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寒夜梅花表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意蕴结合作品

论巴金的寒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巴金的寒夜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巴金的《寒夜》
浅谈巴金的《寒夜》
  内 容 提 要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连载于《文艺复兴》(-6期)。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文章结构如下: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的《寒夜》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曾连载于《文艺复兴》(-6期)。《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在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一)汪文宣&&典型的悲剧人物
  汪文宣是《寒夜》最大成就之一。凡是读过《寒夜》的人,都不能不对他留有深刻的印象。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的年青人。受 &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并由自由恋爱而结婚,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怀着满腔&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和宏伟志向走向社会,想创办&乡村家庭化的学堂&,报效祖国。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败的社会制度,贫穷、疾病的折磨,使理想和热情付之东流&让那一大段时期的现实生活毁掉了&。成为软弱者的典型。复杂的生活经历使他性格裂变,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忍耐和妥协成为汪文宣的主导方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处世哲学。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地咳嗽,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见,总之他整天工作在担惊受怕环境里,严重地摧残了他身心的健康。对妻子也是如此。他带着强烈的念头去找她,可看到妻子同和别的男人有说有笑,只觉得心里发冷,却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最终&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真是一个可怜虫,尽活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可怜地步&。在家庭婆媳争吵中,他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他不敢批评谁,也不敢批判是非曲直。只能以自虐企图获得她们的同情,从而平息纷争。
  另一方面,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义感,内心也有对黑暗现实的不平与愤恨,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竭力想保持住好的品质。他老实、正派、不阿谀殷勤,给上司祝寿,都敬酒唯他不去。让他给一个国民党候补委员、政界红人写吹捧时,他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最后写成后他却在骂自己&谎话、完全谎话&,话中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怒。善良的他在病重的最后时刻,也没将他病重的消息告诉树生,却忍受极大痛苦写下&我愿她幸福&的遗言。对年迈的母亲也一肚的歉疚。
  那么是谁阻止了汪文宣的前进步伐,使他由&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勇士,逐步蜕变落伍者,懦弱者的呢,是那吃人的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教和黑暗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汪文宣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小人物。
  (二)曾树生&&个人主义者
  曾树生的经历与汪文宣相差无几,都是大学毕业,有过相同的理想,最后生活所逼,也只能在川大银行过着&花瓶&生活,且与婆母多次冲突。健康、漂亮的她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从小说文本看,巴金强调的是她选择了敢于改变的生活方式的道路,而没有恪守中国传统道德所要求妇女那样陪同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去牺牲。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叙述策略是形式层面上的,简单说是指文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如果不讲究叙述策略,不讲究文采,则文学的意义势必会大大降低。大凡名家,其文学作品除了思想之深刻,往往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二者的珠联璧合,才能使文学作品成为影响深远的名作。
  阅读巴金的小说《寒夜》,我们可以体察到小说中独特形式的审美。而独特形式所蕴含的是沉郁的审美,它构成了小说的一道独特风景。
  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与氛围的制造上。《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这种语言基调构成了巴金情感宣泄的一种载体。小说中的&寒夜&世界的阴暗令他十分伤感。他的情感常常会自觉流泻笔底。因此,他的语言世界是忧伤与哀婉的。同时,人物的悲苦状态,都召唤着这种忧伤的语言。小说中大量运用对比场面,强化主人公的悲剧人生。巴金以&寒夜&作为作品意境的中心,以&寒夜&聚合着人物内心与外界、主观与客观二重世界。在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如&阴暗寒冷&的住房, &永远带着愁容&的天,&一片黯淡的灰色&的马路等等这样的句子。它形成了一种沉郁哀婉的审美风格。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浅谈巴金的《寒夜》相关推荐
[浅谈巴金的《寒夜》]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57200" data-title="浅谈巴金的《寒夜》" data-image="">导读:忘情地参与他所构设的文学世界,他的作品总是能煽起大,(四)《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3、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3、结合具体作品,?2、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革命与恋爱,这些作品中,这是巴金作品中最富感染力而,内涵又较丰厚的作品,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
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
者的内心。这种风格自然与巴金激情化的写作状态有关。巴金写作时通常是非常
冲动,全副身心投入,忘情地参与他所构设的文学世界,他的作品总是能煽起大
悲大喜的恣肆的感情。
(四)《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2、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
度的小说。
3、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 (一)背景介绍
? 《寒夜》 1944年秋冬之际开始写,1945 初冬重写,写了二、三十页。
1946年8月《寒夜》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日 《寒
夜》结稿。
? 1、理解三个主要人物:汪文宣、曾树生、汪母。
? 2、如何理解“寒夜”的寓意。
? 3、比较《家》与《寒夜》中,作者对“家”的情感态度。
? 4、分析《寒夜》在艺术上的特色。
? (二)思想内涵
? 巴金说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替那些小人物申冤”,“让人们看见蒋介
石国民党统治下的旧社会是什么样子”。但小说文本除了这一社会性主题
之外,显然还深入地探讨了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和女性命运等更为深广的
? 小说描写了汪文宣、曾树生这对平凡夫妻的家庭在现实社会与家庭伦理冲
突的双重压力下解体的悲剧,显示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力量与对人性困境的
(三)人物形象
? 1、汪文宣是抗战时期重庆一个半官半商文化公司里的校对员,陷入家庭
的纷争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他 胆小怕事,安分守己,为了“不死不活”的
生活甘于忍辱负重,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放弃自己的理想,最后害病,
失业,吐血,在人们欢庆抗战胜利的寒冷之夜悲惨地死去。《寒夜》中的
汪文宣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地下室人”的特征。他对自己的性格特
征、悲剧命运和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具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把它们融入到
自我意识和内心深处反复痛苦地咀嚼。
2、曾树生形象
小说中,曾树生是一个具有复杂意味的形象。表面上“堕落”,在家里,她与婆婆
争吵不休,跟儿子没有感情,对丈夫只剩下怜悯。在外面,她做供人玩赏的“花
瓶”,背着丈夫与陈主任约会,甚至合伙做生意发国难财。
