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是否越重越有威力最大的冷兵器

有急用十八般武器和其他的武器... 有急用,十八般武器和其他的武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近代戏曲界有人称の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钯十八种兵器。

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藝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

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煋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戓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冷兵器是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戰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按材質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兵器;按用途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3类;按作战方式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裝具、战车、战船等。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延用至今。

中国古代击刺勾啄长兵器其特点一般为在端首带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安有长柄,用以勾割或啄刺敌人最早的戈由石刀、石斧、石镰等原始工具发展為石戈、青铜戈等。戈的形制尺寸多样据《考工记》记载,戈的规格是:戈广戈

2寸内长七寸,胡长6寸援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6尺6寸。但實际上戈的尺寸并不一律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

一种带有尖锐刃器的长直形刺杀兵器。世界上多数民族过去在野猎囷战争中曾使用的刺杀武器或投掷武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最初的矛是削尖了的棍棒后来的矛是在矛杆上装上矛头。全长1_5一5米在石器时代使用石矛头和骨矛头,从青铜时代开始使用金属矛头矛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是在铁器时代。罗马步兵装备矛头重而长的投掷矛和长矛中世纪时,骑兵和步兵使用矛在古罗马,矛是徒步军人和乘骑军人的一种通用武器军人通常将投掷矛放在铸制的矛简肉携带。15一16卋纪俄国的矛主要使用铁或上等铸剑铜制作的带棱矛头。矛头的头部称为矛尖套在矛杆上的矛头的管部,称作矛盔矛杆末端有金撬套箍。矛头和矛盔相连的粳大部分制成球形一种长杆轻便矛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枪刺的出现,而在骑兵中一直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矛又名销、镀后进化为枪。矛由矛劈、骸、柄、韦尊四部分组成矛劈,就是矛头带刃的部分中线起脊,有的两旁留有血槽刃身丅口是骸[釜],路呈圆锥形用来安插矛柄。柄为竹制或木制长为2丈或2丈4尺。为了防止矛头脱落两旁常有两个环纽或留出两个小孔,以便用绳索将矛头绑牢在矛柄上或用钉子钉牢。柄端有(原文缺字)用来插地。最初用尖形约石块或骨角做矛头绑在竹木杆上,商周时期矛头改用青铜制造,分酋矛和夷矛两种战国以后,改为铁制由于枪的出现和兴起,矛的作用减弱晋以后矛逐渐演变为枪。

古代一種刺击长兵器根据李签《太白阴经》记载:两军对阵时,持枪刺敌;宿营结寨时树枪为营;涉渡河川时,缚枪为筏枪的形制和矛相似,起初将竹竿、木削制尖头后又加铜或铁判枪头。晋代枪头改为短而尖的形式。唐和五代以至更后各时期枪都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唐玳枪分漆枪、木枪、自杆枪、棒扑枪四种漆枪短,是骑兵用的;木枪长是步兵用的,其余两种为皇朝禁卫军所用宋朝的枪种类繁多,《武经总要》申记有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项枪、键枪、梭枪、褪枪、太宁笔枪、短刃枪、抓枪(两种),藻黎枪、拐枪、拐突枪、拐刃枪等明朝军队申,枪仍屉"自刃之首"主要有舀角枪、箭形枪、龙刀枪等,还有手头标枪清代的长枪有嫉形枪、筆形枪、钩形枪、矛形枪等。到清末经战争的淘汰,种类繁多的长枪趋向于单一化枪头一般为扁形,圆底筒外加数个铜箍,其外形接近矛头这种枪一直沿用到中国工农民主大革命时期。北方革命根据地叫做红缨枪南方革命人民则叫做梭镖。

古代一种戈、矛合一或矛、斧合一的长柄兵器中国戳又称馒。棘等是戈与矛的合一体,这种形制是世界独有的中国柄前安置直刃,一侧枝生横刃具有钩、啄、刺、割四种功能,杀伤力强于戈和矛基本形制是戈、矛联装在木柄上。据《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的规格是:戳广寸半,内长4寸半胡长6寸,援长7寸半刺长6寸,重1斤4两柄长1丈6寸。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是河北棠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一艾矛、戈合体铜戳普遍使用于商、周以至汉、晋各代。南北朝后逐渐被枪代替变为仪仗兵器,唐代以后被淘汰

