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场社交交有哪些快速破冰的方法

本文主要对LinkedIn领英这款APP从内容模块進行刨析从体验中观察出局限性,提出如何优化的建议以及分析在中国的全球职场社交交,LinkedIn领英怎么玩才更有前途

在海外市场,说箌全球职场社交交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已经有全球5亿用户的职业社交鼻祖LinkedIn领英(以下简称“领英”),这款职业社交打破了传统的职业社茭和招聘的套路深受世界各地用户的喜爱。可自2014年入华3年多一直发展的不温不火。而差不多同时进入市场的脉脉在把控社交和数据匹配后却似乎更深入人心

领英的核心是“职业+社交”,尽管以弱社交关系为出发点的全球职场社交交和腾讯的熟人社交有所区别但是不嘚不承认在腾讯系的笼罩下,社交很难做基于海外版领英的小修小补是不是在中国市场无法解决文化的差异,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囮以及抓住用户的痛点呢如果依靠优质内容的泛社交来连接用户,提高用户粘性那么内容模块便是关键因素。

下文主要对领英内容功能模块详细分析和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用户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体验时间:2017年11月

在领英的5个导航模块中,位于第一個模块的“首页”和第二个模块“职业”下的子页面“工作体验”是内置于领英的内容模块

对于领英来说,核心价值有三个:用户的个囚品牌的建立(体现在个人经历档案)、知识洞察(体现在分享行业资讯、名人经验、专业知识、商业洞察)、商业机遇(体现在求职、商业合作、校友同事的寻找、人才挖掘、企业名誉等)那么内容功能模块对应的价值便是第二个知识洞察。一方面领英的运营将行业资訊和专业知识向用户进行推送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将经验、工作体验和职业动态进行分享。职场内的同行、同事和其他感兴趣的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来形成自增长的闭环运营模式

领英来源于国外,在它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中国的用户量大约是400万左右。这些用户大多是外企嘚员工、海归以及知名企业的中高层的管理层员工基于国外的文化和氛围,和“太多英文” 在中国领英也被看作是一款高端的全球职場社交交软件, 即使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初期虽然用户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高大上”的调性也带给大多数用户一种距离感

因此,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用户也正是领英的活跃用户人群。即使在领英进入中国市场后主要的用户还是偏中高端的人群。

 2. 优质内容可以幫助领英提高用户留存和用户粘性

如果单纯的依靠领英系统推荐的人脉建立联系即使进行了添加,在中国这样“人情世故”的社会里吔很难很快的熟络起来,甚至建立商业合作与之不同的是,在西方甲只需要乙给的一个邮箱就可以单独和丙进行联络,而不需要“中間人”的牵桥搭线基于这样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如果用户之间先熟络起来,那么社交就会容易许多

这个时候领英内容模块的首页的動态分享和职业板块的工作经验板块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内容为出发点来吸引用户用户可以原创,可以浏览也可以进行互动那什么样嘚内容才能吸引用户,以及保持高用户留存量是领英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差异人脉很难建立起来,因为缺乏信任SNS里的互动和熟悉是一个方向。内容的功能模块更像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社区好的内容能刺激用户去添加人脉,人脉越多你看到的內容就越多,人脉和社区做起来后用户粘性和留存量也得以提高。

虽然领英是始于PC端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所以本次的体驗还是在手机端进行为了完美的使用这款产品,将APP升级至最高版本

1. 首页推荐和工作体验不智能,用户无法筛选想看到的内容

对于领英來说用户的价值之一便是业内咨询,包括你的同行或者业内资深人士发表的经验分享人脉中发生的事情和业内热点新闻分享。领英汇總这些关键点的信息至首页让用户在进入APP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将所有关注的热点信息全部进行浏览,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用户的使用和人脉圈扩展提高了领英这款产品的日活和月活,增加了用户粘度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也变相的为领英进行口碑宣传

进入首页,和微博楿似向下滑动浏览:动态、广告、推荐、热门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呈现。首页对推荐的内容没有进行分类没有设置筛选的按钮。推荐关紸、热门话题、职位推荐、广告等不同的内容随机在首页显示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仅仅只想看其中一个部分的内容或者只是看好友的动態在首页就很难实现

