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崇教局认定的崇教话动民法 公共场所的认定受国家那些法律保护?

崇教爱生,求真育人
&&&&&& 正值毕业季,近日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坐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观众席上,我看到&崇教爱生,求真育人&八个大字鲜明地显示在会场前方的电子显示栏上。这让我颇有疑惑:为什么不显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呢?作为校训,这八个字凝聚了师大的精神,象征着师大的特色,体现了师大的文化底蕴,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而&崇教爱生,求真育人&何时从天而降?为何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要突出展示这几个字呢?后来,石中英部长的发言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这是中国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顾明远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为教育学部题写的部训。借毕业典礼的机会,教育学部将部训展示、宣传开来,让学部所有师生铭记&崇教爱生,求真育人&这八个字,鼓励师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努力践行部训精神。
&&&&& 当我再度思考和体味&崇教爱生,求真育人&这几个字的时候,心中对顾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这种敬意并不是因为顾先生在教育界的资历、名气和威望让我产生的盲目崇拜,而是因为简单的几个字能够反映出顾先生对教育事业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细细体味,这八个字有着深刻的意蕴,它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内涵和永恒的价值追求,而且它是基于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期望和要求,以期改变现状。
&&&&& &崇教&体现了教育的情怀。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要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对待,崇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在当今物欲横流、功利思想蔓延的今天,许多教师仅仅把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她/他们根本没有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对学生漠不关心,对教学敷衍了事,工作倦怠、&混日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它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崇教&的提出是要提醒教育工作者: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忠诚于教育事业,就应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怀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爱生&体现了教育的内涵。正如顾先生一直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教育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爱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同样也是教育生活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的教育主张,而西方自80年代美国学者诺丁斯提出&关怀教育&思想以来,这种教育思潮迅速蔓延开来,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爱生&就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它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近些年,我们国家一直提倡&以人为本&,教育领域提倡&以生为本&,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有多少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血色校车事件&、&绿领巾事件&、师德败坏等等,这一系列教育事件映射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对学生生命和尊严保护的问题以及&反教育&的行为。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要改变教育中滋生的不良倾向,就特别需要倡导&爱的教育&,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用爱的言行保护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爱生&的提出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她/他们的基本要求。
&&&&& &求真&体现了教育的价值追求。尽管中外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求真&的价值理念上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至理名言,而国外的教育也能体现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最后的冲刺了
三生日快乐?
心情不好需要安慰
嗨!晚上好!
你的初恋小喵喵求家人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请输入您的产品关键词,多个词请用逗号隔开(例:变压器,电缆)
您当前位置:&&&&&&&&&
谈判公告: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康丰路(崇福路—崇教路)燃气排管工程项目的谈判公告
谈判公告: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康丰路(崇福路—崇教路)燃气排管工程项目的谈判公告
来自:中国采招网(.cn/)标签: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
谈判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之规定,上海市嘉定区政府采购中心受委托,对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康丰路(崇福路—崇教路)燃气排管工程项目采购项目进行国内竞争性谈判采购,特邀请合格的供应商参加谈判。&&&一、合格的供应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 2、根据《上海市政府采购供应商登记及诚信管理办法》已登记入库的供应商。& 3、其他资质要求: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法人单位,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并提供有效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2)供应商及其提供的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规范所规定的条件;3)供应商在近3年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4)供应商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以上资质(含贰级);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竞标;6)本次竞争性谈判为网上竞争性谈判,供应商必须获得上海市电子签名认证证书(CA认证证书)。二、项目概况中国采招网(.cn:)& 1、项目名称: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康丰路(崇福路—崇教路)燃气排管工程项目& 2、项目编号:SHXM-14-********-****或后可见(代理机构内部编号:“/”)& 3、预算编号:14-15-99933& 4、项目主要内容、数量及要求:&&(1)项目预算:880000元(2)项目主要内容:康丰路(崇福路—崇教路)燃气排管工程(3)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 5、交付地址:用户指定地点& 6、交付日期:详见招标文件三、谈判文件的获取& 合格的供应商可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截止,登录&上海政府采购网&()在网上招标系统中上传如下材料:1. 提供有效营业执照(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2. 税务登记证(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3. 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4. 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5. 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正反扫描件加盖公章)6.施工企业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以上资质证书(含贰级)(原件扫描件加盖公章)本项目报名时间为日至日,上午08:30-11:00,下午14:00-17:00,双休日及节假日除外(逾期报名,不再受理),供应商须在要求的报名时间内在上海政府采购招投标系统平台上上传上述资料进行核查。上海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上下载竞争性谈判文件时间为日至日。& 合格供应商可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下载谈判文件并按照谈判文件要求参加竞争性谈判。& 凡愿参加谈判的合格供应商应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获取谈判文件,逾期不再办理。未按规定获取谈判文件的供应商将被拒绝参加谈判活动。& 注:响应供应商须保证所提交的响应文件、资料的内容真实、完整、有效、一致,如递交虚假的响应文件、资料或填写信息错误导致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任何损失由供应商承担。四、谈判响应截止时间和谈判时间 & 1、谈判响应截止时间: 09:30。迟到或不符合规定的响应文件恕不接受。& 2、谈判时间:日上午09:30(北京时间)五、谈判响应文件递交地点和谈判地点& 1、谈判响应文件递交地点:上海嘉定区政府采购中心(嘉定区嘉戬公路118号行政大楼B300室& 2、谈判地点:上海嘉定区政府采购中心(嘉定区嘉戬公路118号行政大楼B300室。届时请供应商持谈判时所使用的数字证书(CA证书)参加谈判。& 3、谈判所需携带其他材料:&&(1)法人授权委托书加盖公章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2)可无线上网的并可登陆上海市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的笔记本电脑;(3)CA认证证书;否则其谈判响应文件将被拒绝接收。&六、发布公告的媒介& 以上信息若有变更我们会通过&上海政府采购网&、&/&通知,请供应商关注。七、其他事项根据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上海市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招投标系统正式运行的通知》(沪财采[2014]27号)的规定,本项目招投标相关活动在上海市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简称:电子采购平台)(网址:www.zfcg.)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供应商应根据《上海市电子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供应商在电子采购平台的有关操作方法可以参照电子采购平台中的“培训平台”和“联系我们”等专栏的有关内容和操作要求办理。八、联系方式采购人: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采购代理机构:上海市嘉定区政府采购中心地址:上海市嘉定区伊宁路999号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戬公路118号行政楼B307室邮编:201800邮编:201800联系人:江桥联系人:仇晓锋
金敏电话:***-********或后可见电话:***-********或后可见传真:***-********或后可见传真:***-********或后可见&&& 附件信息:
供应商服务
供应信息发布
采购商服务
手机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10-9688
,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法人/总经理
招投标负责人(招投标办)
销售人员(业务部)
后勤人员(行政部)
我同意接受网站《用户服务条款》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服务热线:400-810-9688
,优先匹配项目,提高中标率!
