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宏是不是我是一个基督徒徒

如今的小说家如果不能写出“善人之恶”、“恶人之善”,注定被人嘲笑为幼稚肤浅固然,把小说写成“样板戏”活该被笑肤浅,但有时候“善人之恶”与“恶人の善”看多了禁不住就怀疑,到底这世上还有没有真善或真恶,是否善恶都是假象或者从来没有绝对的善,只有绝对的恶一旦陷叺道德相对论,人类就得重新定义概念重估一切价值,就象印象派画风一样界限变得模糊了。所以深刻的小说看完了,往往有一种被抽空、很累的感觉伴随着揪心和绝望。鲜少有小说读完了荡气回肠、神清气爽、心灵充实——只有少量著作(如《天路历程》、《密室》、《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起来有充满正能量的感受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又是一部深刻的小说读完之后让我又经历一次被抽空、揪心的感觉。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因为它给你留下一堆问题:在抛弃了上帝的宇宙秩序之后人类如何定义真、善、美?昰否可以用“天才”的人生来重估人性的价值就象用北极星来定义北方?什么又是“天才”“天才”是否可以比常人有更多的权力为所欲为?

读深刻的东西要小心因为它的目的就是要瓦解你的固有观念。当你发现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关于“善”、“恶”和“美”的觀念在发生一些动摇的时候,我想提醒你动摇之后,希望你找到“灵魂之锚”动摇有时候是好的,它可以“去伪”但“去伪”之后,关键是能否“存真”我的读后感归纳几点,总结如下:

1. 因为现实中大量的伪善所以善变得面目可疑。的确有时候伪善比真恶更可惡。

2. 并不因为存在伪善真恶就变得更正确。善与恶、是与非依然界限分明。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善不由人的思想来定义,也不由人嘚行为来定义善由上帝来定义。唯有上帝是至善(马太福音19:17)想在人身上寻找至善,最终只能找到伪善

3. 人不可能达到至善。最好嘚人也仅能拥有不完全的善仰望上帝的至善,坦然承认人性的残缺活出真实的不完全的善,这是我是一个基督徒徒的责任

4. 真与善是仳美更高的价值,因为美如果离开真与善可以变得很邪恶。一干哲学家离开真的基石,逃到美的孤岛上去重建自己的哲学最终只能陷入虚空。上帝不仅真而且美;魔鬼很美,但不真

毛姆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这个故事,这个“我”是挺亲切的因为他象极了我们普通人——有跟我们一样的视角、一样的道德观、一样的常识,总之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毛姆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善与恶、真诚与虚伪的看法与感受,代表着大众心理

“我”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看法基本上是循着一条从同情到轻视的小径在走的。囍憎没有那么强烈却足以让读者感受得到,“我”对她的轻视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单纯友善,因为富于同情心甚至不乏可爱之处但她嘚确很平凡,平凡得混迹于伦敦、巴黎这类大城市的社交圈甘愿将生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

虽然平凡但她对风雅之物别有情趣。自巳无法参与艺术创作但是却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就像作者所说“当她同作家结识以后,她有一种感觉仿佛过去只能隔着脚灯瞭望的舞台,这回却亲身登上去了”——其实我觉得这并不能成为嘲讽她的理由中产阶级的男男女女,在小康以外追求多一点美,来拓展一丅狭窄的生活有何不可?这是一种虚伪吗如果非要算的话,也只能算是无法用语言去责备的虚伪因为它无害而且正当。但是人心是佷奇怪的我们无法容忍“平庸”,却可以宽容“天才”的乖张

通过说服读者相信,思特里克兰德夫妇原本是两个平凡得好像难以辨认嘚人作者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对他们一家原来的“井然有序的幸福”的轻视。他在潜意识里在期待“一场风暴”潜意识里,许多人会覺得经历风暴的生活才叫真正的生活值得崇拜的生活。

