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映农村的电视剧腐败问题的内容被查封?

对农村的腐败问题为什么当地纪委不作为?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00:58&)
406字(643/1)
( 16:06:38)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当前农村“村官”腐败问题与对策-警钟长鸣-太原市阳光农廉网
&&举报邮箱
当前位置: >> 警钟长鸣 >> 当前农村“村官”腐败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村官”腐败问题与对策
作者:太原市阳光农廉网
发布时间:
编辑:迎泽区
录入:迎泽区
浏览次数: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的政治基石,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和实施者。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官”腐败现象屡屡发生,不仅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严重者还引发出干群矛盾甚至群体事件,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和治理“村官”腐败问题,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官”腐败问题的界定及现状
  (一)“村官”腐败问题的界定
  “腐败”一词,原意是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物质的变质和腐烂。现代社会中,被引申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遗憾的是,由于研究理论和视角的不同,腐败的概念至今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界定。从反腐倡廉建设的视角出发,笔者引用中央纪委和中央党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所作的定义:“腐败”一般是指权力腐败,也即权力职能的蜕变;广义的腐败概念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狭义的腐败概念仅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蜕变现象。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并无明显区分;除典型的权力腐败外,官僚主义和生活腐化等问题,在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腐蚀干部队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望,污染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方面,与典型的腐败现象没有本质区别,本文将所要研究的腐败问题,泛指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中针对的突出问题。其中,既包括一般理论意义上的腐败,即权力腐败,也包括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工作作风问题、生活腐化问题等。
  本文所称的“村官”,是指农村基层“两委班子”的全部人员,即行政建制村“党支部委员会”(个别村是党委或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包括行政村内部诸如村民小组长等人员,以及驻村工作的村联防队员等条线管理人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主体身份来看,“村官”不在“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之列,但其实际上大量承担着乡镇党委、政府所委托执行的公务,亦是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管理对象,为此,我们仍将其作为广义的腐败行为主体来加以研究。
  (二)“村官”腐败问题的现状
  研究“村官”腐败问题必须要对“村官”腐败发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和评估。目前,学术界对于腐败问题现状测量评估的方法运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有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本文主要采用客观测量法,即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M市(县级,下同),通过统计分析其年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情况来揭示“村官”腐败的现实分布状况,其统计指标主要包括腐败行为主体的层级分布和数量分布比值,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腐败案件发生数量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1.“村官”腐败问题的现状
  据统计,年,M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村干部违纪案件66件,占该市同期全部立案总数的7.6%;平均每年有7名以上村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占该市村干部总数的5.8‰;每年因“村官”腐败给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造成的利益损失多在数十万元以上(见表1)。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腐败活动具有隐秘性,现实中被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往往只是实际发生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因此,“村官”腐败问题的实际状况应比客观测量法所反映出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2.“村官”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M市查处的“村官”违纪案件情况来看,当前“村官”腐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总体来看,腐败案件呈日益严重趋势。据统计,年,M市共查处村干部违纪案件43件,分别占该市同期全部立案总数与9年间(年)村干部立案总数的10.0%和65.2%;年,共查处村干部违纪案件23件,占该市同期全部立案总数的5.3%和九年间村干部立案总数的34.8%。总体上看,从2004年开始,M市“村官”腐败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案件严重程度却有增无减。9年间共有25名村干部受到了留党察看以上的重处分,占到了村干部立案总数的近四成。这表明当前“村官”腐败一旦被发现,往往性质比较恶劣、违纪金额数量较大,因而受到了党纪、政纪的严惩。
  (2)从性质来看,有三类腐败问题较为突出。年间,M市“村官”腐败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即以权谋私的经济腐败、失职渎职和赌博、嫖娼等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腐败(见表2)。同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经济腐败是主要问题。9年间,M市共查处“村官”经济腐败案件34件,占同期村干部立案总数的51.5%。二是失职渎职案件逐年增多。9年间共查处此类案件10件,占同期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的15.2%。三是赌博嫖娼案件屡禁不止。9年间共查处此类案件20件,占同期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的30.3%。
  (3)从主体来看,“村官”腐败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村干部违法违纪“一把手”占比重较大,串案、窝案较多。首先,“一把手”违纪问题相对突出。年M市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中,涉及村书记34人,占同期村干部腐败案件总数的51.5%。其次,村干部集体窝案串案越来越多。9年间共查处此类案件21件,占同期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的31.8%。主要表现是村级组织正副手之间、书记和会计、相关人员之间相互勾结、合伙作案,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村官”腐败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诱发“村官”腐败的经济原因
