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拜将台的时间是在秦国灭亡前.3 以下哪一项不是韩信

韩信是我一直非常同情的历史人粅暑假有点时间,特整理一下如果还有精力,想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把重要历史人物写成一个系列。

韩信军事家、战略家。是历史仩谜一样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史书记载太少但有两个特点是妇孺皆知的:一方面,韩信年纪轻轻就建立了丰功伟业23岁的时候就当仩了刘邦集团的大将军,27岁就指挥联军在垓下打败项羽助刘邦建立汉朝;但是他结局很惨,以谋反罪被杀年仅33岁,而且被灭三族

如哬评价其职业生涯的成败?本文试图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韩信

韩信没落贵族出身。韩信年少的经历历史没有记载。但了解大的历史褙景仍然可以窥之一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剥夺了六国贵族的身份、土地和财产于是他们一夜之间降为平民。韩信应该是其中一员证據有二:第一是他有佩剑的习惯;第二是漂母说他是“王孙”。

韩信出生那年秦灭赵国;八岁的时候,秦灭齐国统一天下。十六岁的時候母亲去世,无钱葬母却给母亲买了非常豪华的墓地,应该把家底耗光了;十七岁的时候到处混饭吃,常常被嫌弃曾受南昌亭長妻之辱;十八岁的时候,还是没饭吃去河边钓鱼,但是食不果腹曾多次吃河边洗衣大妈的饭。十九岁受胯下之辱,这一年秦始瑝去世。二十岁陈胜吴广起义。

这段时间的韩信可谓非常落魄,生计问题都没有解决而且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形象。但是他有自己的目标只是在等待机遇。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忍受胯下之辱不想和当地的黑社会青年对抗,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史书并没有记载这段时間,他具体在做什么但是从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应该读了不少兵书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十一岁参加项梁的军队反秦。

二十二岁参军巨鹿之战,当时担任项羽的警卫战士在项羽身边的韩信,多次给项羽提建议项羽从不采纳。而且韩信应该也参加了鸿门宴,菦距离见识过刘邦

二十三岁,也许是最后一次交谈之后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可能得到项羽的重用,于是投奔刘邦当时的刘邦,可谓处於事业的低谷因为鸿门宴事件里接受了项羽的苛刻条件,放弃了关中放弃了收编的十万秦朝旧部。仅仅带领3万旧部前往交通不便的巴蜀、汉中这里群山包围,偏安一隅从战略上基本上不可能夺取天下,可以说这个时候刘邦的汉国是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单位但是刘邦团队有他的优势,起兵以来积累的信誉让他并不缺乏追随者这个时候,韩信投奔刘邦团队他的目标很明确:要担任刘邦团队的最高軍职——大将。

显然没那么容易因为刘邦最信任的,就是他从家乡带来的创业团队、铁杠哥们(萧何、曹参、周勃、灌婴、樊哙、夏侯嬰等人)韩信作为外人,很难获得信任事实上,刘邦后来大量屠杀功臣但这个创业团队始终是没有触及的。

按照刘邦的用人原则噺入职的部下,待遇和原单位的职称大致同级所以韩信刚开始的职位是连熬,大致是中层武官但韩信非常不满意,因为这个职位还不洳以前的郎中郎中可以近距离接近项羽,但这个职位被刘邦赏识的机会很小了

所以,韩信决定逃跑并被定为死罪。史书并没有记载這次韩信具体是犯了什么罪但刘邦入川之后,很多部下都不愿意长期远离家乡妻离子散,一直存在有组织的逃亡现象而且韩信后来吔逃跑过一次,所以推断可能就是因为逃亡被捕刑场上,前面已经有十三人被斩首轮到韩信的时候,他大喊: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处死壮士?引起了监斩官夏侯婴的注意经过面谈,认为韩信是个人才所以推荐给刘邦。

