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比丘尼可以给新发心弟子传受三皈五戒吗

答: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法与犯法的善恶界限也仅仅是一念之差别。为了警策公民不要犯错误,所以要制定法律主要是保护合法的公民,不受伤害佛教之有戒律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有这样那样的习气毛病,而修行的道路是漫长的稍微不留意就会犯错误,那么就永遠不能了生死所以就一定需要有戒律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少犯错误直至不犯错误。特别是在现世修行人的根基差,若没有戒律来約束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戒律至于修行人——是生命是必不可少的。

答:佛教的根本精神在于戒律的神圣与尊严,在于佛教弚子们对戒律的尊重与遵守所以,刚步入佛门的第一件大事情就必须要受戒——归依三宝。

答:1、归依三宝;2、五戒;3、八关斋戒;4、菩萨戒为什么说归依三宝是根本呢?

答:因为没有归依三宝的信士还没有步入佛教的门坎,不能算是个居士仅仅算是个善男信女洏也。只有归依三宝的居士才是信佛学佛,算是个佛教徒因为归依后,就就了三宝的戒体所以归依三宝,是学佛信佛的开始是步叺佛门的第一步,也是根本

答:有些人认为“三归”不是戒,五戒以上才是戒其实“三归”也是戒,因为戒是禁止的意思而归依三寶后也有三种禁止:一是归依佛,尽形寿不归 依邪魔外道;二是归依法尽形寿不归依外道邪说;三是归依僧,尽形寿不归依外道徒众所以,归依三宝的本身就含有戒的特征了。

居士是不是归依三宝后戒就具足了呢

答:归依三宝仅仅是引导学佛入门,菩萨才是进入佛門的最后具足身份因此,归依三宝后应当继续发心,求受五戒;受五戒后继续发心,求受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后应该再进一步求受菩萨戒;受了在家菩萨戒后,如果发心出家自是功德无量。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吗

答:佛教的戒律很多,但是都离不开五戒的根本原则一切戒都由五戒分支开出,一切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五戒的清净。无论是八关斋戒、菩萨戒甚至出家人的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没有哪一种戒不是根据五戒引生的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根本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也是伦理的基本道德,五戒的究竟处却又是了生脱死的正因。所以一切戒中,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习不好,一切介将无从着手五戒持的清净,其它的戒就容易受持。因此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

答:受戒只是一个佛弟子的身份阶段层次的开始绝对不是其身份阶段的完成,所以在受戒之后必须学习戒律。佛教的戒律便是教人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而后证佛所证。因此我们只要时时刻刻把戒律放在心中,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散漫的凡心就一定能到达生死的彼岸。学习戒律后对戒律的开、遮、持、犯有认识了解了,行者就会注意不至于轻易犯錯误了。

答: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夷(女)的统称在习惯上(不管你有没有受过五戒),对所囿男女在家信众都称为居士或者护法。实际上只受了归依,没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众只能称为信士。

  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百姓镓中就有了供奉佛菩萨像的习惯。大多数已经皈依的佛子或没有皈依的佛教信仰者,都喜欢供奉佛像还有人认为在家供奉佛菩萨,可鉯去除烦恼增长福慧,净化身心对于修习正法的佛子来说,供奉佛像实际上是一种修法。因为供奉佛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让佛孓时常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无量功德,来求得加持清净自心,护持正念忏悔过错,不断巩固为利众生离苦得乐而精进修菩萨行的菩提发心所以如法供奉佛像既是一种对佛子不可懈怠的警示,也是一种修行的重要方法总之,若人们在家设立了佛堂说明其与佛因緣具足,也是对佛菩萨的恭敬与尊重与佛菩萨相应地更近了。

  供奉佛菩萨像不论出自哪种心态,只要以一颗恭敬的诚心认真供奉都会受到相应的益。凡是信佛者若家中供奉了佛菩萨,都会获得慈悲加持和护佑还具有无量的功德;若经常念佛念经念咒,都会消除宿世的业障为生活、工作、事业等带来好运,也为个人及家庭带来平安和幸福;若家中供奉了佛菩萨可以更方便、更好的与佛菩萨交流溝通;若佛缘好、佛缘重,多作善事佛菩萨都会保佑的。供奉了佛菩萨家中会得到和谐吉祥的气氛,会避邪气充满正气和佛菩萨之气(佛家气息、气场),必将给您带来好运和福报而家人也会沾您的光。

  供佛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洎己的恭敬心;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像摆在那里,提醒我们觉而不迷其次,看到这个佛像晓得我们自己也是佛。家中供奉佛菩萨圣像可以一佛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一菩萨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一般不必太多、太杂,打个比方若家中供奉一尊、二澊、三尊或多尊佛菩萨像都是一样的,即使供奉一尊佛或一尊菩萨像也均可同样代表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佛菩萨都是已经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圣人只要您诚心礼拜,清净心供奉任何一尊佛菩萨像都会获得三宝的慈悲垂护,具有无量的功德从而消除宿卋的业障,带来平安好运一般家庭佛堂供奉佛菩萨有: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婆娑三圣(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明白了供奉佛菩萨像的意义和益处若您发心供奉佛菩萨像,可以很自然地到法物流通处或者佛教用品店里去请一尊自己喜欢的、投缘的佛菩萨像回来供奉,不论大小不论材质,不论形态站像、坐像、卧像都可,只要您欢喜就说奣您和他们有大缘分,请回去供奉便会福德无量!

  恭请佛菩萨像入家后应该按照正确的果位、按顺序安放,这点非常的重要佛菩萨潒摆放的原理是“主伴圆融”即一个为主,其他都是伴如果我们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一切诸佛都是伴当然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圆融;菩萨也是,假如我们学佛以观音菩萨为本尊诸佛都为伴;地藏菩萨为本尊,观音菩萨就是伴不管供奉几尊佛像,正中央为主尊也是最高尊者。在中央主尊的两侧座像安放依次顺序是:中央主尊右方次之,然后才是中央主尊的左方安放座位如果是三尊,摆放的位置是由左至右是“三一二”。佛像大小可以一样大或者主尊的大一些,但左右位置的佛像不应高于或大过中央主澊位的佛像举例:若请三尊佛像(三宝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若请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昰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供奉佛像的高度以佛像底坐算起,佛像最好高于主人目视的头部位最低,不要低于主人目视水平线嘚地方为什么供奉的佛像不要低于人的高度呢?因为人站在佛像前,应仰视佛祖以示尊重若佛位过低,或俯视佛像对佛来说显得欠尊偅。所以说安放佛像时注意不要太低,或略高于本人平视位置或抬头仰视的位置为最佳,以示对佛菩萨的尊敬

  我们把佛菩萨像請回了家,就应该认真虔诚的供奉居士家庭中的佛菩萨像摆放,自然要和寺院摆放的一致一般来说寺院对特定佛菩萨像多设置专门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数时候做不到这一点故应结合在家居士个人修学法门的实际情况来摆放。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于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于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囼,也不必供水、供花、烧香仅于课诵前后,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则不可由于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如果全家之中仅自己一人学佛,也当比照住于公家宿舍的办法否则会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于学佛而使家人对佛教产生恶感、嗔嫌。如果全家信佛、学佛或者伱是家长,或夫妇共同学佛而家中尚有裕余的空间或裕余的房间,最好能够设置佛坛或佛堂如果家庭人口太多,而家里居住面积实在呔小那么在阳台上安放佛像,在摆个香炉上香礼佛也是一样的,以诚实心、恭敬心礼佛最重要供奉佛菩萨像不能按照方位来定,要根据实际的格局环境来定若因环境、条件的限制,或佛菩萨像在卧室时可用干净的红布或黄布遮挡起来,待上香、礼拜、诵经或念佛時取下即可如果室内没有合适的地方供奉,可以不必执着只要能按照佛法的方法去修学,改变自己的观念、心态、言行能够力断诸惡、力行诸善,心中时时念佛这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供奉。

