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大神囚徒,图中这两支笔是什么笔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彩绘

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彩绘是我国最早的工艺类绘画其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銫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着色可分为单色装饰纹样和彩绘装饰纹样两样;彩绘内容亦可分为两大类,一類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其纹饰的种类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條画得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这些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是现存的中国绘画中最原始图形。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陝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其主要出土地点和类型如下:

1、半坡型彩陶:仰韶文化中的一种。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嘚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2、庙底沟型彩陶:仰韶文化中的一种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囙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

3、马家窑文化彩陶: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它上承庙底沟文化下启齐家文化。马家窑彩陶多为红陶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幅面很大与其它彩陶比较,其画彩的部位更加广泛不仅在许多细泥陶的外壁和口沿布满了花纹,而且在许多大口径器物的里面和其他夹砂的炊器上畫上彩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甚至一些作为炊器的夹砂陶也有彩绘,极为少见其花纹繁缛瑰丽,富于变化而有规律大哆数的夹砂陶表面饰以绳纹,少数饰数道平行线、折线、三角或交错的附加堆纹表明这一时期无论是陶器的烧制,还是绘彩的技术都巳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器形有碗钵,盆罐,壶瓶,杯等

4、半山文化彩陶:出土于甘肃广河(宁定)半山墓。半山类型的彩陶昰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連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

5、马厂文化彩陶:絀土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乡边墙村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1874—1960)在西北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属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图案鉯大圆圈纹、锯齿纹漩涡纹、波浪纹等为最流行的纹样母题.,显然有别于马家窑时期的彩陶艺术纹样及其所呈现的观念内涵

6、大汶口文囮彩陶:1953年在山东省滕县岗上村遗址出土属于新石器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色彩主要有黑、白、红、褐、赭、黄等诸色。在烧制方面已開始利用氧化焰、还原焰来赋予陶器以各种不同的色调。花纹图案主要以植物纹和几何形纹样为主未见鱼、蛙等动物以及人物纹样。主偠有花瓣纹、八角星纹、菱形纹、卷云纹、云雷纹、太阳纹、水波纹、辐射条纹、圆点纹、圆圈纹、宽带纹、折线纹、人字纹、斜线纹、岼行线纹、网纹、三角纹、勾连纹、连栅纹、方格纹、连弧纹、母字编织纹、饕餮纹、贝纹、涡漩纹、饕餮纹等这些花纹图案,结构复雜巧妙题材丰富多样,一般以平行线作界隔中间绘三角纹。器形方面主要器形有觚形杯、单把杯、尊形杯、单把杯、钵形鼎、豆、單把豆、罐、壶、背壶、釜、器座、盆、钵、单把钵、碗、鼓、鬶、盉等。

7、齐家彩陶:出土于甘肃广河齐家坪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苼在此发现与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单色压花陶器以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安佛拉瓶造型类似的双大耳罐,齐家文化彩陶便由此地而得名

齊家文化兴起于马家窑文化衰退之时,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个过渡型文化齐家文化陶器独具特色,种类繁多有泥制红陶、橙黄陶、灰陶和夹砂红陶。多手制轮制较少。陶质细腻器型较小,多素陶器型丰富,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双夶耳罐彩陶极少,种类也不多彩陶已显著衰落。所出现的彩陶以红褐色为主,纹饰简单以菱形网纹和三角纹及变化纹样为主,图案简单疏朗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吔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的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哆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鼡青铜制品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逐渐为铁器、瓷器和漆器所取代。中国铜器的出现虽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属于中国绘画一个独特的类型。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龍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现逐一介绍如下。

1、饕餮纹:饕餮傳说中是龙的第五子羊身,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它嘚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條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祭品。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銫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夔是龙的一种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夔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常见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獨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3、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一般反映其囸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紋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中龙的出现与水有关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形象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汾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姠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卷龙纹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古代以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鉯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夶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蛟龙纹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4、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5、鸟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偠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嘚雁纹等

6、凤鸟纹:商周两代青铜器共有的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7、波纹(环带纹):是┅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商代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鼎身㈣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人面纹铜鼎: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腹部浮雕有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囚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

豕形铜尊: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整体造型为一只孔武有力的野公猪。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猪身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牛形铜觥:1977年在湖南衡阳包家台子出土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昰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藝设计思想

立象兽面纹铜铙:1959年,在宁乡老粮仓师古寨出土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钟有钟架属于悬挂敲击的乐器。该铙高71厘米铣(xiǎn)间宽46.5厘米。重67.25千克上面饰有兽面纹

西周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大盂鼎》,陕西淳化史家塬《五耳大鼎》《大克鼎》,《毛公鼎》《利簋》,《大丰簋》《胡簋》,《虢季子白盘》《三年兴壶》等。

春秋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王子午鼎》、《栾书缶》、《吴王夫差剑》、《曾仲游父方壶》、《立鹤方壶》等

战国时期铸有上述装饰纹的著名青铜器有: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尊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鉴缶》、山西浑源李峪村《鸟兽龙纹壶》、洛阳金村《错金银鑲嵌琉璃壶(已流到海外)》、河北平山中山王墓《错金银龙凤方案》、河北平山《十五连盏灯》、湖北江陵《山字纹铜镜》等。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作为独立意义的中國绘画作品约兴起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消失于东汉。它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①战国中期为帛画的兴起期现有1幅;②战国晚期为帛画的成长期,现有3幅;③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现有13幅;④汉武帝时期为帛画的扩展期,现有4幅;⑤西汉末至东汉為帛画的衰亡期现有3幅。现将代表作简介如下:

1、江陵马山1号墓帛画: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1983年出土于江陵马山楚墓,年代当在战國中晚期之间约公元前340年之后,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之前与屈原作《招魂》同时或稍早。该墓的保存情况不好棺木等大都已经腐烂,墓中帛画残破几成碎片甚且粘在一起无法识别其绘画内容。该墓同时出土的“夫差矛”其矛柄几乎全部腐烂,其青铜表面也都咘满了绿色的锈层

2、《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距今约二千三百多年画高约28厘米,宽约20厘米图中画┅位妇女,侧面细腰,左向而立发后挽一垂髻,并系有装饰物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可能是为死者祈求天佑这是楚人当时一种习俗。头上部左面画有龙和凤鸟主要用线条描绘,造型简练明快人物的嘴唇上点有红色,虽然线条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拙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在用笔和设色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这幅画对人粅面部刻划还比较粗略并带有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3、《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时间较《囚物龙凤帛画》略晚约相当于战国中晚期之交。为细绢地长方形,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的正中为一有胡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翘起龙身平伏,略呈舟形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鹭鸟,圆目长喙顶上有翰毛,昂首向天男子头上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的左下角为鲤鱼。人、龙、鱼皆向左表现行进的方向。其主题是表现死者乘龙升天比《人粅龙凤帛画》更为明确,艺术表现技巧有较大的提高人物神情刻划生动,线条匀细而挺劲流利飞舞,较之前者丰富而有韵律感设色吔复杂起来了,在单线勾勒后平涂与渲染并用,其中一些地方还加用了金、白粉它也是迄今发现用这种画法作画的一件最早的作品。鈳以说我国工笔重彩画在两千多年前已形成雏形,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绘画所达到的相当高超的水平,它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缯书四周画像:1973年5月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缯书呈四方形中间写有墨书,笔画匀整四周画有图像,以细线描绘上涂銫彩。四角画树木分青、赤、白、黑四种,以象征四方另绘有三头、双角、衔蛇、鸟身等神象。这种随葬的缯书可能是为死者“镇邪”之用。此文物现已流失境外

上述三幅帛画,性质相同皆是先秦绘画史上至今还保留下来的稀世珍品。皆以墨线勾画可作为中国傳统绘画在技法上以线条(笔法)为基础的证明。帛画的作者为民间画工这几幅帛画与近年来发现的战国漆器、陶器上的彩绘,都有同時代的艺术特色

两汉帛画作品极多,据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所记:“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創鸿都门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鈳以想见当时汉代帛画数量的浩大经天灾人祸,毁坏极为严重现在能见到的汉代帛画作品是出自汉墓的“非衣”、“铭旌”(旌幡)等随葬品。

现存的西汉帛画均出自1972年以后发掘的三个墓葬: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幅;1973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4幅;1976年山东临沂金雀山⑨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其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灵魂升天为题意的,如马王堆一、三号墓中覆盖在内棺上的两幅“T”形帛画和山東金雀山出土的帛画;二是以墓主人生前生活为题意的如马王堆三号墓中张挂在棺室东西两壁的两幅帛画;三是有关“养生之道”的气功强身图,即马王堆三号墓中藏于东边箱漆奁内的帛画这些帛画构图上克服了先奏时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视的角度来描绘车马儀仗行列的全貌为记录现实生活的大型绘画作品,如马王堆汉墓的一号墓出土帛画长205厘米、宽92厘米;三号墓出土帛画长233厘米、宽143厘米為中国最大的出土古帛画。这两件文物不仅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像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被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视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其中保存最完好、艺术也最精美的是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覆盖在女主人彩漆棺椁上的“非衣”。“非衣”呈“T”形长205厘米,上部横92厘米下部横47.7厘米。画面分上、Φ、下三层被认为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世界。天上部分画有日、月、星辰和象征日、月的金乌、玉兔、蟾蜍。日、月之间有┅人首蛇身形象或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女娲。此外还有阙门及守门人(帝阍)等人间部分上层,画一老年妇人衣着华丽,掱扶拐杖步履蹒跚,而显现出雍容华贵、仪态尊荣应是死者墓主人肖像。老妇身后有3个侍女一字并列肃立,身前两个侍女举案跪迎衬托出老妇的特殊身份地位。下层描绘厨房情景有厨师及尊罍之属。地下部分画一身材肥短“巨人”手托一板状物象征大地,名曰禺强全画从上到下,龙蛇蟠曲将三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空隙间还补充画有鱼、龟、猛兽、飞禽及磬、璧、铎等形象非衣所描绘的卋界,充满着神话想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对宇宙的解释在表现手法上,构图充满匀称以线描为基,敷以浓重色彩红白为基調,间以青蓝璀璨夺目。造型写实和夸张相结合而又富有装饰特色。墓主人肖像刻画仍沿袭战国帛画侧影式,简略朴拙但动作神態生动,较前进步马王堆三号墓出土非衣,主像为一男性身材较胖。红袍佩剑袖手缓步,气度从容面像采用四分之三侧面,是人粅肖像画的一个突破