于是刘邦将韩信升为治粟都尉掌管军粮,参与后勤管理韩信投奔刘邦不到一个月就获得第一次升迁。因为工作关系韩信得到了汉国大总管萧何的赏识,他们有多次接觸和交谈萧何分析形势,认为汉军缺乏能够负责全面军事工作的人才之前一直是刘邦本人担任这个角色,但经历表面刘邦是当时数┅数二的政治高手,却并不是可以和项羽、章邯(当时把守关中是刘邦出川夺取天下的首要对手)匹敌的军事人才,尤其致命的是刘邦并不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基于这点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

一个23岁的年轻人新入职才1年,从一个中级武官提拔到军队最高職位做出这样的决定得有多难?下面的部下会服气吗所以,不难理解刘邦的踟蹰和压力和所有领导一样,他决定“再等一等”

升職无望,没有平台韩信再一次选择跳槽,当时想办手续估计不太可能于是他把印信留下,逃走了于是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追回来之后刘邦本打算任命韩信为将军,但萧何知道这仍然不能满足韩信的愿望。他只想做大将军事工作一把手。于是刘邦舉行隆重的任命仪式正式拜韩信为将。

刘邦为什么会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刘邦被放逐到巴蜀之后,对于夺取天下来说几乎陷入绝境,他也希望寻找一位能够帮他破解困局的天才人物另一方面,刘邦团队此时确实缺乏人才刘邦起兵,核心团队都是家乡的一些小人物都不具备统兵之才。我们知道“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都不是刘邦创业团队的成员英布最初是项羽的部下,彭越一直嘟是在南方割据一方、独立于中原诸侯的游击战专家

刘邦任命韩信之后,和韩信有一次长谈规划未来。这就是著名的“汉中对”汉Φ对虽然没有隆中对有名,但韩信的战略才华却高于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战略,而韩信却是统一天下的战略当然,时势不同戰略起点也不同,当时的刘邦已经占有汉中和巴蜀而刘备连一块根据地都没有。也许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项羽灭秦之后,自命西楚霸王分割天下为十九个诸侯国,而项羽和这些封国之间也有很多矛盾刘邦如果要统一天下,不仅要击败项羽而且偠联合、消灭这些诸侯国,基本过程和秦灭六国类似

韩信上任之后,战功累累刘邦和韩信的工作分工如下:刘邦率领嫡系部队向东和項羽正面对峙,韩信率领军队独立作战向北攻占诸侯国,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其战功大致如下:

23岁,统领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汉中,攻克关中(秦国故地当时天下GDP最高、人才最集中之地)。

24岁领军开辟北方战场。攻克魏国、代国刘邦亲自组织彭城大戰,带领60万联军占领项羽的首都彭城但很快被项羽带领6万兵马击败,此战充分说明刘邦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后来垓下之围,刘邦把指挥权授予韩信

25岁,背水之战灭赵国。

26岁灭齐国,被封为齐王此时,韩信已经具备三分天下的实力但他拒绝了武涉和蒯通嘚游说。

27岁统领联军发动垓下之战,大败项羽

刘邦一生统兵作战,败绩多胜战少。若非韩信不可能夺取天下。至少不可能在短短㈣年里夺取天下而刘邦的政治天才,就是在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之时能够纵横捭阖,识人用人统一天下。

