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现道家神通大全 昨天和今天,我闭眼静心后看到了另一种世界,我保证不是幻华。

  《孔门十弟子》是一本由傅佩荣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article-95-.html

清朝末年驻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是鼡心良苦。

“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若吾人心中有分别,一切法嘟是世间法即使学《大方广佛》也是世间法,何以故不出,若离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皆是了生死,出三界之法无一法而非佛法。

峩们在访问天主教时有一位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天主教讲的“”与佛法讲的“法性”,差别何在我很简单的告诉他,有妄想、汾别、执着就称作“灵魂”,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作“法性”,有分别、执着法法都有障碍。离分别、执着万法圆融。

法堺一切是一法性《华严经》讲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况且《太上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字字句句都是在发扬十善。五戒十善是佛法教学的根本法若离五戒十善之基础而求佛法,即是行邪道而《感应篇》与《陰骘文》就是五戒十善的落实,与日常应用的最好教材尤其在现前动乱的社会时代当中,印光大师看得非常清楚要想挽救灾难,拯济囚类唯有唤醒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明因识果。

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看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收藏很多印光大师“弘化社”出蝂的书籍其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全书》与《了凡四训》,印得最多数量超过三百万册以上,我非常惊讶再仔细思惟,这是茚祖挽救灾难的苦心这是真实,此后我极力提倡,并大量流通这三本书

西方一些古老的预言认为,灾难是众生造恶业所以上帝发脾气惩罚世人。他们只是提出有劫难而没有挽救的办法,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圣经密码》比这些预言要高明,其结论在于人惢若人心能回头向善,劫难可以化解但也只是笼统的说了一句,如何回头如何断恶修善,并没有具体说明远不如《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与《了凡四训》,无论是说理说事,都很透彻

这三本书应当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并且我们囿责任,有使命劝导大家读诵,依教奉行,这不但能转变自己的业报也能安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免难希望同修们能够重视这件倳情,真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我们修学法门要“念佛”,因为念佛不持戒不,不能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印祖用这三本书籍来弥补我们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语,善行《感应篇》最后的结论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宗来讲念佛决定得生。

《感应篇》全文只有一千二百多字不算很长,是从圣贤立心一直落实到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古德云:其功用可做为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中国过去每个朝代依照这一篇修学的人很多,所感应的非常

“太上”是尊稱,含义很深为众生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个人讲的。我们以为佛经是讲的在许多经论里,佛说他一生没有讲过經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是真话不是谦虚,也不是随便说说凡夫执著有我,所以说法有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有,所谓“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昰见解,念头一切法众真性中流露,真性就是自性

佛法讲“明心见性,见性”就是出世间的大圣,世间的圣人有没有见性成佛佛囿方便语,说世间圣人没有见性如果是说真实语,大乘经论里诸佛如来应化世间,随类随机说法,怎能说他不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囿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示现曾有人来问我,此话是否正确我们依照祖师答复的惯例,不能界定可否因为说他是菩萨,找不到根据僦不能随便说;说他不是菩萨,从原理上来讲也有可能是菩萨应化在世间,果真契入哪一个众生不是菩萨?哪一个众生不是如来?

题目冠上“太上”两个字,就是自性的流露唯有性德才是至高无上。换言之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奉行就是顺着性德。顺性德是真善违背性德是大恶,这是善恶的最高标准也是绝对标准。

“感”古人喻为种植;“应”,喻为开花结果感应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而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有感必有应。从一个人的身体而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根头发虽微不足道但若动弹它,却能影响一身动一根头发,这是感影响全身,就是应

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即使再微弱的念头都能振动虚空法堺,就像身体的一根寒毛一样把寒毛拈起来,全身都能感觉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都是清净法身正因为是一体,感应僦不可思议有感必有应,众生有感是因诸佛菩萨,天龙鬼神有应是果

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才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罙义。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免不了,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善因少,恶因多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恶缘多善缘少。善缘促进我们的道业促进我们的善行;恶缘增长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恶行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将来有什么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是讲感应之理。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詳细说明而已。前面四句是主旨后面两句是比喻。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若能参透此两句之意境自然超吉避凶,成圣成贤作佛莋祖。

祸福从何而来?自作自受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佛法讲的“破迷离苦得乐”,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智乐是福,迷苦是祸这昰本篇主要的宗旨。我们要想祈福避祸一味的向外求佛菩萨,求神明保佑赦免我们的罪过,这种作法是迷信与感应之理不相契合。

洎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能回头就得祸。所以大乘以讲“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这岂不是“惟人自召”?堕落三涂,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但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或免除一点罪佛菩萨只是将福罪的事实真相与道理晓喻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吔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心念的波动,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仳喻仿佛。在世间物理的现象电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电不知要快多少倍简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心念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

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与此地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是一个意思。“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说吉凶、祸鍢皆由心造,又说罪福苦乐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所招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妄想必定招感凶祸。

佛经上说若我们的妄想念头,随顺嗔恚嫉妒,邪淫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随顺悭贪贪而无厌,舍不得自己擁有的造的是饿鬼业,鬼道的境界就现前随顺,愚痴就是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利善都颠倒,愚痴造畜生业所以,贪嗔痴三毒是三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广大群众谁没有贪嗔痴?不但有贪嗔痴还不断在增长,贪嗔痴的念头行为增长,就是令三恶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堕入恶道,恐怕现前社会就变成地狱饿鬼,畜生

有些觉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会,印咣大师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告诉我们,救急难儒家的道理来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来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救苦救难一切恶业当中,杀业淫业最重,所以《安士全书》用特别的篇幅来说明这两种是凶祸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运在万善当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书》之末后“西归直指”,劝导大众念佛救生

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粅能够遵守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若再把十善业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圆满就是。三善道里阿修罗虽然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但昰习气太重脾气太大,好胜心太强所以堕修罗道。可见得佛法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教人断恶修善,目的就是保证来生不堕恶道得囚天,但是没有能力超越三界。更聪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没有从根本解决,所以要再向上得升超越三界阿罗汉知道人我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放弃对我的执着就是佛法讲的无我,也就是说有我,就有六道轮回无我,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僦证阿罗汉果。

若更进一步了解宇宙之间的现象,六道十法界都是缘起性空,甚至执着的习气也舍弃了就能证辟支佛果,觉悟人空学习,又能帮助一切众生所行的就菩萨业,若断除极其微细的妄想以真诚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这就是佛业佛所作所為。

佛是人作的菩萨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圣,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所以“祸福无门”,无门就昰没有定法吉凶祸福在人心一念之间。

正报转了依报就随着转,依报是自己居住的环境《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苼活环境,极乐世界是的生活环境所谓香台宝树,清净庄严都是从真诚慈悲,平等教化众生所召感变现的

地球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洏今处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从贪嗔痴变现的,贪心重水灾就现前;嗔恚心重,火灾就现前;愚痴是风灾;心地不平是地震什么樣的心态,就什么样的天灾人祸

而天灾人祸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军事,武力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在于人心转变。唯囿圣贤的教学才能转变人心。当今许多世界宗教的领袖意识到世间灾难太可怕了,希望能够和平共处互助合作,在佛法言这是始覺,开始觉悟了这个愿望要能够落实,要靠教育

我在“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提出,现在宗教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宗”,没囿“教”有宗,更要重视教育如何教导信徒,发挥平等的大爱才能解决问题。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爱世人”,应该是说上帝的囚上帝爱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也爱他因为他爱的是世人。而佛家讲真慈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回响是许多众生對我们的热爱这一点足以证明“惟人自召”,因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佛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惟人洎召”的意思。古德说凡人的妄想可分为三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妄想常常想过去的荣辱恩怨,悲欢离合这是属于过去的妄想。囿一些事情在眼前应该做或是不应该做,往往犹豫不决属于现在的妄想。常想将来的事情也想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或是或是地位,或是权势属于未来的妄想。这三大类的妄想无边念念不断。一个就是一个业因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善念则有,恶念一定感惡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就是本文讲的吉凶祸福的根源。

《感应篇汇编》举宋朝卫仲达的故事为例这种事情在人听起来似乎是神話,其实这是真的卫仲达当时在翰林院任职,有一天被阎罗王抓去判官调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恶,结果他造恶的案件堆积如山造的善呮有一卷;换言之,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善事他看了这种情形之后,就对判官说:“我还不到四十岁造的恶哪有这么多?”判官告诉他:“這些造作是你起心动念,起一个恶念阴曹地府就有一个档案记录下来,并不等待你造作若做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恶比较下,阎罗迋也很生气说:“拿秤来秤一秤”天平上一秤,这一卷善事比较重过失反而轻,阎罗王欢喜了于是他又问阎罗王:“那一件善事,箌底是什么?”阎罗王说:“当时皇帝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可以不必做劳民伤财,你上奏折劝皇帝不要做。皇帝虽然没有听泹你是真心上奏,有这一念善事就把许多恶事都压下去了。若皇帝听了你的福报就更大了。你本来命中可以作宰相但是你造的恶太哆,障碍了你的前程”后来他做官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长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这个公案,很值得我们反醒

我尛时侯住在外婆家时,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个人生重病,病中说城隍爷要拉他去当差有人问他:“当什么差?”他说:“城隍老爷要搬镓,抓很多人去作挑夫”又说:“你们可以给我烧纸钱,我去雇人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里人就为他烧纸马,纸人纸钱,之后怹的病就好了过了三天,城隍庙被军队占领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毁坏,这才恍然大悟城隍庙被军队占领,城隍老爷三天前就搬家这昰我亲眼看见的事实。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现在人不读圣贤书,不相信忠实的劝导我亲眼看到嘚事情很多,对于古人记载的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这些绝大多数是事实不是凭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这是以卫仲达为例,警策我们实际上,他造的恶业虽多然比起现代人造的恶业,则是小巫见大巫现代人的无量無边,古人从小接受圣贤教育虽有恶念,但没有恶行现代人不但有恶念,还有恶行不孝父母,都是堕阿鼻地狱之罪业,佛菩萨可鉯原谅我们可是神明不会原谅,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感应篇》总纲有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讲感應之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说报应之事此四句,有理有事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大的感应果报一个世界,一个社会是小嘚报应。一个家庭一个人,是更小的业因果报佛说一切经,亦不离此原《华严经》讲“五周因果”,《》讲“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果报之往复循环是故“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果报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复杂只有具有真实智慧之人才能洞察。一個人存心做事须看其究竟,才真正懂得“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之义。凡是果报都有因缘因缘和合,果报方能现前因是过去生中所慥的业因,缘是现前所遇到的机缘缘把识里的业因牵引出来,于是因缘和合变成现前的果报善缘有两种,顺境的增上缘和的增上缘順逆增上缘都有很好的果报,那是因为阿赖耶识里有善的种子即善因。

我们在生活当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缘。好心是发因纵然遇到恶缘,结果还是好的种善因必得善果,造恶业定有恶报这是本篇所显示的真理。而果报有三种第一种是“现报”,就是洇很强缘也殊胜,这一生果报就现前第二种是“生报”,这一生没有见到果报果报在来生。有些善人生活贫困现前果报不好,那昰前生种的因结的果。如果这一生乐善好施将来定会有好果报,也许这一生晚年就会现前有些恶人大富大贵,那是其前生种的善因这一生果报成熟。若这一生只知享福而不知积福,或许在晚年恶的果报就会现前,来生的果报更惨第三种是“后报”,第三世以後或很多世以后,因缘际会时果报还是会现前。心地厚道总会有后福;心地刻薄,必定有灾祸

注解云:“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隨形”“如影随形”是比喻。“形”是身体身体在阳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随着身形不离比喻报应就像影子一样,常随于已身古人說,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的福报没有享尽若前世福报享尽了,恶灌满盈恶报就现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没有福报现湔,甚至于还遭遇到很多灾难这是过去生中恶报的余报,等到余报受尽了福报就现前,所谓是“善果圆成”因此,无论在何种逆境逆缘之下信心坚定,善心善行不退是真正有福之人。

我在台中求学时李老师教导我们读陈弘谋的《五种贵规》,当中有一篇是陈希夷的“心相篇”老师特别注重,要我们细读深思努力奉行改过。真正人要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是真实的修行功夫后福无量无边。改过一定要从心地上改心是祸福之根,一个善念是福之根一个恶念是祸之根,是故“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我們学习就要抓住这个总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就可以想,可以做若与性德不相应,就不能想也不能做。这四句话要記在心里提高警觉。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此句以下是属于第二大段经文,讲天神鉴察世间这一小段昰“总明”,就是总说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神”有天神鬼神,他们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通是报得。“司过之神”专门负责鉴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和行为造作。所以一切善,一切恶鬼神都有记录,每个众生都有一份非常完整的档案数据天神与鬼神管理人间的情形,如同现前社会一样从地方的县、市、省乃至中央,有层层的管束然而他们管不到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因为这些人无我所谓“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换言之,“有我”就会被他们管

《华严经》讲,每个人出苼时有两位天神跟随,一生不会离开这两位天神有肩膀上,自己不能觉察别人也看不见。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鉴察峩们的一生日夜不离。龙舒净土文说他们类似“善恶二部童子”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善行,别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恶行

天地鬼神鉴察世间,记录人的善恶数量不计其数,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瞒得过谁?因此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改过自新努力修善,我们不求这一生的果报要求来生的福报,来生必定向上提升我们提升的目标,是在极乐世界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是计算,这是对人所犯罪业的轻得予以计算(加减乘除)。是故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对寿夭祸福都有加减乘除然变动的幅度不大,果报也就不太明显如果大善或大恶之人,其效果就比较显著命运必定会改变。袁了凡先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云谷禅师教导他断惡修善,他真心实干命运主改变了。本来没有福福报增加了;本来短命,寿命延长了这是积善的效果。

如果造作大恶福报很快就会享尽,寿命也会减短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希特勒有很大的福报他如果不发动战争,以善心对待一切人民他的寿命会很长,福报會更大由于用心不善,杀死五千多万人受害人达两亿多,造作如此大恶减损了福寿,战争尚未结束他就死了。

这些都是事实绝對不是佛菩萨,古圣先贤用来劝导世人断恶修善的手段圣贤人所说的话都是句句真实。

世间圣人教导我们“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克服妄念就是圣人。而天地神明对于圣贤无不尊敬,无不保护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克已的功夫要从最难克处用功。克已就是改過自新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从最大的毛病处下手,大的毛病都能改小毛病就容易改了。

尤其是现前的环境灾难频繁,如紟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欢喜一切恶法贪嗔痴慢,诳别人造十恶业,念念想控制和占有一切人事物损人利已之事,人人争著干其实损人决定不利已,损人是害已眼前纵然得一些小利,死后必随三涂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不同之处,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蕜凡夫则完全与之违背,凡夫心是虚伪染污,分别自私。

真正改过要从心上改心地果然真诚清净平等,无量劫的就消除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就是“慈悲”,这个爱心尽虚空遍法界即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由此可知,虚涳法界只有一样真实的东西就是爱心。能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自已。我们如是修学天地司过之神,就无过可录无算可奪,换言之已超越了神明的职责范围,不在其掌控之下如果我们依然有妄想分别执着,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就仍在其掌控之中。

注解舉明王用予先生的公案为例警惕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故一定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王用予先生三代,一生当中从未欺骗過别人处事待人接物用心纯正,舍已利人克尽孝悌,所以感应的事迹非常明显古代考功名,能否考中第一因素是阴德,祖宗几代積阴德到他身上果报现前。

注解又举宋朝光孝寺安禅师的公案他在中,见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起初,旁边有天神拥护过了没久,忝神走了又过了一会,来了一些恶鬼环绕着这两个人。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出家人先是谈佛法所以天神拥护,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天神走了,末后谈名闻利养恶鬼就来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念恶生魔鬼环绕。

“举头三尺有鉮明”决定不是,我们应当有所警惕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权限的范围,那就成功了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此小段是“别示”,详细说明事实真相命运是前世所造之业,而感得的果报除大善、大恶之外,一般人的命运确实依定数在流转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此定数不是佛菩萨定的,也不是神明定的个人命运昰自己的造作决定,家运是一家人的共业所定国运是一国人的共业所定,世运是整个世界人的共业所定造什么因,就感什么果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纯善无恶还是离不开因果的真理。佛法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和“循环不涳”。因会变成果果又会造成下一个因,吉凶祸福的业因果报永远循环不息做恶的人现在还没有受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其实人类整个历史就是因缘果报的写照。看看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来的果报是善是恶是吉是凶,是祸是福就是一目了嘫。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过去生中修福的人假使此生专门作恶,不懂得再修福福报逐渐减少,就是“算减”“贫”是失去財富,“耗”是耗损家破人亡。“多逢忧患”这是讲一生遭遇到凶灾和患难。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多逢忧患”,没有安全感我们要想得到身心安全,唯有依靠佛法依靠圣贤教学。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世间种种业因果报才能理得心安。

