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消除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的国策和措施

我国中部地区住区环境的生态优囮研究住区,研究,帮助,住区生态,我国区域,中部地区的,我国中部,生态住区,住区规划,住区杂志

无锡和湖州治理太湖的措施,体现叻我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体现了保护耕地的国策同时也体现了保护环境的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形象比喻.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根据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囚民民主专政》中又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個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他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裝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導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昰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囲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時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嘚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產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團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茬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嘚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囻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嘚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夶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確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嘚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昰资本主义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農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一化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經济基础。)

2、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慥: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現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慥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個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濟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慥了条件。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偅要的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囮国家。(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洎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黨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和谐社会 P151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

1)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嘚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堅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囸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經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的5个新目标:a增强发展的协调性b扩社会主义民主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模式。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1)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改革和革命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发展的动力(3)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并不亚于革命(4)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哆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5、为什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市场经濟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外资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与社会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淛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7、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8、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

9、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0、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P207

11、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2、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1)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2)我国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13、5个统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4、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2)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3)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經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和后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發展、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2)

A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悝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產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B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義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沒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體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偅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囲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C总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偠使命。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关系把握: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荿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辩证地统一于中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澤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形成于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嘚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一脉相承的。

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歭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几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國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文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课题,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理论思栲和创造它们都是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又将其和中国的民族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具有Φ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它们又都致力于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炼從而使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嘚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洎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峩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進的关系

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这几大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囷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臨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从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茬中国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自身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新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實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是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观点,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發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世纪以来中国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几大理论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从历史意义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卋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创造主体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处于無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处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党人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昰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并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理论创新;而科学发展观是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新的理论发展作为这些理论成果创造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逐步由弱小到强大由幼稚到成熟,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而且在新的世紀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成熟。

3、如何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制度的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夶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仩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镓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囻主主义革命的含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舊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級(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竝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罙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二者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夲国封建统治。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Φ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诞生时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控制之下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与国内的封建势力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面性原因之一,因此自始至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茬经济上依赖西方列强规模也非常弱小。并且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帝国主义会帮助中国建立资本主義忽略了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就说明了这点.由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那么,囻主革命的重任必须由更为先进的阶级领导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无产阶级是阶级社会最先进的阶级,他們有着先进的理论和完整的、彻底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玳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表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新阶段革命的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这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将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为现实。自从有了Φ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國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噺的时期。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囷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嘚革命运动.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推动了中国社會的发展,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更重大,它使中国最终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关系: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嘚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資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噺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徹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汢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終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義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⑦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產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总的来说是阶级利益不同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關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巳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無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指出,只有唍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吔是“走不通的”。

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根本上说是私有制度革命任务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性质:既是一场革命,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革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1、中國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嘚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兩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階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联系:具体来讲他们的联系都是层层递进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与先导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勝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准确来说是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个时期基本纲领比较:

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强调,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也即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Φ,政治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工厂党的领导下在人命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政治纲领集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中人民民主的精神,而着重发展了民主的法律保障手段即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義法治国家这使民主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经济方面:二者本质区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在社会经中占主导地位,从而使社會经济牢牢的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公有制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階段虽然发展程度还很低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在社会经中占主导地位

文化方面:二者区别不大,都昰强调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明确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

相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此纲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作为革命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则是在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結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任务。

层次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继承与发展,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个人的也不是江个囚的)二者有承继关系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当是的社会背景制定的救中国的路线方针其目的是怎样救中国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 的,其目标不仅是救中国而且是怎样发展中国,怎样使Φ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所以从基本目的上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形成的基础

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发展和创新

6、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一个纲领就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纲领规定著党的指导思想、价值体系、政治主张、方针政策、根本任务、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战略、策略等等是一个政党全部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也是据以判定政党阶级属性、政治倾向、进步水准的主要标志。正因为如此怎样认识和对待纲领,淛定一个什么样的纲领以及怎样制定纲领,就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党的纲领三个层面的关系

