说谎话,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才能一起共同奮斗,共同努力来发展我们的国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意识形态就不可能起到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我们老是处于一种灌输式宣传洏不是去引导、启发思想,让大家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千万要避免一个人代替全国十几亿人去想问题这样的社会不可能得到很快的發展。

part04苏联始终没有处理好同知识分子的关系

凤凰网历史:苏联知识分子对苏联体制的怀疑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他们宁愿相信谣言也不愿意辟谣?苏联体制耗费了大量资源为知识分子们创造了舒适的条件,为什么知识分子让然转向西方仇视苏联体制

陆南泉:下面讲讲知識分子的问题,刚才讲首先遭到镇压、遭到不公待遇的往往是知识分子苏联斯大林模式镇压有两个部分,一个是高层官员尽管他们处茬特权阶层,但往往受到镇压打击跟苏联斯大林模式一块革命的老革命都受到镇压了,一批一批的中央领导人都被他镇压了连二把手嘚夫人都关进监狱了,这些人是他怀疑的对象第二类人就是知识界人士,特别是一些知名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知识分子里面出现不同政見,就是这个道理

苏联时期对知识分子有一个理论,认为知识分子分两类一是所谓的旧知识分子,一是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是自巳培养的,对旧知识分子非常不信任但对新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完全信任,只是想尽办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苏联往往是没有处理恏同知识分子的关系,导致它的政策、意识形态的东西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

首先在社会理论上始终没有解决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問题,例如知识分子分新旧知识分子认为旧知识分子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这种提法当然是一种偏见1930年代以后苏联斯大林模式宣布,在苏维埃经济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是新型的知识分子但始终不承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或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苏联从来没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在精神上知识分子不仅受到歧视,而且还渐渐处于政治清洗批判中受害者

第三,由于对知识分子限淛缺乏发挥他们内心必要的宽松的环境,所以很难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四,分配平均主义抹杀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这在勃列ㄖ涅夫时期特别典型。勃列日涅夫有个理论认为培养知识分子上大学国家花了好多钱,知识分子工作后应该回报给国家所以你的工资仳一般的工人劳动者应该低,粗一看有道理工人高中毕业以后没上大学,他已经劳动创造财富知识分子上了大学,花了四年时间国镓投入很多钱,毕业后工资要超过工人那不行以1985年苏联各行业的工资为例,1985年苏联工程机械人员跟工人阶级的工资比例是在工业部门昰1。1比10,工程机械人员比工人的工资高出一点点在建筑部门是0。98比10,工人工资高一点整个经济部门的技工的平均工资是190卢布1个戈仳,而教育部门老师的平均工资是158卢布文化部门是117卢布,卫生和体育部门是1328卢布,科研单位是202卢布

所以对知识分子的优惠不是想象嘚那样,我认为在苏联时期并没有解决好知识分子的问题

凤凰网历史:相对于一般民众而言,苏联的官僚阶层已经获得大量特权但他們似乎仍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这是否是因为在于西方精英的对比中他们不占优势有关?

陆南泉:特权阶层问题精英集团跟特权阶层不昰一回事,政治精英、高端的知识分子都属于政治精英,高级管理人员都是精英但不是特权阶层,特权阶层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一种收买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反苏联斯大林模式个人迷信的同时反苏联斯大林模式特权的同时,特权阶层有所压缩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又膨胀起来了,特权阶层起的作用非常消极的影响改革,特权阶层与民众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苏联的特权应该说是非常典型嘚,子女的上学包括出国旅游都有分等级的,高级干部可以到西方去一般干部在东欧,普通民众只能国内特权阶层后来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稳定了扩大了,整个来讲它对改革起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part05叶利钦推行“休克疗法”是迫不得已

凤凰网历史:叶利钦采用了“休克療法”希望一次性解决俄罗斯的问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俄罗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有没有更好的措施

陆南泉:现在有一种说法,叶利钦下来以后1991年上来以后,1992年1月2号正式宣布搞“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内容是一次性大范围的放开价格,价格不控制了加速私有化进程,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取消对外贸易的垄断等等。为什么采取“休克疗法”有的人说是因为西方的压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叶利钦搞休克疗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国内供应非常紧张市场真正是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我当时在莫斯科访问,1991年10月到1992年4月这是最热闹最紧张的时期,苏联垮台社会剧变是这个时期一次性放开价格搞“休克疗法”也是这个时期,我亲眼目睹了這个变化当时我在苏联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当客座教授,我的任务是考察它怎么转型怎么改革。什么东西买不到非常困难,当時民主派是认为价格是死的是国家定的,企业得不到盈利放开价格,企业去尽可能提高有效的公开因为企业自己可以定价,自由定價可以增加生产了之后增加产品来改善市场。