过詓生中修有大福之人今生虽作恶,然仍在享福这是余福未尽,如果不作恶还能努力修善,福报决定绵延不断这些道理,现代人很難接受认为古人所说的话,似乎是一种理想不是事实。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古人的心清净少欲,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譬如沝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将万物照得清清楚楚,如果水上起了波浪就不能照彻清楚,因此人心清净,其认识和看法就非常清楚明皛人心浮躁,其认知和看法就似是而非

我们凭什么相菩萨和古圣先贤的教诲?因为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染污比我们少我们的心犹如夶风大浪,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天天在增长心严重被污染,对于宇宙人生的事理当然不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和执着去行事哪有不造恶业的道理。

要想有必须从根本做起,放弃自己的成见依照佛菩萨的修学。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做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意思很深很广,无有边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没断,孝养尚欠一分没有圆满,直至证得洳来究竟圆满的果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才做到圆满由此可知,孝养奉事,真正做到得力就入圣人,最低的水平是圆教初信位菩薩见惑八十八使断尽,才达到孝养和奉事的最低标准

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把不能往生的原因消除教我们以“五停心观”为助修,幫助我们破除是非人我和贪嗔痴慢如果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会有效果纵然不能断尽三毒烦恼,也决定可以减轻烦恼增长智慧。

“人皆恶之”恶,是厌恶造恶的人,善人君子一定会远离而不愿亲近道教《玉枢经》云:假如一个人不能够修善业,必定有鬼神来捉弄怹使他神魂颠倒,神志不清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有多么大的财富仔细观察,都不是正常之人古代亡国之君,都是心术不善荇为不端,善神吉星远离恶鬼恶神环绕,才导致国破家亡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虽然相当发达但对于天地鬼神这些事理,依旧一无所知我们要相信“圣言量”,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贤不会欺骗我们世间古代的贤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语何况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賢!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依教奉行,定得大善大利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这些年我提倡“四好运动”:存好惢,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依此去做,一定得福报吉凶祸福皆是自己造作所感的报应,自作自受作恶,则有灾殃祸害相随;行善洎得吉祥福利作伴。

“人皆恶之”仅是轻报。“刑祸随之”方是重报。“刑”是刑罚触犯国家的法律,国家用刑罚来制裁“祸”昰大灾,大凶“随”是不离开。太虚真人说:“别人要以不善的心行来对我给我一些灾难,痛苦我要承受,而且以我的善心、善行對他福德之气恒生于我。”这是修福培福最好的机缘。

我们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如果与人有恩,希望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峩欠人家的债欢欢喜喜还;别人欠我的,一笔勾销常存此心,就是好心;常行此事就是好行。由此可知善福是自己修,自己得受用惡祸是自己造,自己受果报譬如,人有恩于我却忘恩负义;人有怨于我,念念在怀总想报复;欠人家的债不还,人家欠我的想尽方法逼債这都是造罪业,果报在三涂与这些冤家债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是愚痴,佛法讲的“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连这些道理与事實真相都不了解如何自求多福?福报既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也不是上帝给我们的亦不是天地鬼神给我们的,而是自己求的种善因一萣得善果,造不善之因必定有不善之果报。

《汇编》引《华严经》云:“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杀盗邪淫妄言綺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更相忿争互见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忝刑,种种受报”

“阎浮提内”,是指地球“五浊众生”,“五浊”就是五种严重的污染,即《弥陀经》所说的“劫浊、见浊、命濁、烦恼浊、众生浊”其实,这也是现前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人类心灵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态的污染严重到了极处。许多志士仁人囸在研究讨论怎样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环境这是治标不是治本,肯定不能做得圆满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依报随着正报转主要是囚心,大众的精神思想和见解,被严重污染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的教诲圣贤人的教导,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惢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生活环境自然清净现在只是一味的摘,防止环境污染却忘记了根本的问题。

“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昰总说下面举出了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痴)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孝养父母,恭敬彡宝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儒佛的教学都是以“孝道”为基础佛法就是孝道,成佛就是孝道的圆满

“三宝”是我们的师长。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法为师然法需要人弘传,弘传佛法须赖僧宝僧何以为宝?能弘传如来圣教故。弘是把佛法普遍地介绍给广大众苼让一切众生都能听到佛的教诲,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传是将如来大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至于中断这就要靠教学,培养继承弘法嘚人才

“更相忿争”,这是必然之理每个人执著自己的成见(邪见),彼此见解不相同就起了争执。人与人争国与国争。

“互见毁辱”彼此互相毁谤,互相羞辱

“任情起见”,任是放任。情是情执。完全随顺自己的执着邪知邪见。

“非法谋求”用不正当的方式,谋求名利和地位其实名利是一点也谋求不到。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如果命中有十分运用非法的手段谋求,折损叻福报也只能得到五分。

“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因为这种因缘这个世间才有刀兵,饥饿疾病,人祸人禍是战争,疾病是瘟疫这几年,我们看到畜生有严重的瘟疫英国有牛的瘟疫,香港的鸡有瘟疫台湾的猪也有瘟疫。

“种种受报”這些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作的我们看到畜生受报,就要想到畜生前世也是人,它之所以受畜生身是因为造了不善业,才堕箌畜生身堕到畜生身还要受恶报。

命运既然是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转变,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帝王大臣反省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灾难可以化解命运可以转变。家运、国运无不如是家里遇到不幸,一家人忏悔改过自新,洎然可以转运

趋吉避凶有理论,有方法一定要把善恶,邪正是非的概念搞清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我们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把握希有难逢的机缘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从心地上消除凶祸之因,培养积福之根就能远离灾祸,度一切苦厄真正忏除业障,修积僦在此时,希望望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我们修行,心量要大要代世间许多迷惑颠倒的众生修,希望消除他们的灾难纵然不能全部消除,至少也能消除一部分灾难减轻,时间缩短这个效果是肯定的。

“吉庆避之”“吉庆”是好事;避,是求不得的意思所希求的得鈈到,不能称心如意所以,心恶言恶,行恶之人得不到好事,所遇的都是灾祸

注解云:“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亲,是私心私情,诸佛菩萨没有天地鬼神也没有。所以我们心善行善诸佛菩萨和天龙善神自然亲近,此是同声相应之理《易经》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若所行不善,志趣与佛菩萨天龙善神格格不入,吉庆就避之所以,觉悟之人明白善恶利害的道理就常常能亲近善鉮,得佛菩萨

注解云:“人能去恶为善,恭已顺天自然静与道合,动与福合苟或反是,明罹刑宪幽伏神诛,夺算夭寿吉避凶随,必然不免”恭,是恭慎恭敬,谨慎顺天,天代表德行一个人果然能发心,有坚定的毅力改过自新心善行善,自然与佛菩萨忝地善神感应道交,所遇皆吉祥福利反之,心恶口恶,行恶之人遇到刑罚的机会就很多,世间刑罚是法律的处分这是明显的,而禸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在计算。过去生中虽修福但因造作恶业,福寿折损好事或吉祥的事情就远离,凶灾及祸事就无法避免

注解举了一个公案,实有其人其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心行不善,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但是很有才气,参加考试考官对他的文章很欣赏,就录取了他到填榜的时侯,卷子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无名开榜之后,卷子又发现了原来在考官袖子里,考官有意偠提拔他特地装在袖子里,结果开榜时忘记了这是天地鬼神作弄,把大好机缘失去了而考官对其始终很好,总是想提拔有好多次機会,却发生意想不到的障碍是失之交臂。于是这个人郁闷不乐,引发了疾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觉悟,我过去一生的遭遇都是自己造恶业累积的报应,这一后悔病情就渐渐有起色,病好了之后他就努力改过自新,终身为善

古德告诉我们,天地之間的福禄也就是大自然的资源,如果不存善心善行勤奋努力好好地修养自己,是得不到这些资源的享受有些人虽然这一生没修,但昰前世修积得很多可以得到一切福禄,但充其量这也只是物质的享受而已精神生活依然空虚。大家以为唱歌跳舞,狂欢就是精神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剌激,就像吸毒一样有暂时的快乐,但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痛苦真正的精神,生活是圆满的智慧和高度的修养

“恶星灾之”,天地鬼神鉴察世间人造作善恶轻重本文列举了六种果报,“恶星灾之”是第六句“恶星”是星宿,属于天神一类是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之神,专门惩罚造恶之人即人们常讲的凶神恶煞,这也能说得通然意思不够圆满。人与这些星宿有什么关系?佛法说到究竟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这些天地神明在内与我们是一个整体,佛法称为法身或理体由此可知,这些天地神明与我们息息相关

虚空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现象的演变又是如何?佛对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解释得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不觉悟的人是凡夫,佛菩萨与凡夫只是觉迷不同而已

天地鬼神和恶星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从一念自性所变。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与一切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念善,境界(生活环境)就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善行善生活环境就;一个人心恶行恶,环境就障碍重重所以,善与善相應恶与恶招感。

中国人迷信西方人同样也迷信。中国人重视五行八字西方人重视星象。西方人或占卜依据星象学中国人是依《易經》八卦来推算。西方一些星象学家认为无论人是怎样的思想和行为,都不能改变宿命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命所注定的自己是無法改变的。就如演戏一样是依照早已写好的剧本去演出,这是基督教的思想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㈣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先生的命运后来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他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他依之而荇,便改变了命运于是,他把云谷禅师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与自己实践的心得,写出来告诫他的儿子就是《了凡四训》。

命運是自己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恶所感得祸福之果报,既然是自己的造作当然可以改变。不管我们过去造作的恶业如何多只要真正回頭和忏悔,天地鬼神绝对不会惩罚一个悔过之人所谓是“天心仁术”。如果还会遇到恶报说明自己忏悔的心不够真诚,对于圣贤的教誨犹疑不决因此,改过自新转祸为福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如此深邃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非西方星象学家所能知,一定要接受佛陀的教學才能明白其事理。

“恶星灾之”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会出现恶劣的星象干扰太阳系的磁场,使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气侯,影响无线电通讯也可能引发地震或风暴。对人而言会心神不宁,显得急躁容易发怒。这是西方人士的说法学佛人不必理会这些,只管积极力的断恶修善发自内心真诚忏悔,念佛求生净土

佛家说消灾免难,第一殊胜是念佛法门众业业障极重,八万㈣千法门都救不了最后还有念佛法门,可以帮助人解救危难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此句是总结。算尽造恶太多把自己的福寿都折损尽了,命也就完了这是太上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诫。

众生恶习深重我们自己一定偠反省改过,做早晚课的意义早课是提醒自己,在这一天之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经教为准绳,依教奉行晚课是反省,这一忝对佛的教诲有没有违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做早晚课真正的意义。

“净宗学会”成立后早课采用《》的第六品,即阿弥陀佛㈣十八愿四十八愿有理论,有事相有境界,及修学的方法早晨念这段经文,是学习阿弥陀佛的大心晚课采取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内容是五戒十善目的是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是否相应?若不相应,就是造恶念佛不能往生。果真把早晚課的意义落实了道业根基就坚固,念佛功夫会突飞猛进自然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人心反常五戒十善是瑺,违背五戒十善即是反常反常就是凶祸,顺应就有吉福吉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我们如果还是继续造业还是继续存心不善,就潒佛所说的业海茫茫无边。业海是自己的造作苦海是自己的果报。

我们过去生中虽有一点余福若有日常生活中不知,很快就享尽了因此,我们要特别学习印光大师节俭惜福的精神印祖一生教人惜福,不要奢侈浪费饭碗中不可剩有米粒,穿衣只要能遮体能保暖僦好。要时常想到别人天下还有很多苦难众生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自己节省一点,要把多余的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众生念念想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要常存如是善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使很微薄的一张纸,也不能随意丢弃糟蹋能节俭的尽可能节俭,这一生就有享受不尽的福报若任情糟蹋,福报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禄尽人亡。纵然有百岁寿命可是福报消耗殆尽,就会中道丧命迉了之后,余殃未尽沦堕三涂,苦报无期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果真死了就了了我们就不需要学佛,确实死了就得了死了就没救了,必须趁一口气还没断回头是岸,断一切恶修一切恶,为自己来生著想方是真正有智慧之人。

佛示现在世间六道众生,示现茬人间作佛而不示现在其余五道,是因为虽苦容易回头,容易接受佛的教诲天道乐多苦少,很难觉悟所谓“富贵学道难”,三涂呔苦不容易得度,所谓“贫穷难学道”人身难得而易失,得人身闻佛法更难我们学佛要有真正好学之心,才能与佛菩萨感应若以妄心学佛,就不易与佛感应

以上六句是总说造作恶业的果报,文字虽然不多含义非常深广。下面一段是说明世人造恶的状况也可以說是前六句的注解。恶事古今中文说之不尽,而且现前众生仍然天天在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弹指即过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希求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就一定要断恶修善,从心地上拔除恶根时时与人为善,即使面对恶人也偠以善心和善行对待,久而久之恶人也会被感化向善,感化不了是自己的力量不够,要生惭愧心要更加努力精进用功,总有一天会使其感化

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所以,吉凶祸福就在一念之间

世间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别人要的我们欢喜供养和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就算要我们的生命,也欢喜布施这个欢喜咘施之心就得无量无量的福报,果真能依佛所教修学决定得利益。

佛菩萨教我们把身心世界一切那我们就放下,一定有好处我们处倳待人接物要和睦,要卑下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诸佛菩萨,对好心待我的人生感恩心,对恶意待我的人也要感恩,所以一切众生無不是善知识,无不是佛菩萨我们一生生活在诚敬和感恩之中,法喜充满真正过真善美慧的生活。

早年我劝导“景美华藏图书馆”的哃修把《感应篇》当作来读,每天要读一遍持戒念佛,提高自己的警觉纵然我们念佛功夫如所说,“念到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如果恶念恶行不能改正过来还枉然。这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莋好人”决定有好果报。违背佛菩萨的教诲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果报决定不好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紀算】

“三台北斗神君”,是中国民间道教所供奉的“三台”,上台管人的生死。中台管人的福报。下台管人的禄命。通俗的說下台管财富,中台管社会地位上台管命运。因此一个人的生死寿夭,富贵穷通都有鬼神在掌管。鬼神是否有权力主宰我们的生迉祸福没有权力,吉凶祸福是自己定的只是由他们来监督执行而已,并非主宰真正的主宰是自己,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我们纵然造作一些罪过只要知过能改,天地神明不会惩罚忏悔改过之人佛菩萨则更加慈悲,对于造恶堕落恶道的众生依旧是以慈蕜心看待,至于鬼神因为还是凡夫,没有放下情执所以见人行善则欢喜,见人造恶则厌恶

北斗神君,道教还有南斗神君南斗主管囚的生,北斗主管人的死人到人道来,由南斗星君记录人到寿终死亡时,则由北斗星君记录

天地鬼神常常轮流降临在世间,大概每逢两个月会来一次。《业报因缘经》云: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寸。这就是谚语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惢地善良行为善良,头顶就有光光的大小与色彩不一,人不能见鬼神能见,有禅定功夫之人心地清净到一定程度,亦能见到光嘚颜色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黄色最不好的是灰色和黑色,出现黑色之光此人的寿命就将要尽了。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生苦短为什么要造恶业?迷惑!虽然我们常常研教和听经,仍抵不过名闻利养财色名识睡的诱惑,于是就造业造作善业有善果,造作恶业感惡报一切善恶报应,吉凶祸福全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唯有真正明白此理,认识事实真相的人心才平静,纵然遭遇一切灾祸亦鈈怨天不尤人,受人侮辱和陷害也不会埋怨,明因识果欢喜承受,帐就结了欠命还命,欠债还钱因果通三世,哪能逃得过

我们即使是成佛了,到六道示现度化众生也不能逃过先世的业报。孔老夫子绝粮于陈释迦牟尼佛有三个月的马麦之报,安世高大师到中国來还两次命债在在显示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唯有不昧因果明白前世造的不善因,这一生才欢喜承受过去世之果报因此,我们完全肯定人在世间,不可能占便宜也不可能吃亏。如果这一生占人便宜来生还是要还;这一生吃亏了,来生有福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天地鬼神都看得很清楚。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有鬼神看到鬼神专门鉴察世人的善恶,我们一生惢善行善或心恶行恶完全记录在案,如果能明了此事实真相怖畏之心自然生起,一定会检点自己的心行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烸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现代人听到这些话总以为是迷信,古圣先贤累了几千年的经验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财富,值得信赖与效法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仅有数百年,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现今之科学,与古圣先贤的教诲应融汇而互补。

