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实行统制的影响是什么

  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统制經济原因管理与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机构在抗战中,资源委员会通过实施特别法来统制特种矿产资源,从而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获得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大笔外国贷款,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资源委员也在各地方兴办了一些工业但是,其低价收购、高价销售特种矿产,损害劳工、生产者的利益。而且,统购统销也伴随贪污腐败与低效率制定特别法,扩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许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鼡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鉯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積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檔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攵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檔

摘要 1937—1945年的抗同战争是一场中华囻族全面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历经 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F1战争的胜利从而扭转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同 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爆发于20世纪30年代的这一场中日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嘚产 物,是只本法西斯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它具有近代以来新式战争的性质和特点,即战爭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人力 物力财力消耗巨大等这就使得战争不是简单一击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军事部门的事情 而是整個国家的事情,要求国家从财政、兵员、工业、运输等诸多方面加以组织和协调 共同支持战争的进行。所以这次战争不仅是中R两国军倳力量的较量,也还是两国综 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较量然而由于敌强我弱,日本在抗战初期即占领了大半个中 国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几乎所 有重要的大中城市都落入敌手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被迫西迁重庆,退居西南一隅 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统治下的广大西南、西北地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地区, 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非瑺薄弱为了坚持抗战,增强抗战经济力量国民党和国民政 府实行了统制经济。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逐步将平时经 济转向战时经济确立起战时统制经济体制,在财政金融、工矿业、农业与粮食、商业 与贸易等诸多方面实行经濟统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上适应了抗同战争的需要 在维持战时生产,支持抗同战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统制经济是抗戰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在经济上最主要的特征。为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 确立了统制经济体制、成立了各种统制经濟机构、制定了各方面统制经济的法规、政策 和措施,从而将统制经济贯穿于战时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方面 本文旨在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濟原因战时统制经济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专题考察。绪论部分对本 选题立意、学术前史以及基本思路和观点予以概要交待作为全篇的必要铺颦。证文分 六章四个单元 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第‘单元,主要分析统制经济思想产£E的历史背景和战前中国国 内关于统制经济的认識和实践在第一章,通过对近代战争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指出… 国在战时实行统制经济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和任务,从而论证了实行統制经济是各国 在战时的通例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以及各国备战的需要 统制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对中国产苼了极大的影响在第二章,通过对抗战全面 爆发前中国国内对统制经济认识和实践的论述分析了统制经济的两种形态…一平时统 制经濟和战时统制经济的异同,并指出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采取的一些具有备战性质的统 制经济政策和措施不仅加强了国家对全國财经命脉的控制,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初 步基础;同时也为抗战爆发后国家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并进而实施全面统制经济奠定了一 定基礎 第三章和第四章为第二单元,本单元作为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主要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 战时统制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战时统制經济的实施及成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考察。在第三 章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逐步确立和强化统制经济体制的过程进行了论述 并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指出在抗战爆发后面对严竣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困难国民政 府对经济进行了紧急调整,增设和調整了经济管理部门颁布安定金融办法和进行沿海 工厂内迁。这些经济措施虽具有“统制”的实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忙于應付军事,尚未 来得及对抗战期间整体经济方针和政策进行认真考虑因此带有明显的“补救”性质和 “应急”特征。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玳表大会制定了名为“计划经济”的战时经济方 针以使经济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适应和满足抗战的需要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公开提 出“统制经济”的口号和概念,但其提出和推行“计划经济”的方针政策就是要对全 国的经济。按照战时的原则和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管悝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事 化,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其实质就是经济统制;至1939年国民党』工届血中全会正式提 爆发后随着《国家总動员法》的颁布,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战时统制经济进入其强化阶段 在第四章,主要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战时统制经济中的财政金融统制、工矿业统制、农业与 粮食统制、商业与贸易统制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具体考察了不同经济统制的主要内 容和实施过程,并汾析了其实施的效果和意义从而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战时统制经济有一个较 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指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洇通过成立四

复兴商业公司是贸易委员会属下規模最大后来也是唯一的一家国营贸易公司是负责执行战时统购统销、易货偿债政策的重要机构。本文充分利用贸易委员会等机构的源攵件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的经营活动,包括对外贸易政策上的应变、人事上的调整、国营公司的改组与合并、资金的运营以忣易货偿债的执行等具体内容并以复兴商业公司为例,对于战时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得失以及国营公司所承担的莋用予以客观的评价

抗日战争爆发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路线和贫乏的交通工具出口国內农矿产品以换取外汇和偿还借款,同时进口抗战和民生所急需的重要物资以坚持持久抗战。为此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决定全面实施統制经济的政策并因应时局与战况的变化,不断予以补充或修正而对外贸易政策既是统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制定及其演变吔必定要与当时总的经济局势及战争需要相一致

战时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在对外贸易方面推行的重大举措包括成立贸易委员会(最初叫貿易调整委员会)统管全国的贸易行政,管理和统制外汇对重要出口商品实施统购统销,并由国家投放资本创办或改组三大国营贸易公司,统一经营出口货物和易货物资的收购、存储、运输及销售业务在这三家国营贸易公司之中,当属复兴商业公司(Foo Shing Trading Corporation)的规模最大职责最偅,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贸易委员会相继下令将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裁撤并与之合并,于是复兴商业公司便成为执行战時国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的唯一一家国营公司同时公司经营的业务也更加广泛。因此若能以复兴商业公司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经营的業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期间国家推行统制经济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国家资本在统制经济体制Φ所占据的地位及如何发挥作用

复兴商业公司是抗战初期中国为了向美国寻求援助,因应美方要求而创办的一家国家资本贸易公司公司资本总额1000万元全部来自国库,并由财政部一次拨足其后又不断予以追加,以有限公司的方式经营具体的业务活动公司的董监事及主偠管理人员则分别由政府主管财政经济的官员及部分银行家出任。①最初成立公司是根据美方要求接受国家委托,承担国内桐油的收购、运输和对外销售以完成对美借款的偿付,并负责在美国采购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1941年7月,复兴商业公司再次修正公司章程资本总额增加为国币1亿元,亦由财政部一次拨足并明确规定公司营业范围为经营中国进出口贸易以及接受中外各公司、商行委托代办進出口货物。②随着局势的变化复兴商业公司的职责不断扩大,经营业务的范围亦更加广泛最终担负起对全国出口农产品统购统销以忣易货偿债的重任。

有关中美桐油借款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③但关于复兴商业公司的情形却一直无人关注,笔者数年前曾对公司成立嘚背景以及初期(1939—1941年)的经营活动撰文详加叙述④本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贸易委员会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源文件资料对太平洋战争爆發后复兴商业公司的经营活动加以全面的讨论,并进而分析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易货借款中所承担的责任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嘚应变措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行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同时又得到了美国和英国予以军事及财政援助的允诺孤立无援的局面有所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向南洋的入侵使得中国赖鉯出海的唯一信道陷于中断,外销物资无法运出国内迫切需要的军事物资也难以输入。1941年12月15—23日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在重庆召开,全會鉴于当时形势的变化对于各项政策予以调整,大会通过有关经济方面的《确定当前战时经济基本方针案》声称:“自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国经济形势为之一变。贸易政策与金融政策均须从新检讨转移重心,确立自足自给之方略并奠定战后经济复兴之基础。”⑤而外貿政策亦“因国际运输之困难对外

    ①《复兴商业公司成立时的股东及董监事会名单》(1939年1月13日财政部通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以下简稱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229

    ②《修正复兴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941年7月呈部备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編》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9),江苏古籍出版社l997年版第437~440页。

    ③任东来:《中美“桐油贷款”外交始末》《复旦学报》l993年第l期;刘筱齡:《抗战时期中美桐油借款之研究》,台北《国史馆馆刊》复刊第14期1993年6月。

    ④郑会欣:《复兴商业公司的成立与初期经营活动》台丠《近代中国》总第139期,2000年10月

    ⑤《确立当前战时经济基本方针案》(1941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5),第50頁;又见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第2册台北,近代中国杂志社1983年版第617页。

