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武士彟发迹死后到并州下葬,怎么把尸体带过去的

& & & &武士彟(577年―635年),字信明,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  武士彟(yue)的父亲是武华。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为鹰扬府队正,资助李渊起兵。贞观中,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武则天册封皇后时追封其为魏王。  起初,武士彟娶相里氏为妻,生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再娶杨氏,生下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以及郭孝慎夫人武氏等三个女儿。  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唐玄宗先天年间,武士彟帝号被撤销,爵位降为“太原王”。  武士彟(559年-635年,),字信明,唐朝-,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后谥号魏忠孝王。  武士彟的父亲是武华。出身于商人世家,喜欢结交。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曾为鹰扬府队正。李渊屯守汾、晋之地时,曾在其家休憩。后李渊留守太原,引为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募集兵士,以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统领。这引起了王威、高君雅的怀疑,他们私下对武士彟说:唐公所募兵壮,尽付刘宏基ˋ长孙顺德统管,我等不能干预.为何? 武士彟之来者不善,便说:所募新兵,素乏训练,今委以专人,乃治兵之常法!且唐公为今之勋威,受委重责,恐无暧昧之情. 王威半信半疑 又提出:“弘基等皆背征三卫,罪当死,奈何授之兵?吾且劾系之。(这刘宏基,长孙顺德都是征高丽的逃兵 ,应按律逮问) 武士彟则回答:“此皆唐公(李渊)客,若尔,必大有嫌。(此二人乃唐公李渊之客,而非唐公族人,且曾为皇上侍卫,当此用人之际,启用也不妨,若按治二人,必使唐公不悦,方可堪忧. 所以王威等疑不发(王威一向畏惧唐公李渊威仪,听这么一说.就不敢动了)。当时司兵参军田德平欲劝王威-李渊募兵的情况,武士彟胁谓说:“讨捕兵悉隶唐公,威、君雅无与,徒寄坐耳,何能为?”田德平亦止。(田德平也建议王威查查募兵的状况,也给武士彟劝止了,事情摆平.武士获就将王威等人之言告诉李渊,使李渊有了防备.这是大功一件)  晋阳起兵开始,武士彟不与谋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从平京师,为光禄大夫、义原郡公。武士彟力劝李渊起事,别再犹豫,并假托听到空中:有称唐公为天子者.武士彟还说自己曾经梦见李渊骑马而登天,俱以手扪日月[攀龙台碑].武士彟又将自己所撰的兵书献给李渊,李渊大欢,意以自负 “尔故王威党也,以能罢系刘弘基等,其意可录,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新唐书]。今胡迂妄媚我邪?”贞观中期,便以二等开国功臣得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封太原郡公,不久又升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世袭国公,又任利州、荆州都督。逝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曰定。  起初,他娶相里氏为妻,生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再婚娶杨氏,生有三女,长女武顺,次女即女皇武则天以及三女郭孝慎夫人武氏。由于两个儿子在他死后对后母杨氏无礼,武则天便贬谪两位兄长,并以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之子贺兰敏之为武士彟的后嗣。然而贺兰敏之也行为不检,引起武则天反感,流放而死,之后遂召回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彟的继承人。  武士彟死后,次女武则天入宫。唐高宗永徽中,因为武则天为皇后的缘故,追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中,加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唐高祖庙廷,列功臣上。武则天监朝,又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王五世。武则天称帝后,东都洛阳立武氏七庙,追册为帝,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诸妣皆随帝号曰皇后。先天中,有诏削号,仍为太原王,庙遂废。  早年时期  武士彟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武士彟青年时期,挑担子去各村卖过豆腐,又曾和同乡许文宝经营过木材生意,“因致大富”。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  可见,武士彟是个读书识字有政治抱负的人,而不是以致富为目的的一般商人。隋朝来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并州和全国一样,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深沉行人略”的武士彟,弃商从戎,在太原做—名队正。&  追随李渊  武上彟的发迹,与他结认并忠诚李渊、李世民父子有直接关系。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国公李渊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镇压在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行写于汾、晋”,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就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百姓到处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阴劝李渊起兵,并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当时李渊是太原地区最高长官,武士彟是其下级官吏,他们竟敢一起讨论十恶不赦的“谋反”之事,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深厚的。  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遂命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召募士兵,引起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并表示要按查此事。由于武士彟的劝说,王威、高君雅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为李渊消除起兵的障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不久,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他“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根据《册府元龟》的材料看,没有成为事实。《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  人物发迹  武士彟在近卫军中供职期间,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死去。武士彟勤于职守,没有回家。后来李渊知道此情况后,特下敕表扬。相里氏死后还留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个男孩 。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老友考虑起续娶的问题了。李渊选中隋朝贵族杨达的女儿,令桂阳公主主办婚事,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给。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武士彟和杨氏结婚以后,共生了三个女孩,武则天是其次女。