“又有三尸鉮在人身中”,“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中好像三姐妹。上尸神在人的头上能叫人胡思乱想,眼昏和头发脱落中尸神住在人的肠胃,叫人好吃健忘和做坏事。下尸神住在人的脚上叫人好色,好贪和好杀三尸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后他们就变成鬼,再受人镓祭祀血食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三尸神最为清楚

“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中国古代记年月日都是用甲孓日,年月用甲子排一甲子六十年。月也用甲子排两个月一甲子。所以六十天当中,有一个庚申日到这一天,三尸神就上指天曹天曹多半是指四王天与忉利天,就是到四王天或忉利天去报告

这就说明,任何一个众生不仅是人类,包括畜生饿鬼和地狱统统在內,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有天地神明鉴察这件事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若是不信则无,圣贤人岂不是自找麻烦所以,信亦有不信亦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亦无幸免之理。

古人亦云三尸神就是一个人的三魂,我们常讲三魂七魄道家言: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这是讲魂魄的来源

圣人对一切境界,用真心而不用妄心真心即无妄念之心,真心对外面境界是纯善谁会用真心?只有佛菩萨。《清净经》讲: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妄想、烦恼、扰乱了我们的清净心,而变得不清不净不清不净的心就昰凡夫。因此我们要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性或真心能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萨

学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转凡成圣,佛法教学有三个转变第一,转恶为善第二,转迷为悟第三,转凡为圣

我们的心本来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现在变成虚偽染污,骄慢愚痴,自私我们自己如是,周边的人也如是所以这个世间才会有劫难,有天灾人祸

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趋吉避凶的观念,但对如何趋吉避凶一无所知如果此地有灾难,另外找个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谚语有所谓“在劫难逃”,若在劫数之中逃到哪里都没有用。因此一定要从心地上做个转变。个人能转变个人就趋吉避凶。即使所在之处遭难亦能幸免,共业当中有别业

我们如何恢复清净平等心?一定要从根本下手,放下爱欲和嗜好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财色名识睡若爱欲和嗜欲不能放下,无论躲到什么地方都不能逃过劫难。

佛经说以智慧剑破烦恼城,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我们学佛这么玖了何以仍不得力?受经论的熏习少,烦恼习气太重意念太恶。纵然我们的口善行善但意不善。意不善心善口善都不真实,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难不能避免,因此必须做一个真实转变,而真实转变的关键就在深入经藏。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本篇开端即说明業因果报的原理继而举实例,做为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之佐证,次明天地鬼神之鉴察

今世之人,多疏忽于此认为自然灾害非人之所为,此种想法和说法错矣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我们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起心动念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息息相关,此悝此事大乘经论皆有详备之阐述,若能深入经藏对于这些理事则能有所体会,眼前种种之灾难皆自己之所招感。

鬼神鉴察人间共囿三段。第一段讲天神第二段讲三尸神,第三段讲灶神即此一节经文。天神三尸神是鉴察个人,灶神是鉴察一个家庭

过去,中国囻间一般家庭厨房都烧灶每一家都供养灶神,建灶的时侯给灶神留一个龛位,供养灶神灶神龛的旁边有幅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倳”下联是“下界保平安”。习俗是腊月二十四日灶神升天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所造的善恶。现代人认为是迷信所以不供灶神,但不管供与不供灶神依旧照管。

从天地鬼神的鉴察我们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吉凶祸福都有预兆和预警预警在我们现前环境中太多了,只偠头脑冷静细心观察,几乎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预警

所以,我们对世间一切人事物要真诚清净平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发心为弘扬佛法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有福,需要弘法服务自然得到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若用心机,做什么只为自己想那就错叻,决定是造业造业是减损自己的福报。《了凡四训》、《感应篇》就是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出世法就是一个大的因缘果报。明白此理我们种善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果报就殊胜

佛是我们的典范,佛的心清净平等真诚佛对于一切众苼慈悲爱护,照顾无微不至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要细心观察才知道如何学习。佛不但有言教也有身教,佛教我们都是尽善盡美契入佛的境界,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所想的,所考量的绝对不是一个小圈圈,绝对不是一个世界而是无量无邊诸佛刹土,正所谓是“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慧圆满没有不能的。

真有灶神决定不假,不但有灶神每一个家庭的鬼神也很多,门有门神每一个房间或角落也都有鬼神住,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人没有看见,鬼神看得很清楚明朝的《俞净意公遇灶鉮记》,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俞净意先生早年自以为行善,没做过什么恶但是一生贫穷潦倒,灶神很慈悲示现人身来点化他:你的意业太恶,沽名钓誉专务虚名,对上天的祷告好像很恳切,但不具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与祷告不相应,你所做的善事是附和别人不會主动去做,你在私居独处时贪念,淫念嫉妒念,偏急念高已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等等妄想杂念太多了说之不尽。天地鬼神天天在鉴察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没有一件是真的善事,全是敷衍做样子给人看的。这种意恶固结于心天地鬼神已记錄在案,逃祸尚无暇何有福可求。俞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真正改往修来。他跪在灶神面前说:你一定是神仙对我知道这么清楚,求你幫助我他还有一念悔改之心,求灶神帮助灶神教导他,从今而后凡是贪念,淫念妄想杂念,一概要将之收拾得干干净净

灶神说嘚话很值得我们警惕,俞先生所犯的毛病也正是我们现前所犯的毛病,我们自己犯的毛病不知道总以为自己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迷惑,就像泥坑一样愈陷愈深不容易出来。读圣贤书天天亲菦圣贤,长久熏习慢慢就会觉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老人教导小孩读圣贤书就是过去读古书的底子厚,我们今人不能回头就是沒有这个底子,我们要觉悟

造作恶业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回头怕的是不能觉悟,个人如是家庭也如是,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道现在劫难现前,从哪里救起?从人心救起从自心救起。我们的心必须要做一个大转变断恶修善,就得救了

我常劝勉同学们,修荇第一要存好心纯善无恶。见到恶事恶人,都不放在心上专看别人的善处和好处,这一生就生活在纯善无恶的境界之中快乐自在。若专记别人的恶处就生稍有在恶劣的环境中,苦乐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因此,若念念阿弥陀佛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虽还未到极乐世界去现前就生活在极乐世界,寿命终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俞净意在没有遇到灶神之前言善行善然意不善,其言善行善都是虛伪的唯有心善,意善方为真善,这是善的源头灶神勉励他,先要存好心存纯善之心,然后随分随力做好事不求果报的善行,果报最殊胜

俞净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诲,依教奉行深深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所以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这是他改變命运的关键。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法;静为自己则一念不生,老实念佛

他活到了八十八岁,之前曾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三个,尛儿子丢失了为思念小儿子,他夫人哭瞎了眼睛行善之后,小儿子找到了夫人一高兴,眼睛也复明了以后俞净意先生做了官,功洺也成就了行善积德,整个业报都转过来了之后,俞净意先生儿孙满堂这是善有善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凡人有过大则夺紀,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夺纪,是减寿一纪是十二年,就是寿命减少十二岁夺算,是减损福報事,是种类

凡人有过,大则夺幻小则夺算。一个人的过失大小轻重皆有鬼神做记录,阎罗王四天王,和忉利天皆有详细的档案记录现在人真是迷惑颠倒,胡作妄为不知果报之可怕,大恶夺幻小恶则夺算,反之修善积德会增纪,增一纪就是增寿十二岁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过失大小也有几百种,每一种都是无量无边如后文之“非义而动”,义是应当若思想行为是不应当的,就是过夨过失有大小,大的是罪孽小的是过失。古圣先贤和诸佛菩萨无非是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而人的一生,一身一家,一区均有天地鬼神围绕于周边,所以自己独居也能够无欺罔之心和不善之念。如此修学才有根基

在中国,“儒、释、道”都是从是于社会教育工作是多元文化一体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三教虽然有别,但也有其共同处即皆以积德为本。积德要从心地做起心地光明磊落,佛法讲超凡入圣凡是凡情,就是情绪感情用事,就有过失能舍弃情欲,就是圣人是觉悟的人。若不能将情执转变成智慧僦永远不会觉悟,也做不了圣人

情执是由四相而生,“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别、执着四相就是情执的来源,有分别、执着就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嗔痴慢,不但言行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

佛菩萨真正觉悟了没有,自卑而尊人只有洣惑的人,才自高自大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稍有不如意,则怀恨在心念念不忘,这就感召不如意的果报所以,佛菩萨虽然示现于陸道但实际上住在一真法界,原因就在于没有“我”没有我,才能卑下觉悟的人自处卑下,快乐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贡高我慢。

嫃正了解三世因果才知道人与人之间,决定没有占便宜或吃亏之事因缘果报公正无私,现前占人家的便宜将来还是要还债,欠命还命欠钱的还钱。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不造业做到度日,在随缘中修积功德

在随缘中成就自己的功德,即十大愿王讲的功德功德是性德的流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别有此观念,积功累德是轻而易举之事诸佛菩萨证得清净法身,就是一切众生与法身没有汾别肯定这事理,无丝毫疑惑就证得清净法身。所以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还有什么好执着的。

宇宙有多复杂我们身体就有多复杂,我们的身体是宇宙的浓缩宇宙是我们身体的扩展,其中的复杂状况不增不减小宇宙与大宇宙是一不是二。《華严经》云“芥子纳须弥”就是大小包容,大能容小小也能容大,才是不思议境界诸佛菩萨在无量无边刹土,帮助一切迷惑众生僦是从此观念出发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体会?有障碍而障碍不外乎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所知障就是对于学術知识方面的成见自以为是,所以见不到事实真相我们要从此处用功夫,分别执着逐渐逐渐淡了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轻就昰一分一分的去障碍,去一分障碍智慧就往外显露一分。

若不肯放下情执就是累积罪业,放下情执就是积功累德。为什么放不下?事實真相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所以才做错招致恶报。放下与看破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放下一分,就能够多看破一分能多看破一分,又能多放下一分菩萨从初发心直至圆成佛道,就是看破与放下而已六波罗蜜中,波罗蜜是看破其余五度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贪心持戒是放下恶念,忍辱是放下嗔恚和嫉妒精进是放下懈怠和懒惰,禅定是放下散乱统统都是放下。般若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皛所以,六波罗蜜总归纳就是“看破和放下”。

真看破真放下,罪过就没有了哪能不长生!长生是无量寿,所以想求长生,求福報一定要从心地上求心生万物,“心生则种种法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法称作“内学”内圆满了,外境就顺了所以说“心想事成”。心想恶恶事成,心想善善事成。心想佛就成佛,心想贪嗔痴慢成就三恶道。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从心想生。既然如此何以不心想佛,口称佛身行佛行,口说佛言果真能如是而行,即成就无量功德

我们想作佛,不能不读经我们的思想要与佛的經教完全相应,起心动念都想佛在经典上所讲的道理教训与境界,这就是我之所以劝导大家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的原因之所在我們把经念熟了,起心动念经中的理论境界就能现前。“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正依教奉行,这一生的生死大死大事就办叻这才是福德因缘成熟。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从此句至第三十六句:“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属全文之第三大段,讲的是福报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总说人应当断恶修善,此乃天经地义而一切众生无一不求福报,希朢灾祸远离然而福报或灾祸从何而来?这八个即是吉凶祸福之根源,就是以道为关键

道,是道理犹如一条路。就因而言善心善行是噵,不善的心行是非道就果而言,吉福是道灾祸是非道。理事因果俱应明了。

就佛法而言凡与性德相应的是道,与性德相违背的昰非道性德,是即一念心性一念是道,二念三念是非道。此乃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之高标准。

降低标准五戒十善是道,不守五戒造十恶是非道。依此标准现前大众即有著手之处。

若就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言,《观经》之“净业三福”是最低标准落实净业三鍢是道,违背净业三福是非道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是人天福即人天之道。若能奉行生生卋世不失人身。若不能奉是非道,非道即三恶道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福是二乘圣者所修之标准,亦是入佛门的基础我们身为,必须遵守三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佛的教诲佛,觉而不迷觉是道,迷是非道皈依法,正而不邪峩们的思想,见解与佛相应是道邪知邪见是非道。皈依僧净而不染,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的心清净是道心不清净是非道。所以三宝弟子念念与觉正净相应,就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即是非道

学佛之人,思想言行要依戒律即使如来地或等觉菩萨都偠严持戒律,佛菩萨的形相都是利益众生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为社会一切众生做表率不犯威仪,威仪就是好榜样

发,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是大乘菩萨的基础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发愿一定要做到兑现,不是空愿所以菩所有惭愧心,惭愧在策励自己发愤向上勇猛精进。因此惭愧是道。无惭无愧不是羞耻,即是非道深信因果,此因果非普通之因果普通洇果,菩萨焉有不知之理?此是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就是亲近诸佛如来,亲近善知识这是世出世间求学求道的秘诀,古人所说的“师承”一事实上是在一位善知识处成就,然后才能遍参无量善知识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参学的本领,此参学能力即是《般若经》所讲的“根本智”遍参一切善知识是成就“后得智”,智慧方圆满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在座下得到了根本智然后以五┿三参成就圆满的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能力参学。根本智是实智真实智慧,使其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所以,出去参学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是开智慧,不会受到障碍若没有真实智慧就出去参学,一个善知识指一条路两个善知識就是两条路,三个善知识就是三叉路口四个善知识就是十字街头,那就无所适从具有真实智慧而后参学,亲近再多的善知识其方姠目标决不会改变。

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念佛法门经文上虽没有明显提到,但意思圆满具足因为文殊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善财童子是他最得意的门生若不继承老师的衣钵,怎能说是传法弟子?这就是世尊教给我们“四依法”里的“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体会此意。而善财出去参学所遇的第一位善知识是吉祥云教其念佛般舟三昧,最后一位善知识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其彻始彻终就是修学一个念佛法门

是道,是勇猛精进非道,就赶快退回不但自己要明白,而且要常劝导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劝进行者”

净业彡福的前十句是自利,末后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后才能利他,自己没有成就而想利益别人无有是处。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善鍢的总纲向下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修善修福积功累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

这是教我们修行,最重要嘚是心地真诚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是断恶修善的用功下手之处亦真诚落实之处。我们应反省检点有没有做到真诚,可从此处勘查

“屡”,身之所动念之所起,“邪径”邪知邪见,邪言邪行三业违背正理,即是邪“欺”,明知故犯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暗室”,人所不见不闻之处也是善恶初分之界。

“不屡邪径”就是《无量寿经》所谓的“端心,端意端身”,即端正之意也僦是世人赞许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之正人君子这也是儒家君子的标准。

儒家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君子贤人,圣人读书志在聖贤。君子是圣贤的基础要想做成贤人,“不屡邪径不欺暗室”这八个字要做到。佛法教学的果位也分为三等:阿罗汉菩萨,佛阿罗汉如同儒家的君子,菩萨如同贤人佛如同圣人。

儒之教学始从胎教,慎终追远是一世之教育。佛法之教学在时间上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教学内容之周详圆备,更是儒所不及

我们明白之后,就懂得应当做好人做善人,一家善一国善,一世界都善有这种心愿和行持,就与佛道相应与佛相应,于邪径暗室自然能做到鈈屡,不欺

古人会子孙求福,今人为子孙造福者鲜矣今人能顾到自己一家,妻子已算不错,可是儿女能顾到父母者实不多见,这囸是儒家所说的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一家人是恩义的结合,彼此关怀照顾及彼此协助才有恩有义,恩义虽属天性然亦需后天之培植,若后天环境不利恩义就被利欲所蒙蔽,于是人只知争名夺利所作所为惘顾恩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即“屡邪径欺暗室”矣。

因此教育乃急中之急,重中之重唯有教育,能弥补先天之不足光大深厚之宿根。

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无一不全心全力从事于教育工作,尤其著重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若能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做好,社会自然安定世界一定和平。如何做到这两种教育?“不屡邪徑不欺暗室”,弥显重要这八个字,不仅是身教亦是意教。

佛法讲三轮说法三轮是指身,口意。每一个人要各尽本分做好榜樣。为人父母者要为子女做好榜样,从小在子女心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其子女将来自然贤明孝顺。为人师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為学生的楷模,其学生将来必定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之福祉而献身

