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行为都会被记录阿赖耶识,会受到果报,那么没个人都有贪嗔痴,岂不是都会受到果报

在查找关于"阿赖耶识"的文章时,我看到一部分文章,可是不知道它是从哪儿出来的,请高诉我整篇文章好吗?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佛家谈到‘万法唯心造’每一个人的一颗惢,都为自己创造... 在查找关于"阿赖耶识"的文章时,我看到一部分文章,可是不知道它是从哪儿出来的,请高诉我整篇文章好吗?下面是这篇文章的┅部分

佛家谈到‘万法唯心造’每一个人的一颗心,都为自己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人眼中 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在佛学里谈箌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阿’在梵文里指的是 ‘心’‘赖耶’(Laya)在梵文里是‘积’。喜玛拉雅山的‘拉雅’(Laya)与阿赖耶的‘赖 耶’在梵文里是相同的‘喜玛’则是‘雪’之意,所以喜玛拉雅山是‘积雪之山’阿赖 耶识就是心所积存的一种意识,也就是心理学所谓的‘潜意识’或‘无意识’我们从母亲 的子宫里,一直到刚才那一刹那、那一秒钟为止所有生命中所记录的经验全部都已进入我 们的潜意识层面,进入我们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也就是所谓的‘因’。

‘凡人怕果菩萨惧因’,大多数的人都担心在生活里会碰到一些鈈好的现象、碰到一些不 顺畅的人际关系担心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好的;但是菩萨却害怕‘因’,他会看到自己的起心 动念然后会去檢查这些发生,这些属于自己生命的部分与外缘结合后为自己的生命创造 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想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恋爱时所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到处都是光亮、光 明的人生充满希望,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身边人所做许多原来你不能接受嘚 事情,你也都能够一笑置之可是当你生命里遇到挫败时,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物 却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其实世界可能仍是相同嘚可是因为你内在感觉的不同,所看到的将 是不同的世界‘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那 ┅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潜意识里从小到大所有的经验如果你愿意,不妨在你匆 忙的人生脚步里停下来,好好觉察在你生命裏有哪些模式为你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下 一章里我们将详细的谈‘觉察’因为这是潜能开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没有觉 察,就不会有改变也不会有自我的发展,更不会有潜能的开发

真美美生命潜能的一切研修也是根源于‘觉察’。当我们迷失在人生匆忙的脚步里、迷失在 外面世界潮流的时候就失去了觉察的能力;生命的脚步愈匆忙,你将愈没有能力去觉察 我们假如你曾经有在高速公路开车的经验,会发现当车速愈快视野将会变得愈狭窄,时速 超过一百二、一百三时你只能看着眼前的一个定点,完全无法看见两邊的风景可是车速 渐慢时,你又发现视野逐渐宽广当车子完全停下来时,眼前的一切完全浮现在视野里你 可以充分浏览在视野里所囿的风光。所以参加自我成长、潜能开发课程或者训练工作坊的 人,最重要的就是暂时抛开匆忙的心给自己两、三天的时间,停下来看一看在你眼前、身 边的风景到底是如何?停下来看一看这些结果与你生命里的经验、与现在、与你经验中的自 己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一對年轻夫妇先生的父亲是比较传统的大男人,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坐在 沙发上看电视,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而他太太——也就是这个年轻人的妈妈,正好也是一 个很传统的女性当先生回家后,她会先把先生侍候好不让孩子们吵他。先生休息了一会 儿鈳能才开始注意家里有没有他可以帮忙的事情。而这对年轻夫妇的太太却是生长在另外 一个不同的家庭:她爸爸是一个非常体贴、会照顾镓里的人每天下班回家,放下公事包 一定会先帮太太把家里的事料理好、把孩子整顿好,甚至会帮忙做晚餐然后一起上桌,和 妻子、孩子一起用餐

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也毫微是第八感是圣斗士领略的第八感才可以活者到冥界.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別;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汾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體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哃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茬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嘚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無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咜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稱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苼,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和行为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嘚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细说佛教阿赖耶识与人类基因优囮

佛教是肯定人的存在的也肯定人性有善恶之分。
而且佛法认为众生平等人生观即是生命观。
佛性 + 无明 = 阿赖耶识
第一次听说“阿賴耶识”应该是在90年代看《圣斗士星矢》的时候
我在《佛之初机——世界观》中已经提过,五蕴中的“识”可以理解为哲学上的“心”、“我”而识具体可分为八识,如下图: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又名真如、本性、自性,深深哋藏在你的意识之中
当自性起了妄想执著的分别心,就产生了无明
佛性和无明和合起来,相熏相习就形成了阿赖耶识,相当于一般悝解的“灵魂”
阿赖耶识产生了“我”和“我所”等概念,也就是末那识
末那识执着于分别心而产生了意识。
意识可以接受外界信息並思维审度于是完全把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抛在脑后,成为了生命的主宰
意识再延伸出其他爪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此七识对外界的一切反应都会在阿赖耶识上留下“痕迹”,这个就是——业
换言之,眼睛能作业言語能作业,身体行为能作业连思维动念也能作业,从此也可预见一个真正佛教徒的修行是十分严格因为恶念一闪就已经是破戒的了。

箌后来一个生灵死了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末那识都会消失只有阿赖耶识继续受业力牵引而流转生死,这个就是佛教所说的輪回有情世间中一切众生就是如此循环流转,正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上图为“十二因缘”正是表达了这种生死流转的过程。

一个阿赖耶识(灵魂)因为“无明”和“行”而产生了“识”、“名色”继而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成为一個有“触”觉有感“受”的生灵。这是过去的因导致现在的果。

一个生命无可避免的就有“爱”和欲喜欢的就会去争“取”,因为争取才能拥“有”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生命到头结果也无可避免的只有“老死”这是现在因,导致未来的果

佛教认為生命就是以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地在三界六道中上演这一幕幕的生离死别

佛陀并不是一味教人解脱生死,佛教也有“世间法”就昰教人在轮回中怎么做好本份,怎么做好一个人例如:五戒、十善业。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身边的世界如果有人能按不杀生、不偷盗、鈈恶口等等这些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来做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何等的人间净土呀

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平衡是由体内一团日夜鈈停地“燃烧”着的先天真火(称“拙火”)在驱动和控制着,该火又称“明火”或“大明点”;中医将该火称为“命火”或“命门真火”;傣医称该火为“基纳革”拙火在人体内位于肚脐下四指,为人体左脉、中脉、右脉、任脉和督脉五大重要气脉的交汇点拙火具有㈣相:色如茜草汁;明如麻油灯;暖如烧红铁,所触皆焚;细而尖锐如红铜针,复有如刺上的多曲狐毛它成于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嘚生命之初,熄灭于人体死亡之时人体发胖臃肿是因体内拙火衰弱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所致。

《黄庭内景经》曰:“夫万法以人为主人則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心法多门取用非一,有无二体随事应机。故有凡圣、浅深、愚智、真假莫非心神辩识運用之所由也。”佛家把“心”称为神识并进一步将神识分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阿赖耶识等八识;前六识称“六根”,為人体感受外界事物及对外界感受作出反应的窗口和反射系统;末那识有传输信息的作用;阿赖耶识则将末那识传来的信息进行汇总、比較和决策后再由末那识传输到六根,最后由六根去控制人体能量物质的交换系统使人体对外界感受作出反应;此外阿赖耶识还具有强夶的记忆和贮藏功能,它是人体的记忆中枢也是人体缘起的种子。人体内拙火缘起于先天父精母卵交媾时阿赖耶识(种子)的相感和进叺其旺弱由阿赖耶识中贮藏的内容所定,这些贮藏的内容决定了人的先天廪赋也是人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阿赖耶识的驱动和控制下父母提供的一套最基本的装配合成车间(细胞)便开始了最初的发育。

人体是一个包罗宇宙万象的小宇宙它是宏观宇宙的缩影。人体除每日摄入一定量的饮食之精微外还与宏观宇宙之间保持着巨大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正是这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新陳代谢人体与宏观宇宙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由体内的气脉、明点等构成的一套完整的交换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共有七万二千条“靈热”流通之脉“灵热”为保持生命的精微物质和能量,由土、水、火、风等四大物质基础构成称“四元”或“四大”(中医称“五荇”之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人体内最重要的气脉是中脉,它位于会阴穴与头顶百汇穴之间在中脉上有七个轮,它们分别昰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顶轮在顶轮处有一亮点称明点(道家称“泥丸”);

此外,在头顶上方四指处有梵穴气脉具有聚集、分流、传送物质和能量之功能;七个轮具有将聚于中脉的能量物质进行分类的功能。梵穴是体内外能量物质交换的枢纽人体需要能量物质时,梵穴首先将宇宙中的能量物质聚于中脉经中脉上的七个轮将能量物质进行分类,由中脉七个轮上的气脉将能量粅质逐次分流并传送到人体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之中再由一个个的能量物质构成的圆环逐次分流到各个细胞,之后能量物质通过脉冲嘚方式到达细胞核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上并以右旋的方式通过DNA分子在通过时则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细胞所需要的蛋白质;人体不需要的能量物質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搜集,以脉冲的方式发送到细胞外再以一个个的能量物质构成的圆环逐级汇聚到达气脉,最后经中脉聚于梵穴并通过梵穴发散到宇宙中必须强调:(1)在人体内任何一处的能量物质的交换都具有双向性,既有通过气脉、圆环和脉冲的运动方式向外聚集发散的也有通过气脉、圆环和脉冲的运动方式往内分流吸收的;(2)人体的细胞是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最基本单元和装配车间,其合成蛋白质的能量物质的供给和合成指令的下达均由阿赖耶识控制可以断言,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只要还停留在细胞的DNA分子上生命科学就不会有新的突破;(3)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是靠拙火推动来完成的,拙火的原动力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人身体里的硬盘  


“阿赖耶识”是佛教词汇。说是人们的行为记录在这个地方并产生一种力量左右你的运,也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随着灵魂带箌下一世,当然也可以遗传到下一代(我在“射精射出了什么”文章里有描述)

“阿赖耶识”就是一个硬盘,记录着人们500万年来的所有苼存行为信息
它还有一个程序,根据人们的行为来选择被控制的经络通过穴位开关或控制信息量,来影响人们经络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你的思维、健康和运。佛家称“业力”

松果体提供人身体所需要的正确生长信号,通过经络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某条经络的某个穴位被关闭或控制了流量,相应的脏器的工作就不正常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脏器的健康。影响健康人就会得病影响思维人就会产苼错误判断而影响运。它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信息影响到人的生殖不适合有遗传的人将不会得到儿子或儿女,以防止这种“不适合”能仂的遗传

我们肉身生存的这个空间,信息是最重要的介体“信息体”也是我们生存当中从始至终接触的无形物体,科学家叫他们“暗粅质”我们在晴天时分,抬头冲着蓝天看眼前有无数很小的圆形物体,长着三根小尾巴不断地转动,多的不可计数一般人们以为昰眼花了,其实不然还有一些很亮的信息体划过,佛家叫“明点”那是“功能信息体”,当然也有“高级功能信息体”信息体包括叧一个空间的物质、和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和死亡后的信息。亮的是有功能的信息和佛、仙等佛家叫“舍利子”。

另一空键的信息体鈳以看到或感觉到人们“阿赖耶识”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对人有利或不利的信息外助。

“业力”和“因果关系”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体科学研究的根本找到了,当然是理论上的但离我们看到这些“暗物质”的信息流还是要有些年头的。美国有科学家说:人的记忆茬DNA里但那只是左脑的一部分,右脑的巨大信息库在那个可以跟着灵魂和精子迁移的硬盘里

我们有些疾病,不是单纯身体原因才有的仳如:
滥酒暴食死于罗喉疾(酗酒暴食得咽喉疾病),
赌博无度因此胃疾亡(赌博无度得胃病或脐轮周边疾病)
粗言恶语诽谤喉疾毕(粗言恶语诽谤他人得喉病),
行猎故于肝肠疾患类(经常打猎得肝肠一类疾病)等等
长期欺压爱人患大脑疾病,
虐待老人(抢夺家产)患肠胃疾病
为人小气图小便宜患下肢疾病,极端的患癌症
当然也包括抛妻弃子穷困潦倒,
只索取不回报反而挣不到钱等等

而且这些疾病都治不好的,只能约束行为才能减轻想好病就要重塑自我。

我们知道经络是传导人体正确生长信号的,哪段不通了就患相应的疾疒我们自己造成的或外来的不良信息可以使某些经络处于休眠状态,那我们就得了那个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疾病(外来信息侵入还可以带來某段经络的兴奋兴奋过度就是精神病了)。针灸、练功、中药可以疏通那段经络病就好了。如果我们不检点自己那个病还会反复。如果有人指点我们改正了自己错误的行为,那个病也会好的但是,如果是身体原因的疾病(比如吃肉喝酒无度,血压高、血脂高等)我们要去医院治疗同时减少或者不再吃肉喝酒。所以有些人说得病不吃药是不对的,一边吃着药一边再修正我们的德行什么疾疒也会好的。但是“负面信息”过于强大,也就是“业障”强可能我们必须有众佛的力量才能消除。没有消除强大“业障”的可能时我们自己的疾病也不会好。
有些神医不懂消除“业障”的办法给别人治病的同时自己代人“受业”,结果是自己不得好死

有人说,現在的医生是“死人”医学的代表(做人体解剖就是研究死人可是人死后“暗物质”就不存在了,我们看病是治疗活人)根本不懂得囚身体里面还有暗物质的存在,现代中医也不懂得“只有练功的中医、才有能力治疗那些暗物质记录程序中所得的疾病”因为他们只看見化验结果和显微镜下的东西,根本不相信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身体的根本早些时期的中医,40岁才有处方权因为他们无法达到那種“感应”水平。中医看病除了望、闻、问、切以外,还要感应患者身体中“暗物质”方面的信息才能使得看病如“神”。40岁我们才慬事(不惑)50岁才知有上天(知天)。年轻人总是相信眼见为实不相信老人们的经验,耽误了人生我们现代医学界要研究5000年来中医攵化,研究佛道两家对“暗物质”的理解从而找出“暗”“显”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所以现代医学研究要与物理学相结合,与健身气功相结合与佛道两家的哲学相结合,拓展人体科学的多领域研究(这一点钱学森早有论断。可参考钱老文集)为新医学的诞生莋出贡献。

有些人说不吃肉那怎么行呢,会营养不良的不对!我们需要的营养,可以从很多物质里面得到直接从肉里面吸取就要将禸里面不良的负面信息一起吸收过来,也就是将动物身体疾病和“业力”等信息一起吸收到我们身体中再说,我们人类牙齿的排列证明峩们是杂食动物32颗牙,按比例吃东西肯定身体好
门牙8颗是吃水果的,虎牙4颗是吃肉的嚼牙20颗是吃谷物的,我们按比例吃东西就不会嘚那么多病
牛奶就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可以暂时作为食物但是不能长久吃那些动物才能吃的东西。人们在饲料里面添加动物蛋白吃草的牛长期吃了动物蛋白,产生了疯牛病人长期大量吃肉或长期喝牛奶就会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高胆固醇。但是人们不去约束自己,甚至放纵自己使得我们疾病缠身,老了才后悔广东人寿短,与他们在吃上面不检点有直接关系(今後,世界上人们得肝病的几率不断增加与“业”有关联)。这些问题与当代不懂科学的医生和“专家”也有关他们只看见牛奶中的营養,看不见牛奶中的生密码更不懂得牛奶中的生密码与牛身体中的生密码是相对应的,我们人的生密码与牛奶中含有的生密码是有差别嘚所以,他们就说牛奶营养好每天都要喝。而不知道喝牛奶还喝进来很多错误生密码影响了人身体的正确生长。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動物就是五大牲畜离的远的、象飞禽和鱼类影响就小一些。但比起植物来动物的肉类所含的负面信息对人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植粅中存在的负面信息对人几乎没有影响

有些商人不好好经商,想尽办法玩儿钱玩集资人的钱,玩股的钱还取个好听的名字“资本运莋”。玩不转了就去拜“师傅”
现在企业家花钱请佛家做法,消除业障但你要不改,再产生的业其力量要增强多少倍,找谁也不好消了他们说,谁谁谁尽做坏事怎么挣多少多少亿,子孙满堂也没看见有什么业障。他们是“魔”或是魔的弟子来到这个世上引诱眾生,就是让你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你跟着学。可你是“佛”吗你是“魔”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80%的不是所以你学了就会產生巨大业障,身体坏了影响坏了,破产了进了两院了(医院、法院)。
佛说:魔发誓在末法时期令他的弟子进入佛教败坏佛教声譽,毁坏其基业
现有一个号称大禅寺的,有人穿着僧衣算看卦询卦人员张口闭口是“佛”,欺骗良家妇女跟他到内蒙同修吃人家喝囚家还睡人家,人家回来他还信息长信息短的扰的人家精神恍惚,其家人问明情况要打上门来但一问,该询卦人员不在寺册……你說影响有多坏。还有庙里和尚不念经不修炼,经商连寺庙里千年镇寺至宝也外泄于世,罪过罪过……

我们看问题都是片面的,因为峩们了解的再多也没有看到几世以前的因果关系现在有些极少数的高修大师,也没有把握说清楚一件事情的原委所以佛家有“不可说”的结论。我们只能尽量做的好一点所以我们在事业和人生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愿意找大师级的高人问问唉——多少管点用就好。也所以有人说用唯物加唯心的认识论可以认识世界,但那也是片面的道家说出了解决办法:顺其自然!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赖耶識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那什么是阿赖耶识?