贸易之业务应调整其不能输出之物品,应推广內销以实国用;贸易委员会之业务,亟应另定方针重加规划,以期适应战时国计民生之需要所属公司,并应酌量合并务求组织简單,节省开支”①行政院即根据这一原则,于1942年1月12日召集相关部门拟具《战时重要经济设施原则》财政部亦对其主管的外销物资拟订辦法纲要,规定对现行统购统销货品桐油、茶叶、猪鬃等分别情形放松管制准许内销,同时决定“复兴商业公司与富华贸易公司合并Φ国茶叶公司兼办茶叶专卖事宜,以节省人才与经费”②同年5月11日,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又公布《战时管理进出口物品条例》而对於经济部门来说,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争取物资财政部遵照最高当局的指示,拟定“战时经济持久政策”其中有关物资方面规定:“以贸易方式营运物资。各项外销物资如生丝、羊毛、猪鬃、皮张、桐油、茶叶、砖茶等项除易货偿债所需外,应积极办理购销并充實其资金;以管制方式收购物资。关于花纱布之管制拟特别注重增加棉花生产,并以统购统销之方式达到控制物资之目的在统购方面,期以最少成本取得最多物资在统销方面,力求合理分配尽先供应军需,惟应切实核计数量以轻国库负担,并严禁浪费套购囤积,厉行战时节约”③

    复兴商业公司作为贸易委员会属下最大的一家国营公司,自然要遵照国家的指令进行政策上的修正与经营方面的调整争取和掌握物资,以坚持持久抗战其后公司经营的重点也不断加以变化。

当初创设复兴商业公司的原意就是为了中美两国间桐油借款合同的具体实施公司成立后首先接收美方拨借之1000辆汽车以备办理承运美国借款项下之进口器材与物资,并偿还对美国的桐油贷款后洇车辆划归中国运输公司,复兴公司便奉命专门负责全国桐油统购统销业务主要工作也完全围绕着桐油的运输、销售、偿债以及在美购買战略物资的活动而进行。由于桐油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早在抗战爆发后不久(1938年4月)就被列入首批应结外汇之统制物资,1939年2月Φ美桐油借款正式签订后经政府授权由贸易委员会和中央信托局负责桐油的收购工作。同年7月财政部将桐油、茶叶、猪鬃和矿产指定為统购统销物资,规定这四种物资“应由政府贸易机关体察产销情形及国外市价随时以优惠价格,统筹收购运销凭准运单向海关报运絀口”④,但复兴商业公司最初只是承办桐油的运输和对外销售业务直到1940年10月财政部公布《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暨实施细则》,正式規定“全国各地桐油之收购运销事宜指定由复兴商业公司统一办理”,其目的乃为“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由国营公司集中购运以应外销,发展国家资源维护农商利益”⑤,

    ①《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及改进对外贸易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苐2编,“财政经济”(9)第425页。

    ②《关于外销物资财政部主管部分办法纲要》二档,中国茶叶公司档案273/387;又见《行政院抄发战时重要經济设施原则等训令》(1942年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5),第18—21页

    ③《孔祥熙呈送战时经济持久政策具体实施办法致蒋介石电》(1942年7月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1),第157—158页

    ④《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设施概况嘚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9),第419页

此时复兴商业公司方成为执行桐油统购统销业务的唯一一家國营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2年4月日军占领缅甸,通往国际的海路交通完全中断统销物资外销严重受阻,对外交通只能仰仗空運然而桐油体积笨重,价格低廉难以出口。政府恐油价跌落有伤农本,行政院经济会议遂决议废除桐油等统购物资内销的禁令允許商民可在国内采购、存储、转运桐油,不加限制并准许商民向复兴公司请领证件报运出口。但后来因汽油来源几告断绝而桐油经裂變可制为工业燃料,有关部门遂决定于后方各地筹设提炼厂计划添设新厂20处。此类炼油厂尤以重庆市及附近地区最多据统计,1942年5月的┅个月内重庆各炼油厂从桐油裂变成汽油18350加仑、灯油13450加仑、柴油80800加仑①预计全年共需桐油约7万吨,可以裂炼汽油400万加仑②由于国内各煉油厂需要孔急,部分商民以为有利可图而大肆收购和囤储导致油价大涨,一月之间价格竟相差4倍之多③在这种情形之下,财政部又於1942年7月颁布了《全国桐油调节管理暂行办法暨实施细则》重申桐油为统购统销货物,规定其外销业务仍由复兴公司统一办理该公司可秉承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审核给证,由商民结汇报运出口;内销可由商民经营贸易委员会则授权根据桐油的产销情形指定管理区域。④复興商业公司得在管理区及非管理区内参酌生产成本及供需情形随时规定价格购售桐油,藉以调节购销稳定油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桐油外销与易货受到极大的阻碍一方面政府指示“一时不易外销之特种物资,应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以维生产者之效益,其可供战时军需之用者如利用桐油提炼代汽油则应扩充设备,充分予以利用”⑤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易货物品,财政部又分别于1943年3月及5月将生丝和羊毛列入统购统销物资之中并分别划定统制区域(生丝统制区域为四川、浙江、苏南、皖南、云南,羊毛统制区域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绥远、四川、西康)在统制区域内,由复兴商业公司负责收购、制定价格并管制运销所购生丝及羊毛均尽先用于对外易货与国内军需,报关出口则须凭财政部准运单其他公私机关及个人均不得经营。特别是随着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相继裁撤合并之后复兴商业公司便成为贸易委员会属下唯一的一家主管对外贸易的国营公司,不但接管了猪鬃、茶叶这些原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所垄断經营的业务而且还得以享受特权,自1944年起开始兼营进口业务即以外销所得之外汇在国外购置电器、颜料、药品等国内紧缺物资再以黑市牌价售与国内厂商,因而不但经营的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公司的利润也直线上升。

    ①谭熙鸿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台北,文海絀版社1974年影印版E17—20页。

    ③《行政院经济会议贸易组乔云直拟具桐油管制方法呈》(1942年3月25日)二档,行政院经济会议档案172/319。

④1942年8月财政蔀先行指定重庆市与川东、川中以及陕南、鄂北、鄂西凡158个县为第一桐油管理区实施管制。1943年3月财政部又指定秭归、云阳、万县、涪陵、彭水等5县及重庆市为应领转运证区域,所有运出或运往上述6县市之桐油概由复兴公司核发转运证方可放行参见贸易委员会《战时贸噫行政及业务概况》(1944年),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538

    ⑤《财政部秘书处抄送1943年度国家施政方针函》(1942年10月3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1),第164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不断加以修正贸易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的领导人物亦隨之进行重大的调整。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甫请辞获批由财政部政务次长邹琳接任,原副主任委员邹秉文(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襄理)、卢作孚(民生公司总经理)也同时辞职继任者为童季龄(抗战胜利后历任经济部、工商部常务次长)和郭泰桢(长期于外交部任职)。1942年1月邹琳上任伊始即召集各单位主管及所属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重订业务方针,如管制外销物资、管理进出口贸易、办理借款购料、履行易货偿債、增产外销物资、促进民营贸易等①贸易委员会这个原来由工商和金融界巨头经营的部门就彻底为职业官僚所掌控了。

复兴商业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商业机构实质上却是国家投资的国营公司,其股东以及董事会的组成完全依照政府的指令行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公司的董事为:孔祥熙、陈光甫、邹秉文、李毓万、席德懋、徐堪、庞松舟、宋子良、卢作孚、贝淞荪、唐寿民、李锐、李泰初、张度、任嗣达,监察人为陈行、钱新之、叶琢堂、李得庸、钟秉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贸易委员会主管人员的重大人事变动复兴公司的董监事會也经历了较大的调整。按照财政部训令:“查公司董事宋子良、唐寿民、贝淞荪、张度监察陈行、李得庸、钟秉锋均因事繁不能担任,监察叶琢堂病故出缺兹改派邹琳、凌冰、童季龄、董承道为董事,李荐廷、郭泰桢、贝淞荪、陆崇仁为监察并指定李荐廷为常务监察;因常务董事邹秉文、席德懋事繁不能常川驻会,另指定邹琳、凌冰为常董”②陈光甫原为公司董事长,长期在美国为国家商洽易货借款并采购军用及民用急需物资贡献良多,然而他却去意坚决在辞去贸易委员会主委的同时,也辞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但仍留任副董事长,董事长一职则由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出任常务董事凌冰后因公赴美,其职务改由周象贤接任公司总经理最初仍由陈光甫的下屬董承道③续任,但很快即改由孔祥熙的部下席德柄④接替⑤与贸易委员会的人事更动相适应,复兴商业公司董监事中具有金融界背景嘚人数明显减少其遗缺多由财政部的官员担任,虽然这些股东和董事均非个人投资者但董事会的重大人事变动对于日后公司的业务运莋乃至于经营作风还是会带来显著的影响。

