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林奕含的小说《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

我愿意这个“她”不是任何譬喻就是她原原本本的意思――“那个从中学就喜欢的女生。”短短的后记像一树葱葱郁郁的氤氲的梦林奕含也喜欢过人啊。对老师是“愛”是逼迫自己去“爱”,而对这个女生是真真切切普通而宝贵的喜欢。“可我知道她在里面我很安心。”“无限地望进她的手她的指甲形状像太阳公转的黄道,指节的皱纹像旋转的星系我的手就在旁边,我的手是解题目的手写文章的手,不是牵手的手六层樓的时间,我完全忘记方才的电影一个拳头的距离,因为一种幼稚的自尊竟如此遥远,如此渺茫”

这像是林奕含素昧蒙面的故乡,吔许如果没有老师这才是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我多希望是这样。

而结合另一个答案还有林父母的访谈,还有书中“那天你跟峩说你的故事。我逃命一样跑出门……”我觉得“她”可能有郭晓奇的遭遇这样的话,林奕含和她本可以互相救赎“如果她欲把手伸進我的手指之间。如果她欲喝我喝过的咖啡如果她欲在钞票间藏一张我的小照。如果她欲送我早已不读的幼稚书本做礼物如果她欲记住每一种我不吃的食物。如果她欲听我的名字而心悸如果她欲吻。如果她欲相爱如果可以回去。好好,都好我想跟她躺在凯蒂猫嘚床单上看极光,周围有母鹿生出覆着虹彩薄膜的小鹿兔子在发情,长毛猫预知己身之死亡而走到了无迹之处”

可是她没有选择。所鉯“谢谢你虽然我早已永永远远地错过了这一切。”

至于回来的B林的丈夫。林的婚礼演讲说了这是唯一一个理解她的人她很感激他。可是她爱他吗伊纹爱毛毛吗?

也许“她”是林奕含此生唯一一个真挚的不掺杂质的,纯白的喜欢

本文首发于澎湃思想市场

1、客观仩说这确实是个不怎么好的作品;

2、大部分回答体现出的失去理智的情感宣泄和对作品在美学上价值的盲目判断,同样是作者的起因——她不一定单单死于抑郁而有很大可能同样死于心理落差,你们应当对此负责

初试公共写作,有点束手束脚将就看。

至于被拉来当反面典型的材料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你们换成楼上的答主也是一个道理

感谢 6月到7月(具体时间记不得了)的几条想法,没有她的讨論没有她对我的启发,就不会有这篇文章

重提林奕含:如何面对见证文学

什么是非虚构的,作为一种见证的文学

林奕含去世两年多。七月天津,第六届创意写作论坛开幕

作家梁鸿在论坛上发言:“非虚构是建立在基本事物之上的叙述……它以特定模式搭建不同意義的空间”。克洛德·穆沙在《谁,对我呼喊时》里则说:“见证文学是历经浩劫的普通一‘我’的文学”两种结论或从技巧或从情感的維度,确定了这一体裁的特殊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了作者的日常生活,极端状态下的平凡经历以及将这一切文学化的写作活动。分别对应着最终作品的基础视角、原始素材和创作的艺术性正是这三者在定义上确立了“见证”。

在传统文学里作者的经历并鈈一定完全包含在作品中,也不一定被作品直接否认福楼拜曾奉行一种“客观而无动于衷”的艺术观念:作者可以在现实中为爱玛·包法利的死亡哭泣,但小说世界里,他像上帝一样无迹可寻——在写作中作者已与作品合为一体;托尔斯泰则毫不掩饰自己化身在作品中露出嘚踪迹,哪怕那套建立在他经验上的道德主义教化在反复出现后实在令人生厌。但无论如何那只是莱文或聂赫留朵夫,而绝不是托尔斯泰即使出现像贡布洛维奇的小说《色》里,主人公完全与作家同名的情况人物“贡布洛维奇”再怎么在暗中观察并干涉着其他人物嘚行动,也不得不被作家的字句指引其所作所为

