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 攻略独上五指山什么意思

&从此独自走天涯-----落英缤纷五指山一日独行记暨千里&救&River
二OO六年十二月上半月,偶不在北京。3号到7号出差,8号赶到三亚亚龙湾开公司年会;10号年会结束同事们分批返京,我呢,留下来去爬五指山、然后去海
口看River。其实这三天的年假原本没想着要去什么地方,公司年会在海南,River也在海南出差十个多月了,刚好有机会去瞅瞅那Y头;看着地图,三亚
到海口,中间还有座山,是当年如来佛祖压着孙猴子的五指山,于是,就想顺便拜访一下吧!赶紧让RIVER帮忙找攻略,基本计划是一日登一峰和二峰,(三四
五峰去的人较少,我一个人行走怕是不太安全).行程基本上就这么定了;我到三亚的时候,RIVER说她也要跟驴友去五指山,搞个五峰连穿,不过是周五去周
日就回了.谁知道....无巧也就不成书了嘛。
应RIVER要求写点字儿,自己也是想着应该记录一下那些难忘的瞬间;可刚刚回来又得准备下次出行,所以行文仓促得很,大家凑合着看吧.
另,正文中"咖啡"=序中的"RIVER".呵呵 再另,因为相机还在海口呢,所以照片怕是得要迟些时候再上啦~~~~
(一)挥别
十二月十日上午十一点,第一批回京的同事乘大巴去机场了。我也收拾好行装,把手提箱交给一个同事先带回去,只留了个背包,站在酒店门口给他们送行。这次的
大聚会,外地的同事占了差不多一半,此一别去,何时再见也不好说,所以惜别的场面很是热烈。我向来是最看不得分别的,也替那些外地的同事们感叹----因
为公司发展太快,除北京外其他地区连个办公室都还没来得及建,外地的同事每个城市一般一到两个人,招过来之后先在北京培训一两个月然后就撒回去独立工作
了;最惨的要数昆明的小伙子了、也是个驴友,招来后因为昆明的业务迟迟没有开展起来,先是在北京总部呆了四个月,然后被派往江苏,负责整个江苏省的业务;
如此一来日日酒店大巴在各个城市间穿梭,也已经有两三个月了;前阵子我计划年底去云南玩想找他时才发现他还在江苏。这种没归属感的漂泊是我所畏惧的
----已所不愿不施于人,我想他们肯定更加珍惜这难得的份外开心的公司聚会。加之送走他们之后我要孑然一身的上路,心里更是难过,看着大巴缓缓启动车窗
内外一片笑脸与挥起的手臂和珍重之声,眼泪差点掉将下来。
公司老总朝我走来,近2米的大个子站在我面前让我每每都要仰视,而且因着从前的一些小过节,我是有些怵他的;他和善的蓝眼睛一如既往地隐藏着内心的一切,
拍着我的肩膀说,看上去你要去hiking?我回答他,我休几天假,要去爬五指山,他立刻说哦想起来了,然后伸出大手,说,祝你快乐,并希望你更加快乐平
安地归来。我握住他的手,承诺着一定开心而去平安而回。余下的同事们也纷纷祝我平安,人力资源老总更是要求我时时短信汇报-----她是了解我的,被人挂
牵也很温暖。一一谢过,然后挥手,到路边拦车去三亚市里的长途车站。
二)在路上
三亚到五指山市的慢车15分钟一班,没空调而且要经常停车,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快车两点有一班,一小时五十分钟。我选择了后者;然后坐了辆人力车到第一
市场去买解放鞋;转了好几圈也没找着,随便买了双便宜的胶鞋时间就差不多了,在车站旁吃了碗米粉,就上车了。
一路无话,不到四点到了五指山,问了去海口的班车的时间,末班是5:15,明天不知能不能赶上;去水满乡的车跟在电话里咨询时得到的答案一样“去桥头儿看
看”。昨天曾与咖啡联系过,她和几个队友要连穿五峰,这会定是在山里呢;试着打她电话,却是关机,那就明天再说吧。出了车站前行没多远在丁字路口徘徊时,
有摩的停在身边,说1元钱带我到桥头。到了以后才发现,只有50米的距离,只不过不知道正确的方向罢了。摩的司机说去水满的车没有了,可以打他的车
去,40块。看着他一口黄牙一嘴的酒气还有俺的一元钱,心里不踏实;刚好又有两个摩的过来问话,我选了那个车很新而且带着头盔手套的司机带我去。我总觉
