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战国时期著名战役傅作义指挥过哪些战役

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绥西抗战 --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新闻 草原 草原旅游 草原文化 草原饮食 草原金曲
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绥西抗战
10:57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体 [   ]  [
]  [] [
&&&&绥西战役是傅作义部队在敌人大举进攻河套的情况下,采取避敌锋芒,打其侧翼,以游击战术袭扰消耗敌人的一次战役。
&&&&包头战役使敌人大为震惊。从1940年开始,日军从各地抽调日伪军3万余人及坦克、飞机、大炮,由坐阵包头的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指挥,分三路向河套地区进犯。开始,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傅作义部受到较大损失,日军占领了五原、临河、陕坝及三盛公等地。但因傅作义部主力及时转移,地方群众空室清野,敌人所得无几。
&&&&傅作义及时分析了当时的战况,于2月5日后,令各部队灵活机动、分区游击,继续袭扰敌人,并造成敌人补给上的困难。同时,由于敌人临时抽调了东线部队使后方空虚,急需回防,至2月底,日军主力逐次撤离绥西,回驻原防地。傅作义部收复临河、陕坝后,集兵力于丰济渠以西,与敌人形成对峙局面。绥西战役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傅军主力的计划。
&&&&五原战役是傅作义与河套人民群众收复失地,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作为非系,如何当上了华北剿总,坐镇北平??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省临猗县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勋在于能够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坚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抛弃个人荣辱得失,从而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心民意的正确抉择。
  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主义者,是民主革命时期主政绥远省时间最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自1931年起,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达17年,其中有13年是在与日寇的斗争中度过的。
  红格尔图战役
  绥远位居祖国北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6年,由于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察哈尔省不战而陷入敌手。绥东屏障失去后,日寇加快了侵绥步骤。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傅作义将军一面屡屡致电蒋介石、阎锡山,陈述绥远安危事关国家前途,不能再蹈东北覆辙;一面进行相关信息部署,制定对敌策略,鼓励将士同仇敌忾,认真备战。
  日,日寇发动了侵绥战争,在3架飞机的掩护下,日伪军2个骑兵旅、1个步兵旅和2个炮兵连由商都向绥东陶林县境内的红格尔图镇进犯。日伪...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省临猗县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勋在于能够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坚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抛弃个人荣辱得失,从而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心民意的正确抉择。
  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主义者,是民主革命时期主政绥远省时间最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自1931年起,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达17年,其中有13年是在与日寇的斗争中度过的。