①邹琳:《邹琳年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46页;刘师舜:《邹琳先生之生平》,囼北联经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64页

③董承道,1897年生浙江鄞县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纽约大学商学管理硕士。曾任上海持志大学商科主任、沪江大学商学院教授、茂和公司进口部经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信托部、放款部及国外部经理,贸易委员會香港办事处主任兼富华贸易公司总经理抗战胜利后曾任善后救济总署财务厅厅长。

    ④席德柄字彬儒,1892年生江苏吴县人。早年赴美國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工科学士,再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财政部秘书、江汉关监督、江汉工程局局长,1937年6月任财政部中央造币厂厂长

    ⑤《复兴商业公司第四次董监联席会议记录》(1944年4月26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376

二、国营贸易公司的改组與合并

抗战爆发后,为了承担统购统销的任务贸易委员会先后投资创办或改组成立了复兴商业公司、中国茶叶公司和富华贸易公司,专司负责桐油、茶叶、猪鬃和其他统购物资的收购、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具体事宜三大国营公司的创办标志着国营商业运销系统及其体制嘚成立,同时它也成为政府实施统制贸易的重要工具虽然国营公司在统购统销和易货贸易的活动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在其具体实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机构重叠,三家公司都在许多重要商埠相继设立分支机构所经营的业务又相差不多,从而造荿资源分散人事上更是尸位素餐,浪费严重因此有关主管部门早已有对三家公司实行合并经营的设想。

1940年10月19日贸易委员会奉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面谕:“应将富华与复兴合并”,随即开始商议两家公司合并的具体办法初步形成的原则大致为富华公司并囚复兴公司,复兴公司增加资本重组董事会,并拟定了改组后复兴商业公司的组织章程①1941年3月24日,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在贸易委员会的呈文中亲笔批示“两公司应予合并以节糜费,而资调整;组织章程交部速核正”为此贸易委员会又拟具签呈,内称“本会自去秋改组後所有进出口贸易之业务概已交由三公司办理,半载余来其各业务之进展虽有可观,究因力量分散未能臻于坚强之境,不无遗憾紟欲充实抗战物资,自非将各公司合并藉以集中力量,难期有功中茶公司具有特殊情形,固难一时归并而复兴、富华两公司所经营の业务,则收购、运销之情形与夫运输路线之方向并无特异衡诸经济原理及贸易情势,均无两公司分立之必要”因此再次提出将富华貿易公司并人复兴商业公司,“藉以一其事权集中力量,而收业务进行上指臂之效”②5月27日,贸易委员会训令:“为统一业务集中力量以利推进起见拟将复兴、富华两公司合并。”孔祥熙当即在训令上批示“扩大复兴消并富华”③,最终确定了合并原则

然而裁并の事涉及到机构的整合,特别是关于人事上的变动阻力甚大。原来贸易委员会要求两公司于1941年6月底之前完成合并但富华贸易公司则称匼并需经董事会决定后才能办理,而且合并消息传出后“人心惶惑难期安定”、“尤以各地分公司距离遥远,更多隔阂”为由加以拖延囷抵制④因而合并之事迟迟未能进行。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资金短绌,外销业务日趋困难合并之事更是迫在眉睫,为此贸易委员会茬以往拟定的计划上重新制定调整方案即调整原则:配合业务计划,实行分层负责限制一人一事,促进内外联系;调整办法:复兴商業公司与富华贸易公司实行合并其业务仍照原定计划进行,人事与机构的调整原则为原总公司人员重复者适当予以遣散各地分公司凡偅复者则均予裁撒,同时对中国茶叶公司的机构与人事亦略作调整⑤根据这一原则与方案,复兴与富华两公司于1942年2月正式合并合并之初两公司共计有17个分公司、3个直属办事处、1个直属厂、130个附属机构,共151个单位;而合并之后不到一年即1942年年底减至8个分公司、2个办事处、1个直属厂、56个附属机构(如收货处、储运站、

①《贸易委员会签呈稿》(1940年10月19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15

②《贸易委员会签呈稿》(1941年4朤22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15

③《贸易委员会训令》(1941年5月27日),二档富华贸易公司档案,272/858

④《富华贸易公司代电》(1941年6月21日),二檔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15

⑤《贸易委员会所属复兴富华中茶三公司机构调整方案》(1942年1月),二档财政部档案,3(2)/2074

工厂等),共计67个单位与合并之初相比减少半数以上;其后公司奉令接办贸易委员会所属之东南、西北两运输处,至1943年度复将该两运输处裁撤分别归并于湖喃、西北两分公司办理,并将两运输处所属机构尽量裁并至1943年年底止,除分公司及办事处、直属厂数目仍与上年度相同外其附属机构巳减少为52个,合共为63个单位;1944年度仍视业务范围迭次调整除在印度加尔各答因业务增繁奉令设立办事处外,其余均予以裁减截至1944年年底,仅存8个分公司、3个办事处、2个直属厂、30个附属机关合共43个单位。公司职工人数亦以实际需要历年续有裁撤复兴、富华合并之初公司职工人数为2430人,加上东南、西北两运输处629人合计3059人;至1942年底,即已减至1705人;1943年底再减至1363人;至1944年底复减至1042人,较过去减少约70%①

妀组后的复兴商业公司将富华贸易公司的业务全数接管,其资本总额提高到1亿元业务范围亦大大扩大,如政府统销之桐油、猪鬃及大宗外销之羊毛、生丝等项物品均归其掌管总公司下设总务、业务、储运、财务四部,并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浙江、江西、苏皖、陝豫、兰州等地设立分公司②湘桂战争发生后,由于衡阳、梧州相继陷敌东南各省交通受阻,物资无法西运业务亦陷于停顿,为此複兴公司又决议将浙江、苏皖两分公司暨江西办事处合并为东南分公司(所在地龙泉)并在屯溪、泰和设办事处,隶属东南分公司并规定汾公司员工人数要紧缩至最低限度。③下面统计的是1944年12月31日复兴商业公司组织机构各部门主管、驻地及职员人数的有关资料④:

云南分公司(昆明)  经理陆品琴、副经理张松堂(27人)

贵州分公司(贵阳)  经理施孔怀、副经理马广文(46人)

广西分公司(昭平)  经理区铨、副经理李锡周(27人)

    浙江分公司(龍泉)  经理李永振、副经理章骏(50人)(自1945年1月1日与苏皖分公司、江西办事处合并改称东南分公司)

苏皖分公司(屯溪)  经理欧阳良举、副经理吴廓民(31囚)(自1945年1月1日合并后改称东南分公司屯溪办事处)

    ①《复兴商业公司最近概况》(1944年12月底止),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696;又见《复兴公司第四佽董监联席会议记录》(1944年4月26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376。

    ②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编:《六年来之贸易》(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編》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9)第411页。

重庆猪鬃厂(重庆)  厂长杨叔艺、副厂长李梦初(50人)

加尔各答办事处(加尔各答)  主任王鉴贤(3人)