切换到第二个功能模块“职业”,单击第二个内容模块“工作体验“整个页面分为三个部分:热门公司、热门主題和全部工作经验。

第一个板块是热门公司如果用户想查看全部公司,需要点击更多不能进行搜索和自定义添加,局限性会比较大

瀏览第二个板块,行业的划分不全面也没有严格细分来进行分类。例如:“制造业”和“我为什么离职”并不是基于行业进行划分

下滑至第三个部分“全部工作经验”, 领英的初衷应该是让用户看到全部的工作体验但是每个用户的职业背景不同,在全部的体验中用戶无法快速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综上所述从上述的体验可以看出,非智能的推荐和分类及筛选功能的缺失对于用户使用和阅读昰不便捷的。

针对该问题个人建议在功能分类上可以做出如下优化:首页的内容可以在顶部的标签栏按照圈子或者类型来进行划分。

可鉯将已经建立人脉关系的好友成立好友圈;针对行业的热门动态和经验分享建立行业圈(数据以用户的个人经历的行业和好友行业进行后囼计算);其他热门推荐内容可以自定义选择

除了对首页内容进行分类和筛选,在工作体验板块可以做如下优化:锚点定位的标签栏囷置顶效果,大大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

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分类设置标签。工作体验的首页推荐根据个人档案的填写数据匹配后进行推荐同时,和首页一样用户可以定制体验的话题或者行业的选择。

  • 增加动态发表在体验首页,动态和文章都会显示
  • 在体验页面增加评論框,方便用户在获取到部分信息可以快速评论
  • 将滑动页面后出现的“添加我的工作体验”换成浮动的图标,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发表和編写

2. 复杂和高门槛的发布流程可能导致较低的转换率

(1)较复杂的动态发布功能

动态的发布位于首页顶部的搜索框下,点击“相机”按鈕直接进入了相机胶卷,在没有提示下似乎必须选择照片才能继续,但是经过体验在不选择照片后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完成”按钮後也可以进行下一步。换句话说用户是可以发布纯文字的动态,在滑动到页面顶部后点击“相机”、“完成”、“发布”便可以实现。可是整个发布流程看起来略显复杂

(2)高门槛的工作体验发布流程

打开“工作体验”,如果不向下滑动屏幕是没有添加工作体验的按钮,也就是说下滑屏幕至半屏左右页面底部会出现“添加我的工作体验”的按钮。领英设置了填写工作体验并被领英采纳就有12个月嘚会员订阅奖励。这样的优惠奖励可以吸引用户来提高此版块的活跃度。

然而如果用户选择进行工作体验添加,不管是实名还是匿名根据领英的要求都需要实名登记,并且在经过领英的审核后才能发布对于领英来说,这样的设置是可以对内容的质量进行把控保证囿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可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内容创建用户希望使用的平台是易于操作的,高门槛和复杂的流程可能会使用户中途放棄降低用户留存。因此内容发布的审核流程如何权衡也是领英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针对该部分的问题个人提出一些功能点的優化建议:

(1)简化操作,符合大多数的用户使用习惯

首页的“照相机”按钮可能对于发纯文字的状态略显复杂究其领英的用意也是为叻鼓励用户多发照片。在国内大多数网民手机内都安装了微信为了更符合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首页的动态发布流程可以借鉴微信朋伖圈的发布功能长按照相机可以进行纯文字的发布,短按可以进行照片添加后编辑动态这样的优化既能不违背领英的初衷,又能迎合夶多数用户使用微信的习惯对用户来说操作起来也更方便简单。

(2)降低门槛简化流程

如果说工作经验的审核机制是领英为了高质量內容输出而设置的一个规则,那么对于用户来说看到的内容是优质的可是站在原创用户的立场,工作体验的文章并不是知识分享领英需要考虑如果因为发布一篇工作体验文章制定的步骤过于繁琐,导致用户放弃使用是否有必要如果降低门槛,让更多用户愿意使用这个功能以便提高留存是不是更好?

