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没有写过反映百姓疾苦的句子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孟浩然和李白入仕失败后的漫游诗比较.pdf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4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3年4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Apr,2013 of 第34卷第4期 JoumalHubei
ofArtsandScience V01.34No.4 Unive璐ity 孟浩然和李白入仕失败后的漫游诗比较 李嫣然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100 摘要:孟浩然和李白在入仕遭受打击后选择了漫游山川,两人虽身在山水仍然没有忘记官 场。但是孟、李的漫游诗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对官场的迫切程度不同,孟浩然真正沉浸在了山水 中,李白身处山林却整天想着会友,做官的想法更为急切。二是思想构成不同。孟浩然思想分为 三个阶段,闭门读书时期是一心隐居,干谒和科举时期想着建功立业,入仕失利后漫游是以隐居 为主,以入仕为辅。李白的思想构成是做官和隐居并行不悖,分不出谁主谁次,各种思想在李白 的脑子里不停地打架。三是对社会黑暗接触程度不同。孟浩然一生平顺,诗歌以书写自我为主, 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李白见识过帝都的黑暗,诗歌中有不少对百姓疾苦的描写和对君王所作所 为的思考。 关键词:孟浩然;李白;漫游诗 学而优则仕,人仕对于古代读书人而言,是唯一的目标,也是终极的目标。要么努力进入官场,成为治
理国家的一员;在没能进入官场或者被排挤出官场之后,则远离政治去漫游名山大川,用徜徉山水来排遣
郁闷,获得心灵上的安慰。李白和孟浩然在入仕遭受重大挫折之后,都有过远离政治前去漫游的经历。孟 浩然是在开元十七年科举落榜之后,开始他长达八年的漫游的;李白是在天宝三年遭谗赐金放还后,开始
他长达十一年的漫游的。笔者截取了两人这段时间的诗歌,深入分析比较孟、李两人漫游期间的心理和对
仕途的态度。 一、诗人对做官的态度――心向官场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读书人,他们的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文&&章:84篇
评&&论:133条
访问量:20140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宿虾湖 李白 鸡鸣发黄山。 暝投虾湖宿。 【虾换鱼旁】 白雨映寒山。 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 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 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 冈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 前溪伐云木。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李白 安石泛溟渤。 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 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 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 置酒穷跻攀。 徵古绝遗老。 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 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 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 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 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 吾欲归精修。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馋换山旁】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庐山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 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 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天成奇峡 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隆冬季节,我用诗歌取暖》 - 简书
《隆冬季节,我用诗歌取暖》
日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是2016年广东地区首次寒流入侵成功的一天。当天深圳室外温度仅有3°,大路上不像平日里车水马龙,街道上的人们不再摩肩接踵。但仍然有一群不畏寒风,热爱学习的十点读书会的小伙伴们和本次诗歌分享者David先生,他们早早就收拾好包袱,从天南地北出发,顶着刺骨的寒风相继来到深圳东门步行街“西西弗书店”。
本次活动的负责人童童和啊峰早已在书店门口拿着签到表等候着参加活动的伙伴。他们的眼中透露出好友来临的那一份期待和在冰冷的天气里希望友人温暖祥和的那一份关爱。上午10点30分,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基本到齐,我们沉稳又彬彬有礼的David先生用非常柔和的声音跟大家问好。然后大家共同布置现场,气氛显得特别融洽,温馨。我们的活动已经正式开始,第一环节是David的诗歌分享。David是一位喜欢用诗歌纪录生活的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的澎湃,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他儒雅沉稳的一面。
唐诗中的情怀,唐诗中的家国
