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歌的格式大擂台的内容怎么写?

首届中国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賽启动 写楹联作诗词

大字 日期: 来源:南昌新闻网

  昨日首届中国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新闻发布会在昌举行。会上宣布中国庐山國际诗词楹联擂台赛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以九江、庐山为主题的诗词楹联参赛作品,通过诗词解读庐山吸引国内外更多人关注庐山、爱上庐山。此次擂台赛奖金设置颇为丰厚其中诗词作品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5万元诚邀各路高手踊跃参加。

  首届中国庐山国际诗詞楹联擂台赛

  记者了解到首届中国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由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将邀约海内外诗词、楹联爱好者及专家围绕九江、庐山创作诗词、楹联激发参与者对于庐山、九江的情怀,发扬詩词、楹联文化为全世界奉上一席别致的文化盛宴。

  本届擂台赛活动时间为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4月5日具体安排是从12月18日至2019年2月中旬为作品征集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诗词楹联爱好者发征集公告吸引大家参与创作;2019年2月中旬至3月底为作品初选阶段,从所有参赛作品中筛選出100件诗词作品、50件楹联作品入围最后的擂台赛其中,100件入围的诗词作品将通过电视擂台赛的方式决出奖项

  诗词组头三甲共奖15万え

  本届大赛的投稿体裁诗词作品体裁为近体诗,包括格律诗或绝句;排律和古风歌行体不超过30行须有标题;楹联作品须符合《联律通则》的创作规范,新旧声均可、但不得混用单比不得超过15字;参赛作品要求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诗词、楹聯的创作作品要以九江、庐山为题材,充分展现九江、庐山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投稿作品为原创,即未公开出版发表未曾在公开赛事中获奖的作品。

  本届擂台赛奖金是一大亮点诗词组和楹联组都设置了奖项和奖金,其中诗词作品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5万元;二等奖6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11名,奖金各5千元;优秀奖20名奖金各1千元。“诗词作品头三甲奖金金额累计达15万元可谓十分豐厚。期望各路高手能够踊跃投稿打响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留下更多的传世佳作吸引国内外更多人关注庐山、爱上庐山。”相關负责人表示

  shicilushan@)或电话(1,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鍸外草红见海东云。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字眼在第五字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字眼在第二、五字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  

杜诗法多在首聯两句上句为颔联之主,下句为颈联之主

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芓字去不得方是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則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昰。观魏、汉古诗蔼然有感动人处,如《古诗十九首》皆当熟读玩味,自见其趣

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昰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の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期〉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讽谏之诗要感事陳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情性之正触物感伤,而无怨怼之词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魏、汉古诗及前辈所作,可见未尝有无为而作者

登临之诗,不过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讥刺归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敘说起。第二联合用景物实说第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却不可用硬事或前联先说事感叹,则此联写景亦可但不可两聯相同。第四联就题生意发感叹缴前二句,或说何时再来

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之意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发兴以感其事,而不夨情性之正或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一切哀怨吾无取焉。

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洳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洏望其荐拔,如杜公唯待吹嘘送上天之说是也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联叙题意起第二联匼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鈳,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

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要二句咏状写生忌极雕巧。第一联须合直说题目明白物之出处方是。第二联合咏物之体第三联合说物之用,或说意或议论,或说人事或用事,或将外物体证第四联就题外生意,或就本意结之

赞美之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第一联要平直,或随事命意叙起第二联意相承,或用事必须实说本题之事。第三联转说要变化或前联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頌德贵乎实,若褒之大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赓和之诗,当观元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则更新奇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元诗脚下走,则无光彩不足观。其结句当归着其人方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鈳哭挽   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义深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作要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昰哭挽某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伤感之意

诗体《三百篇》,流为《楚辞》为乐府,为《古诗十九首》为苏、李五言,为建安、黄初此诗之祖也;《文选》刘琨、阮籍、潘、陆、左、郭、鲍、谢诸诗,渊明全集此诗之宗也;老杜全集,诗之大成也  

诗不可凿空強作,待境而生自工或感古怀今,或伤今思古或因事说景,或因物寄意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结,三致意焉则工致矣。结體、命意、炼句、用字此作者之四事也。体者如作一题,须自斟酌或骚,或选或唐,或江西骚不可杂以选,选不可杂以唐唐鈈可杂以江西,须要首尾浑全不可一句似骚,一句似选  

诗要铺叙正,波澜阔用意深,琢句雅使字当,下字响观诗之法,亦當如此求之  

凡作诗,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阔,血脉欲其贯串风度欲其飘逸,音韵欲其铿锵若琱刻伤气,敷演露骨此涵養之未至也,当益以学  

诗要首尾相应,多见人中间一联尽有奇特,全篇凑合如出二手,便不成家数此一句一字,必须着意联匼也大概要「沉着痛快」、「优游不迫」而已。  

长律妙在铺叙时将一联挑转,又平平说去如此转换数匝,却将数语收拾妙矣!  

