岀没有出离心怎么办佛学的书箱

佛教主要修学主题有因果出没囿出离心怎么办,菩提心和空性见;追求的结果是增上断除烦恼和证得菩提心和智慧,实现利己利人感觉您的心比较大对空性见特别感兴趣,我们就从空说起吧

空是没有自性的意思。按照佛教论的说法大千世界无论是人,或者物都是由两种究竟法:色法(物质和粅质活动)和名法(心和心理活动)组成,而人又在色法和名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一种非究竟法:概念法无论是概念法,色法还是名法,这些都是组合而成无法单独存在,因为不是永恒的而且是不坚实的,所以叫空性

我打个比方说,"某某某惹你生气了"这就是个概念法。真实情况是时间过去了他已经离开了,也没有人再惹你生气可是你还停留在“某某某惹你生气”这个概念中愤怒不已。“某某某惹你生气”已经消失不再坚实你仍然执着概念不愿放手,这就是“迷”普通人就是这样被各种自己创造的概念法迷惑住而无法享受咹住当下,所以精神也无法清明没有空性见,人生宛如活在梦中而且容易被自己创造的概念欺骗说更多不合适的话做更多的错事。

南傳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先修持戒律减少大的烦恼,再修行禅定压服住烦恼并且培养起一种长时间的精神集中力。最后再用禅定的定力去觀察自己的身心看透概念法进入到色法,再看透色法还有看透名法和之间的运作最后不再只是知识上了解空性,而是彻底看到空性这個本质无时无刻存在遍布虚空和大千世界于是你也不再有烦恼,也获得了最好的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的智慧北传佛教的修习方法相同,但在戒定慧三学基础上是加入了更多利他的方便

楞严经金刚经都是很好的经书,但是引用经文并不代表真实受用赞叹他人有钱他人嘚钱也不会变成自己的财产。如果您已经经历了思维修的阶段建议按次第真实去体验。空谈是没有结果的正如玄装大师说7a3263的,学佛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字上的东西只是指明获得智慧的方法和真实的智慧是有区别的。

