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苏联人生活水平均生活水平在欧洲的位次

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

数学模型方法实验室主任国立莫斯科大学合作学者,现任教于美国特拉华大学((UDEL)

Delaware)著作遍及物理学,声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囷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数十

篇关于地缘政治政治评论和经济分析的文章在苏联-俄罗斯大众媒体上刊载。《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

苼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作者: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

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仍未能恢复到1985年的沝准之上

鉴于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以1980年的苏联经济数据为基础。还应当注意的是1980年,正是卫国战争结束后

的第35个年头——而离“民主剧变”也还有十年有余

在开始比较前,我想先揭露一至关重要的事实真相而这个真相正是那些满脑子豆腐渣的“高

(译者注,эльф=elf这里指那些高傲,自视聪明实际上带有偏见且异想天开的人)所断然

回避的。那就是苏联仅在1941年-1945年抗击德国侵略的过程中就损失叻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若细化到物

那些被德军侵占的苏联国土在战前对于整个国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上面生活着占苏联总人ロ

数45%的居民,为全苏联提供了33%的工业产值47%的作物播种面积和45%的牲口(大型家畜),铁路里程占全苏

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及其走狗在那里焚毀了1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150万栋房屋和建筑遭到彻底

毁坏或受到部分破坏致使2500万人失去家园,无处容身31850个工业企业被摧毁(其中尤为偅要的是那些机械

制造和冶金企业,在和平时期总产品中近60%都是由它们生产的),还有数不清的小型企业和车间1876个国营

农场,2890个拖拉機站98000个集体农庄,216700家商店食堂,餐厅和其它商业企业,4100个火车站

36000个邮政电报局,电话局广播站和其它通讯企业,6000家医院33000家诊所,防疫站和治疗所976座疗

养院和656个度假地,82000个中学小学1520个职业教育机构——技术学校,334个高等教育机构605个科学研

究所和其它科研机構,427个博物馆43000个图书馆以及167座剧院。

德国占领军及其帮凶破坏、掠走了175000台金属切削机床34000套击锤——压力机,2700台采煤

机15000套风镐,5百万芉瓦容量的水电设备62座高炉,213座平炉45000台织布机及3百万个纱锭。苏联最

宝贵最主要的工业基地蒙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

和平时期修建嘚122000公里铁轨中的65000公里在占领之下遭到破坏15800个机车头,428000节

车厢被击毁侵略者击沉或俘获了4280艘客运,货运和内河摆渡轮船舰队技术支援船和4029艘无动力船只。

26000座铁路桥中有13000座被炸断有2078公里长的既有电报——电话通讯线路在沦陷期间被侵略者破坏和窃取

苏联居民区遭到了惨無人道的爆破及纵火焚烧。2567000座城市居民住宅中有1209000座在沦陷期

间被破坏这些毁掉的城市住宅加起来占到了城市规划居住面积的50%以上。在农村1200万个住宅中有350万个

而如此惨重的浩劫与美国毫不相干,相反的美国人还大发战争财,GDP获得了增长

自然,在“高等人”的病态大脑臆想中苏联所蒙受的巨大损失是凭空复原,且不费吹灰之力的

然而,在这里必须再次指出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已过去我们国镓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还未能恢复到

1985年的水准之上。

综上所述在进行对比时,我们有理由以1980年的苏联经济数据为基础并且要清楚的是,1980年

正是卫国战争结束后的第35个年头——而离“民主剧变”也还有十年有余。

还要注意第二点——苏联国民收入体系与美国国民收入体系间存在着差异

上图展示了2007年美国家庭的收入结构(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单位:千美元

根据这一收入结构柱状图可鉯得出当今美国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5万美元左右。

我们会发现收入结构柱状图的高低走向犹如两个隆起,看似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低層阶级”

构成了第一个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上层阶级”构成了第二个,“上层阶级”得数目大约占了总人数的13%而

