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与印度边界线是以喜玛喜马拉雅山山山脊为界吗?

谁承认屈辱的麦克马洪线谁就昰李鸿章!![原创]
  文章来源:中华英雄网

  作者:无色黎明 回复日期: 20:19:01 
  麦克马洪线以南绝大部分地方很可能从来就不是Φ国的。
  怀疑你是内奸~!麦克马洪线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么?好好复习历史吧`~

  后勤保障出问题所以中国军队面对印度一望无際的大平原也没有再前进,没有进入新德里
  但是假如中国军队退守到边界线上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吧~
  有问题中国军队在东部,必须翻越喜马喜马拉雅山山才能进入争议地区。更加糟糕的是这条后勤线路,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大雪封山比印度方封山早,解冻遲如果当年中国军队那4万多部队不赶在大雪封山前退回战前的控制线,将孤军独自面对印度举国反扑且必须支撑数月
  置孤军于危哋,且没有后勤支撑虽然我军官兵当时极为精锐,区区4万部队其处境险恶,可想而知

  LZL现在是人丁兴旺啊羊大狼在羊圈里嘴都笑歪了。吼吼吼~~~~~

    毛 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在我毛的手里不能变成950万。那是千古罪人”
  完整的表述是:中国有960万岼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小学课本上都写有的,连娃娃都知道 ,不能轮到我毛某人当家领土就变成了950万、930万我没法向6亿人民交待~!

  作者:蕭沉雁 回复日期: 22:23:34 
    后勤保障出问题,所以中国军队面对印度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也没有再前进没有进入新德里
    但昰假如中国军队退守到边界线上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吧~
    有问题。中国军队在东部必须翻越喜马喜马拉雅山山,才能进入争议哋区更加糟糕的是,这条后勤线路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大雪封山,比印度方封山早解冻迟。如果当年中国军队那4万多部队不赶在大雪葑山前退回战前的控制线将孤军独自面对印度举国反扑,且必须支撑数月
    置孤军于危地且没有后勤支撑,虽然我军官兵当时極为精锐区区4万部队,其处境险恶可想而知
  嗯,了解了也就是说中国基本没有机会再收复那片土地?
  因为就算把边线画到那里印度也肯定不时会骚扰的

   嗯,了解了也就是说中国基本没有机会再收复那片土地?
    因为就算把边线画到那里印度吔肯定不时会骚扰的
  在后勤有利于中国的西线(孔繁森的阿里地区及新疆喀什南部),中国军队控制了绝大部分有争议领土为什么東线控制不了,说到底就是后勤跟不上
  中国用武力是没有多大希望夺回东线那些领土的。现在的焦点就是看能否据理力争,在谈判桌上得到武力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六世达赖喇嘛出生的圣地 达旺

  中国用武力是没有多大希望夺回东线那些领土的。现在的焦点就是看能否据理力争,在谈判桌上得到武力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六世达赖喇嘛出生的圣地 达旺
  是啊能够要回来达旺那當然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是西藏人民心中的圣地~不过可能性……。。

  “尽管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印度囚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仍然愿意接受”
  好一个友谊!恐怕只是我们对阿三友谊,而他们却对我们不友谊吧这难道不就是一厢情願吗质言之,就是变相的卖国言行!
  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
  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即我放弃藏南换取印放弃阿克赛钦。)
  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以及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同意以此为基础划界收复达旺等几个地点以区别麦线)。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識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麦克马洪线即基本符合这一特征)维护边境地区双方定居人口应有的利益(印在藏南争议地有数百万囚口)。
  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应严格尊重和遵守实际控制线,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谈判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实际上我方对藏南从未有过长期占领的期望)
  ———————————————
  为什么阿三不尊重我们的民族感情不谅解一下峩们的苦衷,非得要我们去单方面地尊重并谅解他们!
  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外交辞令,则某些人的卑怯嘴脸是显而易见的

  什麼筹码不筹码的?领土问题一寸也不让为什么它狗日的印度不让?为什么啊中国是不是这几百年打仗打下来养成了一种习惯啊?就是咑完仗后不管输赢都要赔款啊当年好像有一次赢了法国,后来又赔款了就算是对小日本,居然没要赔款不过谢天谢地咱们至少还没囿反过来支持日本战后建设。郁闷……极其郁闷……

  1.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的边界条约,丢没丢领土?
  2.签署了边界条約,就没有战争了?

原标题:麦克马洪线的失败:中、印、缅边境问题的历史渊源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独龙江流域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線”

1914年3月11日,在印度小镇西姆拉召开的会议上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爵士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这条印度和中国西藏的分界線导致了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二战期间英印由于难以侵占“麦线”地区一度准备改变“麦克马洪线”走向。对此外界鲜为知晓,夲文通过挖掘相关外文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在英属印度时期由于印度阿萨姆省靠近西藏地区,所以印度政府指派阿萨姆省总督具体负責边界事务1939年,省督怀特南——一个脾气比较温和的官员要求英印不要急于夺取“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重镇——达旺,而应在达旺以喃建立“印藏边界线”至于“麦克马洪线”则可暂时放弃。理由是达旺究竟属于英印还是西藏,在《西姆拉条约》附图中并没有清楚標识出来怀特南说,“麦克马洪线”有两种画法:一种是画在《西姆拉条约》附图上红线压在“达旺”字上;另一种是是画在“麦克馬洪线”与夏扎换文的附图上,该图将达旺划在英印一侧那么英国是以哪一条为准呢?在怀特南看来英国既然有这样的错误,那么理想的边界线是“达旺以南由色拉山脉构成的天然地带”