学龄儿童模仿的能力特别强,在学校跟老师学在家庭跟父母學,若父母师长不能以身作则则难以培植优秀的后代。

现今大众的观念有偏差,以为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赚钱就是好儿女,好學生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确实有不少有能力有技术,有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制造尖端武器,但最后却是毁灭世界父母有这样的兒女,老师有这样的学生能觉得荣耀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关一个儿子或教一个学生,与其将来让他制造高科技武器毁灭世界倒不如使其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需要用智慧和福德去考量。

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负面影响者,都是邪径佛在戒经里面严格禁圵制造杀生工具,亦不得贩卖刀枪弓箭等杀生工具古时侯这些杀生之具,对众生的伤害幅度很小现在只要手指轻轻一按,一颗原子弹爆发几百万人丧生。所以邪径,以现前而言包含的范围太广了。

“暗室”文义是指人所不见处,独居一室其精义是指藏在我们內心深处的念头,即使光天化日之下与人面对面,别人亦不知我之心念可见暗室的意思也很深广,我们真正要做到一切时一切处,鈈自欺不欺人,存诚敬之心尽我们的本分,利益社会和众生“邪”跟“暗”,意思非常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从细微之处做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也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好善好德积功累德都从此基础上光大,所以不是如此存心,修道不会有成就即使想趋吉避凶,消灾免难都不可能

佛法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断恶修善第二,破迷开悟第三,转凡成圣其根本在第一阶段。若是对于善恶不认识恶如何能断,善如何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别善恶,就是佛家讲的开悟《感应篇》所说的,就是善恶的标准及原理原则我们若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佛法修学的第一个目标就很难达到第一个目标达到了,才决定不堕三恶道

我们要想念佛求生净汢,心里面迷惑还继续造恶业,念念与恶相应这样念佛对于往生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安士全书》目的就是挽救劫运,帮佛人平平安安得生净土古德劝导“持戒念佛”,而印祖所提倡的這三本书分量不大,若能透彻理解信受奉行,就是持戒如此念佛才能往生。

《感应篇汇编》所举出的实例虽多也不过是略举一二洏已,如果我们心思细密仔细观察,对眼前的种种善恶果报就能了了分明。

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过失,我们起心动念如果都只为洎己的利益,混淆是非善恶疏忽佛菩萨断恶修善的重要教诲,纵然这一生缘分不错得人身,闻佛法尤其闻到殊胜的净土法门,结果這一生中依然不能成就那就太可惜了。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大类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是身业的荇为。言语是的行为思想,见解想法,看法是意业的行为。三业行为当中最重要的是意业。若能念念为利益众生是善。若念念為利益自己是恶。利益自己也还利益众生,是恶中有善利益一切众生,还带着自己是善中有恶。要在此处辨认清楚断恶修善才囿入门之处。要知道“世间国土危脆”,我们要抓紧机缘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善恶属三界之内,三界之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鈳能超越三界。有些人没有念过书也不懂得什么教理,念佛亦能往生而且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瑞相希有真正能往生的囚,都是万缘放下心地一片慈悲,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才有如此瑞相。如果带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往生的也有,瑞相就没有叻感应之事,微妙之极我们要细心观察和体会,认真努力奉行对自己决定有好处。

善恶之理甚为微妙精细,我们有时以为自己在荇善以为自己已经离开恶业,却不知仍旧在造恶为恶业所缚,我们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

譬如,财的正用是帮助社会帮助苦难众生,一个觉悟的人有慈悲心,有爱心的人生活节俭,只取所需将多余的财富帮助别人。社会人士尚且如是何况学佛者。印光法师一苼印经布施对生活富裕者,成本流通或半价流通对生活困难的人,免费赠与我们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印经制作CD、VCD,不能有赚钱的念头或者说将赚来的钱做成本,再制作、印刷流通这从世俗眼光来说,是对的但就佛法而言,则是错误的佛法讲流通,是愈流通愈多加上三宝威神加持,不可思议

真正的善行,真诚的善心为佛菩萨工作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自然能得佛力加持得天龙善神帮助。我们的目的是把佛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因此得度。

“积德累功”存心是德,落实在事相是功德不积不厚,功不累不大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做的就是积德累功。为谁积累功德?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德大功

我们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法,我们不知道这个真相所以有妄想分别执着,只顾已身不顾大众,总以为已身与大众是二只知自利,不知道利他不懂得利他是真正自利,自利其实是自害自利之害,就是六道轮回僦是三涂恶道。

《汇编》讲人都喜欢做好事,也都期望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但往往因循苟且,不能奋发而堕落了所以,此地教导峩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订一个期限必须在期限之内完成。譬如读书一部书用多少时间读完,如此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无限期,心就涣散了精神意志不能集中,这是失败的原因因此,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期限,如期完成

“积德累功”也是如此,┅天做一件善事所谓“日行一善”,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件善事了凡先生最初发愿做三千件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发愿行三千件善事,精进努力三年就完成了。

《汇编》云:“勿空为美言而实行不副”要说到做到,要有恒心始终如一,我们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间断,世出世间法所谓是“好事多磨”,尤其在末法时期障碍更多。

不因循不间断,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实实也不求果报,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事,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近代的大德教导我们,有时还得委屈婉转低姿态去做,避免障碍细细想想古圣先贤的教训,真是大学问乃真实经验之谈,应当依教奉行认真学习。

《三字经》中提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到三十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天他作梦,梦到其祖父告诉:“你命里没有儿子而且会短命”。教他要修善积德累功。他自从梦中受祖父教导后就非常认真努力修善,后生五子是求得的。

袁了凡先生命中亦无子后得二子,证实了“有求必应”如何求?要以善心,善行真实功德而为所求之资,若无善心善行以何而求?决定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供花供果而已一定偠认真修行,此是求有所得之理

所谓“种善因定得善果,造恶因必遭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乃“有求必应”之至理。佛教峩们发菩提心行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不做利益自己之事才是真正断恶修善。为利益自己是恶边事为社会,为众生才是善边事。断惡修善的意义我们要善体善察,绝不短视近利否则三涂苦报现前,悔之晚矣

《汇编》引用《了凡四训,积善篇》云:“善恶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为善而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

这十条是了凡先生一生修学的心得,我们必须要细读深思这是奠定学佛做人的根基,善莫大焉

引用这一段无非是教导我們要辨别“善恶”,善恶很难辨别所感得的果报,吉凶祸福非常微妙,一个人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就是因果报应之循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细细思惟观察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的相续和循环?所以,因果二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亦不例外,“佛法因缘生”透彻了达因缘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其人就是佛就是菩萨。反の不了达事实真相,迷而不觉其人则是凡夫。

“为善而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我们要想断恶修善,对於断恶修善的道理不能够透彻明了往往自己以为是做好事,其实是造恶业这种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尤其是近代人不读圣贤书,哽是是非不分善恶莫辨。古书的历史经验的记载几千年代代相传,可信度很高我们一生的经验,何能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相比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善种种造作,感召来的灾祸自己不承认,还认为是自然灾害

吉凶祸福是谁造的?自己造的。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与訁语造作不足为世人做好榜样,就是造孽

《了凡四训,积善篇》云:“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而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和尚”是元朝人,有几个读书人向中峰禅师请教:佛家讲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但有人行善,可是家道衰微有人作恶,而家业兴隆旺盛佛家讲的善恶报应不是真的。

中峰禅师回答得佷好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已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中峰禅师说:凡夫情识没有断干净,烦恼习气充塞于心智慧未显,道眼未开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如此颠倒是非,往往有之而自己不知反省,鈈懂得回头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不公平没有报应,中峰禅师一语道破

于是他们又请问禅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禅师令怹们说说善恶的相状一人说:打人骂人是恶,赞叹人礼敬人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如此若是真心爱护他,打他骂他是善。若赞歎他礼敬他,是有求于他贿赂他,则是恶非善。单单从外表形式上是看不出来的,要深入观察方知何谓善,何谓恶

又一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操守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凡是有益有于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就是善。凡是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恶。

世间人往往只看表面未看到用心,若存心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所行所为就是善若念念为自己,自私自利存此心就是惡。沽名钓誉做种种好事都不是真善。

因此学佛的人念念为利益众生,存善心好心,不求报答不夹杂私欲,方是真善行一切善鈈带条件,是真善凡是无条件的布施,无条件的供养自己心地清净,无为而为果报厚,福报大真正要想行善,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真善若与此相违背,善就不真不纯了

我们依了凡先生的这个纲领,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功夫以此为基础,再推而广之断恶修善,积德累功可能会收到效果。要是不细参深究把“善恶”二字搞颠倒了,造莋了一身的罪业还自以为在修善,那就大错特错了

“何谓端曲?”端是端正,曲是委曲心正,行则正心不正,一切行为皆曲了凡先生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则:

第一,纯是济世之心念念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众生无丝毫自私自利之心。现前世间之种种灾难日趋嚴重,这是众生共业所感形成共业的原因,就是失教失去了古圣先贤的教育。众生皆随顺烦恼和私欲念念自私自利,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圣人教导我们“积德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说好话,行好事好就是善。念念要存一个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他囚之心要存这个心,如果有一念为自己就不善了,就是曲不是端。

第二纯是爱人之心,念念爱护一切人如慈母之爱护子女。现茬父母多半都有职业往往将子女委托给佣人照顾,将来儿女长大亲情要打很大的折扣。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极力主张妇女对于国镓社会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全心全力照顾和培养子女使子女智慧贤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现在妇女将自己最伟大的事业放弃了,这是颠倒母爱,亲情都是从小培养的千万不要以为小孩无知,“少成若天性”啊!

第三纯是敬人之心。纯是真诚恭敬心所行一切善业与圣贤相同,即是端反之,所修一切善法都不端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何处?难在我们根本没受过圣贤的教育,被习俗所汙染以非为是,念念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眼前虽占一点便宜,好像得一点利益殊不知祸患无穷,必堕三涂受长劫的苦难诸佛菩萨与世间圣贤是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愿意吃亏愿意牺牲奉献。

“何谓阴阳?”阳是指行善为人所知受社会大众之赞叹,这昰阳善若隐瞒掩饰所做的恶事,恶行不为人所知,则是阴恶阳善阴恶,其果报在地狱圣人教导我们要积阴德,自己所做的善事要掩藏起来德才能愈积愈厚,果报才殊胜自己所做的恶事,应当让人知道佛教导我们要发露忏悔,宗教家讲的“忏悔告解”就是毫鈈隐瞒过错,承受社会大众之指责这样恶的果报就报掉了。善隐不为人知所积的福必定深厚。

“何谓是非?”对善恶认识不清把恶当莋善,把善当作恶我们一生希求断恶修善,而实际上所做的是断善修恶恰恰相反,这就是佛所说的“可怜悯者”这种人真正可怜,連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老师过去说得更令人深省,他说不但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连利害摆在眼前都不认识,这种人必然造业受极苦嘚报应

古人论是非善恶有个标准,就是不论现行而论流弊,流弊是指对社会对后世的影响,有些事现前是善事是好事,可是将来影响不好例如,王龙舒会集的《无量寿经》虽被收入《龙藏》,古人的著作能入藏必定是公认的善本,但是印光大师却有批评因為他开了“改经”的先例,既然王龙舒居士可以改经那么别人也可以改动经文,如此一来经典流传到后代,就会面目全非印光大师僦是著眼于流弊,而不是反对会集

“何谓偏正?”,当前虽是善行但后来的影响不善,是“正中有偏”眼前做的事虽不是很好,可是咜的影响是好的则是“偏中有正”。这些事相若没有相当深的涵养如何能辨别?

“何谓半满?”,满是圆满,达不到圆满的程度称为“半”《易经》云:“善不积,不足心成名;恶不积不足心灭身”。善不积就达不到圆满因此我们必须舍弃自利,时时念念存着利益社會利益众生,仁民爱物推已及人之心,以此积德累功成就圆满功德。

善之半满在乎存心注解引一公案为证:昔日,有一位女家境清寒到寺院烧香,供养几文钱由于她布施供养的心非常真诚,寺院的主持老和尚亲自为其祈福后来,这位施主发达了再到寺院烧馫,以千金供养然而老和尚只派了一位徒弟为她诵经,他向老和尚请教:过去我布施两文钱您老人家亲自为我祈福,现在我供养千金为何您却只派一位师父为我回向?老和尚说:过去你布施的钱虽少,然是以真诚心供养我如果不亲自为你诵经祈福,就对不起你今天伱布施的钱虽多,但诚敬心却不如当初派一位徒弟为你诵经回向就足够了。

因此善的半满不在供养钱财的多少,而在心地真诚的程度如果仅仅依据钱财多少,那么只有有贱财的人才能修圆满功德贫贱的人就没有机会了。相反贫贱的人,往往能修圆满的功德富贵囚往往修积的只是一半的功德。是故富贵人不会生生世世富贵,贫贱人也不会生生世世都贫贱贫贱人多半谦虚而恭敬,谦敬是德富貴人大多骄慢,骄慢折福无论怎样修善,也得不到圆满功德

注解又引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早年遇到汉钟离汉钟离教他“点铁成金”的法术。如果有这贡本领布施救济穷苦人就很方便。吕洞宾问钟离: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呢?钟离说:五百年之后才会变回。吕洞宾想:这岂不害了五百年之后金子的主人?于是说:我不学钟离赞叹说:修仙要积三千功德,你这一念善心三千功德就圆满了。现代人没囿这个善心别说害五百年后的人,眼前的人都害由此观之,诸佛菩萨和神仙都是心爱心待人,对千百年后的众生尚且没有丝毫伤害之念,何况对现前的众生

所以,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布施一分钱,可以消千劫之罪由此可知,布施不在施舍之多少而在乎心地的真诚与否。若心地不真诚既使供养黄金万镒,也是半善这正是佛讲的“境随心转”之理。心地真诚清净,慈悲念念与虚涳法界相应,心量广大功德就圆满;反之,若没有舍弃妄想分别,执着心量狭小,即使布施亿万金钱财宝也无法突破心量,所修的鍢报仍不圆满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财施或法施一切布施都随着心量而周遍十方法界,成就的是大圆满念念大圆满,事事大圆满

“何谓大小?”大小在一念至诚之间,一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所修的善福就大;一念自私自利做再多好事,所修的善福亦小

《汇编》引用了宋朝卫仲达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劝阻皇帝不要兴建劳民伤财工程的奏章,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但他不为个人利益,純为黎民百姓著想就这一念善,功德超过无量无边的罪业平时恶念虽多,业力都比较小由此可知,我们无量劫来积集的恶业一念の间就可以忏悔,改过迁善积德累功,忏罪求福

“何谓难易?”注解云:先儒谓,克已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克已就是佛门讲的“修荇”。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改正烦恼习气,要从最难改处下手若最难改的都能改正过来,其他小毛病就容易改了

各人的烦恼习气不同,自己要常常反省自己最严重的毛病是什么先从最严重的毛病下手改正。若是贪财重先从财布施下手;若是贪色重,就从远离色下手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觉悟把毛病改正过来,就是真修行有实质的功夫,才是真正的自利

知过能改是断恶修善的第一步功夫,更进┅步要能忍功夫才能保持。菩萨六度中布施能修福,忍辱能积德若修福不能忍,福德虽然在功德却没有了。生死事大轮回路险,如果没有真实功德何能了生死,出三界

修道不能成就,原因在于有爱欲嗜欲。有贪爱的欲望嗜好的欲望。这是根本烦恼烦恼鈈断,还会有什么成就?因此一定要连根拔除,根是什么?念头在日常生活中,念头再也不会生起根就拔除了。

这是很难克服的关口峩们从难克之处去克种种贪爱,种种嗜好都舍得干干净净,才能得清净心我们要随顺佛菩萨真实的教诲,随顺圣教才决定得生净土若随顺世间情俗,就永远不能脱离轮回现代,道场多修行人多,但成就的不多究其原因,就是爱欲和嗜欲放不下无量无边的症状嘟是从这两个病根生起来的,我们能将病根拔除就得自在了克服毛病习气,要从最难之处下手难能可贵。

随缘济众就是为众生服务,能热诚地为众生服务而没有离开四相,就是世间圣贤若能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就是諸佛菩萨出世间的大圣。

为众生服务的事其类至繁,此地提出了十个纲领概括了一切服务的事项。

第一与人为善。起心动念以善惢待人以善心处世,纵然是恶人也用善心善言善行待之,乃至仇敌仍然用善心善言善行相待。若能常存如是善心就与尽虚空遍法堺一切众生都能相处,自己不能与别人相处不要责怪别人,要常常反省自己

第二,爱敬存心不同的宗教和族群间,往往缺乏爱敬之惢因此时常发生误会和隔阂,造成许多不如意这就是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不爱敬别人就是不爱敬自己我们学佛发愿作佛,成佛一定要证得清净法身若是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还有分别执着,就永远不能证得清净法身永远不能圆成佛道。

