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歧山李晨父亲李京生简历简历

您当前的位置: >
杜润生教给门生王岐山什么?
杜润生教给门生王岐山什么?
撰文 | 邹春霞 编辑 | 傅凝
他与“要吃米找万里”万里并称为改革两位先行者。10月9日凌晨6时,他走了,享年102岁。
政知圈小编发现,他逝世消息与“中国改革之父”、习近平王岐山是其门生两个标签广泛流传。有研究者闻听消息后感叹:“不到半年,中国改革两位先行者万里和杜先后去世,这预示着一个时代落幕。”
不过,研究者说“1980年代改革者开创那个时代”落幕了,取而代之是杜门生习近平王岐山等改革者开启时代。
将包干到户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杜曾亲身参与新中国建政后围绕“三农”问题几乎所有决策,门生陈锡文曾他百岁生日时致辞称其为“中国改革策划者、开发者、原创者”。
以1978年末党十一届三中全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始于,而改革根本标志就是年5个中央一号文件。杜领导中央政策研究室(简称“农研室”)是上述文件主要起草部门,杜是研究室主任。
连续5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谈农业问题: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1983年——放活工商业;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其中,1982年一号文件首次以中央名义确认“包干到户”,提出“所有责任制形式,包括包产到组、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都是社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包产到户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杜回忆录中写道:有个农民听了文件传达后说:“这儿上级主意说得理,合乎庄稼人心意。”
没比“杜徒子徒孙”更高傲称号
1986年后,中国改革进入相对稳定期。为发展战略打下基础外,5个一号文件出台过程还培养了一批此后以“杜徒子徒孙”为荣年轻人。其中包括王岐山、林毅夫、陈锡文、周其仁、杜鹰、朱厚泽、翁永曦、黄江南。他们都曾与杜一起西黄城根南街九号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并肩工作。
关于“杜徒子徒孙”有一个流传很广故事。据亲历者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级别颇高场合,周其仁提出观点惹得当时一位领导不悦,传出来讥讽说:你们无非就是杜徒子徒孙罢了。周其仁知道了当即回应——“怎么着?我不相信这辈子还有比‘杜徒子徒孙’更让自己感觉高傲称号。”
周其仁杜九十诞辰时重提旧事:“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杜老指导下从事过研究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无非是杜徒子徒孙。不是一个很雅称号。但是我今天这个场合讲,这是一个很了不得对我们一个恭维。”
那是2003年,周又一次说:“我是想不到今生今世有哪个称号像这个称号,能让我们引以自豪。”而这一次,引得王岐山、林毅夫、张木生、翁永曦等到“徒子徒孙”一片掌声,杜老也频频点头。
有人评价杜一生“没有山头却门生众多”。习近平也被算作杜门生。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河北省正定县当县委副书记期间,“到县里工作,都需要天天面对问题,希望得到杜老支持。都需要到国家农委汇报工作,请杜老指点。”(翁永曦语)
王岐山曾开车出逃赴杜老生日
王岐山也是以“杜徒子徒孙”为豪。有媒体报道,王岐山曾自己开着车来参加杜老生日,“我是中午逃出来了,因为实想见见你们,1点钟必须得走。”十八大后王岐山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他仍抽空前往医院看望杜。
杜诸多门生中,王岐山是比较特别一个。九号院和王岐山同一办公室魏唯说,“他比较特殊,常是杜老直接找他办事。”《三十年三十人之指点江山》一书中,张少杰也曾回忆说:“我们那时没事就跑到王岐山办公室,问他最近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他就告诉我们,比如最近有这么一些事,你找几个人跑一趟怎么样?杜老最近要抓一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你们去调查一下吧,如此等等。”
1982年,由于杜赏识,王岐山被借调到农研室。他九号院一呆就是7年。也因此有了九号院里流传调侃“四君子”顺口溜:“翁永曦脑子黄江南嘴,朱嘉明文章王岐山腿。”四人之所以被叫作“四君子”是因1979年底,当时仅30岁上下翁永曦、黄江南、朱嘉明、王岐山一同走进中南海,与中央领导对话。
当年,四人合写报告《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国民经济调整若干看法》得到中央领导重视,其中“预测了1980年经济将要出现衰退,分析了衰退产生原因,并给出了应对危机对策。”听汇报时任国家总理为此感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这里听30岁以下年轻人汇报工作。”
1986年,杜为留守研究陈锡文、周其仁、邓英淘、杜鹰等人,成立了发展所,王岐山被任命为所长。媒体提起王岐山时,说他是1980年代杜麾下“大将”。
王岐山与他一样 不爱讲大话空话套话
被称为“精神教父”杜,深刻地影响着他“徒子徒孙”。周其仁曾说,杜身边日子,我们年轻人总有毛病“像打铁淬火一样把杂质磨掉了。”
2012年,“杜徒子徒孙”之一、中国国际税收研究理论部主任郭平壮撰文回忆杜老时说:他讲话没有穿靴戴帽,没有大话、空话、套话,没有虚伪、指摘、命令,也没有玄而又玄理论,更不带引经据典、盛气凌人架势,讲都是老百姓能懂大白话。
上世纪80年代王岐山陪农研室领导到福建调研
这一点三十年后走上权力金字塔王岐山身上尤其明显。据媒体报道,坐镇中纪委之后半个月,王岐山曾北京主持召开了一场专家座谈,听取学者对工作建议。上,第一位发言专家刚说了句“尊敬王书记”,就被王岐山打断了。他希望场专家们免去这样客套话。王岐山告诉专家们:“参加王某人,不准念发言稿。”
另外杜“强调学习重要性”。他曾为门生们列学习清单,要求学习现代国内外主要经济流派观点,学习中国改革实际,掌握新工具和方法,如外语、数学、系统论、控制论。就任中纪委书记后王岐山也被媒体披露,针对现一些大案要案多涉及经济、金融领域事务,要求纪检干部尽可能多学一些财务、经济、金融知识。