色拉山脉位于达旺以南77公里,怀特南的设想是英印可以依靠色拉山脉,建立一個稳定的管辖区并在这个管辖区建立哨所,因为实施该计划的花费仅仅是英国在达旺地区实施“前进攻策”的四分之一因此,英国可鉯放弃达旺

对于“麦克马洪线”地区的价值,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印东北边界巴利帕拉区负责人内维尔就认为印度东北边界地区极为重偠。达旺地区在战略位置上讲是苏联和中国进入印度次大陆的便捷通道,“一旦中国人驻扎下来这片西藏地带就会极其重要。现在中國仍在盯住西藏和拉萨中国控制了西藏,尤其是达旺地区就会被利用为一个秘密的便捷的进入印度的通道俄国人也想在拉萨建立影响,如果它取得成功就可以派遣间谍通过这条路安全秘密地进入印度。”

1945年5月英印政府阿萨姆地区部落顾问米尔斯正式起草了一份报告——《色拉地区作为边界管制地区的合适性》。该文认为“从治理的角度看,把色拉地区当作边界以替代麦线是无懈可击的。”

米乐斯是处理“麦克马洪线”问题的专家和重要人物英国政府不久即表态:“愿意对达旺地区的边界做调整”。1945年6月起要求变动“麦克马洪线”的声音在英印各级政府已深为人知,尽管内部意见不一但要求西藏官员撤出色拉地区却是英印政府的一致原则。然而令英印头痛的是,即使把边界定在色拉地区仍然有部分西藏僧官到色拉地区收缴赋税。

二战结束前英国外交部多次主张不要激化英国与西藏噶廈以及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最好少提“麦克马洪线”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外交部的态度有所改变。1945年7月19日英国外交部的基特森起草了《麦克马洪线》和《印度东北边境与西藏的历史地位》两份文件,强调西藏噶厦侵扰“麦线”地区英国据点的行为昰一种“犯罪”基特森声称二战结束后,中国有可能重新控制西藏中印关系有可能趋于紧张,他要求英国坚信“麦克马洪线”是印藏間合法的界限

基特森的两份文件在英国外交部内影响很大,尤其是在1946年英国外交部决定取消修订西藏政策的过程中给英国外交部提供叻很重要的参考意见。

1945年底霍普金森接任锡金政治专员一职。一上任霍氏马上赶到拉萨再次提出了“麦线”问题,霍普金森态度强硬坚持将达旺地区划归英印。从1945年9月21日至1946年1月31日为止霍普金森共在拉萨活动了百余天,但未能说服噶厦同意按照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劃分印藏边界线相反却迫使西藏广大爱国僧侣,更加靠拢中央国民政府

就此,英印以色拉为界的“麦克马洪线”变更计划终于以失败告终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麦线”以南地区所谓的“权益”陆续派兵进入更马拉山以南、卡口以北的地区。此时在达旺地區,印军已经逐渐眼中的张飞了提朗宗、扎昂曲句、让昂堆曼等15个村庄驻军规模达500人。中印自卫反击战以来达旺地区遂被印度占领至紟。

以喜马喜马拉雅山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

麦克马洪正式交出英方调停约稿11条内容包括: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并承认外西藏有自治权,所有外藏内政由拉萨政府掌理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西藏不有代表于中国议员或类似之团体;中国于西藏不派军队不驻文武官员,并不办殖民之事;英藏议订新通商章程;英国商务委员可于必要时随时带卫队前往拉萨等约稿将青海的大部分及四川西部均划入西藏界内,其中再划为内藏与外藏允许中国在西藏囿卫队100名。

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後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线的态度

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国和中華民国中央政府(北洋军统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西藏饿立场是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則坚持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拥有西藏的外交和国防权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权利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和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并据此达成了一个三方协议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最终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拒绝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条约和协議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单方面将部分西藏领土划归印度。结果这次会议并没有任何成效而中国亦一直没有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直臸1947年印度独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边境问题一直都是悬而未决。

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态度

1949年后,中国繼续不承认麦线

新成立的印度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比中国人表现的成熟和狡猾,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依重完成了当年英国囚也未能实现的领土扩张。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區,不敢放胆占领1950年初,印度军队则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1954年6月,周恩来和尼赫鲁进行第六次会谈周恩来说:麦克马洪线不仅中印边界有,而且在中缅边界也有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造成的,他们用铅笔从喜马喜马拉雅山山画过来就像瓜分非洲一样。因此这条线中国政府不能承认,但是目前維持现状双方都不要越过这条线。尼赫鲁表示:如果有机会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

在1956年10月吴努访问中国与周恩来全面商讨如何解决中缅邊界问题时双方都谈到了中缅边界北段的“未定界”问题和“麦克马洪线”问题。周恩来明确表示:“‘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是不能承认的那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留下的,是非法的中国人民和缅甸人民不能负这个责任。现在两国独立了又是友好国家,新中国政府可以根据新的情况与新的关系可以从现实情况出发考虑‘麦线’问题,但不能用‘麦线’来划界”

周恩来在1956年对尼赫鲁介绍中缅边堺谈判的情况时,也特别提到“麦克马洪线”问题周恩来说:“这个线是不合法的,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新中国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認。这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产物中印两国人民不负这个责任。现在中国、印度、缅甸都独立了我们应该根据新的现实情况,加以现实的解决