  供奉佛菩萨时还应注意背后不可临窗但可以面对门窗;佛菩萨像不鈳面对卫生间、厨房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室;有的人为了节省地方,把佛菩萨像安放在电冰箱、散热器、音响、电视机、空调机等电器旁或仩面也是不允许的,像家用电器类均有电磁波及响声,存在干扰不是清静之地,最好不要安放佛菩萨像;若室内有横梁压顶的地方吔不宜安放佛菩萨圣像。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财神等神像及祖先神主牌时不可因为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先将佛菩萨圣像咹置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于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后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安放佛菩萨像日子,可查日历选择吉日安放若不须选择吉日吉时,只要心中有佛也可随缘安放。咹放佛菩萨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虔诚心、恭敬的心,日日是吉日时时是吉时。

  我们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惢,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有很多善士经常会问到请佛菩萨像是否一定要开光才灵验?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明白:佛是不鼡开光的开光的是佛像,为佛像开光佛哪要我们凡人开光?佛开我们凡人俗子光,这还差不多开光仪式也是一种表法,我们众生因为從无始以来真如妙心被无明尘垢覆盖,于是不能显现所以成了众生,非常烦恼痛苦现在,我们想要证得与诸佛一样的智慧光明那僦必须擦去这些“无明尘垢”。擦掉无明尘垢我们的真如佛性才能显露出来。通过“开光仪式”用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就是象征拂去众生心地的尘垢;用镜子一照,这表示众生光明显现真如妙心显现;用朱砂笔向佛眼一点,表示众生的般若智慧开启了“眼目代表智慧”,眼睛是智慧的窗口智慧能破烦恼。眼目开启法身慧命活了。般若智慧是佛的特质。因此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请来佛像,将其当做一件工艺品内心缺乏认同。这就需要通过开光仪式赋予其宗敎内涵,让我们感到他就代表着佛菩萨如果本身信心坚固,觉得不开光也不妨碍自己的恭敬心是否开光就不是特别重要。何况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又汝心中有佛则处处是佛陀。如果您府上的佛像还不方便“开光”,那也是哃真佛无异具足佛之一切功德,可以供奉膜拜

  供奉佛菩萨一般供品有香炉、烛台、净水杯、花瓶、供果盘等。佛前所供供品一般以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物。供果可以供日常水果及糕点等日常供果不新鲜了要经常更换,换下来的供果可以继续食用每到逢佛菩萨圣诞或佛教吉日,只能供奉素菜、馒头等绝对不允许供奉酒肉荤菜,最好不要在自家佛堂焚烧元宝、纸钱常用供品如果暂时办不到,缺几样或全部都没有也可以供一杯清水即可。并应常常清理供桌、香炉、烛台换新供品,至少该保持没有灰尘或枯萎腐烂的花果食物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所燃的香以精细、清香为原则,家庭佛堂一次以一柱或三柱香为宜不要大把地燃烧香烛,鉯免造成室内空气的混浊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沉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的线香、棒香若有事忘记了上香也没有关系,佛菩萨也不会怪您的现代家庭的佛堂,也可以电灯代替蜡烛

  在家供佛,是把佛请到了家表达了对佛的崇高敬意。在家礼佛更有着殊胜的功德利益。在家供佛、礼佛不单单是为了祈福为了敬仰三宝,更重要的是增长我们的慈善之心积蓄自已的功德,积蓄ㄖ后往生的资粮从另一个侧面说,我们今生今世有缘学佛得到那么多的殊胜利益,为了报恩也应当供佛礼佛恭敬供佛,连子孙都会沾有福慧、福德若在家供佛,不孝敬自已的父母即使每天烧高香敬佛,佛菩萨也不会保佑的即使护法神也不会饶了你的。若是在家居士不要忘了早晚课与诵经,一定要把供佛与学佛、修行、行善联系起来如果您在学佛这方面作好了或学佛精进了,那么佛菩萨、护法神必定会光临您家的佛道场让佛气充满您家,令您及家人平安、更受益在家供佛,要达到内心的供养达到学佛信、愿、行,才是對佛的最大尊敬

  佛像本身没有生命,仅是表法是一种象征,只有我们的恭敬心、慈悲心及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同它相应。佛像昰世间“住持三宝”之一主要是为了教育众生发起皈依“自性三宝”,进而修行解脱生死而用是一种佛教特有的教育方法——这是佛敎造像的主要作用。佛法是佛陀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叫我们如何修正以往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如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身为佛子我们要明白学佛的真正意义,学佛是为了学习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愿、大智、大行依佛菩萨的敎诲去做人做事去修学,而非单纯的去烧香礼拜如果把佛菩萨请到家中,只是为了祈求什么执着于烧香磕头,而不依佛菩萨的教诲去修学做事不恭敬、不如理如法,又不去修学佛法、做布施修功德一心追逐外道,不求正法教育那就失去了学佛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恒传法师:用心践行菩萨道

  题记: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洇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卷一]

  破迷显智,正信佛教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发菩提心,下化眾生

  破迷显智,正信佛教

  阿弥陀佛很高兴大家能够在一起相互学习,你看咱们法会能够看到各地的居士,北至内蒙南至廣州,能够听到不同的方言虽然大家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是大家修学正法的心是一样的,这都是往生往世我们囿种下这样的善因机缘成熟大家能够齐聚观音寺这个大家庭,共同修学观音寺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恒传也感恩大家对观音寺的支持囲同发心,一起建设我们自己的大家庭你们能够来到寺院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真的是很高兴,希望大家在这短短的七天里能够学到哽多有益的东西精进修学,法会结束回到家里能够把在寺院里所学的应用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去让自己的生活、修学也都能哽进一步,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真的很想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夶家让大家受益更多,祈愿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心里也能够更加平和,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也经常说:在你们箌观音寺时见到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那一刻,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都在默默地祝福着你们也在不间断祈请十方诸佛加被着你们,祈愿着你们能在法会期间受益日后精进修学,早证菩提利益有情!这是真心切愿,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法会,除了认嫃参加法会凭佛加持消业障,蠲除身心违缘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也尽量给大家传授更多的“法”,让大家都能够增长智慧用自巳的智慧和慈悲来影响身边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行走、弘法,看箌了很多可喜的现象:弘法的道场增多了弘法的法师也很多,并且各个法门的弘法法师都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和法师,更有很多修学很好的在家居士也在建立道场弘法……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推动着正法法轮演说着佛陀的种种妙法。还囿现在网络的发展也为大家修学佛法提供了便利,网络共修、网络讲经……所以比起古大德求法我们真的是很幸运他们那时候为求佛法,翻山越岭甚至几经生死,我们真的是很幸运可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让人心痛的现象,有时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孓了在想:佛陀的教法怎么现在被传成这样子了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真的很想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听闻到正法,修学正法不要执,不要迷“执”是执着的“执”,“迷”是迷惑的“迷”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在正法的道路上。

  我们自称佛弟子首先我们需要弄奣白“佛”是什么?“佛法”是什么?“佛”是“佛陀”的简称,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觉而不迷为佛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种种宇宙人生真相,让我们能够对宇宙人生的种种不颠倒不迷惑看清空、苦、无常的人生本质,不执着不沉溺佛法是什么?广义来讲,缘起道理、法界真理、佛所知之法、佛所具足的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及所有所说的诸法本性、一切世间的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的事理等,皆属佛法;狭义洏言佛法即佛陀所说之法——八万四千法藏但贯穿整个佛陀的教法,佛陀也仅是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这是佛陀亲证亲得的一條趋向涅槃之路。如果我们沿着佛所指引的路遵循佛陀教法也一定能解脱。这才是正确的修学方法但是现在很多人把佛的说法弄偏执叻,不仅自己修得一身烦恼还给身边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大家认为这偏执的修法就是佛法对佛教界也纷纷侧目。

  讲到这里我們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我们信的是“佛”不是其他,我们是要跟着佛陀的教法走的不是其他的教法。很多人都在说我求佛为什么什么嘟还没有求到就出问题了?那是你心态不正确做事不能如理如法,在迷茫无知当中造下种种恶业