——海崴(David)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看齐,试图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但非常奇怪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寻找的路上,我们的精神家园并没有得以重建。这是为什么台湾的一些大家如蒋勋的有关唐诗、宋词解析,和薛仁明老师重新发掘、并传承儒家学说的作品在大陆广受欢迎。这种持续的需求不是我们一时头脑发热之举,一定是我们精神世界对传统文化有需要。这种文化的回归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说明西方精神世界并不能让我们的灵魂有所寄托。前段时间去北京,去一些名胜故迹看了看,圆明园是这次想去的重要景点之一。圆明园是万园之园,不仅是因为园中四季景色优美,春天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秋天红叶点缀,冬天白雪皑皑,还因为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比较大,园内湖泊纵横,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长发飘飘的杨柳在园中随处可见。这个园子不仅仅大,还藏有一百五十多万件奇珍异宝、唐宋元明清的名人字画。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在1860年咸丰在位时,英法联军几乎把圆明园洗劫一空。更加不幸的是,1900年光绪统治时期,包括英法在内的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不但抢走了园内的珍藏,也放火烧了圆明园。进入圆明园大门不久,就可看到唯一残存的桥,也是圆明园历经火烧后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园中到处散落的残垣断壁让人心中很是伤感。那时暗暗对自己说,一定把历史好好的学一学。这首诗即是游园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
圆明园感怀
一湖前尘尽冰封,
残桥伫立静无声。
两岸垂柳伴夕阳,
低头凝眉待春风。诗中第一句的前尘是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把我们美好家园的财富洗劫一空的前尘往事。如果这个桥是一个人的话,他不但遭受了英法联军的两次摧残,也见证了这些不堪回首的历史事件,这些痛苦的往事一定会留在他心里久久不能忘怀。随着时光流转,这些前尘往事逐渐被岁月和人们淡忘,像是被湖面的厚冰牢牢的封存一样。只有这座残桥静静地伫立在园中默不做声,看着一年又一年的时光逝去。两岸的杨柳虽然没有叶片,却仍然像长女的长发一样,修长动人。待春风有两层含意,一是低头杨柳像人一样思索着盼望春天;另外一层含意是希望我们找回文化自信,为百姓还来福祉,使国家不但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裕起来,让我们的灵魂有依托之处。故乡总是舍不下的回忆。一天写稿子到深夜,听着窗外的风雨声,不由得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双亲与故乡。下面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窗外风轻语,
怕扰思乡梦。
却有未眠人,
静听夜雨声。窗外的风轻轻的刮着,他怕惊醒正在做思乡梦的游子。有心的风儿却不知道,在这冬天的风雨之夜,有人还没有入眠,静静地听着窗外滴滴嗒嗒的雨声,想念着远方的故乡与亲人。诗中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思乡,但在异国他乡或外乡飘泊的游子知道,每当夜深人静、刮风下雨,或天气变冷的时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关于写诗我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门外汉,今天主要想多给大家介绍唐诗,领略唐诗的美。李白是一个诗仙,他时逢盛唐,为人狂傲不羁。传说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研墨。和关心社会现实的杜甫不同,李白是那种豪情万丈,超脱自我,仗剑游天下之人。李白虽然写关心百姓疾苦的作品不多,但这些诗的景都写的至善至美,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的前两句像是用拍电影的长镜头手法,把相距千里的两地拉到一起。三四月的春日,燕北的天乍暖还寒,生命力极强的草儿刚刚吐出其色如碧的嫩芽,这个时节故都西安的桑树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前两句不但用大写意的手法描写了两地景色不同,为下面作铺垫,里面也用了典故。桑梓原来指的是父母,后来常用桑梓指代故乡。当夫君你思念家乡的时候,你可知道多少个日子,伴着我度过漫漫长夜的是我对你的思念,以泪洗面的我伤心得把肝肠都快要哭断了。这就诗好就好在五六句。春天来临,本是夫妻二人携手外出,到户外踏青、游玩的美好时节。但春天的再次来临,并没有听到远方亲人归来的消息。独守空闺的妇人无从怪起,只有怪春风。恼人的春风,本来我心乱如麻、悲痛欲绝,你和我素不相识,为何要来打扰我,让我平添更多的忧伤呢?谈过两地分居的离情别怨,下面我们讲一讲王维写的歌颂朋友之间那种真诚友谊的诗篇。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开始两句写的雨后景象,交待了时间和地点。早晨起来的渭城,下了一场雨,雨滴落下来,溅起了若有若无的尘烟。下过雨后,客舍的青砖绿瓦显得如诗如画,千家万户的杨柳也显得焕然一新。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说明两个人喝了一夜的酒,或者叙了一夜的旧。此时此地,不如把千言万语都化作杯中的美酒,让我们一饮而尽,出了阳关之后,再有没有朋友可以与你诉说衷肠。说过离别之情,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再谈一谈素有小李杜之称的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共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什么时间能返回故乡,我也说不准什么时间能够回去。思乡的情愫无以排遣,只有倾听巴山夜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什么时候能与你再次相见,一同夜读聊天。和你再次相见的那一天,一定向你诉说我在巴山夜雨时我对你不尽的思念。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是不是呢?