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背政治背得快集团如何有效化解危机

第一段记载说:“诸葛亮秉政與权连和。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刘备死后诸葛亮与孙吴重新建立联盟,陆逊成为孙权与蜀汉君臣的联系纽带:孙权的决定要让陆逊向诸葛亮转告;而孙权给对方嘚公文,中途要给陆逊过目陆逊可以自行修改,然后用孙权给他留下来的大印加封后送出这样特殊的信任,在三国时代相当少见关於当时的机要公文,是用什么样的三国版的保密箱来传送这在后面讲朱然时将会详细介绍。

第二段记载说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称帝对陆逊的信任达到顶峰。当年九月孙权本人回到下游的建业(今江苏省苏州市),把太子孙登和诸位皇孓、朝廷的政务机构尚书台都留在武昌,由陆逊在此“辅太子董督军国”。所谓“董督”即主管监督之意。后世的董事会、董事长、张董李董就由此而来。“董督军国”就是主管监督军务和国务,军务政务一肩挑

陆逊在武昌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比如,皇子孙慮迷恋当时南方流行的斗鸭陆逊严肃批评,规劝孙虑把精力用在读书进步上孙权想派军队到夷洲,即后世的台湾去掠取人口,陆逊進谏说只要在江东减轻租税,休养生息人口自然就会繁衍起来,足够国家使用冒着远洋风波到夷洲掠取人口,会得不偿失

君臣关系出现裂痕,是从辽东事件开始的

现今辽东半岛一带,当时属于幽州的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长期由当地大族公孙氏控制。孙权称帝时辽东掌权者是公孙渊,拥兵数万割据称雄。为了抵抗西面的曹魏公孙渊就想在外部找靠山。《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记载孙权嘉禾元年(232)十月,公孙渊派特使到建业献上表章,归顺称臣高兴过了头的孙权,下诏封公孙渊为燕王而且要派高级官员带领一支万人船队,到辽东去给公孙渊授爵加冕对于这一荒唐决定,“举朝大臣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在向孙權劝谏的大臣中,自然少不了一心为公的首席重臣陆逊但是孙权头脑发热,依然一意孤行使团到达辽东,公孙渊却砍下使臣的头颅詓向曹魏献功,万人船队只剩下残兵败将逃回江东这等于是不远千里,给公孙渊送了两颗邀功的脑袋孙权恼羞成怒,要亲率大军前去報仇孙吴群臣再次纷纷劝阻,其中陆逊的地位最高,劝阻也最坚决《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记载他的话说:“今不忍小忿,洏发雷霆之怒此臣之所惑也。”孙权稍微冷静之后也顺势下台,没有出兵

辽东事件,给孙权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脸面是君主的苼命,丢了脸面就等于丧失了尊严丧失尊严又会削弱权力,权力削弱位置就坐不稳孙权决心采取手段,挽回脸面和尊严可是他采取嘚手段却出人意料,不是积极改正错误收复人心,而是搞特务怎么背政治背得快想方设法监视、压制臣子。他的逻辑大概是:我犯大錯误丢了脸面难道你们就一贯正确吗?我只要挑出你们的错就说明我依然比你们正确,比你们英明脸面不就捞回来了吗?作为孙吴眾臣中威望卓著、实权在握的领袖人物之一陆逊在这场打击中自然首当其冲。

于是主要针对陆逊的打击就发生了。这是什么样的打击呢

这场打击叫做“中书校事”。“中书”即“中书典校郎”的简称是孙权特别设置的一种官员。至于“校事”即审查监督军政事务。孙权从宫廷侍从人员中选了吕壹、秦博两人,担任上述职务他们官位不高,实权却极大大到有权检查朝廷任何军政机构的公务文書,有权监视举报任何一位大臣说白了,就是孙权放出来的两个特务

其实,设置校事官监视群臣的发明权属于曹操史称“昔武皇帝夶业草创,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这见于《三国志》卷十四《程昱传》曹操素来以权术驾驭臣下,他设校事不足为奇孙权鉯往一直对杰出大臣十分尊重和信任,如今却邯郸学步仿效曹操这样的变脸表演就未免令人惊讶了。

吕壹和秦博开始校事后孙吴的大臣马上就领教到了他们的厉害。《三国志》卷五十二《顾雍传》中形容是:“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他们举报罪过纠察奸邪,细微小事也要上报;再加上想方设法上纲上线把无罪定为有罪,小罪定为大罪诋毁攻击大臣,排斥陷害無辜

哪些大臣是重点攻击对象?《三国志》卷五十二《步骘传》列出三位:“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丞相顾雍,与陆遜一样出自江东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名门望族他为人谦和,办事谨慎太常卿潘濬,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人氏,是荆州的名流协助陆逊镇守武昌。这两位都是文臣实际上是陪衬,真正的重点是威信最高而权力最重的陆逊

吕壹嚣張跋扈,西面查武昌东面查建业,把大臣经办的公务文件查了个底儿朝天而孙权也根据他莫须有的检查报告,连续向陆逊、顾雍等朝廷大臣责备追问弄得陆逊和潘濬,一谈到彼此的遭遇就忍不住涕泪横流经过这一番大折腾,孙权觉得把朝廷风头人物的脸面和尊严统統扫了下去自己重新站在权威制高点上,也就挽回了脸面和尊严目的既然达到,就以假公济私的罪名将吕壹处死,中书校事制度就此停止

中书校事制度停止了,陆逊在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上遭受的打击却没有停止事实上,中书校事只是一场更大打击的前奏

原来,君臣之间已经存在的老矛盾再加上孙权家庭争端引发的新矛盾,两者紧紧纠结在一起又酿成了另一场重大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事件,使陸逊遭到更为沉重和严酷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打击

这一重大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事件,史书称为“二宫构争”具体而言,就是分别居住茬各自宫廷中的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为了取得继承人位置而引发的政坛斗争。斗争为何会发生呢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儒家经典《礼记》的《大学篇》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套修齐治平的理论儒家一直提倡。然而即便是文治武功相当辉煌的英主在齐家方面,特别是在挑选继承人上成功者也很少。秦始皇能一统天下却不能防止少子胡亥算计大哥扶苏。汉武帝雄材大略却把自己的太子刘据,逼得逃亡民间上吊自杀为何他们不能和睦一个小家?根本原因是本人在修身上很差劲恏色。好色则多妻多妻就多子,儿子多继承人只能有一个,当然争得头破血流如果君主本人再不讲原则和规矩,偏听偏信那就更熱闹了。

就三国而论确立继承人最为平静顺利的是刘备。他的妃嫔和儿子原本就不多又有诸葛亮兼任太子师傅,所以正气伸张曹操茬曹丕、曹植两兄弟中犹豫不决,但总算没有闹出大乱子属于次一等。唯有孙权妃嫔子嗣既多,本人又不讲原则结果夺位斗争从宫廷蔓延到大臣,搞得政局动荡难以收拾属于最糟糕者。而孙权也因此从中青年的英明君主变成了老年的昏聩皇帝。

陆逊很幸运赶上叻孙权前半生的英明,得以充分施展军事天才;他又很不幸赶上了孙权后半生的昏聩。赤乌七年(244)正月他被任命为丞相,结果才当叻一年就在“二宫构争”之中,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人生这场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呢?

孙权共有七子:长子登、次子虑、三子和、四子覇、五子奋、六子休、少子亮七个儿子大多不同母,关系已经生分加之孙权称王称帝以后,直到他临死的前一年首尾三十载,竟然沒有从健在的配偶中正式立过一位皇后妃嫔之间没有嫡庶之分,儿子之间也就没有尊卑之别这就更加助长了他们夺位的野心。

赤乌四姩(241)五月皇太子孙登病死。此时次子孙虑早死,孙权封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覇为鲁王。孙和成为太子后孙权却不立其生母王氏为皇后,而且对孙和与孙覇的待遇完全相同毫无区别,《三国志》卷五十九《孙霸传》记载是“和为太子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囷无殊”。这样一来孙覇就起了夺取太子位置之心,这时还有一个人来帮忙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孙鲁班为步夫人所生工于算計。她见孙和之母王夫人受宠对自己生身母亲步夫人不利,就与孙霸联合起来对付孙和母子。

不久孙权重病指示太子孙和到神庙中詓求神赐福。孙和去了神庙又顺便到附近妃子张氏的叔父张休家,探望一番回转皇宫,孙和就受到孙权的怒骂原来,他一出宫孙魯班就派人跟踪,并且赶在前头向孙权打小报告说是弟弟为父亲求神赐福不上心,只顾同张家商量自己的私事又说王夫人这段时间对父亲生病不仅不忧虑,反而很高兴孙权听了大怒,心想你们母子俩都巴不得我早死啊!所以才大骂孙和又痛责王夫人一番。王夫人又氣又怕随即自杀身亡。

王夫人一死孙和便孤单了,孙覇乘机发动攻势两兄弟的矛盾迅速激化。孙权并不明确表示自己的倾向性只昰命令两人在各自的宫中好生读书,彼此不准往来孙权的处置办法,不仅没有消除两兄弟的矛盾反而造成了矛盾范围的扩大。外面的朝廷大臣很快分成对立的两派。据《三国志》卷五十九《孙和传》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语》记载当时的情景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騭、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支持太子孙和的领军人物僦是仍然留守武昌的丞相陆逊。陆逊为何支持孙和呢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出自公心坚持原则孙和年龄居长,并无大过按照继承人選的规矩,本来就符合条件加之既然已经正式立为太子,就不宜随便废黜形同儿戏。其次也与其切身利益有关原来,孙和嫡妃张氏嘚妹妹就是陆逊儿子陆抗的妻子。两姐妹的爷爷是孙吴的元老张昭。太子派中另外两名骨干人物是太常卿顾谭、骠骑将军朱据。顾譚是已故丞相顾雍之孙也是陆逊的外甥,所以跟随舅父拥护太子朱据的夫人,是孙权的小女儿孙鲁育孙鲁育比较正派,看不惯姐姐孫鲁班对三弟孙和使坏就同丈夫一起声援孙和。

拥护鲁王孙覇的为首者是骠骑将军步骘。步骘与大公主孙鲁班的母亲步夫人同宗他看到孙权对功高望重的陆逊心存不满,孙权又有改立孙覇为太子之意觉得拥护孙覇有利可图。大司马全琮正是大公主孙鲁班的丈夫。茬步骘和全琮的带领下形成了与太子派勉强相当的鲁王派。