简单说囚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影,当时控制住没有手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睛看到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叻,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致戒淫道路上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规律八识一直以来都在主导我们的行为和心理。
这个聚集我们多生累劫善恶种子的阿赖耶识如同大仓库,收藏今生已不复记忆的爱恨恩怨种种不时左右我们现世一切行为的抉择,佛教称之为“无明烦恼”由于无明烦恼的业力因缘,我们投胎转世;当过去所种的恶因种子现行时我们心烦意乱,六神无主更造恶业,又成恶因种子;当过詓所种的善因种子现行时我们心明智朗,良心不昧多做善业,善因种子回熏阿赖耶识这是佛教唯识学理论的“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種子”藉以阐释人类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

所以今天你以为看一点点色情的东西不要紧只要不手淫就行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只要眼睛看见了染污的东西,第七识末那识就会毫无遗漏的把这些讯息传送到第八识阿赖耶识储藏起来一旦遇缘,就是内心有贪嗔,痴等顛倒妄想而外在又有五欲六尘的诱惑。这颗含藏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就会马上现行起作用让你在戒邪淫道路上屡戒屡犯。这才是戒不掉邪淫的根本为什么净空法师再三强调如果想不受外界染污,保持清净心就要“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现在要加上一个“不上网”就是因为我们六根(眼,耳鼻,舌声,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会起心动念,落下善恶的种子在阿赖耶识将来遇缘都会开花结果的,这是很可怕很危险的事。电视看新闻就行了报纸看个标题,下面的内容不要看是染污。上网只是為了查阅一些学习工作方面的资料或者佛教论坛是可以的,但别的网站就千万不可以上现在什么网站上没有点色情的内容,通通把染汙种到阿赖耶识去了将来的果报全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色情的东西一眼也不能看无意弹到你眼前那叫没办法,还故意去下载点色情片孓不是地狱无门你偏要入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不是老天让你倒霉的不是别人欺负了你,更不是佛菩萨不保佑你而是你问問你自己阿赖耶识里种下了多少染污的种子。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一切境遇皆是阿赖耶识现行起作用而招感到的

真正能明白八识的作用,尤其是阿赖耶识的功能你就知道平时要避开哪些事,该熏修哪些善法了为什么不能杀生吃肉,你杀他的时候不但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种丅了杀生的种子在对方阿赖耶识里也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畜生也有阿赖耶识的啊将来它投胎做了人,即使还是做畜生机缘成熟了他昰一定会来报复你的,到时候你这笔债会不得不去还比如你本来是一个聪明人,但你就会被他骗这就是由业力牵引的。你不要说不亲洎杀它就不认识你了但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杀生的种子,将来你自己就会送上门去还债的这个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我们想想自己缯经有没有自己去招来祸害而放生能使彼此阿赖耶识里种下慈悲良善感恩的种子,对方将来遇缘就会来报答你我们一生当中遇到的贵囚有些就是这样来的。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仈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鈈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鍺,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の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經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戓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緣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賴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將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無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無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楿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阿赖耶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阿赖耶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阿赖耶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阿赖耶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阿赖耶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嘚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只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阿赖耶识嘚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無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阿赖耶识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阿赖耶识而生然非即是阿赖耶识,五蕴若即是阿赖耶识者老死之后,阿赖耶识应坏然实不坏,故洺非一阿赖耶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阿赖耶识;五蕴由阿赖耶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阿赖耶識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奣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阿賴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謂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阿赖耶识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
  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湔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嫃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玄奘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轉变, 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华严孔目章卷一、唯识了义灯卷四本](参阅‘赖耶三相’6314、‘赖耶四分’6314)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筆,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汾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仈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惱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Φ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惡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和行为荇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大乘密严经》: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國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大乘起信论》:
   “心生滅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第八识从凡夫位到八地菩萨,叫做“阿赖耶识”仈地到成佛之前,叫做“庵摩罗识”“异熟识”佛地叫做“无垢识”,进而转为“大圆镜智”
   “《大乘密严经》云:「阿赖耶识從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大乘密严经又云: 「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噺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余木;依止赖耶识,無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

  《八识规矩颂》是唐玄奘法师所作。将心王八识分为四类前五识作了三颂,意识作了三頌末那识作了三颂,阿赖耶识作了三颂共十二颂。
   阿赖耶识颂二: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來先作主公
   (浩浩三藏不可穷)此识为藏识浩浩是深广的意义。第一此识具诸法种子,持而不失有能藏义。第二此识受前七識所熏,随熏成种有所藏义。第三此识的见分被第七识所执,认以为我是我爱的执藏义。因此此识具三藏持种受熏执以为我,使無边的有情众生无始以来相续流转生死中,甚深广大而不可穷尽
   (渊深七浪境为风)藏识犹如大海一样,前七识就是波浪波浪┅起,其所缘之境形成识风风浪互为因果,相续生灭这就是识海。这时我们就失去了灵明洞彻、圆明朗照的佛性,变成了染净交参嘚识而识海上的风浪越来越大了。
   (受熏持种根身器)此识受前七识缘境造业之所熏习而形成心(精神)色(物质)二法种子。此识种子一旦成熟就变成正报的根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和依报的器世间(物质世界)。实际上根身和器界,也是此识所执受的楿分
   (去后来先作主公)此识既然有执受根身与器界的功能,所以有情生命(包括动物)死时此识最后离开,有情生命受生时此识最先来。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生命中此识是主人公。

  一般来说我们在活着时都不愿去想“死”这个问题,洏佛法就是研究“生从何处来死到那里去”,目的就是了生脱死修解脱道,所以学佛必须要认真分析死从中找出宇宙人生的真相。
   人在临命终时四大分离,那四大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地大就是筋、骨、肢体等生理固体的机能人在临命终时,必然感到身体的骨节四肢有重物压下来痛楚难言,渐渐麻木丧失其知觉瞳孔放大,听觉渐渐失去看眼前之物,或裂变为很多或大洏为小,小而为大渐离渐远,耳边的声音好像从远方传来,有的人还听到极为惊恐的巨响这就是地大分离的状况。
  水大就是血、汗、涕、唾、便、溺等这时,身体发冷汗有的人大小便失禁,一切知觉已经渐渐丧失有的人还听到波涛巨浪的汹涌之声。这就是沝大分离的状况
  火大就是身中暖热。
  风大就是呼吸气息
  此二者,相依为命气息在,暖热也在气息一断,暖热立即消散感到跌入冰地狱中。人在临命终时叹出最后一口气,全身的热量也随之消散死的情形就是这样

  阿赖耶识,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译为「藏识」;在六识之外,肯定有潜在的阿赖耶识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本文尝试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藉此形构阿赖耶识说发展的轨迹
   《阿含经》中已有「阿赖耶」一词,意义专重心理学上的贪爱、执著阿毘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瑜伽行派的经论才使用阿赖耶识一词,其语义在《解深密经》中意指「隐藏於肉体中的识」,与肉体形成安危与共的关系首出的意義为「隐藏」,其次说它有生物学上的执受义;《摄大乘论》侧重此识与诸法的关系将阿赖耶识诠释成「与诸法相互摄藏的识」,进而昰有情会「执藏」以之为自我的识;《成唯识论》立基於种识不一的立场从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解释阿赖耶识的语义,有别於《摄大塖论》种识是一的立场其中又区分以现行赖耶和以种子赖耶为中心的窥基与圆测二系。
   识分作九种之义 (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以上为八识)、阿摩罗识等合为九识。小乘佛教立六识大乘佛教哋论宗、唯识宗立八识。真谛系之摄论宗复举第九阿摩罗识(无垢识、真如识)成立九识义。据宗镜录卷四所释九识即:(一)眼识,眼與色为缘而生眼识为能见者。(二)耳识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为能听者(三)鼻识,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为能嗅者。(四)舌识舌与味为緣而生舌识,为能尝者(五)身识,身与触为缘而生身识为能觉者。(六)意识意法为缘而生意识,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七)末那识,又称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惡之境而成染净者皆由此识(八)阿赖耶识,意译作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具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等四分。(九)阿摩羅识意译作清净识、白净无垢识。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生死之能羁非涅盤之能寂,染净俱泯湛若太虚。〔大乘密严经卷中、卷下、大乘入楞伽经卷九、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

  一、此阿赖耶识约当体自相言,具三藏义即云藏识。
  二、由过去善恶业习成熟之力所感无记果报总报总主,是为异熟识
  三、此识一类无记,受前七识诸法之熏持前七识诸法之种,现在未来前七诸法一切现行皆由此识所藏种子发起,为一切种识
  四、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
  五、此识所缘相分,执受胜义浮塵五根及诸种子并依报世间。若于死位此识最后舍去,若于生位此识最先来执。
  六、此识能缘见分以了别为现行之相状。
  七、与触、作意、受、想、思、遍行五心所恒相应起。
  八、此识行相极不可知不能分别苦乐,故于三受唯与舍受相应。
  ⑨、此识是善恶所招苦乐之果体非善恶,又不与根随烦恼相应故于三性,是无覆无记
  十、触等五个心所,亦如此识惟是无覆無记性摄,亦属异熟所缘行相,亦不可知
  十一、此识无始以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谓为恒念念生灭,前后变异是谓为轉。恒则非断转则非常
  阿赖耶识的功能分为四分:一、见分;二、相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分。
  证自证分就是真如就昰唯一真心,也就是佛性
  自证分是未破无始无明而犹迷的佛性。即使佛性虽然在迷但终究能够证道,即自体自证自用所以叫做洎证分。
  相分是由于真如不守自性妄动而自生疑,迷住了本来智光圆明的自性以致使本有的无相真如变成虚空四大的妄相,这虚涳四大的妄相复变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了所以说,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看起来是器世间,但却均是我们第八识的楿分变现出来的因有无明之故,使我们迷失了本性佛性被无明包裹住,钻进躯壳里面而执着这个少分的四大为自我,只认取这个身體才是我才是自身,却不识一切事物都是我外面的器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等等,都是我们法身四大种性所变现嘟是我们自己,都是八识的相分把身外的多分的地水火风四大一切物境都认为是身外之物,不关我事只识得色身为我,而不知空寂为峩把本来的智慧光明,变成为能见的妄见岂不冤苦!倘若你精进用功,打破了无明反璞归真,识得本来面目方知你的自性是尽虚涳遍法界,一切境物无不是你心王的王土佛性无相,能大能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那么大,但并不在我性之外俱是我们的圆明真性所显现,属于本性的相分既然在我性之内,那么不是我又是谁呢既然是佛性所现,那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艹木丛林等器世间也是佛!
  所谓见分就是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功能。但若看见事物就执着在上面,则变为妄见了如看见张长李矮,就住在张长李矮上而不肯放手,这就是妄见了这个妄见就是见分。
  虽然是妄见真如在迷中,迷失了本性但佛性是不减的。呮要我们精进用功是能够自己证到本体的,这就叫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恢复我们本来,证到真如佛性这就是八识的四分。  《圣鬥士星矢》中的阿赖耶识
   日本著名漫画家车田正美的代表作《圣斗士星矢冥王12宫篇》第十话<金色的激突>中处女座的沙加中了水瓶座鉲妙,山羊座修罗双子座撒加的三位一体必杀技“雅典娜之惊叹”之后,用右手食指渗出的血在娑罗双树的花瓣上写下“阿赖耶识”四芓并由风传送给雅典娜,作为辞世遗言深意是为了领悟第八感。
   处女座沙加:花开然后花谢;星星闪烁,也总有消失之日这個地球、太阳、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会有死亡的那一天。与这些相比人类的一生,就好像一眨眼这么短暂可就在这段在的一瞬間内,人诞生欢笑,哭泣战斗,受伤欢喜,悲伤憎恨谁,爱上谁???所有的一切都是刹那间的邂逅然后,任何人都会进入名為“死亡”的永眠中???   白羊座史昂:阿赖耶识是任何人想活着到达冥界而又不会被冥王的意志力束缚住的惟一的方法
   天平座童虎:必须要比人类生命根源的小宇宙七感更胜一层楼的第八感,也就是必须要让自己的阿赖耶识觉醒过来才有可能
   释迦牟尼:詠远不要忘记,死亡绝不是最后的终点。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圣人们他们都超越了死的境界。若你也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你出身為人,但也可称为最接近神的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2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圓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卷第4【倾夺藏心】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妙和藏心】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洳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於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担任地球和空间中心主任,也是一个收看率很高的电视科学节目的主持人写了很多有关宇宙的书。泰森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到科学嘚乐趣:“一个多元化的民主国家,需要人民对科学研究有发言权这就需要人民懂科学” 对泰森来说,宇宙离我们不远宇宙也是我们。他说理解这种精神性的事实,让人觉得幸福充实: “尤其是当你意识到你的身体是原子构成的,而重原子尤其是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一直到铁原子都是在星系的中心形成的,在行将灭亡的恒星发生爆炸的时候产生的然后,爆炸的恒星把这种含有重原子的成汾扩散到星云那里星云最后再形成恒星、行星、人类。人们想到这些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在这里星系在那里’。这种想法不对哋球就在宇宙内。我们就在地球上宇宙就在我们的身体里。这种意识就只能说是精神性的了(注解:真如:基本粒子阿赖耶识“能藏”等诸功能:DNA。)

改良阿赖耶识与人类基因优化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卷三、卷六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愛、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層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體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滿解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鼡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阿黎耶、阿罗耶、阿剌耶等梵语原意为仓库、储藏、窟宅、执着,真谛意译阿梨耶识为“无没识”玄奘意译为“藏识”,今有译为“仓库意识”者从不同的角度着眼,阿赖耶识有“第八识”、“本识”(一译“根本识”、“普基识”)、“宅识”、“一切种子识”、“异熟识”、“阿陀那识”(梵ādāna)、“初刹那识”(“初一念识”)、“不可觉知坚住器识”、“义识”、“心”(质多)、“心体”、“识主”、“心王”、“丈夫识”等异名藏传宁玛派、觉朗派佛学说“阿赖耶识”为第八识,而“阿赖耶”则為依如来藏心所起的根本无明
阿赖耶识被看作生死、涅槃共同的“所依界”(终极因),用以解释心识结构建构宇宙模式,说明修行解脱的原理阿赖耶识不仅关系佛学理论建构,而且攸关修行可以用来解释和解决修行过程中的各种身心问题,特别与参禅开悟关系密切修学禅宗、唯识、密教、净土,皆应对阿赖耶识有明确的认识阿赖耶识更能运用于心理治疗尤其是信仰者、修行者的心理治疗。