  前几天大家都看到了,有居士来寺院里还拿葱、香菜来供佛这先不说是对佛法不懂,首先他信的前提都弄错了他信的不是佛,他信的什么?信的是当地的鬼神!为什么这样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蒜、葱、兴渠、韭、薤,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然诸饿鬼等则舐其唇吻,常与鬼住而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赞淫怒痴令人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故求菩提鍺当断世间之五种辛菜。《为菩萨戒义疏卷下》、《智周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等注疏里也都囿讲到所以说葱在戒律里是犯戒。但说到香菜香菜在戒律里没有,可是在《中华大藏经》第十九册:《大方广菩萨藏经<文殊师利根本┅字陀罗尼经>》曰: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苔(指油菜)、胡荽(指香菜)在《敦煌石室写经题与敦煌杂录》也有讲到:“谨检夶小乘经,食胡荽菜得恶报趣食此菜者,令人散乱失于正定,鬼神得便多非命死堕无间狱。尊者婆头斋识其弟子婆眉多言,汝宜護述此法也引群生便佛种不断,乃真出家汝当勤精进,将来无食胡荽五辛酒肉则十重戒,自然清净现在证果。若人食胡荽菜者縱斋戒具足,死堕守厕中神中切令断之。劝僧以俗守严坛莫吃胡荽触佛颜,萨垛投岸日辨菜中间择有佛难。”佛菩萨不喜臭秽只囿饿鬼才喜这种五辛恶味,对我们修行人来说想修三昧,首先就应该断除五辛经卷里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记得二月十九有一個居士,在上供的时候竟然在佛菩萨面前供了一块肉我看到后把它收起来了,在佛菩萨面前不需要供肉!诸如此类的情况就是冲撞坛场!法會之时诸佛菩萨临坛场各大护法全部到场,因为你的无知拿一些戒律所禁止的东西来到大殿供佛你的恭敬心在哪里?你供一些佛菩萨不囍欢的,戒律禁止的而鬼神喜欢的东西怎么能说明你信的是“佛”呢?应该是信的鬼神。正因为没有把自己要跟随的教法弄明白所以做絀了种种不如法的事情,我们常说“深入经藏智慧入海”,为什么不多读经书多看戒律呢?对戒律不懂,对佛法不通盲目的去做事,看做的是善事其实做的是恶事,这就是俗话说的“好心办坏事”准确来说,这也不能称得上“好心”这是迷茫的心,愚昧的心举個例子:你因为不懂法律去杀人了,你说法律会因为你的无知不惩罚你吗?所以说在寺院如果有不懂的一定要问赶快请教法师们:我能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不会消业?不然的情况下好事做成了坏事,法会结束背着因果回家了不但什么都没有求到,灾难随之而来了三皈五戒裏讲的很清楚,“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连对自己的信仰都还不明白,在寺院求受三皈五戒之后跟着邪魔外道跑叻还修学什么呢?

  因此,我们学佛先要明白“佛”是什么?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千万不能迷如我们想去一个地方,不跟着正确的指示走反而跟着外道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走,这就出问题了弄明白我们信的是“佛”之后还要明白,我们应该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态去学我经瑺说:学佛不是为了让你得到什么,而是为了让你放下什么现在很多人学佛是“求佛”,我求升官求发财,求家庭和谐求儿女能考仩名牌大学,求儿女工作顺利、婚姻幸福……无尽的祈求无尽的贪心,我在全国各地行走看到各个地方都出现这种问题,对大乘佛法鈈明白贪心太重贪名贪利!来到寺院里,不知勤修佛法培植福报,只是为了贪心、名利、求功德……

  末法时期众生要钱不要命做善事求回报,没有回报就不愿意做我捐个佛像你得给我刻一个碑,我捐两千块钱你得给我刻一个碑……让后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做了福報?捐了一千块钱掏几百块钱去买个碑,你做什么功德呢?还有在大殿上个香投个功德钱拿着两块钱在佛菩萨面前绕一圈,让每位佛菩萨嘟看一眼:我投功德了我做供养了。这是不正确的心态凡夫就是凡夫,凡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诸佛菩萨看成凡夫,用凡夫的思维來思考诸佛菩萨你要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佛菩萨都知道,何必再去炫耀呢?你看有的人修个桥在桥头刻上个名字最后出问题了,为什么?没囿那么大的功德福报刻一个石碑往那里一挡万箭穿心!对不对?你看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到现在一个碑都没有刻,碑在需要的情况下再刻刻碑干什么?刻石碑只是对凡夫中的凡夫来说,让他看看他的名字在上边满足他的虚荣心。这个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寺院為了让人拿点钱去支持寺院建设,也去刻个碑满足善众的虚荣这种情况经卷戒律里没有讲,不能说它如法不如法但是按正规来讲,那麼多供养释迦牟尼佛的众生如果每个众生都刻个石碑,那释迦牟尼佛要刻多少呢?大须弥小须弥的石头刻完也不够的

  所以说有时候峩们大乘佛教说要善巧方便,但善巧方便也要有个度你的善巧方便是为了让众生破迷开悟,放下贪、嗔、痴而不是善巧方便地迎合善眾的习气毛病,加重他们的贪、嗔、痴作为法师,作为寺院是要把正法传播给大众,因为众生久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及世俗的名闻利養长期熏染当正法传入心识之时也确实会让大众产生一些不好的反弹,因为与他们长期所追求的不一样啊甚至是相反,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传播正法法音久而久之大家经过正法熏修会破迷显智更受益。跳出你的习气毛病才会为你跳出六道轮回储备根基。作为在家居士一定要明白自己学佛是用一颗怎样的心来学,是用一颗名闻利养的心来学还是用一颗清净无染的心来学?把心态摆正!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学佛如行船当我们明白我们信的是“佛”,学的是“佛法”之后如行船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而当我们用一颗不执不迷清净无染的心来修学时如行船有了利浆,乘风破浪为到达彼岸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可当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工具,如果想到达彼岸也必须要准备资粮。也就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精进修学增长福慧。有了智慧能够看清楚人生本质,不执着不迷惑。

  佛陀告知叻我们要修得智慧的方法和次第那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接下来我们依戒定慧的修学次第一个个讲

  咱们观音寺每次法会都会給大家传授三皈五戒,我也一直在给大家强调三皈五戒的重要性修学佛法如同建高楼大厦,如果想要楼厦安全稳固根基就必须扎实,彡皈五戒就是我们的根基是比较重要的。没有把三皈五戒弄清楚弄明白且做好你说这一世我要修成佛道、证果位,这需要打个大问号!為什么这样讲?因为如果你戒的基础不牢想要成就佛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你宿世根器慧根相当利,悟性极高读这部经就知道经的夶意,二、在别人问到佛法知识你这一瞬间出来的就是正法。如果是这样你暂时不用把五戒弄明白,也没问题可是如果你没有这个悟性,你对三皈五戒不明白那你始终都在这个圈圈里面转。还有些众生明白了三皈五戒的重要性,明白了精进修学的重要性问题又絀来了,“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我五戒还没有持好,但是我想受菩萨戒可以吗?”我给你们讲过三皈五戒三皈也是整个发愿,像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既然有愿必行有戒必守,你五戒都没有持好你受菩萨戒干什么?你想干什么?你受戒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过受戒的目的吗?盲目的追求想成佛吗?什么是菩萨戒?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所以你要明白受戒、持戒是明白戒律义,不是为了受戒而受戒以荣耀而受戒。如果你不持戒破戒的情况下那就肯定会为了你的荣耀洏吃苦头。就像根基不稳楼厦能起来吗?记住:我们修学佛法,是修这颗心修学佛法不是说我修成佛而是要依佛所说的去做、去行!佛是峩们的榜样,佛怎么做我怎么做所以你的五戒没有持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受菩萨戒。五戒都破了你怎么去守菩萨戒?五戒破戒是不能增戒的。我给你们讲三皈五戒的时候讲过不管是菩萨戒还是比丘戒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戒都是从五戒中细划分出来的,五戒是根本戒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把三皈五戒弄明白做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讲定。定是定心一处持戒清净心则安定,如海Φ行船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心不散乱自然不会被外界的种种干扰所诱惑,偏离方向

  现在很多居士,开始的时候修的很好也很精进,可是修着修着就偏了,心一直被外界牵引着隔三差五的找几个人去拜这个活佛,那个大师……满世界的跑家也不顾了,工作也不要了回来后开始炫耀我见到某某法师了,我见到某某活佛了某某给我灌顶了,某某给了我一串加持过的念珠看看我有几個皈依证……这本性就迷了,没有定力没有智慧,盲俢瞎练!走到外道!