按《资治通鉴》说武则天享年82岁计算,她当出生于武德七年(624) 。  武士彟后半生的历史发生转变,即由唐朝中央转到地方任职,先后担任扬州长史,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等地方军事长官 。  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李孝恭有变,唐高祖令武士彟驰驿检校扬州”。扬州是地方重镇,掌握江淮、岭南大权的畅州都督李孝恭谋图发动兵变,这是关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区统治的大事。难怪唐高祖李渊一听到他孝恭有变,大为吃惊,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扬州任职。派遣的地区和时间都说明李渊对武士彟的信任和器重 。  任官利州  贞观元年(627)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竟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唐太宗遂调升武士彟去利州担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贞观二年初。&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禅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被杀,唐太宗派武士彟去接任。  鉴于李孝常的残余势力仍然猖狂活动,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和奖励。  贞观六年(632),李世民改任武士彟为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唐太宗手敕称誉他的“善政”。&  人物逝世  贞观九年(635)五月,唐高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59岁。太宗命并州大都督李世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遵死者遗嘱,把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武则天掌权后,屡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坟墓为昊陵。&  主要功绩  李渊兵起,武士彟没有参与商议。后来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从平定京师,受官光禄大夫、义原郡公。自称曾梦见唐高祖骑着龙上天,唐高祖笑着对他说:“你原是王威-的人,因为能阻止治刘弘基等人的罪,心意可嘉,而且曾礼待我,所以封你官作为答谢,现在为什么来讨好巴结我呀?”后来升官至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曾任利州、荆州都督。  家族成员  先祖  七世祖:武念,北魏时官至洛阳刺史,封归义候。  六世祖:武洽,北魏时官至平北将军、五兵尚书,封晋阳公。  五世祖:武神龟,北魏时官至祭酒。  高祖父:武克已,北魏时官至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曾祖父:武居常,北齐时官至镇远将军。  祖父:武俭,北周时官至永昌王洛议参将。  父亲:武华,隋朝时官至东都丞。  兄弟  大哥:武士倰,唐朝时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  二哥:武士逸,唐朝时益州行台左丞,封安陆县公。  三哥:武士让,武则天称帝时,追封为楚王。  妻子  相里氏  杨氏  子女  儿子  武元庆  武元爽  女儿  长女:武顺,字明则,嫁贺兰安石,封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次女: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三女:武氏,名失考,嫁郭孝慎。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后世纪念  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定。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以武士彟次女武则天为皇后,所以又追赠武士彟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年间(670年—674年),再次加赠为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附祭于唐高祖的庙廷,位列功臣之上。武则天监朝,又被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赠五世为王。武则天称帝后,在东都立武氏七庙,追封为皇帝,他们的妻子们也随皇帝而称为皇后。先天年间(712年―713年),有玄宗下诏削去武士彟的帝号,恢复太原王爵位,其庙廷也随之而废。离石蓝(gh_48e4158691b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48e4158691bd离石蓝
离石蓝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48e4158691bd离石蓝
离石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武士彟,生于武帝建德六年(577),卒于贞观九年(635),字信,初唐并州文水(今属)人,的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官员,女皇的父亲。他出身于庶族地主之家。史载,士彟“自幼才气祥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见)步入青年后,“以鬻材为业”,“因致富于财”。然而,汉魏以来,门阀观念甚强,逮及隋末,仍未根绝。所谓庶族地主、商家之类,虽家资巨万,也难入世族豪门之列,类似武士彟这样的家族,只能归入 “微贱”、“寒门”之类。由是,他虽有大志,也只好空守抱负,无由进升,只能是“混”一个“鹰扬府队正”的无品小军吏,连官都不配称&生平简介  武士彟青年时期。挑担子去各村卖过豆腐,又曾和同乡许文宝经营过木材生意,“因致大富”。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可见,武士彟是个读书识字有政治抱负的人,而不是以致宙为目的的一般商人。隋朝来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并州和全国一样,到处爆发了农民起义。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深沉行人略”的武士兵彟,弃商从戎,在太原做—名队正。  武上彟的发迹,与他结认并忠诚李渊、李世民父子有直接关系。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公为并州、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行写于汾、晋”,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了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渊做了留守(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就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人民到处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阴劝李渊起兵,并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当时李渊是太原地区最高长官,武士彟是其下级官吏,他们竟敢一起讨论十恶不赦的“谋反”之事,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深厚的了。  大业十三年初,李渊、父子,见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遂命、、分头召募士兵,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的怀疑,并表示要按查此事。由于武士彟的劝说,王威、高君雅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为李渊消除了起兵的障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不久,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  、都传说他“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根据《册府元龟》的材料看,没有成为事实。