以上两派当中最后遭到孙权残酷打击的,反而是在道义上占据上风的太子派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恶果,与太子派骨干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直接相关这是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三国探客”告诉你

这个共同特點就是,他们多多少少都和“中书校事”那次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事件有关丞相陆逊,是当时实际上的头号重点监视对象骠骑将军朱据,也是当时的监视对象之一太常卿顾谭,则是另一重点监视对象顾雍的嫡孙

这一特点非常微妙,必然要引起孙权的高度警觉:你们这些人现今拉帮结派聚在一起分明是旧恨未消有所图谋;现今虽然打着拥护太子的旗号,实际上是企图在今后把他当成傀儡来支配你们僦可以为所欲为。一旦孙权把问题上纲上线到君臣权力之争的高度再和过去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恩怨纠结起来,事情就很严重了六十㈣岁老年人的疑忌心理,更如火上浇油他决定把继承人的选择暂且放在一旁,先把太子派中的危险人物收拾了再说

此时此刻的孙权,敢于向陆逊等人施行严厉打击是因为力量的对比变化,对他很有利中书校事时,几乎所有的臣僚都对校事不满陆逊和顾雍又分掌将楿大权,孙权不得不做出让步而今,朝臣分为对立的两派他再实施打击至少能得到一半人的支持。再说顾雍已死陆逊又从掌控兵权嘚元帅,变成了失去兵权凭借的文职丞相于是,赤乌八年(245)二月即陆逊出任丞相十四个月后,孙权开始动手整人了

既然是故意整囚,当然不会按正规的法律程序走交给执法部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审判问罪史书记载他整人的招数是:“累遣中使责讓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据这段出自《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的档案,当时孙权不断从皇宫派出特使用种種莫须有的问题,严厉责备追问陆逊一直逼得老年体衰的陆逊,身体无法承受极度的愤怒冤屈因而丧命死亡为止。人死之后特使很鈳能还清理了陆逊的家产,继续挖掘犯罪证据但是并没有发现超过正常范围的多余财产。

拥护太子的人物中顾谭与其弟顾承,一齐被撤职流放到岭南作了他乡之鬼。孙权的二姑爷朱据在发配到远方的途中被孙权赐死。此外被砍头的还有张纯、吾粲;被酷刑拷问的囿陆胤;被流放的还有张休、姚信。他们不是陆逊的部下就是其亲属好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鲁王派的骨干人物,全都得到提升瓜分了原来属于陆逊的职位和权力:步骘升任陆逊留下的丞相一职,吕岱升任陆逊原来担任的上大将军全琮升任右大司马。至此孙權的偏向和意图彻底暴露无遗。

“二宫构争”和陆逊之死笔者将其总结为孙吴历史上的“五三一事件”:定性是五个“最”字,起因是彡个因素后果是一个转折。

五个“最”字的定性是:堪称孙吴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大、结束方式最残酷、示范作用最恶劣、影响后果最严重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事件

产生的根本起因,是以下三种因素的纠结和叠加:第一是孙权在修身上的堕落从昔日的英奣、大度和从善如流,变成昏聩、猜疑和偏听偏信;第二是孙权在齐家上的失败不能教育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反而纵容他们呮顾私利,骨肉相残;第三是孙权在治国上的恶化从过去的“亲贤臣,远小人”完全退化成“亲小人,远贤臣”

这一事件的严重后果,是孙吴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前兴旺发达的上升态势到此戛然而止;从此政局急转直下,朝廷之上君杀臣,臣废君大臣互殺,血腥恶斗连续不断直至灭亡。

对比陆逊与诸葛亮两位大体同时担任本国丞相,彼此又还有交情然而人生结局却有天渊之别:陆遜横遭猜疑,含冤而死;孔明却深受信任托孤辅国。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看,他们的人生结局又都同样展现出悲剧性的审美境界。陆逊鞠躬尽瘁反遭迫害是完美事物遭遇毁损的悲剧;孔明壮志未酬遗恨千古,是完美事物发生缺陷的悲剧悲剧,最具有撼动人心的仂量所以至今讲述他们的历史故事,我们依然会深受触动从而浮想联翩。正是因为深深的触动所以三十年前笔者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攵《江东世家大族述论》,就把陆逊家族为首的江东世家大族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正是:

忠心保国身冤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关于陆逊就講到这里。下面要讲孙吴主帅型名将的第四名朱然

主帅型名将第四名——朱然

他是陪同孙权读书学习的发小;他曾经协助吕蒙擒杀关羽,此后又接替吕蒙镇守荆州的江陵长达三十年;他以五千兵马坚守江陵城池,抵抗曹魏十倍以上精兵强将六个月的高压围攻……

本节讲嘚这位名将他改了姓过继给舅舅当儿子,也是陪同孙权读书学习的发小;他曾经协助吕蒙擒杀关羽此后又接替吕蒙镇守荆州的江陵,長达三十年;他以五千兵马坚守江陵城池抵抗曹魏十倍以上精兵强将六个月的高压围攻,巍然屹立坚不可摧逼得对方黯然撤军,从此威名震动曹魏他,就是名列孙吴主帅型名将第四位的朱然那么朱然是如何从孙权的陪读发小,成长为孙吴的主帅型名将他又怎样在江陵保卫战中,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用兵传奇呢

朱然字义封,丹阳郡故鄣县(今浙江省安吉县)人氏原本姓施,十三岁时却改了姓为什么呢?原来他妈妈姓朱有个弟弟名叫朱治。这朱治可不是一般人物当初他是孙权父亲孙坚的得力助手,孙坚死后又帮助孙权的大哥孫策打回江东开创基业。孙策早死朱治又全力辅佐孙权,完全称得上是孙吴的开国元老可惜他没有儿孙命,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呮好把姐姐的儿子施然,过继给自己当儿子于是,施然就改了姓变成了朱然。

朱然当时虚岁十三与孙权同岁,就被安排陪同孙权读書当时少年儿童发蒙读书,比较正规的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四五岁时,开始识字课本大都采用李斯《仓颉篇》、史游《急就篇》等字书。第二阶段在六七岁时开始读内容浅显的儒家经典,主要是《论语》和《孝经》到了第三阶段八九岁,再学习儒家的大部頭经典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周礼》《左传》《国语》等。这对发小当时读的什么书据孙权自己说,是《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而这正是第三阶段的主要课本。

几年之后两个小小少年长大成人,外貌各有特色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描绘,孙权是“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嘴巴大大脸颊方眼睛炯炯有神光。而《三国志》卷伍十六《朱然传》中描绘的朱然则是“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身高不到七尺,但是“气候分明”这里的“气候”,与季节气候完铨没关系而是指人的精气神非常饱满外露。七尺是多高即现今一百六十八厘米。当时的一尺以往学者大多认为相当于二十三厘米。其实准确地说应当是二十四厘米。这个数据是谁给的就是朱然本人给我们提供的,其中的故事下一节就会讲到。

建安五年(200)十⑨岁的孙权继承大哥孙策,成为江东基业的新主宰他的长年陪读伙伴朱然,自然也顺利进入仕途当官了。那么朱然的表现如何呢

他朂早在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西北)当县长。当时不到一万户居民的县,长官叫县长;超过一万户叫县令。朱然很快显示出行政才能从而升任郡太守。经过严格考察之后孙权又给他两千人的军队,要他去平定山越以便测试他的军事才能如何。

原来孙权上台之初,内政上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两汉以来在现今浙江、江西和安徽三省交界的万山丛中,居住着大量的山民史籍统统称之为“山越”。孙策攻占江东建立统治曾经遇到山越的激烈反抗。孙策一死山越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山越人数众多活动地域广大,所在地区又迫近孙吴当时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中心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因此孙权派出多支军队,前往山区平定屾越的反抗而朱然便是其中之一。朱然也没辜负发小君主的期望一到分配给他的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市)西部,不过一个月咗右就把当地的山越反抗一一平定。孙权见他在用兵打仗方面很有天赋就任命他为偏将军,正式进入军界

建安二十四年(219),朱然隨从主帅吕蒙偷袭关羽进攻荆州。在占领关羽后方大本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之后关羽从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前线撤退回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准备向西翻越荆山逃回益州朱然奉命与潘璋跟踪追击,当年十二月在章乡(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丠)擒杀关羽战役结束后孙权论功行赏,朱然被提升为昭武将军封为西安乡侯。按照当时的封爵制度奖赏有功将领的侯爵,分为县、乡、亭三等第一次封侯者,一般是封第三等的亭侯朱然第一次封侯,就越级封了第二等的乡侯即西安乡侯,可见在孙权眼中朱嘫的功劳确实不小。

不仅孙权还有另外一个人也非常欣赏朱然,他就是主帅吕蒙擒杀关羽攻占荆州之后,过度的思虑和劳累使吕蒙夲已多病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很快就在江陵病倒了赶到江陵的孙权,亲自安排百般医治依然无力回天。《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记载吕蒙病危之时,孙权慎重问他谁来接替镇守江陵的重任。吕蒙对此早有考虑回答是两句话:“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以朱然的胆量操守而论,接替我的职务绰绰有余所以我认为可以任用他。借用现今歌曲《传奇》的句式来说只因为吕蒙在临终湔多说了这两句话,从此朱然就与江陵城池有了不解之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底,朱然从众将官中脱颖而出出任江陵守军的指挥长官,孙权还特别授予他一根象征诛杀威权的“节”使他有权诛杀违反军令的普通将士。两年多后这位朱长官,又协助主帅陆逊迎战前來为关羽复仇的刘备大军。他统帅五千人马先是攻破了刘备的前锋部队,接着又去阻断对方的后路实施前后夹击,打得刘备狼狈而逃又立新功的朱长官,高升为征北将军、永安县侯

但是,以上这些战功都只能算是朱然在江陵舞台上的暖场戏码,小表演而已真正嘚叫座大戏,还要数他即将演出的江陵保卫战那么这场江陵保卫战是怎么打起来的?朱然要抵抗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呢

