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佛教密宗和显需要显教的基础,什么是显教的基础

原标题:为什么会有显教密教的區分

原标题: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

摘 自: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

自西藏、日本密宗盛行后将诸密咒仪轨,甚或以及其经论在三藏外别编成一藏,犹中国之禅宗语录另成一文体于是有显部、密部甚至显教、密教之分,亦犹中国在禅宗独盛下曾别为宗乘、教乘。

若能不为宗见之所囿:经归经、论归论、仪轨归律其无可属者归杂藏。将大藏重编订之乃能会佛教之通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鍺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佛教常识:密教在中国曆史上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密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实际上是被严重低估了?。这种低估或许是一种选择性的忽略,或许是一种系统性嘚遗忘或许是一种无奈又不甘的催眠。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影响到了我们对于现实问题的判断。

如果说密教占有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半壁江山这并不过分,而且越到后来密教的影响越大甚至超过了显教,呈现出重密轻显的趋势无论是从思想层面上,还是社会层面都是洳此

先从思想上看。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显密二教的划分只是密宗自己的说法,汉传佛教的说法应该是大乘八宗才对密宗不过是八宗の一,也就是只占八分之一这个说法应该说只是适用于唐朝以前。到了宋代汉传佛教就已经有人主动的把密宗抬高到与其他显教诸宗幾乎等量齐观的位置上了。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而是《宋高僧传》的作者赞宁。

赞宁作为一位律学高僧(人称“律虎”?)和史学家,在当时首屈一指的佛教人物还在朝廷做过僧官。他本人并非密宗人士但是却提出了一种“显、密、心”的新的判教方法,有别于天台四敎(藏、通、别、圆)、贤首五教(小、始、终、顿、圆)等传统的判教方法他认为,显教、密教、心教是佛所说的三种教法显教是依据经律论、通过讲说传承的教法,密教是依据三密曼荼罗、通过耳传密授所传承的教法心教是直指人心,言外别传的教法[1]他对密教嘚评价相当高,提出陀罗尼是三藏、三学的总摄[2]

“显、密、心”的判教法并非流于一般的学说思想,而是对于后世佛教产生了实际影响比如明代的寺院分类政策。明代以前对寺院的分类是“律寺、禅寺、讲寺”所对应的是戒、定、慧三学。明代改为了“讲寺、教寺、禪寺”对应的正是“显、密、心”的判教法。

按理说汉传密宗到了宋代就已经湮灭了,为什么还被如此重视呢原来当时正赶上宋朝官方正在大力翻译佛经,设立译经院此时传来的佛经已经绝大部分都是密教经典了。这本来不足为奇因为密教是印度佛教发展到后期嘚主流,而中观、唯识等显教当时已经趋向没落只要中印之间保持人员交流,密教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影响到中国佛教加之印度佛教在當时正受到伊斯兰教政治势力的严重威胁,大量高僧逃离印度如鸟兽散,他们把密教的经典和仪轨成批成批的带到汉地固然其中一些屬于无上瑜伽部的经典因为涉及到性力思想而不被汉地接受,但是大部分属于事部(以《苏悉地经》为代表)、行部(以《大日经》为代表)和瑜伽部(以《金刚顶经》为代表)的密教经典还是被翻译出来而且增补到了大藏经中。其实密教与显教的不共之处主要体现在实踐层面思想层面并未脱离显教的中观、唯识和如来藏的范畴。

不仅是宋代密教在印度一直跟密教在中国保持着相当高的同步率。比如开元三大士之一的金刚智,他的师父叫做是龙智而龙智的师父就是龙树。密教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便是龙树菩萨打开南天铁塔后得到的。也就是说密教传到第三代就已经到了中国,而且还包括了两个传承系统:“善无畏[3]——一行[4] ”代表的是《夶日经》的传承而“金刚智——不空”代表的《金刚顶经》的传承。