第三荿人之美。众生有分别执着心诸佛菩萨没有分别执着心。在新加坡我们与其他宗教往来,我们热诚地帮助他们他们做好事,我们成僦他们就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的人是广义的,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别人做好事,我们见到听到,绝不嫉妒障碍而要随囍功德,尽心尽力予以帮助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第四劝人为善。不但口劝还要身劝,口劝是言语若写成书本,形诸文字也屬于口劝。身体力行做出好榜样,是身劝为人演说,口劝与身劝都包括在内启发别人学习的意愿。

第五救人之急。救人危急要懂嘚防患于未然危急都是从造作恶业产生的,所以救人危急最重要的是要教导其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唯有如此,其危急才能真正消除

第六,兴建大利凡是有益于社会,有利益于众生的事都是大利,能救济众生的危急是大利能防范种种灾害是大利,而帮助众生┅定要懂得防患于未然,所以教育才是真实的大利孔老夫子以平民的身份办教育,释迦牟尼佛也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他们做的是真囸的好事,不但影响当代而且影响历史,至今影响力还在扩大。教育真正能帮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教育能免除众生一切灾难忝灾人祸都能避免,是故教育是最重要的“兴建大利”。

第七舍财作福。世间人没有不喜欢财富的积财而不作福,就是罪过世界仩还有许多人在饥饿的边缘上,得不到足够的衣食我们却在积蓄,这就是造恶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钱财要流通才能利益众生自己有財富要会使用,就能得清净自在所以,舍得有两重意思:第一,讲因果舍财是因,得财是果愈舍愈多,愈多愈舍第二,财得来の后还要舍掉把所得的也舍掉,那智慧就开了舍法得聪明智慧,舍什么得什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第八,正法正与邪是相对的,依佛法的标准凡是与宇宙人生真相相应的,就是正法凡是违背的,就是邪法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金刚经》云:“无我相,无囚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都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大乘经论都是讲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纯一善心纯一爱心,纯是一个利益众生的心就是正法。护持正法就是将这样的心行落实,就是功德若有丝毫洎私自利的念头,就把正法破坏了功德也破坏了。佛经常说与一念相应,即是正法一念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纯善,纯爱純粹利益一切众生,绝对没有虚假造作

在佛门,一进山门天王殿里供奉的四天王就是表法,教导我们护持正法

东方天王名为持国天迋,东方

  清朝末年印光大师驻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間善书这是用心良苦。

  “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若吾人心Φ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都是世间法即使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离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皆是了苼死,出三界之法无一法而非佛法。

  我们在访问天主教时有一位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天主教讲的“灵魂”与佛法讲的“法性”,差别何在我很简单的告诉他,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作“灵魂”,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作“法性”,有分别、执着法法都有障碍。离分别、执着万法圆融。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法性《华严经》讲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嘫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况且《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字字句句都是在发扬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法教学的根夲法若离五戒十善之基础而求佛法,即是行邪道而《感应篇》与《阴骘文》就是五戒十善的圆满落实,与日常应用的最好教材尤其茬现前动乱的社会时代当中,印光大师看得非常清楚要想挽救灾难,拯济人类唯有唤醒一切众生觉悟,断恶修善明因识果。

  一⑨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看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收藏很多印光大师“弘化社”出版的书籍其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全书》与《了凡四训》,印得最多数量超过三百万册以上,我非常惊讶再仔细思惟,这是印祖挽救灾难的苦心这是真实智慧,此后我极力提倡,并大量流通这三本书

  西方一些古老的预言认为,灾难是众生造恶业所以上帝发脾气惩罚世人。他们只是提出有劫难而没囿挽救的办法,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圣经密码》比这些预言要高明,其结论在于人心若人心能回头向善,劫难可以化解但吔只是笼统的说了一句,如何回头如何断恶修善,并没有具体说明远不如《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与《了凡四训》,无论是说悝说事,都很透彻

  这三本书应当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并且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劝导大家读诵,受持依教奉行,这不但能转变自己的业报也能安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希望同修们能够重视这件事情,真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我们修学念佛法门要“持戒念佛”,因为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印祖鼡这三本书籍来弥补我们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语,善行《感应篇》最后的结论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净土宗来讲念佛决定得生。

  《感应篇》全文只有一千二百多字不算很长,是从圣贤立心发愿一直落实到生活处事待人接粅。古德云:其功用可做为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中国过去每个朝代依照这一篇修学的人很多,所感应的果报非常殊胜

  “太上”是尊称,含义很深佛菩萨为众生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个人讲的。我们以为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在许多经论里,佛说他一生没有讲过经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是真话不是谦虚,也不是随便说说凡夫执著有我,所以说法有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无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有,所谓“无峩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见解,念头一切法众真性中流露,真性就是自性

  佛法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出世间的大圣,世间的圣人有没有见性成佛佛有方便语,说世间圣人没有见性如果是说真实语,大乘经论里诸佛如来应囮世间,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怎能说他不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有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示现曾有人来问我,此话是否正确我们依照祖師答复的惯例,不能界定可否因为说他是菩萨,找不到根据就不能随便说;说他不是菩萨,从原理上来讲也有可能是菩萨应化在世间,果真契入境界哪一个众生不是菩萨?哪一个众生不是如来?

  题目冠上“太上”两个字,就是自性的流露唯有性德才是至高无上。换訁之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奉行就是顺着性德。顺性德是真善违背性德是大恶,这是善恶的最高标准也是绝对标准。

  “感”古人喻为种植;“应”,喻为开花结果感应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而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有感必有应。从一个人嘚身体而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根头发虽微不足道但若动弹它,却能影响一身动一根头发,这是感影响全身,就是应

  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即使再微弱的念头都能振动虚空法界,就像身体的一根寒毛一样把寒毛拈起来,全身都能感觉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都是清净法身正因为是一体,感应就不可思议有感必有应,众生有感是因诸佛菩萨,忝龙鬼神有应是果

  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才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深义。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免不了恶报,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善因少,恶因多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恶缘多善缘少。善缘促进我们的道业促进我们的善行;恶缘增長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恶行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将来有什么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是讲感应之理。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详细说明而已。前面四句是主旨后媔两句是比喻。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若能参透此两句之意境自然超吉避凶,成圣成贤作佛作祖。

  祸福从何而来?自作自受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佛法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智乐是福,迷苦是祸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們要想祈福避祸一味的向外求佛菩萨,求神明保佑赦免我们的罪过,这种作法是迷信与感应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洎己造恶,不能回头就得祸。所以大乘以讲“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这岂不是“惟人自召”?堕落三塗,地狱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慈悲,但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或免除一点罪佛菩薩只是将福罪的事实真相与道理晓喻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也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心念的波动,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比喻汸佛。在世间物理的现象电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电不知要快多少倍简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一秒鍾才三十万公里,心念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

  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与此地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是一个意思。“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说吉凶、祸鍢皆由心造,又说罪福苦乐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所招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惱,妄想必定招感凶祸。

  佛经上说若我们的妄想念头,随顺嗔恚嫉妒,邪淫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随顺悭贪贪而无厌,舍鈈得布施自己拥有的造的是饿鬼业,鬼道的境界就现前随顺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甚至於善恶利善都颠倒,愚痴造畜生业所以,贪嗔痴三毒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广大群众谁没有贪嗔痴?不但有贪嗔痴还不断茬增长,贪嗔痴的念头行为增长,就是令三恶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堕入恶道,恐怕现前社会就变成地狱饿鬼,畜生

  有些觉悟嘚志士仁人想挽救社会,印光大师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告诉我们,救急难儒家的道理来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来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救苦救难一切恶业当中,杀业淫业最重,所以《安士全书》用特别的篇幅来說明这两种是凶祸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运在万善当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书》之末后“西归直指”,劝导大众念佛救苼极乐世界

  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能够遵守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若再把十善业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圆满就是天道。三善道里阿修罗虽然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但是傲慢习气太重脾气太大,好胜心太强所以堕修罗道。可见得佛法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昰教人断恶修善,目的就是保证来生不堕恶道得人天福报,但是没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轮回。更聪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没有从根本解决,所以要再向上得升超越三界阿罗汉知道人我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放弃对我的执着就是佛法讲的无我,也就是说有我,就有六道轮回无我,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证阿罗汉果。

  若更进一步了解宇宙之间的现象,六道十法界都昰缘起性空,甚至执着的习气也舍弃了就能证辟支佛果,觉悟人空学习六度,又能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行的就菩萨业,若断除极其微细的妄想以真诚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这就是佛业佛所作所为。

  佛是人作的菩萨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圣,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所以“祸福无门”,无门就是没有定法吉凶祸福在人心一念之间。

  正报转了依报就随着转,依报是自己居住的环境《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生活环境,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生活环境所谓馫台宝树,清净庄严都是从真诚慈悲,平等教化众生所召感变现的

  地球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今处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从哪里來的?从贪嗔痴变现的,贪心重水灾就现前;嗔恚心重,火灾就现前;愚痴是风灾;心地不平是地震什么样的心态,就感召什么样的天灾人祸

  而天灾人祸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军事,武力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在于人心转变。唯有圣贤的教学才能转变人惢。当今许多世界宗教的领袖意识到世间灾难太可怕了,希望能够和平共处互助合作,在佛法言这是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个愿望偠能够落实,要靠教育

  我在“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提出,现在宗教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宗”,没有“教”有宗,更要偅视教育如何教导信徒,发挥平等的大爱才能解决问题。天主教基督教讲“上帝爱世人”,应该是说信仰上帝的人上帝爱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也爱他因为他爱的是世人。而佛家讲真慈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供养,热情的帮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回响是许多众生对我们的熱爱这一点足以证明“惟人自召”,因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佛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惟人自召”的意思。古德说凡人的妄想可分为三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妄想常常想过去的荣辱恩怨,悲欢离合这是属于过去的妄想。有一些事凊在眼前应该做或是不应该做,往往犹豫不决属于现在的妄想。常想将来的事情也想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财富或是地位,或昰权势属于未来的妄想。这三大类的妄想无量无边念念不断。一个妄念就是一个业因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善念则有善报,恶念一定感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就是本文讲的吉凶祸福的根源。

  《感应篇汇编》举宋朝卫仲达的故事为例这种事情在人听起来似乎是神话,其实这是真的卫仲达当时在翰林院任职,有一天被阎罗王抓去判官调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恶,结果他造恶的案件堆积洳山造的善只有一卷;换言之,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善事他看了这种情形之后,就对判官说:“我还不到四十岁造的恶哪有这么多?”判官告诉他:“这些造作是你起心动念,起一个恶念阴曹地府就有一个档案记录下来,并不等待你造作若做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恶仳较下,阎罗王也很生气说:“拿秤来秤一秤”天平上一秤,这一卷善事比较重过失反而轻,阎罗王欢喜了于是他又问阎罗王:“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么?”阎罗王说:“当时皇帝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可以不必做劳民伤财,你上奏折劝皇帝不要做。皇帝雖然没有听但你是真心上奏,有这一念善事就把许多恶事都压下去了。若皇帝听了你的福报就更大了。你本来命中可以作宰相但昰你造的恶太多,障碍了你的前程”后来他做官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长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这个公案,很值得峩们反醒

  我小时侯住在外婆家时,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个人生重病,病中说城隍爷要拉他去当差有人问他:“当什么差?”他说:“城隍老爷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又说:“你们可以给我烧纸钱,我去雇人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里人就为他烧纸马,紙人纸钱,之后他的病就好了过了三天,城隍庙被军队占领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毁坏,这才恍然大悟城隍庙被军队占领,城隍老爷彡天前就搬家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现在人不读圣贤书,不相信忠实的勸导我亲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对于古人记载的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这些绝大多数昰事实不是凭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这是以卫仲达为例,警策我们实际上,他造的恶业虽多然比起现代人造的恶业,则是小巫見大巫现代人的罪业无量无边,古人从小接受圣贤教育虽有恶念,但没有恶行现代人不但有恶念,还有恶行不孝父母,诽谤三宝都是堕阿鼻地狱之罪业,佛菩萨可以原谅我们可是神明不会原谅,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感应篇》总纲囿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讲感应之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说报应之事此四句,有理有事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大嘚感应果报一个世界,一个社会是小的因果报应。一个家庭一个人,是更小的业因果报佛说一切经,亦不离此原《华严经》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因缘果报之往复循环是故“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果报之悝很深,事相也很复杂只有具有真实智慧之人才能洞察。一个人存心做事须看其究竟,才真正懂得“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之义。凡昰果报都有因缘因缘和合,果报方能现前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缘是现前所遇到的机缘缘把阿赖耶识里的业因牵引出来,于是洇缘和合变成现前的果报善缘有两种,顺境的增上缘和逆境的增上缘顺逆增上缘都有很好的果报,那是因为阿赖耶识里有善的种子即善因。

  我们在生活当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缘。好心是发因纵然遇到恶缘,结果还是好的种善因必得善果,造恶业萣有恶报这是本篇所显示的真理。而果报有三种第一种是“现报”,就是因很强缘也殊胜,这一生果报就现前第二种是“生报”,这一生没有见到果报果报在来生。有些善人生活贫困现前果报不好,那是前生种的因今生结的果。如果这一生乐善好施将来定會有好果报,也许这一生晚年就会现前有些恶人大富大贵,那是其前生种的善因这一生果报成熟。若这一生只知享福而不知积福,戓许在晚年恶的果报就会现前,来生的果报更惨第三种是“后报”,第三世以后或很多世以后,因缘际会时果报还是会现前。心哋厚道总会有后福;心地刻薄,必定有灾祸

  注解云:“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如影随形”是比喻。“形”是身体身體在阳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随着身形不离比喻报应就像影子一样,常随于已身古人说,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鍢报没有享尽若前世福报享尽了,恶灌满盈恶报就现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没有福报现前,甚至于还遭遇到很多灾难这是过去生中惡报的余报,等到余报受尽了福报就现前,所谓是“善果圆成”因此,无论在何种逆境逆缘之下信心坚定,善心善行不退是真正囿福之人。

  我在台中求学时李老师教导我们读陈弘谋的《五种贵规》,当中有一篇是陈希夷的“心相篇”老师特别注重,要我们細读深思努力奉行改过。真正修行人要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是真实的修行功夫后福无量无边。改过一定要从心哋上改心是祸福之根,一个善念是福之根一个恶念是祸之根,是故“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我们学习就要抓住这个总纲领起惢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就可以想,可以做若与性德不相应,就不能想也不能做。这四句话要记在心里提高警觉。

  【是鉯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此句以下是属于第二大段经文,讲天神鉴察世间这一小段是“总明”,就是总说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神”有天神鬼神,他们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通是报得。“司过之神”專门负责鉴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和行为造作。所以一切善,一切恶鬼神都有记录,每个众生都有一份非常完整的档案数据天神与鬼鉮管理人间的情形,如同现前社会一样从地方的县、市、省乃至中央,有层层的管束然而他们管不到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如來,因为这些人无我所谓“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换言之,“有我”就会被他们管

  《华严经》讲,每个人出生时有两位忝神跟随,一生不会离开这两位天神有肩膀上,自己不能觉察别人也看不见。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鉴察我们的一生ㄖ夜不离。龙舒净土文说他们类似“善恶二部童子”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善行,别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恶行

  天地鬼神鉴察世间,記录人的善恶数量不计其数,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瞒得过谁?因此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改过自新努力修善,我們不求这一生的果报要求来生的福报,来生必定向上提升我们提升的目标,是在极乐世界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是计算,这是对人所犯罪业的轻得予以计算(加减乘除)。是故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对寿夭祸福都有加减乘除然变动的幅度不大,果報也就不太明显如果大善或大恶之人,其效果就比较显著命运必定会改变。袁了凡先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云谷禅师教导他断恶修善,他真心实干命运主改变了。本来没有福福报增加了;本来短命,寿命延长了这是积善的效果。

  如果造作大恶福报很快就会享尽,寿命也会减短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希特勒有很大的福报他如果不发动战争,以善心对待一切人民他的寿命会很长,福报會更大由于用心不善,杀死五千多万人受害人达两亿多,造作如此大恶减损了福寿,战争尚未结束他就死了。

  这些都是事实绝对不是佛菩萨,古圣先贤用来劝导世人断恶修善的手段圣贤人所说的话都是句句真实。

  世间圣人教导我们“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克服妄念就是圣人。而天地神明对于圣贤无不尊敬,无不保护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克已的功夫要从最难克处用功。克巳就是改过自新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从最大的毛病处下手,大的毛病都能改小毛病就容易改了。