《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  武士彟在近卫军中供职期间,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死去。武士彟勤于职守,没有回家。后来李渊知道此情况后,特下敕表扬。相里氏死后还留下和两个男孩。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老友考虑起续娶的问题了。李渊选中隋朝贵族的女儿,令主办婚事,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给。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武士彟和杨氏结婚以后,共生了三个女孩,武则天是其次女。按说武则天享年82岁计算,她当出生于武德七年(624)。  武士彟后半生的历史发生了转变,即由唐朝中央转到地方任职,先后担任长史,和利州(今广元)、荆州(今江陵)都督等地方军事长官。  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孝恭有变,……高祖令士彟驰驿检校扬州”。扬州是地方重镇,掌握江淮、岭南大权的畅州都督谋图发动兵变,这是关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区统治的大事。难怪唐高祖李渊一听到他孝恭有变,大为吃惊,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扬州任职。派遣的地区和时间都说明李渊对武十彟的信任和器重。  “武士彟,武德末为扬州都督府长史(即副都督),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路”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贞观元年(627)十二月,利州都督借进京朝见之机,竟和近卫军官、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唐太宗遂调升武士彟去利州担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贞观二年初了。  武德九年(626)“”发生后,李渊正式把帝位传给新太子李世民,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被杀,而新上台的李世民,竟提升武士彟去李孝常的根据地去接任,这说明李世民对武士彟是绝对信任的,也说明在“玄武门之变”中,武士彟是支持和拥护李世民的。  鉴于李孝常的残余势力仍然猖狂活动,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和奖励。  贞观六年(632),李世民改任武士彟为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唐太宗手敕称誉他的“善政”。  贞观九年(635)五月,唐高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59岁。太宗命并州大都督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遵死者遗嘱,把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武则天掌权后,屡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坟墓为昊陵。&《新唐书》记载  武士彟字信,世殖赀,喜交结。高祖尝领屯汾、晋,休其家,因被顾接。后留守太原,引为行军司铠参军。募兵既集,以刘弘基、长孙顺德统之。王威、高君雅私谓士訄曰:“弘基等皆背征三卫,罪当死,奈何授之兵?吾且劾系之。”士昂皞曰:“此皆唐公客,若尔,必大有嫌。”故威等疑不发。会司兵参军田德平欲劝威劾募人状,士訄胁谓曰:“讨捕兵悉隶唐公,威、君雅无与,徒寄坐耳,何能为?”德平亦止。兵起,士昂皞不与谋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从平京师,为光禄大夫、义原郡公。自言尝梦帝骑而上天,帝笑曰:“尔故王威党也,以能罢系刘弘基等,其意可录,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今胡迂妄媚我邪?”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历利、荆二州都督。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定。高宗永徽中,以士↓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中,加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高祖庙廷,列功臣上。后监朝,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王五世。后革命,更于东都立武氏七庙,追册为帝,诸妣皆随帝号曰皇后。先天中,有诏削士昂皞伪号,仍为太原王,庙遂废。  始,士訄娶相里氏,生子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元女妻贺兰氏,早寡。季女妻郭氏,不显。士昂皞卒后,诸子事杨不尽礼,衔之。后立,封杨代国夫人,进为荣国,后姊韩国夫人。于时元庆已官宗正少卿,元爽少府少监,兄子惟良卫尉少卿。杨讽后上疏出元庆等于外,以示退让。由是元庆斥龙州,元爽濠州,惟良始州。元庆死,元爽流振州。干封时,惟良及弟淄州刺史怀运与岳牧集泰山下,于是韩国有女在宫中,帝尤爱幸。后欲并杀之,即导帝幸其母所,惟良等上食,后寘堇焉,贺兰食之,暴死。后归罪惟良等,诛之,讽有司改姓“蝮氏”,绝属籍。元爽缘坐死,家属投岭外。  后取贺兰敏之为士訄后,赐氏武,袭封,擢累左侍极、兰台太史令,与名儒李嗣真等参与刊撰。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挟所爱,佻横多过失;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庐徼福,敏之干匿自用;司卫少卿杨思俭女选为太子妃,告婚期矣,敏之闻其美,强私焉;杨丧未毕,褫衰粗,奏音乐;太平公主往来外家,宫人从者,敏之悉逼乱之。后叠数怒,至此暴其恶,流雷州,表复故姓,道中自经死。乃还元爽之子承嗣奉士皞后,宗属悉原。&&&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女皇的老爸武士彟大将军的史料、分析(存些资料)_武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65贴子:
女皇的老爸武士彟大将军的史料、分析(存些资料)
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惜因为受到女儿牵连,被过去的史家冷处理了。现在尽量搜集一些史料。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首先,不得不转贴曹为平先生的大作:《唐朝开国史上的大空洞》。这篇文章不管最后的结论是否正确,但作者指出了一个事实,就是的个人经历被两唐书、通鉴等正史“削而不书”了。曹为平的结论是:其实是唐高祖李渊打天下时的“四大野战军”之一的主帅,建有极大军功,但是后来在史书上被隐去。被隐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他靠政变上台,随后就把很多别人建立的军功且为己有。贞观年间修史,已经篡改了很多唐初战争的史实。第二个原因就是受他的伟大女儿的连累。还勉强把武士彟和别的功臣放到一起列传,干脆把他列到外戚传里。--今天看来,、宋祁之辈不但史德很差,且徒增笑柄。