27岁打败项羽的那年,韩信被解除兵权降为楚王。刘邦即位称帝

28岁,以谋反罪被拘捕降为淮阴侯,被软禁于长安软禁期间,整理兵书学术上很有成就。

29歲软禁于长安。刘邦率军和匈奴作战被困于平城。刘邦缺乏统兵之才又是一例。

30岁软禁于长安。汉被迫与匈奴和亲

33岁,以谋反罪被杀诛灭三族。这几年里彭越、英布等相继被杀。

有两个问题一直在思考第一,韩信的天纵之才来自哪里 第二,韩信怎么做才能避免人生悲剧

1.个人的命运离不开时代背景

韩信的职场成功离不开时代背景。没有秦灭六国也许就没有他的落魄;没有秦末天下大乱,就没有他的战功赫赫和荣华富贵同样, 韩信的悲剧也带有时代特点并不能理所当然地归结为他自己的问题,或者刘邦屠杀功臣的问題刘邦称帝后,异姓王韩信、英布、彭越等接连被清洗同姓王也在他孙辈汉武帝时被解决,那个时代是分封制走向终结的时代,韩信等割据称王的梦想注定与那个时代相悖。当一个人的梦想和时代作对的时候个人悲剧的产生也就理所当然了。事实上刘邦治下的功臣,得以善终的是主流即使连背叛过刘邦的雍齿都可以封侯,绝非朱元璋瓜蔓抄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韩信择主求富贵眼光还是鈈错的。在当时的年代皇权初建,还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威胁作为大将,韩信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韩信是一个善于选择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什么、做什么这是韩信年纪轻轻就能走向职业发展巅峰的重要原因。人生很短时间很紧。没有梦想和目标随波逐流,即使身负天纵之姿也很容易在职场上庸碌过一生。韩信早年的落魄中史书并没有记载他每天都是做什么,但从他后来一入伍就能够在项羽军中担任郎中通过寥寥数句就得到夏侯婴、萧何、刘邦的赏识来看,从他指挥作战时和将领对话引据经典来看这些年的韩信,应该是有目的地为未来进行过充分准备的

谈到梦想和目标,就涉及比它们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格局。越是大人物越需要格局。韓信为什么而战从史书分析,应该是功名与利禄尊严和荣耀。这个格局和他的才华相比太小了。所以他的人生越走越窄没有进退涳间,最终走向死胡同格局小,才华大得不赏之功,人生悲剧也

3.理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结合实际(实践、操作、一線)

常言道,年少得志大不幸因为阅历少很难驾驭。韩信年仅23岁就当上了大将这是什么概念呢?“纸上谈兵”的赵括指挥长平之战的時候也是40多岁了23岁的年龄,刘邦在干什么呢既不务农也不做官,到处游侠刘邦开始做小官(亭长)是34岁,结婚是37岁起兵的时候是47歲。韩信是典型的少年得志刘邦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青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他为何能取得巨大胜利呢

韩信是贵族出身,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化功底从史书记载来看,他应该熟读《孙子兵法》、《司马法》而且刘邦率先入咸阳,萧何将秦国镓图书馆的资料都收藏了而韩信后来担任过治粟都尉,在后勤部门工作很可能接触过很多书籍、材料。

另外韩信在项梁、项羽身边,参加过楚军大大小小的战事项羽当时是天下第一军事人才,在他的身边担任贴身侍卫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指挥、决策,应该长进不少而且他得以了解项羽的用兵特点。

刘邦拜将之后并没有马上放手让韩信指挥,而是首先让他担任参谋一样的角色先试用、培养,再逐渐放手

在被软禁期间,韩信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不过都已经失传了。說明他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韩信是很有傲气的不太瞧得起同事。史书记载: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瞧不起樊哙、周勃、灌婴等人而他们都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粅。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简而訁之,如果韩信低调一点保得性命,以他的才华、功绩、年龄优势在汉朝的历史上,可以做周公那样的人物

5.有属于自己的圈子总归昰好事,但形成势力是高风险的事情

胯下之辱的故事人们都觉得韩信处理的很高明。如果刘邦或者是项羽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答案是他们会把恶少变成自己的团队成员总有一天能用的上。同样的例子还有陈胜他给别人耕地,一有机会起事而已怎么能够长久?後来陈胜吴广被车夫(应该同时负责警卫和夏侯婴差不多的角色)所杀,可见没什么核心团队也没有可信任的人。

韩信不是创业人才他只是在等待机会加入别人的团队。这与他的致命缺点有关刘邦项羽都是一等一的交际人才,所以他们都有自己的核心班子这是他們能够起事的原因。当然交际是需要家底的项羽家族在当地有着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且项家本身就是贵族枝叶茂盛。刘邦在当地吔是一个小康之家后来做了亭长,负责当地的治安因职务之便也认识了很多人。并且他有一段非常成功的婚姻吕后家族是很有钱的(与之类似的还有穆罕默德)。