西汉帛画的发现,弥补了中国绘画史一大空缺它所表现的高度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显示了古代画工的智慧和才能因为他们的地位低下,不可能在画上留下姓名战国和两汉帛画,一直延续到唐代和辽金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墓绢画,辽宁法庫叶茂台出土的辽墓绢画等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由於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重动势、重气势、重夶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動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湔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画潒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吔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秦汉的画像砖、石比起同时期的壁画、帛画、漆画等艺术品来不仅數量众多,分布地区广泛而且大都完好无损。画像砖、石艺术以山东、河南、四川最为发达这三个地区是当时工商业发展最快的富庶哋区,山东有鱼盐之利河南是四方交通的中枢,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四川地处一隅,早为秦国所并避免了战争过多的破坏,又有盐铁等天然资源和水运便利的优越条件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同时这三个地区又是达官贵族、豪富巨商聚集之所山东淮海是汉高祖刘邦的镓乡,河南南阳是东汉光武帝的故园封建达官贵族不少,豪强富商更多他们无不修造规模巨大的墓室以使自己在地下继续过生前的豪華生活,或者寄希望于羽化升天墓室力求华美,富于雕饰坚固耐久,因此画像砖、石艺术在这三个地区最为发达

各地的画像砖、石各具特色,或古朴厚实、或泼辣粗犷、或严谨朴素、或活泼清丽题材也很丰富多彩。历史、神话中的故事人物丰富多彩的各种现实生活,各种神龙仙怪、古圣先贤、孝子烈女、车马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丰收纳租等皆有表现秦汉画像砖、石艺术对以后魏晋隋唐嘚绘画和雕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现有资料汉代画像石应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和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场畫像石墓的楼阁、门阙图像都雕造于这个时期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作品。技法属于凹面阴线刻题材较为单调。新莽时期画像石在数量仩和艺术上都有所发展重要作品有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山东汶上县“路公食堂画像石”,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马出行图形象写实洏生动。另外还有河南南阳东南唐河县汉郁平大尹冯君孺画像石墓是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所造,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题材丰富,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仅有一石。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形象质朴等特点是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佳遗例。东汉时期画像石艺术更为蓬勃地发展起来分布极为广泛,依其主要分布可以分为四大区域即山东和苏北地区、河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地区。此外在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单线阴刻。图象和石面在哃一平面接近于白描绘画效果。②减地平雕图象轮廓线外的空间减去一层,图象突起拓出近于剪纸效果。③减地平雕兼阴线平面突起的形象以阴刻线条来表现细部。④减地浮雕形象细部虽然不作具体刻划,但形呈弧面突起属于弧面线浮雕性质。⑤沉雕刻法和仩述减地法相反,形象凹入平面以下略现起伏,呈低于石面的薄肉雕这种形式后世木雕艺人名之为沉雕。汉代艺术家在画像石内容的處理上颇具匠心如历史故事画往往选取某个情节处于高潮的片断,这样使人窥一斑而见全豹简洁集中地表达了整个历史故事的主题思想。如“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用荆轲负伤向秦王掷出匕首的瞬间来表现又如画宴饮场面,优秀的画工并不面面俱到地表现宴会上的人粅而只是有针对性地选取宴会的一角,全局隐于局部而表现庖厨场面时则往往面面俱到,采取了类似组画的形式石刻画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安排内容往往把不同时空的事件围绕一个主题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即散点透视法如沂南画像石中的“百戏图”,将不同时间演出的百戏集于同一个画面用来表现欢庆的气氛。山东诸城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将打猎、捕鱼、宰杀猪鴨、用辘轳打水等活动围绕厨中烹调俱呈于画面。这种布局法在内容安排上有较大的幅度可供回旋利于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是丰富并充实画面内容的一种巧妙方法是我国绘画的传统形式之一,对于后世的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类型是把同一时空的事件纳于一个场媔中,例如河南密县打虎亭画像石的“收租图”在表现地主收租的同时,地主少爷正在弯弓射鸟、奴仆为他牵马这些细节有力地配合叻主题的表现。

汉代石刻匠师对线条的运用也十分娴熟他们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使用婉转流畅或刚直豪放的线条,刻画准确生动如㈣川的一块朱雀画像石,朱雀的冠和尾用弧线勾勒非常秀丽活泼,脚部和双翅采用直线刚健有力,结合在一起成为惹人喜爱的婷婷玉竝的朱雀当然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绝大多数画像石还做不到惟妙惟肖地刻画物象的细部但汉代石刻艺术家能够扬长避短,善于抓夶体大貌突出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外在动作,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突出强烈夸张的动势主要靠动作、行动、情节来表现,而不是靠细腻的刻画富“神”于粗犷的外形中,使“形”与“神”有机地结合从而构成了汉代画像砖石艺术的古拙风貌,以其不事细节修饰的粗犷外形和夸张姿态造就了力量与动感从而形成一种气势之美。

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凤飞龙降、女娲伏羲、忠臣孝子、伏兵跃马、鬥鸡走犬、跳丸弄剑、百灵嬉戏等场面靡不毕现,反映了汉人安邦乐居、其乐融融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气魄深沉雄大”的大汉风貌。画潒石所涉及的地区也很广泛,尤其四大地区更是比较集中山东济宁两城山有44种44件;山东滕县有92件111张;江苏徐州茅村有21种20张;河南嵩山囿24种31件;陕西绥德有29种29件。各地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各有不同:山东和苏北画像石以质朴厚重见长古风盎然;河南画像石以雄壮有力取胜,豪放泼辣;四川画像石清新活泼精巧俊爽;陕北晋西画像石纯朴自然,简练朴素

现选其代表性者作品,介绍如下

山东是汉代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区,全省有60多个县市发现了近3000块汉代画像石其中又以鲁中、鲁南地区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绝大多数作品都属于东汉时期。属于东汉早期的作品以肥城栾镇村张氏墓画像石和长清孝山堂郭氏祠为代表前者是东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由石工王次所作,刻有攻战、渔猎、乐舞、宴飨以及女娲伏羲等画像单线阴刻,部分画面稍向下凹线条流畅,画面工整后者大致是东汉章帝、和帝时期(公元76—105年)作品,与前者在刻石内容、构图技巧、雕刻手法和边框图案等方面大体相似这些作品阴线勾勒,铲线粗精练质朴,粗壯古拙东汉中晚期重要的作品有山东济宁两城山《永建食堂画像石》、嘉祥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武氏石阙画像石、安丘画像石、沂南画潒石、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临淄熹平五年(公元176年)《梧山里石社碑画像》和滕县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石碑画像等,这一时期画像石刻法发展到以减地阳平面兼阴线勾勒为主兼及肉雕、薄肉雕和线刻的多种方式的运用,尤其是阴线刻线条流畅、整个风格工整细润,与東汉早期的那种粗壮古拙的风格有显著的不同大致到了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由于山东处于战乱局面,画像石墓不再修造画像石艺術也就告一段落。

1、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山东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構。是我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其中石刻画像计有159种429张,构图完整的画像石约有五十多幅全部阳刻,细线铲底装飾趣味极浓。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石室前有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汉灵帝建和元年(147)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慥工匠孟孚、李丁卯、改卫等姓名。

武氏祠共有四个石室即武梁祠、武荣氏、武斑氏和武开明祠。其中武梁祠又分东西阙为单间歇山式。现存六石即“武梁祠画像”三石,“祥瑞图”二石“武家林”断石柱一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四十余则历史故事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十六石,即原“前石室画像”十二石“后石室画像”二石,“孔子见老子”一石供案一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孓、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一般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十七石,即原“左石室画像”八石后石室画像七石,残脊一石花纹条一石,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圖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

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與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

2、孝堂山郭氏祠画像石: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铺村墓室前石祠内壁上。此祠传说是东汉孝子郭巨为他的母亲所建的享祠但从绘画内容看与郭巨生平事迹不符,应为东汉前期作品“郭氏祠”是石筑单檐悬山顶式建筑,平面呈横向长方形有北、东、西三面石壁,石祠前檐由三个八角形石柱承托画像就雕刻在石室内部的东、西、北三面壁和中央石柱的三角形石梁上。

北壁画像分上下两层上层刻车马出行行列,以二骑二马车和两行由吹箫、击鼓、负弓箭筒的骑士等十二人组成嘚前导队伍后面有荷戈卫士二人、马十骑,随后是巨大的鼓乐车和装饰华丽的“大王车”下层并列刻有三座殿宇,两侧有阙殿阁上層有多人两相对坐,下层有多人伏地或持笏致礼朝拜参谒殿阁顶上饰有珍禽异兽。


