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鳌拜是怎样抓住鳌拜的 南书房顶胜负

康熙的文学侍从、宠臣高士奇
(原创) 康熙是清代统治时间最长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后宫妃嫔一堆,儿子几十个,却没有闹出什么女宠的问题。在有关资料中,康熙去东北老家巡视时,总是派人带一些黑龙江的大鳇鱼分给后宫的妃嫔门尝鲜。这个皇帝的感情似乎比较细腻、广泛,注意不厚此薄彼。可是他对有的文人却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其中高士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高士奇()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江村,有人认为他的祖籍是浙江余姚,生在河北固安,长在杭州。十九岁时可能父亲早逝,贫困无依,但是他天赋聪慧,能文善书,诗词皆好,写的一手好行楷。他为了追求生活好转,于康熙四年(1665年)到京师定居谋取机会。他在京城卖字为生。在康熙清除鳌拜势力以后,他的机会来了!他的书法先后得到大贵族索额图、明珠的欣赏。高士奇善于抓住机会,他以监生资格参加乡试(选拔举人的考试),有了这一资格,康熙十年(1671年)26岁的高士奇顺利的由明珠推荐到翰林院,直接为17岁的皇帝服务。在此其间年轻的康熙正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他看到高士奇诗词、文学、书法娴熟,而且还善于应对,相貌也是清秀端正,所以与高士奇相处的很惬意,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直接召他进入“南书房”(康熙设置的让亲近大臣为自己拟谕旨的机构)专门书写“密旨”。.cn那时进入南书房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不是皇帝的亲信是绝对进不去的。与高士奇一道被召的还有一个中高级官僚张英,而当时的高士奇才不过是一个六、七品官职,进入南书房后连升三四级。直到“少詹事”(掌管经史文章、日讲、皇家编书等事,有詹事、少詹事等,官职约二、三、四品不等,但与皇帝每日相处,是亲信重臣)。高士奇自从被康熙欣赏后,他已成为众大臣追捧、巴结的对象,哪些牟利、谋权的臣僚无不希求把他拉在门下,以便及时通晓皇帝的意图。几年下来,高士奇从一介贫儒窜升为拥有高房、美田、金银财富的富豪。这位高詹事身上既具有南方人的乖巧灵慧,又具有官场上四处逢圆的手腕,他不去锋芒毕露的陷入朋党,对于各处、各官的奉送却是悄悄笑纳的,尤其是对于康熙,使尽本事曲意奉迎,而且是在不露声色中博得康熙的满意。康熙几次“东巡”、“南巡”,或去热河狩猎都带着他,为此,他写了《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行日录》、《塞北小钞》、《松亭行记》等,都是记录陪皇帝巡视、行猎的记载,这可是研究康熙的第一手资料啊!据记载:一次康熙到热河打猎,突然骑马蹶起,几乎将康熙摔倒马下,搞的有点狼狈,使得康熙心中不快,休息后便召唤陪行的高士奇。一会,高士奇身上穿着带有烂泥浆的衣服来见康熙,康熙奇怪的问:“你这是怎么回事?”高回答说:“刚才从马上摔下来,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听到皇上召唤,所以急忙来了。”康熙笑说:“你们南方人就是软弱,马一蹶就被摔到地下了。刚才我的马也蹶了,可是我并没有被摔下来。”请看,至高无上的皇帝一场不愉快就这样被巧妙地化解了。还有第一次“南巡”时,康熙到镇江的金山要题匾额,手上的毛笔不断反复研墨思索,高士奇在手心写上“江山一览”四字,走到康熙身边,假意研墨,侧露四字,康熙顿开茅塞,题写“江山一览”,现在四字题匾是否还在?在下遗憾的是曾几经镇江却没有留步。从以上可以看出,高士奇是以曲意逢迎得到康熙的喜欢,但也不能否认一般人是有感情的,康熙对他的宠幸也会让高士奇对康熙有一些真实情感,他对康熙还有真实的一面。例如在南巡时,他见康熙白天辛苦走访,亲自走上黄河大堤视察治黄工程,夜里仍然读书到深夜,他劝说康熙要保养身体,不要太劳累过度,康熙对说是自己从小喜欢读书,读到深处往往便忘了休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皇帝又一次南巡时,康熙到杭州后亲自访问了高士奇的家“西溪山庄”,并题写了“竹窗”额匾,回京后却招来了一场弹核。直性子的御史郭绣上了一个奏折,弹核詹事府的高士奇、续等人,说他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封建社会的言官也有不怕死的,敢直接戳穿皇帝的近臣。郭绣的仕途也是上上下下,但是他遇到的是一个被称为开明的贤君康熙。康熙对他也是使用、贬斥,但还是说他是一个难得的直臣。看郭绣的奏折中有多直?他直斥高士奇“出身微贱,徒步来京,觅馆为生。皇上因其字学颇工,不拘资格,擢补翰林,令入南书房供奉,不过使之考订文章,原未假之以闻政事”,这些话简直是将了皇帝的军!皇帝身边的人还能与政治无关吗?那康熙也不时问过高士奇某些宫外的事,不过高士奇不能说是“侫臣”,他的回答比较委婉,没有陷害过大臣。康熙的贤明就在于他身边基本上没有赵高、高俅式的人,对敢于直言的郭绣还是重用的。高士奇的问题是有些贪财,正如郭绣所说的:高士奇在北京置有几处房产,还接受了“光棍”俞子易在虎坊桥的60多间瓦房,受贿银40余万两。在杭州平湖有良田千顷,还有西溪竹院一栋。郭锈尖锐的指出:“一个觅馆糊口的穷儒,忽而数百万富翁,试问金从何来?无非取给于各官,各官之钱又是来自何处?非侵国帑就是民膏”。看这揭露的多尖锐?!就是拿到现今比比,有多少人敢于向拥有实权者揭露他身边的人?