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怎么改

中央首提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号文件望再涉农
作者: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上周五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  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对于大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调整粮食供给;另一方面,除了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中央目标是通过政策改革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体包括降低成本来提高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在质量安全上满足消费者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上证报记者。  会议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李国祥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农业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租金高,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租金成本上升速度快;二是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三是物化投入高,农药、化肥滥用现象严重。“要想解决这三个问题,首先在土地制度上,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农民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调低人们对流转土地租金上升的预期;其次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以机械替代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第三是提升农田施肥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他说。  配合农业结构性改革,会议还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改革提供动力。目前,国家对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制度,同时开展对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只有农业的生产和市场相匹配,才能充分挖掘农业的产业价值链。”一位农业部官员向记者表示,“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曾明确提出,要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这意味着农业的市场问题正被提到更高层面。而构建一个和生产相匹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正处于非常关键的起始阶段。”  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会议指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双创”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具体来看,一要鼓励各地因地、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方式;二要壮大多元经营主体;三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与国家扶持政策挂钩的激励机制;四要强化政策支持,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针对中央财政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在此次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业内专家称,按以往惯例,这一讨论稿经讨论修改后,将正式形成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据悉,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时间基本都在1月底2月初,我国已经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的结构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预计都将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所体现。  【相关阅读】  上周五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了2016年和“十三五”阶段的“三农”工作,提出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当前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病症”各异,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只有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有效性,才能推动我国农业提质增效,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迎来持续政策刺激。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另据记者了解,即将出炉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将作为重要内容被强调。此外,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望明年初发布。  明年农村“土改”将会呈现三大方向。一是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三块地”改革试点将全面深入,二是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代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将迎来系列部署,三是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将迎来顶层设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在本月召开,对于2016年“一号文件”的预期也逐渐升温,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与打响扶贫攻坚战的中央精神推动下,作为“十三五”开年的农业发展政策将如何开展值得期待。  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向会议作了说明。  12月15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电视电话会议14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农为本,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财政部12月3日发布通知,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通知表示,2016年,中央财政选择13个省份开展试点。在原有浙江、宁夏2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新增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1个省份,在一定时期内开展试点。  11月3日-5日,农业部在广西举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龙头企业是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是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也是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_凤凰财经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任明杰 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加快农业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意见》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其中,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种植;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油料、糖料蔗等重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共分6个部分,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意见》要求,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方面,《意见》要求,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合理调整粮食统计口径。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热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 在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意见》要求,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利用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优化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全球布局,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稳定经贸关系。健全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强化边境管理,深入开展综合治理,打击农产品走私。统筹制定和实施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 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意见》要求,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要求,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多元化市场购销主体。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规模,完善吞吐调节机制。
[责任编辑:易云浩 PF006]
责任编辑:易云浩 PF00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220905
播放数:1664673
播放数:957125
播放数:731227
48小时点击排行&|&|&|&|&|&|
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抢先看!
  第一农经网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其中重点提到&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离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渐近,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再次提升。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已取得阶段性进展,2017年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其深化改革将怎么走?
  ★ &一二三产融合成资本热土 &★
  30岁的退伍军人张小军(化名),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又一年春节将至,他考虑明年可能就不再回北京了。他想回山西老家承包一大片地&种东西&,还想拉同学一起回老家做农村物流创业。
  用互联网和工业生产的思维,回农村做事业,是这位北漂青年想做的事情。另外,2016年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企业,资本下乡的步伐加快。
  中国农业离现代化的差距,恰恰是很多企业看到的机会。北京一家农业大数据企业高管王瑞,此前在华尔街工作,刚回国几个月,大多数时间在中国农村调研。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上海跟纽约已经差距很小,但农村跟美国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就是资本的机会。在王瑞看来,资本竞争充分的领域,回报率会越来越低,而农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比如农村金融、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化等。
  北京中关村一家大数据企业创始人张弓,是从美国回来的气象科学家,农业大数据开发,是他们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中国农业与美国现代化、规模化的差距,也让他看到了机会。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核心路径,也是2016年以来的政策和产业布局重点。
  这种融合让互联网进农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影响农村,无数像张小军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农村新型的经营主体,互联网企业和资本巨头也在进村。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8.2%,其中民间投资只增长了2.5%,而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1.8%。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介绍,如果说农业、农村是目前工商资本的投资热土,那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这片投资热土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所在。
  2016年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增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先后采访山东、天津农村地区,部分农村地区,已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科技金融、物联网等新业态引入农业领域。
