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军区司令关炮团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我的老部队——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炮兵团(81614部队)简介
19641228(3)(2)(2)6920
1965133268
19758181614
19801231“”
198111112181614
1985981614
19851183,84,8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南海第一炮——海南省军区某炮兵团团长黄文忠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华搜索:
南海第一炮——海南省军区某炮兵团团长黄文忠
黄文忠(左二)在观察所指挥实弹射击。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阳宗峰 摄
在海南某炮兵团,团长黄文忠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南海第一炮”。从一个对地炮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指挥游刃有余,且能主动创新的“专家”,他时刻把提升部队战斗力放在心上,带出了一个出色的炮兵团。
白天训练 晚上学习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黄文忠告诉记者,1992年,他从部队考上了军校。毕业后,黄文忠来到海南,在一个仅有0.8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当连长。
别看黄文忠带的部队现在战功卓著,可在当初,他自己却是个地炮方面的“门外汉”。在任连长之前,黄文忠接触的都是防空兵所用的高炮。“我没有学过地炮,专业不对口,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
于是,黄文忠白天一边组织训练,一边总结实战经验,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挑灯夜战,学习理论知识。深夜,岛上停止发电后,他就买来蜡烛继续学习,有时甚至通宵不睡。一系列新举措下,战士们的训练热情高涨起来,连队连续被评为“先进连队”。
破格提拔为营长后,黄文忠主动联系军校进修,获得了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因学业成绩突出,黄文忠被任命为省军区某炮兵团团长。
动脑筋改进挂炮装置
新官上任三把火。黄文忠将训练难度提高,训练量加大,并且调高了考核成绩的总体分数线。他带头和战士们一起练体能、搞演练,一段时间下来,全团训练热情都被带动了起来,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因为训练量的加大,有些战士的身体出现了状况。由于经常要合力抬起几百斤重的地炮固定大架,很多士兵腰肌劳损。黄文忠立即召集常务班子和业务骨干多次研讨,一定要研究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提高战斗力,又不造成大批的伤员。
那段日子,黄文忠白天抓训练和管理,晚上就和业务骨干一起反复推敲论证。经过几个月的不断改进之后,自动挂载炮装置终于逐步完善,车辆挂炮只需要一个司机和一个战士就能快速完成。
“装置装备以后,战士们的伤病情况明显减少了。”二营四连副连长颜颖彪说,新装置省心、省力、省时,战士们都拍手叫好。
带出一支精锐之师
可是黄文忠并没有因此满足,因为他清楚,老式火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个最致命的弱点:行动缓慢。经历了3个多月的技术攻关,黄文忠带领团队研究出了一套简易驻锄装置,可以在5分钟之内将火炮架设完毕。虽然出现了技术难题,但是黄文忠决定坚持搞创新,他找到附近工厂的工程师请教技术难点,回到车场和技术骨干一同研究,攻克了难关。
在一次比武考核中,黄文忠所在炮兵团在阵地设置方面快了20多分钟,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当第一发炮弹出膛,轰鸣的爆炸声响起,黄文忠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们的火炮首发就命中了目标,并最终获得第一名。
“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黄文忠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名好学习、喜钻研、敢创新的当代军人。
“只有瞄准目标,不断校准方向,人生才能更精彩。”黄文忠说,他正准备把训练成果汇总成册,上报给上级单位,希望将这些新式器材和训练方法普及到部队,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让更多的战士免受伤病困扰。(记者 张谯星  特约记者 阳宗峰 实习生 王荆施)
(责任编辑:
· ( 03-27)
· ( 02-08)
· ( 12-18)
 精彩图片作者:王友志 解放军报记者 贾保华来源:
支持左右键翻阅
中国军网记者频道兰州7月13日电(王友志、解放军报记者 贾保华)一副副贲张血脉的标语、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旋律、一张张虎气腾腾的面容、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近日,笔者走进兰州军区某炮兵团营区,一路所见所闻融汇成一副画卷,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漫步营区,红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连队信息橱窗滚动播放《红色记忆》纪录片,过往官兵驻足观看;以“传承红色基因、放飞强军梦想”为主题的文化墙充斥眼球;饭点一到,军营广播传出朗朗上口的红色段子;一块块掩映于树丛间,造型别致的石头上,镌刻着“责任”、“砺剑”、“尚武”等词句;道路两旁的灯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面是团里荣誉连队的先进事迹和英模谱……
团政委罗诗洪介绍,他们在文化建设中,采取建立红色网站、举办歌咏比赛、编发强军短信、建设文化长廊等20多种措施,将红色基因深植官兵心中,为实现强军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浏览网上团使馆,笔者了解到,该团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生前所在的部队。“我们是英雄的部队,是邱少云的传人!”罗政委高兴地说。
随着社会上灰色文化、低俗文化的滋生蔓延,在官兵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年初,团政治处在一次党史军史考核中发现,面对“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我军三大民主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不少官兵竟然含糊其辞。
“不了解历史,怎么能对党和军队产生深厚的感情、怎么当好少云传人?”面对官兵精神高地的土壤贫瘠,团里精选了《党史精编》、《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75本红色书籍、46首红色歌曲和23部影视剧供官兵观看。与此同时,他们还依托团政工网开设“红色论坛”、“党史军史资料库”、“战神微薄”等专栏,使红色基因在官兵心中扎根孕育。
在红色文化的感染熏陶下,官兵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导弹连藏族战士旦正多杰看完电影《上甘岭战役》、《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后,对党史军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说:“红色文化让我增进了理解认同,坚定了政治信仰。”
该团注重典型感召,广泛宣传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邀请老红军、雷锋战友为官兵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并在团少云电视台开设了“学习英雄人物,放飞强军梦想”栏目,让官兵登台谈感受、说梦想。高炮连新战士邱阳说:“从红色人物身上,我找来了人生价值坐标。作为一名军人,我的价值就是忠诚于党、刻苦训练,做一名新时代的少云传人。”
红色文化可以锻造攻必克、守必固的精神利剑。去年,该团参加军区实兵演习,千人百车枕戈祁连山下,兵出千里河西,连续3昼夜超强机动,集结贺兰山阙,演兵青铜峡谷。演习中,面对强敌的包围,他们三次突围,直插敌人“心脏”,端掉“蓝军”指挥所。演习结束后,军区首长感叹:“这个团的兵太‘虎’了!”
一副副贲张血脉的标语、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旋律、一张张虎气腾腾的面容、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近日,笔者走进兰州军区某炮兵团营区,一路所见所闻融汇成一副画卷,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编辑:兰州军区分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南军区独立师炮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