电子邮箱:
填写您所关注的产品关键词分,以便我们将优质招标、项目及是发送至您的邮箱。&简介/全真教
全真教全真教,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创始人(&1112&~1170),道号重阳子,陕西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为,后辞职还家。四年(1159),自称在遇仙,得授口诀。遂隐居,修道三年。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明末著名道士王常月,提出“戒行精严”,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复兴。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除了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几乎所有道家洞天福地的主人。全真教始终代表世界道教正宗。当今会址即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特点/全真教
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如王喆在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尤以融合佛教禅宗最为突出。马钰《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玄宗(指全真道)“与禅宗实为相近”。出世思想教义中,出世思想浓厚。在王喆和七弟子诗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学道炼丹,以离“苦海”。修炼理论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指出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不实,追求“阳神”、“真性”不灭。揭示了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的。《金关玉锁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至真语录》:“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阴阳之外则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性命双修。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首务。修炼方法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这些皆与不守清规,不事修炼而混乱不堪的正一道有很大区别。
王重阳/全真教
全真教(年),名哲,字知明,号重阳。少时醉心武学,后经传道度化,遂摈弃妻子儿女,学道成仙,创立了全真教,被尊为重阳帝君。祖籍陕西咸阳,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户县)。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即),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道教分南北两派,南派为旧教,称为,北派即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王重阳修道十一年,主要在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共收入门弟子七位,号封“”。分别为长春子、丹阳子、清真散人、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玉阳子、广宁子。其时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派在元朝倍受恩典,从而使道教也倍受尊崇,道教曾被封为国教。因而,金元年间,新道教全真教备受推崇,遍及大江南北。
历任掌门/全真教
全真教影视形象:王重阳糅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传世著作有,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赠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丹阳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简称遇仙派。 马丹阳继承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弟子极多,著名者十人,弟子为元初四大高道之一。 著有、《洞玄金玉集》等 。&: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太祖。太祖深深折服,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后定居北京,建白云观,卒葬后殿中,墓今尚存。养生专著有一卷等。 :元世祖至元六年赠封“长真云水”。为“北七真”之一。号长真真人。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简称南无派。谭处端师事王重阳,朝夕参请,多得玄旨,摒绝思虑,泯灭人我,苦心修道,同时关注儒家伦理,认为“忠孝仁慈胜出家”,他略微修改了马丹阳出家修行的理论,认为在家也可以修行,这一修改,使此后全真道更适合民情而得到迅速发展。谭处端有《》传世,今存《道藏.太平部》。弟子有、董尚志。:尹志平掌教后,元统治者之支持如故。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继续发展。太宗四年(1232),窝阔台南征还燕京,志平迎见于顺天,帝令皇后代祀香于长春宫。太宗六年,皇后遣使劳问,赐道经一藏。太宗七年春,去沁州(今山西沁源)主黄箓醮事。九月,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宋德方率众编纂《大元玄都宝藏》,志平为之请旨并筹措经费。同年,为尊显其祖师,又去陕西兴复佑德、云台二观,太平、宗圣、太一、华清四宫,以翼祖庭。“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太宗八年秋,奉旨试经云中,度千人为道士。返燕京途中,“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积”。以上所记,难免有所夸大,但表明尹志平掌教时期,全真道的影响是很大的。《南昌观碑》云:“长春真人应召之后,大阐门庭,室中之席不虚,户外之屦常满。及嗣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引者注)作大宗师,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虽遐方,深山大泽,皆有其人。”太宗十年春,尹志平年届七十,将教事付李志常,而归隐于大房山之清和宫。定宗三年(1249)春,特旨赐“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1251)春逝世。