  吴晓介绍,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基础还是比较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没有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也比较弱,利益联结机制不是很完善。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重磅规划文件,还有系列鼓励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农村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文件。2017年一批文件将继续落地,地方性政策文件还会进一步细化。
  1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为了鼓励像张小军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中提到,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返乡创业。
  不过,也有专家建议,一二三产业融合是自然的过程,政府没必要多加干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二三产业融合是要有条件的,比如说北京、上海一些有条件的郊区,因为有条件,资本自然愿意进去。农民愿意将土地和外面的资本结合起来,没有条件的地方无法融合。各地制定政策上也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改革重点 &★
  2016年另一个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改革,是土地改革的缓慢推进。
  中办、国办近期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三权分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这一重大农村改革进行了部署。
  《意见》指出,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
  官方公开解读称,这是适应承包户分化现实、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意见》也指出完善&三权分置&办法涉及多方权益,是一个渐进过程和系统性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确保&三权分置&有序实施。继续推进&三权分置&,将是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 &部分农产品价改路线初露端倪 &★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改革重点是,粮食价格改革继续推进。2016年起,我国取消已实行8年的临储政策,拉开了粮食市场化改革序幕。而作为推动农业供给结构转型的最重要的工具,明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已经露出端倪。
  在我国自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中央提出了价格调控的主要手段,对稻谷和两大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之后,政府扩大了价格调控的农产品种类,玉米也被纳入框内,临时收储收购政策应时而生。在&托市&政策的支撑下,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价持续上涨,逐步超过进口粮价,产生愈发严重的倒挂趋势,极大刺激了粮食进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在多重压力下,2014年中央决定开始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
  实际上,近期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均对未来五年的农业价格改革作出了具体安排。专家表示,根据我国已明确的中长期规划,主要农产品中的和小麦将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未来五年内这两大品种的价格形成还难以与政府补贴&脱钩&,明年农业价改的&硬仗&可能还将集中在玉米和两个品种之上。
  由于我国前几年都一直在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抬高了国内玉米价格。但国际市场上玉米接连丰产,价格不断走低,直接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库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临储玉米总库存超过了2.7亿吨。即便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零,国储库存里的玉米也能够满足我国一年的玉米消费量。这也是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一个领域。
  于是,2016年国家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给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现在看来,明年玉米价格也要继续放开,执行价补分离的改革政策,这也意味着实施了长达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将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正如李国祥所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目前,在稻麦口粮生产保持稳定的同时,库存压力大的玉米要调减3000万亩以上,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要增加90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玉米在执行价格改革的同时,大豆的价格改革也需要同时推进。
  我国从2014年开始取消东北大豆临储政策,试点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大豆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时,根据价差和种植面积给予种豆农民补贴。有关政府部门今年多次针对这项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但明年是否要继续执行这项改革措施却引发了市场争议。在一些专家看来,这项试点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记者在吉林省部分产区采访发现,大豆价格启动改革这两年,由于&随行就市&持续走低。去年,敦化、蛟河等地每公顷玉米纯收入已是大豆的1.5倍以上,导致大豆种植面积&断崖式&下降。不少农民直言,目前种植大豆与玉米的收益仍相差悬殊,农民种地就图个效益,种植大豆没有吸引力。敦化新立瑞丰家庭农场&场主&张朋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每公顷大豆产量4500斤,市场价1.8元/斤,目标价格补贴约0.2元/斤,总收入9000元,扣掉种植成本4000多元和租地成本4000元,实际收益1000元左右。而一公顷玉米能收入1.2万元左右,而成本仅高出1000多元,纯收入将近3000元。&
  但也有专家认为,现在就判定目标价格试点是一个无效的改革尝试有点言之过早。东北某大豆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大豆目标价格能在随行就市的前提下,有效抵御国际市场的低价冲击,而且这个制度是个不干涉市场的绿箱政策,它才实施两年,还看不出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他表示,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手段,因此如果有关部门需要讨论明年是否取消目标价格试点时,需要更加慎重。
第一农经网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台风专题】台风最新消息2016年
【G20杭峰会专题】二十国集团领导
【多肉专题】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文心兰专题】文心兰种植技术
厦门思明软件园二期-全讯
am9:00-pm18:00
|||||400-027-2521
24小时统一服务热线
热门搜索:
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改?
中国经济时报
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实际上农业的供给侧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那么,农业供给侧改革都包含哪些内容?怎么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一般人想到供给侧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更容易想到工业方面要调整,实际上的供给侧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那么,供给侧改革都包含哪些内容?怎么改?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程国强、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涂圣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进行了解读,供读者参考。
  韩长赋农业部部长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涂圣伟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彦文
  圆桌论坛
  韩长赋: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来讲,我们供给的能力和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但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在结构方面:我们有的农产品多了,比如玉米,年度性、阶段性供大于求了,有的品种缺,比如大豆。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应该说&大路货&很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尚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农业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是使我们的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也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我们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扬长补短,一方面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使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得到改善。从这三方面来讲,我们都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重点抓三件事或者在产品结构上重点抓三件事:
  第一件事,调减玉米。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们现在小麦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点。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甚至有些地方要开展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
  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们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我们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们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但我们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具体讲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有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
  第三件事,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关心,近年来我国的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奶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也都符合国家的标准,有的是和世界标准接轨。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奶业曾经出现过问题,而且偶尔在局部地区还出一点负面,所以市场对国产牛奶缺乏信心。
  总而言之,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们农业的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使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两端、使我们的农民和市民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好处。
责任编辑:Miya
共5页: 上一页1
上一篇: &&&&下一篇:
1、凡本站注明“中国市县招商网”、“市县招商网讯”的作品,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市县招商网”。
2、如作者本人对本站刊载内容、版权持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刊载之日起20日内联系本站,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3、本网所有项目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时效性等负责,如有异议可通过信息来源处核实。
欢迎各类型媒体与本站签订转载、频道、栏目等合作协议。电话:&&&&Email:
项目排行榜
本网为招商引资信息综合发布平台,请广大用户在使用信息时与本网客服联系,再度甄别。
主办单位:经济日报社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社&|&运营单位:市县招商网
客服热线:010-7/850&& 客服邮箱: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B座
Copyright (C)
中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110801号 |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