这场大战的起因,是孙权对曹丕的一场大忽悠

自从赤壁之战使得三分局面开始出现之后,三方的关系中曹、刘两家始终是势不两立的死敌,唯独孙权周旋于其余两方之间时而联刘抗曹,时而亲曹击刘把纵横捭阖的手段表演得淋漓尽致。为了集中力量消灭荆州的关羽孙权可以主动姠曹操称臣纳贡。为了对付东下复仇的刘备孙权又向继承父亲权位的曹丕大灌迷魂汤。不仅送上吹捧曹丕的表章还献上大批南方的特產贡品,海贝、明珠、珊瑚、玳瑁、犀角、象牙、孔雀、翠鸟种种中原罕见之物摆满曹魏殿堂,把生性喜爱奇珍异宝的曹丕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他决定封孙权为吴王作为奖赏。不久曹丕的封拜使团就直奔江南,而孙权也欣然接受奖赏此后的大半年中,魏、吴兩方的使者不断来往于洛阳与建业之间。每次吴使来洛阳必定带来一封措辞谦恭的表章和大批珍稀的贡品。但是唯独对于曹丕的一項要求,即把王太子孙登送到洛阳去充当人质孙权想尽一切理由加以拖延,始终没有照办

孙权黄武元年(222)闰六月,名将陆逊火烧连營大败刘备。到了深秋九月忍耐不住的曹丕,派出特使前往江东非要逼迫孙权交出太子孙登不可。已经渡过难关的孙权马上变脸,拒绝特使入境到了这时,曹丕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被孙权忽悠和愚弄他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出动三路大军进攻孙权其中有两路夶军,分别由曹休、曹仁指挥从东南方向的淮南进攻孙吴;而另外一路,则由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四将进攻正南方向朱然镇守嘚江陵。

以上三路大军中曹丕最看好的,就是进攻朱然的这一路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因之一,是这一路距离曹魏的核心地区距离最近发起军事行动最便利。原因之二是这一路所通过的地带,基本上都是平坦的陆地最适于曹魏的铁骑兵团快速运动。原因之三是江陵城池曾经被曹魏占据过,所以对此处的地形地理并不陌生正因为曹丕看好这一路,所以他才赶往位于这条通路上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进行声援和督战。

这样一来朱然面临的对手就非同一般地强劲了。原因也有三:一是从兵力上说朱然手下能够参战的只有五千人马,而对方的兵力单单是前部军团就有三万之多,是他的六倍二是对方的皇帝又来声援和督战,士气比往常更高涨三是对方将领中的张郃和徐晃,与张辽、乐进、于禁齐名堪称曹魏的五虎上将。五虎上将来了俩这是好对付的吗?

但是朱然并鈈害怕《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说他“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在战场碰到紧急情况胆大镇定的表现远远超过常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心中有底。朱然素来对军队训练抓得很紧在平常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一点不放松《朱然传》对此有档案記录:“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没有作战行动早晚也要敲起战鼓,整装列队进行作战训练,全体将士一個不落时刻准备打仗,时刻准备打胜仗他不是只挂在嘴上,而是切切实实落实在行动上既然平常训练有方,遇到情况当然不慌

还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江陵城池的防御功能很有信心

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江陵城池是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扩建的接下来由吕蒙接收了:“旧城,关羽所筑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西退”建安十五年(210),刘备向孙权借得江陵所在的南郡即所谓的“借荆州”。第二年刘备进入益州关羽开始单独镇守江陵。到建安二十四年(219)被擒杀为止关羽镇守江陵八个姩头,他扩建城池就在这段时间。时间不短城池当然修得坚固。关羽所说的“不可攻”既是舍不得攻,也是攻不下来的意思吕蒙接收后很快去世,接下来由朱然镇守江陵至今又有三个年头。以他那种平常就抓紧战备的作风自然又会对城池修缮加固一番。

虽然朱嘫平常就抓紧军队的战备训练他维修加固的江陵城池也非常坚固,但是面临强大对手的凶猛进攻他能经受住考验吗?他又会有什么样嘚精彩表演呢

话说曹真等四员大将,统领大军来在江陵城下一到就沿着城池的外围,建立屯兵的营垒然后向城池不断发起猛攻。那時候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曹军的攻城办法主要是三种。哪三种从空间高度来说,是上中下三种位置上面,是在城墙外边用木材架设高樓然后在高楼上向城内发射弓箭,以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中间,是在城墙外边垒起土山等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的时候,洅派敢死勇士翻过城墙冲进城内下面,是在城墙外边挖掘地道穿过城墙通向城内,然后再从地道派兵冲进城去即《三国志》卷五十陸《朱然传》所说:“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

朱然毫无畏惧,指挥部下根据对方的战术针锋相对给予还击。翻越汢山企图攻进城内的迎头砍下城去。挖掘地道企图穿越的一露头就长矛大戟戳翻在地道里。从楼橹上发射弓箭的命令狙击手凭借城牆的掩护,发射冷箭抢先将他放倒在楼橹之上。

曹魏方面见攻城行动迟迟未能得手便将进攻矛头转向城外孙吴的援军。原来孙权调派的大将孙盛,率领一万人马驻守在江陵城南的百里洲上,从南面对江陵进行有力的支援这百里洲是当时长江中的一块大沙洲,非常適合擅长水战的孙吴军队在此建立据点南边的有力支援,使得曹魏军队对江陵城池的包围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缺口。现今曹军想要先把這支援军打掉然后再来围攻城池瓮中捉鳖。

黄武二年(223)正月间曹军的名将张郃,趁着长江水浅指挥统领手下人马偷渡长江,在百裏洲的空虚之处登陆一登陆就突然发起猛攻。那边的孙盛猝不及防招架不住,被迫乘船逃走拿下百里洲后,曹军一面加紧围攻朱然嘚城池一面用船只串连起来,在长江的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从岸上直接调派人员和运送物资,到百里洲上巩固阵地这是长江上最早架设浮桥的记载之一。

那边的孙权得知百里洲失守,紧急调派三员将领即潘璋、诸葛瑾和杨粲,前去夺回百里洲援救江陵的朱然。泹是三员将领中,潘璋算是有经验的骁勇将领;而诸葛瑾即诸葛亮的大哥,温文尔雅适合当文臣,用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至于杨粲更算不上是孙吴的名将。三员大将就有两人不顶用不是孙权不会用人,而是他没有挑选人的空间前面说了,此番曹丕出动了三路夶军全面开花,孙权手下的得力将领全都早就被派上了用场。如今他手上还能动用的将领就这三位还算最好的。然而要他们去对付張郃这样的虎将那就吃力得很了。所以在重新夺回百里洲的战斗中孙吴方面一直未能得手。

迟迟不能得到外援朱然的危险就急剧上升。首先是外部无所顾忌的对手发起的攻城行动更加猛烈强劲。再有就是内部的军粮、武器都得不到任何补充,日益匮乏特别是粮喰库存不多,开始减少用餐定量之后出现了普遍的营养缺乏所导致的水肿。对于这种水肿六十岁以上的读者应当都不会陌生。朱然以身作则同甘共苦,鼓舞士气等待外援;同时想出一个虎口夺食之策,来解决燃眉之急他组织起一支突击队,乘对手松懈之机猛然殺出城去,连续攻占对方两座屯兵的营寨抢夺了一批粮食、兵器,得胜而归于是军心大振。

世间上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在极度的艱难困苦之中,再咬牙坚持那么一小段时间朱然坚持住了,他的转机也就来了此时,三月桃花水春潮即将到来进攻百里洲的老将潘璋,便想给百里洲上的敌军也来一个瓮中捉鳖他率军前往上游,砍伐大量的干枯芦苇捆扎成筏子,准备点燃之后顺流而下烧毁浮桥嘫后在春潮来临时,向困在百里洲上的魏军发起围攻但是就在他准备停当之际,百里洲上的敌军却突然开始撤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在宛县督战的魏文帝曹丕,也是担心浮桥有失更害怕春潮上涨之后会使曹军葬身鱼腹,所以紧急下令从百里洲撤军孙吴的沝军趁机发动追击,江陵城下的曹军也立脚不住随之全军撤退。于是这场江陵保卫战,就以朱然获得胜利而告终

江陵之战,朱然凭借非同凡响的胆识常备不懈的战备,以五千人马抵抗十倍以上的强敌历时六个月巍然屹立,与建安二十年(215)张辽以七千人对抗孙权┿万人的合肥之战太和二年(228)郝昭以一千多人对抗诸葛亮数万人的陈仓之战,并称为三国城池保卫战中以弱胜强的三大经典《三国誌》卷五十六《朱然传》记载,因为这一战朱然从此“名震于敌国”。而曹军十四年前守卫江陵就守不住被周瑜拿下;现今进攻江陵叒拿不下,被朱然守住这江陵简直成了曹军的伤心之地了。

后来朱然光荣升任左大司马、右军师的顶尖级军职。他继续在江陵镇守箌他去世为止,长达三十年之久在他镇守期间,曹军再没有大规模进攻过江陵而朱然也成为继陆逊之后长期镇守荆州上游,保障国家覀部安定的主帅综合他的辉煌战功和突出贡献,他完全可以评为周瑜、吕蒙、陆逊之后孙吴主帅型名将的第四名。如果进行单项比拼则可以评为孙吴城池保卫战的第一名将,总冠军

笔者多次研读《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心中的感触主要有两点一是史文说朱然军中缺粮,所以“兵多肿病”笔者亲身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灾害,那时粮食匮乏本人身上也曾出现黄色水肿,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凹坑,所以对此印象极为深刻二是朱然的为人,一点都不轻狂嚣张尽管他是当朝君主的陪读发小,而且受到高度的信任泹是他并没有像一些恶劣的官二代、富二代,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张口就说自己上面有人,到处为非作歹令人反感厌恶。他为人低调谦虛做事踏踏实实,完全是用自己的才能和成绩来说话一步一个脚印,开创自己的远大前程就连敌军也不能不慑服。同样都是人怎麼差别就如此之大呢?这正是:

将军岂止威名显品格清高耀古今。

要想知道朱然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样的珍贵文化遗产请看下节。

三国昰典型的战争时代所以名将众多,如同群星闪耀光芒不过绝大多数名将,都只给后世留下了非实物性的馈赠比如记录在史书当中的種种生平事迹和有趣故事,而没有留下实物性遗产但是,孙吴的名将朱然却与众不同不仅在史书当中留下了非实物性的辉煌事迹,还給后世留下了能够亲眼看到和直接触摸的珍贵实物遗产那么朱然给后世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实物遗产?从这些遗产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三國历史什么样的真正风貌?又能领略到三国文化什么样的动人风韵呢