现在转贴曹为平的文章。前面有很长一段分析史料,暂时略去,直接贴结论部分:《唐朝开国史上的大空洞》 -- 曹为平  (五)《旧唐》中的    对,还多少承认他的功绩,并把他与弘基六士同卷。他是靠自己的功绩得到政治待遇的。  可却毫无理由地把他列入《外戚传》。他一天外戚也没当过。阴谋以后,他活着受冷遇,死后两年女儿被李世民强占。可竟以此对他非议!说到底,是他那位十分能干的女儿,帮打垮了长孙无忌—集团,为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帮了大忙。唐高宗去世,在儿子不争气下,又继承了唐高宗的遗志,铲除了腐朽旧势力,把文治武功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极盛,自己也就不能不当女皇帝。为后世封建史家不容,且株连到。另一方面,与功臣都是开创性的进步人物。封建社会的没落,喜欢的是李世民那样的保守反动人物。  即使的功绩被大量“削而不书”了,中幸存下来的也不小。  ,并州人,出身农民,贩卖过木材。大概赚了一些钱,所以称他家富于财。可他的家族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尤其长兄武士棱极为老实忠厚。《旧唐》称他“性恭顺,勤于稼穑。”参加起义立了战功后,别的官不当,却当司农少卿(农业司副司长),封公后,还“常居苑中,委以农囿之事。”“次兄士逸,亦有战功,初,为齐王府户曹,赐爵公。从齐王镇并州,为刘武周所获,于贼中密令人诣京师,陈武周可图之计。及武,甚见慰勉,累授行台左丞。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这我们已在《亲征河东道》中知道了。均于贞观去世。还有一个哥武士让去世于永徽。  据《新唐·武弘度传》武士让去世时,子武弘度,补司兵参军。自徐州被发徒跣趋丧所,是出名的孝子。然,既然武弘度尚为官,武士让又与他不住在一起,那是武士让当大小也是个官。武家兄弟都参加了起义。而以老四功最大。  大业时期,政治苛暴,搜刮无度,农民家庭受压迫最重,反抗也最激烈。家庭就是一个典型。参加起义不是偶然的。  很早就在筹谋起义了。他不是在起兵以后才加入,而是最先劝唐高祖起义的功臣之一。《旧唐·武士彟传》说他:    家富于财,颇好交结。高祖初行军于汾、晋,休止其家;因蒙顾接,及为太原留守,引为行军司铠。时盗贼蜂起,士彟尝阴劝高祖举兵,自进兵书及符瑞,高祖谓曰:“幸勿多言。兵书禁物,尚能将来,深识雅意,当同富贵耳。”    兵书及符瑞又不是日夕可得的。他只是看到乃是可依托之人才找他。如没有唐高祖,他一样会参加其他人的起义,甚至独树一帜。他虽家富于财,却颇好交结,此其志向就不小。是不满隋朝统治,以一个深受压迫的农民家庭的成员,率领全家也许还有乡亲,暗中准备起义的。正好遇到开国英主唐高祖,就托于高祖。高祖也看上了他。并提拔他为行军司铠。——高祖行于汾、晋是大业十一年,已与这危险分子来往密切。为起义大业两人相得益彰。  可监视高祖的副留守王威及高君雅,居然如此糊涂,视为腹心。高祖起兵,集结军队。他们发生怀疑,竟会谋及武士彟。    及义兵将起,高祖募人,遣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分统之。王威、高君雅阴谓士彟曰:“弘基等皆背征三卫,所犯当死,安得领兵?吾欲禁身推核。” 士彟曰:“此并唐公之客也,若尔,便大纷纭。”威等由是疑而不发。    就这样机智地掩护了晋阳起义。可见他已打入到敌人身边。这是第一次。    留守司兵田德平,又欲劝威等鞫问募人之状,士彟谓德平曰:“讨捕之兵,总隶唐公。王威、高君雅等,并寄坐耳,彼何能为!”德平遂止。    又一次机智地掩护了晋阳起义。  就凭这两次,他的功劳就不小。    义旗起,以士彟为大将军府铠曹。从平京城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    《旧唐》对的功绩就写到这儿为止。从起义到平京城,这中间的行踪就已没有了。  下面就纯属污蔑了。    初为义师将起,士彟不预知,及平京师,乃自说云:“尝梦高祖入西京,升为天子。”高祖哂之曰:“汝王威之党也。以汝能谏止弘基等,微心可录,故加酬效;今见事成,乃说迂诞而取媚也?”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捏造高祖的话来贬低,也不怕与前面自相矛盾。高祖已“深识雅意”了,岂能诬他王威之党?他力主起兵,又巧阻王威、高君雅、田德平等,应称为掩护。高祖岂会称为无意之中的谏止?田德平地位当在武士彟之下,用一“谏”字也很不恰当。只有存心污蔑的人,才会用他打入敌人身边,作为他王威之党的“根据”!也决不可能在刚起兵时,把一个无意谏止的敌党,作为大将军府铠曹。——当时铠曹是相当大的官,大将军事实上就是皇帝,铠曹就是尚书(部长)。在当时的小“朝廷”中,是缺指可数的人物。他从大业十一年就力主起兵,又打入敌人内部立有大功,一起兵又为凯曹,怎么会不预知?  这段话中只有两点可信,一是梦寐以求高祖为天子,二是他到长安边较晚。这段时间的行踪,被封建史家“削而不书”了。这就是诬他“不预知”的“根据”!但恰好告诉我们,武士彟虽为铠曹,实际正有时间东向恒山郡、回师援太原、与齐王元吉同败刘武周,又南下上党郡。  武家兄弟刚起兵当在一起,如说回师援救太原后,留下二兄武士逸及部分军队,帮齐王镇守太原,那是十分合乎逻辑的。  平京城以后的事迹,又“削而不书”了。只知道:  中,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又历利州、荆州都督。贞观九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曰定。    《旧唐》就写到此地为止。任工部尚书当是三年的事。唐第一任工部尚书是独孤怀恩。可见《旧唐·独孤怀恩传》、《通鉴》等。武德三年独孤怀恩仍为工部尚书,谋反死。才可能为工部尚书。后来是屈突通为工部尚书,见《旧唐·屈突通》。因此武士彟又不是工部尚书了。这以后,武士彟的行踪又被“削而不书”了。  据“首参起义,例封功臣,无戡难之劳,有因人之迹,载窥他传,过为褒词。虑当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笔,凡涉虚美,削而不书。”  这就是说,原有“他传”记载了他的大批功绩,被他们“削而不书”了。一个“虑”字说明了纯属主观臆断,而对显然造谣的“义师将起,不预知”、“王威之党”却公然列入传中,也不怕前后矛盾。这说明《旧唐》对武士彟的功绩,是能削就削,能污蔑就污蔑。如说多少还承认功绩,那绝不是对他的厚爱,而是当时有不少历史资料还在,实在无法削去,才不得不承认的。即使如此也尽量淡化歪曲。把他与弘基六士同卷,只能是贬低而决不会是过褒。他的实际功绩,应该超过弘基六士。  到时,便进一步贬低,列入外戚传,对武家人尽量进行攻击。——顺便说一下,武家无外戚,只有皇族。皇帝的亲属应称为皇族。称武家人为外戚,那是不承认、抹煞中国历史上有个女皇帝的无耻、无聊行为。但对攻击最竭力的,当数现代的“历史学家”了。有的还自封为马克思主义。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便是对所谓的“王威之党”、“迂诞取媚”大加渲染,而对功绩进一步淡化,甚至连封建史家都不得不承认的也被“削而不书”了。
  (六)武士彟在唐朝廷中的地位    裴寂在功臣中位居前列,我们自不必怀疑。他最先封县公,不知有没有封过郡公?平京师时他即进魏国公。《创业注》在义宁二年春正月。同进国公的还有刘文静,为鲁国公。  刚起兵时,武士彟为铠曹地位不低,但的确未居最前列。但平京城后,就突跃了上来。  武德元年,武士彟还进入了免死名单。被李世民捧上了天的萧瑀、陈叔达、李靖等人,为什么就未入此名单?李靖下萧铣后,才得了个小小的县公。武士彟长兄武士棱,一个老实巴脚的农民,也比他当县公要早得多。次兄武士逸,不但武德初便封安乐县公,而且:“从齐王镇并州,为刘武周所获,于贼中密令人诣京师,陈武周可图之计。及武周平,甚见慰勉,累授益州行台左丞。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在高祖眼里,武士逸不知比李靖高好多倍。《李孝恭打下半壁江山》中将专门讲李靖荆湘大败,一泻千里,以及李世民为了贬低武德功臣,把李孝恭等的功绩归于死党李靖。  应该指出武士棱所封宣城,乃隋宣城郡治,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大业五年,全郡有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九户。安陆在今武汉西北涢水边,早已通铁路,隋时为安陆郡郡治,有六万八千四十二户,是个大郡。而冒牌的武德功臣,李世民死党李靖,好晚才得个永康县公,在婺州,隋东阳郡的一个小角落里,大业五年全郡仅一万九千八百五户。  在《唐朝开国女杰平阳公主》中,已说过武德初的免死名单中,没有太子、齐王已是不公,被李世民抹去了。究竟抹去多少人已无法确知,唐宗室及异姓功臣中,都有被抹去的。除此以外,此名单又必然被重新排序了的。这可以从官职、待遇看出来。这儿且不谈唐宗室。  现《唐书》中免一死名单次序为: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  武士彟排在第十位。  可武士彟平京城时,即封太原郡公,拜光禄大夫了。  唐刚起兵时,左光禄大夫为从一品、右光禄大夫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依此推算,光禄大夫当为正一品。在平京城时,只有武士彟与唐俭、殷开山三人才拜光禄大夫。他们应在免一死名单的最前列。——还有一个光禄大夫邱行恭,是李世民私授的,不算数,没什么功,当然不能入免死名单。  刘弘基、柴绍的功劳,谁都难以否认。平京城前已拜右光禄大夫,但平京城后,武士彟一跃比他们高两级。窦琮仅为金紫光禄大夫低三级。不知为什么,刘世龙才银青光禄大夫,低四级也入了免死名单。但后来刘世龙封了葛国公。可据现唐传,他除告王威欲害高宗外,并没什么功。银青光禄大夫就是告王威得的。武德初时,应另有大功,已不止银青了。多半也被“削而不书”了。这将在下面谈。  再从爵位看,在平京城前,窦琮倒较早为扶风郡公,但一度因过除名。  平京城时拜郡公的有:武士彟,太原郡公;唐俭,晋昌郡公;殷开山,陈郡公;刘弘基,河间郡公。