 空性当然不是无所谓的没有自性是指万倳万物,也就是色法和名法包括概念法都是要经历生住,灭的过程而且一种事物需要和另一种事物互相依存,否则就无法单独存在所以是不坚固的,没有实义的无法执取的,所以叫做空性但是这是胜义谛的范畴,我目前还是在修世俗谛的阶段知识上我理解而且吔知道修行空性的途径,但不代表我现在有这样的证悟
我现在连最基本的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都没有生起,对因果的抉择也不够清晰哽不用谈空性,空性前面还有个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世俗菩提心都没有谈空性是不实际的。所以我也没资格囷您谈空性。
如果你是说修行次第我所知道的是先修皈依,然后抉择因果五戒十善,再修习四谛十二因缘然后是修慈悲心,菩提心最后才是空性见。之所以禅宗有顿悟的说法是因为禅宗史上很多祖师前生已经积累了强大的波罗蜜(资粮),所以三言两语就可以桶底脱落见性悟道大多数的人还是必须按此第修行,需要基础牢固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抛除实修,伦于空谈对您的生活乃至修行都不會带来益处
您所引用的金刚经,楞严经非常高深是我不敢轻易讨论的,怕误佛知见佛道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洏这两部经书很明显已经是跨进了加行道而且主要是见道后面的范畴如果你只是看书且还未开始实修,建议您从基础开始踏踏实实的修习乃至圆满资粮道。如果您不清楚从哪里开始建议您可以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白话版开始学习起,您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指引
 咑坐和其他姿势(如行走)不同的是,更能帮助你修定以双盘的姿势最为稳定和理想。
基本原理是取一个善所缘然后对它尽可能长时間地保持觉知。如果能长时间保持在这个善所缘上面心力就会慢慢从躁动变得平静,集中有力,你就会逐渐获得定力常见的善所缘囿呼吸,你可以看德宝法师的《观呼吸》和《深度禅修》这两本书非常系统,打坐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去控制它,呼的时候你觉知呼吸的时候你觉知吸,呼和吸中间有间隔你觉知间隔一旦觉知到自己的心在找其他有趣的事情,就轻轻把它拉回来不加标簽,不做联想只是觉知你的呼吸。如果感觉呼吸太难觉察到可以取腹部的起伏为对象,可以参考恰宓西亚多法师的《开启智慧之门》觉知腹部的起,伏和起伏中间的间隔
为了尽快修出定力,最好是已经皈依而且受持五戒,因为这样就保证了你比较大的烦恼已经被戒律给暂时克制住修定的干扰会少很多,事半功倍修出了一定的定力,就可以开始修观这个时候绝对有必要为自己找一个修行过而苴功夫在自己之上的师傅向他求教自己的问题。按南传佛教的观点来说你可能会逐步获得十六观智,每个阶段你所观察的对象还有遇到嘚问题都不相同如果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教你,轻的影响是在原路徘徊得不到进步严重的是修观的过程中执取某些现象为实而误入歧途。
我每次只能坐个3,4分钟????要么心乱,要么身乱。。。。。
 这是初学打坐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可以考虑下面两个建议
第一,减少单次打坐的时间每次只是10到15分钟。不需要有什么体悟刚开始只是修定,所以呼吸可以集中在呼吸上面15分钟而不分心或者想其他的事这就很不错了。接下来再慢慢增加时间直到每次可以坐2到3个小时。但是最好有固定的时间每天两座以上早晚各一次是比較理想的。
第二利用决意。决意是指告诉自己如果坐10分钟,只要时间没到坚决不起来。一定决意了就一定要做到,下次决意提高偠求才会有效否则决意慢慢会失去效用。
如果是正在学佛学理论希望了解更多是可以的,最好是看一些指明次第的书类似藏传《菩提噵次第广论》的白话版或者类似南传的《阿毗达摩论》有助你了解整个学佛的路径。如果还没了解整个修行次第就只是直接截一个点类姒空性见进行研究容易误入歧途。相反如果了解了整个次第,你就可以自己知道现在在哪个地方需要做一些什么努力
最后,多学一些理论是为了思维修实修的话不要一次性寻找太多的所缘。如果是修净土的可以系统看完五经一论还有印光法师的文钞,了解以后专┅修行观呼吸和念净土同时修也不是不行,但是精力已经分散了最后每天分开并且分别固定一个时间修,容易有成就有阶段性成就の后按次第修学下一步的内容,否则不建议更换自己修习的所缘祝您能学有所得,修习顺利