但实际上作者对她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她清醒地意识到在银行做“花瓶”的
无奈,对丈夫感情背叛的内疚,对儿子缺乏母爱的自责,但是她无法忍受婆婆的
冷言讥讽,难以忍受物质的贫乏和生活的寂寞。巴金把人物置于剧烈的矛盾冲突
中揭示其人性复杂的一面。小说从第14节至第23节,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曾
树生在“去”、“留”问题上的内心矛盾。
巴金关于《寒夜》的诠释
? 我在小说里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两个上海某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不死不
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间的纠纷,夹在中间受气的又是丈夫
又是儿子的小公务员默默地吞着眼泪,让生命之血一滴一滴地流出去。这
便是国民党统治下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 对于小说中那三个主要人物,我全同情。但是我也批评了他们每一个人。
他们都有缺点,当然也有好处。他们彼此相爱(婆媳两人间是有隔阂的),
却又互相损害。他们都在追求幸福,可是反而努力走向死亡。对汪文宣的
死,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都有责任。他们不愿意他病死,他们想尽办法挽
救他 ,然而他们实际做到的却是逼着他、推着他早日接近死亡。汪文宣
自己也是一样,他愿意活下去,甚至在受尽痛苦之后 ,他仍然热爱生活。
可是他终于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不听母亲和妻子的劝告,有意无意地糟蹋
自己的身体,大步奔向毁灭。
? 我写的汪文宣,在国民党统治下比什么都不如的一个忠厚、善良的小知识
分子,一个象巴什马金那样到处受侮辱的小公务员。他老老实实地辛苦工
作,从不偷懒,可是薪水不高,地位很低,受人轻视。
? 他的妻子曾树生,她在私里大川银行里当职员。她在银行里其实是所谓的
“花瓶”,就是作摆设用的。每天上班,工作并不重要,只要打扮得漂漂亮
亮,能说会笑,让经理、主任们高兴就算尽职里,收入不会太少,还有机
会找人帮忙做点投机生意。她靠这些收入养活了半个家,供给了儿子上学,
还可以使自己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
? 汪文宣的母亲,她从前念过书,应当是云南昆明的才女,战前在上海过的
也是安闲愉快的日子,抗战初期跟着儿子回到四川,没有几年的工夫却变
成了一个“二等老妈子”。她看不惯媳妇那种“花瓶”的生活,她不愿意靠媳
妇的收入度日,却有不能不间接地花媳妇的钱。她爱她的儿子,她为他的
处境感到不平。她越是爱儿子,就越是不满意媳妇,因为媳妇不能象她那
样把整个心放在那一个人身上。
(四)《寒夜》的艺术特色
? 1、巧妙而严谨的构思。人物的设置、结构的安排、对话方式。
? 2、细微的心理刻画,强烈的心理冲突。
? 3、成功的环境的描写与氛围的烘托,凄凉的意境。
? 4、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句式、语调。
思考题:1、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和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创作风格的异同。
巴金的小说创作
?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 (从1928年9月写《灭亡》到抗日战争爆发)
? 1、巴金前期小说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
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
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 2、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革命与恋爱。知识青年的反抗、追求与苦闷。
对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歌颂。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
? 3、巴金前期小说的整体特色就是标题所说:青春的赞歌。
具体特色为: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只求与青年读
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
语言行云流水,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
者的内心,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这种风格自然与巴金激情化的写作姿态有关。
这正是“青春型”的创作。
(二)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
40年代中期,是巴金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不过他的创作风格变了,他开
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
“血”和“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
人生世相的揭示。他这时期的翻译也由俄国虚无主义者的英雄故事转向斯托姆的
爱情小说与王尔德的童话。巴金风格的演变固然跟当时另人窒息的现实社会气氛
和作者在战时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有关,更是由于作者摆脱青春时期的浪漫而趋
向中年人的沉稳。
巴金的后期小说创作,从题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
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
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这些作品中,中
篇《憩园》和长篇《寒夜》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这是巴金作品中最富感染力而
内涵又较丰厚的作品。
曹禺《雷雨》
1 术手 段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3、戏剧语言包括。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
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
,能推动剧情发展;第
二 ,戏剧语言
? 1、通过《雷雨》了解戏剧的一般特点。
? 2、分析剧中人物复杂的关系。
? 3、周朴园、蘩漪人物分析。
? 4、“雷雨”的寓意。
? 5、《雷雨》的主题意蕴。
? 6、《雷雨》的艺术特色。
《雷雨》的主要内容
? 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为中心,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剧情,其中交织着侍萍与周朴园的30年的
怨恨,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相爱关系以及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斗
1、主仆兼“夫妻”关系;2、主雇兼父子关系;3、主雇兼兄弟关系;4、同母异父
关系;5、“母子”兼情人关系;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 周朴园:
1. 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 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 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
(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人性和阶级性是如此矛盾地纠结在他的性格之中,反映了他性格的复杂性。
? 蘩漪,是一个公认的艺术典型,是剧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这个形象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崇高的思想,而是以她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折射出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反映出那个可怕的环境是怎样把一个要求自由、渴慕爱情的女性逼到一条绝路上去的。她聪慧、 美丽,爱好诗文书画,受到过新思潮的影响,有反抗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欲望,渴望自由与爱情。但命运却安排她做了周朴园的续弦。她和周朴园矛盾的实质,是要求做人和不许做人、要求自由与不许自由的矛盾。她敢爱敢恨,是剧中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
? 其他人物:
? 1. 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 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 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 1. 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 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 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 鲁侍萍:
1. 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 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爱恨交织。
3. 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 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这种害怕之中,包含作家对命运的形而上思考,也包含对阶级不平等的批判。