就这四人。因此前三人都应在窦琮之上。这与都是光禄大夫,而窦琮仅金紫是一致的。刘弘基也当在窦琮之上。他早就是右光禄,后来功又极大,或许已不仅右光禄了,但史未记载。(刘弘基实际功绩与地位,都在殷开山之上。但常被放在殷开山后。这可能与他出身低,做过盗马贼有关吧!)其他人封郡公就晚了。  这四人所封以武士彟为最大。太原自古就是大地方,赵国首都,又是唐起兵处,后是唐周四大京城之一,实际位居第三,仅次于长安、洛阳。——大概不会有长安郡公与洛阳郡公吧!因此在郡公中不会有更大了。所以此时,武士彟应是仅次于裴寂与刘文静,位居第三。  刘文静是消灭了屈突通,得以进封国公的。从《旧唐》看:“义旗起,以士彟为大将军府铠曹。从平京城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似乎是一下京城,就封太原郡公的。如这是事实,那他还曾位居第二,仅次于裴寂,在刘文静前。  刘文静一开始位并不显,这是应该的。他第一次出使突厥是失败的,把一个丧失民族气节的屈辱条约背了回来。高祖自然不会给他封赏。第二次出使成功也只能算补过。因此他有相当一段时间,实际在武士彟、唐俭、殷开山、刘弘基之下。平京城前,他从太子歼灭了屈突通主力,有了相当功绩。后来又独自率领长孙顺德、钱九陇等,擒获了屈突通,打到了新安,才使他一下子跃了上来。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武士彟等才落在他后面。  另外刘文静原在隋地位较高,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旧唐》称他:“少以其父身死王事,袭父仪同三司。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隋末,为晋阳令。”这使他刚起兵时,位居司马,仅次于裴寂,在其他人以上。就好像窦璡、萧瑀一归唐,就封燕国公、宋国公。屈突通作了俘虏,还马上封蒋国公一样。武士彟、刘弘基出生低,就只能靠才能与功劳了。这是一贯论功行赏的高祖,都不能不这样做的。蒋介石有什么功劳?但五十年代曾说,如能回来,可以当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至于李世民说,是他与刘文静两人首议起兵的,这谎话早已澄清,不宜再提。  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任环。《唐高祖起义晋阳》已说过他的功劳非常大,最早辅助太子在蒲州招纳雄豪,后说孙华、说韩城、提议下永丰仓。免死名单不会没有他。玄武门血案太子、齐王被害,他与他的弟弟均受严重打击。被李世民抹杀了的第一个就应是他。由于他没有一个能干的女儿当了皇帝,后世封建史家对他功绩还写得比较多。不至于“削而不书”。但理应和弘基六士同卷,不该与屈突通、许绍同卷,更不应让旧隋奸佞,丘和也插脚进来。不过尽管如此,他也仅为左光禄大夫,在武士彟、唐俭、殷开山之下。而在右光禄大夫柴绍之上。  据《新唐·高祖本纪》:“七月壬子(九日),刘文静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八月壬申(?),刘文静除名。戊寅(六日),约功臣恕死罪。”是下免死名单时,刘文静已当了近一个月替罪羊,并受了处分。那么武士彟的地位已居第二位。刘文静仍得免二死,当有怜惜之意。使他赎一死后,还得剩下免一死。  长孙顺德没有说他拜光禄,也没说他什么时候封过郡公。但又说“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但武士彟据《旧唐》“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似乎(注意!)也是高祖一即位就为国公的(如武士彟并非如此,那么长孙顺德也未必高祖一登基就为国公的。)。上述功臣先后封了国公。唐俭、刘弘基、刘政会,平刘武周后,封葛国公、任国公、邢国公,那是武德三年的事。任环武德三年拒王世充封的管国公。殷开山、柴绍直至平王世充、窦建德,封郧国公、霍国公,那是武德四年,殷开山与当过替罪羊有关。窦琮直至战刘黑闼才封谯国公,就更晚了。刘世龙不知什么时候封的葛国公。  现在来看《旧唐》提供的免死名单,完全乱了套。  长孙顺德(?)、刘弘基(右光禄大夫,正二品,河间郡公)、窦琮(金紫光禄大夫,从二品,扶风郡公,曾除名)、柴绍(右光禄大夫,正二品)、唐俭(光禄大夫,正一品,晋昌郡公)、殷开山(光禄大夫,正一品,陈郡公)、刘世龙(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刘政会(?)、赵文恪(武德二年,拜都水监,封新兴郡公)、武士彟(光禄大夫,正一品,太原郡公)……。  这一名单不但抹杀了一些人,而且肯定被重排过。次序由篡改者好恶而定。尤其武士彟,居然排在直至武德二年才为新兴郡公,不久又因当了逃兵赐死的赵文恪之后,显然被大大贬低了。  在朝中地位高,自然不等于功劳大,或许有人会解释为唐高祖封赏徇私情。但这不与所谓的唐高祖嘲笑他是王威之党自相矛盾?且等他们自圆其说后,再来与我们争论吧!在此以前,我们只能解释为武士彟有极大功绩。根据现在经过我所澄清的事实,已可知唐高祖赏罚分明,不论贵贱,是个开国英主。因此决不可能滥赏滥封。何况武士彟又出身低微,非亲非贵。  那么究竟武士彟是以什么功劳,在朝中取得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东下恒山、回援晋阳、南下上党、从平京城、北歼梁师都主力的第四野战军缔造者,正是武士彟。只有有如此功绩的人,才能有如此地位。也只有有如此地位的人,才是有如此功绩的将军。而武士彟是唯一人选。在免死名单中武士彟理应排在第一位。在我的小说《平阳公主》中说唐高祖曾准备免武士彟二死,被萧瑀、陈叔达、李纲等阻扰,并非不可能。  尽管唐高祖不计较门第,但不等于门第低微的人,在朝中地位不会受影响。那李纲不就动不动指责唐高祖,给出身寒微的人以官职?太子尊重他,他却指责太子亲近小人,这小人除了魏征还有谁?不管是不是武士彟,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位第四野战军的统帅,功决不在刘文静之下,而在刘文静之上。理应入免二死名单。不仅如此,既然刘文静可封鲁国公,该将军何尚不可封赵国公(太原是赵国首都)?如果说终于未入免二死名单,终于没封赵国公,那一定受了排斥,封小了。后来又被封建史家“削而不书”了,以至是谁下恒山、下上党、歼灭梁师都阻力,都跟着“削而不书”了,从而在唐朝开国史上留下了大空洞。本人的小说《平阳公主》,所以没说唐高祖准备将武士彟从太原郡公升为赵国公,只是受到萧、陈等反对,才改封应国公的,那仅仅是怕喧宾夺主,写多了冲淡了平阳公主。至于将来在小说《开国英主唐高祖》中无疑要这样写的。  什么人使封建史家如此忌讳,非要:“削而不书”,宁可让唐朝开国史上留下了大空洞呢?数来数去又首推武士彟。无论如何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的空洞,就是不正常。延安郡本在梁师都手,《新、旧唐》却何时入唐无交待,也是不正常。尤其是,明明雕阴郡武德三年才入唐手,却硬说义宁前、下长安前,更是不正常。《通鉴》说下长安前,因李世民北屯长安故城,望风而降,完全说不过去。  还有许多有大功的人,以及唐高祖给以很高官职的人,没有在免死名单中。宗室中,李神通独自拉起队伍为光禄大夫,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均无名,被抹掉的可能还有李瑗等。  非宗室:钱九陇,义兵起即以军功授金紫光禄大夫,后封郇国公。马三宝,平阳公主主要帮手,据《新唐·马三宝传》,下长安前就为左光禄大夫。段纶,独自起兵,以万余人归唐,为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少数民族,战屈突通有大功,金紫光禄大夫。这些人,如不是受排斥,便是被抹杀。我已说过,马三宝到了李世民手下,只得个小小的县公。  就是张纶,如以雁门郡归唐是事实的话,何尚不可入这免死名单?可他攻下河东西面,《新、旧唐》连附传都没有。孙华,以几万人归唐,为左光禄大夫,牺牲了自然没法进免死名单,但同样无传。何潘仁也以几万人归唐。无非他和孙华是“贼”,张纶背叛了旧隋,为封建史家所不容。  还有一位李志安,为太子千牛,玄武门阴谋中与李思行一起被械送。李思行是齐王手下人,可入免死名单。那么太子手下的李志安,何尚不可入免死名单,可同样连附传都没有。太子被害,手下人大批被排斥打击,自在情理之中。  不但武士彟因女儿被贬低,他兄长也被贬低。如武士逸,至少功同刘政会,高祖对他极其信任。很难相信河东战役后,刘政会进封邢国公,他还是安陆县公。  李世民篡弑上台后,有一个封赏四十三功臣名单,以后将在《血腥的玄武门阴谋》中分析。