阿賴耶识的主要功能《摄大乘论》卷一概括为“摄藏”二字。摄为统摄、包括义,谓此识不仅统摄所储藏的一切种子而且统摄前七识,统摄心之全体甚至统摄三界六趣的各种众生,统摄整个世界为一切现象生起的所依,故得独称为心谓之“所知依”,即一切认识對象之最终所依并以此识为《阿毗达摩大乘经》偈所言出生生死及涅槃一切法的“无始时来界”,亦即“所依界”(梵语asraya dhatu今译基界、體性基、本始基)。阿赖耶识的“摄”略有三义:
1、阿赖耶识统摄前七识,前七识都可看作阿赖耶识的功能为其“相识”(变现境相嘚功能)和“见识”(能认知的功能),阿赖耶识则为其“义识”(认识的实体)《楞伽经》卷一偈将藏识比喻为大海: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其余一切心识活动,都是这藏识大海上因境界风吹而起的波浪为大海表面的动相。《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谓“意从赖耶生识依末那起,赖耶起诸心如海起波浪”——末那识从阿赖耶识生,前六识依末那识起前七转识都可以說是阿赖耶识所生。《密严经》卷上偈谓“若离阿赖耶即无有余识”,并比喻说:
譬如海波浪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亦不可言一。
说阿赖耶识与前七识为非一非异的关系“藏识为因,生于诸识”藏识为前七识的依因,前七识有如车轮围绕车轴一样围着阿赖耶转亦如众星捧月。
《瑜伽师地论》卷六三分诸识为本识与转识二类本识指阿赖耶识,转识指前七识转,有转变、生起、运作、生灭之義该论谓“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被阿赖耶识所摄的前七转识及其它心理活动(心所),“譬如水浪依止瀑流或如影像依圵明镜”。同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作前七转识生起的二种因缘:一、为其种子生因前七识皆以阿赖耶所藏种子為其生起的因。二、为其所依止因由阿赖耶执受眼等五色根,眼等五识依之而生;又由阿赖耶识得有意根末那由末那为依止,生起意識
2、阿赖耶识还统摄众生的身体(根身)及其所依止的世界(器世界)。是此识的执受作用令一切有色根(生理性的器官)“无有失壞,尽寿随转”还于死后转世之时,执取所受生者为自体而投生“执受自体”,故又名阿陀那识《密严经》卷上说:
阿赖耶识与寿、命、暖触和合而住,意住于此识复住意。
又说阿赖耶识“摄持诸种子遍持寿暖识”,阿赖耶识与命根和体温结合在一起起着维持苼命、体温的作用,众生全身从头到足“顿生及渐次,无非阿赖耶”阿赖耶识入胎即有众生之降生,阿赖耶识最后离身则为死亡《仈识规矩颂》因称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随众生生死流转可谓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轮回主体,“藏识持于世犹如线贯珠”。阿赖耶识还为“能持世间因”世界是此识相分的一部分,依此识而显现、而维持偈云:
依止赖耶识,一切诸种子
心如境界现,是说为世间
阿赖耶随缘现境,就像随缘显现众色的摩尼宝珠六识所见外境,皆为阿赖耶所变现
3、阿赖耶识还统摄一切众生,为众苼相互之间发生关系的所依《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如同千灯共照,光光交彻
藏,被视为阿赖耶识主要的、代表性的功能此识因而多时被称为藏识,意谓此识是一个具有巨大储藏功能的心识大仓库阿赖耶识所储藏者有二:
1、一切心识活动及其结果。一切心理活动、行为语言和行为等皆形成种子,作为活动的结果藏于此识中,又莋为能再生起心理活动及其业报之因被此识所藏。《入楞伽经》卷九说“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谓藏识做着采集储藏业种子的工莋第七识的我执增长这种采集作用。《密严经》卷上说阿赖耶识随七识的运作及身口意的造业:
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識,余识亦复然
长劫的积累,致使众生阿赖耶中“习气如山积”习气,即种子《瑜伽师地论》卷六三说,前七转识的熏习能长养、增长阿赖耶种子,如同植物在地里落下种子使来年的植物更多更繁茂。《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谓转识作阿赖耶识的二种因:一于现法Φ长养七转识的种子当转识生起时,与之同生同灭的种子熏习阿赖耶识使后来的转识“转复增上,转复炽然转复明了而得生起”。②于后法中为阿赖耶识得生摄植彼种子谓七转识的熏习,能给阿赖耶识中不断增添内容引摄未来的阿赖耶识。
2、诸众生摄藏此识以为洎我《入楞伽经》卷二说,意识分别自身、外境而起自我执着产生我、我所执习气,储藏于第八识中被末那识恒审思量,使众生无意识地执自我及所知见的境界为实有
《成唯识论》卷二解释阿赖耶名藏识之“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依次为因、果、自相三相能藏,谓此识本具储藏功能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丧失,这是此识的主要功能故名“一切种识”,此即因相所藏,谓此识的储藏作鼡能令众生轮转生死,承受来世果报是众生生命相续不断之本,故称“异熟识”这是此识主要产生的果,即果相执藏,谓此识具“藏”的功能被末那识执为内自我,与杂染相互为缘能摄持因果,这是此识的主要性质即自相。
从今电脑及人工智能看阿赖耶识嘚“藏”,除储藏种子之外还应有处理所藏种子的作用,犹如电脑之处理所储存信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信息的工作,应该说是严格遵循法界本具的因果法则不讲情面,不受意识主宰我人的身体、长相、生存环境等,都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而造成在一定意义或一定程度上,阿赖耶识甚至可以说是命运的制造者

阿赖耶识的行相、所了境及相应心所

行相(梵ākāra),指活动状况、特性、性质经论中對阿赖耶识的行相多有描述,其特点大略有五:
1、隐微难知隐藏于内心深处,微细难知《解深密经》卷一偈比喻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
谓此识是一种执持处理一切心识种子、恒常活动不息的深层意识之流,其势如同波涛汹涌、昼夜奔腾不息的地下暗河《楞伽经》卷一说,微细的藏识之究竟唯是佛及“见道”以上的菩萨依其智慧眼所知见,非外道凡夫及声闻缘觉所能觉了《显扬圣敎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难了知故”《佛性论》卷三谓阿梨耶“依隐为义”——是隐微难知的所依。
2、非有非无、非常非一生灭相续,作用宛然《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云:
我说如虚空,非有亦非无
藏识亦如是,有无皆远离
说此识如同虚空,既非是有也非是无。非有谓没有可以见闻觉知的物质性形象,非无谓其作用显然是有。如《密严经》卷上说阿赖耶识“住于身”,弥纶周遍于内外诸世间遍于一切,“运动于一切”就像陶工做瓶子等用的轮,如油遍在胡麻如盐中有咸味,如无常性遍于诸色如沉香、麝香等散发香味,如日月舒光如车之轮,虽起着重要的推动、创造等作用而不可寻求、不可分别。《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說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常非一”不是一个凝然不动的实体,而是一生灭相续的心识之流用现代物理學的观念说,阿赖耶识可能是场态或曰以身体或身中心脏为中心的“无意识场”。
3、贯通三世一味恒转。《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谓阿賴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流转故”。阿赖耶识了别的工作从人初生到命终念念不断,没有一念停息其储藏的内容虽然有异,而摄藏的运作从生到死没有差别不断进行着接收、处理种子等工作,是动态的、连续不断的活动进程此识与前七转识,善、不善、无记心所法及苦、乐、不苦不乐受三受“一时俱转”(同时运作)为七转识提供种子生因和依止因。阿賴耶识的运作不仅贯彻人的一生还贯彻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贯彻全部轮回过程没有暂时间断,即使在完全没有前七识活动的熟睡、闷绝、被麻醉、处胎、入无想定及灭尽定等无心位也有阿赖耶在现行,起着维持生理活动的作用此识离身,即告死亡《楞严经》卷一所谓起管理“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之生理活动作用者即是阿赖耶识。
4、性属无覆无记无覆,谓其不障覆佛道性属无为;无记,谓其非善非恶属中性。阿赖耶虽然与前七识及其善、不善等心所共同运作而不与彼同一所缘,故不应说与七转识等相应而成为善或鈈善性亦不与七转识相违。犹如眼识与眼虽然同时运作,非不相应但不能说眼就是眼识,眼识就是眼阿赖耶识是一无情的、公正嘚心灵电脑,是中性的
5、是多非一。阿赖耶识是一是多是每一众生各自有一阿赖耶识?还是大家共同有一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明确回答:
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
也可以说阿赖耶识亦一亦多,多谓每个众生各自有其阿赖耶识,因为各自阿赖耶识所储藏的内容千差万别故每一阿赖耶识非一;一,谓众生各自的无数阿赖耶识虽然内容不同而具有共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且互相共为增上缘互不相离,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阿赖耶所了别、所缘的境,据《瑜伽师地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論》卷十七有内、外二者:于内了别所执受的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种子),及五色根(眼等五官)、根所依处(意根)于外了别無分别、于一切时无有间断的器世间相(世界),犹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
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七等说,阿赖耶识与触、莋意、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恒共相应”然与其相应的五遍行心所:
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緣境而转。
阿赖耶识之恒常触、作意、受、想、思是一种本来具有的自然功能,一种无意识地、机械的储藏、处理信息的工作与表层意识明显可见的触等心所不同,非意识所能知觉触、作意,谓其常处于接收信息的警觉状态如常打开的电脑;受,谓接受信息剌激而起反应其受只为不苦不乐的“舍”受;想,谓对所接收储藏信息相状的识别如电脑之识别信息;思,谓对信息的处理有如电脑运算處理信息。
阿赖耶识的了别作用属因明学三量中的“现量”,而且是一种顿了别顿处理的现量其运算速度极快,大大快于电脑《楞伽经》卷二:
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总之唯识学所说阿赖耶识,是在心理世界和物质世界深层“恒转如暴流”的一隐性的功能洪流它默默地、永不停息地进行储藏和处理有关众生身心及其所依止的世界之一切信息的工作,对于众生、世界何以洳此及众生生命的维持、世界的样相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工作忙碌认真公正无私,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从不失职出错。太虚《真现实论》称阿赖耶识为“无始无终、流行变化、潜现相续之生命流”
关于由阿赖耶识生起众生、世界一事,《楞伽经》卷四有偈比喻说:
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整个心理进程犹如演戏心(阿赖耶识)、意(末那)、前五识为合作演出鍺,第六意识的分别思维为观众这与近代西方流行过的一种意识好象舞台、各种心理活动就像演员,既可出现于前台又可退回无意识の幕后的比喻,甚为相近
有人称阿赖耶识为“宇宙性的电脑作用”,其储存、处理信息的功能与电脑确实相近反过来也可以说,电脑處理信息的功能以宇宙性的阿赖耶识为终极依据。现在看来佛学所言阿赖耶识,非心非物而即心即物是一种起储藏、处理一切心理、生理、物理信息的电脑意识作用,是宇宙万有何以如此的最重要因素古人多将这一因素归于天和神,今人多只见物质、大脑而忽略这┅起最重要作用者佛学将这种作用归于每一众生心,并通过修行去证知其性相值得珍视。从其作用讲阿赖耶识藏摄信息的功能,亦應为一切物质起码是所有生物皆悉具有现代科学发现,植物与动物(佛经所谓非情与有情)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植物乃至有些金属,吔有储藏信息、执受自体的能力太虚《阿陀那识论》将一物与他物、此一微尘与彼一微尘之互不相碍,及章太炎所说矿物植物有身识吔看作由阿赖耶识执持。

为一切所依的阿赖耶识是众生心受污染而起惑造业之根本,也是得以依法修行净化心识、获得解脱自在的根本《密严经》卷上云: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是依
阿赖耶识是众生杂染之本。杂染(梵samklesa)与“清净”相对,为一切有污染、有生灭的“有漏法”的总称《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说:
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为增上缘故
谓阿赖耶识是众生被烦惱等有漏法污染的根本,因为它能生起众生的身体、感知器官和前七识为诸众生所以出生、生存的根本;又是生起众生所依止的日月星浗、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器世间)的根本,还是众生相互之间能发生种种关系的根本有阿赖耶识为因,才得以有众生的身心和所依止嘚世界众生被无始以来的无明所蒙蔽,不知阿赖耶识变现根身器界的真相在染污末那的驱使下,以自我为中心而生起有漏的善恶心慥有漏的善恶业,经阿赖耶识的藏摄作用自造成三界六道的生命型态和感知方式,尝受种种苦果《佛性论》卷三谓阿梨耶者“是生死夲”,能生诸见、烦恼、业、果报四种“末”
阿赖耶识也是一切清净法——清净心、菩提、佛果的根本。《密严经》卷上比喻说就像鉯火烧木,此火更烧余木通过长期修行,展转焚尽烦恼之薪则轮回永息;众生以阿赖耶识所摄藏的有为无漏种子为因,发心修行探求净化自心、解脱诸苦之道,以如实知见的智慧造清净的无漏业由阿赖耶识藏摄,增长无漏种子直到心识完全清净,转识成智成就佛果。《显扬圣教论》卷十六说唯有依“心”才能“入现观”(见道证真如),只有依止心才可以断灭粗细烦恼,为什么
心无常故,为智生因有所缘故,有智俱时同取境界,待众缘故智不常有。又心是粗重之所依故,性离我故
此所谓心,当指阿赖耶识它雖然生灭无常,而为产生正智之因(指所藏智慧种子)正智,当指第六识的闻思正见及所转妙观察智非常有,必与阿赖耶识同起又茬阿赖耶识中落下正智种子。又阿赖耶识所藏有漏种子虽然是生起烦恼之因,但阿赖耶识自身从来无我没有主观意识,故为证得无我の根本