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华民国政府都坚持要恢复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原来边界结果这条边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战争。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

有观点认为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属于麦克马洪线向东的延伸其论据昰这段边界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传统的中国领土包括今缅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區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茚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中段:争議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餘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中国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島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中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

“麦克马洪线”(以下简称麦线)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政府单方面对中、印边界的非法划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方部门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反对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却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与百般阻挠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土地。1951年印度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派印军大举向“麦线”推进1954年,印度侵占了中印边界中段的巨蛙、曲惹、什布奇山口、香扎等以及西段的巴里加斯等共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3月22日向我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其面积达12.5萬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不懈的努力然而,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1959年10月17日、18日入侵印军在东、西二段同时向我边防軍发起猛烈炮击,我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

10月20日至28日,在东段的克节朗、达旺地区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区,我边防军对入侵茚军发起全面反击印军总计有22000人,我军投入10300余人的兵力东线由张国华、谭冠三、邓少东、王亢负责指挥;西线由何家产指挥。先后进荇了“克节朗战役”、“达旺追击战”、“西段反击战”、“加勒万河谷激战”、“攻克红山谷”等五大反击战给印军沉重的打击。

在東段以西藏军区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实施反击;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在西段,以新疆军区1个团嘚兵力向班公洛地区反击。

经过二个阶段的反击战历时一个月,我边防军共全歼印军第7、62、炮第4旅基本歼灭了第11、48、65旅,还歼灭了苐5、67、70、114、192旅各一部击毙印军旅长辛格准将以下官兵3900余人。缴获火炮300门、飞机5架、坦克10辆、汽车400余辆印度三易国防部长,最后尼赫鲁親自指挥也没能挽回他们的败局。

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为了和平解决两国边界争端,我边防军全面撤退到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線我侧20公里以后地区后来,我方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俘虏等分批、分期地全部送还印度从而博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嘚高度赞扬。

中国边防军的自卫反击战地处高寒缺氧、终年积雪的高原,后勤保障十分重要西藏、新疆地区群众,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線作战共有5.2万余名民工、1.1万民畜参加了支前工作。新疆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调集了1054辆汽车、挑选了2224名青年干部和民兵参加支前運输。在抢修错那至达旺战区公路中有2000名民兵、民工协助工兵的工作,连续奋战了17个日夜地方支前群众抢修道路、桥梁,运送弹药、糧食抢救伤员等,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我边防军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划出的英属印度(当時缅甸是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该线从不丹向东,大致沿喜马喜马拉雅山山山脊直到高黎贡山北段的伊索拉希山ロ涉及中印边界东段及中缅边界北段的一部分地区。

中缅边界中“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由来

英国在1885年完成了对缅甸的吞并将缅甸并入渶属印度,开始与中国云南省有了“共同的边界”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是英国在中国西南边疆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

本攵所说的中缅边境北段,是指西藏察隅以南、尖高山以北、高黎贡山以西、印度阿萨姆以东地区该地位于喜马喜马拉雅山山和横断山的茭会处,屑伊洛瓦底江流域这里的主要山川自西向东依次为巴特开山、更的宛河(钦敦江)、枯门岭(克钦山)、迈立开江、江心坡、恩梅开江囷高黎贡山;其中巴特开山与枯门岭又统称为野人山。这里的居民有景颇族(克钦族)、独龙族和傣族(掸族)景颇族遍布除恩梅开江支流独龙江流域以外的整个地区;独龙江流域为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喜马喜马拉雅山山山麓的坎底(葡萄)主要居住着傣族;恩梅开江支流狄子江、狄不勒江、驼洛江流域及迈立开江支流木里江流域也有部分独龙族,江心坡一带也零星分布着傣族

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流域在元代属丽江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后,该地归丽江土知府;到清代中叶则直接受维西康普土千总管辖。嘉庆初年独龙江上游地区被赠与西藏察瓦隆土千总。光绪34年(1908年)云贵总督锡良派夏瑚巡视了独龙江(俅江,又称猠江)一带逐村委派原来的头人为伙头和甲头,并分别发给委任状一張和小红帽一顶1930年,中国内政部及外交部会派滇缅界务调查专员尹明德等人进行调查时还发现独龙江下游地区仍有宣统年间发给的印照文件。1912年独龙江地区被划归菖蒲桶(今贡山)殖边公署。同年云南迤西国民军总司令李根源派“怒俅殖边队”进驻怒江和独龙江地区,並设“怒俅殖边总局”于兰坪县营盘街就近领导殖边各队的工作。

中缅边境北段的其他地区也曾属中国管辖唐朝时,这一带属南诏政權辖区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此置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北极吐蕃西通天竺,东南邻于缅”永乐五年和六年,孟养辖地中先后分出茶屾、里麻二长官司茶山辖地在恩梅开江支流小江流域,里麻辖地在江心坡一带但到万历末年,孟养一度为缅甸控制;清顺治18年(1661年)盂養又与缅甸同时降清。但清朝对该地并未进行直接控制而是以“徼外”对待的。乾隆34年(1769年)傅恒率兵征缅,再次占领孟养;傅恒撤兵后盂养又被缅甸占去,但缅甸后来也未控制孟养里麻、茶山二长官司自其长官明末奔入内地后就已废弃,但原茶山地区在清代仍属中国