  (七)武士彟征战图    有人会问,张纶或许是刘武周那儿以雁门郡归唐的,因此有在河东西面独当一面的力量。那么武士彟又是哪儿来的力量,可以在敌人更强大的东面,独当一面,打下恒山等郡的呢?  答案很简单,他是农民起义领袖,早就在独自准备起义了。他家乡太原郡文水,唐高祖晋阳起义正是他的家乡。他经商赚了钱,在乡亲中可算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甚至他的农民兄长,也为避隋苛政,前来投奔他。他虽为商人,家富于财,却并非守财奴,而“颇好交结”,即未忘受难的农民兄弟。这样在兄长、家族、乡亲受难时,就以他为核心,聚集了起来,准备起义。看到唐高祖与其他隋官不同,是个能拯救百姓的伟人,他就自托于高祖,与唐高祖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唐高祖因他而力量加强,武士彟作为太原郡农民的代表,成了唐高祖的依靠对象。他也因唐高祖而地位上升,当上了行军司铠。后来打到了监视唐高祖的王威、高君雅身边,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连刘弘基集兵,也与他商量。他在王威那儿地位也相当不低了。  武士彟作为当地农民的代表,自然根深蒂固。“强龙也斗不过地头蛇”。他既准备起义,已经被迫铤而走险起义的农民,他自然会去联络,他们也会联络他。这样武士彟好早就秘密聚集了一批力量,一起兵就会有许多人跟从着他。如果我们把他与平阳公主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他准备的时间比平阳公主长,也更充分。既然平阳公主在高祖过黄河前,已有七万军队,那武士彟更应有条件发展出一支庞大的军队。  还有王威、高君雅准备于晋祠谋害高祖,一般都说是刘世龙所告。但刘世龙不过晋阳一乡长,他又怎么可能知道?谋害高祖是极机密的事,监视唐高祖的副留守,怎么可能与一乡长商量?反之,王威、高君雅那么相信武士彟,难道反不会与他商量了?武士彟知道后,就不会派人去报告唐高祖?  如果刘世龙完全是独立得知王威、高君雅的阴谋,并报告高祖,那他的功绩就远在武士彟“谏止弘基”之上,为什么武士彟“微心可录”当了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他却仅为银青光禄大夫?差四级!  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刘世龙,并州晋阳人,早已参加了武士彟的秘密起义准备,是武士彟收揽的人才。他不是主谋,是武士彟派去的。  有人会说,《新、旧唐》分明说刘世龙是“高祖镇太原,裴寂数荐之”——这一点也不矛盾,就是武士彟出身低微,要见晋阳留守也很不容易,就是偶然见了,也不可能开门见山说起义,何尚不须走路子,第一可能就是走裴寂的路子?  还有王、高既然是派在高祖身边,监视高祖的,自有自己军队,不是高祖可以轻易调动的。里面还有田德平这样的人,肯定有一些反动分子。这些军队后来如何了?刘世龙报告了消息后,为什么未直接参加解决王威、高君雅?  结论就是:刘世龙报告消息后,唐高祖立即紧急会议商量对策。自己以留守名义招王威、高君雅两人。派刘世龙回去,让武士彟一齐行动。武士彟也做好了行动准备,趁王威不在,依靠积聚的一批亲近人,捕斩了王威军中的反动分子,尽夺其军。然后到文水,以及太原郡其他县,公开打起义旗招兵,受压迫的乡亲纷纷参加,早已联络好的、乃至尚未联络的小股起义军,也会聚拢来。就这样,武士彟的队伍迅速膨胀。刘世龙、他的几位兄长,都成了他手下的将军。并受命向东打去,一路上消灭旧隋军队,又一路上扩展力量。以至短短十几天,就打到恒山郡,郗士林等前来参加,建燕州。后来又打下了恒山郡,又夺得了赵郡、博陵郡一块地方。  显庆五年唐高宗与武皇后去并州。宴从官及诸亲、并州官属父老,赐帛有差。曲赦并州及管内诸州。唐起义初,职事五品已上身亡殁坟墓在并州的,令所司致祭。佐命功臣子孙及大将军府僚佐已下,还幸存的,赐阶级有差,量才处分。起义之徒职事一品己下,赐物有差。年八十已上,版授刺史、县令。佐命功臣食别封,身已殁者,为后子孙各加两阶。赐酺三日。甲午,祠旧宅,以武士彟、殷开山、刘政会配食。  三月五日丙午,武皇后宴亲族邻里故旧于朝堂,妇女于内殿,予以赏赐,妇女年八十已上,各版授郡君,仍赐物等。武士彟于起兵时,必然带走了不少文水子弟,不少妇女献出了丈夫。至今方由他女儿代为还愿,以谢父老乡亲和起义将士的妻子。  唐高祖的起义,既是他出军队、裴寂出物资;又是他这个“强龙”与武士彟这个“地头蛇”的结合。  武士彟东行,比太子去西河还早,或许他未参与唐高祖的誓师,甚至未与唐高祖见面便东去了。有人就以此污蔑他:“初为义师将起,士彟不预知”  武士彟尽力攻打恒山郡时,唐高祖也南下了。刘武周就乘虚袭晋阳。齐王元吉虽然英勇作战,但毕竟兵力单薄。于是有唐高祖在贾胡堡,举棋不定十四天。隋上党郡守,得知晋阳起义,奉代王之命北犯,甚至攻下了介休。唐高祖不得不回撤。——但就在这时,武士彟照顾大局,放弃在河北发展力量。他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守东面,其中就有郗士陵,但应另有更大的将军守恒山郡。自己回援晋阳。击败刘武周。晋阳粮食起运,唐高祖得以继续南下攻打霍邑。让武士彟攻打北犯的上党隋军。东征将军就此成了南下将军。  武士彟留下兄长武士逸,及一部分军队,协助齐王守晋阳。晋阳一时成了刘武周啃不动的硬骨头。正因为武士逸不是一开始就跟齐王,所以《旧唐》未说他起义初在齐王手下任何官,只说武德初任齐王府户曹。不然,说他“亦有战功”,是什么战功呢?如齐王与刘武周开始并无大战争,后来又当了俘虏。那是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了。他的战功只能是先跟着武士彟东出恒山,后回师参加打败刘武周,以后跟齐王又与刘武周打过。  据《新唐·张道源传》“张道源,并州祁人”——又是并州,与文水隔汾河相望,是武士彟的小同乡。“隋末政乱,辞监察御史,归闾里。”——是个好人。“高祖兴,署大将军府户曹参军。至贾胡堡,复使守并州。”——又是贾胡堡。 “京师平,遣抚慰山东,下燕、赵。有诏褒美,封累范阳郡公。”东征将军中断的事情,由他承担了起来。张道源又不是河北人,也未见他家是什么名门望族,如不是跟东征将军打到恒山郡,就很难想象他能承担起这一重任。这正说明很可能张道源也是武士彟手下人。开始并没留晋阳,跟着武士彟东出。后跟着武士彟回援晋阳,就留在晋阳助齐王。再后就去抚慰山东。
  武士彟南下迎头痛击上党来犯隋军,击败隋军,介休收复或解围。唐高祖分置介休郡。后又在乡县大战隋军,重创上党隋军。高祖因此恢复古名“武乡”,以表彰武将军。武士彟乘胜追击,拿下韩州;亲自或派人下沁州;最后攻下上党郡。此时唐高祖已拿下了浍州,甚至过了黄河击败了屈突通。武士彟又西进长平郡,先后拿下各县,唐高祖命为盖州与泽州。然后武士彟经过浍州,过黄河,到长安附近与高祖会合。参加了攻打长安,并对高祖说,他做梦都希望高祖升为天子,对扶代王为帝不理解。封建史家就造谣说他是迂诞取媚,被高祖笑为王威之党,并极不合逻辑地说,高祖拜他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是什么“谏止弘基,微心可录”。  刘世龙一直跟着武士彟,并立了不少战功。但毕竟是武士彟部下,报王威是武士彟委派,因此仅得银青光禄大夫。  由于在恒山、晋阳,乃至榆社、韩州、沁州、盖州、泽州,尤其上党,都得有兵把守,武士彟的军队尽管十分庞大,却分散了,带到京城的仅是一部分精锐。  攻京城各路大军汇集二十余万。大致平阳公主、李神通、段纶三者合计十三万,李世民完全可忽略不计。刘弘基、殷开山有兵六万,但扶风方向不得不派兵防守,就没六万了。太子数万、武士彟数万,他俩所带都是精锐。——此时唐军总计,大约已有四十万了。  京师平,唐却五面是敌。这就与《唐朝开国女杰平阳公主》接上了。晋阳方向仍由齐王元吉驻守。太子率刘文静、刘弘基、殷开山等第一野战军东逼洛阳。李瑗、李孝恭、段纶等组成第二野战军,南下比较薄弱的巴蜀。强大的梁师都看到唐已得长安,就勾结突厥与薛举联合来争夺长安。李世民率窃取的平阳公主军队,窦轨及张隆、萧瑀、窦琎等降军,西御薛举。武士彟的第四野战军就北战兵力远胜薛举的梁师都。除此以外唐还有一部分军队围攻河东县(蒲坂),一部分军队守永丰仓。  这五路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梁师都。于上郡被武士彟打败,上郡下,进逼梁师都首都肤施(今延安)。在上党决战中,梁师都的弘化郡有人来援,却被武士彟派兵打败,占了合水部分地方,高祖置乐蟠县。武士彟围攻肤施时先剪羽翼,攻下义川、临真、咸宁等县,置丹阳郡,高祖登基改丹州。窦抗趁梁师都主力牵制在上郡,攻下了盐川郡。据《通鉴》窦抗义宁二年元月归唐,可见那是义宁元年底至二年元月的事。义宁二年武士彟急攻梁师都首都肤施,又亲自或派将攻弘化郡,下之。  各处都在打胜仗,李世民却打败仗,西线吃紧。唐高祖权衡利害,认为洛阳有李密牵制,而梁师都不能让他喘气,就调太子回来以救西线。武士彟继续攻梁师都。武德元年七月肤施下,梁师都逃到岩绿,只剩下少数残余了。延安郡的义长、延川、金明等县,仍在梁师都手里。  原持观望态度的郭子和,见胜负已定,于七月十二日乙卯归唐。  就在武士彟准备一鼓作气全歼梁师都时,得到噩耗——李世民兵败泾州,平阳公主的娘子军与太子的东路军死亡过半,唐一下子两个野战军败残,薛举乘胜东逼长安,唐朝处于生死存亡关头。  武士彟此时如有野心,完全可以置京师于不顾,消灭梁师都,自己先盘踞陕北,待薛举与唐打得两败俱伤后,再来收拾残局。何况河东东部,和河北恒山郡都有他的很大势力。又有武士逸在晋阳,足以一举夺取河东、关、陇与河北一部。  但他又一次照顾大局,弃梁师都残余于不顾,南卫京师。薛举不能一鼓作气攻下长安,后又病死,但梁师都也得以苟延残喘十一年。后来投靠突厥屡屡南犯,使得其盘踞地残破不堪。关中不胜其扰。  李孝恭、李瑗、段纶等也必然要回卫京师,失去了立功机会,李孝恭直至武德三年才进为王。  武士彟作战中,刘世龙一直跟在一起,也立了不少大功。