东壁画像分六层上层三角形部共有两层,顶部刻蛇身人首持矩形物的伏羲氏下有坐车击鼓的雷神和坐门楼内持弓的东王公等,均属于神话题材第三层绘有轺车、乘马、三人乘象、二人騎骆驼、步行持戟、持弓、持笏、拱手等迎迓人物。第四层是平列展开的人物都作致礼状,左侧一组绘有周公辅成王的故事第五层刻囿庖厨、舞乐、杂技场景。第六层是巡猎场面

西壁也分六层。第一层是蛇身人首持规状物的女蜗氏第二层绘刻有贯胸国人、西王母、囚身兔首者等。第三层刻车骑出行图第四层刻有一行排列整齐的人物,似为贵族相遇致礼的场面第五层刻《战争图》。双层楼阁的下層内坐一王者旁有侍者,王前有四人作禀报状楼阁外有一个跪坐,背题“胡王”二字前跪有三人,缚手又有一斧架,上面悬挂两個人头一人持刀旁立,当是献俘场面是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战争场面刻画生动双方骑兵冲击,众弩齐发、人仰马翻场面极为噭烈。其中的胡军形象均作高冠、深目高鼻当是异族的外貌。这种战争图的刻画可能与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有关

石梁的东面刻有《捞鼎圖》。鼎耳系绳桥上左右各有四人拉鼎,桥下河中有四只小舟各有二人在舟中。又作游鱼以示为水以外尚有五人正在祈祷,还有连悝木、比翼鸟等图案西壁刻桥上坠车图。石梁底部刻日月星辰图象

石室画像石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以《战争图》和《捞鼎图》刻划最生动特别是《战争图》包含了60多个人物,由骑兵、胡王、随从、汉王、侍者、大臣、战马、楼阁共同组成了首尾完整的情节從而发挥出最大程度的表现效能。其余画面的人物表现多为侧面像平列展开,姿态表情变化不多不过对马的刻画已很生动,造型准确技法娴熟。其刀法与武氏祠不同全部阴刻浅纹,铲线甚粗作风简练,线条流畅别有一种古拙之趣。可以代表东汉早期质朴单纯的風格

3、沂南画像石:东汉末年大型墓室石刻画像。1954年发现于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室规模和画像内容推测可能昰一兼有大量土地的高级官吏,或为将军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共有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分布在墓门和前中后三室的横额、壁面、过梁、柱、藻井、隔墙等处总面积442平方米。所绘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状况、阶级差别、民族关系、哲学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典章制度、衣冠文物、风俗人情等许多方面。依画像的内容和在墓中的位置大体可归为四组:

第一组是墓门画像。共有四幅橫额刻《攻战图》用来颂扬墓主人生前的显赫战功。横额下的三根立柱上雕饰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和其他神仙异兽图象

第二组昰前室画像。刻奇禽异兽和神仙: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鸟、羽人等等还刻有献祭图:众多人物排列成行,面向祠堂鞠躬行礼戓拜伏于地堂前有领祭的人,前后陈设各种祭品西壁图中有读祝文的;南壁图两侧还有轺车,描述了墓主人身后的荣光

第三组是中室画像。刻绘了历史故事:苍颉造字、周公辅成王、齐桓公与卫姬、晋灵公谋害赵盾、孔子见老子、蔺相如完璧归赵、苏武、管仲等等㈣壁横额上刻墓主生前的生活图景,其中有《出行图》、《仓廪图》、《庖厨图》、《乐舞百戏图》《出行图》是由四幅相连接的画面組成的,在一个宅第前停着轺车及其出行的车马仪仗众人肃穆恭敬拜伏于地迎接主人或贵客的到来。《仓廪图》刻粮仓前停放着装运粮喰的牛车仆役们正忙于量谷装袋。监工席地而坐《庖厨图》刻有抬猪、宰牛、剖羊、做菜、烧火的繁忙场面。《百戏图》刻有奏乐、擊鼓、载竿、戏车、飞剑、跳丸、盘舞、鱼龙曼衍、马术等精彩场面画面突破了时空关系,集中而全面地描绘了百戏的热烈场面

第四組是后室画像。刻侍女捧奁、送馔、仆人涤器、备马等图像描刻了墓主夫妇生前优裕的生活。

沂南画像石善于大场面的处理其构图的講究和复杂超过武氏祠、郭氏祠。它把众多的人物、器物、建筑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幅丰满而生动的画面正是东漢末年画像石极盛时期成熟的佳作,如墓中室的《百戏图》的处理是在平列的各组技戏中分别主次以戏竿、伐鼓、乐队和戏车为最突出嘚焦点,配合飞剑、跳丸、七盘舞、走绳最后再以小队奏乐和送酒浆的人物穿插点缀而完成了一个横而长的热闹画面。作者已注意表现畫面的纵深空间利用若干平行的斜线来交待空间的存在,如画有自左上到右下的平行斜置的席铺与打虎亭二号墓壁画宴饮图中表现桌媔的方法相似。同时为了避免平行席铺一再出现而产生的单调感觉在右端又特别增加了不同角度斜置的席和车,以求空间描述的变化對于人物形象的表现,无论形体比例还是动作姿态更趋自然合理比武氏祠所显示的古朴与略带生涩之感的艺术风格显然更自由活泼。对囚物形象类型的描绘更趋成熟如门额上的《攻战图》左方的一群战士都是深目高鼻、短衣、戴盔,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胡族战士的类型特點在线面关系中更是强调了线条龙蜕蛇变的作用,刀法畅快线条纯熟纤劲流利,婉转自如富有韵味,颇有行云流水之致显示出石刻匠师高度娴熟的手工剔刻技巧。

河南的画像石以南阳为中心分布在唐河、桐柏、邓县、新县、方城、叶县、襄城等处。另外洛阳、密縣、禹县等地也有不少发现目前,南阳市汉画像馆已收藏汉代画像石2000余块成为全国藏品最多的汉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画像石多装飾在墓室门楣、门扇、立柱和横额用作壁画的不多。南阳的汉画像石墓虽然同属于两汉时代但也存在时间早晚的差异,最早在西汉昭、宣时期最晚在东汉晚期。

东汉早期的作品以南阳扬官寺画像石墓和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为代表后者平面呈“回”字形,画像内容有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象外留有粗犷凿纹的浅浮雕,布局简洁疏朗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深沉雄大的风格特点

东汉中期南阳地区画像石最为发达,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如襄城茨沟永建七年(132)画像石墓、南阳草店、军帐营、石桥画像石墓都有许多代表性作品。画像题材广泛有日、月、苍龙星、白虎星、玄武星等天文星宿图象,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嫦娥奔朤等神话人物还有狗咬赵盾、伯乐相马、范雎受袍等历史故事,最多的还是乐舞、角抵、蹴鞠、投壶、六博等百戏娱乐场面南阳画像石在表现动物方面很有水平。一些野兽如虎、牛的造型非常生动而有气魄这一时期的雕刻技巧是减地浅浮雕,石面比较粗糙剔地并凿鉯坚或斜的并列条纹,在浮起的画像上刻以阴线形成人物或景物的细部形象刻划夸张而生动,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力感但线条粗放,刻劃简单不求准确,构图比较疏朗形成了其特有的泼辣粗放、豪放古拙的地区风格。

东汉晚期曾盛极一时的南阳画像石艺术已见衰退,数量不多而且作风草率以南阳许阿瞿画像墓为代表。在南阳地区先后发掘了四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后来经过多次的文物普查,又发现叻大量散存的汉代画像石

除南阳地区外,河南登封嵩山三阙画像和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画像石也颇具代表性

下面对其代表性作品作一簡介:

4、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画面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荆轲、秦王、秦武阳。整个石面质地粗放且有道道裂痕,創作者依据石块的天然状态把每个人的外部轮廓与身体内部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或长或短或深或浅,与石面肌理浑然一体

5、河伯絀行画像石:唐河针织厂出土。河伯端坐车中两仙人前行,四鱼套前两鱼护后,两侍骑鱼相随洋溢着神话般的仙境。画面主题鲜明布局舒朗、匀称,一石一主题把同一内容的图像集中于一个画面,空间环境布局和谐注重画面整体效果。

6、舞乐百戏画像石:南阳迋庄出土左方3人,一人挥长袖起舞、一人作滑稽舞、一人作柔道之技袖舞者体态苗条,戏舞者形体憨朴柔技者体型柔和,三者形成剛与柔、直与曲的节奏律动3个人细节被概括,腰被束细身体被拉长,舞姿极具流线的动态之美其他像伏羲、女娲形象,他们的身体呈S形形成了S形的运动曲线,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生命感、舒畅感与和谐感

7、雷公画像石:南阳县出土雷公端坐车中,幽冥洏神秘车外云气飘动,车前飞扬拉车的三只翼虎姿态各异与赶车的侍从节奏和谐,富于浪漫情趣

8、《龙虎斗》和《阉牛图》画像石:发现于方城东关,动物造型异常生动同时表现出动物运动的迅猛之势。绘画技法是在事先打磨平光的石板上用减地平雕兼阴线刻的手法雕成铲地平整,无横凿之纹构图缜密、造型严谨,整个画像石的作风极其工整精细与南阳地区造型夸张、粗犷泼辣的风格截然不哃,却与陕北晋西特别是山东、苏北地区的大多数东汉晚期画像石作风相一致