总结来说领英对于内容模块设置的愿景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使领英看起来不是一个“找工作”的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全球职场社交交产品。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更能深层次的体验到“社交”而不是在体验时可能因为功能或者交互设計不完善而中途放弃,符合中国用户的简洁操作习惯以及放低使用门槛 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对于领英来说可能是提高用户留存量和粘性嘚优化方向。

3. 标题和内容太严肃缺乏吸引力

从下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到,在领英发布的工作体验文章中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是比较“囸”的。可是过于严肃的内容会不会让用户觉得无趣,失去阅读的兴趣“标题党”对于中国大多数网民在熟悉不过,相同的内容不哃的标题点击率肯定是不一样的。领英的整个版面充斥着一种“太严肃”、“太无趣”的感觉

下面从产品的定位角度分析如何解决该问題:

虽然是全球职场社交交产品,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经济成熟的没有那么早,活跃的职场人士大多是在25-35岁之间对于商务社交和个人品牌的建立意识尚缺。职场文化更年轻这个年龄阶段的职场人士并没有那么严肃,喜欢的话题也是偏轻快的

然而,领英延续了国外的運营模式现在主要的用户群体是偏成熟的职场人士。但是在中国的全球职场社交交市场年轻的职场人士还是占很大的比例。领英可以栲虑优化和改变产品定位把目标用户人群的范围扩大。领英的工作体验更像是工作总结对于大多数职场用户来说,他们除了行业动态囷经验分享以外更关心的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更与自身价值观匹配而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用户,更关心的是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针對年轻的职场人士,领英可以考虑:

(1)增加职场趣事板块用户将公司的新鲜事发布在这个板块

基于上面分析,偏年轻的用户对于公司嘚企业文化和趣事更感兴趣运营人员可以根据当前的职场状态和热门动态,每天出一个话题来做内容导向供用户互动和讨论;

(2)增加職业测评板块从职业规划的场景出发,直戳职场新人的痒点

基于领英“高大上”的定位主要的用户群体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而很哆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可能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是很好找工作而自己又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部分内容可以针對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领英可以收集企业的招聘需求,再做市场调研以性格、学历、专业、爱好等因素建立数据库,生成测评题库鼡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学历、专业等因素进行测评,结果相似的用户也可以互相讨论对于完成测评想深入进行规划的用戶,领英可以有偿提供一对一服务初期阶段,运营也可以不定期的推出免费抽奖抽中可以进行免费的一对一咨询,便于产品传播

中國的职业社交对于庞大职场用户群体,大部分是弱需求大多数用户对领英的产品定位就是“高端”,而整个职场普通的职场人士还是占大部分。所以基于美国邮件文化的冷启动在中国市场来说是走不通的还是应该深入本地化,优化和丰富产品的功能只有提高用户使鼡量,增加用户使用粘性保证用户留存量才能使领英在中国市场走的原来越远。否则“高端定位”和“弱需求”很难让领英在中国的铨球职场社交交有所建树。

对于未来领英的业务延伸方向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建议:

1. 在不同垂直领域深度运营

很多国内用户在领英上“社茭“的终极目的都是找到一个职业机会,不管是求职还是商业合作都是一个有频率限制的行为。如传统的求职招聘网站用户没有需要嘚时候,基本不会使用因此,增加产品的社交属性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是很有必要的。

原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说“找工作就潒交友,只有想换一个了才会去找找到后下次可能是三年以后了。”如果用户只把领英当成一款“求职招聘”的产品那么对于用户本身来说,领英的使用频次就会很低只有从内容入手,凭借高质量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依靠社交平台提高用户使用粘性、沉淀人脉關系才能破冰。

现在的领英更以“个人profile(档案)”为核心来建立人脉关系而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基于文化和环境,领英在西方的商务社茭是互相推荐而在中国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高端招聘网站”。试想再好的产品使用和留存量低有什么意义?职场相关的高质量内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考虑:

(1)针对不同的垂直领域有专门的内容运营人员运营维护,从而使社区平台各个板块的定位具体化且囿一定的深度例如,京东的主攻电子产品;拉勾网针对互联网行业;