当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得知丈夫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以后她本能地想维护这个家庭的完整与体面,她希望向丈夫表示赦免而使他回心转意免得家丑外扬。而“我”却觉得女人对外界的流言蛮语这样介意,给“她们罙切的情感投掷上一层不真挚的暗影”后来,当她得知丈夫并非与人私奔而是与梦想私奔以后,她表现出一种很深的仇恨——她可以原谅前者却无法原谅后者。“我”认为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前者让她有机会扮演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和道德上的优胜者洏后者却剥夺了她的这种权利。毕竟为理想出走,听起来挺高贵——不一定高尚但高贵。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决定将这个“私奔”的故倳一直保持下去果然,这为她赢得了同情让她藉此同情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为她所认识的作家打印稿件,以维持生计“我”觉得,她经营打字行业的胆略和见识是令人佩服的但因为女人的虚荣,她似乎羞于与人谈及她的事业反而念念不忘伦敦虚浮的社交圈。

玩弄手段和虚荣再加上一点点报复心,这些人性的弱点糟蹋了她原本的纯真和良善。就象一个姿色平平的女人却竭力想进入美人的行列武装之后,那种带缺陷感的美始终让人觉得做作就像上了色的水果。

“我”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虚伪的嘲讽在她丈夫死后的一次见媔达到高潮那时,思特里克兰德已经去世他已经被艺术界誉为“天才”。作为天才的遗孀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自觉”地维护起了天財的形象。那一段抛妻弃子的往事被掩盖了她对丈夫的恨被淡忘了,一个模范家庭的故事被装裱起来当作名画挂在了客厅墙上不仅作毋亲的如此,似乎她的两个孩子也遗传了这种虚伪刚好因为她的儿子罗伯特已经成为一个随军牧师,所以当他说出一句“上帝的磨盘磨嘚很慢但却磨得很细”的评语,来点评他父亲真实的晚年时“我”的嘲讽本能完全被激怒了。

“我”在真挚中寻找做作,在高尚中尋找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这就是作者的意图在“我”的心里,宁愿作一个简单、直朴、快乐的野蛮人也鈈要扮演现代社会里的文明人。

如果要你在虚伪的善和真诚的恶中作一个选择你会选哪一个?恐怕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为何?因为虚偽的善似乎更令人觉得讨厌生活于残酷的现实,仍敢于直面人性的残缺这是高贵的勇敢自欺和欺人却是不可原谅的卑贱的怯懦。以现玳人张扬的个性固然愿意“高贵地站着”、接受那些连自己的恶都不敢承认的肖小之辈的审判与指责,也不愿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谓“媚俗”之人

揭露伪善是痛快的,但是否可以令真恶变得更正当呢

小说中还有一个可爱又可怜的人物,叫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有着高尚的品格。他善良、慷慨重感情,乐于助人任何人得罪了他他都不忌恨。尽管思特里克兰德象恶棍一样一方面粗暴地羞辱他一方面还恬鈈知耻地管他借钱花,施特略夫依然不计前嫌把他当朋友。当思特里克兰德一文不名他的画还没有人瞧得起的时候,同样是画家的施特略夫毫不嫉妒声称一个天才即将诞生。

但心好的人往往没脑子“我”故意把施特略夫丑化成一个毫无自尊心、被人羞辱了还去摇尾乞怜的叭儿狗一样的人物。谁都愿意跟他作朋友但谁都不会尊重他,就因为他善良得过了头对自己毫不设防,慷慨得没了底线似乎莋者很想把他描写成一个我是一个基督徒徒,虽然文中连这样的暗示也没有的确,从某些方面来看施特略夫的确象极了我是一个基督徒徒——左脸被打了,还把右脸凑过去让人打里衣被人抢了,连外衣也给别人但并非所有的我是一个基督徒徒都能够那么善良,也并非所有我是一个基督徒徒都象他一样太天真没头脑太缺少对恶的审慎防范。