  1.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转型过渡的时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短,发展进程快,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导致一些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不规范,存在着一定滋生腐败的空间和漏洞。由于农村市场发育不全,缺乏公平竞争,容易诱发人们的投机心理,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取超额利润,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竞争”。现实中“村官”主动腐败的仍属少数,多数还是受到了社会不法分子的腐蚀而走向腐败。
  2.权力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腐败是一种权力“寻租”行为。由于市场经济存在重利性,容易诱发人们对于金钱货币的崇拜,产生“拜金主义”和趋利动机。当商品交换意识进入政治领域,就将使权钱交易成为一个潜规则,出现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腐败现象。因此,利益驱动和权力寻租,是诱发“村官”腐败的又一原因。
  3.腐败的成本较低。西方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都包含着“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计算,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就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人们越是认为某一行动的结果有价值,就越会从事这种行动;人们越是认为某一行动易于成功地得到报酬,就越会从事这种行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村官”腐败的惩治力度相对较弱,使得“村官”腐败的成本相对较低,这往往是一些“村官”前腐后继、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诱发“村官”腐败的政治原因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腐败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公共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衡,因而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发生。因此,诱发“村官”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机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针对“村官”手中日益扩大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因而为“村官”腐败现象的扩散、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1.农村基层组织权力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村级组织涉及“三资”管理的经济权限日益扩大。同时,由于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管理事务逐年增多,就将一些公共管理事务如动拆迁等工作下移到村级组织,使得村级组织部分承担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相应的“人、财、物”等公共管理权限也不断扩大。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组织的“法定”权力呈现出了迅速扩大的发展态势,这对新形势下加强村民自治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农村基层组织权力配置不合理。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现行政治管理模式普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凡事都是由“一把手”村书记或村主任说了算,这使得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力过分集中于村主要领导一个人手里;为进一步加强决策执行力度,有的村还实行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情况,更使得“村官”的权力高度集中。其次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不对称。由于“村官”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这就给其滥用权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农村基层组织的这一特殊情况决定了必须通过上级政府等外力来加强对其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否则,就难免会发生“一把手”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等现象。
  3.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监督不到位。首先,村级组织自身监督尚不完善。目前,村级组织自身针对“村官”的监督主要是党内民主监督和村民民主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约束机制。现实中,这种内部约束机制往往难以奏效,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其次,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力量薄弱。由于乡镇纪委在行政隶属上接受双重领导,其中又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工作上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业务上缺乏有效的办案条件,因而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第三,农村基层法律监督相对滞后。由于对“村官”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分歧,不仅《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规难以约束其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也因法律依据不明确,导致司法部门不愿介入,也就不能让违法的“村官”接受应有的法律制裁。可喜的是,中央两办近期印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4.农村基层组织权力主体素质不高。作为农村基层组织权力运行的主体,总体来看,“村官”的来源多为本村农民、退伍军人、企业员工以及私营业主(即“能人”村书记)等。一些人缺乏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对村官的职责认识不清,容易导致行为失范而走向腐败。一些“村官”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判断不明,一旦当上村官,往往为利所动,中饱私囊,随心所欲,肆无忌惮;有的“村官”公私不分,把集体的财物当成自己的财产,想花就花,想拿就拿;有的“村官”家长作风严重,恃强凌弱,缺乏民主。
  (三)诱发“村官”腐败的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学理论认为,腐败是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这类社会问题主要不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某些社会结构性因素引起的。这类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其产生与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和结构等变化密切相关。
  1.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农村稍有能力的人员多选择外出就业,农村只剩下“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长期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这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农村民主监督力量削弱。同时,农村社会新兴社会阶层不断形成,不同阶层间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迅速增加,而相比之下农村干部的收入明显偏低。