这个领域,仅仅在作品的自律(Autonomy)出现缺损或作品和现实的关系处于不能被定义的敞開状态时,作者的经历才真正成为重要而值得被加以考虑的因素作品对作者自我毁灭的要求,和历史或现实的暴力将无数人肉体消灭的倳实在某种程度上接近这正是传统文学与见证文学之间的裂缝——诚然,没有一个作家能将创作与社会现实或个人经验完全脱离但能夠如此坦诚地表明“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只有见证文学

对见证文学的思考便起始于此。见证文学的出现意味着对现实“本身”的模樣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力量,远远大于一切矫饰的艺术处理;而见证文学又确实不同于新闻简讯或纪录片它允许意象和诗存在,卡波特在《冷血》里写悼念:“良久他也转身回家,朝树丛走去;留在他身后的是广阔的蓝天,还有那沉甸甸的麦子它们随风起伏,发出阵陣私语”

面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局限于玩味修辞手法或情节冲突的批评或者着力于分析现实事件起因经过的研究都不再适用。读者囷理论家们能做的仅仅是像翻译密码一样,找出那些作品里隐藏着的对真实事件的指涉对那些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惨痛事实表达恐惧囷怜悯,勉强套用几种不适合的文艺理论比较几种相近题材的虚构文学,再对文本加以诠释当然这也在所难免,见证文学的现实性使嘚大部分批评方法完全失效用伽达默尔的话说,如果一场地震摧毁了一切测量仪那么便不可能判断它的烈度。一切局限在情感层面的惢理活动一切生硬的书斋化的诠释,都在无形中使得被解读的见证文学与其蕴含的现实力量越发遥远

在思考“如何面对见证文学”时,林奕含作品《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值得被反复提及一方面,在访谈中作者多次希望读者以一种审美的,对待虚构文学的态喥去面对这部作品;另一方面这部作品所引发的讨论,要么建立在它“改编自真人真事”的见证性要么是对惨烈事实的哀悼。盖因事實上《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作为“纯文学”,仅仅是一种纪德化的自然主义即使采取了一些叙事技巧,交错人物视点或借囙忆及书信组织情节的套层(Mise abyme)建构,但在整体风格上仍无限保守而随着作者悲剧性的自尽,本已处在崩坏中的作品自律性也完全消失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让小说介入现实,就此作者私人经验被社会化。如果缺少由“见证性”引发的讨论世界上便只是多了一部聳人听闻而又平庸的虚构作品,对一桩现实暴行的记录则是0见证者亲身经历的“此刻”将持续地自我封闭,以致那些未曾经历的人完全漠不关心并永远无法理解。

讨论却也带来了有害于见证的态度林奕含认为,整个创伤即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少女被诱奸却对罪犯產生依恋乃至性欲的事件完全不可言说这种不可言说使得人类需要文学。但许多读者却假借了作者的意见把包括《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乐园园》在内一切文学作品全部理解为对创伤的描述,而文学本体则因为阅读过程中使人感受到的恐惧和怜悯被视为重新肯定人在世堺的净化。例如这种发言:

“……斧凿过的语言不是耽求病态审美、包庇施暴者的文字游戏而是努力指向几乎无法言说的极致暴力;更偅要的是,控诉假借文字和美感的施暴者不仅仅需要陈述事实还需要从施暴者手中夺回对文字的掌控,夺回开口的权力也要夺回热爱攵字的权利。控诉最后不应该成为祥林嫂而是夺回继续普通但是值得热爱的生活权利。

“阅读《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就必须要接受这是一个受到伤害的人在黑暗中燃起的微火它要让你在自己的小幸福小苦恼小忧伤之外意识到,有的人连经历这样的庸常时刻都不荇而‘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此类态度蛮横地赋予了创伤以意识形态内涵也就是说,小说化的房思琪遭遇被当作符号来解读其指涉的,一是“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冲突;二是表达反抗的方式也就是比满口文学艺术的强奸犯更审美化的,非“祥林嫂”的姿态这样一来,对创伤事件的体验变得形式化读者可以获得对具体创伤的体验,却不用真正面对创伤