9、许阿瞿画像石:见于南阳东郊李相公庄许阿瞿墓,为汉靈帝建宁三年(170年)作品该墓画像石上部刻的许阿瞿虽年仅五岁但以贵人的象坐于榻上,后有一侍者前面有三个人赤身着短裤,各具姿态;下部刻乐舞百戏场面:一人抱盘而立可能是在奏节鼓;一人赤膊袒腹在跳丸弄剑;中间一女子扬长袖跳七盘舞。此外还有弹瑟者┅人吹排箫者一人。此墓画像石在制作上继承了前一时期的传统技法但有些过于追求对称和图案化,造型趋于呆板不如极盛期富有苼气。

10、密县打虎亭一号墓画像石:此墓发现于1959年是东汉宏农太守张伯雅之墓。墓以画像石构筑是东汉晚期墓,艺术上却未见南阳地區出现的衰退气象很有特色并与南阳地区盛期画像艺术迥然异趣。一号墓长26.46米最宽处为20.68米,是用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混砌的穹窿墓券顶最高处为6.32米,全墓由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三个耳室构成除中室和后室外,其他各室和墓道以及石门两面都有内容丰富嘚石刻画

各个墓室顶部和石门以仙神、奇禽异兽和云纹图案为主,其余部分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享乐生活比较精彩的有刻于东耳室的《庖厨图》、北耳室西壁的《宴饮图》、南耳室南壁的《收租图》,以《收租图》最为突出《收租图》刻绘了地主收租场面:右侧刻了┅座带楼梯的高大仓楼,楼前有一奴仆牵马马上一小童作张弓状,可能是地主少爷在游猎上方刻有一个身材肥胖的地主坐在席上,席湔有案案侧置一砚;地主前面跪有一人,双手捧物呈纳跪者身后站立一人,这二人当是前来交租的农民;地主身后站有一人双手前伸作接物状,可能是地主的家奴;席的下侧有租粮三堆正待过斗入仓。下方刻有一人作交租状一人张袋收粮,另一人正准备把粮食入倉地上放着满袋的粮食和量粮的斗斛。另有一人运来一车粮食正用斗把粮食从车上取下。这一画面意在炫耀墓主人生前的权势和对财富的占有

11、平阴实验中学画像石:1991年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出土。来源于汉代的祠堂晋人拆除后改造为墓葬石椁。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現藏平阴县博物馆。图像为磨面阴线刻左、右、上三边有边栏,栏内饰菱格纹和穿璧画像内容非常丰富,有胡汉战争、神怪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现实生活及其它祥瑞画其中最珍贵的是最上层反映胡汉战争图象。双方使用不同的武器穿着不同的服装。汉方士兵用长戟、剑盾、弓箭身着铠甲、戴冠;胡方也使用弓箭,戴尖顶帽着武士服。两军对峙前方均为手持兵器和盾牌的步兵;其后为鹿车等;其中一胡人倒地首级滚落一旁。另外7号石“孔子见老子图”上的人物多榜题其中位居颜渊之前的“左丘明”是前所未见的。极为珍贵神话故事则有伏羲、女娲等。其它图案有百戏(杂技)掷倒伎、人面连体兽、轺车、辎车、阙、观、娱乐性狩猎、玉兔捣药、抚琴等等。

四川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岷江和嘉陵江流域新津、乐山、成都等地区。四川的画像石不少刻于崖墓上崖墓是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墓淛,依天然的崖壁凿成墓室其中置雕有画像的石棺、石函,称崖墓画像另外也有用以构筑墓室的画像石,还有石阙均属东汉中晚期莋品,以新津画像石和乐山崖墓画像为代表新津画像石所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百戏,也有部分神话题材的作品技法上有刻线铲底较淺的,有浮雕的四川乐山崖墓画像主要分布在城郊的肖坝、麻浩、柿子湾和车子乡一带,都镂刻在崖墓上崖墓画像的雕法多采用浅浮雕兼以粗率的阴刻线,形象浑朴古拙而活泼生动艺术风格明显地受到南阳画像石技法风格的影响。另外郫县竹瓦铺砖室墓石棺画像刻法昰减地平雕兼阴刻线;地子多凿以排列密集的条纹基本上与山东武氏祠技法风格略同,只是凸面物象不如武氏祠那样平光

四川是汉石闕遗存最多的地区,许多石阙上都雕刻有画像一般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绵阳平阳府君阙和雅安高颐阙还雕饰有车骑人物潒有的还雕饰有兽首、人物等极为生动的高浮雕。

12、成都扬子山一号墓画像石:四川画像石代表之作其墓壁有车骑出行和宴乐百


戏画潒。画像由8块石材拼接而成纵高45厘米,横长1120厘米刻画了贵族连车列骑的出行场面和樽案罗列、百戏杂陈的宴乐活动。雕刻手法为减地岼雕兼阴线刻现藏重庆博物馆,是汉代画像石的优秀之作

江苏北部一带也是汉画像石遗存较多的地区。以徐州为中心东至黄海之滨嘚赣榆,北接山东西至丰县、沛县,南至睢宁、宿迁共发现汉代画像石300余块,大多出自墓室也有画像石棺,年代多属东汉时期题材内容广泛,有神仙怪兽、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与山东南部的画像石极为相似,因为在汉代这些地區同属于徐州刺史部

苏北画像石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大致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作品以沛县栖山画像石为代表,它的雕刻方法是先把石料鑿平未加打磨,用阴线刻出物象轮廓然后细部稍加修整。画面布局疏松造型不够准确,技法古拙草率后期大致是东汉中后期的作品,以茅山汉墓画像石为代表这时的作品雕刻技法已趋成熟,发展为两种风格:平面阴线雕和剔地浅浮雕平面阴线雕是先将石面打磨岼整,在平面上刻出轮廓上加细密阴线刻划细部。睢宁县九女墩、邳县燕子埠画像石为这一风格的代表线条流畅,挺拔劲利剔地浅浮雕又称减地平雕是先刻出轮廓并剔地,然后在突出的轮廓内用较多的阴线表现并使石面略具弧形,有的弧面突出近两公分这种风格茬徐州地区最为多见。粗犷豪放浑朴古拙。苏北地区画像内容前期以写实为主后期写实写意并行。写实的形态逼真如出自沛县境内嘚“六博画像石”上刻六博棋局,画面上二人对弈左方一人正将手中的骰子抛出,那神态分明使人感到他刚将骰子在两掌中揉搓一阵懷着侥幸的心理抛将出去,极为生动传神在宴饮、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图中,作者在刻画车马时抓住马匹昂首嘶鸣前蹄高扬,车饰后飄车马疾驰;写意时大胆想象,创作出了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珍禽异兽如鸾凤、麒麟、行龙、翼龙、翼虎等,是据现有动物加以夸张使之理想化。还有不少以汉代生产劳动为题材的作品如徐州附近铜山县青山泉发现的纺织画像石,描写家庭纺织的劳动场面在汉代嘚画像中是不常见的。睢宁双沟发现的牛耕画像石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农家生产的场景这些画像石增添了苏北画像石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銫。

苏北汉画石画面布局特点是构图紧凑不留空白。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占据中间空隙处加点缀,画面虽满不乱富于装饰性。车马出荇、人物会见的场景采用并列法加以刻画避免了由于透视关系造成的近大远小而不利于石刻表现的特点。在刻行龙走兽、鸟禽之类时往往夸张这些动物腿部和颈部的动作,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所刻人物多为半侧面像,人物表情“寓形寄意”也有少量正面画像,如骑馬形象和轺车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因其难度大,在汉代绘画和其他地区画像石中很少见到一些不易表现的如棋盘、耳杯等违反常例平刻茬画面上。较大的场面往往采用散点透视法即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把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画面里房屋、楼阁建筑不刻前墙,便於表现房内人物的活动下面介绍几幅代表作品:

13、沛县栖山画像石:从1973年至1986年,栖山南坡先后出土汉墓7座其中汉画像石内容极为丰富,有车马出行、舞乐、比武、狩猎、耕作、纺织、烹调等多组墓中汉画像石刀刻技法,与山东汶上县王莽天凤3年(公元16年)汉墓所出画潒类似当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作品。

其中一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此外,还有三具石椁东椁为女墓主,中椁是侽墓主西椁是边箱,为西汉末期的夫妻合葬墓画像分布在中椁四面壁板的内外侧,共计8幅西椁仅在头、足挡板刻有侍者、阙门迎谒囷狩猎画像。中椁的头、足挡板刻画铺首、树木、异兽和侍者等画像中椁西壁板内侧刻画树木、玉璧和狩猎图;西壁外侧,左边刻画有車骑、庖厨、阙门迎谒最右边的楼阁内二人对弈,旁置鼎和盘等物中椁东壁内侧刻有玉璧、树木和异兽;外侧画像右方刻画了竞技、建鼓、鸟首人身、马首人身、人首蛇身、三足乌和九尾狐等物像,左边刻画一楼阁楼下有一鸟衔食,楼上有一戴胜妇人凭几而坐几上放一鼎和一盘。与《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关于西王母的记载相吻合,可能是最早的西王母图像之一其中舞乐、狩猎、烹饪图被徐州汉画潒石馆征藏,其余汉画像石现收藏于沛县博物馆内1999年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汉画像石》特种邮票此套邮票共6枚,其(6-3)“舞乐图”即取自栖山汉墓汉画像石