总计职员人数1042囚

1945年3月28日财政部又发出训令,命中国茶叶公司于4月1日起裁撤其业务及人员、资金均合并于复兴商业公司,并规定合并交接办法六项主要内容包括:凡在同一地区同时设有两公司者,中茶公司即行结束所有业务、器材、物资、账目等均由复兴公司接管;未设复兴公司哋点之中茶公司机构即易名为复兴公司。①合并之后的复兴公司立即全面接管了中茶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收购、运输、销售茶叶及对苏噫货等,其业务由总公司在业务处内增设第七组继续办理其余会计、总务、储运、财务、统计等工作则予以合并,各地分支机构分别裁並其附设茶厂除合办者继续经营外,其余均停工已久将来视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恢复抑或停办;人员方面,中茶总公司原有职员215人笁役164人,合并后遣散职员118人因案停职3人,高级职员解聘7人调回贸易委员会7人,留用84人工役遣散l07人,留用57人②经费方面,两公司合並后可能节省之推销费、管理费及其他营业费等计共元;复兴公司下属之江西办事处、湖南分公司及广西分公司三机构裁撒后共遣散职员131囚工役108人,全年(扣除已呈报1个月)可能节省津贴经费(按职

    ②《复兴商业公司总经理席德柄呈报接收中国茶叶公司情形》(1945年6月19日)二档,贸噫委员会档案309(2)/16。(按:此段文字中中茶总公司合并后遣散、因案停职、解聘、调回、留用人数合计为219人与原有职员215人不符,但原文如此)

员每人每月7500元、工役每人每月2500元计)约为元,三机构其他可能节省经费约5026700元合计元。①

经过一系列的改组和合并原先贸易委员会属丅的三大国营外贸公司变成了独此一家的复兴商业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机构缩减,人员减少效率得以提高;但实际上则是政府更加加强了对经济的垄断与统制,国家资本已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①《财政部关于中茶与复兴合并可能节省经费呈行政院文》(1945年6月5日),二档行政院档案,2(2)/2523

三、公司的资金运营与财务状况

    复兴商业公司不论是从资金来源还是从经营范围来看都完全是一个国營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国有营[企]业年度预算,应一律依法如期编制、核定其盈余应解缴国库,至新办事业系以建设事业专款拨充资金者并应将所投资金分年折旧摊还,列人营业支出预算”②

复兴商业公司成立时由财政部一次拨足营运资本1000万元,1940年6月对外贸易行政與业务划分后贸易委员会由移交物资内划拨周转基金3000万元,同年8月又由财政部担保,向四联总处抵押借款2000万元1941年7月公司资本总额又增至1亿元。其间又陆续向财政部申请易货专款截至1941年年底,该公司累计获拨易货款2.84亿元业已办理归垫手续呈请抵还者为2.48亿余元,仍结欠3600万元③统计1940年度公司结盈.73元,1941年度(截至6月底)结盈.72元合计结盈.45元。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局势发生重大变化1942年6月贸易委员會上报该会及其属下复兴和中国茶叶两公司1943年度概算时,其数额较上年度均有大幅度增加其原因主要为:第一,预计国际运输线路将会開通扩大中印公路赶筑即将开通,预计每月运输量可达1万吨与以往滇缅路运输量相差无几,同时中印空运航线亦经开始运行每月运載量约为1.5万吨,加上西北公路运输每月5000吨总计3万吨,因此运输费用势必大幅增加;第二由于物价上涨速度极为迅猛(1942年1月已较1937年1月上涨30餘倍,较前一年同期升幅亦达2倍以上)因此收购价亦水涨船高,步步高涨以桐油为例,1941年1月重庆黑市价格为每公担128.49元(牌价为108元)至1942年1朤已涨到320元(牌价180元),待到1942年2月政府公布放宽桐油统制其价格突然暴涨,四川境内的桐油市价每公担涨至500元甚至800元较前约增三倍至四倍。其他农产品上涨幅度亦大致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复兴商业公司收购农产品的价格亦必须相应提高⑤

②《行政院抄发加强戰时财政合理统筹政策以裕国计而利抗战训令》(1943年1月9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1),第166页

    ③《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暨所属复兴、富华、中茶三公司最近财务状况》(1940年12月),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514;又见《财政部部长孔祥熙致行政院签呈》(1942年1月16ㄖ)二档,行政院档案2(2)/2499。

    ④《贸易委员会调查属下三公司财务状况报告》(1941年12月)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514。

    ⑤《贸易委员会呈送该會暨所属公司卅二年度业务计划及概算资料附件》(1942年11月9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53。

    表1是复兴商业公司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制定的預算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经营的规模及范围。

复兴公司成立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外易货偿债及供应盟国军需物资以换取外汇及抗战建国所需之器材,公司先后承办的外销物资主要是桐油、生丝、猪鬃和羊毛四种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国际问运输困难外销物资严重受困,除了生丝、猪鬃因重量轻以致单位价值昂贵仍可继续出口外桐油、羊毛大半系供应国内军需民用,需要通过发展内销来弥补外销的鈈足

有关复兴商业公司后期资产及其运营的资料不够完善,但我们可从公司董监联席会的记录了解到复兴商业公司1942、1943年度业务和资产负債及1944年度的预算情形①据统计,1942年度公司的收购总值为2.45亿余元销售5.38亿余元,其中内销占21%对外商销及易货占79%;1943年度总收购价徝为7.5亿余元,销售总值为8.5亿余元内销占64%,对外商销及易货占36%至于公司的盈余及资产负债情形,1942年度盈余为3375万元1943年度盈余为7175萬元。1943年度营业收入7.85亿余元其中商销6.8亿余元,易货收入8800余万元其他营业收入1680余万元,易货数额仅占商销数额的13%弱但易货仅对蘇联一国,而商销则包括英、美等国且易货为偿债之用,因为当时中国对苏联债务每年摊还有一定之数额亦无必要过多输出货物。而商销成本3.6亿余元与其收入相比,盈余高达3.2亿余元几乎达成本的89%;易货成本1亿余元,与易货收入比较亏损1200余万元虽略有损失,泹却关系到国家的偿债信誉这说明作为国营企业的复兴商业公司并非单纯以盈利为目的。

    ①《复兴公司第四次董监联席会议记录》(1944年4月26ㄖ)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376。

若将1943年度的决算与概算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决算所列营业收入为7.8亿余元,约仅及概算15亿元的50%销售數量未达到预期目标是因为国内物价上涨,外销物资价格增高销行于国际市场不无困难;营业支出为7.4亿余元,不足概算数15.4亿余元的┅半在公司营业状况不能如预期之际,营业支出尚能有适度的减少并未出现销货减少而支出增多的现象。

再分析一下1943年度的资产负债凊形该年度资产类之流动资产计11.23亿余元,应收款项1.2亿余元仓存、运输中及炼制中货物三项,计4.1亿余元占整个流动资产总额的36%,虽然数额相当庞大但因公司对外负供应同盟国军事需要之责,对内又须调剂军需民用自应掌握大量物资,俾可保证供应此亦为公司的一大稳健政策,预付货款2.61亿余元这是为订购货物先期付出的价款,亦是争取物资之必要办法;负债类项下所列损失准备总数額高达9600余万元,相当巨大内中似乎暗藏盈余之嫌,但考虑到当时物价剧烈波动的形势以及处于战争的非常时期这项损失提存实为商业機关所应有之准备,也表示公司处理业务之慎重其中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一、商品盘存一项除物料以外,存货共值4.38亿余元此系照进价计算,若按年底售价估计则可值13亿元以上;二、已对货物落价、战争损失以及房屋、设备折旧等做出充分准备。因此公司基础相當稳固即使战争结束后因物价跌落,公司的存货价格发生损失也不会导致公司出现危机

1944年度的业务计划中收购总数估计为15.8亿余元,泹业务方针却与以往略有不同即公司除了仍致力于出口业务外,还计划做一部分进口贸易这是因为国内物价高涨,各种物资成本随之增加但外销价格却无法随之提高,只有亏本出售才可维持出口以控制国际市场因此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一面维持外销将售价提高,┅面则把外销物资所得的外汇款换取进口物资并将出售进口物资所得的利润贴补外销物资的亏蚀。这一方案当时即得到财政部部长兼公司董事长孔祥熙的赞同同时又经与英、美两国采办物资的机构几度商讨,从而达成共识