所以后来武士彟封应国公,刘世龙得封葛国公,两人都进入了免死名单。  唐高祖不是猜忌功臣的人。但武士彟、刘世龙功高必被人忌。何况他们出身寒微,必为门第高贵的士族所谮。据《新唐书》本传:“义节本名世龙,或言世龙子名凤昌,父子非人臣兆,高祖不听,更赐今名。”《旧唐》认为改名是平京城不久。——那表明刘世龙平京城后已功高遭人忌了。可是在《新、旧唐书》中并没写刘世龙立有多少战功。由于刘世龙功连武士彟,不但武士彟被“削而不书”,连刘世龙也被陪绑,也被“削而不书”了。  武士彟更是处处遭人忌。东下恒山郡时,有人会谮他必向河北发展自己实力,不会再顾晋阳。高祖在贾胡堡时,最好当然是武士彟回援。但唐高祖在贾胡堡举棋不定十四天,说明高祖也没有把握。当时也的确不能不疑虑。武士彟回援,会有人谮他野心更大,名为抵御刘武周,实夺晋阳。武士彟南下,会谮他在河东发展自己势力,志在夺取整个河东,留下武士逸,会谮他早晚会让武士逸谋齐王,夺取晋阳。从平京师会说他目标在京师,恒山、上党、晋阳到处布有他的势力,有朝一日一举夺取京师,谋得唐朝已得的全部江山。北败梁师都会说他欲取梁师都而代之。李世民兵败泾州会说他不会回援京师了。真回援,又会说他不是来救援,而利用现在唐朝残破来夺京师的。——反正横竖不是人,不干事的永远是最正确的。尽管唐高祖宽容,不乱猜疑功臣,武士彟也不能自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军队交出去,至少大部交出去。此时唐两大主力破败,也的确需要直接受唐高祖及太子调动的军队。从照顾大局出发,也应这样做,不能像李世民那样拥兵自重。  后来武士彟的战功就不敢说了。但唐高祖两去河东,武士彟是很可能参加的。高祖在消灭刘武周主力,到西河就可以了。从军事上看,没必要攻下文水。原因多半是武士彟的文水子弟兵,参了战,希望去家乡看望。他们多半留在当地守护晋阳。刘武周败后,晋阳也的确需要兵力守卫。最好的自然是当地人。而武士彟跟高祖回长安。就这样,他完全失去了兵权。  武士彟跟唐高祖回到长安后,实际已无合适的官职可任。  如真要论功,位至三公,如当个司徒,一点也不过分。但当时,李世民因一月之败,被撤去了太尉之职。武士彟还能当三公吗?在武德功臣中也不愿位居第一。去年(武德二年)裴寂在度索原,败于刘武周,虽寡不敌众情理之中,但总是败仗。齐王元吉,帅精锐冲出重重阻碍,虽实际上是功绩,但总是弃城。他俩都受人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群雀交鸣之地,武士彟既然连军队都交了,自然更不肯当三公了。裴寂是准备功成名退的。大抵好人都不计较得失,可却正好被奸佞算计。——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永徽五年授十三功臣官职,武士彟仅为并州都督一点也不高,相反武昭仪是非常谦让的。显庆元年位至司徒恰到好处。根据他的功绩完全可当赵国公,显庆封周国公一点不算高。所以那时不封赵国公,是因为长孙无忌占据着。长孙无忌有什么资格当太尉与赵国公?除了血腥的玄武门阴谋外,天知道他有什么功绩?还有他是李世民舅子,一个真正的外戚。一切功过是非都被封建史家颠倒了!  当时,尚书令、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等相位已均有人占据。左仆射将在《唐高祖亲征王世充》中讨论,中书令已破格有了三人,将在《封德彝其人其事》中讨论。尚书也只有工部可当。就这样武士彟顶替独孤怀恩,成了工部尚书。  如果上述推理不错的话,那么《唐书》最合适的安排:首先,裴寂,当以他为主独成一卷,并附上他手下的功臣。第二,平阳公主一卷,配上柴绍、马三宝、何潘仁、向善志等。第三,武士彟一卷,附上刘世龙、武士逸、武士棱、武士让等,也许还有张道源。第四,任环、刘弘基、殷开山、唐俭、刘政会等。第五,刘文静、长孙顺德、钱九陇。——至于太子、齐王自然得各自独成一卷,附上李志安、李思行以及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人。李孝恭也当独成一卷。李世民自然得成一卷,并附上他的死党、奸佞长孙无忌、宇文士及、杜淹、李靖、张公谨、刘师立等。至于秦叔宝、程知节等还没资格。  武士彟在武德后期就不当工部尚书了,屈突通顶了他的职。据本传他当了利州都督,与荆州都督。什么时候不清,一切都是模糊数学。他为利州当是贞观二年,至少到五年。据《通鉴》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罗艺)被杀,罪名谋反。株连其弟寿亦被杀。寿时为利州都督。又:贞观元年十二月三十日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也因谋反罪被杀。罗艺、李孝常都是武德功臣。  因此武士彟为利州都督,当是贞观二年的事。又据贞观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因发动灭突厥的战争名声大噪。有人联名上表请封禅,武士彟亦参加了。《通鉴》称“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复上表请封禅”可见此时武士彟当上了利州都督。  稍有头脑的人就应知道,武士彟作为此次请封禅的带头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好事没有他的份,这次请封禅被认作坏事,就把他作为带头人。  武士彟为利州都督,高甑生为利州刺史。《通鉴》称:“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突厥、契苾之众击吐谷浑。”此人完全是李世民党徒。后来他与李靖内讧受李世民处分,有人替他说情:“甑生,秦府功臣,宽其罪。”显然他是监视武士彟的。  贞观九年,唐高祖在又热又窄的大安宫中悲惨去世。武士彟也在悲痛中去世了。二年后,他的女儿又被好色成性的李世民霸占了。武士彟与齐王是连襟。李世民霸占了齐王妃,又霸占了她姐妹的女儿。  刘世龙处境比武士彟更不好。刚开始,李世民封四十三功臣,给他实封六百户,与唐俭、屈突通相同。可见李世民对他功绩还不能不承认,认为与唐俭、屈突通相当。可现在《唐传》中,他竟不能有专传,也没多少事迹,这就不正常。不久打击就来了。他原任太府卿,财政部长,是极重要的位置。玄武门阴谋后,转少府监。财政部长做不成了,李世民夺走了财权。不久又以罪配流岭南。  武士彟大概正因功勋卓越去世后,还赠吏部尚书,正三品,在尚书中仅次于吏部,比一般都督要高,谥曰定。在玄武门阴谋后,一个武德功臣又有什么别的要求呢?裴寂仅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在他之下。长孙顺德是李世民舅子、死党长孙无忌的亲叔叔,也受诬害,得了个不明不白的处分,死后赠荆州都督,谥曰襄。刘弘基以与李孝常交游罪除名,死于永徽,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刘政会由刑部尚书,出为洪州都督。与唐高祖、武士彟同年去世,赠民部尚书,低于武士彟,谥曰襄。柴绍作为姐夫待遇算较好。但贞观二年击梁师都回来,很快出为华州刺史。十二年去世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从以上看来,武士彟死后待遇还不错,与其他武德功臣比,还算较高。对武德功臣,活着是危险的,要打击、排斥他。死后就没有了危险,就可承认有功。同是武德功臣,相比可知,李世民承认武士彟的功绩名列前茅。  但刘世龙、任环,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据《新唐·屈突通传》,魏征抱怨李世民不能善待以清显的屈突通、张道源两家,可见唐朝开国功臣都受了打击。  根据以上所说,可知温大雅的《创业起居注》尽管李世民要篡改。但是对武士彟,大概不致一笔抹掉。他既然对张纶有些功绩保留,没有理由认为对武士彟要完全“削而不书“,不会承认很多,会淡化,但比张纶当多一些。但现在《创业注》竟一无所举,这是后世封建史家干的。  温大雅大概写于武德时期。这从称太子为大郎可见,不称“隐太子”。李世民时,不单讳“世”字“民”字。可现版本却把刘世龙改为刘龙或就称“龙”。这可见是后来——大周金轮皇帝去世以后,相当时间后的旧唐史家篡改的。这表明原有大段武士彟的功绩,被“削而不书”了,因此联及刘世龙。现只看到张道源招慰山东,却没有恒山郡如何下的。有榆林、灵武、五原、平凉、安定诸郡,并举城降。却干脆不提上郡、延安郡、弘化郡。  总之,唐朝开国史上留下了个大空洞。    曹为平跨世纪恶魔  二〇〇一年草稿 二〇〇二年定稿  二零零三年一月至二月二十三日打完  今天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正好是大周金轮皇帝一千三百八十岁生日