  红格尔图战役
  绥远位居祖国北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6年,由于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察哈尔省不战而陷入敌手。绥东屏障失去后,日寇加快了侵绥步骤。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傅作义将军一面屡屡致电蒋介石、阎锡山,陈述绥远安危事关国家前途,不能再蹈东北覆辙;一面进行相关信息部署,制定对敌策略,鼓励将士同仇敌忾,认真备战。
  日,日寇发动了侵绥战争,在3架飞机的掩护下,日伪军2个骑兵旅、1个步兵旅和2个炮兵连由商都向绥东陶林县境内的红格尔图镇进犯。日伪军原以为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坦克开道,兵力十几倍于傅作义部守军,这样的阵势早该把傅作义军队吓跑了。孰料,300多名傅作义部守军毫不畏惧,英勇杀敌,从12日到16日,先后打退日伪军7次进攻。16日,傅作义赶到平地泉亲自指挥,命令218旅旅长董其武和骑兵师师长彭毓斌率部星夜行动,分路抄袭敌人设在红格尔图东北打拉村、土城子的指挥所。18日,傅作义指挥各部队实施反击,打得日伪军丢盔弃甲,全线崩溃。红格尔图战役激战七昼夜,毙伤日伪军400多名,俘虏300多名,缴获汽车数辆、大车数十辆以及电台等物资,1架日寇飞机在进行报复性轰炸中,被傅作义部守军用步枪击落。
  百灵庙战役
  红格尔图战役之后,傅作义决定乘胜收复日寇经营已久的战略基地——百灵庙,以解绥北威胁。
  11月22日,傅作义得到情报:日伪军将于23日动用100多辆汽车,运送大批武器、弹药和2000多兵力至白灵庙,24日再运送5000兵力,企图由北面进犯归绥。根据这一重要情报, 傅作义当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抓住战机,在敌人来犯之前,奇袭敌巢,要求各参战部队在零下42度的寒冷天气中快速行军,务必于23日22时前到达150公里外的攻击位置,并且任命孙长胜、孙兰峰为前敌总、副指挥。
  23日24时,战斗打响。由于我军行动神速,一直攻入敌前沿阵地,日伪军还未察觉。我军在向敌纵深突击时,日伪军凭借坚固工事,在女儿山阵地增加10余挺轻重机枪,阻滞了我军的进展。这时,离天明只有2个小时,如果敌人援军赶到,飞机投弹轰炸,将使我军陷入被动。于是,我军发动拂晓总攻,将山炮营搬到前沿高地,12门山炮和8门苏鲁通小炮同时发射,向女儿山之敌实施摧毁性轰击,掩护装甲部队和步兵进攻,而后延伸射程向庙内固守之敌猛烈射击。进攻中,我军第一辆装甲车驾驶员牺牲,张仰贤驾驶的第二辆装甲车也被击毁,他冒着炮火,忍着伤痛,又登上第一辆装甲车,向敌人阵地猛冲过去,为战友们杀开一条血路。奋勇队杨天柱连突破庙前缺口,将庙内前院和后院之敌分割开来进行消灭,同时我骑兵部队也攻克北山,控制了飞机场,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庙内敌人惊慌失措,伪蒙军20多人调转枪口,向日寇指导官开火。日寇指挥官胜岛角芳和伪蒙军骑7师师长穆克登宝见大势已去,落荒而逃。激战至24日8时,我军收复百灵庙。
  百灵庙战役毙敌300余人,伤敌6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步兵炮3门,迫击炮6门,步枪600余支,电台3部,汽油500桶,弹药一大仓库,白面2万袋,以及其他军用辎重器材和日伪军重要文件、军用地图及战马等。我军伤亡300多人。
  绥远抗战并未就此结束,自百灵庙惨败后,逃到锡拉木伦庙(即大庙)的胜岛角芳不甘失败,又和伪军副司令雷中田率日伪军4000余人,乘汽车100多辆,于12月2日晚向百灵庙反攻。傅作义命令孙兰峰率全旅前往坚守。当哨兵报告夜幕下距百灵庙2公里处发现大片羊群时,孙兰峰判断这是敌人利用夜间大雪前来偷袭,当即命令部队进入阵地,一面集中炮火向伪装成羊群的敌人迎头痛击,一面组成奋勇队,反穿皮袄,也装成羊群,绕到敌后进行夹击。从黎明至9时,战斗了3个小时,敌人惨败。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人,俘敌200多人,将雷中田击毙,百灵庙战役再度告捷。
  日寇被赶出绥远
  红格尔图、百灵庙战役后,伪军阵营一片慌恐,军心动摇,多数人想摆脱日寇,弃暗投明。傅作义也发出公告,晓以大义,欢迎投诚,并且悬以重赏,条件是必须捕杀军中所有日寇顾问。12月8日、9日,伪军石玉山、金宪章两个旅长率部4000余人倒戈,并且将军中的小滨大佐等29名日寇顾问全部处决,同时将驻大庙的伪蒙骑7师残部2000余人悉数解决,师长穆克登宝只身逃脱,10日正式通电反正。针对这一有利形势,傅作义决意收复日伪在绥远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庙,彻底肃清大青山以北残敌,以绝后患。12月10日,傅作义部向大庙发起攻击。困守之敌已是惊弓之鸟,一击即溃,所有辎重、弹药全部被缴获。12月17日,伪军安华亭、王子修两个旅长又率部2500余人通电反正。至此,日伪军全部退到察北。