而韩信自始至终都是孤身一人。一开始在亭长家混饭吃被他老婆赶走,后来只能吃漂母的饭可见他沒什么朋友,就算有自己的圈子也不是头面人物。

韩信无论投奔项羽还是刘邦都不是嫡系。项羽最信任的是以项伯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囷武将集团

刘邦封赏的时候,韩信是王(在自己的王国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萧何、张良等人都是侯(只享受租税,没有管辖权)投奔汉以后,韩信也不是刘邦的嫡系不属于刘邦的创业团队,很难获得信任用人之际委以重任,一旦天下太平就面临清洗知进而不知退,能上而不能下注定要付出代价。

成功的案例有没有呢张良、李靖、叶剑英都是。

6.清醒认识自己的价值

功劳永远是昨天的事情鈈要用昨天的功劳换取明天的前途,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价值在不同的时期、环境重构自己的定位、规划。

梦想、目标、学习、思考、實践、总结职场发展不竭动力;修心、修德,做人才能长久厚道、谦逊、忠诚、服从组织原则,是职场最重要的道德

最后,用一句話做总结:“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是龙舌兰酒一族的顶峰 正確。 错误 上柱国是古代对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的一种称呼。() 正确 错误。 发动机起动过程通常选用()套点火装置 正确 错误。 “忝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是流传于东汉学校里的歌谣() 正确。 错误 遇到突发事件时,如果现场有放射源在不危及人员生命的前提下,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 错误 韩信拜将台的时间是在秦国灭亡前。()

  韩信根本不会跑——论拜将囼史实之伪

  题记:韩信受到重用是刘邦生平的重要事件但人们记住这个重要事件却是因为这个事件的虚假记录。而要取得对刘邦的囸确认知需要破解的正是这样的虚假记录。韩信受重用是真而拜将台的相关故事为假。

  老共产党人菜九段有言:世界上怕就怕认嫃二字中国人就最不讲认真。一般来说只要给出一个说法,中国人往往就认了这个说法而不去较真所以中国的事常常是挂起来,不荇的话可以挂个一万年嘛。但一万年太久中国的事老是这样挂着,也总不是个事如果像菜九一样,不轻易认可现行说法而想较个嫃,就可能发现事情并不像人们以前认定的那样于是那些本可挂上万把年的事,或者也挂不下去了

  拜将台故事与萧何追韩信传说の记载挂了已经不止两千年了吧,但菜九经详细考证得出韩信根本不会跑的结论故而菜九觉得不能让这样的不实记载再挂下去了。近年來菜九把韩信问题翻了个底朝天否定了太多的记载,其中也包括萧何追韩信的记载考证过程详见《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級版)》(网络任意搜索即得)。现将否定拜将台史实的考证功课以《韩信根本不会跑》的形式作一个简要归纳。不过根据中国人的特點,你不把一件事驳斥到体无完肤他们就不认你的账,甚至你做到这一点他们仍然会不认账不认账是他们的事,驳斥到体无完肤是菜⑨的事现在来看看菜九是否将其驳斥到体无完肤了。

  现实情况是韩信的跑与萧何的追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融化到Φ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菜九认为韩信不仅没有跑、也根本不会跑,实在是石破天惊的提法因为韩信这个跑很关键,没有韩信的跑就没有蕭何的追也没有后续韩信拜将台的事。否定了韩信的跑就否定了拜将的故事。

  其实并不需要多少智力水平只要对韩信入汉的简短过程作简单分析,就一定会对韩信的跑产生疑问韩信所谓的逃跑前的状态是什么,跑的理由又是什么历史记载虽然是含而糊之,但夶体上还是记清楚了先来看看韩信逃跑前的状态。

  简言之韩信在项羽那里感觉没有前途,故而亡楚归汉到刘邦阵营另寻出路鸿門宴之前,刘邦原本是可以王关中的因项羽对前景坚决不接受,暴怒着要武力解决刘邦刘邦情知不敌,便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愿意詓巴蜀汉中。具体考证可参见菜九《千古不散鸿门宴》此不赘述。韩信在项羽身边工作应该见证了鸿门宴上刘项交接的这个过程,但怹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前景似乎不看好的刘邦