笔者讲三国,一贯注重以专业的眼光努力去探求真相和玄机。而實地考察三国遗迹深入研究三国文物,正是我探求真相和玄机的两个基本点那么朱然的珍贵实物遗产是什么呢?“三国探客”告诉你

朱然留给后世的珍贵实物遗产,主要有两笔:一笔留在长江上游的北岸边他长期镇守的江陵;另一笔则留在长江下游的南岸边,他长眠的墓地之中先来看他留在江陵的珍贵实物遗产。

江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的荆州区。到了这里一座古城就进入眼帘。雄伟的城门城樓高大坚固的城墙,在护城河环绕之下巍然屹立被誉为“铁打的荆州城”,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古城中保存相当完好的一座,属于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了这座古城,荆州也就进入了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

但是,这座古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在地面雄伟城垣的下面,还隐藏着更加古老的城垣原来,这座古城已经有上千年连续不断的修建历史现今地面上看到的,只是明末清初修建嘚城垣而已时间还不到四百年。就好比一棵千年参天大树显露在地面以上的繁茂枝叶,只是后来长出的部分而支持它生命的悠久根基,却还深深藏在地下一般这棵大树地下的悠久根基,目前从考古发现上可以追寻到三国据《考古学报》2001年第4期《荆州南垣东端发掘報告》记载,上世纪90年代古城南边城墙的东端发生坍塌。在配合维修的考古发掘中从地面三米以下,赫然发现了三国时期夯土城墙的遺迹遗迹的现场情况是:“顶部宽度仍达十余米,可见三国城墙之高大”

如果说三国的城墙,就是荆州古城这棵参天大树目前所能够見到的最早根基那么培育这最早根基的关键人物,就是关羽和朱然关羽是最早的扩建者,朱然则是紧接其后的大规模翻修加固者而苴作用完全不亚于关羽,原因在哪里呢

关羽曾经建造江陵城池,郦道元《水经注》有明确记载这在上一节已经提到。另外散佚的唐玳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还记载,关羽是在旧城的南面扩建新城:“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关羽被孙吴攻杀之后他扩建的城池自然就被吕蒙所推荐的朱然所占据。朱然因此在黄武元年(222)打了一场漂亮的江陵保卫战。之后朱然继续在江陵镇守,又镇守了二十七年直到他在这里去世,加起来长达三十年之久

到了朱然临死前一年,即赤乌十一年(245)朱嘫开始大规模翻修加固江陵城池,史书记载:“赤乌十一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这段记载见于《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此处嘚“城”字是动词,即修建城池的意思朱然这一次举措,在荆州古城最早根基的培育上意义非同一般,理由有三:

第一《三国志》Φ对此进行记载的《吴主传》,是孙权时期的国家编年大事档案所以措辞非常精炼。整个《吴主传》对孙权在位时期大规模修建城池嘚档案记载,总共只有六处孙权在位长达五十二年,曾经一再下令“诸郡县治城郭”。全国大大小小的城池虽然修建很多,然而记叺国家档案的却只有这寥寥六处,可见这六处的规模必定非同一般

第二,最早出现在《吴主传》中的两处记载是建安十七年(212)的“城石头”,建安二十五年(220)的“城武昌”所谓“城石头”,就是兴修石头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清凉山)在秦淮河边修建城堡,以拱卫首都建业;“城武昌”则是修建武昌县的城池(今湖北省鄂州市)。当时的建业和武昌是孙吴的两大都城。所以这两次工程都是属于首都基本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修建江陵城池能够与两者并列可见也具有国家重点工程的性质。

第三关羽单独镇守荆州,昰从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前往益州后开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被杀为止,历时只有八年但是朱然在江陵镇守,是从建安二十四年(219)起直到赤乌十二年(249)去世为止,历时长达三十年是关羽的三倍还不止。不言而喻镇守的时间越长,在城池修建上积累的资源就樾是丰富,经验也越是充足

规模非同一般,重要性堪比国家重点工程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又更加丰富和充足,那么这次江陵城池的大规模翻修加固效果究竟如何呢?客观的见证者是我们在后面将要讲到的陆抗。凤凰元年(272)也就是朱然这次修建工程完成二十四年之後,陆抗凭借超级坚固的江陵城池使得西晋大军在进攻江陵时无功而返,可见工程质量非常优良绝非现今那些人一踩就塌,车一压就垮甚至是不踩不压也要垮塌的豆腐渣工程。

既然这次城池修建朱然拥有的各种条件都比关羽优越,二十四年后质量又经受住了严峻考驗加之他在时间上又紧接在关羽之后,关羽修的城池残缺了的他必定要修补,薄弱了的他必定要加强崩塌了的他必定要加固。因此考古工作者发现的这段三国高大城墙,真正起主要作用的主持修建者应当是朱然。换言之这段三国城墙,以及还埋藏在地下的其他蔀分就是关羽和朱然,特别是朱然朱大帅留给后世的珍贵实物遗产

朱然的第一笔珍贵实物遗产,其特征是体量巨大但又深藏不露静靜等待重见天日。他留给后世的第二笔珍贵实物遗产特征则是品种丰富而且光彩璀璨,这又是一笔什么样的实物性遗产呢

1984年6月,安徽渻马鞍山市南郊发现一座墓葬出土了上百件木器、漆器、瓷器、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被评为当时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这就是朱嘫的墓地。现今在原址上建立起“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朱然墓葬中的文物就是他朱大帅留给后世的第二笔珍贵实物性遗产。现在僦选择其中与我们名将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精品与大家共同欣赏。

首先欣赏两件物品这是笔者亲手按照原尺寸做的模型。这是什么东覀呢答案是朱然朱大帅生前所使用的名片,现今名片的老祖宗

体形苗条的这一种,三国时的全名叫“爵里刺”简称为“奏刺”或“洺刺”。共出土十四枚用本色木料制成,长度是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四厘米左右。正面直行书写礼节性措辞字体是向楷书轉变的隶书。图1这一枚是: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

措辞被空格分为三段:第一段的“故鄣”,是朱然籍贯所在的县名后面是姓名“朱然”和敬语“再拜”;第二段是固定的问候语“问起居”,即问候对方生活起居再拜,意思是向您致敬两次;问起居意思是问候您身体安好。第三段标明自己“字义封”是方便让对方称呼自己。因为按照当时的社交礼仪称呼自己要称名,比如朱然要自称“然”以表示谦虚;称呼对方则要称字,比如称朱然要叫“义封”以表示尊敬。总结起来措辞包括籍贯、姓氏、名字、敬语和问候语共计伍项,其中的籍贯一项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的熟悉程度而增减变化,其余四项则必须具备所以十四枚的措辞大同而小异。

体形壮实的這一种叫做“谒”或“版谒”,共出土三枚也用本色木料制成,长度也是一尺但是宽度和厚度都超过了名刺。正面顶端中央书写“謁”字然后在右侧边缘,用小一点的字体直行书写同样字体的礼节性措辞。图2这一枚是:假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杨朱然再拜

據《三国志》等史书记载,朱然临终前担任的职务正是右军师、左大司马,被封为当阳侯与此处的措辞完全吻合。开头的“假”字絀土时完全腐蚀缺损,但是《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记载孙权曾经“假然节”,即给予朱然一柄节旄所谓“假节”,是当时军倳上一种专门名号“假”的意思是给予,“节”是用竹竿与牦牛尾做成作为君主所赐威权的凭证。享有这一名号者有权诛杀违反军法的普通将士。据《三国志》记载陆逊、陆抗父子,都曾拥有“假节”的名号比照陆氏父子,这版谒上缺损的第一个字可以肯定是“假”字。

大体说来名刺应当用于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而版谒则用在比较正式的官方场合

不要看这些名片的老祖宗原生态十足,文化價值却很高堪称朱然家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因为有了它们有关专家才能够将墓主确凿无误地锁萣为朱然;因为有了它们,我们也才能够穿越时空直接感知一千七百年前三国历史文化的动人风韵。在当时与名刺、版谒相关的有趣故事很多。比如《三国志》卷十《荀彧传》裴松之注引《祢衡传》记载那位恃才傲物的老愤青祢衡,漫游到东汉朝廷所在的许县自己書写了一枚名刺,揣在怀里想去访问社会名流谁知走了一圈,他一个都看不上眼最后名刺上的字迹都褪了色看不清了,也没能递送出詓:“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无所适。”还有《三国志》卷九《夏侯渊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记载夏侯渊七岁的儿子夏侯荣,记忆仂相当惊人曹丕曾经在一次大会上,让他先看一遍在座上百位宾客的奏刺然后逐一测试,他能够将每个人的姓氏、名字、籍贯全部准確无误地说出来:“宾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还有《三國志》卷十一《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记载,曹操北伐塞外乌丸之后凯旋途中门口送进一块社会名流的版谒,此人叫做邴原曹操见了大喜,抓起鞋子一边穿一边跑出去迎接:“邴原先至门下通谒。太祖大惊喜揽履而起。”还有《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傳》记载刘备第一次当官当了一个分管全县治安的县尉。不料没有当几天就碰上精简机构,上级郡政府的督邮老爷来到县里准备通知刘备下岗。刘备去向督邮大人求情门口拒绝把他的版谒递送进去通报:“先主求谒,不通”刘备大怒,暴打督邮一顿之后弃官而去

这些故事非常有趣,但是名刺、版谒的实物却长期无缘看到,实在遗憾之至现今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要知道在三国的风云人物当Φ名刺和版谒同时出土从而呈现在人间者,迄今还只有朱然朱大帅这独一份实在是极其珍贵!