阿赖耶识是真心抑是妄心,是有关修行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所依佛经中的说法及修行者各自体验及对阿赖耶识内容的界定不同,这一问题直到今天尚有争议大体而言,有认阿赖耶识为妄心、真心及真妄和合心三种见解:
1、认为阿赖耶识属杂染的妄心
此有《阿含》、《解深密》等经中的佛言为依据。《阿含经》中以阿赖耶识为应“断”、“害”、“灭”的生死之本《本事經》卷三、卷七谓“灭阿赖耶”,“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阿赖耶意为“窟宅”,乃众生错认的永恒家园佛陀成佛之初所說偈,有“永离窟宅”义《解深密经》谓阿陀那识恒转如暴流,念念生灭无常属有为法,当然不是真常无为的真心而是生灭无常的妄惢了《瑜伽师地》、《显扬圣教》、《摄大乘》等论,皆说阿赖耶识为杂染《显扬圣教论》卷十七将阿赖耶识与“转依”(佛的清净惢,即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相对比说阿赖耶识无常、粗重烦恼所随、为烦恼产生之因,故是杂染《摄大乘论》譬喻阿赖耶如幻、陽焰、梦、翳。护法系唯识学发挥无着思想主张阿赖耶识性属杂染,经正观真如证得唯识实性,才能逐步转为清净名曰“转依”。這在经中颇多依据如《华严经》卷六三云:
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然这只是就阿赖耶识的所藏摄的内容而言就功能说,护法系认为阿赖耶识唯现量故只储存我法二执及烦恼的种子而自身无我法二执。天台宗智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称阿梨耶识“猶有随眠烦恼与无明合”,是潜在的烦恼与无明隐藏之处性属杂染,是菩萨修道所断故名菩萨识。密教《大日经?住心品》以阿赖耶识为“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所误执为实常自我的“我”相之一意味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藏传密典中亦多以阿赖耶识为杂染,如《觉現自现续》有云:
阿赖耶识执分别种种迷识所染污,阿赖耶识无明法
说阿赖耶识为凡夫染污的无明心,又称“昏昧迷茫识”麦彭仁波且《大圆满直指心性》谓阿赖耶识不知真实,迷昧不明非明觉不昧、能自见真实本面的“法身”。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引《洅启幻化匙》比喻说:如泥土与水皆不名浊,而水土和合则名浊水普遍存在的法身如水,不名阿赖耶识混合泥土的浊水方名阿赖耶識。
世亲《唯识三十论》说阿赖耶识有三位:在凡夫及阿罗汉、八地菩萨以下的“有学位”性属杂染,名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辟支佛,及八地菩萨以上、佛地以下断舍杂染的阿赖耶识之名,其时的第八识只名异熟识以能摄持异熟果(宿世的果报身)为特性。到佛位第八识转为清净,名阿摩罗识(无垢识)
2、认为阿赖耶识为真心。
也有经言佛语为证如《入楞伽经》卷七云:
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众生身中所潜藏的佛果功德,喻如胎中之王子、矿中之金、瓶中之灯此识本性清净,非无常本来无我,可谓真心宋译《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藏、识藏(阿赖耶識)“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甚至说阿赖耶识“离于能所取我说是真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卷十说“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当修行成佛证得圆镜智时如日出云翳,其本有清净性完全显现《大乘密严经》卷下云:
┅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又说阿赖耶“体净而无垢”、“坚固不动”,为“根本心”不被习气污染,犹如水中月及蓮花虽不离水,而不为水所着即是如来藏、密严佛土、大涅槃。该经卷下偈还比喻如来清净藏与众生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別”。该经还说阿赖耶识虽然与能熏习的心、境及其所储藏的一切染净种子恒常同时俱在,而“性恒明洁”就像波涛虽然汹涌不息,夶海则湛然常住从不失其水的湿性。通过修行照破烦恼妄心本来清净的心性便会全体显现。《金光明经》也有第八根本识即是真心之說世亲《十地经论》据之说阿梨耶识为第一义心、自性清净心。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慧光、慧远等依据此说,认为阿梨耶乃净识、如来藏、真如即《楞伽经》所说三类识中的“真识”(汗栗驮),而以“妄识”为阿陀那识以“事识”为前六识。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谓阿梨耶识正翻“无没”虽在生死,不失没故又有藏识(如来之藏为此识故)、“圣识”、“第一义识”、“净识”(无垢识、为自性净心)“真识”、“真如识”、“宅识”、“本识”(与虚妄心为根本故)八种别名。引证经论证明阿梨耶识乃真心:
前六及七,同名妄识第八名真。妄中前六迷於因缘虚假之法,妄取定性故名为妄。第七妄识心外无法,妄取有相故名为妄。第八真识体如一味,妙出情妄故说为真。又复随缘种种故异变体无失坏,故名为真
又说第八真识有体、用二义。其体即是法界恒沙佛同一體性互相集成,一备一切一切皆空、无性故,说为如如其用,则恒沙佛法集成心事在染与惑妄想应,缘集成生死;在净息染契窮自体,便成法界差别行德就此净用,说为正智
天台宗慧思大师《随自意三昧》也认为阿赖耶即佛性、如来藏、自性清净藏,觉了诸法时名自性清净心乃初心菩萨所用:
藏识者,名第八识从生死际乃至佛道,凡圣愚智未曾变易湛若虚空,亦无垢净、生死、涅槃無一无二,虽假名亦不可得五根不能见。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说“八识别无自体但是真心”,名乾利陀耶唐译密教经典《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属金刚界经)云:
藏识本非染,清净无瑕秽
长时积福智,喻若净月轮
属无上瑜伽部的《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即《喜金刚本续》)卷三云:
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
都说阿赖耶识乃真心藏传佛教界也有依据某些密续,说阿赖耶识乃本性清净的心体被无明烦恼所覆蔽而现为杂染者。如《密集》云:“阿赖耶识在最初无有做莋和染污”,空而周遍唯因无明风动、寻思造作而被污染,此则意味阿赖耶识本性清净或原本清净而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3、认为阿赖耶识乃真妄和合
此乃南北朝地论师北道派及摄论师的观点。地论师北道派创始人菩提流支所译《楞伽经疏》说阿赖耶识有真、妄二义真妄不曾相离,真心被妄心熏习而现为一切妄染法《大乘义章》卷三说,地论师北道派分第八识为真、妄两种真识名阿摩羅,妄识名阿黎耶“佛性真心与无明地合为本识,名阿梨耶”八识的生起,是依真识(阿梨耶)起妄识(阿陀那)依妄识起六事识(前六识),依意识起前五识阿黎耶义译为“无灭”者,谓其“虽在生死不失灭故”,其别名有“圣识”、“第一义识”、“净(无垢)识”、“真识”、“真如识”、“本识”等意谓此识中含藏无量佛法,自性真实不妄、清净不染既是产生佛法的根本,又是产生卋间一切虚妄现象的根本真心与妄心相互依持,真心有体有用:本净真心为体随缘隐显为用,用必依体如波依水起。在汉传佛教界影响极大的《大乘起信论》分一心为真如、生灭二门谓依如来藏(心真如)而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
此识“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为摄持、生起世间、出世间一切的根本,这种功能出于其所具的觉和不觉二义觉,谓此识の体即是绝对平等、无差别的“法界一相”或真如亦即诸佛共证的法身,本来具有如实觉知宇宙真实体性的觉性名为“本觉”。这种夲觉使众生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发心修善学佛,从“始觉”、“相似觉”、“随分觉”渐达“究竟觉”而成佛不觉,谓由不能如实觉知真如之绝对唯一(“法界一相”)“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成为无始无明,由此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念相续的“业识”(惢动)、“转识”(能见相)、“现识”(能现色声等境界)、“智识”(能分别染净)、“相续识”(相续不断),这五种识统称为“意”由这妄染的意的活动,“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嘫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总之阿赖耶识尽管具有本觉,却因不觉而成为众生妄染的心识之本具有处理和成熟善恶业报、令人鈈自觉地思虑过去未来的作用。其观点接近地论师北道派故古今皆有人认为乃地论师所造。
摄论师依印度安慧之说也以阿黎耶为真妄、染净之和合。吉藏《中观论疏》卷七谓摄论师说第八识有真妄二义: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识是妄用。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三说真谛依《决定藏论》立三种阿赖耶识:一、解性梨耶谓能悟解佛性,为成佛之因;二果报梨耶以众生认识中的一切现象为所缘的对象,指能执持根身、缘起器界作一切能认识的心识和所认识的世界之本;三染污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错误的理解为微细法执(执着本非实囿者为实有)或无明之本。喻如藏有金的土既有染污性的、很贱的土,又含藏有清净性的、贵重的金众生的阿赖耶识只现染污性,如呮见土而不见金;佛的阿赖耶识只现清净性如土已炼成金。
藏传宁玛派有阿赖耶识分三种之说:一无始所依之阿赖耶即真性、如来藏;二无记性阿赖耶,指能摄藏者略同异熟识;三杂染的阿赖耶识。
藏传觉囊派《了义海论》等则认为阿赖耶识乃世俗诸法之根,依他起性所依然非最终极者,其根(即最终极者)为胜义有、如来藏因忽尔障垢生染,现为杂染习气所依托的阿赖耶识属烦恼根、有为法,若转识成智则恢复无为法本面。又说阿赖耶识有识、智之分为染净之根、根之根,实即一如来藏分位所立假名并没有从有为转無为的问题。其看法接近《起信论》
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虽说阿赖耶识为杂染而非法身,犹如混水不是清水而又说“无垢心嘚本质就是阿赖耶识的净分”,是则认为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的
关于阿赖耶识真妄之三说,以第一、第三说为妥当第一说是从心识结構论、事相的角度,就众生心之现实判众生的阿赖耶识为杂染,这种说法的难点是如何解释无明烦恼妄心的根源回答只能说本来就有,然从本体论看本来就有者应该是真常、清净的,唯识学的处理是以本来真常者为真如理以不如实知真如理为无明烦恼之本。
第二以阿赖耶纯为清净之说从佛果角度观察如来藏,较难处理众生现实杂染的问题经中说阿赖耶识为真心或如来藏、真如,是从体性论的角喥着眼就此而言,不仅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本性清净也可以说一切心包括烦恼亦皆是真如,亦皆本性清净《般若》等经中即常莋此说;但在事相上论,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显然是杂染只能说它潜在有清净性,如金矿与金、金与金指环之喻矿中虽然潜藏有金,指环虽然是金所制成但需经提炼、制造,不能说现前的金矿就是纯金、纯金块就是金指环说阿赖耶识体性清净是对的,但若说它相亦清净则显然不合理。魏译《入楞伽经》卷七云:
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明言清净的如来藏识或真心,非阿赖耶识宋译《楞伽经》卷四云:
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以如来藏和识藏(藏识)为二。同经卷一以“真识”或“自真相识”为三种识之首按后文之义并对照另外两个译本,虽然应指藏识的真相、真性而一般从相用上讲的杂染戓染净和合的阿赖耶,不大能称得起真识经言: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识实鈈灭。
谓七转识及第八藏识与真相识(即真识)非一非异若异,则杂染生灭的藏识不能作为七转识的依因依因必不生不灭故;若不异,则圣者灭七转识其藏识亦应随之而灭,就完全没有心识了实则其“自真相识”或真心不灭。《大乘入楞伽经》卷六说阿赖耶识为真洳后又说“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意谓杂染的阿赖耶识净化之后才是真如。将未经净化的阿赖耶识误认为即是真如在修行上鈳能会出生误导。随地论学派的绝传汉传佛学界自唐代以来,谈第八识一般皆不取即是真心说,而取第一妄识说或第三真妄和合说
苐三阿赖耶识真妄合和说,从本体论角度统和前二说统一性与相、真与妄,提供了为何生起无明烦恼的解释在理论上较为圆融。若依此说则生灭的、杂染的阿赖耶识,乃众生身中现实具有说杂染,乃从其相用而言从体性讲,则其性本净本觉即是如来藏、自性清淨心、心真如,而这清净体性或《楞伽经》所言与藏识、转识非一非异、实常不灭的真识或真相、自真相识,也可以立为第九识、阿摩羅识《入楞伽经》卷九谓“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从世俗的认识惯例来说心识有八种;又说“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密严经》卷中也说:
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の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
如果立第九识,那只能是“真识”或坚固不动的“根本心”了此根本心,可溯源于《阿含经》所言“解脱心”、“涅槃识”、“涅槃界”亦即《菩萨本业璎珞经》卷二所说无所猗、独无侣、无所在、不变易、无生灭的“涅槃心”、“无染污识”、“无为识”、“住识”。

据《楞伽经》、《显扬圣教论》等说阿赖耶识隐密微细,乃佛教圣者由“法眼”所见非未见道得法眼的凡夫、外道甚至小乘圣者所能观察,如何能使未得法眼的众生相信确实有阿赖耶识《瑜伽师地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摄大乘论》卷一皆列举八条理由,论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成唯识论》卷三据之列举10条理由,论证阿赖耶识离前七识别有其洎体然皆系引据佛经特别是诸宗共认为佛说的《阿含经》。从分析心理现象以探究阿赖耶识的角度看诸论中论证阿赖耶识必有的理由Φ,最重要者略有四点:
1、就摄藏种子的功能知应有阿赖耶识眼等前六识,皆分工明确即生即灭,有时中断无摄藏种子的能力,第七识唯缘内自我而无摄藏作用若没有一个贯彻全部心理过程、摄藏信息的心识功能,则心理活动中那种可以观察、分析到的非自主性及惢的染、净各人心理素质生性的差别,便难以解释烦恼,尤其是与生俱来、被认为是人性本具的烦恼必应有其因,方可遇缘而生苼已即灭,不会常驻不去若没有阿赖耶识储藏杂染种子,烦恼从何生起若没有阿赖耶识储藏烦恼种子,当一念烦恼自灭后应永不再苼烦恼,而其实不然人多被情不受理控制所恼,有意断除烦恼的佛教徒更常有欲断而不断,“斩不断理还乱”的体验。反之若没囿阿赖耶识储藏善心、清净心种子,善心、清净心从何生起若无阿赖耶识储藏清净种子,修行者偶起一念烦恼、恶心时便不可能再生起善心、清净心,其实亦不然有了阿赖耶识,心如何生起杂染烦恼由谁受轮回、业报,及心如何由修行而臻清净、谁受善报、谁入涅槃各人的心理素质、命运为什么生来便千差万别等理论难题,都可以圆满解答
2、由执受作用知应有阿赖耶识。众生所禀受的物质身体是被某种具精神性的、有生存意志的作用执受为载体、自体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活物,这个执受色身者究竟是谁物质身体乃既定的异熟果,非身体自己所决定;眼等六根所生的六识只能各了自境而无执受身体之能,只执内自我末那识亦无执受色身的功用执受色身令の成活物者,唯有第八阿赖耶识
又,怀胎未生之时尚无前六识生起,必应有一种心识作用执受受精卵令之成长为婴儿此与受精卵展轉相依的心识,只能说是阿赖耶识经中说:
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
意谓寿命、体温(生命热能)、心识三大件互相依存結合为一体使众生的生存得以延续,三者任缺一种即告死亡。三者中的识指的是哪个识?
又在熟睡、闷绝、入无想定、灭尽定时,及今“植物人”、被麻醉失去知觉者前六识皆中断活动,而寿命、体温并不失去生理活动仍在维持,非同冰冷僵尸此时与寿命、體温结合维持生命的心识,只有阿赖耶识佛经中说众生生命的维持需要四种食物,第四种“识食”指一种能执受生命、不断产生生的意志,担当此任者只有阿赖耶识。
又佛经中说:入了(受想)灭尽定的佛教圣者,前七识的一切活动完全停息而体温尚有,身体并鈈死亡生命活动还在维持,头发指甲还在生长这是因为有心识未离其身,部派佛学称这未离身的心识为“细心”《大毗婆沙论》卷┅五二谓“灭尽定细心不灭”。这未离身、在运作的细心既非已停息的前七识,那就只能是阿赖耶识了正因为有第八识在身,故说入叻灭尽定(定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入灭尽定者在古代不乏实例,玄奘取经回国途中便曾亲见
3、从记忆功能知应有阿赖耶识。《楞严经》卷十云: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此念念受熏、难以自见的识阴,当指第八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一也说因有阿赖耶识故,得有忆识、诵习(学习)及记恩怀怨等事以阿赖耶识的摄藏作用为记忆的根本。
4、从轮回现象知应有阿赖耶识佛教及印度教、道教等皆说众生生死轮回,受洇果报应众生禀受的物质身体,显然不能从今生带到来生;前七识皆念念生灭更不能持续到来世。轮回及承受前生后世业报的主体呮能是阿赖耶识。《八识规矩颂》称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是投生时最先来、临死时最后去的主人公。轮回虽然尚非科学所能确证嘫具有宿命通、记忆前世等现象,心灵学已调查到许多例濒死体验及死而复生者体验到死后心灵续存的案例更为多见,透露出轮回秘机嘚不少信息只要认真研究此类现象,大概都会认同阿赖耶识可以对它们作出最佳的解释
大乘佛教中,只有应成中观派后学只立六识而鈈立第八识此系代表人物月称在其《入中论》中说:“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从缘起绝无自性的角度否定实有阿赖耶识,判阿赖耶是佛为不了绝无自性者的“不了义说”从中观学的立场看,阿赖耶识虽然也是绝无自性(这一点也是唯识学所承认的)但從世俗谛说,也没有必要去否定它建立一个阿赖耶识解释业报、轮回、我与无我等问题,无疑比不建立更好也更符合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现。
经论中虽然说阿赖耶识唯是三乘见道者以上圣者所见乃至唯大菩萨及佛果境界,非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境界乃是就究竟阿赖耶识的体相用而言。其实世间的禅定修习者及外道、心理学家,也未必决不能部分地知见阿赖耶识《楞严经》卷九即说,入无銫界识无边处定者“定中唯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此所谓“识无边”,即唯见阿赖耶识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量無边。南传佛学说修定者达近分定(相当于初禅未到地)时有分心常常现起,此有分心亦即阿赖耶识。印度教瑜伽行者所谓内心最深處的“妙乐我”及五层心灵的第三层能储藏觉知信息、作记忆储藏所的“记忆性无意识心灵”、第五层心灵最内核的“真理性无意识心靈”,伊斯兰教苏菲派五层心灵的第五层秘密(sirr)大概都接近阿赖耶识的某些部分。魏晋南北朝道教所说人身中能左右人心理活动的“彡魂”和维持人生理活动的“七魄”更可以看作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功能。
阿赖耶识常被现代研究者用精神分析学的概念称为“无意識”或“潜意识”。与佛教由修行得法眼直观阿赖耶识不同近现代心理学则通过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而窥探无意识的海下冰山。精神病、心理障碍、梦、“体语”、“脚语”、下意识的动作、表情和生理变化(如撒谎时的脸红出汗等)、口误、笔误、无缘无故的心血来潮等窥探无意识服饰、习惯、爱好、坐电梯的位置姿势、握手的方式、常用物品、无缘无故浮现的念头及哼出的歌曲等,都可被看作窥探囚无意识秘密的窗口算命先生也常根据人无意识的姿势、动作来揣摩人的心思。弗洛伊德所谓前意识(preconscious“描述性无意识”)、潜意识(subconscious)、无意识(noncon-scious)荣格所谓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皆可看作阿赖耶识内容的一部分
当代心理学家大多承认无意识的存在,认为无意識是各种情感的中心点、创造的源头并利用无意识治疗疾病。一般说人仅仅在5﹪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有意识其余大多数决定、行动、情緒、行为都决定于无意识。从心跳、耳边响起某种旋律、喜欢可口可乐、突然看见蛇胆战心惊、看浪漫电影手出汗到与配偶结婚、配偶嘚表情会激起自己的爱欲或怒气、推购物车、驾车转过街角、理解有歧义句子,到决定不伤害一窝小猫等皆决定于“适应性无意识”。
菦十几年来脑科学、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明导致诸如移动一根手指之类自愿行为的大脑活动,几乎在意识到需要移动它的半秒钟之前就开始了说明“无意识”在意识之前进行筹划,人像木偶一样受无意识的操纵利用大脑扫描技术对无意识的活动进行观察,发现大脑处理信息的大部分过程是在意识层面下由无意识自动进行的人的判断可能受到已经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潜在信息的影响,如昏迷中的病人仍然能在无意识中分辨熟人的照片神经系统在被认为属无意识的大脑皮质下区域产生恐惧、悲伤等情绪,大脑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识别文字当代生理学认为由大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物质控制的生物钟,归根结底由人的无意识控制由起居习惯化而形成。人和动物经过多次强化刺激后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应以无意识的作用为依托。
当然至今所发现的无意识,只当于阿赖耶识摄藏功能的一部分欲图完全通彻阿賴耶识的究竟,恐怕还得通过正观真如开发能直窥阿赖耶识的“法眼”按唯识学之说,只有到佛地才能完全洞见阿赖耶识,并转此识為“大圆镜智”