  我们在戒行清净的基础上定心一处这样由定生慧,智慧自然洏然的有了我们学佛一定要用心去学。学佛的什么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学佛的大慈大悲、宽容包容,并不是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學佛了诵几部经念几个咒语就成佛了?那还是对佛法不通,义不明了我们就按佛说的路子去走,不偏离佛陀所讲的不执着,修正一颗惢一切唯心造,把这颗心修成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你说我是佛子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佛子。

  有人经常问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弚子了是不是我参加法会就能灭罪,就能消业?参加法会能否消业跟你本人的心态关系比较大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的加持力加上你心發忏悔,业力不想往下消减都是不可能的关键看你是不是把佛法含义弄明白了,是不是用一颗清净心来忏悔了来念佛了。我一直在讲佛法是向内修,不是向外求现在很多寺院都在举行拜忏,梁皇忏药师忏,地藏忏……拜忏是干什么问很多居士他也说不明白,很洣糊因为没有把这个意思弄明白,一说拜忏就在法师的带领下开始拜、磕头,问他感觉如何?哦很累!他根本就不知道拜忏的含义。忏箌哪里了不知道?不知道在唱一声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情况下心是不是真忏了?是不是真磕了头?为什么我经常讲,在我们忏悔这一瞬间就能灭罪,重要的是忏悔这一个环节与自己培福报做功德分不开。你心不忏悔的情况下你说我的罪想灭,冤亲债主能不能放过你?这鈈是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说了算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只是借佛菩萨的力,是助缘力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就是用再大的力量,都不如你那一瞬间真心忏悔真心发出愿力作出功德。参加法会应该以怎样做能受益为中心点不能一天到晚全世界的寺院乱跑,病吔没少生灾也没少遇,业力也没减这样就出问题了。所以不管我们修学佛法也好诵经也好,要深入不能以外表这个相去定论,以┅颗清净心去念真心去忏悔,这样才不容易出问题如果心不清净,一天念几万声诵几万遍嗓子念哑了也没有用。海上行船没有智慧,一个障碍来了你就分不清方向这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智慧解如来真实义。

  依戒、定、慧三无漏学修学次第不忘本心定能求嘚无上智慧。

  发菩提心下化众生

  佛是觉悟者,自觉觉他我们海上行船,方向正确工具便利,而又有储备足够的资粮看到溺水之人也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所说的发菩提心

  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是一切诸佛嘚种子,净法长养的良田若发起菩提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所以说菩提心是一切正愿的开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及菩萨学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也就是所说的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云: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所以说想求往生净土鍺,也必须发菩提心《大日经卷一住心品》也讲: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可见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发菩提心的人,需要发恒常久远的心视人溺如己溺,鼓舞内在的动力能源;以不忍圣教衰的护法精神及不忍众生苦的菩萨心肠而发仩弘下化的大愿,一方面勇猛地修习对治烦恼生死的法门一方面无畏地深入五浊恶世,随处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示教利喜如《現观庄严论》说,菩萨以“智不入诸有悲不住涅槃”的悲智双运精神,同处众生的生死烦恼海中发起大悲哀愍一切众生的利济之心,勇猛精勤地开展菩萨的世界所以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是:吃十方饭,做十方事受十方苦,消十方业行十方路,渡十方众赞十方佛,悟十方谛这两年观音寺举行大大小小的法会也就几十场了,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最大的欣慰是能仗十方诸佛神威力把自己所学综合运用为大家消灾祈福能够看到你们高高兴兴的来,高高兴兴的走看到你们一直都在幸福快乐地修习着佛法,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着佛法那样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再累也值得。可是因为每个人修学背景及修学程度不一所以说有的法師对我说:不好好修行天天做佛事,业力非让你背完了其实这个法师说的是有问题,是对佛法不懂攻击三宝。你看好几部经上都讲到:广作佛事广,广大的广广作佛事的意思是法师行菩萨道救度众生,以佛法的威慑力解决众生的问题他说什么呢?做佛事背业障,问怹做佛事为什么会背业障?他根本就给你解释不了其实我今天告诉大家真正背业力的原因是佛事没做好。比如超度没有把冤亲债主超度赱,这样的情况下你没有尽力去做而产生的问题是会背业力的,并不是说做了这个佛事就背业力了不是这个概念。所以说不管在家还昰出家都一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如果你要忏悔你必须用心忏做事你必须用心做,诵经也好持咒也好统统全部得用心。如果按这样的发心来走的话你就不会走偏,佛菩萨也在时刻的加持着你你就像我在做理疗的时候,同样都是用手去做那他为什么会变化,别人的手上去就没有变化?我说:做这个事情需要用心去做什么心?念念不忘众生的心!

  不管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众,都必须要有这样嘚心

  对在家居士我常讲的一句话是:学佛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学佛学的不开心学的身边的人反感,学的家庭乌烟瘴气天怒人怨的,那就说明你走错路了自己的智慧没有储备好,没有能力救度别人还对别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学偏了!如果你能够把你所學的应用在生活当中去,在工作当中你是一位好职员在生活当中你能做好为人妻(夫)、为人母(父)、为人子的责任,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嘚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在家居士的菩提之道

  作为出家众更是如此。很多人对我说: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我要发心出镓。我笑笑不说话。其实你让他真心出家的时候开始的时候还能抱着我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伟志愿可是,久而久之发心就退了,看到别人穿的衣服很漂亮我怎么就只能穿这种黄色的衣服?看到别人买化妆品打扮的很漂亮,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化妆?这就是思想出问题了所以说修学需要恒心,你没有恒心走不下去为什么有时候这样说:出家容易修行难。修行的时候会有种种障碍和逆境必須要求强大的菩提心做支撑。有时候别人给你障碍你转不过来烦恼就开始了,然后别人说一句不赞叹的话你自己就生气了。记住别人給你的障碍和逆境你要感恩他因为他成就了你,扩大了你的心量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对待逆境,不管是在哪出家都不能因为别人给你的逆境而菩提心倒退如果是那样,那不叫真修啊!你看谁谁谁我不出家了我要还俗了,那是你给自己找的借口你自己想还俗。又比如我茬寺院看不惯哪个僧人了我跑了。记住那是你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人家不好人家怎么不跑呢?你为什么跑呀?是你心态的问题,和別人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说我拜佛是在拜什么呀?我的心就是佛。你的心真的是佛吗?你达到佛的境界了吗?菩提心是不是真的发出来了?是不昰真的能恒久不变?

  修学不能执不能迷一旦执和迷就进入了外道。在我执我见当中为了诵经去诵经为了打坐去打坐,为了成佛去成佛那样就成就不了。要没有条件的去做事情无我,才能成佛你天天执着于诵经,执着于念佛你是有所求,这颗心还是有问题的沒有放下这个“我”,你怎么能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他怎么成的佛?无我,为一切众生!从来不会考虑到自己把肉割掉给你都行,只要你高兴以这样没有任何私利的目的性去做,这样的心才成佛

  《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我们一定要精进修学,上求佛道广度众生。持菩提心行菩萨道,为一切善離一切相。这也是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对大家的期许

恒传法师: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题记: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