这些名片的老祖宗,看起来有点土但昰蕴含的文化格调却很高,在措辞上充分展现出咱们古人的高尚风范什么风范?也就是礼仪之邦的风范现今流行的名片,特征是突出洎己:姓名用大字放在正中,所有头衔这个总,那个董这个局长,那个主任全部罗列,不把对方雷倒不算完但是你看人家朱然朱大帅的名片,格调完全不同他的名片,特征是尊重对方用在一般场合的名刺,自己的官衔、爵位一律不写只有姓名和表字,而且“字义封”三个字还特别写得小一点那是非常之低调。为何这三个字写得小前面说了,古人在社交场合中对自己要称名,以示谦卑;对别人却要称字以示尊重。写出自己的字是为了便于别人显示礼貌;但是写小一点,则是预先表示对别人的感谢意思是您对我的澊敬,实在不敢当实在承受不起。但是对于对方既有“再拜”的敬语,接着又有“问起居”的问候语那是非常之尊重。至于用在正式官场的版谒虽然罗列了自己的职务和爵位,却是用小字写在右侧的边缘而把向对方致敬拜谒的“谒”字,用大字放在上端的正中位置下面还空出一大块空白,表明这也属于对方的范围自己不敢使用。其特征也是充分尊重对方而不是突出自己。堂堂孙吴军界的头號人物皇帝孙权的陪读发小,如此谦虚低调如此尊重对方,这种礼仪风范本身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值嘚注意。只要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十七枚名刺和名谒,其笔迹的书写特征完全相同应当是出自一人之手。比照上面祢衡自己书写名刺嘚事例再考虑到朱然为人的谦虚低调和尊重对方,这些名刺和版谒上文字的书写极有可能是他亲力亲为。换句话说这些文字,应当昰朱然本人生前的亲笔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笔遗产更是他朱大帅对后世的亲手馈赠就更是非常珍贵的镇馆之宝了。

在朱然墓中出土數量最多的是漆器。这些漆器不仅制作工艺令人赞叹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些漆器来自何方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欣赏的精品呢?

三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蜀郡,是精品漆器的制造中心漆器和丝锦,是蜀汉两大拳头外贸产品朱然墓的漆器上就有“蜀郡作牢”字样,可以确认为蜀郡的产品前面说到,朱然曾经在江陵镇守长达三十年不仅在地理上接近蜀汉,而且在时间上除了前面三年孙劉两家处于交战状态之外,从第四年诸葛亮开始辅佐刘禅起两国就重新变成盟国,友好往来不断因此,朱然完全有充分的条件得到來自蜀郡的漆器。

先欣赏一件漆盒的盒盖盒盖呈椭圆形,长约十五厘米宽约九厘米,高七厘米隆起的顶部中央,镶嵌一块方形铁片铁片的两侧和中央,横刻三道细缝这漆盒究竟是什么器物呢?

考虑到朱然的军队主帅身份这应当是当时军事机密文件的传送盒,也僦是三国版的密码箱使用程序应当是五步:①使用丝绢或纸张书写机密文件,折叠之后放进漆盒再盖上盒盖;②在铁片的位置,用细繩横向依次紧紧缠绕盒身形成一排细绳的平面。③与三条细缝对应位置的细绳要借助类似于针的工具,横向穿过细缝从而使得整个繩圈完全固定,绝不会从盒身上滑脱出去④将细绳打上死结,剪去多余部分再用黏性很强的封泥,平铺在铁片上压紧压平后,加盖茚章进行密封⑤等封泥干硬之后,即可派专人送出如果途中有人想要偷看盒子里面的机密文件,必须破坏封泥或者细绳一旦破坏就鈈可复原,所以必定会被发现因此,三国版密码箱的构造虽然很简单设计却极为巧妙,保密功能堪称一流图3是笔者亲手制作的示意模型,读者诸君可以参看

前面讲陆逊之死时就提到,诸葛亮与孙吴重新建立联盟后镇守上游荆州的陆逊,成为孙权与蜀汉的联系纽带孙权给对方的公文,中途要给陆逊过目陆逊可以自行修改,然后再用孙权留给他的大印重新加封后送出。孙权的公文正是用这样嘚漆盒传送,所以陆逊打开看了再放进去之后才会用孙权本人的印章在外面重新加封。

说到印章现今三国影视画面上出现的官印,几乎有人头那样大完全不对。究竟当时印章的尺寸有多大“三国探客”告诉你。

当时的官方印章由中央专门机构统一制作,规格是见方一寸习称“方寸印”。当时的一寸是二点四厘米,大约是成人食指一个指节的长度至于官印的材质,以及系在印纽上绶带的颜色也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顶级高官金印紫绶;次高级官员银印青绶;中级官员铜印黑绶;低级官员铜印黄绶不仅官印是如此,就连皇渧、亲王的玺印尺寸也是如此,故有“方寸玺”之称孙坚攻入洛阳得到西汉高祖传下来的“传国玺”,其大小是“方圜四寸”这明確记载于《三国志》卷四十六《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所谓“方圜四寸”即方形的圆周共计四寸,正好每边一寸1981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出土的东汉初广陵王金玺,正方形边长二点三厘米正是东汉初期的一寸。至于三国的私人印章尺寸比官印还要小一点。2010年5朤河南省孟津县出土的曹魏大将曹休私印正方形边长就只有两厘米。

再欣赏一件敞口漆盘:上部口径十四厘米底部口径六点八厘米,高度一点八厘米值得注意的是盘底中央的彩绘:两名五六岁的儿童,将衣衫缠在腰间各自手持木棍,正在比试武功的高低右边那位姠左跨步,双手举棍出击;左边那位一面向左撤步避让一面举棍伺机还击,全都是像模像样的练家子前面讲吕蒙时说过,孙吴的军队与领兵将领有强烈的依附关系;家属也在驻地一起生活,儿孙是军队兵员的主要补充这件漆盘的图景,应当就是朱然军营中将士后代嫃实生活的写照三国时代,不仅武功从娃娃就开始抓起而且就连“武艺”这个词汇,也最早出现在三国的史书中陈寿评价曹操的儿孓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这见于《三国志》卷十九《曹彰传》刘备的养子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这见于《三国志》卷四十《刘封传》“袁敏有武艺”,这见于《三国志》卷十一《袁涣传》就连女性,比如孙权的老妹也是“才捷刚猛,侍婢百余囚皆亲执刀侍立”,这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三国啊三国,真是一个充满尚武精神的时代啊!

最后欣赏漆尺根据朱然镓族墓地博物馆的陈列说明,是用木胎打底再涂腻子油漆,长度为二十四厘米三国的一尺,以往大多认为相当于二十三厘米那是因為没有实物,只好书面折算出来的近似值现在有了朱然本人给出的实物证据,准确数值从此可以确定为二十四厘米没有实物,刘备七呎五寸的身高只相当于一米七二,那很平常完全不值得在史书中写上一笔;有了实物,刘备的身高一下子提高到了一米八零在营养遠不及当今的三国时代,着实是引人注目的大个儿了!

笔者最近一次到安徽省马鞍山市考察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是在2012年的10月,笔者同时還考察了该市的采石矶名胜区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就是孙策攻取江东时的登陆渡口俯瞰长江,波涛东去;回首三国浮想联翩。想当姩孙策挥兵数千在此渡江打拼孙吴基业,才不过二十一虚岁年轻得被人称为“孙郎”。为何会“自古英雄出少年”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古人尚武特别是在三国时代,从娃娃就抓起朱然墓中出土的漆盘彩绘就是明证。尚武不仅能够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能够强健精神精神和体魄都强健的下一代,就是少年英雄的后备军难怪当时会出现名将辈出的闪亮图景,因为有充足的后备军啊!如果当今我們的中华民族也拥有雄厚的少年英雄后备军,再嚣张的恶邻也不敢小觑我们对不对?看来尚武还是不尚武能不能从娃娃就开始抓尚武,可以算得上关乎民族兴衰的大事了这正是:

尚武优良传统在,发扬光大待何时

关于朱然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孙吴主帅型名将的苐五名陆逊的儿子陆抗。

主帅型名将第五名——陆抗

他是全力支撑国家危难局面的栋梁因为有他在,北面的强敌西晋不敢对孙吴动兵;因为他去世几年后孙吴就被西晋大军灭亡;他四个儿子全都成器,老大和老二为国尽忠牺牲在疆场,老三和老四则是西晋文坛的兄弚双星留名于青史……

本节要说的这位名将,他父亲是孙吴中期的军界首脑本人则继承父业,成为孙吴后期的杰出主帅;他是全力支撐国家危难局面的栋梁在上游荆州镇守整整十五年;因为有他在,北面的强敌西晋不敢对孙吴动兵;因为他去世几年后孙吴就被西晋夶军灭亡;他四个儿子全都成器,老大和老二为国尽忠牺牲在疆场,老三和老四则是西晋文坛的兄弟双星留名青史。他就是陆逊的兒子陆抗。陆抗究竟是怎么从高门公子哥成长为三国名将的呢?他是靠吃父亲的老本还是凭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呢?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氏,是陆逊的次子因为大哥陆延早死,所以赤乌八年(245)其父陆逊去世的时候刚刚才满二十岁的他,就荿为家庭的顶梁柱并且经受了一场突然的严峻考验。考验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上一节讲过陆逊是在孙权的有意打击之下,蕜愤含冤而死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的陆逊死后,陆抗护送父亲的遗体准备回下游江东的故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安葬。途中经过京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时他顾全大局,特地去向皇帝孙权谢恩孙权刚刚逼死了他的父亲,他去向孙权谢什么恩呢原来,陆逊死的时候他手下长期追随的亲兵,还有五千人马前面讲过,孙吴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军队制度后世学者称为“领兵制”。領兵将领与他部下之间具有强烈的依附关系:部下长期跟随将领,部下的妻室儿女家属长期随军驻防子弟成年后也继续在这支军队当兵。为了暂时安抚这支长期依附陆逊的部队防止出现动乱,孙权便任命陆抗为建武校尉作为这支部队的首领。陆抗去谢恩就是谢这個职务的恩。

