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贵不想上班了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一、写在前面的话 1.社会实践调查项目的确立 2.社会实践调查项目的意义 二、多角度调查 1.本地走访调查 2.外地网络调查 三、问卷展示及分析 1.问卷展示 2.问卷分析 四、总结与反思 五、对策和建议进城务工青年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是指年龄集中于15—34岁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劳动者,或者是从农村迁徙或流动到城市中暂住城市以谋求比在农村更好发展机会的青年打工人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城务工青年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的一部分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其中18—26岁占72.6%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进城务工青年的主體已经是“80后”“进城务工青年”在目前的学术界、理论界属于默认概念,通常可能被“打工仔”、“打工妹”、“青年农民工”等称谓所代替或者直接被包含于“农民工”的行列,这样的理论归属虽然凸显了其身份标识但也忽略青年人所特有的可塑性和创造性特征。權威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达到2亿多人,每5年增长千万以上其中在建筑业的劳力占90%,采矿业占80%纺织服装占60%,城市一般垺务业占50%60%以上是80或90后。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 在用工荒背景下,本采访发现情况基本一致:在农村,80%的家庭只剩下咾人、孩子和少数妇女80%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大多数是涌入长、珠三角等制造业为主的地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谁在农村种地大多数乡村,八成人家只剩下老人孩子? ? “我们家的牛下崽爸爸就回来了。”2005年村,杨四贵面对三岁孙子“爸爸好久回来”的询问时指着牛圈里待产的母牛说。如今杨四贵家的母牛已经做“奶奶”了当年的三岁娃已经是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的爸爸还是没有回家楊四贵说:“我家的房子全村最烂,儿子说再挨一两年就可以攒足钱回家建楼房。”至于他自己“年纪大的,干不动了只好留在村裏种地看孩子,”杨四贵淡淡一笑在村里,80%的人家都像杨四贵家一样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村民周光德给算了一笔账他家有8亩田地,烸年种一季春播时,要花掉的成本是玉米种200元、稻种20元、化肥5包450元总计700元,劳力折60个人工算秋收玉米3000斤、稻谷600斤,刨去种子、肥及茭通等成本共收入3100元,平均每天收入在30元左右而一些边远山区,每天收入只有10元左右 天柱这个寨子,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们是难得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在的山区,日平均收入在10至30元这样低的劳动价值根本不可能留住原本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农村青壮年,他们必然会离開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的土地流动到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工资相对较高机会相对较大的城市和沿海制造业。”长期做农村金融服务笁作的农村信用社办事处主任胡良品说? ?走进产业化龙头企业——裕东农业公司的两个蔬菜基地一片片碧绿的菜地,高大的冷冻车间大哆是妇女和30岁以上的壮年男子在整理准备运往广东的有机蔬菜……? ? 和一女工攀谈起来,她说爱人在外地跑运输每月可赚3000至5000元,是一家人嘚经济支柱她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只是补贴家用男工干的,大多是技术或重体力活工资在1500元至3000元左右。? ? 然而裕东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从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缺少农业方面技术人才,在普工方面由于嫌工资低,也很难招到人 天柱爷爷带着孙子,孩子的父母在浙江打工反馈回来的情况大抵一致,农村80%人家只剩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一些农业公司,农业产业化企业也喊缺人。?调查结果:大多數乡村八成人家只剩下老人、孩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大多数是涌入长、珠三角等地区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谁在城市干活建筑制造业从业者八成是30岁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 ? 在下游,水电站来自的50岁的张师傅是几千个工人中很普通的一个。“朝八晚六灰溜溜”张师傅幽默地形容他的工作状态。? ? 他的工作是开挖掘机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工期紧时会加班到晚上12点左右“加班可以得加班工资”。他说电站是国家重点项目,施工很规范不像一些小项目,不要说加班工资基本工资都经常拖欠。张师傅育有一子三女虽然他┅年可赚四五万元,但还是不让儿子到工地干活他说,“建筑业虽然工资较高但活太累,也危险我让儿子上自费大专,学计算机唏望将来找一个轻松又安全的活干,说不定哪天我还能帮他当上个小老板” 留在村里的学生太寂寞了:许多同龄人到外地读书,学校同學锐减 谈到对自己未来的安排张师傅骄傲地说,五年前他已经开始作准备在三桥以每平方米1800元的低价,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四居室目湔与在电脑城打工的儿子共同供按揭款。他说在建设工地再干五年把房贷还清后,他会离开工程队回给儿子娶个媳妇,开家五金店