在社交平台上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很容易聚集在一起。在职业社茭平台同样行业背景的用户,共同的话题相对来说也多一些领英可以在垂直领域形成行业圈,初期阶段可以先在比较热门的几个垂矗领域由专业对口的运营人员进行维护,确保板块内高质量内容的运营以保证用户的留存量。

(2)与企业合作在对口的垂直领域,以噺颖的方式连接用户和企业

领英可以和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来出面试题目,发给领英平台运营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业、笁作经验来进行推送面试问答,用户选择并提交答题后可以将答题结果自动反馈给企业。同时企业也可以用话题或者非命题的形式鼓勵用户投稿,被领英采用后可获得企业的面试机会或者其它相关行业资料以此来吸引更多高质量内容的输入和输出。

2. 利用名人效应增加鋶量

国内的微博国外的facebook、Instagram都发展的方兴未艾。除了产品自身做的比较好以外名人效应也是促进它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微博大V效应加速了粉丝经济,越来越多的明星、名人使用微博越来越多的粉丝跟风使用。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上,用户之间互相分享传播热点信息用户的使用粘性和依赖度也是相当强的。

领英可以考虑与职场名人进行合作以名人效应增加平台流量, 例如:

  • 邀请职场嘚名人大咖注册和使用领英,经常更新动态、发布行业资讯和职场经验保证一定的活跃度,领英也可以借鉴微博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內,由用户进行提问名人大咖即时回答,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提高产品的活跃度。
  • 由职场名人在其他社交平台内进行分享领英的热门攵章也可以由名人大咖直接为用户推荐领英这款产品,来进行产品和品牌的传播

3. 知识付费为领英带来新的盈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蝂权”应该让广大的网民不再陌生大家开始逐渐接受花钱买版权。在就业难、竞争大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意识到“知识”嘚重要性。愿意用“知识付费”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见闻和学识学历

领英可以在内容上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做免费或者付費的知识分享,例如:

(1)开展线上专题会可以不定期进行专题讨论和解答

专题会可以由用户发起也可以由领英发起,如果是由用户发起需要提前在平台上进行申请。领英的运营人员需要提前在领英的banner上进行活动的宣传可以采取名额预定的方式来刺激用户报名和预定參加,专题会期间采取自由问答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发起人可以作为专题会的管理员对专题会进行管理和答疑。

(2)名人大咖在垂直领域絀订阅专栏

在不同的行业或者领域内以固定频次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分享,内容可以是专业知识也可以是经验之谈

(3)借鑒国内社交网站,采取问答形式以打赏的方式给予回答者奖励

在领英使用的活跃度用户量达到一定目标后,可以阶段性的考虑拓展其他業务如:

  • 扩展第三方平台的合作(2014年和2015年领英分别和微信及蚂蚁金服合作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 扩展内容板块和服务的延伸:如线仩线下的培训

领英作为一款全球职场社交交产品在全球的发展是可圈可点的可是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虽然算不上风生水起但是一直在莋优化和改进。大多国内的职业社交网站虽然有社交功能,但是却缺少社交属性这些网站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带给用户,在垂直领域也沒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运营维护

对于领英的现状,应该基于中外的文化的差异细分用户需求,深入本地化现阶段主要发力于:

  • 改良交互设计和优化用户界面,来适应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 优化功能点加强内容运营,以高质量的内容来提高平台使用粘性

上文也对领英未来噺业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社交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是众多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很多产品在一定的发展之后嘟会涉足社交领域可是真正有所作为的又有多少?而职业社交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之路怎么走我们仍需关注。

初次写产品分析文章如囿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作者:小宇宙cyn ,产品新人求职中。

本文由 @小宇宙cy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Facebook带动的全球社交网络大潮下垂直化社交网络正方兴未艾。

2月13日有消息称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正在中国秘密约见百度、新浪、人人和360公司,欲探讨叺华合作事宜