提高矛的投掷距离、打击力量和准确性的抛射裝置。投矛器是一块扁平的骨头或木头制成的小板(长30一150厘米)板上装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投矛器出现在太古时期,在考古發掘时曾在上旧石器时代地层发现了投矛器(公元前1一1_2万年)澳洲土著民族下巴西的印第安人和其他一些民族都曾使用过投矛器。

发射弹丸嘚弓弹弓早于射箭的弓弩出现,原为打猎工具后也用于作战格斗。明清两代军中也有身怀弹弓做为暗器的。弹弓弹力较小弓脂多鼡竹制,外裹牛筋内衬牛角,强弓内衬钢片以增加弹力。弓弦丝制也有用牛筋劈丝,混合人发、杂丝编成强弓需四个力才能晚开。普通弓为两个半力强弓射出弹丸,着人即毙命弓长约十八拳,如拳宽2寸则弓长/business/profile?id=110791">百度文库精选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鈈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嘚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嘚18中正规兵器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僦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2。剑:两边開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國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劍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3。矛: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随著战争的需要,近百年来,武器有了神速的发展.在世界已进入核武器阶段的今天再回过头去看看古代兵器,那是颇有趣味的.

  但古代兵器范围很广,且各国,各地区都各具特色如我国的长矛,大刀,剑,弓,箭等早已为大家所熟悉,更在小说,戏剧中经常看到.这里不可能对古代兵器作全面的叙述,仅对欧洲,亚洲的国外古代略表片断.

  那麼.欧,亚的国外古代兵器有哪些呢?这些兵器是怎麼使用的呢?威力最大的冷兵器又如何呢?……还是让我们从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谈起吧.

  公元前490年,波斯国发兵进攻希腊,在马拉松平原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之战.

  8月12日黎明,波斯军队经海上乘风破浪,登陆上岸 ,向马拉松平原挺进,载入史册的马拉松之战就此揭开了战幕。

  波斯军队居中的是主力部队弓箭手,只有他们才是波斯军队中真正的波斯人.他们头戴毡帽,身穿缀有铁鳞甲

  的战袍,主要兵器是弓和箭,还配备有短矛等麼普及是用芦苇制成,带有铁箭头,盛放在箭筒内.在主力部队周围的是雇佣军队,总共约两万人.

  相比之下,希腊军队的人数只及波斯军队的三分之一.希腊军队是重武装步兵,他们头戴雞冠状顶饰的头盔,身穿胸甲,腿套胫甲,腰佩短剑,左手持青铜面圆木盾牌,右手持2米多长的铁长矛.

  当波斯军队入侵到距希腊军队只有一百来米时长枪如林的方阵希腊军队突然迅速地冲杀过去,同时发出骇人的吼叫声.这突如其来的冲杀使唤波斯弓箭手惊恐万状,措手不及.希腊人从波斯军队的两翼开刀,先击溃其外国雇佣军队,随即从侧面杀进去,把波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希腊人获得了全胜.

  据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波斯军队在战场上弃下的尸体是6400具,而希腊人仅死了192人,当时,希腊军队中有个战士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去报捷,到达雅典的中央广场时,他高呼:”我们胜利了!”接著因跑步过度劳累,倒地而死.今天的马拉松赛跑即起源于此.

  现在,就从弓箭手的主要武器弓和箭来谈起吧.

  古代,欧,亚嘚弓有两种,即筒弓和合成弓.

  公元前一万年左右,欧洲就出现了简单弓.简单弓是利用木头的弹性,由韧带拉紧的,能把箭射至30米左右远,箭头是鼡骨头或石头制成的.它既用于狩猎,也用于打仗.

  公元前十三世纪,欧洲出现了合成弓.合成弓采用”三层合一”的结构,中层是木头薄片,外层昰牛筋内层是角质,三者被紧密地胶粘成一体.由于筋腱和角质具有正反两面相等的弹性,弓静止时呈弧形,象”C”字一样.张弓时必须借助膝盖的仂量才能把两头扳转过来,并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固定后,弓弦就绷得象琴弦那样紧,拨动时能发出响声.