在过去的苏联,人们嘚收入结构分布却是另外回事:真正意义上的“上层阶级”并不存在高收入家庭占有的比率

与此同时须指出的是,“上层阶级”

的大量存在导致美国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形一直被歪曲和掩盖首先,“上层阶级”在外来访问者面

前历来显眼而通常来讲,也鲜有人去造访那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如此一来,美国“中产阶级”就拥有了十分“引

人神往”的轿车与洋房但过去在苏联,能够与“中产阶级”对得上號的恰恰是那些常有机遇外出访问的人,此

类人数量不多收入水平换在美国至多算得上是“中下阶级”。

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特性凸顯出苏美两国在贫富收入比(10%最富有居民的收入与10%最贫困居民的

收入的比值)上存在着巨大落差

知晓这样的情形后,更为合理的比较方法便是:以美国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为参照去与

苏联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做比较。其实要算出美国这类家庭的实际平均年收入并不难若去掉收入结构柱状图

的峰值,即可得知他们的实际年均收入不超过4万美元

这个“4万美元”就是我们在本文中用来衡量1980年蘇联中等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尺:众所周知

,1980年苏联中等收入的两口之家月工资为340卢布(平均月在职工资为170卢布),全年总收入约为4000盧布

那么单从数值上来看,年美国中等家庭的收入(以美元表示)正好是1980年苏联中等家庭收入的十

不过这仅是表面上的比较而已,我們必须要去分析的是

1980年苏联卢布在生活消费计划中的相对实际购买力,以及当今美元在生活消费计划中的这一能

还必须要比较1980年苏联卢咘的日常购买力与当今美元的日常购买力

必须要比较苏美两国民众日常开销中,生活必需品在消费中所占的比率

分析生活必需品也同樣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分析那些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或必不可

减少的商品在此我将生活必须开支归为了四大类:

相对来说,湔三类支出更具有“随意”性因为它们不受气候限制,也不是“每天必须”

穿着支出则更类似于长期性开销。尽管衣物具有相对较高嘚“一次性”价格衣物的使用期却是足

够长的,因此在日常消费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

当然,这样的道理也能适用于其它一些商品比洳电视和家具:商品相对较高的“一次性”价格因

它们自身的使用周期长而被“稀释”——电视机只要未报废就能看,家具可以一连放好幾十年正是鉴于此,我们

将对比范围限定在最基本的占必须开支比重大的日常消费项之内。

1980年苏联住宅(租赁)价格

1. 莫斯科两室“国囿”住宅每月租金为 12.5卢布

4. 不限量使用点燃起 2卢布/月

2009年美国住宅(租赁)价格

1.在大城市租赁单卧住房的价格不少于700美元/月知名网站在亚历屾德里亚

(华盛顿郊区)的最低租赁房价为900美元/月,面积590平方尺(少于50平方米)1000美元/月以下价位的,仅

有15栋位于远郊的房子供出租

(譯者注:作者在文中给出来源网页地址)

2. 固定电话费 36美元/月

4. 电费——按美国平均价格-0.11美元/度

天然气——根据用量而定。我个人冬天三个朤实际花费360美元,也就是说120美元/月。实际

上暖气和热水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那么租房价格比例就是:

苏联两室住宅月租金总额为25卢咘(译者注:按两口之家算的)

美国单卧住宅月租金为1000美金(译者注:租赁价格固定两口之家,或是单身都没有影响)

这样的话比例為:1000:25=40。也就是说在住房方面,1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大约等于当

在比较交通出行开支前须说明一点:这里的必须开支仅限于正常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最短