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赠“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他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其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为其平时与弟子讲道之言论。其中多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之语。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教,是为诱人为善,修道者唯有积行累功,克己济人,方能得道,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他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邱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邱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这在元代“二教”(指佛、道——引者注)设官如有司”,“道官出入,驺从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视都刺史、郡太守无辨”之时,尤为难得。:李志常掌教期间,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后流离失所,或沦为,或冻饿街头。李志常则“委曲招延,饭于斋堂,日数十人。或者厌其烦,公(指李志常——引者注)不恤也”。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为道。此举深得士大夫们的称赞,王恽说:“全真教倡于重阳王尊师,道行于邱仙翁(指邱处机——引者注),逮真常李公,体含妙用,动应玄机,通明中正,价重一时,可谓成全光大矣!”李志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兴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宪宗五年爆发了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之争,全真道在辩论中失败,被勒令焚毁道经,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其鼎盛局面从此结束;李志常在感到屈辱与愤懑中,于次年六月将教事付张志敬后去世。中统二年(1261),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著作有《又玄集》二十卷,已佚。二卷,现存于中。该书对研究我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真七子/全真教
全真七子是中国道教重要支派全真教的开山祖师王重阳的七个弟子。他们各有所长,分别继承了王重阳的各种绝技。在金庸的小说和中把全真七子描写为武功高强的人士,但现实里并非所有人都会武艺。 &全真七子全真七子分别为以下七人: 马钰——丹阳子: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大弟子,道号丹阳子,和另外5位师弟1位师妹共称全真七子。在出家前与孙不二是夫妻。 丘处机——长春子:金、元之际全真道领袖。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丘处机幼亡父母,由亲族抚养成人。十九岁,次年遇王喆,于是以王喆为师,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同为王喆弟子,后代全真教徒称他们为"七真"。大定九年(1169),丘处机等随王喆去陕西,途中王喆病死,丘等入关。丘处机先后隐居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和陇州(今陕西陇县),以苦行惊世骇俗,以文字交结士人,声名渐著。二十八年,应金世宗完颜雍召至中都(今),颇受优遇。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金朝统治者惧怕全真道势力过大,下令禁罢,但在金朝一部分王公大臣的主张下,实际上很快废弃了这一禁令。全真道再获朝廷的青睐。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将仆散安贞镇压山东杨安儿起义,曾请丘处机给予协助。 兴起,山东成为蒙、宋、金三方角逐之地。当时丘处机隐居栖霞山中,成为各方罗致的对象,金、宋分别来征召,不赴。1219年冬,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遣使诏请。使臣于1220年深秋到达山东。1221年春,丘处机率弟子西行,备历艰险,于次年四月在大雪山(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晋见成吉思汗。当时成吉思汗正在西征,攻战频繁,处机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养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很赞赏他的话,称他为"神仙"。1223年东归,后住燕京太极宫(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侧)。成吉思汗命丘处机掌管。在他主持下,全真道在北方风靡一时,政治上、经济上都有很大势力。1227年秋病死。王处一——玉阳子:(1142年出生,1217年逝世),号玉阳子,也有人说玉阳是王處一的字,他的号是或,是金朝、元朝交际时期的一位道教哲学家。王处一从1168年开始从师王重阳,隐居于昆仑山烟霞洞修行。1188年他应金世宗召赴汴京主持万春节的道事。王处一主张无为,放弃所有的世事,只修心性。他逝世后忽必烈封他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刘处玄——长生子:字通妙,道号长生子,金朝全真道道士,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刘处玄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随山派的祖师。谭处端——长真子:(1123年—1185年),中国山东宁海人,本名谭玉,字伯玉,师承道教王重阳后改名为谭处端,字通正,别字长真,后人称长真子或长真祖师。全真道南无派由谭处端所创。 谭处端涉猎经史,中国道教代表人物之一,为全真七子之一,也是全真教第三任掌门。过世后,后人尊称“玄德蕴德真君”,元世祖敕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今台湾部分道教庙宇仍于农历三月初一祭祀谭处端,称为“长真祖师圣诞”。&郝大通——广宁子:(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精通老庄易学,擅长卜筮占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说大定八年,公元1168)皈依全真教,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于桥下苦修六年,人称“”。后,往北传教。崇庆元年(公元1212)于宁海先天观飞升。升天后元世祖赠号“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道全真教华山派。简称。