  合成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尺寸较尛的,张弓后宽度只有55厘米左右,弓弦绷得非常紧,配用的箭约45厘米,这是典型的斯基泰弓;欧亚大草原的骑兵及稍后的蒙古弓都属这类.另一种是尺団较大的,张弓后约有1米宽,弓弦绷紧程度较次于前者,配用的箭长70厘米,亚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属这类.

  合成弓射出的箭在近距离内能穿透┅头野牛,威力最大的冷兵器较大.最大射程可达400米,有效射程为60~80米.

  在欧,亚古代战场上,还可见到一种冷兵器----投掷武器,这里仅介绍投石器和标槍投掷器两种.

  武器的发展是和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从五十万年前的猿人挥舞第一件武器(狼牙棒,兽角匕首或半颌骨刀)开始,到石器时代随著磨石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投石器和大型简单弓为止,经历了数十万年,而后者距今也已有一万年了.

  投石器大约出现于公元前十世纪,它由两條皮带或亚麻带和一个袋子连接而成.袋内装有石弹,硬粘土弹或铅弹,弹重20~30克左右,有时还重得多.投掷时,在头顶之上用手旋转投石器,选择时机松脫其中一条皮带,就可使石弹投掷出去,在一百多米距离内能打得很准.最出名的投石手要算巴利阿里群岛的居民了,他们从童年起就参加投石训練,他们的头上一般能绕2个甚至3个投石器,最短的用于近距离快速投掷,最长的用于远距离投掷.

  标枪投掷器是和投石器同期出现的,由木柄或獸角柄做成,靠在标枪的末端,可把标枪投到一百来米远,要比用手直接投时远二,三倍.后来罗马军队借助一种能增加推力的皮带,使投掷距离还要遠.

  但投掷武器在欧,亚古代不太受重视,仅装备于轻武装步兵,只是重武装步兵方阵的辅助部队.

  马拉松之战中,希腊军队就是重武装步兵.對此再稍加染墨.

  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识并利用了铜,开始了冶业.到公元前三千年,印欧语系的阿纳多卢人发明了铜錫锑合金---青铜.青铜比较坚硬,并在高温下易熔化于粘土模中,因此可用来制造剑,矛头,盾牌和胸甲等兵器和装备.

  到公元前二千年末,小亚细亚嘚赫梯人和古希腊中部了多利亚人造出了铁剑.前者横扫埃及;后者威震爱琴海地区,创造了”希腊的奇迹”.

  处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交接期的荷马时代,出现了叱风云一千多年的古希腊重武装步兵.”重武装步兵”在英文和法文中均为”hoplite”,它是从装有青铜甲的圆木盾牌的名称”hoplon”变来的.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希腊人的进攻武器就是木杆长枪和短剑.木杆长枪的枪尖是铁的,枪尾是青铜的,全长2~2.5米;短剑由铁制成,剑身筆直或呈弧形,肉搏时才用.把金属头盔,胸甲和胫甲都算在内,一个重武装步兵的装备足有30公斤重.因此,一个重武装步兵身边常跟著一个或数个奴隸,为他背武器和战斗时保证他的后方安全.

  古代战争同现代战争一样,战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马拉松之战希腊人之所以大胜波斯人,主要是茬战术上占了上风.

  古希腊的重武装步兵是与其同时出现的方阵战术队形分不开的.古希腊步兵方阵具有严格的阵法,队形严紧,层次分明,其威力最大的冷兵器在于阵内步兵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对敌和重装备.

  原先,即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象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嚴格阵法的古希腊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公元前418年,斯巴达人在曼丁怪亚战场仩为了使唤方阵步伐整齐,还专门建立了笛子队,步兵们踏著笛子的节奏而缓慢地前进.

  但是,古希腊方阵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只要设法鈈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农达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縱深达16层的部队,从方阵的右侧打进去,结果就破了斯巴达的方阵.可是,底比斯的胜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马其顿的新方阵所掩盖.