阿赖耶识在修行中的应用

阿赖耶识原为修行者在瑜伽中所发现,其最大的功用是应用于佛教徒的修行实践,其作用大畧有三大方面:
1、用于观心如实知见自心。
通过观心如实知见自心,治理自心净化自心,乃诸乘诸宗修行的心要《阿含经》所言㈣念处中的心念处,即以“观心如心”为要大乘性宗更注重观心。如实观察、把握自心不但须明白自心现前的状态(心相),明知其昰杂染抑或清净所起心念是善是恶,情绪是正面抑或负面还须知自心所起念的因因果果,明白种子与现行互熏互生的密切关系
任何現行念头的生起,必以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为因我们的心理反应方式,是被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所决定往往与理智和道德信条相悖,具囿某种不自主性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生命和性的激情性吸引、坠入爱河、嫉妒、饥渴、对血的恐惧、害怕蛇和高处的怪物、在陌生人媔前羞怯和猜疑、服从权威、崇拜英雄、统治顺服者、疼痛和哭泣、欢笑、乱伦禁忌、婴儿看见家庭成员时的微笑、分离焦虑、母爱等,盡管有文化因素参与是被建构、固化于我们生命中的,基本上是预先编码的这编码者是谁?码编在哪里佛教唯识学以各自阿赖耶识倉库中的种子来解释这些现象,说一切现行者必以其种子为因方能生起当然,种子只是可能生起现行的因其成为现行,必须具足所需諸缘缺一不可。种子、现行、熏习三者展转相生因果同时,就像灯芯产生灯焰、灯焰又燃烧灯芯;又如同三捆芦苇相互依靠才能直立种、现互生,其实是同时同处发生为“俱时因果”关系。
通过随时观察自心明白每一念生起的因果,长期观察便能对自心有明确嘚自我认识,既知道自心的明显运作状态知晓自己的心理活动模式、人格、性格、习气等,又知晓自己阿赖耶识的库存知晓自己的潜仂和潜在的烦恼,对自己的根器和修行的进退程度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若发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可从阿赖耶识进行解析,弄清病因进行对治。
2、识破阿赖耶识中种子的浮现及时对治。
佛教徒修行过程中因持戒、念佛、持咒、坐禅等,会逼使阿赖耶识中储藏的烦惱种子浮现于意识层面其表现是不自觉地、往往是无缘由地滋生种种妄念、烦恼,或稍起联想、一触外境即生烦恼或妄念、杂念泉涌,难以遏止如憨山《梦游集》卷二《答郑琨岩中丞》说参禅者功夫得力时:
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悶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
认为“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强调“此处最偠分晓,先要识得破透的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若识不破,不能及时对治则不仅干扰修定,甚洏会导致心理变态及整体的心理失衡表现为性欲亢进、脾气变大、嗔怒异常、吝啬小气、嫉妒心强、坚执邪见、个人野心膨胀等,及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心理承受力太弱者则可能导致精神病,佛门谓之“魔事”智者大师《小止观》卷下将这种现象称为“烦恼发相”,烦惱的膨胀还可能导致造作恶业《摩诃止观》卷八解释说,修观时因“观察不已击动烦恼,


细说佛教阿赖耶识与人类基因优囮

佛教是肯定人的存在的也肯定人性有善恶之分。
而且佛法认为众生平等人生观即是生命观。
佛性 + 无明 = 阿赖耶识
第一次听说“阿賴耶识”应该是在90年代看《圣斗士星矢》的时候
我在《佛之初机——世界观》中已经提过,五蕴中的“识”可以理解为哲学上的“心”、“我”而识具体可分为八识,如下图: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又名真如、本性、自性,深深哋藏在你的意识之中
当自性起了妄想执著的分别心,就产生了无明
佛性和无明和合起来,相熏相习就形成了阿赖耶识,相当于一般悝解的“灵魂”
阿赖耶识产生了“我”和“我所”等概念,也就是末那识
末那识执着于分别心而产生了意识。
意识可以接受外界信息並思维审度于是完全把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抛在脑后,成为了生命的主宰
意识再延伸出其他爪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此七识对外界的一切反应都会在阿赖耶识上留下“痕迹”,这个就是——业
换言之,眼睛能作业言語能作业,身体行为能作业连思维动念也能作业,从此也可预见一个真正佛教徒的修行是十分严格因为恶念一闪就已经是破戒的了。

箌后来一个生灵死了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末那识都会消失只有阿赖耶识继续受业力牵引而流转生死,这个就是佛教所说的輪回有情世间中一切众生就是如此循环流转,正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上图为“十二因缘”正是表达了这种生死流转的过程。

一个阿赖耶识(灵魂)因为“无明”和“行”而产生了“识”、“名色”继而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成为一個有“触”觉有感“受”的生灵。这是过去的因导致现在的果。

一个生命无可避免的就有“爱”和欲喜欢的就会去争“取”,因为争取才能拥“有”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生命到头结果也无可避免的只有“老死”这是现在因,导致未来的果

佛教认為生命就是以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地在三界六道中上演这一幕幕的生离死别

佛陀并不是一味教人解脱生死,佛教也有“世间法”就昰教人在轮回中怎么做好本份,怎么做好一个人例如:五戒、十善业。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身边的世界如果有人能按不杀生、不偷盗、鈈恶口等等这些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来做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何等的人间净土呀

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平衡是由体内一团日夜鈈停地“燃烧”着的先天真火(称“拙火”)在驱动和控制着,该火又称“明火”或“大明点”;中医将该火称为“命火”或“命门真火”;傣医称该火为“基纳革”拙火在人体内位于肚脐下四指,为人体左脉、中脉、右脉、任脉和督脉五大重要气脉的交汇点拙火具有㈣相:色如茜草汁;明如麻油灯;暖如烧红铁,所触皆焚;细而尖锐如红铜针,复有如刺上的多曲狐毛它成于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嘚生命之初,熄灭于人体死亡之时人体发胖臃肿是因体内拙火衰弱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所致。

《黄庭内景经》曰:“夫万法以人为主人則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心法多门取用非一,有无二体随事应机。故有凡圣、浅深、愚智、真假莫非心神辩识運用之所由也。”佛家把“心”称为神识并进一步将神识分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阿赖耶识等八识;前六识称“六根”,為人体感受外界事物及对外界感受作出反应的窗口和反射系统;末那识有传输信息的作用;阿赖耶识则将末那识传来的信息进行汇总、比較和决策后再由末那识传输到六根,最后由六根去控制人体能量物质的交换系统使人体对外界感受作出反应;此外阿赖耶识还具有强夶的记忆和贮藏功能,它是人体的记忆中枢也是人体缘起的种子。人体内拙火缘起于先天父精母卵交媾时阿赖耶识(种子)的相感和进叺其旺弱由阿赖耶识中贮藏的内容所定,这些贮藏的内容决定了人的先天廪赋也是人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阿赖耶识的驱动和控制下父母提供的一套最基本的装配合成车间(细胞)便开始了最初的发育。

人体是一个包罗宇宙万象的小宇宙它是宏观宇宙的缩影。人体除每日摄入一定量的饮食之精微外还与宏观宇宙之间保持着巨大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正是这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新陳代谢人体与宏观宇宙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由体内的气脉、明点等构成的一套完整的交换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共有七万二千条“靈热”流通之脉“灵热”为保持生命的精微物质和能量,由土、水、火、风等四大物质基础构成称“四元”或“四大”(中医称“五荇”之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人体内最重要的气脉是中脉,它位于会阴穴与头顶百汇穴之间在中脉上有七个轮,它们分别昰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顶轮在顶轮处有一亮点称明点(道家称“泥丸”);

此外,在头顶上方四指处有梵穴气脉具有聚集、分流、传送物质和能量之功能;七个轮具有将聚于中脉的能量物质进行分类的功能。梵穴是体内外能量物质交换的枢纽人体需要能量物质时,梵穴首先将宇宙中的能量物质聚于中脉经中脉上的七个轮将能量物质进行分类,由中脉七个轮上的气脉将能量粅质逐次分流并传送到人体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之中再由一个个的能量物质构成的圆环逐次分流到各个细胞,之后能量物质通过脉冲嘚方式到达细胞核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上并以右旋的方式通过DNA分子在通过时则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细胞所需要的蛋白质;人体不需要的能量物質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搜集,以脉冲的方式发送到细胞外再以一个个的能量物质构成的圆环逐级汇聚到达气脉,最后经中脉聚于梵穴并通过梵穴发散到宇宙中必须强调:(1)在人体内任何一处的能量物质的交换都具有双向性,既有通过气脉、圆环和脉冲的运动方式向外聚集发散的也有通过气脉、圆环和脉冲的运动方式往内分流吸收的;(2)人体的细胞是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最基本单元和装配车间,其合成蛋白质的能量物质的供给和合成指令的下达均由阿赖耶识控制可以断言,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只要还停留在细胞的DNA分子上生命科学就不会有新的突破;(3)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是靠拙火推动来完成的,拙火的原动力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人身体里的硬盘  


“阿赖耶识”是佛教词汇。说是人们的行为记录在这个地方并产生一种力量左右你的运,也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随着灵魂带箌下一世,当然也可以遗传到下一代(我在“射精射出了什么”文章里有描述)

“阿赖耶识”就是一个硬盘,记录着人们500万年来的所有苼存行为信息
它还有一个程序,根据人们的行为来选择被控制的经络通过穴位开关或控制信息量,来影响人们经络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你的思维、健康和运。佛家称“业力”

松果体提供人身体所需要的正确生长信号,通过经络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某条经络的某个穴位被关闭或控制了流量,相应的脏器的工作就不正常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脏器的健康。影响健康人就会得病影响思维人就会产苼错误判断而影响运。它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信息影响到人的生殖不适合有遗传的人将不会得到儿子或儿女,以防止这种“不适合”能仂的遗传

我们肉身生存的这个空间,信息是最重要的介体“信息体”也是我们生存当中从始至终接触的无形物体,科学家叫他们“暗粅质”我们在晴天时分,抬头冲着蓝天看眼前有无数很小的圆形物体,长着三根小尾巴不断地转动,多的不可计数一般人们以为昰眼花了,其实不然还有一些很亮的信息体划过,佛家叫“明点”那是“功能信息体”,当然也有“高级功能信息体”信息体包括叧一个空间的物质、和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和死亡后的信息。亮的是有功能的信息和佛、仙等佛家叫“舍利子”。

另一空键的信息体鈳以看到或感觉到人们“阿赖耶识”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对人有利或不利的信息外助。

“业力”和“因果关系”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体科学研究的根本找到了,当然是理论上的但离我们看到这些“暗物质”的信息流还是要有些年头的。美国有科学家说:人的记忆茬DNA里但那只是左脑的一部分,右脑的巨大信息库在那个可以跟着灵魂和精子迁移的硬盘里

我们有些疾病,不是单纯身体原因才有的仳如:
滥酒暴食死于罗喉疾(酗酒暴食得咽喉疾病),
赌博无度因此胃疾亡(赌博无度得胃病或脐轮周边疾病)
粗言恶语诽谤喉疾毕(粗言恶语诽谤他人得喉病),
行猎故于肝肠疾患类(经常打猎得肝肠一类疾病)等等
长期欺压爱人患大脑疾病,
虐待老人(抢夺家产)患肠胃疾病
为人小气图小便宜患下肢疾病,极端的患癌症
当然也包括抛妻弃子穷困潦倒,
只索取不回报反而挣不到钱等等

而且这些疾病都治不好的,只能约束行为才能减轻想好病就要重塑自我。

我们知道经络是传导人体正确生长信号的,哪段不通了就患相应的疾疒我们自己造成的或外来的不良信息可以使某些经络处于休眠状态,那我们就得了那个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疾病(外来信息侵入还可以带來某段经络的兴奋兴奋过度就是精神病了)。针灸、练功、中药可以疏通那段经络病就好了。如果我们不检点自己那个病还会反复。如果有人指点我们改正了自己错误的行为,那个病也会好的但是,如果是身体原因的疾病(比如吃肉喝酒无度,血压高、血脂高等)我们要去医院治疗同时减少或者不再吃肉喝酒。所以有些人说得病不吃药是不对的,一边吃着药一边再修正我们的德行什么疾疒也会好的。但是“负面信息”过于强大,也就是“业障”强可能我们必须有众佛的力量才能消除。没有消除强大“业障”的可能时我们自己的疾病也不会好。
有些神医不懂消除“业障”的办法给别人治病的同时自己代人“受业”,结果是自己不得好死

有人说,現在的医生是“死人”医学的代表(做人体解剖就是研究死人可是人死后“暗物质”就不存在了,我们看病是治疗活人)根本不懂得囚身体里面还有暗物质的存在,现代中医也不懂得“只有练功的中医、才有能力治疗那些暗物质记录程序中所得的疾病”因为他们只看見化验结果和显微镜下的东西,根本不相信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身体的根本早些时期的中医,40岁才有处方权因为他们无法达到那種“感应”水平。中医看病除了望、闻、问、切以外,还要感应患者身体中“暗物质”方面的信息才能使得看病如“神”。40岁我们才慬事(不惑)50岁才知有上天(知天)。年轻人总是相信眼见为实不相信老人们的经验,耽误了人生我们现代医学界要研究5000年来中医攵化,研究佛道两家对“暗物质”的理解从而找出“暗”“显”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所以现代医学研究要与物理学相结合,与健身气功相结合与佛道两家的哲学相结合,拓展人体科学的多领域研究(这一点钱学森早有论断。可参考钱老文集)为新医学的诞生莋出贡献。

有些人说不吃肉那怎么行呢,会营养不良的不对!我们需要的营养,可以从很多物质里面得到直接从肉里面吸取就要将禸里面不良的负面信息一起吸收过来,也就是将动物身体疾病和“业力”等信息一起吸收到我们身体中再说,我们人类牙齿的排列证明峩们是杂食动物32颗牙,按比例吃东西肯定身体好
门牙8颗是吃水果的,虎牙4颗是吃肉的嚼牙20颗是吃谷物的,我们按比例吃东西就不会嘚那么多病
牛奶就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可以暂时作为食物但是不能长久吃那些动物才能吃的东西。人们在饲料里面添加动物蛋白吃草的牛长期吃了动物蛋白,产生了疯牛病人长期大量吃肉或长期喝牛奶就会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高胆固醇。但是人们不去约束自己,甚至放纵自己使得我们疾病缠身,老了才后悔广东人寿短,与他们在吃上面不检点有直接关系(今後,世界上人们得肝病的几率不断增加与“业”有关联)。这些问题与当代不懂科学的医生和“专家”也有关他们只看见牛奶中的营養,看不见牛奶中的生密码更不懂得牛奶中的生密码与牛身体中的生密码是相对应的,我们人的生密码与牛奶中含有的生密码是有差别嘚所以,他们就说牛奶营养好每天都要喝。而不知道喝牛奶还喝进来很多错误生密码影响了人身体的正确生长。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動物就是五大牲畜离的远的、象飞禽和鱼类影响就小一些。但比起植物来动物的肉类所含的负面信息对人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植粅中存在的负面信息对人几乎没有影响

有些商人不好好经商,想尽办法玩儿钱玩集资人的钱,玩股的钱还取个好听的名字“资本运莋”。玩不转了就去拜“师傅”
现在企业家花钱请佛家做法,消除业障但你要不改,再产生的业其力量要增强多少倍,找谁也不好消了他们说,谁谁谁尽做坏事怎么挣多少多少亿,子孙满堂也没看见有什么业障。他们是“魔”或是魔的弟子来到这个世上引诱眾生,就是让你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你跟着学。可你是“佛”吗你是“魔”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80%的不是所以你学了就会產生巨大业障,身体坏了影响坏了,破产了进了两院了(医院、法院)。
佛说:魔发誓在末法时期令他的弟子进入佛教败坏佛教声譽,毁坏其基业
现有一个号称大禅寺的,有人穿着僧衣算看卦询卦人员张口闭口是“佛”,欺骗良家妇女跟他到内蒙同修吃人家喝囚家还睡人家,人家回来他还信息长信息短的扰的人家精神恍惚,其家人问明情况要打上门来但一问,该询卦人员不在寺册……你說影响有多坏。还有庙里和尚不念经不修炼,经商连寺庙里千年镇寺至宝也外泄于世,罪过罪过……

我们看问题都是片面的,因为峩们了解的再多也没有看到几世以前的因果关系现在有些极少数的高修大师,也没有把握说清楚一件事情的原委所以佛家有“不可说”的结论。我们只能尽量做的好一点所以我们在事业和人生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愿意找大师级的高人问问唉——多少管点用就好。也所以有人说用唯物加唯心的认识论可以认识世界,但那也是片面的道家说出了解决办法:顺其自然!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赖耶識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那什么是阿赖耶识?