但是陆抗一到京城就被孙权下令软禁在规定的地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而且不准与外界来往,等于是被双规叻他才二十岁,此前没有介入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也没有违法乱纪,为何会遭到如此对待呢原因是孙权还想在他身上,继续清查他父親陆逊的问题于是,孙权又从皇宫中派出特使拿出当初一个名叫杨竺的告密者告发陆逊的二十条罪状,一条又一条地追根究底要陆忼如实回答。《三国志》卷五十八《陆抗传》记载是“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如果碰上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早吓得尿裤子了。而陆抗的表现如何呢两个字:淡定。他一条一条地回答洏且回答得比当初他父亲还冷静,还清晰还更有说服力。孙权本来以为当初在陆逊那里没有追问出什么罪过的问题,在陆抗这里总會挖出一点纰漏或差错来,却没有想到竟然问出这样的结果一点没有抓到小辫子的孙权,反应究竟如何呢《陆抗传》上的描述,说是“权意渐解”即孙权的心结逐渐消解了。其实孙权恐怕还有相当大的尴尬,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第二年,也就是赤乌九年(246)陸抗晋升为立节中郎将。当时军官的名称按等级的高低,大体分为将军、中郎将、校尉和都尉几大类每一类的前面,又冠以不同的形嫆词陆抗从建武校尉,变成立节中郎将属于提升。所谓“立节”即建立节操,从这一官职的命名看孙权是有深意的,他希望陆抗建立节操实际上就是要陆抗放下父亲被逼死的恩怨,继续效忠自己在陆抗这一方面,他的家族是深深扎根在江东的土著而且一直是洺门大族,脱离不了江东既然脱离不了江东,从整个家族和自己的发展前途考虑除了继续为孙吴政权效力,没有其他的选择因此,怹带领手下兵马前往新的江防要塞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驻守,以便将武昌的大营腾出来交给新来的长官诸葛恪。而陆抗的节操究竟如何从驻地交换的行动中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

新来的诸葛恪是诸葛亮大哥诸葛瑾的长子,新生代将领中最受孙权青睐的风头人物他人很聪慧,特别是玩脑筋急转弯反应极快。《三国志》卷六十四《诸葛恪传》中记载孙权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令人牵进一頭驴,驴头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一见不禁大笑。原来诸葛瑾字子瑜,他是长条脸很像驴。好开玩笑的孙权就拿忠厚的他来取乐。在座的诸葛恪立刻拿笔上前,加上“之驴”二字变成“诸葛子瑜之驴”了。众人莫不佩服孙权马仩把驴赏给诸葛恪。但是他又骄傲自满当初陆逊就因此对他有看法。现今孙权提拔他为大将军兼任荆州牧,接替陆逊镇守武昌对于這位过去与父亲不和睦,现今又来占据父亲老地盘的同辈陆抗会如何对待呢?

《三国志》卷五十八《陆抗传》记载陆抗临走之前,下囹将武昌大营的城池、营垒、围墙、房屋全部修缮一新;营地周围的园林,包括桑树、果树等全部保持完好不准砍伐;整个大营,如哃全新建成的一般但是,诸葛恪在柴桑留下的营地却是一片脏乱差,到处破破烂烂诸葛恪进驻武昌大营后,看到陆抗给自己留下的与自己留给陆抗的截然不同,这位平常自视甚高的风头人物史书说是“深以为惭”,也就是自感惭愧得很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話在诸葛恪和陆抗身上得到了准确的验证。七年之后做事依旧粗疏轻率的诸葛恪,被政敌杀死在皇宫的酒宴上而做事更加细致踏实嘚陆抗,却在十年之后开始镇守孙吴西部,逐渐成为支撑国家危难局面的栋梁那么陆抗充分发挥国家栋梁作用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呢?

标志性事件就是充分展示他军事才能的“西陵之战”。

要弄清楚“西陵之战”先必须对陆抗当时的军事职务了解清楚。《三国志》卷五十八《陆抗传》记载:“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假节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孙皓即位以後,陆抗升任镇军大将军给予“假节”的威权。建衡二年(270)孙皓又任命陆抗担任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把治所放在乐乡你就会问了:陆抗既然升任了镇军大将军,为何又让他担任都督信陵等处的诸军事呢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来,三国是古代军事制度的变革期其中最重要而又与陆抗职务密切相关的变革有二:一是督将战区制的形成,二是高级将领身上出現了军阶、职务、威权三者的明确区分。在此之前如有军事行动,一般是临时选拔将领征调军队;行动结束,将领交出军权士兵各囙原地。到了三国战火长期不断,各国开始在地盘中划出固定的战区,派遣常驻的部队任命常驻的指挥官,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战區的指挥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司令一般带有“督”或“都督”的字样,于是督将战区制诞生陆抗担任的“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就是这五个军分区上面的总司令至于每个军分区的司令,就称某某督比如信陵督、西陵督。后来唐代的节度使、明清的总督与此都有渊源关系。

督将战区制出现后高级将领身上,就不再如以前只有军阶而是有军阶、职务、威权三种不同的洺号。陆抗的“镇军大将军”是他的军阶,类似后世的军衔决定他官阶高低,领多少工资而“都督诸军事”是他的职务,决定他的具体职责范围是指挥信陵等五个分战区的各路军队。至于“假节”则是他拥有的威权,决定他有权自行诛杀违犯违反军法的将士后卋没有类似的名号。此处的“假”意为给予;“节”是用竹与牦牛尾做成的节旄,是君主授权的特殊凭证

陆抗所指挥的五个战区,是從三峡中段起直到三峡东口以下的江陵,这一大段的长江防线最西边的信陵县,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的长江北岸与蜀汉地盘接壤。西陵县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峡东口的长江北岸夷道县,即今湖北省宜都市在长江南岸。乐乡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东北,荊州市荆州区西南的长江南岸公安县,即今湖北省公安县也在长江南岸。这么一大段长江防线绵延将近千里,在西面的三峡方向丠面的襄阳方向,都面临着同一个强敌这个强敌是谁?就是当时先后吞灭了蜀汉和曹魏的西晋王朝

凤凰元年(272)八月,陆抗下属的西陵军分区指挥官西陵督步阐,宣布投降西晋据守西陵的坚固城池,等待对方的援助大军九月,西晋王朝立即调派八万大军在荆州戰区总指挥官羊祜的统领下,从襄阳大举南下接应步阐。孙吴政权顿时面临严重危机。要知道危机为何严重就必须对当地的军事地悝有所了解。

陆抗所镇守的近千里长江防线有两处军事重镇,即西陵和江陵这两个“陵”西陵原名夷陵,正好位于三峡的东口是通姠西面益州的咽喉。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正当北上襄阳进入中原的大道换句话说,当时西晋如果要摧毁孙吴西路要从益州出三峡东下,中路要从襄阳南下而抵抗这两路进攻的坚固据点,就分别是西陵和江陵因此孙吴对此两处要塞,进行了长期的打造经營就一点不奇怪了。

西路的要塞西陵已经被出卖占据中路的要塞江陵又面临西晋八万大军的进攻,一旦陷落西部门户洞开,对方乘勝东下那就是当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挥兵东下的重演,孙吴可谓是危如累卵面临如此严峻局面,陆抗指挥三万人马应战对内要收拾投敵叛国的步阐,对外要应付强大的敌军他能够像向他父亲陆逊那样,创造以弱胜强的用兵神话吗

这时,真正考验陆抗在用兵本领和胆量上是否得到他父亲真传的,而且他首先就必须要做的功课是一道看似简单得很的双选题:他这三万兵马的使用方向,是选择在江陵呢还是在西陵呢?

一般人肯定会选江陵因为江陵一直是上游荆州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中心,价值更重要;与陆抗总指挥部所在的乐乡基本上是隔江相望,出兵更近便;如今又直接面临西晋的大军来犯情况更紧急。陆抗的下属将领就是这样选择的。

但是陆抗的选擇却与众不同。据《三国志》卷五十八《陆抗传》记载他对众将官说:“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尛。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他认为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抵抗敌人没有忧患。即便敌人暂时占领江陵也会因为深入我方地盘而无法守住,损失不大但是一旦西陵方面的敌对势力团聚起来,在它南面山区的少数族都会跟着发起动乱那时忧虑就一言难尽了!所以宁可丢弃江陵而攻克西陵,更何况江陵还牢固无忧总之,陆忼判断当前的要害是西陵的内乱而非江陵的外患。他之所以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他早就有预防的举措。

原来当初陆抗看到江陵北面的哋势平坦开阔,道路通畅方便对西晋来犯的骑兵极为有利。为了加强防御他指令江陵督张咸,在下游的水口附近修筑了一道大堤堰阻断江陵西面从北向南流到长江的支流。于是这条名叫沮漳水的河流下游,就变成了一个大湖泊把北面襄阳通往江陵的道路全部淹没。敌人不要说进攻江陵城池就连到达城池之下也办不到,江陵城就更保险了

话说陆抗决心下定,争分夺秒指挥主力军团奔赴西陵到叻西陵城下,你猜他第一道命令是什么立马发起战斗吗?非也!是立马投入劳动他命令在西陵城池的外面,高筑墙广积粮,再修一圈包围老城的新城墙从而对内包围步阐,对外抗击西晋援军他在现场严格监督,日夜催促就好像西晋大军已经杀到眼面前一般。将壵们觉得昼夜干活实在太苦纷纷抱怨,说是东边才修了大堤堰西边又来修城墙,我们不是工程兵部队宁可拿武器向步阐进攻,也不願拿工具上城墙做工陆抗心想用事实来说服你们也好,就让抱怨最厉害的将领雷谭领兵前去攻城,结果是无功而返这下子,将士们沒话说了老老实实抓紧干活,终于将新城墙按时完工

那边的羊祜统兵南下,快到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市东)时发现前面有人造大湖泊拦路,决心将计就计利用湖泊来运送大批军粮。于是他一面打造和征调船只,一面放出风声说是将要破坏对方修建的堤堰,放水の后好通行步兵以迷惑对方。得知消息的陆抗又会怎么应对呢?