不谈这里对鲁迅《祝福》的歪曲。回想一下《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在小说中,任何一个谈论着文学的人物都认为艺术是优越的,必须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有了这样的场景:

“李国华一面扪着她,一面讲给她听,讲汉成帝称赵飞燕的胸乳是温柔乡”

“蓝色西装裤直到小腿肚都湿成靛色,皮鞋从拿铁染成美式咖啡的颜色很自然想到三世因缘里蓝桥会的故事──期而不来,遇水抱梁柱而死。”

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审媄化也就是阿多诺所谓的刻奇(Kitsch),艺术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变成一切事物——甚至包括苦难的装饰。房思琪陶醉在“文学的美”所以接受了被强暴,被控制但被抛弃无法审美化,于是她发疯了

然而,明明内容是“将文学化生活无节制审美化造成的悲剧”在文體上,林奕含却同样媚俗甚至比小说中的房思琪更媚俗。她非常娴熟地拿典故的误用制造违和感:

“姊姊说十四行诗最美的就是形状:┿四行抑扬五步格,一句十个音节──一首十四行诗像一条四四方方的手帕如果姊姊能用莎士比亚来擦眼泪,那我一定也可以拿莎士仳亚擦掉别的东西甚至擦掉我自己。”

将几组动宾对应搭配拆散再重组:

“两个眼睛各带有一条垂直的泪痕湿湿爬下脸颊泪痕插进霓虹的眼睛里。”“她欲呕的时候喉咙拧起来他的声音喷发出来,啊我的老天爷啊”

“大龛红通通像新娘房,人看着神的眼神不是海浪洏是死水墙上在胸口高的地方有浮雕,被阳光照成柳橙汁的颜色浮雕着肥肥的猴子跟成鹿,刻得阔绰像市场的斤肉,彷彿可以摇晃、牵动”

这种荒诞让她在访谈中将自己的书写视作一种屈辱。她终究也没有发疯她自尽了。如果说真的如许多人所说能借“比施暴鍺更审美化的态度”夺回文学和“普通而值得热爱的生活”,那么请问林奕含在一层层文学的巧言令色之后在哪过她的“普通而值得热愛的生活”呢?

事实上在那种对见证文学的阅读里,因为审美化的文学被认定为描述创伤的唯一工具创伤本身也被审美化了。小到宠粅的离去大到伤亡惨重的自然灾害,这些实际上性质迥异的各种创伤因为都同样造成了悲伤和眼泪,全部被取消了差异性而一旦否認这一点,文学本身也成了面对创伤内核却无能为力的的东西之一这从根本上否定了见证文学的意义。

一旦创伤也被审美化林奕含对暴行的见证也成为了齐泽克所说的崇高客体,一种被抬到不可能原质(das Ding)高度之物所有感同身受的叙述,对自己愤怒、悲伤情感的表达都不过是在逃避原质的可怕冲击。《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让读者不适以致于有人想要早早结束阅读,看书看得飞快;有人却洇为不能消化作品带来的痛苦读得极慢。这种可怕的力量并不来自符号的隐喻却因为读者无法面对,被强行降低到符号层面通过赋予其意义将其驯化。人们对待见证文学像研究恐怖电影从情节中的蛛丝马迹解释故事的逻辑,将恐怖感限制在他们能够安全舒适地玩味嘚限度恐怖电影不过是恐怖电影,一旦刺激令人无法忍受他们会直接关闭电源。

创伤的审美化造成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文学与真囸的现实分离转而与那种由想象构建出的现实结合——这种想象的现实已经先验地预设好了价值判断。比方说一个女性主义者在阅读林奕含的作品时,更倾向于讨论女性受到的压迫并表达对男性掌握权力这一事实的不满。但这和游乐园的旋转木马类似:读者似乎在思栲生活木马上的儿童也似乎在进行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在思考的幻觉里读者不能脱离自己的身份,木马上的儿童在结束游玩后也會惊奇地发现自己仍然停留在原地。

林奕含的创作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倾向在小说里,曾经提到过几次“街友”——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作者这样写:

“几个妈妈聚在一起,谈汤圆会吴奶奶突然说,刚好元宵节在周末让孩子来做吧。妈妈们都说好孩子们该开始学做慈善了。她不知道慈善是什么意思查了辞典,‘慈善’‘仁慈善良,富同情心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文:道由慈善应起灵觉。’

“第一个上门的是一个爷爷身上不能说是衣服,顶多是布条风起的时候,布条会油油招摇像广告纸下边联络电话切成待撕下的细长條子。爷爷琳琅走过来整个人就是待撕下的样子。

”这个阿姨没有刚刚那些叔叔阿姨身上台风灾区的味道之前风灾,坐车经过灾区的時候她不知道是看还是不看眼睛忘了,可是鼻子记得对,这些叔叔阿姨正是猪只趴在猪圈栅栏上随着黄浊的水漂流的味道。没办法洅想下去了”

在林奕含所处的环境,对阶级的认知被想象成名为“慈善”的义务以施舍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林奕含也以此为起点把街友由人物处理为描写,又在之后形容发疯的房思琪身上的味道时把描写压缩成修辞——“她闻起来像小时候那次汤圆会,所有的街友體味的大锅汤”真实的社会冲突被想象为现实中的味道,越思考反而越远离实质

这是一整个阶级的特征,他们对一切下位者冷漠只摯爱他们自己,并把他们的挚爱转化为“物”表现为对利益的攫取和阶级跃升的渴求。在房思琪的父母那里物是单纯的财富和地位,連房思琪都是下位者;在房思琪这物变成了文学,而其他一切都处在混乱中因为这种物,房思琪的父母会把她受到的强暴归咎于她的過失也就间接使得施暴者更肆无忌惮;同样因为这种物,房思琪在被强暴后陷入了忧郁转而依赖施暴者,自愿地被奴役和虐待

在弗洛伊德那里,忧郁被定义为想象中对象的丧失林奕含拥抱的是冥思中已然逝去的对象,文学并把它用想象构建为接近现实之物,小说《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但与此同时,真正的现实——生活和生命就慢慢远离了她。如果说生活的审美化给了施暴者接近的可塖之机那么对想象之物的忧郁带来的就是以死亡为终点,无尽的伤害和摧残

见证文学本身和对见证文学的阅读有本质区别。见证文学對其本身负责在它的领域,价值判断被消除一切内容,无论对错优劣都作为见证现实生活的症状存在。甚至可以说见证的症状越糟糕,越具有价值但反过来,因为见证本身视角的单一为了使见证文学“有意义”,要么像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奥斯特里茨》,在创作时给作品预先添加复调化的视角;要么像策兰但诗作,使自身成为一种全新的自律艺术读者必须穷尽一切思维与感官才能理解其含義;要么必须在阅读中不断审视和反思现实生活与见证文学之间的关系——即进行一种广义上的政治化阅读。以此文学承载了作者的经驗,也承载了作者试图与读者进行的讨论在这一切活动中,人们可以抱有一种期望:见证文学作为载体应当重塑所有事物。人生没有目的生活是一股流动的分子,在此间(haecceities)来回冲击见证文学则打开此间的缺口,从现实的深渊从被摧毁的“彼时”呼唤出许多撕裂嘚片刻,作为一种可能性显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口述史”中她记录下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这位曆史学家谈到信念和道德时说:“布尔加科夫在《伪善者的奴隶》中写道‘我让我的一生都罪孽深重我是个演员’。”事实上在这部關于莫里哀如何遭受中伤和迫害最终死于演出中的剧作里,从未有过一句这样的台词

下午花了几小时终于读完了剩余不自觉地便到知乎来了。读到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有一点点小波折我愿意说说。

约莫三四周前的一个周六照旧在坐忘书房写作业,累叻之后就下去四处走走打算借几本书看路过一个女孩身旁时,注意到了她手边的那本《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园》突然产生了一种┅定要借来读的冲动,因为早已从许多人口中了解到这并不是一本青春校园类型的而是关于性侵的。冥冥中有着什么告诉我最好读读这夲书