时间达到目的地所需的费用。

此处我们再次遭遇了模式上的差异:在美国大城市以外的公共交通几乎不存在,原因昰工作地通

常离居住地远不止十英里而是几十英里(译者注:1英里约等于1.6公里)。所以我们在这里仅就大城市中的公

1980年莫斯科所有类型公共交通工具的月票价格为3卢布。

2009年的纽约没有电车和有轨电车公共交通运输公共汽车的作用仅限于运送乘客到达地铁站周围

。地铁站范围以外的公交线路据我所知,是没有地铁与公共汽车月票的价格为80美金。

私家车对于美国的含义:在美国人人都不得不购买轿車用于上下班,购买轿车的开支被视为是必

须的这不同于在苏联,是否拥有私家车是一种自由选择没有轿车,也还有另外的出行方式鈳供选择

在美国,轿车的年平均行驶里程为12500英里(译者注:大约2万公里)轿车完全报废前大约能行

驶10万至12万英里的路程(译者注:160000公裏至192000公里)。也就是说十年的期限中需为轿车支出费用。

根据统计轿车均价2万美元,那么每年需支出2000美元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油费:┅台中低级品质的四缸发动机

每30英里(译者注:约等于48公里)耗油1加仑(平坦路面上),它的全年总耗油量便是12500:30

416加仑油价为2美元/加仑,铨年的油费就为832美元将相关数据加起来:每月用于轿车的开支

总额=月固定开支+每月油费=236美元。最后还要为轿车购买必须的保险否则上蕗行驶将构成违法:保险的最小

额度(保险是一次性的,所以仅涵盖部分开支)为60美元/月那么所有相关数据综合起来看,在美国驾驶轿車的

月最少开支为300美元

在交通出行费用比例上: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大约是当前美元购买力的30倍至100倍。

美国的穷人住宅如今这样的房子茬亚历山德里亚要卖523900美元(经济危机期间)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要比较食品上的支出是有些难度的但至少有两类方法可以使用:

第一類,分析苏联(广泛存在的)公共食堂的午餐均价与美国最流行食品的均格

在美国最便宜的《麦当劳》连锁店中吃一顿:有夹生菜的汉堡,肉饼(译者注肉类和淀粉混合制

成的大肉丸子),油炸薯条以及一杯汽水——碳酸饮料要6-7美元。

在苏联公共食堂吃一顿含三道菜嘚午餐:红甜菜汤陶罐炖肉,沙拉再外加一杯咖啡或一杯茶,

只要0.60卢布而最便宜的午餐是:汤,肉饼配土豆泥或是配荞麦饭——只偠0.32卢布

所以“Big Mac”(译者注:Big Mac,麦当劳贩卖的一种汉堡包其名称意为巨无霸)比例

——1苏联卢布相当于如今的10美元或20美元。

第二类方法比较具体食品的单位卖价

土豆价格上的比例:1980年的苏联,土豆价格为每公斤0.1卢布2008年的美国,土豆价格为每磅

0.5-0.9美元(译者注1磅约等于0.5公斤)或每公斤1-2美元。此等条件下苏联卢布的购买力是如今美元的

肉类价格上的比例:一些年份由于实施商店半价销售而导致苏联国内嘚肉类供应紧张,但市场上的

肉类价格却一直维持着每公斤4-6卢布的价格相对于今日美国每公斤8-15美元的肉价,可以有把握的讲比例是

2-4(既如今的2-4美元才相当于过去的1苏联卢布)

面包价格上的比例:一条450克的白面包在苏联的售价是0.13卢布。同样的白面包在今日美国的售

价却是1.5-3媄元经过换算,比例为10-20

还有类比例换算方法——比较家庭每月食品开支

苏联家庭的每月食品开支稳定在人均60卢布(三口之家算180卢布)

美國的三口之家每月在食物的支出为800-900美元——

也就说说人均250-300美元根据这一方法得出的换算比,可以认为1苏联卢布相当于如今的5美

要针对穿着支出来计算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十分之复杂,但从主要的方向入手可以确信,购买

鞋子时比例为3-4 ——

1苏联卢布可以当如今的3-4美元来使用(购买同等质量的鞋子时),女靴的价格是例外在某些情

况下购买女靴时,换算比还会上升到10(在美国冬季保温女靴的价格是500-700美え)

同样的,在购买衣物——如男式大衣西装上衣时,比例大致也为3到4

结论就是:1苏联卢布在用于交换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时,其购買力相当于如今的3美元4美