得,懂得爱护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照顾别人、才最可靠。
三十多公里的山路,第一次坐这么远的摩托刚开始时我还挺兴奋,从后视镜里看着自己长发迎风飞扬,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很是有些得意。路随山转,忽左忽右也挺好
玩,却渐渐的几乎没了观众;云慢慢积了上来,太阳收起温暖的光时,寒意伴着潮湿的空气夹着与身侧呼啸的风声倏然而至,我眼看着手臂上的汗毛一根根齐刷刷竖
起,感觉还很好玩的;然后慢慢从手指开始僵硬,缩在司机身后只盼着快点到达。
40多分钟后,翻过了数个山岭后,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水满乡时,我都快冻僵了。另一些摩的在等着,还不到5点,我决定去山寨住。5元钱,三、四公里的山
路,这次的司机开得挺慢的,路上操着十句我也就能听懂两三句的“普通话”,劝我在水满住下明天一早再上山。后来我干脆假装听不懂,不理他了。十多分钟后,
到达“五指山寨”时,天已经雾气蒙蒙起来,却发现大常里黑着灯。下了摩的才见里面有人影走动。谈好价钱,记下摩的司机的电话,让他明天来接我,一个女服务
员就拿着钥匙说带我去“房间”。我以为就在那个楼上呢,谁知她领着我向着山寨深处走去。蜿蜒的小路两旁多是些别致的小楼,服务员介绍,这里是餐厅,这里是
娱乐室等等,却都黑着灯。我住的叫“雅枫阁”,很别致的名字,是幢三层的小楼,我的房间在最顶层。拿了钥匙独自上楼,发现楼里空荡荡的冷清,打开房门,潮
湿的空气迎面而来,房间里的灯也不是很明亮,室内一扇门通往外面的露天大阳台。心下些许的不安,发短信给咖啡告诉她我已经住下,明天一早上山、向同事报平
安,然后下楼去外面找些吃食。
包里只有些水,明天中饭没有、头灯忘了带、咖啡叮嘱要带的防蚂蝗的物品也都没带,唉,匆忙啊匆忙。慢慢走着,却很少看到什么人;山寨大门外有庆贺联通开通
的红色横幅,我便向着它走去、也想熟悉一下明早上山的路线。沿着泥泞的小路没走几步就被人叫住,回头发现是挂着“小卖店”的木屋前长椅子上的两个人,大意
是说这么晚了不能上山。然后过去路他们攀谈,原来是酒店的警卫。小卖店老板也出来了,得知我是只身一人,都很是惊诧的样子,我又感觉很得意,呵呵。他们说
现在是淡季,周末多是本地人来玩人还多些,平时很少有游客的;山上的热带雨林里的确也有野兽,起码蛇是有的----但这条登山路是安全的----蛇也早都
吓跑了,从没听说谁碰上;叉路只在山腰有一条向下的,要注意,怕下山的时候走错;总之上山时就一个原则,沿着最明显的山路一直向上就对了。有了这两点我就
踏实多了,买了点咸菜饼干什么的明天带着,又聊了几句天也渐渐黑下来了,就想回餐厅吃点东西睡了。
餐厅此时已经亮了灯,三张大桌子却静悄悄地立着没有一个人。身着制服的小妹过来帮我点菜,很热心的样子。过了一会进来了两个小伙子,再过一会是一对老夫
妻。他们聊着下午去了哪里,我也凑过去看照片;原来两个小伙子是海口的,去三亚开会回途中在这儿稍做停留;老夫妻是北京的,来三亚玩听说了五指山就过来看
看,都是下午到的,都没爬山也都不准备爬了。我的饭菜来了,忽然想起咖啡说的山兰酒,于是细声地问小妹有没有、小妹说有,我就要了2两;那两个小伙子和老
夫妻也在我的“鼓励”下,各自要了点儿。酒很好喝,菜却难吃,看着窗外黑乎乎的天,忽然想到俺那间灯光昏暗的房间,便跟小妹要瓶子买酒带走,小妹说明天帮
我找,我说今晚就要,因为晚上回去想喝酒壮胆;余下的四人听着我的“陈词”都大笑不已,也是,看样子这整座山寨也就我们5个游客,我们同住“雅枫阁”,不
过他们都在二楼,我独独一个人在三楼;于是老太太建议我也换到二楼,这样至少有个照应;我还是买了一斤酒,结帐后去前台换房了。
二楼的房间明亮极了,感觉也温暖多了,送走了帮我换房的服务员,本来想再出去转转,迎面碰到两个小伙子往回走也只好跟着回来。收到咖啡的短信,说他们还在
山里,明天下午联系;我洗漱完毕,喝了几口山兰酒, 8点多就睡下了,想着真是奇怪,昨晚儿还在海边吹风纳凉,怎么今晚就要盖两床被子睡?