1945年4月,中国茶叶公司裁并后复兴商业公司便荿为财政部属下从事对外贸易的唯一一家国营贸易公司,经营的业务及公司的资产均有所增加表2是公司结束前(1945年12月12日)根据各科目结数及各分支机构最后呈报之表格汇总而编制上报的有关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此时公司的经营规模及其成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内资产项目中现金、应收款项和预付货款各科目中包括美金1000余万元及英金60余万镑但这些外汇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按法定汇率(即1美元等于20元法币、1英鎊等于80元法币)折算,而存货部分亦是按原账值计算并未升值或调整,因此复兴公司实际盈余要比该表所反映的数额高出许多譬如表2中預付款项下包括已付外币货款美金5774130元及英金98000余镑,按法定汇率(即官价)共合国币元但是实际转售给各客商所得之货款则为.50元,应有盈余.50元而该表仍将其列入预付预收科目货款科目,并未转作损益①

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在制定统制经济政策时曾多次强调,“战时经濟统制之目的原在发挥经济效率,增强抗战力量而不在使政府机关牟利。例如出口物资之统制应着眼于换取外汇,交易物资故一媔应使出口物资集中,一面应奖励其大量生产”②但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在贸易管制和经营的過程中,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多为不当国家资本的经营活动更是以谋取垄断利润为目的,因此贸易的管制和经营不仅不能促进后方苼产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滞或扼杀了生产的发展。其结果当然不可能解决后方物资匮乏的严重问题反而进一步助长了黑市贸易囷投机商业的泛滥,使之成为战时后方经济的癌变组织”③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贸易委员会及其属下国营公司在对外贸易中的经营活動及其所获得的利润呢?

抗战期间由于时局的变化,贸易委员会及其属下公司在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中亏损与盈余是不尽相同的总的来讲,抗战初期多为亏损后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则呈盈余的趋势。抗战爆发之初由于交通断绝,战火蔓延经营农产品出口不但无利可图,而且随时都会遭到损失故原经营出口业务的洋商均望之却步,导致农产品大量囤积无法外运。因此当时最高当局设立贸易调整委员会的宗旨就是“一方面在求出口物资生产之增进与价格之提高以嘉惠于农商;一方面在求出口物资之转运外销,以增加输出改善国际收支。”④为此财政部一次拨存贸易调整委员会2000万元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出口商承做押汇,承担兵险若有农产品无人收购,则由該会出面自行收买组织出口。⑤因此抗战爆发后相当一段时间国家用于收购出口农产品的金额大大超过销售额,一直到1941年之后这种凊形才发生变化。统计1938—1943年收购总额为元销售额(包括易货和国内外商销)为元,从账面上看是有盈余但若考虑到销售额中还包括管理和運输等多项

①《复兴商业公司卅四年度办理业务情形节略》(1945年12月12日),二档财政部档案,3(2)/280

②《军事委员会致行政院密代电》(1941年6月26日),②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729

    ③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贸易、物资管制及国家资本的商业垄断活动》,《平准学刊》第5辑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668—693页

费用,那么不亏损就算是好事了然而1942—1945年间仅内销额就差不多与收购额持平,而同期的易货和外销额則接近9000万美元①因此这一时期贸易委员会属下的国营商业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应该是有盈余的。②

实际上复兴商业公司的盈余主要来自進口该公司除了原有桐油、猪鬃、生丝、羊毛(1945年中国茶叶公司合并于复兴公司后又增加了茶叶)的购销业务外,很重要的是该公司还具兼營进口业务特权且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复兴公司将外销物资所得外汇用以采购进口物资(如设备、药品、颜料等)再转售国内厂商,从而獲得丰厚的利润自1944年开始经营进口业务至l945年4月为止,复兴商业公司共计购入价值美金610余万元的进口货物转卖国内厂商后售得国币9.6亿餘元。在商言商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人资本,追逐利润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复兴商业公司既是国家资本,所赚取的利润应上缴国庫我们不能因复兴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获利就指责它“以谋取垄断利润为目的”,关键是要看这些利润的用途所在从目前所见的档案资料中尚未发现复兴商业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有甚么严重的贪污事件,按公司自己解释所获利润“不但外销物资因价格不敷成本之亏损得以彌补,同时更可得大量资金用以收购物资之周转”③若复兴商业公司真的就是按照这一方针去办理,那倒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指出,複兴公司的巨额利润是依靠特权而获得的是以牺牲国内民营生产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同时,根据公司上报的有关报表和统计资料计算複兴公司出售进口商品的汇率大约为160元,这虽然高于法定汇率8倍却远低于当时的黑市价格。当然其出售之对象绝非一般民营企业而都昰那些与政府和复兴公司具有密切关系的个人或单位④,其间究竟有何内幕交易虽然暂时无法得知但其现象的本身却是令人深思的。

①鄭会欣:《争取物资与统制贸易:论抗战后期重庆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的对外贸易政策》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3年新第12期,2003年12朤第331—359页。

②譬如1945年度复兴商业公司全年收购各货总值国币元销售(包括内销、外销及易货)共为国币元,从账面上看似乎是严重亏损泹销售额中外销和易货额是以美金结算,实际数额超过1000万美元而上述销售总额是按法定汇率美金1元等于法币20元计算的,若按当时实际汇率1美元等于1000元法币计则销售总额应改为130余亿元。参见《复兴商业公司卅四年度办理业务情形节略》(1945年12月12日)二档,财政部档案3(2)/280。

③《复兴商业公司卅四年度办理业务情形节略》(1945年12月12日)二档,财政部档案3(2)/280。

④《邵慰祖等奉命调查复兴商业公司视察报告》(1945年9月27日)②档,财政部档案3(2)/62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通往海外的国际信道大都中断,而政府统制的出口产品不仅是盟国所迫切需要的战略物资哽成为中国出口换汇的主要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战略物资或是通过飞越“驼峰”的中茚航线回空班机运往美国或是通过西北漫长而又荒凉的陆路输往苏联。据统计自1942年至1945年8月,这类运往国外的政府统制物资总值达美金6430萬元⑤政府统制的出口物资中除了特矿产品由资源委员会负责外,其他如桐油、茶叶、猪鬃、生丝、羊毛、皮张等农副产品均由贸易委員会经营而具体执行这一任务的则是贸易委员会属下唯一的一家国营公司——复兴商业公司(原来茶叶由中国茶叶公司经营,1945年两公司合並后业务亦全归复兴公司经营),由此亦可得知复兴商业公司在统制经济体制下的地位是如何之重要

    ⑤郑友揆著、程麟荪译:《中国的對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27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孔祥熙继任公司董事长,在任期问他曾对公司的经營活动有过如下指示:第一办理业务要商业化,对国际间贸易要维持信用;第二对机构人事要实际化,机构应该裁并的裁并职员应該多培植有用的,而淘汰无能的总以看实在需要为原则。①因此“商业化”与“实际化”便成为复兴商业公司的经营原则

    前文已经提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复兴商业公司除了继续管理以往经营的桐油以及接管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经营的猪鬃与茶叶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奉命管理刚刚被宣布实施统购统销的生丝与羊毛的业务。

复兴公司自奉命办理生丝授权外销业务以来先后于1944年春授权泰记、茂恒、兴记、和记、若记及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等六家商行具体经营,并分别与之洽谈生丝配额共计2920关担,内已订售丝合约鍺2160担所售之丝除一部分为商人自有之丝经订售与复兴商业公司后再行售还外,其余均为复兴公司自有外销剩余之丝由于经此次授权之後存丝已极为有限,于是公司便将当年所购之丝约1100关担(其中川北春丝500担、秋丝300担、川南春秋丝150担)及丝公司续可供售之秋丝200担加上原先库存之100余担,共约1400余担除留供交苏易货及销美共约1000担外,拟提出400关担作为第二次授权外销数额其售价以春丝成本加利息、保险及授权手續费等,约在每关担38万元左右②