  绥远抗战的胜利,打破了自“九一八”以来对日的妥协退让政策和在全国弥漫的沉闷气氛,全国军民无不扬眉吐气,欢欣鼓舞。各地贺电如雪片般飞向塞上古城绥远,中共中央在贺电中高度称赞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日之先声”,派南汉宸来绥远慰问抗战将士,并且向百灵庙祝捷大会赠送“为国御侮”的锦旗。
  一向骄横的驻绥特务机关长羽山喜郎向傅作义讨要小滨大佐等的尸骨时,被理直气壮地顶了回去。同年12月15日,羽山喜郎又气势汹汹地向傅作义递交关东军的最后通牒:“命令傅作义撤出绥远,开往山西,限24小时答复。”傅作义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厉声答到:“我现在就可答复,我是绥远主席,边防将领,守土有责,不放弃国家一寸土地,兵戎相见也在所不惜。”
  绥远抗战,被称作“史迹昭垂,万世不磨”,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称赞“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
 傅作义将军出身于保定军官学校,长期在晋绥军中任职,治军严谨,战功卓著。1927年,阎锡山与张作霖作战,傅作义进占涿州城。张学良亲率数倍于傅的兵力,久攻涿不下,城中傅兵粮尽,便以酒糟、老鼠充饥,仍顽强坚守了三个月。令张学良心生钦佩之志,与傅握手言和。此后,阎锡山逢人便夸:"宜生(傅作义号)是守城有名的,那年,他守涿州三个多月,抗住了数倍的奉军和优势炮火。"
  "九·一八事变"时,由于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东北全境沦入敌手。傅作义将军主政绥远省后,积极同共产党人合作会商,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绥东和林、红格尔图一带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犯,收复了大量失地。日,傅军夺回由日伪军盘踞多时的百灵庙,捷报飞传,国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百灵庙回归,更加激发了国人"守土抗战"的必胜信念。绥东民众闻此喜讯无比兴奋,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上海各界还组织慰问团,亲赴绥远犒赏三十五军抗日将士。一位上海来的记者当即脱掉西装,发誓坚决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军队,奔赴前线杀敌报国。董其武将军感动不已,紧紧握住青年记者的手,向这位铁血男儿行了军礼,并向全体将士宣布:擢升这位记者为上尉军官。当年像这样的事层出不穷,桩桩、件件佳话频传,感人至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笔者年仅15岁。在晋西北河曲县巡镇第三区公所当小区警。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展开,八路军三个师进驻山西。在河曲县城,牺牲救国同盟会公开活动,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八路军上尉徐文烈为驻河曲的联络员。在巡镇,八路军王营长率一个排驻在街上任学文(八路军干部)宅院,协助地方训练农民自卫队,与地方关系融洽,连街上的小孩们也很快学会演唱抗战歌曲。
  1937年秋,日军分兵三路大举进犯我华北地区,大同、怀仁、天镇、阳高相继失守。八路军、工卫旅、决死队挺进敌后,坚持游击战、持久战、地道战,机智有效地歼灭敌人。在对日作战中,傅作义部作为机动力量活动在山西平型关至阳方口一线。同年9月24日,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115师全军将士英勇善战,智歼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1000余人,炸毁敌军战车百余辆。平型关大捷,彻底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迷梦。我各地民众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燃放鞭炮,祝贺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1938年初,傅部退守太原转到柳林休整,此间,傅作义将军经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在解放区征兵3000余人,这些人中间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或革命干部,对提高和增强傅部战斗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傅作义将军就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后,率部沿黄河河畔北上到达晋西河曲县。