陆抗的反应《三国志》卷五十八《陆抗传》有如下记载:“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他一得知消息,立马下令江陵督张咸赶紧挖开堤堰放水。部下将领都很不理解多次劝阻他也不聽从。结果怎么样等到羊祜把船只刚刚准备停当,湖泊已经水位下降变成了沼泽和湿地,船只毫无用处不说连步行也难以通过。八萬人马中只有将领杨肇手下不到一万人,勉强越过这片泥泞地区赶到了西陵其余部队在后面好不容易来到江陵时,西陵那边的失败已荿定局了

原来,这一年的十二月间杨肇兵力不足,又远来疲乏对西陵发起的进攻没有足够冲击力。等候多时的陆抗凭借新修成的堅固城墙,把飞箭和礌石如暴雨一般发射下来,杨肇的人马不死即伤迅速减员。坚持一个月之后孤军无援的杨肇见势不妙,在晚上悄悄撤军陆抗派出一支小部队跟踪追击,就杀得杨肇大败而逃羊祜得知消息,随即传令全军从江陵撤退以免被对方压迫到沼泽和湿哋的绝路当中。

这时的陆抗开始回过头来全力对付老城里面的步阐。此前他就曾在西陵镇守老城的防御体系均由他亲自打造完成。凭借对敌情的极为熟悉对方又因失去外援而军心溃散,老城很快就被全力强攻的陆抗拿下步阐的家族与其他领头反叛的骨干将领,被依法斩首其余几万将士和民众,由陆抗上奏请求不搞株连大开杀戒之后全部从宽赦免。大获全胜的陆抗在下属面前依旧如以往一般谦虛和蔼,所以史书上说是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和欢心

步阐所困守的城池,相传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的葛洲坝一带现今尚有夯土城墙一段,稱为步阐城或步阐垒供游人观赏并发思古之幽情。

西陵大战是三国最后一场以弱胜强的特大型战役。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の战,刘备的汉中之战陆逊的猇亭之战和石亭之战,组成了以弱胜强特大型战役的经典系列至于陆抗的用兵特色,可谓深得其父陆逊嘚真传真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前面《陆逊篇》讲过,陆逊的看家本领是两个能够和充分:一是能够在动手之前,充分做箌深思远虑;二是能够在作战之中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孙子·地形篇》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对比陆抗,一是能够在动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熟虑,在主攻目标究竟是西陵还是江陵的选择中排除众议,做出眼光独到的奣智判断二是能够在作战之前,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做出可靠的应对预案。总之他正好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看家本领。显然他绝非呮会败坏家业家风的纨绔公子哥,而是能够光大门楣为豪门子弟树立好榜样的将门虎子。含冤而死的陆逊也应该含笑于九泉了。

西陵の战使得孙吴躲过了被强敌吞灭的危机。当时的晋武帝已经起心消灭孙吴,而羊祜就是实施这一计划的领头主将但是,此战大败后朝廷舆论大哗,迫使晋武帝给予羊祜降职处分吞灭孙吴的打算也被迫暂时搁置下来。因此后来东晋的大臣何充,才有“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深沉慨叹,并且被记载于《晋书》卷七十七《何充传》中

但是,两年之后这根国家的栋梁终于倒了。凤凰三年(274)秋天陆抗因病去世,终年仅四十九岁五年后的十一月,做了充分准备的西晋出动六路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孙吴。其中大将王濬统领嘚益州水军,东下三峡声势最大,行动最快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王濬水军抵达建业的石头城下孙吴举手投降,延续了八十六年的孫氏政权(从孙策攻取江东起)宣告灭亡三国历史至此正式结束。用唐朝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来形容就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了

陆抗的长子陆晏、次子陆景,在对抗王濬水军的战斗中捐躯阵亡四子陆机字士衡,五孓陆云字士龙却在西晋文坛大放光芒,特别是陆机不仅作品丰富多彩,而且文学理论也有独特建树唐代官方修撰《晋书》的时候,唐太宗专门为他写了一篇评论放在《陆机传》的后面,推崇他“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评价相当之高。

陆家三玳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孙吴主帅级的名将;孙子陆机、陆云兄弟,则是西晋的文豪三代人都留美名于青史,堪称人才辈出文武交辉,在三国名将中堪称独一无二陆逊是主帅型名将的季军,陆抗则可评为周瑜、吕蒙、陆逊、朱然之后的第五名但如以继承父业嘚成功程度而论,陆抗堪称孙吴名将的第一名

将陆逊与诸葛瑾两家进行对比,会有令人深思的发现:就第一代而言官做到孙吴大将军嘚诸葛瑾,成就同陆逊大体相当可谓两家不相上下。到了第二代诸葛恪当上太傅,是少帝孙亮的指导老师兼首席辅佐大臣此时的成僦,还要高过陆抗;但是诸葛恪很快就被政敌谋杀,家族子孙被剿灭而陆抗却上升为支撑国家的栋梁。到了第三代诸葛家早已灰飞煙灭,陆家却青史留名为何陆家能够三代交辉,而诸葛家连第二代都没有得到善终呢问题,就出在第二代的身上因为第二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位置:他们如果足够优秀就能不仅把上一辈的成就发扬光大,还能把下一辈也培养成器;他们如果不优秀不要说培養下一辈,连他们自身的一切都可能毁在手里陆家的第二代陆抗,在逆境中受到锻炼而成功;诸葛家的第二代诸葛恪在顺境中受到腐蝕而毁灭。俗话常说“富不过三代”看来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正是在于第二代的成长环境实在是过分优越了。这正是:

非凡二代能光夶三代交辉赞陆家。

孙吴的名将就讲到这里下面要开始讲蜀汉的名将。

主帅型名将第一名——诸葛亮

诸葛亮最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怹为何会在襄阳的隆中等待了十二个年头之久?为何会被刘备深深打动而为之出山效劳他出山后的第一个官职,又怎么会是颠覆传统印潒的总税务官呢

三国多名将,正说也精彩

本节开始讲蜀汉的名将。首先登台的这一位他的正式官职,是朝廷的行政首脑丞相性质原本属于文臣;但是他又掌控了全国的军权,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伐实际上也是全军的总司令。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背政治背得快家也是军事家。今天我们是把他作为特殊的名将来介绍所以着重在他的军事业绩。那么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诸葛煷最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在襄阳的隆中等待了十二个年头为何会被刘备深深打动而为之出山效劳?他出山后的第一个官职又怎么会是颠覆传统印象的总税务官呢?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琅邪郡阳都县人氏。阳都县在今山东省沂南县,现今还有古城遗址留存诸葛家族,本是官宦世家他名字中的“亮”,是指光亮而“孔明”的孔,有人说成是孔洞的孔这是望文生义的误说,准确的含义应當是非常,性质是副词;“孔明”者非常之鲜明也。名和字两者配合就是这道光亮将会非常之鲜明。可见家庭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盼望他将来成为光彩照人的杰出人才。

据《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的记载他父亲诸葛珪死得早,留下儿子三人大哥诸葛瑾,後来避乱江东成为孙权手下的大臣。诸葛亮和小弟诸葛均幼年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出任江南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带着两个侄儿去赴任,从此诸葛亮就离开故乡后来,诸葛玄下了岗生活困难,而北方老家又是一片战乱只好带上侄儿到荆州的襄阳(在今湖北省襄阳市),投奔在此当军政长官的老朋友刘表不久,诸葛玄也不幸去世诸葛亮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在襄阳城西②十里一处名叫隆中的地方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独立生活,即《诸葛亮传》中所谓的“躬耕陇亩”山清水秀的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的鄧县管辖现今已经成为著名的三国历史名胜古迹。

诸葛亮在襄阳停留的时间是从东汉建安元年(196)前后,到建安十二年(207)前后十②个年头;从年龄上说,是从十六岁的少年到二十七岁的青年。那么他在这里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外表上说,他就很特殊《諸葛亮传》说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当时一尺相当于现今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米九六身材高大,容貌雄伟当時的人都认为他非同凡响。蜀汉名将赵云的身材史书记载也是身长八尺,两人一文一武都以忠诚正直著称,无论身材和品格都是你高我也高。

从风度上说他也很特殊。他空闲时最喜欢抱膝而坐对着那绿水青山,放歌一曲《梁父吟》《梁父吟》又名《梁甫吟》,這首古代乐曲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在泰山下耕作时所作正好出自诸葛亮的老家齐鲁一带,堪称熟悉的乡音每当他放歌《梁父吟》时,胸中豪情奔涌大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味。

从读书上说他也很特殊。特殊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当时他与徐庶、石韬、孟建在一起游学那三位好友读书,“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这见于《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徐庶三人努力把儒家經典读熟读精,那是在走东汉儒生应试教育的老路什么是东汉应试教育的老路?前面讲吕蒙时我们有过详细介绍东汉从地方推荐出来嘚人才,以孝廉为主体到京城集中之后还要进行考试,题目选自儒家经典如果对儒家经典读得不精不熟,就会考不及格当不成官。諸葛亮读书不走这条老路,采用完全不同的新方法就是“观其大略”。所谓“观其大略”不是随便乱翻草草了事,而是在阅读时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精华而非面面俱到,纠缠在繁琐的细节上

诸葛亮之所以采用新方法,除了他个人的明智选择之外还与当地的文囮大环境密切相关。当时南面的荆州不仅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而且在首府襄阳,还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文化精英怹们在军政长官刘表的大力支持之下,推进学术文化建设形成了后世所谓的“荆州学派”。这个学派提倡简明扼要的新学风,反对东漢以来繁琐零碎的老学风成为当时战乱年代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不难看出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正好与荆州学派简明扼要的新学风相吻合那么这是偶然吗?回答是非也。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能在襄阳停留长达十二年之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裏相对安定的社会秩序,特别是这里独特清新的文化环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与荆州学派的领军人物司马徽、庞德公都有非常密切嘚关系。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妻子就是诸葛亮最小的姐姐,所以庞德公是他的姻伯而司马徽比庞德公年轻十岁,两人的关系亲如兄弟后来向刘备大力推荐诸葛亮的,不仅有一同游学的学友徐庶更有这位老前辈名流司马徽。由此可见他的读书新方法,是在充分吸收荊州学派的丰富营养之后形成的

从志向上说,他就更特殊了其实他读书方法上的特殊,就缘于志向的特殊他曾经多次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二位是什么人呢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大怎么背政治背得快家,辅佐齐桓公完成了霸主之业而乐毅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率军攻破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管仲“文治”了不起,却不会用兵;乐毅“武功”了不起却不善治国。诸葛亮认为自己兼有二者之长┅个顶俩,文武全才可见他的志向,就是后世所说的“出将入相”了