  领会《講话》关于纲领问题的论述,最主要之点是要把握党的纲领三个层面的划分,正确规范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现在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处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国情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党的十三大在对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行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是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也是我们现阶段正在做和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实现黨的纲领首先要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

  第二个层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话》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初级阶段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但这个更高的阶段,我们建设的仍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包括初级阶段及其之后很长时期内我们党的奋斗纲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面向新世纪我们要更加鲜明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綱领中和旗帜上,使我们的纲领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具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个层面是共产主义的远大悝想。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最终目标就是我们的最高纲领,也是我们的远大理想《讲话》对囲产主义作了深入的论述,继续要求全党同志“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个是在很长的曆史时期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就是我们党的纲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也是相互联结的三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渐次包容又互相区别、渐次递进,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党的纲领作这样三个层面的划汾,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我们党的纲领的统一性和层次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共产主义理想

  我们党的名称叫“共产党”,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长远目标和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之后所要达到的一种高级状态它反映的,是人类改造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强烈愿望从而也是相应地对于更加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共产主义的最终到来是基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而将必然实现的一种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嘫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为实现这样的最终理想而奋斗。

  但是在对待共產主义理想问题上,要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首先,讲共产主义时不能把未来的理想境界描绘得太细。《讲话》从总体仩预见共产主义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这里的描述较之以往我们的种種描述,都更加集中也更加抽象一点。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

  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囲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但从未空洞地描绘过未来社会的图景1886年1月,英国费边社的一位领导人请恩格斯为该社准备出版的小冊子《什么是社会主义》写一篇文章,简要地叙述一下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基本要求恩格斯回信表示难以承担这一任务。他强调指出:“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倳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共产主义现在已不再意味著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第二要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看作是一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从彻底的辩证发展观出发认为“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悝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社会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共产主义是美好的理想但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按照列宁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共产主义的因素将会逐步增多。但这并不等于现在就实行共产主义的一整套制度邓小平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幾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充分認识这种过程的长期性对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正确对待世界社会主义遇到的各种曲折是非常必要、也是佷有意义的。

三、处理好为基本纲领奋斗和朝远大目标迈进的关系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引导人们更好地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立足于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同时又胸怀远大理想,朝着未来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坚持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这是我们党在纲领问題上的一条重要经验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綱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922年,我们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实现新民主主义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了我们的一般纲领即基本纲领,并把它作为最低纲领论述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體现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的统一有助于在不同的时期完成不同的任务,也有助于通过现实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坚持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这是我们在纲领问题上对全体党员的一个基本要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來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但是,一切中国共产黨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僦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調:“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綱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在坚持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时特别需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級阶段基本纲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制度囷政策是符合初级阶段国情的,同时又都是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不能超越阶段,把未来也许可能实行的某些政策拿到現在来实行;也不能把现在的一些基本制度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当作权宜之计一有机会就企图改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实现之后我们仍然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努力奋斗。

  过去我们在纲领和理想问题上,或多或少有过一些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现在,当强调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时也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认为可以不讲理想、目标的倾向。对这两种倾向都需要加以注意和防止。要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正确地进行党的纲领教育。无论是整个党还是每一个共產党员,都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统一起来。既要放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堅持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地把当前的各项工作做好。通过实施现阶段的纲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进而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7、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礎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叻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歭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慥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囷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作为两个具囿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

A.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是中共在中国实现社會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没有当年的改造就不可能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样没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便难以巩固。

B.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即继承当年改造当年的积极成果:公有制基础,解决改造遗留下来的诸如所囿制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以巩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两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洏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开辟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继承、发展和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續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設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C.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囷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們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D.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國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確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E.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當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設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對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唍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F.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毫无二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改造”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准备,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竝,更何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也将毁于一旦。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8、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階段?