杜曾说:“改革靠是一个团队,我只是这个团队一个符号。可喜是,这个团队出了不少人才,但没有出一个腐败分子。”不止于此,这个团队还出了一个中共最高领导者。
搜索阅读:,打虎这一年,中纪委掌门人王岐山的露面并不多,可是,他的每次露面总会让人,王岐山 在家做饭 王岐山 最新图片 王岐山的岳父 王岐山 反腐机制 弄潮儿王,,王岐山脱稿演讲: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而来 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19日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不久前中美两国已,,王岐山陕西行 更高级别“西北狼”悬念待解|王岐山|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王岐山陕西行 更高级别“西北狼”悬念待解|王岐山|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解读:王岐山最新讲话透露出的纪委新动向(1)小 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体育频道 国际足球中国足球NBACBA综合体育图片汇总专题策划
视频频道 新闻,,王岐山陕西行 更高级别“西北狼”悬念待解|王岐山|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王岐山陕西行 更高级别“西北狼”悬念待解|王岐山|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我这次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当地时间12月19日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商贸团体主办的晚宴时发表近20分钟的脱稿,,读了《南方人物周刊》张蕾撰写的《弄潮儿王岐山》一书后,笔者认为王岐山是一个浑身释放“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正能量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标杆榜样。 他是,,王岐山陕西行 更高级别“西北狼”悬念待解|王岐山|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察时局(微信公众号:Cha_shiju)认为,观察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进程可见,王岐山已从反腐败法规制度、纪检机关依法执纪办案、反腐败领导机制三个领域着手开启“法治反腐”,,,王岐山,男,汉族,1948年7月生,山西天镇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央政治局,
(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
【王岐山 杜润生教给门生王岐山什么?|王岐山夫人|王岐山简历|王岐山反腐讲话|王岐山父亲】
暂无相关内容
您可能还喜欢:
栏目热点:
最新更新:
(C)Copyright
不浮躁 ,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习近平、王岐山、路遥、史铁生……他们是同一批知青
&&&&来源:&&&&
原标题:习近平、王岐山、路遥、史铁生……他们是同一批知青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学习小组微信公众账号7日发布《习近平、王岐山、路遥、史铁生……他们是同一批知青》。全文如下:
&&& 【学习小组按】
  近日,《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热播。
  两会上,在上海团参加审议后,习近平与一位代表提到,“路遥我认识,当年下乡办事时还和他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
  《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文中近平提到,同批知青中,出了不少干部,“(1993年)在八个省部级干部里,我了解的有王岐山”。此外,同批知青中,“还有路遥,他是延川的本地知青,写了《人生》。还有个作家叫史铁生,写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这个清平湾就是过去他插队的延川县关家庄。”
  今天小组重新推荐这篇文章。
  (1993年,习近平回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看望乡亲们并合影)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的香甜。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做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古人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将之改几个字,作为我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在团结方面,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父亲讲的团结方面的道理,当我们后来生活在集体环境时,体会就很深刻了。无论是上寄宿学校,还是下乡和参加工作,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较好;凡事团结处理不好,就都做不好。特别是后来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
  在这方面自己也有挫折和教训。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几个月后我回北京,又被送到从前的太行山根据地。我姨姨、姨父把我妈妈带出来在这里参加了革命,他们都是我很尊敬的人。姨父给我讲他当年是东北大学学生,“一二九”以后怎么开展工作,怎么到太行山。他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姨姨也讲,那时我们都往老乡那里跑,现在你们年轻人,还怕去,这不对!何况现在城市也不容易,我们在这儿干什么?天天让人家当做流窜人口?