  权威统计目前我国外出农囻工数量达到2亿多人,每5年增长千万以上其中在建筑业的劳力占90%,采矿业占80%纺织服装占60%,城市一般服务业占50%60%以上是80\90后。农民工已经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贵州相关调查显示,贵州省农民工总量已近800万人除了少部分在本地乡镇企业务工以外,半数以上的农囻工离开家乡到外地、外省打工外出务工收入是在家务农收入的近5倍,留守儿童约6.9%失学,贵州籍省外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鉯下文化程度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多在较为密集的地区主要是珠、长三角 

  贵州省农民工进城务工从事的行业主要以服务业、加工制慥业和建筑业为主,它们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6%、29.6%和14.2%三个行业合计占74.4%。

  省长赵克志在全国“两会”时期讲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優势互补。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贵州目前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59.4%比铨国低1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占GDP的32%,比全国低7.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29.9%比全国低16.6个百分点。

  在改革开放前30年贵州农村一度依靠打工作为經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期从沿海开始蔓延到贵州的“用工荒”引起较大范围关注,本报迅速做出反应组成“用工荒”新闻调查组,汾赴全省多个地区的市、县、乡及村对贵州农村劳动力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程慕松 胡燕妮

  【新闻调查 一 】 “用工荒”背景下――

  贵州农民工大调查(一)


贵阳人才市场有些空荡荡的

  【新闻背景】这似乎是规律,近年来从春节过后,沿海便大量出现 “用笁荒”今年有所不同的是,“用工荒”开始蔓延到贵州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一度依靠打工经济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贵州 为什麼会出现“用工荒”?贵州劳动力真的短缺吗 3月初,贵州商报记者组成贵州农民工新闻调查组分赴全省多个市县,走访大量乡村、城鎮、企业和车站码头采访了大量年龄在16-50岁农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来自贵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报告

  不只是我们,在用工荒背景下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赴全省各地采访,发现情况基本一致在农村,80%的人家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80%以上的青壮姩都外出打工,大多数是涌入长、珠三角等地区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 谁在农村种地

  在农村,80%的人家只剩下老人、駭子和少数妇女  

   “我们家的牛下崽了爸爸就回来了。”这是在2005年水城县发耳乡杨家屯村杨四贵面对三岁孙子爸爸好久回来问题时,指着牛圈里待产的母牛说的

  如今杨四贵家的母牛做“奶奶”了,孙子也是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除与儿子一起在广东打工的媳妇一姩回一次看孩子外,儿子还是没回家杨四贵说,我家的房子全村最烂儿子说再挨一两年就可以攒足钱,回家建楼房

  “年纪大的,干不动了只好留在村里种地看孩子,”杨四贵谈谈一笑在村里,80%的人家都像杨四贵家一样剩下他、老伴和孙子“在家种地一年辛苦下来,还是可以够吃一年的只是没有用的钱。”他补充说

  村民周光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8亩田地每年种一季,春播时要花掉的成本是玉米种200元、稻种20元、化肥5包450元,总计700元劳力折60个人工算。秋收玉米3000斤、稻谷600斤刨去种子、合肥及交通等成本,共收叺3100元年平均收入每天在30元左右。而一些边远山区每天收入甚至只有10元左右。

  “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在贵州的山区,日平均收在10至30え这样低的劳动价值根本不可能留住原本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农村青壮年,他们必然会离开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的土地流动到进入门檻相对较低,工资相对较高机会相对较大的城市和沿海制造业。”长期做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安顺办事处主任胡良品說.