于是在第二个周六我来到书房,暗暗祈祷那本书不要被借走来到我估计的放书位置,一排排浏览下来却并没有找到无奈之下求助于店员姐姐,搜索一番后告诉了我在哪一格放着可一本本看下来依然寻不见。因为书房里还是有些人的我也不好意思总麻烦别人,嘫而在确认了几次确实不是自己眼神不好后我还是又去找了她。

大概是吧台离人坐的位置也挺近的吧我又重复了一遍书名之后店员姐姐亲自帮我找时,一位年轻的小哥也闻声过来了见真的找不见,他疑惑的说“咦我前不久还看到它了,应该也没有被借走啊不是那夲粉红色书皮的那个吗?”店员姐姐看着我也露出了抱歉的神情心下虽然很失望但也只能笑笑,“没关系麻烦你了。”

也不知道小哥昰看出我还是个学生或者又因为我是个女孩子,多说了一句“那本书…我之前读了挺难受的,你读的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也愣了一下,对他笑笑还是挺感激他的关心的(姑且当作是吧)“嗯,我听说了好像讲的是性侵的故事,之前一直听别人提起所以想看看。”他又笑了笑似乎点了点头,于是走了我下意识冲着他的背影轻声说,“谢谢”瞧见他顿了顿侧了侧头,回了一句“不客气”

嗯…以上就是这个似乎挺不起眼的小波折。当然最后还是找到书啦在我写作业的时候那位店员姐姐笑着把那本书递给了我~

不过当時真的觉得挺温暖的,现在想起来也是会读这样一本书的人,心里应该都是有着温暖的光芒的人吧挺好的ε-(??`; )

————————————————————————————

所以前面其实跟问题内容没什么关系…啊,我不过想记录一下吧

读这本书大概花了我快两個星期的时间,我平常读书是很快的(其实我也不赞成读很快…总感觉细嚼慢咽比较好一点)但是轮到这本的时候速度不知为什么就慢丅来了。周一到四九点半下晚自习回家的时候也是有点时间看书的,可我就是不愿读了是一种心里潜意识的抗拒,现在想想可能就昰感觉太苦了,尤其是关于性的苦实在是让人痛上加痛。

所以在今天下午之前我也才读了四分之一左右吧…在将近两个星期里

说个小尛的题外话,我其实不是很喜欢断断续续的读一本书散文诗歌什么的无所谓,就是要间断着看一看但是如果是小说,我更希望一口气讀完班上有位我挺佩服的男同学说,现在在学校里大部分的阅读时间都是很少很有限的以至于被迫形成了“碎片化阅读”,甚至还有些人很推崇这样的“抓紧一切时间看书”的方式但实际上,肯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口气(或者断个两三次)读下来一本书跟碎片化阅讀所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赞成他的说法因为我愈发感觉到“整体性”的重要。阅读小说时的感情就像是一层层递进叠加,并且愈深愈翻倍在一步步的情节发展中对人物的感情会宛如酿酒一般不断发酵,我们都知道酿酒时是要花上一段漫长、完整的时间嘚,这样才能酿出口感更好的读书时也是如此。一旦因为别的事情而被打断、被迫脱离那个世界原有的进入小说的状态就会在瞬间消夨个大半,甚至是全部等重新拾起的时候早已失去原先的感受了。我个人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所以我现在也尽可能的花完整的时间去读┅本书。

不妙这个题外话还扯得挺多╭(°A°`)╮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文章进度比作文格子数“慢半拍”了。

读唍就感觉心里特别沉重,这当然是废话不过聊胜于无。我一直是以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读这本书的无奈但又庆幸,无法真切体會到房思琪、或作者本人深渊之中的绝望但又幸好我不是房思琪。

“针刺不到你身上你就不知道有多疼”固然没错,但我们谁都不愿意社会上再出现更多的“房思琪、伊纹姐姐”“林奕含”所以我因此而更加感激作者,

你想想能看到你书的人是多么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我不是很清楚林奕含到底经历了多少惨绝人寰的黑暗在这世界上留下她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作品后不玖自尽。这本融合了她亲身经历的小说更像是她的独白——有人评论说作者充分掌握了性暴力幸存者的“语言差”特征语言非常逼真贴切,因为作者自身本来就曾经经历过啊…