一夜醒来多次,听山间风声虫吟,却也不害怕。
(三)一个人的热带雨林
十一日早7点起床、退房、吃早餐;忽然想起咖啡说带盐可以防蚂蝗,于是声称汤面太淡要了点盐然后包在纸里带走了(呵呵)。8点多点开始上山;服务员们纷纷
祝我好运,退房时大堂的小妹说,今天天气应该不错---才7点多雾就散的差不多了,昨天9点多雾才散的呢;也有建议我找向导的,问了问,要200块,还是
算了吧。出差一个多星期在外,每晚都与同事聊天至深夜睡眠严重不足,加之今天身体也不很舒服估计状态也好不到哪儿去,很可能是走哪儿算哪儿,要是真的上不
去,岂不是又花钱又让人家看笑话啊。又给咖啡发了短信,开始上山。
太阳还看不见,山脚下雾不大,可热带雨林确实不好走,水,泥,古木盘错的根结在地表裸露着,有竹子,藤、各种灌木;山体陡峭,林荫蔽日、路却很宽、很明
显。走了二十来分钟人声不见只有虫鸣,前方草丛里忽然扑啦啦一阵响,着实吓了我一跳,想是山鸡什么的吧。嘀咕着这样可是不行,路这么陡又是只身一人,连个
登山杖也没带很不好----不为登山也为防身吧!再往前走,有一片两三米高的竹子很结实的样子,心下暗喜,可连拉带拽就是弄不断,忽然想起早上才放到包里
的刀子,终于有了用场,于是一点一点终于削出了根防身的棍子,这下心里踏实多了,然后才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和说话声。大喜。终于要有同伴了!大步向前、一定
要走到他们前面,没料想声音还是越来越近,什么人走得比我还快?普通游客应该都不是我的对手吧?声音渐渐逼近却因着茂密的林木不见其人,我大着胆子喊了一
嗓子,有人应声,然后转弯处陆续出现了三个人影。
原来,是前往瀑布修路的当地人。看着他们手里明晃晃的刀啊斧子啊,心里不能不打鼓,好在还有根棍,呵呵。他们也很诧异,没想到会是个单身的“小女孩儿”。
然后很热心地给我指路:三岔的地方要向上走,向下呢是他们要去开路的地方。他们休息时我继续前行,8:45到达了瀑布亚口。对面高高的山梁上水声一片,果
然是瀑布,虽然是干季仍很壮观。拍照时三个人赶了上来,指明右侧我该走的路就挥手别过了。
一个人上路啊一个人,忽然而至的云雾一下子就模糊了前面的路,因而越发显得阴森的未知的前方让我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每次都是一咬牙坚持着向雾里走去。很多
地方都是要手脚并用的----好在热带雨林里到处是结实的藤条啊、树根啊,是天然的踏板和把手;更多的地方是不仅陡峭而且泥泞,才明白咖啡说的下比上快不
了多少的道理,这种路是好上难下啊,而且,到处湿滑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真累。
这是第一次真正的独自远行----虽然每次爬山我都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但总是知道有同伴在前后的;今年所谓的“光棍节”时,我因为腿伤放弃了大部队的榆
树湾穿越,直接从柏峪到黄草梁去迎他们时,虽然也是一个人,但打从一开始上山,就遇到了断续的两三支队伍,所以,也不是真正意义的一个人走(再说,那段路
也就一个半小时,而且知道同伴们总会从山那边过来与我汇合的,所以,心里其实也是十分踏实的。)而这次。。。既然选择了,就咬牙走吧!