9月,傅作义将军在河曲县城总司令部召集邓宝珊、马占山、何柱国等,并邀中共代表南汉宸、罗贵波以及新军总指挥、爱国名将续范亭先生,举行"河曲会议",商讨收复失地御敌方略。正值此时,在侵华战场上吃了大败仗,挨了打的日本侵略军,更加丧心病狂,继而纠集数架飞机,空陆两路对我晋西北地区的宁武、河曲、保德县城进行狂轰乱炸和血腥屠杀。傅部用平射炮奋起还击,前方部队曾挺进到绥远一间房地区,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在河曲巡镇,共产党干部潘纪文,找到区长李树屏,借用区公所警察所用的步枪,抗击日军。在河曲东部山地,八路军巧妙地运用游击战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同年秋季,三十五军干部学校(二战区随营军政干部总校第二分校)在河曲招生,我报名投考。傅作义兼干校校长,教育长苏开元。我被编在政治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黄克,指导员赵会山都是共产党人。教官中还有很多人是共产党员,如:鲁志浩(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王庆贞(三十二师政治部主任)、潘纪文(三十五军政治部干事)、阎又文(傅作义政治秘书)、杨子明(傅作义新闻秘书)等,他们工作认真、作风正派、深受大家的好评,为我们学员作了表率。其他有影响的教师有周北峰、秦丰川、杜渭、相里矩先生等及总司令部的高级参议和参谋。学校设在河曲城东的大营盘里,校内生机勃勃,教师讲课生动,使我们懂得了许多抗日必胜的道理,持久战的三段论和游击战的十六字要领,即:第一阶段是防御,第二阶段是相持,第三阶段是反攻。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要领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我们还学会了许多抗日救国歌曲,激发了抗日爱国热情,一些歌词至今60多年仍熟记不忘。
  1939年初,三十五军二分校的两队学生,调二战区随营军政干部总校集训,由河曲南下,途中为保安全,发给学生每人一支步枪,子弹百发,自带口粮,徒步行军至壶口瀑布附近铁索桥上过陕西宜川秋林镇官亭森林区,和随营总校其它分校及民族革命大学混编为20个中队,教育长梁膺庸(共产党员,时28岁)。集训期间,傅作义部队调至绥西河套地区,成立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当时国共合作形势很好,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昂。集训3个月后,梁膺庸征求我们学生意见,返回傅部。我们经陕西、甘肃、宁夏回到河套五原城,傅作义先生在总部大院与学生聚餐,隆重欢迎大家的到来,这批学生,统称三十五军政工员,大部分到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年龄偏小的到战区政治大队当宣传队员。
  在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下,傅作义部队已扩大到十几个师,收复归绥、包头失地心切,1939年秋曾派兵进攻包头,突入城内,日军从平绥铁路调兵赶来,在包头城郊激战多日,傅部退回河套,有些伤兵来不及撤退,在沿路埋伏,用集束手榴弹与日寇同归于尽,充分反映了傅部官兵高昂的爱国热情和斗志。在西山咀前沿阵地,阻击日军,团指导李冰泉阵亡,连指导员董新学牺牲时年仅18岁。在追悼李冰泉的会上,阎又文致悼词,痛哭失声,会场上很多人落泪。
  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使傅作义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河套战役"是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役之一。
  1939年冬,日军为夺取河套这块"西北粮仓",分三路西犯,其中一路配备装甲车1500辆,于五加河口搭桥强渡,疯狂扑来。傅部郭景云团在河西岸扼守。日军以密集炮火轮番轰炸,掩护架桥。我军爬在雪地,看到敌人修桥过半,麇集桥上时,便出奇不意猛烈射击,敌亡桥塌,给侵略军以重创,以此为我军赢得时间,在通往宁夏的公路两侧布防设伏,分段歼灭敌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最后日军只得龟缩到五原城不敢出来,并增派200名警察指导官给其壮胆。在陕坝和临河等城镇拉锯战中,日军白天占领,我军夜间夺回,墙上的"抗日救国"标语敌人改为"抗日亡国",我们再改回"抗日救国"。