孔祥熙作为复兴商业公司的董事长,对于生丝外销一事亦甚为关心1944年他在访美期间还与有关方面洽谈,并特地来电告知美方需要生丝要求复兴公司设法利用回空飞机及船只装运生丝1000关担,运至纽约洽售美方或可将售价增至每磅美金11元(紐约交货)。复兴公司接电后即与美国世界公司联系并请其转告美方,表明公司可以供售500关担生丝但是提出交货地点应仿照运输猪鬃的辦法,改在重庆并由美国政府自行装运至美③,这也说明战时的运输方式确实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

中国的羊毛主要产于西北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绥远等地,其产量向无精确调查据估计年产约31万余关担,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④原本中国羊毛在国际市场上的哋位并不重要,但是因为它是织制军毯、被服的军需物品更是对苏易货的大宗物资,其地位在战时的中国就显得格外重要抗战爆发之初贸易委员会曾委托英商怡和洋行派员到西北考察,计划将羊毛发往汉口转运香港出售然而不久因广州、武汉失守,粤汉铁路中断销往香港的计划破灭,因而只能另找出路经贸易委员会与苏联代表商洽,决定以西北出产的羊毛、皮张和茯茶利用苏联运送援华物资到蘭州的回空汽车装运回程,以偿还债务最初羊毛及皮张等货物是由贸易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以富华公司的名义与苏联驻兰州办事处商务代表商订合同,定期交货价款在重庆结算,后来易货合同改由贸易委员会与苏联代表在重庆签订后再由兰州双方机构执行太平洋战争爆發后,由于外销物资的品种与数额均日渐紧张财政部便于1943年5月将羊毛正式列入统购统销物资的名单之中,统由复兴公司办理而西北羊毛等农产品的收购、制定价格和管制运销等则全由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负责。羊毛在易货、军需和商用三方面的需求比重大约为4:2:1在供给次序上,复兴公司基本上是按照先易货后军需最后商用的原则易货所用为甘肃、宁夏、青海较好的羊毛,军需为中国工业合作協会编织军毯及军政部制作军呢之用商用内销物资一般则为较次的羊毛。但后来由于苏联不再签订羊毛易货协议羊毛也就改为内销为主了。

    ①《复兴公司第四次董监联席会议记录》(1944年4月26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376。

    ②《复兴商业公司报告生丝授权外销最近洽办情形》(1944年10月25日拟)二档,复兴商业公司所属单位档案271/26。

    ③《贸易委员会第十六次业务会议报告》(1944年8月16日—9月15日)二档,复兴商业公司所属單位档案271/26。

④《复兴商业公司在西北羊毛业务述要》(1943年)二档,复兴商业公司档案270/54。

    表3和表4就是这一时期贸易委员会(主要通过复興商业公司)进行的对苏易货实际情形

贸易委员会最初收购羊毛、驼毛和皮张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情况及皮毛的质量随时议价购买,自从羴毛被指定为统购统销物品之后便由复兴公司统一办理,收购价格随市场情况挂牌公布西北羊毛收购数量以青海为最多,宁夏次之泹这两省长期以来为军阀马步芳和马鸿逵的势力范围,不准他人染指实际上西北地区真正实行羊毛统购统销办法的只有甘肃一省而已,所以实施统购统销政策以来羊毛收购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据当时任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经理的马公瑾后来回忆1939~1941年每年可从咁、青、宁、绥四省收购羊毛大约10万担左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收购数额则逐年下降至六七万担;从收购总额来看按1938—1940年的法币币值估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收购总值约为年700—800万元以后逐年减少,1942—1944年每年收购总值约在500万元左右1945年至抗战胜利后下降到只有200—300万元。①

当初创办复兴商业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偿还美国的桐油借款因此公司成立后的主要工作都围绕桐油的收购运销而进行。太平洋战争爆發后公司先后兼并了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于是对外易货借款中所有农副产品的运销就全部由复兴公司管理由于对外交通路線遭到严重破坏,除了部分猪鬃、生丝等重量轻价值贵的农产品可利用中印航线飞机回航空运外这一时期易货偿债的主要物资都是通过覀北公路而进行的对苏易货。

    ①马公瑾:《中国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略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頁。

5反映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贸易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业绩由于贸易委员会早于1940年就将行政和业务予以划分,所有业务均由属下三家公司分别承担而复兴商业公司是贸易委员会属下最大的、后来又成为唯一的国营公司,因此也可以将其视为公司的业绩

除了执行统购統销及实施对外易货任务之外,为了拓宽业务发展经济,复兴商业公司还先后自办或合资创设了相关企业并投资有关事业(其中有一些昰贸易委员会或原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所拥有的),这些企业的经营内容大都与复兴商业公司本身所从事的对外贸易和易货偿债业務有关详情请参阅表6、表7。

由此可见此刻的复兴商业公司已从当初开办时仅仅是为了完成偿还美国桐油借款的债务而设立的一个临时機构,演变为集收购、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进口为一身进而再发展为经营进出口货物的大型国家资本的贸易公司,其作用和地位之偅要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战后扩充计划昙花一现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紧接着苏军向日本宣战,随即分几路出兵中国抗ㄖ军民亦开始全面大反攻。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强大威逼下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嘚胜利。

    抗战胜利虽是迟早之事但它的突然到来还是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8月10日夜间当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箌战时首都时,重庆市民顿时沸腾起来在这夹杂着胜利的喜悦、兴奋和忙乱之中,大后方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也都忙着准备战后复员和還都的计划

早在抗战后期,贸易委员会就秉承上级的旨意决定于战后增加国家资本、扩大经营范围,将国营贸易业务扩展至全国并楿应制定了战后复员计划,表现出要对战后贸易实施独占的强烈意欲①8月11日,财政部召开会议认为战时原拟计划已不能全部适用,故偠求属下各单位应根据现实情势速拟复员办法,并就机构、人事、经费、器材和法令各点分别筹划为此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邹琳当天即向属下各部门下达手令:“日本投降,复员在即有关本会复员事项,亟应就现在情况重新切实检讨除由童(季龄)副主任委员、赵(恩钜)處长召商整个计划外,各单位应即分别研究并将紧急事项办稿实施。”②13日下午4时赵恩钜处长于贸易委员会会议室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參加的“复员问题讨论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复员计划其要点为:贸易委员会及所属外销物资增产推销委员会暨桐油研究所、生丝研究所迁设于南京,各地分支机构除了原设于兰州的西北办事处拟更名为兰州办事处毋庸复员留驻原地之外应于全国其他各重要地区或改组、或迁移、或增设新的办事处,主管各地贸易与行政事务各地办事处应视收复地区先后次序及业务进展情形,分别增设调整具体而言,在贸易委员会迁移以前首先成立重庆办事处,然后在汉口、上海、广州、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接着再设立天津、济南等地办事处,朂后设立沈阳、台湾办事处③

    ①《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邹琳致中央设计局秘书长熊式辉函及附件》(1944年3月),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436

    ②《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邹琳手令》,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451

    ③《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及附属机构复员计划提要》(1945年8月14日),二档贸噫委员会档案,309/451

由于上海是全国乃至远东最重要的金融与经济中心,进出口通常占全国国际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复兴商业公司作为貿易委员会属下唯一的一家国营贸易公司,即决定胜利后首先将总公司迁往上海总公司及各地分公司职员编制暂定为1000人;公司下属各分支机构则以分区经营业务为原则,除总公司(320人)兼营华东区苏、浙、皖3省业务外还设立华中区(汉口分公司,150人)管理湘、鄂、豫、赣、川、康6省业务;华南区(广州分公司,120人)管理粤、桂、滇、闽、黔5省业务;西北区(兰州分公司,120人)管理甘、青、宁、陕、新5省;东北区(沈陽分公司,120人)管理辽、吉、黑、热4省业务;华北区(天津分公司,120人)管理冀、察、鲁、晋、绥5省业务以台湾分公司(50人),专门负责台湾本渻有关业务现有分支机构应视业务情形予以调整合并,各分公司得在物资生产之集中及转运地点斟酌需要情形设立办事处、收货处及淛炼厂场,并于国外纽约、伦敦、新加坡、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处设立分支机构销售出口货品及办理进口业务。①复兴商业公司并拟萣了先赴上海筹备复员人员名单:总经理席德柄、主任秘书林芳伯、总务处经理罗宗孟、专员张华联、储运处襄理俞大纲、财务处襄理李祖煊、秘书唐开第、业务处第六组组长李道彭、总务处第一组副组长林荣基②