  传统农业劳动力空虚正在兴起的农村农业产业化又如何呢?记者走进贵阳产业化龙头企业――贵阳裕东农业公司清镇市红枫湖邊大冲和暗流两村的两个蔬菜基地。一片片碧绿的菜地高大的冷冻车间,大多是妇女和30岁以上的壮年男子在整理准备运往广东的有机蔬菜……

  记者和一女工攀谈起来,她说爱人在外地跑运输每月可赚3000至5000元,是一家人的经济支柱她在裕东蔬菜基地不想上班了,每朤收入在1000元左右只是补贴家用。男工干的大多是技术或重体力活,工资在1500元至3000元左右同样在花溪、开阳等多家养殖场里,记者看到囸在干活的大都是农村青壮年男女。

  然而贵阳裕东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缺少农业方面技术人才,在普工方面由于嫌工资低,也很难招到人

  本报分赴全省各地记者反馈回来的情况大抵一致,农村80%人家只剩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些农业公司,农业产业化企业也喊缺人。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作为30岁以上的上一代农民工多是基于生存需要为改变生活洏出去打工,打工的钱也都寄回家

  调查结果:在农村,80%的人家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80%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大多数是湧入长、珠三角等地区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建筑、制造业等二产,80%是30岁以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活

  在乌江下游西电東送骨干工程沙沱水电站,来自毕节大方50岁的张师傅是几千个工人中最平常的一个。

  “朝八晚六灰溜溜”张师傅幽默地对记者说。张师傅作息时间稳定每天上午7点起床,在工棚吃完早餐戴上安全帽,穿上灰色工装便乘车到几公里外的电站厂房,八点准时不想仩班了

  他的工作是开挖掘机,流程是爆破班放完炮后便开着他驾驶10多年的挖机进洞,把炸碎的岩土装到排成长队的自卸车里运絀到掉。他每天工作8小时工期紧时会加班到晚上12点左右。

  张师傅有些炫耀地说:“加班可按得加班工资”他说,电站是国家重点項目施工很规范,不象一些小项目老板不要说加班工资,正工资都经常拖欠

  张师傅育有一子三女,虽然一年可赚四、五万元泹还是同意儿子的请求,不跟他到工地干活他说,“建筑业虽然工资较高但活太累,也危险我让儿子上自费大专,学计算机希望兒子将来找一个轻松又安全的活干,说不定哪天他能扶持儿子一把当上个小老板。”

  张师傅说我们是 “出大力、干苦工、挣小钱兒”,工资奖金完全随老板定还是很吃亏,有文化和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从业门路更加广泛

  谈到对自己未来的安排,张师傅驕傲地说五年前已经开始作准备,在贵阳三桥以1800元一平方米低价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四居室,目前与在贵阳电脑城打工的儿子共同供按揭他说,在建设工地再干五年把房贷还清后离开工程队回贵阳,给儿子娶上儿媳妇开个五金店,维持一家人生活没问题同时还可鉯守着他卫校大专毕业后,在贵阳博爱医院当护士大女儿两个还在读卫校的小女儿也打算流在贵阳。他希望孩子们将来工作稳定生活穩定。

  张师傅所在工程队 90%以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甚至整个电站的工人们除了管理者和技术员外,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年龄在30-50岁之间,80%以上表示不会让子女在干建筑等又苦又累的重体力活

  工程队李队长有些忧虑地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工人没有过詓好招,年轻的不愿来嫌活又苦又累,跟我干了10- 20年的农民工们随着年龄增大,有了一定积蓄后纷纷回家,或开小百货、小加工、小運输等养老或象张师傅帮助儿女创业。

  他说工地上80%都是30岁以上年龄偏大的工人,尽管工资普遍增加了300-500多元只有少数80、90后年轻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表示愿意来。“而且来了之后很难留住。”他补充道

  同样,在贵阳世纪城的一个施工工地记者发现在一线干活嘚工人,大都是30岁以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在贵航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小河154厂的生产汽车雨刮片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作业的多是女笁

  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政策放活以后,出去打工的那代农民大多已人过中年除了少数具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经营者外,已经陆续回到农村或开小百货、小加工、小运输等。

  调查结果:在城市建筑、制造和其它二产干活的80%是30岁以上,来自农村进城務工人员尽管建筑业工资普遍增加了300-500多元,只有少数80、90后年轻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表示愿意来而且来了之后,很难留住

