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寺改观或废观改寺这种四风现象是否有改观为什么

王建:嘉靖初期毁淫祠与废佛寺政策的地方实践 ――以江南、福建为重点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
>> 详细内容
王建:嘉靖初期毁淫祠与废佛寺政策的地方实践 ――以江南、福建为重点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
  热门信息
  最新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号庐山东林寺:屡废屡兴净土宗祖庭 1600年的兴衰史|佛教旅游|庐山东林寺_凤凰佛教
庐山东林寺:屡废屡兴净土宗祖庭 1600年的兴衰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雨雾中的东林寺,在庐山脚下若隐若现,陡然的降温使得来往香客较平常少了许多,千年古寺显得更加静谧。
东林寺第一道山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东林寺第二道山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接引桥、莲池、神运殿(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莲池、种楼(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东林寺大雄宝殿(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东林寺文佛塔(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于发文) [原标题]屡废屡兴的净土宗祖庭 1600余年的时间东林寺有着怎样的兴衰史 净土宗初祖建东林寺 雨雾中的东林寺,在庐山脚下若隐若现,陡然的降温使得来往香客较平常少了许多,千年古寺显得更加静谧。 &慧远大师之前,并无&净土宗&说法。他是&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也是&净土宗&第一祖庭。&慧远大师出生于334年,21岁时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慧远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广东罗浮山,路过浔阳,见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发心建造东林寺。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七月,远公大师缔结白莲社,集慧永、慧持、道生、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123人,于东林寺般若云台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精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见佛的体验。远公所创的莲社,以修念佛三昧为主,其所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与《般舟三昧经》。《无量寿经》所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是远公及莲社诸贤共修的纲宗。史料记载,远公禅定中三次见佛,临终预知时至,将一生三次见佛的事实告知弟子,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享寿八十三。刘遗民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足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此后,净宗祖师大德多有仰慕效法,结社念佛。 东晋时代,佛法虽已不断地传入,然尚不完备,所以梵僧来华弘化者,仍然络绎不绝。远公感于法道有缺,曾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西行取经,得到诸多梵本佛经。远公遂于庐山置般若台译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大师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劝进护持,不遗余力,三十余载迹不入俗,影不出山。 1600年古寺屡废屡兴 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不久就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东林寺自建造以来,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废屡兴。 德茂说,虽然是远离尘世的佛门之地,但东林寺也难逃兴衰的轮回。南朝至隋,东林寺受当时社会经济所限,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至唐中期以后,方才香火鼎盛。北宋期间:东林寺的兴衰景况辄随世运兴衰而推移。太祖开宝八年宋将曹翰攻陷南唐江州时,劫走五百罗汉,阁随之亦圮。神宗元丰二年,诏升东林寺为禅寺,常总法师为东林住持。数年后,东林又是厦屋千楹。但在建炎二年,李成、何世清二盗以庐山为巢,宫殿焚荡无余。一代胜况,到此又陷入&流水两凄然&的景象。 南宋期间,东林寺连遭两次回禄(火灾),第一次是绍兴年间,第二次是淳熙十六年,损失巨大。元建佑七年东林又毁于大火,住持庆哲倡议重建。元洪武六年,主持祖观法师继续扩建,将东林山门移至虎溪桥外。 嘉靖九年,无量殿崩圮,不得不迁佛于后殿。咸丰四至六年,太平军与湘军作战于九江、湖口、安庆一带。德化境内寺宇殆遭毁坏,东林寺也同遭劫火,如神运殿、般若台、白莲池、虎溪桥、三笑亭,鬼垒墙以及僧寮精舍等建筑,荡然无存。光绪二十六年东林寺才大体修复。山门&东林寺&三字为康有为亲笔所书。 民国建立以来,内忧外患,军阀混战,国力凋敝,生灵涂炭。募化无门,因此东林寺的状况,仍然是清淡生涯,没有重大发展和改观。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次年九江沦陷,日军以东林寺为医务所,污染殿堂,毁坏文物。建国后四十余年,由于政策的变化,东林寺复兴进展缓慢。1964年重塑西方三圣、文殊、普贤二菩萨、如来二弟子及韦驮像,寺院已初具规模。一九六六年夏&文革&风暴席卷全国,东林寺当时属四旧之一,一些红卫兵闯入寺院造反,将佛祖金象,法器以及舍利塔,祖师塔,海会塔与香樟古木,连砍带砸,破坏殆尽,连明代所铸的金刚经铜塔,都被打碎作废品变卖。