诗中第三句“共剪西窗烛”分明是一对夫妻对面而坐,一个人剪过灯花不亮,另外一个人接着又剪了一下;或者丈夫站在妻子的后面,握着妻子的手共同剪去蜡烛上的灯花,屋内瞬间亮了起来。显然这不是写朋友,而是写相亲相爱的夫妻二人。诗人写这首诗时,他的夫人王氏死去几年。虽然两人已经生死两茫茫,但身在异乡雨夜的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人灯下夜读的温馨画面。不同于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描写现实,王维的回归自然,李商隐的诗写得比较含蓄,读起来越读越有味道。为什么李商隐的诗能打动我们,因为情,不管时代怎么变迁,科技怎么发达,但我们心中对亲人、友人,对家国的热爱之情不会变。也许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玄宗李隆基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但他接管的天下是一个烂摊子。从公元712年——公元756年他在位时节,带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外交等方面走向了强盛,并迎来了唐朝的第二个高峰——开元盛世。但晚年的李隆基确实不可与早年执政时的他同日而语,也让唐朝从兴盛转向衰败。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很多人在解释这首诗的第一句总是写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这样的解释有点牵强。为什么呢?当时作者站在长城之上,不由得思绪万千,感到岁月流转,时光变迁,从秦朝起就开始修长城,到唐朝(甚至明朝)时还在不断修筑。许多戍边的人不能返回家乡,与久别的亲人团聚。龙城在今外蒙古境内,是匈奴祭天或大会诸部的地方,可见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与重要性。飞将指的飞将军李广。李广有能力奇袭龙城,说明李广的勇猛。意思是,如果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怎会叫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呢?但使龙城飞将在,是一个假设句,说明唐朝已经没有像李广一样的战将拒乱于千里之外,让中原大地平平安安。诗中隐藏的有历史,说明唐朝已经由盛到衰。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从此君王不早朝”说明玄宗晚期的不理朝政和社会乱现。果不其然,李隆基吞下了自己酿的苦果,因安史之乱不得不避乱于马嵬坡,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在三军将士的强烈呼声中,他不得不赐杨贵妃自缢而死。我们所看的历史大多写朝代的轮替,或一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却没有写出历史的细节。而大量的唐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忠实记录了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热爱历史,热爱文学的朋友不妨看一看唐诗,唐诗不仅有文字之美,韵律之美,里面还隐藏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下面这首诗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如果杜甫生在盛唐的话,他也愿意像李白一样洒脱、飘逸;同李白一样,他也认为自己可以出将入相,却苦于没有机会施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抱负。生逢乱世的他郁郁不得志,滇沛流离了一生。杜甫关心黎民百姓,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所以被称为诗圣。能被称为圣者,必有天地之胸怀。早年杜甫投奔当朝宰相房琯,官至左拾遗。房琯是个好的文官,却无将帅之才;安史之乱中,他拒敌失利,被肃宗贬谪。也许是为了抱答房琯的知遇之恩,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被肃宗怒而贬谪。其后的岁月他做了一些不起眼的小官。再到后来他投奔在剑南今四川做刺史的严武。但严武生性火暴,有一次差点要杀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两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交待了两个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和安史之乱后期官军收复了大片的失地。里面的“忽”用的好,是指这个消息来得即突然、又及时。杜甫不由想起多少往事,为官之路不顺,多少年在外飘泊。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感慨万千,就连一国之君的李隆基都保护不了自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一个小小官吏的境遇也好不到那里去。想到此,他悲喜交加,哭得一塌糊涂,擦泪的衣服都湿了很多。他想把心中喜悦分享给身边的人,就看身边的妻子和孩子还是不是愁容满面,却看到他们正在又哭又笑地快速地收拾着诗书。其中的“漫”用得特别好。杜甫是一个官宦之家,也是书香门第,他的妻子也是有教养之人。平时她会很文雅地收拾诗书。但这突然来的喜讯让妻子和孩子像狂风扫落叶一样一边收拾书。一边笑着哭着说,我们要回家了!我们要回家了!这时诗人高兴得难以形容,想要放声高歌;这还不够,他还要纵酒,纵是放纵,可见他的开心无以复加,难以用语言描写。青春不是指青春时光,而是指四川奔腾不息的江水,峰峦叠嶂的群山。