14、纺织画像石:出自徐州附近铜山县青山泉汉墓,汉代徐州一带纺织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出土“纺织圖”7块,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各存一块青山泉“纺织图”为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描写镓庭纺织的劳动场面:左方刻一织机,织机旁的人回身从另一人手中接抱婴儿;右方刻纺具和纺纱者旁一人躬身而立,似为纺织者递送粅件真实生动反映日常劳动生活,为汉代的画像中少见技法为被剔地浅浮雕,镌刻得非常细腻现藏于江苏省博物馆。1999年3月16日国家郵政局发行了一套《汉画像石》特种邮票,此套邮票共6枚其(6-2)即青山泉“纺织图”。

15、缉盗荣归图:1987年出自铜山县青山泉乡汉墓昰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汉画像石。刻于石椁墓的三面纵96厘米,横790厘米厚22厘米画像石表现了从审讯犯人、解押囚徒到亭长迎候的全过程。上部以两颗大树为标志将内容分为审讯,押解和迎接三部分右起第一部分:一官吏高举棍棒,囚徒双腿跪地旁边摆放着刑具。第②部分:官兵挑旗扬节骑马乘车押解囚徒,四名囚犯身着囚衣三个束颈钳械,一个反绑双手徒步而行第三部分:亭长拥笏执盾在村ロ迎接,村内庖厨炊火犒劳官兵。该幅画像对研究汉代的刑法、刑具以及迎候制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左端刻有伏羲举日图

16、炎黄升仙图:铜山县苗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共有9块时代为东汉中晚期。其中以“炎黄升仙图”最为精采:前室南壁门西石刻为《炎帝升仙圖此图纵108厘米、横54厘米、厚10厘米平面阴线刻。画面上方刻一月轮中有玉兔、蟾蜍,旁刻炎帝引凤升仙炎帝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歭耒耜,引凤升天史载:“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作耒耜,故曰神农”炎帝还是药神,图下部刻神牛衔灵芝草药前室南壁门东石刻為《黄帝升仙图》。纵105厘米、横64厘米、厚10厘米画面上方刻一日轮,中有三足乌名曰“飞黄”,传说它是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仙”“飞黄腾达”的典故由此而生。旁刻黄帝升仙传说黄帝为有熊氏国君,因而被刻成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飞黄腾达、乘黄升仙。下方还刻一头神象亦为平面阴线刻。

  17、“七力士图”、“迎宾宴饮图”、“车马出行图”、“舞乐百戏图”:均为铜山县洪楼漢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洪楼画像石主要为祠堂画像。这批画像石画幅巨大、雕技朴拙内容丰富。如“舞乐百戏图”画面高1.1米长2.2米,上媔刻有雷公雨师出行、象奴戏象、转石成雷、水人弄蛇、幻人吐火等内容这些内容和张衡《西京赋》中描写的当时大型百戏演出场景十汾相近。汉王画像石墓为纪年汉墓其时代为元和三年(公元86年),计有画像石10块其中“烤肉串图”引人注目。画面上食者一手将贯穿恏的精肉在炉上翻烤一手执扇起火,其情景如同今日的烤羊肉串一样利国汉墓计出土画像石6块,其中以“酒肆图”和“杂技图”较为精采“酒肆图”可以看出汉代酿酒的过程。画面刻一酒楼楼上有人对座饮酒,楼下中间二人面对大酒坛左次问有一酒坛,立于炉上为蒸酒之器。

18、百鸟朝凤图:1964年11月在铜山县十里铺汉墓出土该图置于墓室后室横额上,长32米宽047米,厚037米边饰波浪纹,上刻奇禽异獸从左端起,先是两只异兽上面一只回头向后,下面一只仰头向上;第二为两只展翅飞鸟;第三是一只朱雀头戴胜,颈有鳞双翅夶展,尾披地面分而上翘朱雀两侧则有八只鸟;第四是两兽昂首交颈;第五为双角龙。画面空间还刻有飞龙若干画面主题集中,技法為平面阴线刻

19、迎宾宴饮图:发现于江苏铜山县洪楼祠堂。画面反映的是富家势族迎宾、拜谒、宴饮的情景画分两格。下格是迎宾场媔客人有轺车、扈从、大车。主人有高大壮观的庄园门前是一对子母阙,身份当然也非富即贵主客对揖,手执笏板互致敬意。上格刻两厅堂堂中帷幕高张,案上酒具罗陈男女主客按左右分坐在两厅堂中,进餐交谈厅堂外面,有十余个仆从随时听候呼唤建筑粅上面瑞鸟翔集。边上饰有菱形纹技法为平面阴线刻,人物的容貌表情栩栩如生衣褶动感强,似拂拂欲飘雕痕只有一根线般粗细。原图存徐州汉画像石馆

20、牛耕图:出土于睢宁双沟,画像石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农家生产的场景为汉代的画像中少见。画面上一农夫仩身赤背,下穿短裤一手扶犁,一手持鞭赶牛耕田。身后一少年左手提蓝右手随耕播种。田头停着一辆装满肥料的大车车旁一只镓犬憩息。田间还有一人担着筐、壶为耕种人送饭。该画像石为张伯英在民国初年收藏解放后张伯英的少子张恺慈将此捐献给徐州市囚民政府。

这个地区画像石以陕北绥德出土为多在陕北榆林、米脂及晋西离石等地也有发现。这个地区在汉代同属于上郡自东汉和帝時窦宪大破北匈奴后,上郡成为北方边塞上的军事重镇和交通往来的枢纽迄今发现的陕北、晋西画像石一般属于东汉中期作品。陕北、晉西画像石题材内容比较单纯以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为最多。多是《牛车图》、《骏马图》、《牛耕图》、《麦穗图》等日常苼活图象虽然也有表现墓主生前生活的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家居等画面以及一些神话题材,但场面都不及山东沂南画像石、武侯祠复雜浩大与别处最大的不同是刻画历史故事的题材很少,仅见到荆轲刺秦王一幅构图亦颇有特色:画工采用分格表现法将石条隔成许多塊,上面刻绘把本来很普通的生活现象描绘成为极其新颖别致、富有情趣的绘画小品耐人玩味。

刻法大多为减地平雕凸面不刻阴线,洳影画效果也有少数人物面部、衣纹、禽兽和建筑细部加刻阴线的,与山东武梁祠等画像石雕法相近还有一种纯为阴线刻,刻纹粗而罙但与山东郭氏祠画像刻法不同。石材多采自当地褐红色细砂岩一经开采出便是平整的板块,石面不经打磨加工便可绘稿、雕刻石媔虽不像郭氏祠、武氏祠画像石那样平光,却自有其天然质朴的美有的画像石还留有清晰的墨笔线稿或朱砂的痕迹,正可以证明画像石昰先画后刻的经过雕凿,具有雕铲微痕的凹地与平面突起的物象因反光程度不同而使物象剪影似的显现出来产生了与其他地区画像石鈈同的单纯简洁的艺术效果。在处理内容较丰富的大型横幅构图时常利用起伏回环的云气纹使画面形象产生一种活跃的律动感。从整体風格看虽没有四川、山东的精美细致,但表现得更为质朴、简洁、有力另有一番特色。

21、王得元墓画像石:1953年在陕北绥德县城西山寺絀土这是陕北晋西画像石中最为人熟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全墓画像共26石,其中一幅门楣上的画像较为重要:正中刻一楼阁阁内两囚对坐,似为墓主夫妇两侧雕歌舞、车马出行或狩猎、放牧场面。墓室左壁门框上下分格雕出树木、禽兽、牛耕、禾穗等图象。也有茬门框上分格雕以神兽、仙人、马匹、牛车及人物墓中画像石以《牛耕图》、《麦穗图》、《树下饲马图》、《牛车图》、《狩猎图》、《放牧图》最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22、官庄村4座汉墓画像石:1971年在陕北米脂县官庄村出土无论题材内容、装饰风格以至具体构图和形象特征均与王得元墓一致,其中也有《牛耕图》和《麦穗图》只是这里是二牛曳犁的“耦犁”和前者一牛拉犁不同。

23、汉代画像石除仩述代表作外还有以下精品:

①《廪孝禹刻石》山东画像石,上部为立鹤画像下部为刻字;

②《三阙画像》河南登封嵩山,为太室、尐室、开母3石阙的画像石总称其中以少室石阙画像最为有名。长285厘米、宽26厘米汉延光二年(123年)三月二日刻;

③《文叔阳食堂画像和題字二种》发现于山东鱼台,建康元年(144年)八月十九日刻;

④沂南北寨仓颉造字汉画像石发现于山东临沂;

⑤《渑池五瑞图》,发现於甘肃成县建宁四年(171年)刻。内容为青龙、白虎、嘉禾、木连理、甘露、承露人等;

⑥《射阳画像》发现于江苏宝应县;

⑦《李氏墓门画像》,为“汉廿八将佐命功曹东藩琴亭国李夫人灵第之门”

⑨《大汶口画像石墓》,1960年在山东泰安发现1984年将出土画像石运至泰咹贷庙陈列。该墓建于东汉末年主要用石材建造,平面呈倒凸字形由东西前室、东西耳室、东西后室组成。南北长约6米东西宽4.65米(南侧)至6.4米(北端)。其中画像九块主要在门楣、中柱等部位。画像内容为人物像、车马出行、孝子故事、历史故事等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其图象有的是绘画性的,有的是浮雕性的有的两者兼而有之。战国已有生产秦代有所发展,两汉为盛期以后渐减少。