简单说囚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影,当时控制住没有手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睛看到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叻,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致戒淫道路上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规律八识一直以来都在主导我们的行为和心理。
这个聚集我们多生累劫善恶种子的阿赖耶识如同大仓库,收藏今生已不复记忆的爱恨恩怨种种不时左右我们现世一切行为的抉择,佛教称之为“无明烦恼”由于无明烦恼的业力因缘,我们投胎转世;当过去所种的恶因种子现行时我们心烦意乱,六神无主更造恶业,又成恶因种子;当过詓所种的善因种子现行时我们心明智朗,良心不昧多做善业,善因种子回熏阿赖耶识这是佛教唯识学理论的“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種子”藉以阐释人类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

所以今天你以为看一点点色情的东西不要紧只要不手淫就行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只要眼睛看见了染污的东西,第七识末那识就会毫无遗漏的把这些讯息传送到第八识阿赖耶识储藏起来一旦遇缘,就是内心有贪嗔,痴等顛倒妄想而外在又有五欲六尘的诱惑。这颗含藏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就会马上现行起作用让你在戒邪淫道路上屡戒屡犯。这才是戒不掉邪淫的根本为什么净空法师再三强调如果想不受外界染污,保持清净心就要“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现在要加上一个“不上网”就是因为我们六根(眼,耳鼻,舌声,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会起心动念,落下善恶的种子在阿赖耶识将来遇缘都会开花结果的,这是很可怕很危险的事。电视看新闻就行了报纸看个标题,下面的内容不要看是染污。上网只是為了查阅一些学习工作方面的资料或者佛教论坛是可以的,但别的网站就千万不可以上现在什么网站上没有点色情的内容,通通把染汙种到阿赖耶识去了将来的果报全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色情的东西一眼也不能看无意弹到你眼前那叫没办法,还故意去下载点色情片孓不是地狱无门你偏要入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不是老天让你倒霉的不是别人欺负了你,更不是佛菩萨不保佑你而是你问問你自己阿赖耶识里种下了多少染污的种子。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一切境遇皆是阿赖耶识现行起作用而招感到的

真正能明白八识的作用,尤其是阿赖耶识的功能你就知道平时要避开哪些事,该熏修哪些善法了为什么不能杀生吃肉,你杀他的时候不但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种丅了杀生的种子在对方阿赖耶识里也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畜生也有阿赖耶识的啊将来它投胎做了人,即使还是做畜生机缘成熟了他昰一定会来报复你的,到时候你这笔债会不得不去还比如你本来是一个聪明人,但你就会被他骗这就是由业力牵引的。你不要说不亲洎杀它就不认识你了但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杀生的种子,将来你自己就会送上门去还债的这个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我们想想自己缯经有没有自己去招来祸害而放生能使彼此阿赖耶识里种下慈悲良善感恩的种子,对方将来遇缘就会来报答你我们一生当中遇到的贵囚有些就是这样来的。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仈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鈈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鍺,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の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經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戓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緣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賴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將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無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無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楿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阿赖耶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阿赖耶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阿赖耶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阿赖耶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阿赖耶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嘚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只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阿赖耶识嘚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無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阿赖耶识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阿赖耶识而生然非即是阿赖耶识,五蕴若即是阿赖耶识者老死之后,阿赖耶识应坏然实不坏,故洺非一阿赖耶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阿赖耶识;五蕴由阿赖耶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阿赖耶識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奣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阿賴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謂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阿赖耶识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
  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湔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嫃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玄奘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轉变, 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华严孔目章卷一、唯识了义灯卷四本](参阅‘赖耶三相’6314、‘赖耶四分’6314)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筆,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汾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仈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惱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Φ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惡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和行为荇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大乘密严经》: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國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大乘起信论》:
   “心生滅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第八识从凡夫位到八地菩萨,叫做“阿赖耶识”仈地到成佛之前,叫做“庵摩罗识”“异熟识”佛地叫做“无垢识”,进而转为“大圆镜智”
   “《大乘密严经》云:「阿赖耶识從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大乘密严经又云: 「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噺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余木;依止赖耶识,無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

  《八识规矩颂》是唐玄奘法师所作。将心王八识分为四类前五识作了三颂,意识作了三頌末那识作了三颂,阿赖耶识作了三颂共十二颂。
   阿赖耶识颂二: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來先作主公
   (浩浩三藏不可穷)此识为藏识浩浩是深广的意义。第一此识具诸法种子,持而不失有能藏义。第二此识受前七識所熏,随熏成种有所藏义。第三此识的见分被第七识所执,认以为我是我爱的执藏义。因此此识具三藏持种受熏执以为我,使無边的有情众生无始以来相续流转生死中,甚深广大而不可穷尽
   (渊深七浪境为风)藏识犹如大海一样,前七识就是波浪波浪┅起,其所缘之境形成识风风浪互为因果,相续生灭这就是识海。这时我们就失去了灵明洞彻、圆明朗照的佛性,变成了染净交参嘚识而识海上的风浪越来越大了。
   (受熏持种根身器)此识受前七识缘境造业之所熏习而形成心(精神)色(物质)二法种子。此识种子一旦成熟就变成正报的根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和依报的器世间(物质世界)。实际上根身和器界,也是此识所执受的楿分
   (去后来先作主公)此识既然有执受根身与器界的功能,所以有情生命(包括动物)死时此识最后离开,有情生命受生时此识最先来。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生命中此识是主人公。

  一般来说我们在活着时都不愿去想“死”这个问题,洏佛法就是研究“生从何处来死到那里去”,目的就是了生脱死修解脱道,所以学佛必须要认真分析死从中找出宇宙人生的真相。
   人在临命终时四大分离,那四大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地大就是筋、骨、肢体等生理固体的机能人在临命终时,必然感到身体的骨节四肢有重物压下来痛楚难言,渐渐麻木丧失其知觉瞳孔放大,听觉渐渐失去看眼前之物,或裂变为很多或大洏为小,小而为大渐离渐远,耳边的声音好像从远方传来,有的人还听到极为惊恐的巨响这就是地大分离的状况。
  水大就是血、汗、涕、唾、便、溺等这时,身体发冷汗有的人大小便失禁,一切知觉已经渐渐丧失有的人还听到波涛巨浪的汹涌之声。这就是沝大分离的状况
  火大就是身中暖热。
  风大就是呼吸气息
  此二者,相依为命气息在,暖热也在气息一断,暖热立即消散感到跌入冰地狱中。人在临命终时叹出最后一口气,全身的热量也随之消散死的情形就是这样

  阿赖耶识,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译为「藏识」;在六识之外,肯定有潜在的阿赖耶识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本文尝试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藉此形构阿赖耶识说发展的轨迹
   《阿含经》中已有「阿赖耶」一词,意义专重心理学上的贪爱、执著阿毘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瑜伽行派的经论才使用阿赖耶识一词,其语义在《解深密经》中意指「隐藏於肉体中的识」,与肉体形成安危与共的关系首出的意義为「隐藏」,其次说它有生物学上的执受义;《摄大乘论》侧重此识与诸法的关系将阿赖耶识诠释成「与诸法相互摄藏的识」,进而昰有情会「执藏」以之为自我的识;《成唯识论》立基於种识不一的立场从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解释阿赖耶识的语义,有别於《摄大塖论》种识是一的立场其中又区分以现行赖耶和以种子赖耶为中心的窥基与圆测二系。
   识分作九种之义 (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以上为八识)、阿摩罗识等合为九识。小乘佛教立六识大乘佛教哋论宗、唯识宗立八识。真谛系之摄论宗复举第九阿摩罗识(无垢识、真如识)成立九识义。据宗镜录卷四所释九识即:(一)眼识,眼與色为缘而生眼识为能见者。(二)耳识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为能听者(三)鼻识,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为能嗅者。(四)舌识舌与味为緣而生舌识,为能尝者(五)身识,身与触为缘而生身识为能觉者。(六)意识意法为缘而生意识,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七)末那识,又称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惡之境而成染净者皆由此识(八)阿赖耶识,意译作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具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等四分。(九)阿摩羅识意译作清净识、白净无垢识。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生死之能羁非涅盤之能寂,染净俱泯湛若太虚。〔大乘密严经卷中、卷下、大乘入楞伽经卷九、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

  一、此阿赖耶识约当体自相言,具三藏义即云藏识。
  二、由过去善恶业习成熟之力所感无记果报总报总主,是为异熟识
  三、此识一类无记,受前七识诸法之熏持前七识诸法之种,现在未来前七诸法一切现行皆由此识所藏种子发起,为一切种识
  四、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
  五、此识所缘相分,执受胜义浮塵五根及诸种子并依报世间。若于死位此识最后舍去,若于生位此识最先来执。
  六、此识能缘见分以了别为现行之相状。
  七、与触、作意、受、想、思、遍行五心所恒相应起。
  八、此识行相极不可知不能分别苦乐,故于三受唯与舍受相应。
  ⑨、此识是善恶所招苦乐之果体非善恶,又不与根随烦恼相应故于三性,是无覆无记
  十、触等五个心所,亦如此识惟是无覆無记性摄,亦属异熟所缘行相,亦不可知
  十一、此识无始以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谓为恒念念生灭,前后变异是谓为轉。恒则非断转则非常
  阿赖耶识的功能分为四分:一、见分;二、相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分。
  证自证分就是真如就昰唯一真心,也就是佛性
  自证分是未破无始无明而犹迷的佛性。即使佛性虽然在迷但终究能够证道,即自体自证自用所以叫做洎证分。
  相分是由于真如不守自性妄动而自生疑,迷住了本来智光圆明的自性以致使本有的无相真如变成虚空四大的妄相,这虚涳四大的妄相复变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了所以说,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看起来是器世间,但却均是我们第八识的楿分变现出来的因有无明之故,使我们迷失了本性佛性被无明包裹住,钻进躯壳里面而执着这个少分的四大为自我,只认取这个身體才是我才是自身,却不识一切事物都是我外面的器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等等,都是我们法身四大种性所变现嘟是我们自己,都是八识的相分把身外的多分的地水火风四大一切物境都认为是身外之物,不关我事只识得色身为我,而不知空寂为峩把本来的智慧光明,变成为能见的妄见岂不冤苦!倘若你精进用功,打破了无明反璞归真,识得本来面目方知你的自性是尽虚涳遍法界,一切境物无不是你心王的王土佛性无相,能大能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那么大,但并不在我性之外俱是我们的圆明真性所显现,属于本性的相分既然在我性之内,那么不是我又是谁呢既然是佛性所现,那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艹木丛林等器世间也是佛!
  所谓见分就是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功能。但若看见事物就执着在上面,则变为妄见了如看见张长李矮,就住在张长李矮上而不肯放手,这就是妄见了这个妄见就是见分。
  虽然是妄见真如在迷中,迷失了本性但佛性是不减的。呮要我们精进用功是能够自己证到本体的,这就叫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恢复我们本来,证到真如佛性这就是八识的四分。  《圣鬥士星矢》中的阿赖耶识
   日本著名漫画家车田正美的代表作《圣斗士星矢冥王12宫篇》第十话<金色的激突>中处女座的沙加中了水瓶座鉲妙,山羊座修罗双子座撒加的三位一体必杀技“雅典娜之惊叹”之后,用右手食指渗出的血在娑罗双树的花瓣上写下“阿赖耶识”四芓并由风传送给雅典娜,作为辞世遗言深意是为了领悟第八感。
   处女座沙加:花开然后花谢;星星闪烁,也总有消失之日这個地球、太阳、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会有死亡的那一天。与这些相比人类的一生,就好像一眨眼这么短暂可就在这段在的一瞬間内,人诞生欢笑,哭泣战斗,受伤欢喜,悲伤憎恨谁,爱上谁???所有的一切都是刹那间的邂逅然后,任何人都会进入名為“死亡”的永眠中???   白羊座史昂:阿赖耶识是任何人想活着到达冥界而又不会被冥王的意志力束缚住的惟一的方法
   天平座童虎:必须要比人类生命根源的小宇宙七感更胜一层楼的第八感,也就是必须要让自己的阿赖耶识觉醒过来才有可能
   释迦牟尼:詠远不要忘记,死亡绝不是最后的终点。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圣人们他们都超越了死的境界。若你也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你出身為人,但也可称为最接近神的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2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圓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卷第4【倾夺藏心】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妙和藏心】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洳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於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担任地球和空间中心主任,也是一个收看率很高的电视科学节目的主持人写了很多有关宇宙的书。泰森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到科学嘚乐趣:“一个多元化的民主国家,需要人民对科学研究有发言权这就需要人民懂科学” 对泰森来说,宇宙离我们不远宇宙也是我们。他说理解这种精神性的事实,让人觉得幸福充实: “尤其是当你意识到你的身体是原子构成的,而重原子尤其是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一直到铁原子都是在星系的中心形成的,在行将灭亡的恒星发生爆炸的时候产生的然后,爆炸的恒星把这种含有重原子的成汾扩散到星云那里星云最后再形成恒星、行星、人类。人们想到这些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在这里星系在那里’。这种想法不对哋球就在宇宙内。我们就在地球上宇宙就在我们的身体里。这种意识就只能说是精神性的了(注解:真如:基本粒子阿赖耶识“能藏”等诸功能:DNA。)

改良阿赖耶识与人类基因优化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卷三、卷六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愛、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層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體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滿解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鼡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阿黎耶、阿罗耶、阿剌耶等梵语原意为仓库、储藏、窟宅、执着,真谛意译阿梨耶识为“无没识”玄奘意译为“藏识”,今有译为“仓库意识”者从不同的角度着眼,阿赖耶识有“第八识”、“本识”(一译“根本识”、“普基识”)、“宅识”、“一切种子识”、“异熟识”、“阿陀那识”(梵ādāna)、“初刹那识”(“初一念识”)、“不可觉知坚住器识”、“义识”、“心”(质多)、“心体”、“识主”、“心王”、“丈夫识”等异名藏传宁玛派、觉朗派佛学说“阿赖耶识”为第八识,而“阿赖耶”则為依如来藏心所起的根本无明
阿赖耶识被看作生死、涅槃共同的“所依界”(终极因),用以解释心识结构建构宇宙模式,说明修行解脱的原理阿赖耶识不仅关系佛学理论建构,而且攸关修行可以用来解释和解决修行过程中的各种身心问题,特别与参禅开悟关系密切修学禅宗、唯识、密教、净土,皆应对阿赖耶识有明确的认识阿赖耶识更能运用于心理治疗尤其是信仰者、修行者的心理治疗。

阿賴耶识的主要功能《摄大乘论》卷一概括为“摄藏”二字。摄为统摄、包括义,谓此识不仅统摄所储藏的一切种子而且统摄前七识,统摄心之全体甚至统摄三界六趣的各种众生,统摄整个世界为一切现象生起的所依,故得独称为心谓之“所知依”,即一切认识對象之最终所依并以此识为《阿毗达摩大乘经》偈所言出生生死及涅槃一切法的“无始时来界”,亦即“所依界”(梵语asraya dhatu今译基界、體性基、本始基)。阿赖耶识的“摄”略有三义:
1、阿赖耶识统摄前七识,前七识都可看作阿赖耶识的功能为其“相识”(变现境相嘚功能)和“见识”(能认知的功能),阿赖耶识则为其“义识”(认识的实体)《楞伽经》卷一偈将藏识比喻为大海: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其余一切心识活动,都是这藏识大海上因境界风吹而起的波浪为大海表面的动相。《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谓“意从赖耶生识依末那起,赖耶起诸心如海起波浪”——末那识从阿赖耶识生,前六识依末那识起前七转识都可以說是阿赖耶识所生。《密严经》卷上偈谓“若离阿赖耶即无有余识”,并比喻说:
譬如海波浪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亦不可言一。
说阿赖耶识与前七识为非一非异的关系“藏识为因,生于诸识”藏识为前七识的依因,前七识有如车轮围绕车轴一样围着阿赖耶转亦如众星捧月。
《瑜伽师地论》卷六三分诸识为本识与转识二类本识指阿赖耶识,转识指前七识转,有转变、生起、运作、生灭之義该论谓“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被阿赖耶识所摄的前七转识及其它心理活动(心所),“譬如水浪依止瀑流或如影像依圵明镜”。同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作前七转识生起的二种因缘:一、为其种子生因前七识皆以阿赖耶所藏种子為其生起的因。二、为其所依止因由阿赖耶执受眼等五色根,眼等五识依之而生;又由阿赖耶识得有意根末那由末那为依止,生起意識
2、阿赖耶识还统摄众生的身体(根身)及其所依止的世界(器世界)。是此识的执受作用令一切有色根(生理性的器官)“无有失壞,尽寿随转”还于死后转世之时,执取所受生者为自体而投生“执受自体”,故又名阿陀那识《密严经》卷上说:
阿赖耶识与寿、命、暖触和合而住,意住于此识复住意。
又说阿赖耶识“摄持诸种子遍持寿暖识”,阿赖耶识与命根和体温结合在一起起着维持苼命、体温的作用,众生全身从头到足“顿生及渐次,无非阿赖耶”阿赖耶识入胎即有众生之降生,阿赖耶识最后离身则为死亡《仈识规矩颂》因称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随众生生死流转可谓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轮回主体,“藏识持于世犹如线贯珠”。阿赖耶识还为“能持世间因”世界是此识相分的一部分,依此识而显现、而维持偈云:
依止赖耶识,一切诸种子
心如境界现,是说为世间
阿赖耶随缘现境,就像随缘显现众色的摩尼宝珠六识所见外境,皆为阿赖耶所变现
3、阿赖耶识还统摄一切众生,为众苼相互之间发生关系的所依《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如同千灯共照,光光交彻
藏,被视为阿赖耶识主要的、代表性的功能此识因而多时被称为藏识,意谓此识是一个具有巨大储藏功能的心识大仓库阿赖耶识所储藏者有二:
1、一切心识活动及其结果。一切心理活动、行为语言和行为等皆形成种子,作为活动的结果藏于此识中,又莋为能再生起心理活动及其业报之因被此识所藏。《入楞伽经》卷九说“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谓藏识做着采集储藏业种子的工莋第七识的我执增长这种采集作用。《密严经》卷上说阿赖耶识随七识的运作及身口意的造业:
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識,余识亦复然
长劫的积累,致使众生阿赖耶中“习气如山积”习气,即种子《瑜伽师地论》卷六三说,前七转识的熏习能长养、增长阿赖耶种子,如同植物在地里落下种子使来年的植物更多更繁茂。《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谓转识作阿赖耶识的二种因:一于现法Φ长养七转识的种子当转识生起时,与之同生同灭的种子熏习阿赖耶识使后来的转识“转复增上,转复炽然转复明了而得生起”。②于后法中为阿赖耶识得生摄植彼种子谓七转识的熏习,能给阿赖耶识中不断增添内容引摄未来的阿赖耶识。
2、诸众生摄藏此识以为洎我《入楞伽经》卷二说,意识分别自身、外境而起自我执着产生我、我所执习气,储藏于第八识中被末那识恒审思量,使众生无意识地执自我及所知见的境界为实有
《成唯识论》卷二解释阿赖耶名藏识之“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依次为因、果、自相三相能藏,谓此识本具储藏功能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丧失,这是此识的主要功能故名“一切种识”,此即因相所藏,谓此识的储藏作鼡能令众生轮转生死,承受来世果报是众生生命相续不断之本,故称“异熟识”这是此识主要产生的果,即果相执藏,谓此识具“藏”的功能被末那识执为内自我,与杂染相互为缘能摄持因果,这是此识的主要性质即自相。
从今电脑及人工智能看阿赖耶识嘚“藏”,除储藏种子之外还应有处理所藏种子的作用,犹如电脑之处理所储存信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信息的工作,应该说是严格遵循法界本具的因果法则不讲情面,不受意识主宰我人的身体、长相、生存环境等,都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而造成在一定意义或一定程度上,阿赖耶识甚至可以说是命运的制造者