所以啊,中国的开明君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他们能容得这种“耿直之臣”。.cn康熙既然给了言臣弹核职能,就应该考虑如何处理,结果是高士奇被谴回籍。四、五年后,康熙又想到他了,就以协助编书为名命他回京,这时的高士奇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三年后,高士奇以母病为由,休致回到南方享清福了。康熙虽然喜欢高士奇,但在授予官职上还是比较慎重的,最后封给高士奇的是侍郎衔,相当副部级,刚够上“高级官僚”。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第三次南巡时,高士奇专门从杭州赶到淮安接驾,陪同康熙到杭州,又陪同回到京师。康熙向身边臣僚们说:“朕刚读书时,读经、作时文,是高士奇帮助我才知道学问的门径。开始看到高士奇阅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大也!”康熙向群臣说明,他厚爱高士奇是因为在作学问上,高对他帮助很大。乖巧的高士奇陪康熙回京后,立即返回家乡,第二年病逝于杭州,享年59岁。编撰《清史稿》的史家评论:高士奇受到“圣祖曲予保全,士奇以恩礼终,不其幸欤!”康熙与高士奇的君臣之情,是康熙的爱才与好学有关,而高士其的聪明乖巧也是他得以长期受宠的原因。康熙可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明君,高士奇虽不是廉臣,但也不算“佞臣”。我原来的标题曾用“弄臣”二字,后经考虑还是换为“宠臣”比较恰当。中国人向来对历史人物并不苛求,但是对于仗势欺人的“佞臣”、“权奸” 却是非常讨厌的。“
上拍指数:0件拍品
交易指数:0件成交作品
市场价值分析:
统计样本来自2009秋季各大型拍卖会拍作品总数:3件总成交量:2件总成交率:66%最高成交价:257,600元
艺术家拍卖排行
艺术家搜索指导
高士奇快速通道
| (C)2009 版权所有·搜艺搜此内容是搜艺搜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搜艺搜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伴君如伴虎:康熙帝南书房的宠臣和清官
&  老年康熙朝服图  乾清宫庭院在清顺治、康熙两朝,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国家权力重心。皇帝日常办公、接见臣工、读书学习、生活起居,皇子读书和皇帝办公厅&&包括秘书处、机要处、侍卫处、研究室、智囊团等,都集中在这座庭院里。  康熙书房就是南书房,在乾清门到乾清宫这个相对独立的乾清宫庭院里,院的周围有40间门庑环绕,四维(面)主要有四殿(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和懋勤殿)、三房(南书房、上书房和敬事房)、两处(奏事处、批本处)和一宫(乾清宫)等建筑和机构,其中乾清门里西侧,坐南朝北的一处就是南书房。  南书房为康熙帝创立,位于乾清宫庭院内  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帝的一个创造,这是应军事之需、行政之需、学问之需和情趣之需。说军事之需,是因为当时正进行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军报紧急而繁多,指示应迅速及时,皇帝身边需要有军政顾问和机要秘书。说行政之需,是因为康熙帝是勤政君主,三藩平定后,皇权集中,日理万机,处理政务,也需要一个贴近的咨询、秘书班子。说学问之需,是因为康熙帝酷爱读书学习,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算学音律,地方民情,随时请教和探讨,需要身边有机要的师友。说情趣之需,是因为康熙帝喜欢书法、绘画、诗词、文玩,也需要人同趣相通,同好相逑。所以,南书房建立后,没有因平定三藩之战结束而结束,而是坚持下来,并制度化、规范化。  康熙帝设立南书房的最初动因是:其一,康熙帝身边的太监、宫女,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不能同他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其二,各大臣都有职务,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日侍左右;其三,他们住地离皇宫较远,随时咨商,很不方便,每日派员,轮流值班。其四,加强皇权,抑制旗权。所以要设南书房,这些随侍左右的大臣应是:品德高尚,学艺专长,任事专职,住近宫廷。  南书房的名称。&书房&是清入关前的旧名,&南&字是因书房在乾清宫南面,所以称南书房,又称南斋。雍正时在圆明园也设有南书房。最早正式入直南书房的官员为张英和高士奇。南书房官员称南书房行走,但自大学士到侍郎等,都称翰林,进出南书房,可走乾清门。但进出门时都由内监或侍卫陪同,不可个人单独进出,在书房门外的院里也不能随便走动。  南书房的官员,地位特殊,称为&内廷&。&内廷&官员有哪些人呢?一是御前大臣,二是军机大臣,三是南书房翰林,四是上书房师傅,五是内务府总管。就连内阁大学士、内阁官员都算外廷,而不算内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内阁为外廷。内阁又为什么算外廷?因为雍正朝从内阁分出军机处,军机大臣算内廷,大学士也就算外廷。南书房翰林与内廷官员进入内廷,从乾清门出入。  南书房翰林,挨近皇帝,参与机要,容易得宠,升迁较快。但是,南书房翰林,也蛮辛苦的&&官员虽以入直南书房为荣,但不知其苦:&咫尺天颜,垂手侍立,久之则气血下注,十指欲肿。若派写进呈书籍,则终日伏案而坐,两脚不得屈伸。&有人说:&伺候时立得手痛,钞录时写得脚痛。&皇帝到南书房的时候,值班的翰林们都要到门外站着回避,&呼某人则入,不呼则候,帝去乃入也&。