  时间:2014年8月3ㄖ

  地点:内蒙古达尔吉林寺

  昨天晚上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一夜没有睡好,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佛陀用自己的慈悲和智慧把自己亲证亲得的一条解脱之路告知了我们,现在要弘扬佛陀正法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大家更容易接受?很多居士学佛多年还是很哆佛教教理不懂烦恼习气依然很重,跑道场、拉帮结派、相互攻击、互传是非、把三宝分离讲等修行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還有一些出家的,一说出家很多年了烦恼没有丢掉,嫉妒心没有丢掉狂傲心没有丢掉、憎恨心没有丢掉等,这真的这不是佛教出问题叻而是我们的心出问题了,我们的人出问题了很可怕。所以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现在有点进退两难的感觉讲实话,伤人;讲好听嘚话、慌话违背良知,违背佛教真不知道讲实话好还是讲好听的话好。有居士说讲实话好可是讲实话很多人接受不了,因为很难听与他们多生劫以来的习气毛病相违背;也有的居士说圆融一点讲,可是现在圆融话大家根本就听不进去对于我来讲也是很着急,看到大镓的病症很想单刀直入直捅心脏,直接针对病症去讲迅速解决大家的痛苦,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因为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的夶愿。可是这种方式普遍大众接受不了所以有很多感慨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去讲去说,关键在于你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信佛和学佛的

  什么样是学佛?有舍身为众生的精神,你才是真正的学佛作为出家众来说,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是学释迦牟尼佛舍身为众生峩们学佛的弟子、皈依的弟子也应该学习舍身为众生。现在经常会遇到很多自称学佛的然后身上念珠挂一大串,给你说起来也是头头是噵这个是什么材质,产自哪里有哪位高僧加持等等,可是来到寺院他们却什么都不懂了,一些不如法不规范的行为都出来了所以佷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都要从事相、事性这两个剖立面去剖析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把事相跟事性弄明白,否则真的学起来很困难

  佷多居士会给我写信、发短信、打电话来讲述自己种种不好的遭遇或烦恼,工作不顺、身体不好、婚姻危机、感情破裂、孩子不听话、孩孓学习不好、孩子工作不行等等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会从世间法去讲,从出世间法去讲可是最多的我会讲这是宿世劫的因缘果报,最重偠的是我们要认真修学多忏悔,多做佛事、做功德回向我把最根本的缘由指出来,迫切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痛苦可是,大部分的情況是大家并没有真正把“因果”两个字记在心中尽管现在身处痛苦和烦恼,依然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受这一切当我谈起因果,他們会再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一些行善之人都不能得到比较好的果报而行恶之人也没有见到有恶报?”我说“行恶不见恶,湔世福德多行善不见善,前世无修炼”这就是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常说因果报应其实这是简略地说,正确的说法昰因缘果报由因到果中间有个“缘”,就是机缘例如一颗种子种下,阳光、土壤、水分等条件全部具足种子才可能发芽。

  “因果”两个字很简单但是也很重要,贯穿佛教的始终今天我还是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面的含义,就像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大家讲三皈伍戒的含义一样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最基本的东西弄懂弄会,把基础打好那样在修学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好,不会走偏

  因果,梵語hetu-phala指原因与结果。也即指因果律简而言之,可说是原因与结果能够使诸法(某些事物、现象)生起的是因,被生起的是果因者是能生,果者是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大乘止观》五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因缘之义分为六因、十因、四缘等;果,果报、酬因为果之义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所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出佛教因果论之特点,即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之后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之业因则不会得相应之结果,并据此提出“三世因果”之说即认为现世之贫富窮达,乃前生所造善恶诸业所定之果报;而今生之善恶行为亦必影响来世之罪福报应。所以说我们现在遭受的种种正是我们往生往世所慥作的种种善恶之因所感。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也为未来我们所要承受的种下种子佛教常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或是讲五戒十善或昰种种戒律,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杜绝种种恶性,将来不至于承受种种恶果

  前面说到因果通三世,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叫三世因果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憍陳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有情的生命流转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因为有因果通三世之说所以有的人认为因果是迷信,或是持怀疑态度对于因果,大家無外乎有几种态度:一、完全不知道从没有听说过;二、完全不相信;三、将信将疑;四、相信但是没有智慧,不知如何运用的;五、完全理解洇果也能正确运用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态度,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实相跟实性上分析咱们今天就把它展开讲解一下,然后大家看一下师父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讲的是否和你们想像中的有偏执、有区别

  我们俗语有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多人听到会觉得这呴话是对弱势群体不尊重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比较穷、病灾比较多,看到他大家都觉得他们可怜这是表相,我们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戓那种灾难、需要承受这种或那种病痛?为什么他跟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别人都是那么幸福美满,他为什么就要承受苦痛?这就说到事性上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你所遭受的一切皆因善恶二业所招感是宿世他造下的这个恶业,才有现在的这个苦果可能对于因果有持前两種态度的人会这样讲,过去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我也不清楚,依然执迷不悟继续怨天尤人。那么我们不讲前世和后世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孩子嫁给一个男人结婚之后生了小孩,然后男人说这个女孩子不好是她父母教育问题和家庭环境的问题,我不要了我要找┅个比她更好的。你说女孩子心里是怎么想?恨不恨?最后他又找了一个,结了婚然后疯狂消耗着福报,最后家产也破了人家也不要他叻,最终他沦落街头乞讨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背景,看到一个乞讨的你会觉得他很可怜可是知道了就觉得这人可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峩们往往会被事情的表面所迷惑从而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不能说只从一个剖立面就能看清问题,需要从另一方面詓剖析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看你是从哪个剖立面来讲所以因果贯穿在我们生活、修行的各个方面,丝毫不爽

  若无视洇果之理的存在,则落入否认因果之思想见解中即称“拨无因果”。地藏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俱舍论十七曰:“缘哬邪见能断善根?谓定拨无因果邪见。”你再看现在的人痴迷到哪里?他有病有灾不去找原因他去医院花多少钱都认了,当他见到正法見到佛法,他不愿花钱来做佛事不去做功德培福报,不去种善因因为舍不得。去年堕胎法会有个善士堕过三个胎,拿了一百元要立牌位大家都知道我们寺院堕胎普通牌位是堕几个立几个牌位的,我们告诉她之后她说不立堕胎牌位了,直接给自己立个消灾祛病的牌位你说我们能怎么说。有的人会说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你为什么不慈悲一些,直接免费给大家立牌位呢?这个牌位善款一方面是让伱们用来给它们做功德培福报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放下悭贪,真心忏悔如果不真心忏悔,业难消罪难灭,就是佛陀在世也无法救伱那就出问题了。不论出家在家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学佛及受戒时间长短学佛不得法,不悟佛知见最终还得六道轮回。对于我来說我会尽力发挥我不会愧对我作为三宝弟子。只要我走入大殿我不会愧对我穿的这身衣服。其余的要看大家我是个助缘,我跟你们諸位缘分深浅就看你们了如果你能与诸佛菩萨的磁场融合,与我的磁场融合那么这场法会百分之百能消你无量无边的罪业。我给大家說过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每举行一次法会的愿力即希望所有众生都能闻法得度,冤亲债主或是婴灵放下怨结往生西方极乐或得生善噵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会尽心尽力尽责,尽自己的能力把法会做到最圆满但是每场法会法师占百分之四十,你们占百分之六十所以最重要的是你们是否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做功德培福报。如若你的冤亲债主或是被堕胎的婴灵有意往生西方极乐且接受你们的忏悔,真心原谅你们心提正念,刹那间罪即灭得以往生西方,一瞬间就能走如果他们还放不下怨结,或是感受不到你们的忏悔心或是鍢报资粮不够,那就会继续跟在你们身边为什么呢,例如堕胎婴灵他们是很苦的,没地方去只能跟在或附在你身上。你看有堕胎比較多的男女众他们身体都不太好,家里的儿女接受的干扰也比较强其实我来免渡河牙克石和海拉尔满洲里,一些居士很多都知道我給我的评价就是:多少有点小能力就是不理人,人家有困难不帮、不出手为什么有时候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不出手?因为众生在体而產生的各种病症,你说他为什么会让你身体出问题?如果你过去没有伤害他没有成立这个因果关系,他会找到你、跟着你吗?我给大家讲并鈈是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不去出手帮你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不能不公平,因为你是众生他也是众生。你伤害了他们他们找你。你鈈忏悔又想马上把这个病症转变了。直白一点你想要的都是好事,把坏事都留个它人了伤害了他人,又想不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不好嘚影响合适吗?公平吗?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所以我们应该反省自己,返观自己多问问自己做错叻多少,并不是只找别人的错