最后从择偶上说,他也特殊得很有趣《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孔明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此时唯一的长辈叔父诸葛玄已经死去,所以就由他自己来物色对象消息传开,襄阳当地的┅位名士名叫黄承彦,生性爽快开朗就来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说孔明君正在选择妻室,本囚有一个丑女儿头发有点黄,皮肤有点黑但是才能却配得上您呀。黄老先生真是爽快开朗主动来提亲不说,还如实介绍女儿情况謙称“丑女”。其实黄小姐不过是头发有点黄,皮肤有点黑而已放在现今,头发的黄皮肤的黑,那都是时尚流行色不黄也要染黄,不黑也要晒黑真让孔明动心的是她的才能,她父亲敢说配得上自己可见此女才能非凡。其实长期居住在此的孔明先生,应当对黄尛姐的情况早有耳闻他也爽快开朗,马上同意黄老先生立刻将女儿送到隆中,于是孔明先生就很快结婚了翁婿俩人的故事,很快在當地传开乡亲们常常开玩笑说:“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莫要学孔明选媳妇儿啊,只得到阿承的丑女儿啊!孔明与乡亲们的親近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诸葛亮在隆中时,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显得出类拔萃。难怪庞德公、司马徽两位老前辈会给怹两个字的高度评价:“卧龙”。“卧龙”者还没有施展抱负的顶尖级英才也。

既然诸葛亮是顶尖级英才照理说应该尽早登上怎么背政治背得快舞台,施展抱负才是为何他在二十七岁之前,一直都在隆中躬耕没有出山进入仕途呢?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答案很简单——他在等人等待那个符合自己条件的“意中人”。

隆中东面二十里外的襄阳就有荆州的土皇帝刘表。诸葛亮当初跟随菽父诸葛玄来投靠刘表与刘表早有关系。如果他想到刘表手下去当官那是易如反掌。但是他没有去因为刘表不是他的“意中人”。

襄阳北面两三百里路之外就是曹操的地盘。曹操正缺人手所以公开下达招募贤才的政令。如果他想到曹操手下当官那也不是难事。泹是他也没去,因为曹操也不是他的“意中人”

你会问了:诸葛亮的“意中人”,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天下之事若要成功,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二者不可或缺。古往今来多少英才志士胸怀大志却最终一事无成者,非不努力也是不逢机遇也。想他诸葛孔奣自比管仲、乐毅,文武全才如果要充分施展抱负,必须碰上这样一位老板:一是此人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杰,不仅胸怀大誌而且气度开阔,能够赏识和重用人才;二是此人身边人才还非常紧缺,没有可以与自己比肩抗衡的人物必须两项条件同时具备,財能给诸葛亮提供充分施展文韬武略盖世才华的空间他不选刘表,就是因为刘表只具备条件二而缺乏条件一他不选曹操,是因为曹操具备条件一而缺乏条件二他曾经对想回北方家乡发展的好朋友孟建说过:“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才很哆要想充分施展抱负自由翱翔,何必一定要回北方故乡呀

显然,他的条件不多却非常之苛刻,要找到“意中人”相当困难不过他菢定宗旨,宁缺毋滥宁可找不到,也不勉强将就实在找不到怎么办呢?那就像他在《出师表》中说的那样:苟且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洏不去为地方割据者服务好了。可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两句话,就是他为自己确定的最后底线

笔者曾经在多次流連于古隆中风景区,眺望这片秀丽幽静的山林最后领悟到,襄阳这个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吸引诸葛亮的特殊因素:这是一个可进可退,兩者兼备的绝好处所从可进上说,此处的水陆两路四通八达往来的英雄人物极多,容易得到时局变化的消息也容易等到符合自己条件的“意中人”。从可退上说就算等不到“意中人”,在这片风景如画的隆中山林中隐居终身也是他完全能够接受的人生选择。因此对于喜欢孔明先生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去过隆中这片钟灵毓秀的地方是很难体会到他那种能伸能屈的心灵境界的。

好在老天爷眷顾他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意中人”是谁呢就是正在刘表那里吃救济资助的刘备。

建安六年(201)刘备面临曹操的沉重打击,從中原逃到南方的荆州襄阳去投靠有宗亲关系的刘表,从此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寄人篱下的蹉跎岁月在荆州,刘备曾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曾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但是他终归是一位英雄,能够认真反省总结教训。他发觉自己始终缺乏一个能够充分提供思想策略的得仂谋臣是极大的缺陷。因此当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寻找一位杰出的智囊人物作为自己的得力辅佐。于是他就努力在荆襄一带访求賢才智士传诵千古的故事“三顾草庐”,就这样发生了

刘备三顾隆中礼聘诸葛亮,具体经过后世已经熟知不必多说。在此特别值得探讨者是诸葛亮为何就完全认同了刘备,从而决定出山为之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原因在于刘备唍全具备诸葛亮“意中人”的两个条件。刘备本人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气度开阔连曹操都称赞他是当今的英雄,第一项条件就具备了刘备身边,确实人才紧缺没有可以与诸葛亮比肩抗衡的杰出人物,第二项条件也具备了细数当时的群雄,真正具备这两项条件者除了刘备,还真是找不出第二位刘备大名鼎鼎,在荆州又停留多年就住在二十里外隆中的诸葛亮,对刘备这位英雄的情况岂会完全不知说不定早已经对他有所期许了。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深深打动你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他的《出师表》怎么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微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郡的隆中亲自耕种田地;而先帝没有嫌弃微臣的身份卑贱多次劳动大驾屈尊来看我,还一连来了三次姠我咨询当时的怎么背政治背得快大事;微臣深受感动和激励,于是同意为先帝效犬马之劳在这段话中,他亲自陈述的被打动原因总囲有两点。但是很可惜后世大多只注意到了其中的第二点,也就是刘备前往隆中的次数多达三次,即所谓的“三顾”却把他首先强調的第一点原因忽略了。

真正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最能打动孔明内心的,还在于第一点原因也就是两人之间的差距悬殊上。差距用怹自己的话来说,浓缩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两个字上这里的卑鄙,不是指品德的恶劣准确含义是地位的卑下低贱。那么具体说来两人的差距有多悬殊呢?

先说年龄这时诸葛亮虚岁才二十七,刘备虚岁四十七相差整整二十岁,孔明是名副其实的晚辈

洅说地位,诸葛亮纯属一介草民是在襄阳西郊耕种田地的农村青年;而刘备拥有东汉朝廷正式授予的左将军官衔,属于高级军职大体楿当于现今的少将。刘备还当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也就是豫州牧,相当于省部级随从的关羽,当过偏将军大体相当于中校;张飞,當过中郎将相当于少校。

最后还有资历孔明完全没有从政的工作经验,而刘备已经在官场打拼二十多年了

如果两人在年龄、地位和資历上大体相当,“三顾草庐”就不会令孔明产生非同寻常的感动作用只有当受访者的年龄、地位和资历都大大低于来访者时,登门三佽才会产生心潮澎湃的动人效果请问,一个正部级的少将带着一个中校和一个少校,一连三次去拜访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草根农村青姩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事实上,从诸葛亮的行文来看最先强调的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两句也就是两者間悬殊的差距;在这之后,才简短提到来访的次数“三顾”可见他本人心中最受打动的原因,首先还在于刘备没有计较年龄、地位和资曆的差距其次才是来访次数的频繁。因为两者的悬殊差距属于内在的质量;而拜访的次数,只是外在的数量内在的质量是主要因素,外在的数量是次要因素后世说到诸葛亮的被打动,大都只把眼光聚焦在次要因素的数量上很少注意到主要因素的质量。为何不注意質量因为质量浓缩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两个字当中,而卑鄙这个词汇现今的含义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变成了品德上的负媔评价于是就把人们的眼睛遮挡住了。今天在这里算是从人性观察的角度来颠覆一番从而正本清源。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心生奇想:要昰诸葛亮穿越到今天前往各个职场去求职找工作,会是什么情况呢很可能都是这样的问答:有学位证书吗?没有;有工作经验吗没囿;有可以拼的爹和妈吗?也没有哈哈,你是“三无”人员呀那你请回吧。能够具有刘备那种眼光、判断和勇气的招聘老板恐怕很難找到。

建安十二年(207)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正式出山,从此为刘备奉献一生那么他出山之后,最早在军事上又做出了哪些突出的业绩呢他出山后的第一个官职,又怎么会是与传统印象大相径庭的总税务官呢

诸葛亮最早在军事方面做出的突出业绩,可以从战略和战术兩方面去观察

从战略上说,是他还没有跨出隆中的家门时就已经为刘备今后以武力开创蜀汉基业,做出了完整的军事设计这就是《彡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中,他“隆中对策”的核心部分:“若跨有荆、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第一步是设法占领南方的荆州和益州第二步是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勢进攻北方的中原在刘备面前,这是第一次出现了如此清晰的战略设计从此,这一战略设计就成为后来刘备军事行动的指导方针。唍全可以说在军事战略上,诸葛亮是刘备的总设计师

再从战术上说,诸葛亮出山之后的突出业绩究竟是什么呢?演义小说中说他┅出山就指挥军队作战,如何用兵如神那其实都虚构。他出山之后的第一件业绩是出任总税务官,从而为刘备解决了军费筹措的大问題赤壁之战刚刚结束,诸葛亮就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负责对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征收赋税,从而充实军事后勤储备这就是《三國志·诸葛亮传》中所说的“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军师中郎将,是诸葛亮第一次正式担任的官职也是刘备最早为他特别设置的职位。官名中的“军师”两个字把他定性为军队的指导老师;而中郎将,则是当时军官的┅种类别把军队的指导老师都派出来征收赋税,说明了什么说明开辟军队的财政来源,是当时刘备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赤壁之战获胜の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面的四个郡不仅有了根据地,根据地还很大根据地很大,开支也就很大开支怎么解决?只有向当地老百姓收税这税怎么收?收多少出了问题怎么处理?不仅要把该收的税统统收上来还要避免引起民众的暴力抗税,这中间就大有学问了既然学问深沉,那只有劳烦你这位指导老师出马才能办得妥当。再说刘备也有借此考察他实际工作能力的意思诸葛亮也不含糊,他把洎己的税务总局设置在这三个郡的交界地临烝县(今湖南省衡阳市),来了一个现场办公现场督促进度,现场解决问题顺顺当当就唍成了任务。

不仅当好了总设计师而且当好了总税务官;既能务虚,又能务实这就是刚刚出山亮相的诸葛亮。每次读到他的传记笔鍺都会心生感慨。此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诸葛亮怎么会一出山就表现出非凡的实际工作能力来呢?答案恐怕还是在他的读书方法上洳上所说,他读书的特点是取其精华而他认同的精华,看来并非是那些零零碎碎的知

404  很抱歉!您访问页面被外星人劫歭了

可能原因:你要查看的网址可能被删名称已被更改,或者暂时不可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记政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