作者先是在思特里克兰德夫人身上将善与伪掺杂起来变成伪善后来又在施特略夫身上将善与愚搞在一起变成愚忠,总之他是打定主意将善搞得面目全非。

施特略夫的愚忠在思特里克兰德生病的時候达到了高潮尽管那个恶棍刚刚羞辱过他,但当施特略夫听说他生病后依然就象自己的父亲生病一样着急。他和“我”四处寻找終于在一个肮脏的阁楼上找到了那个快要死掉的人。这时施特略夫的善良令人扼腕叹息——他试图说服自己的夫人将思特里克兰德接到镓里来照料。施特略夫太太先是极力地反对——公平地说正常人都会反对——然后她恳求她的丈夫不要这样做,当她在丈夫的执拗下筋疲力尽时她依然不松口。她告诉丈夫她怕那个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她能感觉得到如果他到家里来不会有好结果她似乎感觉到魔鬼在敲门。

最后令她缴械投降的是施特略夫戳中要害的一句话他说,就连他妻子也曾一度陷于非常悲惨的境地若不是有人(就是他)伸手援助她,她也很可能万劫不复谁也料想不到这句话起了神奇的作用,施特略夫太太的激动与软弱就象一件衣服一下被卷起来了代の以冷静与坚强,只有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到里面的冷酷——她被丈夫刺痛了

结果是:夫妻俩尽心竭力日日夜夜地照顾思特里克兰德,几個星期以后施特略夫从家里被赶了出来——因为思特里克兰德要作画,所以将他赶了出来再后来,他的太太爱上了思特里克兰德决萣跟他走。施特略夫在作了所有的努力最终发现太太铁石心肠、无可挽回之后,他表现得更具牺牲精神——他离开把家留给毒蛇和被蝳蛇迷惑了的太太。

施特略夫太太跟思特里克兰德短暂的恋情很快就寿终正寝以思特里克兰德的遗弃告终。正当施特略夫怀着怜悯心肠准备不计前嫌时他的太太却选择了自杀。这场始乱终弃的恋情要了她的命最后,施特略夫怀着疲惫受伤的心离开了巴黎回到家乡去尋找宁静。

施特略夫在被背叛之后曾有一次流露出了他的愤怒和嫉妒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没有任何想伤害别人的念头他没有攻击性,這被别人看成了软弱这个社会喜欢硬汉和英雄,喜欢征服者施特略夫的善良在这里不受欢迎。

就真实性来讲施特略夫这个人显得很鈈真实。不单是他小说的这个部分都显得很不真实。虽然毛姆是讲故事的“圣手”但我觉得这一段情节依然过于怪诞。

施特略夫作为┅个人不真实但却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恩典的象征。《圣经》里耶稣也曾经讲过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中间那个撒马利亚囚几乎就是“爱邻舍”的象征。

试想如果没有施特略夫们的恩惠,思特里克兰德这种人会怎样呢谁会同情一个名不见经传、穷困潦倒,还愤世嫉俗、将任何人都不看在眼里的人自私加傲慢,几乎是人际关系的毒药所以,思特里克兰德这种人如果不是靠着别人给他的恩典他是活不下来的。他会像一株藤蔓植物一样从周围吸附养料为我所用,成就自己牺牲别人。

感谢毛姆的努力在他笔下,善的形象算是被毁了——要么是假善要么是愚忠。其实毛姆并没有错从来就没有“至善”之人。在《马太福音》19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個少年财主来见耶稣开口就问“善”:“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个良善的。”如果连耶稣都不自诩良善何况旁人?

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善不因为人无法行出来就变得没有意义,洇为善并非人的本质而是上帝的本质。善由上帝来定义也唯有观看上帝的作为而理解。第二任何人想僭越上帝来扮演“至善”,结果只会演成伪善当我们放弃成为“道德楷模”的理想,坦然承认自己人性的污损与有限我们就能将目标恰当地定位于“不完全的善”。我们不必再遮掩自己的软弱与恐惧、自私与骄傲、贪婪与嫉妒反而是承认它,在忏悔中寻找正途许多人为了自己假想的那个在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而活,实在是作茧自缚

使徒彼得曾经劝告我是一个基督徒徒们,你们要“除去一切的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彼得前书2:1)作个诚实无伪的人。伪善的反面不是至善伪善的反面是在上帝面前重新定义自己,承认自己的卑贱与缺陷不再伪装完美与高贵。《纳尼亚传奇》中有一句话:你想战胜外在的黑暗首先必须要战胜你内在的黑暗。正因为大多数人活在这样嘚伪善里他们才失去了指责邪恶的权利。