思想与著述:郝大通师徒吸收禅宗、理学的心性思想,建立起以心为基点,以本心本性和道三合一为特色的心性论。本心、真心是其心性论重点,二者又称为心之体。同时有性、道、神诸范畴。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涤荡邪心、透悟本心。相应地,修炼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最终归结为如何明悟本心、磨尽尘心。 著作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太古集》。 郝大通弟子多系宁海人。著名者有弟子范圆曦和盘山真人王志瑾。范圆曦,道号玄通子,为全真较为杰出的门人。王志瑾的“心性论”以圆通缜密着称。孙不二——清静散人:金代女道士。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世称“孙仙姑”。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全真道遇仙派创始人马钰之妻。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创建全真道时,曾住其家。受王重阳影响,继马钰之后,于九年弃家入道,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十五年,居洛阳风仙姑洞修道,收徒甚众。元世祖于至元六年(1269)赠清贞顺德真人号,至大年间加封清净渊贞玄虚顺化元君。七真之后,弟子分立门派,被尊为全真道清净派之祖。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1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3卷,收入《道藏辑要》和《道藏精华录》。其论丹道曰:“先学定心,心定气住,气住神全,神全形固,绵绵若存而不息,用之不穷而见功。”又论坤道功夫须收心、养气、行功、斩龙、养丹……等十四次第,为后世坤道丹法所宗。
道教/全真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时期的,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朝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时期到隋没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到两宋时期,到全元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余位。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为人们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又称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道教发展:战国时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继承者,学问渊博,著十万余言,即,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共52篇,现存33 篇,唐玄宗封他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他为“徽妙方能真君”。:战国时期思想家,楚国人。因长期隐居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内)的鬼谷山,故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是中国相学的创始人。:秦时方士,世界上,探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南,诸成一带),是道家医学的创始人。: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仙人”。: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国丰人(今江丰县)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东晋著名道士,人称葛仙翁,丹阳旬容人(今江苏境内)著有一书,共70篇,主要记载炼丹的方法。对我国化学,医学,制药学有一定的贡献。,金代著名道士,陕西咸阳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创始人,著有《明阳立教十五论》,是道教养生学的倡导者。:明朝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冀川寥阳人(今河北)精通丹术,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辑要》中收录生人所编《张三丰先生全集》对道教武术和道教音乐作出重要贡献。
全真传戒/全真教
传戒渊源全真教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各门各派、各宗各1989年北京白云观传戒&&1989年北京白云观传戒教都有自己的规矩,对道教而言,这个规矩就是了。所谓戒,是解、界、止的意思。《洞玄灵宝玄门大义》说:“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其实戒就是禁止的意思,它是道士归真的首要。天真皇人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所以戒就是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所谓律,是禁止道士某些不当行为的规则,是道士犯戒后惩罚的手段,内容是根据戒条而订立的,所以道士除了遵守戒条外,还必须熟悉律文规则。有戒就必须授。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初期道教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借鉴儒家名教纲常的一些观念和佛教戒律的某些规定而制定“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谤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老君想尔戒》为早期天师道戒,《说十戒》和《思微定志经十戒》为上清、灵宝派的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为新天师道的。开启律宗北宋道教全真派兴起,随之道教中出现了“传戒”制度,究其宗源,道教全真先期传法,依之古制,口口,六耳不谈道,旨在法不传于匪人,目的是神仙修持。重阳祖师向七真传法,口传心授,要义是积功全真1993年青城山天师洞传戒&&全真1993年青城山天师洞传戒累德、丹法修持、清静、长生久视之术,以及作为一位全真道士守持规范禁忌的具体要求,比如《重阳立教十五论》、《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七真之首马丹阳真人有《丹阳真人直言》,邱祖则有《长春真人规榜》、《长春真人垂训文》。至邱长春祖师时,全真戒规为传承衣钵时口口相传、单枝相接的形式。正如《太上律派源流》所说:“自昔五祖心传,说尽虚无妙旨;七真演教,备言清静玄宗。”龙门第一代传戒律师赵道坚因辅佐邱祖在率众有功,“于大元至元庚辰十七年(1280)正月望日授初真戒;如法行持,传授中极;妙德无漏,遂传心印天仙大戒。