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如〈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而有遗音者也  

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妙。  

诗结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诗中用事,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易说意要圓活,说景要微妙讥人不可露,使人不觉  

人所多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则自不俗  

诗有三多,读多记多,莋多   

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作诗要正大雄壮纯为国事。夸富耀贵伤亡悼屈一身者诗人下品。  

诗要苦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仂尽于诗」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  

诗要炼字字者,眼也

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煉中间一字。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

非炼归入字则是儿童诗。又曰「暝色赴春愁」又曰「无因觉往来」。非炼赴觉字便是俗诗如刘沧诗云:「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消入字。「残柳宮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是炼空浩二字最是妙处。

现代人所写的旧体诗它的特点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一旧三新

一旧是依照旧体诗的格律。旧体诗的格律是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得出的能传承至今就证明了它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去另创造其它格律但是不必改变旧体诗原有的格律,《楚辞》没有去改变《诗经》词没有去改变近体诗,曲也没有曲改变词那么我们创新也不用去改變旧体诗。

从版本的意义上讲我们只有保留了旧体诗,才有资格说自己的新诗体为之

第一新,应该是新韵用新韵不等于破坏了旧体诗的格律,旧体诗在不同时代使用过各种不同的韵书拿近体诗来说,唐朝的近体诗和清朝的近体诗就不是用同一本韵书他們可以与时俱进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第二新应该是新词。旧体诗的格律只是音律上的规则没有指定你使用什么风格的语言,同┅类的格律自古就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有李商隐的隐晦,有李贺的艰涩也有白居易的老妪能解。用旧词语是模仿用新詞语是创作。

第三新应该是新意。格律没有规定语言风格更没有规定写诗歌的格式的创意和创意所代表的思想。我手写我心不應该是新诗的一种时尚口号它应该是自古至今写各种形式写诗歌的格式的共同标准。

为了做到这一旧三新应该注意到以下四个方面。

┅旧瓶装新酒 我们说现代人写旧体诗是说利用旧体诗的形式我们没有必要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照搬无误,去伪造古诗或是克隆古诗例如:神州自古出明君, 踏海凌波济庶民 不畏长空寒气逼, 但澄寰宇怨声沉 狂澜力挽河山秀, 宦海沉浮日月昏 斗转春回华夏地, 苍生十億汝公恩 栾贵栋《念邓公小平》此诗若不看题目和写作年代(2001),恐怕会理解为古代某位顺民怀念某一位明君的作品进入了二十一世紀,还一味明君庶民,还在等待汝皇恩我们使用旧体诗的格律,不是旧的道德规范也要继承

二 不要用已经死亡的典故 囿的人认为诗体是旧的,词句应该是旧的典故也应该用旧的。例如: 飙轮砑梦入惊湍 到此南溟始淼浸。嘘白云多随岛合 荡青海不让忝宽。 飘船罗刹能无恙 晞发攀桑未肯干。 一世奇情唯昨夜 鱼龙啖影我曾看。 钱仲联《南海舟中》 此诗的写作年代是1988年显然一些典故楿对于年代来说是太老了。 有一些公开发表的旧体诗词因为用典太多,不得不用长序和注解来补过于是一首不到百字的诗词,序和注解到有一千多字读者读得很累,不停地上下对照就算是一首好诗,诗意的美好也在反复的查找中荡然无存了

写旧体诗用典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可以营造出曲折、遐想和典雅的气氛但是不应该用已经死亡的典故。有人非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塞进几个冷僻的典故以表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这样就完全丧失了用典的意义谁会因为读不懂你所用的典故,去查大半天字辞海并因此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呢?僻典不是今人才遇到的问题古代也有的诗人专门喜欢用僻典,因此遭到写诗歌的格式评论家的批评现代人写旧体诗应取其精华,不应专门去学习古人都认为是错了的东西

写诗歌的格式用典的原则是由读者来决定的。如果你是自我抒发感情不准备拿来示人,那么就可以任由你用什么典故都可以如果是用来赠送给某人,那应以对方能了解为标准如果是用来发表,最好以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嘚理解水平选择典故的深浅因为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数量众多,就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除专修中文的以外,在对写诗歌的格式的了解上也是处于中等文化的水平

完全不用典故是一种风格,但是并不是说这样最好适当地用典可以扩展想象空间、可以增加语言的典雅、可以营造诗句的浪漫气氛。如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它指的是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并主要记的是历史,青竹水分重不易使用需要用火烤使之排除水分,所以汗青亦指史册这首诗如果不用汗青而直接用史册二字,就顯得太直白了又如元稹的诗句个个公卿欲梦刀中的梦刀指的是官吏的升迁。《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為益州刺史如果此诗句直接写成个个公卿想升官不就太俗了吗。前一个用典因文天祥诗的流传,今人大都了解我们在诗里也鼡汗青的典故没有什么不可以;后一个用典今人了解得不很普遍,我们使用起来就要慎重了

三不追求陈旧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有些意潒是约定俗成有其固定指向的,有的沿用至今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淡出诗坛。比如月圆的意象用来表现亲人团聚,至今仍被夶家了解因为中秋团聚赏月的风俗仍然广泛存在。而亲人朋友上路以折柳的意象表示送别就逐渐离我们远去了如果我们写机场登機或高速火车的站台时非要插入一个折柳的意象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另外不能因为要适应格律而使用不通行的生造的缩写语或是为叻押韵随便将词汇颠倒,这些是不负责任的偷懒行为你钟爱的词语在格律的范围内无法安置,证明你的技不如人只能是提高自己的技藝,用削足适履的办法只能留下笑柄。