? 周冲:单纯、美好:(1)追求超越等级制度的爱情,尊重对方的人格;(2)否定劳资等级关系,追求公平、正义;(3)期待美好的家庭关系,追求博爱。
? 鲁贵:奴才气的典型:(1)奴颜婢膝;(2)富有心机;(3)欺软怕硬;(4)放纵自我。
《雷雨》的主题
(一)人性与命运主题
(1)周朴园、蘩漪的复杂性。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资格考试、word文档、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_图文等内容。本文共7页
相关内容搜索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摘要】:巴金创作于40年代的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其作品《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就艺术水平而言,都超过了《家》这样的作品。尤其是《寒夜》,在巴金后期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思想主题的多重意蕴及艺术风格的巨大变异,显示了巴金小说的巨大美学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2【正文快照】:
一、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巴金后期小说的“复调”结构巴金在40年代,在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复杂丰富。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小说,后期基本上都是复调小说。在作品中,总有多种意蕴和声音。他仍然承续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不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激越。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艳萍;;[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光福;[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宁莉莉;王传明;;[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钱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刘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程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沈学习;张清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曹天生;张晓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廖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张小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杨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剑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张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田兴国;;[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王鹭娟;李朝平;;[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傅守祥;;[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雷龙乾;;[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雪艳;[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赛力克布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蔡勇庆;[D];南开大学;2010年
何东;[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胡俊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梅祖蓉;[D];武汉大学;2010年
程静;[D];武汉大学;2010年
张建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军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朱秀敏;[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明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蔡琳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毕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桂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陈慧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朱小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苏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汤希;[D];湘潭大学;2010年
李青;[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福德;;[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陈国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才嘉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王薇;;[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刘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于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1期
邓海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王欣;;[J];社科纵横;2007年03期
翟应增;;[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4期
张文娟;;[J];语文学刊;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慧英;;[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何玉茹;;[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杨友今;;[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汪雨涛;;[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张义奇;;[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王晓明;;[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周韵;;[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范道济;;[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卢学英;;[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宋晓庚;卢东;;[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秦弓;[N];光明日报;2003年
吴温;[N];河北日报;2003年
张放;[N];四川日报;2003年
李辉;[N];中国艺术报;2001年
;[N];山西日报;2003年
王建柱;[N];安徽日报;2003年
丹晨;[N];文艺报;2003年
唐金海 张晓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陈磊;[N];华夏时报;2003年
文湛 ;[N];中国邮政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历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孙志鸿;[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张全之;[D];南京大学;2004年
周立民;[D];复旦大学;2007年
周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吕晓;[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张喜田;[D];复旦大学;2005年
翟永明;[D];山东大学;2005年
邢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卢军;[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艺灵;[D];厦门大学;2007年
乐三敏;[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杨素平;[D];苏州大学;2006年
张爱丽;[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春燕;[D];内蒙古大学;2009年
郑朝琳;[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宋荣;[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刘卫玲;[D];西北大学;2009年
段淑芳;[D];扬州大学;2009年
阮航;[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述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