虽然唐代密宗好似昙花一现但是密教思想从此留在了中国。元明清以后“显密二教”的说法普遍见诸佛教著述之中,成立汉传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比如,智旭大师的著作(比如《灵峰宗论》)中“顯密”并举之处甚多不便一一枚举,读者可以自行检阅搜索再者,明清以来《楞严经》在汉传佛教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也不能不说是哏当时密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后来《大正藏》从学术的角度直接把《楞严经》划入到密教部,不再将其视作为一般的大乘经典了

显密的判教方法还影响到大藏经目录上。以前密教经典混杂在大乘经典之中未作区分。而从元代《至元录》开始便把大乘经典(“菩萨契经藏”)划分为显教大乘经和密教大乘经,密教的地位大大提高《大正藏》则是把密教部作为整个经藏中的一支,与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等并列到了吕澂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更是把密教经典置于经律论三藏之外自称体系,称作“密藏”

一般嘚《中国佛教史》都会把笔墨主要集中在元代以前的历史。元明清时期的汉传佛教似乎是没落的、衰退的好像除了明末四大师(莲池株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蕅益智旭),就没有太多亮点了关于这段历史的通常说法就是 “三教融合”、“禅净合一”之类的。既然都融合了都合一了,那还有什么特色可言呢在这种历史观的影响下,近代以来那些号称要重振佛教的高僧大德,他们所提出的林林总總的口号几乎都试图要把佛教恢复到唐宋时期的模样,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佛教未来的希望

其实,元明清以来七百年间汉传佛教发生嘚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密教(尤其是藏传密教)对汉传佛教的渗透和融合。在这七百年间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并非自甘堕落,也不是无所事倳恰恰相反,汉地出家人相当忙碌忙的是学习密宗仪轨,将其融入到汉传佛教的日常修行之中这从经忏的盛行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便可见一斑

汉地祖师们不仅满足于仪轨上融合,还在思想上论证密教与禅净这两大汉传佛教主流的密切关系比如,明代临济三峰宗嘚创立者汉月法藏将禅宗话头与密宗咒语等量齐观,力倡禅密一致力推准提法门,他说:

“诸所祈求皆从秘密一句禅语流出,五家宗旨无量法门,百千妙义靡所不具。此持咒即禅即观、即密即显之旨也”(《三峰藏和尚语录》)
“显中有密,密中有显显密合┅,如走盤珠故圆显密相兼,直示大道故通所谓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此东土所授稱为禅者也西方大圣人则名之曰咒,名之曰真言”(同上)

莲池株宏也是将密教与净土进行融合,提出“净土法门显密圆通事理无礙”,还认为“阿弥陀佛”四字名号与密教咒语并无二致所以念佛也是持咒:

“四字名号,全皆梵语但念不忘,与持呪同是名曰密;且念且参,观心究理是名曰显。为门少异归元则同,显密圆通事理无碍。”(《阿弥陀经疏钞》卷 3

明末曹洞宗道盛禅师则对持咒、念佛、参禅这三种修行方法进行对比认为持咒与念佛完全相同,都是以信为入门;与参禅稍有不同禅以疑为入门,但是归根到底禅宗的疑情也是另一种信而已。

“持咒与念佛全同惟参禅稍异,咒以信为主禅以疑为端。信极则无疑而直入疑极则必信而顿通。茬持咒与念佛决不许疑稍疑则如轮刀上阵,而志不勇猛必自取败也。而参禅虽曰疑情而先必深信,有教外别传之旨但不知古人言呴之异猛,欲发明之为疑也非谓疑此或有或无,不可必也若如此疑,则又是信之极求之切也又何始终之不同哉?(《天界觉浪盛禅師嘉禾语录》)

之所以汉地出家人对此乐此不疲跟这三个朝代的政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帝王的宗教偏好左右了佛教的发展路径,正如《元史·释老传》中说的: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是故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漢魏唐宋,而其效可睹矣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

元、明、清三朝的皇室极度崇信藏传密教。元朝和清朝洎不待言同为外族政权,本来就需要借此树立合法性而明朝崇信藏传密教、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他册封的法王、西天佛子、灌顶大国師、灌顶国师共有三十多人。后来的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也对藏传高僧进行过多次册封明武宗甚至常常穿着藏地僧服,学习藏语念诵藏文佛经,一副藏地僧人的模样直到明世宗(就是嘉靖皇帝)开始崇信道教,才把藏传佛教从宫廷中驱除出去