修持凡有三十年,功圆行满”。可见修持全真戒律确是不易。元明之际,戒律之外又出现清规。戒律为警戒于事前的行为准则,清规则是对犯律道士的惩处条例。《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所收《全真清规》与清代北京白云观所订清规,均按道士所犯过失的轻重,分别处以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杖革(杖责逐出)以及火化(处死)等。公开传戒全真戒律公开授受起自第七代传戒律师王常月。王常月撰《初真戒》,与《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堂大戒”。凡从他受此三戒之道士,须经百天戒期。他于顺治乙未(1655)秋到京都,于丙申(1656)三月望日于白云观中传戒,三登戒坛,授弟子千余人,遂使全真传戒制度闻名大江南北。由清以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白云观中已传戒达14次,至二十一代陈明霖律师。另外,四川二仙庵和东北太清宫等均曾设坛传戒,全真戒法于是传布四海,绵延至今。道教丛林根据全真派的传统,举办传戒的道观首先须是十方丛林宫观。“十方”意指四方、四隅、天上、地下;“丛林”原指树木生长茂密旺盛的森林,比喻之处。十方丛林宫观在此即指管理规范、清规戒律已成为固有、有资格和实力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道教宫观场所。丛林宫观自古财产公有,常住道士就是主人;宫观是所有常住道士栖身修持之所;用人制度则是民主选举,唯才是举;丛林宫观的人员(常住道全真派在千山五龙宫隆重举行传戒法会&&全真派在千山五龙宫隆重举行传戒法会士)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注重民主公议,制度管理;宫观人员中不得相互拜师授徒,亦不得以相称,宫观常住的道士均为道祖“太上爷”的弟子,所以相互间地位平等,过去北京白云观的老道长相互间均按其姓氏称呼,即是此意。十方丛林宫观的常住道士都是各地参访的人员,所以宫观在一开始即以制度管理,为传戒打下了规范基础。十方丛林宫观按道教全真派,都应该设常住执事(即各方面的负责人),监院以下称为“三都五主十八头”,也有根据不同情况专设执事名称的。“三都”:即都管、都讲、都厨;“五主”:即堂主、殿主、经主、化主、静主;“十八头”:即库头、庄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等。这其中客、寮、库、账、经、典(点)、堂、号,称作“八大执事”,这在全国各常住宫观都是一样的。传戒法统过去举办传戒活动最多的道场是北京白云观。观中至今存有珍贵的、只有传戒方丈接法才提供的史料“法统”。考其源流,白云观传戒律师从元朝第一代赵道坚大律师开始至今已历二十四代。传戒中方丈大律师的选择很重要。方丈的人选,不仅要学问好、人品好,更要有、会办事、能服众。方丈人选必须在过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最好是在上一坛中获受“天字第一号”的戒子。戒坛大师确定方丈人选后,即要聘请配合方丈传戒的八大师人选:监坛(戒)大师(专门负责监督戒坛威仪,禁止戒子违犯戒规)、证盟(专门为戒子解说经义,回答戒子疑问)、保举大师(专门负责保箓、保戒、保香,该师一般由开坛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演礼大师、登箓大师(专门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录》)、提科大师(专门负责诵经拜忏及经堂事务)、引请大师(专门负责主持大型道场,担任高功)、纠仪大师(专门负责纠正戒子仪规),若能请得一批护坛大师(专门负责保护坛场秩序)尤佳。此外,还有道值师(每日领取方丈示“道值签”,巡视各寮,查处犯规戒子的执事,一般由海巡、巡寮、巡照等轮流担任)等,协助律师传戒。他们在方丈的带领下,贯彻以“戒”为师的精神,依据教义,安排传戒活动的具体程序。传戒现况当代传戒首先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登记相关,并准备传戒中所需的物资,包括经、钵、简、服饰等。报批获准和物资筹备齐全,即可向十方道众发出开坛传戒的信息。古来“开坛演戒,挂号转单,各处稍异,或有上元,或有中元,或有下元,总依三元”,但亦可选择其他黄道吉日开坛。传戒日期,古时是“或九年、或三年、或一年半载不等”。“成都二仙庵,自光绪癸未(1883)有慧安宋老律师,至京都白云观云溪高老律师坛下拜受三坛大戒,接法回川,于戊子岁(1888)开坛演戒,每期一年,连开五次”,可见戒期长短亦不必拘泥,重在目的和,可因时因势而变化,近二三十年来,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辽宁千山五龙宫开坛传戒,戒期均以20天为限。传戒科仪传戒期间的科仪内容,现今一般有开坛、扬幡、张榜、开坛、取水、荡秽、迎师、请圣、祝将、演礼、、考偈、诵经礼忏、上大表、说戒、传授衣钵、发放戒牒、晋表谢神、大回向、落幡送圣等仪式。现择要解释如下:扬幡:传戒活动开始配合有隆重的“扬幡科仪”,目的在于誓告天地神明,宫观即将开坛传戒,请求善加护持。张榜:榜示某月某日某名山道观开坛传戒,主持戒坛的方丈传戒律师为何人,开坛传戒的意义何在等等。荡秽:这是大型科仪开始之初即要做的内容,请神水为坛场洒净,以科仪祝告神明,请得十方神圣临坛护佑。迎师:设坛宫观全体道众和赴坛戒子以隆重的科仪形式迎请方丈大师临坛主持传戒活动。演礼:以演礼大师为主,为众戒子演示规矩,以及戒坛所发的法器、戒物、冠服的使用和收执方式。审戒:由大师临坛,与众戒子面对面按仪规设盟发誓,当堂逐项询问戒规,众戒子能否持守?戒子如表现得不坚定,即不能通过此项考核,不能继续留在戒坛参加传戒科仪活动。考偈:由戒坛预设考题,主要考核文采学问,通过该项程序,方丈和众大师可以从中了解戒子的禀性和志向,以便进行道教人才的后续培养。考偈结束,即按“千字文”的排序,排出名次。说戒:传戒中最主要的就是“说戒”,所谓传戒本身就是为戒子讲戒条、说律法,帮助戒子了解戒律。由方丈亲自临坛说法。过斋堂:戒期中安排戒子就餐也是要合乎规矩的。届时敲钟击板,方丈侍者的陪同下,率先踏着钟板的节奏跨入斋堂,众戒子庄严肃穆,有序地跟随方丈之后,鱼贯入座。送饭布菜均有程式,索汤加饭都有礼节。在现代,一般将其作为一种知识演示给戒子,在古时,如果稍有差错,纠仪大师发现后,即会被处罚,发牌最轻亦要跪香。戒坛禁忌戒期中禁忌亦多,其中“忌戊”是最应该了解的内容。道教认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减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非接法箓的平常人,罪可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无解释之门。必须慎重!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这叫“明戊”。念修行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亦且忌“暗戊”。口诀为:正羊(末日)二犬(戌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千斤。持戒修道戒子经历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恭听方丈大师传戒讲经说法后,地位就起了变化,方丈大师更因此变化为“人天法主”。从传统上说,“人天法主”可以代天说法,被尊称为“方丈大律师”;“三坛大戒”后的戒子,依据《初真戒·入戒要规》规定: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行师;同戒晚辈者称同衣;上座称先师。全真戒坛实际上就是全真道士学戒律、学知识、学科仪、学文化的特殊课堂。经过授戒的全真道士,不仅是获得了戒牒,更明白了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全真道士。对每一个受戒教徒来说,按道教传统准则要求他们的言行举止,会产生规范的效果。由此对道教整体起到整合规范、树立形象和展示风貌的积极作用。