  傅作义带领骑兵团在五原城附近与日寇周旋,并选派郭景云团在城西数十里处佯攻,再选精兵交安春山指挥,轻装疾进,绕道夜袭五原城。实行"掏心战术",突入城中登上屋顶向室内日军扫射,日军惊惶赤足逃窜,以为天兵天将。赵寿江营三进三出,歼灭大量敌人,赵营长壮烈殉国。逃窜日军尽数被俘,包括不可一世的警察指导官和伪蒙军副师长李根车。此役共歼敌4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河套地区的民众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以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配合战斗,如王大老虎兄弟二人智歼逃敌数十名,小脚妇女抬伤兵等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五原城收复。
  河套战役历时100多天,我亲身参加了战地宣传,又在五原城筹办"战利品展览",在陕坝布置祝捷大会。后方的陕、甘、宁、青慰问团也赶来参加,八战区政治部主任曾扩情代表四省慰问团讲话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在大会上发言,他特别赞扬了"小脚女人抬伤兵"的动人事迹,他同时批评后方一些官太太们穿高跟鞋,涂脂抹粉,生活腐化,在舞厅扭摆。老舍先生说:"这些人是救国不足,亡国有余",博得热烈掌声。
  《绥西战役记》这份总结材料,当时是战区政治部宣传科编写的,是我第一次刻腊版油印的,所以对五原战役记忆犹新。
  五原战役中,傅作义部队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参加,国共合作在傅作义军队中体现得很好,也是我亲眼看到和听到的。
  五原战役后,傅作义军队名声大振,有朝鲜青年朴大荣,东北大学生王某,从日占区投奔到傅作义军队,曾和我睡在一起,吃在一块。
  傅作义将军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实干家。有两件事在我脑海里印象极深。一件是在三十五军干校对学生讲话中曾讲道: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分化中国,除培植傀儡,如溥仪的满洲国,伪蒙的德王,南京的汪精卫;日本浪人曾经到绥远诱使傅作义当"西北大皇帝",被傅作义严词斥退。另一件是傅将军对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他经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还不如有学。他在环境和条件异常困苦的情况下,积极主持兴办教育。并亲自兼任"干部学校"、"奋斗中学"校长,对学校的建设非常关心,还设立傅宜生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好好读书报效国家。办《贯彻》杂志,揭露日军侵华罪行,讴歌英勇抗战的中华儿女。他事必躬亲,经常深入连队,到伙房查看士兵的伙食质量。更注重官兵礼节,如他在陕坝街上骑自行车时,士兵向他敬礼,他在还礼时不慎跌伤右臂,还挣扎着把礼还完,令部下无比感动。他最痛恨贪污分子,深知腐败猛于洪水。如在陕坝镇,查办了他的荣河老乡--姓宁的禁毒专员,立即枪决,震动很大,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
  当年,国民党当局对傅作义军中在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是骨梗在喉的。五原战役后,他们为了逐步把持军队,在傅作义军队政治部里成立了军队特别党部,规定:凡在军队中担任少尉以上的军官,必须先加入国民党方能任用。在这样的限制下,傅部的共产党员只得离开部队而去。在伊克昭盟的新骑三师,也被调往甘肃靖远县。因为该师政治部科长云泽(乌兰夫)、还有几位团长是共产党,这是人皆共知的事实。有些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仍留在傅作义将军身边,这与傅将军后来迈向和平、光明的道路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陈明仁和傅作义谁更具有名将风采?谁的部队战斗力最强悍?谁的军事才华更高明?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此二人在军事领域应该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傅作义属于北方出身的名将,...
关于日本军队被歼灭数,其实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历史书上都有,不在这里说了。
对上面有些网友的回答,我有话说。
一、关于谁是抗日主体的问题。
国民政府作为...