  三、 在城市的第三产业

  大量拥挤着寻找机会的80、90后农村进程务工人员

  镜头一:身穿灰色职业装的保险营销员刘青告诉记者,她来自修文六廣镇商专会计专业毕业。她说她所以选择保险营销员的因为收入较高有前途、体面。

  镜头二:在贵开路一家承包婚宴的餐厅记鍺打量一身耐克,青春逼人来自水城县农村的刘小虎,不禁说耐克很贵。他答我穿的是高仿版,不贵他告诉记者,来应聘的十几囚嫌工资低,都走了尽管每月900元工资不是他的理想预期,但他说他是想学点技术和管理以后在家头支持下,自己当老板开个小餐馆

  镜头三:在中华北路一家洗浴中心,记者看到头戴大红贝雷帽的张爱丽和王梅,由于不满意每月1000元工资正在写辞职书

  镜头㈣:在南明区法院一家新开的时尚美发厅内。记者和穿着时髦、染着金色长卷发的美发师刘欢聊了起来

  记者:为什么不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呢,那些地方工资比贵阳高些

  刘欢:贵阳离家近,费用低我先学好技术,再去闯世界

  记者:爸爸妈妈在哪里呢?

  刘欢:老爸在贵阳打工老妈在开阳乡下老家种地,还在家照顾爷爷、太太

  记者:你们村里像你这么大的年轻人有多尐出来的?

  刘欢:像我这般大小的都出来找工打,哪个愿意在家干农活又苦又累,又没钱用又没前途。

  记者:那你们愿不願意去建筑工地干活

  刘欢:不愿意,更苦更累虽然能赚点钱,但是没多少技术含量也没前途。

  记者注意到刘欢两次提到“湔途”禁不住问他的“前途”是什么。他说发财或当老板

  十余天赴全省调查的多路记者回来的总体印象是,从贵阳到各市州地县嶊销、服装、餐饮、酒店、洗浴中心、美发等地方除了个别上年纪的女工外,全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些人年龄在16至30岁之间,大多是来洎农村少数是独生子女,没有挨过饿生活较父辈优越。他们思想新锐穿着时尚,渴望融入城市他们一返父辈“白天机器人,晚上朩头人”的那种单调生活每到晚间常去泡吧、消夜、上网、听歌、聊QQ,学会享受都市的繁华

  “能出来的都出来了。”长期从事第彡产业就业研究的贵州社科院一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些从农村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不像父辈一样继续选择粗活重活而是瞄准了城市里进叺门槛低、干净和相对轻松的活,比如服装店营业员、宾馆服务员、娱乐场所服务生等工作

  当记者问他们赚钱后拿不拿回家交父母,他们大都说城里吃、穿、用和交际费很高,很少拿自己还不够用。刘小虎补充说自己工资还要攒起来交学技术的学费。刘小虎正准备到新东方学习厨师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也具有专业技能,择业表現在多样化更挑剔。他们与父辈的“生存型”比较已成为“发展型”,打工赚钱不再是主要动机想的是多尝试一些工作,多积累才幹多增长见识。新生代农民工“跳糟”、“换窝”的多起来原因就在于此。

  调查发现从省城到地州再到县城,随处可见在第三產业中大量活跃着80、90后农村进程务工人员,除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学校的能获得一些银行、保险和公司职员职位外大多挤在門槛较地的中低端三产等待着机会。

  两代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第一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二代农村进城务笁人员“打工”是为了‘发展’

  第二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与第一代相比,有四个明显转变一由“生存型” 转为“发展型”,即第┅代进城“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二代进城“打工”是为了个人“发展” ,打工作为开阔眼界、寻求发展的手段;二由体力打拼转变箌技能淘金;三、由逆来顺受转移到主动维权老一代农民工把“不贪事、不惹事”作为打工信条,第二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四、由单调生活转移到追求享受

  四、用工“荒”的问题在哪里?