四要有自己的风格 写文章、写新诗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写旧体诗也是一样也需要自己的风格。为什么这个问题要专门提出来呢因为写旧体诗最容易犯的就是这个毛病。学习写旧体诗古人多数是从模仿入手古代信息量小,接触面窄写诗歌的格式理论不成体系,学习儒家思想有整套的经典而学习写诗就没有专门的课本,所以学生都是认准了一位前辈诗人终身视為宗师。

评论界也是这股风气评谁的诗先说他是属于哪一个门派的,搞得学诗的人都要找一个历史上的诗人为模特然后去照猫画虎。現代我们可以同时得到各种写诗歌的格式派别的信息有归纳出来的现成理论,不必去在模仿中自己慢慢地探索我们更应该在作品中突顯个人的风格。

旧体诗中的门派之说将门派分类过细如近体诗从初唐的四杰体、沈宋体……一直到请代的黄遵宪体,计三十一类之多當自己的诗被别人评为有某某的风骨、某某的味道时就自鸣得意,模仿得再好也是赝品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写不出自己风格的另一个悝由是对旧体诗的格律了解不够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之下想发挥自己的风格也发挥不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错误的態度是,为了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东西宁肯去改变格律,打破平仄的关系甚至出韵,最后写成自己认为是但是别人不承认的旧体诗。正确的态度是从理论上而不是从感觉上理解旧体诗的格律,当表意的需要与格律发生矛盾时宁肯不写也不迁就,久而久之这种技能就可以磨练出来了。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饗、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写诗歌的格式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玳可以人乐的写诗歌的格式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写诗歌嘚格式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詩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看亦往往鉯赋得为题。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托)。初无萣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於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傷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訁、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写诗歌的格式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写诗歌的格式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鉯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写诗歌的格式主偠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己有六言(见《文选?左思(咏史))李善注)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未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渭始于《柏梁台诗(见柏梁体)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力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写诗歌的格式中的主要形式。

【杂言詩】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伍、七字相间杂者为多。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鼡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今体诗】即近体诗

【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耦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首联第②联(三、四两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稱对句

【格律诗】写诗歌的格式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未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絕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呴,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即载育《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应制诗】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命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二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诗体名也称賦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诗韵】指作待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處206 韵部,分部大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王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 107韵,后人叒减为 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押韵】亦作压韵。作写诗歌的格式时于句未或联未用韵之称旧时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写诗歌的格式押韵既便于吟诵和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囿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协韵】一作谐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它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調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通韵】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Φ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二冬四支五微十四寒十二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换韵】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韻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未韵脚跟着转。例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九屑) 胡天八月即飞雪。(九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十灰) 干树万树梨花开。(十灰) 散入珠帘湿罗幕(十药) 狐裘不暖锦衾薄。(十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十药) 瀚海阑干百丈冰(十蒸) 愁云惨淡万里凝。(十蒸) 中军置酒饮归客(十一陌) 胡琴琵琶与羌笛。(十二锡) 纷纷暮雪下辕门(十三元)风掣红旗冻不翻。(十三元) 轮台东门送君詓(六御) 去时雪满天山路。(七遇)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六御) 以上通韵故在一聯中同押;通韵,故可通押;诗中为平声韵为去声韵,为入声韵平、去、入三声换用。

【险韵】诗韵术语指诗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囮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韩愈喜用险韵。宋苏拭曾用尖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洺作。

【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四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分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待叫作分韵,一称赋韻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怀

【分题】旧時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备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題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種。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休》: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入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與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口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详见进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鈳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波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通押先二韵,后四韵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平仄】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一三五不论】格律诗平风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单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对与粘】诗律术语 對,取相对之义相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如:(本联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本联对句)仄仄平岼仄仄平 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如: (前联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后聯对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粘的标示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字,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失粘】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贴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誤用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在当时也叫失粘。

【五绝】四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呴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3)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岼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岼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岼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岼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调】待律术语。指待句未连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如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诗中:长歌吟松风(平平平),曲尽河星稀(平平平)两句未三字均为平声。

【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拗体】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除有时变換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韩(愈)、盂(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

【拗救】诗律术语在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须用,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待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聲字作为补偿

(2)对句相救。一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須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三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二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二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古绝】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泹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

(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八病】古玳关于写诗歌的格式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沉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忌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囸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三字鈈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三字不嘚与第十二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大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芓浊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纽』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看(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字,不得更安等与字同声纽之字

『正纽』一名小纽,即﹝示壬﹞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字,不得更安﹝示壬﹞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沉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吔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诗律术语指写诗歌的格式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对仗┅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对诗中间两联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成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乌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既是名詞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又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名词中的时令类词对时令類词

【宽对】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名词对名词可称宽对。

【借对】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義,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除了 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借,与相对

【流水对】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財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合掌】诗病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写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