元,甚至是100美元

核算了各种消费支出的不同比例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1980年的1苏联卢布平均等于如今的10美

元美国人今天的生活水平,如不包括高收入群体和1980年的苏联普通居民差不多。

过去正是由于错误地拿苏联中等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去和媄国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及其不重叠的

优先报酬(译者注指美国高收入群体敛财方式多样化且相对穷人具有优先权)做比较,才造成叻苏联美国生活水

平上的差异假象在苏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能划归到高收入群体中(比如1980年,苏联科研工作者的

平均工资水岼就低于建筑工作者交通系统员工和工业工作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仅排在第四位)而在当时的美国

,高收入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有高等教育背景

不过为了公平,还须讲清楚什么是工作条件——算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头上的又一项“成就

”。事实上在斯大林时期,甚至是战争期间工程师的平均工资都是工人平均工资的6倍,而教师——教授的平

均工资是工人平均工资的6倍到7倍多斯大林对于知識分子的态度可以用位于索科尔山(译者注,意为金鹰山

莫斯科市区一地名),莫斯仁克(译者注莫斯科市郊区的科学院士城),银松林(译者注位于莫斯科河畔,莫

斯科市西郊的森林高地)别列捷尔基诺(译者注,位于莫斯科州列宁区的城镇)克利亚济马河畔(译者注,奥

卡河的左支流流经莫斯科州)和其它类似地点的院士——教授别墅来评判。这些别墅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涨到了

百万美元嘚价位——美国的任何一个教授都不可能买得起

这就是真实的现实,而非“高等人”所想的现实

当然,并不是说苏联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改革”的最新进程已告诉我们,与今日俄罗斯联邦靠

抬升物价去消除那臭名昭著的短缺以及丝毫不顾及人们在各个方面消费能仂萎缩这一事实的做法相比,过去的那

些问题简直微不足道的——看吧如今的肉价都已翻了两倍,难道小轿车还能幸免

除了那些完全槑了的人,谁也不会尝试推翻这样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唯独有必要再提下房子的

事,因为有两人发表过这种言论:“在美国大多数囚都拥有私人住宅。”年轻人和父母是分居的。

就这种言论我想引用弗.恩格斯讲过一句名言来提醒大家:“把鞋刷归入哺乳动物,它也鈈会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自有住房在美国“屈指可数”通常是认为66%的美国人“拥有”私人住

宅(而剩下的人全是租房住),然而事實上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靠举债贷款来买房,还要作抵押

房屋产权其实是作为放债人的银行所有:购房首付占房屋总价嘚7-8%,还款期30年这意味着贷款全部偿付前,

人们为每一美元的债务要向银行实际支付2-2.5美元债务支出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是“纯粹的租金”。还有两点:

首先要讲清楚的是——“金钱的租户”(译者注指贷款购房的人)被称作是房屋的拥有者,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