说起了诗中描写山水的诗句,不由得想起了文道评论现代人词语匮乏,没有美的细节。在《人间词话》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这边有姑娘骑着单车,多么美丽的风景。这边有一群人钓鱼,多么美丽的风景。这一群人低着头在看书,多么美丽的风景。我们会重复使用同样的词语,为什么呢?因为词语匮乏。”在这首诗中,杜甫不但写事写人写得惟妙惟肖,诗句用两句话就勾勒出一幅跨越南北的山水画,从西南的四川盆地写到了中原大地,里面有巴峡和巫峡,长江的两个峡谷;然后是湖北襄阳和东都洛阳。这就是美的细节。诗中还有一个典故,襄阳是杜甫的祖籍,从杜甫曾祖父杜依芝起,杜家已从湖北襄阳迁到河南的巩义。诗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他一定听家人讲了无数次故乡的事情。襄阳不是无缘无故的放在这里。也许诗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叶落归根的他想回到祖籍之地看一看。除了回祖籍看一看,垂老的诗人不但思念自己的家乡,还想回到洛阳,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再尽一份拳拳之心。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吗!他自己滇沛流离,自己的孩子饿死,自己始终不得志,但这样落魄的他还是想着家国。对比现在人富裕却有很多乱象,说明我们少了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几年后,想要回到故乡的杜甫沿湘江顺流而下,船到耒阳的时候,杜甫病死在那里。他不但没有回到中原大地,就连去襄阳看一看的愿望至死都没能实现。这就是安史之乱给诗人带来的悲惨命运。有一定官职之人尚且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可想而知当时无权无势,又没钱没粮的百姓遭受多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苦难。讲了亲人离别,朋友友谊,家国情怀,我们最后讲回归自然。我们从自然中来,还要回到自然环境当中去。只有回到自然,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接下来分享王维的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林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祖母是一个礼佛之人,诗人自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对他的成长和后来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王维亦佛亦道,他的诗空灵自然。王维是唐朝比较著名诗人当中唯一作过高官之人。但他并不贪恋官位,反而愿意像陶渊明一样回归自然。诗中空山不是指的空,而是指雨后的青山显得十分宁静,这时已是秋天的晚上。雨后天晴,明月从松树缝隙间照了下来,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景色显得分外美丽。清辙的溪水从石头上流过,皎洁的月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的石头。诗的前四句实际在写静,流水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在第五句,这种宁静实然被打破,几个结伴归来的洗衣姑娘,她们边走边笑,整个画面有静有动,顿时显得生机勃勃,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这时一弯小船从刚下过雨的莲池经过,轻轻划过荷叶,停留在莲叶上的雨珠滚落下来。多么让人艳羡的如诗如画的景象。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任凭春去夏来,时光流转,自然景色依然让人心旷神怡,就连王公贵族都可以在山中长住不思归去,何况我一个清心闲适的平常之人呢!全诗虽然短短八句,却达到了文字与意境的双重高度。诗中不但写出如世外桃源般的山中月夜,也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画面,更写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全诗每一句都可独立成为一个画面,八句加在一起,描绘出让人向往的那种闲云野鹤,如神似仙的山中生活。
古人可以如此,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何不回身看一看?我们有了物质财富一定意味精神世界就富裕了吗?为什么还有那么贪腐呢?我们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好,为什么我们还会迷茫呢?如果向西方看齐可以找到让我们精神安居的场所,为什么至今我们依然不停地寻找呢?这只是我心中的一些疑问,希望我们能对此有所反思。也希望我们可以找回自己,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希望朋友们多学学历史,有时间到圆明园走一走;多出来聚一聚,到外面的山水中看一看。我们今天读古诗,写古诗,分享古诗,当我们把古诗特别是唐诗放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不但可以读出文本之美,韵律之美,也可以读出里面的历史细节,更可以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他们的家国情怀。古诗不仅可以写儿女情长,离别之情,朋友友谊,更可以写家国情怀,山水之情,古诗亦提供了天人合一,即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理念。为什么说唐诗和宋词是两个高峰,之后没有再出现这种盛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也许,回归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回文化自信,也可以重建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世界。太棒了!在David身上散发出浓浓诗人气息,由个人的感情色彩上升到对国家情怀的程度上,深深地有所感触。还有元仕同学用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朗诵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每一句都打动着在场的同学。很快就是我们的第二环节“以诗会友”,我们的小伙伴早已准备好自己喜欢的诗句,每个小伙伴开始轮流朗读诗句并说出自己对此诗句的感受。
第一位分享的是啊峰同学,用他清脆的声音慢条斯理地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感情特别的丰富,当场的同学听得陶醉。下面一段是啊峰对这首诗的感想:“此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以前喜好诗歌,可能是因为某几句独特优美的语句,拟人手法的美景,会让场景会突然浮现在眼前,面对诗词诗歌,没有去过多了解它的背景,听了讲座之后,今后会了解一篇诗歌之前,先去了解当时是一个什么背景,作者是人生哪个起伏的阶段所写,更能理解,诗词,诗歌的魅力。”