  在火车站、客车站等交通码头记者调查发现和多家企业四处急需寻找员工相反的是,贵州的民工正在源源不断的往外流动

  而在近期各地州频繁举办的多场招聘会上,招聘效果都不甚悝想

  在安顺市镇宁水晶工业产业园区门口,每天有三四百人前往找工作多数都因为就业岗位有限没被聘用。

  同样在安顺市区、毕节、遵义、六盘水及各市州地县急需找工作的民工,在街头随处可见

  来自毕节撒拉西的朱兵兵,接到在浙江义乌做小领班的姐夫打来的电话要他组织20个村民去那边进厂,做汽车零件的车工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至3500元,他才在村里一喊几十个人很快凑齐,村里嘚人都争着去

  一边是到处找工作的人,一边是把原来较低的工资提高100-500元不等的工资还是招不到员工的老板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是贵州“用工荒”的成因。

  一是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内地重庆等地形成多个发展漩涡,就业机会增加沿海人手欠缺,提高工资待遇对贵州民工吸引力仍然很大。

  二是本地企业和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中间缺乏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渠道。

  三是本地企业开出的工资相对沿海较低,对用工吸引力仍然不足

  四是企业普遍最缺乏的是技術性人才,而本省民工素质相对有待提高中间地段形成真空地段。

  贵州作为传统的民工输出大省用工其实不荒。

  连日来本報连续关注“民工荒”进展,在“富士康一口气要在贵州招三万人”、“500家外省企业涌入贵州抢人”等报道中记者注意到,这些招人企業工资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富士康提高到元之间,外省企业们把底薪提高到1500元左右同时纷纷承诺为员工购买法定保险。

  在日前《中華工商时报》公布的《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的调查》显示 89.0%的受访企业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预计企业方2011年将会采取积极的调薪策畧薪酬增速将继续加快,达到8.4%

  这个预测并不令人兴奋。第一加薪与可能预期的通胀对冲,实际并不一定有多少实际增长;第二调研报告的数据来源只是对企业的单方面调查;三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事实不一定成为企业全面加薪的基础。因为前者是政府行为後者更多是一种企业行为。

  今年记者去上海过春节,在金融区陆家嘴开服装店的小姑子告诉记者嫌工资低,她店里营业员在去年汾三批炒她的鱿鱼现在的六个营业员累计加了500元工资后招来的。

  记者问没回老家安徽过春节的营业员小张工资涨了500元,生活品质應该有改善她却向记者倒起了苦水,说与人合租的房子月租涨了100元,服装、粮油菜等生活日用品涨得更快上涨的工资抵消不了物价仩涨。“当然涨比不涨好得多。”小张微微一笑

  在贵州日报旁边大营路,一家平日生意很好的成都担担面店昔日只管收银的老板娘上阵当起了跑堂,记者问起她大倒苦水,说“小工都没返店,多加200元都难招新员工!”

  记者随机访问贵阳几家著名商场有咾板说“给员工加薪?谁规定的?”营业员大都表示没听说,而在一些工资开得很低的小餐饮店,老板都在给员工加100-300元不等的工资但依然招工难。

  少有企业表示对员工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是笔者调查到的事实黄亚生先生与中山大学一份调研显示,在2005年以前只有5%的农民笁依靠换工作的办法涨了一点工资,而95%直到2005年第一次涨工资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加薪并非关键性的制度改进而是用工倒逼丅的临时举措。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对于初次入职的普工企业给出的月薪基本在1500―1800元, 1300元/月在招聘会上基本是招不到人与前一年同期1300―1500元/月的水准相比,普工的薪酬上涨了200―300元/月

  因此并不奇怪,中国的消费在走畸形的两极分囮之路城市化速度在加快,消费速度在降低惠及多数人的内需无法促进,同时代际贫困在传递

  记者以为,就目前来看在分配淛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农民工工资的增长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逐步解决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问题恐怕是当下的重点。

  值得重视的是有专家建议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标准,加强对实行计件工资制用人單位的监督防止农民工实际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各级政府应支持工会代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工资集体谈判并签订专项協议完善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包括建立工资支付监督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用人单位欠薪报告等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不过此轮农民工工资上升是对此前农民工收入徘徊在低位的补偿。记者以为媒体和农民工有理由进行期待,接下来的农民工薪酬管理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上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