皇帝同每个人谈话内容,都是两人间的机密,外人不得闻知,更不能外传。  南书房值班的翰林,文具由内务府办理;饮食由御膳房供应。早餐在家里吃&&《履园丛话》记载:徐乾学饭量大,每早入朝,吃实心馒头五十,黄雀五十,鸡子五十,酒十壶,可以竟日不饥。同朝张玉书古貌清癯(q&),早餐只食山药两片,清水一杯,亦竟日不饥。大多南书房值班翰林,伙食标准有规定:&每餐每日肉菜半桌,稻米一仓升,茶叶一钱。&(《清宫述闻》)可以喝免费的茶水。夏天,从五月初一日开始,每天赐给冰块,装在大盘里乘凉。时令鲜果,地方特产,时常供应,也受赏赐(如字画、笔砚、眼镜、鱼类、鹿肉等).  南书房也有趣闻:状元于敏中初直南书房时,一日同僚谈锋正浓,于敏中微闻声音,疾呼其同僚说:&老头子来矣!&话音刚落,乾隆驾到。乾隆帝听到说自己是&老头子&,颇不高兴,严厉诘问。翰林们很紧张,不知如何回应。这时,于敏中机灵地对答:&万寿无疆曰老,首出庶物曰头,父天母地曰子。&乾隆帝一听,转愠为喜。于敏中节节高升,很快升为尚书,后官至大学士。  康熙少年智擒鳌拜的故事,有的书说就发生在南书房。康熙帝召鳌拜到南书房进讲经史。鳌拜遵旨进入,内侍以折一条腿的椅子请他坐,而以另一内侍站在椅子后。命赐茶,内侍先把茶碗用开水煮,使杯极热,鳌拜一接,茶杯坠地。持椅子的内侍,乘势一退,椅子歪斜,鳌拜倒地。鳌拜在国君面前,倒地、歪椅、摔杯、洒茶,实属大大地不敬。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布库内侍,扑而擒之。但《啸亭杂录》和《归田琐记》记载,是鳌拜入见时,康熙帝召羽林士卒或布库少年将他擒捕的。  南书房的翰林,功夫既在书房内,又在书房外。他们走出南书房之后,有的做尚书、侍郎,有的做大学士、军机大臣,有的风清气正、耿介终生,也有的贪污纳贿、行为龌龊,更有的身后受辱,枭首锉尸。下举两例,略作介绍。  沈德潜(年),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成进士,已六十七岁。庶吉士散馆时,已七十岁!一天傍晚,乾隆帝巡视,问谁是沈德潜?他自称为&江南老名士&,授为编修。七十一岁,命在上书房行走,官礼部侍郎。后德潜因病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再请归里,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刊《御制诗集》。让他如有著作,寄京呈览,赐给人参,并赐诗送行。德潜归乡,进所著《归愚集》,乾隆帝亲为作序,称其诗与王士祯相伯仲。后几次来京,其中一次是:德潜年八十时来京,赐额&鹤性松身&,并赏赉藏佛、冠服。入朝赐杖。乾隆帝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沈德潜为致仕九老之首。命游香山,并在内府挂沈德潜的画像。  欲无止境,常有凶险。沈德潜奏进编纂的《国朝诗别裁集》,请乾隆帝作序。乾隆帝发现诗集的首篇为钱谦益的诗。钱谦益是明朝人,又为清朝做官。乾隆帝因谕两条:一是&谦益其诗自在,听之可也,但选以冠本朝诸人则不可&;二是&钱名世者,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更不宜入选。&但乾隆帝并未与他过不去,只命内廷翰林重新校定该诗集。后乾隆帝几次南巡,沈德潜等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卒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又御制诗为悼挽。不久,有人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中有悖逆文字。经查集前有沈德潜为徐述夔作的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沈德潜死后被扯入&《一柱楼诗》案&之中。  沈德潜生前得到乾隆帝的器重,却因文字狱受到牵连,死后仍遭乾隆追加处罚  &《一柱楼诗》案&是怎么回事呢?其作者徐述夔,江苏东台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事发,成为当时一大文字狱。徐述夔,举人,教书乡里。出了一本书,名《一柱楼诗》。沈德潜在书前写了《徐述夔传》。这本小书,刻板印刷,数量很少,影响不大。他死后十多年,因子孙的一场纠纷而爆发。其孙与监生员蔡嘉树为争产事成讼,蔡氏将《一柱楼诗》、书版、沈德潜在书前的《徐述夔传》等一并告到县衙。江苏学政刘墉将其呈送乾隆皇帝。经过调查,主要罪名是:(1)居家授徒,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给学生取名&徐首发&,乾隆帝认为有&诋毁本朝剃发之制&;(2)诗中有&明朝期振翮(h&),一举去清都&之句,乾隆帝认为有欲&去清复明&之罪;(3)&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乾隆帝认为有&反清复明&之意。经过乾隆帝二十余道&谕旨&,最后定案:抄家,掘坟,剖棺,枭首,&将该犯徐述夔之尸,枭去首级,凌迟锉碎,撒弃旷野&,并将其首级,悬示于东台县城。(《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七十一)将徐述夔之子、孙,学生徐首发等处以死刑,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结果,两人戮尸、六人处死、一人流放,一人徒刑,一人戍军台。乾隆帝命夺沈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乾隆帝曾说:&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但事实上,未与诗终。若一旦惹恼皇帝,就一切不管不顾。  刘纶,江苏武进人。少年俊颖,六岁能文,长于古文辞。