9月13日,蒋介石亦对战后经济与贸易的原则发出训示:“我國战后经济与贸易二种事业必须确定制度,使能切实执行合理发展,不可再踏过去听其自然、漫无规则之覆辙应依据民生主义之准則及中央已定方针,分别设计具体方案于一个月内呈报为要。”③财政部接奉行政院训令后即按上述指示拟具《战后贸易设施方案》該方案由总纲、政策、实施办法和组织四部分组成,其宗旨就是战后贸易一是要“采取‘有计划的自由贸易’导助公私企业,使得相互協调合理发展”;二是要“顺应世界潮流,并参照历次中外协议之精神及国际会议之决议以加强国际合作,而促进世界繁荣”而为叻实施上项计划,“政府应在中央设立一个独立的贸易行政机构加强调整或恢复各地贸易行政机构”,同时“应建立国营贸易业务之体系在国内及国外各地,依事实需要各设分支机构以求推进业务”。④

然而此时国内局势出现的变化却使得有关部门不得不对贸易政筞做出重大修正。⑤由于胜利初期各方纷纷抛售囤积物资物价一度狂跌,各方需求亦大幅减少导致复兴商业公司经营发生困难。按理說此时应暂停收购统销物资但因复兴商业公司负有执行统购统销的法令责任,明知亏蚀亦无法停止收购物资直至10月9日行政院决议取消統购统销办法,复兴公司方停止收购农产品既然已决定不再实施统购统销政策,那么专为执行该政策而成立的贸易委员会和复兴商业公司也就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因此10月30日行政院做出决议,决定撤销贸易委员会并责成复兴商业公司“先行紧缩,至本年年底结束結束后未了业务交经济部接办”。⑥

    复兴商业公司在接到贸易委员会“先行紧缩限期结束”的训令后,即开始研究讨论公司的善后事宜对于公司的具体业务有所交代,同时列出公司的结束步骤如下⑦:

(一)对苏易货合约本年度签订易货合约,原规定10月底交清除一部分巳交空运外,因战事结束后空运停顿曾洽苏方改在上海、天津交货,自长江航运恢复后即开始运沪,已先后运出三批余当陆续取得噸位后交运,并拟洽请苏方展至本年12月底在上海交货届时除存兰州皮张及砖茶外,大部分当可交清

(二)对英、美猪鬃合约。未交部分约囿8000余关担已洽妥改在上海交货,正接洽吨位希望能于12月底前交清,交清后可得货款美金700余万元

    ①《复兴商业公司战后复员准备工作節略》(1945年8月),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451

    ②《复兴商业公司协理余绍光致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童季龄函附件》(1945年8月18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檔案,309/452

③《委员长侍秘字第二九五二一号申元手启代电》(1945年9月13日),《民国档案》2003年第3期第39页。

④《战后贸易设施方案》(1945年10月)二档,经济部档案4/30408。

    ⑤关于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对外贸易政策上的转变笔者将另行撰文分析本文不予详述。

    ⑦《复兴商业公司总经理席德柄致贸易委员会主任邹琳函》(1945年11月6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5)/248。

(三)对商人订购合约本年度在统购统销办法未取消前向商人订购猪鬃17500关担、生丝1120关担、羊毛19000关担,其中尚待付款收货者猪鬃约9000关担惟猪鬃合约尚未奉核准,应请贸易委员会即日批覆生丝已陸续交收中,秋丝在12月底可期交清羊毛合约尚有5000余公担以上,订购各货匡计共需资金40亿元

    (四)员工遣散。11月底先遣散职员半数至2/3工役3/4,其余留待结束至12月底全数遣散,所有遣散费除照例按薪金3倍发给外并呈请酌给回籍旅费,以示体恤

    (五)退股投资厂商。本公司投资各厂商如全部由公司出资者,即行结束如合资或认股者,洽商退股

    接着公司即先于11月15日遣散员工101人,工友23人其余人员则视业務需要再行资遣。①

12月15日贸易委员会约集经济部代表及复兴公司暨财政部有关各单位会商,议决公司撤销相关办法②由于其中有些办法暂时无法取得决议,因而再由财政部常务次长李傥召集国库署杨绵仲署长、会计处张国正会计长以及复兴商业公司席德柄总经理详加商討最终确定结束复兴公司的六项办法③:(一)复兴公司债权债务,除财政部以该公司解存央行外汇担保央行借款应查照原案办理不予移交外其余一律移交经济部,其未了业务将来所得外汇仍应由经济部随时存入央行;(二)复兴公司仓存及运输途中物资一律移交经济部,按照该公司以往成例作价列入资产;(三)仓库连同产权一并移交经济部并作价列入资产内;(四)总分支公司房屋、器具,除财政部必需应用者先行保留移交该部外其余一律移交经济部,并作价列人资产财政部所需房屋、器具应于1月上旬内由复兴公司与该部有关各单位洽定,汾别交接具报;(五)复兴公司自办生产机构应将各自项目移交经济部产权亦移归经济部,并作价列入资产但应先行查明列单,并开具节畧报财政部查核;(六)复兴公司投资事业之股权应先由该公司于三日内查明投资种类数目报财政部核洽办理其属于合办性质之事业亦一并查报。

在这种形势之下复兴商业公司不但未能实现其战后抢占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宏伟计划,甚至连贸易委员会及公司本身也都要遭箌撤销解散的命运从而走完了它自创立以来不到7年的短暂历史。

    ②《复兴商业公司呈报公司结束及移交办法代电》(1945年12月15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5)/248。

    ③《财政部常务次长李傥为商议解决复兴公司未了业务签呈》(1946年1月3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5)/248。

结语:国营贸易在統制经济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曾先后多次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所有重要出口农矿产品实施统购统销,并由国家出资创立国营贸易公司,实施贸易管制并全权负责易货借款的偿付应该说,贸易委员会及其属下的国营公司在寻取外援、爭取物资、坚持抗战等方面曾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贸易调整委员会在协助运输、调剂金融、促进货运、增加出口诸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①而贸易委员会属下的三大国营贸易公司也都分别承担战时对外贸易的重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譬如复兴商业公司成立后即认真履行桐油借款的收购与运销工作,不仅提前完成了借款的偿付工作而且还为实现易货借款、寻求外援开创了一种模式,同时它也成为中国政府战时实施统购统销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国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本全数由国家投入,作为国营公司主偠管理层人员的职务当然都是由国家任免,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贯彻和执行国家下达的一切指示与命令具体表现在经济活动上要首先完成國家下达的计划。由于国营企业资本雄厚具有强烈的官方背景,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思想和势力极为强大的国家里它的地位和作用也就顯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国家处于统制经济的体制之下,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垄断嘚地位,能够发挥私人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论是资金来源的落实,或是货物运输的调配乃至于购销价格的制定,都可以得到国家嘚支持因而能够较为全面地完成易货偿债、寻求外援的任务,这在前文中均已作了详尽的介绍

复兴商业公司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鈈但表面上具有公司的形式同时也具有公司的经营结构,公司的董事和监事由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共同组成然而因为公司的资本全部是甴国家投入,导致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名义上虽然享有经营自主权然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官僚机构,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囚事变动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公司本身的生产目的与经营方向也基本上与公司管理层没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国家资本实施垄断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管,尽管公司曾经进行过多次机构和人事上的精简但公司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般国营公司的通病,诸如机构臃肿、叠床架屋的官僚作风官商不分、以权谋私的腐朽恶习。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复兴商业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领导层就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曾企图予以改变。按公司负责人的理解当初创设复兴公司的原意是“应美国贷款者之要求,避免政治关系”而“力趋商业化”但當公司总经理董承道刚到重庆履新之后即发现“最大影响本公司实太官僚化”。譬如公司属下各处、部每当遇到有请核事件时不论事件夲身之大小,都要缮具签呈手续层层上报,这样既浪费时间更影响效益。因此他提出建议以后所有外来文件必须在三日内答复,如須向各方询问者亦当先行覆示;他更要求以后经理室每天要及时将收发文摘要上报而运输部、营业部、会计处则各自编制表格呈核,这樣“则可费十分钟时间即可阅毕而公司业务进行亦大致明了”。②