  2.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变化。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同时带动了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表达公开化的发展态势。一些不法商人和企业主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谋求更大利益,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由于社会分配相对不公引起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和角色冲突,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村官的失衡心理,使得村干部受诱惑、犯错误的现实危险性增加。少数村干部受利益驱使,官商相互利用,结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形成非法利益联合体,严重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有的则利用手中权力向管理对象进行敲诈勒索、明拿暗要,以及接受贿赂等,而尝到甜头后则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3.农村人情关系网的存在。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是一个充满人情关系的“小环境”,关系网错综复杂。人情关系网对于“村官”腐败的影响在于:首先,由于人情关系网的存在,一些“村官”在履职过程中可能出现偏袒和不公。这一现象往往被腐败分子所利用,使“村官”群体陷入腐败分子编织的腐败关系网。其次,受小圈子中个别人贪腐行为的影响,也会刺激“村官”产生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进而发生腐败现象。再次,在某种程度上,监督和查处“村官”腐败较一般的官员腐败更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网的影响。因此,在查处村官腐败时要尽可能克服这一束缚。
  (四)诱发“村官”腐败的文化原因
  文化学主要从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层面来剖析腐败。在文化学看来,除政治经济原因外,传统思维、行为方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方面也是诱导腐败一个十分重要的深层次原因。
  1.社会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社会转型期必定是个文化活跃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由于社会控制相对宽松,价值取向世俗化,使原有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个人道德修养方法效果变的不明显。西方自由思想观念和封建腐朽文化乘虚而入,对农村传统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造成了冲击。
  2.腐败亚文化的滋生泛滥。腐败亚文化是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和价值观等。由于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民主意识不强,腐败亚文化的滋生蔓延,使得村官腐败成为平常事,从而造成整个农村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下降。
  3. 个别“村官”思想腐化堕落。少数村干部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逐步走向腐化堕落。这些“村官”中普遍存在着“拿点用点没有啥”的法盲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本位心理,“咋会恁巧就抓住我”的侥幸心理,“我出力最多,应该多拿点”的补偿心理,以及 “你有我也得有”的失衡心理等。
  三、“村官”腐败问题的治理对策
  基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村官”腐败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这决定了治理“村官”腐败问题不是某个领域和局部的工作,而是一个全方位、立体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按照中央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融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于一体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有效地遏制“村官”腐败问题。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
  治理“村官”腐败问题,教育是基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逐步提高“村官”的综合素质,消除其易发腐败的内因。首先,要加强对“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克服利己主义、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有效增强“村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其次,要加强对“村官”的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改变目前一些“村官”文化程度偏低、财务知识不懂、法制观念淡薄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第三,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如,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对村“一把手”及村主任、村会计等重点岗位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以案说纪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转变,不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在教育内容上可针对诱发“村官”腐败的各种驱动因素,广泛开展“七本账”教育、看守所教育等,使村干部能够算清利弊得失,进而自觉抵御腐败的侵袭。第四,要重视开展面向农村全社会的公民文化和廉政文化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一个以腐败为耻、以廉洁为荣的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村官”廉洁从政行为
  治理“村官”腐败,制度是保证。要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针对“村官”权力分解和制约的有效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针对少数“村官”决策不民主的问题,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和村民自治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村级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用制度加强对“村官”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运行和重大决策的监督制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和服务的“四务”公开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将农村基层征地拆迁补偿、集体资产出租出售、工程项目招投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开,广泛接受村民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公开形式,实现公开内容逐项逐笔公布,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实现由张榜上墙的“间接公开”向接受村民质询的面对面“直接公开”,坚决纠正不公开、假公开、漏公开、迟公开等现象。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三资”管理制度。严格“村财镇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的银行账户、银行存款、现金、债权债务、票据使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和村民民主理财等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水面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等。定期组织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三)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村官”权力正确运行