第二位分享的是水墨青花(童方明)同学,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十点线下活动。童同学表示,认认真真听了David老师的诗词知识分享后,尤其是David的那首听雨,读了以后真的非常有感觉。因为读到他那首诗首先跳入脑海的画面就是我自己听雨时候的场景,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类似的体验,当夜幕降临,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觉得也是非常有感觉的,不由得回去想很多东西,会去想念我的家乡,因为我也是一个深漂族,这种情感经常会被触发。看了david的老师自己写的诗,对我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我以后也要学习试着写出来,因为我之前虽然很喜欢诗词,但是当想去写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不懂得平仄,不懂格律,肯定写的四不像,写不好。于是就放弃了,但是自从看了david的老师写的之后,我突然感觉我应该这么做,诗词真的就像是叶嘉莹先生说的判断诗的好坏不是看是否用语言精美而是是否有真感情,并且是否运用到了恰当的方式把这种真感情抒发出来了让别人也能够感受到。我也应该试着去写,哪怕最开始写不好,但是只要是真的抒发出自己的真感情,于自己遣怀就足够了,于他人遇到有同样经历体会的自然会引起共鸣。接着是我们美女王静同学带来了自己改编的古诗,“初小离家老大回,一寒一署家乡客。何当共嘻儿时戏,试问归期未有期。”感叹时间飞逝,还没有做好长大的准备,就已经离家求学,慢慢地加入到社会工作,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在外想起儿时的玩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体验儿时的欢快。在生活压力下被迫成长,对少时美好生活的追忆,希望能够趁早回到父母身边共聚团圆。这首诗刻画了人生中所要经历的每段时期中的每件事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念念不忘的乡情。
今日雨声渐入耳,伴随声绪已进境。
境中回荡幼童时,一家门府弟兄多。
湿路门前似小河,孩童相约造纸船。
随流顺下远方兴,而今独望雨窗前。这是曾元仕同学自己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的情感跟王静同学有些相似,回想起小时候玩耍的事情,对童年的美好持着追忆,甜美的态度。一场小雨牵动着我的情绪,带着我回到不复存在的小时候,回想起家里一群兄弟姐妹在每次下雨时都会用纸折叠成一艘艘小船,在门前轻轻地放下纸船,让小船顺流而下,一直望着小船离我们远去的那种喜悦。同时也感叹现在此场景很难再次复燃,一切都变得物是人非,只有自己在窗前听着雨声,眼里出现一幕幕过去的故事情节。大家好,我是秋月,这次要分享的诗是诗人北岛的,诗人北岛呢由於一些政治原因一直旅居海外,现在人定居在香港。我其实对北岛也沒有特別大的了解,知道这个诗人还是因为看《天天向上》汪涵在节目里说过,于是就去大概了解一下。北岛的诗歌我沒怎么读过,所以只选了一首我认为与现在的自己很契合以及很喜欢的一首。《走吧》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沒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著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沒有失去記憶,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飄滿了紅罌粟。诗人北岛的诗歌帶有一种批判性,这也和他自身的环境及经历有关。有人也说北岛的诗是帶有一种世界性的,並不是民族性,也就是说他的诗放在世界的任何一处都明白,而民族性就有些狭隘了。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冰上的月光己从河面上溢出”这句,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月光铺在冰面上溶溶地,像要溢出来的样子,真的是很美的。好了,我的分享完毕。还有即将步入婚礼殿堂,在人生中将要扮演着新角色的Emily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我们年纪还小时,沉醉于诗歌表面清丽或华丽的词藻,而当我们逐渐经历世事,发现每一首诗背后都有故事,都包含了创作背后的此情此景。融合了当时的时间与空间。而从个人创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写诗是一种个人情感的释放。如果想把它当作一种兴趣来培养,下手是第一步,我手写我心。而不要拘泥于自己写得不好尔尔。”
又一位充满浪漫主义,敢于表达自己情感,对爱情有所追求的帅气伙伴叶明同学。大胆地在我们面前陈诉了他对爱情的观点,以及喜欢情诗的那种情怀。让我们伴随着叶明同学分享的诗歌,听听他的故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众多古诗词里我钟爱情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此豪迈的情怀怎能不让女生心动?一位对爱情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肯定是对生活非常的负责,并渴望着自己的爱情得到完美的升华。非常精彩地分享,我们的小伙伴通过诗歌不断地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真善美的一面,非常可爱的一群同学。在分享之余,还不忘互动。他们还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互交换,每人都交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情感的交流大大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这,不仅仅享受到人文情怀,还能享受到书籍带来的沐浴阳光。最后,这次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在“西西弗书店”门前来了张大合照,把所有的情怀,文化,思想保存在相片里面,让它们成为这次分享的最好见证。匆忙城市,是诗歌连接了你我;平凡日子,是诗歌照亮了你我;隆冬季节,是诗歌温暖了你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疾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