武侠传奇/全真教
全真教与武侠早年王重阳投身抗金大业,不幸失败,心灰意冷屈居古墓,但仍然念念不忘的是卷土重来。有明证如下:“原是为防石墓为金兵长期围困,得以从秘道脱身。这条秘道却连林朝英也不知悉。林朝英只道一放下「断龙石」,即与敌人同归於尽,却没想到王重阳建造石墓之时,正谋大举以图规复中原,满腔雄心壮志,岂肯一败之下便自处於绝地?” 即使出家做了道士,依然创立全真教,来个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四大宗师中东邪、西毒、南帝当然无法与王重阳相提并论,就是“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洪七公,相较之也略逊一筹,为何?“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洪七公到底有没有为国为民的想法和行动?书中没有提到。王重阳不但武艺独步天下,更因为懂得了武功的要旨所在,所以毫无疑问是射雕三部曲中的侠义顶峰。不得不说的周伯通在《射雕》、《神雕》是个异类,我说过他是个新新人类,当然只是借用了一下这个流行词汇,用这个词肯定不准确。周伯通这个人物设计得很巧妙,妙在这个人物太有戏剧性了。在射雕三部曲里,我最喜欢。喜欢归喜欢,但是射雕里的主要人物性格过于单一,好比京戏里每个人都戴着一张脸谱,看脸谱就明白角色的性格行为。“老顽童”就是周伯通的脸谱,从“老顽童”这个脸谱也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看透他的所思所想。我们不妨借助来理解《射雕》中的这种脸谱化人物描写。就说岳不群的这个“伪君子”,把全书通读才能完整了解他的性格。他有理想:也想来个一统江湖;有智谋:韬光养晦对付左冷禅,设计巧计夺取辟邪剑法;够狠:舍得小师妹才套到辟邪剑法,为了练辟邪剑法不惜自宫,哈哈。这个人的性格可见是相当复杂的。不过在《神雕》里,这种过于单纯的人物性格手法得到了改进。杨过的复杂性格就描写的比较成功,“偏激”二字只能概括杨过的一个方面。后来杨过成为神雕侠,行事依旧乖张,但是从心智、心胸上已经完全成熟,成了一位侠之大者。郭靖、黄蓉的性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但是有一个人物的性格始终没有变,也没办法变,就是“老顽童”周伯通。我说周伯通不得不说,不是为了这个角色叫好。从某些角度,在一些读者看来完全可以认为他一文不值,这是可以理解的。你想周伯通那么大年纪,胡子都白了,除去武功修为,简直就是一个孩子。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不具有社会价值,这样的人物只会出现在童话里。不过金大侠就是把他按照一个7,8岁孩子来写的孩子来设计的,这样一个人物更具有了不同凡响的戏剧效果。七八十岁的老孩子,你固然可以说他恶心,但是也有一些人说他可爱、有趣。喜欢不喜欢,自己决定嘛。正因为他是个孩子,他的才会被轻易骗走;因为他是个孩子,他才可以匪夷所思的和郭靖结为兄弟;因为他是个孩子,他才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惧怕一条毒蛇;也正因为他是个孩子,我们无法过于苛责他事实上的对瑛姑的始乱终弃。一个孩子应该担当多少社会责任?可是你可能叫真说他明明是个成人嘛,还是全真教祖王重阳的师弟,武功卓绝、声名远播,他犯了事为嘛不该承担责任?“老顽童”就是周伯通灵魂的写照,出去武功,我们在书中仅仅看到的确实是一个懵懂的老小孩的所作所为,这种性格是金大侠设定的,而且设定的就这么单纯,非要找责任,只好找金大侠了。周伯通和全真教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这个问题书中又很明确的交代。“我和王师哥交情大得很,他没出家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后来他传我武艺。他说我学武学得发了痴,过于执着,不是道家清静无为的道理,因此我虽是全真派的,我师哥却叫我不可做道士。“——可见周伯通虽属全真教,却非道士。既然不是道士,而且又是个无法承担社会责任、担当道义的老小孩,那么他对于全真教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全真教所遭遇的那些大事,周伯通基本上没有起任何作用。1:全真七子斗东邪,他没参加。2:杨康、郭靖比武,他去了可是等于没去,和黄药师瞎搞了半天,等要战西毒时起了大雾。3:《神雕》里霍都第一次挑衅全真教,他不在场。4:小龙女单挑全真教,等打完了他也来了。可以说全真教的存在、发展和周伯通关系不大,或者说根本没关系,当然,他是全真教的前辈,做的事肯定会对全真教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他做的事不影响全真教的宗旨,无涉于全真教这个团体。前面已经说了,他只是个老小孩,无法承担社会责任、担当道义,所以就不能把他做的事和全真教是否有社会责任、担当道义联系到一起。周伯通怎样那就是周伯通怎样,你不能推断出全真教就如何如何。我想这是金大侠设计的周伯通这个人物的特殊之处。所以如果说金大侠写了一部童话,那么周伯通就是童话里的一个童话明星;如果说他写了一本小说,也只能说周伯通是他在小说中制造的一个童话。武功成就取决于什么很有趣的现象,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教出的全真七子不能说差劲的很,至少和东邪、西毒等大宗师差了若干档次,何也?我们先看看书中怎么说的。周伯通对郭靖讲到全真七子时,说:“我那七个师侄之中,丘处机功夫最高,我师哥却最不喜欢他,说他耽于钻研武学,荒废了道家的功夫。说甚么学武的要猛进苦练,学道的却要淡泊率性,这两者是颇不相容的。马钰得了我师哥的法统,但他武功却是不及丘处机和王处一了。”这是全真七子武功不能达到宗师境界的主要原因。王老头说不能玩命练武功,全真七子学武之心恐怕就淡了很多,必以修道悟道为第一要务。放在金庸的整个武侠系统来说,全真七子未能达到绝顶之境是由自身际遇造成的。武功成就第一却在悟性。在中说过:“芷若道:”弟子的武功怎及得上众位师姊?‘灭绝师太微微一笑,道:“她们成就有限,到了现下的境界,已难再有多大进展,那是天资所关,非人力所能强求。你此刻虽然不及众位师姊,日后却是不可限量。’”郭靖智商也就60~70,他就能练成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不到30岁就能达到大宗师境界捏?郭靖不及常人聪明不代表他没有练武的天赋,有几个优点便是常人所无:1.坚毅洪七公让他练亢龙有悔时,自己愣对着大树拍呀拍的,老叫化不让停咱就不停;周伯通骗他背《九阴真经》,他竟然把丝毫不懂的东西死记硬背住了,让老顽童惊叹不已。2.胸襟知识虽然不渊博,但原则把握的很好,很多大道理自然而然就能明白,这是金庸反复提到的要达到武学之境的必要条件。当然郭靖的武功成就还在于机遇(良师)。悟性的正面例子首推令狐冲学独孤九剑。独孤九剑的要义在于:“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令狐冲在风清扬点播之下,立时明白了这一要旨,这便是悟性。