  治理“村官”腐败,监督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纪委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官”特别是“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村及其负责人推进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的执行情况,落实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情况,以及实施“四务”公开、加强“三资”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等。综合运用廉政谈话、信访谈话和诫勉谈话等,加强上级组织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及时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发挥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总抓,组织、民政、涉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密切配合的体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格局。每年安排涉农领域的专项执法监察,组织协调各部门加强对各自领域工作的监管。第三,要加大群众民主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切实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制约。
  (四)加大惩处力度,增加“村官”腐败违纪成本
  首先,要加大办案力度,始终保持对“村官”腐败进行严惩的高压态势。市、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坚决查处村干部侵占、挪用资金、贪污贿赂和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此对一些村干部产生心理儆戒效应,遏制“村官”腐败问题的发展蔓延态势。其次,要协调各方关系。善于运用纪检监察与司法、审计机关联合办案等手段,建立健全查办案件联席会、经济责任案件联席会、重要线索定期通报和移送制度等,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查办腐败违纪案件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执纪执法机关的手段优势和整体效能。再次,要拓展信访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善于从审计、执法监察、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积极拓宽案件线索来源,不断提高发现违法违纪的能力。
  (五)深化改革创新,消除“村官”腐败滋生土壤
  1.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产权交易制度等,逐步实行上述规范性制度向农村基层延伸,不断规范农村市场交易行为,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健康发展,遏制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等问题,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等。
  2.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和机制建设。首先,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为治理“村官”腐败提供法律依据。其次,进一步推进农村纪检监察机构重组改革,切实加强乡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第三,推进反腐倡廉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建设。推进村务公开,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3.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改革。进一步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断完善农村政治体制机制。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增加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条款和监督力量配备,逐步建立起一个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缺乏有效监督的深层次问题。
  4.推进农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农村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入农村干部队伍,改变农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偏低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村官”的报酬、补贴、养老保险等经济福利和政治待遇,逐年提高其待遇水平;进一步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录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工作力度,增强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广大村干部开拓创新、务实清廉。
版权所有:太原市纪委农廉室
承办:太原阳光农廉网监管中心
电话: 邮箱:
技术支持:&&& 在《购物》导报与我县领导进行反映后,我沽源县相关领导给予《购物》导报的回复就是我们几个自然村所反映的问题是捏造事实,后续《购物》导报还在跟有关领导沟通中,但至今依然没有结果。我三个自然村的村民代表在三月底到过北京,希望能想一些办法把情况反映上去,但我沽源县政府知道此事后,派相关干部开车去北京把我们几个村的村民代表从北京接回了老家,说回本地给予解决,但回到沽源以后,此事就再没有了下文,所有的问题依然放在那里。
前几天看到了电视跟网络新闻上《一篇帖子换来被囚八日》的报道以后心里着实感动了一回,虽然不是我家乡的事情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至少是我们农民的类似的问题被关注。让我相信也许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家乡的这种丑事也许会有人给予帮助。我也如同王帅一样,也是一名从农村读书走出来的大学生,每次回到家乡总会听到这种那种的不合法不合理的事,看着乡亲们那一双双干巴巴的眼睛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想帮一帮乡亲们的冲动,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
上级领导、人民检察院及有关媒体朋友们:
&&&&我们是张家口沽源县长梁村村民,就我村党支部书记贪污问题,非法占地问题,侵占集体财产问题。我们向沽源县信访办多次反映,但至今沽源县没有调查处理,其主要原因是本地政府官员官官相护。为此我们向沽源县人民检察院写信反映,请求检察院给予依法查处。
&关于长梁乡给《购物》导报答复的若干反驳
关于以上内容村民的回答是:近日并没有任何上级领导干部来我村调查。如果,请注意这里是一个假设:如果有上级领导干部来我村给予调查所反映情况,那么就应该给村民公开、并给村民公布调查结果。但是事实是村民根本不知道此事。第二个如果:
沽源县长梁乡关于《购物》导报
反映我乡南滩村村民反映村干部问题核实情
《购物》导报领导:
尊敬的上级领导及媒体朋友们:
&&&&您们好
&&& 沽源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辖4镇、10乡(其中1个回族乡),233个行政村,在册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5万人,有耕地156万亩,农民人均7.5亩,草场176万亩(其中人工草场38万亩)。气候恶劣,风沙大,是国家级著名贫困县。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北部,闪电河上游,邻内蒙古自治区。东邻承德市丰宁县,南与张家口市赤城、崇礼县接壤,西与张北、康保两县相连,北与内蒙古太仆寺旗、正兰旗、多伦县毗邻。总面积3601平方千米(《简册》)/3654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日照时数最长3246小时,最短2616小时,年降水量426毫米,无霜期日数117天。
汛期主要反映在6、7、8三个月,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
大旱气候多,风沙大,气候特别恶劣。
沽源县辖4个镇
本人拥护党的领导、爱国、爱民、爱政府。做为农民的儿子,只是想通过此方式晒一下长梁乡个别村委的腐败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或媒体介入调查,还村民公开、公平、公正,让农民真正的享受国家对“三农”的惠农政策,过上好日子。有能帮我们的朋友可以联系!万分感谢!!电子邮箱:provencem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