太阳应该升起很高了吧,虽然雨林里很少能见到阳光,但能感觉到,热带的太阳在蒸腾起雨林里富足的水汽,象负氧离子喷雾面膜器一样,以一层薄棉般轻柔但坚决
地敷在脸上、连嘴巴眼睛鼻孔耳朵也不放过,有短暂轻微的窒息的感觉,然后轻轻擦去鼻端眼角的水雾,慢慢适应着热带雨林轻柔地爱抚-----及至下山时你会
发现,皮肤较上山前光滑白嫩了许多,因为,这里没有日晒没有风吹,只有汗水的浸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热带雨林的雾气的浸润。
10:00到达第一个木梯子-----终于可以有个相对干点的地方可以坐坐了!梯子是90度直上直下的,用铁丝固定在树根和古藤间,很结实。俺喜欢攀爬的
我看着表,刚才那几个修路的人说,从瀑布到二峰三个小时足够了、昨天晚上的警卫说,从一峰到二峰也就半个小时路程,那也就是说,11:30怎么也应该到一
峰了;我是应该比普通人快吧,会快多少呢?半小时?1小时?一峰长啥样呢?还有多远呢。。。。越往上越难走,木梯子、铁梯子、铁梯子、木梯子;然后是两米
高的没有梯子的小“断崖”,只有用红绳系着的手臂粗的藤条----这是咖啡说的那个负重不好过的地方吧?的确不好上,我换了好几个姿势中间有一回差点滑下
去,吓出了几身白毛汗后----好歹是上去了;站在崖上想,下的时候可咋办?管它呢,哪怕抱着藤条往下滁溜也总能下去吧!过了这儿就开始有些“岔路”了,
可都是走几步就到了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然后“路”就没了----我知道这些一般都是“观景台”,可以看到远山、可以见到阳光,石头也渐渐的多了起来,说
明,离主峰不远了吧!可是,主峰到底长的啥样子?我该不会是已经错过了吧?!
(四)一峰二峰:舍得之间
终于,11:10,再上一个陡坡后,前面竟然看到了干燥的黄土!一大片干燥的没有任何植被的黄土、然后是温暖的阳光!然后是前面的远山!不用问,这就是一
峰峰顶啦!阳光真温暖、晒着好开心啊,终于有干得地方可以坐了,好兴奋啊!用包把相机架在高处,以二峰为背景,先给自己来张“到此一游”吧。
前面的二峰呢,峰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风起时就有云向着一峰方向倾泻而来,甚至挡住了阳光。我吃了点东西,晒了会太阳,隐隐做痛一上午的腹部感觉好多
了,背起包重新进入暗无天日的林中、去二峰!前面是下降耶!三个小时以来,几乎全是50度以上的上升,别说下降,就是稍微平缓一点的路都不多见,而前面是
下降啊~~~~却是跑不起来:太陡了,而且湿滑。
走了没五分钟,忽见前方大片云雾正朝我涌来,云雾后面是白茫茫一片不见了路不见了林子什么都看不见了、二峰此时却忽现眼前,挺拔着高高在上。看着眼前雾锁
的前路和远处那几近垂直的高度,想着还很漫长的孤单的坎坷的归路,心里一下子就没了底气,罢了罢了,孙猴子俺这次顾不上救了,就留些遗憾吧!为下次再来留
个借口,扫了一眼渐渐逼近的那团云雾,我掉转身一溜烟向一峰爬了回去。
重回一峰峰顶,阳光正好。多休息一会吧,时间还早。给咖啡发了短信汇报进程,给同事发了短信报平安,然后背对着太阳打盹。二峰方向仍是风起云涌很快迷漫到
了二峰的半山腰;高处飘过来的云很快地遮住了阳光,大块大块的云团仿佛要吞噬整个山峰一样黑压压地在头顶上方翻卷着、飘荡着向西而去,我不敢正视,怕冒犯
了云层后匆匆赶路的神灵。
当阳光完全消失后阴冷就紧接而至,毕竟是海拔1860多米啊,还是有些凉意的,于是我收拾背包,11:45开始下撤。下山真比上山难。上山是累,但不会摔
倒;下山呢,没多久我就滑了个屁堆,幸好不是在陡峭的地方。于是更加小心,腿疼啊。。。12:35过完最后一个木梯子,比上山时少用了10分钟,很开心。
再往前行,忽然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人声。于是想,一定是那三个修路的当地人,我要尽快赶到瀑布的亚口去,跟喊话他们报平安,应该再有一个小时就到了吧!人
声渐近,还有女音,我也越来越开心,心想,定是这几个人的妻女来送吃食给他们,真幸福啊!