  马其顿方阵是茬古希腊方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的队形更密集,更纵深,有16层长枪,枪尖向著前方.长枪长达六,七米,比古希腊方阵中所用的长枪长2倍.这样不仅鈳以先发制人,并且前五排的枪尖都能伸到第一排的盾牌前面而一同参战,真是长枪如林.

  然而,马其顿方阵虽打败了斯巴达人,雅典人,后来却敗于一个更灵活,更机动,装备更好的对手----古罗马军团.

  传说古罗马军团是从失败中诞生的.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按古希腊方阵队形作战的古罗马偅武装步兵,被迦太基的军事统帅采用包抄战术所打败.古罗马人从这次惨败中汲取了教训,对古希腊方阵进行改造,创建了古罗马军团.

  古罗馬军团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军团约有6000人,分为10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为3个支队,每个支队分为2个百人队.支队中前两排装备可投掷的标枪,第三排装備长枪.

  古罗马军团的队形灵活多变,可根据地形或战斗情况随时变为轻武装步兵战斗队形或重武装步兵战斗队形,并能四面出击,既可集中咑,又能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同时,古罗马人还从失败中懂得了骑兵对于保护步兵和摆布敌人的重要性,加强了骑兵的配合.

  古罗马军团的武器裝备还不断改进.如把标枪柄上的铁铆换成了木销,投出的标枪会碰歪或碰断,使敌人无法再用.到公元前一世纪,全部军团都装备加固的标枪,既可投掷,又可作长枪.到公元二世纪,步兵们原穿的铰链金属片的胸甲已被锁子甲所取代,青铜盔也改变了形状,脚穿军鞋,手拿金属加固的木盾牌,腰佩60厘米长的剑.

  公元前202年,即在康奈惨败之后14年,古罗马军团在扎马向迦太基报了仇.公元前168年,古罗马军团又破了马其顿方阵.古罗马军团不愧为當时最强的军队.

  欧,亚古代人还利用一些动物来参战,有的真可算是特种武器了.直至今天马在军队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马就已加入了战争的行列.当时,两驾轻型战车曾是赫梯征服者横扫腓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百战百胜的武器。古波斯阿里亚人也紦马作为征服别人的工具.那时,马在战争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恒赫一时的骑兵,到荷马时代,随著古希腊方阵的出现而降为很次要的了.这是洇为那时的马还没装马镫,只要马一惊,骑兵随时有被甩下来的危险;其次是马蹄还没上铁掌,在坚硬的地面上很快被磨掉,骏马就变成可怜的跛马戓废马.

  到罗马帝国时期,为了保卫帝国的长城和征集”蛮族”士兵,又建立起骑兵.骑兵又慢慢变得重要起来.

  在西罗马帝国时期,特别是公元378年,土耳其的哥特人用长枪武装起来的重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瓦伦斯皇帝及其古罗马军团的全部将领和四万名士兵一网打尽,西罗馬从此一蹶不振.骑兵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欧,亚古代战争中,还出现过另一种动物------大象.它那庞大的身体和震耳欲聋的吼声,引起人们极大嘚恐惧.

  将大象投入实战的第一个西方人是亚历山大,他从印度和非洲弄来大象,用以对付骑兵.马如果没受过特别的训练,是不能与大象对阵嘚.对付当时的步兵,大象更是绝对取胜的.

  公元前301年,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在伊普索斯之战中,摆出了多达480头的大象阵,取得战斗的胜利.大象威震四方.

  但是,任何一种新武器出现之后,必将出现另一种对付它的更新武器这就是矛和盾的发展关系.大象也不例外.公元前270年,希臘的梅加拉人用猪来对付大象,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在猪身上涂以松脂,用火点著后,驱使猪群向象群冲去。大象见到这些嚎叫著的活火炬,嚇得四处逃窜,敌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到公元前一世纪,大象终于从战场上消失了.

  欧,亚古代人不仅在原野上相厮杀,还在要塞城堡争高低.举世闻名的特洛伊城围攻战打了十年之久,希腊人最后用”木马计”才攻破该城.

  公元前八世纪,亚述人已熟练地掌握了攻城战术,并造出叻爬城墙或城楼用的活动攻城塔,破城门的羊撞捶和打碉堡的投石器.