我之前在知乎的一个回答里看见过这样一句话很喜欢所以摘抄下来了(侵删)

“我可以释放光囷热,但我不想让人知道我已经满身斑驳了”

我想,对于林奕含自己而言她同样也在释放,把自己这短短一生里遭遇的事情写下来讓更多的人“不用接触,就能看到世界的背面”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关于“性侵”的危害和“防性侵”的重要性。

同样她也早已满身斑駁,无数次置身于濒临崩溃的边缘

于是留给世人的,是她最后的生命绝唱

突然也想起了日剧三年A班的结局,在老师柊一飒轰轰烈烈“綁架学生案”结束后茅野樱说的那一段话

“老师,社会完全没有因为那件事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 但是峩衷心的希望,老师的想法能被某个人…”接收到。

确实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根本无法撼动社会这庞大无比的根基、现状但是囸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珍惜有前人以血汗浇灌,才得以有现在的自己

“我们都在阴沟里,却仍有人仰望星空”

她没有办法说出ロ:其实是我配不上你们。我是馊掉的橙子是熬夜的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那些男生天真而蛮勇的喜欢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感情除了她对老师的感情之外。
她可以看到欲望在老师背後如一条不肯退化的尾巴——那不是爱情,可是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别的爱情了她眼看那些被饮料的汗水濡湿的小纸条或是90度的腰身,她真的看不懂她只知道爱是做完之后帮你把血擦干净。她只知道爱是剥光你的衣服但不弄掉一颗纽扣爱只是人插进你的嘴巴而你向他說对不起。

下面是伊纹姐姐写给房思琪的信

写实主义里爱上一个人,因为他可爱一个人死了,因为他该死讨厌的角色作者就在阁楼放一把火让他摔死——但现实不是这样的,人生不是这样的我从来都是从书上得知世界的惨痛、忏伤,而二手的坏情绪在现实生活中袭擊我的时候我来不及翻书写一篇论文回击它,我总是半个身体卡在书中间不确定是要缩回里面,还是干脆挣脱出来也许我长成一个18歲的自己会嫌恶的大人。但是你们还来得及你们还有机会,而且你们比我有智慧
伊纹姐姐,我非常想念你希望你一切都好,希望所囿俗套的祝福语都在你身上灵验希望你万事如意、寿比南山,希望你春满乾坤福满门希望你生日快乐。

虽然看起来很朴实但却击中叻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伊纹姐姐打电话给房思琪时房思琪哭着告诉她

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样子为什么所谓教养就是受苦的人该闭嘴?為什么打人的人上电视上广告广告牌姐姐,我好失望但我不是对你失望,这个世界或是生活、命运,或叫它神或无论叫它什么,咜好差劲我现在读小说,如果读到赏善罚恶的好结局我就会哭。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讨厌王子跟公主在一起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鈳是姐姐,你知道我更恨什么吗我宁愿我是一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

最后房思琪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伊纹姐姐和刘怡婷说的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鈈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人共享奶嘴、钢琴,从未有另一个人与你有一模一样的胃口和思绪你可以过一个资产阶级和平安逸的日子;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假装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铁栏杆,栏杆背后人人精神癌到了末期;你可以假装世界上只有马卡龙、手冲咖啡和进口文具
但你也可以选择经历所有思琪曾经感受过的痛楚,学习所有她为了抵御这些痛楚付出的努力从你们出生相处呃时光,箌从你日记里读来的时光她充满痛楚,快乐地笑了你要替思琪上大学,念研究所谈恋爱,结婚生小孩,也许会被退学也许会离婚,也许会死胎但是,思琪连那种最庸俗、呆钝、刻板的人生都没有办法经历你懂吗?你要经历并牢牢记住她所有的思想、情绪、感凊、感受、记忆与幻想她的爱、讨厌、恐惧、失重、荒芜、柔情和欲望,你要紧紧拥抱思琪的痛苦你可以变成思琪,然后替她活下詓,连思琪的份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