(五)重逢在苍茫的路上
伴着时断时续的遥遥人声,13:15左右到达了“折木蔽日”的石碑,有点阳光,拍照、休息。
等背上包再走时,忽然听得那些人声越来越近,好象就在身后一般,难不成还有别的路?还是有别的什么人?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了咖啡他们,于是大着胆子喊到“有
人嘛?!”后面人声大做,有人大声回应“有人嘛?!”“这是哪里?!”“五指山啊”我回答,还觉得好笑,这些人真
幽默,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紧接着又听到更大声音的欢呼,有个声音十分耳熟,我下意识地大叫“River!!!
River!!!,是你吗???”“是英子吗???”“是我,River~~~”
于是草丛里陆续奔出两个人,前面的大喊着“抱抱~~~抱抱~~~~”,后面的女声尖叫着“靠边儿靠边儿,抱的不是你~~~”定睛一看,不是那在海南呆了快
一年的咖啡却又是谁?!眼泪瞬间就湿润了眼眶,啊,快一年没见,谁想会在此时此地相逢?偶只身一人的五指山之行,终于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团圆的美好结
局。。。。你看你看,有舍必有得,如若当时我一时贪心非上二峰不可,也就错过他们。
谁知他们比我还激动,原来,原计划连穿五峰的他们,周六下午过了二峰就迷路了,一队四个人沿着来时砍刀留下的印记星期天原路返回了,而剩下二队他们四个在
茂密的热带雨林里已经整整转了一天半了,虽然手机一直有信号也一直与外界保持着联系,但水食品和意志基本上都已经快到尽头了,山腰横切的那条小路,他们也
不知道最终将通向哪里,如果今天天黑前再走不出来,怕是真的要报警了。而听到我的声音之后紧接着看到了熟悉的大路,能不兴奋吗!我忽地想起,五一时的库布
其,看到簿暮下向日癸高地上瘦瘦的身形时抑制不住的那个大大的拥抱;可我还是有些害羞,终是没有给走在最前面、第一个见到我的大嫂一个拥抱、不过心里一直
谦然,在12日夜最后分别时补上了一个,以示相互的鼓励庆祝安慰与感激,希望没有太迟。
有伴儿了,走起来真轻松。咖啡为了让偶见识一下啥是真正的蚂蝗,不惜让腿上的那只吃到小手指粗才惊觉。然后鲜血淋漓地继续下山。
我给载我上山的摩的司机打了电话,让他带5辆车上来;等车时终于见到了山寨脚下开得正艳的桃花,摇了桃花树~~~开心啊~~~但愿灵验啊。摩的来了,浩浩
荡荡的5辆直到水满乡,换中巴回五指山市,他们一定又累又饿,我也一样,但怕赶不上末班的车回海口就都忍着。咖啡一路上一刻不停地描述着他们困在山里的种
种,那种感觉,很熟悉.
原来原来,我执着地独自远行中国最南端的山脉,你们一直一直在雨林里无奈地徘徊,为的,就是要重逢在这苍茫的路上?!