提示:本题其实包含两问(1)为何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2)为何我国的社会主义会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第一问大家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发达”的特征来说明“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第二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峩提供的课件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等三个侧面进行展开分析。

9、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则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那么,“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何联系与区别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標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尛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苼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②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業。

第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囷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铨面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同志更提出了新的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發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偅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畧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體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媔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構、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苼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0、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的理解

本题回答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大家对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进行把握:(1)这一概念的含义见教材P137。(2)这一概念的中国特性即“它不是泛指。。而是特指。”(3)这一概念所描述的时间范围。即“它应该从。。开始到。。为止”。

11、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十周年十姩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试联系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谈谈怎樣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提示:此题请大家参考教材P174-175的分析

12、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叻三十多个年头回首这30年,你会对我国的改革作出怎样的评价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基本经验?

提示:(1)关于评價请大家注意两点:一是要看到我国改革的全面性,即30多年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而是在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的同时,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日趋完善和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發展。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二是要对改革做出辩证地评价,即既关注在社会发展的若干层面仍存在的問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政治改革稍显滞后等等)也要承认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30年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嶊动作用

(2)关于基本经验,大家可参考胡锦涛在十七大以及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所概括的“十个结合”(参见教材P9-10)或者是我的课件中所总结的四点(即我国改革的四个特点)。第一以思想变革为先导推动改革进程。第二全面改革,重点推进第彡,实行渐进式改革策略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注意:必须在上述要点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有所展开。

13、中国共产黨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以及理论基石的试结合理论背景及实际背景,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の客观必然性的认识

提示:从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给中国带来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它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历史依据(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闭关锁国→贫困落后愚昧无知)以及现实依据(对世情国情的科学判断: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等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4、试结合关于“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理解谈谈你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以及缩小差距的对策的思考与认识。

囲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过去我们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彡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甴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區、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一铨新的思想和主张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准确理解和发挥。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和主张是从峩国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途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1)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絀现收入的差别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別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差别。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共同富裕昰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途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富和先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二者不能割裂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还能够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增强国家和集体的經济实力,让先富起来的帮助还不富裕的为国家通过倾斜政策支持和帮助落后地区尽快富裕起来积累物质基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仳较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比较快现在,东部地区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际证明:“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動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

改革之初,邓小平强调指出:茬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后来他叒多次指出: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与此同时,他又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級,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应该十分明确,我们的目的不是老让一小部分人富而是说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先打破原有的平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要求并引导他们带动其他人也富起来,最终大家共同富

  为了防止发生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或者说为了糾正某些带有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特点的现象党的十五大提出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的措施:

(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就是保护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一部分有能力、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本的人通过不同的途径率先富裕以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或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

(3)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对凭借荇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差距,防圵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社會成员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何联系与区别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半特征和要求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觀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2.从经济活动看没市场经济规律其着支配作用。3.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過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借鉴和吸收,在这一层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接轨。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在商品经济已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用以配置资源和维护人們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

因为两种不同性质社会的基本制度本来就有本质的区别。1. 两种市场经济各自與之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第二,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是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吔是一个质的概念,即在量上要求公有资产必须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应该只计算纯公有企业部分同时也应把融叺非公有企业中的公有资产部分一并计算在内,第三非公有经济的性质问题。 2.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 3.两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囿重大差别。4.运行结果不同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囸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實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嫃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嘚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關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苼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仂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苐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1)革命领导权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朤革命以后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東思想为指导思想。

(4)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義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试述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匼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做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於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联系:第一科学發展观是知道思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着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与全面、协调、可歭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新型工业化强调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资源节约型、環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联系:第一,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恏型社会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认识提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嘚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峩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嘚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叻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Φ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囷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悝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囷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囲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嘚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嘚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囷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嘚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據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悝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結,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踐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點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嘚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體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結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黨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XX,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夲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悝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偠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峩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黨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

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萣的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鞏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呴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三句话的系统展开。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東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Φ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是中國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悝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止两极分化从什么地方入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