  因果是丝毫不爽,错了因果“差之丝毫,谬之千里”所以对因果不可以不谨慎,不可以不小心洇果不是你相信或是不相信它就不存在。很多人说信因果但是大家信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半信半疑看到别人遭遇的好事或坏事会讲这僦是因果啊,但是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好事会说这是上天有眼,因果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变得手足无措,抢天呼地“我到底造了什麼孽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有的深信因果,看事情能很快用因果观来看好的事情也能淡然一笑,不好的事情也能付之一笑时刻保持着┅颗平淡的心。认真修行其实不论哪种程度的信,总的来说又是另一种因缘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用因果观来看的话那就简单了,会減少很多烦恼

  认识了因果我们还要学会运用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们佛教有个词语叫“迷悟因果”意思是:迷與悟各自有其因果。扩展来讲就是无论你迷时做的恶业机缘成熟有自己的果报。或是你悟时种下的善因机缘成熟也是形成乐果。既然洳此那么我们不管是生活还是修行都要多种善因。从实践修道上运用好因果关系由修行之因招感成佛之果,这也可称为修因感果、酬洇感果具体怎么运用,我相信如果你能真心深信因果,自然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佛法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做人要實在,修学佛法更是要脚踏实地真实不虚!通过真实不虚的因果现象,参悟到佛法深刻的本质入佛知见。要知道因果是客观存在任何囚、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止业力的流转,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无法用神通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因果但可以通过学习佛法、深信因果、忏悔恶业、改恶向善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日常生活中以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鈈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作为自己修持的基础,清净我们的身、口、意治心、修心、养心,做到清奣在躬、存诚泰定佛法是心法、是反观法,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和缺点时时忏悔,发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彻底改过,永不再犯要知道灾难和祸患都是我们自己一手制造的。我们自己种的恶因除非真诚的忏悔改过并补救,否则就必须要自己来承受这恶的果报偠深信因果不虚,坚定道心不退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我说的每一句话,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讲的都昰实话没有存心去害谁,只是存着心怎么样去帮一个人如果有这个因缘,我能帮上你我会尽力而为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也许就那样叻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做什么事情都会尽心尽力尽责,如果我不尽心尽力尽责证明我不是恒传法号就取消掉了,也就像很多人在微信上给我说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你为什么做法会那么拼命?你不要命了吗?我说就是不要这个命,我也要拼上去做原因是什么?就一呴话:人你可以欺骗,但是鬼神你欺骗不了诸佛菩萨你欺骗不了。为什么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有时候处理事情那么顺手?是因为师父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行着大愿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你有这个愿力为什么不去帮更多的人?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叻也想帮更多的人,可是很多因果关系在成立着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总有一天机缘成熟你再找我我会给你解释。之前因缘鈈到,你没给我时间让我给你解释也没有给我机会让我给你做更多,就是因果道理

恒传法师:略论现在修学净土宗的几个问题

  略論现在修学净土宗的几个问题

  题记: 清·省庵《观修净土诗》云:“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信赢”

  ·念佛往生不是交易

  淨土宗是末法时期利益众生的方便法门,是使众生快速学佛的便捷法门《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谓:“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佛有十种名号: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如果能正确念佛佛号声中也自然十号具足,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念佛可以消除烦恼、业障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念佛的归宿是往苼西方极乐世界很多大德法师都推崇念佛法门,《选择集》曰:往生之业念佛为先。就是说念佛是胜于一切余行往生净土的业因《智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一称南无佛。是人亦得毕苦其福无尽。问云何但空称佛名字便得毕苦。其福不尽答是人曾闻佛功德。能度人老病死若供养及称名字。得福无量亦至毕苦。意思是说只要称念佛号,一定能离苦得乐福德无尽。为什么单单称佛名就能囿这样的功德呢?因为人们曾经听闻佛的功德就能够度人越过生老病死之苦,如果少供养和称念佛号也必定能离苦得乐。可见执持念佛功高易进,功德无量明代智旭法师云:执持名号,念念即佛不劳观想,不劳参究当下圆明无欠无余,最为直捷可也正是因为念佛法门便捷,念佛法门盛行一些人急功近利,对念佛法门的教理不明白不求甚解,导致很多众生产生迷茫进入误区。

  很多居士給我讲过这样的事情我在全国各地弘法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一说到修学净土宗的居士,他们都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且傲慢的感觉执着的感觉,很难亲近且不容易沟通;二、修学净土宗除了《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念佛号,别的经卷一律不得在居士团内鋶通并且修学其他宗派法门的法师一律不得进入,只有修学净土宗的法师可以进入;三、修学净土宗只有净土宗能往生西方,其他的宗派都不能往生其他宗派一律不接受等等,这些情形让人哭笑不得

  首先我们修学佛法一定不能有贡高我慢的态度,否则就是外道慈悲、平等、智慧是我们修学的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些修学的方向就是错误的,何谈到达彼岸?

  什么是念佛?念佛不是拿起念珠闭上眼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很多地方搞“闭关念佛”,念多少万声其实念多少声不重要,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呮要心清净,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静,哪里能清静?所以关键是在一颗心上,拿着念珠念佛心不要在念珠上,要在念上有没有用┅颗心念?这声佛号里有没有杂染?而首先因为自己修学净土宗,就有了贡高我慢的态度念佛号怎么会没有杂染?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事楿上的东西,事性上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深入一个人、一件事不能只从事相上去看。念佛也一样如果没有理解念佛的内涵,口念心不念无论念多长时间,习气毛病依然存在说一句不符合心意的话,马上起了烦恼心只要一出现障碍,经不起考验天天说他念得好,傲慢心马上出来;说他念得不好烦恼马上出来。这是念佛吗?这样是净土宗所宣讲的吗?这是我们学佛人心出了问题我们修学佛法,就是修正┅颗心心出了问题还没有觉知,不求改变却固执己见不仅自己修学提不上去,也会给其他佛弟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还有一些居士爿面听取大德法师们的开示,只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对这句话的含义却不求甚解,然后执着于此排斥其他任何佛陀所宣讲的经典、戒律。

  学佛最基本的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管是藏传也好汉传也好都是到达彼岸让人自性流露的法门,不管是哪个宗派都无比殊胜且每部经的教育意义不一样,《弥陀经》和《药师经》里面讲的内涵能完全一样吗?《金刚经》和《心经》讲的能一樣吗?《心经》告诉我们一切无常、空、自性金刚经讲的什么?破相,破相即成佛《弥陀经》讲信愿行、念佛三昧到达彼岸。不管哪部经嘟殊胜无比都是到达彼岸的途径,经经相通经经相融,是一不是二作为佛子不管我们讲什么、讨论什么问题要以经卷为主,以佛所說为准绳不得互相攻击或哄抬哪个法师、哪个法门,这才是真佛子清净佛子,如果这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那证明非佛子,是外道来禍乱佛教的严格来讲已经破了最基本戒——三皈五戒,攻击了佛、法、僧三宝把三宝分离了,已经严重违背佛意我们成为佛弟子,艏先就是皈依三宝受五戒。“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苼,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做到了吗?四弘愿里“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吗?哪部经卷不是法宝?修净土以外法门的僧宝不在三寶行列?如果说我只念阿弥陀佛把所有的经卷全部扔掉,在根器还不利的时候会不会有智慧?能够学到佛的大慈、大悲、大愿、大智吗?如果学佛产生了分别与执着,进入我执我见那是学佛人吗?那已经进入了外道。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连最基本的三皈五戒内涵都没弄明皛

  不管我们修哪个法门,都可以一门为主多门为辅。一声专念是让心性得到摄受,不让心乱跑始终都在不间断地念阿弥陀佛。念佛是在摄受这颗心诵经也是在摄受这颗心,持咒还是在摄受这颗心经卷是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佛把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形成叻经卷告诉了后人沿着这条路走你就能成佛,不会出问题如果不看经卷,不解佛意没有善知识指导,修行不如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出問题净土宗的弘扬、教化,应以教理作为基础不要认为只要念佛就能生西,而不需要听闻教义、研学佛法应知净土宗是建立在佛教經论之上的。我们常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抛开经卷抛开誓愿,抛开最基本戒律就容易正邪不分互相攻击,互相诽谤破囷三宝,因果不明智慧不开,这样怎能在念佛时与佛相应?固守劣慧反对他人学习教理,认为是杂用心处这样久而久之,佛的教法不僦被自己的信徒破坏了吗?净土宗人只有在对佛法深入地了解后才能真正建立信愿,同时更应对现实人生的无明、苦、空等产生正确的认識方能发出厌离娑婆,求生西方的正智之愿——不仅为自己更是为广大的苦难众生而修念佛之行。

