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翠郊古民居居到凤岐古民居离得远吗

翠郊古民居:一天游历百年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翠郊古民居:一天游历百年情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元旦游福鼎,不可错过的清代古民居哟!_福鼎论坛-爱微帮
&& &&& 元旦游福鼎,不可错过的清代古民居哟!
福鼎第一门户杂志 让您不出门知福鼎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福鼎论坛网址:www.fuding.co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国“老房子”大型画册,并于1998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国内外建筑界专家的关注。古民居是吴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 ),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基本完好。宅院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由360根木柱支撑而起,共围出24个天井,6个大厅、12个小 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 (4张) 厅,共有房192间,总占地面积为13980平方米(20亩),就单体建筑而言,可谓江南第一大古民居。整体平面图上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吃完午饭大家继续赶路。一路上风光不错,不时看到小溪停下拍照,这么走走停停不久就到了翠郊古民居。翠郊在福鼎西部和柘荣交界的地方,这个景点知道的人不多。 翠郊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十年,距今约260年历史。建筑规模宏大,占地一点四万平方米,是江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厅,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子,360根木柱组成。据说当年为了在同一时辰竖立这360根木柱就动用了1000多人。这座大宅历时13年耗资白银64万两才建成。房子的主人姓吴,是吴王夫差第104代孙,曾经是乾隆年间富甲一方的商人,与乾隆朝大学士刘墉关系甚密。这位吴公生了四个儿子,于是分别在翠郊,凤岐等福鼎柘荣交界处盖四座大厝。我们这次有幸看了其中的两处。翠郊的吴氏大厝大门有六七级台阶,三扇没有上漆的木门,外加青石门框,墙面为灰瓦,非常低调,很有儒商的风范。中国人一向热衷炫富,富人家的大门往往八字大开,石狮守护,门当高大好不气派,仅有一小部分较有涵养的商人比较低调,奉行财不外露的原则,这从他们住宅的大门便可窥其一二,翠郊的吴氏大宅也是这种风格。
进入大门,左边是一前花园,花园墙边有一条鹅卵石小路通往大宅的二重门。走一小会,一个相当气派的大门展现在眼前。大门有向上翻翘的门檐,门檐下有 “海岳钟祥” 四个大字,这二道门的气势跟第一道门的内敛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门口对面是一个很大的长方池子,估计当年养鱼养莲美观之外,我猜应该也有消防储水的功用。跨入二道门,真正的豪门气派徐徐展现。每一扇门窗都有镂空木雕,每一根主梁旁边也都有精美绝伦的木雕,或花卉,或祥禽,或双喜字样。由于对古建筑的狂热,这几年我看过数不清的古宅,但占地如此大又保持得这么完好这么原始的大宅还是头一回看到。许多古宅已经完全商业化了,游人如织,虽然也尽量的修旧如旧,但人工的痕迹太过明显。而这个地处偏僻宁静古村落的大宅,完全没有这些缺点,浑然天成,更重要的是人迹罕至,使得我们这帮古宅发烧友们可以慢慢品味,从容拍照,发一发思古之情。翠郊古民居据说原来要收三十元门票的,但我估计游客稀少入不敷出的,于是干脆门票也不卖了,我们才得以不用花钱又不被任何游客打扰地看完这座古宅。古宅里仍有不少文革时期的痕迹,幸好没有毁于文革。这个大宅还有一个特色是我在其它古宅中没有见过的。它的墙体里外由两层砖砌起,中间为空心,很奇特的是中间部分夹着一根根竖立的长竹,功效是防盗,有如今日的不锈钢防盗窗。不禁再次赞叹一番。出门时碰到一个七十几岁模样的老妇人,样子跟乡下老太太没啥两样。没想到一开口讲话,那口气一看便知是出自大户人家。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底气是一般人无法模仿的。这老太太还是嫁到这里来的吴氏后人,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宅子鼎盛时期是何等的繁华与闻名。在去柘荣的路上,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吴氏的另一处大宅,凤歧古民居,这是吴公次子的宅子。大门一进去,马上看到美人靠和台阶,这个也是在古宅中比较难得一见的。凤岐古民居就没有翠郊保护得好了,比较破落,很是可惜! 风歧的大宅结构和翠郊的一模一样,只不过面积只有翠郊的三分之一。但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有如城堡般,很有气势。元旦就要来了,约麽?来源:兰若静云网址:www.fuding.co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廖云坚合作 / 联系 / 问候 / 爆料请联系论坛君QQ: 微信号:Tel: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不出门,知福鼎!就上福鼎论坛。我们的服务网址是www.fuding.co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柘荣凤岐古民居
& >> 古建艺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凤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