1969年九江县县委党校迁于东林,不到一年又变为赛阳镇化工厂,千年闻名古刹,变得硫酸遍地,恶气熏天。直到1984年,我国香港、澳门、普陀山、上海及国外诸高僧和居士,热心护法出资筹建大雄宝殿。1985年正式奠基,先后五年&大雄宝殿&正式落成,是当今在国内唯一最标准的宋代规模设计。 僧人与鉴真一起东渡 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滕州、梧州至桂州(今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余至江西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 鉴真东渡翌年,在奈良兴建大寺,修筑戒坛、日皇、皇后、公卿四百余人皆从受菩萨戒。鉴真既开创日本律宗,又弘扬净土法门,因此,日本佛教莲宗尊称东林寺为&祖庭&。至今两国佛教文化交流,仍盛传不衰。随后又经历肃、代、德、顺、宪、文诸宗的庇护,东林寺日益昌盛。据黎崱《纪游集》记载:东林寺在唐大中二年时已拥有殿、堂、塔、室313栋,藏经达万卷以上,其&规模宏伟&足称&万僧之居&,名列全国第一。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 面对外界关于&东林寺投资10亿元,建造世界最高阿弥陀佛铜佛&一事的喧哗,东林寺显得波澜不惊。德茂法师说:&我们是人间佛教,自当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 现任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2001年方才出家,次年即任代住持,此后东林寺一直拒绝商业化运作,从不收门票,靠弘法来募得新东林寺建设包括东林大佛的资金。同时,想修行的居士只要带身份证来寺庙登记,即可在东林寺修行,并免费吃住。此外,为了&修福修慧、安心立命&,东林寺已经连续多年举行净土文化夏令营,招收18~35岁的青年(含在校大学生),共同探讨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社会人生问题。 2008年,东林寺成立了东林慈善功德会。德茂法师说:&佛渡有缘人。我们要做的,便是在人间种下&善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闫秀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钟鼓萧条久,谁从此地来。
僧房无户牖,佛面有尘埃。
碑断眠荒草,廓空长绿苔。
鸺m并蝙蝠,时或此徘徊。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其他作品赏析】()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
备案号:沪ICP备号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家在广州:西禅寺的兴废
  从《石龟古井独伴千年龟岗》一文(见《羊城晚报》日A8版),得知昔日西禅寺的石龟、古井等物仍存广州第四中学校园内,颇感欣慰。这里谈谈西禅寺的兴建和湮没的过程,以飨读者。
  现时的广州人多知道东山有座龟岗以及龟岗大马路、龟岗二马路等,但很少人知道古代广州城西有座龟峰(又称龟山、龟冈),古书载龟峰在城西二里,西禅寺就建在龟峰上。大多数人认为西禅寺始建于宋淳熙三年(1176年),主要根据是明天顺五年(1461年)出版的《大明一统志》,是书《广州府》下有:“西禅寺,在府西。宋淳熙中,经略周自强建。”事实上早在南汉(907年-971年)时,龟峰上已有一座慈普寺,该寺毁于宋。周自强是在慈普寺基础上兴建西禅寺的,也就是说龟峰上的寺庙历史已有千年以上。
  西禅寺的香火以明初最为兴旺,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禅寺拥有20顷5分(相当于150个足球场的面积)的田地、水塘,靠这些地产收入,该寺以后建起了正殿、阮公祠堂等屋宇,并专门塑造了一座六祖铜像,供人拜奉,西禅寺还是当时广州“五大丛林”之一(《大明一统志》的“广州寺观”仅载光孝、蒲涧、海珠、净慧、西禅五座寺庙)。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黄萧养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广州的时候,西禅寺遭到了破坏。景泰四年(1453年),一个阮姓太监重新兴建西禅寺,并得到皇帝赐名“龟峰寺”,自此西禅寺又被称为“西禅龟峰寺”。明正德、嘉靖年间,广东按察司副使魏校大毁广东各地寺观,他把西禅寺改为了大学士方献夫祠,该祠堂在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平南王尚可喜等发动捐资修复了西禅寺。
  古代的西禅寺到底有多大范围?我们或者可以借助文献和旧地图探知一二。清宣统《南海县志》载巡警西关第二分局(后改称西禅分局)在西禅寺。1933年出版的《广州市经界图》将龟冈称为圭岗,在太保前菜地之西;西禅分局在兴起里以北,仁明里以东;两地之间有第五十一小学校(即今市第四中学)。据此,我们知道古代的西禅寺大致在北起今天的太保前菜地,南至兴起里,东邻将佳里(旧叫龙翔里),西边是仁明里的位置。
  明清两代,西禅寺几度兴废,名气损失不少。清康熙年间,屈大均撰《广东新语》曾提到自己在广州西场出生,家门面对的便是龟峰,但却只字未提西禅寺,可见并不太重视它。时至乾隆,陈兰芝写了一首《游西禅寺》的诗歌:“览胜西郊更向西,西禅初地几凄迷。黄鹂满树孤僧寂,问客曾过旧虎溪。”这时的西禅寺已是“孤寂凄迷”。
  清末,西禅寺香客更是稀少,显得冷冷清清。番禺人崔必钰撰《西禅寺赠僧某》诗两首云:“乍离城市外,便觉雅怀舒。高阁日偏永,圆蒲静有余。篱偏花作界,林借鹤为庐。似待幽人至,同看贝叶书。”“数椽栖息地,还有旧时僧。净业山无火,禅心并是冰。钵安招喜雀,尘下念饥蝇。物外原清淡,随缘俟更兴。”诗人出了西门口,离开了繁荣热闹的都市,到西禅寺寻求的似乎并非菩萨的保佑,而是它的宁静清幽,而寺中的僧人也休闲自得地等候着香客来同阅佛经。西禅寺这种惨淡状况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1924年,广州市政府为筹资北伐拍卖各寺庙,西禅寺的底价仅150元,寺僧却无力赎回,西禅寺从此湮灭不存。
(晓航/编制)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羊城晚报 ”。
相关新闻: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气阀故障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