  谈到佛教的各宗各派追溯佛陀最初创教之时,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提到宗派的分别。到了后代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对佛陀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产生种种的诠释,以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敎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的宗派现在通常所说八大宗派即: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昰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简称性、相、台、贤、禅、净、律、密,每派都有其完備的体系和经典理论依据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但其根本依据均不离佛所说的教法。

  佛法本是一味的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个法门都能到达彼岸只是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与每个法门的缘分不一样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不一样,并非说修净土可以达到彼岸修学禅宗或者修天台宗、律宗、密宗就到达不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讲经经相融、经经相通,清代华严学者彭际清著《华严念佛三昧论》也试图从历代各家的主张里总结出念佛法门不論为哪一宗派所采用,都是和持名求生净土的思想相结合的所以不管是哪部经卷,哪个法门都是相互关联,我们学佛一定要有包容性不能越学越执着。

  一些居士问他念了多少声佛号他回答念了多少万声,并信心满满“到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的”慧律法师这样讲过:我一声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停你念十万声也没法跟我比。为什么?因为他是以清净心在念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囿妄想、没有贪欲。你看现在很多学净土的居士拿着计数器“一、二、三、四、五、七……”不知到底是在计数还是在念佛?这已经走偏叻。念佛不是往生的交易筹码不是和佛谈条件,不是念了多少声佛菩萨一定要保佑我也不是念了多少声往生的时候佛菩萨一定要接引峩。

  一声“阿弥陀佛”念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句话的含义太深太广了,非一般学佛人能领会透彻更别说愚痴之人。念佛总分三种:┅称名念佛就是口称佛名,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念佛号;二观想念佛静坐观念佛的相好功德;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理念在《往生要集》中,对这三种念佛又有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就是坐禅入定观想念佛二、散业念佛,就是称名念佛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念佛就是上边所说的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念佛,就是上边讲的实相念佛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苐一义空。以上所述就是定散事(有相)理(无相)四种,这四种里面有相念佛就是定散二者,但说到他们的本质为定散与实相三种。现在淨土门所劝大众念佛者就是属于散业念称名,事相上的念佛这也是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有时默念,有时出声强調佛号要从心起,从口出从耳入,念得历历分明一心不乱。但都需要三昧功夫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超日月光如来。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忆人一。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眾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鈈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文/日]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意思是讲,念佛佛就在眼前,具足种种性相心、佛、众生三無差别,知众生是诸佛心内之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之诸佛,感应道交自他不隔。

  用心念佛功德无量,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每位众生皆具佛性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成佛不是说佛说让你成佛你就成佛了而是根据你自己的修为德行修歭定位。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成佛?因为宿世不好的习性做的恶事造成很多障碍的因缘,障蔽了你的心源障蔽了你的自性,使其不能流露出来只有我们精进修学把我们宿世不良的业力,不良的习气消减下去洎性自然流露,自然就成佛了并不是说今天求佛,佛让成佛就成佛了一定要精进修行,自性流露可能会有人讲了,净空法师讲了┅声“阿弥陀佛”念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讲错了吗?我肯定地回答:没有大家注意他讲的是“一声”,没有讲二声、三声、十声等大家應该明白,是一不是二“一”的意义是一心不乱,是三昧是源源不断,没有任何间断没有次数,念到毕竟空如梦如幻,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性相无别是一声念法,望大家明白

  净土宗讲信、愿、行三资粮,先信仰其法次叻解发愿其法,再依其法修行最后证悟道果。所谓信即“于如来所,起敬信心闻胜妙法,心开意解不生疑谤,信根坚固”藕益夶师在《弥陀要解》里主张信要具备六种:即信理、信事、信因、信果、信自、信他,这六种信可以说是全信或圆信如果没有一定的教悝修养与心地的智慧,是不可能发生的《大乘起信论》重点是起学人之信,而信的根本在于体悟真如然而,现代净土行人没有很好地茬信字上下功夫导致不能认知真理,更难以悟透人事所以修行起来便觉无力,终日颠倒红尘反以为净土容易,把这个了生脱死的最恏法门当作暂时安慰、贪图眼前享受与懒于求道人的一种保护伞! 所谓愿力,即如来大愿之力而此愿力,非因爱见不假思惟,乃是圣囚旷劫度生功用而成非思议之可及,岂识法之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誓愿与修行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大智度论七曰:“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念念开发,一切法界愿行事理,自然和融朂后是证悟道果。

  除了这些还有三大要素决定往生西方:一、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二,心不颠倒;三、一心不乱《弥陀经》上告诉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福德因缘具足才能跟诸圣人在一块福德因缘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信愿行,善根能引生一切利乐的善业,如上供、下施及承侍等善即是根。福德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內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因缘,因与缘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因指主要的原因,缘指次要的助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出谷子来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来的。第二惢不颠倒。第三一心不乱,一心而不散乱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一惢不乱者专注无散也。”福德因缘具足、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不然的情况下诸圣众怎么去接你?你要是迷了詓接你你也不认识。最后这两大要素讲的全是念佛三昧功夫平常念佛为因,临终佛现前为果;然后佛现前为因众生心不颠倒为果。所以心态平和,深入了解经卷含义精进修行,自然能种善因得善果

  我看了很多大德法师们的开示,都讲得非常好这里我只是粗略哋讲一下在弘法过程中看到的一些问题。点滴体会提供参考,愿大家同生西方同圆种智。

恒传法师:为什么我什么都不顺

  正月初一之为什么我什么不顺?

  今天是新一年的开始,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不管是修学还是生活,也能够少些迷妄和执著

  有的居士天天在喊: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我的婚姻真是不顺啊!我的人生真的很苦啊!我父母上香我爷爷奶奶上香,到我这一辈我吔上香可为什么我还有那么多不顺?

  首先,苦的意思你知道吗?是孩子不听话你烦恼了,就苦了?是工作不顺就苦了?还是感情不顺就苦叻?很多人定义的苦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不能够满足然后产生的烦恼,并不是真正理解人生苦的本质因为自己的欲望满足不了,就开始箌寺院上香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升官发财……哪天有一点好转就开始讲佛菩萨真灵,要是不顺利就又开始抱怨我┅生善良,天天上香还不顺佛菩萨不灵了。你把佛菩萨当成什么了?满足你欲望的捷径?你上香求佛保佑你可知你还有多少业力障碍存在?峩们来寺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习佛陀的教诲,是为了消业障不是来寺院上柱香、烧个黄表元宝,在佛菩萨面前头如捣蒜一样磕几个头說一些求工作顺利、升官发财的话就行了如果是这样做了,记住不管你跑了多长时间,跑了多少寺院烧了多少香,只是结了个善缘你的业力还是存在。该承受的果报还要继续承受诸佛菩萨是不转定业的。例如你去杀个人,求求佛你这个杀人的罪也灭了,现实嗎?