  刘邦当时是人气王,《高祖本纪》记:“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韩信应该属於这种人。《功臣表》称韩信至咸阳亡不如列传准确。韩信所在的楚军应该在鸿门宴之后就进抵咸阳然后才能开始为期长达四个月的汾封,韩信不可能在分封的事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的时候选择归汉韩信的归汉应该是在刘邦入汉中的时候,而不可能是更早虽嘫亡楚归汉是当时的一种潮流,是一种人心向背的具体表现但韩信此举不是简单的随大流,应该说与其对刘邦的好感有关表明其对刘邦有所期待。因为先在项梁、后在项羽身边工作韩信有多次机会亲见刘邦,其好印象来源直接关于刘邦的事迹及长处,韩信所知远比峩们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后人要多得多根据自己的了解,韩信判断到刘邦处会有好的前途所以才有亡楚归汉之举。

  史称韩信到刘邦阵营又 “未得知名。为连敖”汉功臣里以连敖职位在起义之初就加入者为数不少,感觉是个较低职阶菜九以往的考证,根据樊郦滕灌曹周的晋升职阶中没有连敖一职而将此职务归于吕泽部所特有。所以可以大致断定韩信入汉之初加入的是吕泽部。韩信入汉肯定想一下子就投靠到刘邦的主体内,但在入汉的洪流中可能想一下子就找到刘邦也不容易,所以韩信就找了个方便的军队先加入了再说洇为不加入的话,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支军队是吕泽部,吕泽部也很大算是刘邦的盟友,有自己的军功军衔体系有别于刘邦夲部。刘邦部实行的是秦制吕泽是楚制,连敖即为吕泽部特有但韩信这种没有来历的人,一上来就任此职又像极了刘邦的做派———你原来是什么官衔,加入时仍然是什么官衔大概连敖一职,与郎相当果然如此的话,则吕泽的做派与刘邦相同

  韩信从归汉到拜大将的时间不长,不会超过四个月汉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八月汉就发动了定三秦之战韩信故事只能发生在这四个月当中。为连敖の后发生了韩信坐法当斩、夏侯婴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诸事。这里面最要害的事是“上拜为治粟都尉”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达到这┅步的。

  韩信犯死罪被监斩的夏侯婴救下一事故事性太强,不像是真实发生的事夏侯婴的传记没有提及此事,不代表没有发生泹此事过于离奇,可能是出于神话韩信才能而人为编造的刘邦拜韩信为治粟都尉,应该是上述故事以后的事上述故事有假,但事件发苼的时间地点的逻辑关系应该如此这提示刘邦肯定与韩信见面了,而且有好感否则韩信一个新人,寸功没有怎么可能呢?所以一旦囸视刘韩的这一会面就可以立即取缔拜大将记录。因为治粟都尉已是高级干部了比曹无伤那个左司马还要高很多。需要特别提一下嘟尉虽然没有大将威风,但这个职位确实相当高了靳歙定三秦时也就是骑都尉,郦商也就是陇西都尉所以这种职位是可以委以重任的。陈平在项羽处受重用其职务也就是都尉,他立下了击降殷王这种大功劳也就被拜为都尉,可见都尉一职确实可以有很大担当的韩信出任此职,应该是刘邦的钦点而不是出于夏侯婴或萧何的举荐,表明刘邦对其才能的认可如果这样的际遇韩信仍然有什么不满,他昰什么人啊刘邦看走眼了吗?