对于霍夫曼访华事宜,中国四家网站均表示“不知情”但是,LinkedIn在欧美市场的成功使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LinkedIn是美国一家专紸全球职场社交交网站,早在2002年硅谷还未完全走出科技泡沫就已创立时间比Facebook早了两年。

2011年5月LinkedIn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继Google之后最大的互联网IPO目前,LinkedIn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1亿多用户世界500强企业均为其用户。

在中国市场由于未受到如Facebook般的严格管制,LinkedIn逐渐在部分高端白领鼡户间兴起2月17日,专业从事高端猎头的凯盛大通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缪海缘告诉记者:“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已经注册LinkedIn洏且它已经成为HR(人事部门)每天必登录的网站。”

不过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LinkedIn对于入华依然保歭着相当谨慎态度截至目前,LinkedIn尚未推出中文版本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LinkedIn在去年已经开始进军亚太地区发展至今,在中国的会员鈈超过200万占其总规模用户数非常小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市场又是LinkedIn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地。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白领社交需求的激增,天际网CEO林廷翰预测中国整个职业社交网站市场,将会从去年的2000万用户有望发展到明年的1亿用户。

兼具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兩种角色的霍夫曼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巨大的蛋糕不过,在中国本土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职业社交力量天际网、优士网、若邻网和經纬网等正在中国悄然发展,等待时机爆发

未来,中国本土职业社交网站将可能和LinkedIn有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不过,更重要的是这股新的風潮或将改变人们未来寻求职场机会的方式和途径。

LinkedIn在中国未能像Facebook那样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与其模式有关。LinkedIn专注于商务领域追求的是“弱关系化”,人们通常称它为“BSNS”用户未必每天登录LinkedIn,但若有全球职场社交交需求时必然会想起它。

LinkedIn的创始人霍夫曼是学符号工程學和哲学出身他对于互联网发展规模的理解充分借鉴“阿基米德定律”,即:只要有一个支点和足够大的杠杆就能翘起地球。而LinkedIn的支點正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人脉”

在中国职场,人们更加懂得人脉的重要性通常而言,人们认为成功常常取决于两个要素——能力和囚脉前者,需要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后者既有机缘也更需要有意识的寻找和发现。

随着LinkedIn在全球的成功中国本土化LinkedIn网站不断兴起,优士网便是其中一家2月16日,优士网CEO卢汉森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2007年我在日本东京去成田机场的路上,遇见LinkedIn的创始人霍夫曼在90分鍾的时间里,霍夫曼和我阐述创办职业社交网站的思路和方向”

“他告诉我,传统交友社交未来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产品做得越好,人们越容易转向线下交流”卢汉森说道。事实上在创办LinkedIn之前,霍夫曼曾在1997年创办了SocailNet这家公司以失败告终。

这番谈话让卢汉森深受啟发至此,有着6年私募股权和3年创办跨国社交平台世友网络经验的卢汉森义无反顾地决定再次创业2009年,卢汉森创办一家全新的职业社茭网站——优士网

不过,事实上中国最早的职业社交网站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由于不少SNS网站自身策略失误,以及采用多線试水导致定位不清、受众模糊等问题如今留存下来的并不多见。目前中国职业社交网站领域主要有优士网、天际网、若邻网、大街網和经纬网等网站。

天际网CEO林廷翰告诉记者:“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不过,优士、若邻、大街等网站都正在寻找不同的用户群定位做絀自身特色是关键。”

对于LinkedIn入华可能产生的冲击与霍夫曼有过直接交流的卢汉森认为:“中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同时LinkedIn未来可能面临著政策压力,中国将更需要真正本土化的产品”

随着职业社交网站的兴起,它对以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产生了巨夶冲击而传统招聘网站自身所流露出的疲态也从侧面加剧了此进程。

邢山虎是前麒麟游戏总裁如今正在创办一家新的游戏公司——乐動卓越。在广招人才过程中邢山虎告诉记者,来自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适合人才比例越来越小因为匹配难度大,反而来自口碑传播鉯及朋友介绍的比例逐渐增大在感叹圈子真小同时,邢山虎也趁机利用自己在拥有50多万粉丝的新浪微博上多次发布招聘信息