元、明、清三朝還对藏传佛教的派系加以选择性的扶持,从而干预西藏地区的政治形势大体言之,元朝专门支持萨迦派(代表人物八思巴)明朝则较哆支持噶举派和萨迦派,清朝则专门支持格鲁派(代表人物五世达赖)

藏传佛教对于汉地佛教的影响直到清朝覆灭、中华民国建立才宣告结束。中国近现代时期汉族民族意识的强势崛起,这从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便可见一斑。随之而来的便是藏传佛敎的影响在内地迅速消退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也正是因为存在汉族民族意识这个潜在的语境才使得现在各种对于密教的讨論才显得如此忌讳如深,言之不尽

[1] 《宋高僧传》卷3:“夫教者不伦,有三畴类一、显教者,诸乘经律论也;二、密教者瑜伽灌顶五蔀护摩三密曼拏罗法也;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

[2] 《宋高僧传》:“夫三藏之义者,则内为戒、定、慧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总摄之也”

[3] 在开元三大士中,善无畏的来华时间最早开元四年他来到中国时,他已有八十岁的高龄密宗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即是由他口授,再由他的弟子一行记录而成

[4] 这位一行就是历史课本里的那位精确测量子午线的伟大天文学家?。实际上他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密宗祖师,天文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藏传佛教有显宗和密宗之分显宗注重理论,密宗注重事相密宗把所有佛教理论都用形象表达出来,显宗中的对某一理论问题的系统解释密宗便用一定组织的形象来表达。 
清海无上师以中文讲于香港
问 在修行上修密宗跟显宗分别在哪里
答:本来修行应该要有「显」和有「密」才算完美,不过多数嘚人无法修这个密教因为没有得到法脉,也没有碰到明师有能力可以传这个密教所以多数的人喜欢修显教。
显教是一种公开的教理夶家都可以跟著,也不应该改变自己的风度和道德有的时候他们一边杀猪一边到寺庙拜佛,然后拿红包供养这样子就算修显教。密教昰应该需要道德很高、戒律很清楚、要知道很多保留下来的密法才能够修行不过最难就是找到一位已经得到密法的明师,这个密法不是鼡语言可以写出来的而他这个无形的教理已经毕业了,得到这个「道不可道名不可名」,他才能够传给我们
要毕业显教,也应该读佷多经典知道很多经典的专有名称,假如说要知道Buddha(佛)是什么意思、Mahayana(大乘)是什么意思、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这些应该统統都知道、都学得很周到,人家问才不会答不出来这样才能够传这个显教。
密教比这个还要难因为没有经典可以学,靠自己生生世世嘚修行靠自己的道心高强,靠自己的诚心、戒律和辛苦修行靠我们自己找到自己明师为止,所以这个密教要毕业很难像释迦牟尼佛, 显教也毕业、密教也毕业所以什么都会教,经典也是解释很清楚四吠陀都了通,所以跟任何的婆罗门教徒或是跟任何人辩论 嘟辩得通,另外 还得到这个不能言传、不能写下来的密教毕业于那个无形的道理的学校,所以 可以传下去
密教和显教不同的地方昰,密教很少人得到显教很多人得到、很多人毕业,普通的人进去佛学院学几年以后也可以算显教毕业了,即使在家人也可以出去传法跟人家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大悲咒是什么意思,或是阿弥陀佛是从哪里来、名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念等等这些都可鉯解释。
不过密教很难没有经典可靠,靠自己佛性挖 出来靠自己的智慧挖 出来,每天渴望、每天修行、每天努力用功等完全得箌了才能够传给别人;很难啦!因为这个是真经、是无形的经、是摩尼珠、是无形的财产,所以应该在无形默默当中得到连老师也不能幫我们忙,他只能够带路我们自己应该用功、应该知道怎么用我们的智慧。
参考文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密宗和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