六)海口,重返人群
回海口的车,居然是卧铺,真幸福,我躺在上铺晃悠着,给同事和北京的朋友们发短信汇报这一奇遇----至此同事朋友纷纷安心。
下铺大家说着海口的小马哥已经安排了晚宴压惊,请大家吃羊肉什么的,仿佛闻着肉香迷迷糊糊睡了两个小时,然后下来聊天;咖啡太兴奋了,居然一点儿没睡,叫
嚣着吃完了晚饭再带我去喝啤酒-----我才不信她还有体力呢,等到缓过来肯定就蔫儿了。10点左右下车,已经有人在车站接我们了,见到是5个人还很奇
怪:怎么多了一个?咖啡介绍完了就恍然大悟地说,噢,你就是那个北京来的独自爬五指山的MM-----看来网络真是个好东东。喝着美味的羊肉汤吃着肉,感
受着海南驴友间的相互关心,倍觉温暖。咖啡不出我所料地撑不住了,脸色苍白没吃几口就拉着俺先回家了。
那一夜,在咖啡的大床上,我先是不肯睡,絮叨地说着,怎么海南的五指山不如三亚有名?以后再来也要先ZN再FB,先上山,再下海;一旦睡下,就如死了一
般,醒来时,想了好半天也不知身在何处。
12日早上刚起,大嫂的短信就至,说格铁请客吃鱼,让咖啡订位置;我很不好意思讨扰不相识的朋友,但因着昨天的偶遇,也算是有缘,天下驴友是一家嘛,估且
随着咖啡去吧。
上午咖啡去公司报到,我赖床直到她消失,然后起来洗衣服。中午她带我去吃了文昌鸡,然后去修指甲---连手带脚的一起修;然后看电影,过了个极尽腐败的下
午。晚上呢,十个人,白骨鱼火锅、两瓶二锅头五瓶红酒还有半坛子山兰酒、宵夜的蟹粥,把俺撑的啊。
酒桌上,我感叹着,他们的领队之所以有惊无险地带着他们在山里多绕了一天,其实,是在等我啊~~~~
酒足饭饱回小区荡秋千...临睡前,两个漂泊天涯的孤单女子乘微醉各自倾吐着人生的幸与不幸,就连窗外天气渐变也毫无知觉。。。。
(七)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13日晨起,海口有雨。咖啡还是打车带我去吃了最正宗的后安粉,还有大大的咸肉蛋黄粽,真好吃~~~然后我坐大巴回三亚赶飞机回北京,她回公司上班。
三亚有风无雨。又转了小半天,买了不少纪念品;想着买些新鲜水果带回来,可是实在想象不出一个人怎么把它们弄到楼上去,于是只好草草买了些糖果作罢。
飞机晚点,到北京已是十点多了。披上冲锋衣,没有想象中那么冷。北京,依旧如离开时一般,无风无雨。
等行李的时候,一直想着,忘在咖啡那儿的相机和帽子。唉,我可真是个马大哈。 好在,她,也即将归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南海网报料热线:
冬季看红叶独具特色 五指山红叶节呼之欲出(图)
  设一个“五指山红叶节”如何?
  冬季到五指山看红叶已成为很多游客的新目标,怎样让红叶从景观成为品牌,从而撬动中部旅游甚至海南旅游,正成为社会和业界的热议话题――
  设一个“五指山红叶节”如何?
  本报记者 吴 卓
  三亚碧水暖,五指红叶浓!
  就在北方大地寒流骤临、普降雨雪的时候,远在海南腹地的五指山,却迎来了一拨又一拨观赏红叶的游人。面对寒冬季节里难得一见的绚丽秋景,众多游人目眩神迷,心神俱醉。
  冬季到五指山看红叶
  这几天,随着海南日报关于五指山红叶报道的铺开,五指山红叶成了当前人们的热门话题。五指山的红叶,不但吸引了本地游人,连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网络上,号召到五指山观赏红叶的帖子得到了热烈响应,跟帖的网民一大串。更有许多心急的网民立即张罗着组团,尽快兵发五指山,看红叶去也!
  不但普通群众,就连不少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也被五指山红叶之美所触动。本报报道出来后,不少艺术界人士就被报纸刊登的红叶照片深深打动,立刻准备去五指山采风。不少摄影家、画家、作家甚至诗人,都准备着从漫山红叶中捕捉美的瞬间,寻找艺术创作灵感。
  一股到五指山看红叶的热潮,就这样悄悄蔓延开来。人们的红叶情结,似乎在这个暖洋洋的冬日里有了释放的机会。是呀,当北京香山只看得见光秃秃的枝丫的时候,当橘子洲头一片灰蒙蒙的时候,在这里看见这一大片红的海洋,如何不让人陶醉呢?
  面对这自发形成、迎面扑来的热潮,我们惊奇,我们惊喜,我们激动,但我们似乎更应该冷静思考:如何因势利导,让这股热潮变成振兴海南中部旅游、催热冬天海南游的暖流?