    ①有关抗战初期贸易调整委员会的成立经过和工作状况可参阅郑会欣《贸易调整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民国研究》第6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8—81页。

至于国有企业中极易滋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嘚弊端有关当局亦并非没有察觉,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有识之士即关注到当时中国官僚资本得以迅速发展的情形他们以为原始资本主义嘚构成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土地以及经营之技术和劳工的能力,而中国的“官僚资本则无须乎此其所凭借者,一为政治的地位②为政治的权力,三为政治的运用因利乘便,巧取豪夺方法之妙,叹观止矣”鉴于官僚资本“直接影响民生,间接危害抗战”为此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严防官僚资本主义及官僚经商的议案,重申“严禁官吏经营商业最低限度亦不许经营与职务有关商业”,同時要“明定统制范围及职权并严防其弊病”,其目的就是“严惩官僚资本主义者”①

复兴公司成立初期贪污腐败的风气尚不严重,但甴于国家资本实施垄断经营特别是统购统销政策垄断了所有出口商品的收购与运销,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弊端,導致国有企业内官商习气日益严重官僚机构中那种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陋习亦随之出现。由于公司的经营与个人的表现及其利益没有矗接的关系所以滥用职权者有之,玩忽职守者有之浪费公帑者更有之。尤其是到了抗战的中后期随着战局相对陷于胶着状态,大后方的政治氛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上专制、经济上腐败的现象日益加剧,官僚经商、官商勾结、以权谋私已蔚然成风而且这种风气還迅速蔓延。由于这种体制上弊端的日益系统化腐败现象已成为制度上的癌变细胞并不断加以扩散,国营公司各级职员亦上行下效特別是贸易委员会和复兴商业公司的领导层由职业官僚取代了金融资本家之后,官场上的腐败现象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国营企业中的种种陋习也越来越严重。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对这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极为不满国民参政会和大后方的报纸经常口诛笔伐,声討这种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行径而复兴商业公司作为主管对外贸易、执行统购统销政策最大的一家国营公司,自然成为舆论攻击的一致目标

1944年9月,财政部收到一份揭露复兴商业公司以权谋私、浪费公帑的密报内称“渝市区嘉陵江畔有某国营国际贸易机关,内部情况確有异于常情”者然后列出十条涉及复兴商业公司领导人以权谋私、腐败享乐的事例。财政部即将密报转交贸易委员会再抄送复兴公司總经理席德柄席德柄接信后立即复信,他虽然承认密报中“所述各点系指本公司殆无疑议[义]惟列举十项完全虚构事实,凭空捏造”並逐项加以解释。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可不是密报而是有人以“读者投书”的名义公开在报上发文,指名道姓地攻击复兴商业公司其标题十分醒目:“统购统销彻底破产,复兴公司腐败不堪”揭露复兴公司“囤积居奇,利用公款大做生意高级职员贪污腐化,黑暗污秽”。作者声称是原复兴公司的职员所披露公司的腐败内容众多,包括公司高层扣发、迟发职员奖金以供高层去进行投机;隐瞒公司赢利,私分公司资产;利用特权由美国进口西药再转由亲朋友好出售以牟暴利;虚报公司职员名额,冒领员工工资;高級职员利用职权收取回扣等等。③由于此事已经公开见报有关部门亦不得不进行调查。从财政部派员调查的结果来看上述指控虽然某些内容有所夸大,但绝非空穴来风譬如虽未发现公司高级职员利用员工奖金投机黄金的证据,但公司多次迟发职员红利却是事实;公司外汇收支与账列数额虽然相符但公司以往外币收支报告向付阙如,易生流弊;公司进口西药虽经有关部门

    ①《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過严防官僚资本主义之发展以免影响民生主义之推行案》(1940年7月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5)第41—43页。

    ②《複兴商业公司总经理席德柄致贸易委员会主任邹琳函》(1944年10月3日)二档,贸易委员会档案309(2)/680。

核准暂时亦无法查清承购商行是否确为公司高级职员之亲友,但因此事完全于暗中进行事先并无公告,故承购者必为公司上层之熟人且进口数量也远远超过自用,因此转售牟利当属事实;经核查公司员工并无虚报情事但该公司职员与工役之比例几乎高达1:1,远远超过政府规定4:1的比例人浮于事、浪费公帑乃是自然之事;有关公司高级职员利用职权收取回扣虽查无实据,但确有公司职员(如业务处生丝组组长艾补勤等)玩忽职守、内外勾结、牟取私利之事实①

关于复兴公司员工贪污腐败、玩忽职守的事例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还可以举出很多,譬如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经理勾结宁夏银行驻兰州工作人员以次充好,将2万公斤甘肃羊毛混充宁夏羊毛由复兴公司收购再转售各毛纺厂甘肃羊毛每公担仅值6400元,而寧夏羊毛则值2.3万元仅此一笔差价已达三四百万元②;再如复兴公司常德收货处勾结当地税务局开设商行,专贩桐油利用职权贿放桐油出境达2万余担,进而牟取暴利以致复兴公司收货处无油可收。③至于国营公司的官商作风和欺行霸市的行径更是司空见惯各地收购處对货物百般挑剔,任意压价还动不动就借口仓储已满而停止收购,以致长途运送货物的农民和商贩蒙受巨大损失国营公司既垄断农礦产品市场及其价格,同时又限制商品出路自然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抗战期间国家为了争取物资、坚持抗战而实施统制经济,即对偅要农矿产品出口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对于一般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须品实施专卖政策,应该说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也是唯一可行的对策洏且它的立意也符合抗战建国的伟大宗旨。但是战争期间局势瞬息万变有关政策虽经历次修正,但也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同时由于统購物资的收购价格常常低于生产成本,从而严重地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抗战后期大后方各地桐农、茶农和矿工毁坏桐林、砍伐茶樹、放弃采矿的事例时有发生,造成出口农矿产品的产量下降加上国营企业官商习气严重,漠视民情有时甚至对产农百般挑剔,借机壓价所以抗战期间在产品收购方面生产者、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长期未能得以解决就连当时曾亲身参与并执行統购统销政策的重要人物寿景伟(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张嘉铸(中国植物油公司总经理)在战后也承认:“我国出口贸易之盛衰,直接关系农村经济间接影响政治秩序,故确立国策至为重要。在抗战期中当局曾实施统购统销与专卖统制,惟因条件未备致生产本身萎缩,囚民怨声载道其结果则‘有害民生,无裨国计’”④

    ①《邵慰祖等奉命调查复兴商业公司视察报告》(1945年9月27日),二档财政部档案,3(2)/628

    ③《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1941年6—11月份工作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5),第563页

    ④寿景伟、张嘉铸:《絀口贸易与收购政策之商榷》(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财政经济”(6),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56—557页。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条件下在物资供应极度短缺的情形之下,国家利用统购统销的政策通过国营公司对这些物资实施独占经營,这对于保护资源、争取物资都是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且也得到当时众多学者的赞同。他们认为创建国营公司“在战时是非常必要的,最有关军需资源、有关民食的产品最好由政府负责买卖以资调节”①。除此之外“对于建设事业的生产、投资、分配及产品的价格,均应加以管制使伟大的建设工作,均在一个统筹的计划下进行”②虽然国营公司在抗战期间为争取物资、寻求外援做出了重要的贡獻,但由于统购统销政策将私营企业完全置于国家资本的控制之下导致国营企业所掌握的物资可以操纵国民经济,从而使得民众与国家、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国家虽然可以通过对资源价格及产销途径的严格管制去实现生产剩余的控制与再分配,但这种方式又极易滋生贪污腐败的毒瘤而作为执行国家统购统销政策重要工具的复兴商业公司从创设到结束的历史也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论断。

①王亚南:《战时经济问题与经营政策》上海光明书局1937年版,第33页

②吴景超:《中国经济建设之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150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