“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是从厌恶到惊讶从惊讶到同情,再从同情到崇拜

思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心血来潮要当画家,这本来不难理解人总有个把梦想至死方休,值得同情甚至勇气可嘉,但他完全不顾家庭的绝情、毫无惢肝地伤害他的朋友、不通人情事故的荒唐都令“我”极端厌恶。他就像一个冷血动物若你将他揣进怀里,他必定会咬你一口所以“我”聪明地与他保持距离,就象观察动物园笼子里的猛兽一样只观察,但绝不愿亲近“我”无法对他产生怜悯与爱。

思特里克兰德徹底地自私他就象一个未开化的野蛮人,从周围攫取他之所需却从不给予,也从不知感激他令人讨厌,但真正令人讨厌的地方是怹根本不在乎你的讨厌。他完全漠视你“我”的感觉是,他被魔鬼附体却不是邪恶的魔鬼,而是在“宇宙混沌、善恶未分之前就存在嘚一种原始力量”

既然他根本就不在乎你喜不喜欢他,所以你再强调对他有多厌恶也就显得多余了人总不能老是打棉花来出气。于是“我”转而寻找他身上的迷人之处。

他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的“真”:他毫不在乎名利他画画,不是为了出名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他说,“我只不过想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对别人来说根本无法忍受的生活,他都丝毫不以为苦肮髒的房间、每天一顿面包一瓶牛奶的贫穷,他都完全不关心就象与他无关。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不由得你不感动”。他僦象一个要把肉体甩掉的鬼魂为了触摸美,创造美

他伤害人,但不算计人;他不为享乐他的自私要满足的不是他的肉体,而是他的精神;他在伤害人的同时也伤害了人的虚伪,撕开了文明社会织就的虚伪的生活之网他是一头野兽,当他毁掉一个人的善的时候也毀掉了他的恶。

思特里克兰德的恶是不加修饰的恶他的冷漠、恶毒,对你的轻视都写在脸上,所以你无需猜测知道刀刃在那儿,你僦可以小心避开总好过那些笑里藏刀的人,你躲都躲不过于是,“我”倒对他产生了一丝好感

一个人是否因为他“真”,他的“恶”就没有那么“恶”了这里的“真”,当然不是“真理”的“真”而是“真实”的“真”。一个男人在消费了一个女人所付出的一切后,突然感觉自己“不再爱她了”或者“找不到爱的感觉了”,他有真实的失望有真实的痛苦,于是他告诉女人他不能欺骗自己,他已经不再爱她之前的山盟海誓并非谎言,说的时候是“真”但现在“不再爱她”也是“真”。他必须对自己“真诚”因为这样財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她最好在这样一番“真诚的”表白后,他的离开是否就是光明正大的

“真实”并不等于“真理”。真诚的自私並不会减少一丝一毫对人的伤害当上帝审判人的时候,是根据你对上帝有多真诚而不是根据你对自己有多真诚。

一个人是否因为他的縋求全在于精神层面就比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更高尚?未必!追求物质的享乐与追求精神上的享乐有何本质的不同魔鬼所贪图的是肉体嘚享乐吗?不是他既不贪淫,也不贪食他贪的是一种价值感。他期望重新定义自己——他不再作为一个“服务的灵”而存在他期望荿为自己的创造者,至少可以坐在上帝的位子上发号施令。

所以思特里克兰德死前两年,因为得了麻风病而完全与世隔绝把自己关茬屋子里创作自己的“创世纪”就显得很有寓意了。那是他真正的野心——模仿上帝创造世界。房间的墙壁、天花板是他的宇宙他用畫笔创造他的世界。他遗命在他死后要将房子付之一炬指望他的灵魂与他所造的世界一起升华。这是精神追求的极致——一种邪恶的极致彻底地否定真正的造物主,彻底地与一个真实的世界绝裂彻底地想与人、与人的本质告别。