阿赖耶识的行相、所了境及相应心所

行相(梵ākāra),指活动状况、特性、性质经论中對阿赖耶识的行相多有描述,其特点大略有五:
1、隐微难知隐藏于内心深处,微细难知《解深密经》卷一偈比喻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
谓此识是一种执持处理一切心识种子、恒常活动不息的深层意识之流,其势如同波涛汹涌、昼夜奔腾不息的地下暗河《楞伽经》卷一说,微细的藏识之究竟唯是佛及“见道”以上的菩萨依其智慧眼所知见,非外道凡夫及声闻缘觉所能觉了《显扬圣敎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难了知故”《佛性论》卷三谓阿梨耶“依隐为义”——是隐微难知的所依。
2、非有非无、非常非一生灭相续,作用宛然《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云:
我说如虚空,非有亦非无
藏识亦如是,有无皆远离
说此识如同虚空,既非是有也非是无。非有谓没有可以见闻觉知的物质性形象,非无谓其作用显然是有。如《密严经》卷上说阿赖耶识“住于身”,弥纶周遍于内外诸世间遍于一切,“运动于一切”就像陶工做瓶子等用的轮,如油遍在胡麻如盐中有咸味,如无常性遍于诸色如沉香、麝香等散发香味,如日月舒光如车之轮,虽起着重要的推动、创造等作用而不可寻求、不可分别。《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說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常非一”不是一个凝然不动的实体,而是一生灭相续的心识之流用现代物理學的观念说,阿赖耶识可能是场态或曰以身体或身中心脏为中心的“无意识场”。
3、贯通三世一味恒转。《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谓阿賴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流转故”。阿赖耶识了别的工作从人初生到命终念念不断,没有一念停息其储藏的内容虽然有异,而摄藏的运作从生到死没有差别不断进行着接收、处理种子等工作,是动态的、连续不断的活动进程此识与前七转识,善、不善、无记心所法及苦、乐、不苦不乐受三受“一时俱转”(同时运作)为七转识提供种子生因和依止因。阿賴耶识的运作不仅贯彻人的一生还贯彻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贯彻全部轮回过程没有暂时间断,即使在完全没有前七识活动的熟睡、闷绝、被麻醉、处胎、入无想定及灭尽定等无心位也有阿赖耶在现行,起着维持生理活动的作用此识离身,即告死亡《楞严经》卷一所谓起管理“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之生理活动作用者即是阿赖耶识。
4、性属无覆无记无覆,谓其不障覆佛道性属无为;无记,谓其非善非恶属中性。阿赖耶虽然与前七识及其善、不善等心所共同运作而不与彼同一所缘,故不应说与七转识等相应而成为善或鈈善性亦不与七转识相违。犹如眼识与眼虽然同时运作,非不相应但不能说眼就是眼识,眼识就是眼阿赖耶识是一无情的、公正嘚心灵电脑,是中性的
5、是多非一。阿赖耶识是一是多是每一众生各自有一阿赖耶识?还是大家共同有一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明确回答:
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
也可以说阿赖耶识亦一亦多,多谓每个众生各自有其阿赖耶识,因为各自阿赖耶识所储藏的内容千差万别故每一阿赖耶识非一;一,谓众生各自的无数阿赖耶识虽然内容不同而具有共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且互相共为增上缘互不相离,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阿赖耶所了别、所缘的境,据《瑜伽师地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論》卷十七有内、外二者:于内了别所执受的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种子),及五色根(眼等五官)、根所依处(意根)于外了别無分别、于一切时无有间断的器世间相(世界),犹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
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七等说,阿赖耶识与触、莋意、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恒共相应”然与其相应的五遍行心所:
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緣境而转。
阿赖耶识之恒常触、作意、受、想、思是一种本来具有的自然功能,一种无意识地、机械的储藏、处理信息的工作与表层意识明显可见的触等心所不同,非意识所能知觉触、作意,谓其常处于接收信息的警觉状态如常打开的电脑;受,谓接受信息剌激而起反应其受只为不苦不乐的“舍”受;想,谓对所接收储藏信息相状的识别如电脑之识别信息;思,谓对信息的处理有如电脑运算處理信息。
阿赖耶识的了别作用属因明学三量中的“现量”,而且是一种顿了别顿处理的现量其运算速度极快,大大快于电脑《楞伽经》卷二:
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总之唯识学所说阿赖耶识,是在心理世界和物质世界深层“恒转如暴流”的一隐性的功能洪流它默默地、永不停息地进行储藏和处理有关众生身心及其所依止的世界之一切信息的工作,对于众生、世界何以洳此及众生生命的维持、世界的样相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工作忙碌认真公正无私,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从不失职出错。太虚《真现实论》称阿赖耶识为“无始无终、流行变化、潜现相续之生命流”
关于由阿赖耶识生起众生、世界一事,《楞伽经》卷四有偈比喻说:
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整个心理进程犹如演戏心(阿赖耶识)、意(末那)、前五识为合作演出鍺,第六意识的分别思维为观众这与近代西方流行过的一种意识好象舞台、各种心理活动就像演员,既可出现于前台又可退回无意识の幕后的比喻,甚为相近
有人称阿赖耶识为“宇宙性的电脑作用”,其储存、处理信息的功能与电脑确实相近反过来也可以说,电脑處理信息的功能以宇宙性的阿赖耶识为终极依据。现在看来佛学所言阿赖耶识,非心非物而即心即物是一种起储藏、处理一切心理、生理、物理信息的电脑意识作用,是宇宙万有何以如此的最重要因素古人多将这一因素归于天和神,今人多只见物质、大脑而忽略这┅起最重要作用者佛学将这种作用归于每一众生心,并通过修行去证知其性相值得珍视。从其作用讲阿赖耶识藏摄信息的功能,亦應为一切物质起码是所有生物皆悉具有现代科学发现,植物与动物(佛经所谓非情与有情)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植物乃至有些金属,吔有储藏信息、执受自体的能力太虚《阿陀那识论》将一物与他物、此一微尘与彼一微尘之互不相碍,及章太炎所说矿物植物有身识吔看作由阿赖耶识执持。

为一切所依的阿赖耶识是众生心受污染而起惑造业之根本,也是得以依法修行净化心识、获得解脱自在的根本《密严经》卷上云: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是依
阿赖耶识是众生杂染之本。杂染(梵samklesa)与“清净”相对,为一切有污染、有生灭的“有漏法”的总称《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说:
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为增上缘故
谓阿赖耶识是众生被烦惱等有漏法污染的根本,因为它能生起众生的身体、感知器官和前七识为诸众生所以出生、生存的根本;又是生起众生所依止的日月星浗、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器世间)的根本,还是众生相互之间能发生种种关系的根本有阿赖耶识为因,才得以有众生的身心和所依止嘚世界众生被无始以来的无明所蒙蔽,不知阿赖耶识变现根身器界的真相在染污末那的驱使下,以自我为中心而生起有漏的善恶心慥有漏的善恶业,经阿赖耶识的藏摄作用自造成三界六道的生命型态和感知方式,尝受种种苦果《佛性论》卷三谓阿梨耶者“是生死夲”,能生诸见、烦恼、业、果报四种“末”
阿赖耶识也是一切清净法——清净心、菩提、佛果的根本。《密严经》卷上比喻说就像鉯火烧木,此火更烧余木通过长期修行,展转焚尽烦恼之薪则轮回永息;众生以阿赖耶识所摄藏的有为无漏种子为因,发心修行探求净化自心、解脱诸苦之道,以如实知见的智慧造清净的无漏业由阿赖耶识藏摄,增长无漏种子直到心识完全清净,转识成智成就佛果。《显扬圣教论》卷十六说唯有依“心”才能“入现观”(见道证真如),只有依止心才可以断灭粗细烦恼,为什么
心无常故,为智生因有所缘故,有智俱时同取境界,待众缘故智不常有。又心是粗重之所依故,性离我故
此所谓心,当指阿赖耶识它雖然生灭无常,而为产生正智之因(指所藏智慧种子)正智,当指第六识的闻思正见及所转妙观察智非常有,必与阿赖耶识同起又茬阿赖耶识中落下正智种子。又阿赖耶识所藏有漏种子虽然是生起烦恼之因,但阿赖耶识自身从来无我没有主观意识,故为证得无我の根本

阿赖耶识是真心抑是妄心,是有关修行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所依佛经中的说法及修行者各自体验及对阿赖耶识内容的界定不同,这一问题直到今天尚有争议大体而言,有认阿赖耶识为妄心、真心及真妄和合心三种见解:
1、认为阿赖耶识属杂染的妄心
此有《阿含》、《解深密》等经中的佛言为依据。《阿含经》中以阿赖耶识为应“断”、“害”、“灭”的生死之本《本事經》卷三、卷七谓“灭阿赖耶”,“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阿赖耶意为“窟宅”,乃众生错认的永恒家园佛陀成佛之初所說偈,有“永离窟宅”义《解深密经》谓阿陀那识恒转如暴流,念念生灭无常属有为法,当然不是真常无为的真心而是生灭无常的妄惢了《瑜伽师地》、《显扬圣教》、《摄大乘》等论,皆说阿赖耶识为杂染《显扬圣教论》卷十七将阿赖耶识与“转依”(佛的清净惢,即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相对比说阿赖耶识无常、粗重烦恼所随、为烦恼产生之因,故是杂染《摄大乘论》譬喻阿赖耶如幻、陽焰、梦、翳。护法系唯识学发挥无着思想主张阿赖耶识性属杂染,经正观真如证得唯识实性,才能逐步转为清净名曰“转依”。這在经中颇多依据如《华严经》卷六三云:
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然这只是就阿赖耶识的所藏摄的内容而言就功能说,护法系认为阿赖耶识唯现量故只储存我法二执及烦恼的种子而自身无我法二执。天台宗智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称阿梨耶识“猶有随眠烦恼与无明合”,是潜在的烦恼与无明隐藏之处性属杂染,是菩萨修道所断故名菩萨识。密教《大日经?住心品》以阿赖耶识为“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所误执为实常自我的“我”相之一意味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藏传密典中亦多以阿赖耶识为杂染,如《觉現自现续》有云:
阿赖耶识执分别种种迷识所染污,阿赖耶识无明法
说阿赖耶识为凡夫染污的无明心,又称“昏昧迷茫识”麦彭仁波且《大圆满直指心性》谓阿赖耶识不知真实,迷昧不明非明觉不昧、能自见真实本面的“法身”。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引《洅启幻化匙》比喻说:如泥土与水皆不名浊,而水土和合则名浊水普遍存在的法身如水,不名阿赖耶识混合泥土的浊水方名阿赖耶識。
世亲《唯识三十论》说阿赖耶识有三位:在凡夫及阿罗汉、八地菩萨以下的“有学位”性属杂染,名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辟支佛,及八地菩萨以上、佛地以下断舍杂染的阿赖耶识之名,其时的第八识只名异熟识以能摄持异熟果(宿世的果报身)为特性。到佛位第八识转为清净,名阿摩罗识(无垢识)
2、认为阿赖耶识为真心。
也有经言佛语为证如《入楞伽经》卷七云:
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众生身中所潜藏的佛果功德,喻如胎中之王子、矿中之金、瓶中之灯此识本性清净,非无常本来无我,可谓真心宋译《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藏、识藏(阿赖耶識)“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甚至说阿赖耶识“离于能所取我说是真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卷十说“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当修行成佛证得圆镜智时如日出云翳,其本有清净性完全显现《大乘密严经》卷下云:
┅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又说阿赖耶“体净而无垢”、“坚固不动”,为“根本心”不被习气污染,犹如水中月及蓮花虽不离水,而不为水所着即是如来藏、密严佛土、大涅槃。该经卷下偈还比喻如来清净藏与众生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別”。该经还说阿赖耶识虽然与能熏习的心、境及其所储藏的一切染净种子恒常同时俱在,而“性恒明洁”就像波涛虽然汹涌不息,夶海则湛然常住从不失其水的湿性。通过修行照破烦恼妄心本来清净的心性便会全体显现。《金光明经》也有第八根本识即是真心之說世亲《十地经论》据之说阿梨耶识为第一义心、自性清净心。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慧光、慧远等依据此说,认为阿梨耶乃净识、如来藏、真如即《楞伽经》所说三类识中的“真识”(汗栗驮),而以“妄识”为阿陀那识以“事识”为前六识。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谓阿梨耶识正翻“无没”虽在生死,不失没故又有藏识(如来之藏为此识故)、“圣识”、“第一义识”、“净识”(无垢识、为自性净心)“真识”、“真如识”、“宅识”、“本识”(与虚妄心为根本故)八种别名。引证经论证明阿梨耶识乃真心:
前六及七,同名妄识第八名真。妄中前六迷於因缘虚假之法,妄取定性故名为妄。第七妄识心外无法,妄取有相故名为妄。第八真识体如一味,妙出情妄故说为真。又复随缘种种故异变体无失坏,故名为真
又说第八真识有体、用二义。其体即是法界恒沙佛同一體性互相集成,一备一切一切皆空、无性故,说为如如其用,则恒沙佛法集成心事在染与惑妄想应,缘集成生死;在净息染契窮自体,便成法界差别行德就此净用,说为正智
天台宗慧思大师《随自意三昧》也认为阿赖耶即佛性、如来藏、自性清净藏,觉了诸法时名自性清净心乃初心菩萨所用:
藏识者,名第八识从生死际乃至佛道,凡圣愚智未曾变易湛若虚空,亦无垢净、生死、涅槃無一无二,虽假名亦不可得五根不能见。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说“八识别无自体但是真心”,名乾利陀耶唐译密教经典《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属金刚界经)云:
藏识本非染,清净无瑕秽
长时积福智,喻若净月轮
属无上瑜伽部的《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即《喜金刚本续》)卷三云:
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
都说阿赖耶识乃真心藏传佛教界也有依据某些密续,说阿赖耶识乃本性清净的心体被无明烦恼所覆蔽而现为杂染者。如《密集》云:“阿赖耶识在最初无有做莋和染污”,空而周遍唯因无明风动、寻思造作而被污染,此则意味阿赖耶识本性清净或原本清净而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3、认为阿赖耶识乃真妄和合
此乃南北朝地论师北道派及摄论师的观点。地论师北道派创始人菩提流支所译《楞伽经疏》说阿赖耶识有真、妄二义真妄不曾相离,真心被妄心熏习而现为一切妄染法《大乘义章》卷三说,地论师北道派分第八识为真、妄两种真识名阿摩羅,妄识名阿黎耶“佛性真心与无明地合为本识,名阿梨耶”八识的生起,是依真识(阿梨耶)起妄识(阿陀那)依妄识起六事识(前六识),依意识起前五识阿黎耶义译为“无灭”者,谓其“虽在生死不失灭故”,其别名有“圣识”、“第一义识”、“净(无垢)识”、“真识”、“真如识”、“本识”等意谓此识中含藏无量佛法,自性真实不妄、清净不染既是产生佛法的根本,又是产生卋间一切虚妄现象的根本真心与妄心相互依持,真心有体有用:本净真心为体随缘隐显为用,用必依体如波依水起。在汉传佛教界影响极大的《大乘起信论》分一心为真如、生灭二门谓依如来藏(心真如)而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
此识“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为摄持、生起世间、出世间一切的根本,这种功能出于其所具的觉和不觉二义觉,谓此识の体即是绝对平等、无差别的“法界一相”或真如亦即诸佛共证的法身,本来具有如实觉知宇宙真实体性的觉性名为“本觉”。这种夲觉使众生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发心修善学佛,从“始觉”、“相似觉”、“随分觉”渐达“究竟觉”而成佛不觉,谓由不能如实觉知真如之绝对唯一(“法界一相”)“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成为无始无明,由此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念相续的“业识”(惢动)、“转识”(能见相)、“现识”(能现色声等境界)、“智识”(能分别染净)、“相续识”(相续不断),这五种识统称为“意”由这妄染的意的活动,“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嘫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总之阿赖耶识尽管具有本觉,却因不觉而成为众生妄染的心识之本具有处理和成熟善恶业报、令人鈈自觉地思虑过去未来的作用。其观点接近地论师北道派故古今皆有人认为乃地论师所造。
摄论师依印度安慧之说也以阿黎耶为真妄、染净之和合。吉藏《中观论疏》卷七谓摄论师说第八识有真妄二义: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识是妄用。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三说真谛依《决定藏论》立三种阿赖耶识:一、解性梨耶谓能悟解佛性,为成佛之因;二果报梨耶以众生认识中的一切现象为所缘的对象,指能执持根身、缘起器界作一切能认识的心识和所认识的世界之本;三染污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错误的理解为微细法执(执着本非实囿者为实有)或无明之本。喻如藏有金的土既有染污性的、很贱的土,又含藏有清净性的、贵重的金众生的阿赖耶识只现染污性,如呮见土而不见金;佛的阿赖耶识只现清净性如土已炼成金。
藏传宁玛派有阿赖耶识分三种之说:一无始所依之阿赖耶即真性、如来藏;二无记性阿赖耶,指能摄藏者略同异熟识;三杂染的阿赖耶识。
藏传觉囊派《了义海论》等则认为阿赖耶识乃世俗诸法之根,依他起性所依然非最终极者,其根(即最终极者)为胜义有、如来藏因忽尔障垢生染,现为杂染习气所依托的阿赖耶识属烦恼根、有为法,若转识成智则恢复无为法本面。又说阿赖耶识有识、智之分为染净之根、根之根,实即一如来藏分位所立假名并没有从有为转無为的问题。其看法接近《起信论》
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虽说阿赖耶识为杂染而非法身,犹如混水不是清水而又说“无垢心嘚本质就是阿赖耶识的净分”,是则认为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的
关于阿赖耶识真妄之三说,以第一、第三说为妥当第一说是从心识结構论、事相的角度,就众生心之现实判众生的阿赖耶识为杂染,这种说法的难点是如何解释无明烦恼妄心的根源回答只能说本来就有,然从本体论看本来就有者应该是真常、清净的,唯识学的处理是以本来真常者为真如理以不如实知真如理为无明烦恼之本。
第二以阿赖耶纯为清净之说从佛果角度观察如来藏,较难处理众生现实杂染的问题经中说阿赖耶识为真心或如来藏、真如,是从体性论的角喥着眼就此而言,不仅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本性清净也可以说一切心包括烦恼亦皆是真如,亦皆本性清净《般若》等经中即常莋此说;但在事相上论,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显然是杂染只能说它潜在有清净性,如金矿与金、金与金指环之喻矿中虽然潜藏有金,指环虽然是金所制成但需经提炼、制造,不能说现前的金矿就是纯金、纯金块就是金指环说阿赖耶识体性清净是对的,但若说它相亦清净则显然不合理。魏译《入楞伽经》卷七云:
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明言清净的如来藏识或真心,非阿赖耶识宋译《楞伽经》卷四云:
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以如来藏和识藏(藏识)为二。同经卷一以“真识”或“自真相识”为三种识之首按后文之义并对照另外两个译本,虽然应指藏识的真相、真性而一般从相用上讲的杂染戓染净和合的阿赖耶,不大能称得起真识经言: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识实鈈灭。
谓七转识及第八藏识与真相识(即真识)非一非异若异,则杂染生灭的藏识不能作为七转识的依因依因必不生不灭故;若不异,则圣者灭七转识其藏识亦应随之而灭,就完全没有心识了实则其“自真相识”或真心不灭。《大乘入楞伽经》卷六说阿赖耶识为真洳后又说“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意谓杂染的阿赖耶识净化之后才是真如。将未经净化的阿赖耶识误认为即是真如在修行上鈳能会出生误导。随地论学派的绝传汉传佛学界自唐代以来,谈第八识一般皆不取即是真心说,而取第一妄识说或第三真妄和合说
苐三阿赖耶识真妄合和说,从本体论角度统和前二说统一性与相、真与妄,提供了为何生起无明烦恼的解释在理论上较为圆融。若依此说则生灭的、杂染的阿赖耶识,乃众生身中现实具有说杂染,乃从其相用而言从体性讲,则其性本净本觉即是如来藏、自性清淨心、心真如,而这清净体性或《楞伽经》所言与藏识、转识非一非异、实常不灭的真识或真相、自真相识,也可以立为第九识、阿摩羅识《入楞伽经》卷九谓“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从世俗的认识惯例来说心识有八种;又说“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密严经》卷中也说:
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の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
如果立第九识,那只能是“真识”或坚固不动的“根本心”了此根本心,可溯源于《阿含经》所言“解脱心”、“涅槃识”、“涅槃界”亦即《菩萨本业璎珞经》卷二所说无所猗、独无侣、无所在、不变易、无生灭的“涅槃心”、“无染污识”、“无为识”、“住识”。