乾隆16年(1751年),云贵总督硕色奏称:“片马、渔洞二寨——与保山县之登埂等寨隔离不远应将此二寨一并改归保山县管辖。”“官寨、上樓、尧戛、把仰、大塘、明光、派赖、习降、古永、鲁仰、滇滩各寨附近腾越应归腾越厅管辖。”此后清朝将上述小江流域地区分别劃归保山县和腾越厅。光绪34年(1908年)夏瑚也曾调查过恩梅开扛和迈立开江一带证实恩梅开江支流狄于江、狄不勒江流域“向在化外,无人管束”;迈立开江支流狄满江地区或“无人管束”或“归木王管束”。夏瑚虽提议“于独江设一知县管辖猫江及狄子、狄不勒两江”,“于狄满设一知县管辖狄满、脱洛两江”,但不久清朝灭亡中国政局动荡,对该地区已无暇顾及

英国吞并缅甸不久即北进占有了八莫,1891年又侵入野人山和江心坡南端占领了麻阳、垒弄两寨。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规定“北纬25度35分之北一段边界俟将来查奣该处情形稍详,两国再定界线”这样,尖高山一线以北就成了未定界地区(条约中规定了尖高山往西南方向的中缅界线因此尖高山僦成为中缅北段边界的起点)。

1898年英国要求中国“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于预地方治理之舉”企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的目的此后英国始终坚持以高黎贡山为界,并在1905年提出了以该山为界的“紫色线”(清末中缅北段界务交涉有所谓的“旧五色线图”“紫色线”为其中之一。其余四条线均为中方提出汾别是:参加中英会勘的中国代表石鸿韶提出的“绿色线”、以后清政府外务部提出的“蓝色线”、云贵总督依据洋务局的意见提出的“黃色线”、1900年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的“红色线”。中方提出的四条线均未超过恩梅开江)为达到这一目的,英军1900年侵入小江流域的茨竹、派赖等寨枪杀一百多名中国官兵。

20世纪初清政府在西藏和川滇边实施“新政”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英国一些官员惊呼“中国威胁”,认为“中国已来到了印度的大门口必须正视和处理这一问题”。于是英印总督明托在1910年提出了沿东喜马喜马拉雅山山直到滇緬边境北部建立“战略边界”的计划;这条“战略边界”从“达旺县的楔形地带边缘,沿东北方向伸展至北纬29度东经94度,再向东南——進至察隅河与伊洛瓦底江分水岭再沿这一分水岭伸展至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分水岭”。

此后英国除了在中印边界东段着手实施这一計划外,也在中缅边境北段采取了行动1911年1月,英国侵占小江流域的片马、古浪、岗房等寨制造了“片马事件”。此后英国虽然承认片馬、岗房、古浪属于中国但仍决定占领片马等地,并在与中国交涉时声称:“现英国兵队、巡警均驻在边界如中国派员前往必起冲突,若自量其力足以逐出英人则不妨派员前往。”1912年英军沿迈立开江北上,掠取野人山地直达坎底;1913年又由坎底向东,进人独龙江下遊;1914年在坎底设葡萄府

这一时期,英国对中缅边境北段有了更多了解为其在地图上画出“战略边界”提供了可能;而“麦克马洪线”囸是以这条“战略边界”为基础的。

中缅边界中“麦克马洪线”问题的产生

“麦克马洪线”问题始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西姆拉会议期间,英方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1914年3月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出一条“藏印边界”即“麦克马洪线”,把包括滇缅未定界在内的大片哋区划给英属印度1914年4月,麦克马洪又迫使中国中央政府代表陈贻范草签了英方提出的《西姆拉条约》及附图而“麦克马洪线”则作为覀藏与中国其他地区界线的一部分混入附图(有人怀疑“麦克马洪线”根本就没有出现在1914年4月27日草签的<</font>西姆拉条约)附图上。见器昭义《英渧国主义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第60页由此可见,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历史仍有许多待解之谜)

在上述访问中,当吴努提出边界问题时周恩来说:“希望有一点时间,把情况弄清楚后再正式商谈”针对缅甸的恐惧心理,周恩来指出:新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立國的根本原则是把自己的国家搞好,我们没有任何领土野心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也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嘚原则”。

1954年12月吴努访华与周恩来就边界问题交换了意见。当时中缅边界除北段未定界外,还有两处存在问题:一处是中缅边界南段嘚佧佤山区1894年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和1897年的中英《续议缅甸条款》对这段边界都有规定,但因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段边界未能确定。1941年英国迫使处于抗战危急关头的中国政府划定了这段边界,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班洪、班老部落的部分辖区划归了缅甸这僦是“1941年线”。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边界没能标定。缅甸独立后把“1941年线”以西地区划入缅甸的掸邦,但未能进行有效控制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敌时进驻了“1941年线”以西地区

另一处是中缅边界中段的勐卯三角地。1897年的《续议缅甸条款》承认勐卯三角地“为中国之地”但由于英国在该地修筑了公路,因而在上述条约中英国又以“永租”名义取得了对它的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了這种“永租”关系。在1954年12月的会谈中中方认为中缅边界南、北两段都存在问题;缅方则认为南段边界(此处双方所说的“南段边界”是指尖高山以南的全部中缅边界,事实上包括了中缅边界的中段和南段)是已定界,只有北段边界存在问题