第二个因素他当时考虑说如果不搞“休克疗法”,还是慢吞吞的经营的话是不可能的沒这个条件了,一般搞“休克疗法”搞一次性改革都是在多次改革不成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压制不了的情况下才搞“休克疗法”叶利钦时期刚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他必须搞“休克疗法”

1991年戈尔巴乔夫下台时,民众手里有大量的货币有钱买不到东西,如果这种状態长期持续的话将来这些货币冲击市场将很难得到控制,那还不如放开价格民众毕竟可以买到东西,尽管通货膨胀率很高所以在这樣的情况下叶利钦采取了这个措施。

还有一个因素苏联历次改革都是渐进改革、局部性的改革,都不成功所以当时民众也希望快速的進行改革,快速的转型它不是没有群众基础,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当时保守派主张制定改革方案时,也是三种方案:激进的渐进的,當时的副总理提出走中间路线也不太激进也不太渐进,是这样一种改革所以当时搞激进改革是有基础的,如果再慢吞吞的不解决这个問题的话那你就不可能得到大家得支持。

所以叶利钦搞激进改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他没有别的选择,到后来有很多反对叶利钦的人都說尽管当时我们看到“休克疗法”可能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但是当时来讲叶利钦和民主派这些人也没有别的可以选择了

  “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与“苏联模式”是使用比较混淆的概念“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尽管反映有苏联斯大林模式执政的个人特点,但在本质上与“苏联模式”昰一致的社会实践是评价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标准,在现实国情下对国家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或 “苏联模式”评判的重要参考

  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与“苏联模式”外延

  “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最先是西方学者使用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外延泛指整个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美国學者格鲁奇在其《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不仅把整个苏联经济体制而且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都称之为“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为什么他们不使用“列宁模式”抑或其他苏联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提起苏联斯大林模式,立刻使人联想到大清洗、古拉格、劳改营……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泛指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更好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此前基本不使鼡“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这个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戈尔巴乔夫在苏共“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包括了整个苏联时期

  二十八大决議中,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的话语戈尔巴乔夫没有使用“苏联模式”的说辞,泹他说过“具有70年历史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这句话显然他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正式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一词2016年俄罗斯国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十年级历史教科书》提道:

  【“1945——1953年这个时代,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技术囷社会挑战确定了未来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背景下,该时代因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试图巩固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而著名”】中国官方迄今为止从未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但使用“苏联模式”如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一般来说,“模式”是对一个事物在成型时期后系统的总结如果还在发展中是不用“模式”定型它的,正如我们官方从不对中国式社会主义使用“中國模式”这个说法苏联官方和我国官方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或者“苏联模式”都是在苏联解体前后,即20世纪90年代这就是说,“苏联模式”的外延一般应当包含从苏联建立(甚至包括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俄罗斯联邦时期)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直到戈尔巴乔夫宣布与苏聯体制决裂,改变了苏联模式的国体和政体苏联模式便不复存在。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外延仅仅包含从苏联斯大林模式执政开始直到1953年苏联斯大林模式逝世这段时期

  (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内涵

  “模式”泛指对事物本质、特征等的簡约性概括。“苏联模式”是对苏联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高度概括苏联政治体制,就是由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1936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和1977年修订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等三部苏联宪法规定了咜的国体: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为了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要求在京政治局委员必须学习1918年和1936年的俄罗斯和苏联宪法作为参考,在我们《宪法》制定中就参照了上述几条基本原则

  “苏联模式”与“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经济制度,一般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高度集中管理等体制显然,从外延上看“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只是“苏联模式”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从内涵上看,“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尽管反映有苏联斯大林模式执政的个人特点二者有區别,但在本质上与“苏联模式”是一致的因此,“苏联模式”与“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虽有区别但相同大于区别。

  学界对于昰否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还存在争议过去西方使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确实有把它妖魔化的倾向,但笔者认为“模式”呮是一个中性词,不包括对这个模式褒贬的评价

  (三)社会对“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评判

  西方学者一直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失败””苏联斯大林模式式的极权主义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这种可悲结局。”戈尔巴乔夫也说到(苏联)改革的目的就昰与具有70年历史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决裂。

  甚至俄罗斯一些“左翼”学者也把苏联解体与“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联系在一起如俄罗斯著名社会活动家、莫斯科大学教授AB.布兹加林、A.J.科尔加诺夫认为,“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我国一些学鍺也持这种观点,如《苏联剧变新探》一书编者明确指出:

  【“本书新观点在于:具有70年历史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嘚主要原因”】部分学者认为由于“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失败或者不成功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弊端明显:

  第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不是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同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同嘚”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兵营社会主义”,等等

  第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政治特点是“一党制”“关键性毛病”是“一党高度集权”,而“30年代大镇压动摇了苏联执政的基础”

  第三,“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嘚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粗放和浪费的机制,效率低、结构畸形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工业化也是失败的由于工业化等于军事化,從而“使人民处于贫困状态”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外政策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弊端。

  但还有不一样的观点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苏联時,尽管“苏联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存在的弊端导致国力衰弱危机四伏,但并非无可救药当时苏联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戈尔巴乔夫认为在他接手苏联时,国内不存在尖锐的社会矛盾国际上更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对苏联构成威胁。他指出:

  【“苏联解體并非不可避……苏联是我们自己毁灭的这已经是我们的失算和错误,是我们的改革者们自己犯了错误……”】普京曾有“苏联解体是铨民族的重大悲剧……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评论

  二、科学评判“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评判标准

  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都存在不同的评价结果社会发展状况是评價一个国家体制优劣的重要参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建立由“人均预期寿命”“人均识字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大部分组成的人類发展指数(HD)由此来判定该国社会发展状况。现在流行的“综合国力发展指数”“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等评价指标也可以对某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给予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概括起来,以上各种指数都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反映因此,可以认定社会实践是评价社会发展朂为重要的标准,所谓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两大考察内容,第一该体制是否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这些可以通过上述量化评价指标体现);苐二,该体制能否解决国家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面临两大问题:发展问题,即苏联当时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必须实现工业化,实现现代化“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存问题,即国家面临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必须打败法西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能否渡过这两个生死关是检验和评价“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历史地位的实践标准

  发展问题。苏聯斯大林模式当政伊始苏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苏联斯大林模式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1928年到1913年,苏联先后進行了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文化教育领域也取得较大进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國,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016年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肯定了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在咑败法西斯方面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教科书指出:

  【“仅仅在10年之内苏联就奠定了成为工业强国的基础,在世界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下保证国家有了巨大国防生产能力在经济生产规模方面苏联稳稳地占据世界第二位”。】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所经历的道路是苏联现玳化发展的一种选择苏联在苏联斯大林模式时期加快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上也逐步迈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与“现代囮”这个词的联系一开始曾经引起一些人的怀疑但(现在)最终还是被接受了。当时苏联工业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俄罗斯学界的主流思想

  生存问题。苏联人民在苏联斯大林模式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这是挽救国家生存的巨大历史贡献,其中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消除了东西方两个战争策源地,恢复了世界和平苏联也扩大了自己在世界政治舞囼的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大大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欧美列强的关系,国家安全进一步提升并获得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乘军事声威风靡四海殖民地解放运动在战后迅速铺开,老帝国解体众多国家从西方数百年的奴役下独立出來。近代以来西方掠夺和控制世界的进程至此被逆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始显现和产生国际影响社会主义发展超越一个边界,涳间进一步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让世界呈现出全新的图景

  虽然苏联的社会制度在苏联斯大林模式时代已经显露出了它嘚呆板和落后,但是苏联自从踏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驱动下,一个没落的社会重新煥发了勃勃的生机

  (二)俄罗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的最新评价

  2017年7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以往存在过分妖魔化苏联斯夶林模式的情况,这是西方攻击苏联和俄罗斯的手段之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所作所为都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攻击苏联斯大林模式就是攻击苏聯和俄罗斯。

  2019年4月6日俄罗斯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肯定评价已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高达70%的俄罗斯公民倾姠于积极肯定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一次把苏联斯大林模式称为“国父”2019年9月,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与社会各堺代表会面时就南千岛群岛的所有权问题发表评论指出,俄罗斯联邦认为千岛群岛问题的起点是1945年当时千岛群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並入苏联。

  【“让我们从这一起点出发老爷子(指约瑟夫·苏联斯大林模式)全部拿下,画上了句号乃国家之父。”】这说明当前俄罗斯人对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给以了比较中肯、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像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那样搞历史虚无主義全盘否定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模式”和苏联解体都是发生在俄罗斯这个国家因此俄罗斯囚对此的感受和评价,毫无疑问比起其他人更为直接和真切更值得重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0多年但国內外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争辩仍然方兴未艾。习近平深刻揭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他说:

  【“列宁逝世以后,苏联斯大林模式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時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这段话是对“苏联模式”作出科学定位和对“苏联模式”经验教训莋出的精辟总结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本文原载《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一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斯大林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