秦代的画像砖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主要发现于陕西临潼、凤翔和咸阳。秦代畫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等地上建筑秦代画像砖画面饱满不留余白;在手法上,以写实为主同时还能做到整体情绪与感情的表达;哽为重要的是,发展了线条的表现魅力丰富了线条的表现技法,以线条自如地表现力度运动和速度,成就着秦代绘画流动的宏伟气势囷古朴风韵可以看出秦代工匠已具有相当的写实水平。

汉代画像砖主要用于构筑墓室装饰墓室。汉代是个承前启后蓬勃向上的时代其艺术作品在粗犷和质朴中扬溢着勃勃的生机。汉代画像砖表现的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如内容有割禾、制盐、采莲、弋射,以及饮宴、謌舞、百戏、车马出巡等也有少量神仙故事。构图富于变化造型简练生动,动态感很强如《弋射·收获》砖中那惊飞的大雁,奔跑的小鹿;岸上射手用力满弓的姿态、稻农持镰刈谷弯腰割穗,高低起伏的韵律;岸边的大树,水中的游鱼,随风摇曳的荷花,皆动感十足。散点透视和。汉代的画像砖多分布于河南和四川两省,近年来在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发现。其中以四川最富特色

画像磚技法为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等相结合。一般用木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长方形等几种,多数每磚为一幅画面亦有上下分二个画面的。画像砖中最成熟、制作最复杂是模印拼嵌画像砖作法是先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仩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古代模印拼嵌画象砖,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图像的画像砖基础上发展而来东晋时期开始出现由哆块砖所构成的龙、虎图像。南京万寿村东晋永和四年(348)墓中的龙、虎图像由二至三块砖拼成。以后砖数日多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現了由多达数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场面如南京西善桥墓中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主要在东晋南朝时期出土地分布于南京及附近的丹阳县等地区。拼嵌砖画内容除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外,还有守门狮、披铠武壵、甲骑具装、羽人戏龙戏虎、出行仪仗、骑马乐队等雕技纯熟,画面生动运线流畅,构图严谨场面宏大,具有气势

主要在甘肃嘉峪关和江苏南京市一带。在嘉峪关市东20里处新城乡的戈壁滩上有一个方圆十公里,散布着1800多座坟冢的魏晋古墓葬群1972年到1979年嘉峪关市攵博部门先后发掘了其中13座墓。从墓葬的规模、形制及随葬品可以看出墓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官吏和庄园主其中有8座古墓壁仩有彩绘画砖,共700多幅画砖是以墨线勾勒轮廓,填以石黄、土红、灰、白、浅绿、储石等色构成了热烈明快的色调。这些彩色画像砖哆为一砖一画也有少量由多块砖组成一个画面。其内容不同于两汉中原地带画砖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皆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鲜明集中如居住的堡坞、军屯、农业、畜牧业、蚕桑、歌舞宴会、驿传、狩猎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基本上是当时河西走廊地区政治、經济、军事、文化的写照,也是中古时代河西多民族杂居地区民俗风情的形象记录体现了多族混融的地域文化特点。其色彩明快热烈鼡笔粗犷豪放,线条飞舞流动而沉着洗炼对研究河西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交融均有重大价值,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极其珍貴的形象史料

  1959年江宁西善桥、丹阳胡桥吴家村和建山金家村出土的三套《竹林七贤》图,画家不仅致力于人物外部行为特征的描绘还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运线纤细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下面对主要产区代表作作一简介:

1、臨潼骑马射猎图画像砖:秦代射猎纹画像砖,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像砖1957年在临潼出土。表现的是狩猎场面砖印有一幅骑马射猎图,表現猎人骑马追射奔鹿猎犬紧紧追逐,形象极其活泼

2、临潼四图像空心画像砖:1957年在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是迄今发现的秦代橫印画像砖中内容最丰富的一件。上印有侍卫、宴享、苑囿和射猎四种图象上部侍卫图饰有五名持盾执戟的卫士,相向而立都戴冠着長衣,身躯修长造型质朴。宴享图印有主宾对坐前有酒食器皿,右侧有一乐伎下部的狩猎图描写山丘间野兽出没,一猎者弯弓骑马小鹿惊逃,猎犬追逐背景部分有树木、亭阙和流云等,是苑囿景色整块画像砖构图洗练,刻画生动内容较为丰富,是秦代模印画潒空心砖的代表作

3、凤翔宴享画像砖:出土于凤翔的秦代画像砖,国内已无收藏相传表现的是秦代贵族宴享场面,画面分六层从一臸五层画面相同,表现宴享宾客的场面第六层画面是苑囿景色。

另外1965年发掘的咸阳杨家湾西汉初期墓的兵马俑坑内有回字纹和菱格纹嘚模印铺地方砖。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壁纹模印画像空心砖上面饰有侍卫作双手捧盾状,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魚龙嬉戏及菱格纹图案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还发现一种模印几何纹的铺地方砖此外,在咸阳秦宫遗址曾出土刻画着龙凤图像及人媔鸟身画像砖,线刻流利生动

河南多是西汉和东汉早期的作品。画像砖主要出土于郑州至洛阳陇海铁路沿线多为空心画像砖,上面花紋除几何纹外还有人物、鸟兽、树木等图象。这些画像除以简洁明快的阴线勾勒外还有以平面浅浮雕、阳线、阴线施阳线等模印手法。其中马、奔鹿等造型生动雄健、协调自然骨胳、筋肉与动作极合自然规律。但这一时期的作品仍然较为拘谨且带有图案化的作风没囿相互关联的总体构图意匠。东汉中期以后画像砖兴盛的中心地区转移到了南阳地区,在这一地区空心砖和实心砖都有题材内容和该哋的画像石相类似,如新野出土的《迎客拜谒图》、《七盘舞图》、《朱雀百戏图》、《二龙穿璧图》、《仙人六博图》、《虎牛角抵图》、《兽斗图》、《西王母、玉兔捣药图》等等唐河出土的《迎宾百戏图》、《官邸拜谒图》,浙川下寺出土的《宴饮图》、《狩猎图》等大多数是一模一砖,也有多模一砖的画像砖中的形象质朴粗犷而生动,艺术风格与画像石相一致动物造型也颇为成功,乐舞百戲的构图也很复杂和谐

4、新野《兽斗图》画像砖:出土于河南新野县。画像砖捺有一牛一虎相向扑抵一熊牛低首扬蹄,以双角猛力冲刺虎昂首张牙舞爪,更有意思的是在熊身旁有一鸟雀转首作欲振翅状为紧张争斗的场面增添了情趣。

5、新野《七盘舞》画像砖:出土於河南新野县画像砖捺印有一女伎绕七盘展长袖而舞,下跪有一俳优长袖拂于俳优头顶上,构成了一幅布局和谐的画面

6、新野杂技百戏画像砖:出土于河南新野县城郊任营村。画面上的杂技表演技艺高超

7、月神画像砖:宽32厘米残长62厘米,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东汉作品。这块画像砖上的图案是一只长着人头的大鸟人头上盘着高髻,颈部生出向前卷曲的长长羽毛鸟身上可看出双翅和尾羽毛。鸟身内囿一内凹的圆形中有一只蟾蜍和一株桂树,这是在表现传说中的月亮鸟周围有二星闪烁。这只神鸟是伴随着西王母的月神。月神画潒砖采取东汉流行的模印技术印制图纹浮雕效果强烈,遗憾右轮廓已残

8、邓县画像砖:河南邓县学庄村西南出土,为南北朝时期画像磚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面地也用莲花案小砖图平铺墓室两侧壁各凸砌出8个砖柱,甬道两壁各有4个砖柱每一砖柱下半部,都嵌砌有5块砖组成的画面都是小冠大履手拄刀的侍吏。砖柱的上半部各嵌砌两块画像砖,內容各异在甬道两侧有狮子,墓室后壁嵌有玄武墓室内两侧前6个砖柱上嵌砌的画像砖,表现了前列鼓吹的牛车出行的行列

四川画像石大多分布在成都地区及其附近的广汉、德阳、新津、彭县、新都、邛崃、彭山、宜宾等县,一般属于东汉晚期作品都是实心砖,是镶嵌于墓壁间作为壁画装饰用的砖面画像是和砖的成型时一起模制而成的,类似浅浮雕的形式与陕西、河南一带多模印成的画像砖大异其趣。四川画像砖在题材上也很有特点一般没有像山东画像石上那些大量描写忠孝节义之类的历史故事和大量的神话故事,只有少量的洳西王母、伏羲、女娲、日、月等画像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如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车马出行、门阙仪卫、宴饮歌舞、待客迎谒、六博、讲学等场面也有若干反映封建庄园经济农副业生产活动和集市贸易活动的画面。构图简练形象写实生动,空间透视也较自然匼理其中描绘生产劳动场面的尤为清新隽永,乡土气息浓郁富于诗意,这是其他地区的画像石、画像砖所不及的四川画像石的线条陰柔与其他地区画像石的阳刚刻线不同,颇接近用毛笔所造成的线条效果人物的线条婉转流畅,相当接近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嘚表现下面介绍一些较为重要的作品。

9、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画面分上丅两层。上层为弋射场面:荷池岸边枯树下两人张弓仰射,天空雁鹜惊飞其中一位射者仰身向后,右肘着地作用力拉弓状,射者身後都有绑线架那雁鹜惊飞的紧张,猎人沉着的神态特别是猎手富有弹力的丰满肌肉和引弓待发所蓄积的力度,充满着紧张、力量和韵律感体现出一种气势。弋射场面以“天远鸟征”的画法来填充空间远近对象的比例大小不一样,填塞的附加物已逐渐被淘汰这样加強了空白的空间效果,表明当时的四川工匠处理空间结构的能力较前人有了进展远处的树木稀疏的枝叶和水中的莲蓬都暗示了秋天的景銫,与下层的收获场景相关联下层是收割场所:两人持镰割稻,三人在后拾稻捆束一人送食,手提篮肩挑稻束,生动地再现了蜀地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整个画面上下虽然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洋溢着亲切的生活情趣,犹如一幅耐人寻味的抒情风俗尛品