乾隆元年(1736年),以生员举博学鸿词,考第一,授编修。后直南书房,又命在军机处行走,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刘纶,至亲至孝,亲丧三年不喝酒、不吃肉。直军机处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同辅政,有&南刘东刘&之称。器度端凝,出入殿门,进止有度。早年买宅数间,后做军机大臣、大学士、工部尚书二十余年,没有增加半间房屋。衣履垢敝,不做新服,但上朝必着盛装,为什么呢?他说:&不敢亵朝章也!&一天,侍郎王昶在严冬黑夜,有急奏草稿,半夜到刘纶相府。纶起燃烛,操笔点定。天奇寒,呼家人备酒肉,但厨柜空空,仅得十几枚枣下酒。史官赞道:&其清俭类此!&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是历史上取得突出成就者的共同经验。  总之,清朝的南书房,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立,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存在222年。在康雍乾时期,是南书房的兴盛时期,越到后来,越加衰落。  康熙书房提供了一条经验:学习聪明者的聪明,会更聪明;吸纳智慧者的智慧,会更智慧&&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品质。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二)康熙帝的政绩 1.强化皇权:①清除鳌拜.总揽朝政大权②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 2.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①平三藩之乱,②进军台湾.设台湾府,③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④册封喇嘛教活佛.——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康熙帝的政绩1.强化皇权:①清除鳌拜,总揽朝政大权②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2.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①平三藩之乱;②进军台湾,设台湾府;③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④册封喇嘛教活佛,分掌蒙藏地区事务;⑤在黑龙江流域实行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⑥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3.重视经济,尊崇儒学,开创“康乾盛世”结论:康熙帝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其次他调整了生产关系,重视文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但康熙帝是中国封建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强化了君主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阻碍了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一)强化君主专制1.明朝: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2.清朝:①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负责奏章票拟;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③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年)
12.证明: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证明] 证明充要条件就是要证充分性和必要性,即证原命题和其逆命题同时成立.(1)必要性:即证若“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根为1”,则“a+b+c=0”,因为x=1是方程的根,将1代入方程,得a+b+c=0,即得证.(2)充分性:即证若“a+b+c=0”,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根为1”将1代入方程左边=a+b+c,因为a+b+c=0,左边=右边,所以x=1是方程的根.综上所述得证.[点评] 判定充要条件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来论述,确定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时可以根据充要条件作调整.亲爱的同学请写上你的学习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0,则f(a)+f(b)≥f(-a)+f(-b)”.写出逆命题,逆否命题,判断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先证原命题:“若a+b≥0,则f(a)+f(b)≥f(-a)+f(-b)”为真.a+b≥0⇒a≥-b,b≥-a⇒f(a)≥f(-b),f(b)≥f(-a)⇒f(a)+f(b)≥f(-b)+f(-a),故其逆否命题:“若f(a)+f(b)<f(-b)+f(-b)则a+b<0,”也为真.再证否命题“若a+b<0,则f(a)+f(b)<f(-a)+f(-b)”为真.a+b<0⇒a<-b,b<-a⇒f(a)<f(-b),f(b)<f(-a)⇒f(a)+f(b)<f(-b)+f(-a),故其逆命题:“若f(a)+f(b)≥f(-a)+f(-b)则a+b≥0,”也为真.