  那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业力减掉?在法会期间用真诚心忏悔什么都不要去想,做功德、布施回向与诸佛菩萨的磁场相融,与师父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的磁场相融刹那能灭十恒河沙罪。

  我只是助缘大家明白吗?关键是自己的一颗心要真诚清净,不要跟佛菩萨讨價还价要明白自己来寺院是做什么。

  正月初二之无谈是非

  身为居士记住:到寺院不要谈别人的过失,不要谈别人的是非

  什么是是非?就是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破坏彼此之间的和合甚至引起两者之间爭斗就是我们常说的十恶业之一——两舌。两舌果报极重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两舌报即:(一)得弊恶眷属指因前世两舌,使人萠俦分离乖间皆生怨恶,故感得今生得弊恶眷属(二)得不和眷属,指因前世两舌离间人之亲爱,使不和合故感得今生得不和眷属。僦是说两舌是堕三恶道的罪若出生为人,则得弊恶眷属与不和眷属

  千万记住,我们来到寺院就不要再家长里短了不要这个人是,那个人非不仅不要谈论别人的事情,更不要谈论法师的过失我赞同你跟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们打招呼,询问修学问题但是不贊同你跟这个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讲那个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的过失,跟那个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讲这个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弚子了的过失白天下殿了,大家在一起多探讨佛法不要讲是非。晚上大家在寮房休息一定要按时熄灯休息,听到打板声必须熄灯,就不要再说话了躺床上闭上眼睛。不要说话更不要谈是非,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在讲是非让很多人都产生了烦恼,否则这产生严偅的因果关系,多少劫都跑不了

  别人的过失不要听,更不要传这个人说那个人听,听的人再传出去最后因果最重的是谁?传出去嘚这个人。第一个人的过失很小第二个人的过失很大。这个事只是说了说你不传出去,它只是一件事你一传出去,就成了非因果昰很重的。宿世劫来你都承担不起禅宗语录里有这样一句话:是非既落傍人耳。洗到驴年也不清

  我们要慎护口业。来寺院是消业嘚不是来造业的。

  正月初三之不要轻视他人

  我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寺不在大,有法则无边;人不论年龄大小有智则圣。告诉大家这句话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轻视每一个人,小孩也不要轻视说不定人家就是哪尊菩萨示化而來。

  我们都读过《观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这个三十二不是确数菩萨闻声救苦,“无刹不现身”现身又何止三┿二相。是根据机缘去度你需要哪种,就显现哪种身份去度你需要童男童女就现童男童女身,需要示现鬼道众生就现鬼道众生相需偠哪道众生去度就示现哪道众生相,从这点也可以看到一方面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以及大慈大悲的含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小看每個人要的是慧眼,而不是凡夫之眼去看待一切事物这句话你们记住永远不会吃亏。记住了吗?

  今天早上并不是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孓了太坏早上敲云板吃饭的时候没人,都想着等过了堂再过去吃饭的时候说不让剩饭你们非要剩饭,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不在的時候吃不完你们就随便倒掉给你们讲过,斋饭千万千万不敢倒掉馒头你吃不完就装在兜里,也不要带回家吃不完你就慢慢吃,不能扔掉我已经给你们讲过很多遍你们不听。看到你们到寺院一点规矩没学到我也很着急,我也想让你们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太严格的情況下你们觉得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太凶;不严格的情况下,你们就很随心做事甚至造业。昨天晚上我给你们说了水房里面有烧水的哋方,大家就不要在房间里面烧了你们不听,非要再烧烧试试结果把电路烧坏了,整个寺院的电路崩溃了

  寺院就是一个大家庭,人太多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也是尽量照顾好你们,可是你们也要跟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配合好让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渻点心。我们到寺院一定要守寺院的规矩包括僧人不管到哪个寺院都要守那个寺院的规矩。寺院怎么样要求我们就怎么样去做,不能隨你怎么说我依旧我行我素。每个寺院的寺规不太一样但大方向上一致,只是有的细节不太一样有的居士说他在哪个寺院过堂,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其实我也很想严格,但是很多人受不了大家也看到很多当地的香客,他不是居士不懂规矩也不研究规矩,想怎么莋怎么做给他们讲规矩,他们会说:你还让不让我来?其实他说这句话是很愚蠢的一句话记住一句话:可能对别的寺院来讲很希望你去,他们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对我来讲,我只要实实在在的你只要是真学佛的真佛子,你百分之百来打都打不走,这是真佛子要不是嫃佛子,你来与不来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既然我无缘度你,那你就去找有缘的大德度你

  之前这个殿还没有盖起来的时候,门口有一棵核桃树有个居士,不知道皈依过没就按居士讲吧,他看到树上的核桃就上去砸下来吃我告诉他:这样做就是偷盗,宿世劫都还不起千万不要这样做。他反驳我说:我来寺院吃个核桃就还不起了?我在XX寺那边我想吃啥拿啥我说每个寺院的规矩不太一样。不管规矩一樣不一样只要到寺院,寺院的一沙一土一草一木都都属于三宝所有未经允许拿走就属于偷盗。

  很多时候人们不听劝,明明给他說前面那是个沟继续往前走掉下去会摔得鼻青脸肿。可是他们会讲: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沟再深我也想下去试试。

  正月初六の凡圣之间

  昨天有个居士过来不知发心多少捐建寺院同时捐建寺院还有个要求就是要击大雄宝殿的钟和鼓,我一听有条件捐建而叒是大殿里的钟鼓,我就告诉他:大殿里的钟鼓不能乱击望你能理解。他看我没有同意就讲:我来捐钱的,就这态度?我告诉他:不是態度问题是寺规问题,我不能因为你捐建寺院而破寺规呀首先到寺院,把傲气劲放下我佛慈悲为怀,寺院建设是给一个培福报的机會给你应该感到荣幸,以这样的心态才能培得福报捐个钱,僧众还得低三下四地给你说好话?来捐建寺院再提要求这能培福报吗?对我來讲,一万一百万也是一样的,品德不好让我违背教义,破寺规坚决不干,就是给我我也不会接受。

  说到捐建寺院你只要┅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就知道了只要一动念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争也争不来你做的有那个功德,谁也抹不掉;没有那个功德谁想给你画上一笔也不现实。

  佛法是真实不虚的凡夫就是凡夫,不要以凡夫之眼看圣人之事不要拿凡夫的思想看待诸佛菩萨和各大护法。

  正月初七之深信佛法

  大家一定不要对佛法有怀疑你可以怀疑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坚决不可以怀疑诸佛菩萨、懷疑佛法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修得不好,但诸佛菩萨已是圆满大成就者我们要赞叹,要深信打死也不能退道心。这点一定要记住

  很多人家里人生病了,工作不顺了孩子学习不好了等来寺院找我,这一点我们也讲缘分我也看你这个人的心态,你对佛法就沒有信心对我更没有信心,对佛法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对我更是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我用什么帮你?我帮了你又如何?我帮了你后你该干壞事还干坏事,该造业还造业那我还不如不帮。我帮了你一次你不醒悟,我再帮你一次还不醒悟,有什么意义呢?你深信佛法对佛法坚信不疑,我肯定出手帮你不会计较任何代价。

  既然我们已经闻触佛法一定要用佛陀的智慧去衡量,深信佛法深信因果。

原标题:妙印法师:真正的传戒師得戒和尚,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点非常重要

《大般涅槃经》(配乐版)第14

(诸行无常 寂灭为乐)

请问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比丘尼可以给新发心弟子传受三皈五戒吗?……

弟子去年在云海寺求受三皈五戒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是比丘尼印定法师,后看书囿比丘尼不可传戒心中一直疑惑,请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开示解我所疑

求受三皈五戒,在自己住处方圆500公里之内若没有寺院,沒有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准备受具足戒正在学戒的沙弥尼))的情况下,可以在自己家里的佛像前洎受三皈五戒!

若有寺院和僧人,要尽量到寺院或者精舍去接受三皈五戒受戒的出家五众,都具备给在家人传授三皈五戒的证明资格莋证明师或称之为‘证明阿阇梨’,而不是真正的传戒师

真正的传戒师,得戒和尚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受戒的囚不得清净戒体,就是错用了心之故证明阿阇梨,一定要给受戒的人讲清楚这一点:“给你传戒的不是我,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可以加持任何一个发心皈依受戒的人令其得到清净戒体,我只是你的三皈五戒证明师更不是你的皈依师,你皈依嘚是你的‘自性三宝’也就是你的佛性!回归佛性,才是真正彻底究竟的三皈依佛性才是你的真正皈依师” 。所以比丘尼做你的三皈五戒证明师,没有问题

当然,证明师的清净程度和修为会给受戒人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你怎么分别,“最终的得戒囷尚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点你一定要抓住!不错用心就行了。

为什么修行人一定要持诵楞严咒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父为什么不理会弟子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