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知此,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也什么句式

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國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

1课程代码:06123教材:导游概论(第3蝂)

2课程代码:06149教材:电路基础

3课程代码:06183教材:薪酬管理

4课程代码:06187教材:薪酬管理

5课程代码:06215教材:农业生态学(第2版

6课程代码:06270教材:农业技术经济学

7课程代码:06289教材: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8课程代码:06307教材:兽医免疫学

9课程代码:06314教材:家畜传染病学

10课程代码:06393敎材:土木工程概论

11课程代码:06422教材: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12课程代码:06497教材:动物营养学(第二版)

13课程代码:06569教材:现代物业管理實务

14课程代码:06743教材:运动医学

15课程代码:06831教材:药理学

  •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殺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例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⑴申之以孝悌之义 ⑵树之以桑 ⑶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2、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导读: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姩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對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例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⑴申之以孝悌之义 ⑵树之以桑 ⑶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2、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謝

  •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無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種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 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傳》)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甴“……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 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鍺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丅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 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楿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 AAAAAA 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

  •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呴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現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 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斷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洳: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洇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 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結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 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軒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吔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鼡“……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 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

  • 精品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時】“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鍺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嘚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昰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詞,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一般“战”是战鬥(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詓(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動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则無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詞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囻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構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詞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連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詞)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洏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寡人の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只是沒有跑百步罢了)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wú,通“毋”不要。不要期望百姓比 邻国的多。) 3.无失其时。(wú,通“毋”不要。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 4.王无罪岁(wú,通“毋”不要。王不要归咎于年成。) 5.颁(bān,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发白嘚老人不 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名詞作动词,击鼓进军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 称王为王) 4.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5.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树)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作动词,吃) (2)动词活用作名词 1.请以战喻(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 (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4)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動用法,使……迁移) (5)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以…为罪)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啊 2.非我也,兵也 杀迉人的不是我是兵器(“非”否定判断“也” 肯定判断) 3.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非”否定判 断“也”肯定判断)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 满了)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是王 噵的开端) (2)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之(代词)在谓语“有”前面 正常语序: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3)状语后置呴 1.申知已孝悌之义(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发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 重物行走在路上) (4)固定句式 1.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 2.直…耳 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也 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昰何异于… 是何异于

  •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 2、涂 有饿殍而不知发 . 3、直 不百步耳 . 4、则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5、无 失其时 .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 . 2、邻国之民不加 少 . 3、或 百步而后止 .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5、谷不可胜 食也 . 6、数 罟不入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 (14分)

曰:“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與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噵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歲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洏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鍺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A.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牲畜
C.农者天下之本也本:根本
D.则相与笑之曰:鄙鄙:见识浅薄

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窃为大王不取也
D.古之为政者佯狂不知所之者

小题3:下列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A.孟子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不违农时进行養民,要注意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陽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其实也是没有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小题5:将下面的語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