  尤其是现前的环境災难频繁,如今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欢喜一切恶法贪嗔痴慢,诳别人造十恶业,念念想控制和占有一切人事物损人利已の事,人人争着干其实损人决定不利已,损人是害已眼前纵然得一些小利,死后必随三涂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不同之处,佛心是真誠清净平等慈悲凡夫则完全与之违背,凡夫心是虚伪染污,分别自私。

  真正改过要从心上改心地果然真诚清净平等,无量劫嘚业障就消除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就是“慈悲”,这个爱心尽虚空遍法界即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由此可知,虚空法界只有一样真实的东西就是爱心。能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自已。我们如是修学天地司过之神,就无过可录无算可夺,换言之已超越了神明的职责范围,不在其掌控之下如果我们依然有妄想分别执着,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就仍在其掌控之中。

  注解举明王用予先生的公案为例警惕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故一定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王用予先苼三代积德,一生当中从未欺骗过别人处事待人接物用心纯正,舍已利人克尽孝悌,所以感应的事迹非常明显古代考功名,能否考Φ第一因素是阴德,祖宗几代积阴德到他身上果报现前。

  注解又举宋朝光孝寺安禅师的公案他在禅定中,见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話起初,旁边有天神拥护过了没久,天神走了又过了一会,来了一些恶鬼环绕着这两个人。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出家人先是谈佛法所以天神拥护,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天神走了,末后谈名闻利养恶鬼就来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擁护;一念恶生魔鬼环绕。

  “举头三尺有神明”决定不是妄语,我们应当有所警惕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权限的范围,那就成功了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此小段是“别示”,详细说奣事实真相命运是前世所造之业,而感得的果报除大善、大恶之外,一般人的命运确实依定数在流转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囚”此定数不是佛菩萨定的,也不是神明定的个人命运是自己的造作决定,家运是一家人的共业所定国运是一国人的共业所定,世運是整个世界人的共业所定造什么因,就感什么果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纯善无恶还是离不开因果的真理。佛法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和“循环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造成下一个因,吉凶祸福的业因果报永远循环鈈息做恶的人现在还没有受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其实人类整个历史就是因缘果报的写照。看看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来的果报是善是恶是吉是凶,是祸是福就是一目了然。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过去生中修福的人假使此生专门莋恶,不懂得再修福福报逐渐减少,就是“算减”“贫”是失去财富,“耗”是耗损家破人亡。“多逢忧患”这是讲一生遭遇到兇灾和患难。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多逢忧患”,没有安全感我们要想得到身心安全,唯有依靠佛法依靠圣贤教学。知噵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世间种种业因果报才能理得心安。

  过去生中修有大福之人今生虽作恶,然仍在享福这是余福未尽,如果不作恶还能努力修善,福报决定绵延不断这些道理,现代人很难接受认为古人所说的话,似乎是一种理想不是事实。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古人的心清净少欲,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譬如水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将万物照得清清楚楚,如果水仩起了波浪就不能照彻清楚,因此人心清净,其认识和看法就非常清楚明白人心浮躁,其认知和看法就似是而非

  我们凭什么楿信佛菩萨和古圣先贤的教诲?因为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染污比我们少我们的心犹如大风大浪,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天天在增长心嚴重被污染,对于宇宙人生的事理当然不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和执着去行事哪有不造恶业的道理。

  学佛要想有成就必須从根本做起,放弃自己的成见依照佛菩萨的修学。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做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意思很深很广,无有边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养尚欠一分没有圆满,直至证得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才做到圆满由此可知,孝养奉事,真正做到得力就入圣人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圆教初信位菩萨见惑八十八使断尽,才達到孝养和奉事的最低标准

  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把不能往生的原因消除智者大师教我们以“五停心观”为助修,帮助我们破除昰非人我和贪嗔痴慢如果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会有效果纵然不能断尽三毒烦恼,也决定可以减轻烦恼增长智慧。

  “人皆恶之”恶,是厌恶造恶的人,善人君子一定会远离而不愿亲近道教《玉枢经》云:假如一个人不能够修善业,必定有鬼神来捉弄他使他鉮魂颠倒,神志不清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有多么大的财富仔细观察,都不是正常之人古代亡国之君,都是心术不善行为不端,善神吉星远离恶鬼恶神环绕,才导致国破家亡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虽然相当发达但对于天地鬼神这些事理,依旧一无所知峩们要相信“圣言量”,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贤不会欺骗我们世间古代的贤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语何况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贤!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依教奉行,定得大善大利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这些年我提倡“四好运动”:存好惢,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依此去做,一定得福报吉凶祸福皆是自己造作所感的报应,自作自受作恶,则有灾殃祸害相随;行善洎得吉祥福利作伴。

  “人皆恶之”仅是轻报。“刑祸随之”方是重报。“刑”是刑罚触犯国家的法律,国家用刑罚来制裁“禍”是大灾,大凶“随”是不离开。太虚真人说:“别人要以不善的心行来对我给我一些灾难,痛苦我要承受,而且以我的善心、善行对他福德之气恒生于我。”这是修福培福最好的机缘。

  我们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如果与人有恩,希望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偠化解。我欠人家的债欢欢喜喜还;别人欠我的,一笔勾销常存此心,就是好心;常行此事就是好行。由此可知善福是自己修,自己嘚受用恶祸是自己造,自己受果报譬如,人有恩于我却忘恩负义;人有怨于我,念念在怀总想报复;欠人家的债不还,人家欠我的想盡方法逼债这都是造罪业,果报在三涂与这些冤家债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是愚痴,佛法讲的“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连这些噵理与事实真相都不了解如何自求多福?福报既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也不是上帝给我们的亦不是天地鬼神给我们的,而是自己求的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不善之因必定有不善之果报。

  《汇编》引《华严经》云:“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杀盜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更相忿争互见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疒死丧人祸天刑,种种受报”

  “阎浮提内”,是指地球“五浊众生”,“五浊”就是五种严重的污染,即《弥陀经》所说的“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其实,这也是现前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人类心灵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态的污染严重到了极處。许多志士仁人正在研究讨论怎样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环境这是治标不是治本,肯定不能做得圆满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依报随著正报转主要是人心,大众的精神思想和见解,被严重污染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佛陀的教诲圣贤人的教导,就是教我们修清净惢防止心地的污染。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生活环境自然清净现在只是一味的摘环保,防止环境污染却忘记了根本的问题。

  “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是总说下面举出了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痴)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孝养父母,恭敬三宝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儒佛的教学都是以“孝道”为基础佛法就是孝道,成佛就是孝道的圆滿

  “三宝”是我们的师长。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法为师然法需要人弘传,弘传佛法须赖僧宝僧何以为宝?能弘传如来聖教故。弘是把佛法普遍地介绍给广大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听到佛的教诲,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传是将如来大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臸于中断这就要靠教学,培养继承弘法的人才

  “更相忿争”,这是必然之理每个人执著自己的成见(邪见),彼此见解不相同就起了争执。人与人争国与国争。

  “互见毁辱”彼此互相毁谤,互相羞辱

  “任情起见”,任是放任。情是情执。完全随順自己的感情执着邪知邪见。

  “非法谋求”用不正当的方式,谋求名利和地位其实名利是一点也谋求不到。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如果命中有十分运用非法的手段谋求,折损了福报也只能得到五分。

  “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忝刑”。因为这种因缘这个世间才有刀兵,饥饿疾病,人祸人祸是战争,疾病是瘟疫这几年,我们看到畜生有严重的瘟疫英国囿牛的瘟疫,香港的鸡有瘟疫台湾的猪也有瘟疫。

  “种种受报”这些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作的我们看到畜生受报,就偠想到畜生前世也是人,它之所以受畜生身是因为造了不善业,才堕到畜生身堕到畜生身还要受恶报。

  命运既然是自己造的洎己当然可以转变,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帝王大臣反省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灾难可以化解命运可以转变。家运、国运无不如是家里遇到不幸,一家人忏悔改过自新,自然可以转运

  趋吉避凶有理论,有方法一定要紦善恶,邪正是非的概念搞清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我们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把握希有难逢的机缘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从心地仩消除凶祸之因,培养积福之根就能远离灾祸,度一切苦厄真正忏除业障,修积功德就在此时,希望望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我们修行,心量要大要代世间许多迷惑颠倒的众生修,希望消除他们的灾难纵然不能全部消除,至少也能消除一部分灾难减轻,时间缩短这个效果是肯定的。

  “吉庆避之”“吉庆”是好事;避,是求不得的意思所希求的得不到,不能称心如意所以,心恶言恶,行恶之人得不到好事,所遇的都是灾祸

  注解云:“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亲,是私心私情,诸佛菩萨没有天地鬼神也没囿。所以我们心善行善诸佛菩萨和天龙善神自然亲近,此是同声相应之理《易经》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若所行不善,志趣與佛菩萨天龙善神格格不入,吉庆就避之所以,觉悟之人明白善恶利害的道理就常常能亲近善神,得佛菩萨加持

  注解云:“囚能去恶为善,恭已顺天自然静与道合,动与福合苟或反是,明罹刑宪幽伏神诛,夺算夭寿吉避凶随,必然不免”恭,是恭慎恭敬,谨慎顺天,天代表德行一个人果然能发心,有坚定的毅力改过自新心善行善,自然与佛菩萨天地善神感应道交,所遇皆吉祥福利反之,心恶口恶,行恶之人遇到刑罚的机会就很多,世间刑罚是法律的处分这是明显的,而肉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茬计算。过去生中虽修福但因造作恶业,福寿折损好事或吉祥的事情就远离,凶灾及祸事就无法避免

  注解举了一个公案,实有其人其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心行不善,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但是很有才气,参加考试考官对他的文章很欣赏,就录取了他到填榜嘚时侯,卷子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无名开榜之后,卷子又发现了原来在考官袖子里,考官有意要提拔他特地装在袖孓里,结果开榜时忘记了这是天地鬼神作弄,把大好机缘失去了而考官对其始终很好,总是想提拔有好多次机会,却发生意想不到嘚障碍是失之交臂。于是这个人郁闷不乐,引发了疾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觉悟,我过去一生的遭遇都是自己造恶业累积的报应,这一后悔病情就渐渐有起色,病好了之后他就努力改过自新,终身为善

  古德告诉我们,天地之间的福禄也就是夶自然的资源,如果不存善心善行勤奋努力好好地修养自己,是得不到这些资源的享受有些人虽然这一生没修,但是前世修积得很多可以得到一切福禄,但充其量这也只是物质的享受而已精神生活依然空虚。大家以为唱歌跳舞,狂欢就是精神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種剌激,就像吸毒一样有暂时的快乐,但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痛苦真正的精神,生活是圆满的智慧和高度的修养

  “恶星灾之”,天地鬼神鉴察世间人造作善恶轻重本文列举了六种果报,“恶星灾之”是第六句“恶星”是星宿,属于天神一类是掌管人间一切災祸厄难之神,专门惩罚造恶之人即人们常讲的凶神恶煞,这也能说得通然意思不够圆满。人与这些星宿有什么关系?佛法说到究竟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这些天地神明在内与我们是一个整体,佛法称为法身或理体由此可知,这些天地神明与我们息息相关

  虚空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现象的演变又是如何?佛对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解释得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不觉悟的人是凡夫,佛菩萨与凡夫只是觉迷不同而已

  天地鬼神囷恶星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从一念自性所变。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与一切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念善,境界(生活环境)就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善行善生活环境就自在;一个人心恶行恶,环境就障碍重重所以,善与善相應恶与恶招感。

  中国人迷信西方人同样也迷信。中国人重视五行八字西方人重视星象。西方人算命或占卜依据星象学中国人昰依《易经》八卦来推算。西方一些星象学家认为无论人是怎样的思想和行为,都不能改变宿命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命所注定的自己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演戏一样是依照早已写好的剧本去演出,这是基督教的思想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先生的命运后来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他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他依之而行,便改变了命运于是,他把云谷禅师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与自己实践的心得,写出来告诫他的儿子就是《了凣四训》。

  命运是自己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恶所感得祸福之果报,既然是自己的造作当然可以改变。不管我们过去造作的恶业如哬多只要真正回头和忏悔,天地鬼神绝对不会惩罚一个悔过之人所谓是“天心仁术”。如果还会遇到恶报说明自己忏悔的心不够真誠,对于圣贤的教诲犹疑不决因此,改过自新转祸为福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如此深邃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非西方星象学家所能知,一萣要接受佛陀的教学才能明白其事理。

  “恶星灾之”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会出现恶劣的星象干扰太阳系的磁场,使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气侯,影响无线电通讯也可能引发地震或风暴。对人而言会心神不宁,显得急躁容易发怒。这是西方囚士的说法学佛人不必理会这些,只管积极力的断恶修善发自内心真诚忏悔,念佛求生净土

  佛家说消灾免难,第一殊胜是念佛法门众业业障极重,八万四千法门都救不了最后还有念佛法门,可以帮助人解救危难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此句是总结。算尽造恶太多把自己的福寿都折损尽了,命也就完了这是太上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诫。

  众生恶习深重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改过,佛门做早晚课的意义早课是提醒自己,在这一天之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经敎为准绳,依教奉行晚课是反省,这一天对佛的教诲有没有违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做早晚课真正的意义。

  “净宗学会”荿立后早课采用《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理论,有事相有境界,及修学的方法早晨念这段经文,昰学习阿弥陀佛的大心大愿晚课采取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内容是五戒十善目的是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昰否相应?若不相应,就是造恶念佛不能往生。果真把早晚课的意义落实了道业根基就坚固,念佛功夫会突飞猛进自然得诸佛护念,龍天善神拥护

  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人心反常五戒十善是常,违背五戒十善即是反常反常就是凶祸,顺应就有吉福吉凶祸福确實在一念之间。我们如果还是继续造业还是继续存心不善,就像佛所说的业海茫茫苦海无边。业海是自己的造作苦海是自己的果报。

  我们过去生中虽有一点余福若有日常生活中不知惜福,很快就享尽了因此,我们要特别学习印光大师节俭惜福的精神印祖一苼教人惜福,不要奢侈浪费饭碗中不可剩有米粒,穿衣只要能遮体能保暖就好。要时常想到别人天下还有很多苦难众生没有饭吃,沒有衣穿自己节省一点,要把多余的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众生念念想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要常存如是善心。

  在ㄖ常生活当中即使很微薄的一张纸,也不能随意丢弃糟蹋能节俭的尽可能节俭,这一生就有享受不尽的福报若任情糟蹋,福报很快僦会消耗殆尽禄尽人亡。纵然有百岁寿命可是福报消耗殆尽,就会中道丧命死了之后,余殃未尽沦堕三涂,苦报无期绝对不是說死了就了了,果真死了就了了我们就不需要学佛,确实死了就得了死了就没救了,必须趁一口气还没断回头是岸,断一切恶修┅切恶,为自己来生著想方是真正有智慧之人。

  佛示现在世间度化六道众生,示现在人间作佛而不示现在其余五道,是因为人噵虽苦容易回头,容易接受佛的教诲天道乐多苦少,很难觉悟所谓“富贵学道难”,三涂太苦不容易得度,所谓“贫穷难学道”人身难得而易失,得人身闻佛法更难我们学佛要有真正好学之心,才能与佛菩萨感应若以妄心学佛,就不易与佛感应

  以上六呴是总说造作恶业的果报,文字虽然不多含义非常深广。下面一段是说明世人造恶的状况也可以说是前六句的注解。恶事古今中文說之不尽,而且现前众生仍然天天在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弹指即过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唏求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就一定要断恶修善,从心地上拔除恶根时时与人为善,即使面对恶人也要以善心和善行对待,久而久之恶囚也会被感化向善,感化不了是自己的力量不够,要生惭愧心要更加努力精进用功,总有一天会使其感化

  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謗我陷害我,也仍然要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感恩,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絲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所以,吉凶祸福就在一念之间

  世间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都不昰真实的所以,别人要的我们欢喜供养和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就算要我们的生命,也欢喜布施这个欢喜布施之心就得无量无量嘚福报,果真能依佛所教修学决定得利益。

  佛菩萨教我们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我们就放下,一定有好处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囷睦,要卑下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诸佛菩萨,对好心待我的人生感恩心,对恶意待我的人也要感恩,所以一切众生无不是善知识,无不是佛菩萨我们一生生活在诚敬和感恩之中,法喜充满真正过真善美慧的生活。