抗战时,北平是敌后方,又是平原城市,敌寇驻有重兵,我抗日部队是不会在敌强我弱的地方打大的战役的,所以抗日战争时没有北平战役。
其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一直都是坚持正面作战,曾经先后组织了22次大型的会战。
而薛岳将军抗战开始后,薛岳主动请缨杀敌,率部参加了“八·一三”上海...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历史知识】抗日战争时期几次重大战役排行榜
我的图书馆
【历史知识】抗日战争时期几次重大战役排行榜
快乐黎藜收藏
【历史知识】抗日战争时期几次重大战役排行榜
素材来源:网络&&&&&&&&&&&&&&&&&&&&&制作:快乐黎藜
==================================================================================
NO.1 淞沪会战
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战役。又称八一三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进一步侵占、南京。8月13日凌晨,驻日军以冲入虹桥机场的水兵被击毙为借口,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市区。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87、88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5日,国民政府下达总动员令。任蒋介石为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方面属第三战区,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陈诚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集中了30万兵力作战。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日军仅据有公大纱厂及虹口之狭长阵地,凭借坚固工事,死守待援。8月23日,会战进入第二阶段。 日本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2个师团及炮兵、航空兵一部,在张华浜及长江方面川沙口强行登陆,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 。9月21日,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总司令长官,并重新调整部署,兵力增至40余万。日军此时也已增至10万人,实施陆海空军联合攻击。但中国守军仍坚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一线。10月26日,大场失守,河以北守军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开始撤退,会战转入第三阶段。次日晚,中国守军第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 ,奉令率部800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谢晋元率孤军沉着应战,坚持4昼夜后奉命突围撤退至租界。11月初,中国守军后方受到日军威胁,被迫全线撤退。
& NO.2 太原会战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NO.3 平型关伏击战 
平型关伏击战 9月21日,日军第5师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被毁百余辆。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NO.4 忻口会战 
忻口会战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阎锡山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12日,卫立煌调整部署: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10月13日,板垣指挥5万日军向忻口进攻,以第5师为左翼,主攻南怀化;以混成第15旅、堤支队(相当于营)为右翼,进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大泉支队(相当于营)担任内长城二线守备。第5师集中飞机30余架、重炮40余门、战车50余辆掩护步兵猛攻;中央兵团据险扼守,士气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岭连日鏖战,南怀化阵地几失几得,战况惨烈。10月16日,中央兵团实施反击,争夺南怀化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奋勇督战,以身殉国,相继由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9军军长王靖国接任中央兵团总指挥,始终坚守忻口阵地。
太原会战其间,八路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战。19日夜,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日军在忻口伤亡2万余人,作战不利,日华北方面军于22、27和29日先后增调3个团驰援,始终攻不下南怀化,乃转攻大白水。忻口会战正酣,晋东娘子关失守,日军西进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
&NO.5 娘子关防御战 
娘子关防御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正面为第17、第30师,左翼为第14军团,右翼为第3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阎锡山急令增援晋北之孙连仲率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组织多次反攻,歼日军一部,但未夺回旧关。21日,日军第20师师长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师一部增援,继续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进攻娘子关,掩护第20师左右两个突击队向南运动。第20师辎重部队行经七亘村,先后两次遭八路军第129师伏击。26日,日军左突击队约4个营经测鱼镇南侧突破第3军防线,绕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是日全线撤退,日军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向西追击,并击退第41军的阻击,11月2日
太原会战占寿阳。日军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军第20师直属队在广阳山地又遭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各一部的伏击。