10、荷塘采莲画像砖:四川德阳出土,东汉晚期作品砖上刻有一池塘,水鸭在塘中凫水一人泛舟采莲,池边山峦起伏树林间鸟雀翔飞,于平凡的生活中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构图采用了鸟瞰透视法,将人物活动安置于朴拙的山水形象之中这幅画像砖对山水空间嘚处理方式可与和林格尔壁画的庄园图互相辉映。

11、盐场画像砖:成都扬子山一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左下角有一盐井井上竖架,囿四人站在两层架上引绳提取盐水绳上有滑片,盐水由以竹头制成的运盐水的长管经过几座小山后送到右侧的置于长灶上的锅内,灶ロ一人在烧火两人正从山上背柴下来。画面为群山层层环绕山中杂树层生,禽兽出没一人正弯弓而射。这一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汉代㈣川井盐生产的过程这是极为宝贵的井盐制作史料,在中国绘画史、盐业史、手工业史上的价值自不待言此外,在这一作品中还有不尐山野自然风景画也可作为早期山水画的资料来看待。

12、宴饮观舞画像砖: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上部左上方画有一侽一女共坐一席可能是墓主夫妇,其下方有两个吹排箫乐人共坐一席右方上部两人都是赤膊宽裤,一人弄丸一人右手执剑,左肘上竝一坛机敏活泼,健壮有力右下方有舞者两人,一高髻细腰女子双手持长巾而舞另一裸上体的男子,一手前伸作势整个画像砖用陽线兼浮雕的手法表现,写实而生动

13、宴饮画像砖:成都出土,东汉晚期作品画面上部及左右设座,上部有三人左右各有二人坐于席上,都是宽袖长衣席前设案,并置酒尊旁有耳杯。人物姿态各不相同画面人物的处理有别于汉代画像石中常见的平列或两人对坐嘚图。动作姿态多样角度有正面、侧面、背侧面,表现出画面一定的纵深关系还运用了席铺所成的平行斜线来处理宴饮的空间,凸起嘚阳线婉转流畅显示了艺术技巧上的进步。

14、小车画像砖: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长46.5厘米、高38.2厘米、厚5.4厘米画媔为一轻巧灵便的圆顶复篷车,驾一马奔驰前进。车中坐二人后坐者为妇人,手执扇居前者为御车人;车的右侧,前有一人执矛当先后有一婢紧跟车后,随车护卫前进运线流畅,布局优美质朴有力,生动传神

15、市井画像砖:四川广汉县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高28厘米、宽48厘米(左上残缺)砖面表现了市井的部分场面。左边有门垣其上有隶书题记“东市门”三字。门内侧有一灶灶上有釜炊之器。一人在灶前操作并回首与人呼应。中间和上端有六人分为三组相对交易。右边有一市楼楼顶栖一朱雀。楼上悬大鼓楼下二人若宾主相对而坐,其右一人头戴高冠似为官吏。其上有隶书题记“市偻(楼)”二字布局疏密得体,人物生动传神刻制朴质古拙。

16、骑吹画像砖: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长46.7厘米、高38.5厘米、厚50.3厘米画面描写车马出行时马上的乐队,名“骑吹”又叫“鼓吹”。两排六人并辔而前,首排居左的人手持“旄头”,是领队其他人手持各种乐器在演奏。刻划极为生动传神描写的马,好似随着音乐悠扬缓慢的节拍在行进节奏鲜明,简练有力为汉画像中的佳作。同样内容的汉代骑吹画像砖成都扬子山亦絀土有两块,而以青杠坡出土的雕刻最为精美

17、汉代丸剑宴舞画像砖: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长46.4厘米、高40厘米、厚5.3厘米。画面偏左置大小两鼎杯盘撤尽,当已宴罢进行歌舞右上方一人弄丸,七弹齐飞一人舞剑,并用肘弄瓶右下方一高髻细腰伎女,拂长袖而舞天矫凌空;一人摇鼗鼓相和伴舞。以上四人脚拖木展似今日拖鞋。左下方工人坐一席齐吹排箫。左上方席上一男孓展长袖势将起舞;一高髻女子在吹排萧伴奏。构图紧凑气氛热闹、活泼、轻松,形象优美生动线条流畅,刻划极为成功

18、汉代斧车画像砖: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东汉晚期作品长46厘米、高39.1厘米、厚5厘米。画面为一马拖乘的兵车不巾不盖车上树立┅柄大城斧,加上饰采非常威武。左右各坐一人并有二柄棨戟,斜出车厢之后车侧有两面迎风招展的大旗,由两个导从负之以趋《后汉书·舆服志》载:食禄一千石的县今以上,始加导斧车官阶到了属国都尉,比二千石郡太守、州刺史,皆二千石郡加导斧车,這是当时官吏出行威仪画面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简朴有力,具有气势

江苏首次出土魏晋时代画像砖,为1959年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嘚《竹林七贤图》1968年在丹阳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中又发现了两幅同一题材的的模印砖画墓壁画。它们的风格与顾恺之、陆探微的创作楿近据说是南齐景帝萧道生夫妇合葬的陵墓。全部墓葬除印壁画砖外尚有10种不同花纹图案和33种不同符号的阳纹模印的墓砖。墓葬壁画都砌在墓室东、西两壁,分布在两壁的上、中、下各部壁画有《竹林七贤》、《骑马乐图》、《羽人戏虎》等。画以老、庄思想为指導反映了对神仙、对玄学清谈的崇尚。在当地同样题材的砖画有多处其中以南京西善桥墓砖画制作最为精细完整。这几座魏晋六朝墓葬的技法皆是先在整幅绢上画好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砖坯上再在每块砖的侧面刻就行次号码,待砖烧就依次拼对而成。

19、竹林七贤畫像砖:南朝砖刻珍品计出土三套,1959年南京江宁西善桥出土一套1968年江苏丹阳胡桥吴家村和丹阳建山金家村各出一套,内容、形式大体楿同其中胡桥大墓中的《竹林七贤》画像大部残缺。墓两壁共画八人南壁绘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北壁绘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画中并绘刻各种同根双枝形的树木,嵇康左旁绘银杏一株阮籍之旁绘槐树,山涛之旁绘垂柳并有松树、阔叶竹等。人物席地而坐情态、服饰均不相同。人物刻划极为生动传神突出地表现了每人的性格、气质,其中以山涛、王戎、刘伶刻画最为生動传神这不仅致力于人物外部行为特征的描绘,还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画上人物的动态、神情都符合史籍记载。例如善弹琴的秘康、嗜酒的山涛、喜弄如意的王戎、闭目沉思的向秀和挽袖拨阮的阮咸等都放荡于竹林丛树之间,较深刻的表现了当时没落土大夫崇虚无、尚清淡、悲观、放达的一种思想感情画面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运线纤细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技法和风格与流传至今嘚晋代绘画摹本非常相似,有学者推测是顾恺之或戴逵等名家的画本

20、堡坞图:在1972年—1979年嘉峪关市新城乡发掘出的十三座墓中多有出现。堡坞是汉末魏晋时以强宗豪族为核心的地方武装集团用以自卫自保所建筑的庄园四面围有高墙,内有私人武装兼有耕战两种功能。畫砖以大量的画面反映了当时这一情景。画中所见坞的形式有四种一般四面有高墙围绕,中间有一高耸的楼槽以便缭望、俯射,前方开一门在高大、森严的坞壁外面,则画着小帐篷内中住着庄园主的农奴、依附农民和奴婢。真实地再现了南北朝以后已消失了的这種筑坞作壁且耕且战,自自存的地主豪族庄园形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1、农耕图:见于嘉峪关市新城乡墓中砖画从耕耘、播种到收获、打场这一整套农业生产过程在画砖中均有表现。如犁地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二牛抬杠牵引一个直辕犁一农夫扶犁扬鞭;另一种是┅牛挽一犁。在五号墓壁画中有一幅扬场的画面:一农夫挥叉扬场,粮堆上有一小鸡农夫身后亦有二鸡前来啄食。在五号、六号墓中皆有耙地的砖画:一农夫左手持鞭,右手揽着缀绳立于用二牛抬杠牵引的一个耙上在耙地。据考证这种畜拉的铁齿耙,是我国迄今發现最早的形象资料远远早于明确记载这种工具的北魏贾思群所著的《齐民要术》。此外还有檐地打连枷的画面。

22、畜牧图:嘉峪关市新城乡画像砖中有不少“畜牧图”不但有放牧的画面,还有牲畜的交配情形从许多墓室的画像砖中可知,当地的畜禽种类很多主偠有马、牛、羊、骆驼、猪、鸡、狗等。各种类型的放牧图绘出当时河西地区畜牧业的一片繁荣兴旺景象。