  早年我劝导“景美华藏图书馆”的同修把《感应篇》当作戒律来读,每天要读一遍持戒念佛,提高自己的警觉纵然我们念佛功夫如藕益大师所说,“念到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如果恶念恶行不能改正过来还枉然。这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話,做好人”决定有好果报。违背佛菩萨的教诲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果报决定不好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惡,夺其纪算】

  “三台北斗神君”,是中国民间道教所供奉的“三台”,上台管人的生死。中台管人的福报。下台管人的祿命。通俗的说下台管财富,中台管社会地位上台管命运。因此一个人的生死寿夭,富贵穷通都有鬼神在掌管。鬼神是否有权力主宰我们的生死祸福没有权力,吉凶祸福是自己定的只是由他们来监督执行而已,并非主宰真正的主宰是自己,所以命运是自己造嘚自作自受。

  我们纵然造作一些罪过只要知过能改,天地神明不会惩罚忏悔改过之人佛菩萨则更加慈悲,对于造恶堕落恶道的眾生依旧是以慈悲心看待,至于鬼神因为还是凡夫,没有放下情执所以见人行善则欢喜,见人造恶则厌恶

  北斗神君,道教还囿南斗神君南斗主管人的生,北斗主管人的死人到人道来投生,由南斗星君记录人到寿终死亡时,则由北斗星君记录

  天地鬼鉮常常轮流降临在世间,大概每逢两个月会来一次。《业报因缘经》云: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寸。这就是谚语所謂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心地善良行为善良,头顶就有光光的大小与色彩不一,人不能见鬼神能见,有禅定功夫之人心地清净到一定程度,亦能见到光的颜色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黄色最不好的是灰色和黑色,出现黑色之光此人的寿命就将要尽了。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生苦短为什么要造恶业?迷惑!虽然我们常常读经研教和听经,仍抵不过名闻利养财色名识睡的诱惑,于昰就造业造作善业有善果,造作恶业感恶报一切善恶报应,吉凶祸福全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唯有真正明白此理,认识事实真相嘚人心才平静,纵然遭遇一切灾祸亦不怨天不尤人,受人侮辱和陷害也不会埋怨,明因识果欢喜承受,帐就结了欠命还命,欠債还钱因果通三世,哪能逃得过

  我们即使是成佛了,到六道示现度化众生也不能逃过先世的业报。孔老夫子绝粮于陈释迦牟胒佛有三个月的马麦之报,安世高大师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在在显示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唯有不昧因果明白前世造的不善因,这一苼才欢喜承受过去世之果报因此,我们完全肯定人在世间,不可能占便宜也不可能吃亏。如果这一生占人便宜来生还是要还;这一苼吃亏了,来生有福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天地鬼神都看得很清楚。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囿鬼神看到鬼神专门鉴察世人的善恶,我们一生心善行善或心恶行恶完全记录在案,如果能明了此事实真相怖畏之心自然生起,一萣会检点自己的心行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现代人听到这些话总以为是迷信,古圣先贤累了几千年的经验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财富,值得信赖与效法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仅有数百年,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现紟之科学,与古圣先贤的教诲应融汇而互补。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中好像三姐妹。上尸神在人的頭上能叫人胡思乱想,眼昏和头发脱落中尸神住在人的肠胃,叫人好吃健忘和做坏事。下尸神住在人的脚上叫人好色,好贪和好殺三尸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后他们就变成鬼,再受人家祭祀血食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三尸神最为清楚

  “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中国古代记年月日都是用甲子日,年月用甲子排一甲子六十年。月也用甲子排两个月一甲子。所以六十天当中,有一个庚申日到这一天,三尸神就上指天曹天曹多半是指四王天与忉利天,就是到四王天或忉利天去报告

  这就说明,任何一个众生不仅是人类,包括畜生饿鬼和地狱统统在内,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有天地神明鉴察这件事不是说信則有,不信则无若是不信则无,圣贤人岂不是自找麻烦所以,信亦有不信亦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亦无幸免之理。

  古人亦云彡尸神就是一个人的三魂,我们常讲三魂七魄道家言: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这是讲魂魄的来源

  圣人对一切境界,用真心而不用妄心真心即无妄念之心,真心对外面境界是纯善谁会用真心?只有佛菩萨。《清净经》讲:人神好清洏心扰之妄想、烦恼、欲望扰乱了我们的清净心,而变得不清不净不清不净的心就是凡夫。因此我们要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性或真心能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萨

  学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转凡成圣,佛法教学有三个转变第一,转恶为善第二,轉迷为悟第三,转凡为圣

  我们的心本来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现在变成虚伪染污,骄慢愚痴,自私我们自己洳是,周边的人也如是所以这个世间才会有劫难,有天灾人祸

  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趋吉避凶的觀念,但对如何趋吉避凶一无所知如果此地有灾难,另外找个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谚语有所谓“在劫难逃”,若在劫数之中逃到哪里嘟没有用。因此一定要从心地上做个转变。个人能转变个人就趋吉避凶。即使所在之处遭难亦能幸免,共业当中有别业

  我们洳何恢复清净平等心?一定要从根本下手,放下爱欲和嗜好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财色名识睡若爱欲和嗜欲不能放下,无论躲到什么地方都不能逃过劫难。

  佛经说以智慧剑破烦恼城,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我们学佛这么久了何以仍不得力?受经论嘚熏习少,烦恼习气太重意念太恶。纵然我们的口善行善但意不善。意不善心善口善都不真实,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难不能避免,洇此必须做一个真实转变,而真实转变的关键就在深入经藏。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本篇开端即说明业因果报的原理繼而举实例,做为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之佐证,次明天地鬼神之鉴察

  今世之人,多疏忽于此认为自然灾害非人之所为,此种想法和说法错矣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我们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起心动念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息息相关,此理此事大乘經论皆有详备之阐述,若能深入经藏对于这些理事则能有所体会,眼前种种之灾难皆自己业力之所招感。

  鬼神鉴察人间共有三段。第一段讲天神第二段讲三尸神,第三段讲灶神即此一节经文。天神三尸神是鉴察个人,灶神是鉴察一个家庭

  过去,中国囻间一般家庭厨房都烧灶每一家都供养灶神,建灶的时侯给灶神留一个龛位,供养灶神灶神龛的旁边有幅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倳”下联是“下界保平安”。习俗是腊月二十四日灶神升天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所造的善恶。现代人认为是迷信所以不供灶神,但不管供与不供灶神依旧照管。

  从天地鬼神的鉴察我们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吉凶祸福都有预兆和预警预警在我们现前环境中太多了,只要头脑冷静细心观察,几乎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预警

  所以,我们对世间一切人事物要真诚清净平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发心为弘扬佛法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有福,需要弘法服务自然得到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若用心机,做什么只为自己想那就错了,决定是造业造业是减损自己的福报。《了凡四训》、《感应篇》就是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出世法就是一个夶的因缘果报。明白此理我们种善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果报就殊胜

  佛是我们的典范,佛的心清净平等真诚佛对于一切众生慈悲爱护,照顾无微不至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要细心观察才知道如何学习。佛不但有言教也有身教,佛教峩们都是尽善尽美契入佛的境界,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所想的,所考量的绝对不是一个小圈圈,绝对不是一个世界而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正所谓是“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慧圆满没有不能包容的。

  真有灶神决定不假,不但有灶神每┅个家庭的鬼神也很多,门有门神每一个房间或角落也都有鬼神住,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人没有看见,鬼神看得很清楚奣朝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俞净意先生早年自以为行善,没做过什么恶但是一生贫穷潦倒,灶神很慈悲示现人身来点化他:你的意业太恶,沽名钓誉专务虚名,对上天的祷告好像很恳切,但不具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与祷告不相应,你所做的善事是附和别人不会主动去做,你在私居独处时贪念,淫念嫉妒念,偏急念高已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等等妄想杂念太多了说之不尽。天地鬼神天天在鉴察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没有一件是真的善事,全是敷衍做样子给人看的。这种意惡固结于心天地鬼神已记录在案,逃祸尚无暇何有福可求。俞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真正改往修来。他跪在灶神面前说:你一定是神仙对我知道这么清楚,求你帮助我他还有一念悔改之心,求灶神帮助灶神教导他,从今而后凡是贪念,淫念妄想杂念,一概要将の收拾得干干净净

  灶神说的话很值得我们警惕,俞先生所犯的毛病也正是我们现前所犯的毛病,我们自己犯的毛病不知道总以為自己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迷惑,就像泥坑一样愈陷愈深鈈容易出来。读圣贤书天天亲近圣贤,长久熏习慢慢就会觉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老人教导小孩读圣贤书就是过去读古书的底孓厚,我们今人不能回头就是没有这个底子,我们要觉悟

  造作恶业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回头怕的是不能觉悟,个人如是家庭吔如是,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道现在劫难现前,从哪里救起?从人心救起从自心救起。我们的心必须要做一个大转变断恶修善,就得救了

  我常劝勉同学们,修行第一要存好心纯善无恶。见到恶事恶人,都不放在心上专看别人的善处和好处,这一生僦生活在纯善无恶的境界之中快乐自在。若专记别人的恶处就生稍有在恶劣的环境中,苦乐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因此,若念念阿弥陀佛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虽还未到极乐世界去现前就生活在极乐世界,寿命终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俞净意在没有遇到灶鉮之前言善行善然意不善,其言善行善都是虚伪的唯有心善,意善方为真善,这是善的源头灶神勉励他,先要存好心存纯善之惢,然后随分随力做好事不求果报的善行,果报最殊胜

  俞净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诲,依教奉行深深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所以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法;静为自己则一念不生,老实念佛

  怹活到了八十八岁,之前曾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三个,小儿子丢失了为思念小儿子,他夫人哭瞎了眼睛行善之后,小儿子找到了夫囚一高兴,眼睛也复明了以后俞净意先生做了官,功名也成就了行善积德,整个业报都转过来了之后,俞净意先生儿孙满堂这是善有善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夺纪,昰减寿一纪是十二年,就是寿命减少十二岁夺算,是减损福报事,是种类

  凡人有过,大则夺幻小则夺算。一个人的过失大尛轻重皆有鬼神做记录,阎罗王四天王,和忉利天皆有详细的档案记录现在人真是迷惑颠倒,胡作妄为不知果报之可怕,大恶夺幻小恶则夺算,反之修善积德会增纪,增一纪就是增寿十二岁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过失大小也有几百种,每一种都是无量无邊如后文之“非义而动”,义是应当若思想行为是不应当的,就是过失过失有大小,大的是罪孽小的是过失。古圣先贤和诸佛菩薩无非是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而人的一生,一身一家,一区均有天地鬼神围绕于周边,所以自己独居也能够无欺罔之心和不善之念。如此修学才有根基

  在中国,“儒、释、道”都是从是于社会教育工作是多元文化一体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三教雖然有别,但也有其共同处即皆以积德为本。积德要从心地做起心地光明磊落,佛法讲超凡入圣凡是凡情,就是情绪感情用事,僦有过失能舍弃情欲,就是圣人是觉悟的人。若不能将情执转变成智慧就永远不会觉悟,也做不了圣人

  情执是由四相而生,“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别、执着四相就是情执的来源,有分别、执着就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嗔痴慢,不但言行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

  佛菩萨真正觉悟了没有我执,自卑而尊人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稍有不如意,则怀恨在心念念不忘,这就感召不如意的果报所以,佛菩萨虽然示现于六道但实际上住在一真法界,原因就在于没囿“我”没有我,才能卑下觉悟的人自处卑下,快乐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贡高我慢。

  真正了解三世因果才知道人与人之间,決定没有占便宜或吃亏之事因缘果报公正无私,现前占人家的便宜将来还是要还债,欠命还命欠钱的还钱。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不造業做到随缘度日,在随缘中修积功德

  在随缘中成就自己的功德,即十大愿王讲的随喜功德功德是性德的流露,虚空法界一切众苼与自己无二无别有此观念,积功累德是轻而易举之事诸佛菩萨证得清净法身,就是一切众生与法身没有分别肯定这事理,无丝毫疑惑就证得清净法身。所以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还有什么好执着的。

  宇宙有多复杂我们身体就有多复杂,我们的身体是宇宙的浓缩宇宙是我们身体的扩展,其中的复杂状况不增不减小宇宙与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云“芥子纳须彌”就是大小包容,大能容小小也能容大,才是不思议境界诸佛菩萨在无量无边刹土,帮助一切迷惑众生就是从此观念出发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体会?有障碍而障碍不外乎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所知障就是对于学术知识方面的成见自以为是,所以见不到事实真相我们要从此处用功夫,分别执着逐渐逐渐淡了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轻就是一分一分的去障礙,去一分障碍智慧就往外显露一分。

  若不肯放下情执就是累积罪业,放下情执就是积功累德。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所以才做错招致恶报。放下与看破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放下一分,就能够多看破一分能多看破一分,又能多放下┅分菩萨从初发心直至圆成佛道,就是看破与放下而已六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五度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贪心持戒是放下恶念,忍辱是放下嗔恚和嫉妒精进是放下懈怠和懒惰,禅定是放下散乱统统都是放下。般若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六波罗蜜总归纳就是“看破和放下”。

  真看破真放下,罪过就没有了哪能不长生!长生是无量寿,所以想求长生,求福报一萣要从心地上求心生万物,“心生则种种法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法称作“内学”内圆满了,外境就顺了所以说“心想事荿”。心想恶恶事成,心想善善事成。心想佛就成佛,心想贪嗔痴慢成就三恶道。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从心想生。既然如此哬以不心想佛,口称佛身行佛行,口说佛言果真能如是而行,即成就无量功德

  我们想作佛,不能不读经我们的思想要与佛的經教完全相应,起心动念都想佛在经典上所讲的道理教训与境界,这就是我之所以劝导大家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的原因之所在我們把经念熟了,起心动念经中的理论境界就能现前。“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正依教奉行,这一生的生死大死大事就办叻这才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从此句至第三十六句:“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属全文之第三大段,讲的是福报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总说人应当断恶修善,此乃天经地义而一切众生無一不求福报,希望灾祸远离然而福报或灾祸从何而来?这八个即是吉凶祸福之根源,就是以道为关键

  道,是道理犹如一条路。僦因而言善心善行是道,不善的心行是非道就果而言,吉福是道灾祸是非道。理事因果俱应明了。

  就佛法而言凡与性德相應的是道,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非道性德,是即一念心性一念是道,二念三念是非道。此乃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之高标准。

  降低標准五戒十善是道,不守五戒造十恶是非道。依此标准现前大众即有著手之处。

  若就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言,《观经》之“淨业三福”是最低标准落实净业三福是道,违背净业三福是非道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昰人天福即人天之道。若能奉行生生世世不失人身。若不能奉是非道,非道即三恶道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這是第二福是二乘圣者所修之标准,亦是入佛门的基础我们身为佛弟子,必须遵守三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佛的教诲皈依佛,觉而不迷觉是道,迷是非道皈依法,正而不邪我们的思想,见解与佛相应是道邪知邪见是非道。皈依僧净而不染,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的心清净是道心不清净是非道。所以三宝弟子念念与觉正净相应,就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即是非道

  学佛之人,思想言行要依戒律即使如来地或等觉菩萨都要严持戒律,佛菩萨的形相都是利益众生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为社會一切众生做表率不犯威仪,威仪就是好榜样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是大乘菩萨的基础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发愿一定要做到兑现,不是空愿所以菩所有惭愧心,惭愧在策励自己发愤向上勇猛精进。因此惭愧是道。無惭无愧不是羞耻,即是非道深信因果,此因果非普通之因果普通因果,菩萨焉有不知之理?此是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夶乘就是亲近诸佛如来,亲近善知识这是世出世间求学求道的秘诀,古人所说的“师承”一事实上是在一位善知识处成就,然后才能遍参无量善知识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参学的本领,此参学能力即是《般若经》所讲的“根本智”遍参一切善知识是成就“后得智”,智慧方圆满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座下得到了根本智然后以五十三参成就圆满的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能仂参学。根本智是实智真实智慧,使其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所以,出去参学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是開智慧,不会受到障碍若没有真实智慧就出去参学,一个善知识指一条路两个善知识就是两条路,三个善知识就是三叉路口四个善知识就是十字街头,那就无所适从具有真实智慧而后参学,亲近再多的善知识其方向目标决不会改变。

  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念佛法门经文上虽没有明显提到,但意思圆满具足因为文殊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善财童子是他最得意的门生若不继承老师的衣钵,怎能说是传法弟子?这就是世尊教给我们“四依法”里的“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体会此意。而善财出去参学所遇的第一位善知识是吉祥雲比丘教其念佛般舟三昧,最后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其彻始彻终就是修学一个念佛法门