  当时的国庆节经常要清理“倒流”人口,但清理完后,又不让我们回去,先关在派出所,一进去就是四五个月。而且关进去不是让你白坐着,还要让你干重体力活,海淀一带的下水管,都是我们埋的。
  听了他们的话,回去以后,我就按这个思路努力跟群众打成一片。一年以后,我跟群众一起干活,生活习惯,劳动关也过了。群众见我有所转变,对我也好起来,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时间大概是1970年。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络绎不绝地进来。进来后,我就给他们摆书场,讲古今中外。
  他们愿意听城里人侃大山,讲他们不懂的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情都找我商量。他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懂得多。这样,我在村里有了威信。我那时不过十六七岁,村里几个老头有什么事也都找我商量。现在有几个作家的作品中把知青写的很惨,我的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我只是开始感到惨,但是当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的很充实。
  我的成长进步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大概到了1973年,我们又集中考大学,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在当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后来我又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搞社教很有意思,我当时是团员,不是党员。县团委书记也是北京知青,清华附中的,他把我拉到他负责的赵家河大队后说:让你到这里“整社”,你就整吧,整得怎么样我都认了;整好了算你的,整坏了算我的。
  我那时候才20岁。赵家河大队在整社中换了一个30多岁的人当支部书记。那个村整得好,群众也信任我,要求留我在村里工作,而我插队的梁家河大队也要我回去工作。要留在村党支部工作,就是有个是不是党员的问题。我已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原因都不批准。这次公社又将我的入党问题交到县委去研究。在研究我的入党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这个村姓氏矛盾复杂,本地人很难处理好,确实需要他回村里主持工作。他爸爸的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所以就批准我入党,并让我当了大队支部书记。让原来的大队支部书记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
  在此之前,入团也是费尽了周折,入团申请书前后写了八份。第一次写完入团申请后,我把大队支部书记请到我的窑洞来:一盘炒鸡蛋,两个热馍。吃完后我说,我的入团申请书你该递了吧?他说,我怎递?上面都说你是可教子女。我说,什么叫可教子女?他说,上面说你没划清界限。我说,结论在哪?一个人是什么问题,得有个结论。我父亲什么结论?你得到中央文件了?他说,真没有,递,那就往上递。从公社回来之后,他说,公社书记把我骂回来了,说我不懂事,这样的人,你还敢递?我说,我是什么?我干了什么事?是写了反动标语,还是喊了反动口号?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我毫不气馁。
  过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上去了,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我那时已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不入白不入,除非你不能让我入。当写到第八份时,终于批下来了。当然,这是得到了公社团委书记的支持后才批的。团委书记到我那里,跟我聊了5天,最后成为“死党”。后来也就是他接任公社知青办主任后,一手把我的“黑材料”付之一炬的。那次,他把我拉到一个小山沟的青石板上坐下,说,我把你的所有“黑材料”都拿出来了。我说,“黑材料”拿来有什么用?