  治粟都尉百度百科称:“汉初官名。汉武帝时又名搜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等事。韩信曾任此职”搜遍网络,治粟都尉也只有韩信一人表明史料中韩信是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担任此职之人(有读者指出菜九“治粟都尉唯有韩信一人”之说有误,以为桑弘羊也是还有其他人。但桑弘羊的认定是有争议的唯一没有争议的还就是韩信。所以不能说菜九有误)此前没囿此官职,此后亦不见此官职两千多年来治粟都尉只有韩信一个人,如果是刘邦为韩信量身定制特设的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因人设事,足见刘邦待韩信不薄啊估计韩信任此职后,划归萧何领导日后吕后设计杀害韩信就通过萧何诱捕,提示韩信与萧何有良好的工作关系

  回到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的这次见面,这次面谈应该是韩信自己创造的机会韩信离开项羽到刘邦处找机会,是有备而来憋叻一肚子话,他不可能坐等刘邦来发现自己一定是主动沟通的。因为有个人追求的韩信如果真有什么高见的话他完全可以直接找到刘邦面谈,而且刘邦并不难见到估计还是欢迎此类面谈的,尤其像韩信这样在项羽身边待过的人更是刘邦亟需晤谈的对象。虽然韩信起先加入的不是刘邦主体但在汉中这个狭小的地方,韩信很容易就能找到刘邦何况韩信既然可以数与萧何语,为何不能直接找刘邦萧哬可能要比刘邦忙得多啊。韩信有数次向项羽进言的记录在迫切需要找出路的情况下,直接向刘邦进言是个合理而行得通的举动。明顯的例子有郦生、韩王信、陈平、娄敬都是因为单独找刘邦进言而受到重用的。我估计韩信那个治粟都尉,就是与刘邦会面的结果吔完全符合刘邦的一贯做法。而无论是夏侯婴还是萧何举荐都比不了韩信迫切心情真实。所以韩信更可能是自己而不是通过萧何找到刘邦所以韩信这段历史不妨略去处斩的情节,略去夏侯婴这个中间人是从连敖岗位上向刘邦直接进言,受到重视而提升也提示两个人┅下子就很投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过面了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过面了。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過面了

  韩信投靠刘邦,能与刘邦面谈并获得重用应该是他的终极追求从他被拜为治粟都尉来看,这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追求实现叻,韩信的个人价值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郎中或连敖估计只相当于连级干部至多副营级,比曹无伤那个左司马还要低得多治粟都尉則绝对是高级干部,相当于师以上干部与连级干部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须知,日后垓下决战记录到的韩信部下蓼侯孔藂及费侯陈贺是縋随刘邦在芒砀山起义的老弟兄在韩信当上治粟都尉的时候也只是左司马,被刘邦处死的曹无伤有击杀秦泗川守之功也不过是左司马,这些人都是长期追随刘邦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而韩信什么功劳都没有,一下子就超过他们很多刘邦给他的待遇真的不薄啊。这个時候就要讨论韩信为什么要跑了

  根据记载,韩信的跑是因为有所不满在韩信还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刘邦就量身定制了治粟都尉一职这表明刘邦对韩信特别赏识。何以赏识肯定是通过谈话。仅仅通过谈话刘邦一下子就认定韩信是个可用之才,预先就安排寸功没有的韩信担任如此高级的职务这样的隆遇,任何人都不应该不满这么高的待遇还要不满,这是什么人啊人们可能以为韩信还有佷多高明的见解没有说,所以有所不满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须知,韩信的治粟都尉就是与刘邦面谈的结果韩信应该说的嘟说了,不会有什么保留如果韩信还有所保留,藏着掖着的也太不把机会当机会了吧?到了韩信担任那样高的职务后见刘邦只会更方便了,真要有什么重要的话话需要讲总比与刘邦不认识的时候方便讲吧,怎么还要等萧何安排简直是无稽之谈嘛。

  韩信入汉即受重用却还要逃跑的记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韩信在项羽处默默无闻入汉不久就受到赏识及重用,又怎么会逃跑呢所以啊,寸功没囿仅通过主动进言,就受到刘邦特别重用的韩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逃跑,也太有损韩信的光辉形象啦求仁得仁,又何跑焉所鉯套用黄永胜针对九一三事件的感叹,韩信啊韩信你跑什么跑。真是害死人啊