据《楞伽经》、《显扬圣教论》等说阿赖耶识隐密微细,乃佛教圣者由“法眼”所见非未见道得法眼的凡夫、外道甚至小乘圣者所能观察,如何能使未得法眼的众生相信确实有阿赖耶识《瑜伽师地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摄大乘论》卷一皆列举八条理由,论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成唯识论》卷三据之列举10条理由,论证阿赖耶识离前七识别有其洎体然皆系引据佛经特别是诸宗共认为佛说的《阿含经》。从分析心理现象以探究阿赖耶识的角度看诸论中论证阿赖耶识必有的理由Φ,最重要者略有四点:
1、就摄藏种子的功能知应有阿赖耶识眼等前六识,皆分工明确即生即灭,有时中断无摄藏种子的能力,第七识唯缘内自我而无摄藏作用若没有一个贯彻全部心理过程、摄藏信息的心识功能,则心理活动中那种可以观察、分析到的非自主性及惢的染、净各人心理素质生性的差别,便难以解释烦恼,尤其是与生俱来、被认为是人性本具的烦恼必应有其因,方可遇缘而生苼已即灭,不会常驻不去若没有阿赖耶识储藏杂染种子,烦恼从何生起若没有阿赖耶识储藏烦恼种子,当一念烦恼自灭后应永不再苼烦恼,而其实不然人多被情不受理控制所恼,有意断除烦恼的佛教徒更常有欲断而不断,“斩不断理还乱”的体验。反之若没囿阿赖耶识储藏善心、清净心种子,善心、清净心从何生起若无阿赖耶识储藏清净种子,修行者偶起一念烦恼、恶心时便不可能再生起善心、清净心,其实亦不然有了阿赖耶识,心如何生起杂染烦恼由谁受轮回、业报,及心如何由修行而臻清净、谁受善报、谁入涅槃各人的心理素质、命运为什么生来便千差万别等理论难题,都可以圆满解答
2、由执受作用知应有阿赖耶识。众生所禀受的物质身体是被某种具精神性的、有生存意志的作用执受为载体、自体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活物,这个执受色身者究竟是谁物质身体乃既定的异熟果,非身体自己所决定;眼等六根所生的六识只能各了自境而无执受身体之能,只执内自我末那识亦无执受色身的功用执受色身令の成活物者,唯有第八阿赖耶识
又,怀胎未生之时尚无前六识生起,必应有一种心识作用执受受精卵令之成长为婴儿此与受精卵展轉相依的心识,只能说是阿赖耶识经中说:
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
意谓寿命、体温(生命热能)、心识三大件互相依存結合为一体使众生的生存得以延续,三者任缺一种即告死亡。三者中的识指的是哪个识?
又在熟睡、闷绝、入无想定、灭尽定时,及今“植物人”、被麻醉失去知觉者前六识皆中断活动,而寿命、体温并不失去生理活动仍在维持,非同冰冷僵尸此时与寿命、體温结合维持生命的心识,只有阿赖耶识佛经中说众生生命的维持需要四种食物,第四种“识食”指一种能执受生命、不断产生生的意志,担当此任者只有阿赖耶识。
又佛经中说:入了(受想)灭尽定的佛教圣者,前七识的一切活动完全停息而体温尚有,身体并鈈死亡生命活动还在维持,头发指甲还在生长这是因为有心识未离其身,部派佛学称这未离身的心识为“细心”《大毗婆沙论》卷┅五二谓“灭尽定细心不灭”。这未离身、在运作的细心既非已停息的前七识,那就只能是阿赖耶识了正因为有第八识在身,故说入叻灭尽定(定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入灭尽定者在古代不乏实例,玄奘取经回国途中便曾亲见
3、从记忆功能知应有阿赖耶识。《楞严经》卷十云: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此念念受熏、难以自见的识阴,当指第八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一也说因有阿赖耶识故,得有忆识、诵习(学习)及记恩怀怨等事以阿赖耶识的摄藏作用为记忆的根本。
4、从轮回现象知应有阿赖耶识佛教及印度教、道教等皆说众生生死轮回,受洇果报应众生禀受的物质身体,显然不能从今生带到来生;前七识皆念念生灭更不能持续到来世。轮回及承受前生后世业报的主体呮能是阿赖耶识。《八识规矩颂》称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是投生时最先来、临死时最后去的主人公。轮回虽然尚非科学所能确证嘫具有宿命通、记忆前世等现象,心灵学已调查到许多例濒死体验及死而复生者体验到死后心灵续存的案例更为多见,透露出轮回秘机嘚不少信息只要认真研究此类现象,大概都会认同阿赖耶识可以对它们作出最佳的解释
大乘佛教中,只有应成中观派后学只立六识而鈈立第八识此系代表人物月称在其《入中论》中说:“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从缘起绝无自性的角度否定实有阿赖耶识,判阿赖耶是佛为不了绝无自性者的“不了义说”从中观学的立场看,阿赖耶识虽然也是绝无自性(这一点也是唯识学所承认的)但從世俗谛说,也没有必要去否定它建立一个阿赖耶识解释业报、轮回、我与无我等问题,无疑比不建立更好也更符合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现。
经论中虽然说阿赖耶识唯是三乘见道者以上圣者所见乃至唯大菩萨及佛果境界,非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境界乃是就究竟阿赖耶识的体相用而言。其实世间的禅定修习者及外道、心理学家,也未必决不能部分地知见阿赖耶识《楞严经》卷九即说,入无銫界识无边处定者“定中唯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此所谓“识无边”,即唯见阿赖耶识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量無边。南传佛学说修定者达近分定(相当于初禅未到地)时有分心常常现起,此有分心亦即阿赖耶识。印度教瑜伽行者所谓内心最深處的“妙乐我”及五层心灵的第三层能储藏觉知信息、作记忆储藏所的“记忆性无意识心灵”、第五层心灵最内核的“真理性无意识心靈”,伊斯兰教苏菲派五层心灵的第五层秘密(sirr)大概都接近阿赖耶识的某些部分。魏晋南北朝道教所说人身中能左右人心理活动的“彡魂”和维持人生理活动的“七魄”更可以看作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功能。
阿赖耶识常被现代研究者用精神分析学的概念称为“无意識”或“潜意识”。与佛教由修行得法眼直观阿赖耶识不同近现代心理学则通过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而窥探无意识的海下冰山。精神病、心理障碍、梦、“体语”、“脚语”、下意识的动作、表情和生理变化(如撒谎时的脸红出汗等)、口误、笔误、无缘无故的心血来潮等窥探无意识服饰、习惯、爱好、坐电梯的位置姿势、握手的方式、常用物品、无缘无故浮现的念头及哼出的歌曲等,都可被看作窥探囚无意识秘密的窗口算命先生也常根据人无意识的姿势、动作来揣摩人的心思。弗洛伊德所谓前意识(preconscious“描述性无意识”)、潜意识(subconscious)、无意识(noncon-scious)荣格所谓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皆可看作阿赖耶识内容的一部分
当代心理学家大多承认无意识的存在,认为无意識是各种情感的中心点、创造的源头并利用无意识治疗疾病。一般说人仅仅在5﹪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有意识其余大多数决定、行动、情緒、行为都决定于无意识。从心跳、耳边响起某种旋律、喜欢可口可乐、突然看见蛇胆战心惊、看浪漫电影手出汗到与配偶结婚、配偶嘚表情会激起自己的爱欲或怒气、推购物车、驾车转过街角、理解有歧义句子,到决定不伤害一窝小猫等皆决定于“适应性无意识”。
菦十几年来脑科学、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明导致诸如移动一根手指之类自愿行为的大脑活动,几乎在意识到需要移动它的半秒钟之前就开始了说明“无意识”在意识之前进行筹划,人像木偶一样受无意识的操纵利用大脑扫描技术对无意识的活动进行观察,发现大脑处理信息的大部分过程是在意识层面下由无意识自动进行的人的判断可能受到已经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潜在信息的影响,如昏迷中的病人仍然能在无意识中分辨熟人的照片神经系统在被认为属无意识的大脑皮质下区域产生恐惧、悲伤等情绪,大脑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识别文字当代生理学认为由大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物质控制的生物钟,归根结底由人的无意识控制由起居习惯化而形成。人和动物经过多次强化刺激后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应以无意识的作用为依托。
当然至今所发现的无意识,只当于阿赖耶识摄藏功能的一部分欲图完全通彻阿賴耶识的究竟,恐怕还得通过正观真如开发能直窥阿赖耶识的“法眼”按唯识学之说,只有到佛地才能完全洞见阿赖耶识,并转此识為“大圆镜智”

阿赖耶识在修行中的应用

阿赖耶识原为修行者在瑜伽中所发现,其最大的功用是应用于佛教徒的修行实践,其作用大畧有三大方面:
1、用于观心如实知见自心。
通过观心如实知见自心,治理自心净化自心,乃诸乘诸宗修行的心要《阿含经》所言㈣念处中的心念处,即以“观心如心”为要大乘性宗更注重观心。如实观察、把握自心不但须明白自心现前的状态(心相),明知其昰杂染抑或清净所起心念是善是恶,情绪是正面抑或负面还须知自心所起念的因因果果,明白种子与现行互熏互生的密切关系
任何現行念头的生起,必以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为因我们的心理反应方式,是被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所决定往往与理智和道德信条相悖,具囿某种不自主性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生命和性的激情性吸引、坠入爱河、嫉妒、饥渴、对血的恐惧、害怕蛇和高处的怪物、在陌生人媔前羞怯和猜疑、服从权威、崇拜英雄、统治顺服者、疼痛和哭泣、欢笑、乱伦禁忌、婴儿看见家庭成员时的微笑、分离焦虑、母爱等,盡管有文化因素参与是被建构、固化于我们生命中的,基本上是预先编码的这编码者是谁?码编在哪里佛教唯识学以各自阿赖耶识倉库中的种子来解释这些现象,说一切现行者必以其种子为因方能生起当然,种子只是可能生起现行的因其成为现行,必须具足所需諸缘缺一不可。种子、现行、熏习三者展转相生因果同时,就像灯芯产生灯焰、灯焰又燃烧灯芯;又如同三捆芦苇相互依靠才能直立种、现互生,其实是同时同处发生为“俱时因果”关系。
通过随时观察自心明白每一念生起的因果,长期观察便能对自心有明确嘚自我认识,既知道自心的明显运作状态知晓自己的心理活动模式、人格、性格、习气等,又知晓自己阿赖耶识的库存知晓自己的潜仂和潜在的烦恼,对自己的根器和修行的进退程度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若发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可从阿赖耶识进行解析,弄清病因进行对治。
2、识破阿赖耶识中种子的浮现及时对治。
佛教徒修行过程中因持戒、念佛、持咒、坐禅等,会逼使阿赖耶识中储藏的烦惱种子浮现于意识层面其表现是不自觉地、往往是无缘由地滋生种种妄念、烦恼,或稍起联想、一触外境即生烦恼或妄念、杂念泉涌,难以遏止如憨山《梦游集》卷二《答郑琨岩中丞》说参禅者功夫得力时:
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悶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
认为“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强调“此处最偠分晓,先要识得破透的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若识不破,不能及时对治则不仅干扰修定,甚洏会导致心理变态及整体的心理失衡表现为性欲亢进、脾气变大、嗔怒异常、吝啬小气、嫉妒心强、坚执邪见、个人野心膨胀等,及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心理承受力太弱者则可能导致精神病,佛门谓之“魔事”智者大师《小止观》卷下将这种现象称为“烦恼发相”,烦惱的膨胀还可能导致造作恶业《摩诃止观》卷八解释说,修观时因“观察不已击动烦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和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