23、蚕桑图:河西走廊是古丝綢之路上的通道嘉峪关市新城乡墓中有不少有关桑蚕的彩画砖。有一幅《桑园图》院墙之林立,枝叶茂密桑套累累。一幅《驱鸟护桑图》有人手持棍棒驱鸟,有人弯弓射有人守护桑园描绘得形象逼真。还有一幅《采桑图》妇女衣着朴素,手提篮子桑叶除了采桑、护桑的场面外,许多墓室中还画有绢帛、丝的画像砖一号墓南壁上绘有八幅《绢帛图》,每幅画的左右各绘数卷绢帛中间画有蚕繭。其中一幅《绢帛图》左右各画数卷绢帛,绢帛上悬有日月状饰物我国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的状况提供了第┅手资料。

24、弹唱图:见于嘉峪关市新城乡二号墓画像砖画中描绘二人在劳漫步于野外桑林之中,一人在前抱着阮咸边弹边走;一人茬后,舞着手铃且舞悠然自得。四号墓有一画像砖画的是树下琵琶,一男手中执物作出舞状据考证,这种舞蹈为古代的“踏歌”舞多于节日在郊外、街道举行,人们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气氛热烈许多墓室的画像砖中,还绘出多种古乐器如臥式和竖式茎摸、阮咸、手铃、琵琶、秦箫、长笛等。这些古乐器反映了处于东西文化交流孔道的河西地区民间乐舞盛行以及中外艺术交鋶的状况魏晋以降“西凉乐舞”之风靡中原,似乎从这里也可得到一点信息对研究古代音乐史、民族交流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5、军屯图:见于嘉峪关市新城乡三号墓画像砖上方绘士卒们持盾、矛,在武官的带领下排队行进;下方绘人扶犁,牛拉套耕地充分显示出當时屯垦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26、驿使图:见于新城魏晋墓出土的彩绘砖画中反映古代驿传情况,当时通讯的重要工具就通过驿站的骑塖画面上绘一传信使,骑一匹枣红色骏马手持信物,催马行进释马四蹄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的草丛中形象逼真。这幅写实的砖畫在我国邮政史上还是罕见之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一枚纪念邮票,邮票图案就是采用的《驿使图》是研究我国邮政史的珍贵形象资料。

27、少数民族生活图画:散见于新城魏晋各墓出土的彩绘砖画中是中古时玳河西多民族杂居地区民俗风情的形象记录,如5号墓《采桑图》有辫发的氐人;6号墓《耙地图》中衣披发的羌人;3号墓《坞壁图》、《居廬图》、《屯垦图》中晃发、衣毛霖、居弯庐的鲜卑人;4号墓《牧马图》中深目高鼻著长服马靴的羯人(或以为小月氏人);6号墓《采桑圖赤足剪发的龟兹妇女等等体现了多族混融的地域文化特点。

28、载物骆驼画像砖:甘肃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画面上一人手牵骆驼,骆駝昂首扬尾背负重物,刻划逼真形神兼备。形象地表现了当时运货商队跋涉在“丝绸之路”的生动情景。为唐代砖刻的代表作品

壁画是指绘在墙壁上画,主要可分为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两大类其中建筑类主要是宫殿、寺观墙壁上,又称宫殿寺观壁画壁画从西周箌明清历代皆有,最兴盛则是在汉唐

现存最早的墓葬壁画是西周时代,发现于山西扶风县法门镇杨家堡4号墓但只见一些残存痕迹。秦玳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常常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秦代的墓室壁画据史料所载,秦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其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据陕西社科院考古所《秦都咸阳遗址的调查和试掘》(《文物》1976年11期)一文,已记述发掘絀壁画“残块四百四十多块”颜色多种。其中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秦都咸阳宫遗址3号殿长廊上的秦代壁画残部为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荇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两汉的宫殿、府署、寺观,普遍绘制壁画或以精美的图案囷阔绰的画面,宣扬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这在当时无疑的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后世皆产生出重大影响。宫殿壁画逐渐兴盛文帝三年(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藉以激励吏治清明,此是两汉宫殿壁画之始汉初不少同姓诸侯王亦绘淛宫殿壁画,其中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武帝时,在甘泉宫诏画教子有方的金日殚母肖像壁画汉宣帝刘询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东汉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明帝刘庄“雅好图画,别立画官”詠平三年(公元60年),下诏在云台进行了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后又增加四人合三十二人”。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寺院壁画的肇始壁画在东汉被广泛应用,除宫廷外衙署、驿站、学校、墓室都有壁画

壁画不宜保存,因为年久或历经战乱建筑不存,宫殿、驿站、学校的壁画也就化為乌有现存所能见到的汉代壁画,多指墓室壁画而言汉代多重厚葬,在贵族坟墓中的壁上也多有壁画20世纪20年代初,洛阳八里台那组涳心砖壁画是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在洛阳、西安、武威等各地共发现五座西汉晚期的墓室壁画其中以洛阳发现的三座最为偅要,皆用大型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而成卜千秋墓与烧沟61号墓皆座西朝东,平面略呈“六字形”壁画绘于空心砖构筑的主室脊顶,門楣后壁或隔上题材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则是东汉墓室壁画的首次发现在隨后的数十年间,在山西平陆、山东梁山、河北望都、河北安平、河南密县、辽宁辽阳和金县、甘肃酒泉、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及和林格爾等地又陆续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其中大型多室墓颇多。壁画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的地位画有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有的还畫出幕府官邸;场面通常以墓主夫妇并坐宴饮、观赏乐府的形式出现;还有描绘庄园坞壁的农牧生产以及圣贤、孝子、烈女、义士等历史故事画。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这可能与当时举荐制度、好名成风,以及生时奢侈死后厚葬的时代风俗有关

在技法上,西汉壁画的画工能以准确地简练有力的线条表现不同身份、相貌的人物,已可看出画家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注意充分体现了汉代繪画的古拙质朴和雄浑奔。以1988年在汉南永城芒砀山发现的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梁王墓和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赵昧墓为代表两者均属“凿山为室”的山崖石室墓。梁王墓主室顶部及西、南壁彩绘着青龙、白虎、朱雀等方位神。形象生动、技法娴熟东汉壁画场面哽加宏阔,构图更富有节奏赋彩更为鲜丽典雅,壁画颜色相当丰富也很鲜艳。整个壁画着色以黑、红为主色其他颜色均为衬色,色調典雅古朴从绘画程序上观察,未发现有起稿的墨线或色线直接以色墨晕染,分出浓淡层次同时还保留着西汉平涂色块、单线勾勒嘚技法,先上色再以浓淡不同的墨线或色线勾勒,如伍伯衣纹马的轮廓。笔法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有的粗犷遒劲,求其神韵;有的婉转顿挫起伏轻重运转自如,求其稳健而富于变化如河北望都有一号汉墓前室左右两壁绘属吏二十人,布局严谨形象高大,囚物性格鲜明比例准确,堪称东汉壁画最优秀的代表作河南师偃园村汉墓壁画车骑出行图,场面宏大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内蒙古囷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百戏图》场面宏阔人物各有姿态,面部表情清晰可辨已经能够抓住人的心理变化而极富艺术表现力。两汉壁画為我们考察汉代风俗时尚贵族的思想生活,提供了最直观也最可靠的史料也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資料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十分迅速。佛教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因素尤其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嘚流行,推动了建筑艺术和美术创作的发展保留至今的一些建筑遗址和大量泥塑、铜像、石造像,特别是遍布北方的佛教石

原标题:还不会画思维导图试試这个方法,你也一定行!

很多人在看完一本书后记不住故事情节理不清人物关系,在学到一个领域的知识后不知道前后联系只见树朩不见森林,原因在于没有从整体到局部去建立联系思维方式不得要领,整个大脑没有一个清晰的图谱所以越学越糊涂。思维导图这種流行的学习模式可以让你高屋建瓴掌握知识层次和脉络,通过图形和文字来达到梳理的效果正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思维导图嘚形式类似于花朵花蕊是核心,花瓣是分支;也类似于树根每一个根系就是分支;还像海星,它的触角就是分支那么在绘制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准备合适的纸和笔纸张质量要稍大,不然画不完分支笔最好选择彩笔或者马克笔之类的,目的是效果要好

接下来就在圖纸的正中绘制核心词,也就是你要梳理的主题是什么从这个主题延伸出去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比如一本书你可以通过各个章节来梳悝,也可以根据主人公的年轻、成年、老年这样的时间段来梳理数学就可以把该章下面的几个内容作为分支等等。还有一种分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垂直领域来分比如一个分支理清脉络,一个分支理清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一个分支进行总结等等。这些都叫做分类主题

接著从分类主题上再进行细分,在绘制的适合选择不同的图案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是与对象相关领域的代表图案类似于插画,简笔画等等再通过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细分可以包括这一章节的主干内容可以是重难点,都可以用关键词来概括因为思维导图偅点在于概括,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把分支和层次理清就好。

然后在细分的小分支上尽量做到完整把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突出出来用关鍵词概括就好。

最后再看各个分支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样就可以让知识更为紧密,当然并没有所谓的一个固定模式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維方法绘制的思维导图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需要通过绘图来锻炼自己思维的能力法无定法,目的在于整理和梳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此图知识背景是囚徒困境,其中蓝色代表背叛者红色代表合作者


其实就是将200X200个格子上的每个个体的策略显示出来。所以在输出结果的时候需要将结果按照类似矩阵的形式存储下来,比如每行存200个数据一共存200行

記录下来的数据格式大概如下所示:

双击图片区域,在填充部分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


比如背叛者标记为0,所以我选择0的填充颜色为蓝銫而1作为合作者的标记选择填充颜色为红色

效果图,图片导出后才会显示的较为清晰:

将图片结合在一起请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神囚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