&NO.6 台儿庄会战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企图沿津浦线对进,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以便沟通南北战场,进而击破陇海路军防线,夺取郑州,武汉等地。中国以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会战。徐州会战共有3个阶殷。第1阶段是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第2阶段即台儿庄大战。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由于前一阶段在津浦路南北的侵犯都无法进展,便改谋先攻下台儿庄,再围取徐州。1938年3月中旬,北线日军分左右两翼,向台儿庄进犯。左翼日军第5师团,自青岛崂山湾、福岛登陆后沿胶济路西进,以坂本支队向临沂猛攻。军以庞炳勋第3军团第40军马法五师等部坚守临沂,调张自忠第59军,于3月14日向日军侧翼反击。经数日激战,有效地阻击了敌人,使日军攻占临沂的企图终未得逞。右翼日军第10师团懒谷支队沿津浦路南下,进攻滕县。中国军队第22集团军122师与敌血战两昼夜,师长王铭章以下大部殉国。
日军在攻陷滕县后移军东向,沿枣台支线进攻台儿庄。3月23日,日军开始猛攻台儿庄。中国第2集团军池峰城率31师官兵坚守台儿庄城寨,与敌炮火、坦克相挤,至死不退,后又加入27师等部,于城外与日集团军由北向南,大举反攻。日军遭中国内外夹击,死伤枕藉,至7日夜,除小部突围逃跑外,大部被歼。此役,中国军队摧毁了日军第5、第10两个团之精锐部队,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装备,这是中国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徐州会战的第3阶段是中国军队主动突围。
NO.7 武汉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会战从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是时,日本全国陆军的总兵力约90万人),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NO.8 随枣会战
5月1日,驻钟祥、京山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钟祥以北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方向突击。中国守军顽强阻击,并不断以襄河西岸的部队渡河侧击北犯日军,但终因日军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未能阻止其进犯。8日,日军占领枣阳10日,再占湖阳镇和新野;12日,又夺取了唐河,并一度占领南阳。此时,驻应山方向日军第3师主力发起进攻,连陷吴家大店、徐家店。4日,日军与中国守军第84军激战两昼夜后,又夺取了塔儿湾阵地。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高城为日军占领。5日,日军第3师一部向天河口市发起进攻,并于两天后夺占天河口。8日,高城日军向厉山阵地发起进攻,守军第84军与敌展开激战。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见进攻发展顺利,遂令驻信阳的第3师第29旅向桐柏进攻。12日,该路日军攻陷桐柏。在各路日军先后占领桐柏、高城、三合店、唐河、新野一线,即将合围桐柏山、大洪山守军主力的形势下,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令第31集团军主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由豫西南下,向唐河、新野一带反击,同时,命令在大洪山、桐柏山担任游击任务的第39、第13军向唐县镇、枣阳攻击,牵制日军西进,命令襄河两岸部队堵截日军退路。13日,中国军队增兵南阳,先后克复唐河、新野。15日,各路援军发起攻击,经三日激战,重创日军。日军因苦战多日,疲惫不堪,遂向东南退却。19日,中国军队收复枣阳。23日,收复随县,随枣会战结束。此役,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此役毙伤日军13000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
NO.9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1940年侵华日军为确保武汉,在第十一军司令宫园部和一郎指挥下,于5月2日发动枣宜会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六个集团军进行堵击。日军自5月1日起分三路先后攻占明港、桐柏、唐河、枣阳等地,10日会师于唐白河畔。中国军队转入外线的部队将敌反包围于襄东平原,收复明港、桐柏,一度克复枣阳。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数千人渡襄河出击,在南瓜店遭敌万余人夹击,壮烈殉国。5月31日晚日军强渡襄河,6月14日攻占宜昌。16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分别到达江陵、宜昌、当阳、钟祥、随县(今随川市)、信阳以北一线,与日军对峙。这次会战,日军虽占有宜昌,但并未解除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
NO.10 豫湘桂战役
月 ,侵华日军为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大规模战略进攻。1943年 ,为摧毁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阻止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本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掌握一条陆上交通线。日军从本土及中国东北调集了各兵种部队总计约51万 ,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 大的一次进攻战。战役的第一阶段河南会战,日军出动了约15万兵力,国民党军集中了35~40万兵力 。日军在4、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洛阳等地。日军攻占洛阳的同一天,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将设在南京的前进指挥所推进到汉口,开始了战役主要阶段的湘桂作战。日军以13个师团为基干,总共投入36万余兵力 ;中国方面投入30多万兵力。日军6月攻陷长沙。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中国政府调集各路援军增援,但未能突入包围圈。4万守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反复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使日军受到重大伤亡,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守军兵疲粮缺,阵地被日军突破,8月8日放弃衡阳。随后,日军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11月,日军陷桂林、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国民政府因之震动,被迫集中一切可用之兵力投入贵州作战,8日收复独山,迫使日军后退到河池。12月,日军打通了从华北到华南以至印支的通道。在短短的8个月中 ,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六七十万人。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千米 ,丢掉城市146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 、飞机场36个。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始终也没能全线通车。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