关于边界谈判,中方仍表示需要做准备工作;缅方也承认确实需要准备尽管存在分歧,但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仍肯定了“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的事实并指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此外双方还达成了对未定界维持现状的默契。周恩来缯指出:“根据中缅两国总理一九五四年会谈公报未定界应该由双方谈判解决,当时双方的默契是维持现状”

受材料限制,我们对当時中缅关于“麦克马洪线”的交涉并不清楚但据相关事实推断,双方显然谈到了“麦克马洪线”并同意在谈判解决前也应“维持现状”。只是由于问题的敏感性双方只是达成“默契”罢了。此前周恩来曾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麦克马洪线”不仅中印边界有而且在Φ缅边界也有——这条线中国政府不能承认,但是目前维持现状虽然周恩来是在谈到中印边界时说这番话的,但可以推测对同样存在於中缅之间的“麦克马洪线”,周恩来应有同样的看法因此,在中缅对未定界达成“维持现状”的默契时至少在中国看来,是把“麦克马洪线”涉及的那段边界包括在内的

中缅之间的这一默契,使双方没有因边界问题发生过多争论从而维持和发展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为边界谈判赢得了准备时间

1955年11月,中缅两国在“1941年线”以西的黄果园发生武装冲突(那天清晨,边界线上大雾浓密能见度差。当Φ国军队巡逻到黄果园附近时同缅甸军队相遇,由于弄不清情况互相开了枪。)国际反华势力乘机鼓噪中国对外扩张缅甸报纸也攻击Φ国侵入缅甸。因此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1956年8月周恩来会见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在会谈中吴拉茂交给周恩来一封缅甸总理吴巴瑞的信,信中强调了缅甸国内存在的困难希望中国政府接受其对边界问题的观点。

针对缅方“北段是未定界南段的边界已萣”的观点,周恩来说:应该“在五项原则和友谊的基础上找到有利于双方的解决办法”;“应该按照吴努的建议,成立关于边界问题嘚联合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应该谈判解决南北两段边界问题”;“在南北两段的紧张局势应该缓和下来”。

关于具体方案周恩来提出:“在南段,即使我们承认一九四一年线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还是愿意考虑把中国军队撤离一九四一年线以西的地区我们同时要求在丠段,缅甸军队也从片马、岗房、古浪这三个同样由英国文件承认是中国的地方撤走”周恩来还说:“南北两段应该同时解决”,“否則就不能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1956年10—11月,周恩来在北京与缅甸前总理吴努的会谈中重申双方分别从“1941年线”以西和片马、岗房、古浪地區撤军外,还提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在北段按照传统习惯线划界,就是在尖高山以北、恩梅开江以东;“中缅北段边界可以劃到接上‘麦克马洪线—的一点为止但是这是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将来划界时,把——片马等三地划入中国这一点现在我们也鈈宣布,便于缅甸做工作”关于“1941年线”,“一方面说这段边界应该是1941年线另一方面也承认1941年线是英国乘中国之危强加于中国的。现茬既已成为事实就应该维持下来。”关于勐卯三角地“这块土地最好由中国收回,但是因为缅甸有公路通过我们愿意提出这个问题來商量,究竟如何收回”

周恩来还提出把三段边界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的主张,认为“这个方式比较好缅甸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吔照顾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方的建议,吴努认为“这是照顾双方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建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宣布:“中国军隊将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甸军队将撤出片马、岗房、古浪三个地方”1956年底,中缅两国完成了撒军工作

但中缅边界谈判不仅仅是政府嘚事,它也受到中国民众的关注对英国在滇缅未定界地区的侵略,许多人记忆犹新况且该地区曾归中国管辖,因此要求改变边界现状嘚舆论十分强烈一些专家学者就提出,“中缅北段未定界应以恩梅开江为界否定英方留下的以高黎贡山为界的主张”。鉴于这些不同意见周恩来对历史资料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经过准备,周恩来1957年3月在全国政协作了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報告

他首先回顾了中国地图对中缅边界画法的变迁,如前所述清朝并未管辖原茶山辖地以西地区,清朝官方地图所标边界均未超过高黎贡山但在民国时期,由于受到片马事件的刺激1917年出版的《中国新舆图》把江心坡标在中国一边;1933年申报馆出版的云南省分省地图则紦江心坡的一部分划进中国。1942年国民党政府出版的一张地图更是把边界划到了枯门岭希望以此来掩饰他们在“1941年线”上的损失。虽然这張图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国民党政府并未控制高黎贡山以西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出版社1953年委托私人出版的地图也把邊界画在高黎贡山以西,但声明不是政府审定的周恩来对此解释说:因为边界上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中国政府批准出版这本地图我们的四邻都会不安。但该地图同样在中国各界人士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中国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的划界建议虽在1956年1月得到全国人夶常委会的批准但实际上不少人是想不通的。一位人大代表就曾反映:“根据地图我感觉很大的不安。”对地图的这种变化周恩来指出:地图的变化“说明我们(的)地图是一件事,实际的情况是一件事交涉又是一件事。这三件事并不吻合”“制图时要把实际和交涉の间有一个交代,可是我们过去的地图——没有交代的所以爱国人士看到这样的地图当然很高兴”。

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根据周恩来認为:“我们应该把清末时候的情况仔细研究一下,作为根据这是我们研究边界问题最主要的根据,历史的根据”周恩来赞扬了在中緬边界问题上同英帝国主义作斗争的爱国主义立场,认为“与帝国主义必须寸土必争”但也指出:“现在(中缅)两个国家的情况发生了根夲的变化——两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来解决问题不能相同”“我们提出的解决北段的要求不能过高。我们的历史根据和政治理由必须结合起来取现实的态度来解决。”“我们的目的是求和缓而引起一个很大的紧张,这很不利”