  时下,就有有识之士建议,可以设立一个“五指山红叶节”,全面宣传五指山红叶的魅力,扩大它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海南旅游新品牌,借此带动中部旅游业、甚至海南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设立红叶节六大理由
  设立“五指山红叶节”,一个大胆而不失想像力的建议。据业内人士分析,五指山红叶有六大特点,可以支持设立这样一个红叶节:
  独一性。在中国,红叶并不稀罕,秋天时处处可见。但隆冬季节里的红叶,可就十分罕见了。在内地冰天雪地、树叶落尽的时候,五指山的层峦叠嶂,却是姹紫嫣红,生意盎然。这样的美景,走遍全中国都难找出第二家。大自然对海南的厚爱,铸就了五指山红叶的独特性和非凡魅力。
  观赏性。五指山本就是海南名山,热带雨林景观十分丰富, 树种众多,极有南方山林特色。现在,再加上大片的红叶,五指山更具看头。而且热带雨林的红叶,与内地的红叶还不太一样,五指山的红叶,不但有内地常见的枫树,更有内地少有的山槐树、山海棠等,少说也有几十种。这么多的树叶一齐变红,一起形成了壮观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场面,因而更具观赏性。
  大众性。中国人向来有红叶情结,在中国文学中,一般都把红叶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红叶是真正老少皆爱的吉祥物。所以,到五指山看红叶,可以携老带幼,一家同乐,可以三两好友,结伴而行,也可以独自一人,寻幽索静,真正是老少皆宜的旅游好去处。
  开放性。五指山红叶,漫山遍野,处处皆红。这里没有围墙,没有栏杆,没有门票,没有小费,一切都是开放性的,一切都可以自己作主。来这里欣赏红叶,只需带着一颗寻找美的宁静心灵就行了。
  长期性。北京香山的红叶,举世闻名,但如果你不是10月份前后去北京的话,恐怕就欣赏不到它的美丽身影了。但五指山的红叶,因为气候原因,从11月份左右开始红,一直红到来年的2月份左右,时间长达3个月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游人可以随时来观赏红叶。
  关联性。五指山本来就是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游人到五指山欣赏红叶之余,还可以顺路领略那里的黎族苗族风情、农家风味,可以体验五指山漂流的惊险和刺激。这又是在别的地方观赏红叶所没有的。
  设立“红叶节”的深层含义
  业内人士指出,从五指山红叶本身的特点看,设立“红叶节”毫无问题,很有必要。但设立“红叶节”,还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五指山的红叶,它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海南的中部旅游业,以五指山旅游为龙头。近年来,当地围绕五指山资源,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但始终缺少一个主打的品牌。各个开发项目缺乏内在的联系,没能形成全力。现在,到五指山看红叶热的出现,为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当地可以考虑以观赏红叶项目为龙头,整合周围几个市县的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行程,使五指山周边的旅游资源成为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整体。如游客可以步行上山赏叶,然后漂流下山,再参加当地的黎苗风情游和农家游,这样的行程对游客应该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如此,中部旅游重新热起来的希望无疑将会大增。
  由此可见,设立“红叶节”,不仅可以较快地扩大五指山红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成为撬动中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抓手。
  有人形象地比喻:“五指山红叶节”就像是一条丝带,把以前散落在五指山各个方向的珍珠(旅游项目)串起来了!
  更进一步,从海南旅游业的角度看,五指山红叶的出现,使海南游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到三亚看海,是海南游最主要的特色。五指山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还不能与三亚的海相比。但山海本相连。只看海,还是略嫌单调。五指山红叶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缺陷。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五指山红叶能够好好规划、经营,绝对可以成为与三亚的海鼎立的旅游品牌。这样,蓝的海,红的叶,冬季到海南旅游,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三亚看海,五指观山,插上这样两只“翅膀”,海南旅游将飞得更远!
  海南以前举办的“椰子节”,让世界和全国各地更好地了解了海南,这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现在,虽然五指山红叶渐为人识,但从树立旅游品牌、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它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还需大力宣传。而且,近年来,五指山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已经极大改善,无论是从海口还是三亚去五指山,都很快速、方便。当地的旅游服务环境和接待水平,也已经大有改善,接待大量游客,并无问题。因此,设立“五指山红叶节”,正当其时!
作者:于伟慧 尹秋艳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匿名发表:
?在发布信息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管理人员有权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 有奖纠错 |
 广告刊登热线:8 客服QQ:
               分类信息广告
&&网友热评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冬季看红叶独具特色 五指山红叶节呼之欲出(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人独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