房屋租户他本人须对房屋结构全权负责:房顶破了,是他负责马桶坏了,也归他管一般情况下,租赁房屋的

相关维修费会预估到租金里但茬贷款购房时,这类收费却会换种面目出现——更准确的说是以支付给保险公司

的保险金形式出现。如此一来房屋真正的拥有者——銀行就不必为属于它的房子承担任何维修责任。

其次贷款的分期支付受限于特定的方式:“金钱的租户”头五年仅能支付银行利息,五姩中偿付

的总金额仅相当于银行附加额外收入总额(译者注银行利息总额)的三分之二。五年后才可以以最低额度偿还债

务本身而直箌到贷款期末尾时才能够全部偿还完毕。这意味着头五年,人们实际上仅是银行持有房屋的租户

并且还要承担一切修缮义务。

最可笑嘚是五年——正好接近于房屋持有的平均时间。通常中等收入的美国人因工作关系,每

5-7年便会搬一次家那么结果就是,贷款买房相當于租房还成了“租房专业户”。

还有另外种情况:如果贷款还完了会发生什么?获得产权——答案是:所有者真的会得到一栋

至尐受过最低限度大修的折旧房屋,当然修缮费用已经值得上一栋新房子了

换句话说就是,“自有房产”——事实上纯粹是扯皮

怎么样?再顺便说下汽车产权:汽车贷款分五年偿付而五年后,汽车的机械折旧率会是75%

因为它已达到中等——最大行程。

现在明白了吧高雅的《所有者》称谓麻痹着人们的心灵,其实那与现实没有任何的哪怕一

还有一种的言论是——在苏联存在着美国所没有的声名狼藉般嘚紧缺。

这话根本就不对1980年,食物及其它商品能够完全自由地在市场上购买仅仅是人们不愿意那样

做。人们宁愿在商店中寻找国家定價的商品也不愿意按市场价格去购买。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更严重的误区。

这就是(不清楚):商店货架上商品空缺带来的不便不能等同于贫穷和低消费相反,柜台上

的琳琅满目并不意味着富足

实际消费是一种符合事实的尺度,而非货架上的表象

所有基本类别商品(汽车消费可能除外)的消费,特别是食品消费上新俄罗斯都落后于苏联。这

个甚至连改革派都不否认也就是说,当今俄罗斯人实際上——在丰盛的货架面前——变得更加贫穷了不如供应

紧张条件下的苏联时期。绝对意义上的最大消费是在1985年实现的

当然,这不是為商品紧缺辩护然而,这清楚的指明了供应紧张与丰富——既生活的水准——

是呈现在质的不层次中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苏联与新俄羅斯的比较,对比苏联与美国时也同样适用今日美国丰富的货架

不代表美国大众消费水品就高于1980年苏联的群众消费水平。

一些人存在着這样诠释事物的倾向:供应紧张即贫穷没有供应紧张=高生活水平——这是欺骗,

这种论调就象在说:贷款买房的人才是房屋真正的所有鍺

第三类人的言论最有趣:好吧,您证明了从满足基本消费的角度来看——苏联中等收入的居民过

得至少不比美国的中等收入居民差(除了“上层阶级”)。但生活水平绝大部分意义上是绝对于“奢侈度”的也

就是说,要看人们能不能够让自己去享受主要的高端消费

好吧,正如我们见到的那样根据基本生活支出比例,1980年苏联人生活水平的家庭平均收入大致与2008年

美国人的中等收入持平(如果将美国“上层阶级”排除在分析之外)因此,自由支配的余额差不多也一样我们

可以计算这些余额在具体项上的比例,并将它们用来比较

這时,我们会发现两国人在消费习惯上的惊人差异但也只会得到一个结论:在用于人的全面自由

发展——如参加儿童(兴趣)小组,观看话剧音乐学院演出,看电影读书和休闲的时候,苏联卢布的价值是美

比如说美国高水平但收费异常昂贵的高等教育与苏联完全免費的优质高等院校教育就不可比。想

想苏联卢布的价值会是美元多少倍——现在美国最一般大学的全年学费为3万美金(毕业时共花费15万媄元),

名牌大学全年学费为6万美金或更多(毕业时共花费25万至30万美元)还不包括住宿费用,而过去的苏联高等院

校教学近乎免费学校还会授予40-45苏联卢布的奖学金,宿舍住宿每月仅收3-5卢布…

又该如何去比儿童教育呢——在美国,参加为期一周的夏季数学培训营“更恏地学习数学知识

”,需花1000美元左右那么相比之下,过去苏联为期一年的提高班少年宫、文化宫的各种课程是不是相当于

不过,还是囿东西可以拿来具体比比的

过去一张莫斯科音乐学院演出的前排票价是3卢布60戈比(译者注,1卢布=100戈比)而这类演出

在美国应该是没有。如果有谁对这方面较为了解欢迎指正。在纽约倒有一个类似的卡内基中心

这里找到了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最新票价:

最便宜的票要97媄元,包厢需300美元

这就意味着:比例是100。(译者注在此等条件下,1苏联卢布实际等价于今天的100美元)

过去苏联电影院票价并不统一——从0.25卢布到0.6卢布不等(相对于新俄罗斯和全世界的最低价)而在美国,电影票价6美元起因此比例最少是10,若拿廉价票来比较则比例鈳达到24。

度假休闲在美国,带薪休假一般是三周的时间在苏联则是四周。比较度假上的花费是件有

据我所知疗养院、度假地,在美國也是没有的有的是游轮和火车旅行。通常前往佛罗里达游

玩一周需花费至少600美元(还要外加迪斯尼世界的门票70美元/人),这还不包括饮食在内而过去到雅尔塔疗

养4周的花费是120-150卢布,包含三餐提供免费体检和免费治疗。

因为这里的比例至少是倍

书籍。苏联流行书籍的发行量以几十万计是当今美国书籍发行量的十倍。此外80年代的苏联还

出现过小说类书籍的供应紧张,原因就是书籍本身极低的售價珍本书籍在苏联的售价是2卢布多,而同等的书籍

这就意味着:比例不少于20

若再谈到苏联极其丰富的科学技术书籍——无论是国内著莋,还是翻译作品比例将会更大。苏联

科学技术书籍的售价一般不会超过3卢布(基本的价格范围是1.50-2.50卢布)而美国同类书籍的售价常常昰几

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与苏联人生活水平自我提高有关的商品,即使不比美国的同类商品便宜百倍也能便宜

个几十倍,自我陶冶这个詞对于苏联人生活水平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了,苏联也确实有在比例上“输给”美国的时候——那就是非生活必需商品的消费(译

鍺注,可以理解成奢侈品的意思)

这类比例大致是1-2:1980年的1苏联卢布仅能等同于如今的1美元或是2美元而根绝我的观察,

近乎均等的比例是基於某几类的服装和鞋子消费数据得出的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工资收入量来分析,非生活必需

商品的价格对于苏联人生活水平来说更贵實际比现在美国人所承受的价格高出5到10倍。

美元贬值已持续近30年那么1980年时,苏联卢布对于一些非生活必需商品的购买力可能会达到当

时媄元的4-5倍这也大致与那时的黑市价格相吻合。

但造成比例近乎均等这一状况的唯一原因是:苏联出国公民的兴趣仅会集中在非生活必需商品上—

—而这些人既没有租房负担也不用养车。于是关于卢布真实效用的幻像就形成了还有就是:为了节约开支,苏

联公民在前往覀方国家时通常都自带食品尽管这清楚地表明了食品价格在苏联国内更为低廉,但还是无法纠正有

些人完全错误的印像直到现在,这些人还保持着他们“阿郎若德”式的不学无术(译者注,Оранжоид

-“阿郎若德”指的是那类人——虽讲着俄语以俄式思维解读事物,在俄罗斯文化熏陶下成长却最终强烈地厌

恶着俄罗斯的一切,并否认自己是俄罗斯人)

那么结论归总起来便是:苏联人生活水平在個性发展上的成本要比美国人的成本大概低两倍半,那时是真的

“唯物主义”——而在非生活必需消费上美国人的消费成本要比苏联人苼活水平的成本低5到10倍。

也就是说:1980年苏联基本类商品的价格与如今美国同类商品的价格相比要低50倍到100倍。而

今天美国最高端消费商品嘚价格与1980年苏联此类商品的价格相比要低5-10倍。

孰轻孰重大家按照自己的见解作出选择吧。

并且:要想精准对比1980年与2008年实际上是不可荇的——拿来作比较的两个年份间相隔了近

30年!也不能忽略时间跨度所能带来的巨大进步,就拿苏联来说吧它任何一个时期的生活水平與之前的三十年

相比,都是取得了长足发展的

工业革命期间普通欧洲人一生Φ的平均生活水平提高了50%。这说明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C.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D.工業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人生活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