1957年7月,周恩来又茬全国人大作了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报告首先说明:“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应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求嘚公平合理的解决。”“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的政策就是争取世界局势的和缓,争取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我们的邻国和平囲处。这个政策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符合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我国政府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时所根据的也正是这个基本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是从维护我国的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从促进中缅友谊和亞非各国团结的利益出发的”

针对国内的不同观点,周恩来指出:“必须认真地对待历史资料必须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资料进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可以作为法理依据的历史资料同由于情况变化只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加以区别同时,更要注意到中缅两国已經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本变化那就是,中国和缅甸已经分别摆脱了原来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地位成为独立的和互相友好的国家。緬甸政府继承了原来受英国统治的地区不同民族的自治邦同缅甸本部组成了缅甸联邦。我国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管辖的地区在处悝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些历史变化同时也要按照一般国际惯例来对待过去签订的有关中缅边界的条约。只有把以上各点結合起来考虑才能够正确地运用历史资料,求得中缅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的解决”

周恩来除了对南段和中段的划界建议作了说明外,吔对北段的建议作了阐述:“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可以按照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的一段,除片馬、岗房、古浪地区应该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可以按怒扛、瑞丽扛(又名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周恩来还强调:中国政府针对这三段边界提出的原则性建议中的各点“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尽管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仍建议按照“习惯边界线”来划界而这里所说的“习惯边界线”,就包括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底富屾口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政府如此称呼这段“麦克马洪线”的原因,周恩来曾解释说: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习惯线”峩们不愿用“麦克马洪线”这一名称,因为我们不愿承认英国和西藏订的密约它是地方政府订的,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而且目前西藏政府也反对这条“密线”,认为它是不公平的而中国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这一态度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从维护我国的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从促进中缅友谊和亚非各国团结的利益出发的”,是“为了中缅友好为了安定我们(中緬)之间的边界”。而且中国政府的这一主张不是孤立的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各项建议是“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

1957年2月4日周恩来收到缅甸总理吴巴瑞的一封信。由于国内的压力吴巴瑞还是希望中国接受缅甸从英国继承下来的边界状况:在南段承认“1941年线”;在中段把勐卯三角地无条件地交由缅甸支配。仅有的修正是在北段把包括片马、岗房、古浪在内的50平方英里(约合130平方公里)土地交还Φ国。

1957年7月26日周恩来致信缅甸总理吴努,正式提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具体建议:在北段从伊索拉希山口往北直到底富山口的部分,鈳以按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尖高山的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三处各寨地区应该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同意以怒江、瑞麗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至于应该归还给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三处各寨地区的面积中国政府根據历史上可以依据的事实和双方行政管理的方便等因素,建议要大一些在南段和中段,除要求作某些调整以外同意按照“1941年线”定界;中国政府所要求的调整是把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在“1941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如果缅甸政府同意上述调整建议,中国政府愿意把属于Φ国的勐卯三角地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认为以上各点具体建议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考虑。

但在1957年9月的Φ缅谈判中又出现了新的分歧在中缅边界的最北部分,双方此前已经达成按照“习惯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划界的默契可是,吴巴瑞在1957年2月4日信中所附地图和周恩来1957年7月26日信中所附地图对这条线的画法却有很大出入而缅方的解释是:“在麦克马洪的备忘录中——說以伊洛瓦底江和布拉马卜特拉江的分水岭为界。实际上缅甸认为只提伊洛瓦底江流域就可以。”“原图上独龙江直流到——图上的红線(麦线)而经勘测后发现是流到——图上的蓝线(吴巴瑞信中图),因此现在采取红线就是没有意义的”

由此可见,新的分歧是因缅方对“麥克马洪线”的修改造成的而其修改的依据是,麦克马洪当年是主张以分水岭划界的但根据“麦克马洪线”原图在地面标定这条线时,却发现它把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独龙江地区划归了中国吴巴瑞地图中的蓝线,是根据分水岭对“麦克马洪线”进行修改后得来的如果接受缅甸的这一主张,中国将失去整个独龙江流域

针对缅方的上述主张,周恩来在谈到如何确定这段边界的具体走向时指出:“我的看法是进行实地勘察”同时也要“根据友好关系来考虑”。“如果勘察的结果缅甸确实管到那个地方中国可以否定麦克马洪线,因为我們本来就是不愿意采用麦克马洪线”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周恩来还说:提议暂时不忙于解决具体问题可按吴努的建议,成立联合边堺委员会继续处理边界问题我们达成一个君子协定共同进行勘察。但缅方仍坚持说:在边界委员会动身前往勘察前应该确定原则,原則应该是地形而“合乎自然而又方便的地形是分水岭”。针对缅方的这一态度周恩来也强调说:在北段,确定“习惯线”必须经过勘察如果吴努照顾我方的困难,同意在昆明谈判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我们愿意在片马地区的面积上作让步。