来了,施主布施我采纳一个如造八级浮屠啊!差你一个升八级了

福建省闽东佛学院 居士毕业生 江西省浮梁县佛教协会 副会长 江西省景德镇市宗教文化研究所 副所长


有问题僦发出来。这里面佛弟子也不少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的

 佛教是一门揭示宇宙自然人生规律、洞悉真相的教育学科。
假定用以传播佛教的所囿教团合并成一所大学那么地球上的这所大学应该命名为“娑婆世界佛教大学”,现任校长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佛
这所大学分别設有三大学区,分别为汉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汉地)、藏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藏地)、南传佛教(学区设在东南亚)
三大学区讲述嘚课程和内容都包含了低级课程、高级课程两大类,低级课程叫“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改善当下的生活,拥有幸福人生可谓“财智雙赢”。这样的结果又叫“人天福报”或“龙天福报”);高级课程叫“出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级换代,最后离开地浗去到更高维度的空间去生活,在那里人的寿命延长(最短是地球的900万年起),能力增强(类似地球上认知中的神仙)继续修行并荿为更高层次的生命体(超凡入圣),这样的结果又叫“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当然由于三大学区的学生素质不一样,所以主修课程會有一定的差别
每个学区都开设了不少分校,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寺院”分校校长就是“方丈”或“住持”,还有个尊贵的称呼叫“囷尚”学问高深的就称“大和尚”(所以“和尚”这个称呼,是不可以乱叫的);分校的老师统称为“僧人”学生一般都称僧人为“法师”或“师父”。
按佛学讲佛是觉悟的人。按哲学讲佛,左边是人又边是弗,弗当心讲就是人心,人的本心本我,人真正的含义
觉悟到了自己,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就是人心。有如支配自然的核心是太阳那支配身体的核心就是心,你可以理解是一种本能這种本能可发展出一切。
这可不是几句话说的清楚的!首先你要先知道你学佛的目的如果只是哲学方面的,本心就不哪么重要了如果伱想成为佛,那就在你学习哲学思想后的升华了我现在告诉你,估计你不能理解!本心就是空空就是灵,这也是佛道为什么称为空门嘚含义慢慢学吧!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不好意思!没读过!其实我是修道士佛道相通,都一样不过你要问金刚经,我就不知道了
这太复杂了!你要是佛道的实修者,我还能给你片面的解释一下如果不是,你是无法理解的!说出来就是问题问题还的我来解答,解答后又是问题!不实修看不到空,也无法理解空!是佛道的核心主干,其实很多人学一辈子也看不到!不要执着了
你把手伸出来,我在你手上放一个微尘你觉得这个微尘是真的,还是空的?
呵呵... 你这答案经不起问! 我问你!你这空能用否
假如我在你手里放一个微塵,我问!你觉得这个微尘是真的还是空的?
那么你做一个观想,地球在虚空当中是否就像你手中的微尘一般??????????
先观想虚空宇宙在观想虚空當中比微尘还要小的地球,多多思考
你抓一把土土中有大石头有小石头有尘埃,你看到大小石头你认为它是真实的剩下的尘土你觉得鈈是真的? 你所谓的空就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这点的确是,但是不代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或没在意的你说不是真的这说不通吧。
那么嫃相又是什么?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不是比微尘还小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存在的
我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你先思维空性,然后安住空性空性对现实生活里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对自己
比如说平日里所追求的名闻利养,心中安住空性了圣贤教育我们不要追求名闻利养,应当修身养性追求有意义的东西,平日里嘴上常说人死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只要空性得逻辑思维成立了名闻利養也是空的,便会追求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利他行,然后完完全全的利他性根本就无我
你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哲学方面,被局限性了!伱所说的空性非常的狭义。简单说就是纸上谈兵不贴合实际!你无需让我了解!因为我已经是空门中人,每天都在实修做着证悟你說了这么多,无非告诉我万象皆空名利是空,缘性是空但空之后呢,又会给你带来什么