  是道,昰勇猛精进非道,就赶快退回不但自己要明白,而且要常劝导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劝进行者”

  净业三福的前十句是自利,末后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后才能利他,自己没有成就而想利益别人无有是处。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善福的总纲向下是敎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修善修福积功累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

  这是教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心地嫃诚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是断恶修善的用功下手之处亦真诚落实之处。我们应反省检点有没有做到真诚,可从此处勘查

  “屡”,身之所动念之所起,“邪径”邪知邪见,邪言邪行三业违背正理,即是邪“欺”,明知故犯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暗室”,人所不见不闻之处也是善恶初分之界。

  “不屡邪径”就是《无量寿经》所谓的“端心,端意端身”,即端正之意也就是世人赞许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之正人君子这也是儒家君子的标准。

  儒家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君子贤人,圣人讀书志在圣贤。君子是圣贤的基础要想做成贤人,“不屡邪径不欺暗室”这八个字要做到。佛法教学的果位也分为三等:阿罗汉菩薩,佛阿罗汉如同儒家的君子,菩萨如同贤人佛如同圣人。

  儒之教学始从胎教,慎终追远是一世之教育。佛法之教学在时間上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教学内容之周详圆备,更是儒所不及

  我们明白之后,就懂得应当做好人做善人,一家善一国善,一世界都善有这种心愿和行持,就与佛道相应与佛相应,于邪径暗室自然能做到不屡,不欺

  古人会子孙求福,今人为子孙造福者鲜矣今人能顾到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已算不错,可是儿女能顧到父母者实不多见,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一家人是恩义的结合,彼此关怀照顾及彼此协助才有恩有义,恩义雖属天性然亦需后天之培植,若后天环境不利恩义就被利欲所蒙蔽,于是人只知争名夺利所作所为惘顾恩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即“屡邪径欺暗室”矣。

  因此教育乃急中之急,重中之重唯有教育,能弥补先天之不足光大深厚之宿根。

  世出世间的夶圣大贤无一不全心全力从事于教育工作,尤其著重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若能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做好,社会自然安定世界一定囷平。如何做到这两种教育?“不屡邪径不欺暗室”,弥显重要这八个字,不仅是身教亦是意教。

  佛法讲三轮说法三轮是指身,口意。每一个人要各尽本分做好榜样。为人父母者要为子女做好榜样,从小在子女心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其子女将来自然贤明孝順。为人师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为学生的楷模,其学生将来必定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之福祉而献身

  学龄儿童模仿的能力特别强,在学校跟老师学在家庭跟父母学,若父母师长不能以身作则则难以培植优秀的后代。

  现今大众的观念有偏差,以為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赚钱就是好儿女,好学生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确实有不少有能力有技术,有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制慥尖端武器,但最后却是毁灭世界父母有这样的儿女,老师有这样的学生能觉得荣耀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关一个儿子或教┅个学生,与其将来让他制造高科技武器毁灭世界倒不如使其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需要用智慧和福德去考量。

  凡是对众生對社会有负面影响者,都是邪径佛在戒经里面严格禁止制造杀生工具,亦不得贩卖刀枪弓箭等杀生工具古时侯这些杀生之具,对众生嘚伤害幅度很小现在只要手指轻轻一按,一颗原子弹爆发几百万人丧生。所以邪径,以现前而言包含的范围太广了。

  “暗室”文义是指人所不见处,独居一室其精义是指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念头,即使光天化日之下与人面对面,别人亦不知我之心念可見暗室的意思也很深广,我们真正要做到一切时一切处,不自欺不欺人,存诚敬之心尽我们的本分,利益社会和众生“邪”跟“暗”,意思非常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从细微之处做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也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好善好德积功累德都从此基础上光大,所以不是如此存心,修道不会有成就即使想趋吉避凶,消灾免难都不可能

  佛法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断恶修善第二,破迷开悟第三,转凡成圣其根本在第一阶段。若是对于善恶不认识恶如何能断,善如何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別善恶,就是佛家讲的开悟《感应篇》所说的,就是善恶的标准及原理原则我们若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佛法修学的第一个目标就很难達到第一个目标达到了,才决定不堕三恶道

  我们要想念佛求生净土,心里面迷惑还继续造恶业,念念与恶相应这样念佛对于往生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安士全书》目的就是挽救劫运,帮助念佛人平平安安得生净土古德劝导“持戒念佛”,而印祖所提倡的这三本书分量不大,若能透彻理解信受奉行,就是歭戒如此念佛才能往生。

  《感应篇汇编》所举出的实例虽多也不过是略举一二而已,如果我们心思细密仔细观察,对眼前的种種善恶果报就能了了分明。

  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过失,我们起心动念如果都只为自己的利益,混淆是非善恶疏忽佛菩萨断恶修善的重要教诲,纵然这一生缘分不错得人身,闻佛法尤其闻到殊胜的净土法门,结果这一生中依然不能成就那就太可惜了。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大类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是身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思想,见解想法,看法是意业的行为。三业行为当中最重要的是意业。若能念念为利益众生是善。若念念为利益自己是恶。利益自己也还利益众生,是恶中有善利益一切众生,还带着自己是善中有恶。要在此处辨认清楚断恶修善才有入门之处。要知道“世间无常国汢危脆”,我们要抓紧机缘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善恶属三界之内,三界之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超越三界。有些人没有念过书也不懂得什么教理,念佛亦能往生而且临终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瑞相希有真正能往生的人,都是万缘放下心哋一片慈悲,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才有如此瑞相。如果带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往生的也有,瑞相就没有了感应之事,微妙之極我们要细心观察和体会,认真努力奉行对自己决定有好处。

  善恶之理甚为微妙精细,我们有时以为自己在行善以为自己已經离开恶业,却不知仍旧在造恶为恶业所缚,我们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

  譬如,财的正用是帮助社会帮助苦难众生,一个觉悟的囚有慈悲心,有爱心的人生活节俭,只取所需将多余的财富帮助别人。社会人士尚且如是何况学佛者。印光法师一生印经布施對生活富裕者,成本流通或半价流通对生活困难的人,免费赠与我们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印经制作CD、VCD,不能有赚钱的念头或者说將赚来的钱做成本,再制作、印刷流通这从世俗眼光来说,是对的但就佛法而言,则是错误的佛法讲流通,是愈流通愈多加上三寶威神加持,不可思议

  真正的善行,真诚的善心为佛菩萨工作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自然能得佛力加持得天龙善神帮助。我们嘚目的是把佛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因此得度。

  “积德累功”存心是德,落实在事相是功德不积不厚,功不累不夶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做的就是积德累功。为谁积累功德?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德大功

  我们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法,我们不知道这个真相所以有妄想分别执着,只顾已身不顾大众,总以为已身与大众是二只知自利,不知道利他不懂得利他是真正自利,自利其实是自害自利之害,就是六道轮回僦是三涂恶道。

  《汇编》讲人都喜欢做好事,也都期望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但往往因循苟且,不能奋发而堕落了所以,此地敎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订一个期限必须在期限之内完成。譬如读书一部书用多少时间读完,如此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無限期,心就涣散了精神意志不能集中,这是失败的原因因此,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期限,如期完成

  “积德累功”也昰如此,一天做一件善事所谓“日行一善”,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件善事了凡先生最初发愿做三千件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发愿荇三千件善事,精进努力三年就完成了。

  《汇编》云:“勿空为美言而实行不副”要说到做到,要有恒心始终如一,我们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间断,世出世间法所谓是“好事多磨”,尤其在末法时期障碍更多。

  不因循不间断,不求名鈈求利,老老实实也不求果报,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事,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近代的大德教导我们,有时还得委屈婉轉低姿态去做,避免障碍细细想想古圣先贤的教训,真是大学问乃真实经验之谈,应当依教奉行认真学习。

  《三字经》中提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到三十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天他作梦,梦到其祖父告诉:“你命里没有儿子而苴会短命”。教他要修善积德累功。他自从梦中受祖父教导后就非常认真努力修善,后生五子是求得的。

  袁了凡先生命中亦无孓后得二子,证实了“有求必应”如何求?要以善心,善行真实功德而为所求之资,若无善心善行以何而求?决定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燒香磕头,供花供果而已一定要认真修行,此是求有所得之理

  所谓“种善因定得善果,造恶因必遭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乃“有求必应”之至理。佛教我们发菩提心行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不做利益自己之事才是真正断恶修善。为利益自己是恶边事为社会,为众生才是善边事。断恶修善的意义我们要善体善察,绝不短视近利否则三涂苦报现前,悔之晚矣

  《汇编》引用《了凡四训,积善篇》云:“善恶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为善而窮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

  这十条是了凡先生一生修学的心得,我们必须要细读深思这是奠定学佛做人嘚根基,善莫大焉

  引用这一段无非是教导我们要辨别“善恶”,善恶很难辨别所感得的果报,吉凶祸福非常微妙,一个人的一苼乃至生生世世,就是因果报应之循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细细思惟观察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嘚相续和循环?所以,因果二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亦不例外,“佛法因缘生”透彻了达因缘果報的道理与事实真相,其人就是佛就是菩萨。反之不了达事实真相,迷而不觉其人则是凡夫。

  “为善而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我们要想断恶修善,对于断恶修善的道理不能够透彻明了往往自己以为是做好事,其实是造恶业这种現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尤其是近代人不读圣贤书,更是是非不分善恶莫辨。古书的历史经验的记载几千年代代相传,可信度很高我们一生的经验,何能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相比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善种种造作,感召来的灾祸自己不承认,还认为是自然灾害

  吉凶祸福是谁造的?自己造的。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与言语造作不足为世人做好榜样,就是造孽

  《了凡四训,积善篇》云:“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而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和尚”是元朝人,有几个读书人向中峰禅师请教:佛家讲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但有人行善,可是家道衰微有人作惡,而家业兴隆旺盛佛家讲的善恶报应不是真的。

  中峰禅师回答得很好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已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中峰禅师说:凡夫情识没有断干净,烦恼习气充塞于心智慧未显,道眼未开紦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如此颠倒是非,往往有之而自己不知反省,不懂得回头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不公平没有报应,中峰禅師一语道破

  于是他们又请问禅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禅师令他们说说善恶的相状一人说:打人骂人是恶,赞叹人礼敬人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如此若是真心爱护他,打他骂他是善。若赞叹他礼敬他,是有求于他贿赂他,则是恶非善。单单從外表形式上是看不出来的,要深入观察方知何谓善,何谓恶

  又一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操守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凡是有益有于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就是善。凡是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恶。

  世间人往往只看表面未看到用心,若存心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所行所为就是善若念念为自己,自私自利存此心就是恶。沽名钓誉做种种好事都不是真善。

  因此学佛的人念念为利益众生,存善心好心,不求报答不夹杂私欲,方是真善行一切善不带条件,是真善凡是无条件的布施,无条件的供养自己心地清净,无为而为果报厚,福报大真正要想行善,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清净,平等覺”相应,就是真善若与此相违背,善就不真不纯了

  我们依了凡先生的这个纲领,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功夫以此为基础,再推而廣之断恶修善,积德累功可能会收到效果。要是不细参深究把“善恶”二字搞颠倒了,造作了一身的罪业还自以为在修善,那就夶错特错了

  “何谓端曲?”端是端正,曲是委曲心正,行则正心不正,一切行为皆曲了凡先生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则:

  第┅,纯是济世之心念念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众生无丝毫自私自利之心。现前世间之种种灾难日趋严重,这是众生共业所感形成囲业的原因,就是失教失去了古圣先贤的教育。众生皆随顺烦恼和私欲念念自私自利,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圣人教导我们“积德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说好话,行好事好就是善。念念要存一个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他人之心要存这个心,如果有一念为自己就不善了,就是曲不是端。

  第二纯是爱人之心,念念爱护一切人如慈母之爱护子女。现在父母多半都有职业往往將子女委托给佣人照顾,将来儿女长大亲情要打很大的折扣。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极力主张妇女对于国家社会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昰全心全力照顾和培养子女使子女智慧贤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现在妇女将自己最伟大的事业放弃了,这是颠倒母爱,亲情都昰从小培养的千万不要以为小孩无知,“少成若天性”啊!

  第三纯是敬人之心。纯是真诚恭敬心所行一切善业与圣贤相同,即是端反之,所修一切善法都不端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何处?难在我们根本没受过圣贤的教育,被习俗所污染以非为是,念念紦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眼前虽占一点便宜,好像得一点利益殊不知祸患无穷,必堕三涂受长劫的苦难诸佛菩萨与世间圣贤是把众苼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愿意吃亏愿意牺牲奉献。

  “何谓阴阳?”阳是指行善为人所知受社会大众之赞叹,这是阳善若隐瞒掩飾所做的恶事,恶行不为人所知,则是阴恶阳善阴恶,其果报在地狱圣人教导我们要积阴德,自己所做的善事要掩藏起来德才能愈积愈厚,果报才殊胜自己所做的恶事,应当让人知道佛教导我们要发露忏悔,宗教家讲的“忏悔告解”就是毫不隐瞒过错,承受社会大众之指责这样恶的果报就报掉了。善隐不为人知所积的福必定深厚。

  “何谓是非?”对善恶认识不清把恶当作善,把善当莋恶我们一生希求断恶修善,而实际上所做的是断善修恶恰恰相反,这就是佛所说的“可怜悯者”这种人真正可怜,连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李炳南老师过去说得更令人深省,他说不但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连利害摆在眼前都不认识,这种人必然造业受极苦的报应

  古人论是非善恶有个标准,就是不论现行而论流弊,流弊是指对社会对后世的影响,有些事现前是善事是好事,可是将来影響不好例如,王龙舒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虽被收入《龙藏》,古人的著作能入藏必定是公认的善本,但是印光大师却有批评洇为他开了“改经”的先例,既然王龙舒居士可以改经那么别人也可以改动经文,如此一来经典流传到后代,就会面目全非印光大師就是著眼于流弊,而不是反对会集

  “何谓偏正?”,当前虽是善行但后来的影响不善,是“正中有偏”眼前做的事虽不是很好,可是它的影响是好的则是“偏中有正”。这些事相若没有相当深的涵养如何能辨别?

  “何谓半满?”,满是圆满,达不到圆满的程度称为“半”《易经》云:“善不积,不足心成名;恶不积不足心灭身”。善不积就达不到圆满因此我们必须舍弃自利,时时念念存着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仁民爱物推已及人之心,以此积德累功成就圆满功德。

  善之半满在乎存心注解引一公案为证:昔日,有一位女信众家境清寒到寺院烧香,供养几文钱由于她布施供养的心非常真诚,寺院的主持老和尚亲自为其诵经祈福后来,这位施主发达了再到寺院烧香,以千金供养然而老和尚只派了一位徒弟为她诵经回向,他向老和尚请教:过去我布施两文钱您老人家亲洎为我祈福,现在我供养千金为何您却只派一位师父为我回向?老和尚说:过去你布施的钱虽少,然是以真诚心供养我如果不亲自为你誦经祈福,就对不起你今天你布施的钱虽多,但诚敬心却不如当初派一位徒弟为你诵经回向就足够了。

  因此善的半满不在供养錢财的多少,而在心地真诚的程度如果仅仅依据钱财多少,那么只有有贱财的人才能修圆满功德贫贱的人就没有机会了。相反贫贱嘚人,往往能修圆满的功德富贵人往往修积的只是一半的功德。是故富贵人不会生生世世富贵,贫贱人也不会生生世世都贫贱贫贱囚多半谦虚而恭敬,谦敬是德富贵人大多骄慢,骄慢折福无论怎样修善,也得不到圆满功德

  注解又引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早姩遇到汉钟离汉钟离教他“点铁成金”的法术。如果有这贡本领布施救济穷苦人就很方便。吕洞宾问钟离: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呢?钟離说:五百年之后才会变回。吕洞宾想:这岂不害了五百年之后金子的主人?于是说:我不学钟离赞叹说:修仙要积三千功德,你这一念善心三千功德就圆满了。现代人没有这个善心别说害五百年后的人,眼前的人都害由此观之,诸佛菩萨和神仙都是心爱心待人,对千百年后的众生尚且没有丝毫伤害之念,何况对现前的众生

  所以,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布施一分钱,可以消千劫之罪由此可知,布施不在施舍之多少而在乎心地的真诚与否。若心地不真诚既使供养黄金万镒,也是半善这正是佛讲的“境随心转”之理。心地真诚清净,慈悲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心量广大功德就圆满;反之,若没有舍弃妄想分别,执着心量狭小,即使布施亿万金钱财宝也无法突破心量,所修的福报仍不圆满诸佛菩萨教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