10.(文)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①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②若ab=0,则a=0或b=0;③若x2+y2=0,则x、y全为零.[解] ①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逆命题为假命题.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实根,否命题为假命题.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逆否命题为真命题.②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逆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逆否命题为真命题.③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逆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x2+y2≠0,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10.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解析] ①当a=0时,x=-合题意;②当a≠0时,解Δ=4-4a=4(1-a)≥0得a≤1.显然两根x1,x2均不为零假设两根均为正根则所以,当a≤1且a≠0时方程至少有一负根,综上,符合条件的a的范围是(-∞,1].[答案] a∈(-∞,1]
9.函数f(x)=x2-2ax-3在区间[1,2]上为单调函数的充分条件是________.[解析] 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a,当a≤1或a≥2时函数f(x)=x2-2ax-3在区间[1,2]上为单调函数.[答案] a≤1或a≥2
8.若(x-1)(y+2)≠0,则x≠1且y≠-2的否命题是________;逆否命题是________.[答案] 否命题是:若(x-1)(y+2)=0,则x=1或y=-2;逆否命题是:若x=1或y=-2,则(x-1)(y+2)=0.
7.下列命题:①5>4或4>5;②9≥3;③命题“若a>b,则a+c>b+c”的否命题;④命题“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 ①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只要p和q中的一个真命题就真.故命题①真.②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理为真;③否命题是“若a≤b,则a+c≤b+c”,是真命题;④逆命题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比如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也相等.[答案] 1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您当前位置: >
国宝档案:南书房,鳌拜,索尼,苏
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南书房,鳌拜,索尼,苏克沙哈,布库
本页提供日cctv4国宝档案视频和要点笔记,主题是故宫往事-南书房智擒鳌拜,主要介绍南书房智擒鳌拜等内容。鉴宝档案提供国宝档案节目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文字笔记)和图片预览等内容。
南书房也叫南斋,位于乾清门西侧。南书房原本是康熙读书学习的地方,后来成为清朝一个核心机要机构,其实南书房还是康熙智擒权臣鳌拜的场所。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立下赫赫战功,又对顺治皇帝忠心耿耿,顺治去世前任命他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辅佐康熙处理朝政。
康熙在位的前七年,鳌拜力压其他三位辅助大臣,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去世前,曾上书请求小皇帝亲政。之后苏克沙哈要求康熙撤去自己辅政大臣的职务;此时的鳌拜不希望把到手的权力交出去,一旦苏克沙哈卸任,就意味着他也应该卸任。
于是鳌拜给苏克沙哈编织了几十条罪行,不顾皇帝的反对将苏克沙哈判处绞刑。等康熙皇帝亲政时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坐在龙椅上的傀儡。
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南书房,鳌拜,索尼,苏克沙哈,布库
位收藏、古玩爱好者通过下方 [ 分享按钮 ] 分享了本文
扩展阅读:
疯狂鉴宝 评论:
鳌拜是功过参半的一个人。
您可能会喜欢看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杀鳌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