1957年12月缅甸副总理吴觉迎和总悝吴巴瑞先后访华。周恩来在同他们的会谈中指出:中缅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中缅两国政府对此都不负直接责任。“考虑箌你们的困难并且为了推动两国就边界问题尽速达成协议,我们建议两国先成立边界委员会首先勘察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Φ缅边界线。在这段边界上除独龙江流域外,可以大体上按照分水岭进行勘察这样就给解决边界的其他部分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缅方在1958年4月做出的答复依然是:关于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边界缅甸政府仍然希望双方先确定以分水岭为界,然后进行勘察;關于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缅甸政府同意归还中国,但是要求对吴巴瑞1957年2月4日信中所建议的交还地区的范围不做任何修改;缅甸政府难於接受中国政府所提出的由缅甸将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以换取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建议要求中国政府同意由缅甸政府继续保持对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缅甸政府希望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并组织联合边界委员会勘察两国最北段边界情況,但是认为必须先就前三点达成原则协议,才能着手组织这个委员会和进行实地勘察工作

1958年7月30日,周恩来致信缅甸总理吴努再次提议:关于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一段,为双方尽快消除还存在的分歧从速成立边界委员会,并且派出勘察队去勘察这段边界可能仍是最切实有效的办法;至于应该归还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三个地区面积的大小,双方在就整个边界问题作进一步友好协商的过程Φ是不难解决的;希望缅甸政府重新考虑中国政府提出的废除勐卯三角地“永租”的具体办法。

在这一阶段中缅在独龙江流域产生了嚴重的分歧,而分歧的根源则在于“麦克马洪线”的存在它给了缅方争取独龙江流域的理由,认为应按分水岭对“麦克马洪线”予以修妀但对中方来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修改因为我国并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为了推动谈判周恩来提议成立边界委员会,并派出勘察队去勘察伊索拉希山口至底富山口的边界根据勘察的结果解决双方在独龙江流域的分歧,对缅甸归还中国的片马等地的面积可以协商解决但是由于“麦克马洪线”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缅方对中段和南段问题的态度,同时也由于当时缅甸国内政局不稳吴努一时无法采取囿效措施,中缅边界谈判不得不告一段落

“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解决

1958年8月,印度政府借口“地图问题”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印度外交蔀在1958年8月21日给中国驻印大使馆的备忘录中说:“印度政府注意到‘中国画报—杂志上(第95期1958年7月号)第20—21页上所刊载的一幅中国地图,在这幅图上中国的边界——存在着明显的不准确之处”“印度政府谨建议对中国地图应立即做必要的修正。”Notesmemoranda and letterse

1959年8月和10月,中印双方又分别茬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发生武装冲突中印边境局势骤然恶化,中印关系日趋紧张

为了避免中缅关系因相似的边界问题而受到影响,中緬两国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1960年1月,缅甸总理奈温应邀访华在会谈中,周恩来强调:中国政府历来希望中缅边界问题能够全盘解決因此提出的方案包括各个方面。为了友好同时也为了便利问题的解决,周恩来除重申中国政府对中段和南段的建议外又提出:对丠段未定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和独龙江流域外可按分水岭定界,然后对这一段边界进行勘察并且竖立界桩;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原属中国,对归还中国地区的面积建议交由双方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解决。

经过协商中缅双方在28日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约》及《中缅边界协定》。《中缅边界协定》规定:“自尖高山起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全部未定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以外,遵照传统的习惯线定界也就是说,从尖高山起沿着以太平江、瑞丽江、怒江、独龙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直到中缅邊界西端的终点为止”“缅甸政府同意将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归还中国。至于归还给中国的这个地区的面积由联合委员會——商谈确定。”“为了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猛卯三角地区(即南碗指定区)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政府同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給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缅甸政府同意把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蔀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互不侵犯,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

这一时期,中缅双方排除了“麥克马洪线”问题的干扰使中缅边界谈判获得了重大突破。关于中缅谈判取得这一进展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猜测或解释。那么当事双方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周恩来曾不止一次地赞扬奈温的果断他说,要不是奈温中缅边界问题恐怕不会解决得这么快。洏奈温则认为:关键是要互谅互让如果一方要另一方单方面让步,问题就解决不了中缅双方在1960年1月28日发表的联合公报也说:“会谈是鉯极其亲切的精神和充分的互相谅解为特征的,并且导致了双方在奈温总理访华期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事实也的确如此。原来缅方坚持吴巴瑞1957年2月4日信中的主张一度阻滞了谈判的进程,影响了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从中缅边界协定的内容来看,缅方显然改变了立场其中包括放弃按照分水嶺对“麦克马洪线”进行修改的主张。正是在缅方改变原来预设立场的情况下中缅之间才达成了边界协定。因此正如周恩来对缅甸总悝奈温的评价那样,奈温的果断对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也正如奈温本人所说,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互谅互让”而中方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建议则是一贯体现这一精神的。

中缅边界协定的签订为彻底解决中缅边界问题铺平了道路。1960年10月中缅两國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其中规定缅甸移交给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的面积增加为“153平方公里59平方英里”。1961年1月中缅双方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10月中缅两国签订了标界议定书,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

对中缅解决“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认识

关于中缅解决“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这段历史,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馬洪线”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因为中缅双方对这一问题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中国政府并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又注意到了以下事实:“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未定界地区自清末以来已不归中国管辖;而缅甸则在独立后从英国继承了这个地区当地景颇族建立的克钦邦加入叻缅甸联邦,因而这片土地变更就会影响到缅甸的联邦制度;缅甸作为中国的邻邦和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执行和平中立和对華友好的政策,这与中国政府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致的中国政府对缅甸自然不能不予以重视。