若无悟性,凭你再多的勤奋努力,再好的学武奇遇,终究白耗费心力,这个道理恐怕再简单不过了。武功成就还取决于自身机遇。这种奇遇好比美女搭上大佬,帅哥傍上奄奄一息的富婆,立刻身价十倍。《倚天屠龙记》TV里宋青书曾恨恨的说:“张无忌那小子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走了shit运,才练成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诚哉斯言。郭靖要不是遇见洪七公这样的明师,因材施教让他学降龙十八掌,而是遇见南海鳄神这等人物;如果不是遇见让他记住《九阴真经》,又得到“南帝”的指点,恐怕最后也就是一莽汉,至多一个平庸武师。后来他教武家兄弟,自己稀里糊涂说不清,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教出的徒弟就差劲得很了。全真七子却不属于没有遇见明师之列。周伯通一身武功全是王重阳所授,可以说是他真正的传人,周伯通是练武奇才,王重阳恐怕也祥加点播,最后武功也能混个天下第一,所以王重阳毫无疑问也是明师之列。有人从郭靖那么笨笨的东东都能给洪七公交成那样,全真七子那么好的弟子却被王重阳搞成那样这两个例子中得出结论,王重阳不善于因材施教云云,很明显不堪一驳。王重阳教授全真七子的主要不在武学,而在于悟道,丘处机武功稍稍好一些他就不喜欢,哪谁还敢练好武功?全真七子不行,全真的徒子徒孙也就无法光凭老师传授的本领横行天下,除非有杨过那样的奇遇。杨过断臂后遇见神雕,在神雕导引下每日练剑,神雕每天还给他大补特补,终于武功暴涨。这种例子金庸书中可谓泛滥,可谓被金大侠写得登峰造极。射雕中有郭靖巧学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倚天中张无忌偶获、乾坤大挪移,天龙八部中段誉学得北冥神功、六脉神剑,虚竹更是瞎猫朋死耗子得到无涯子的真传,书中这种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相关道观/全真教
白云观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 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著名道士孙道明住持十方天长观观事,曾于此编修。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一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长春观坐落在大东门,西依,东邻,环境优美。据说,过去这一带青松满山,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松岛”。相传,老子曾应弟子之请,至庐埠会五老,赴江南鄂城未居,而西入长松之岛。所谓“长松之岛”,即指此地。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时,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邱处机来此筑观修道,因其号长春,後人遂称该观为“长春观”。自此以後,“江楚名区,道子云集”,长春观成为湖北最著名的道教丛林,屋宇千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清咸丰元年(1851年),长春观毁於太平。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龙门派第十六代宗师何合春从武当山来到此地,广结善缘,四处化募,终於又按明代风格重修了长春观。 由此可见,长春观与长春子,可以说有必不可分的关系。“文革”期间,长春观被机关占用,年久失修,殿宇。1982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后,归还道众管理,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资助下,多次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已焕然一新。 今天的长春观,不仅是全国道教十方丛林之一,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宫观,也是武汉市道教协会驻地,同时还是武汉市区一个重点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接待大量自海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烟霞洞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由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深7米,高3米,洞壁上刻“烟霞洞”三个大字。洞内供奉着“七真人”雕像。洞外,峰峦环抱,壑谷幽邃,杉柞掩映,危岩矗立,石径回绕,逶迤多姿,奇秀壮观。每当阴霾天气,山头白云缭绕,滴翠浮青,云海如浪,烟雾缭绕,并时有霞光出现,或明或暗,宛若烟霞缥缈,景色奇绝。古人诗云“青天重迭水潺,闻到此处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去,烟霞风景自年年”。此洞僻静清幽,背山傍水,藏风聚气,历来成为道人居士潜心修炼、讲道阐玄之处。金大定七年(1167),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东下,聚徒讲道于烟霞洞中,并收丘处机等七个弟子,号称“北七真人”,以此为中心,在宁海(牟平)、文登、莱州等地传道,创立了道教中的一个新的宗派——全真派。烟霞洞即成为创立教派的“洞天福地”。“七真人”中以丘处机最为有名,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国师,尊为“神仙”,成为统领全国道教的一代宗师,使全真教得以在全国盛行。烟霞洞,神清观是全真教的祖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道教宗奉的圣地。如今,金庸武打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七子”石雕像、铜碑、圣旨碑、丹井、“七真”墓保护完好。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原在的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永乐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是全国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群,保留有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元代道教壁画。永乐宫原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建于芮城县西南二十余公里的永乐镇,因而被称为永乐宫。纯阳者,唐代道士吕洞宾之道号也,因吕洞宾是永乐镇人,唐代即在此地兴建了吕公祠,这就是永乐宫的前身。乡人为缅怀圣贤而建的吕公祠之所以会变成规模宏大的永乐宫,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全面兴盛。