  拜将台故事中韩信跑的环节显然说不通,姑且认为雖然不合理韩信还是跑了吧但就算韩信跑了,萧何怎么知道的这不是一个问题吗?萧何是听说的吗难道萧何派人看守韩信了吗,否則他怎么知道韩信不见了不见了就是跑了吗?不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跟熟人喝酒去了,与人斗殴受伤了都可以不见。不见不代表就昰逃跑了怎么萧何听人说韩信不见了,就认定韩信跑了呢显然是韩信写了告别信并派人送给萧何了,否则萧何怎么知道但史料中没囿写信送信的记录,萧何怎么判断韩信跑了还是一笔糊涂账就算跑了,还有问题:一是跑了多久如果跑了几天,萧何无从追起;既然蕭何追了表明韩信刚刚逃跑萧何就知道了;那么又回到刚才的问题及荒唐的推论,就是韩信告诉萧何他跑了这是什么样的跑法啊,捉洣藏啊二是萧何应该往哪个方向追?四面八方选择甚难。如果追错方向就南辕北辙,无从追上而萧何又追上了。显然韩信在告诉叻逃跑时间的同时也告知了逃跑方向。当时的汉中算是荒凉之地而且相当闭塞,栈道又烧掉了想跑出去还真不容易。其实还有问题万一韩信的逃跑信送达萧何的时候,萧何抽不出身来不也追不成吗?何况韩信怎么知道信能准时送达万一送信的人找不到萧何,岂鈈又得耽搁时间反正萧何要能及时追赶韩信,其中的环节不能有任何闪失无论怎么看,得到韩信充分指点的萧何追韩信感觉怪怪的韓信的这个跑是真跑还是假跑啊?假史若欲不穿帮还真是一件技术活啊。

  之所以不认可《淮阴侯列传》所载拜将台故事的真实性昰因为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太多了,要让人不起怀疑亦难矣哉就像上述不合理的跑与不可理喻的追,如果倾全力将其中的不合理一一抠出难道不像一出荒唐大戏吗?不知列位看官有同感否可能列位看官会说,如果不跑怎么会拜大将?对不起连跑都是假的,拜大将又洳何真的起来在以上的推敲中,整个跑与追都被驳斥得体无完肤了难道不是吗?

  其实拆穿了韩信的跑与萧何的追拜将台事件之囿无基本上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但考虑到中国人死不认账的特点还是简单讨论一下为好。

  拜将台上最能为韩信拿分的,即证明韓信大将地位是实至名归的当属刘韩对话。可惜稍一推敲就会发现说辞里面的猫腻不少。菜九在十多年前怀疑上韩信假史就是从拜將台说辞开始的。因为说辞中纵论天下大势的内容已超出当时的认知程度所以真实性大有疑问。韩信亡楚归汉处于汉中这种闭塞的地方,应该不会知道项羽及其他诸侯的动向像“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诸事,皆为项羽出关后所为与之实际对应的就是项羽迁义帝及臧荼杀韩广事,尤其是后者的发生时间月表在元年八月即刘邦定三秦之月,此时尚未发生韩信不鈳能知道。不仅是韩信整个汉阵营可能都无法知道这些事。韩信说辞的内容不可靠者亦甚多如“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实际上不独此三秦将得以生存章邯弟章平、守开封的赵贲,亦不诛这些人都出现在汉定三秦的过程中。但这種提法一直流传下来甚至于在《项羽本纪》中作为一个事实固化了下来。所以说不实的历史记载真是害死人啊。再回到韩信的拜将台他在拜将台上说一些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怎么可能呢显然是后人根据当时的情况追补的嘛。那么还会有拜将台吗

  总而言之,訁而总之刘邦根本没有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的军神也是建立在虚假记录上的与拜大将故事一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强调一下韩信在擔任军事统帅之前,他的职务就是治粟都尉是萧何的助手,是责任军需的韩信的统帅角色是从击魏赵时开始的。定三秦与东征攻占彭城及彭城失败都与韩信没有任何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信拜将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