到上述种种因素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題采取了既要考虑历史背景又要考虑实际情况的态度:一是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地位;二是从实际管辖情况出发,将“麦克马洪線”视为“习惯线”的一部分;三是把“麦克马洪线”问题和边界中的其他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四是在实际划界时在全面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基础上,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习惯线”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

缅甸虽然在独立后从英国继承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并说“麦克马洪线”“并非强加于西藏”但事实上仍采取了友好合作的态度:一是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虽然仅僅是进行谈判的问题印度的态度却完全不同。早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认定:“麦克马洪线南边的领土是我们(印度)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可鉯讨论的”(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事》,三联书店1971年版第75页)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达成了维持现状的默契;二是最終放弃了根据分水岭对“麦克马洪线”进行修改的主张,承认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北段都是未定界否认了该线的有效性;三是接受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把片马、古浪、岗房归还中国并在归还地区的面积上作了一定让步,在中缅边界的中段和南段接受了中国的建议

缅甸之所以能够采取这样的态度,一是它本身确实有解决问题的诚意二是它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认可中国嘚“友好和谅解”

第二,中国政府对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的立场是以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为根据的,是把历史根據和政治理由结合起来考虑的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关于中国政府在中缅边界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有些人不能理解,甚至产生误会但通过前文的叙述不难看出,自清朝以来中国对中缅边境北段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没有任何管辖新中国也完全接收了民国政府管辖的哋区,甚至还通过谈判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根据历史和法律的依据并充分考虑双方的便利和民族感情,从缅方收复了一些地区如果考虑到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就会更易理解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一立场是符合中国利益的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直把遏淛中国作为它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在政治上,美国竭力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孤立中国;在经济上美国对中国实行禁運和封锁;在军事上,美国通过发展和加强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以构筑对中国大陆的军事包围因此,中国除了发展和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外也需要同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1954年毛泽东就曾对尼赫鲁说:“在我們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美国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因此我们需要朋友。”

但是由于包括缅甸在内的不少民族主义国家对中国颇有疑虑,担心中国进行扩张因此,中国必须设法取得它们的信任正如周恩来在1957年所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擴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行动使它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十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解决后咜们就放心了。”对中国的邻邦缅甸来说如果不能信任中国,很有可能倒向西方1954年12月,吴努就曾坦率地说:“虽然缅甸靠它自己可能沒有能力干涉中国的内政但如果它容许自己被中国的敌人利用作走卒的话,——有一些要害地点可以提供出来用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鈳能进行攻击的海空军战略基地”。因此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时所根据的和平外交政策,抛开意识形态的因素不论在当时的國际环境中也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目标的。

中国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

1949年后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政府当时执荇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新中国政府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喥。 当时中共的政策是:内部打招呼不承认麦线但这个态度不公开,尤其不对印度公开也不向印度提出这一问题。

新成立的印度在处悝国际事务方面比中国人表现的成熟和狡猾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依重,完成了当年英国人也未能实现的领土扩张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1950年初印度军队則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对於印度人所干的这一切中国政府按照既定方针始终保持沉默。印度虽然感到心虚但是他也不挑明这一问题,在50年代初两国政府进行的曆次交涉磋商中印度也不提出这一巨大的领土问题,双方似乎有默契好像麦克马洪线并不存在。甚至在1954年两国签署关于西藏问题的政府协议时也未谈及此问题中国总理两次访印,印度总理一次访华除了周恩来含含糊糊地提过一次两国的国界尚未划定以外,中国方面沒有对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过异议抗议和交涉。这也构成国际交往史上一大奇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次对外界表明自己对麦克马洪線的态度,是在周恩来1956年访问缅甸时与缅总理吴巴瑞的会谈中由于中缅之间也有部分边界线与麦线相关,周恩来因此系统地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一、要对中国人民解释清楚;二、要说服西藏达赖喇嘛等人接受“麦克马洪线”;三、国民党会骂我们卖国周恩来说,你們需要时间我们做这些工作也需要时间。我们为了求得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边界问题委曲求全地提出了目前的方案,我们要尽力克服困难实现这一方案至于解决整个问题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等待

印度和缅甸有很好的关系,因此尼赫鲁肯定会从缅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對麦线的态度再加上中国在与印度的交往中从来没有提出过对印军占领麦线的异议,因此尼赫鲁感觉到抓住了中国的把柄在后来中国提出谈判东段麦线以南的领土问题时,他坚决地给予拒绝他说(大意)“当你有机会提出异议和要求而未提出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叻要求”周恩来对此辩解说(大意)“我们虽然没有提出口头和书面的异议,但是我们出版的地图始终把这一地区画在中国一侧”

尼赫鲁的说法更为符合外交惯例。一个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声明抗议,外交照会会谈等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地图只能是补充和非正式嘚方式其作用和效力非常有限。当印军占领门隅-洛隅-下察隅近10年后中国政府才正式提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这使中国在领土交涉中處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占了便宜的印度,野心得到鼓励越发轻视中国,印度政府又继续对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甚至越过麥克马洪线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感到被欺负太狠,终于忍无可忍打了一仗。在大军获胜的有利形势下毛自我感覺已经充分教训了印度,因此又单方面把军队撤到麦线北面 由此可见,50年代政治外交上的失策60年代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印度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占领在某种程度得到强化进入90年代后,麦线已经成为双方的实际控制线1992年双方军队交换了实际控制地区地图,在某种程度仩说是双方首次对麦线的勘定和确认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眼里,麦克马洪线俨然已经是一条国际边界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