  他说,烧了吧!我说,你敢啊?掉脑袋的事。他说,怎不敢,我看这材料不是你学校寄来的。因为我那时是中学生,我的材料不是八一学校给的,是中央党校写的,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文革”中我们家被抄之后,搬到党校里去。到党校后,因我有一股倔劲,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有什么不好的事都算在我身上,都认为我是头儿,我就被康生的老婆曹轶欧作为“黑帮”的家属揪出来了。
  那时,我15岁都不到。他们说,枪毙够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没什么区别,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但是,当时连派出所都没送,只是在威胁我,说专政机关对你实行专政,再给你5分钟。之后,念毛主席语录,天天晚上熬夜。我说,我只要在那能睡觉就行,别管去哪。我被送到派出所门口就又被拉回去。后来决定送我去少管所,当时少管所设有“黑帮”子弟学习班。在要我去的时候,床位满了,大概要排到一个月后才能进去。就在这时候,1968年12月,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我马上到学校报名上山下乡,我说,这就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他们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属于流放,就让去了。
  经过这么多周折,“文化大革命”的周折,上山下乡的周折,最后,这个村子需要我,离不开我,我当时的感觉是在农村好,如果当个工人或者当这个、那个,越是这些地方“文革”搞得越厉害,少不了天天要挨批判。在陕北农村也要搞大批判,批刘少奇、邓小平在西北的代理人“彭、高、习”和刘澜涛、赵守一等,“彭、高、习”即彭德怀、高岗、习仲勋。搞大批判还是由我来念报纸,当地有几个识字的?天天念得司空见惯,也无所谓了。但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理解,毕竟是我父亲过去的根据地。我父亲那时是“陕甘边”的苏维埃主席,当时才19岁。有这个背景,就有很多人保护我、帮助我,再加上我本身也比较坚强,就这么过来了。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刚到农村的时候,经常有要饭的来,一来就赶,让狗去咬。
  因为当时在我们这些学生的概念里,要饭的都是“坏分子”、“二流子”,不知道当时那正是“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老婆、孩子都出去讨饭,把粮食都给壮劳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些东西是在农村生活一段后才了解的差距,有很多感慨;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想着有机会还是想上学深造一下,因为读书读得太少了,这与我理想的目标并不违背。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全分给了延川县。我三个志愿都填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清华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请示学校。这又是一次机遇。、9三个月,正是所谓“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迟群、谢静宜都不在家,刘冰掌权,他说,可以来嘛。当时,我父亲下放到洛阳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开了这么个证明,就上学了。走的时候,当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别羡慕我。那些知青也都没得说,一恢复高考,都考上了大学,还都是前几名。
  在这一批知青中,出了不少人才。1993年我应邀回去了一次,当时我是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延安行署专员给我讲,你们知青来了二万六,号称三万。现在出了省部级干部八个,厅局级干部大概二三百个,处级干部三千多个,这是一笔大资源。在八个省部级干部里,我了解的有王岐山。此外,还出了一批作家,像陶正,写《魂兮归来》、《逍遥之乐》,他是去延川的知青。还有路遥,他是延川的本地知青,写了《人生》。还有个作家叫史铁生,写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这个清平湾就是过去他插队的延川县关家庄。另外出了一批企业家。前几年,延安搞了一次聚会,大概回去了上千人,拖儿带女的让下一代去体会一下,还拍了个片子,他们送了我一套。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我插队的那个村不通电,我走了以后帮他们搞了个变压器,通了电。前几年,又帮他们修了小学,后来又修了桥。这些都不是我出的钱。有的是我介绍去的帮扶项目,有的是我请求当地领导给予帮助,引起重视后解决的。我在的那个村绝对是个贫困村,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的过去吗?
(责编:潘婧瑶、盛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王岐山:子不教父之过,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
原标题:王岐山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管就是厚爱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王岐山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3日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纪律检查机关担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自身建设更要过硬。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王岐山指出,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中央纪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要求,密切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教育、警示、挽救、惩治方式,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在系统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是纪委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强化自我监督的成果,使之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违纪干部3400多人,中央纪委机关查处处置14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委也不是净土,有的纪检干部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跑风漏气甚至以案谋私。各级纪检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自己摆进去、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王岐山强调,子不教、父之过,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深入剖析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就会,如果各级党委、纪委真正履行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干部,他们就不至于从违纪滑向违法的深渊。纪检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挺起来、规矩严起来,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同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纪委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王岐山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越是肩负重要使命,越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管理监督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严明纪律、严格工作程序,加强基础工作、狠抓作风转变,确保领出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激发正能量。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不敢&问题,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提高发现问题、监督执纪的能力,坚决清理门户;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不能&;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坚定信仰、坚定信念、坚定宗旨上,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选好人、用对人,强化&不想&。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出席会议。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yuwj]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建嵘的父亲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