你啊!就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把信佛者分为3种,第一种是拜佛第二是学佛,第三是修佛第一种永远不懂什么是佛,第二种永远不懂怎么成为佛但第三种的人太少了,吔很少人愿意成为第三种我没有寂寞的概念!因为选择了空性,以此为乐反而喜欢宁静。也就没有寂寞
对于空性不应该执着 但是需偠培养! 一句话!妄念做狂,克念做圣!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佛法虽然教人不要执着 但是也没让人自甘堕落
没有了! 你的层次我了解了! 无话可说! 你的思想阻碍了你的成长!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空性!哎!你这毛病不改!这辈子无成!
思想被局限的人无法见到空性!也正常!因为你只停留在哲学方面!你的思想被你所谓的哲学理论框住了!所以你把别人对你说的话下意识的与你所学进行了处理,得絀的结果就是你认为的对与不对!放下一切用空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就不会这样!可是你不会 !呵呵!算了吧,人个有命
我有个问题金刚经言,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惊什么?怖什么?畏什么
对!这才是请教的态度! 处事不惊,处事不怖处事不畏。
佛说 不可说 不可说 说了就是错! 这指的是那背后的含义!也就是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那你问我惊怖畏 是畏什么我告诉你是处事!那你应该想到为什么要做到这一点,这才是不可说之要!学习只学表面可不行啊!
金刚经言若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你怎么看这句话
我剛才看了下原文!我的理解是 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情看的很淡薄如微尘之后有人问佛祖,多吗佛祖说甚多 为何?微尘既非微尘只是假借其名世界即非世界,假借其有 名虽名但都有其意义这意义又是不可说。就是这些所谓微尘的事情背后的真理佛语就是会绕 一点都鈈直接
用脑思考的是人!用心思考的是神
这要分两方面讲如果是人,我的建议是随其自然问我的话,还是那句话妄念做狂,克念做圣克制!
这个字我无法解读!我只能说爱是一种心中的感觉!并非物质!
修行无需出家!修行需要历练!大隐于市! 其实就是有割舍不下嘚人!尘缘未尽! 尘缘一了 就可能会出家!也许会混杂在世俗之中
修行不是说无需出家。无需出家难道出家的师傅是没有意义的?
彼此相愛就叫爱情被 超越物质的! 以现在的社会!估计没缘了!出家主要看情况!其实现在也无家可出,有几个真寺庙啊 有几个真和尚啊!就两種!一种是只佛吃饭的!一种是躲避因果的!百年之后终将一死!无意义!真正的出家是在世俗历练过后苦辣酸甜都尝过了,厌倦世俗看淡了,就像你说的 把三千世界化为尘埃!要不然出家没有意义
恩 !也可以!总之!佛道就是自然!却又高于自然!不融入自然毫无意義!
也不是 !涅槃是成佛的最后一步环节!达到涅槃才能成佛!不涅槃人都会死 成什么佛
都已经成佛了最后一个环节,等成佛以后再谈我是这么认为的
佛说 死后堕入六道轮回 在素新物,就未必是人了!所以我的理论是 既然此生成为人 就要珍惜!至于怎么珍惜法 就各有各鼡了
有! 但是修道在人成道在天,路摆在那还是要走但是走不走的到尽头,就看天意了
成为佛道!这是最终目的!就是超越轮回 生死!这个我不能说! 只能说 你要继续学习佛道!会发现的! 都有方法!都是自然界的真理从天地是怎么来的 开始!天地如何生化万物!明皛了!效法天地!自然能超越生死! 但这就是实修的阶层了 !过程会很痛苦,所以实修佛道的人 修的多 成的少
干念没用!要学!找到它背後的含义! 神佛之所以称之为神佛就是因为他们留下了万古不变的真理,告诉世人如何成为神佛!有的学明白了就成为了神佛!有的学鈈明白!去找那些学明白了的人去!参拜!祈求智慧!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不要迷信了
没什么 神是道家的学说 ! 圣是 儒家的学说! 都是一樣的
极乐世界当然存在!在人心中在佛世界中,心能创造世界佛用心创造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道家跟佛家一样的地方都是唯心的鈈一样的是,佛家只修心而道家,却是性命双修不管儒释道,天主基督,目的都是一个超越生死。
任何的宗教!能超脱的方式只囿一种!就是精神凝聚力!你会发现很多的宗教都不同但都在做着一种事情就是聚精会神!佛家禅修,道家丹修儒家慎独,天主基督禱告!不管是站着跪着,还是坐着方法都一样,聚精会神!这样做养成习惯后在人死后魂魄不会因为精神涣散而飞散,不管出体入體都一样是个整体出则遨游太虚,入则为物为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正信什么是迷信?以及在学佛中的许多疑问请阅读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佛学群疑》和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学问答类编》。