(还是曹为平的文章,转贴)  据大周时,李峤写的《攀龙台碑》说:武士彟祖上曾显赫,父亲武华还是隋朝东都丞,一个小官。武士彟乃第四子, 20多岁丧父。大概这个原因,他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又是老四,可能受到兄长的特别照顾,读了些书。隋仁寿四年(604年),28岁的武士彟,受并州牧杨谅的推荐,到仁寿宫求官。但事不凑巧,正遇着隋高祖病重,随之而来的是杨谅在太原造反。武士彟受到猜忌,险些被杀逃了出去。从此,躲避山林不敢露面,混迹于道士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武士彟学着前人高士,游览山林观花和唱,领悟了人间帝王兴衰之理,这段生活是他最艰难之时,也给了他经商发家的一个机遇。生活所逼,在隋大业七年(611年)前卖过木材。一举变为富翁,据说“聚材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要入侵高丽。兵役猛增,农户失业,频战不利,军心浮动,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武士彟乘此机会研究兵法,上自黄帝,下迄有隋,写成兵书30卷,取名《古今兵要》。可见那时他已在“图谋不轨”了,而且已有相当高的军事水平,以后军事上立下大功就不奇怪了。兵书是《旧唐》都承认的。可见此记载之不虚。为了避祸,他自动到河北道总管府从军,累至晋阳宫留守府司铠参军。我们已知这是唐高祖所提升的。——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南下江都,朝政紊乱,群雄逐鹿。唐高祖新任并州留守。武士彟看准时机,倾心相接,即在这时,他向唐高祖献上兵书及符瑞。他们常来往于西河与太原之间,唐高祖多次留宿武家,受到盛情款待。武士彟成了李渊的心腹部下,以及最早劝高祖起兵的元老之一。攻下霍县,武士彟封为寿阳县(今文水县)开国公。——注意:霍县!当我看到这,我是一点都不感到奇怪的。裴寂是最早封为闻喜县公的。武士彟此时已与裴寂并肩。而在刘文静之上。在正说明他已立下了极大功绩。考虑到唐高祖在贾胡堡举棋不定十四天,除了东下恒山,回援晋阳以外,还有什么功绩能使他得此待遇?  攻下京城,武士彟又封光禄大夫。武德元年(618年),又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此时官品已与刚起兵时不同)、散骑常侍兼检校井钺将军。井钺将军不知是多大的官职,但既称将军自是有军功的才授。注意:在《旧唐书》中根本没有此官,《新唐书》也只有一处提到——刘弘基“从击刘黑闼,还,除井钺将军”。那至少是武德五年的事了。众所周知,刘弘基功劳极大,是弘基六士之首。下长安前军队发展到六万,尚不能得此官职,而武士彟先他四年便得之,是武士彟论功、论位均居刘弘基之上,军队比他大得多。  武德三年(620年),武士彟丧妻,约于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亲自主婚,为其娶了隋朝宗室杨达之女。可见他在高祖心中的地位。从这儿也可看到,现在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比封建史家更无耻造谣。他们说武士彟富贵后,弃前妻相里氏,改娶有门第的杨氏。我可从来没信过这谎言。最起码的事实是:杨夫人未和武士彟合葬,武士彟在家乡与前妻合葬,而杨夫人葬在长安。  武德三年(620年),封工部尚书。那是跟高祖从河东回来,顶了独孤怀恩的职。武德八年(625年),武士彟出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统领朝政,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统领豫、息、舒、道四州诸军事。豫州,现河南汝南。隋汝南郡,处肥沃平原,隋时有十一县十五万多户。后改为蔡州,乃上州,尽管十不存一,贞观十三年尚有县十,户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口六万四百一十五。但把武士彟调到那儿,但他仍是打击,对打下半壁江山的赵郡王李孝恭是拔根。赵郡王被李世民拘了起来。贞观元年(627年),封利州都督,统领利、隆、始、静、西、龙六州诸军事,利州,山区,今四川广元,县七,户九千六百二十八,口三万一千九十三。曾为上州,后改中州,最后终因户口太少改为下州。因此是在走下坡路。受李世民打击。  贞观五年(631年),封荆州大都督,统领荆、峡、丰、郎、岳、果、松七州诸军事。算是又有所回升,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驾崩,武士彟在悲痛中患病,呕血而亡,享年59岁。遗令:归葬文水,因山作墓,穿足容棺,殓以时服。与唐高祖一样务求节葬。官造灵车送达故乡,朝廷委并州大都督李世绩监护丧事,缘丧所用并令官给。武士彟一生忠于唐高祖。在跟随唐高祖起兵的16位开国功臣之中,武士彟算是政绩较好、结局也较好的。    《旧唐·韦云起》武德元年,加授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事。是岁,欲大发兵讨王世充,(韦)云起上表谏曰:“国家承丧乱之后,百姓流离,未蒙安养,频年不熟,关内阻饥。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窃狗盗,犹为国忧。盩厔司竹,余氛未殄;蓝田、谷口,群盗实多。朝夕伺间,极为国害。虽京城之内,每夜贼发。北有师都,连结胡寇,斯乃国家腹心之疾也。舍此不图,而窥兵函、洛,若师出之后,内盗乘虚,一旦有变,祸将不小。臣谓王世充远隔千里,山川悬绝,无能为害,待有余力,方可讨之。今内难未弭,且宜弘于度外。如臣愚见,请暂戢兵,务穑劝农,安人和众。关中小盗,自然宁息。秦川将卒,贾勇有余,三年之后,一举便定。今虽欲速,臣恐未可。”乃从之。  《新唐·地理志》盐州五原郡,下都督府。本盐川郡。唐初没梁师都。武德元年侨治灵州。贞观元年州省,以县隶灵州,二年,师都平,复置州。  绥州上郡,下。本雕阴郡地。唐初没梁师都。武德三年以归民于延州丰林县侨置,六年徙治延川境,七年徙治魏平。贞观二年,师都平,归治上县。  胜州榆林郡,下都督府。武德中没梁师都。师都平,复置。  《新唐·道宗传》出为灵州总管。时梁师都弟洛仁连突厥兵数万傅於垒,道宗闭城守,伺隙出战,破之。高祖谓裴寂曰:“昔魏任城王彰有却敌功,道宗似之。”因封任城王
关于武士彟和杨夫人的婚姻:《册府元龟》卷八五三说:“唐武士彟,武德中检校右厢宿卫,既丧妻,高祖谓士彟曰:‘朕自为卿更择嘉偶。’随曰:‘有纳言遂宁公杨达英才冠绝,奕叶亲贤,今有女志行贤明,可以辅德。’遂令桂杨公主与杨家作婚主,降敕结亲。”
攀龙台碑是武则天后来追封老爸为皇帝时写的,作者李峤。《攀龙台碑》:“时帝(武士彠)先缺中闱,高祖亲为求偶,谓帝曰:隋纳言遂宁公杨达,才为英杰,地则膏腴,今有女贤明,可以辅德……于是特降纶言,俾成姻对。高祖自为帝婚主”。
再转一篇花絮,呵呵关于寻找攀龙台碑并开发文水旅游的建议时间: 16:38:57民进吕梁市委攀龙台碑又称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 ,碑文详细地记述了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一生经历以及武氏家族的姓氏起源与迁居文水的大体时间及原因。原碑是武则天为其父武士彟立的一块巨碑,于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立于山西省文水县武士彟墓地。据史书记载,该碑高5丈,宽9尺,厚3尺,是古今第一大墓碑。全篇碑文长达6700余字,由唐代宰相李峤撰文,武则天的儿子相王李旦书写。据北宋《太平环宇记》及《山西通志》记载,攀龙台碑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仍然完好无损;到明永乐年间(年),大碑下沉严重,埋地一半,文字亦剥落;进入清代之后大碑全埋地下。近年考证,这块大碑与古墓仍在南徐村一带。2012年附近村民在挖沙作业时掘得一对唐代石狮,经过考古专家初步考证属于武士彟墓墓道石像生,以此推断攀龙台碑当在墓道正西山脚陵墓近旁。文水县有关部门亦报请上级文物管理机构尝试发掘,但由于文水财政状况不佳,受制于经费短缺,致使发掘屡屡受阻,最堪忧的是地下文物可能随时遭到损坏和丢失。那对被无意中发现的石狮中的一只,在出土前已被掘得身首异处,十分可惜。有鉴于此,建议市政府划拨一笔专项经费,支持文水先行考证进而挖掘保护,再谋旅游开发之策。武则天这个人物的历史文化意义不需细说,单攀龙台碑这个一千多年以前的庞然大物就足以让世界瞠目结舌,其文化历史价值无论如何言说都不为过,其旅游开发预期更是毋庸置疑。我市经济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短板现在已经暴露无疑,旅游开发是产业调整转型发展的好的切入点,如果能够把攀龙台碑开发出来,并给予它合适的旅游地位,对吕梁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较大的贡献。因此建议:1、市财政拨款支持寻找挖掘攀龙台碑。2、市文物旅游部门给予切实指导和帮助。3、规划和整合吕梁旅游资源,使每个旅游支撑点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布局安排。
攀龙台碑上对武士彟的身世讲得很辉煌,但是因为跟正史对不上号,后人都认为碑文是夸大溢美之辞,不可信。但是如果我们相信李世民在上位后大肆修改了唐朝开国史,自然首先要怀疑的正史中武士彟的记载,而不是攀龙台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士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