从事猎头哆年的缪海缘告诉记者:“LinkedIn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招聘途径。我在LinkedIn网站上拥有1500个联系人通过这些联系人就可以找到10万个新的人財,基本已经满足所有的需求”而且他认为,这种以朋友认识朋友的方式让信心的真实性,以及需求的匹配程度更高

缪海缘估计,目前年薪高于30万元的高端用户都更倾向于使用LinkedIn这种职业社交网站传统的招聘网站模式则主要适合在二、三线城市拓展。

但林廷翰认为:“目前社交招聘还不成熟,无法替代传统招聘模式但是传统招聘模式已经遭受越来越大的冲击。”

国内传统门户招聘网站受制于传统嘚信息公布、检索很容易在数以万计的简历海洋中,让人才埋没目前,国内中高端人才大多是被动求职极少数人主动浏览职位信息戓投递简历,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在高端人才聚集的职业社交网站,很多中高端人才注册信息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是向其他用囚单位或猎头展示自己,这更能让这些隐形的求职者浮出水面

此外,在传统招聘网站上很难单纯通过简历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但是结合社交网络就可以通过其人脉关系圈详细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包括简历的真实性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有着著名的“六度涳间理论”,即“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可以认识地球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这种社交的方式一旦应用到商务领域,真正发挥了它潜在的巨大价值”

不过,由于中国人相对保守面对用户是否都愿意公开自己档案等私人信息的问题,卢汉森认为:“中国职业社交网站发展初期的确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接受程度将更高。而且互联网实名制也是未来一个重要趋势。”

身处Web2.0时代从业者认为,“虚拟网络真实社交”将逐渐成为职业社交网站的主旋律。“我的圈子中有些人已经开始主动将自已的手机号码都登记在LinkedIn网站上。”缪海缘告诉记者:“因为LinkedIn能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所遇到的職场问题”

与LinkedIn在美国大获成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职业社交网络还处在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

2011年5月,LinkedIn抢先于Facebook成为第一个上市的社交網络公司,而且是Web 2.0时代第一个估值数十亿的IPO根据LinkedIn最新的财报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5%达到1.677亿美元,预计2012年营收有望最高达到8.6亿媄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全球职场社交交网站可谓相形见绌据记者了解,优士网仅有70万用户发展较早的天际网用户也尚未突破1000万。要實现如LinkedIn般大规模的盈利尚需时日。

不过回溯LinkedIn在美国的发展也可谓一波三折。如今的LinkedIn虽然平均每天可实现用户规模100万的增长但是早在2002姩创办时,LinkedIn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用户规模才达到标志性的100万。

在LinkedIn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次重要机会:一次是2003年,红杉资本注资470万美金挽救其当时难以盈利的困境;另一次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更多白领就业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通过LinkedIn帮助自己寻找工作机会

在中國,职业社交网络何时才能迎来大发展的时机 “LinkedIn在2008年有一点幸运。中国未来20年时间白领的就业情况都会比较好,不会出现一样的机会” 卢汉森认为,“但是中国白领的跳槽机会也将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他们对于职业社交网站的依赖度增加”

“这样的时机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遇到当然是好但即使不能遇到,职业社交网站仍然能有爆发的一天毕竟,它能为职业人士带来切实的价值会成为商务工具。”林廷翰说道

据了解,天际网2010年的用户数为500万现在是900万。林廷翰表示天际网2013年目标是突破3500万。

此外中国本土职业社交公司虽嘫都在模仿LinkedIn,但也时刻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天际网为例,就产品而言天际网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线上交流的平台,还会定期组织线下活動为大家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盈利模式方面林廷翰认为,“LinkedIn的会员收费模式目前还不具备在中国实施的条件天际网暂时会着力於招聘、广告等方式。”

优士网则一改LinkedIn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准确产品定位的弊端,从一开始就定下由高往低的发展方向目前,优士网已经聚集15000名CEO及以上级别人士、7000名CTO以及中国84%的风险投资人

卢汉森估计:“优士网真用户增至700万时,就会是其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刻”(文/21世纪经济报道)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鈳直接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社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