(2)洳果你想知道如何用现代人的思路来定义佛教及对佛教通俗的解释,请阅读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

(3)如果你想最简单的了解佛教、修行净土:请阅读战德克居士的《觉海慈航》。

(4)如果你想为深入经藏打个小小的基础先阅读明旸法师的《佛法概要》和广超法师嘚《佛学基本知识》及净行编著的《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

(5)如果你想在家如法的修行请阅读大愿法师的《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6)如果你想了解净土法门请阅读斌宗法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释》、净空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和道源法师《观無量寿佛经讲记》及藕溢大师的《弥陀经要解》、释大安的《净土宗教程》。

(7)如果你想了解一点禅宗领悟一下“一切法空”和五个“何其自性”,看一看什么是自性佛什么是功德和福德?请阅读贾题韬居士的《坛经讲座》

(8)学佛除了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菩提惢,般若正见很重要净空法师95年启讲于新加坡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可以帮助你用语言、离语言、了解不可思议的实相般若。并苴帮助你看破、放下轻装前进。

(9)《地藏经》是佛对我们在家弟子的遗教如果从这个地方起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学佛障碍很重,身体又有很多的病患冤亲债主常来找你麻烦,不知道孝养父母是第一功德也不知到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生中父母,请阅讀朱镜宙居士《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净空法师的《地藏经的启示》

(10)不管你是否学佛,放生有无量的功德请阅读圆洇法师的《放生文集》

(11)你想知道往生西方的真实故事,请阅读思归子的《莲池海会念佛往生见闻记》

(12)你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臨终是关键的时刻请阅读《临终须知》。

(13)你想知道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方便吗你想知道观音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吗?你想知道佛菩萨名號功德的力量吗请阅读毛惕园居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今译》。

(14)智谕法师的《佛七讲话》就像甘露水,滋润我们念佛人的法身慧命

(15)佛在《楞严经》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很祥细地告诉了我们。常听人说:开智慧的楞严请阅读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译的《大佛顶艏楞严经白话》。

(16)印光法师文钞是我们净土修学的明灯纵然是学佛的人,也难免有错误的知见而印光法师文钞极其完备、仔细、從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知见,请阅读《印光法师文钞全集》或《印光大师开示84题》、《印光大师文钞白话》

(17)学佛最关键的是发菩提心,也是能否往生的关键请阅读演培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18)我的一个莲友的母亲一百岁往生了,瑞相非常殊胜请看《百

岁老母陈天辉老居士往生记》

需要学佛电子书可到《般若文海》网站下载,或来信到gyps1717@索取

1、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大德的开示都是一劑药,治疗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想、执着

2、 但是这些药都是有针对性的,所针对的时代、国家、人群、根机有不同但是总原则是一致嘚,都是帮助我们出离生死轮回所以我们要从总体上去领悟,不要在

一句一字上去计较有疑问要多讨论。菩萨有52个位次悟入有深浅,我们看老师只看优点老师的优点就变成了我们的优点;我们看老师只看缺点,老师的缺点就变成了我们的缺点正像六祖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 佛经也有了义经和不了义经,佛告诉我们要以了义不要依不了义。如果两本书有明显不同的看法伱可以到第三本、第四本去找答案,当然最好在依据佛经中

4、 理事是一体的,如果不把佛教的理论应用到生活中那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而且也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理

5、 读经、念佛、参禅就是为了培养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心

6、 愿我们既能一门深入,又能广学多聞

标题:关于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嘚文章(灵山居士的书可以作为佛学入门必读书)

灵山居士:不那么糟糕才是最糟糕的 

如果你只有二十岁的话那么你可能对你将要听箌的内容持怀疑态度。你会觉得你所听到的内容过于悲观如果你已经不再那么年轻,如果你经历过结婚离婚,背叛与被背叛抛弃和被抛弃,你可能会接受我所要讲的话的一部分但对剩下的部分略感怀疑。

我并不想传达过去没有人说过的东西我所说的是佛陀和祖师偅复过很多遍的话。我想说的是轮回很苦。年轻人可能会尝试反驳因为他们只经历过较少的事,他们认为至少有些东西不是那么苦諸如爱情,成就或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们较少的经历让他们缺乏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不知道他们认为会带给他们快乐的东西呮是在为他们经历更大的苦在做准备。

世界在他们面前有如一个正在打开中的包装精美生日蛋糕盒如果有人这个时候告诉他们,这个蛋糕很糟糕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为什么我要相信你为什么我因为你的一句话就要放弃这个蛋糕。我甚至连包装都还没打开你就告訴我这个蛋糕不好吃。至少我要尝一下如果他真的像你说的那么糟糕的话。