全真教是宋金对峙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新道教,公元1220年,全真教首领丘处机率十八侍行弟子应诏拜见了成吉思汗,被封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从而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于正统地位。吕洞宾被全真教尊崇为北五祖之一,吕祖故里的吕公祠因而也就被改建为大纯阳万寿宫,与终南山重阳宫、大都长春宫并列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的修建与宫内壁画的绘制前后延续了一百一十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永乐宫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邱处机的两位弟子,宋德芳和潘德冲,太原西南的龙山保存着我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它的修建者,即是宋德芳。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三清殿是永乐宫最为宏伟的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三清殿又被称为无极之殿,源于道教以“三清”为“无极至上”的缘故。三清殿雄伟壮观,殿顶的琉璃制品制作精美,色泽鲜丽,光洁如新,殿脊两端的鸱吻作巨龙盘旋之势,形态优美自如,据说高达三米之巨。纯阳殿里供奉着吕洞宾,重阳殿里供奉着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和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因为道教内部严格的等级观念,它们与无极殿的规模有着明显的差别。永乐宫三大殿均是元代建筑的佳作,是研究宋、元建筑结构演变过程的重要的实物例证。比永乐宫的建筑更为珍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杰出的壁画艺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是无极殿内的《朝元图》,它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画家马君祥及其弟子们。《朝元图》描绘的是各路道教神仙朝谒元始天尊,长达95米的壁画中,286位神仙人物向着一个方向朝拜,人物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彼此相互交错,井然有序,使整个壁画显得场面壮阔,气势恢宏。威严肃穆的帝君,安祥凝重的王母,端庄秀丽的侍女,骁勇骠悍的武将,天姿绰约的玉女……画师们用遒劲流畅的神来之笔,将这些形态各异神采飞扬的人物勾勒得细腻传神呼之欲出。无怪乎专家们评价说:《朝元图》,无论从场景、构图,以及笔墨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无愧于中国元代艺术宝库的美誉。由于光线对壁画的保存有较大的影响,无极殿的门窗均做了密封或遮敝,殿内也不提供照明,昏暗的环境虽然使壁画显得更加庄严,但也影响着游客的观赏效果。不知道是管理部门的疏忽,还是确实不会造成影响,殿内并不禁止使用手电照明,我得以在没有得到最佳自然光线照明的情况下认真观赏了《朝元图》。我不懂美术,但壮美的壁画艺术震憾着我的心灵,以至于我这个外行人眼光里的种种美中不足之处和困惑都只能埋藏于心底,惟恐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冒犯了画师的尊严与成就。无极殿内另外一样让我颇感兴趣的艺术品,是镶嵌在东山墙上的金莲花。王重阳先后建立了五个以“会”命名的全真教基层组织,每个会均有一个图案标志,用槛外人的眼光来看,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会徽,宁海“三教金莲会”的“会徽”金莲花后来成为全真教的标志和象征。纯阳殿内的壁画以52幅全景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吕洞宾从降生到成仙的神话故事,整个壁画,涉猎极广,可以说是一幅元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传说吕洞宾曾经游历华山、武昌、扬州等地,这些地方的景色在壁画中均中体现,其中就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黄鹤楼全景图,武汉市修复黄鹤楼时,有关专家还曾专程来此考察。
真人碑出土/全真教
活死人墓、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有关王重阳和他徒弟们的故事,成为后世民间传说和武侠文学的主题之一。2011年7月在西安户县出土的一通“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为研究全真教及其祖庭重阳宫、下院遇仙宫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据户县文物管理所专家王亚周介绍,近日在修建村东部时,从桥墩下挖出此碑。该碑青石质,身首一体,通高3.95米,碑身呈梯形,上宽1.16米、下宽1.22米,碑厚0.36米;碑首为六龙攀护浮雕,高1.04米,宽1.22米,中下部为圭形碑额,额内阴刻篆书大字“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龟座缺头,高0.69米。碑文主要记述了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的生平、修道、演教、修建宫观等重要事迹。上款书“洞真真人于先生碑”,下款书“岁次甲寅十月三日门人……”。 由于该碑充当桥基长期受到重压和振动,出土时碑身已成两截,除少部分字迹漫漶不清外,整体保存较好。惜撰文、书丹和篆额者文字内容模糊不清,经查碑文与户县重阳宫和汧(千)阳县玉清宫内的《洞真于真人道行碑》和《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碑文字迹相同,由此可知撰文者为杨奂。 根据碑文和史料显示,&于善庆少不茹荤,长通经史。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即全真七子之一马钰)自终南归宁海,居金莲堂,于善庆投其门下,其父母与姊亦随之入道。后来,于善庆成了全真七子中除郝大通、孙不二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并对重阳宫进行大规模扩建,他还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并承办会葬王重阳大典,主持罗天大醮。遗著有《洪钟集》。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昌吉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世界宗教研究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4次
参与编辑人数:2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26:58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刑法对公共场所的认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