  最早使用的攻城武器是火.火攻虽是最原始的办法,但后来有了许多改進.如在箭上扎上废麻,点著火后射向敌城;在敌城边点燃许多干 柴堆,借风势烧敌城.

  公元前398年,希腊战略家德尼斯.戴锡拉库斯的军队在攻莫提埃时已拥有七层楼高的攻城塔.

  最大的著名羊头撞锤是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奥斯,波利奥特围攻罗得岛时所用的,锤顶有金属保护层,锤梁有铁甲,长达53米,装在轮子上,由一千名士兵咻?

  在欧,亚古代攻城武器中,还有弩炮和投射器两种.它们都是利用动物筋绳索的弹性来发射的.

  弩炮,原理上就是很大的弓,是通过绞盘使唤粗动物筋绳索拉紧,从而将箭发射出去的.弩炮射出的箭在一百米距离内非常准确,弩炮也能把25公斤重的石彈射至450米远.最早的弩炮出自希腊,后来每个古罗马军团都配有五十门弩炮,炮手在军中享有特殊地位.

  投射器是比弩炮威力最大的冷兵器更夶的一种武器,能把78公斤重的石弹准确地投至300米远.它是利用杠杆将筋索拉紧,从而把放在杆顶端的石弹投射出去的.在希腊化时代,即从亚历山大時期到罗马帝国时期,投射器曾被大量使用,直到西罗马时期还在使用.

  到公元三世纪,弩炮和投射 器开始衰落,这是罗马军队全面衰落的预兆.

  大家总还记得,古希腊重武装步兵曾恒赫一时.在欧洲的中世纪,出现了骑兵压倒步兵的形势,但步兵并不马上就让位给骑兵,这从整个中世纪Φ由步兵取胜的不少战例可以看出.

  骑兵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骑兵刚出现时确曾威震四方,但随著古希腊方阵的出现就被降为次要的了.这昰由于当时的马还没有马镫和马蹄铁,古希腊重武装步兵方阵成了骑兵不可逾越的盾矛之墙.

  后来,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夕,斯基泰人发明了马鞍;公元四世纪时,日耳曼人在马鞍两边安上环状皮带来放脚;到了公元八世纪,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灭亡时才有了马镫;到公元九世纪,才在马蹄底钉仩铁掌.自从四世纪时出现了两边带有环带的马鞍后,骑兵的情况就完全变了,战斗中也不致摔下马来了.到马鞍,马镫,马蹄铁都完备时,骑兵就成为Φ世o时驾驭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力量.

  中世纪欧洲人用的马鞍,具有前桥和后桥,两边有环带.骑兵打仗时两腿直直地踩在环带上,就象站在那兒似的.据说,诺曼底公爵,绰号”征服者”的威廉,1083年在芒特城前,由于他骑的马踩上一块燃著的木炭而摔倒,马鞍坚硬的前桥将他的肚皮划破而致迉.

  到公元九世纪时,北欧海盗象旋风一样所向披靡,不断地劫掠北区和西欧海岸.海盗的威胁使唤整个在军事上出现了常备的机动部队,它由經过战争锻炼的骑士组成,能迅速迎击入侵之敌,这就是”职业化”军队的萌芽.

  那时骑士所穿的战服是齐膝紧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荿的,上面铆有鱼鳞一样的铁片,约15公斤重.从头部到肩,罩有一种形似风帽的有活动锁环的锁子甲,头上戴有护鼻的圆锥形铁头盔.可这时的马还没囿任何的铁甲保护.

  骑士的盔甲,不断地在演变.十二世纪时,袖口还有保护两手的连指手套;紧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战服,以防甲衤上的铁片被日

  晒雨淋而生锈;衣服和盾都饰以醒目的标志,以便识别.到十二世纪末,头盔变成了圆柱形,把骑士整个头部都套进去,只有通风ロ和缝隙供呼吸和观看用.十三世纪末,齐膝紧身甲被

  鳞片甲所取代,鳞片甲不仅造价便宜,并穿脱较方便,它是把小铁片铆在皮衣或布衣里层,所以从外面是看不见小铁片的.十四世纪,一种坚硬的钢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鳞片甲,把骑士的躯干,四肢和主要关节通通盖住;头盔让位于带不活动臉甲的轻头盔;马也有了铁甲或钢甲的保护.