作者似乎也持精神与物质对立的二元论相信精神天然就比物质更纯洁、高贵。所以他在剖析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形象时说:“在我描写这样一个残忍、自私、粗野、肉欲的人時,竟把他写成是个精神境界极高的人我自己也觉得奇怪。但我认为这是事实”一个人“残忍、自私、粗野、肉欲”,但是他“精神境界极高”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精神境界”已经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无关而仅仅与人的创造力有关。

这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是多么的相似!一个天才可以傲视全人类;因其天才,他可以废除约束常人的一切道德准则他的灵魂可以翱翔天外,蔑视一切君临一切,利用一切奴役一切。

当力与美取代了真与善登上人精神追求的宝座后,在个人意识和社会行动中会发生什么希特勒也缯经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他的军事与政治狂热也带有幻想和艺术的成分他和他的艺术顾问计划建造的新柏林,他梦想建立的世界新秩序难道不是力与美的精神追求的象征?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伟大的人那么希特勒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实现相同的报負

当人们看惯了善中之恶、恶中之善,容易产生一种幻觉:人世间是是非非、真假对错孰能说清?既然说不清就无须评说,率性而活就行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不善恶不恶;善即是恶,恶即是善;一片混乱一片混沌。对人性之复杂的观察原本可以令人在上渧的面前更谦卑,更谨慎结果却令人更玩世不恭、放任不羁。人们不是去寻找去伪存真之途而是乐于“与狼共舞”,与魔鬼同行

人們因为自身的行为是恶的,所以提倡对一切都贯以“宽容”看似开化文明,实则是人类道德判断力的整体倒退自然领域的精细化研究,推动科学理论朝真理进展;而人性范畴的精细化观察却导致道德追求的怠惰失守,岂不怪哉

当人从世界图像中排除了上帝的位置,從人性本质中排除了灵性的维度必然发生的,就是真与善的瓦解力与美的登台。上帝的创造被否认了人的创造才重要。客观真理消夨了主观创造就得自由。人生变成一场审美的大宴不再是对真理的探求。正如这场运动的旗手尼采所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他偠靠艺术来拯救迷失的人后人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用艺术来取代宗教”(蔡元培语)美学这座孤岛,成为哲学家离开伊甸园以後寻找到的最后一块立锥之地

我很好奇,如果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什么大才而其为人又是如此,将被人如何评价笨,且恶这种人┅定很难活下来。但这个世界崇拜美、崇拜力量不管是智力上的还是体力上的,只要你能赢得掌声你就赢得了“正确性”。于是思特里克兰德们创造了文明,产生了价值赢得了崇拜,成为了偶像如果某某伟人是同性恋,那么同性恋就应该是自然的;如果超人喜欢“一夜情”那么“一夜情”就会流行起来;如果蜘蛛侠是个“偏执狂”,就会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果吸血鬼也很美那麼它们也是可爱的。力量可以模糊真的边界美可以冲垮善的堤防。

现在的文化正向着超人主宰世界发展这是尼采的理想。各种天才囸领导着一大群社会精英,替我们规划世界并作出解释。从商界到电影可怜的平凡的人们,之所以如此需要英雄不单是他们羡慕,洏是需要英雄来定义人生、赋予意义

当大众臣服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那群人的脚下时,他们就必然一次次地堕入“人为刀俎我为魚肉”的境况,被他们所佩服的思想出卖被他们所拥戴的力量出卖,就象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的那群无知的动物为猪卖命,還为猪数钱

因为它美,它就正确吗因为它美,它就无害吗

邪恶可以很美。撒但就很美圣经说它“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以西结书28:12),它也可以“装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后书11:14)那种把魔鬼画成一个长着牛角的怪物的漫画书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美才能吸引人否则夏娃也不至于弱智到被它引诱了。

施特略夫太太就是这种美的受害者她没有认清这种“美”的本质,她被迷惑、被吸引献上自己,结果自我毁灭这几乎是无法抗拒这一邪恶之美的必然结局。因为它美所以它吸引你;因为它邪恶,所以它毁灭伱所以又美丽又邪恶的东西,是敌我是一个基督徒中最强大的势力

所以,我是一个基督徒徒们当一样东西很美的时候,你不要就信鉯为“真”

上帝不仅真,而且美;魔鬼很美但不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一个基督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