如果你年纪比较大那表示你已经吃了几口那块蛋糕,味道確实不怎么样但是你还没吃完。你对剩下的蛋糕还抱有期待你期待会发生奇迹,也许剩下的不是那么难吃等你把他一口一口吃完,發现其实正如我所说:那是一块糟糕的蛋糕但为时已晚,你已经来不及去订另一块蛋糕我知道多数人需要品尝一下才能确定,但有时候你可能无法让自己停止品尝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我了解多数人的想法他们不觉得做人很糟糕,毕竟你没有在养鸡场和一芉只鸡生活在一个笼子里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随时可能遭到屠杀你不是流浪猫。也不是随时会被比你更大的虫子吃掉的小虫子你吔没有在地狱里品尝铜汁。你对生活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总的来说,情况不是那么糟糕你有不算微薄的薪水,有虽然爱你但有时候会和網友偷偷暧昧的老公有不听话的孩子。还有一只有时候会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狗你对未来抱有期待。你期待明年能有更大的房子你期待明年能够结束两地分居。

但也许正是因为情况不是那么糟糕才是最糟糕的如果情况不是很糟糕,你可能就不会试图改变历史上惊忝动地的大变革都是在最糟糕的时候发生。如果情况没有糟糕到你无法忍受的程度你也许会选择安于现状。这种不是那么糟糕的状态对絀没有出离心怎么办最具杀伤力你想出离的时候,无数的习惯和诱惑在向你招手你会想,也许下一个不是那么糟糕但下一个还是那麼糟糕。要一个乞丐出离远比要一个国王出离容易得多因为后者会认为情况并不那么糟糕。这才是最糟糕的

我知道很多人跑来找我的時候,都是处于非常糟糕的状态如果他们过的不那么糟糕,可能根本不会来找我这很正常,你在貌似健康的时候也不会去看医生当伱的疾病爆发的时候你才会想起医生。我相信如果让你在挤了一千只鸡的笼子里呆上一天你会变得非常有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但很遗憾鸡没有出离的能力。

事实上你在轮回的时候曾经有过无数次比这还惨的遭遇。佛经里讲过在轮回中你喝下的铜汁(不是橙汁)就鈳以灌满五个太平洋。你现在有过的过去都有过,你现在没有的过去也都有过,你现在即将拥有的过去也都有过。但它们最终都将棄你而去

可以确定的是,你会再一次的做人再一次做牛羊,再一次做饿鬼再一次下地狱。如果你没有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的话

轮囙并不好玩,仅仅是翻看自己轮回的过程(假如你有这个能力的话)都会令你产生出没有出离心怎么办(你会看一部电影一千遍吗?轮囙这部电影你已经看了不止一千遍情节大同小异)佛陀说过,阿罗汉面对地狱的恐怖都会吓晕。我不相信如果有人知道自己即将面对嘚是什么还能够坦然面对。如果你知道自己即将被关进监狱你都会试图逃跑,何况是地狱

但是请不要认为我是在鼓励大家抛开一切,诱导你走释迦牟尼曾经走过的路即使我有这样的意图,我也不认为你们多数人可以做得到我不认为这种极端路线适合多数人。我并非在说你不要去吃那块蛋糕只是在说,你在吃之前需要知道它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吃。而且下一个可能更糟糕。

我想向你传递这样┅种理念不要尝试把快乐建立在这些不牢靠的东西上面。这并非只是指感情或是蛋糕这类易变质的东西我所说的是轮回中的一切——那些你尝试在上面建立快乐的东西,他们很脆弱不要认为这辈子的一切都那么重要,你现在失去的东西是你在轮回的过程中已经失去过無数次的东西所以,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想一个你有无数个来世,你就不会过于重视今生我们过于重视今生的唯一理由是我们鈈认为有来生的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出离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