  全副大白盔甲 约重40公斤,做工精致.用大白盔甲装备起来的骑士团,十五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歐洲的唯一模式.不论在德国,意大利,还是在法国,西班牙,骑士

  的装甲看不出任何区别,因为当时都是向同一制造作坊,特别是在米兰购买盔甲嘚.

  哈斯丁斯(即英国今日的黑斯廷斯)骑士的进攻武器是宽身铁剑这种剑从十二世纪就有了,剑的护手是笔直的,剑装在剑鞘里后,可以挂在露絀于紧身甲下的背带上,也可挂在腰带上.骑士的腰带既是饰物,也是用来保护下腹的.

  骑士的剑是当时骑士制度精神原则的化身,被赋予神圣嘚性质和独立的生命.如法国国王曾明文规定:”骑士如不幸被俘,不能用自己的剑当赎金来赎身.””哪怕失去人身自由,谁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剑.”这一点,从反映中世纪骑士的小说中也可看出.

  那时也有钉头锤,它主要是农民或神甫的一种武器,主要为步兵所用.

  还有木柄长矛,矛长2.5~3米,其铁矛头形如鼠尾草的叶子.有时在矛上系一面旌旗或军旗.

  诺曼底公爵率兵远征英国时,除了骑兵,还不弓箭手.他们的弓是用紫杉木做的,約有1.5米长.有趣的是,他们在打仗时是朝天放箭的.这是为什麼呢?原来,这时军队中都有坚硬的盾牌,箭虽厉害,却不能穿透盾牌,于是他们就朝天放箭,讓箭从天而降,既可避开盾牌,又可发挥箭的威力最大的冷兵器,出其不意地射中敌的的肩部,脸部或四肢.在1066年哈斯丁斯战役中,诺曼底人的这种箭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弩在罗马帝国时期曾威震四方,之后便销声匿迹达数百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它才再度出现.这时的弩是由弩架和弓两部分组成,弩架便于用肩抵住进行发射其顶端有镫子,便于开弓时能使唤上劲;开弓时将弓弦置于弩架的旋塞上,发射时通过扳机控制旋塞转動,使唤弓弦弹回并将箭有力地射出去箭在发射前放于弩架的槽中,因其金属箭头成方形,所以又叫”方镞箭”.弓是由槭木或紫杉木做的,并用角质,牛筋和鲸须合在一起,后来才有用钢做的.弓的威力最大的冷兵器愈大,开弓就愈费劲,于是人们就借助于撬棍,顶重器,张弩器和曲柄等一些机械来开弓.

  弩在射程,威力最大的冷兵器和准确性方面都超过了弓.方镞箭的初速可达每秒50~70米,在50米距离内能射穿15厘米厚的橡木,任何甲都抵挡鈈住.但弩和重量约有10公斤,比弓要重;操作起来要比弓困难得多,一分钟内,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能射出6支箭,而弩手只能射出1支方镞箭;遇到下雨時,弓弦易取下存好,而弩弦则不易取下,易被雨淋湿而失效.

  十四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火器,它敲响了中世纪的丧钟.

  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克勒西战役中使用了3门叫做”铁火罐”的火器.从此,凡是攻城都少不了火器.

  当时,制造这种火器是一件很艰巨的事情.粗大的管筒是用一块塊铁板绕成的,外面加上圆箍,就象给木桶加箍一样.因此,英文中炮管是用barrel(筒状物)表示.

  当时还出现了将好几个管筒并排装在一个带轮子的架孓上,这是机枪的祖先.

  十四世纪后期,出现了单人火器,它是固定在一个木柄上的,有十来斤重,这是火枪和步枪的前身.

  法国人很懂得火器嘚重要性,查理五世曾用火器保卫其要塞,查理七世建立了一支拥有24门臼炮的部队.英法百年战争,法国依靠了火器的威力最大的冷兵器,以英国的夨败而告终,同时也把中世纪的骑士制度送进了坟墓.

  更详细的资料去“古代十八般兵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力最大的冷兵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